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价学习计划(精选12篇)
1.自我评价学习计划 篇一
十几年寒窗,为了是能够进入美好的大学生活。相信每一个同学都带着自信、微笑、昂首挺胸的英姿进入大学。憧憬大学的每一点一滴都是美好。我们身处美丽的校园中,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感受着优雅严谨而不失活泼向上的学习氛围,很多同学都在知汲取知识的果实和养分。
在大学最后一个学习的学期中我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与讲解》这门课程,虽说是著作选读与讲解但一点都不会觉得枯燥,我想这就是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下面我想就我在这门课程的听讲情况做出评价。
首先就是出勤情况。对于出勤情况我有自信做到了最好,无论是下雨天还是自己身体不舒服时都没有请过一次假,按时上课。当然这本就是作为一名学生该做的事。其次是学习态度。虽说没有积极的心态但是也不消极,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是作业都会按时完成,都是缺少一定的进取心,这点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认为学生应该具备以下三种学习态度。其一,勤奋的学习态度。学习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深刻地理解知识,熟练地掌握技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付出相当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必须具有勤奋学习的精神。勤奋学习指的是在不影响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用极大的学习热情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利用时间,积极、刻苦、主动、最大限度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其二,树立自信的态度。要培养自己自信的性格,一是要自知。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要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信是建立在自知的基础上的,而如果是没有自知的自信,则只能是妄自尊大。在认真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之后,要善于以己之长,补己之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经过这样的学习后,自己的短处,也逐渐会变成长处。同时,也不要两眼总盯在自己的短处上,如果总以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相比,只能越比越没有信心,所以,要强调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其三,严谨的科学态度。众所周知,各门学科,都是以各自不同的概念、术语、公式、定理等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体系,也总是按照由简到繁、从浅入深、从初级到高级的次序而建立的,所以,知识本身即具有严密的完整性。作为学生,若不能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这些知识,就只能得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无从进入知识的殿堂。正如著名科学家卢嘉锡所说:“科学有自己的规律,不能‘走捷径’,一步登天。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后就是学习能力。我的自学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有进步的空间,平时不爱自学。我认为想要提高学习能力要做到以下四点。其一,要制订科学的学习规划和计划。其二,要讲究读书的方法和艺术。其三,做时间的主人,充分利用时间。其四,完善知识结构,注意能力培养
一学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与讲解》课程就这样结束了,在这里我想谢谢赵玉华老师的悉心教导。您清晰明的思维给人的冲击、重点知识的延伸、前后的联系、有条理的讲授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一定的启示。不过有一点点小建议,就是上课时声音在大点就好,有时来晚了抢不到前面的座,坐到后面就稍微有一点听不清楚。
做坚强而勇敢的自己,哪怕前途崎岖坎坷,险象丛生,也不要丧失坚强和敢于拼搏的意志和精神,树立起信心,大胆地向前跨越每一步,必有光辉灿烂的前景在前方等待着我们!让我们以前编制最美丽的梦想,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2.自我评价学习计划 篇二
免费医学生享有“免费上大学,毕业后安排工作”的特有福利。然而,由于没有就业压力,又不能考研,再加上基层各方面的条件不如城市,免费医学生容易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需求,产生学习倦怠心理[3]。所谓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下降或学习动力不足,但又必须学习时会产生厌烦感,使身心陷入极度疲乏的一种消极状态[4,5]。学习倦怠能引发学生的消极情感和消极认知,使学生体验到疲劳、低自尊、焦虑等消极心理,严重危害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有关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影响因素中关于人格因素的研究还比较少。核心自我评价是一种潜在的人格结构,是对自身最基准的评价,可以全面综合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在心理,在预测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内已证明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高核心自我评价者的学业倦怠水平较低[6,7]。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开始关注能对学习倦怠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学习投入就是其中的一种积极心理因素。所谓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任务的投入程度,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努力向目标前进的倾向和充满活力的学习行为水平,被认为是学习倦怠的对立面。已有研究表明,对学习投入的干预训练能显著降低学习倦怠水平[8]。
以往研究多以普通学生或免费师范生为被试,进行核心自我评价、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间的两因素之间的研究,鉴于以上,本研究拟以免费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学习投入、学习倦怠三因素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本研究能够为降低免费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提升未来的全科医生的素质提供借鉴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某医学院校免费医学生施测。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1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55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1.67%。有效被试中男生199人,女生351人;大一133人,大二140人,大三149人,大四128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
该量表由连榕、杨丽娴编制,共计20个项目,包含3个维度,分别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采用5点评分法。得分越高,学习倦怠水平越高。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5,分半信度为0.880[4]。
1.2.2 学习投入量表(UWES-S)中文版
该量表是由Schaufeli编制,方来坛等修订的,共计17个项目。采用7点计分法,得分越高,学习投入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1,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2-0.95之间[8]。
1.2.3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
由Judge编制、杨晓峰修订,共12个项目,采用5点评分法,得分越高说明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9]。
1.3 研究程序
对主试进行统一培训后,由主试对被试进行集中施测。主试当场发放问卷,宣读完统一的指导语后,被试独立作答,25分钟后收回问卷。使用SPSS 18.0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习倦怠、学习投入、核心自我评价现状的描述性统计
免费医学生在学习倦怠及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见表1。根据评分标准,免费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每个项目的平均得分为2.89分,接近理论中值3,学习倦怠的整体水平偏高;行为不当维度每个项目平均得分为3.13分,大于理论中值3,表明行为不当程度最严重。
2.2 人口学变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对免费医学生学习倦怠进行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检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48,P<0.05),男生学习倦怠得分比女生高;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则显示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0.52,P>0.05)。
2.3 核心自我评价、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为考察免费医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间的关系,对三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投入、核心自我评价均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P<0.01),详见表2。
注:**表示P<0.01。
2.4 学习投入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间的中介效应
由表2可知,核心自我评价、学习投入、学习倦怠之间两两相关显著,符合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本研究构建三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图1),按照温忠麟等有关中介检验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Enter)考察学习投入是否实际存在中介作用[10]。回归分析之前,先对所有的变量进行去中心化处理。第一步回归分析的因变量为学习倦怠(y),自变量为核心自我评价(x),第二步的因变量为学习投入(u),自变量为核心自我评价(x),第三步的因变量为学习倦怠(y),自变量分别为核心自我评价(x)、学习投入(u),结果见表3。
结果表明,所有回归系数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学习投入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0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23.709%。
3 讨论
结果显示,免费医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水平较高,这一结果与连榕等对免费师范生的研究结果(2006)相似[11],说明订单制下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由于学习好坏对就业的影响很小,加上毕业后要去基层就业,与城市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不相吻合,因此,他们对免费医学专业的认同较低,没有树立为成为全科医生而积极储备知识的观念,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消极被动,表现出不努力、隐性逃课等不良学习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国家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初衷。另外,免费医学生的学习投入整体情况也不太乐观,这可能与免费医学生在入校时就已与就业单位签署好就业协议有关,由于没有就业的压力,再加上不允许考研,所以学习投入水平较低;最后,免费医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总体水平也不高,这可能与这一群体的特殊身份有关,因为享受“两免一补”的特殊福利,免费医学生在校总感觉低人一等,因此,核心自我评价水平总体不高。
不同性别的免费医学生学习倦怠水平差异显著。男生的学习倦怠总分显著高于女生,这种差异的存在可能是由于传统思想影响和个人成就动机不同造成的。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免费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应履行的“在学期间不允许考研,毕业后要在基层服务6年”的特殊义务有关。
免费医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越高,学习倦怠程度越低,这与马利军、鲁丹凤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6,12]。核心自我评价高的学生一般表现出内控的人格特质,具有清晰的自我概念,认为事情最终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常常对自己持有正面评价,情绪相对稳定。即使自己以后要到基层任全科医生,职业去向已被决定,自己也依然能够决定、安排自己的成长道路。在学习上也充满自尊、自信,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相信自己能妥善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理性的看待问题,乐于挑战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及时调整状态,努力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因此能有效的缓解学习倦怠的程度。
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学生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乐于挑战难题,也意味着增加了在学习上的投入。学生积极地投入有助于学习的进步,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感觉实现了自我价值,从而形成积极的反馈,进一步加强对学习的投入,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因此不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即学习投入与学习倦怠呈负相关。低学习投入水平者所获得的学习效果较差,学业成就低,个体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就感低,情绪沮丧,对学习及周围事物的兴趣下降,从而引发较高的学习倦怠。
学习投入作为中介变量存在于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既可以直接影响其学习倦怠,又可通过影响学习投入,间接影响学习倦怠。核心自我评价是比基础性的人格特质更高级的一种潜在的人格特质,对人的生活风格和生活态度起决定性作用。免费医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特质也会决定他们的学习风格和态度,这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投入水平。核心自我评价高的学生,学习投入水平也高,从而使学习质量和效果得到保证,最终降低学习倦怠水平。这提示为了帮助免费医学生更好的克服学习倦怠,实现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疗人才的目的,可帮助他们提升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进行学习投入的干预训练,从而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以便将来能胜任全科医生这个岗位,更好的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陈霖柏,甘雅芬,敖慧斌.免费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5):662-663.
[2]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10-06/08/content 1623025.htm.
[3]吴辉,李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专业承诺与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2014,23(11):1023-1026.
[4]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47-51.
[5]Zhang Y,Gan Y,Cham H.Perfectionism,academic burnout and engagement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is[J].Person Ind Differ,2007(43):1529-1540.
[6]马利军,黎建斌.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习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5(3):101-106.
[7]汪立嘉.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4,30(13):1815-1817.
[8]戴永飞.学习投入训练对于学业成绩和学习倦怠的影响[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4.
[9]姜山.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面众恐惧的关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121-122.
[10]温忠麟,张雷,侯杰泰.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11]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47-51.
3.自我评价学习计划 篇三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教材,安排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其中“梳理探究”板块设计了三个活动内容:“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梳理探究”作为高中语文新教材一个全新的语文学习模块出现在我们目前,我们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切实开展梳理与探究,落实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达到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的目的呢。
我们教师就要对“梳理探究”板块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梳理,可以使学生对过去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并从中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探究,是由过去主要通过听教师的讲授来弄懂学科的概念、规律,转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它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板块的设置,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学习目标的生成性、多层性,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
那么我们教师在组织“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的活动中,就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情景,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空间。因为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学习内容的展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由学生去完成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我们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的指导主要把握好三方面:一是激发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整理、总结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二是让学生对梳理探究所达成的目标和效果进行反思;三是在梳理探究活动中注意学生情感态度、思维品质、知识素养、能力结构等因素的发展与进步。
教学目标:
1.开展梳理与探究式的学习,接触学习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途径、内容、习惯和方式。
3.了解自己语文学习的个性,注意调整优化自己的学习。
一、《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教学思路策略
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应是教育与学习的必要内容,对开启学生思辨能力和促使探究行为具有的重要意义。故而《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教学设计的思路,是要鼓励学生们积极动手动脑,主动开展梳理与探究式的学习,从活动中具体接触和运用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想在常态教学中,达到在完成自我评价内容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特性,从而去调整自己的学习途径,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
而要扎实的做好这一点,在常态教学有限的一两节课中,就不能面面俱到的去蜻蜓点水。故而依照《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篇目内容,课前预设以某一方面为主要训练内容的三方面设计。各偏向一方面具体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预设教学目标选择使用或组合运用。三方面设计是:
教学方案预设一:偏重于“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问卷表”的编制
活动可以发动大家根据本班实际修改或者重新设计调查问卷。教师要了解学生对“问卷法”的初步认识,可组织同学们一起讨论问卷范围,如语文学习中课堂学习的现状,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方法,,作文习惯与好恶,语文学习趣味与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等,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大家综合各方面的需要,进行问题设置。
教学方案预设二:偏重于“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问卷表”的调查
活动可以发动大家根据教材现有的或者重新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在班级同学中作测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主体意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主动,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使学生行之有法。让学生在评价中看到成绩,了解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学习动力。并可对问卷的感受做交流心得或学习方式反思。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或纠正。
教学方案预设三:偏重于“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问卷表”的分析
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收集本班的数据,进行相关的梳理。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统计结果分析,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实事求是、科学地分析评价自己,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方式与个性并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发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自我评价的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预设方案教学步骤
预设方案(一)教学步骤:侧重于问卷问题编制的教学步骤
1.介绍问题设计及问卷研究的方法。
2.组织学生对问卷内容和问题的设置展开小组讨论并形成初步的问题条目。
教师推荐同类问卷调查表让学生与必修3教材中的问卷调查表比照,广泛思考进行取舍。
3.安排各小组汇总问题,组织问卷编制的学习活动。
预设方案(二)教学步骤:侧重于问卷统计调查的教学步骤
1.介绍问卷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2.组织全体学生采用教材必修3中的《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问卷表》进行自我评价。
3.组织学生按个人、小组、全班三个方面统计全班同学的选项,汇总统计结果。
4.引导学生继续问卷表的调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途径、内容、习惯和方式。
5.探索调查统计的简易有效的方式。
预设方案(三)教学步骤:侧重于问卷分析总结的教学步骤
1.介绍问卷统计研究的基本分析方法。
2.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收集本班的数据。
3.进行统计分析,回顾自己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等。
4.组织学生撰写调查分析短文并在班中交流,体验如何实事求是科学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喜悦,逐步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三、《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教学方案实际授课与反思
我在自己担任语文课的高一(3)班和高一(1)班开展了教学活动。在教学实际中,把典型教学方案一“侧重于问卷问题的编制”这一部分弱化,直接选择课文表格中的部分题目,着重采用了把典型教学方案二的“侧重于问卷统计调查”与典型教学方案三的“侧重于问卷分析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同学们参与自我评价学习活动积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过程实施为:
1.为在有限课堂时间里完成学习活动,选择语文必修3中“梳理探究”单元的《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表格的前两部分进行了自我检测。
2.每位学生先依据教材中《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表》的前两部分16道问题打勾,进行了自我评价。
3.然后进行数字统计。采用网上统计软件来统计的办法。让学生进行数字统计,当堂解决数据采集与统计问题并感受氛围
4.在统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对所得到的数据做梳理、统计和简要分析。
5.要求每位学生课后将讨论和探究后的分析结果写成短文。
6.班级中开展短文习作交流展示的学习活动。
在最后的展示、交流环节,我结合两个班探究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分别选取了不同的交流方式与侧重点:在高一(3)班采用教师的下水统计作文与学生统计习作共同展示的方式,汇聚交流大家恰当、新颖的分析结果来提高趣味;在高一(1)班采用先由学生交流他们得出的分析结果,然后老师提供两个班的“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的统计数据,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与表述,让学生感受问卷调查特点,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体验自己得出结论的快乐。
4.政治学习自我评价 篇四
沈逸云
似乎昨天还在惊叹担心高中政治怎么要闭卷考试,今天就已经学完了两本必修课本了。而自己对政治学习的态度也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对政治的理解也似乎随着年级的攀升而更加深入。
对于政治,由最初初中的“只要捂住良心来答卷”的想法到现在通过学习基本的政治常识从而了解到政治不仅仅是自身品德修养、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态度、法律法规这么简单,而是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的一门学科。如果你觉得它很简单,它就可以变得很简单,只要背背概念和意义就行了;但如果你觉得它难,它就可以变得很难,因为每一点学识点都像蛛网般牵连着其他的学识点,想要理解透彻一点就要弄懂一大片。
自己对于政治的喜爱,刚开始大概是爸爸的缘故。通过学习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我清楚地明白政治不可以将它孤立成一个学科。因为政治素养需要每天不断的培养,政治触觉也是从平时的点滴里形成的。所以,对于时事关心这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做得很糟糕,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能够形成每天关心时事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爸爸的指引,我发现政治与其他的许多东西往往是存在着关联的,例如历史。因此,在爸爸的监督下,自己开始学会留意一些“文绉绉”的书籍和节目,还有一些对社会热点话题评论辨析的节目。我想,在短时间内看似没有用,但知识这种东西,从长期而言,谁又能拿的准呢?
5.学习态度自我评价 篇五
进入高中三年来,我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用心完成来势布置的作业,向知识的殿堂稳步迈进,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爱好学习,能从所做的事情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爱好同学,孝顺同学。我性格开朗活泼,简洁大方,深得老师同学们的认可,爱好体育活动,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能够团结同学,共同进步,不怕库不怕累,学习上敢于拼搏,生活中勇于奋斗,能不断的提高个人素质,是一个用心向上的好学生。
6.职工夜大学习自我评价 篇六
本文由自我评价网提供参考!
夜大学习眨眼间已经到尾声,虽然我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不像全日制学生那样全天候的在校学习、生活,但是普通学习模式还是让我收获匪浅。以下就是我两年来的自我评价:
认真学习,严守纪律
由于不同于全日制的授课方式,除了面授的机会外,可以说大部分时间要靠我们自学去完成。为了提高自已,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我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把学习当作完善自身的需求,把学习当成促进工作的动力。在工作之余,我认真阅读教学材料,仔细领会每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做到课前预习了解,把不明白的内容带到课堂,向教师请教;课后复习巩固。这次函授的教师,是一些从事教学活动几十年的优秀教师,他们的丰富理论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工作经验吸引了我,增加了我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对老师的辅导总能倾心、安心、静心地聆听,认真地圈划重点,按类别认真做好笔记,既兼顾基础知识,又突出重点内容;回家后舍得化时间,根据复习提纲认真地读书,认真地背诵记忆,做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记,在背记基础上理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合理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勤学苦练;虚心向同学和教师请教;能够严守学院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做到尊敬教师和同学。经过二年的夜大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的夜大学习生涯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不断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段光辉历程。自我评价网
思想上高度重视
在**年的工作中,使我充分认识到之前在校所学的知识及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今后的工作需要,急需补充相关理论、专业技能知识。参加夜大学习后,我在思想上就高度重视,认识到通过这次夜大的学习,能够学到许多理论知识,将对本人知识更新及提高素质有许多帮助,并且能够学到今后工作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工作经验,不断增强工作办事能力,为比较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了保证能够安心学习,顺利地完成各门课程,我就提前把要参加学习期间的事务做出合理安排,确保能够全身心参加上课阶段的学习。
7.自我评价学习计划 篇七
从数学的观点看, 心理学是尚未找到它的符号逻辑的学科.许多心理指标与“幸福感”一样, 是从墨子到边沁 (Jeremy Bentham, 1748-1832) 再到现在, 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的.最近有学者提出:幸福=已得到的/想得到的.但是只要我们细想一下这个式子中的“已得到的”和“想得到的”, 就会发现这两个指标都是难以客观量化的心理指标, 即按这个式子, 幸福也只能根据具体的被调查个体主观的给出他的“已得到的”和“想得到的”才能算出.所以心理指标是很难做到客观度量的.学习能力毫无疑问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心理指标, 它绝不能用某些学科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或记忆能力等较为单一的方面来取而代之.而教师对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贡献指标亦如此.因此, 学习能力与教师贡献这两个心理指标, 也难进行客观测度的量化, 只能让能够理解这俩概念的人来打分自评, 这也是现在对一些心理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不得不采用的方法.
人们往往凭直觉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应该是随学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贡献, 应该是随着学龄的增加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逐渐递减, 然后趋于稳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师的贡献, 关系应该十分紧密等.这些猜测可靠吗?由于学习能力与教师贡献客观测度的困难性, 所以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
一、方法
不可否认, 初一至高三阶段的中学生, 绝大多数对学习能力的定义没有刻意去思考, 但他们都经历了六年以上的学校学习, 1-2次的升学考试 (小升初、初升高考试) , 所以, 他们对学习能力的概念完全能够意会性的把握, 对老师对他们学习能力的贡献也心知肚明.所以让他们来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老师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贡献”进行打分自评, 不仅可以将这两个心理指标较为准确的量化, 还可以反映出他们的自信力和老师对他们起的作用等.
在上学期末 (选择这个时间点进行, 是因为各年级的学生都经历了近半个学期的学习, 有了相应年级的学校学习体会, 又没有升学、分班等考试的压力, 学生心情相对比较轻松, 利于得到真实的数据) , 随机抽取某些中学各年级的五名男生和五名女生作为测试对象, 用设计好的问卷, 让他们用百分制 (因为用百分制评价是中国学生最熟悉的) 分别给“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教师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贡献”打分, 并在问卷上设有学校、年级、性别的信息让学生填写.
1.初中生数据的获得
在我县范围内随机抽取五所初级中学, 再在这五所初级中学的校园内, 分别随机抽取各年级的五名男生和五名女生, 让他们填写设计好的问卷, 得到初中组男、女生的问卷评分各75份, 共计150份.
2.高中生数据的获得
在我县仅有的五所高级中学 (其中四所普高, 一所职高) 校园内, 用同于初中的方法得高中组各年级男、女生的问卷评分各75份, 共计150份.
3.对这些收回的问卷进行筛选, 剔除不按要求回答的问卷.
4.用excel对合格的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及分析
对收回的300份问卷进行筛选, 剔除了6份没按要求回答的 (其中初一有四份, 分布在三所学校, 初二有一份, 高二有一份) .在excel表格中, 对合格的294份问卷信息, 按照学校、年级、性别、题目、自评值的层次顺序进行原始数据统计[6,7].规定“学习能力的自评值”为“y”, “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为“x”, “相应年级的学龄” (即初一学龄为7, 初二为8, …, 高三为12.) 为“t”.对抽到的五所初级中学依次编号为“初中1”到“初中5”, 四所普高的依次编号为“普高1”到“普高4”, 一所职高的编号为“职高”.其中普高1是省三类示范性高中, 普高3是省二类示范性高中, 08-12年招生的录取分数线排序是:普高1>普高3>普高2>普高4>职高.最后用excel汇总相关数据进行具体的统计计算分析.
1.中学生“学习能力的自评值 (y) (Learning ability of self-assessment value) ”与“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Contribute to the teachers of the ability to learn self-assessment value.) ”及学龄 (t) 的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
通过对全部问卷的“学习能力的自评值 (y) ”与“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及学龄 (t) 的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 y与x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431 696, 为中度弱相关;y与t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049 518, 为极弱相关;x与t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076 63, 为极弱负相关.
Y与x、t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为:^y=0.327 915x+0.727533t+36.848 71, 拟合度 (R Square) 为0.193 224, 拟合度很弱.所以用“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和学龄 (t) 来线性评估“学习能力自评值 (y) ”不可靠.
2.年级与“学习能力自评值 (y) ”和“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的方差分析
年级代表了学龄 (t) , 进行年级与“学习能力自评值 (y) ”和“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的方差分析, 可以反映出年级间此两指标的差异程度.
(1) 年级与“学习能力自评值 (y) ”的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 年级间“学习能力自评值 (y) ”的差异p=0.011 229<0.05*, 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要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见表2.
注:两个年级间比较, *p<0.05, **p<0.01, ***p<0001, 以后同.
从表2可见:高二学生的“学习能力自评值 (y) ”最高.年级“学习能力自评值 (y) ”的两两比较, 初一与高二、高二与高三达p<0.01**的差异极显著水平, 高一与高二达p<0.001***的超极显著水平.初中生的年级间“学习能力自评值 (y) ”的差异不显著性, 可见在中学阶段, “学习能力自评值 (y) ”这一指标, 除了高二与各年级间表现出差异外, 其他各年级间均无差异.按照自信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力、行为结果、言谈举止、外貌等具有较高的自我评价, 是比较稳定的个性特点;自我效能感则更强调面对某一具体任务时, 个体对自己能否通过努力成功地加以完成的评价与判断[8]的标准来看, 对于中学生来讲, “学习能力自评值 (y) ”是一个自信指标, 而非自我效能感指标, 因为从表4可见, “学习能力自评值 (y) ”的平均值在63分以上, 超过了“及格”标准, 除高二以外, 各年级之间的差异不大, 随学龄的增长比较稳定.
(2) 年级与“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的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 年级间“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的差异p=0.016 216<0.05*, 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要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见表3.
从表3可见, 初三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最高, 年级“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两两自评值的比较, 初一与初三、初二与高一、初二与高三达p<0.05*的差异显著水平;初三与高一、初三与高三达p<0.01**的差异极显著水平.
此项分析表明:中学生“学习能力自评值 (y) ”和“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存在学龄间的显著性差异, 但并没有表现出我们凭直觉判断的:“学习能力自评值 (y) ”应该随学龄的增加而增加、“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应该随学龄和知识的增加而增加、然后趋于稳定的规律.与2.1的结论吻合.
3.性别 (g) 与“学习能力自评值 (y) ”及“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的方差分析
通过计算, 男、女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自评值 (y) ”分别为:y男=67.278 91±15.159 78, y女=66.727 89±14.624 79.方差分析p=0.751 348>0.05*, 差异不显著.
通过计算, 男、女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分别为:x男=71.163 27±15.159 78, x女=70.448 98±19.22049.方差分析p=0.758 488>0.05*, 差异不显著.
表明“学习能力自评值 (y) ”和“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不存性别间的显著性差异.即男女中学生的自信心没有差异.
4.校际间“学习能力自评值 (y) ”和“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y) ”的方差分析
由于校际间有初中和高中之别, 所以要分开进行显著性分析.
(1) 初中校际间“学习能力自评值 (y) ”和“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的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 初中校际间“学习能力自评值 (y) ”的差异达p=0.000 044 086 82<0.000 1***的超极显著水平.所以要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见表4.
从表4可见:初中1的“学习能力自评值 (y) ”最高, 初中校际间“学习能力自评值 (y) ”的两两比较, 初中1与初中3达p<0.05*的差异显著水平;初中1与初中2、初中3与初中5达p<0.01**的差异极显著水平;初中1与初中4和初中5达p<0.001***的超极显著水平.这说明初中校际间学生的自信力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方差分析, 初中校际间“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的差异达p=0.008 449 5<0.01**的极显著水平.所以要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见表5.
从表5可见, 初中1的“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最高, 初中校际间“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的两两比较, 初中1与初中4、初中3与初中4和初中5的差异达到p<0.05*的差异显著水平;初中1与初中5的差异达到p<0.01**的差异极显著水平.这说明初中校际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明显.
(2) 高中校际间“学习能力自评值 (y) ”和“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的方差分析
五所高中, 按08-11年招生的录取分数线排序是:普高1>普高3>普高2>普高4>职高.通过方差分析, 高中校际间“学习能力自评值 (y) ”的差异达p=0.003 203 370 44<0.01**的极显著水平.所以要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见表6.
从表6可见, 职高的“学生学习能力自评值 (y) ”最大, 高中校际间“学习能力自评值 (y) ”的两两比较, 普高2与普高4达p<0.05*的差异显著水平;普高1与普高2、普高2与普3达p<0.01**的差异极显著水平;普高2与职高达p<0.001***的超极显著水平.因为普高1是省三类示范性高中, 普高3是省二类示范性高中, 且它们间的差异不显著, 所以, 普高间“学生学习能力自评值 (y) ”有学校好则高的趋势.而职高学生表现出的“学生学习能力自评值 (y) ”最高值, 与职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比普高学生差的事实恰好相反, 这也映证了, 在简单任务和可能任务上, 自我评价的“偏离校准”[9]的普遍存在, 同时还说明了, 在职高生心中的学习能力并不尽是指学习成绩, 这也许就是许多在学习成绩上不被看好的学生, 却表现出大作为的原因所在.
通过方差分析, 高中校际间“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的差异达p=0.001 89<0.01**的极显著水平.所以要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见表7.
从表7可见, 职高的“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最大, 高中校际间“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的两两比较, 普高2与普高3达p<0.05*的差异显著水平;评估与普高4达p<0.01**的差异极显著水平;普高1与普高2、普高2与职高达p<0.001***的超极显著水平.这说明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不好的高中生对老师的依赖比较高.
5.校际“”和“”的线性相关分析
从表4、表5、表6和表7可得到表8.
由表8可以进行校际间y軃校、x軃校校的线性相关分析, 两者的相关系数R校=0.851 531, 达到强线性相关程度.校际间y軃校、x軃校校线性回归分析:^y軃校=0.694 2 x軃校+17.8916 2, 拟合度 (R Square) 为0.7251, 达即高度可靠.说明不同校际间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教师贡献的关系密切, 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大.
三、结论
1.中学生们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教师的贡献和学龄的线性相关不大.
2.学生学习能力自评值是一个自信指标.
3.中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贡献的自我评价与学龄之间无明显的规律可寻.
4.中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贡献的自我评价不存在性别差异
5.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大.普高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学习与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 职高学生则相反.成绩好和成绩不好的高中生都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大.
摘要:为了弄清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对其学习能力的贡献”之间以及它两与学龄 (t) 、性别 (g) 、校际 (s) 等因子之间的关系, 用随机抽取的中学生测得的“学习能力自评值 (y) ”和“学习能力的教师贡献自评值 (x) ”这两个心理指标, 结合t、g、s等因子, 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是:y、x、t间的线性回归分析为^y=0.327915x+0.727533t+36.84871, R2=0.193224;不同t的y、x的方差分析p=0.011229<0.05*和p=0.016216<0.05*;不同g的y、x的方差分析p=0.751348>0.05*和p=0.758488>0.05*;不同s的y、x的方差分析, 初中为p=0.00004408682<0.0001***和p=0.0084495<0.01**, 高中为p=0.00320337044<0.01**和p=0.00189<0.01**;■校与校的线性回归分析■校=0.6942校+17.8912, R2=0.7251.结论是:y、x、t间的线性相关不大;y是一个自信指标;y、x、t间无明显的规律可寻;y、x间不存在性别差异;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大;普高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学习与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 职高学生则相反;成绩好和成绩不好的高中生都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大.
关键词:学习能力,教师贡献,自评值,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徐颖, 徐向阳编著学习能力[M].人民出版社:2005.07出版:7
[2]佚名.学习能力.[EB/OL] (2012-02-16) http://baike.baidu.com/view/948151.ht
[3]张荫楠.数学, 你究竟是什么[J].科学2011, 63 (3) :26
[4]宋牮.数学与真理[J].前沿科学2010, 4 (4) 14-15
[5]孙章.幸福感的三维思考———兼议“汽车共享”[J].科学2013, 65 (1) :2
[6]张小斐主编.统计学[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7]林宏谕, 姚瞻海编著.Excel数据分析与市场调查.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08.
[8]刘伟, 叶洪力等.自我效能感:身心健康的"助听器"[J].科学2012, 64 (6) :42
8.自我评价学习计划 篇八
【摘要】自我导向学习过程数据难以量化和统计,无疑造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评价,导致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缺乏有效地指导与监控。本文在认真分析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评价现状的基础上, 运用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进行系统的客观的评价,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分析找出影响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各种因素,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为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开展与改进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教育数据挖掘 自我导向学习 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4YBA296)成果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34-01
教育数据挖掘指应用数据挖掘方法从来自于教育系统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从而为教育者、学习者、管理者、教育软件开发者和教育研究者等提供服务。目前,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日益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积累了大量详实的教育信息数据。而对于这些数据的使用,如学生评价、考勤以及成绩信息,多限于统计、查询等传统方式,信息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如何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导向学习评价信息进行科学处理,提取出有用的规则和知识,帮助教师正确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辅导提供系统、科学化的决策指导,以期提高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一、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评价现状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通过互联网、手机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如教学视频、论坛讨论、在线实时交流、电子课件下载、收发邮件等,学习内容和途径的选择广而杂,而且学习效果无法考量。自我导向学习过程数据难以量化和统计,无疑造成教师对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获得的知识多少、掌握的具体情况以及获得的有益知识等等无法评价,导致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地指导与监控。
此外,传统课堂授课中,教师是否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以及需求,调动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课堂参与的兴趣,缺乏具体的数据作为考察依据。学生无法获取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对自己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自我导向学习的效果不能进行客观的判断。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管理自己的学习,但学习效果往往欠佳;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刻苦扎实,但考试起来成绩却不理想。
综上所述,需要运用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进行系统的客观的评价,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影响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各种因素,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为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开展与改进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教育数据挖掘在自我导向学习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1)数据采集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本研究前期访问收集的调查问卷信息,结合学生基本信息库与成绩信息库、选课信息库,将其中一些与自我导向学习特征属性相关的字段采集生成自我导向学习基本信息库。采集信息包括姓名、专业、班级、性别、户籍、专业排名、每天学习频率、学习使用工具、学习渠道、对课堂授课建议、课堂吸收效果、自我导向学习评价等。
(2)数据预处理
对数据进行数据清理,查漏补缺。如课堂吸收效果出现空缺情况,默认为0。若类似数据过多,分析结果肯定是代课教师教学水平有问题,影响数据挖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对于关键数据空缺项采用删除的方法,而非关键属性的空缺项则采取均值法进行填充。
清理后的数据需要转换成适合于数据挖掘的形式,如将专业排名属性进行转化处理,专业排名/专业学生数小于等于20%为优,20%<良<=40%。以此类推,用“等区间装箱”的方法划分为优、良、中、达标、落后五个等级;自我导向学习频率离散化为高(3小时及以上)、较高(2-3小时)、一般(1-2小时)、较少(少于1小时)和完全不学习五个阶段;学习使用工具泛化为电脑、手机、书籍以及其他四类;学习渠道泛化为自我阅读、交流解惑、答题练习、综合四种;户籍根据当地居民年均消费额泛化划分为发达地区、中达地区、落后地区三类。
(3)关联规则的应用
采用经典关联规则Apriori 算法挖掘学习效果与专业系班、课堂学习、学生个人特征、自我导向学习因素之间关系。数据的分析过程采用SPSS Clementine数据挖掘工具,确定最小支持度为5%,取最小置信度为70%执行运算,分析得出有效关联规则24条,部分列举如下:
规则1:专业=经管,性别=女,学习频率=高,学习渠道=答题练习,课堂效果=好→自我导向学习评价=好
规则2:年级排名=良,每天学习频率=较高,使用工具=手机→自我导向学习评价=好
规则3:专业=计算机,户籍=落后,每天学习频率=较高,学习渠道=自我阅读→年级排名=中
规则4:课堂效果=好,每天学习频率=较高,学习渠道=综合→年级排名=优
规则5:性别=男,户籍=发达,每天学习频率=从不,学习工具=电脑→年级排名=落后
(4)评价分析
通过关联规则可以分析得出,自我导向学习的效果与课堂效果、学习频率以及学习渠道息息相关。经管专业的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同时,辅以课后习题练习,自我导向学习效果较好;听课效率高,每天辅以全面综合的课后学习,自我导向学习效果好;而有些同学虽然学习态度好,刻苦努力,但由于学习方式方法不对,学习效果不佳;经济条件较为宽裕的男生爱玩电脑,导致学习精力分散,成绩落后。
为此,学生在今后的自我导向学习中,针对自身的不足合理地规划学习时间,科学地借鉴适当的学习方法;教师应针对有关情况,找到影响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因素,给予相应的指导建议,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将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到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评价当中,应用典关联规则Apriori 算法对特征属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帮助教师正确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导向学习的效果,挖掘出影响学习效果的潜在因素,从而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扬和注意的事项,为教学辅导提供系统、科学化的决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婷,傅钢善.国内外教育数据挖掘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0):21-25.
9.学习与创新自我评价 篇九
1、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培养环境。教师为学生创造清洁、友好、宽松、舒心的学习环境,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选择,充分信任学生,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求,把课堂学习的时间真正的交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思考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2、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提倡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创见;对学生提出一些不合情理的问题,采用宽容的态度,允许出错;对学生创见和新观念及时给予适当强化;多表扬、多鼓励等等。
3、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教师适时提出新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趁热打铁,再接再厉,以最大限度自我发挥学习潜能,从而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新的认识体验,实现新的发展、新的跨越。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不同解题方法,提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解释和新的观点。
10.研究性学习自我评价 篇十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上面的成功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
(一)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二)自主性
自主性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论是探究的能力,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识,也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三)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就不应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应该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要看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对于那些完全不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既要在成绩上有所表示,更要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
(四)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简单的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样。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理解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现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实践并不等于操作,而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都是实践。所谓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
(五)教学方式的任务驱动性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研究性学习自我评价二】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处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2、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创设一种情境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创设情境应该是重点思考的一个内容。
研究性学习自我评价一、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的核心思想是指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评价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反对为评价而评价的思想,着眼于帮助学生个人树立成功的信心,主要看这个学生的现在比过去取得哪些进步。
2、全面性原则
评价要面向每个学生,为此,评价活动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公开,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集体的研究工作汇报会、研究专题讨论会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愉快地交流自己的研究感受,这样可以使每个人的收获与大家共享,使个人结晶转变为集体的精神财富。
3、学生为主的原则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这有助于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也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以负责的态度来总结个人和所在集体的研究工作的得失,还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中的创新精神。
4、过程为主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作为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要贯穿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这些评价充分体现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不同功能,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不同层次的反馈信息,同时,评价还要考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5、真实性原则
就是要求研究性学习要把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真实表现作为评价的基础,并对学生将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价值,通过真实评价情境的设置和对学生真实表现的全面把握,对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出精细的分析,从而使教师指导更具针对性,学生能积极扬长补短,保证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圆满实现。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参加研究活动的参与度
此项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许多行为再现来认定,如在研究活动中是否主动提出研究设想、建议,是否认真参加小组活动,积极查阅资料,动手实验,努力完成所承担的研究任务,是否与他人积极合作,善于所取采纳他人的建议以及正确对待不同意见等。
2、学生研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发展情况
此项评价既要看学生在某次研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全过程所显现出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又要从多次研究活动后的比较来评价其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情况。
3、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多样性
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是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论文,也可以是某个方案的设计,成品的制作,还可以是设想建议等,通过成果质量情况的评价,可以比较综合的看出学生研究态度、方法及能力水平等情况。
三、评价的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评价的方式
研究性学习评价分为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等不同类型,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方式进行。
对科学精神、态度、习惯、价值观等的评价,可采用自由叙述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形式,由指导教师对学生活动中随时记录的自我评价表、个人总结和小组互评进行整理,从上述评价指标入手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能力与方法的评价,可以采用作品分析法进行,即从学生完成的研究论文或课题报告的质量分析,其科学方法、能力的水平。
2、评价的具体要求
(1)评价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
评价方案可以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设计,征求教师意见后加以实施,也可由教师提出并征得学生认可,评价组织或个人要根据评价的对象和目的,确定评价的指导思想,指标体系以及方法步骤和原则,形成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并能确保评价目的实现的评价方案。
(2)评价要贯穿研究活动的始终
从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看,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环节的评价:①开题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方案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②中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研究方案的实施情况,信息资料的搜集、积累,以及运用信息资料解决问题的情况。③结题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研究成果表达和展示的方式,以及同学、教师对其研究全过程的认定情况。
(3)评价的方法要多元化、多样化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口头报告展示的口头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经常采用的评价方法有:成果展示会、成果模拟鉴定会、观察法、历程档案法、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法。
(4)对于评价的结果要附加写实性的评语
学校可以组织专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经认定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如,研究成果优秀的可给予奖励,对于成绩优异,成果被有关部门和单位采用的个人或课题小组,可颁发荣誉证书加以表彰,同时,也可以废奖励学分。
(5)评价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11.寻找评价背后的“自我” 篇十一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思想、行为以及各种表现进行的判断与评定,对学生的成长来说,这种不断向内的观照与评定,将会促进其自我认识与自我实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之成为学生主体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呢?
一、学习过程中的即时评价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大量活动,无论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还是学生个体的学习,都需要及时评价、反思与激励,借此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即时性评价几乎无处不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交流中评价。学习就是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交流,能够相互启迪,更加快捷理解和把握知识。在课堂上,小组或全班交流之后,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当学生独立计算完一组题目之后,指名学生甲到台前展示他的计算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展示后,先引导大家对他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引导该生进行自我评价:“你对自己的作业满意吗?有没有什么想说的?”(作业纸如图1)
学生甲微笑说:“我做得还行,结果都对,就是竖式的书写有些潦草。”
听他这样说,其他学生也笑了。教师借机引领他人也对自己的课堂练习进行了评价与矫正。
还是在这节课上,练习减法式题时,有学生将“50-38”的结果算成了“22”。交流完正确答案后,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全对的同学请举手,有问题的请举手”“仔细看一看,问题出在哪儿呢?”一男生看着自己的练习纸说:“我忘记点‘点’了!”——这是竖式计算中最容易疏忽之处,也是错误的高发点。该生的这一发现不仅促进了他自我认知,也给其他同学作了提醒,这种评价的效果是显著的。
2.作业后评价。课堂作业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习惯及存在的问题。借助数学课堂作业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数学课堂作业一般要求在课内完成,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针对自己做题的速度、书写的质量、卷面的整洁,甚至整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此,我们专门在作业本页面上设置了评价栏,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三部分内容。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不一,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自行进行创造。以下是我校二年级学生的作业:
学生在自我评价栏目画了一个女孩的笑脸,可爱之极。也有的学生在此画了哭脸,表示自己作业做得不好,有后悔之意;还有的学生画了自己喜欢的五角星、花朵、饮料等,表达方式不一,但评价的效果是同样的。
这种评价方式直观、形象,且自评与互评结合,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例如,画哭脸的学生可能对所学知识未能掌握,也可能是缺乏自信,教师要及时关注这样的学生,并给予他具体的帮助。再如,高年级学生的作业本上,个别学生会因为错误率较高,给予自己很低的评价,教师要持续跟进,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
3.小结时评价。一节课结束前,教师要对整节课进行回顾与总结。在这一环节中,同样可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一课结束前,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你对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满意吗?如果用百分数表示,满意率会是百分之几呢?”学生纷纷表示:80%、95%……教师继续引导:“这95%指哪些方面?另5%呢?”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达到反思与改进之目的。
课堂小结中的自我评价,一方面能缓解学生的认知疲劳,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能有效培养学生及时回顾与反思、客观认识自我的能力。当然,这种评价应以鼓励与发现为主,重在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进步与变化,树立起学习信心。
这种课堂教学中的即时性评价俯拾皆是,除以上几大环节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小组合作成功时,引导他们认识到合作的技巧及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可以在挑战难题后引导他们及时评价自己的努力程度,等等。总之,这种即时性的评价是对学生课堂状况的反馈与回顾。教师要及时引领学生发现亮点、体验成功,有效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要客观地指出问题与不足,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 阶段性自我评价
阶段性自我评价主要指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阶段性检测后和学期末进行的自我评价。如果说课堂上的即时评价是“点”,那么阶段性评价则是“线”,它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和总结性质。
1.单元自我评价。教材都是以“单元”为章节进行编排的,教学的节奏也是以“单元”为标准进行划分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不仅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与评价。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单元内容整理和复习过后,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检测;再要求学生针对做题情况,结合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看一看自己能得几颗星。这种评价也大多采用激励方式,譬如提醒学生“加油”,让学生体验“挺满意”“我真棒”等,(如图3)尽可能使评价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自测自评后,教师还可再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情况及原因,以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也可以在组织单元测试之后,由教师统一批阅、评定出成绩后将试卷反馈给学生,再要求学生针对测试情况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经验与不足,下面的一段话是我班学生在测试卷上写出的自我评价。
这种评价是在教师评定之后进行,更有针对性,也能带给学生更深的情感体验。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学生的学习状况,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2.阶段检测后评价。当课程内容进行到一半时,学校往往会组织统一的学期中阶段性检测,这是对学生半学期学习结果的检测与总结,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一般都组织他们利用“数学周记”这种书面形式,进行总结与反思。这是我班一位学生在学期中阶段性检测后写下的数学周记:
如文中所述,利用这种书面形式确能让很多同学静下心来进行反思。但教师同时也要注意,评价不等于检讨,学生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往往容易看到自身的不足,相反缺乏发现自身优点、总结成功经验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价,更多地看到自身的进步和独特之处,另外,还要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使评价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学期末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期末评价可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针对测试成绩,对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二是针对一学期来的综合表现,对自身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可以并行使用。
(1)学习评价。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也综合了两种形式:一是采用图3的形式,让学生在练习题后面涂“★”,另一种是在期末测试后针对考试成绩进行自评,如图4。这两点在上述“单元评价”已提及,操作方式和内容基本雷同,不再赘述。
(2)综合评价。学期结束时,学生针对自己一学期来的表现,先为自己写出简短的评语,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评,最后加上教师评价的部分内容,就组成了每个学生的期末综合评价语。采用这种自评加互评的形式,能相对客观,同时还能引领学生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
12.自我评价学习计划 篇十二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
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 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1]。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有较好的预测作用[2,3,4,5,6], 而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行为的关系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研究方向[7]。目前, 关于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行为关系的研究视角还不广泛, 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应对方式与核心自我评价和学习倦怠密切相关[8,9,10,11]。现有研究表明, 核心自我评价能够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也能够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 然而尚未有研究将三者综合在一起来考察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应对方式既是应激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机制, 具有缓冲效应, 对身心健康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12]。因此, 本研究假设, 应对方式是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变量, 具体来说, 核心自我评价既能够直接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 又有可能通过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 进而影响学习倦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488名体育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269人, 女生219人;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分别为181人、146人、108人和53人。
1.2 研究工具
1.2.1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由Judge等编制, 经任志洪和叶一舵[13]修订, 8个项目组成一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 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79。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X2/df=2.97, GFI=0.97, IFI=0.95, CFI=0.95, TLI=0.93, RMSEA=0.06。
1.2.2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由解亚宁[14]编制, 该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 共20个项目, 采用4点计分法, 从“不采取”至“经常采取”分别计0~3分。探索性因素分析剔除5个载荷小于0.5的项目, 保留原问卷的15个项目, 其中积极应对9个项目, 消极应对6个。修订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1和0.76。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X2/df=1.89, GFI=0.96, IFI=0.93, CFI=0.93, TLI=0.91, RMSEA=0.04。
1.2.3 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
由连榕[1]编制, 该问卷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3个维度, 共20个题目, 采用5点计分法, 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探索性因素分析剔除5个载荷小于0.5的项目, 保留原问卷的15个项目, 其中情绪低落5个, 行为不当5个, 成就感低5个。修订后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 其中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5、0.77和0.78。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X2/df=2.61, GFI=0.94, IFI=0.91, CFI=0.91, TLI=0.90, RMSEA=0.06。
1.3 施测与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和AMOS18.0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
各变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1。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总分的平均值 (2.91) 临近中间值;在各因子中, 行为不当的平均值 (3.12) 最高, 超过了中间值;情绪低落的平均值 (2.85) 和成就感低的平均值 (2.77) 均接近中间值。数据显示,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以性别和年级为自变量, 学习倦怠各因子及学习倦怠总分为因变量, 采用2 (性别) ×4 (年级) 的多元方差分析, 发现: (1) 在情绪低落上, 性别主效应不显著, F (1, 480) =3.18, p>0.05;年级主效应显著, F (3, 480) =4.53, p<0.01, 事后比较发现, 大一显著高于大三, 其它年级两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交互作用不显著, F (3, 480) =1.72, p>0.05; (2) 在行为不当上, 性别主效应不显著, F (1, 480) =2.22, p>0.05;年级主效应显著, F (3, 480) =4.76, p<0.01, 事后比较发现, 大一显著高于大三, 其它年级两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交互作用不显著, F (3, 480) =0.82, p>0.05; (3) 在成就感低上, 性别主效应不显著, F (1, 480) =0.08, p>0.05;年级主效应显著, F (3, 480) =4.33, p<0.01, 事后比较发现, 大一显著高于大三, 其它年级两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交互作用不显著, F (3, 480) =1.83, p>0.05; (4) 在学习倦怠总分上, 性别主效应不显著, F (1, 480) =1.88, p>0.05;年级主效应显著, F (3, 480) =7.33, p<0.001, 事后比较发现, 大一显著高于大三, 其它年级两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交互作用不显著, F (3, 480) =1.90, p>0.05。
结果表明:在学习倦怠各因子和学习倦怠总分上, 均没有性别差异, 然而均存在年级差异, 具体表现为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学生。
注:括号前的数字和括号内的数字分别为平均数和标准差。
2.2 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和学习倦怠之间的相关分析
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见表2) : (1) 核心自我评价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消极应对和学习倦怠各因子呈负相关; (2) 积极应对与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呈负相关; (3) 消极应对与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呈正相关。
注:*p<0.05, **p<0.01, ***p<0.001。
2.3 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的直接影响
为了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各因子的直接影响,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核心自我评价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各因子的结构方程模型 (直接模型) 。潜变量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 模型的拟合指数较为理想 (见表3) 。核心自我评价与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2、-0.44和-0.60, 且均达到显著水平 (p<0.001) , 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各因子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2.4应对方式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以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为中介变量, 核心自我评价为潜在外因变量, 学习倦怠各因子为潜在内因变量,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第一步, 构建全模型。在全模型中, 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的三个因子均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核心自我评价还分别通过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的中介间接地作用于学习倦怠的三个因子。结果表明, 全模型的拟合指数较为理想 (见表3) 。第二步, 修正全模型。进一步考察全模型的各标准化路径系数发现, “积极应对→行为不当”、“消极应对→行为不当”“消极应对→成就感低”和“积极应对→情绪低落”四条路径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逐步删除不显著的路径, 得到一个修正模型 (见图1) 。结果表明, 修正模型的拟合指标也较为理想 (见表3) 。第三步, 比较全模型与修正模型。在模型的比较中, 根据相△X2和∆df决定模型的取舍, 如果△X2不显著, 则取路径简洁的模型;反之, 则取路径复杂的模型。经修正后, △X2小于临界值X2 (n=4, a=0.05) =9.49 (∆df=4, △X2=4.79, p>0.05) , 表明全模型与修正模型之间的△X2不显著, 根据节俭原则, 选择路径较简洁的修正模型。第四步, 修正模型的交叉验证。按照50%的比例将数据随机分成两半, 对修正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将未限制参数的模型设定为基线模型, 依次增列测量模型的因素负荷量、结构模型的路径系数、外因潜在变量的协方差、内因潜在变量的方差、测量模型残差的方差相等, 发现所有△X2值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p<0.05) , 且适配度统计量差异的绝对值均小于0.05。说明修正模型有较好的稳定性。
检验结果表明: (1) 积极应对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成就感低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2) 消极应对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情绪低落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3) 应对方式在核心自我评价和行为不当之间没有中介效应。各路径效应大小见表4。
注:应用Bollen-Stine bootstrap方法矫正模型的配适度。
注:*p<0.05, **p<0.01, ***p<0.001;在2000个Bootstrap样本的基础上分析偏差校正的置信区间, 95%CI的数值为非标准化效应值偏差校正的的置信区间。
3 讨论
3.1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接近中等水平;在学习倦怠各因子中, 以行为不当最为严重, 其平均分超过了中间值;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的平均分也接近中间值。进一步调查发现, 体育专业学生在理论课程方面的学习倦怠现象较为严重。很多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重“技术”而轻“理论”的不良思想, 对术科课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而在理论课方面缺乏学习兴趣, 诸如迟到、缺课, 上课睡觉等厌学现象较为多见。
在学习倦怠各因子及学习倦怠总分上, 性别差异均不显著, 而年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具体表现为大一学生高于大三学生。研究假设1得到部分支持。有研究表明, 在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上, 大学男生要高于女生;在成就感低上, 大学男生好于女生[15]。而本研究却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各因子均不存在性别差异。究其原因, 我们认为, 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的偏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性别角色的社会期待,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专业女生对体育专业的情感与态度。在访谈中发现, 很多女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学梦而不得不选择报考体育专业。她们并不喜爱自己所报考的专业或者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学习体育专业, 导致学习兴趣低下以及低学业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身心疲惫, 伴随沮丧、厌倦等负性情绪, 在情绪低落和低成就感两个因子上, 男生和女生并没有出现差异;在学业行为上, 虽然女生比男生更少出现显性逃课, 但女生更多地表现为隐性逃课。这可能是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行为不当上没有差异的原因。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表现出不同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年级特点。连榕[15]发现, 大三的学习倦怠水平要高于大一, 而本研究显示出与之相反的结果。出现此结果的原因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有关。相比非体育专业学生, 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较为散漫, 自律性较差, 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高考前, 他们长期习惯于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下学习和生活, 在进入大学后, 转变为更多地依靠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 很多体育专业大学生没有合理的学习规划,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甚至形成错误的大学学习观, 导致他们在进入大学后的初期较容易出现学习倦怠。随着年级的增长, 心智更加成熟, 学会了如何科学合理地自我管理、自我监控, 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专业知识, 因此, 学习倦怠程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降低。
3.2 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的直接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 与低核心自我评价者相比, 高核心自我评价者较少出现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7]。本研究考察了核心自我评价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各因子的直接影响, 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对情绪耗竭、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可能与个体的成就动机有关。那些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有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悦纳感, 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 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外部环境, 并能够在学习任务中设置与自己能力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目标, 因而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在竞争激烈的运动场上和运动技能的学习环境中, 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有更多获得成功和彰显个性的机会。熟练地掌握一项动作技术, 完美地展示一套组合动作以及经过奋力拼搏战胜对手, 能够充分展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能力和魅力,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追求成功的动机。他们在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中看到自身的进步, 而且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倾向于对行为结果进行内部归因, 因而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和积极情绪;反之, 低核心自我评价的体育专业大学生由于消极的自我评价, 自我效能感低下, 倾向于逃避型的目标定向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害怕挑战, 在困难面前容易退缩, 习惯于将自身的成功进行外部归因, 因此产生较低的成就感和更多的消极情绪。
3.3 应对方式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 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相关, 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大部分研究将学习倦怠作为一个高阶构念来考虑, 可能掩盖了其深层次的信息, 而预测变量对学习倦怠各因子的具体影响却少有研究。本研究考察了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和学习倦怠各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 应对方式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倦怠各因子之间的作用并非一致。
首先, 积极应对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成就感低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对成就感的影响, 一方面, 通过直接途径提高成就感;另一方面, 又通过影响积极应对这一间接途径来实现。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 对生活有着较强的控制感, 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具有较高的内部动机, 直接起到提高学业成就感的作用。另外, 他们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中塑造出坚毅、乐观、自信和乐群的优良品质, 形成了在困难面前不轻易退缩和积极进取的处事风格;而且经常从事体育运动有利于丰富个体的应对资源, 使之倾向于采取问题解决、寻找帮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 有效地应对各种挫折。他们抱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能够更多地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 善于将细微的正性事件转化成更大的优势, 有利于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因而体验到较强的自我胜任感和学业成就感。
其次, 消极应对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情绪低落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不仅直接对情绪低落产生影响, 而且又通过影响消极应对进而影响情绪低落。低核心自我评价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自尊较低, 缺乏自信, 认为自己难以掌控事物发展, 情绪易波动, 在学习上缺乏合适的目标取向, 难以有效实现个人目标, 因而经常体验到焦虑、沮丧等负性情绪。应对是人格特征在应激反应中的映射, 在面临应激时, 不同人格类型的人会习惯于采取特定的应对方式[8]。低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体育专业大学生由于具有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更容易受到否定性信息的威胁, 在应激情境中倾向于采取回避、否认等消极的应对方式, 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损害了心理健康, 而且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多负性的情绪体验。
最后, 值得注意的是, 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核心自我评价对行为不当的影响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中介作用。行为不当反映的是大学生由于厌倦学习而表现出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等行为特征[1]。行为不当实质上也是学习过程中消极应对的一种行为表现, 正如表2中的数据所示, 它与消极应对之间具有高度显著性相关 (p<0.001) , 因此, 在行为不当与应对方式之间, 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而仅仅是对应于一种相关关系。
4 结论
4.1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以行为不当最为突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没有性别差异, 但存在年级差异, 大一学生高于大三学生。
4.2核心自我评价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情感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自我评价学习计划】推荐阅读:
学习的自我评价10-06
自我评价学习成就10-24
学习自我评价怎么写09-10
本期学习英文自我评价10-16
警察专业的学习自我评价11-15
学习与创新高中自我评价01-22
两年的大学学习自我评价08-03
学生对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08-04
医科毕业生学习的自我评价07-26
大学本科生的学习自我评价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