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活动目标与要求(11篇)
1.幼儿户外活动目标与要求 篇一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
2016-10-13 Gobanans 转自 马晶洁 修改
微信分享: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细则1)语
言
一、倾听 小班
1.喜欢听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意听别人说话。2.在集体中会听老师和同伴说话。3.能听懂普通话。
4.倾听时能注意说话人的口形,辨别语音。
5.听别人说话时,能保持安静,不打断别人说的话。
6.能理解较简单的指令指令,如关于一日活动常规的指令。
中班
1.能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
2.听别人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保持正确姿势。3.能区分普通话和方言的发音。4.能理解多重指令。
大班
1.别人说话时,能认真地、有礼貌地倾听。2.能辨别不同的声调、语调。
3.在集体中能专注地、较长时间地听别人说话。4.能理解较复杂的多重指令
二、表述 小班
1.愿意学说普通话。喜欢与老师、小朋友交谈。
2.知道个别交谈时声音要轻,集体面前说话声音要响。3.会保护嗓子,不大声喊叫。
4.别人说话时不随意插嘴,乐意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5.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6.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7.能独立地念儿歌,复述简短的故事。
中班
1.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说话声音适度。2.积极学说普通话,发音清楚
3.积极与别人交谈,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
4.会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乐意说出自己的意见 5.能用完整的句子较连贯地讲述自己经历的事、图片内容,能大胆、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6.能讲述观察到的事物现象,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和复述故事。大班
1.会在不同场合用适度的音高、音量发音,说话声音自然,不妨碍别人。2.坚持说普通话,发音准确。
3.能主动热情地招呼熟人,有礼貌地招呼客人,能在适当场合主动与别人交谈。4.在集体面前说话,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
5.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思,勇于辩论,声调、语调自然大方;能根据不同情景、对方的身份,使用适当的词、句、语调。
6.能连贯讲述一件事或图片内容;有表情地表演诗歌、故事,并能自编或和同伴一起编诗歌、故事。
三、欣赏文学作品 小班
1.愿意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2.能初步感受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3.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
4.在保持原作品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改变其中的某些词句。
中班
1.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2.能初步了解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及其构成因素,如故事由人物、情节、语言、主题等构成。3.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会初步归纳主题。
4.能根据作品提供的线索,进行文学想象和创造,延续作品内容。
大班
1.乐意、主动地欣赏不同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并积极地参与文学活动。2.能理解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及其构成因素。
3.在理解作品内容、归纳主题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作品中的特殊表现手法,能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脉络。
4.根据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结构创编作品。
四、早期阅读 小班
1.知道一幅图画可以用一段话来说出它的意思。
2.知道一个字代表一定的意思,不同的字有不同的发音。3.喜欢看书,对文字感兴趣,能学认常见的简单的文字符号。4.学习看书的基本方法,会一页一页地翻书,知道故事从哪里开始,能看出画面的主要变化。5.喜欢听成人讲述和朗读图画书的内容。6.懂得爱护图书。中班
1.知道说的话可以写成字,写的字可以读成话。2.对图书的文字感兴趣,能主动学认常见的文字。3.能按顺序翻阅图片,独立地细看熟悉的、感兴趣的图书。4.能集中注意倾听成人讲述和朗读图书内容,理解书面语言。
5.喜欢描画简单的图形,能有顺序地书写图案符号,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6.爱护图书,并能按一定规则整理、叠放图书。
大班
1.知道书面语言和口语的不同表述方式。2.对阅读文字感兴趣,积极学认常见的文字。
3.能观察到画面的细微变化,根据对画面的理解扩句和缩句。
4.会保护和修补图书。会用绘画制作图书,并配解说词(由老师代写)。5.喜欢按一定规则画出图形、写独体字,握笔姿势正确。6.会按规范的笔顺书写自己的名字。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细则2)数
学
一、物体的分类 小班
1.学习从一堆物体中,根据范例和口头指示分出一组物体。
2.学习按照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和量化(如大小、长短、高矮)的差异进行分类。每类物体宜在4个左右。3.理解并掌握有关词语。如“一样”、“不一样”、“放在一起”、“都是”等。
中班
1.学习按照某一物体量(如宽窄、粗细、厚薄、轻重)的差异分类。每类物体一般不超过5个。
2.学习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3.理解并掌握有关词语。如“合起来”、“分开”、“分成”等。
大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如大小和颜色、颜色和形状、大小和形状、大小和厚薄等)。2.按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自由分类,并用语言表达“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3.在分类过程中,初步理解类(集)与子类(子集)的关系。(如苹果里面包含大苹果和小苹果,小苹果和大苹果合起来都叫苹果,“苹果”多,“大”、或“小”苹果少等)。
二、区别“1”和“许多”(小班)1.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即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3.能在生活中运用“1”和“许多”词汇。
三、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小班)
1.学会对应。会将一个物体组与另一个物体进行对应比较。
2.在学会对应的基地上,不用数进行两组物体(每组物体不超过5个)的比较。知道哪组多,哪组少。或者一样多。3.能理解和运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等词汇。
四、认识10以内基数 小班 1.会手口一致地点数量为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初步理解4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2.能按数(4以内)取物。
中班
1.能正确点数数量为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正确认识10以内数的实际含义。2.知道10以内相邻两个数的多“1”、少“1”关系。
3.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或排列等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大班
1.会10以内倒数、顺接数和倒接数。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2.学习按数群计数。
3.认识10以内三个相邻数的关系及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按顺序排列1—10的数目中,除1以外不管哪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多“1”,比后面一个数少“1”)。
五、认识10以内序数的教学(中班)
1.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2.会从不同方向(左到右、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六、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大班)1.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知道2以上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4.懂得一个数和它分出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即一个数比它分成的两个数都大,分成的两个数都比原来的数小。
5.懂得分成的两个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并掌握10以内各数的全部组成形式。
七、量的教学 小班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并说出大小、长短、高矮差别明显的两个物体。能从5个以内大小、长短、高矮差别明显的物体中找出并说出最大的(最长的、最高的)和量小的(量短的、最矮的)。
2.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或量(如大小、长短、高矮)差异进行3个物体的正排序。
中班
1.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宽窄、粗细、厚薄、轻重
2.能从五六个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轻重不同的物体中(其中两个相同)找出等量的物体。
3.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以内正、逆排序。
大班
1.认识宽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如比较三块不同宽窄的纸板,中间一块比前面的宽,比后面的窄,是宽是窄看它和谁比。
2.学习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3.能按规律排列排序和自由排序以及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个物体的正、逆排序。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物体之间的传递性的双重性关系并正确说出理由。4.学习自然测量。
八、认识平面图形的教育 小班
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据图形的名称取出图形并说出名称。
中班
1.认识长方形、椭圆形、能正确说出名称和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如长方形有4个角,4条边,4个角一样大,2条边长,2条边短,对着的2条边一样长),能从周围环境中取出和图形相似的物体。
2.能不受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辩认和命名图形。
3.初步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如1个正方形可以分成2个长方形和4个小正方形等,并能运用图形按要求或自由拼搭。
九、认识几何体的教学(大班)
1.认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长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如球体,不管从什么方向看都是圆的,把它放在平面上,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2.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知道平面图形只有长短、宽窄、几何体有长短、宽窄和高低(厚薄)。
十、认识空间方位的教学 小班
1.会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位置和在自己的上面和下面物体的位置。
2.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中班
1.能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自己身体部位的前后位置和在自己的前面和后面物体的位置。
2.能够区分并说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上下、向前、向后。3.学会按指定的方向运动,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后。
大班
1.能够区分并说出自身的左手和右手和自己与物体的左右关系。2.学习辨别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左右关系。3.学会向左或向、右方向运动。
十一、认识时间的教学 小班
初步理解早晨、白天、晚上和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中班
能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及其交替。理解快、慢、快些等时间词汇的含义。学会正确运用以上时间词汇。
大班
1.认识钟表及其用途。知道时针和分针和名称、用途和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和半点。2.学会看日历,知道一星期有7天,7天的名称及顺序,能确定当天是星期几,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细则3)科
学
一、科学教学的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学的内容包括
1.动物:认识常见的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等动物外形特征、习性和生长变化(如青蛙、蚕等);动物与外界环境以及和人类的关系;学习照料动物的简单技能;培养对动物的正确态度。
2.植物:认识常见的花草树木、蔬菜水果、农作物等植物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植物与外界环境以及和人类的关系;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学习栽培植物的简单技能,培养爱护植物的品质。
3.季节现象及四季劳动:结合幼儿生活认识四季特征、变化顺序;认识自然现象(风、雨、冰、雪、雷电等);了解四季变化与动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和四季相关的劳动(果实)和娱乐体育活动。培养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对劳动果实的珍惜等品质。
4.物体的特性及理化现象: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水、磁铁、玻璃、塑料等物体的特征;感知声、光、热、电、力等幼儿感兴趣的理化现象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具体要求可参照老《幼儿教育纲要》如下:
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一)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 5.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6.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8.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小班
情感方面:
1.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2.萌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
3.使其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方法技能:
1.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
2.帮助幼儿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物体并归为一类的分类方法。
3.帮助幼儿学会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体大小和数量的差别。
4.引导幼儿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5.帮助幼儿学习使用他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产品的简单方法,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
知识方面: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的个别自然物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幼儿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幼儿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中班
物质和材料
1、乐于探究有一定结构的物质材料,并尝试用不同的物质材料游戏。
2、初步学习运用废旧、自然材料设计、制作简单玩具。
自然科学现象
1、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尝试做记录。
2、观察并记录秋冬的天气变化,知道根据冷暖增减衣物。
3、喜欢玩影子游戏,感受光和影子的变化,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作用。
生态与环境
能有目的地观察常见的飞禽等小动物的特征,知道要关心爱护小动物。
数概念
了解7以内的形成及实际意义,认读数字5-7,学习10以内的序数。
几何形体
认识长方体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进行图形之间的转换。
量的感知
区分物体的高矮、粗细,并进行排序。
空间方位 区分前、后。大班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细则4)美
术
幼儿园美术教学内容包括绘画、手工[纸工(折、剪、粘贴)、泥工、自制玩具]和欣赏等方面内容。●绘画
一、认识和使用绘画的工具材料,培养幼儿正确的绘画姿势 小班
1.知道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名称、用途和用法。主要是彩色铅笔、蜡笔、油画棒和图画纸等。2.有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用笔的姿势和方法。要求幼儿做到:肩平、背平、头正,身体稍向前倾,眼睛和画纸保持约30厘米左右的距离,左手按在纸上,右手执笔画画,姿态自然放松。
中、大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要提醒幼儿学习正确地使用新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注意幼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二、幼儿绘画内容、造型和构图 小班
用最简单的点、线、涂染等方法,画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和最感兴趣的物体的大致轮廓。如树木、花草、人、小动物等。
中班
进一步表现自己在“生活中观察的物体”、“风暴”(包括人、动物、四季景物、交通工具等等),并且要求比较完整、清楚地表现物体的形状、颜色,“能画出它们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在构图上,要求幼儿“学习在画面上简单地布局”,通过画一些辅助物,表现简单的情节。
大班
能表现更为广泛的事物,包括看到的、听到的、记忆中的,还有故事、诗歌中学到的内容,并且要能画出它们的“基本特征和某些细节”,“会简单地描绘出人物和动物不同姿态(侧面、背面、有简单动作的四肢)”;同时,在构图上,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印象和故事诗歌的内容画简单的情节画,初步学会恰当地安排画面”。
三、绘画中颜色的运用 小班
要“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教他们“认识并学会使用三至六种颜色”,主要是红、绿、蓝、黄、黑、褐色。在是否选用物体相似色或固有色来绘画和涂色方面,不作专门的要求。
中班
“选择与实物相似的颜色画画”并且能“逐步做到涂色均匀”。即不过稀、不过密,不出轮廓、不留空白。大班
根据图画的内容和表现的要求,“会使用各种颜色”。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颜色数量上的要求,要求教幼儿幼儿使用“各种”颜色,而不只是红、黄、蓝、绿、黑、棕、粉、紫、等,还要会用浅绿、浅棕、灰色等;另一是颜色运用技能上的要求,要求教幼儿涂色要进一步均匀,能够顺着物体的轮廓,一道一道地、由边缘向中心地轻轻涂染,甚至能根据内容和表现的需要而用较重或较轻的笔道涂出深浅不同的颜色。
四、装饰画
小班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在中班才开始提出。对中、大班装饰画的要求,在范围与程度上是不同的。
中班
要求在长方形、正方形纸上用点、线、小圆圈、花朵、叶子等花纹简单地装饰,画出色彩鲜明的、简单的图案。
大班
1.要求不仅在长方形、正方形纸上,而且在圆形、菱形、生活用品形纸上,不仅在纸形的中心而且在纸形的边缘、角上,用学过的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纹,“有规律地”进行装饰。2.强调装饰要有规律,即花纹、色彩的排列、布局要对称、均衡、有规则。同时要求学会有规律地画图案画。
●手工 ○泥工教学
一、泥工的基本技能
1.搓;2.团;3压;4.捏;5.抻拉;6.接合(粘合)。
二、泥工的教学要求 小班
1.认识泥工的材料和工具,知道它们的名称、性质(柔软的,可以塑造的)、用途和用法等。2.培养良好的操作常规(如不随便玩泥、爱护作品、保持衣物和桌面、地面的整洁等)。3.学习用团圆、搓长、压扁、压坑的方法塑造最简单的物体。
中班
1.在小班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抻拉的技能塑造出较复杂的物体。
2.能表现物体基本部分的主要特征,表面比较光滑、均匀,连接处牢固无裂缝。3.学习使用辅助材料。
大班
1.基本掌握幼儿泥工的全部技能。要求分泥适当,接合光滑、牢固。2.会生动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和细节。
3.学习塑造两个以上物体,或借用辅助材料表现简单的情节。○折纸教学
一、折纸教学的基本技能
1.对边折;2.对角折;3.集中一角折;4.集中一边折;5.四角向心折;6.双正方折;7.双三角折;8.菱形折;9.反复折;10.卷折;11.组合折:
二、中、大班折纸教学的要求 中班
折纸一般在中班开始进行。中班幼儿的折纸,一般是单张纸的简单平面折叠,要求幼儿会用基本折法中的前七项基本技能折叠出物体。大班
学习并掌握幼儿折纸的全部技能。
○粘贴和剪贴教学要求
一、粘贴
1.认识粘贴的材料和工具,知道浆糊、刷子(或竹片、毛刷)干布以及垫板的名称,懂得它们的用途用法,2.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知道应该保持画面、桌面、地面以及衣服整
3.学习、掌握正确的粘贴方法,培养幼儿粘贴得干净平整、牢固、美观。教师要把握住以下三点:
学习合理定位,合理使用浆糊,正确进行贴压。
第一,先贴主要的、大面积的,后贴次要的、小面积的;第二,看准了原来摆的位置再往下贴,上、下、左、右都要恰当,并且要正而不歪斜;第三贴好后,用干布覆盖其上用手掌轻轻地压一压,或直接用手掌压,压时力要向下用,而不能手掌向四周转着压。告诉幼儿不能用手指去摸、抹图形,以保持图形、画面的干净、整洁和美观。
二、剪贴
1.学会用剪子,知道应该如何握剪、如何用剪子将纸剪开:要教幼儿用右手拿剪子,左手拿纸张,将右手的拇指伸入上剪股内,其余的四个手指伸入下剪股内,剪时要把纸放在剪刃间,然后从右至左,或从下向上地将纸剪开。为了安全和保证学习效果,学习用剪最好在课前分小组进行。
2.学会三种基本剪法: 一是按轮廓线剪(由教师或者幼儿自己事先在纸上画好某一物体的轮廓,然后幼儿按照轮廓线把图形剪出来)。
二是目测剪:纸上没有任何线条或痕迹,幼儿凭借着想象、直接用目测来剪。三是折叠剪:将纸折为两层、四层、八层等,然后再剪。
3.要求剪出的图形的边线比较光滑、整齐。要求幼儿右手剪时左手要配合着右手的动作旋转图形,要求幼儿剪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认真、细致地看着剪,同时还要要求幼儿剪时不能又剪又撕,否则,图形的边线就一定很粗糙而不整齐、光滑了。
●美术作品欣赏
一、各年龄段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要求 中班
欣赏能够理解的美术作品(绘画、民间工艺美术品等)、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初步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大班
欣赏可理解的绘画、工艺美术作品,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培养美感和审美能力。
二、美术作品欣赏的选材要求
供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包括中外绘画名作、优秀儿童画、本园本班同伴的绘画、雕塑、泥塑、陶瓷和剪纸等等。
1.供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必须内容健康,格调向上,能正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给幼儿以良好的教育与影响。
2.供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要尽可能选择创作水平较高的、形式比较完美的作品给儿童欣赏,以给幼儿美的享受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供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欣赏水平,要选择那些与儿童日常生活、知识经验接近的形象与内容,以利儿童理解和接受。
总之,在选择为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时,必须根据教育目的,结合幼儿的欣赏水平来进行,选择一些内容健康的,表现优美的,与幼儿生活接近的作品,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陶治幼儿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细则5)音
乐
一、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内容包括音乐欣赏、歌唱、舞蹈、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器。
(一)歌唱要求
1.能理解歌词内容,知道歌曲名称。
2.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必须掌握的初步的歌唱技能: ① 唱歌姿势:身体自然、正直,口型圆。
② 歌唱的呼吸:歌词句、逗处呼吸,不中断词意,不发出吸气声。③ 歌唱的声音:自然、悦耳,不紧张,不喊叫。④ 咬字吐词清晰、正确。⑤ 唱准歌曲旋律。
⑥ 集体歌唱时声音整齐、和谐。(同时起唱,同时结束,注意声音的和谐)。3.学会有感情的独唱。4.学会听前奏、伴奏唱歌。
各年龄段音乐教学内容与要求(老纲要)小班
一、唱歌
1.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使幼儿喜欢唱歌。2.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
3.训练听觉,逐步做到唱准典调,吐字清楚。4.逐步做到用自然音唱歌。
5.跟着老师或在伴奏下唱歌,逐步做到一起开始和结束。6.能独立地唱完一首歌曲。7.学会十至十二首歌曲。
二、舞蹈和音乐游戏
1.培养幼儿喜欢跳舞和做音乐游戏。2.能按音乐的节拍做动作,培养节奏感。
模仿动作:打鼓、吹喇叭、开火车、小鸟飞、小兔跳等。基本动作:拍手、点头、碎步、蹦跳等。
3.学会三、四个歌表演,四至六个音乐游戏,能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三、音乐欣赏
欣赏五、六首歌曲和器乐曲,培养幼儿喜欢听歌曲和器乐典。
中班
一、唱歌
1.根据歌曲内容的要求,学习唱不同性质的歌曲(轻快活泼的、雄状有力的)。
2.会听前奏、间奏唱歌,整齐地开始和结束,学习换气、不中断乐句,并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独唱。
3.学会十至十二首歌曲(音域一般在C-b)。
二、舞蹈和音乐游戏。
1.按音乐的变化和节拍整齐地开始和变换动作。模仿动作;根据幼儿生活选择一些易于模仿的、形象的动作蝴蝶飞、摘果子等。
基本动作:如手腕转动、踵趾小跑步、踏点步、垫步等。
2.在音乐伴奏下变换队形(单圆、双圆珠笔,学会三至一个舞蹈,四、五个音乐游戏,能按音乐有表情地动作。
三、音乐欣赏 欣赏六至八首不同性质歌曲和器乐曲,培养幼儿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四、打击乐器
学习用打击乐器伴奏幼儿歌曲和律动乐曲,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大班
一、唱歌
1.根据歌曲内容和性质,正确地、较有表情地演唱。2.学会十至十二首歌曲(音域C-C,最高到d)
二、舞蹈和音乐游戏 1.在音乐伴奏下,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模仿动作:模仿幼儿熟悉的成人劳动的动作,如采茶、扑蝶、挤奶、骑马等。基本动作:如跑跳步、进退步、交替步。2.在音乐伴奏下学会变换几种队形(圆圈扩大或缩小、横排、纵列)。
3.学会六至八个舞蹈、三、四个音乐游戏,会根据歌曲或器乐曲的内容和风格,整齐地、有表情地跳简单的舞蹈,能按音乐游戏的要求,在伴奏下创造性地表现出角色的特点。
三、音乐欣赏
欣赏六至八首歌曲或器乐曲,能根据音乐的片断辨认出已听过的歌曲和器乐曲。
四、打击乐器
学习用几种打击乐器,在音乐伴奏政齐奏、轮奏。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细则6)健康
一、生活与健康 小班
1.在成人帮助下,逐步学会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用自己的毛巾擦手。2.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小勺,饭后擦嘴。养成喝水的习惯。
3.安静地就寝,睡姿势正确。在成人帮助下能按次序穿脱衣服、鞋袜,并把它们放在固定的地方。
4.学会上厕所,养成每日大便的习惯。
5.学会正确使用手绢,不拖鼻涕。不把手指和不干净的东西放在嘴里,逐步养成勤理发、洗头、洗脚、洗澡、剪指甲的习惯。
6.知道牙齿的用处,养成早晚和饭后漱口的习惯。7.知道眼睛的用处,不用手和脏手绢擦眼睛。
8.知道鼻子、耳朵的用处,不抠鼻孔,不挖耳朵,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内。9.坐、立、行保持正确的姿势(自然、舒适、不限制过死)。10.不害怕健康检查和各种预防接种。
中班
1.学会正确地洗手、洗脸。
2.愉快、安静地进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菜,学习使用筷子。
3.独立地、有次序地穿脱衣服、鞋袜,并整理好放在指定的地方,学习整理床铺。4.逐渐学会自理大小便。
5.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擤鼻涕(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地擤另一侧鼻孔的鼻涕)。6.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擤鼻涕和大小便。
7.知道保护眼睛的一般卫生常识,看书、绘画时保持正确的姿势。8.知识保护牙齿的一般卫生常识,学习刷牙。
9.知道一些预防蛔虫寄生病和肠道疾病的一般常识,不吃不净食物。
大班
1.正确、迅速地洗手、洗脸,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2.进餐时不发出声间,不乱扔残渣,饭后收拾干净。
3.安静就寝,迅速有次序地穿脱衣服和鞋袜,分左右,会系鞋带,整理床铺。4.保持仪表整洁,咳嗽、打喷嚏时会用手绢捂住口鼻。女孩子学会梳头发(短发)5.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不爬、不踩桌椅,不乱涂墙壁。
6.知道保护视力,不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下看书、写字、绘画,保持正确坐姿。7.知道换牙的一般常识。
8.知道天气变化和运动前后及时增减衣服,饭前饭后不做剧烈火活动。
二、体育活动
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动作和基本体操。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跃、平衡、投掷、攀登、钻、爬等动作;基本体操分两部分徒手操(包括模仿操)、轻器械操和队列队形练习。基本动作: 1.走
对走的姿势的要求
走时躯干要直,头正直;眼看前方,自然挺胸,不耸肩。集体走时不抢步、不落后,使自己走的速度,方向同集体协调一致,并能操持前后距离适宜。
小班上体正直自然走,这只是要求走时躯干和头部保持正直,眼睛向前看自然向前迈步走,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针对小班特点,对对上下肢未提出要求。
中班上体正直。上下技协调地走。在小班的基础上,除对躯干及头部要求正直外,对上下肢提出要协调地走,即迈左摆右臂,走得自然、轻松。
大班步幅均匀,有精神地走。这个要求是在小班和中班的基础上,在入小学前基本上能达到上述对走的姿势的要求。并要学会按教师提出的要求改正自己的错误动作,使自己的动作同全班一致,挺胸、抬头有精神。
2.跑
对跑的姿势的要求
要求幼儿逐渐学会跑时躯干正直稍前倾,眼看前方。前脚掌着地地自然跑,快跑时会用力蹬向前奔跑,两脚左右距离不过宽。两臂屈肘于体侧,两手关握拳,拳眼向上,随下肢动作前后自然摆动。
对跑的姿势的要求也随着年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小班两臂屈肘在体侧,自然跑。
针对三岁多的孩子经常两臂夹着的特点,提出屈肘自然跑的要求,首先教会屈肘,然后再教摆臂,上体及两肩放松自然跑。
中班上下肢协调、轻松地跑。
要求上下肢互相配合,摆臂自然,步幅匀称,跑得轻松。
大班上体稍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用前脚掌着地跑。这个要求意味在幼儿进入小学前要学会跑的正确姿势。
3.跳跃
对跳跃的姿势的要求
双脚起跳时,两脚稍分开站立,上体稍前倾、两臂后勤举配合两脚屈伸前后摆动,用力蹬地地跳起。落地地学会屈膝,保持身体平衡。各年龄班有不同的要求 小班自然跳起,轻轻落地。
中班屈膝,前脚掌蹬地跳起,轻轻落地保持身体平衡。
大班屈膝摆臂,四肢协调,用力蹬地地跳起,轻轻落地,保持平衡。
4.平衡
对平衡动作姿势的要求
幼儿进行平衡练习时,要逐渐达到上体保持正直,眼向前看,两脚自然交替前迈。两臂侧平举(或做其他动作),不低头,不耸肩,全身放松,大胆、自然地向前走。各年龄班的要求
小班在走窄路,走斜坡时能保持身体平衡,不左右摇晃。
中班走窄路,走平衡木时,上体保持正直,眼稍向前下方看,两臂侧平举,不耸肩,两脚交替前迈。
大班走时上体保持正直,上下肢协调,步子均匀,走得轻松自然。
5.投掷
对投掷动作姿势的要求
除小班的抛接大皮球和滚球,三个班都练习肩上投掷。其动作要求是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右脚持住投掷物(沙包,小皮球)屈肘于肩上,肘关节向前,眼看前方,然后用力将物体投出,在投出的一刹那会将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6.攀登
攀登练习指导的基本要点:
① 必须首先教会幼儿手握横木动作的正确姿势,这是保证攀登安全的基础。
② 在幼儿攀登的过程中,成人既要注意保护幼儿,又要让幼儿懂得有秩序攀登,不互相推挤的重要性,并让幼儿学会躲避危险,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③ 不要进行攀登比赛,以免幼儿因求胜心切而忽视活动的安全。
④ 当幼儿登上攀登设备后,可以鼓励幼儿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地观察一下周围以及上下的空间环境,体验攀登过程的艰辛与乐趣。从攀登设备上下来后,可以鼓励幼儿进行相互的交流,以丰富幼儿的运动经验和情感体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7.钻
钻是日常生活中很实用的身体活动的技能,也是锻炼学前儿童身体的良好手段。钻的活动能增强幼儿腿部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灵敏性、柔韧性、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
钻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钻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正面钻和侧面钻,正面钻,要求身体面向障碍物,屈膝下蹲,低头弯腰,紧缩身体,慢慢地移动双脚,从障碍物下伸过,然后低头弯腰,侧身从障碍物下钻过,钻过的同时,前脚改为屈膝交将身体的重心移到前脚上,然后后脚再跟着伸出障碍物。侧面钻的运动要领除了与正面钻有类似之处(如低头、弯腰、紧缩身体)外,还需要注意两腿屈与伸的交替以及身体重心的移动。
8.爬
小班钻爬过前方的低矮障碍物倒退着爬等
中班大班猴子式的爬肘膝着地的爬各种爬越动作等
基本体操:
幼儿园基本体操分两部分:徒手操(包括模仿操)、轻器械操和队列队形练习。幼儿园队列队列队形练习常用的动作 ①(立正)口令 “立正!”
要求小班立正时只要上体正直、头正,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站直即可。而中大班则要脚跟靠拢,脚尖分开,身体正直,头要正,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五指并拢微屈,两眼向前看。
②稍息
口令 “稍息!”
要求小班自然站立,中大班应是听到口令后,左脚向左侧出一步,与肩同宽。两臂可自然下垂于体侧,也可两手背后相握,体重平均落在两脚上。
③看齐
口令 “向前看-----齐!”“两臂放-----下” 要求小班只要两臂前平举,一个挨着一个站成纵队即可。中班和大班则要求站纵队时排头不动,其余幼儿迅速将两臂前平举,掌心相对,逐次看前面幼儿的颈部,前后对正。幼儿看齐后教师下达口令----“两臂放------下!”
④向左(右)转
口令 “向左(右)转!”
要求小班听到口令后,随教师指示的方向转过身体即可。中大班听口令后,身体向左(右)转90度同时左(右)脚原地移动,右(左)脚跟上。
⑤原地踏步
口令 “原地踏步----走!”
要求小班不学习学个动作,中大班应做到左脚开始,两脚在原地依次上下起落,上体正直,抬腿时,脚尖自然下垂。脚落地时要轻,两臂前后自然摆动,眼向前看。
⑥便步走
口令 “便步-----走”
要求三班都可进行,自然走步,不要全体步伐一致;没有统一节奏,走得轻松自然。
⑦齐步走
口令 “齐步走----走!”
要求小班听口令后能抬腿向前迈步走即可。中大班听口令后先抬左腿向前迈步走,走时步伐均匀,上体正直,眼向前看,两臂前后自然摆动,有精神地走。⑧跑步走
口令 “跑步----走!”
要求三个班逐渐学会吸到口令后,两手半握拳(拳眼向上)屈肘于体侧。听到令后,左脚先迈,用前脚掌着地跑,同时上体前倾,两臂前手自然摆动。
⑨左(右)转弯----走!
口令 “左(右)转弯-----走!”
要求小班不进行此项练习。中大班听到口令后,排头在指定地点向左(右)转弯走,其余幼儿逐次跟随左(右)转弯向前行进。
⑩立定
口令 “立-----定!”
要求三个年龄班都不能做到向小学生那样的姿势。听到口令后,在行进中立即减慢速度,停止前进,原地小步踏几步立即成立定姿势。幼儿园不做跑步中立定,只做齐步走中的立定。
⑾走成圆形队 口令走成圆圈,“齐步----走!”
要求由一路纵队沿场地边缘走,或者按着场地画好的圆圈走。逐渐取消画线而能走成圆形。小班由教师带领走,中大班由幼儿带队走。
⑿分队走
1.一路纵队切分队造成四路纵队 口令 “成四路纵队,切分队---走!” 要求这是中大班教材。初学时老师先指定切分队的排头,待儿童对该队形熟练后老师可随意指分队的位置。任何儿童都能尖排头领小队站成体操队形。
1.左右分队走
口令 “左右分队----走!”
要求这是大班教材。由一路纵队走着,听到口令后,排头幼儿左转弯走,第二个幼儿右转弯走,第二个幼儿右转弯走,后边幼儿依次左右转弯走,分成方向相反的两个纵队。待两队合拢后成两路纵队走然后再由两路纵队左右分队走成纵队,分法同一路纵队分法,只是幼儿是两个人一对左右转弯走。
老纲要要求: 小班
(一)基本动作
1.走:上体正直自然走。① 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② 一个跟一个走。
2.跑:两臂屈肘在体侧,自然跑。① 沿着场地周围跑。②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③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
④ 跑、走交替、距离为100米左右。3.跳跃:自然跳跃、轻轻落地。
①双脚站立由高15—25厘米处往下跳。②脚向前行进跳。
4.平衡:身体不左右摇摆。
① 在宽25厘米以内的平行线中间走。②
在15—25厘米斜坡上走上走下。5.投郑
①互相滚接大皮球。② 练习双手抛大皮球。③ 学拍皮球。6.钻爬和攀登:
① 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橡皮筋或绳子)。② 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行。(二)基本体操
1.以模仿操为主,并学习徒手操一至二套,每套三、四节。2.学习听口令:立正、稍息、看齐、齐步跑、跑步走、立定。3.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形队。中班
(一)基本动作
1.走: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地走。①听信号有节奏地走。②听信号变速走。
2.跑:上下肢协调、轻松地跑。①一路纵队跑。
②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③快跑,距离为10—20米。
④跑、走交替,距离为100—200米。
3.跳跃:屈膝、前脚掌蹬地跳,落地,保持平衡。
①原地纵跳触物(物体距离幼儿高举的手指尖15—20厘米)。②双脚在直线两侧行进跳。
③双脚站立由高20—30厘米处往下跳。④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30厘米。⑤助跑跨跳过不小于40厘米的平行线。4.平衡: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①原地转1—3圈。
②闭眼向前走5—10步。
③在宽20—30厘米平行线中间走。
④在高20—30厘米、宽20—15厘米的平衡木上走。5.投郑:
①自抛自接低球、高球(头以下为低球,头以上为高球)。②两人近距离用双手互相抛接大球。③左、右手拍球。
④练习肩上挥臂投物(投纸标、小皮球、重二、三市两的小沙包)。6.钻爬与攀登:
①钻过直径为60厘米的竹圈(或柳条、荆条、塑料管等制作的圈)。②手脚着地屈膝爬。③手脚协调地攀登。(二)基本体操
1.以徒手操为主,并选学一、二套轻器械操(哑铃操、花操、旗操、棍棒操等),每套五、六节。
2.学会听口令:立正、稍息、看齐、原地踏步、齐步走、跑步走。3.听信号做切段分队。大班
(一)基本动作
1.走:步伐均匀,有精神地走。①
听信号变换方向走。② 一对一对整齐地走。
2.跑: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用前掌着地跑。① 听信号变速跑或改变方向跑。② 快跑,距离为20—30米。
③ 跑、走交替,距离为200—300米。
3.跳跃:屈膝、前脚掌蹬地跳,落地,保持平衡。
①原地纵跳触物(物体距离幼儿高举的手指尖15—20米)。②双脚在直线两侧行进跳。
③双脚站立由高20—30厘米处往下跳。④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30厘米。⑤助跑跨跳动过不小于40厘米的平行线。4.平衡: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①原地转1—3圈。
②闭眼向前走5—10步。
③在宽20—30厘米平行线中间走。
④在高20—30厘米、宽20—15厘米的平衡木上走。5.投郑: ①自抛自接低球、高球(头以下为低球,头以上为高球)。②两人近距离用双手互相抛接大球。③左、右手拍球。
④练习肩上挥臂投物(投纸标、小皮球、重二、三市两的小沙包)。6.钻爬与攀登:
①钻过直径为60厘米的竹圈(或柳条、荆条、塑料管等制作的圈)。②手脚着地屈膝爬。③手脚协调地攀登。(二)基本体操
1.以徒手操为主,并选学一、二套轻器械操(哑铃操、花操、旗操、棍棒操等),每套五、六节。
2.学会听口令:立正、稍息、看齐、原地踏步、齐步走、跑步走。3.听信号做切段分队。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细则7)社会
小班
一、培养幼儿经常保持活泼愉快的情绪,不好哭,不怕生。
二、能和小朋友一起友好地玩,不争夺和独占玩具,不打人,不骂人。
三、爱护玩具、图书和用具,轻拿轻放,不乱扔,不损坏。爱护树木花草,不乱采折。
四、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
五、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大人使用尊称和礼貌用语(问早、问好、再见、谢谢等)
六、能分清自己和别人的东西,未经允许不拿别人的东西。
七、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和家庭主要成员的姓名。
八、认识幼儿园、老师和同班小朋友。培养幼儿喜爱家庭,爱父母和其他成员。喜爱幼儿园和小朋友。尊敬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小朋友的节日。
中班
一、知道父母的职业、家庭和幼儿园。
二、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习惯集体生活,遵守集体规则,不扰乱别人。
三、爱护幼儿园的玩具、用具、树木花草,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爱惜粮食、衣物,不挑食,不挑穿戴。
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愿意为同伴和集体服务。
五、日常生活中养成讲礼貌的习惯,会说“请”、“对不起”、“不客气”等,会问候、道别。
六、不拿别人的东西,拾到东西交给成人。做错了事能承认并愿意改正。
七、认识家乡的自然风景、著名建筑、名胜古迹,培养幼儿爱家乡。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八、知道五星红旗是国旗,尊敬国旗。
九、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工人、农民、教师、售货员等劳动人民的节日。
大班
一、互相谦让,自己有进步不骄傲,愿意学习小朋友的优点,能为同伴的进步而高兴。
二、遵守集体规则和公共秩序。
三、会整理玩具和图书,学习修补图书。
四、能认真地、有始有终地做自己能做的事和为同伴、集体服务。
五、对人有礼貌,态度和蔼,会给客人、长辈让坐。
六、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自己有了错知道改正。
七、能分辨一般的是非,知道什么是好和不好,有集体荣誉感。
八、学习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敬爱他们。
九、尊敬和爱护国旗、国徽。知道祖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是中国人,台湾是我国的领土。
十、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
十一、认识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商店和公共场所,认识尊敬在这里工作的成人的劳动。
十二、知道“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奶奶、妈妈、阿姨们的节日。
十三、了解我国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人服饰和某些生活习惯辨别他们,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培养幼儿尊重少数民族。
十四、知道祖国首都――北京。北京有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大会堂。a
2.幼儿户外活动目标与要求 篇二
一、内容的达成性
内容的达成性是指所选择的内容有助于实现某一活动目标。活动目标一旦确定, 就在一定程度上为选择活动内容提供了方向。由于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既有自身纵向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又有各领域之间横向的联系性和整合性, 因而教师要按一定比例、一定顺序对各领域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使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为活动目标服务。
一般来说, 一个较高层次的活动目标要通过多个具体活动内容协同达成, 而一个具体活动内容则可能达成多个目标。因此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师可通过一个具体活动内容实现多个活动目标。比如, 在“玩球”这一活动中, 可锻炼幼儿身体和发展动作 (身体发展目标) ;可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心智发展目标) , 还可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社会性目标) 。但切忌无节制地罗列不相关的目标, 否则就会使每一个活动目标都难以充分达成。同样, 一个层次活动目标的达成, 需要对多个活动内容系统地优化整合。比如, 让小班幼儿认识“春天”这一活动目标, 可通过“春风” (诗歌活动) 、“春天来了” (科学活动) 、“花儿好看我不摘” (社会活动) 、“草地上的鲜花” (绘画活动) 、“春天在那里?” (歌唱活动) 等活动来协同达成。
二、目标的可操作性
目标的可操作性是指确定的活动目标要明确具体, 避免笼统过大。活动目标不明确具体就可能致使活动内容杂乱无序, 难以实现预设和生成目标。比如, 在以“认识兔子”为内容的活动中, 教师A确定的活动目标为: (1) 增加幼儿对兔子的认识; (2) 培养幼儿对兔子的感情。教师B确定的活动目标为: (1) 能描述出兔子的外形特征, 说出兔子喜欢吃的食物; (2) 在轮流喂兔子、触摸兔子时, 能做到轻摸, 不使兔子受到惊吓。
显而易见, 教师A在确定活动目标时没有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且目标过于笼统, 所以难以据此设计有效的活动, 致使活动目标难以实现。而教师B以幼儿在活动中应达到的具体行为来确定活动目标, 既具体又有可操作性。教师B据此可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内容和环节, 以达成活动目标。
三、目标表述的简约性
目标表述的简约性是指教师在表述目标时要简明清晰, 避免与活动过程和方法混淆。有些教师在表述活动目标时, 常把实施活动的过程及所使用的方法、形式与目标一并加以表述, 难以明确活动所要真正实现的目标。比如, 教师C将活动目标表述为“通过小鸟找家游戏, 练习四散跑”, 显然这是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方法和形式是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的工具, 而不是目标本身。所以在确定活动目标时, 教师要明确目标的实现包含哪些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各个要素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使之各行其责、各为所用。
四、目标表述的统一性
3.浅谈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要求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探究 活动
对于幼儿而言,科学探索性学习是主动经历世界、从自己的周遭生活和教师提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尝试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得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教育应当从身边取材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从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开始,这有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并让孩子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1、探究和认识植物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通过观察和探索,幼儿感受到植物种类繁多,应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和探究植物,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探究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植物。我们在主题活动里面开展了“有趣的根”这个科学活动。“根”是幼儿平时见得比较多的一种东西,但是由于没有加以适当的引导,他们对这些根根本没有投入较多的认识与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放手让幼儿自己观察比较,进行分析归类;对于块根,幼儿会比较陌生,可以改为集体探究,观察比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最后通过“给根找家”的活动,使原本枯燥的分类活动变得极富情趣,吸引幼儿继续探究,鼓励幼儿自主尝试。
2、关爱和研究小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小朋友对小动物浓厚的兴趣,对此在幼儿园可以生成以“可爱的小动物”系列活动。活动中,创造了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的机会,通过不同的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感知并积累有关常见小动物和珍惜动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奇闻趣事。例如在“我国的珍惜野生动物”这个活动中,将野生珍惜动物的保护教学引入幼儿园课堂是一次大胆地尝试,这些动物离幼儿的生活很远,幼儿完全不了解这些动物,单凭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情趣,激起他们的共鸣。因此运用多媒体等技术,给幼儿多方面的刺激,让幼儿认识到这些动物珍惜在哪里,并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从而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请家长也特意带着孩子们去到碧峰峡和永川野生动物园参观,使幼儿对动物的情感和了解逐步加深。
二、从环境入手,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幼儿是主动学习者,教师是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幼儿真正地“做科学”。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1、从身边的环境入手
孩子们天生爱水,水是幼儿日常生活接触的最多的课题之一,但是幼儿对水却不一定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根据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保护水资源”这一主题活动,旨在让幼儿明白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进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总之,幼儿的科学领域活动应当从幼儿在生活中经历过、有经验的事开始,以便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植他们对环境的关爱之情。
2、从幼儿自身做起
幼儿天生对自然充满好奇心,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无比喜爱,一旦他们感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受到威胁,离他们远去,他们将乐于、勇于投入到保护它们的行动之中。故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适时引导幼儿从事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如将爱护花草树木、讲究卫生、不随地乱吐乱扔、消除白色垃圾,做环保小使者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之中。
三、科学教育点滴渗透
《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最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1、科学教育生活化
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活化,能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这些内容是他们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和想要解决的问题,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
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会使他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这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如:在班级体育游戏“赶小猪”中,让幼儿比较各种体育器械的特征,感知球体状物体和正方形状物体哪一个赶起来又快又方便?幼儿对于立体图形的认知并不明确,更不用说去尝试着滚动这些图形了。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幼儿有兴趣参与课堂,学到新鲜的知识,就必须尝试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图形操作。让幼儿运用实物在游戏化的场景中进行操作,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体验到球体状物体的优点和特性,让幼儿在活动中成功的进行了探索。既帮助幼儿明晰地认识了立体图形,又在愉悦的情境中得到了深化感知。
2、科学教育渗透一日生活
对于幼儿来说,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幼儿科学教育应更多地在一日生活中随机生成。要敏锐的观察到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究兴趣和关注的热情,随机生成系列教育活动。如在农历新年过后,常有幼儿在袋中藏几粒瓜子偷偷与同伴分享,这种情形我们也没过多阻止,而是让小朋友带些瓜子,在让幼儿在尽情品尝之余了解瓜子的生长及不同瓜子的不同特点之余利用吃剩下的瓜子壳做了幅粘贴画,并在其中渗透怎样利废为宝的环保教育。
总之,《纲要》在科学教育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新《纲要》所倡导的科学教育的实践策略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和建构。
【参考文献】
[1]彭国平.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与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10
[2]彭国平.幼儿教育精彩案例解读出版社[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8-5-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2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07
4.活动目标幼儿 篇四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对大自然四季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作品选择与活动准备
文学作品:散文《春天来了》、《秋天的雨》、《第一场雪》,古诗《小池》等。
音乐作品:选择描绘四季景象的轻音乐曲《春》、《夏》、《秋》、《冬》和《四季》。
美术作品:选择希斯金的油画《林边的花》(表现春天的景色)和《橡树·傍晚》(表现夏季的景色),列维坦的油画《秋》(表现秋日的景色)和《三月》(表现冬日的景色)。
设计思路与活动建议
设计意图
在“我爱大自然”这一单元的前几次活动中,孩子们欣赏了二幅幅描绘大自然美好风光的世界名画。孩子们的感受是细腻的、真切的,但他们往往无法将内心的感受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时会出现“太美了”或“我感到很高兴”等比较笼统的泛泛之词。于是课题组通过讨论认为:有必要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散文佳作,帮助其欣赏内化。大家分头找来一些散文、图片、音响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整理、设计了四季散文欣赏活动。本活动意在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切入,配合音乐、美术作品来丰富孩子们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其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活动是一个由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共同切入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活动,建议本活动可包括以下一些环节:
一、欣赏散文《春天来了》,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春的美好
1.聆听音乐《春》。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天来了》。提示:音乐《春》播放片刻后,教师开始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天来了》,《春》作为背景音乐不间断播放。
3.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语言描述春天。
提示:教师引导:春天美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春天有哪些颜色?春雨是什么样的?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二、欣赏古诗《小池》,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夏日的景色
1.欣赏美术作品《橡树·傍晚》,幼儿感受夏日景色。
提示:欣赏《橡树·傍晚》时《夏》的音乐作为背景不间断播放。教师提问:夏日的景色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受夏日阳光的明媚、树木的光影斑驳、枝繁叶茂和充满生机。
2.吟诵古诗《小池》,引导幼儿继续体验夏日美景。
3.鼓励幼儿用诗句来描述夏日景色。
三、欣赏散文《秋天的雨》,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秋天的景色
1.《秋》的音乐响起,教师朗读散文《秋天的雨》。
提示:教师朗读时,《秋》作为背景音乐不问断播放。
2.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句子描述秋天。
提示:教师提问:秋天美吗?美在哪里?秋天的颜色是怎样的呢?又有什么样的气味?
四、欣赏散文《第一场雪》部分段落,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冬日美景
1.《冬》的音乐响起,教师朗读散文《第一场雪》。
提示:教师朗读时,《冬》作为背景音乐不间断播放。
2.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句子描述冬天。
提示:教师提问:冬日的景色怎么样?为什么说冬天里有白色的世界?你还见过哪些冬日景色?
五、总结四季的景色,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四季》响起,分别回顾表现春、夏、秋、冬景色的美术作品。
提示:在回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和激发幼儿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四季的感受,教师也可以适当进行小结:桃李芬芳,莺歌燕舞,彩蝶纷飞,是春天的清新之美;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骄阳似火,是夏天的粗犷之美;硕果累累,碧空白云,秋高气爽,是秋天的怡人之美;白雪莹莹,粉妆玉砌,是冬天的冰洁之美„„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2.配乐诗歌录音磁带。
3.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指五官”,引起幼儿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玩“指五官”的游戏,听我的口令,看谁指得又快又对!
小结:小朋友的反应很快,说明刚才老师的话大家都能听懂。老师说的话你们是靠耳朵才能听懂的。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大自然的话你们能听懂吗?靠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PPT,感受大自然,了解诗歌。
师:这儿有一幅画,画上有什么?(花、草、树木、白云、太阳、荷花、小河┉)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说话吗?我们一起来听诗歌《大自然的话》里说了些什么?
2.欣赏诗歌。
(1)幼儿听配乐诗歌录音。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过渡语:你们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3)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①诗歌里说了大自然中谁在说话?怎么说话的?(逐一揭开相关的诗歌形象图谱(白云、蚂蚁和树桩…)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明天准是晴天?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怎么知道的?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象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4)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
过渡语: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妙不可言,我们一起来轻轻学念这首诗歌。
3.引导幼儿听辨三段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过渡语:《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为什么?好在哪里?(揭开诗歌外的形象图谱)
小结:诗歌中先说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紧接着写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诗歌的结构这样安排能让我们小朋友一听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组织幼儿看图谱完整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幼儿尝试仿编诗歌2—4段内容。
(1)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大自然的话。
过渡语: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你们平时都注意观察了吗?有没有发现感受到大自然的话?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组织幼儿看拍摄的图片录象。
过渡语:我这儿也搜集了一些大自然的话,你们能听懂吗?
(3)幼儿进行仿编。
师:我用诗歌的形式把我发现的大自然的话告诉了你们,你们也来用诗歌的形式说说你发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好吗?
小结:真棒!你们一定都是爱学习肯动脑,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小朋友才能听动大自然的话,课后你们可以把你们观察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画下来我们装订成一本大的诗歌集,好吗?
(三)结束部分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善待她,她就会给我们人类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们人类有些人却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乱扔垃圾、工厂排除废气、废水污染环境,使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大自然还会和我们人类做朋友吗?她还会以好的回报给人类吗?我们应该怎样做?课后你们可以去了解了解,再来告诉我,好吗?
诗歌:《大自然的话》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白云飘的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听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听不见。
大班语言教案:春天来了
活动目标
1.发展观察自然变化的能力,热爱大自然。
2.能围绕主题中的词语学习使用语言。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活动准备
1.教师:选择典型的景物拍成照片,制作字卡春天、的、美丽、植树、播种、桃花、燕子、小草、柳树、放风筝,轻音乐磁带、录音机、双面胶带,活动室的环境布置预留一个板块。
2.家长:带幼儿去野外郊游,观察春天的景象并拍照,或搜集春天的图片;带幼儿植树,点种。
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弹琴,幼儿唱歌:“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2.主体部分
(1)组织幼儿谈论各自观察、搜集到的图片。教师可将拍的照片分给没有资料的幼儿。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哦,春天来了,那么小朋友们觉得天气变得怎么样了(变暖和了,很舒服)?你们出去玩了吗?都看到了什么,拍到了什么?
(2)依次出示字卡,引导幼儿用字卡上的词说话,然后将字卡与相应的图片粘贴在预留的板块处。
师:刚才小朋友们讲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也带来了很多漂亮的照片,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们(出示字卡)?喏,就是这些可爱的字宝宝。听!字宝宝们在说话呢,他们说你们给他们拍了照,他们来找他们的照片来了。那么咱们先看看有哪些字宝宝,再来帮他们找照片好不好?
①出示字卡“小草”
师:咱们先认识一下这个字宝宝,它叫什么?找找谁有小草的照片?你是在哪儿拍的这张照片?那的小草是什么样的,给大家说说好吗?还有谁有小草的照片?也来说说。咱们把小草和它的照片贴在一起。
②出示字卡“植树”
师:再来认识一个字宝宝“植树”,谁知道植树是怎么回事?怎么样植树呢?植树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再把植树字宝宝和它的照片贴在一起。
③出示字卡“播种”
师:看这个字宝宝小朋友认不认识,谁有“播种”的照片?那这是谁在播种?农民伯伯为什么要播种?如果不播种会怎么样?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热爱劳动,爱惜粮食)?
④依次出示字卡“柳树”“桃花”“燕子”“放风筝”,组织幼儿谈论,并粘贴。
⑤师:咱们的字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照片,你们看他们像不像一个大家庭啊!咱们给这个家起个好听的名字吧(引导幼儿说出“美丽的春天”,出示字卡“美丽的春天”并粘贴)!
3.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用肢体语言描述春天。
师:字宝宝把咱们的活动室打扮得真漂亮啊!他们把春天带给了我们是不是?咱们怎么感谢他们呢?老师有个建议,咱们给他们跳个春天的舞好不好(放音乐)?
5.幼儿户外活动目标与要求 篇五
1.建立幼儿活动请示报告制度。幼儿园组织的全校性春游、秋游、等大型集体活动,必须向教育局提出书面申请,同时上报幼儿活动安全预案,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2.建立幼儿活动安全预案制度。幼儿活动必须在安全、无毒、无害的安全环境中,幼儿园在组织幼儿大型项目集体活动之前,必须对活动的路线、场所、建筑物,设施、交通、天气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考察,对所有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排查,科学制定幼儿活动安全预案,明确活动组织领导、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将安全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3.加强对幼儿进行活动安全教育。大型集体活动前,幼儿园要对针幼儿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及预防办法,使他们牢固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他们守纪律、讲秩序的良好习惯,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4.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幼儿集体活动。各幼儿园在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时,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认真落实幼儿活动安全预案的基础上,科学安排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彻底消除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保证活动安全、顺利。要有随队医生或卫生员,携带必要的药品,需要租借交通工具时,必须检验有无隐患。不得使用货运车辆,不得租用个体无照车辆,不得乘坐无证人员驾驶的车辆。幼儿必须在安全、无毒、无害的安全环境下进行,保证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带队教师在活动结束前,不得离开幼儿、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汇报处理。5.对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活动,学校、家长、学生有权拒绝参加,特别是商业庆典、演出活动,要严禁组织学生参加。6.万一发生交通伤害事故,带队教师应立即拨打“122”报警或求救电话,并采取一些可能的急救措施;
万一发生幼儿走失情况,应组织人员分组寻找,并迅速和走失幼儿的家长联系,也可拨打“110“报警救助;
万一发生幼儿溺水情况,教师应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6.如何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篇六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是幼儿语言教育的纲领,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为年龄阶段目标、语言教育目标服务的,语言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因此,正确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一次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能够体现幼儿语言发展的预期成果。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时存在着现实问题,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们结合当前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结构,分析了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方法。
一、当前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不对应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有时在活动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或者通过活动根本就不能实现预先设置的目标。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不对应。
活动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向导,是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方法和途径的依据。这里所谓的“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不对应”指的是具体语言教育的活动内容不能成为实现该活动目标的载体,即忽略了活动目标在选择活动内容中的重要作用。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活动目标设置为“发展幼儿完整、条理讲述的能力”,而活动内容却是学习一个文学作品,这显然与活动目标相背离。(2)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不一致。
这是指教师设计的目标过大过泛,不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或者是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脱节,通过活动根本不能实现所设计的目标。也就是说,活动目标没有实现统领活动过程的作用,活动过程没有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例如,活动目标是“体验长辈对自己的爱,并激发对长辈的尊敬之情”,要求在重阳节的背景下培养幼儿对长辈的尊敬之情,出发点确实很好,而且选择了一首儿歌《摇到外婆桥》,内容也与目标相呼应。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幼儿一遍遍倾听这首儿歌,然后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跟着儿歌哄小宝宝睡觉,重复了若干次„„这样的活动环节设置根本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
2.活动目标描述不合理
(1)活动目标的层次结构难以体现。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说,活动目标一般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和态度领域、能力和技能领域三方面内容。但是在一些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中,不符合这一要求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一位教师在设计中班讲述活动“家乡的建筑就是美”时拟定了以下两条活动目标:“①感受家乡建筑的美,产生爱家乡的情感。②能用语言和其他方式表达家乡建筑的特色。”显然,这样的目标设置缺少认知领域的目标。我们要求活动目标的层次结构尽量包含三大领域的内容,如果确实某一领域的目标在活动中无法体现或者是幼儿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目标要求,那么可以在目标中不予体现。但是,在上述活动中完全可以提出认知方面的目标,如“知道家乡著名建筑的名称,并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2)活动目标的指向较笼统,无法进行评价与检测。设计活动目标的原则之一是可检测性。目标的可检测性可以帮助教师在活动后即时进行活动效果的评价,并成为其继续组织语言活动的依据。如果目标不可检测和评价,如“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目标,太抽象,太笼统,无法操作也无法检测,那么活动结束后教师就无从了解自己的活动是否适合幼儿,也无法评价活动是否科学,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
(3)活动目标的叙述不科学。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叙述缺乏科学性,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也是屡见不鲜。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从教育的角度来描述目标,而不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描述活动目标。所谓教育目标就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提出需要达到的教育要求,而发展目标则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提出需要达到的教育要求。如中班文学欣赏活动“路上有个小水坑”的活动目标是:“①通过学习故事,使幼儿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并且学会描述。②萌发幼儿的责任感,懂得做事要替大家着想。③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幼儿发展目标的实现是幼儿自身的努力,并不完全由教师决定。因此,在设计活动目标时,从语言表述上就要端正态度,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预设通过活动使幼儿的语言知识、情感以及能力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仍以文学欣赏活动“路上有个小水坑”为例,可以将目标设计为:“①通过活动,记住并学会描述主要情节。②萌发责任感,懂得做事要替大家着想。③逐渐形成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分为纵向的层次结构和横向的分类结构。从纵向的层次结构来看,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从横向的分类结构来看,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是通过倾听、表述、阅读、欣赏四大块面来体现的,而每一块面又包括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
以倾听为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中明确要求“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结合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实际情况,又可以从认知、情感和态度、能力和技能三个维度对倾听总目标进行分解。即:认知目标——懂得别人和自己说话时要注意倾听;情感和态度目标——乐意听,有礼貌地、集中注意力地听;能力和技能目标——能听懂普通话,能分辨不同的语音语调,能理解并执行别人的指令。教师只有熟悉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并对总目标与年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活动目标。
三、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的要点
在理解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1.关注社会的培养目标
社会和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要求,为确立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指明了方向。在我国现阶段,制订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应考虑以下问题:首先,语言教育目标要反映我国现阶段教育目标的取向,语言不仅是幼儿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传递文化的有效途径。其次,语言教育目标要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三,语言教育目标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这些原则都应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中加以体现。
2.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
一般来说,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是由专门的机构制订的,但需要教师烂熟于胸。因为教师设计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必须以这两个目标为前提和基础,是对这两个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
3.考虑语言教育活动的不同类型
7.幼儿户外活动目标与要求 篇七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都会将教学目标放在最显眼的开始位置, 这么做真的就能说明我们具有目标意识了吗?实际上, 教学目标常常被我们放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 要么“形同虚设”, 要么“蜻蜓点水”。为什么这么说呢?每个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的时候肯定都会写明自己的教学目标。表面上看, 教师的目标意识很强, 但随着教学活动的逐步开展, 我们渐渐发现, 教学过程中环节和目标之间鲜有联系, 有时甚至大相径庭, 教学目标就成了“形同虚设”的空架子。当然, 有时我们的目标意识确实很强, 一切环节都围绕目标来设计, 但是由于教学方法选择不当, 或是对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准确, 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大大降低, 犹如“蜻蜓点水”。
要提高自身的目标意识, 首先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以及它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评价等各个环节的作用。下面我将从这个角度出发, 结合工作经验谈谈我的理解。
一、目标意识可以指引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想要建造一座房子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应该是画设计图。有了成熟完美的设计图之后, 我们才能破土动工。在建造房子的过程中, 我们也应当不断地查看图纸, 严格按照图纸来添砖加瓦。如果抛开图纸任意妄为的话, 我想这座房子恐怕难有竣工之日, 即便竣工也很可能与最初的设计差之千里。而教学环节的设计就如同是建造房屋的过程, 教学目标就是那张成熟的设计图纸。有了较强的目标意识我们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环节。下面分享一个小案例:
活动名称:鼓乐活动《狮王进行曲》 (中班)
活动目标:
1. 初步尝试合奏, 感受合奏的音响效果。
2. 愿意用鼓声为狮子爸爸和狮子宝宝加油助威, 体验鼓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流程:
欣赏音乐—不同演奏方式的合奏—不同旋律的合奏—鼓乐表演欣赏, 探索更多合奏的方法。因为这个活动的能力目标是初步尝试合奏, 感受合奏的音响效果。于是我就围绕这个目标设计了三个独立而又层层递进的环节。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 首先我请幼儿自己选择敲击鼓心或者鼓边, 尝试用不同的演奏方法演奏同一个节奏谱, 让幼儿去感受音响效果。然后, 我又出示了两条不同的节奏谱, 通过游戏情境将幼儿自然地分成两组, 各自演奏自己的节奏, 聆听演奏出来的效果。最后, 我通过一段精彩的鼓乐表演, 引导幼儿发现还可以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合奏, 为下次的鼓乐活动做了延伸和铺垫。通过这样三个环节的有序开展, 一步一步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所以说, 目标意识可以指引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二、目标意识能够帮助教师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当我们确定好教学目标, 对教学环节和流程也有了初步的设计之后, 我们就应该考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若要完成这一步骤, 我们的脑中就必须要有正确的目标意识。下面我将围绕一节小班的活动谈谈我的想法。
活动名称:音乐活动《洒水车》 (小班)
活动目标:
1. 学唱谜语歌, 感受谜语歌的趣味。
2. 愿意帮助马路洗澡, 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流程:
欣赏歌曲, 初步理解歌词。帮助小熊给脏马路洗澡—帮助被晒晕的马路先生冲凉—冲洗活动室及走廊地板。这个活动的情感目标是愿意帮助马路洗澡, 体验其中的乐趣。由于是小班的活动, 所以我就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入手, 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我营造了快乐的游戏情境, 孩子们成为洒水车的小司机, 开着洒水车帮助小熊清理了布满尘土的脏马路, 拯救了在炎炎烈日下奄奄一息的马路先生。跟随欢快的歌曲, 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整个活动下来, 孩子们不仅能够完整地演唱歌曲, 最重要的是体验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所以说, 正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帮助教师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三、目标意识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过程
目标意识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发挥怎样的重要作用呢?我们知道, 所谓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 也就是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回应幼儿的能力是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有效的回应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思路、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 使教学活动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正因如此, 成功的师幼互动会生成许多新的亮点, 这时就需要教师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 既要肯定幼儿的想法, 又要引导幼儿展开合理的讨论, 然后自然而然地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如何能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牢固的目标意识, 使目标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四、目标意识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完成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教学活动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是否得当, 幼儿是否得到了相应的经验提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评价,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优化教学过程, 使教学活动的价值发挥到极致。通过教学评价, 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得到不断提升。那么如何做好教学评价呢?我想, 无论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都必须基于教学目标来展开。下面这个案例可以说明目标意识是如何帮助教师进行课程评价的。
活动名称:探索活动《纸箱妙妙妙》 (大班)
活动目标:
1. 阅读绘本大胆想象, 探索大纸箱的各种玩法。
2. 尝试合作, 体验废物利用的乐趣, 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流程:
出示绘本引起兴趣—阅读绘本理解内容—幼儿分组合作玩纸箱—分享交流各自的成果粗看活动流程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活动环节基本是围绕目标开展的。但是当我们仔细咀嚼活动目标后会发现, 树立环保意识这一情感目标在整个活动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现。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考虑到了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这一点,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提供了很多废旧材料供幼儿选择使用, 但是教师没有从更高的层次对环保这一理念做一个提升和总结, 孩子们心中的环保意识自然也没有被唤醒。很遗憾, 这个活动不算成功。我建议教师可以这样调整:活动一开始, 教师就将废纸箱展现在幼儿眼前, 让幼儿来讨论一下这些东西是否有利用价值, 是垃圾还是宝贝。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进行总结“原来这些看似没用的废旧物品也可以重新利用, 发挥更大的价值”。当幼儿有了这个意识之后, 再去探索废纸箱的玩法和作用时, 他们的心态就不同了。幼儿会觉得自己是在化废旧为神奇, 当作品呈现出来的时候, 那种成功的体验是绝无仅有且刻骨铭心的。
总之, 目标意识的形成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应当在工作实践中努力学习、勇于尝试、深入反思、不断调整, 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摘要:树立牢固的目标意识越来越受到幼儿园教师的重视。目标意识可以指引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帮助教师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过程, 还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课程评价。目标意识是一位成熟的、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8.幼儿户外活动目标与要求 篇八
关键词:幼儿;集体社会性活动;教学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1
《3一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要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为准则”。虽然广大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三维教育目标已不陌生,但在实际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知识技能而忽视情感教育目标。众所周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目标、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追求的核心目标,也是第一目标和终极目标,是实现影响和主导教学活动的一根主线。因此,在幼儿集体社会活动的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三维目标的共同实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集体社会活动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与技能,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即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过程,并懂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从根本上讲,任何割裂知识與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因此,在幼儿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在幼儿集体社会活动三维目标的设计过程中,笔者发现,广大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往往会出现忽略情感教育目标,以“争当文明小观众”活动为例,教师在组织幼儿观看某个文化表演的过程中,针对幼儿集体参观的活动,教师应当设计活动的三维目标:
首先是情感态度目标,这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第一目标,也是终极目标。教师情感态度目标的设定,应当以激发幼儿的观看热情为基础,让幼儿对即将观看的文化表演充满期待和热情;
其次是认知目标,即幼儿要明白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行为规范,怎样才能做到一个文明小观众,避免一些不规范的言行举止对其他人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三是能力目标,也即是过程与方法,幼儿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辨别一些不文明的言行,并在这个过程中避免自己出现不文明行为,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这就是幼儿集体社会活动三维目标的设计过程,从三维目标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促进三维目标的共同发展。
二、幼儿集体社会活动三维目标的设计策略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而幼儿集体社会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幼儿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三维目标的设计,确保幼儿的集体社会活动有序开展,为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奠定基础。
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立足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
3-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逐渐成型,并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幼儿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应当以幼儿为基础,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的设计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确保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循序渐进。例如,在前面我们所述的“争当文明小观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以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基础,教师不能给学生讲解一些空泛的、成年人才懂的文明礼仪,而应当立足于幼儿的世界,用幼儿的眼光来认识这些文明礼仪过程。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幼儿园教育的相关政策为依据,将学科知识体系当成主要的指导理念,规定幼儿要能够在语言、健康、社会、艺术以及科学等领域达到相应的目标。并提出我国现阶段幼儿的实际成长以及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当前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发展的主要内容。幼儿教师需要能够在对这一目标进行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设计、实施、评价、控制等。
2、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忽略情感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追求的核心目标,也是第一目标和终极目标,是实现影响和主导教学活动的一根主线。针对当前幼儿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忽视情感教育目标的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三维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应当重视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确保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3、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层次性
在幼儿集体社会活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应当具有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当进行层次性的目标设计原则,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明确最近发展区域,以最近发展区域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师的目标设计过程。
总之,在幼儿集体社会活动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幼儿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的共同实现,确保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忽略情感教育目标的现象出现,确保集体社会活动真正为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世联,申毅.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组织现状调查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09):21-24.
9.幼儿户外活动目标与要求 篇九
1.表格:
月、周活动计划和日活动安排、幼儿出勤表、幼儿一日生活细则统一打印上墙(不要直接贴,下面做衬或加框。位置园内统一要求)。
2.墙饰:
墙饰是为教学服务的场所,应充分体现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变化过程,可以是幼儿的问题、采访、解答,也可以是与主题相关得知识点画面,还可以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实录(照片、观察记录、个人作品、语言表达等)。
·教师在布置墙饰时应使墙饰充分起到“保证知识点先期引发、幼儿后期经验及时交流”的作用,教师要合理规划、美化主题墙饰的画面,使其具有教育与装饰功能。
·主体墙饰的保留时间一般为1-3周,随着新的主题的生成,过去的墙饰自然被替换。
·要求墙饰要底衬,便于幼儿作品的取放(如可用布或用竹席等)。要用丰富多样,具有本土特色的材料布置,避免一味追求花花绿绿。
3.设备:
有适合幼儿身高的桌椅,并按活动内容整体摆成椭圆形(小班)或分组摆成正方形、长方形(适合大、中班)等造型,禁止像一般小学那样成排摆放。每班有钢琴(或电子琴)、录音机、电视机、VCD等。有水杯柜(水杯不许在架上扣放)、每个幼儿一个水杯(必须是不锈钢或搪瓷的,禁止用塑料的)、毛巾架,每个幼儿两条毛巾(用纯棉的不要带图案的,在毛巾的中间用红线订个环挂在毛巾架上,毛巾之间要有10厘米的空隙),有供幼儿饮水的保温桶(饮水机)、流动水洗手箱等。以上设备要求摆放整齐、美观。
各班有安全卫生的降温、取暖设备,和消毒设备(紫外灯或臭氧消毒机等)。
4.活动区基本要求
① 数量:每班设4—5个,这些角、区要能同时容纳下所有幼儿游戏活动。
② 分割:活动区界限明确,可以利用桌子、玩具架或积木、纸箱作为分隔物。其高度要低于儿童的身高,以便于儿童观察全局和教师观 察儿童。
③ 开放:活动区是为了满足儿童活动兴趣和发展需要,加强幼儿的相互交往而设置的。活动区的开放,有利于儿童了解都有哪些活动可供选择。一个主题游戏可以混合在几个活动区域进行。儿童可以随意选择或变换各种内容的活动,也可以在一个游戏中玩出多种花样。如儿童离开娃娃家去搭积木,或从娃娃家出来“买菜”,“带孩子”看病,去“加工厂”上班等。开放的活动是为了便于儿童从一个活动区转移到另一个活动区,如果有的活动区设置在活动室外,要让儿童了解这一情况,并允许他们往来于这些地方。
④ 合理:根据每一区的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来具体安排。图书区、认知区和美工区的活动较安静,可以考虑安置在相近的地方,其中美工区可以靠近水源,积木区和结构游戏区可以尽量靠拢,便于幼儿结合起来玩,操作区和科学区都要来回摆弄物体,可以相邻。音乐区和表演区应设置在远离安静活动的地方,以免干扰这些区域的活动。角色游戏区可以安置在活动室内的任何地方。但各个角色区之间来往应该是方便的。
⑤每个活动区要有明显的标志,使每位幼儿清楚有哪些活动及活动区所在的位置。活动区的标志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大班可采用汉字写出活动区的名称或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绘制标记。小班可 采用生动形象的图画表示活动区名称。中班第一学期可以利用图画,第二学期可以采用汉字。
⑥每个活动区要有人数限制,使幼儿知道当某个区人数够了,其他的幼儿就不能再进去,应去别的区活动。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小班幼儿可以用脚印、靠垫、头饰作标志,中班第一学期采用小班的方法,第二学期可以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每个区域的人数。
⑦ 玩具材料应该合理组织,严格分类、摆放,所有摆放玩具及游戏材料的橱子上的每个格子都有相应的标记,如娃娃家的柜子上,根据品种贴上有碗、勺子等的标记,小班、中班上学期可用图、中班下学期和大班可用文字。用完后各归其位,便于下次使用。新出的物质材料应放在显眼的地方,以便吸引幼儿去摆弄。
⑧教师要随时掌握幼儿每日参加活动区活动的情况,为此,设计活动区登记表,大中班幼儿在表格上做标记,小班幼儿由教师在表格上进行登记。
5.自然角
每个班都要设置自然角,让幼儿了解四季植物的生长变化。
·所有的自然角皆为有生命的、可以变化的(不是饰品展览)且无危险(无带刺动植物、有毒动植物、破损容器)
·小班要求每人各种一盆植物,写上各自的名字或者贴上不干胶标记,每人一个小奶瓶,刻上刻度,要求幼儿爱护照顾植物。
·中大班有反映体现观察过程的纪录。幼儿通过对自然角的观察,能了解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过程或全过程(如: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不同生长时期;种子在不同环境水、土、沙等中发芽实验、植物趋光性实验、根茎吸水实验、植物缺氧实验等)。6.室外游戏要求及材料
·各园充分挖掘当地民间游戏:小班有6种、中大班有7种游戏内容(组合、循环均视为一种),种类丰富合理(上下肢塔配、强弱运动量搭配、自由与合作搭配)。
10.现代林业建设的目标与要求论文 篇十
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现代林业建设的给力氛围。现代林业是科学发展的林业,是以人为本的林业,是生态经济双赢的林业,是服务于全社会的高品位林业,是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林业,需要全社会给力。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典型引路,营造发展现代林业氛围,提高全社会对现代林业的认识,树立发展现代林业的理念,增强现代林业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现代林业建设实践。
二是各级领导的认识与重视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关键。各级党政领导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理念,现代林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依据当地实际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及政策要求,科学制定现代林业发展规划,并坚持长期执行下去。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有气魄、有力度、大手笔,全方位推进,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两手抓,构建高质量、高品位现代林业,在绿化山西宏伟事业中建功立业,把政绩丰碑建立在祖国大地上,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
三是把现代林业建设作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有力抓手,强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与生态县建设目标高度一致,用现代林业的理念、思路、技术和方法去指导生态县建设,站得更高,视野更开阔,理念更先进,方法更科学,生态县建设档次和目标也会更高,成效也会更好。把现代林业建设作为有力的抓入,高起点、高水平、全方位推进生态县建设,使生态县建设可以更加贴近百姓,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和服务于全社会的宗旨,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四是现代林业建设要坚持科学营林模式化、区域治理规模化、体系建设系统化方略,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目标。现代林业要按照构建“三大体系”的总要求,按山系、按流域、按区域实施规模化治理。针对丘陵、山区、平川、道路、河流、村庄、厂矿、机关、学校和庭院等不同绿化类型和特点,科学制定绿化模式。有些类型突出生态功能,但要注重生态公益林经济化;有些类型突出林业产业功能,但要注重经济林生态化;有些类型突出景观生态文化功能,但也要兼顾经济产出。努力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高化、景观效益最佳化。比如,干线通道绿化通过科学配置模式,第一排栽植一行景观价值比较高的树种,然后栽植2~5行高大防护林树种,里面栽植10~20行干果经济树,使通道绿化在达到最佳的生态防护和景观效果的同时,使当地老百姓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只要模式科学,配置得当,是完全可以取得生态、景观、经济多重效益同时兼的效果;再比如,庭院经济也大有潜力可挖,根据庭院大小,科学设计和选择最佳树种,让居民们长期在自家庭院内就可以直接享受花、果、景生态文明成果。即使庭院较小,也可以栽一株香椿、栽一株杏树、栽一株枣树、栽一株葡萄、栽一株月季花,这个小庭院就会花香宜人、果实压枝、充满生机,给人以无穷的享受。
11.幼儿户外活动目标与要求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主题活动 整合课程 生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049-02
整合课程已成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一种发展趋势,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中提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反映了幼儿园课程实施整体观的导向。笔者多年来从事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工作,故本文主要从语言活动设计角度出发,略谈整合课程实质及其特殊性要求。
一、整合课程概述
实施整合课程,横跨至少两个以上的学科或领域,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综合在一个活动之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有可能同时学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语言教育活动的学习内容,与科学、社会教育活动相似,较容易与科学、艺术、动作技能等学习内容整合成一体。如,儿歌作品《四季歌》:
春天草出头,(双手握拳掌心相对,五指依次打开并立起)
夏天树盖头,(左手五指并拢立起来,右手五指张开盖在左手上,形成大树状)
秋天麦浪随风摆,(左右手前后交叉做麦浪摆动4次)
冬天大雪盖地头。(左右手以大拇指交叉为轴上下交替盖手背4次)
该活动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融合了动作、科学活动于一体。又如,大班语言活动“小威向前冲”,从整合课程的视角出发,有些教师制订了“欣赏绘本,感知生命孕育的过程”、“了解画面内容并大胆讲述”及“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等目标,也包括了健康、语言和社会领域的整合活动目标。
二、幼儿综合主题活动与“单一科目”教学
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普遍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体现“整合”的理念,即在一段时间内,把多种活动内容和多种活动形式科学地组合起来以实现多方面的发展目标,它与“单一科目”教学不同,其中最突出的区别在于“单一科目”教学活动其内容根据活动目标而选择和组织,活动过程也围绕活动目标而进行。如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发起活动,围绕着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等问题展开活动,即整个活动主要关注的只是语言教育的问题。
而主题活动的专题大多源自于幼儿的实际生活,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时,设计者心目中是“先内容,后目标”,目标可以由设计者预设,也可以由幼儿生成,这类活动既能给幼儿一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在一定程序上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例如,笔者所在的某市部分幼儿园使用的是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岭南幼儿多元智能课程”分科教材,在音乐科目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把音乐活动《好妈妈》的活动目标仅仅设定为:(1)能理解图片,并记忆歌词;(2)初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并能演唱《好妈妈》的歌曲。在活动过程中,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以上两个活动目标而选择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也围绕活动目标而进行,整个活动主要关注音乐常识和技能的习得,并不在意幼儿自己的经验,也不在意幼儿能否自由地表现和表达。
其实,从主题活动的整合性角度出发,“好妈妈”这个主题教学活动既可聚焦于音乐教育的视角,又可以根据活动过程或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生成其他科目活动目标,如绘画活动目标“学会给妈妈画一张像”、语言谈话或讲述活动目标“能大胆地说说自己如何爱妈妈”、动作技能目标“学习创编合适的歌表演动作”等,鼓励幼儿运用绘画、语言或动作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更能充分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歌曲《好妈妈》作为活动内容的载体,能为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留有拓展的空间。因此,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他将音乐智能也作为多元智能中的一种智能。
三、幼儿综合主题活动的特殊性
幼儿园课程组织形式的改变对幼儿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如何综合、何时综合、哪些内容进行综合或运用哪些手段方法等,这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当前在实施主题教育活动中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从教育者实施者角度来看,主要有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盲目、各领域知识不足或忽视活动中的生成等,这些问题与主题活动的特殊性息息相关。
首先,主题教学活动既有“整合”学科的特点,又有一定的预设、生成取向。如《小猪家门前的苹果树》,该活动预设的与语言有关的显性目标是:(1)能理解和欣赏故事;(2)尝试创编图书《我和我的小树》。但是活动实施过程中,亦可生成语言教学目标以外的其他科目目标,如社会、艺术、科学等领域目标,活动过程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因此,这类教育活动对教师的观察力、教学敏感性及各个学科知识统筹组织设计能力等要求较高。教师既要对各领域专业知识有所了解、掌握,又要能把握活动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准确、及时地回应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活动,这种教学能力要求往往让部分教师感到力不从心。
其次,主题活动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幼儿对活动内容是否具备相当的生活经验,这一点对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而言乃纸上谈兵。整合活动除了需要教育活动设计者对学科(领域)特殊性有把握,也需要对幼儿学习规律有把握,否则,活动的整合会流于形式,或者成为几个学习的硬性拼凑。尤其对于现今中等师范学校幼师生而言,任务艰巨,它需要活动设计者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
四、幼儿综合主题活动对实施者的特殊性要求
每一位教师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课程组织的特殊性,主动迎接挑战,更新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一)具备整合课程的正确观念
综合主题活动的实施要求依据幼儿整体性学习的特性,使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认知与情感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因此,课程的实施要求实施者摆正课程观念,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及能力的发展。如,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教师,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在组织幼儿进行《我爱秋天》的系列活动中,引导幼儿围绕科学领域中“认识秋季的自然变化”,通过观察、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如“观察白杨树及松树”、撕贴活动“秋天的水果”、学唱活动“小树叶”、绘画活动“初秋的树”等,让幼儿获得有关秋天的各方面信息。正由于教师有整合的观念,在五周的活动时间里,才能将健康、科学、 语言、艺术等领域内容有机结合,帮助幼儿建立起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同时要注意,活动要能真正从幼儿的已有经验、情感态度出发,活动内容之间要有内在的连续性和整合性,切忌为整合而整合的“学科拼盘”现象产生。
(二)掌握各学科(领域)知识及其核心能力发展要求
整合课程状态下的幼儿教育应该是对幼儿教育的各要素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把握各领域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挖掘课程内容所蕴含的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例如,安徽蚌埠市蚌山幼儿园组织的“雪花”系列主题活动,教师凭借所掌握的科学、语言、艺术、社会等领域知识,通过玩雪、说雪、唱雪、剪雪花等活动安排,让幼儿了解雪花的特性及下雪对人类的好处,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活动实施卓有成效。
同时,为了促进儿童整体的发展,实施者还需要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核心能力的发展。譬如,从语言活动的角度上看,幼儿语言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整合活动中,幼儿有很多与教师、同伴讨论、协商、评述等语言表达的机会,这对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实施整合活动时,教师既要考虑到内容间的横向整合,又要注意在纵向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儿童语言发展的本质,才能将语言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三)具有活动“生成”的敏感性
如何在活动中处理好生成性资源,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因势利导、独具慧眼地抓住生成契机,应以对幼儿活动的细致观察为基础。有时一句话、一个意外、一个动作或表情都有可能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语言活动中,其中一个幼儿问:“小蝌蚪的爸爸哪儿去了?”这样一个问题瞬间生成了“小蝌蚪找爸爸”的新资源。当然,教师还需领会教材、把握目标并了解幼儿,才能对课堂中生成的资源作出有效及时的判断和取舍。
例如,小班拔萝卜语言活动,起初教师主要制定了如下活动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萝卜的形、色、味等特征;(2)喜欢听故事、儿歌,并理解其大意;(3)不挑食,喜欢吃萝卜食品。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竟对点数萝卜的数量,特别是学唱歌曲《拔萝卜》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教师及时把握住了幼儿自发生成的资源,认为这些资源来自于幼儿的经验,并能满足其兴趣需要,于是设计了主题活动“拔萝卜”,主要活动如下:
综合:萝卜的味道、社会实践“拔萝卜”、栽种萝卜花。
健康:萝卜营养大。
语言:欣赏、复述、表演故事“拔萝卜”。
科学:萝卜的一家(名称及点数)、运萝卜(分类)、萝卜变色。
艺术:(音乐)萝卜谣、(美术)萝卜的新衣、(手工)萝卜娃娃。
教师将语言、手工、科学、音乐及表演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综合在一起,其中,每一级大的主题活动下还分成形式各异的下一级系列活动,各种活动层层或并列展开,不仅让幼儿学到常识,而且还能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并激发其参与、探究艺术活动的兴趣,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数学及手工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从幼儿的经验、兴趣、需求和学习特点入手,通过灵活捕捉、合理取舍等方法,合理利用生成资源。
综上所述,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活动的整合课程,既照顾了学科领域本身的逻辑性和独立性,又兼顾了幼儿学习内容的经验性和广泛性,其实施过程灵活、富于动态,活动实施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实施过程中对教育者的挑战性。总而言之,树立正确的整合观念,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活动生成能力,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谢秀莲,丁洁.谈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师资要求[J].甘肃教育,2014(12)
[2]朱家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3]马雪琴,马富成.整合课程状态下的幼儿语言教育问题探析[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6)
[4]赵美凤.谈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生成处理策略[J].学生之友,2010(6)
[5]吕彩萍.幼儿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3(5)
[6]张建国.幼儿园综合性主题教育的课程结构[J].幼儿教育,1995(12)
【作者简介】杨玉銮(1981— ),女,广东省湛江市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幼儿语言教学法、幼儿教师口语、中职语文教学等。
【幼儿户外活动目标与要求】推荐阅读:
幼儿户外游戏论文07-13
幼儿园户外活动体会06-08
幼儿园中班户外活动12-09
幼儿园策划方案户外体育活动11-07
如何激发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11-10
如何做好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12-03
年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总结07-18
幼儿园户外活动方案创意方案09-24
幼儿园户外亲子趣味游戏06-10
幼儿园户外解说词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