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2025-01-08

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精选10篇)

1.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篇一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属于对生产与存货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的有()。

A、检查生产通知单是否连续编号

B、抽查领料凭证上反映的手续是否齐备

C、编制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表,并与报表、总账和明细账核对

D、计算毛利率并分析本期与上期有无明显变化

E、抽查被审计单位若干月份盘点记录,检查盘点程序的合规性

2、下列属于存货实物控制措施的是()。

A、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存货

B、请购单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

C、定期盘点

D、抽查账龄分析表

E、存货保管与会计记录相互独立

3、审计人员在进行存货计价的审查时,采取的下列方法中恰当的有()。

A、审查应由材料采购成本负担的费用是否全部登记入账

B、按计划价格核算的企业,其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与结转是否正确

C、了解企业采用的材料计价方法是否属于规定的先进先出、比率分析、个别计价等方法之一

D、对于当期未收到采购发票的入库存货,检查是否单独存放并暂估入账

E、采用一次转销法的企业,检查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是否根据低值易耗品的原值和预计使用的期限,将低值易耗品的价值分次摊入到有关成本费用中去

4、审查制造费用分配的合理性,采取的下列方法中恰当的有()。

A、审查是否根据生产类型、生产组织特点和工艺流程,选用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法

B、检查明细账和记账凭证,查明有无不应纳入制造费用的支出

C、审查分配方法在一定会计期间有无变动

D、用复算法验证分配率及分配结果

E、对发生额明显偏大的项目,重点审查是否为实际发生、在执行存货监盘时,审计人员应注意的具体工作要点有()。

A、由审计人员组成盘点小组,并直接参与制订盘点计划

B、监督盘点工作的进行

C、抽查盘点记录

D、鉴定材料的所有权

E、将盘点结果与明细账余额核对

6、下列应纳入存货盘点范围内的有()。

A、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已确认销售但尚未发运的货物

B、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已确认购买但尚未运达的货物

C、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尚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

D、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已完工入库的产成品

E、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装运出库的货物

7、在存货监盘时,主要应核实的有()。

A、存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B、鉴别存货的所有权

C、收入确认的真实性

D、与存货账核对,证实账实是否相符

E、采购付款的真实性

2.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篇二

关键词:税收激进度,费用,行业专长

一、引言

作为上市公司一项重要的财务支出,公司避税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税收规避可以达到降低自身税负的目的,将税收规避节省下来的现金流更多地留存于企业内部。当上市公司偏好税收激进战略时,公司财务报告风险增加,审计师为了规避审计失败风险,会加大审计工作量来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从而致使会计师事务所收取更高的审计收费。对此,我们认为,企业避税行为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值得分析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2007-2012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避税行为为切入点,探讨其对公司的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在审计行业专长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审计行业专长对税收激进公司的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主要贡献在于:首先,拓展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研究,在以往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更多关注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然而没有考虑公司税收激进度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会计师事务所收取审计费用就越高。其次,拓展审计行业专长研究,本文将企业避税战略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专长相结合,探讨审计费用如何变化。最后,补充了上市公司避税的经济后果研究。以往关于公司避税的经济后果研究集中在公司价值等方面,本文将避税经济后果拓展到了审计收费领域。

二、文献回顾

(一)税收激进度

税收激进行为作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众多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已有相关研究(Cloyd et al.,1996;Hite et al.,1992;Frank et al.,2009)将各种避税与节税的黑箱操作当作为税收激进活动,即公司通过税收筹划等行为将公司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向下调整,既包括合法的税收筹划活动,也包括非法的或灰色的税收筹划活动。已有文献研究将公司税收规避行为视为公司一种代理问题,将其置于在代理问题框架下研究(Shackelford et al.,2001;Phillips,2003)。Slemrod(2004)研究发现公司通过税收规避策略可以达到降低自身税负的目的,能够将节省下来税收资源留存在公司内部,以支持公司战略扩张或谋求个人私利。在公司税收激进度影响因素方面,Graham和Tucker(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负债率越低的公司,越容易实行税收激进策略。Rego(2003)研究结果表明,规模越大的公司,公司避税程度就越严重。

(二)税收激进度与审计费用

Michael和Robert(201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盈余管理活动增加了虚假陈述的风险和诉讼风险(Heninger,2001;Manry et al.,2007),审计师通常会通过调整工作量和费用来补偿(Bedard和Johnstone,2004;Schelleman et al.,2010)。Tang(2005)研究发现异常会计与税收差异和公司税收管理和盈余管理的动机呈现正向变动关系。而会计与税收差异通常和公司规模和业务的复杂程度相关,总体来说,公司业务覆盖的范围越广,会计与税收差异的差异就越大,为管理者盈余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大大增加了其财务风险,使审计业务更加复杂。在处理复杂的公司业务时,外部独立审计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或需要更高级别的审计人员的参与,才能尽量减少审计失败风险的可能,因此审计师会收取审计费用就越高(Suminic,1980;刘斌等,2003)。

(三)审计行业专长与审计费用

关于审计师审计行业专长背景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国外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Ward et al.(1994)为代表的学者从事务所行业专长产生差异化的审计服务质量和良好声誉传递的角度,得出审计师审计行业专长背景与审计收费呈现正相关关系的结论;第二类是则以Ettredge et al.(1990) 为代表的学者从事务所行业专长通过规模经济引起审计成本降低的角度,得出审计师行业专长背景与审计定价呈现负向变动关系的结论;第三是以Palmrose(1986)为代表的学者们,从行业专长的两种效应相互影响的角度得出无相关关系结论。可见,国外学者对此没有得出一致结论。我国审计市场并不发达,发展相对较晚,关于审计行业专长的研究也不是十分深入。因此,研究公司税收激进度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专长相互作用下,审计费用的如何变化问题能够弥补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不足。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公司税收激进度与审计费用

关于公司税收激进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可分别从公司方面和审计师方面来分析。从公司方面来说,税收激进公司为了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很可能会通过支付较高审计费用来购买会计政策,从而导致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从审计师方面来说,审计收费主要受到审计成本,潜在风险的损失,会计师事务所正常利润等三个因素影响(白华、廖洪,2001)。从审计成本角度来看,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的税务情况往往更加复杂,外部独立审计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者需要更高级别的审计人员的参与,才能尽量减少审计失败风险的可能,从而保证审计质量,因此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从潜在风险的损失角度来看,由于税收激进公司税务状况常常包含了风险性技巧(Hanlon和Heitzman,2010),例如,税收联合委员会对安然事件进行调查发现,安然公司制造虚假利润,同时向特殊目的实体支付高额费用,加大成本以避免税收支出。其中,联合委员会披露的“斯蒂尔计划”显示,为避免1.33亿美元的虚假税前收益承担税收支出,安然公司向SPE支付1100 万美元的费用。而其中的审计风险会导致审计师遭遇潜在的诉讼,监管和声誉损失(Stice,1991;O’Keefe;Simunic et al.,1994;Menon et al.,2001;Lisowsky,2010)。因此,审计师有强大动机在审计费用定价中加入额外风险费用。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税收激进的客户很有可能支付额外审计费用。

H1:限定其他条件,公司避税程度越高其支付的审计费用就越高

(二)公司税收激进度、审计行业专长与审计费用

行业专长使审计师在价格上区别于竞争对手(Dunn和Mayhew,2004)。审计行业专长的好处包括:(1) 规模经济(Danos和Eichenseher,1982;Mayhew et al.,2003);(2) 工作效能(Hay和Jeter,2011);(3)更高质量的审计质量(Krishnan et al.,2003;Kwon,Lim et al.,2007;Reichelt et al.,2010);(4)信息披露的建议(Dunn et al.,2004)。然而,获得专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审计行业专家花费大量资源在专门技术、调查和提升审计团队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相应地,一些研究表明审计相关行业专家要求更高审计费用(De Fond et al.,2000;Ferguson et al.,2003)。这是由于他们通过定价权利去补偿相关专业的投资(Klein和Leffler,1981)。

行业专长可以被应用到很多特定行业的复杂状况,当特定行业审计师遇到非常复杂审计或报告问题时倾向收取额外费用(Hay和Jeter,2011)。考虑到税收激进公司的内在复杂性需要审计师加大审计工作量使其避免额外的审计风险,因此,有行业专长背景的审计师可能要求从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获取更高审计费用。也有一些研究发现,没有或只在特殊情况下才有额外费用(Palmrose,1986;Ferguson et al.,2002;Hay et al,2011)。在后者情况下,前人研究表明,具有审计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引起事务所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单个审计客户的审计成本,很可能将节约下来的审计费用让渡给审计客户,审计费用将会降低。因此,对这两种冲突的观点使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2a:限制其他条件,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在聘用拥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事务所时,其审计费用会增加

H2b:限制其他条件,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在聘用拥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事务所时,其审计费用不会增加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为了验证税本文提出的假设,本文建立以下模型来检验假设1,假设2:

主要变量解释如下所示:

税收激进度(BTD和TS):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公司避税行为的衡量存在多种方法,并无统一标准,我们在本文中将采用两种方法来衡量企业的避税行为。第一种方法:我们借鉴Desai及Dharmapala(2006)的做法,采用企业账面税收差异(BTD)来衡量企业的避税行为:BTD=(会计收益-应税收益)/年度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公司总资产,其中公司年度末适用所得税税率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第二种方法:虽然会计与税收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衡量的企业避税程度,但是这一衡量方法并没有考虑盈余管理的影响(Hanlon和Heitzman,2010),因此Desai et al.,(2009)对该衡量指标做了改进,具体计算方法为:BTDi,t=β1TAi,t+Ui+ξi,t,那么公司税收规避程度为TSi,t=Ui+ξi,t,这种指标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公司的避税行为,其中,TA表示总应计/资产。

审计行业专长(Hy):本文采用某一会计师事务所在某一年度某一行业客户资产与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在该年度该行业客户资产的比值来计算这一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市场份额,将事务所行业市场份额大于5%定义为具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事务所。

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7-2012年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剔除金融类和保险类上市公司;删除创业板上市公司;删除主要变量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删除ST、PT公司,最终得到了8727个样本观测值。本文并对主要连续变量做1%-99%缩尾处理,以控制极端值的影响。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以及Wind数据库。本文主要采用Stata12.1数据处理软件对样本进行处理。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避税程度(BTD)平均值为-0.007,中位数为-0.003,另一避税程度(TS)平均值为0,中位数为0.005。税收激进度(BTD)最小值为-0.017,最大值为0.171,避税程度(BTD)最小值为和最大值分别为-0.0171和0.113,这些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之间避税程度差异较大。BTD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为负值,这是因为我国对公司应纳税所得额的认定较为严格,从而导致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大于会计利润。我们同时也发现,在扣除应计利润后,TS平均值和中位数都为正数。审计费用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为9.21、18.59,这说明会计事务所对不同上市公司收取的审计费用存在着差异。

(二)相关性分析

表3为主要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从表3可以看出税收激进度(BTD/TS)与审计费用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初步表明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越高。

(三)实证结果分析

表4中,模型a、b报告了假设1的实证检验结果。其中BTD与Fee之间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TS与Fee之间也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在控制其他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的基础上,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就相应越高,本文假设1得到了验证。审计行业专长(Hy)与审计费用(Fee)在1%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模型c、d报告了假设2的实证检验结果,在模型中我们运用了交乘项的方法来验证假设2,从表中可以看出,交乘项BTDXHy,TSXHy与审计费用(Fee)之间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限制其他条件,避税程度越高公司在聘用拥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其审计费用会相应增加。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增强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我们做了以下稳健性测试:(1) 以会计师事务所收取审计费用来计算其行业市场份额,重新计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专长;(2)用公司实际税率来衡量公司避税程度。从表5中可以看出,BTDXHy,TSXHy与审计费用之间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与前文实证结果保持一致。

为了使结果更加稳健,我们还采用公司实际所得税税率(ETR)来衡量公司避税程度。ETR1=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递延所得费用/公司年末适用所得税税率),ETR2=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税前利润。从表6可以看出,避税程度(ETR1)与审计费用之间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避税程度(ETR2)与审计费用(Fee)之间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公司实际税率越低,公司避税程度就越高,审计费用就相应越高。

六、结论与建议

税收激进度研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还是比较少。而关于公司避税程度对于外部独立的审计师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是否有影响,外部独立审计师和其他的市场参与者是否会利用避税程度所蕴含的信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数量更少。本文正是基于这方面视角,考察公司避税程度是否会影响审计收费,避税程度越高公司在聘请拥有行业专长背景的审计师时,其审计收费是否会增加。研究结果证实,公司避税程度与外部独立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呈现显著正相关,公司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在聘请拥有行业专长背景的审计师时,其审计收费会显著增加。表明外部独立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避税所带来审计风险,会相应增加收费。

3.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篇三

【关键词】 销售 收款循环审计 错报风险 评估

1.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常见的重大错报风险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在于被审计单位对销售及相关资产的蓄意操纵。为使公司业绩看起来更具吸引力以鼓励投资,或符合融资协议的规定,被审计单位往往会夸大销售及资产,从而高估利润与所有者权益。销售与收款循环相应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主要有:

①隐瞒、转移或虚构销售收入,调节利润;②把自制产品用于本单位基建工程或福利部门时,不作销售处理;③把属于销售收入的金额纳入“折让”、“折扣”名义转移至“营业外收入”或截留纳入“小金库”;④销售退回时,虚冲销售收入或把销售退回发生的运杂费混入销售一并冲销;⑤销售凭证保管不严或任意涂改,偷逃税款;⑥少提或多提坏账准备,人为调节利润。

2.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

2.1了解销售与收款环节的关键控制

2.1.1职务分离控制

职务分离控制也称“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在企业内部,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填制销货单、发运货物、结算开票、收取货款、会计记录及账目核对等,必须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或人员负责办理,使各项工作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牵制,防止错误或舞弊的发生。

2.1.2授权审批控制

审批是指在某项经济行为发生以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该项行为的合规性和合理性予以核准。销售发票和发货单须经企业有关负责部门和人员审批;顾客的赊销要经过授权审批;销售价格、付款条件、运费、销售退回、销售折扣、销售折让等的确定要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方可作为坏账处理。

2.1.3会计记录控制

企业对发生的每一项销售和收款业务,都应具备充分的记账手续,具有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只有具备充分的记账手续、具有充分的凭证和记录,才有可能实现其各项控制目标。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对有关凭证进行预先编号,以防止销售后未开具发票或未登记入账,并防止重复开票或重复记账。

2.1.4定期核对控制

应收账款的总账和所属明细账,主营业务收入的总账和所属明细账等应定期进行核对。应收账款要有核对、催收制度,每月由独立的人员负责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并定期检查确定账龄较长的欠款,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这类客户的信用限额。

2.1.5寄收对账单控制

企业发生的各种应收账款,应及时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核对。由不负责现金、销货及应收账款记账的人员按月向顾客寄发对账单,能促使顾客在发现应付账款余额不正确后及时做出说明,这是一项有用的控制。对长期未收回的应收账款,进行结构分析和账龄分析,查明原因,建立有效催收制度。

2.1.6内部核查程序控制

由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独立人员核查销货业务的处理和记录,是实现销售内部控制目标所不可缺少的一项控制措施。如销售内部控制目标为“登记入账的销货业务是真实的”,通过“检查销售发票的连续性并检查所附的原始凭证”内部核查程序进行控制。又如销售内部控制目标为“销货业务均经适当审批”,通过“了解顾客的信用情况,确定是否符合企业的赊销政策”内部核查程序进行控制,等等。

2.2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的描述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文字叙述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把对被审计单位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的了解描述出来,并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

3.控制测试

在审计人员取得了内部控制的相关描述并进行了初步的控制风险评估之后,就需要确认被审计单位是否真正采用了其所描述的内部控制,也就是说,需要确定内部控制是否生效。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审核一定数量的销售发票

销售发票的开具是销售成立的标志之一,是向顾客收取货款、登记销售与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依据。抽取一定数量的销售发票作为控制测试的起点。在抽取一定数量的销售发票之前,首先应检查发票本上所有的发票存根是否完整,从发票日期判断是否按顺序开具发票,因填写不当作废的发票是否加盖“作废”戳记,并与存根一并保存,然后作如下检查:

(1)检查发票是否连续编号; (2)核对销售发票存根与留档保存的顾客询单、销售通知单、出库单(或提货单)、货运单等所载明的商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是否一致;(3)检查赊销是否经批准,即销售通知单上是否有信用部门的有关人員核准赊销的签字;(4)销售发票中所列的数量、单价、余额是否正确,即将销售发票中所列商品的单价与商品价目表的价格进行核对,两者是否一致,验算发票余额的正确性。如发现发票上的单价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的理出,注意双方是否有意少开票的可能,从而达到隐瞒收入而少交税金的目的。

3.2审核发货运货证明

抽取一定数量的出库单或提货单、货运单,并与相关的销售发票的存根联核对,检查已发出的货物是否均已向顾客开具发票。如果发出货物不开具发票,很可能导致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末被如实记录而被低估,同时高估存货。

3.3审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的核准

顾客在验收商品过程中,当发现所购货物有破坏或规格、质量、颜色等不符合规定要求时,被审计单位允许顾客退货,或调整销售价格而发生销售折让。为了鼓励买方多买货物而给予商业折扣和为了尽早地收回货款而给予买方现金折扣。在执行这一程序时,应做如下检查:

(1)检查销售退回或折让是否附有顺序编号并经主管人员核准的货项通知单,销售退回与折让的批准与货项通知单的签发职责是否分离。会计人员是否凭此单冲减有关应收账款记录; (2)检查退回的商品是否具有仓库签发的退货验收报告单(或入库单),红字发票记账联上的数量与入库单上的数量是否相符,价格与原发票上的价格是否相符;(3)确定现金折扣是否经过适当授权,授权人与收款人的职责是否分离;(4)确定销售退货、销售折扣、销售折扣的会计记录是否正确。

3.4审查一定数量的记账凭证和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明细账

(1)对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明细账与相应的记账凭证进行核对时间、金额是否一致,有无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2)从应收账款明细账中抽查一定数量的坏账注销业务,并与相应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进行核对,确定坏账的注销是否经过适当的审批手续,计算根据是否合理,计算前后期坏账准备的比例变动趋势,必要时可以通过向债务人寄发询证函的方法,核实已作为坏账注销的应收账款在最初入账时是否属于伪造,对任何不正常或不适当的坏账

注销,应作进一步调查,以便查明原因,予以披露;(3)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定期与顾客对账,在可能的情况下,将被审计单位一定期间的应收账款对账单副本与相应的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进行核对,查明对账单上填写的余额是否正确。接着进一步检查顾客对所欠的金额是否认可,是否按规定的要求回函。当顾客认可的金额与对账单的金额有差异时,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或做出调整或通知对方调整。

4.重新评估控制风险

审计人员完成上述程序后,将根据控制测试结果对初步确定的控制风险水平进行修正,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估关于应收账款和收入的每一项财务报表认定的控制风险水平,确定其是否存在重大的薄弱环节。审计人员将根据重新评估的结果确定应收账款和收入的实质性测试计划,从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和时间。同时,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在工作底稿中做出记录,并以适当的方式告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

参考文献:

[1]朱锦余.审计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咏梅,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及运用研究[J].审计研究,2005,(6).

4.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篇四

审 计 报 告 XX审(XXXX)及登记制度并无完善,有些仅凭一张未审批的传真复印件作为借条,随意性较强。

风险影响:虽然有时业务员在合同签订前会有口头方面的请示或沟通,但未有 b、会计收入凭证必须附上发货通知单、出库单及发票;为不增加工作量,仓库可每隔两天将出库的发货单送交财务,财务将收齐发货通知单、出库单的销售在开具发票后做账,月末时需确保当月单据全部收齐并已入账。

7、工程发料由仓管员填写仅有一联的放行条,且无编号控制,在交由保安确认放行后将单据返回物控部备档,门卫处无任何保管,且财务也无留存。

风险影响:放行条仅有一联,不利于部门间对单据的交叉核对,出现事故容易造成扯皮情况;没有编号控制也不利于核对单据的完整性,降低单据核对的工作效率。

审计建议:设计三联次的放行条,分别为财务联、门卫、仓库联;按一定规则填写编号,并按类别、顺序及时整理归类。

8、发票签收手续存在不足:

a、发票交由快递公司寄送时,运单仅保存一周即扔弃,并无归档处理; b、由业务员将发票当面送交客户时,有时没有签收手续;有签收时其收取的收条在款项到账后即会销毁(如XX业务部)。

风险影响:不利于档案资料的完整;出现问题时不能出具有效证据或增加证据搜集的难度。

审计建议:对运单等进行归类存档,无特殊情况一般保留十年;根据被审部门的回复要求,可由财务部制作预先编号的的发票签收单交有关部门使用,并及时将已使用的单据返回存档。

9、销售及毛利分析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对异常情况无分析报告;目前ERP中的销售毛利明细账与总账存在一定的出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数据的分析和使用。

风险影响:用数据来改善销售决策、为考核提供依据将是销售与毛利分析的重要作用。显尔易见,缺少分析体系的管理是不到位的,对问题的解决也不具有针对性。

审计建议:建立销售分析制度,定期对销售及毛利情况进行报告。分析报告应充分了解业务情况,同时报告使用人员一定要重视分析的结果,千万不能拿到了报告,看上一眼就扔在一边了,而是一定要督促相关部门、人员一起来分析问题、研究对策。

分析析制度的建立应由财务部在调查业务及管理层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内外部及行业、竞争对手各时期的相关数据。

10、收款方面存在的缺陷。

a、部份外借收据尚未归还,如深圳办、客服部、汕头等部门去年所借空白收据至今未返还公司留存备查,其中汕头维修员欧海波未还收据达十张、深圳办为六张。

b、返回的收款收据无客户的签字确认,如维修业务普遍存在此现象。

c、部份收款收据无出纳签名。我们在检查四月份凭证时,发现有个别现金收款收据出纳未签名,后经指出均已补齐手续。

d、现金收款比重较大,以至造成不少坐支情况。

风险影响:存在内控风险,容易形成截留、挪用、坐支及责任不清现象,给相关人员留有空子,造成公司损失。

审计建议: a、财务部按计划借出空白收据,同时规定收据使用人员每季度至少到财务报账一次;如有未使用完的空白收据也需出示以便进行核对, 对未还再借的现象应严格控制,同时核减下次领用收据的份数。

b、售后维修收款收据开据的各联次必须一致,且要求客户在收据上签名确认。c、出纳必须在现金收款收据上签收,核算主管加强审核力度。

d、要求客户、业务员尽量采取银行结算的方式收款。确实有困难时,如单笔现金收款金额超过两万元,应由经办人填写现金缴款单(进账单)存入公司开户银行,存款后凭银行回单到财务核销账目。

11、应收账款管理。

a、未明确对账要求,尚未形成定期核对应收款的制度;

b、目前的账龄分析表不够全面(仅针对部份客户,主要是工程、外贸等),由合同管理员负责但未经核算主管以上人员复核。

风险影响:无法确认账目的真实性程度,也可能产生债务纠纷问题;未定期进行账龄分析不利于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也可能造成超期甚至形成呆坏账。

审计建议:a、要求最短一季度进行一次应收账款的全面核对,需对账目差异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最终对账结果需由客户签字确认,并保存好对账单据。建议此项工作由财务部出具明细对账对,由销售部门负责发出、回收,回收工作于半个月内结束。

b、每月全面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并经适当人员进行复核。

12、客户及用户档案管理方面问题:

a、公司未统一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由哪些岗位负责。如营销中心销售部及XX业务部由部门文员进行管理、外贸等由业务人员自已管理、工程客户及售后档案由客服务部理。

b、客户档案日常管理不够规范。如客户档案无编号控制、客服部档案未进行归类整理、经销商最终客户信息收集不全、用户保修记录不全。

c、多数档案只有客户名称、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等,缺少更为详细背景资料,如资信状况、财务状况、经销商安装售后人数、其他代理品牌。

风险影响:a、档案管理混乱不利于公司客户资源的保持,甚至业务人员将客户资源变为私属资源,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

b、客户档案的不完善会对售后服务开展形成较大的障碍,甚至会混淆保内保外情况,给公司造成损失。

c、对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造成困难。d、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利于开展客户信用评估工作。

审计建议:公司“用户档案管理”应尽快发布,以规范混乱的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公司也正在实施客户关系系统(CRM),这对规范客户档案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要注意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各种需求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各使用部门要提高认识,并指定专人积极配合实施工作。

建议公司设立专人负责全公司的客户档案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客户档案的创建、更新、维护、保管以及档案资料的跟催、借阅管理等。档案内容包括客户基本信息、信誉记录、维修保养记录、BOM表等等。

二、财务规范方面。

1、外币出口业务核算制度存在的缺陷: a、未设置外币核算制度,如外币银行存款、外币应收账款等。

b、折算为本位币时操作不符准则规定,如外币账户折算均采用买入价进行不合适(准则规定按中间价)。

风险及影响:a、不能在系统中反映外币发生、结余的情况,不利于账目的查询、数据的统计;

b、汇兑损益不准确,未能反映某个月份的真实汇率差异。

审计建议:完善外币核算制度,对外币银行存款账户、出口应收账款进行双币种核算,实现按币种查询明细账的目的并由系统自动计算汇兑损益。

2、收入确认方面。

a、维修收入(含材料销售、售后服务费用)走其他业务收入会计科目不恰当。b、08年报审计时将此类收入调整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但08年账目仍未调整;09年、10年仍延续旧做法。

风险影响:虽然对公司损益并无影响,但在财务分析(如收入结构、行业对比、业绩质量评价等方面)有不利影响。

审计建议:维修劳务属公司主营业务之一,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有必要将其列入主营业务处理。

三、其他方面。

1、经营方面:

热水安装工程(混合销售)合同未分开材料与工程费用,销售实现时一律征收增值税。

影响:目前公司一律开据增值税17%发票,而建安(安装劳务费部分)发票营业税率3%。显然目前开票方式增加了税负,也不利于公司会计核算。

审计建议:a、评估工程项目分开核算并纳税时税负是否可以做到节税之目的; b、如评估结果显示可行时,建议公司申请建安资质;合同签订时区分材料销售款与安装费用款,财务并进行分开核算。

c、如自身不可开具建安发票,可到施工地的地税局申请代开。但需注意代开时手续较繁琐,相关事项需在签订合同时就办好手续,同时有关事项也需在合同上进行约定。

2、机构设置方面:

a、XX业务部与营销中心均属内销系统,但两者互不隶属,两个部门建有独立的岗位、制度及考评体系。

b、销售部门组织架构及人员方面不太稳定,调整、变动较为频繁。c、收款员岗位的设置。

风险影响:a、信息及资源不能完全共享、造成一定的浪费;另外也加大了公司管理成本,使业务流程趋向复杂。

b、不稳定导致营销目标的短视化,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5.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篇五

一、制定目的

为指导各单位规范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建立公司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增强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依法合规。

二、定义

安全生产费用(简称安全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或者项目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

安全费用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

三、安全费用的提取标准

依据财政部、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下发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文件),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计提依据。各建设工程类别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为:

1.矿山工程为2.5%;

2.房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铁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2.0%;

3.市政公用工程、冶炼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化工石油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公路工程、通信工程为1.5%。

4.没有包括的工程类别,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执行;国家和地方没有明确标准的,统一按1.0%提取。

建设工程施工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在竞标时,不得删减,列入标外管理。

总包单位应当将安全费用按比例直接支付分包单位并监督使用,分包单位不再重复提取。

安全费用应当专户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不得挤占、挪用。结余资金结转下使用,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

四、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可能涉及的安全费支出部门用括号标出)

(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 1.安全警戒措施支出:(物资部/安质部/项目办)(1)现场安全警示标志支出:安全警示灯、警示标牌等;

(2)现场安全警戒措施费用支出:警戒绳、警戒栏杆、安全三角锥、硬防护措施等;

(3)现场封闭支出:现场封闭围挡,如栅栏、彩钢板、砖、砼墙体等。2.安全防护设施支出:

(1)“五临边”防护设施支出:未安装栏杆的平台临边、无外架防护的层面临边、升降口临边、基坑临边、上下斜道临边等防护、防滑设施支出:(物资部)

(2)“四口”防护设施支出: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防护设施支出;(物资部)

(3)交叉作业防护设施支出:防护棚、支护设施、防护网、警示围栏等;(物资部)

(4)高处作业防护设施支出:安全绳、安全网、防坠落器、防护栏等;(物资部)

(5)施工机具防护棚及其围栏的安全防护护设施支出;(物资部)(6)起重机、塔吊等起重设备(含井架、门架)及外用电梯的安全防护设施支出;(设备部)

(7)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通道、爬梯、梯笼的支出;(物资部)(8)气瓶防护措施的支出:如设置分类存放的仓库;(物资部)(9)施工扬尘、噪声、固体废物治理支出:专用防尘面具、吸烟机、吸尘器、通风机等。(工程/安质/项目办)

(10)物料运输、材料堆码防止物料坠落的加固措施支出:如汽车运输钢材加固,轨道车运输简支梁、大型设备加固,双层存梁、轨枕堆码加固等;(物资部/设备部)

(11)起重、爆破作业及穿越村镇、公路、河流、地下管线、构筑物进行施工、运输作业所增设的防护、隔离、栏挡等设施支出;如路基石方开挖爆破覆盖物、周边警戒设施和人员费用;(工程/安质/物资部)(12)其他安全防护设施支出:如基地、现场夜间施工照明设施及电费。(物资部/设备部)

3.施工供配电及用电安全防护设施支出:(物资部)

(1)安全低电压用电的设备、设施支出:如36伏及以下低压变压器、照明装置、手持电动工具、线路等;

说明:安全低电压以上的用电设备、设施,如配电箱、柜,照明设施,电缆线等一般情况列为临建设施计入临建费用,若非列入临建设施,则可考虑列入安全用电设施,相关费用计入安全生产费。

(2)用电(变电)设备、线路、机具配装的各类漏电保护装置、接零接地保护装置、触电保护装置支出;

(3)变压器、配电盘、低压照明的灯、线,裸露导线的防护支出:如配备防护罩、防护网、线路架空或敷设、设置配电房、及其他采取的隔离措施等;

(4)备用电源支出:如配备的发电机及配套电缆,防止倒送电装置(闭锁装置);

(5)电气设备防爆装置支出;

(6)外电防护措施支出:限高、绝缘、防雷、接地设施等费用;(7)用电配合费用支出。4.安全设备、设施的支出:

(1)安全生产、劳动卫生的检测仪器支出:如瓦斯检测仪、硫化氢检测仪、风速仪、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校验费等;(安质部)

(2)安全生产、劳动卫生的监控设备支出:如各种地质灾害的监控系统(比如隧道施工中使用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用于安全生产活动的视频监控设备设施等;(安质部)

(3)密闭空间安全生产的通风设备等;(设备部)

(4)机械、设备安全装置、安全附件的维修、更换支出:如起重机械、提升设备上的各种保护及保险装置、运输设备上的各种行车行程限位装置、锅炉、压力器、压缩机的保险和信号装置的维修、更换等;(物资部/设备部)

(5)防火设备、设施支出:防火墙、防护布、灭火器、消防栓等配套设施等;(物资部)

(6)防水设备、设施支出:防水设备、设施的基础处理(地面硬化及搭设枕木垛)、石棉板、帐篷或彩钢板房等设施;(物资部/工程部)

(7)防腐设备、设施支出:防腐设备、设施的基础处理和钢筋覆盖的帆布、塑料布等;墩台身钢筋、支承垫石钢筋或钢筋笼现场防护;梁场、板场钢筋下料后的防护处理费用;(物资部/工程部)

(6)防爆设备、设施支出:防爆用专用工机具、设备、防爆照明灯具等;(物资部)

(7)防毒设备、设施支出: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物资部)(8)防尘降尘设备、设施支出:施工场地、便道硬化,汽车运输便道防尘处理用的洒水汽车(或租赁)及外购水费用,施工场地周围洒水防尘费用,防尘面具、通风设施、除尘设备等;(物资部)

(9)防风设备、设施支出:脚手架、提升架等临时设施的钢丝绳、固定钎、锁紧扣、铁丝、铁钉、防风栅栏等;(物资部)

(10)防地质灾害设备、设施支出:防地质灾害措施发生的机械费、材料费等,如滑坡监测设备、建立防滑坡设施、防坍塌设施发生的机械费、材料费等;(物资部/设备部)

(11)防雷电设备、设施支出:防雷设施的材料、敷设及检测费用等;(物资部)

(12)防辐射设备、设施支出:防辐射服、防辐射屏障等;(物资部)5.消防安全支出:

(1)消防器材/设施的购置、维护与更换支出;(物资部)

(2)消防培训、取证、宣传费用支出:如内外部消防安全培训、开展消防安全活动、购买或印制消防书刊、防火警示标语标志发生的费用,消防设施、装置防护用品的检验费用、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员取证发生的费用等。(安质部)

6.交通安全支出:

(1)运输工具附属安全带、车用灭火器等安全设备支出;(物资部)(2)运输工具安全状况检测及维护系统支出;(设备部)(3)交通安全宣传、培训费用;(安质部)(4)非常规运输安全措施支出;(物资部/设备部/安质部)(5)非常规运输车辆驾驶员及机动车年审费用;(设备部)

说明:非常规运输车辆主要指危险品运输车辆以及特种超长、超宽的大件运输车辆,如油罐车、铁路运输机车等。

(二)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应急救援支出:

1.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购置、维护、改造的支出:用于应急救援使用的各种器材/设备,如:消防设备和器材、空气呼吸器、救援担架、救生绳、软梯、救生气垫、急救箱、应急照明、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千斤顶、抽水泵、铁锹、编织袋、通信保障设备等;(物资部/设备部/项目办)

2.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的相关支出:用于应急救援使用的物资与外部单位签订储备合同的支出,如应急仓库、临时存放点的设置支出等;(物资部/设备部/工程部)

3.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支出:救援器材消耗、标识、横幅,机械费等;(物资部/设备部/安质部/项目办等)

4.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支出。

(三)开展重要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1.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费用:如开展瓦斯隧道、不良地质隧道、高路堑坚石开挖、铁路营业线施工、水上及高空作业评估等;(安质部/项目办)

2.超前地质预报、重大危险源监控费用: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路基溶洞地质钻探发生的费用,桥梁桩基溶洞地质钻探发生发生的材料、机械费等;(试验室/安质部)

3.安全隐患整改费用:整改发生的材料费、机械费等;(安质部/物资部/设备部)

4.火工品运输、储存、使用时安全管理、监控、防护费用:包括与外部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签订合同发生的相关费用;(物资部/安质部)

5.施工环境监测、施工便桥安全检测及评估费用;(安质部)

6.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评审费用支出。(安质部/项目办)

(四)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

1.聘请专家参与安全生产检查、评价及专家咨询、评审支出;(含住宿费、招待费、车辆接送费、差旅费、专家咨询费等)(安质部、工程部/项目办)

2.各级安全生产检查、督导与评价支出:(含住宿费、招待费、车辆接送费、差旅费等)(安质部/项目办)

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支出;(安质部/项目办)

4.日常安全检查人员使用的车辆及燃油费用支出;(安质部/设备部)5.安全检查车辆、工具、器材购置、更新、检测、改造支出:如安全检查专用汽车、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万用表、电笔、兆欧表、摇表、卷尺、相机、测距仪等。(工程部/试验室/物资部/安质部)

(五)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1.安全防护用品的购置、更新、维护支出;(物资部)2.安全防护用品的检测检验支出;(安质部)

常用安全防护用品举例:安全帽、安全带、反光背心、绝缘手套、耐酸手套、(绝缘防刺穿)防砸鞋、焊接用眼防护具、防冲击眼护具、防毒面具、防尘口罩、防护耳罩、特殊防护服(光辐射、热辐射、有毒有害物质等)等;

(六)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安质部)

1.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设备、设施、资料、用具的购置和更新支出:购置编印安全生产书籍、刊物、影像资料、横幅、张贴画费用,设立陈列室、职工教室费用,用于安全教育的投影仪、复印机、电脑办公用品费用等;

2.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举办安全生产展览和知识竞赛等活动支出; 3.职工安全技能培训支出:培训资料费、授课费、培训期间用材料费、机械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取证支出,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等人员安全资格证取换证支出等;

4.因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产生的交通、差旅支出; 5.其他安全教育培训支出。

(七)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安质部)1.安全技术研发的支出; 2.专项安全课题研究的支出;

3.安全软件、技术产品的购置支出:如“品茗市政安全软件”、博盛科技安全多媒体培训“工具箱”等。

(八)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1.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支出;(设备部)

2.安全设施检测检验支出:如消防设施检测验收、防雷设施检测验收;(安质部)

(九)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1.安全课题研究费用支出;(安质部/财务部)2.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费用支出;(项目办/安质部)3.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支出;(安质部)4.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新办、延期、变更支出;(公司安质部)

5.办公、生活区的防腐、防毒、防四害、防触电、防煤气、防火患等支出;(项目办)

6.特殊防暑降温支出:为从事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和工作场所高温作业)人员采取的防暑措施(施工场地遮阳棚、中途休息的帐篷、桌椅等)、降温措施(绿豆汤、人丹、解署汤药、风油精、电风扇或空调)费用;(项目办)

说明:此处降温措施采取的费用指为野外作业配备的防暑降温药品及降温设备费用。

7.冬季高寒地区特殊安全用品费用支出;(项目办/安质部)

8.职业健康体检及特种作业体检支出:从事高空、井下、尘毒作业等人员及炊管人员的体检;(项目办)

9.配备给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的办公用品开支:摄照/相机、文件盒、资料柜等物品;(项目办)

10.涉及以上

(一)至

(九)各项中发生的外部劳务费用(人工费);(计划部)

11.建设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认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费用。

五、安全费用实施与管理

1.各单位应及时、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按规定使用。财务部设安全经费专项账户管理,安全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项目安质部为安全费用管理的责任部门,办公室、工程部、设备部、物资部、计划部、财务部为配合部门。新项目上场应对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与使用进行策划,由项目安质部牵头,其他各部门参与,充分考虑项目施工特点,合理制定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明确各部门所发生安全生产费用的内容。

2.各项目部安质部在开工前及每年初依据公司生产经营计划及安全管理办法要求,编制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经本项目负责人核准后上报公司安全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对于前期安全生产费用项目列示不全,漏列项目较多,未能真实反映安全生产投入状态的,各项目要对开工以来发生的安全生产投入费用进行全面清理和排查,特别是大临建设中投入的安全生产费用。对原属于安全生产费用但列入其他项目费用的,要及时进行调整,针对上述

(一)至

(九)项提示费用项目逐个对照,确保安全生产费用项目不漏项、费用计提合理。

3.安全防护设备、安全设施原材料的购买由项目设备部、物资部完成,各部室按分工完成并实施安全投入,有发票的安全投入费用经安质部核准登记后,财务部核帐记入专项账户,安质部统一收集发票复印件备份。财务部门在列示费用项目不明确时,应组织工程部、计划部、安质部、设备物资部进行集体会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由财务部门予以列销,同时应对费用项目增加备注和来源依据说明,对于每个凭证后附资料应有费用计算说明和依据,交叉费用要解释完整。

4.项目安质部应按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建立实物台账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从各部门列支的安全生产费用应及时通过PM系统上报。项目(安全总监/安质部)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安全投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纠正不按计划投入或弄虚作假的行为。

六、安全生产费用核算注意事项

1.《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明确不在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的项目:(1)企业为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野外、矿井等高危作业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发生的费用;

(2)企业为职工提供的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费用。2.劳动防护用品在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一般劳动保护用品不在安全生产费中列支。

劳动防护用品是因特定工作中人身安全与健康而配备的防御性装备,而不是生活用品;

(1)劳动防护用品举例:

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手套、焊接手套、耐酸手套、(绝缘防刺穿)防砸鞋、焊接用眼防护具、防冲击眼护具、防毒面具、防尘口罩、防护耳罩、特殊防护服(光辐射、热辐射、有毒有害物质等)等;

(2)一般劳动保护用品举例:

普通工作鞋、一般防护服(防寒)、一般防护服(春秋装)、雨衣、雨靴、肥皂、毛巾等生活用品。

3.防暑降温费的列支科目区分:

(1)按公司规定 6 至 9 月份以现金形式发放的防暑降温费(高温津贴)在“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防暑降温费”科目列支,不在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

(2)为高温工作场所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不得充抵高温津贴,该部分费用在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

4.安全生产费用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各单位安全生产条件的专项资金,安全管理人员含专职安全员工资属于项目管理费范畴,不允许在安全生产费列支。

5.各单位发生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所有支出必须先从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不足实际需要的,再按正常渠道在成本中列支;企业年末安全生产费用结余结转下年使用。

6.为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公司鼓励全额或超额使用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鼓励安全生产费用零余额。

七、安全生产费和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区别

根据《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安全文明施工费)是指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购置和更新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所需要的费用。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13〕44号),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是由措施费所含的文明施工费,环境保护费,安全施工费,临时设施费组成。

环境保护费是指施工现场为达到环保部门要求所需要的各项费用。文明施工费是指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安全施工费是指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所需要的各项费用。

临时设施费是指施工企业为进行建设工程施工所必须搭设的生活和生产用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临时设施费用。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维修、拆除、清理费或摊销费等。

所以,安全生产费在建筑工程范围内属于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一部分。房建及市政等建筑工程项目一般记取的是“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执行“建办[2005]89号文”要求。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利、电力、港口等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所属地行业主管部门要求记取“安全生产费”(执行“财企【2012】16号文”要求)或“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

“安全生产费”费率执行“财企【2012】16号文”要求,“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费率由工程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根据各专业工程的特点综合确定,各地方提取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标准一般高于“财企【2012】16号文”要求。

说明:

1.《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 适用范围: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拆除工程。建筑工程以外的工程项目(如铁路、桥梁、公路、水利、港口等项目)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

2.《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文件):

6.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篇六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清楚的认识,就会造成概念的混乱,实践的错位,既冲击清洁生产的实施,也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健康展开。

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石,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的扩展。在理念上,它们有共同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它们有相通的实施途径,应相互结合。1.两个概念的提出都基于相同的时代要求

工业社会由于以指数增长方式无情地剥夺自然,已经造成全球环境恶化,资源日趋耗竭。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世界推行清洁生产。1996年德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提倡在资源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二者都是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而应运而生的。

我国的生态脆弱性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人口趋向高峰,耕地减少、用水紧张、粮食缺口、能源短缺、大气污染加剧、矿产资源不足等不可持续因素造成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其中有些因素将逼近极限值。面对名副其实的生存威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克服我国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唯一选择。

2.均以工业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

工业生态学为经济——生态的一体化提供了思路和工具,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同属于工业生态学大框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业生态学又可译为产业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观点研究工业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考察人类社会从取自环境到返回环境的物质转化全过程,探索实现工业生态化的途径。经济系统不单单受社会规律的支配,更要受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为了谋求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技术圈和生物圈的兼容,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使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仿效生态系统的结构原则和运行规律,最终实现经济的生态化,即构建生态经济。3.有共同的目标和实现途径

虽然清洁生产在产生初始时,着重的是预防污染,在其内涵中包括了实现不同层次上的物料再循环外,还包括减少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削减废料及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以及节约能源、能源脱碳等要求,与循环经济主要着眼于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从实现途径来看,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清洁生产的实现途径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源削减和再循环,包括: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重复使用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对物料和产品进行再循环,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替代技术等,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就源出于此。

4.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实施的层次上。在企业层次实施清洁生产就是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一个产品,一台装置,一条生产线都可采用清洁生产的方案,在园区、行业或城市的层次上,同样可以实施清洁生产。而广义的循环经济是需要相当大的范围和区域的,如日本称为建设“循环型社会”。推行循环经济由于覆盖的范围较大,链接的部门较广,涉及的因素较多,见效的周期较长,不论是哪个单独的部门恐怕都难以担当这项筹划和组织的工作。

就实际运作而言,在推行循环经济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清洁生产为此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推行循环经济技术上的前提是产品的生态设计,没有产品的生态设计,循环经济只能是一个口号,而无法变成现实。

我国推行清洁生产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从国外吸取和自身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不论在解决体制、机制和立法问题方面,还是在构建方法学方面,都可为推行循环经济提供有益的借鉴。

7.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篇七

2010年4月, 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决定自2011年起分批在境内上市公司施行, 表明我国对上市企业的监督由会计报表扩大到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财政部发布并于2012年1月1日施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向治理层和管理层通报内部控制缺陷》明确提出:“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已执行的审计工作, 确定是否识别出内部控制缺陷, 并应当以书面形式及时向治理层通报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希望通过这种规定来加强注册会计师对上市企业的审计和监控, 同时完善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 关于加强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关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要求。

O'Reily等 (1999) 将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的审计分为9个步骤: (1) 实施业务约定计划和管理活动; (2) 获取企业的信息; (3) 了解内部控制; (4) 评估控制风险并制定审计策略; (5) 通过控制测试确定对控制风险的评估; (6) 制定实质性测试的审计方案; (7) 执行实质性测试; (8) 完成审计; (9) 撰写审计报告并与公司管理层沟通。上述9个步骤中, 第3至第5个步骤都与内部控制缺陷及其风险有关。那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如何影响审计决策呢?

我们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按其严重性程度分为普通缺陷、重要缺陷、重大缺陷、极大缺陷四个级别 (详见表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级别的提高, 其控制风险随之加大, 对于CPA来说, 其在审计中必然要加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频率, 从而审计成本增加。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师事务所必然要求收取相应的风险补偿, 以应对可能增加的错报风险和持续经营风险, 自然, 其审计意见也会越来越差。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还会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管理策略, 对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来说, 为了避免声誉受损, 在选择客户时会规避内部控制存在极大缺陷的公司, 在审计中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超过其承受的风险范围时审计师也会主动辞职。因此在审计市场有效时,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外部审计费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如果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外部审计费用不相关或者负相关, 则表明审计市场“失灵”, 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意识淡薄, 低价揽业。

2. 学术界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影响的研究。

Raghunandan等 (2006) 发现:分部数量、国际“四大”审计、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与审计费用上涨幅度呈显著正相关。Randal Elder等 (2009) 利用2004~2005年美国公司的数据, 发现审计师在控制由于客户的内部控制缺陷带来的风险时, 存在明显的强弱次序, 审计费用的变化和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变化都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的上升, 审计师依次采取提高审计收费、修正审计意见和审计师辞职等策略。Jean C.Bedard等 (2009) 研究发现:由于SOX 302条款的实施, 审计收费显著提高, 并且伴随内部控制缺陷严重性的加剧, 审计收费也相应进行风险调整。Hoitash等 (2008) 研究发现, SOX 404条款实施后第一年的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他们还发现那些基于SOX 302条款披露内部控制问题的公司在接下来的年度里继续支付了更高的审计费用。Hogan等 (2008) 研究表明, 在控制了公司规模、风险和可审计性后, 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 有更高的固有风险和信息风险, 且这些风险都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Raghunandan和Rama (2006) 、Hogan和Wilkins (2008) 均认为, 较高的内部控制风险从两个方面导致较高的审计费用:第一, 内部控制风险较高时审计师需要增加审计投入, 因此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第二, 内部控制风险的存在往往意味着公司整体风险水平较高, 从而审计业务的诉讼风险也较高, 审计师会因此对审计费用加收一部分风险溢价。

根据Raghunandan和Rama (2006) 的分析, 内部控制风险较高时审计师额外的审计投入包括: (1) 测试和改变审计程序; (2) 合伙人花费时间与客户管理层讨论; (3) 花费精力决定一项缺陷划分为重大缺陷还是重要缺陷。而Hogan和Wilkins (2008)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 (总体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测试风险) 进行推理, 认为当固有风险或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风险) 较高时, 审计师可以通过增加实质性测试来降低测试风险, 以保持一个期望的总体审计风险水平, 因此较高内部控制风险条件下的额外审计投入主要是实质性测试。

张敏等 (2010) 以2008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发现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审计定价显著正相关, 披露更多内部控制缺陷将导致更高的审计定价。曹建新等 (2011) 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数据, 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审计费用, 但这种关系仅在审计质量较低 (非“四大”审计) 的情况下成立, 而在审计质量较高 (“四大”审计) 的情况下明显减弱, 这说明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

从以上国内外的文献来看,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会导致审计费用显著增加, 由此本文提出假设: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之间正相关。我们拟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作为标准来展开分析。该指引所称资金活动是指企业筹资、投资和资金运营等活动的总称。企业资金活动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1) 筹资决策不当, 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 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 (2) 投资决策失误, 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 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3) 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 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 (4) 资金活动管控不严, 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当企业存在这些风险时, 我们就假设其存在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因此对企业来说, 防范资金风险, 保证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能够维持企业现金流的正常运转,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否则企业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陷入财务困境。

三、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1. 研究样本与数据。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剔除了金融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全或审计费用披露不全的样本, 得到的最终样本为2008年834家、2009年424家、2010年846家。内部控制缺陷的采集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国泰安数据库的《中国违规公司数据库》。财经网站披露的违规报告、重大诉讼事件由笔者手工整理, 控制变量和审计费用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2. 研究变量的设置。

本文的主要研究变量见表2, 控制变量的设计借鉴了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

3. 审计费用与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的关系模型。

本文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上市公司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之间的传导效应, 根据回归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程度进行解释, 其模型为: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 主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审计费用:从均值来看, 2008~2010年分别为136.4万元、185.1万元、148.5万元, 但是中值和众数均显示出企业普遍的审计费用在50~60万元之间, 因此说明审计费用受到是否境外审计和是否“四大”审计的影响, 并且topfour也显示样本企业更多聘请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从上市公司的平均状况来看, 资产规模在100亿元到160亿元之间, 上市年份都超过了10年, 子公司数量在19到22家, 并且更多的可能是仅仅在境内上市, 最近三年都没有发生内部重组或者并购。控股股东在2008年还以政府为主, 到了后两年以境内自然人为主, 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37%。关于地域和行业分部, 是以东部地区和工业行业为主。2008年的主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3。

2. 资金活动缺陷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4来看, 存在资金活动缺陷在上市公司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在2008和2009年均达到了28%, 而在2010年有所下降, 但仍接近20%。在这些上市公司中, 筹资活动内部控制比较薄弱, 存在较多的漏洞, 这些漏洞体现在大量的借款、贷款纠纷以及由于债务企业破产无法清偿债务的债务纠纷等方面。除此之外, 企业在筹资时目标不明确, 设计的融资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面临筹资渠道不畅的问题也尤为明显。

在2008年, 比较多的问题在于募集资金管理办法不完善, 而后两年更多集中在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规范募集资金的使用方向上, 这说明上市公司在规范了制度性的问题后, 面临实际中如何有效运用这些资金的问题。在资金管理方面, 比较突出的是大股东或关联方无偿且长时间地占用资金, 这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资金链的运转, 而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 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3. 相关性检验。

从实证结果回归 (见表5) 来看:资金活动缺陷在2008年并不显著, 但从2009年开始在5%的水平上显著, 2010年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出台, 上市公司开始逐渐重视企业内部控制, 尤其是基于资金活动的内部控制缺陷采取了改进措施。

企业资产规模、当年是否亏损、企业子公司数量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 这也能验证本文的假设, 企业资产规模越大, 控股子公司数量越多, 相应的需要增加内部控制测试范围和实质性测试范围, 这必然导致审计成本的增加和审计费用的提高。是否交叉上市 (cross_list) 与审计费用负相关, 这说明越是在内地、香港、美国同时上市的公司, 受到外部监管越多, 对自身内部控制要求也越高, 会聘请相当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通过描述性统计我们也发现, 当有境外审计时, 境外上市公司倾向于“四大”审计, 因此费用上升。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 这说明审计费用也与当地的消费水平、经济水平有关,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 因此审计费用也会更低。

注:a存在多个众数, 显示最小值。

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

而近三年是否发生并购以及内部重组 (M_A、internal_restru) 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不明显。控股股东类型在2008年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 而后两年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不明显,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也是如此。

五、结论

本文依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8项分类, 对内部控制活动中的资金活动进行研究, 以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作为被解释变量, 以外部审计费用作为解释变量, 利用沪市上市企业2008~2010年三年的数据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发现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在18项内部控制缺陷中更为普遍, 平均每5家企业就有1家企业存在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结果表明:从2009年开始, 资金活动缺陷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 这说明资金活动方面的缺陷会增加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和进行更多的实质性测试, 从而提高了审计成本。然而, 2008年的实证结果并不显著, 这说明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前, 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并不重视, 并且由于2008年之前我国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且在2010年之前我国上市公司关于内部控制的披露还处于自愿性阶段, 这都给我们采集数据和增强模型的解释力度带来一些限制。

因此, 通过本文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类型与外部审计之间传导效应的研究, 能够对学术界研究内部控制的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同时能够增强上市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并重视合规性行为。

摘要:本文以审计准则中关于加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关注内部控制缺陷的规定为理论基础, 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2008~2010年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自2009年开始, 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我国关于内部控制强制性披露的要求增强了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意识, 同时也加强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对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审计费用

参考文献

[1].Raghunandan, K., D.V.Rama.SOX Section 404 Material Weakness disclosures and Audit Fees.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 2006;25

[2].Elder Randal, Yan Zhang, Jian Zhou, Nan Zhou.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Client Risk Management.Journal of Accounting, 2009;24

[3].Udi Hoitash, Rani Hoitash, Jean C.Bedard.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mes.Accounting Review, 2009;5

8.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篇八

论清洁生产和良性循环经济立法与WTO规则

我国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自1 月1日起生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推行清洁生产为目的的`法律.我国在发展清洁生产和良性循环经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强示范作用,扩大清洁生产领域;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清洁生产和良性循环奠定基础;争取国际支持,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承诺.

作 者:江伟钰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法律系,上海,37刊 名:广东商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BUSINESS COLLEGE年,卷(期):“”(2)分类号:F205关键词:清洁生产 良性循环经济 立法规定 WTO规则

9.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篇九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预提费用

一、会计记录概况

被审计单位SZ公司预提费用年初数2,218,838.42元,本年计提57,184,441.45元,本年转销57,206,605.92元,年末数2,196,673.95元。“预提费用”科目下设置了借款利息、运保费、年终奖、加工费、水电费、广告费、物业费等七个二级科目。具体数据详见“预提费用余额明细表”(索引:F12-1)

二、审计目标

(一)确定预提费用的计提和转销记录是否完整;

(二)确定预提费用的余额是否正确;

(三)确定预提费用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审计人员编制了“预提费用余额明细表”(索引:F12-1),经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帐数、报表数和明细帐合计数核对相符 提示:

预提费用余额明细表应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迚行分类填制,而不是按照收款单位分类。

(二)由于被审计单位预提费用的子目较多,内容繁杂,审计人员重点查验了预提费用核算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索引:F12-2)

审计人员通过取证预提费用计提的依据(主要是查验相关的合同或协议),通过抽查预提费用计提的记账凭证,通过分析性程序确定预提费用核算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对那些不属于接受服务在先、支付款项在后的期间费用(如运保费),或应属于其他会计科目(如应付工资)核算的事项,或本年无计提、转销发生、年初余额长期挂账的事项(如无需再支付的水电费)进行了审计调整。提示:

1、对预提费用科目的审计,切忌只验算预提金额正确与否,而忽视预提费用的经济内容和应列支科目。

2、对预提费用期末余额应注重分析性复核,比较本期与上期期末项目及余额,查明大额异常项目变动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三)审计人员进一步查验了预提费用各子目的年末余额是否正常(索引:F12-3)

经过分析性复核,发现预提费用-加工费的借方余额是少计加工费所致,又发现了重复列支费用的物业费。对该几项预提费用年末余额异常的事项进行了审计调整。

案例介绍——预提费用 提示:

1、应根据预提费用各子目的性质,确认年末保留的余额与实际的经营活动是否相符。审计时应将余额审计与发生额审计相结合迚行。

2、预提费用或应付账款的计量,应按权责发生制予以确认。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注意入帐的数额与实际已支付列支的数额关系。

3、将预提金额、转销(或支付)金额分别与对应科目的金额迚行核对,确认列支项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一致。如:预提利息支出与财务费用和在建工程的利息支出项目迚行核对;预提加工费与原材料或制造费用中的委外加工费用迚行核对。

(四)审计人员结合借款利息支出的审核,查验了预提费用-借款利息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查验方法可参阅短期借款、财务费用审计工作底稿。提示:

预提费用-借款利息年末余额的形成,是由于年末银行结息日(一般为12月20日)与会计报表日(12月31日)的时间差所引起的,所应保留的余额应是这11天的借款应计利息。

(五)审计人员查验了预提费用-广告费的计提和转销是否正确(索引:F12-4)

审计中采用了查验相关合同、分析性复核、记账凭证测试、向收款单位询证、期后付款凭证测试等多项审计程序。

提示:

1、多种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的结合采用,可以取得满意的审计效果,而更应抓住针对性的方法与手段,抓住取证计提依据和分析性复核两条。

2、对有明确支付对象、支付金额的款项不应再保留在预提费用科目,应调整到应付账款为宜。

(六)预提费用查验的重要提示

除前述各项提示外,还需注意:

与待摊费用一样,本科目的设置是权责发生制的基本要求,但应避免本科目的滥用,以致转化成被审计单位利润(或亏损)的调节池。

10.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篇十

一、我机构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项目数量与涉及的行业类型

从2007年-2012年期间,共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项目39个,其中涉及钢铁行业35个,煤炭行业1个,化工行业3个。

二、我机构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中运用能源审计工具的具体做法 能源审计技能与清洁生产审核技能有许多相通之处,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中可以相互借用,有利于挖掘企业节能潜力,促进企业节能,实现清洁生产。

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过程中具体采用能源审计工具的做法有:

1、企业生产现状分析

关注企业耗能设备构成、能源消费实物量与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单位产品能耗强度计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分析等内容;

2、企业用能潜力分析

将企业用能设备、用能指标、用能管理等相关指标与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与行业标杆指标进行对比以查明用能问题和节能潜力;

收集和分析企业计量仪器仪表配置使用情况,运用生产工艺流程图、物料平衡图表、能源平衡图表、能量平衡图表、能源流向网络图等进行分析,寻找企业节能潜力和机会。

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给企业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行业已有先进成熟技术情况,企业资金承受能力等,在综合考虑后合理确定企业节能目标和指标。

3、节能方案产生与可行性分析

对企业拟实施节能方案从技术、环境、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以判断节能方案是否可行。

4、节能方案实施后的效益估算

对企业节能方案实施前后的节能效益、节能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强度、万元产值能源消耗强度进行估算,评判企业是否能够完成本轮审核节能目标或国家下达的节能任务,并提出本轮审核完成后的节能持续改进方向和改进工作重点等相关建议。

上述这些工作内容与能源审计工作内容是相通的。因此说,我机构通过开展

清洁生产审核咨询项目,已较好地掌握了能源审计工作方法,具备了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的能力。

上述这些工作方法是与能源审计工作方法相通的。说明我机构较好地掌握了能源审计工作方法,具备了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的能力。

三、能力建设

1、邀请外部专家举办专题讲座;

2、公司专业技术骨干参加能源审计、节能评估、合同能源管理等培训,获取人员资格证书;

3、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专家;

4、配置必要的专业监测仪器设备。

2013年3月26日

上一篇:河南洛阳栾川鸡冠洞景区导游词下一篇: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