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思路

2024-07-17

企业经营思路(共8篇)

1.企业经营思路 篇一

企业全球化经营状况分析及发展思路

【摘要】营销已经谈化了域别、国别色彩,日益成为一种全球性的企业行为,经营全球化将成为又一种新的经营风潮。而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状况有发展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经营力度不够,投资方式比较单一,经营管理不力。针对这种种状况,文章提出了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全球化经营;状况分析;发展思路好范文版权所有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777(2006)04-0006-0

3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一直没有改变。2004年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重新加快,国际贸易和投资规模大幅度增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实现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发展空间无论多大,总要受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达到全球资源和市场的一体化,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发展空间的最大化。据调查显示:全球跨国公司在扩大海外经营活动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加,除此之外,强强企业购并不断,购并范围涉及传统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竞争激烈的金融服务业等,有些购并甚至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格局。国际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其在一些产业中的垄断作用不断加强,为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跨国经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全球化经营——中国企业选择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

(一)外部原因

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统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加。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依然比较良好。但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经济的回调,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同时,针对我国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仍然会大量存在;加之受我国外贸连续三年保持超常规高速增长的高基数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首先,世界经济放缓属于复苏中的回调,不会出现趋势性改变,因而仍将保持稳定的外部需求。其次,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工业配套水平以及低廉的劳动力,将继续吸引大量外资流入,加速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种趋势不会因一些短期性因素而较快发生转变,而外资企业已占据我国外贸出口的半壁江山。

(二)内部原因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战略部署,为今后20年我国的对外开放明确了目标。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奠定了基础。入世与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入世强化了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入世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享受的权利主要体现在国外,只有“走出去”,向国外输出资本和商品,中国企业才能够充分享受到入世的权利,从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给市场竞争带来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我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和营销全球化成了中国企业必然的选择。我国企业不仅要承受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且还要在人家的土地上与外国公司竞争。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不只是与当地公司争夺市场,还要与其他国际公司抢占份额。产业、市场、顾客的全球化使企业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全球化经营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全球化经营的问题。企业要在所面临的全球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才能够生存下去,否则在竞争中势必会处于劣势,甚至威胁到自身的生存。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海外投资已初具规模,中国对外投资的领域主要是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旅游餐饮等。

(一)从投资主体看,从事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有四大类

1.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外贸集团,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

2.大型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这些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优势是,有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一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在国内有庞大的生产体系和销售网络;产品的价格性能比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虽然这些公司海外经营的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3.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4.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数量多,投资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

(二)从投资方式看,贸易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主要方式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境外非金融类企业6960家,协议投资总额137.8亿美元,中方投资额93.4亿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装配企业420家,中方投资额11.22亿美元,每年

大体上带动了国内出口21.57亿美元。同时,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147.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27.2亿美元。签订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额295.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37.6亿美元,派劳务273.4万人次。

三、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实践上,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存在不

少问题。

(一)我国对外投资的规模与我国整体的经济实力是不相称的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中资企业510家,而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081家。可见,与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力度不够。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来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投资金额的0.15。与中国经济大国的身份很不相称。此外,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为1∶0.09,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1.14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11,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1∶0.13的水平。由此可见,中国资本流入与资本流出的严重失衡,这种强烈的反差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也十分罕见。

(二)海外投资的资源导向性明显,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1990~2000年度,中国30家最大的跨国经营企业中,有23家属于资源开发型企业。以渔业为例,自从1983年以来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尼日利亚、印尼、阿根廷、美国等20多个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投资进行渔业开发,已运回国内数十万吨鱼货,占我国渔业总产量的17;中信公司在非洲、拉美、西太平洋等地区在开发林业资源以取得很大的成效,运回大量的木材。冶炼行业,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在澳大利亚总投资2.8亿澳元开发铁矿,在这20年时间内运回2亿吨高质量矿砂。这说明中国产业跨国经营的技术含量不高。不过,近年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业务领域逐步扩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众多领域,扩展层次在不断提升。有的产业已由早期的建点开办“窗口”发展到投资办厂,带动国产设备竞争出口,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境外研发好范文版权所有中心创办科技园业,建立国际营销的网络和战略合作关系等各种形式

(三)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尚处不够成熟的低级阶段,比较优势尚不突出,投资于邻近国家和地区往往更容易使比较优势得以发挥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区域分布已扩大到五大洲。但从总体上来看,投资的区域仍旧相对集中。从投资总量上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北美(仅指美、加、墨三国)、大洋洲、亚洲(东南亚、西亚)等地区,有明显的地区集中性。从对外投资国别上看,投资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过的少数石油,矿产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到2001年底,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累计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累计投资量占中国工业对外投资量的9形成了三大核心区:港澳的地区、美加地区、澳新地区。中国企业在这三大核心区的投资企业数和投资额分别占中国对外投资企业比重28.61、36.01和17。

(四)投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投资新建方式

这种方式尽管有其优点,但其耗时长,难以快捷地进入市场。

(五)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的是异地化经营

由于受我国政府的国内资金配套和外汇等计划管理的限制,跨国经营企业不能完全依据国外市场情况进行决策,从而错失良机;而异地化经营则使经营项目在国外,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国内,只派与经营项目有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去国外经营,且派出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有相当一部分素质不高,不熟悉市场运作规律,不能及时依照市场的需求偏好改进产品,发现和挖掘市场机会。

由此看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近年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即鼓励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四、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思路

中国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世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们已经做出尝试并探索出新的路径。海尔通过在美国建立工厂将自己的产品卖到了美国市场;tcl通过收购汤姆逊进入欧洲市场;而通过反向oem,万向成为世界最大的万向节生产商;中集也成功地成为世界瞩目的集装箱生产商。

然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经营并非一帆风顺。在tcl收购完成后,海外人才的困境暴露无遗;而在华为全力拓展国际市场时,它遭到了来自思科的知识产权的诉讼,事实上,对于更多希望出海的中国公司而言,国际市场的贸易规则、竞争的游戏规则仍然是个未知的“禁区”;而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时所需要的管理国际化公司的模式或者流程及运营的经验。

中国企业就是这样开始了闯荡国际的历程。“我们没有时间再做准备了,这个市场留给我们的机会不多了”,李东生坦言国际化的压力。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企业只能边练边学,这就像是中国参加奥运会“以赛代练”,中国企业寄望于在国际化的实践中积累经验,而对于更多的中国企业而言,国内市场练好内功将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跨国经营战略:渐进性和创新性

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战略主要特征,一是跨国经营方式的渐进性,二是跨国经营战略的创新性。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表明,几乎所有的企业是从国内市场起步,然后以母国为基地,逐步走向世界,最终发展成为跨国企业。从大多数跨国公司走向世界的过程来看,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突然飞跃。绝大多数企业在成为跨国公司之前,对跨国经营方式的选择都采用了“先易后难,逐步升级”的战略。一是解决后发劣势的困扰。“走出国门后才真的发现,很多对手远远比海尔强大得多。”张瑞敏形容这种差距,就相当于对方都是博士、硕士,而自己才中学毕业。一个新面孔在国外也根本无人搭理。二是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必须整体考虑。应该是先把国内市场做大后再尝试走出去,这可能也是转化后发劣势的问题,要做到“无利不为、无内不外”。

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战略的创新性是跨国公司不断适宜环境变化的结果,他相继经历了由多国国内到简单一体化,再到复合一体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阶段,即多元化发展。跨国公司首先实行的是多国国内经营战略,即针对不同市场在当地组织生产和销售。以后,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少,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企业日益倾向于利用外部资源服务于自身的价值增值。相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为适应国际化战略,可将国内的生产基地转移到生产成本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还将研发、设计、研究所等都逐步迁往欧美发达国家,以跟踪最前沿的技术。

即使渐进也好,创新也罢,面对我国目前的状况,“中国企业出海的模式选择”也可借鉴:一是海尔模式,通过到当地设厂,冲破贸易壁垒,然后在当地树立品牌的形象;二就是tcl的模式,收购知名品牌的形式;三就是联想模式,奥运其实是中国可以利用的很大的机会,日本的精工爱普生,韩国的三星都是通过奥运会打造了自己的国际品牌;另外还有一种就是中国企业在国内做大以后借船出海。小灵通在国内做的非常成功以后,开始拓展海外的市场。

(二)国际投资战略与跨国兼并的结合1.资源开发型产业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预防性产业。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比较短缺,利用别国资源优势,以油田和其它重要资源开发为导向的对外投资应是我国跨国经营的预防性投资。通过对外投资建立资源稳定的供应基地,可以降低通过市场转移资源的交易成本,有利于规避世界市场资源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也防止受制于他人的被动局面。

2.劳动与资本相结合的产业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基础产业,从世界跨国公司对外扩张战略由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规律,以及中国在国际竞争力中的比较优势来看,中国企业选择较成熟的劳动相对密集、核心技术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作为跨国经营的起点是毫无疑问的。我国的制造业便符合上述条件,因此制造业将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行业,如以家用电器、摩托车为主的中档加工组装型制造业、纺织业和服装业等。

3.研究与开发型技术产业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点产业。我们应该考虑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内形成梯度优势,并逐渐推进其产业高度化。这就需要在跨国经营中发展以研究与开发为重点的技术型对外投资。众所周知,在经济全球化的剧烈竞争中,从我国技术开发、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来看,中国企业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国际经营的起点应该没有疑问,但应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梯度优势,并逐步推进其产业高度化,以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4.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中国大型企业对外国直接投资应以经营为主,出资形式也要多样化。因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销售管理经验不足,精通跨国经营管理的人才也不多,采用独资形式,不利于节约有限的资金和达到与东道国企业优势互补的目的,也不利于产品的市场营销和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更不利于争取投资所在国政府和居民的广泛支持以及获得当地的政策优惠。而采用合资经营方式,既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又有利于弥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的缺陷,还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合资伙伴的管理经验,销售技能以及在市场的信誉、供货的销售渠道。但是,采用合资方式,不利于保护技术秘密,因此,对于拥有独特技术优势的企业,可采用独资或购并的经营方式。

5.树立“全球”管理意识。面对国际上经营战略创新加速的状况,中国企业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一方面,要在国内迎接国外企业和商品的“抢滩”与挑战;另一方面,又要让自己的企业突破自身狭隘的区域市场,走向全球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这个过程中,经营者自己首先应该具有全球意识,善于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具体来说,一是要善于从大处着眼,放眼远大目标,不能目光短浅。二是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尝试新的经验,不能墨守成规。三是要融入他国文化,视差异化为一种资源,不犯文化上的错误。四是要精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世界,不断汲取精华,博采众长。就企业决策者的领导能力而言,还要引导自己的企业和员工树立全球化经营的思想,在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认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特别突出促成组织向全球化方向变革,创造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学习环境,激励员工追求卓越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韦明.企业的品牌全球化战略[j].企业管理,2003,(5).

[2]刘玉林.海外营销策略展望[n].国际营销,2003-10-05.

[3]吴息远.观点分析:中国企业如何变成“狼”[n].市场报,2003-09-05.

[4]吴江.三大巨头博鏊论坛上细维碰撞·热论企业国家化[n].羊成晚报,2005-04-25.

[5]金钢.本土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n].国际经济与合作,2004-10-14.

[6]王辉耀.中国公司跨国经营的路径和要素准备[n].环球时报,2004-10-18.

2.企业经营思路 篇二

一、适应市场竞争, 加快体制改革

我国船舶供应企业长期以来受国家政策保护, 与国外先进的船舶供应企业相比, 具有严重的企业体制弊端。200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57号文件 (简称《通知》) 正式下发, 原来规范指导我国船舶供应行业的两个文件:国办发【92】2号和国办发【95】17号同时废止。这标志着困扰港口供应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已久的船舶港口供应资质监管问题得到解决, 为船舶港口服务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明确了方向。今后, 我国的船舶供应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也被推向国际市场, 国外许多知名的船舶服务企业也将加入到国内供应市场竞争中来。个体、民营企业也将更大程度地进入市场。作为原有市场参与者的我国现有船舶供应企业存在着员工年龄结构偏大, 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的问题。无论是在企业管理上, 还是资金运作上都远远落后于国外大型船舶供应企业。在这种形势下, 现有的船舶供应企业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彻底摒弃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弊端。笔者认为船供企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向股份合作制方向发展。股份合作制, 有助于我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重新焕发活力。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促进我国船舶运输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实现船供行业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体系的形成。基于这一思想, 提出企业体制改革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组建区域性船供企业, 形成区域供应平台

考虑各船供公司彼此地缘优势和经营业务, 通过整合所属船舶供应资源组建区域性船舶供应公司, 有利于提高船舶供应速度, 降低供应成本, 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各区域公司根据地缘优势和经营业务, 划定业务范围, 待各区域供应公司管理顺畅、经营良好、集约效应显现时, 对其进行重组, 成立“船舶供应股份有限公司”, 最终实现搭建船供平台, 该方案把“组建区域性供应公司, 形成区域供应平台”作为实现船供系统整合的阶段性目标, 前期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小, 操作简捷, 整合成功率高。但由于各区域供应平台的利益驱动, 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群体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整个供应系统内耗现象尚不能完全解决, 对外开拓市场的整体优势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需进行二次整合。

2、立足服务船队, 尽力扩大经营

一般说来, 船舶供应公司都有自己供应的主船队或签约服务船队, 如上远船舶供应公司, 立足为上海远洋船队服务的同时, 尽可能的为其他所到上海口岸的船舶提供服务。这样就保证了供应公司有一定的业务量。同时争取为签约以外的船舶服务, 根据具体形势和各船东或船舶提出的要求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服务,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各供应公司参股换股, 实现合作化经营

由于船舶是运输工具, 运行在世界各地。作为一家船舶供应公司很难到所服务船舶的所有所到港服务, 只有通过合同双方参股换股扩大经营, 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目前看来, 有些船舶供应公司也尽可能的到船舶所到港服务, 形成其整体化、多元化服务, 这样供货成本大大增加,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只有通过合同双方参股换股由当地的供应公司帮助供应, 从而降低供应费用。这就需要在船舶到达港口前和其区域内的某家船舶供应公司进行合作经营。在合作过程中, 各供应公司根据相互间的地缘关系、业务关系和利益关系, 遵循经济规律, 依据市场条件, 系统内适时相互参股换股, 实现各供应公司合作化经营, 划定服务项目, 相互签订合作协议, 形成行业联盟, 避免跨区经营, 压缩经营成本。

这种改革方案有利于推进企业体制改革工作, 理顺企业经营管理体制, 同时建立起规范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 促进企业内部调整工作,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方案操作相对简捷, 难度较小。但因各供应公司仍是分散经营, 各自为政, 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群体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供应系统的整合优势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开拓外部市场。因此, 该方案只是过渡阶段, 再次整合不可避免。

二、立足公司主业, 开展一站式服务

船舶供应企业的主营业务是为到港船舶提供物资、物料、配件、食品、免税物品等服务, 而我国大部分船供企业都经过几十年的运作, 在这些业务上具有丰富的经验, 又有相对稳定的客户源, 与相关的口岸监督、管理部门也协调多年, 因此早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供货链条。目前船舶物品供应是各家船舶供应公司的主营收入来源, 又占据了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因此, 今后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还是要放在自身所熟悉的主业上。但是另一方面必须看到现有的固定市场毕竟是有限的;同时, 《通知》明确了放开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市场。今后凡按照相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的企业, 均可从事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业务。这标志着我国供应市场会存在更大的竞争。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国外许多知名的船舶服务企业也将加入到国内供应市场竞争中来。个体、民营企业也将更大程度地进入市场。现有企业的专业优势将会随之淡化。因此, 我国现有船供企业应该立足本业, 专业发展, 为到港船舶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

鉴于船舶供应这个特殊行业和市场需求, 开展专业化经营, 实现一站式服务是船供企业自身做强做大的一种便捷途径。这样可以加快供应速度, 节约交易费用, 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我国船舶供应行业已经进入了服务质量竞争的时代。由于船舶周转周期的缩短, 快速化、专业化的一站式服务很受客户的追捧和厚爱。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船舶靠港次数增多, 并且在港时间缩短, 特别是集装箱班轮, 有时靠港几个小时就离港, 使船舶工作人员十分疲惫。在他们看来, 最好在一个靠港时间较长的港口一次性上足物品, 即一站式服务。其次是远洋船舶运行在世界各地, 船舶供应公司不可能到每一个船舶所到港服务。结合船舶供应行业的具体特点, 现有的船舶供应企业应该立足自己的主业, 开展专业化、一站式服务, 以盈利为中心进行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强调的是, 进行专业化经营必须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 尽可能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和特长, 围绕着船舶供应及其派生市场着手, 发展专业化一站式优质服务。这样就要求作为物资供应部门的船舶供应企业, 有自己的仓库、堆场、运输车辆、装卸设备等硬件设施, 还要有具备一定管理知识的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因此企业要加大企业仓储、配送的经营力度, 提高物资的周转速度;加大在职人员的培养培训。

三、人力资源规划和组织结构调整

船舶供应公司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利用。由于船舶供应技术含量不高, 过去船舶供应公司作为一个安置退役船员、机关精简人员的“接收单位”, 造成企业整体人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目前高素质的人才看到企业现状又不愿留下,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船供企业的发展。现在要想发展壮大船舶供应企业, 必须进行人力资源调整。并引进高素质人才, 如英语较好的业务人员和应变能力强的采购人员等。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企业必须进行人力资源调整。建立一支有能力的企业团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船舶供应企业必须对那些不适岗的人员进行再培训或转岗, 首先为每个在职人员找到能胜任的工作岗位, 转变员工的工作观念, 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从而激发企业内部活力。在船供行业转变和快速增长的情况下, 仅靠内部人员是不够的, 必须从外界寻找人才。现在船舶供应公司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批精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队伍, 形成一个团结合作、战斗力强的企业团队, 依靠这个团队来经营管理企业。仅仅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是不够的。还应调整组织结构, 建立信息部、事业部, 加强对外联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消除组织体制中存在的系统分散、管理混乱等弊端, 造成不必要的内耗和浪费。因此要尽快修改现有的组织结构, 否则, 便会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下降, 造成资源浪费, 不利于市场竞争。目前看来, 信息部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更系统细致的管理公司的各种资源, 如用物资管理系统管理公司物资, 减少库存, 提高周转率;用客户资源管理分析客户需求等。用事业部形成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 而且重心在于构建多种经营产业的组织体制, 以促进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四、建立实施企业战略管理

任何一个组织, 不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 只要图谋长期成长, 都必须实施战略管理。船供企业也不例外, 而且船舶供应企业由于资源有限性和环境不确定性与日俱增, 其对战略计划的需要就更高。因此我国船供企业要想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要想和跨国大型船舶供应公司竞争, 首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战略层面, 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 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形成自己的特色服务和品牌供应。结合船舶供应行业的特点, 专业化一站式无疑是目前船舶供应企业最佳选择, 这样可以加快供应速度, 节约交易费用, 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战略管理上, 船舶供应公司首先根据现有的产业形势, 明确企业发展目标, 根据企业发展宗旨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企业战略, 规划公司发展。

五、企业文化构建

企业文化在战略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 既可成为战略的推动因素, 又可对战略的执行起阻碍作用。企业战略制定以后, 需要组织全体成员实施, 而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作用, 是实现战略的重要手段, 因此需对企业文化做出变革。目前企业外界宏观形势发生变化, 船舶供应公司必须进行战略转型, 实行专业化一站式服务战略。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要彻底消除“等、靠、要”的服务思想意识, 要变被动为主动, 变消极为积极。要改革目前的企业文化, 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企业内部行为文化, 使不适岗的人员尽快转岗, 使有能力的人员能够迅速成为公司的骨干。通过组织结构的变革, 形成企业内部创新、唯才是用、锐意进取、工作与绩效联系的制度行为文化。大胆起用有能力的人才, 使其带入新的思维以改变原企业文化。

六、利用现有资源, 开展物流服务

经过几十年的运作, 现有船供企业基本上都有一定规模的仓库、堆场、运输车队等相关硬件设施, 同时这些地方性供应企业都集中在各大港口, 这样就为企业依托港口和网络, 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资源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了保障。由于现有船供企业多年以来一直从事船舶物料供应, 因此企业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而且船供企业今后的主业依然是船舶物资供应, 这些物资的生产商既可作为各地船供企业的供应商, 也可成为本企业的物流服务对象。必须建立起一套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物流信息管理体系, 以便提供详尽的物流作业信息数据, 及时掌握各环节运营状况, 增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从而使得第三方物流业成为船供企业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七、加强与国内外先进船供企业的合作

《通知》明确了放开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 (下转第28页) (上接第26页) 市场。今后凡按照相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的企业, 均可从事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业务。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现有船舶供应公司应改变原有的经营理念, 在一定程度上达成战略同盟, 优势互补, 增强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同时, 我国的船供企业也要与国外同类企业相互沟通, 学习对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手段以及资本运作方式等。对于国外船供企业来说, 它们并不了解中国船供市场的运作情况, 必须要有一个了解适应的过程, 与我国国内的船供企业进行合作则是最简捷的方法, 这也为我们创造了学习的机会。

八、结语

船舶供应企业作为航海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 为更好的适应航海运输业的发展需要, 我国船舶供应企业必须从自身着手, 加快体制改革, 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以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全面提升我国船舶供应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本文对我国船舶供应公司的经营进行研究, 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同时, 船供企业具有一定的共性, 因为供应商品重叠性较大。希望对我国船供企业在今后的企业经营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阿娟.一体化供应链管理[J].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

[2]于元庆.关于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工作的思考[J].友联外供, 2009, (01) .

[3]于东升.国有船舶供应企业的发展之路[J].中国水运, 2009, (01) .

[4]钟成栋, 王智慧.中远船舶物资供应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2005, (12) .

[5]夏始扬等.航运供应链不确定性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7, (10) .

3.企业经营思路 篇三

【关键词】国有外贸;弊端;经营管理;问题;建议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出口的贸易增多,而外贸企业的数量也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逐渐增多,外贸企业的经营形式也逐渐实现多元化。在外贸发展中,国有的外贸企业面临着挑战,竞争力下降,出口额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减少,面对严峻的形式,我国的国有外贸企业要寻求突破,本篇文章分析了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发展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阐述。

一、国有外贸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

1.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带来的压力

在外贸发展形势下,外贸的经营权发生变化。民营企业的外贸发展速度快,而一些跨国公司也拓宽了发展规模。跨国公司在外贸发展中竞争力强,跨国公司拥有自主的品牌,也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而跨国公司的营销手段也高,善于运用网络营销。现在的科技的时代,网络发达,善于运用网络营销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竞争力。我国的外贸企业在民用企业以及跨国公司的夹缝中艰难的发展。在较早的计划经济中,国有的外贸企业在进出口的许可以及贷款方面优惠比较多。但是市场经济的到来,使国有外贸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逐渐减少。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部分的国有外贸企业开始转变发展模式,不断的改革自身,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而有的外贸企业改革的力度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政企部不分离,部分国有的外贸企业仍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制定发展政策。国有外贸企业的自主经营管理意识不高,管理的作风有问题。

2.外贸经营方式僵化

国有的外贸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一直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坚持买断与收购制度。但是当进出口的经营权开始放宽,国有外贸企业在出口货源上出现问题,不知道货物应该出口到哪个国家。许多跨国公司为了节省经营成本,在选购选料的时候直接来中国购买,避免了资金浪费,还有一部分外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进行交易,使交易环节变得省时又省力,还为企业节约了成本。而我國的国有外贸企业还在运用传统的经营手段,传统的经营方式显然与当前的环境不相符,使国有外贸企业的地位受到冲击。

3.出口退税率下降带来的冲击

我国的许多国有外贸企业是依靠出口退税发展的。几年前,国家制定了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调低了出口退税率。利率降低,外贸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而价格的上涨就影响了商品的出口,使商品的出口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激烈使一些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就会逐渐退出竞争市场,最终被淘汰。因此,长期依靠出口补贴的外贸企业渐渐陷入了经营的困境中。

4.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流失,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能力弱,优秀的员工就更少,国有外贸企业就在这个循环中竞争力逐渐减弱。企业竞争间接可以说是企业中人才的竞争,跨国公司以及民营发展,使外贸市场上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国有的外贸企业竞争力逐渐下降是因为对市场了解、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少。除了人才少以外,经营管理的不善也使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一个企业的骨干员工离职,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骨干员工的离职不仅仅是员工离开,员工手中的客户也会跟着离开。这种现象时常发生,而对于国有的外贸企业来说,骨干员工跳槽到对手的公司,那么对企业就是一个震荡。人才的流失也意味着公司的商业秘密会泄露,一旦商业秘密泄露,会给国有的外贸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5.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

从国际的经济环境上看,全球的经济发展速度减慢,生产过剩,贸易市场交易乱。而全球的经济发展,也影响着我国的外贸市场,同时也给我国的外贸企业带来挑战。而且我国的国有外贸企业一般出口的商品以纺织类为主,纺织类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空间小,这也使我国的外贸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经营外贸企业面临着困难,但是企业的自身还有着优势,在认清国际市场的发展下,改革经营理念,也可以提高竞争能力。

二、摆脱困境的方法

1.提高国有外贸企业的竞争力

只有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而企业的竞争力又表现在多方面。这就首先要扩大企业的规模,而突出竞争力,不单单是把企业规模做大,更重要的是把企业做强。外贸企业集团发展中首先要明确主业,围绕主业发展展开并购,在并购中实现优势互补。适当开展多元化经营,重视金融和实业功能建设。

2.转变企业经营模式

可以考虑与生产企业相结合,实行生产销售一体化;还可以扩展适量的国内贸易,成为商品国内国际的中间商;也可以走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合并的道路,成为他们在国内的采购部门;还有一条很好的途径就是实行外贸代理,国有外贸企业应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既要为生产企业出口商品,又要提高代理服务质量,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同时,积极建立境外贸易代理网络,通过境外贸易代理扩大国内产品出口,提高自身竞争优势。

3.加强人才管理

这是对外贸易业务性质决定的一项特殊要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尽可能的照顾、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需求,才能激发出更大的活力。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制订相关法规,规范管理客户和合同。还要重视人才引进,具有良好素质的外贸人才可以扩大外贸的业务量,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尤其是引进一些拥有不少客户的外贸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由上述可知,我国的国有外贸企业面临严重的经营困境,要想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就要对外贸企业的自身进行改革。改革企业的管理制度,转变经营方式,引进先进的技术,利用优越的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国有的外贸企业在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促进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张景,传统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战略转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13.

[2]梁锡坚,国有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的探讨与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4.寿险经营思路探讨 篇四

2012-2 目前及未来十年,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几个特点: 1,从要规模到要效益

以保费规模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能产生利润的规模才真的称得上规模,否则,不但带不来效益,还会成为保险公司沉重的包袱。2,从要保费到要客户

社会口碑、客户忠实度,都是目前保险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保监会主席所重点强调的,一切以客户为中心。3,渠道多元化

直销、代理人、银保、经代之外,会有越来越多的异业合作模式进入到保险行业当中,随着渠道的多元,保险公司将专注于产品研发、客户服务、销售渠道及政策的制定,而营销工作会逐步分离出去,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有望实现“产销分离”。4,销售精细化

以产品导向的销售行为,非常容易产生销售误导,从而引发客户信任危机,顾问式行销将成为未来保险销售的主流,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由高素质的保险销售人才为客户量身设计方案。5,产品创新逐步加强

目前保险行业产品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不管在产险还是寿险领域,都有很大的产品创新空间,在某个垂直领域,可以做深做强做大。6,投资渠道逐步放开

资产管理做为保险公司的一条腿,可运作领域会逐步扩大,但是随之带来的是对投资能力的要求,水涨船高。7,支持政策逐步到位

比如产险的车险费率市场化,寿险的年金税收优惠,将对保险行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8,集团化作战优势凸现

集团化有两个方面的集团化,一是保险公司的集团化,二是中介集团化。保险公司的集团化,将有力提升保险公司竞争力,在客户整合、资源整合和资产管理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而中介的集团化,是适应监管要求与自身发展需要。

在以上的大背景下,各家保险公司都在酝酿针对渠道、客户服务及创新领域的思考与实践。中国的保险市场,寿险规模与产险的规模比大致维持在3.5:6.5,寿险的经营,相比产险,更复杂,市场切入也更需战略。尤其针对新成立的寿险公司,面临市场的二八定律,排名前10位的公司占有了90%的市场份额,如何在规模持续增长的寿险市场占领一部分市场,可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在于成为市场的搅局者,着实不易;机遇,在于新的公司,不会受到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同时全新的班底,更易进行战略和模式的规划。以下从营销(渠道)、系统、客服和新模式四方面,进行探讨。

一、营销模式的建立与发展规划

1.直销-团险

以产品为中心,以关系资源为支撑。2.银保渠道

要效益,不要规模,解决小帐问题,提高客户回报,让产品变得易懂、易销,重视客户服务,成为银行保险产品中的畅销品种。3.直销-个险

重产能,轻规模,以顾问行销打造高产能个险团队。要解决几个问题:人员招聘、培训、留存。目前国内的现状,以顾问行销为主导的个险渠道很难做大,所以现阶段不妨做为其他营销渠道的营销人才的培养基地,一方面解决个人渠道个人发展空间的问题,一方面带动整个营销渠道的人员素质。4.经代渠道

以盈利为目的,给予经代合作方足够政策支持,以产品、客户服务取胜。中介渠道也露出集团化的苗头,中介渠道的前途是光明的,尽快的介入这块市场,或者直接成立自己的中介和销售公司。5.新渠道-网销+电销 电销以银保和团险客户为切入点,进行二次开发。还可以BD合作伙伴的客户群为目标,进行营销。

网销以销售与客户中心为重点,借鉴平安、泰康、保险交易网等成熟模式。

6.BD合作-多元化合作渠道拓展

线上,借助网络平台,线下,借助连锁类渠道。这块是保险行业值得重视和大力发展的。目前非金融行业的兼业代理还比较少,但是和其他行业沟通的情况来看,合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比如教育培训行业、珠宝行业,只要合作渠道拥有终端网点,或客户群,就具备合作的基础。保险公司方面要做的是,为合作伙伴、客户设计好共赢的模式。

二、后援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1.核心系统

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思路,客户分层,比如对高端客户开辟绿色通道,可借鉴太平人寿的思路。在技术和架构方面,要提前论证,中途如果变化方案的话会成本很高。所以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好是否采用大后援的方式,以及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比如电子保单、数字签名等。2.呼叫中心

电销在车险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寿险方面,大都会、招商信诺也经营的不错,但随着信息保护法的推行,以及保监会最新精神的宣导,在个人隐私和销售误导方面,都有强硬的规范。所以,未来电销平台更多的是对已有客户或者通过合作渠道拿到的客户资源,进行销售开发以及承担一定的客服、投诉等功能,具有呼入和呼出两方面功能。3.在线销售平台

目前平安、泰康的销售平台最为完善,可结合明亚的病毒式传播机制。

三、客户服务平台的建设

寿险对于客户的关系维护,在新的保监会精神要求下,会越来越重要。现在寿险合同一般会伴随发一张紧急救援卡,在客户服务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扩展空间。除了CRM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之外,还有面向客户的个人服务中心,比如类似平安一帐通那样的平台。1.客户管理系统

注重客户的资源整合与挖掘,与客户个人中心联动。2.在线客户个人中心

用户中心,具有保单查询、保全、客户增值服务等,类似平安的一帐通。

四、创新技术对营销的支持

互联网技术,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保险营销的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投保效率、客户体验、病毒式营销以及综合销售方面,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1.移动销售管理系统

目前新华、阳光、新光海航、平台都在陆续实施,可随时随地展业,科学的帮助客户进行分析与规划,即时承保,大大改善客户体验。还可以准确统计活动量、业绩与奖金,做为销售管理新一代的工具。2.移动自助购买终端

类似银行的ATM机,进行多元化渠道的铺设,每个终端,都是一个销售员,以此模式进行万家渠道的铺设,相当有1万名销售人员,24小时工作,还省去了大量人力及管理成本。3.IT技术实现扁平化管理

目前寿险高达9级以上的营销管理体制,造成沟通成本、管理成本等诸多弊端,利用IT简化管理层级,并将中、后台工作简化,前端销售与客服在整体人力构成比例上尽可能提高。德国MLP的三级管理体系值得借鉴。

赵大玮

5.《酒店的经营思路》.(模版) 篇五

尊敬酒店领导:

酒店的成长使投资者、管理者必须为之设立切实可行的战略发展目标。有了战略经营思路,酒店才有计划的发展、才有根据发展设立规范和标准。制定酒店制度和战略蓝图,让每一个员工知道酒店目前是什么情况,将来要怎么发展;有了企业文化方便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正因为我们希望酒店长远发展、成长为定西市场所认可的品牌,我们的标准就不能直以政务接待而停留;当我们为酒店的利润骄傲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经营要走下坡的时候,还必要戒骄戒操,想尽各种办法提高酒店经济效益,提高酒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酒店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求得生存,也是酒店从事各项经营的根本目的。

2016年是酒店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之年,根据集团公司年员工动员大会的指示精神,结合酒店实际情况,进一步创新改革、提高员工素质,提高服务技能是当前夯实内力的迫切需求。在酒店领导的决策下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收回餐饮,并不断发展壮大,现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抓好服务质量管理,努力控制成本,各部门之间要处理好酒店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几种关系。以下本人谈几点对酒店经营发展的思路。

一、工程硬件是酒店服务的基础

1、做好设施设备计划检修保养,防止老化,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硬件服务关键就是酒店的设施设备,包括地毯、大理石、灯具、装饰品、机器设备等等,只有做好酒店设施设备计划维保,完善好硬件设施的前提条件下,而进行软件服务,这样才能给客人创造一个美观、优雅、温馨的良好消费环境,来提升酒店效益,打造品牌。

2、每天对酒店2间客房做全面检查包括卫生间花洒、马桶、玻璃门、地漏、面盆、灯具、房间电话、客房控制系统RCU、电视机、空调、灯具、wifi路由器等进行全面检查。

3、将客房淋浴间渗水墙面反减而引起的客房壁纸起皮、发霉、变黑,木地脚线变质等工程性问题,多考察学习用高科技纳米防水技术解决陈旧性疑难问题确保正常。

4、做好消防、锅炉、中央空调、热水泵、配电、供水系统的换季检修,日常维护,特别是对中央空调主机及其配套冷却塔、水泵,末端风机盘管、排回风机系统的清洗保养,精心调试,确保中央空调顺利运转。

二、节能减排是酒店的纯利润

1、节约水电气等能源,做好月报表、周报表及同期对比分析。

2、加强对各部门灯光控制,建立灯光控制时间表,严格按控制时间执行做到每个区域没盏灯控制,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

3、将客房wifi路由器、电视视频信号有线网络从经济、实用、安全、方便方面多考察了解,做好可行性方案,确保酒店宾客方便实用。

4、增加计划任务每月对锅炉、电梯、空调、灯具、给排水等进行检查并进行能耗结果对比分析。

5、控制维修成本严格把控采购原材料关,对于非一次性消耗的材料以修为主、以换为辅的修旧利废的原则。对一些换下来有利用价值的原材料进行再使用。

6、建立部门奖惩制度,奖罚分明,避免有罚无奖,或是有奖无罚。

7、对酒店灯具使用的的普通白炽灯泡因寿命短,功率大,有计划的根据市场行情陆续应改为LED节能灯,降低电能成本。

8、开源节流,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适时调节和修正燃气锅炉、中央空调的各种技术参数,在保证和满足客人对空调水、热水需求的基础上,调正好用水温度及水的流量,降低热耗,尽量节省电力和天燃气,使成本消耗减至最低限度。

9、做好酒店月水、电、气的消耗记录,及时分析和总结消耗量的原因,找出各部门多消耗的原因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提供相关数据有利于总经理决策时作参考,管理和监督好租赁户的管路和电气线路,坚决拒绝窃水、窃电现象发生,防止水电流失。

三、营销是酒店生存的命脉

营销部是酒店经营销售的关键部门,必须发挥主要能动作用,市场推广办法开拓市场没有多大捷径可走,吃苦是最根本的出路,增加营销人员绩效。在酒店成长的原基础上,开发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利用一切社会关系和资源,及时处理和协调各种经营销售情况。提高现有销售人员销售理念,扩展销售新思路,展开酒店全员销售,进一步挖掘酒店客源市场。加强市场宣传力度进行营销推广,以增加酒店的知名度。进行定期回访和问卷调查。

1、加强节日促销活动如:父亲节、母亲节、三八节、五一节、六一节、七一节、八一节、教师节、国庆节、圣诞节、元旦节、春节等等节日进行市场调查,广告宣传制定促销方案,提高餐饮、客房、娱 乐销售额。

3、餐饮部根据节庆推出相应的团拜宴、团圆宴、长寿宴、婚庆宴、大餐等创新更新菜谱。对“高考房” “学生谢师宴”等暑期师生活动促销。

4、把价格做杠杆,在旺季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淡季时追求高的出租率,吸引各社团队、各单位会议。、大力推广互联网、微信平台等网络订房、订餐,加强网络促销,在现有的携程网、艺龙网、去哪网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预付订房量及增加几个新的订房系统及订房网络;扩大客房、餐饮、会议等消费并在网络平台上推出。

6、将旅行社的团队融入到餐饮日常经营内,坚持按大众消费为核心的餐饮经营理念。加大餐饮的上座率。

7、散客市场客源的开发,是我们酒店客房追求的最主要的客源市场,在有限的房数提高总量,散客是改变入住率的根本途径。开拓散客市场,重点是市内市场,其次是旅游散客。

8、参加行业的连锁服务网, 加强与协议客源外的企业单位的联系,稳定现有客户,大力开发新客户,本地市场客户有必要回访。

9、针对散客客房、餐饮、捆绑销售,客户在酒店住房,可同时在餐饮方面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根据不同客人的需要,设计多种套餐(含客房、餐饮)。

10、餐饮部研发新菜品,增加品种和特色菜,提高档次,提高质量,吸引顾客。

11、酒店内部制作电视广告,打开电视插播酒店介绍专题片,播放客房套房设施简介、茶艺棋牌活动项目、餐饮菜谱图片、会议接待场景、背景资料和名人来访图片资料等企业文化的内容,进行推销宣传。

12、通过内部促销宣传链完成内部消费链,必须以质量谋生存,内部交叉宣传网介绍给客人,并制作住房、餐饮折扣卡赠送等完成内部的消费链的构成。

13、提高回头率 把客人引进来,留住客人,提高回头率是最关键所在,只有留住客人,让客人满意才能提高回头率,只有积累,才会有量的增加,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赠送和让利推行住房消费积分卡,消费达到一定的金额,享受赠送房、餐饮享受优惠折扣等消费。

四、安全是酒店运营的关键

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确保酒店、客人和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酒店经营管理的健康发展。

1、狠抓酒店安全管理,强化酒店“安全预防”的能力,加大消防培训力度,使安全消防工作上升到重要的高度。

2、制定各类劳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全年不发生任何责任事故,酒店不受损失,有力保障酒店经营的正常运行。

3、结合酒店实习情况对监控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其良好运转;提高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使防范工作落到实处。

五、解决目前酒店存在的问题

1、当前酒店员工服务技能及服务意识与星级目标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员工礼节礼貌不到位、对客服务意识不强,员工 业务不熟等方面、餐饮服务员少服务不及时等。以酒店经济工作为中心,将贯穿培养“一专多能的员工”为主导思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带动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积极引导员工自觉学习,增强岗位竞争投身改革的自信心,培养一支服务优质、技能有特色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2、严格纪律树形象,纪律是一个团体范围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提高部门战斗力的有效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行政部要搞好全局性工作,部门负责人要带头,从自己管起,彻底杜绝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部门员工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要规范,在当地将酒店打造成一个文明窗口。

3、创新管理求实效,严格卫生管理是确保酒店环境整洁,为宾客提供舒适环境的有效措施。加大卫生管理力度,除了每月3次质检外,我们还将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且严格按照标准,决不走过场,决不流于形式,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并制定奖罚制度,实行奖罚兑现,以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酒店卫生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此外,要彻底搞好防蝇灭鼠工作。

4、宿舍的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现住宿人员多,将加大管理力度,要有一个整洁的寝室环境,不收管理费,在每个宿舍设立舍长,负责安排督促宿舍人员打扫卫生,要求室内清洁,物品摆放整齐,并对各宿舍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值班经理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要对宿舍水电暖进行检查与控制,杜绝浪费现象;时刻不忘防火防盗、禁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宿舍,以确保住宿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

5、加强对餐饮、客房、会议、茶艺棋牌的电器、装饰、水暖等各种设施,定期保养巡检。报修必须经使用部门确认,日常维修根据报修单的维修数量作为考核的依据。

五、人力资源是酒店的根本

以经营发展为原则,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外协工作、培训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招聘选拔有用人才,稳步提升团队建设。

1、明确自身职责,树立工作形象,为酒店发展奉献心力,是行政负责人应尽的职责,将每项工作落实到最细之处,落实每一项政策措施,在酒店取得良好业绩同时也使员工得到进步。

2、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招聘与培养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一,从建立人才引进渠道、扩充人员上升空间、形成人员良性竞争,达到良好考核机制,在酒店内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3、调查员工离职的原因,有效的减少离职因素,既要提高员工素质,又要关心员工疾苦,为员工办实事关爱员工,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服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不定期的做好员工问卷调查,对合理化建议落到实处。

4、适当的补充员工的公休时间,定位每月2-4天,解除员工在工作上的疲劳;建议对夜班员工加夜餐补助,对加班员工合理的增加加班费。

5、继续深化改革,实行责任承包制,高新挖掘有用人才,以个人资源提升酒店的效益,对合理化建议的人才加薪奖励,激励员工全员 营销,销售与效益相挂钩。

6、中层管理人员作为酒店的中坚力量,培养部门的优秀人才,储备中层管理人才,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监督,加强约束并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管理能力,激励提高中层以上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7、重点开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精细管理;让每位员工都明确意识到优质的服务及节能降耗工作在酒店运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将此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8、加强对员工服务礼仪、仪容仪表方面的培训,让员工在对客服务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酒店形象,体现酒店企业文化。

9、提高酒店采购效益,努力做到货比三家,坚持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严把进货质量关。

10、加强酒店办公用品管理,制定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的领用数量标准,并完善领用手续,做到帐实相符,日清月结,并对仓库物品进行妥善保管,防止变质受损。

我承载着梦想,在酒店几年的工作上有所进益,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在职业生涯中领略更多人生历练,在工作上得到更大提升;愿望把酒店建设成为真正的和谐团队、优秀团队、专业团队在市场打开销路、创出品牌,达到并超越顾客的满意,完成并超越经营指标。总而言之,有一种敬业爱岗精神,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以上不正之处敬请酒店领导批评指正

6.关于经营工作思路的探讨 篇六

-----关于经营工作思路的探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和市场化逐步深入,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施工企业,也被推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如何

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强手如林的建筑市场争取一席之地,找到落脚点,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乃至发展强大,己作为一个经营战略问题摆在企业经营者面前。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经济贸易的多元化及国际化,使得这个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解决好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无数人为此尝试和探索,归根到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企业是否拥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经营战略。

建筑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它相对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我们施工企业在克争激烈的大环境中,“既要生存,又要发展”,就得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紧跟改革开放步伐,勇敢走向世界市场,发挥自身优势,以丰厚的效益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取胜市场,把我们的传统优良作风进一步发扬光大。

短短几十年间,对我们施工企业来说,己经历了数次变草。生产经营状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过去的单一配给生产型企业转化为经营生产型企业。从昔日国有企业的“老大哥”到如今和同行们共同挤身建筑市场找“米”下锅,迫使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走改革之路以市场为龙头,以质量和技术作保障,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组织企业的各顶工作,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针对目前形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转变观念:

1.从“等、革、要、怨”的计划经济旧观念向“找、挣、钻 抢”的市场经济新观念转化。

工程任务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从哪里来?只能到市场上去讨价还价,去竞争取得。如若竞争不到,就只能断炊了。承揽任务成了施工企业的首要任务。“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市场经济为竞争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前景,为其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提供了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每一个人市者都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你遵循了它,它对你就是有情的,违背了它的发展规律,对谁都一样残酷无情。

目前,参与市场投标己经成为我们施工企业获取工程任务的主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经济生话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我们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建筑市场己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结合我们以往经营工作的经验教训,重新审视我们的工程经营工作,提出经营工作的新思路、新方略己十分必要。

2.立足路内,放眼路外。转交以“铁“为主的观念,把主攻方向只承揽铁路建设工程,向公路、市政、水电等施工领域拓展-运用既有优势,站稳市场,抓住路内,紧盯路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们是铁路综合工程施工一级企业,具有队伍精悍,负担小,工种齐全,技术结构合理,员工素质高,善打硬仗,机械化程度高,机动性强的特点。多年来,我们主营铁路工程,曾参加过国家十多条铁路干支线的施工。随着市场化的进程逐步深入,我们走改革发展之路,四面出击,八方辐射,经营范围也有了新的突破。由单一的铁路施工向各级公路、桥梁、长大隧道、水利水电、市政、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多方位开拓。现又通过了交通部公路施工特级资质登记,为我们挤入公路市场领域取得了入场券,赢得了更为广阔、更为有利的竞争环境。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获取市场、赢得市场。赢得了市场,就赢得了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针对建筑业地域性广的特点,依据“点、面-线〝原理,我们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以项目为依拓,滾动发展,不断壮大。如今,我们的施工项目己经遍及到全国十几个省市和地区。

3.敢于创新,勇攀高峰

几十年的施工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企业每前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科技含量高的工程自然效益也高。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得瓷器活”,要想承揽“高、精、尖”项目,必须有“金刚钻”。否则,就是工程到手了,世交不出去,岂不贻笑大方。再说,市场也不会轻易把“瓷器”交给你。为此,我们依靠科技,大力推广科技进步。一方面从全国各大高校吸取各方面专业人才,使

其在施工中发挥其专长;另一方面和各设计院及科研单位建立业务联系,搞专题科研,使得我们在施工中的“拦路虎”被一一攻克,取得的诸多成绩和经验,填补我们施工领域中的空白,且

形成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并被大力推广普及。为我们今后取得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干好在建项目,树主品牌意识

企业形象就是企业的品牌,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同样具有经济效应,我们今天应该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它。质量是我们施工企业的生命。过去,我们经历了一条光辉的历程;令天,我们在昨天的余辉中前进,今天的信誉就是明天的市场。工程干得好不好,不仅仅是今天的事,还关系到今后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过去,我们往往重“揽“轻“干”,把“干“,放到了无关紧要的地位,以为只要工程揽到手,工程质量合格车达到 100%,接期交出去就行了。现在看来,这还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更深人分析。同样是“米〞,别人做出来,可能就比你做得好吃。为了今天;也为了明天,我们为什么不能干的更好一点呢?作为施工企业,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也很多,体会也颇深。为此,我们确立了“艰苦奋斗、求实创新、信誉至上、团结拼搏”的企业精神,全力塑造一流的企业形象,努力营道“干一项工程,创一项名牌;交一方朋友,赢一方信誉,树一块丰碑”的新氛围。对到手的任务,无论大小,都树立“精品意识”,精心组织,优质高效完成,交给人民一个放心工程和优质工程。

全处狠抓重点、难点工程,强化施工现场管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把问题解决在现场。成立QC管理小组,对现有工点进行标推化管理,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现己卓有成效。

三、强化企业内部省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在现代经济中,管理和科学技术一样,本身也是生产力。它是联络各种生产关系的纽带,是比劳动者、生产资料更高意义上的生产力要素。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发展内在的动力因素,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取决于改革,还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进步状况和其他一系列复杂因素。企业管理是对生产经营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没有先进的管理做保障,就不可能有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三年实现两大目标的重要基础。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使企业更好地走向市场,适应市场,提高企业的克争力?我们把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贯穿于改革,改组、改造的始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并举。在实践中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学的管理体制,顺利实现由传统意义的企业管理向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管理转变。

新世纪、新千年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正在席卷世界,企业外部环境正在开放,更加复杂动荡,市场克争也更加残酷。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应该怎样因势而变,顺利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是企业界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企业在克争中致胜靠的主要是企业的综合实力,而综合实力又外乎诸如管理、资金、科技、人才资源等因素。在诸多因素中管理应该是起着先导作用。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就不会形成一流的企业,更不用说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管理机制的改善和科技的进步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企业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优秀人才是解决企业生存与发展全部问题的根本基础。当今时代,人才是企业的最大财富,人才竞争是企业面临的最严峻的竞争。只有千方百计地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各类人才,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机遇与挑战井存的国际国内大环境,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先进经验;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强练内功。改革是动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没有发展就不能使企业摆脱困境。

7.企业经营思路 篇七

本文通过研究差异化经营, 对市场现状及烟草企业非烟商品状况进行了分析, 从非烟商品的选择入手, 利用swot分析法, 研究烟草企业开展非烟业务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进一步对酒类和茶叶商品提出渠道探索思路。

现如今多元化经营已经势在必行, 烟草企业也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烟草要摆脱卷烟销售的局限, 应该开拓非烟业务。

一、烟草企业非烟业务的经营现状

(一) 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 “烟酒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烟酒茶”不仅仅是快速消费品, 还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

中国是茶的故乡, 至今已有几千年制茶饮茶的历史。中国人好茶, 不仅因为茶叶具有多种健身治疾的功效, 更因为品茶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趣。自古以来, 以茶待客, 以茶交友, 以茶表示深情厚意, 不仅深入每家每户, 而且用于机关、团体, 乃至国家礼仪, 形成象征着淳朴、高雅、礼让、和谐的茶文化, 体现着中华礼仪之邦的民族精神。

酒文化和茶文化一样, 历史悠久, 从唐代大诗人李白醉酒作诗, 到如今酒席桌上少不了红白黄酒, 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对酒的热爱经久不衰。在商务宴席上经常能听到“感情有多深, 喝酒一口闷”这类豪言壮语。根据上述分析, 我们了解到茶和酒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爱好, 也是生活的必需品。那么现在市场上的经营状况如何呢?

目前上海有四大茶城:天山茶城、大宁国际茶城、满堂春茶叶市场、九星茶叶市场。里面大多是销售绿茶、散装茶叶。茶的品种也较为丰富, 全国各地的名茶都有销售, 但是产品参差不齐, 品级分类也较不规范。这些恰恰反映出我国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品牌意识淡薄, 营销管理落伍, 营销方式落后。入世之后的中国茶叶面临着产业升级的紧迫性, 茶叶市场拓展同样需要实现传统销售向现代营销的深刻转变。因此, 目前亟需研究分析茶叶的市场特性, 导入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探索茶业营销策略与创新, 全面提升中国茶叶尤其是国际市场主流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再来看看上海酒类市场的销售状况。啤、黄、葡、白、洋是目前上海酒类市场消费的大致排名。其中, 啤酒和黄酒销售量较为接近, 可能根据季节因素两者排名会更替。根据近年来上海酒类消费分析数据报告显示, 啤酒、黄酒、葡萄酒、洋酒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以葡萄酒的上升最为明显, 而白酒则显示出略微下跌。葡萄酒消费呈上升趋势, 分析原因主要有:上海市民生活质量提升, 对于葡萄酒的保健养颜功效有所推崇, 以及与国际化接轨的生活品质要求。而白酒呈现下跌趋势, 是因为其低端白酒市场的萎缩造成。白酒近年来正朝着上海市场高端消费品的趋势发展, 这和国内市场炒作茅台、五粮液有着密切的关联, 也和白酒企业的发展规划息息相关。

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在大型超市及烟酒店 (含上海烟草直营门店) 购买酒类商品。虽然上海市场的酒类销售较为分散, 但是渠道却较为统一。从消费结构来看, 普通市民的酒类消费往往会选择低端产品, 购买场所选择在附近的超市。企业客户则会选择大型超市连锁或者大型烟酒店 (含上海烟草直营门店) , 一般企业购买酒类商品主要用于商务招待、送礼酬谢、员工福利等。由此可见, 在酒类消费市场, 上海烟草企业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

(二) 烟草企业非烟业务经营现状

俗话说的好, “烟酒茶, 不分家”。通过对市场现状的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同时销售烟酒茶对消费者而言, 并不是一个很难接受的情况。

作为烟草企业, 我们的直营门店大多经营着烟草商品和酒类商品, 但目前销售茶叶商品的直营门店占比较少。卷烟销售是直营门店的主要销售收入, 酒类销售占比较少, 茶叶销售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 酒类商品的销售 (以白酒和葡萄酒为主, 黄酒、洋酒为辅) 已经在上海烟草直营门店开展多年, 并且形成了固定的消费群体, 销售收入也在稳步提升中。然而茶叶的销售却被大多数烟草直营店拒之门外,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通过走访部分有限公司的直营门店了解到, 由于茶叶的保质期和保存方法较为复杂, 且茶叶容易吸味的特性造成了我们的直营门店不愿意销售茶叶。

如何打破这一茶叶销售的困境, 促进烟酒茶共赢的局面, 是烟草企业应关注的课题之一。

今年恰逢全国烟草网建会在上海召开, “满足消费”是我们目前正在研讨的课题。如果我们将烟酒茶放在一起销售, 就能丰富我们的商品品类, 一旦我们的商品多样化了, 就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直营门店选购商品。多种类多规格的商品势必能更好满足客户的需求, 为我们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这恰恰与“满足需求”相吻合。

二、烟草企业发展非烟商品的优劣势

(一) 烟草企业发展非烟的优势

1. 企业优势

上海烟草企业拥有良好的商业知名度、信用度。这对我们开展非烟业务是非常有利的。合作企业会因为我们良好的企业形象, 优质的企业信用, 给予我们更多的优惠及便利, 相对其他民营私营企业, 很多大的生产商代理商愿意和我们合作。烟草代理的商品象征着企业的商品品质和销售保证, 这对于我们的合作方而言绝对是不可抵挡的诱惑。

2. 渠道优势

上海烟草企业的直营网点遍布全市主要街道和区县, 一旦我们开始销售各类非烟商品, 网点布局可以轻易渗透至全市。

此外, 我们上海烟草企业的优质零售户是我们的一大财富, 我们和知名的商圈有着业务往来, 和大型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将我们的非烟商品推广至我们的合作伙伴。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会使得非烟商品的推广难度大大降低。

(二) 烟草企业发展非烟的劣势

1. 经营商品的局限

由于烟草是国营企业, 且具有良好的信用, 这势必要求我们的合作方也具备相应的资质, 要有过硬的生产技术, 良好的企业信誉, 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等等, 这就造成我们无法像茶叶市场, 酒类批发市场中个体经营户那样可以多渠道进货合作。这样一来我们的合作方就会被局限, 商品的选择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 业务流程繁琐

根据烟草的企业性质, 决定了我们操作业务有一套严明的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也因此, 我们每经营一种商品就必须走一遍相应的流程, 造成了办事无法像私营企业一样迅速, 可能会延误商机, 错过最佳的销售时间。

三、烟草企业发展非烟商品的机会和挑战

(一) 机会

1. 茶叶商品

根据对上海四大茶叶市场的了解发现, 上海茶叶市场中主要以绿茶销售为主, 乌龙茶类的商品较少。且上海市场茶叶的品牌意识比较淡薄, 消费者对茶叶品牌认知不足, 没有强烈的品牌忠诚度。

2. 酒类商品

白酒高端消费市场的兴起, 近年来白酒的发展日趋高端, 上海烟草可以通过渠道优势占据白酒的主要市场, 打造烟酒高端品牌形象。

(二) 挑战

1. 茶叶商品

上海市民对乌龙茶的认知不足, 普遍以绿茶消费为主, 一时可能无法接受其他茶类的口感。网上购物平台抢占零售市场份额。

2. 酒类商品

大型超市的迅速扩张将会抢占上海烟草直营门店的销售份额。网络营销、电子化商务的崛起 (如“也买酒”“一号店”等购物网站) , 白领追求“足不出户”的高效消费理念也将会对酒类零售产生冲击。

四、烟草企业发展非烟商品渠道的思路

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得出一条简单的烟草企业非烟渠道发展思路“差异化选择、市场化经营”。

(一) 商品“差异化”选择思路

个性追求是新时代的潮流, 应用在市场上, 我们可以称之为“差异化”选择。“差异化”商品选择是适应市场需求的, 挖掘市场空白, 寻找商机是我们发展非烟业务的关键。正如卷烟营销中品牌培育需要挖掘市场潜在消费一样, 非烟的商品选择也需要挖掘市场潜力。

举例来说, 茶类商品, 我们可以选择乌龙茶类来弥补市场空缺, 大家都在销售绿茶, 那我们就提供给客户乌龙茶的选择。茶叶市场以散装茶为主, 那我们就销售礼盒装茶叶为主。酒类商品, 我们可以根据容量的不同来差异化经营。比如市场上常见的茅台是500ml装的, 我们可以经销小容量或者1斤装、2斤装茅台。以此类推, 差异化商品销售, 能帮我们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以人为本, 满足需求”就在差异化商品中得到了一种诠释。

(二) 渠道拓展思路

有了差异化的商品, 那么如何将我们的“特殊”商品推销给消费者呢?这就需要“市场化经营”。“市场化经营”传统概念就是指以市场方式经营产品, 解决交易产品的供需问题。市场化经营实际上是希望通过竞争性市场验证商品交易的价值, 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然而, 本文中所指的“市场化经营”有另一层含义, 符合市场需求的经营方式。现代营销背景下, 要实现销售, 就需要符合市场需求, 满足客户需求。然而满足需求不仅仅是迎合客户需要, 我们更要引导消费。将客户引导至选择购买我们经营的差异化商品上来。那么如何引导呢?

1. 直营门店形象展示

我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直属门店的渠道优势, 在醒目位置陈列非烟商品, 吸引客户的目光, 让客户了解到上海烟草也在经营着非卷烟商品的销售, 慢慢将非烟商品与烟草企业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意识挂钩, 改变客户传统的烟草企业只销售卷烟的狭隘思维。

2. 重要商圈网点建设

直营网点的布局结束后, 我们要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 在上海各重要商圈的网点进行建设, 在原有的卷烟柜台中腾出柜台陈列我们的非烟商品。如果说直营门店的陈列是平面广告的话, 那么重点商圈的出样无疑就是电视媒体广告了。他们代表的形象意义更为明显, 视觉感官更为直接, 也扩大了非烟商品的曝光率。

3. 电子化商务平台构建

完成了直营门店和重点商圈的铺市工作, 接下来就要朝目前最流行的电子商务迈进了。时下什么最流行?答案无疑是网购。不论年龄层次, 现在网购正逐步兴起, 代替传统购物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购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消费者只需要在家中利用网络就可以进行商品买卖。网购实现了人们对便捷购物的追求, 也对传统渠道销售提出了挑战。

作为烟草企业, 我们没有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 与他们合作, 将我们的非烟商品登录到网站上进行销售, 同时也为我们的非烟商品进行了电子平台的广告宣传, 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到我们在销售非烟商品, 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4. 团购渠道开发

团购是时下另一热门话题, 各式各样的团购网站, 让消费者趋之若骛, 抱团购物消费成了网上消费的另一道风景。然而本文推崇的团购并不是指通过团购网站推销我们的非烟产品, 而是通过自身的渠道发起团购号召。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实现:

1) 企业团购。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向我们下团购订单, 订单内容可以包括烟酒茶任意组合。除了卷烟无法进行优惠以外, 其余非烟商品可以根据团购数量的多少进行价格调整, 以此为顾客牟利。相信这一举措也可以为提高客户满意度作出一定贡献。

我们可以根据企业客户团购需要建立vip客户档案, 制作团购商品目录册, 将我们现有的非烟商品制成画册, 提供给客户, 让他们今后在采购商品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同时, 及时的产品信息沟通及客户关怀 (如逢年过节的短信慰问, 新产品的试用, 价格调整告知等) , 会将我们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拉近。我们可以根据企业客户团购需要建立vip客户档案, 制作团购商品目录册, 将我们现有的非烟商品制成画册, 提供给客户, 让他们今后在采购商品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同时, 及时的产品信息沟通及客户关怀 (如逢年过节的短信慰问, 新产品的试用, 价格调整告知等) , 会将我们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拉近。

2) 商品团购商品团购

我们可以在直营门店发布商品团购信息, 指定团购时间, 公布团购方案, 让消费者根据需要进行团购登记, 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团购方案的公示, 告知消费者团购实际成交金额, 并通知消费者前来购买。团购方案及申请表可以参考如下:我们可以在直营门店发布商品团购信息, 指定团购时间, 公布团购方案, 让消费者根据需要进行团购登记, 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团购方案的公示, 告知消费者团购实际成交金额, 并通知消费

这样一来, 我们不仅能够掌握消费者真实需求, 建立消费者档案, 也能让消费者体会到我们烟草企业用心服务的态度。档案, 也能让消费者体会到我们烟草企业用心服务的态度。5.礼品化思路

5. 礼品化思路

根据团购的思路继续发展下去, 礼品化概念呼之欲出。根据市场需求, 我们可以制作烟草企业的礼包篮和礼盒产品, 如天喔年货礼包、东方商厦过年礼品篮, 这些都是很不错的礼品化思路。我们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 (包含商品种类、价格、数量等) , 将他们需要的商品包装在一起, 而包装盒上可以打上公司的名称, 这样不仅提升了商品的档次, 也为我们的企业做了广告宣传, 一举两得。9

五、结论

8.国有林场经营的新思路讨论 篇八

【关键词】国有林场;经营发展;经营管理

1.影响国有林场经营发展的主要因素

1.1投入机制不合理

森林资源生产周期较长,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经营措施和保护管理工作。但是,时至今日林业的投资政策,仍然是造林种树有钱,管护经营无费;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有优惠政策,培育珍贵优质森林无资金补助,等等。这种只管造林、不顾森林经营的投入机制和政策导向,致使许多林场多年营造和更新起来的林木,因无钱进行抚育经营而大面积生长不良甚至枯死;许多林分质量差的低效林木得不到改造提高;珍贵优质森林更是越砍越少,后继无林。这是造成一些国有林场林木生长率低、质量低、效益低和可采森林资源减少的“三低一少”的根本原因。

1.2林业财税政策不适应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林业被视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项基础产业,其主要任务是生产木材等林产品,向国家缴纳利税。如今,林业建设已由过去的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林业发展战略的这一转变,要求经营林业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实行市场化运作,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实行生态公益事业管理,讲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然而,国家对国有林场实行的投资、财税、信贷等经济政策和制度,基本上还是过去发展产业的一套老办法,特别是国家林业投资统统按林业建设工程项目安排。这样的政策制度,与国有林场转向主要培育经营生态公益林和林业生产建设量小、分散等特点相脱节,其结果造成林场生产的木材等林产品税费负担仍然过重;培育经营生态公益林资金缺位;林业贷款期限短、难度大、优惠待遇少;林场基础设施的维修、更新投资无门,等等。这几年,国家虽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建立了森林生态补偿基金制度,解决了一些国有林场的森林管护经费。但是,从总体上看,国家尚未建立起一套适应国有林场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和实施持续经营战略要求的投入机制和财税政策,林场难以从根本上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振兴之路。

1.3林场担负过重

多年来,国家一直把国有林场的性质定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但是,国家既不按事业单位列编,也不给钱,林场职工也不享受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和劳保福利待遇,林场生产的木材等林产品要像一般企业一样,照章交纳税费和利润,林场经营管理国有森林的费用也要由自己创收解决。林业发展战略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后,国有林场不只是一个培育和经营利用商品林的生产单位,更多的是保护培育生态公益林的事业单位,同时还担负着保护管理国有森林资源的一部分行政职能。许多国有林场为了维持生计,完成森林管护任务,常常为挣钱而疲于奔命,没有多少余力用于建设林场,培育经营森林。

1.4产权主体缺位

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地方政府管理。但是,森林资源的产权主体一直未在法律法规上作明确具体的界定,地方各级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乃至林场都认为,森林资源归己管理,资产就由己支配和处置。由于產权主体不明晰,监管缺位,导致不少林场的林地、林木等,常常被地方政府领导、主管部门以种种名义随意平调、征占,甚至无偿出租、出卖等,造成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严重流失。而林场生产建设、保护管理森林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却无产权主管部门承担帮助解决的义务和责任。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产权主体这种似有又无的状况,既难保障资产安全,也影响增长增效。

2.国有林场经营的新思路

2.1加强林地补偿费用的管理

按规定对征用占用林地征收各项补偿费用,是保护林地和维护国有林场权益的重要措施。征占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林地的,应在省属国有林场经营区范围内制定异地恢复森林植被的措施。按照政府性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纳入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国有林场异地造林、森林植被恢复与管护。国有林场要切实加强征占用林地补偿费用的管理,按有关规定用途专款专用,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2理顺林场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现有经营管理体制,赋予国有林场管理部门的人、财、物管理权限,真正建立起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运行机制。其中省级主管部门主要搞好宏观调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国有林场主管的考核。

2.3调整林场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添发展后劲。发展非木质森林资源产业,培育园林观赏植物、特色花卉、绿化苗木;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培育名贵中药材,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兴办森林公园,开发森林旅游、休闲、娱乐产业,创建绿色文明。

2.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是林场脱困振兴,实现相持阶段良性转化的重要组织保障。因而,需要各地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把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纳入林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从实际出发,制定培育、选用和激励人才的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逐步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富有林业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才能,热心林业事业的优秀人才队伍,特别是优秀场长队伍。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林场职工工资待遇过低、生活工作条件差的问题,创造一个能让优秀人才充分施展才干和健康成长环境条件,以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长期为发展林场事业服务。

综上所述,我国林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的重要阶段,林业主管部门一定要解放思想,进一步探索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支柱。 [科]

【参考文献】

[1]朱永法,魏远竹.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探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3).

上一篇: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四点建议下一篇:广场舞摄影大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