药品储备分析报告

2025-01-15

药品储备分析报告(共13篇)

1.药品储备分析报告 篇一

家庭储备药品注意事项

一、如何确认药品的有效期

只要是药品就都应严格管理并按规定的有效期服用,这一点是不分什么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因此,药品有效期的识别非常重要。目前几乎所有的药品都标注有效期,有效期是指在药品规定的保存条件下保证药物质量的期限,如果不能满足条件,则该期限相应缩短。由于各厂家规定不一,对药品有效期和失效期的标注是不同的,推算也不同。

一是标明有效期的日期,如“有效期至2008年10月”,那么该药可以使用到2008年10月31日。11月1日就过期不能用了;

二是标明失效期日期,如果标注“失效期2008年10月”,那么该药只能使用到2008年9月30日,10月1日就过期不能用了;

三是标明有效期,如果标注“生产日期2007年10月,有效期3年”,那么该药只能使用到2010年9 月30日;

按照规定,进口药品也应标注中文注释,一般按公元纪年,符合我们日常习惯,有疑问时一定要向药师咨询。

二、服用过期失效药品的危害性是什么

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质量能够符合规定的期限,是通过药品稳定性试验研究和留样观察等科学方法确定的。一旦过了有效期,药品变质过程十分迅速,不但有效成份下降,还会产生其他有害物质。所以服用过期失效药品,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延误了治疗,而且很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三、家庭过期药物的危害性是什么

市民去医院看病时,由于医生开了过量的药没用完、个人在药店购买的药品用后感觉无效而弃之不用、市民购买过多备用药等多方面原因常会导致家庭小药箱出现了过期药品,如不合理处理将存在着多方面的危害。

危害群众用药安全。药品的有效期是经过长期考察实验测定出来的,一旦过了有效期,分解十分迅速。服用这样的药品,不会“治病”反而可能“致病”。

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居民处理过期药品一般将其随生活垃圾丢弃,药品独有的化学性质可能对土壤、水体、空气造成污染。

为非法回收的“药贩子”提供了生存空间。一些人因为不知道私人回收药品是违法行为,就将过期失效药品卖给了回收药贩。药贩子以低价收购居民家中的过期药品后,经过重新包装、改头换面后又流入市场,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自身的健康权益。

四、家庭如何用药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和保健知识的增加,尤其是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设立了“小药箱”。但是,如果对家庭药箱缺乏管理意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甚至酿成悲剧。

家庭药箱中的药品可以按存放目的和时间大致分为两类,长期备用药品和临时存放药品。

长期备用药品供平时小病偶用,对象是全体家庭成员,以非处方药为主。譬如缓解疼痛药、晕车药、防暑药等。根据家庭情况各有侧重,外用消炎药也是许多家庭药箱的必备内容。

临时存放的药品一般是为治疗某种疾病就诊时所取的药品,包括某些长期治疗用药,如降血糖药等,针对性强,有时效性,治疗过程结束就不用了,药箱仅是一个临时存放场所而已。

为了保证药品在有效期内真实有效,药品的存放应能保证存贮条件。首先应注意药品的保管条件,避免高温、光照和潮湿。许多药品说明书中有“密封,阴凉处保存”的字样,密封的含义是隔绝空气,避免药品氧化,也避免潮湿空气的进入,造成药物潮解。阴凉处是指不高于20℃的环境中,如果是“冷处”,就应在2℃~10℃环境中,一般冰箱的冷藏室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并不是温度越低越好,许多液体制剂就不宜冰冻,而且像胰岛素等一些自用注射液更不能冰冻。药品的变质是不可逆的,例如生物制品,多数需要冷藏,如果在高温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后再冷藏,也无法弥补前一段的损失,所以,药品保存条件应均衡始终。

药品还应合理分类摆放。外用药和内服药应分开摆放,这样才不易在匆忙中拿错,最起码应在药箱中用不同颜色的口袋包好,标记清楚。更不要将用空的药品瓶子或盒子装其他药品,一旦搞忘记就容易搞错发生误用。

药品一旦过期变质就应彻底销毁,以防流入不法分子之手。最好的办法是将过期变质的药品交回医院药房进行集中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尤其是一些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青霉素,如果自行处理,防护不当或者散发空气中,可能造成过敏意外。

五、吃过期药对身体危害巨大生活实例

林先生于凌晨1时多被家人紧急送到了市区一家大型医院的急诊室。出发时,林先生尚有意识,到达医院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家人告诉医生,林先生从前天起就感到头痛脑热,心想这一点小感冒,就在家里吃点药算了,没打算上医院。

但服药过后约半小时,林先生就发生全身出汗,当时以为是服药后退烧的正常现象,也就没引起重视。直到准备入睡时,突然发生恶心呕吐并伴头痛头昏。全家人这才慌了手脚,赶紧把脸色苍白的林先生送往医院。

医生翻开林先生的眼皮看了看,问道:“服用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家人拿出了他服剩的药品。医生拿来仔细一看,指着其中一种口服液说道:“为什么不看看上面的标签?这药已过期一年了。幸好你们带着药来,不然,我们的抢救都会走弯路。”

2.中小城市土地储备融资分析 篇二

【关键词】土地储备;土地储备融资;研究分析;中小城市

一、土储融资的形成背景及实例分析

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颁布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土地储备,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土地储备工作的具体实施,由土地储备机构承担。

土储机构应为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隶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承担本行政辖区内土地储备工作的事业单位。

建立现代化的城市土地储备,是针对一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土地制度改革的创新发展模式,其基本的工作思路,是由相应的地方政府作为项目委托机构,由专门的建设部门,如土地储备中心,通过收购、征地或是置换等方式,将土地进行集中式的开发管理,政府部门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以及年度土地储备计划,通过拍卖或者是招标等方式,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至市场,以满足城市各类建设项目的开展。土储融资是一项新型的土地管理模式,对我国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土储机构的职能被明确,随着土地市场的不断发展,土地储备机构应对纳入储备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保护、管理、临时利用及为储备土地、实施前期开发进行融资等活动,土储融资由此形成。

2007年以来,土储机构正式成立,各级地方政府的土储融资逐渐形成规模。近5年来,土储融资迅速发展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的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笔者对某一中小城市2008年-2012年度市本级招拍挂出让土地合同价款及土储融资额度进行调查统计,详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五年土地出让合同总价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土储融资额也随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例增长。尤其是2012年度,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环境整体影响下,土地出让收入略有回落,而土储融资额度却呈4倍以上增长,土储融资规模已经脱离城市发展的步伐。原因是近几年城市化进程加快、有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及地方土地财政吃紧等原因,土储融资规模呈逐年大幅增长趋势。由于土储融资偿还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未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一旦出现土地市场调控,地方政府将面临资金断链的巨大风险。地方政府储备融资实质是在透支未来政府财政收入。土储融资应与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及经济发展相适应,使土储融资风险可控,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土储融资现状及风险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中小型城市土储融资的形成背景及实例分析,可以对土储融资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了解,下文将针对土储融资的风险和现状进行分析。我国目前阶段的土储融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首先,融资的渠道较为单一,使得融资的风险较为集中。我国的中小型城市土储融资的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以及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在土储融资中占较大比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储备资金需求逐渐加大,难以继续依靠政府的财政单一拨款来维持。目前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这种信贷关系,是建立在土地为国家政府所持有的基础上,同时以地方财政进行担保,所以不会出现坏账或者是呆账等情况,而从运营的机制来进行分析,单一的融资渠道也使得融资的组合难以得到有效的分解,融资的风险过度集中,一旦宏观经济调控,土储融资面临偿还和再融资风险。

其次,融资的主体和到期偿还来源过于单一化,造成融资压力和地方性政府偿还风险不断上升,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各个建设项目包括城市危旧房改造等项目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但目前阶段的融资平台主要以政府性融资为主,地方政府土储融资压力与日俱增。新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种类型的土储融资机构不能以任何形式,为第三方提供担保,这样直接增加了土储融资压力,增加工作风险。

最后,土储融资的能力较差。许多融资的项目是集中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环节,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财力,但是收益较差。所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需要承担较大风险,为了维护土储融资机构的融资能力,地方政府必须做到到期还本付息,这一现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约束土地融资的资金周转及利用能力。

三、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针对融资风险控制,笔者提出如下措施:首先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地方政府需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发行地方债券;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政策,使地方的土储融资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其次应采取多种方式收购和储备土地,根据城市发展和建设需要,对土地调控的安排和规划进行功能性划分,对于近期开发的有关项目,需要保证可以产生快速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长远发展项目,需加以有效控制和合理规划,减少土储融资风险,防止出现潜在的土地价值流失风险。最后,要对土储融资规模适时监管和有效控制,土储融资规模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中小型城市土储融资的工作现状、工作的意义和风险控制等进行全面研究,旨在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高效、健康发展,为新时期城市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汲崇哲.土储融资方式的最佳选择[J].理论界,2008(5):66-67

3.储备局纠风情况报告 篇三

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纠风工作,将纠风工作做为重要事项提上了日常议事日程,将加强行风建设是做为转变机关作风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2011年,我局继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在全局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以勤政、廉洁、高效、务实作为转变单位作风为突破口,使全局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二、狠抓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法纪意识

为规范党员干部行为,进一步组织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学习,组织开展了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简易读本的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对党员、干部普遍进行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同时,加强政策法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党纪条规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群众观念、法纪意识和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狠抓纠风工作落实

四、存在的不足方面

2011年我局纠风工作总体能按照规定贯彻落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纠风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深入,部分干部群众不够了解,对此项工作的认识较低,有待进一步的宣传贯彻落实。

2、纠风工作典型事例宣传较少,正反纠风事例有待进一步的宣传教育。

3、纠风工作任务繁重复杂,线索获取较难,有待细致处理每件信访,主动与群众沟通,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五、2011年纠风工作思路

1、加强督促检查。继续把纠风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把纠风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制定纠风工作计划,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及时总结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创新经验。

范文网

2、抓好纠风深度落实。加强纠风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掌握干部群众对加强纠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查了解和处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行风替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

4.社联干部储备培训班总结报告 篇四

2012年11月初,近一个月社联干部储备培训班顺利拉下了帷幕。这次培训班主要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社联工作的学习,为了方便我们学习,老师和社联的相关人员还专门赶制了一本工作手册,由衷感谢社联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通过对工作手册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许许多多以往忽视掉的东西在工作手册上详细的展现在了我的面前,乘此机会我想很多会长一定和我一样好好恶补了一下我们常识性的不足,为以后的工作避免了很多错误和麻烦,在此次培训中,我不仅仅是学习到了有关于社联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我更是学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在第三次情商知识讲座上,我第一次明确了解了什么是情商,情商是一种能力,情商是一种创造,情商又是一种技巧。既然是技巧就有规律可循,就能掌握,就能 熟能生巧。只要我们多点勇气,多点机智,多点磨练,多点感情投资,我们也会像“情商高手”一样,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宽松环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际圈,创造一个更好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此外,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也安排了户外拓展活动,通过户外拓展让他们在团队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缩影,通过感悟去了解人生的哲理---大的成功是靠团队获取的,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避免重复地犯错与个人主义;通过自己在团队中的表现与思考,让他们感悟和总结工作中、生活中自己的表现,找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浓缩,通过这种以小见大的方式,让他们收获得更多。

这次的社联干部储备培训班我收获巨大,希望以后在我的团队,我能过带领大家做到最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同时也希望社联干部储备培训班越办越好!

篮球协会

佘云飞

5.进一步加强形势分析和政策储备 篇五

——四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2年09月03日01 版)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好当前经济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形势分析和政策储备。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运行符合稳中求进的总要求。但也要看到,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有所加大,欧债问题仍处于高危阶段,经济增长低迷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我们既要做好应对短期突发冲击的准备,也要做好长期打算。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尚未形成稳定回升态势,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外需不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能过剩等矛盾仍较突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国民经济运行变数增加,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应当密切跟踪监测经济运行变化,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苗头性、局部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全局性问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进一步加强形势分析和政策储备,必须见微知著,切实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预见性和敏感性。要统筹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国外、宏观与微观,高度关注外部形势变化,抓紧研究重大问题,注重解决经济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全球经济下一步走势将会怎样?企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经济运行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相关政策措施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都亟待我们深入剖析,科学研判。只有敏锐捕捉经济运行中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见事早、判断准、出手快,积极应对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带来的冲击,才能及时熨平经济波动,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

进一步加强形势分析和政策储备,必须未雨绸缪,切实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形势瞬息万变,要求我们及早储备必要的政策,随时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提高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良好,宏观调控政策仍有较大回旋空间,既要落实好现有政策措施,也要不断充实“弹药”储备;既要立足当前化解面临的紧迫问题,也要抓住时机治理积累的多年顽症。要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和市场变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果断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搞好财税、金融、外贸、产业等政策的储备,研究制定并适时启动相关政策预案。

6.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地位分析 篇六

关键词:美元;外汇储备;汇率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11702

1美元作为一种主要外汇储备的历史状况

1.1怀特计划

说到美国的怀特计划,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与之相对的英国凯恩斯计划。1945年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工业制成品占世界总额的一半,海外贸易占世界总额的三分之一强,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总储备的59%,其海外投资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依仗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试图取代英国充当金融霸主。但是,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仍然不可低估,英镑区和帝国特惠制依然如故,国际贸易的40%还用英镑结算,英镑仍然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伦敦依旧是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因此,重建战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重任必然由英美两国共同承担。怀特计划昭示了美国的意图,即凭借拥有的黄金和经济实力,操纵和控制基金组织,为谋求金融霸主地位铺平道路。

1.2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1日至2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44个同盟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华盛顿山大旅社召开了“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汇兑平价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美国承担各国中央银行按黄金官价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而更加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明确了美元充当国际货币,促使美元成为战后世界上最主要的外汇储备。

1.3牙买加体系

1976年牙买加体系的建立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僵化局面,促进了国际储备多元化,使美元垄断外汇储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西欧、日本经济增长迅速,实力已接近美国,它们极力想削弱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但是无论日本还是前联邦德国都没有力量代替美国。经济三元化的结果是外汇储备中也呈现出鲜明的三元化,然而外汇储备虽然出现了三元化趋势,但并非三足鼎立,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依然存在。

2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变化状况、地位和作用

决定一个国家外汇储备水平的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具有根本影响,同时外汇储备也是国际公认的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标志。因此,了解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变化状况、地位和作用,对我国更好地进行外汇储备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2.1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GDP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着,特别是宏观环境的改善为我国的招商引资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形成了国际收支的顺差局面,这些都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表1反映了2000年到2007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的状况,通过这张表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外汇储备量呈现出逐年迅猛的增长势头。

2.2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地位

从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上来讲,目前我国的外汇资产主要是以美元资产为主,外汇储备币种单一,有数据反映2003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例占90%以上。最新的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报告估计,2006年在我国现有的9000多亿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国债券)占60%以上,欧元资产约占20%,日元资产占10%左右。我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大部分投资于美元资产,实际上帮助支撑了美国近年来庞大的财政赤字。也正因为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重很大,而且很大程度集中于美国债券上,所以美国经济的变化也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的质量。从总体上来讲,我国外汇储备结构中美元居多满足了我国到期对外支付的需求。

2.3当前万亿美元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

2.3.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正面作用

(1)标志着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2)标志着我国的国际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3)标志着我国的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足够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并支持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海外投资发展。

2.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负面作用

(1)储备管理的难度增加,储备资产收益风险加大。

(2)制约货币政策效能的发挥,货币供应调控压力增加。

(3)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收支平衡难度增加。

3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变化趋势

3.1我国现阶段外汇储备仍以美元为主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中70%以上为美元资产,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连创新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可以保持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但是每年超千亿美元的增长量,无疑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风险。中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中国外汇储备必然增加,而我国目前的经济实情是国内需求不足,投资过热,这就迫使我国政府把相当一部分外汇用于国际投资,而且是购买经济霸主国美国的国债,到2006年3月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就达3214亿美元。从最终结果看,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扩大贸易逆差,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掠夺走实物财富,同时迫使国内需求不足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使得美元回笼。所以我国应该密切注意外汇储备的变动趋势,尽量把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运用到国内建设和国内经济结构提升当中去。

3.2美元外汇储备量仍将继续上升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贸易顺差一般占到了新增外汇储备的65%,成为了中央外汇储备来源的主渠道。与贸易顺差相伴随的还有资本项目顺差。持续的双顺差和日渐浓厚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很难使国际投机资本刹住进入我国的脚步,我国外汇储备的总量也在诸多“暗流”的涌动中被不断推向高峰。

4对我国当前外汇储备的对策建议

4.1应控制我国外汇储备总体规模

一国充足的外汇储备是必要的,但这并非就意味着一国的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外汇储备一定要有适度的数量规模。最新资料显示,目前学术界认为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应在4800-6000亿美元左右。显然,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上述两者的适度规模。我国外汇储备数量存在以下三个特点:(1)大大高于进口所需外汇储备规模。根据国际通用准则,外汇储备应当与进口成一定比例。在进出口占国民经济比例日益提高的今天,我们显然要求有足够的储备来维持经济发展,然而我国的外汇储备远远超过进口额度。(2)明显高于负债偿债规模;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各国经济单靠自身力量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故在某些阶段必须引进外资是很必要的,但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外国投资者放贷的首要条件是要看一国的风险及其与之相关的外汇储备,除此之外还考虑汇出利润的方便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引进外资,我国必须有一定的外汇储备作为后盾。从发展中国家看,比较适宜的标准是偿债率在20%以内,债务率100%之内。因此,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外汇储备又远远高于此警戒线。(3)足以满足干预汇市的需要。一个国家为了干预宏观经济外部均衡,显然要有一定的外汇储备,尤其是在国际游资无孔不入的今天,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南美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东南亚金融危机摧垮了泰铢,动摇了日元,唯有人民币一枝独秀,这也表明我国外汇储备的充足。

4.2应实现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多元化

实行多元化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政策。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其基本构想就是根据与中国之间贸易与投资的密切程度来选择十种主要货币,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的权重,组成一个篮子的货币,并设定一定的浮动范围,允许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其范围内浮动。然后,逐步适当扩大浮动范围,在浮动范围之内,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既符合中国改革模式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特点,与中国金融改革的整体进程相适应,也可舒缓国际间要求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的压力。从我国当前的贸易结构、外债结构、储备货币的风险收益和我国的汇率制度实际出发,根据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原则,我认为我国应实现如下外汇储备币种组合:美元(58%-63%)、日元(13%-18%)、欧元(13%-18%)、英镑等其他货币(5%-10%)。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外汇储备必须是美元储备与非美元储备的多元化,以尽量减小持币风险。

4.3应对我国美元外汇储备未来继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美元外汇储备在我国目前的状况,我们可以预测到数年后美元仍会在我国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为了使我国外汇储备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对策应对该趋势。

(1)调节国际收支。当前,调节经常项目收支的重点在于调节进出口贸易差额,其主要措施是尽快改变从中央到地方的长期以来实行的大力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的政策。其次,资本项目调节,主要是适度扩大资本流出自由度,有秩序的减少资本流出限制,实施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

(2)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国内需求。我国经济要想保持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适当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为此我们要把多余的外汇储备资金,逐步用于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这样既扩大了内需,又缓解了外汇储备过度问题。

(3)改革现行的结售汇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度,在该制度下,企业必须无条件的将出口所得外汇卖给外汇银行,企业不能持有外汇账户,并且中央银行对外汇银行持有的外汇额度也有严格的规定,企业用汇可以通过外汇银行售汇来满足,但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为了适当降低外汇储备过快的增长速度,应该将强制结售汇制度改为意愿结售汇制度,放宽企业、银行持有的外汇额度。这样,商业银行手中留一部分,企业手中留一部分,个人手中留一部分,从而缓解中央银行由于持续增加的外汇储备而产生的货币压力。

参考文献

[1]丁剑平.2006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55.

[2]吴楠.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结构与国家经济战略[J].商业时代,2007,(1):33.

[3]陈文化.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喜与忧[J].甘肃金融,2007.

7.药品储备分析报告 篇七

【摘要】我国外汇储备达28573.38亿美元,连续四年同比增加4000亿美元以上。外汇储备的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的能力,并可能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负面影响。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探讨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因以及如何解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汇储备;结构;激增;原因;对策

1.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现状

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到超过8000亿美元,9年间增长近7倍。特别是近3年来,储备增速进一步加快,每年新增储备都超过4000亿美元。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大国。截至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0447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同时几乎是排名第二的日本所拥有的外汇储备的三倍。外汇储备激增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也使我们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处于被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表中我们看出,1978年到年底,我国积累了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然而自到20,我国外汇储备是8000多亿美元,到,已经达到19460.30亿美元。也就是说,三年的时间里面,总共有11200多亿美元的外汇新增。 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对外资吸引力的逐渐增强等,归结起来可分为四个因素:

1 根本原因

从宏观角度来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来看。从国际层面来看,在当前全球分工格局下,以我国为首的发展中经济体处于国际分工的中末端,承担了大量的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制造和出口转移,从而在贸易创造和转移过程中创造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同时,自以来的本轮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中,我国等发展国家资本回报率优于发达国家,使得大量外资以战略投资等渠道涌入国内,从而通过资本项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从国内层面来看,近年来宏观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对外经济交往的扩大是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内在原因,在此过程中以出口为导向、以引资为重点的对外经贸政策扮演了重要角色。

2 外部环境

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世界各国金融、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贸易额高速增长,资本流动速度加快,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潮流下,我国享受到了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从国际贸易看,在不断增加的世界贸易额中我国所占份额逐年增加。

3 直接原因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从国际收支表来看,外汇储备增长的直接原因可归结为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的双顺差。资本项目顺差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形成的,我国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相关政策的优惠、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项目顺差是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但这些债务性储备稳定性较差,并且随着美元的贬值趋势,使得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蕴涵着一定风险。

我国近几年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出现顺差,并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大幅增长。因为近几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有关项目的比例大体一致,所以下面仅以20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例说明影响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

从上表可知年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发生了双顺差,并且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远远低于经常项目的差额。经常项目顺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货物贸易,而服务贸易出现了逆差。服务贸易的逆差说明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差,尤其是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的逆差比较严重。在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金融项目,并且该项目当中的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是较高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我国外汇储备变动中发挥最主要作用的是直接投资,尤其是外国在华的直接投资,也就是说我国的外汇储备当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债务性储备所构成的。

4 制度原因

首先,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促使外汇储备的增长。1994年初,我国取消了外汇留成制度,实行强制结汇和有条件售汇制度。强制结汇制度使得居民和企业所创造的外汇必须出售给国家,使外汇资源集中于央行,从而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其次,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制度也促使外汇储备规模迅速增长。19,我国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这一制度使企业在经常项目交易下,可自由兑换外汇,进一步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及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

另外,人民币汇率制度也促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急剧增加。在年7月汇改之前,我国汇率制度名义上是盯住美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但实质却是固定汇率制,出于维持汇率稳定的需要,央行被动地动用吸收外汇储备,从而加剧储备的增长。在汇改之后,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制度,汇率浮动区间有所扩大,部分缓解了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压力。但在当前汇率制度下,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预期增加了人民币需求,在套利因素驱动下,大量外汇通过多种渠道涌入国内,反而加大了外汇储备增长压力。 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与营运的对策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和储备规模较高,意味着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长期如此,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害无利,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在当前条件下,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应从两方面着手:即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解决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另一方面要提高现有储备资产的运用效率,两者不可偏废。

1 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

8.药品储备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外汇储备;增长因素;主成份分析

一、现实意义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或官方持有的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在国际上被普遍接受的一种流动资产,其构成一般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国际储备的规模和结构如果不当,就会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尤其在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以来,国际外汇市场剧烈动荡、金价暴涨暴跌、国际流动资本到处游荡、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这在客观上要求各国对国际储备加强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基本上是在波动中稳步上升,2000年以后更是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势头,到2006岁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经高达10663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使外汇储备的增长因素成为近年来经济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对于目前我国的高外汇储备,如能合理利用与管理,不仅能发挥外汇储备的基本作用与功能,还能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高额的外汇储备意味着高的机会成本,会给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针对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及目前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文章将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多元统计主成份分析的方法在多个相关指标中求得三个主要的综合影响因素,并具体解释这些综合因素和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认为影响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有进出口规模、贸易差额、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国家外债规模及汇率变动。这些因素究竟是否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有所影响,其影响力的大小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

数据主要是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网站,笔者搜集了1990年到2006年的总共17期相关数据,因变量(Y)为每年的外汇储备,自变量如表1:

本文首先利用SAS软件对原始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得到了三个主成份综合指标,然后再对这些综合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建立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回归方程。建回归方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计算各个具体指标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贡献率,而是为了定性地分析每个综合指标对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主成份分析是把各变量之间互相关联的复杂关系进行简化分析的方法,即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通过降维方法,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份),即用研究m维的y空间代替p维的x空间(m

三、数据处理

首先利用SAS软件编程进行主成份分析,得到各变量的特征根、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前三个主成份累计贡献率已达98.34%,所以选择前三个主成份,并得到相应的主成份得分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

根据得到的主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个主成份的表达式:

其中F1代表第一主成份,F2代表第二主成份,F3代表第三主成份。在F1的表达式中第一、第二、第三项的指标系数较大,这三个指标起主要作用,可以把第一主成份看成是由我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所刻画的反映我国外贸规模的综合指标。在F2的表达式中,第五和第六项指标的影响比较大,可以将其看成是反映我国吸引外资状况的综合指标。F3的表达式中,只有第四项和第七项指标为正数,且远超过其他指标的影响,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进出口差额和外债余额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我们把各指标的数值带入上面三个表达式中,计算出各年度的F1、F2和F3数据,根据F1、F2和F3的数值,我们将其和当年我国外汇储备额建立回归方程:Y(外汇储备)=a+bF1+cF2+dF3。式中a、b、c、d为常数,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4。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F2的P-Value值很大,不能通过检验,所以我们可以将F2从模型中剔除出去,建立新的模型:Y(外汇储备)=a+bF1+dF3,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5。

最终得到回归方程:

Y=-528.099+0.966F1+0.890F3

四、结论

根据上面得到的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到外汇储备的规模主要与因素F1和F3显著相关,也就是说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贸易顺差和吸引外债引起的,即强制性结售汇制和外汇占款制度是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原因,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

(一)外贸交易规模

因素F1反映的是我国外贸交易的规模,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和外贸规模的扩大联系在一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取得巨大发展:外贸总额从1978年的206.38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7606.9亿美元。在实行强制结汇售汇制度的情况下,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出口额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大量增加外汇储备数量。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贸易顺差和外债余额也在大规模增加。外贸规模的扩大从整体上为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条件,但具体构成外汇增长因素的是贸易差额和外债余额。

(二)贸易差额和外债余额

因素F3反映的我国的贸易差额和外债余额,目前我国的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有相当一部分是国际游资构成的。

从1994年到2006年的13年内,依靠以外汇占款为主的货币供应体制,支持了中国经济实现了超过翻两番的高速增长,外汇占款功不可没。外汇储备的来源主要有外商的直接投资、贸易顺差和国际游资。至2006年末,我国的外债余额达3229.88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14.92%,其中带有游资性质的短期外债达1836.28亿美元,占全部外债的56.85%。最近披露的数据显示,2007年1季度,中国外汇储备新增量高达1357亿美元,同期的贸易顺差大约在46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在159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量两倍于同期贸易顺差与外商投资之和有余,引发了热钱大量流入的联想和广泛的困惑。剩余的733亿美元应该为短期资金的流入,如果从游资的流入路径看,外贸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中,实际也都有游资的身影。

在我国,由于因素F1和F3而引起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也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这样不仅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还会增加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不可能三角”: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与固定的汇率制度之间,最多只能舍一求二,不可兼得。2005年7月以前中国采用的是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在资本相对流动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大量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外汇占款及人民币发行的大增;被动的大规模基础货币的投放使中央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本国货币的独立发行权。2007年与1994年相比,强制结汇制度设计的宏观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强制结汇制度已经充分暴露了期效性、阶段性的特点,重构外汇管理制度已经成为维持中国经济高速运转的迫切需要。

因此,我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外汇储备增长的速度,使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并应该借鉴国外储备管理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储备管理体系。

由于受数据资料来源困难的影响,数据不全,本文只选择了1990年以后的外汇储备,样本比较小,变量的设计也难以作创新性调整,而且由于知识结构有限,采用的模型比较简单,使研究结论的可信度与期望值之间存在一

定的差距,这些问题都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单忠东.国际金融[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作者为该单位在读博士)

9.药品储备分析报告 篇九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在利用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方面经验的分析,对我国利用外汇储备的方式提出五条建议:积极扶持中国投资公司,充分发挥现有金融机构对外投资的作用,对企业“走出去”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设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扩大先进技术进口。同时指出利用外汇储备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首先要测算出适度外汇储备规模,保证其基本功能;二是对外投资应当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不做纯粹的“资本家”;三是谨防对外投资“出口转内销”,严禁二次结汇;四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参股后并购;五是加强研究,提高把握投资机会的能力。

截至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3326亿美元,再次创出历史新高,而且还呈继续增加的趋势,这使得持有外汇储备资产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变得更为高昂,因而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显得尤为迫切。外汇储备在满足防范金融风险、稳定汇率所需要的流动性后,应该追求增值和投资收益,着眼于提升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新加坡在外汇储备管理方面具有成功的经验,本文首先对新加坡利用外汇储备的模式做一简要分析,然后探讨我国外汇储备的利用模式,最后指出利用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一新加坡利用外汇储备的模式分析

(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是法定的外汇储备管理机构

根据1970年颁布的《金融管理局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简称MAS,1971年依法成立)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管理官方外汇储备。1981年之前,MAS主要围绕汇率政策来管理外汇储备。其后,随着外汇储备日渐充裕,新加坡政府决定将外汇储备进行分档管理:一部分继续由金融管理局直接管理,目的在于满足汇率管理流动性的需要;另一部分则投资于长期外汇资产,目标是追求更高的收益。

为了实现两者的分离,根据《公司法》,新加坡在1981年5月设立了专门管理外汇储备投资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简称GIC)。其目标,一是提高新加坡政府外汇储备的收益;二是提高外汇储备投资和运用的透明度及可监督性;三是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获取重要的国际金融资讯;四是培养训练金融专业人才,提升新加坡金融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GIC下设三家子公司。一是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GIC最大的业务部门,投资领域包括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和货币市场工具。二是新加坡政府房地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职责是投资于新加坡之外的房地产以及房地产相关资产。三是新加坡政府特殊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管理着一个包括风险资本、私人证券基金在内的分散化全球投资组合。此外,该公司也有选择的对私人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第一家公司的经营目标主要满足盈利性目标,同时满足流动性要求,后两家公司的经营目标都是追求长期的投资回报。目前,GIC所管理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大约占新加坡外汇储备总额的80%。

(二)部分外汇储备委托淡马锡海外投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内一直存在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即建立淡马锡控股公司的目的是管理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淡马锡控股公司的成立早于GIC,它是1974年由新加坡财政部全资组建,接受政府的财政盈余(但不是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的公司,它是工商业公司,而GIC是资产管理公司。淡马锡从354亿新元的初始资产,发展到1640亿新元的规模,新加坡政府并无任何追加投资。为了实现外汇储备满足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意图,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将部分外汇委托给淡马锡投资,淡马锡利用这些外汇储备和自有外汇在海外投资。

二我国利用外汇储备方式的探讨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除了中央银行直接管理外汇储备以满足流动性需求之外,还有如下三种模式:一是成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实现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流动性;二是委托给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投资公司管理;三是扶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减轻外汇储备压力。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借鉴新加坡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考虑综合利用如下模式。

(一)积极扶持外汇投资公司

尽管外汇投资公司入股黑石初战失利,但我们不可因噎废食,而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今后健康发展。今后应积极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公司的法律地位。

(二)充分发挥现有金融机构对外投资的作用

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在长期的对外合作交流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经营网络,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它们“走出去”的金融业务。这些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参股国外金融机构,给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中长期贷款,从而实现国家战略意图。这种运作模式客观上需要雄厚的资本金,因而有关部门应支持其增资扩股,可以参考汇金公司注资商业银行的模式,但笔者认为在新的`结汇模式下,新股东应以拥有外汇的企业和个人为主。

一些具备实力和条件的国内银行应该积极向国际大银行的方向前进。跨国并购自然是一条改变国内银行业务构成和收入来源过于单一的现状、从而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更加快捷便利的途径。但考虑到我国银行业的资金实力以及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等问题,近期比较稳妥的方案是对外资金融机构进行少量参股,以获得一个董事席位,从而学习外资金融机构的具体运作。这一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降低了金融机构文化整合上的难度,二是可以向国外金融机构学习运作经验,并且得到股价上升的好处。

(三)对企业“走出去”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

淡马锡是作为企业“走出去”的,其运作模式可供我国企业参考。外汇投资公司以及国内金融机构应对具有实力的企业给予必要的外汇支持,对企业“走出去”发挥促进作用。事实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走出去”方面都有专门的金融支持机构,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德国投资与开发公司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都扮演了这种角色。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今后也可以考虑成立支持“走出去”的专门金融机构。

(四)设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重要投资模式,为了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海外资源,我们应当考虑成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资金可以来自于外汇投资公司、金融机构、社保机构,以及经常项目外汇收入较多的企业以及个人。由于我们缺乏海外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经验,起初可以考虑以合资的方式进行。产业基金的投资方向应该体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意图,满足国内产业升级的需要。

(五)扩大国外先进技术进口,近期治标、远期治本

长期以来我国执行“市场换技术”的外资政策,但二十多年的经验表明这一政策在不同行业有得有失,有些领域我们失去了市场但没有换得关键和核心技术,而且直接导致了我国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一方面它增加了我国的出口,如果按“属民”原则计算的话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不应计入我国出口;另一方面,它减少了我国的进口,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我国企业的销售按“属民”原则应算我国的进口,但按“属地”原则就算国内贸易,二者相结合导致我国贸易顺差急剧上升,外汇储备水涨船高。因而有必要通过扩大进口国外先进技术,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如果能像日本和韩国一样积极消化和吸收新技术,长期则可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减轻经济增长对外资的依赖程度,从而实现标本兼治。

三利用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一)首先要测算出适度外汇储备规模,保证其基本功能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是,当时并不是由于支付能力出现问题,而是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因而一定要测算出适度储备规模,只有超过这个规模的部分才可以用于中长期投资。为此,我们需要满足进口、偿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收益汇回、企业海外投资和QDII、外汇市场干预等用汇规模。在考虑外汇储备增值的时候,千万不能忽略了它的基本功能,而且要警惕世界经济形势逆转的可能。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事件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全球流动性过剩几乎可以在瞬间转化为流动性不足,危机发生后,欧美日等国的央行无不投入巨资以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外汇储备管理同样面临类似问题。

(二)应当参与国外公司的经营管理,不做纯粹的“资本家”

外汇投资公司入股黑石被套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外汇投资公司购买的是没有表决权的股份,这成了纯粹的“资本家”。我们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目的之一是学习先进金融知识、了解市场最新动态、提升国家金融竞争能力,在没有表决权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实现这一目的。因而,今后我们参股国外公司至少要谋求一个董事的席位,直接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从而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同时更为直接地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管理经验。

(三)谨防对外投资“出口转内销”,严禁二次结汇

外汇投资公司以美元入股黑石,如果黑石再用这笔美元换成人民币收购或参股国内企业的话,这就构成了二次结汇,二次结汇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据报道,209月10日黑石和中国化工集团共同宣布,黑石将向中国化工的全资子公司蓝星集团进行战略投资,计划注资6亿美元认购蓝星集团20%的股份。如果认购成功,二次结汇必然发生。事实上,只要我们对外投资的企业对我国直接投资,这一现象是无法避免的,只是影响程度的不同。这样的外汇投资显然不仅不能减轻央行压力,反而使其操作更加被动,流动性过剩也将愈演愈烈。针对这一新情况,有关决策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四)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参股后并购

国际投资理论和经验表明,由于对东道国市场、法律以及人文环境不熟悉,同时考虑到当地民众的抵触情绪,跨国投资首先采取购买部分股份、合资或合作经营的模式,时机成熟之后再采取控股或独资模式。目前我们跨国投资应以参股为主,不宜大规模并购。跨国并购的“七七定律”指出,70%的跨国并购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目的,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文化差异越大失败的可能性越大。据麦肯锡的研究,在过去全球大型的企业兼并案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具体到中国,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因而,目前我们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而不应操之过急。

(五)加强研究,提高把握投资机会的能力

10.非药品冒充药品监管调研报告 篇十

非药品冒充药品监管问题调研报告

食品药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和前提,涉及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根本利益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

当前非药品冒充药品现象,已经引起消费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除了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职责,还要协调组织各方力量,严厉打击非药品冒充药品坑害老百姓的各种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而目前市场上大量存在的这些“非药品”大多含有药品的成分,主要类型不外乎以下五种:一是名称与药品通用名称完全相同的食品、保健品、消毒产品及其它健康相关产品,例如有的冠以“甘草片”、健胃消食片、蜜炼川贝枇杷膏、各种维生素等名称;二是名称包含药品通用名称并明示有治疗效果的食品、保健品、消毒产品及其它健康相关产品;三是采用与药品通用名称同名或近音、谐音的产品名称。例如:“×××慢严舒柠好爽糖”;四是在其包装、标签、说明书上使用含有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等有关用语的食品、保健品、消毒产品及其它健康相关产品;五是新闻媒体进行疗效宣传的食品、保健品、消毒产品及其它健康相关产品。如“×××皮炎平软膏”,虽然披着“消毒品”的外衣,但其成分主治功能与“999皮炎平”无异,是典型的非药品冒充药品。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多以保健品、消毒品或化妆品等形式生产和销售(以保健食品的形式最多);不同程度地添加了药品成分;在名称、成分、功能、适用人群等标识上仿照药品;在广告宣传和促销方面擅自夸大这些产品的适应症、功能主治或功效。由于这类产品中部分未经严格检验和审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极易发生药害事件,成为新的用药安全隐患。同时,这类产品的存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药品市场生产和流通秩序,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了严重侵害,已经成为群众投诉的热点之一。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规避国家药品监管,赚取巨额利润。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产品第一不要研究成本,第二不要临床试验,第三不要国家审批。在出厂之前不要检验,在生产和流通过程没有严格要求,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鉴于保健品、消毒品在基层归卫生部门管理,当前,药监部门只负责国药准字号的药品监管,在机构改革未完成、监管职能未调整到位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去查披着“化妆品”、“保健品”、“消毒品”外衣的非药品。由于这些非药品的药品批准文号往往是假冒的,基层卫生部门多以没有审批、监管依据不充分等为理由不去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管上的“真空”,为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当前非药品冒充药品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披着“消字号”、“健字号”、“妆字号”等外衣的非药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甚至违禁药品。对于服用保健食品的人来说,它所起的保健作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怎样才能使保健食品迅速见效呢?一些不法生产企业在保健食品中擅自添加药品,以求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疗效”。

(二)篡改、假冒保健食品、保健品、消毒产品、化妆品批准文号。将保健食品、保健品、消毒产品、化妆品批准文号擅自改为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还有一些根本没有获得批准的三无产品直接冒充保健食品或药品,在包装上印制以上文号。这样,它们就批着合法的“外衣”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让普通消费者无法辨认。

(三)擅自篡改包装、标签和说明书内容。有的保健食品、保健品、消毒产品、化妆品虽然经过批准,但为了扩大市场,诱使不明真相的人购买,就会超出审批部门批准的功能范围,在包装标签上肆意扩大、添加产品功能,有的甚至添加只有药品才具有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误导消费者。

(四)进行违法广告宣传。如果宣传得好就卖得好,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非常丰厚的利润,一些企业就不考虑长远发展,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广告上,大赚一笔后可能就改做其他项目了。他们虽然在包装上不夸大,但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却肆意夸大。他们或在小报小刊上发布虚假广告,或印制宣传手册散发给以老年人为主的消费者,或利用营销人员举办知识讲座并免费赠送礼品等欺骗群众。产品功效被他们说得神乎其神,什么“一天见效”、“一疗程彻底治愈”等等。

二、产生问题原因及危害

保健食品、保健品等主要是指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机体调节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它不是药品,在功能上仅有保健作用并无治疗作用,如果乱服乱用,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后果。

(一)产生问题的原因。

1、从企业方面来说,一些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利欲熏心,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他们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推销出最多的产品,便通过媒体广告、小宣传单、营销人员的介绍,向消费者明确表示或暗示保健食品有疗效,甚至还向消费者承诺在短时间内即可见到明显效果。在利润的驱使下,还会有人铤而走险,添加非法药物。从另一方面说,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真正了解什么叫保健食品、保健品,他们希望食用保健品能像服用药品一样见效,如果吃一盒两盒还看不出效果,他们可能就会放弃。为了让消费者看到效果,拉住消费者,企业就把药品加入保健食品。这已成为我国保健食品生产、消费领域的一个怪圈。

2、从消费者方面来说,相对于药品,保健食品给消费者的印象是食用比较安全。《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指出,保健食品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营销人员往往利用此点竭力鼓吹保健食品不像药品,无毒副作用、没有不良反应和禁忌事项,他们宣传“药食同源”、“药疗不如食疗”。这样,老百姓在认为“安全”而又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就很容易上当受骗。而保健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老年人,相对来说,他们体弱多病、缺乏相关知识而防范意识又不够,就更容易被欺骗。

3、从政府监管方面来说,目前用于规范保健食品生产、销售、广告的法律法规有《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但保健食品的具体监管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在保健食品的注册、监管体制上,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目前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权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权仍在卫生部门(机构改革尚未完成的地方)。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必然会造成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效果。另外,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日常抽检中,检测标准中没有针对企业非法加入化学药品这项内容的监测,这就使那些加了化学药品的保健食品成了漏网之鱼。

(二)产生问题的危害。

1、购买保健食品的一般是身体有恙的患者,有的正在打针吃药,而保健食品由几种甚至几十种成分组成,有的成分可能与正在使用的药品产生反应,同时服用会影响疗效;有的由于服用保健食品自身症状可能减轻或消失,这样,就掩盖病情,导致小病拖成大病。

2、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增强疗效,已经成了某些保健食品生产厂家的惯用伎俩。这些被添加的西药多数属于处方药物,甚至属于违禁药品,一般来说都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要求。如果消费者没有参考这些要求,就擅自服用这些含有西药成分的保健品,很容易造成误服,还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一些有冠心病、高血压和年纪偏大的人,还有可能引起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三、解决非药品冒充药品问题的有效途径

万事有因才有果,有果即有因,因果循环。针对目前市场存在的非药品冒充药品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我们只要坚定的树立起科学监管理念,大胆探索和实践,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理顺监管体制。

如前所述,目前用于规范保健食品生产、销售的法律法规有《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2005年7月1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这些法规是在不同的时期制定的,相互之间有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每部法规中也有漏洞。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由食品药品及的管理部门查处,但目前职能还没有进行交接。

(二)加强相关各部门的协作。

在非药品冒充药品的监管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卫生、食药监系统,还涉及到工商、质监、公安、广播电视等部门。管理的部门越多,链条越长,就越有可能在工作中产生推诿、扯皮、相互踢皮球等现象。有群众戏称此为“十几个部门管一头猪还管不好”。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可能存在部门利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和协调。有的想把问题管好,但光靠个别部门“单打一”,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根治,最后也是无功而返。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使日常监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比如,可建立责任追究制,谁监管不力,谁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再如,各部门在打击违法过程中可专门

联合发文,明确各自的分工和任务,开展专项整治等等。

(三)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违法分子之所以敢铤而走险,某种原因就是钻了政府监管不到位、打击不得力的空子。如果各部门面对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决不姑息迁就,违法分子就会失去违法的胆量和气焰;如果在处罚时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的成本,使违法行为达不到目的,违法分子就会灰心丧气、偃旗息鼓。为此,相关监管部门要从群众利益出发,日常监管不松懈,发现违法行为不手软,查处案件不徇私,编制合法产品的安全网,设置违法行为的高压线。

(四)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

打击假冒伪劣,光靠政府和监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群众宣传科学的医药保健知识和保健食品的有关法规,让群众增强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放手发动群众参与打击违法行为,让违法分子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以编写手册、印发宣传材料、邀请专家举办讲座把科学知识普及到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使消费者增长知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让假冒伪劣失去市场和生存的土壤;还可以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发布打假信息、公示法律法规制度等形成全民参与、人人打假的气候,使制假售假行为暴露在群众监督之下。要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不断提高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水平和能力。要逐步突破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相符合的制度和机制性障碍。针对非药品冒充药品的问题,只要我们迎难而上、认真去想,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我们排除万难、认真去做,就一定能规范市场的秩序,保障好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绥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李章友

11.药品储备分析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外汇储备;贸易差额;协整

[中图分类号]F752.6;F124;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9-0023-02

一、引言

外汇储备是指世界各国用作国际支付手段的非本国货币,以及该类货币的存款或短期金融资产。一种货币能充当储备货币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必须是可兑换货币,并且为各国所普遍接受,能随时转变为其他国家的购买力或偿付债务,同时价值相对稳定。如今,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仍以美元为主,且有大约两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成为世界第一。如何衡量目前中国应持有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已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的热点。

二、外汇储备的利与弊分析

(一)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我国有着许多积极的作用,具体包括:

1表明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的提高。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以及稳定和控制币值幅度的能力的增强,也体现出了我国经济平稳的增长,而这些又极大地增强了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和经济地位,在国际经济往来中更容易处于主动地位。

2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等等。

3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可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间接地调整收支失衡,增加国际清偿力以及达到其他各种目的。

(二)过多的外汇储备仍有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体现在:

1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持有外汇储备会导致我国其它的国内外的投资的减少,可能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减小。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导致了外汇净流入越来越大。正是由于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导致了外汇市场上的外汇资金一直处于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同时这也刺激了套利性投机资金的大量流入,即我们所说的“热钱”,从而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3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将给我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从理论上讲,外汇储备的增多,将使国内货币的发放量增多,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多,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可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给我国带来了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

三、结论及建议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数量就以极快的速度增长,过多的外汇储备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很可能面临着严重缩水的风险,这对我国的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以及尽快度过本次金融危机都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规模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便显得异常关键。本文综合已做出的研究结果以及其他方面对外汇储备的全面利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注重外汇储备与进出口贸易的双向作用。

贸易结构大体上确定了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的币种及其比例,因此,通过考察进出口的来源、去向、数量及交易双方的支付惯例有助于初步确立贸易结构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同时,外汇储备也应积极用在进出口贸易上,强调进口与出口的动态平衡。对于需要进口设备、物资、能源的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国家应主动用外汇给它们提供低息贷款,这些企业以后用人民币或者外汇还款。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而且可以在不造成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使外汇储备在国内流动起来,提高储备利用效率,增加国内就业,刺激国内经济。

(二)优化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虽然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但美元依然是我国主要的储备货币,这主要是由美国的经济实力所决定的。如今,美国经济在次级债危机中受到了重创,美元贬值的趋势不断加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如何处理庞大的美元储备对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甚至是增值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合理改变并优化当前的币种结构,适当减少美元储备的比重,增加日元、欧元以及其他货币的比重。当今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更为动荡的时期,所以外汇储备结构也应当适时进行动态管理,有关部门必须时刻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储备结构,从而降低风险。同时,还应增加黄金储备,这不仅有助于缓解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而且有利于在重建国际金融秩序过程中增强人民币的话语权,促使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三)积极推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来增强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并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同时,还要注意外汇储备的投向问题。我国目前GDP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基本保持在8%左右,如果把外汇储备过多的用于国内投资,很有可能增加经济泡沫,甚至造成经济过热,所以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有必要将外汇资本投资于科技,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领域。

总之,外汇储备与进出口贸易即贸易差额的关系密切,在关注国际收支时,不仅要重视经常账户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还应更多的了解资本、金融项目和非正常资本流入所形成的外汇储备的增加。充分认识到外汇储备的来源状况,切实发挥外汇储备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使我国经济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咏刚,刘凤朝,王君,中国外汇储备与进出口贸易一基于VAR模型的动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2):114-119

[2]季晓南,增加我国黄金储备,缓解外汇储备风险[J],中国流通经济,2010,(2):13-14

[3]李天德,国际金融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4]王玲玲,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分析[J],财经政法讯,2006,(1):38-43

作者简介:

12.药品采购分析报告 篇十二

目的:为便于质量管理部和业务部能及时全面的掌握药品的质

量信息,合理采购药品数量与种类,保证所经营的药品符合质量

要求,现就2012年药品采购质量信息汇总分析如下:

一、公司经营品种的结构、数量

公司采购药品主要包括:粉针、水针、输液、糖浆、滴眼、片剂、胶囊、颗粒剂、丸剂和口服等十几种剂型。公司业务部门

根据公司销售情况采取“勤进勤销”的原则,杜绝药品积压。

二、药品购进质量

按照GSP的规定,负责首营企业、首营品种的资料索取工作,并填写首营企业、首营品种审批表,交相关领导审批后连同资料

转交质量管理部门,保证药品的正常入库。药品的购进,秉承优

质产品优先进,紧俏产品计划进,一般品种平衡进,急救品种及

时进,季节品种提前进,有效期品种分批进的的原则。

三、对今后采购工作的改进意见和养护目标

药品采购工作是把好质量的第一关,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在药

品采购之前应对供货商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在适当的情况下还要

进行实在考察,所有资质合格后才可能采购。对首营企业和首营

品种,采购部先填写审批表,由质管部审核合格后方可采购。

采购部负责人:赵长容

13.药品储备分析报告 篇十三

2002年,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国有土地储备整治管理办法》,建立土地收购、储备、整治制度,土地储备效果立竿见影,当年土地出让金就增加到11亿元,2003年增加到22亿元。到2004年上半年,主城区征收土地出让金达37.8亿元,同比增长153%。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代表重庆市政府行使土地运营职能的土地储备企业共4家:重庆市地产集团、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和重庆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此外,重庆市高等级道路投资公司也参与土地储备。土地储备机制不仅有利于城市对建设用地进行总量控制,也增强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土地储备获得的利差,能够成为未来政府的财源和城市建设的资金。

一、重庆市城市土地供应形势紧张

根据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披露的数字,重庆市区到2010年总的用地指标是5万公顷,但到2005年上半年已用去了4.5万公顷。这意味着,未来5年重庆用地量将不得不控制在5000公顷以内。从工业用地来看,按照1997年的重庆市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到2010年重庆市工业用地只有66万亩,现在已经基本用完。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后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严控,中小房地产开发商陷入了资金或土地储备的困境:一是花巨资购买的土地因为不能继续从银行获得贷款而无能力自行开发;二是由于国家对土地的调控政策趋紧,重庆市的商业开发用地愈益紧张。在重庆出现“地荒”的严峻形势目前,迫切需要土地储备机构发挥积极的作用。从长远来看,国家的土地政策越来越严格,“地根”呈紧缩的趋势。只有实现土地市场化运作,才能提供更多的优质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的高效、集约、协调利用,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庆市存在五大城市土地储备运作主体

为了实施城市土地储备,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确保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重庆两家最早的土地储备运营商是重庆市地产集团和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

2003年2月,重庆市成立了“重庆市地产集团”,这标志着重庆市的土地储备制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重庆市地产集团”作为重庆市的八大投资集团之一,是由重庆市政府注资的专门从事土地收购、储备、开发、整理、出让、战略投资的市场经济主体。重庆市地产集团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供应机制,调控土地供应市场,保证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通过市场运作机制进行土地整治,提供“熟地”交由政府拍卖,为政府积累资金;二是落实市政府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供新的耕地资源;三是承担市政府确定的廉租住房项目建设;四是结合土地储备,承担市政府涉及旧城改造建设等交办的任务。

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是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和重庆市财政局为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建设项目业主制,于1992年共同发起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2002年6月,为加快重庆投融资改革进程,市政府明确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战略定位为:城市建设筹融资的总渠道、主城区路桥建设的总账户、城建资金筹措所需土地的总储备。围绕着“三总”定位,公司经过资源整合、资产重组、改革创新,在主城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路桥收费体制改革、土地整治储备以及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管理和加快发展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良性循环的城市建设筹融资偿债机制。2003年,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增加到20亿元人民币,同样也是市政府直属的八大投资集团之一。

2005年5月,重庆市政府分别以渝府(2005)66号文和70号文件,增加确认了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和重庆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的土地储备职能。这样一来,参与土地储备的运营商又增添了新角色。

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除了负责搬迁、破产等企业遗留资产处置权利外,还将增加土地储备职能,土地储备范围包括:市政府为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安排的政策性储备;国有企业“退二进三”、环保企业搬迁及破产企业土地的收购储备;其它闲置土地的收购储备。

直属重庆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的重庆市水投集团土地储备整治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市水投集团(包括其全资、控股子公司)土地储备整治项目。土地储备由重点水利项目所在区县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其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储备地块和用地指标。储备用地计划按重点水利工程项目资金缺口测算下达。储备土地经整治后,交由项目所在区县政府委托土地交易中心实行“招、拍、挂”出让,出让收入在扣除整治成本后,收益将全部返还市水投集团,作为区县水利项目的建设资本金。 至此,代表重庆市政府行使土地储备职能的企业共有4家。此前有重庆

市地产集团和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前者主要承担重庆市几乎所有类型的土地储备及整治;后者则在政府授权下,承担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的储备任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重庆市地产集团拥有权证的储备土地4万多亩,另外受委托管理的土地不下20万亩;而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主要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储备,按政府的设想,2005年土地储备新增2万亩,而目标是要达到3万亩。

此外,同样属于重庆市政府的重庆高等级公路投资公司,还拥有3万亩土地储备,其中不乏重庆市主城区外、二环高速公路内被业界认为是黄金区域的土地,升值潜力巨大。

这样一来,重庆便存在五大城市土地储备运作主体:重庆市地产集团、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重庆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重庆高等级公路投资公司,共同组成重庆市城市土地储备机构,执行土地储备职能。

三、重庆市通过资本手段进行土地市场化运营

在城市土地储备运作主体较多的情况下,重庆市政府如何实现土地市场化运营呢?

从重庆市的情况来看,主要是通过资本手段推动土地市场化运营,挖掘土地最大潜力,促进土地优化配置,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六年前,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因67亿债务而陷入困境,重庆市政府遂采取了四个措施对其进行了重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政府追加30亿的资产给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即把重庆城市中的各种路桥、存量资产统统划给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又划了当时市值为20亿的10000亩土地给重庆市城市

建设投资公司,而该公司正是在拥有了这20亿的土地资产后,才在三年里终于赢利。

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原来主要以处理重庆市国有不良资产为职,也在具体的操作中更多地运用了土地这个重要的资源。其中,引人关注的重庆市商业银行12.5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就是一次典型的重庆资产置换模式——即由重庆市政府划拨一块价值上10亿元的土地给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再由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以这块地作为抵押品,向重庆市商业银行贷款12.5亿元,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再用这笔贷款直接购买重庆市商业银行账面价值12.5亿元的不良资产,然后再进行资产处理。在这笔交易中,土地的增值是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最大的获利,也是土地市场化运作的具体体现。

上一篇:圆柱和圆锥专项练习题下一篇:材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