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进方案

2024-08-12

课堂教学改进方案(精选8篇)

1.课堂教学改进方案 篇一

一、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相较于其他学科,对于数学的学习具有更高的难度性,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进行良好的引导,便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数学是一门很特别的学科,其往往产生与自然、来源于生活、并能够被重新应用于生活,因此,其与生活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密切联系。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生活常识与数学知识进行联系性的教学,不仅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够自主进行学习,还能够不断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塑造学生的个人性格

每一个学生都会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魅力,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这种人格魅力的关键时刻,因此,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情况,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人性格的塑造。

3、培养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创新能力

教师和学校等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能力来说,首先需要具备基础性的创新思维逻辑,而这种思维逻辑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为学生进行其它学科的学习提供基础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进行计算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认知性。对于小学的学习,各门科目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即其他学科的学习不能够离开数学而独立存在,特别是在学生今后的初中、高中、及大学等各个阶段的物理、化学等其它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数学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理科学习具有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

二、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不能与新课标相匹配

教学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受到教学方法的影响。随着我国新课标变革的不断深入,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培养起学生的创新及问题解决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这种新课标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实施,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单方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学生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课堂导入效果不理想

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学习。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引入的重要性,缺少课堂内容引入的设计过程,从而因课堂引入不合理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3、师生关系不够和睦

和睦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建设。新课标认为,师生之间主要是通过良好的交流、沟通及互动来促进两者的共同进步。因此,教师想要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出现错误,教师批评学生的现象会普遍存在,这便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隔阂,从而增加师生间的距离,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4、教师不能确定教学目的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校的第一步,因此,小学教学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学生的人生转折点,其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小学的教学目标是在不断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学习技能、人生态度及人生观的建立。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多数学校并没有完全把握教学目标的深意,其所认识到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片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人生态度及人生观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的改进措施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及地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之外,主要还是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进行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平台,为其提供充足的实践与自由学习的时间,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动手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合理运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更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合理的使用新技术,实现学生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作用。此外,教师也要运用多媒体等新型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课堂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3、合理运用多种课堂练习形式进行教学

合理的课堂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同时也能够不断提高其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练习,利用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游戏的模式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发挥学生进行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不能仅根据这种模式采取传统以讲述为主的陈旧教学方式,而是要积极采取能够启发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同时,教师要转变以往以自身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手脑合用,积极展开数学的学习。

总而言之,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努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培养起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

2.课堂教学改进方案 篇二

1 天津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天津市是我国开展体育教育事业相对较早的一个城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公共体育课程还延续着相对古老的传统模式。现将天津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一一进行阐述,还原天津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最真实的基本状况。

1.1 天津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情况

第一,公共体育课程开设比例过低。经过一系列调查,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活动开设课程比例主要集中在11%~20%和21%~30%这一范围,每周的公共体育课程不到2课时。其中体育理论课与体育活动课在分开的时段进行教学,理论与活动中间有相当长的时间距离,并且在大二后,学生基本就没有了公共体育课。

第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单一。从天津市各大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课表看,学生的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球类运动和体操一类,没有涉及到体育的其它领域。

第三,体育竞赛与所学课程脱节。天津市普通高校,现行的体育文化节,很多还在沿袭着竞技运动会的模式,有些是广大学生力所不能及的项目,或者是平时没有实践、体验过的项目。

1.2 天津市普通高校对体育活动课程开发的态度

第一,天津市关于体育管理者的教学研究意识仅仅止步于丰富大学生大学生活,对于公共体育课程以发展个性、健康教育、终身体育、人文教育为基点的理念早已丢失。

第二,天津市体育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以前,我国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课程专家和科学家,广大课程开发的教师处于课程开发的外围,他们只能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目前天津市可以参与到课程研发团队中去的体育教师屈指可数。

第三,校方对体育事业开展的忽视。对于很早就颁布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天津市各大普通高校并没有表现出对教育事业改革方针政策的热忱,导致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事业开展举步维艰。

2 天津公共体育教学主要的实施难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飞速发展,体育教育更是作为一个硬性的人才培养标准在全国各大普通高校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困难,天津市公共体育教学实施难点以其独特性和代表性折射着全国的公共体育教育事业。

2.1 公共体育课程开发资源匮乏

首先,天津市公共体育专业人才缺乏,加之现有的从事公共体育教育事业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没有及时进行知识储备与更新,使体育教育事业人才资源短缺。其次,天津市各大普通高校投入体育教育事业的研发经费甚少,让其开发工作无法持续有效开展。2011年,天津市某普通高校校方公布其对于本校各个专业的经费投资一览表,其中,公共体育专业的投入不到总金额的10%。再次,不管是天津市各大高校还是市政府对于公共体育事业研发提供的技术支持少之又少。人才、经费、技术各项资源短缺,必然阻碍产业的发展。天津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开发的各项资源没有进行及时补充,必然成为教学实施难点之一。

2.2 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缺乏优化整合

教育理论界认为,合理的教学课程结构体系是进行教育最坚实的基础。天津市公共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缺乏优化整合方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健全而完善的上课程序。在实施体育课程开展时,上课时应该具有必要的上课程序,特别是体育课,在我们进行体育活动时,我们不是一到上课时间就马上进行课程教学,这其中必要的程序在课程设置时而被广大教师所忽略。

第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应注重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体育技能的领域,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尽可能的做到优化与合理,而天津市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着将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在很多重要的专业文化课中间,并且将体育理论与实际活动课程分开展开,这样就造成比例不均,学生上课效率低,自然对其缺乏兴趣。

第三,课程内容单一,且缺乏新意。体育不仅要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它其实也可以跟其他学科一样充满趣味性、创新性与挑战性。天津市普通高校对于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延续着传统的模式,有些高校在课程内容的把握上仍然有所欠缺。

第四,教学模式默守陈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知与时俱进。

2.3 普通高校体育组织管理和领导不专业

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先进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天津市各大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领导者大部分都没从事过体育教育事业,有的只是学过管理的优秀人才或是从本校其他部门选拔,隔行如隔山,没有从事过体育教育事业的人才,任凭再优秀,在体育领域的管理也不可能会起到好的效果。一部分管理者,在长期的工作中缺乏充电与学习,缺乏创新思想,久而久之,管理能力逐渐降低,很难适应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有一拨人,站在管理的岗位,却根本不干实事。

2.4 体育教学设备普遍落后

天津市普通高校由于较少对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因此教学设备普遍陈旧、落后,在上课时难以发挥上课应有的效率。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有些高校还没有独立的室内外网球室。

2.5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偏弱

中国的中、青年有4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网络的发达与便利带来各种室内静态的休闲方式,参与室外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少。在天津市各大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开展中,有大量学生难以负荷一整节课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偏弱阻碍着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与发展。

3 实施体育课程教育改革的创新性研究方案

天津市是我国重要的直辖市之一,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人才的要求更是在不断提高。基于天津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专业实施难点的分析,进行体育课程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发展方案显得刻不容缓。

3.1 培养专业体育师资开发团队

首先,深入研究体育教师不同群体对培训需求的差异性特征。将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差异性特征从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教授,第二层次为副教授,第三层次为讲师、助教,逐次的进行不同级别的针对性培养,最后使其成为开发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如天津某高校于2013年4月开展教师团队学习活动,邀请著名体育教师王丰意来校开展研究,全校体育教师学习心得并进行交流。最后我校一名体育教师也获得一次深造机会,被派往北京体育学院参与实践学习半个月,该教师回归工作后,对自己日常体育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课程设计,添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最后得到晋升,成为教授。其次,在天津市普通高校设立体育专业教师资格评定与考核,每年一次,督促其学习,提高体育教育事业的教学能力。如法网李娜,若没有其教练与团队的有效性督促,怎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健将。再次,加大对天津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人才的培养,从资金上、设施上、政策上完善对体育人才的培养。

3.2 优化课程和改革教学方法

第一,构建体现“健康第一”的课程体系。现代健康观是多维的,影响一个人的健康不但有生物学因素,而且还有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是,无论是解剖、生理、体育保健等生物科学课程,还是体育心理、体育社会学等课程,都应当将体育作为重要一步而进行课程设置,这样课程就会安排得理,提升上课效率。

第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自学、研究和反思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只有学会不断学习和反思才会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也是一样。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建立一个全新的模式,提高学生上课参与度。

3.3 建立健全体育教学管理事业

结合天津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公共体育教育管理人才的选拔与优化。制定符合公共体育课程长期发展的制度与政策。

3.4 实时更新教育设备提高教学水平

加大对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比如更新设备,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天津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发展具有其重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只要专注致力于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与研究,必会将公共体育教育所带来的利益从天津辐射全国。体育是每个国民终身的事业,在实施过程中虽然会有难度,只要致力于研究与改革就会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6):472-475.

[2]杨祥全.天津体育文化遗产探析[J].搏击,2012,4(9):1-3,5.

[3]肖林鹏.《天津体育学院学报》30年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回顾[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3):236-244.

3.课堂教学改进方案 篇三

关键词:新高考;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1-002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4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高中化学教学如何积极应对这一重大变革?

1 新高考方案中化学学科的变化

1.1考试方法的调整

方案中化学是“7选3”中的一门。“7”指的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学科,学生分别在每年的4月或10月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选择成绩较高的一次计算成绩。其中学生还必须从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各选考科目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必考题”为必修内容,分数为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加试题”考试内容为高中课程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分数为30分时间为30分钟。选考学科分数按照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成绩。具体操作为: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以上的分数按比例分为21个等级,起点等级赋分为40分最高等级赋分为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

1.2学习内容的调整

2015、2016年高考内容:理科综合考试内容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删除专题3第4单元沉淀的溶解平衡)、9个综合实验。自选模块为《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

新高考方案下课程内容的设置分为水平1和水平2。水平1要求(即学考要求)如下:

《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必修课程模块中的“基本要求”部分。其中以下内容由“基本要求”调整为“发展要求”:

(1)《化学1》专题3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2)《化学1》专题4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3)《化学2》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中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化学2》专题3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物”;

(5)《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专题2中的部分原“基本要求”内容;

(6)删除三个必修模块《实验手册》中的综合实验,仅要求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操作。

水平2要求(即选考要求)如下:

(1)《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必修课程模块中的“发展要求”部分;

(2)《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

(3)适当考虑其他化学学科类选修课程的内容。

说明:

(1)《实验化学》模块作为新学业水平考试附加题考查要求,删去三个必修模块《实验手册》中的综合实验;

(2)《实验化学》模块中所有“拓展实验”以及专题二“物质的性质探究”、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不作要求。

2 高考选考化学的专业情况及学生选报化学情况

浙江省考试院公布的2017年高校选考科目的相关细则中显示,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类)占54%,限定选考科目的占46%。其中在限定选考科目的专业(类)中,要求选考化学的占总数的64%,考生选考化学即可报考(包括高校设限选考科目为化学或没有设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类)达到83.5%,在所有学科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物理。

本学期,我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技术五门学考选考科目模拟选报,结果如下(参加选报的总人数为742):

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报化学的学生很多,占总人数的64.74%,领先于其他学科。

我们又对选择化学的动机进行了调查,下面是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表

××中学2017届高考选考化学意向表

(1)选择化学的理由:

A.喜欢化学,高考想要选择化学专业(如化学、化学工程、化学教育等)

B.需要化学,高考想要选择与化学相关的专业(如医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地质学等)

C.不是很喜欢,但是学习比较轻松,高考时可以提供比较高的分数(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与化学不相关的专业)

D.不是很喜欢,只是为了将来报考专业可选择的余地大一点

(2)不选化学的理由:

A.不喜欢化学

B.觉得很难,学起来困难

C.想报考的专业与化学无关

调查结果如下:

数据显示,在选择化学作为选考科目的学生中,真正喜欢化学,将来想要从事化学工作的学生占的比例还偏少,还有不少的学生选择化学仅仅是为了高考中获得较好的成绩或者选择专业余地大一点。

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当然是希望多一些学生选择化学作为选考科目,也是为了我们的化学事业后继有人。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觉得化学有用,化学有趣,化学好学呢?这需要我们改变观念,改善课堂,改进评价方式。

3 化学教学如何应对新高考

3.1全盘考虑,整体规划

科学安排、周密计划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针对新高考,我们一定要全面研究、细致分析、广泛交流、早做准备,依据学校的整体教学安排,制定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据笔者大致了解,省内大部分重点高中,化学第一次学考安排在高二上学期(10月份),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一一年之内把化学必修部分全部上完。课时紧,任务重。教研组应整体规划,什么时候上完必修内容,什么时候开始学考复习,什么开始选考的教学,必修内容上到什么难度,选考学习先从什么内容开始等等都应预先整体规划,而不是走一步算一步,或者沿用老经验。笔者认为:不管生源如何,高一化学必修的难度需要真正降低,让学生从化学学习中体会到成功,从而喜欢化学。试想,化学每次都考60多分何谈学习化学的兴趣?难度降下来,课堂轻松很多,我们可以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科技等方面大做文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的用处,化学的强大。

3.2研读“标准”,把握三“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称“学科指导意见”)是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我省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高中化学教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教科书的研究制定的。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依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以下称“学考标准”)对学考和选考的考试范围、内容及要求作了明确的要求。

认真研读三大“标准”,把握“三度”——广度、难度、深度,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才能在教学和复习中减少盲目性,避免做无用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学科指导意见”中关于乙醛的“基本要求”是“知道乙醛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发展要求”对乙醛没有说明。“说明”指出“增加乙醛的相关内容,是为了增强有机物相互转化关系的系统性”。“学考标准”中对乙醛的具体考试要求是“乙醛的分子组成,乙醛的性质(加氢还原、催化氧化),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现象”。教学中教师完全要有底气真正减少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学生只需掌握乙醛的加氢还原和催化氧化这两个知识点,了解“醇;一醛一酸”的转化关系,并且知道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现象即可,学生无需再理解和背诵难懂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3增加实验,提高兴趣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高一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化学2专题2“化学电源”部分的“活动与探究”中介绍了氢氧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很多教师认为氢氧燃料难讲解,实验准备麻烦,直接在黑板上讲解化学实验来得更简单,学生学习的效果可能更好。殊不知,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是期盼,他们对氢氧燃料电池也存在很多的疑问。燃料电池是燃烧反应吗?氢气和氧气不点燃也能反应?这个装置真的能实现氢气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并且释放出电能吗?其实这个实验准备时间并不长,而且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既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的习惯性思维有很大冲击,使他们认识到氢气(也可以是其他的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反应不—定要通过点燃才能反应。燃料电池是原电池的一种,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就像锌铜原电池中锌腐蚀的速率加快一样)。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燃料电池同样把可燃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不像燃烧过程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本实验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对能量间转换的认识。

4 合作教研,及时巩固

合作教研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对于发扬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研究知识背后的内容、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备课组合作教研—直在提倡,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很少。原因有很多,比如很难做到备课组教师都认真对待集体备课,合作教研;备课组内教师水平差距很大,不能做到每堂课的水准相当;备课组教师风格各异,很难做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等等。这里笔者所讲的合作教研主要是课后一课一练的编写。我们的做法是:(1)提前一周将编写一课一练的任务分配给备课组成员。(2)集体研读考纲,要求按考纲条目编写练习。编写的方法是:先列考纲条目,再找对应习题,防止题目超出要求或者条目下没有对应的巩固习题。(3)编写后的习题专人负责检查核对,习题是否超纲。(4)学生完成后,由命题人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好答案,并对错误集中的题目给予详细解析。

学习“金字塔”模型指出,若及时实践练习,学过的知识在24小时后的平均保留记忆率可达到75%。因此在课堂中进行实时小测验,可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尽快调整和改进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例如:在完成了化学2专题3第一部分的教学后,可利用课堂5~8分钟时间进行一个小测验,题目简单、基础,与学考要求相吻合,不超学考要求。

课堂小测验

一、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

二、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注意条件、箭头、结构简式)

1.甲烷光照氯代

2.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3.乙烯与氢气反应

4.乙烯与氯化氢反应

5.乙炔与氯化氢1:1反应

6.苯的硝化

4.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方案 篇四

学管理,提升我校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针对学校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改进方案。

一、改进目标

1、学校领导班子高度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大胆进行生本教育改革,给改革教师创造更好的条件进行改革创新。

二、改进重点

1、大力支持改革教师,努力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

2、根据改革特点,对实验教师进行合理评价。

3、精细化管理,并逐步形成一套属于本校特点的管理方法。

三、改进措施

1、思想方面

作为教师,就应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树立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大胆进行教育改革,有创新思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家长和社会各界满意。

2、师资培训

努力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更新观念,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争当科研型教师。

3、骨干培养

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努力为他们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走出去,请进来,多讲课、评课,并能承担各类课题的研究和开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办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教学管理

(1)加强备课的管理,认真进行集体备课,由教导处提出要求并进行检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2)加强学生作业的管理,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建立健全听评课制度,教导处每月要进行教学常规的检查和调研,以学论教,将教研活动落实到位。

(4)加强学科特点的质量监控,充分注重过程性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5)以学校的特色、特长为抓手,办属于本校特色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总之,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落到实处,学校领导班子协调配合,齐抓共进,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年级数学组

教研组是教学实践的共同体,是教学研究的合作群体。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其根本任务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与教研组自身的建设密切相关。唯有一批业务水平高、师德修养好的教师在教研组内发挥作用,这个教研组的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

一、发挥集体聪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只有多学习、多交流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集体备课,就是群策群力,扬长避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生长,具有不可短少的作用,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备课内容一是总结上周的教学得失,有哪些胜利之处,教学上存在哪些缺乏,哪些在日后的教学中需加以补偿和强化;讨论下周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目的、教学手腕和办法。所以我们教研组成员利用教研时间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一同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恰当的教学战略、办法与手腕,完成教学资源的共享,除了教研的时间在平常,大家在一起,经常针对某个教学环节,展开讨论:“哎呀,真没想到还有许多学生不认识钱。你们班的学生怎样?”“有的学生光认识新版的钱,不认识旧版的。幸亏我课前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我班学生有的连一元换几角都不知道。”“那就让她多去买几次东西,或者让她帮父母换零钱。”“这个方法比较好,让她多体验体验,行,今天晚上的作业又有了。”“哎,今天晚上布置什么作业?”“课上我发现许多学生还不会测量,就让学生回家量数学书和练习本吧?”“嗯,我也觉得这方面还要巩固巩固,让学生动动手,加深印象。”……这是我们几个在办公室、教室或是去上课路上的一些只言片语。这种随机教研形式灵活,谈话自由,深受大家欢迎,效果很好!这样的教研方式促进了同组成员的共同生长,减少了组员间教学质量的差距,每次各种考试,全年级各班数学均分落差在2分以内。

二、研讨真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要想提升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此我们教研组就进行多种上课的方法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效果明显。

1、一人同课多上法 一人同课多轮法就是让同一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具体程序一般为:(1)选定教师。选定上课教师由其独立钻研教材,独立备课、上课。(2)备课组听课,并针对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研讨。(3)上课教师在备课组研讨的基础上,吸取百家之长,形成新的教学方案,第二次再上课,全体数学教师听课。(4)上课教师与教研组成员再次研讨、评课,指出进步的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5)上课教师再次修改教学方案,第三次上课。如此循环。

2、多人同课循环法

多人同课循环就是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内容一样,但教师不一样。具体程序一般为:(l)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独立备课。(2)第一个教师上课,其他教师评课。(3)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存在问题改进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课。(4)第三个教师针对第二个教师的问题进行改进,上第三次课,如此循环。每次上课都是在教研组同伴共同参与、共同分析、研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

3、同课异构上课法

教师专业知识有高低,经验经历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对同一内容的课,各个教师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一句话,教师之间有差异,差异就是很好的资源。大家可以在比较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课异构法的方法是:(1)教研组共同确定相同的教学题目。(2)由多个教师分别备课。

(3)教师上课,教研组集体听课、评课。

三、构思“有价值”教研活动主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应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教研组就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为教研主题,进行在不断的讨论、摸索与实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重要保障。我们教研组成员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保证学生认真听讲、接受信息的关键,学生听讲注意力集中是决定学生接受学习信息的关键。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性格单纯,他们都非常在意老师对他们的表扬,学生喜欢的老师一走进教室,课堂的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调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采用正面引导的方法,对每位学生绝不吝啬真诚的赏识、诚恳的赞许,看到学生听讲特别认真,就适时给予表扬,对表现好的小组会在“小组争星榜”中奖励一颗星等形式满足学生们的期待,激发了学生更加认真听讲的信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及时完成的习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教给学生书写的方法,并做出以下要求:书写要整齐、干净、美观。直线等于号都必须用尺子画。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们全体学生的书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两次月考的测试,从卷面分中看出,已经很少有学生在卷面中失分的了。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有了时间的限制,学生就不会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能力。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时都要认真,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口算是基础,每天,我们坚持在学校练习一组5分钟计时的40道口算练习,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提高计算能力,不但要反复训练,还要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我们教研组在口算掌握熟练基础上再进行笔算与脱式计算的练习,并尝试练习后订正答案时,每天都换一名同学念答案,如果遇到做错的必须说出错误原因。这样,既了解了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责任感。

5.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改进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通过校本教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工作要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作业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系列课型达标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研究,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规范教研流程,使“1+2”校本教研走上精细化轨道。(“1”即教学中所生成的问题、“2”即依托问题所进行的组内教研与集体大教研两中教研形式)

1、“1+ 2”校本教研流程:引导教师将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利用两种教研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再创造----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中反思(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否有效),研究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收集教学案例,充分发挥其效益。通过规范教研流程,力争在教研形式和教研的实效性上有所突破。

2、鼓励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另外,就个别教师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提倡同伴积极协助,共同解决。

3、注重“1+2”校本教研活动的资料管理。学校要求教研组和个人严格按管理制度完成好自己的各项工作,注意做好校档案和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有实效,学校将组织评选新课程活动优秀教案、教学反思、典型案例、心得体会,编辑成册。

4、组织好上级部门安排的各种论文、优质课、教学能手等活动,协助教师在各项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以活动促发展,造就睿智、博学、儒雅之生。

1、以构建“书香校园”为抓手,深入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在低年级阶段以图画书为阅读重点,更重要的是进行海量识字实验。在中高年级以童话故事、儿童小说等为主,经典与现代相结合,人文与科学相结合,读书课上通过“读写绘”,“讲读书故事”,“精彩故事”,“激情诵读”等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孩子打开一个神秘的心灵世界,在一次次童书穿越生命的历程中,在老师、家长、孩子情感、思想的互相编制中,让孩子获得宝贵的童年财富。语文教师每人一个特色读书项目,开展“晨诵、午读、暮醒”生活方式,从细微处着手,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愿望。相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上路,就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2、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设学科类、艺术类、科技类、制作类等如乒乓球、足球、篮球、演讲、课本剧、经典诵读、竖笛、合唱、电子琴、绘画、书法、精彩写作等选修课程,学生全员参与,自主选修,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阳光大课间“一级一品”整体推进:下午阳光大课间调整为30分钟体育活动。实行“一级一品”,一年级小跳绳形成绳操,二年级呼啦圈,力求有造型设计,三年级竹竿舞形成花样跳法,四年级竹竿舞形成花样跳法,五年级校园韵律操,六年级花样跳绳。

(三)系列课型达标活动通过验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达标初验活动,初验活动结束后,组织未达标教师继续对立标课进行学习,研究,教研组内对其课堂进行剖析,指导其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争取通过第二轮教研组验收。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流程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宁城县苏木皋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每位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都严格按照所教学科的常规进行。

6.课堂教学改进方案 篇六

摘要 :本文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阐述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该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改进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方法,主要目标是为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电子技术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阐述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该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改进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方法,主要目标是为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踏实严谨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进行电能变换的技术,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高压直流输电,变频器,不间断电源等。因此,在各高等院校中开设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有助于工科专业学生今后在电气实践领域中的发展。但近年,许多学生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等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除了理论课程外,我院开设电力电子实验课程,希望通过实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工科实践方面的能力。但由于实验教学的时间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将从三个部分探究电力电子实验教学的方案改进。第一部分分析现有实验教学的情况。第二部分分析现有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材性质,学生特点等方面引出。第三部分针对所遇问题,对于如何进行教学方案改进进行探究,并依据具体实例对方案进行分析。期望通过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在工学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思路

(一)实验教学平台我院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采用THPDC-1型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实训装置。通过使用该实训装置,可完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直流电机调速等环节的实验,提高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实验环节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设置五项具体实验内容,共18个学时,如表1所示,该五项实验可划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为验证性质实验,主要包括生成锯齿波电路及使用晶闸管的桥式整流电路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生成相应的.电压波形,通过将示波器测量出的实际波形与书中绘制的波形进行对比,不仅限于学习书中较为抽象的波形图分析。第二模块则实现电机速度方面的调控,主要包括:单闭环直流调速,双闭环直流调速及使用变频器对电机进行调速实验,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与电机拖动课程相结合,实现多门课程知识交叉学习巩固,使学生的知识面不仅限于一门课程,从而实现了培养过程中的全面发展。表1电力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三)基本教学方式

1.讲练结合。实验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示范实验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实验要求,进行线路连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堂中所讲授知识的理解程度。

2.独立操作。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动手能力,实验时每位学生操作一台电力电子实训装置,独立完成教师所提出的实验要求。独立操作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高,防止出现在实验过程中过度依赖他人的情况。

3.设置提问环节。教师讲解电力电子实验项目的原理并示范接线控制操作后,对相应原理进行提问,并将学生的回答情况计入实验评分中,使学生不仅掌握如何接线,更要求能够理解接线的原理。

三、所存问题

电力电子实验的基础思路为教学的一个大致框架,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虽有基本框架支撑,但仍显现出几点待解决的问题,如教材准备,学生基础等方面。(一)教材匹配度不高理论教学教材对于实验模块介绍不够充分,不能较好地适应实验教学需求。在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教学过程中,用到THPDC-1型实训装置的三相全控整流,PI调节器,直流电动机等模块。而使用的理论教材仅对三相全控整流部分作详细介绍,当教师提出关于给定电压模块在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作用等类似问题,有部分同学一知半解,不能较好地阐述原理。(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实验操作流程掌握程度不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开设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第六学期,优势是学生对于电气专业的知识有较多了解,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无需过多地对某一原理进行详细解释,但三年的学习拉开了差距,造成不同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掌握速度不同。如在进行单闭环调速系统实验时,对于比例调节器,比例积分调节器的对比过程中,部分基础扎实的同学能够回答出其功能特性,但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理解实验就存在一定难度。(三)难以提升创新能力电力电子实验内容主要为验证性实验,如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中,学生在理解理论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线路连接,并不存在进行创新的过程。而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更倾向于尝试未知结果的试验。此类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本课程兴趣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方案

(一)根据实验要求,编写实验教学手册课堂所使用教材更偏重于整流、逆变等理论知识介绍,如波形绘制,计算电压平均值及有效值等。为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编写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手册,图文结合讲解实验环节,同时手册后附有需学生课后完成的实验报告,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二)分组实验,以强带弱为了使每位学生动手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电力电子技术五次实验过程中规定一人独立使用一台THPDC-1型实训装置。但由于学生在电路实践方面的基础不同,对于实验操作的理解程度不一,故每8位同学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基础扎实,对实验原理理解程度较好的组长,在实验过程中当教师无法兼顾每位提出问题的学生时,小组组长对本组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以分组的方式,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电力电子实验教学效率的目标。(三)提交电力电子兴趣制作电力电子技术知识点综合性强,较抽象,而实验教学环节主要目标是验证书中已有的结论,使得部分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仅仅照搬连线,这不利于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故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发现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额外设置了兴趣制作的提交环节。学生可根据交流调压电路知识点,设计、制作调光灯、调速电机等产品,并书写使用说明书。

五、总结与展望

7.健康检查方案的改进和评价 篇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苏州市某系统公职人员2100人, 县处级领导干部928人, 居民927人, 离休干部624人。

1.2调整检查项目

强化临床意义大、费用省、易被忽视的检查项目为必检项目, 如体重指数 (BMI) 、腰围、血压、血糖、血脂 (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肛门指诊、大便隐血、子宫脱落细胞等。增加了肿瘤标志物之一前列腺特异抗原的检测。

1.3增加了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问卷调查

应用知己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预测技术, 进行个体和群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4知己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软件制定的依据

饮食结构:依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膳食宝塔记分分级判定。体力活动:参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诊疗规范》制定记分标准分级判定。代谢紊乱危险度分级:依据我国2004年5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1]中的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具有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3项及以上者;高危Ⅱ:具有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2项者;高危Ⅰ:具有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1项或符合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标准者;危险:有不良生活行为方式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依据我国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模型[2]编制。

1.5

与条件较好的社区居民健康检查结果作比较。

2结果与讨论

体检从只发现机体异常现象, 前移到发现导致异常现象的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从单纯体检延伸到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引导干预。

2.1危险因素的检出率

2.1.1 5种不良生活行为方式

按顺序为膳食结构不合理, 体力活动不足, 男性吸烟, 男性饮酒过量, 经常熬夜排列, 某系统公职人员不良生活方式所占比例最高, 依次为70.5%、66.2%、58.0%、39.0%、22.8%;其次是领导干部, 依次为64.1%、33.9%、34.9%、10.8%、9.4%;再次为居民, 依次为41.4%、45.7%、29.9%、12.2%、3.2%;离休干部最低, 依次为37.5%、28.5%、13.8%、3.2%、2.7%。

2.1.2代谢异常

血脂异常率:最高为离休干部 (72.6%) , 依次为社区居民、某系统公职人员、领导干部;血压异常率:最高为社区居民 (61.9%) , 依次为离休干部、领导干部、某系统公职人员;超重肥胖和腰围大:最高为领导干部 (53.7%和50.5%) , 依次为离休干部、某系统公职人员、社区居民;脂肪肝检出率:最高为某系统公职人员 (26.8%) , 依次为离休干部、领导干部、社区居民;血糖异常率:最高为离休干部 (23.2%) , 依次为领导干部、社区居民、某系统公职人员。

2.1.3代谢异常现象及其在检出疾患中的位次

领导干部体检和做危险因素评价的929人, 发现超重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脂肪肝、血糖异常, 加上血尿酸高及痛风 (15.6%) , 6类代谢异常现象 (以下简称“六高征”) 的位次都占据前9位以内的6位。不良生活方式及其所导致的6类代谢紊乱已成为影响领导干部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 对不良生活方式及其`六高征'进行干预应作为干部保健工作的重点。

《肿瘤标志物检测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指出:由于目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在诊断恶性肿瘤时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够高, 故目前主要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不能作为肿瘤诊断的主要依据;也不提倡对无症状人群进行普查, 个别指标 (如甲胎蛋白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因此,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体检中, 以检测“甲胎蛋白”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为宜。

2.2肿瘤的检出率

离休干部肿瘤检出率由2004年的0.47‰ (1例) 至2005年提高到7.43‰ (16例) 。按检查方式计的检出率:最高的是肛门指检为1.05%, 依次为大便隐血0.83%、胸部正、侧位数码摄片0.28%、前列腺特异抗原0.24%、B超0.19%。按初检异常人数中进一步检查确诊的检出率:大便隐血最高为2.70%, 依次为肛门指检1.11%, 胸部正、侧位数码摄片0.48%, 前列腺特异抗原0.31%。癌胚抗原 (CEA) 检出8例肿瘤均为手术后病例。CA 19-9、CA 153、AFP都未检出肿瘤病例

2.3筛检肿瘤的成本效益

依据被调查人群各项检查费用统计, 按首检费用 (不含异常再检确诊费用) 平均检出1例肿瘤新病例的花费:肛门指检、大便隐血最低, 分别为190和1210元;其他检查项目中费用最少的B超为37 643元。胸部正、侧位数码摄片分别为39 769元和39 769元, 前列腺特异抗原为59 395元。

2.4筛检肿瘤项目的受检率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检出成本效益最高的肛门指检、大便隐血, 受检率最低只有8.8%和5.6%。而其他项目的受检率都达到95.0%以上。因此, 提高肛门指检、大便隐血的受检率, 是筛检工作提高成本效益的重点。

2.5从单纯体检延伸到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引导干预

由于知己评价软件抓住了当今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现象, 通过评价可以帮助体检对象认识和解决主要的健康问题。

2.5.1对个体

指出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 代谢紊乱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度和干预危险因素的指导原则。

2.5.2对单位

指出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代谢紊乱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的频率, 提供群体干预危险因素的指导原则。

2.5.3有利个人和单位动态了解危险因素变化并进行干预

实施定期体检的个人和单位, 连续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结果形成了动态监测资料, 既能了解危险因素的动态变化, 又为干预的效果 (前后对比) 评价提供依据。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慢性病一项重要的投资》报告中明确指出, 慢性病的主要病因是不健康的饮食、不锻炼身体、吸烟和饮酒这4个危险因素。2004年57届世界卫生大会做出《饮食、体力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的决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把不平衡膳食、体力活动不足、吸烟、饮酒定为慢性病的根本性危险因素, 把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等异常定为过渡性危险因素, 结局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体检工作紧紧抓住主要的健康危险因素———代谢紊乱现象;前移到发现导致代谢紊乱现象的原因———不良的生活方式;从单纯体检延伸到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引导干预, 对体检工作扩展到健康管理, 对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的建议.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4, 12 (3) :107-108.

8.课堂教学改进方案 篇八

摘要:在高等职业学校中,节水灌溉是农业水利工程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开展情景化教学,既是节水灌溉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职培养人才的需要。将情景式教学方法引入节水灌溉学科课程中具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根据情景教学法在节水灌溉课程的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理论及实践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高职学校;节水灌溉;情景教学;现状;改进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治理,同时需要特别注重水资源的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优化配置,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设立节水灌溉课程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掌握节水灌溉技术基本的理论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

将情景式教学方法引入节水灌溉学科系列课程中,改进了现代教育理念,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高职学校节水灌溉课程情景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让高等教育者意识到在节水灌溉课程中利用情景式教学方法的不足与缺陷,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学习效果,为国家培养农业水利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有感性上的认知和体验,从而使他们通过这种更直观的体验,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体系以及复杂的技能的的教学方法。

一.节水灌溉课程情景教学中的问题现状

1. 节水灌溉课程情景教学偏离教学目标

节水灌溉课程的开设,基本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情景式教学传授方式,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节水灌溉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指导教师在情景教学法授课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的目的。然而,在使用这种新式教学方法中,存在着教师仅仅是利用情景教学“抛砖引玉”,将主要目的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偏离了真正的教学目标。

2. 学生中存在个体差异

在节水灌溉课程情景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预设情景会同时融合各种不同的理论和因素,而存在个体差异的同学,针对情景分析则可能会出现不确定性。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师面对众多学生,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差异性,但在传统授课条件下并不明显,在情景教学中却非常突出。

3. 节水灌溉课程情景教学案例的针对性不够明确

节水灌溉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密切。因此情景教学过程中,若不能结合恰当的、针对性强的案例,则学生在理解理论时较为抽象,同时又与实际案例脱节,达不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大大降低了授课效果。

二.节水灌溉课程情景教学的改进方案

1. 情景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

节水灌溉课程可以采取传统的语言传递教学法(如讲授法)、直观演示教学法(如演示法)、反馈教学法(如总结知识点)等多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教材中知识的重点、难点系统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理性上的认识。有了对知识系统理性认识的基础,再采用情景式教学,不仅可以提起学生对节水灌溉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系统的理解教材内容、以及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2. 课堂中注重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为了减小学生中个体差异现象所造成的影响,师生之间应该积极地互动、交流,使得教学情景的内容丰富、知识结构合理。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应具备针对不同知识结构的學生提供有针对性指导的能力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储量。

3. 情景教学应选择适合的案例

课堂内容的合理性是教学效果和课堂任务顺利完成得以实现的前提。因此,情景式教学中,选择适当合理的案例至关重要。适当的案例使得学生心理上更加容易认同和接受,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共鸣,而不是单纯地传递与接收知识。这种认同感和共鸣,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分析和引导的动态进程,而避免了学生迎合教师,教师追赶课堂进度的现象,可以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更好的互动。

三.结束语

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课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节水灌溉》是一门对我国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重要课程。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对今后实际工作具有很大帮助。因此,在这门课程情景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双重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更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一体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贵林.情景式教学法在机械工程学科系列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3,(19):68—69,78.

[2]张承林.《设施灌溉与施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4,(3):28—P31.

[3]刘慧怡.浅议情景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高职院校《物流概论》课程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3):1.

上一篇:做作业看图写话作文下一篇:中学写人作文关于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