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途径

2024-09-19

技术途径(精选13篇)

1.技术途径 篇一

节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主要内容.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节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主要内容

建筑能耗即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其中,以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7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能耗日益增长。1999年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已达到20%~25%。而在西方国家,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所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建筑能耗必将进一步增加。建筑能耗在我国增长空间很大,是我国今后能源消耗的一个主要增长点。1999年,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6%,其中的建筑能耗已经接近于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因为我国的人口是美国人口的4.5倍左右,设想如果我国的人均建筑能耗水平达到目前美国的人均水平,那么我国的建筑能耗将占当前全世界总能耗的40%。这种情况是难以想象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舒适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节能究竟如何办呢?但建筑节能不能以牺牲人的舒适和健康为代价,否则节能便失去了意义。所谓的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费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其解决途径只有两种:一方面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建材等途径降低建筑能耗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提高能耗系统的效率,从而降低终端能源使用量。

l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及动态

经粗略估算,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建筑能耗。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在满足室内环境舒适、卫生、健康的条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共进的目标。日本最近提出“建筑的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的概念便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一般来说,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为: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

1.1减少建筑内的能源总需求量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目前,我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己明显高于能量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内容,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1.1.1建筑规划与设计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不少全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如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合理设计建筑形体(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

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同时,可借助相关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如运用天正建筑(Ⅱ)中建筑阴影模拟,辅助设计建筑朝向和居住小区的道路、绿化、室外消闲空间及利用CFD软件,如:PHOENICS,Fluent等,分析室内外空气流动是否通畅。

1.1.2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屋顶、墙、地基、隔热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遮阳设施)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而节能却可达20%~40%。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在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消耗。首先,提高围护结构各组成部件的热工性能,一般通过改变其组成材料的热工性能实行,如欧盟新研制的热二极管墙体(低费用的薄片热二极管只允许单方向的传热,可以产生隔热效果)和热工性能随季节动态变化的玻璃。然后,根据当地的气候、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以建筑能耗软件DOE-2.0的计算结果为指导,选择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法。最后,评估围护结构各部件与组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以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围护结构。

1.1.3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

高能效的采暖、空调系统与上述削减室内冷热负荷的措施并行,才能真正地减少采暖、空调能耗。首先,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功能,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例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中采用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如欧洲国家通过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然后基于建筑动态模型预测采暖和空调负荷,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在其他的家电产品和办公设备方面,应尽量使用节能认证的产品。如美国一般鼓励采用“能源之星”的产品,而澳大利亚对耗能大的家电产品实施最低能效标准(MEPS)。

1.1.4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

从一次能源转换到建筑设备系统使用的终端能源的过程中,能源损失很大。因此,应从全过程(包括开采、处理、输送、储存、分配和终端利用)进行评价,才能全面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建筑中的能耗设备,如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应选用能源效率高的能源供应。例如,作为燃料,天然气比电能的总能源效率更高。采用第二代能源系统,可充分利用不同品位热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热电联产(CHP)、冷热电联产(CCHP)。

1.2利用新能源

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通常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人们对各种太阳能利用方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使太阳能初步得到一些利用,如:①作为太阳能利用中的重要项目,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较为成熟,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投资兴建了一批试验性太阳能热发电站,以后可望实现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②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国外己建成不少光伏电站和“太阳屋顶”示范工程,将促进并网发电系统快速发展;③目前,全世

界已有数万台光伏水泵在各地运行;④太阳热水器技术比较成熟,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仍需进一步地完善太阳热水器的功能,并加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建设;⑤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因构造简单、造价低,已经得到较广泛应用,其设计技术已相对较为成熟,已有可供参考的设计手册;⑥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出现较早,目前已应用在大型空调领域;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目前处于样机研制和实验研究阶段;⑦太阳能干燥和太阳灶已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但从总体而言,目前太阳能利用的规模还不大,技术尚不完善,商品化程度也较低,仍需要继续深入广泛地研究。在利用地热能时,一方面可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另一方面可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风能发电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在英国和香港已有成功的工程实例,但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的风能利用形式是自然通风方式。

2建筑节能新技术

理想的节能建筑应在最少的能量消耗下满足以下三点,一是能够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控制接收或阻止太阳辐射;二是能够在不同季节保持室内的舒适性;三是能够使室内实现必要的通风换气。目前,建筑节能的途径主要包括: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在这三个方面,高新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建筑节能也采用一些传统技术,但这些传统技术是在先进的试验论证和科学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用于现代化的建筑中。

2.1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为了维持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在寒冷的季节需要取暖以提高室内的温度,在炎热的季节需要制冷以降低室内的温度,干燥时需要加湿,潮湿时需要抽湿,而这些往往都需要消耗能源才能实现。从节能的角度讲,应提高供暖(制冷)系统的效率,它包括设备本身的效率、管网传送的效率、用户端的计量以及室内环境的控制装置的效率等。这些都要求相应的行业在设计、安装、运行质量、节能系统调节、设备材料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采用高新技术。如目前在供暖系统节能方面就有三种新技术:①利用计算机、平衡阀及其专用智能仪表对管网流量进行合理分配,既改善了供暖质量,又节约了能源;②在用户散热器上安设热量分配表和温度调节阀,用户可根据需要消耗和控制热能,以达到舒适和节能的双重效果;③采用新型的保温材料包敷送暖管道,以减少管道的热损失。近年来低温地板辐射技术己被证明节能效果比较好,它是采用交联聚乙烯(PEX)管作为通水管,用特殊方式双向循环盘于地面层内,冬天向管内供低温热水(地热、太阳能或各种低温余热提供);夏天输入冷水可降低地表温度(目前国内只用于供暖);该技术与对流散热为主的散热器相比,具有室内温度分布均匀,舒适、节能、易计量、维护方便等优点。

2.2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主要来自三部分:①外墙;②门窗;③屋顶。这三部分的节能技术是各国建筑界都非常关注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开发高效、经济的保温、隔热材料和切实可行的构造技术,以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密闭性能。

2.2.1外墙节能技术

就墙体节能而言,传统的用重质单一材料增加墙体厚度来达到保温的作法已不能适应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而复合墙体越来越成为墙体的主流。复合墙体一般用块体材料或钢筋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与保温隔热材料复合,或在框架结构中用薄壁材料加以保温、隔热材料作为墙体。目前建筑用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岩棉、矿渣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加气混凝土及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等。这些材料的生产、制作都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特殊的设备,而不是传统技术所能及的。值得一提的是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它是将胶粉料和聚苯颗粒轻骨料加水搅拌成浆料,抹于墙体外表面,形成无空腔保温层。聚苯颗粒骨料是采用回收的废聚苯板经粉碎制成,而胶粉料掺有大量的粉煤灰,这是一种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我国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在欧洲各国,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

2.2.2门窗节能技术

门窗具有采光、通风和围护的作用,还在建筑艺术处理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门窗又是最容易造成能量损失的部位。为了增大采光通风面积或表现现代建筑的性格特征,建筑物的门窗面积越来越大,更有全玻璃的幕墙建筑。这就对外维护结构的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门窗的节能处理主要是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门窗的密闭性能。从门窗材料来看,近些年出现了铝合金断热型材、铝木复合型材、钢塑整体挤出型材、塑木复合型材以及UPVC塑料型材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节能产品。其中使用较广的是UPVC塑料型材,它所使用的原料是高分子材料--硬质聚氯乙烯。它不仅生产过程中能耗少、无污染,而且材料导热系数小,多腔体结构密封性好,因而保温隔热性能好。UPVC塑料门窗在欧洲各国已经采用多年,在德国塑料门窗已经占了50%。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塑料门窗用量不断增大,正逐渐取代钢、铝合金等能耗大的材料。为了解决大面积玻璃造成能量损失过大的问题,人们运用了高新技术,将普通玻璃加工成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高强度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智能玻璃能感知外界光的变化并做出反应,它有两类,一类是光致变色玻璃,在光照射时,玻璃会感光变暗,光线不易透过;停止光照射时,玻璃复明,光线可以透过。在太阳光强烈时,可以阻隔太阳辐射热;天阴时,玻璃变亮,太阳光又能进入室内。另一类是电致变色玻璃,在两片玻璃上镀有导电膜及变色物质,通过调节电压,促使变色物质变色,调整射入的太阳光(但因其生产成本高,现在还不能实际使用),这些玻璃都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2.2.3屋顶节能技术

屋顶的保温、隔热是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之一。在寒冷的地区屋顶设保温层,以阻止室内热量散失;在炎热的地区屋顶设置隔热降温层以阻止太阳的辐射热传至室内;而在冬冷夏热地区(黄河至长江流域),建筑节能则要冬、夏兼顾。保温常用的技术措施是在屋顶防水层下设置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用作保温,如膨胀珍珠岩、玻璃棉等(此为正铺法);也可在屋面防水层以上设置聚苯乙烯泡沫(此为倒铺法)。在英国有另外一种保温层做法是,采用回收废纸制成纸纤维,这种纸纤维生产能耗极小,保温性能优良,纸纤维经过硼砂阻燃处理,也能防火。施工时,先将屋顶的钉层夹层,再将纸纤维喷吹入内,形成保温层。屋顶隔热降温的方法有:架空通风、屋顶蓄水或定时喷水、屋顶绿化等。以上做法都能不同程度地满足屋顶节能的要求,但目前最受推崇的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

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

2.3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

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降低这部分能耗将对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一些成功的技术措施很有借鉴价值,如英国建筑研究院(英文缩写:BRE)的节能办公楼便是一例。办公楼在建筑围护方面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控制系统,建筑内部采用通透式夹层,以便于自然通风;通过建筑物背面的格子窗进风,建筑物正面顶部墙上的格子窗排风,形成贯穿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办公楼使用的是高效能冷热锅炉和常规锅炉,两种锅炉由计算机系统控制交替使用。通过埋置于地板内的采暖和制冷管道系统调节室温。该建筑还采用了地板下输入冷水通过散热器制冷的技术,通过在车库下面的深井用水泵从地下抽取冷水进入散热器,再由建筑物旁的另一回水井回灌。为了减少人工照明,办公楼采用了全方位组合型采光、照明系统,由建筑管理系统控制;每一单元都有日光,使用者和管理者通过检测器对系统遥控;在100座的演讲大厅,设置有两种形式的照明系统,允许有0%~100%的亮度,采用节能型管型荧光灯和白炽灯,使每个观众都能享有同样良好的视觉效果和适宜的温度。

2.4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人类还在寻求开发利用新能源以适应人口增加和能源枯竭的现实,这是历史赋予现代人的使命,而新能源有效地开发利用必定要以高科技为依托。如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力、地热及其他可再生的自然界能源,必须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并且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以达到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能源。如人们在建筑上不仅能利用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热水器还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将光电产品与建筑构件合为一体,如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墙等,使耗能变成产能。

3建筑节能新材料的开发

3.1外墙保温及饰面系统(EIFS)

该系统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最后一次能源危机时期出现的,最先应用于商业建筑,随后开始了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今天,EIFS系统在商业建筑外墙使用中占17.0%,在民用建筑外墙使用中占3.5%,并且在民用建筑中的使用正以每年17.0%~18.0%的速度增长。此系统是多层复合的外墙保温系统,在民用建筑和商业建筑中都可以应用。ELFS系统包括以下几部分:主体部分是由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的保温板,一般是30~120mm厚,该部分以合成黏结剂或机械方式固定于建筑外墙;中间部分是持久的、防水的聚合物砂浆基层,此基层主要用于保温板上,以玻璃纤维网来增强并传达外力的作用;最外面部分是美观持久的表面覆盖层。为了防褪色、防裂,覆盖层材料一般采用丙烯酸共聚物涂料技术,此种涂料有多种颜色和质地可以选用,具有很强的耐久性和耐腐蚀能力。

3.2建筑保温绝热板系统(SIPS)

此材料可用于民用建筑和商业建筑,是高性能的墙体、楼板和屋面材料。板材的中间是聚苯乙烯泡沫或聚亚氨脂泡沫夹心层,一般120~240mm厚,两面根据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平板面层,例如,在房屋建筑中两面可以采用工程化的胶合板类木制产品。用此材料建成的建筑具有强度高、保温效果好、造价低、施工简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特点。SIPS一般1.2m宽,最大可以做到8m长,尺寸成系列化,很多工厂还可以根据工程需要按照实际尺寸定制,成套供应,承建商只需在工地现场进行组装即可,真正实现了住宅生产的产业化。

3.3隔热水泥模板外墙系统(ICFS)

该产品是一种绝缘模板系统,主要由循环利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水泥类的胶凝材料制成模板,用于现场浇筑混凝土墙或基础。施工时在模板内部水平或垂直配筋,墙体建成后,该绝缘模板将作为永久墙体的一部分,形成在墙体外部和内部同时保温绝热的混凝土墙体。混凝土墙面外包的模板材料满足了建筑外墙所需的保温、隔声、防火等要求。

4结论

目前,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建筑节能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节能技术涉及了建筑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仿生技术、废物再利用技术等,也涉及设计、施工、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部门,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为了达到有效的建筑节能只靠建筑师是根本不够的,还需要其他行业开发出技术含量高的节能产品,如节能型电梯、节能型空调、节能型灯具等,并开发出新的能源利用技术,使建筑逐渐实现低能耗、零能耗。

相关新闻

2.技术途径 篇二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教学是教育技术、理念、方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目前新课程改革过程的一个课题。目前,学科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已非常普遍,但在使用的深度与效度上严重不足,宝贵的资源被浪费,一些不科学的使用甚至对教学效果起到负面影响。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对此问题的重要性、方法及要求进行进一步思考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1.1 与学科整合,技术才有实效

技术只有融入到学科教学的理念、方法、过程中,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效益的提升,技术才有价值。作为新事物,这个融合过程是曲折的:一方面,旧习惯、旧思维、应试教育等都在抗拒信息技术的贯彻;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学科交融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创新,目前教师队伍素质稍显力不从心。所以,必须激发教师热情与创造精神,探寻整合的渠道及评价标准,才能够提高技术的使用效率。

1.2 与技术整合,学科才能革新

没有技术的革命,学科教学的理念、方式、方法只能“微调”而不能“变革”。目前,教育技术已经为教学变革提供足够条件。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学科教学方式的变革已经进入历史的转折点。我们要利用这个历史性时期,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微观教学中,实现学科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彻底变革,让学科教学结出新的果实。

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途径

2.1 信息搜索——教学内容的扩展

当前,社会高度网络化、信息化。对网络信息的利用是开拓教学视野非常好的渠道,对于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材加工与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利用好信息平台中蕴藏的丰富学科资源。

(1)教师要善于整理网络资源

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搜索途径很多,普通的网上检索就有很多内容可用,资源库等更对信息进行系统的分类与加工。教学中,学科教师要善于收集网络学科资源,进行筛选与分类收藏,形成系统的、个性化的教学辅助资料。例如:有的教师收集“地理学科趣味故事”、“数学疑难问题典型试题”、“政治课堂引入方法大全”等文件夹,对于提高教师教学的个性、增强课堂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2)学生要学会网络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新课程教学中,可以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进行预习、课后知识拓展等,为课堂教学提供知识铺垫或对知识进行延伸拓展。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几个问题,让学生对作者生平与社会背景进行查阅,收集课堂发言的资料等,这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科内容充分结合实际,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交给学生查阅电子期刊与搜索网络资源的知识,教会学生正确看待与选择网络信息,培养判别是非的能力、信息捕捉能力等。

2.2 展示演示——知识呈现的革新

信息技术使课堂展示与演示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投影仪、音响设备、实物展示台等设施进入教室以后,教学展示更加生动直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兴趣受到强烈刺激,知识理解更加直接,教学时间得到节约,教学容量加大,学习效率提高。

(1)营造情境

通过多媒体技术营造课堂教学的情境,是提高多媒体与学科整合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通过声音、动画、录像、图片等可以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例如,在《海底世界》教学中,播放海底世界的场景,这是任何语言或者动作都难以替代的;在美术审美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画家风格与生平,在音乐的渲染下讲解画作的深意,效果更好。技术不仅能够营造情感与情境,也能够激发学生思维。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或者物理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知识应用的场景与过程,展示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能够学生思考的热情,提高思维的质量。

(2)演示教学

在自然科学等教学中,教师经常需要进行一些实物展示或者实验演示。如果都是用实物演示,存在着两点不足,一是展示与演示过程中,由于教室条件限制学生看不清楚,二是演示过程成本高、速度慢、效益不高。通过多媒体与实物展示台进行的实物展示以及实验过程演示,能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细节,提高教学的效益。

例如,政治课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实物——支票,了解支票各项内容,如果教师手中拿一张支票给学生看,效果很差,如果把支票放到实物展示台上,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研究其每个细节。

又如,在物理演示实验中,教师的演示过程很多学生看不到,教师忙于实验,对于一些实验规范要求强调不到位。如果多媒体演示整个过程,教师可以在播放过程中分析演示存在的问题、要注意的地方,效果就非常好。

2.3 互动交流——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学提出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这种交流探究活动,提高探究的效果。但是,这个效果要建立在信息技术与交流互动过程有效融合的基础之上。

(1)人机互动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及,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人机互动是一个高度自主的探究过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与互动的积极性,能够获得实践体验,养成质疑、探究、创新的精神与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铺地砖》中,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软件中,通过鼠标的拖动,体验铺地砖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操作的机会,都有亲身的体验。这个过程类似电脑小游戏,对学生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学校随时体验学习。当然,人机互动需要课件或者软件作为支撑,教师要重视课件的开发,选择一些简易的软件,让学生学会互动的技能。

(2)人人互动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共同协作来完成,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交流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语文教学《春联》一课,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搭建一个BBS论坛,教师在主页中展示给学生一些春联的知识,以及一些关于春联的链接,让学生自己去浏览、学习、思考、总结,最后引导学生在论坛中留言或者展示作品。

这种方法对于阅读课、预习课等更加有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展示教学案或者阅读任务要求,给予一些网络资源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及时进行网络作业,并师生互动反馈。这种网络信息交换式的方式,突破时空限制,提供跨地点、错时间的交互,实现个别对话,为发言、评论、质疑、答疑等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2.4 立体评价——教学评价的改变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学习质量的保证。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与学的评价中,能够极大地促进评价方式的改革,实现立体式、多角度、个别化的评价模式。

(1)评价主体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在评价中是客体、是被动的。有了教育信息技术的辅助以后,为学生自我评价、反馈及修正提供了可能。在多媒体软件的平台下,学生可以通过电子化作业,及时反馈答案的对错,及时寻求程序的帮助,检测自己的学习结果。

这种自主化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而且评价的过程是个别化的,针对性非常强,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可以说,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评价技术,为评价的自主化、个别化、及时化提高保障。

(2)评价技术的革命

除了实现学生自主评价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效率也极大提高。传统教师批改作业与统计分析,时间长、进度慢,最后不得不放弃一些分析评价环节。

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后,教师可以通过电子作业,及时快速地反馈答案,通过迅速使用Excel、Access等软件登记和统计成绩,也可做出分析图表,这样教师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需要加强补救的地方,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或进度,增进学习效果。

同时,网络技术使得教师可以与学生实行评价互动,与学生实行个别化的对话与交流,评价更加公正公平。

3. 整合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手段“多样化”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很多教师感受到技术的便捷与效率,但出现把多媒体当成板书替代品的现象。“拿着导弹打麻雀”,信息技术的绝大部分功能都没有得到发挥与利用,投影仪上出现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点与答案。师生互动、信息交互等都没有开展起来,这样的信息技术实际上没有真正与学科整合起来。

(2)针对“关键点”

如果一节课都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这样的课堂也是不科学的。多媒体课件不能够占用课堂的全部,必须给教师讲解、学生互动探究留下足够的空间。所以,信息技术的使用要针对关键点进行,抓住重难点知识,针对学生思维活动,实现知识突破。

(3)与“传统”互补

我们有了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的时空,但是传统的板书、推演的过程不是信息技术完全能够取代的。要客观分析信息技术与传统方法之间的优势,实现二者优势互补。不要勉强用多媒体,要适时发挥其他手段的作用。

(4)算好“效益”账

不能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要考虑使用的效率。如果我们简单的手段能够取得相同的或者更好的效果,要果断放弃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目前,要杜绝多媒体使用形式化的倾向,让老师在选择教学手段的同时思考投入与产出的比重,提高课堂的效益。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个趋势,谁快走一步,就能够取得全新的效果,让教学高人一筹。客观分析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是实现教学跨越式发展的捷径。

参考文献

[1]赵明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职业,2010,(29).

[2]任雁雁,周继超.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09).

3.多途径提高微波技术教学效果 篇三

关键词:教学教改 软件演示 动画 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95-01

在通信领域,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如移动通信和射频识别等的发展,载波频率已到了微波波段,因此,需要大量的具备一定微波技术知识的人才。对于本科专业,如通信与信息专业:主要研究射频范围内的无线电波的信息处理的学科,它包括射频或微波的产生、放大、调制、传输、接收、发射和测量等。对于某些职业技术专业,如无线电技术专业(微波技术与器件方向):面向微波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及微波系统工程单位,从事微波设备、微波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和维护等技术工作或营销管理工作。而微波技术是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微波技术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毕业以后能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由于微波技术课程涉及很多复杂的数学运算,令很多学生无从下手,难以理解,所以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波技术”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应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考虑教学[1~2]。

1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不少学校都开设了微波与天线综合实验,一般该实验由微波与天线发射实验系统及接收实验系统两个实验箱组成。实验箱集成了微波信号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放大、变频、滤波等各种微波信号加工处理过程,既可对微波信号各个加工处理部件进行单独研究测试,同时也可把各部件连接,组成完整的微波通信发、收系统,进行系统调测与研究。通过系统的实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微波技术知识。以阻抗匹配为例,当端接负载为匹配负载、短路负载时,微带传输线相应工作在行波、驻波状态。当端接匹配负载并在开式微带线上移动探头时,频谱仪指示幅度变化很小;当端接短路负载并在开式微带线上移动探头时,频谱仪指示幅度变化较大,因此,传输线工作在行波状态和驻波状态很明显就能观察出来,并且大体能估算出驻波比。通过这样的实验,有关传输线的工作状态,驻波比、行波系数等概念,学生能深入理解。

2 将微波现象通过软件来演示

史密斯圆图是微波工程中的重要分析和计算工具,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虽然计算功能已经逐渐削弱,但是,通过史密斯圆图可以图解、说明长线各位置电压、电流、阻抗的变化规律,因而对长线理论的理解、学习、巩固、记忆非常有帮助,其学习依然非常重要。

图1是史密斯圆图演示软件操作界面。通过输入特性阻抗和负载阻抗,可以得到线上任意位置的等反射系数圆、等电阻圆、等电抗圆分布,并计算相应的输入阻抗、反射系数等值。当传输线上位置改变时,阻抗点沿等反射系数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圆图随之动态实时更新。教学实践表明,这一软件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圆图基本规律,并产生一定的兴趣。

3 利用仿真结果的展示,解释微波器件的工作参量

仿真软件的应用,能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微波仿真软件,可设计元器件。利用Microwave office仿真一个简单的功率分配器,学生既理解了功率分配器,从结果分析又理解了S参数的含义。图2为微带功率分配器仿真电路,图3为仿真结果,S11为端口1的反射系数,中心频率2GHz时小于-40dB,说明反射很小,S21为端口1到端口2的传输系数,约-2dB,说明端口1到端口2之间损耗很小,S32小于-40dB说明端口2和端口3之间的隔离度很高。

4 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为了使相关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合理利用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软件演示、动画和软件仿真等方法,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相关课程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玉群,杨立波,王宇,等.微波技术与天线[J].科技资讯,2009(32):216.

4.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篇四

1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条件和要求

1.1创新需要理论指导和知识支撑,需要进取精神和科学态度

创新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创新行动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甚至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奢谈技术创新就好比是盖空中楼阁。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克服一切困难,勇于解决任何复杂的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科技成果;要求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掌握各种新的知识;创新还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技术创新才能脚踏实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2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具备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是企业自身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主动行为。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表明,有效创新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企业的创新者具备强烈的主体意识,它包括企业的研发人员、企业家、一般管理者、技术人员等。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思想意识、管理素质和组织才能的一种综合表现,本质是一种锐意进取、勇于挑战的创业冲动。

1.3要开展技术创新,企业必须具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创新构思的形成、开发设计、中间试验直至生产管理等环节组成的连续过程,它要求企业必须按技术创新的目标建立快捷、高效、既充分发挥各部门功能,又能实现整体协调、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以及最佳配置企业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员工创新积极性、能动性的管理方式。所以,创新的机制和管理是企业能否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

1.4开展技术创新,要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都要量力而行。我们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上主要以应用为主,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方式,共同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节约技术创新的成本。

另外,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谨防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脱节。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企业原有的技术资源,防止不切实际的“变革”和由此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要努力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收入。

2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

2.1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创新意识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技术创新,实施“科教兴企”战略,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加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位员工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明天的饭碗”,形成人人关心科技进步的氛围。

2.2面向市场,结合实际开展技术创新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技术创新主要应该在施工技术集成化等方面进行努力。应在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结合自己的特点确定科研攻关项目和引进先进技术,为把我公司建成综合发展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而奋斗。

2.3重视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5.技术途径 篇五

邬桥学校

王全胜

摘要: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目前一个非常迫切的重要课题。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的一门课程。劳技课有它自身的特点,劳技课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比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一定的场地、专用教室、设备、工具和材料等基本教学条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从事某种劳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后,通过动手操作练习,形成熟练的劳动技能,劳动技能的培养是劳技课教学的核心,在劳动技能的培养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如何提高劳技课教学的有效性?我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作这个论题的探究,以此抛砖引玉。

一、教学目标清晰

在老师、学生眼中,劳动技术课就是做手工,老师觉得我教一遍教材内容就好了,学生觉得我完成老师布置的作品就好了。三维的教学目标,在他们眼里只有一维,完成一个作品。完全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没有突现本课教材安排的真正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形成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而要科学、合理地整合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解读能力,能挖掘出教材呈现的内涵。教师要学会做课程的研究者。

二、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学有成就的人,在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时,总是不忘记他的学生时代对某门功课的偏爱。这种偏爱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直接来自于当年所执教该门课程老师的引导。

在七年级的劳技课程中,有一章的内容是工艺木工,有一位老师以上海世博会场馆作为木工制作的题材作为教材的拓展内容,以此为载体在动手设计过程中进行技术探究和技术、艺术学习,在动手和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既符合时代特征、弘扬体育精神,又有艺术装饰性。在学生设计制作衣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的设计、创作中,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和构建,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调动学生的美术才能和数学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劳动技术学科的特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在操作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把爱我中华,让上海更美丽落实到行动。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部件的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提高带来了新的可能与新的方向。近年来,各种综合运用多种媒体的计算机教学课件、计算计辅助教学课件纷纷涌现。

多媒体教学蓬勃兴起,展现了教学手段新一轮改革的发展方向与强劲势头,可以说,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正方兴未艾。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自制的多媒体PPT课件进行教学。利用展台投影仪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能使得操作过程更清晰。如在中国结的编结中,演示操作效果很好。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

四、提倡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合作学习”都不能满足于学生表面上的“热热闹闹”的操作和参与,而应关注学生究竟在做什么?他们的动手实践产生了怎样的实际效果?是否引起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教师怎样发挥指导作用?教师指导的最佳介入时期在哪?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支持是什

么?“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既要有形式,也要有内容。如我在劳技课堂教学上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6-7个小组,每组5-6个学生。有时,要完成的作品有一定的难度,就有必要小组合作的方式,比如:由2个同学在课堂上共同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1、分工明确 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2、建立机制 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3适时引导 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五、提升专业水平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

就发展主体而言,教学有效性就是师生共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6.技术途径 篇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日益重视对实验技术人员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加大了经费投入,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引进了大量的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组建高水平的实验室。新体系下的实验室势必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更需要掌握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仪器维护知识,复杂的设备操作技能,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趋势[2]。另外,高校实验室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将实验岗位视为教学辅助岗,由于高校实验工作不被重视,实验技术岗升职难,高学历人员更愿意从事教学工作,而不愿到实验室工作,导致目前实验室队伍专业水平低、实践能力差、结构不合理的局面,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实验仪器设备结构日趋复杂,实验技术人员要不断关注现代实验技术、相关检测分析方法的发展动态,尤其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实验室后,加快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对实验技术人员来说就提出了新挑战,实验技术人员必需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更新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胜任现代实验室教学工作,因此,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科研实践能力,继续教育己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否则,必将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7.提高劳动技术教学成效之途径探究 篇七

一、把劳技教育同提高综合素质统一起来一个人的劳动技术教育素养, 将是激发一个人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始动力。劳技课, 又称为综合实践课, 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动手能力、劳动习惯的教育, 具有教育性、实践性、技术性的特点, 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是从事劳技课教学的根本依据。在《大纲》的指导下, 遵循劳技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研究现行教材, 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的实际及教师个人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然后设计课堂教学,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抓住导入、示范、练习、评价四个关键环节, 组织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实效。注重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积极的学习心态。常用的方法有:实物展示法、设疑法、谈话法等。把握好劳动技术的重点和难点, 做好技术操作示范是劳动技术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 社会上流行十字绣。为此, 专门设立了十字绣一节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制作, 在大家的合作下, 各组将制成的作品由组长收集起来, 还要进行逐个的查阅和对比, 有的留下来作为以后的教具, 有的在下节课上展演。通过这节课, 学生们认识了劳动的重要性, 体会到劳动带来的乐趣, 培养了劳动的良好习惯。三、开展多元化教学, 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在教学中, 我注重学生的特长及爱好, 鼓励学生除了要学好课内的主学科, 还要积极地学习课余知识和专业, 如有的同学很小就学习了钢琴, 舞蹈, 篮球等, 有的已经获得很高的奖项, 但是由于到了中学, 课余时间少了, 不得不中断了学习。基于这种情况, 我便在初二年级专门设立了一节才艺展示课, 让同学们各自拿出自己的特长。学生们有的唱歌, 有的表演舞蹈, 有的表演相声、小品, 还有个女同学表演了跆拳道。这节课就像一个欢乐的文艺演出。通过这节课, 我更加坚信, 学生们会积极的去学习, 并且将所学到的东西展示给大家, 这样不仅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还会激起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学有所用美国儿童博物馆墙上就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 我看见了就记住了, 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我们中学传统的教学中, 老师为了把知识教得透彻, 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讲解, 课后又加了大量的复习资料, 考试确实有了好的成绩, 但是当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时却不会解决, 比如学了电学家里电线短路了不会接等等。如何培养学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 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经过思考, 在教学中我便做了一定的改变和探索。在学习《五十六个民族》这节课时, 把全班分成若干组, 将五十六个民族分配给不同的组。要同学们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书籍的优势, 查阅有关我国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资料。充分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 自制幻灯片, 有的利用图片, 有的加上色彩, 有的还请了电台的播音员来录音, 讲解不同民族的差异。更让人感动的是, 有一位家长利用休息时间, 和孩子一起做幻灯片。他们做的《汉族的由来》幻灯片有大量的图片、文字, 家长亲自配音, 作品非常感人。有位家长说:“学校现在开设的劳技课, 对孩子的改变很大, 他们知道了不仅要学习学校的主要学科, 还要了解很多课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的学习, 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上网查阅资料, 再制成幻灯片, 使他们将学到的计算机技能应用到了学习中, 对这门学科更加感兴趣, 真正体现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了学有所用。”

8.西北地区住宅节能的技术途径 篇八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西北地区住宅;能耗;优化

1 西北地区住宅的特点

1.1 区位特点

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四面皆是陆地,地势较高,干旱少雨,四季分明,属于冬冷夏热地区和严寒地区范围,西北地区建筑质量设计的关键点就在于节能设计是否合理。这个地区的建筑的典型特征就是封闭、保守,节水、防风,反应在规划布局上就是多见窄而长的院落式布局,反应在屋顶坡度上就是平屋顶居多,反应在建筑材料上就是多用砖、石、土,反应在立面设计上就是洞口较小。

1.2 建筑类型特点

住宅建筑是人们最长使用的建筑,是最基本的居住功能的载体,住宅建筑的安全舒适美观程度代表着这一时期人类生活条件的发展程度。其特点在于其对住户私密性的表达,更以独栋式与院落式为多,反应在规划布局上就是外部封闭内部开敞,反应在造型上常是由平面功能主导的简洁。

2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途径

在全球资源能源逐渐短缺的危机形式下,我们不能听任高能耗浪费型建筑的发展进而被迫从事大规模旧房改造工程。建筑节能成为设计师近年来一直以来提倡的设计方向,是建筑设计通向未来的钥匙。建筑节能设计要专业设计师紧密配合,使建筑、环境、设备、结构等协调完善,达到综合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其一般途径分三步实施:

2.1 外部设计,合理选址

在外部环境与规划选址设计阶段,严格把握建筑朝向,争取更多的阳光资源,为后期太阳能的储备、使用提供便利。另外,合理的植物组合、景观环境也是整个建筑环境节能的保证。

2.2 建筑体型,恰当布局

在建筑布局与体量选择阶段,选择较为集中的布局,选择较小的体形系数,尽可能的减少建筑的外表面积,为建筑使用中最大程度的降低热负荷。建筑朝向、体量的合理能充分运用室外微环境中的积极因素,获取更好的效果。

2.3 内部构造,分析优化

在对内外热交换的关键节点如墙体、屋面、门窗洞口的设计阶段,应更新理念,采用当下具有节能效果的构造技术与材料。在技术选择上考虑经济性原则,适当的选取中间技术或是低技术原则。

优化分析可以利用最新的专业软件,对各个部位的采光效果进行模拟,对气流组织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优化分析中考虑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的获取与调节,确保夏季的采光隔热并组织自然通风,冬季的防风与得热这些矛盾点,根据实际选址地段冬夏的具体条件区别分析。

墙体、屋面、门窗的节能性需要综合优化分析,如墙体应合理选取适当的新型材料做法来替代传统的粘土砖,如门窗设计可以综合遮阳技术、节能玻璃、双层玻璃等做法来实现较好的节能性能。

3西北住宅建筑节能

随着大量高耗能建筑的投产,我国能源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需求。针对西北地区住宅这一特殊却大量的建筑群体,其节能设计极为重要。在西北地区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积极提高能源的效率,对于我国能源紧缺现状的改善,对于世界范围的可持续发展都是重要的一环。

3.1 减少能耗,提高能效

为保证居住环境质量,需要在夏天设置降温措施,在冬季提供取暖措施,干燥时需要有加湿措施,潮湿时需要有抽湿措施。控制提供这些措施的设备能源消耗量是节能的设计的要点之一。供暖系统与制冷系统的效率包括设备运行效率、管网输送效率、端点计量效率、环境控制效率等等。控制设备能耗,要求设计、安装、运行等环节上综合考虑材料、系统、管理模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取与控制。

在西北地区住宅中突出的设备即为供暖系统,当下在对于设备能耗的控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做法有应用计算机、智能仪表、温度调节阀的智能分配调节控制措施,有在管道输送中以新型保温材料包敷的做法,还有在采暖中运用的较为节能、舒适的低温地辐热技术。

3.2 减少围护结构的能耗

围护结构在外墙、门窗、屋顶这三个重点部位是能耗损失较大的关键部位。应开发切实可行的高性价比的构造技术,提高其保温、隔热等性能,减少能源消耗量。

复合墙体是近年来采用较多的墙体节能做法,一般以块材或混凝土承重,内附保温层、外附或夹心复合保温层。温的做法及保温层的设置也应详细考虑,保温层应合理选择材料做法,提高保温效果,建筑设计方面也可以根据蓄能需要进行相关设计,合理分隔。

门窗的艺术处理与门窗的节能控制应综合考虑,在满足采光、通风、围护、艺术的需要时,尽量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增强密闭性。例如UPVC塑料型材这一高科技节能产品,可以有效达到减少能耗的作用。中空、智能玻璃的应用也为门窗的节能提供了一定思路。

西北地区住宅的屋顶应兼顾冬夏的温度调节设计,屋顶保温层常用正铺法、倒铺法,也有用创新材料如采用回收纸纤维的做法。屋顶的智能、生态技术有望实现低成本、高效能,太阳能集热屋顶也是正在推广的做法之一。

3.3 降低设备运行能耗

设计运行中,应着重降低采暖、制冷、照明等设备的能耗,对于节能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现有与科技结合,智能、交替使用两种能源、两种负荷的系统的节能思路,如自然采光、太阳能灯、节能灯的智能选取,又如高效能锅炉与常规锅炉的充分配合。

3.4 开发利用新能源

对于不可再生能源应该节约再节约,对于新能源应该加大寻求开发力度。先进的技术同时是新能源开发的手段。例如光电屋面板、外墙板、遮阳板、窗间墙、天窗、玻璃幕墙等技术是将光电产品与建筑构件复合,变能耗为产能的技术之一,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3.5农村住宅节能途径

西北农村住宅又长为独栋与宅院,造型材料较差,注重经济性而更。加忽视节能要求,对于农村住宅应该更加重点注意其节能的实际效果

其选址应选南坡,周边合理绿化。建筑朝向南方,并限制节能性较差的独立式布置,改为方形或 L 型平面、紧凑规整体型、复合院落的形式。合理开窗,并考虑遮阳、防风。外墙选则较为厚重的墙体,外窗选用双层玻璃与窗帘,外门选用木质与门帘。坡屋面选择小青瓦+草泥浆+吊顶或较密闭的阁楼,平屋面选择带保温、较为厚重型。多利用太阳能与自然通风。

结语:

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势在必行,节能工程是全方位、综合、系统的,包括从设计、施工到管理、使用等阶段,范围广、重要性强。西北地区住宅节能在规划设计、围护结构、设备系统等方面有着更加特殊的要求。为合理利用能源,减少各环节上能源的浪费,还需要各个行业的交流配合,需要高技术与新能源的更多探索,趋利避害,为广大人民提供较为经济合理的住宅节能方案。

参考文献:

[1]曾祥才,朱冬生,《浅谈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节能,2007/01.

[2]于海翔,《浅谈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和发展》,科技资讯,2007/27.

[3]徐龙,郑庆有,《论建筑节能技术途径》,科技创新导报,2009/17.

[4]江亿,彭琛,燕达,《中国建筑节能的技术路线图》,建筑科技,2012/12.

[5]曹亚婷,《西北传统民居适宜性节能技术的科学化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

9.技术途径 篇九

基于安徽地区的医疗废物处理技术及其途径探析

合理的医疗废物处置费用机制是整个医疗产品生产、消费、处置的良性循环的前提,也是促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发展的重要条件.合理的.医疗废物处置费用机制以及规范的管理制度将引导、生成一个更具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以蚌埠地区为个案,本文针对这样两个问题做了初步的探析和建议.

作 者:岳霞 作者单位:蚌埠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安徽,蚌埠233000刊 名: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年,卷(期):20087(2)分类号:X799.5关键词:医疗废物 费用机制 途径

10.技术途径 篇十

摘要:本文以烟台职业学院这一高职高专类院校的软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法与途径研究为实例,系统地介绍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优秀的方法与科学的途径,并介绍了软件技术专业的项目实训与学生培养良好效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法;软件技术;高职高专

目前,我国软件高级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在中国,高校计算机毕业生中的软件工程人才还很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的极度短缺[1]。尽快培养起适合信息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已经成为信息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中国的软件产业正遭遇着人才悖论的尴尬:软件工程人才过剩。深层次分析表明,软件工程仅仅多的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技术掌握层次低、缺乏诚信的人员。事实上,中国软件工程人才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新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出合格的、适应我国软件产业需要的软件工程人才,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1以软件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

针对不同的软件能力培养开设相应的课程,就要改变以往按照知识内容设置课程的方式,而应从分析软件工程师应具备的各项能力入手开展教学内容研究,针对不同能力开设相应的课程,每一门专业课就是一个项目,每一个阶段完成一种或几种基本技能或能力的培养,所有的课程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促进软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构建基

于工作过程软件开发所需要的核心课程体系主要目的在于有针对性的培养计算机学科中某个专业方向的人才。软件技术专业,更多的是程序设计和对数据管理,包括面向网络中间件、面向用户、面向服务器端。核心课程主要有:SQL数据库技术,C#编程,JavaScript程序设计

[2],NET设计,XML基础,ASP.NET程序设计[3],Struts2.0框架技术、Spring3.0框架技术、数据库持久化技术Hibernate2.0整合,Ajax技术。

2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软件教育教学途径的构建与实施 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是反映大工业生产的一种复制模式,这种复制模式强调的是标准化、规范化,利用这种模式很难培养出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能力型软件人才。根据前人的教育理论,分析软件知识和软件能力的特性,我们认为必须在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改革大学原有的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符合软件能力培养规律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执行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了烟台职业学院在线评教、评管系统,开放教育学院在线报名系统,校医院办公系统,信息工程系动态网站,烟台职业学院精品课程网站,协助烟台海颐软件有限公司开发山东省警务系统,烟台华东电子港口管理系统,烟台港务局船厂监测系统等,将这些系统分解应用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的实现以项目驱动完成教学任务。

3复合型素质高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实现能力型软件人才培养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有效实施新型教学模式,至少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雄厚的学科基本功、宽博的知识面、很强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意识、动态安排合理的“发现真理”的教学过程、良好的亲和力、较强的合作和组织能力、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烟台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一学期派2~3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出台了企业挂职教师的管理机制,借助软件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提升软件技术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教师的水平,教师组成项目组承接校内外项目进行开发,出台教师项目开发管理与奖励机制,力图实现校内有软件实训、开发基地,学生有充足的实训项目,教师在实训指导能力上有很大的提高。

4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平台构筑

让学生明白成功是多阶段、多层次、多种类的,成功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快乐、和谐、自信和基于此前提的个性发展则是成功的基本标准。组织学生参加感恩教育、校内外的拓展活动,红歌比赛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提升了相互协作、团结、交流等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大赛、参加项目集训等活动,积极引导社团、老校友回校交流、讲座,请企业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座、指导、参观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活动,使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5结语

11.青年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篇十一

客观分析青年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青年技术人才是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青年技术人才储备不足。试验大队近几年毕业生专业分散,需要跨专业重新学习,成长周期较长,加之职能工作的不断调整,人才需求日益紧迫。二是青年技术人才成长局限。由于受观念、环境、机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缓慢。三是青年技术人员认知误区。部分青年技术人员不够自信,认为自己只是普通的岗位员工,不能取得优秀成绩;还有部分青年技术人员认为单位的发展平台有限,他们便努力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主动完善自我,适应环境。种种误区导致了部分青年技术人员在成才道路上半途而废。

培养青年技术人才的三种能力

试验大队通过思想引导,靠实举措,积极做好内部挖潜,努力培养青年技术人员的三种能力。

培养坚韧不拔的攻坚能力。要培养青年技术人员积极上进的精神、开拓创新的思维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使其在拥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甘于寂寞的境界和超越自我的信心,能担负起挑战技术极限、服务油田开发的使命责任。

培养团结高效的协作能力。青年技术人员要有从工作大局出发的团队意识。既要敢于当主角承担责任,也要甘于当配角做无名英雄,相互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这样才能相融共进、事半功倍,有效推动各项职能工作。

培养立足岗位的执行能力。立足岗位、有效执行是一名青年技术人才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不断在岗位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高标准的工作,高质量的业绩在为生产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向成才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青年技术人才培养要实现四个突破

在探索中实践,试验大队对青年人才成长多予支持、多给机会、多搭梯子、多压担子,力求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努力为青年技术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

努力在思想引领上实现突破。以文化理念引导。引导青年用辩证的思维去认识事物,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成功的关系,把超越自我、尽责敬业作为工作习惯,不断创出一流的工作业绩。以典型榜样带动。通过创建完善试验大队典型库,深入总结了刻苦攻关的科研典型、勤奋好学的成才典型及立足岗位的管理典型等事迹,广泛宣传学习,激发青年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以形象标准提升。通过加大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的力度,提高发现课题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时效性,树立务实攻关新形象;通过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学习,发挥师徒帮教作用,提高发现、分析、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管理高效新形象;通过建立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以真诚的态度,真心的指导把技术送到现场基层,树立尽职尽责新形象。

努力在成长规划上实现突破。大队通过开辟多种渠道来帮助员工实现发展,比如为有潜力、能创新、善组织的青年技术人员开辟红色通道,给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参与所在科室全面工作,参与总结汇报,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对有技术专长的青年技术人员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参与重大的科研技术攻关、技术发展决策,向技术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方向培养,使每名青年技术人员都能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发展自身优势。

努力在载体搭建上实现突破。通过实施“青年岗位成才领导负责制”,试验大队两级班子成员分别从各岗位选拔青年技术人员,结成师徒对子,定制培养目标和帮教方案,每月徒弟跟师傅进行一次汇报,“一对一”式指导;每季徒弟向课题组做一次书面汇报,“多对一”式指导;年底将通过技术交流会,评选出最有水平的师傅和最具潜质的徒弟。大队拓展多种途径,组织岗位人员合理流动,把优秀人才外送交流调研等,让青年技术人员“活起来”“动起来”“提起来”。

努力在激励保障上实现突破。大队对工作努力、成绩突出的青年技术人员施行“优先政策”,优先为他们配备先进的办公设备,优先评选“先”“优”“模”;对科研管理岗位的骨干人员实施“奖励政策”,工作业绩突出、科技成果显著的人员,在奖金上向其倾斜;在培养人、使用人上实施“灵活政策”,树立不拘一格的选才观,把人才放到最适合的位置,为青年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企业发展需要人才,青年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尤为重要,应不断探索新路子,推进新举措,努力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试验大队)

(责任编辑:罗志荣)

12.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技术途径 篇十二

节约型园林可以理解为“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资金、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 为城市人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节约型园林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能源, 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建设节约型园林, 要正确处理好节约型园林与必要的保障条件之间的关系[3]。城市园林绿化需要资金投入, 需要消耗各种资源与能源, 在倡导节约的同时, 必须保障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必需的用地、用水、必须的财政投入。

2 我国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在园林建设中模仿现象普遍存在

在园林行业中, 很多情况下都是不顾实际盲目模仿, 最后导致园林景观观赏效果降低, 浪费大量人力物力[4]。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广场风”几乎全国到处都有, 呈现出千篇一律, 大同小异之感, 它们大都是低头草地铺装, 平视喷泉旗杆, 仰视雕塑, 简直成了新的“广场八股”。大部分广场都与环境不协调, 无个性, 这样的广场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而且令人感到枯燥无味, 缺乏生机。又如当前社会上, 刮起了一种“大树移植”的风气, 从我国东南沿海逐步刮向内地, 致使许多大树, 甚至千年古树因为被移植而死亡,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2 盲目的追求档次

“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 豪华的用材, 它意味着大量的投入。这主要和决策者有关, 譬如在广场建设中, 决策者往往把调定高, 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环境系统中的地位, 他们只注重广场的豪华、宏大、形式的新颖, 对于广场的功能、作用、内涵却置之不理, 决策者通过高档次的景观设计来显示自己的业绩, 而设计者为迎合领导, 赢得工程, 不惜舍本求末花费大力气来创造高档次的景观设施[5]。考虑到我国现在的国情, 花费巨大投入建设几个所谓高档次的园林, 倒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建设更大众化的园林上来。其他诸如设计缺少人文关怀, 过分关注形式而忽略其本来的功用的园林等就不一一列举。

3 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技术措施

3.1 因地制宜, 保护现有绿地及景观资源

保护现有绿地及景观资源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前提, 也是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之一。要加强对城市所依托的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自然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 维持城市地域自然风貌, 反对过分改变自然形态的人工化、城市化的园林建设倾向。在园林建设中, 要保护原有树木, 特别要严格保护大树、古树名木。在道路改造过程中, 反对盲目地大规模更换树种和绿地改造, 禁止随意砍伐和移植行道树, 坚决查处侵占、毁坏绿地和随意改变绿地性质等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

3.2 选择乡土植物造景, 适当利用当地野生植被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 积极利用当地的植物群落, 要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 大力推广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较强的地被植物, 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反对片面追求树种高档化、不必要的反季节植物种植, 以及引种不适合本地生长的外来树种等倾向。要推进乡土树种和适宜地被植物的选优、培育和应用, 培育一批耐旱、耐碱、耐荫、耐污染的园林树种。

野生植被是最符合生态要求的自然植物群落,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合理利用野生植被可以大大降低养护管理成本, 节约水资源, 营造具有郊野气息的自然景观, 所以, 在园林绿化中, 还可以适当利用野生植被建设园林绿地。

3.3 拓展园林绿化空间, 节约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用地矛盾的日益加剧, 城市中可用的园林绿化的建设用地越来越少。但可以转换思维, 另辟蹊径来拓展园林绿化空间, 使园林绿化向空中发展、向立面发展。应大力提倡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立体绿化等园林绿化形式, 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 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需要的回填土和种植土, 大多来自山地和农田, 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那些单纯考虑从视觉效果出发而堆砌的高大土丘, 因植物生长困难而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来维持, 不仅带来高昂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与养护费用, 而且造成水土资源的巨大浪费。

园林绿化节约土地资源的具体措施包括3方面: (1) 要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 尽量做到“顺势而为”; (2) 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 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埋填; (3) 要通过合理配置绿化植物、改良土壤等措施, 实现植物正常生长与土壤功效的提高。

3.4 降低能源消耗, 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 资源和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由于大型城市广场、音乐喷泉、景观大道等城市形象工程的盛行, 造成全国各地在园林绿化建设和运营中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这不仅失去了照明设计的本意和含蓄优美的夜景效果, 而且造成经济和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 园林绿化建设中应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园林绿化建设中, 还应提倡并鼓励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如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尤其是那些远离城市的公路绿化, 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能源不仅能解决照明、灌溉问题, 还能节约大量的管网建设投资。其次, 利用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园林小品、指示牌等, 既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 又能够产生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建设节约型园林应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 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 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 降低工程造价, 改善生态环境, 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在实践中, 有许多富有创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或再利用的方法, 形成十分奇特有趣的园林小品。如利用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 以铺路剩余的石块、砾石作为园林铺地, 以及利用死树枯干装饰、构造的园林景观、用废弃的油桶做座椅等等。

3.5 开源节流, 推广应用节水技术措施

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考虑, 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 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 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在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中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 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 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 而且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 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 如微喷、滴灌, 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等, 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 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也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4 结语

园林建设是事关人居环境和市民生活质量的大事, 建设节约型园林对构筑环境友好型城市,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恶化, 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必然要走上节约型的道路, 将更加注重协调资金的投入与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 使之达到资源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节约型园林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是未来园林绿化发展的主旋律和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 杨思勇.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河北林业科技, 2010 (1)

[2] 徐贵娟.经济节约型景观设计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 2010 (16)

[3] 李瑛, 张铁成.浅谈可持续发展下城市节约型园林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 (12)

13.教师成长的“途径” 篇十三

1研揣先进的教育思想:指航路

只有用思想行走的教师,才会越走越高、越走越远、越走越成功。因此,教师要研揣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个性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等,熟悉现代教育理论,“居高临下”,从而实现教学质的飞跃。

而要达此目的,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取决于此。”这一段话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如何培训教师素养一文中所说的。他深刻地阐明了高深的教育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是一个教师成长的指航之路。

2揣微学生的学习策略:寻思路

真正的教学能手,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所以,教师应积极揣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性格、情绪、意志自制性、学生的记忆方式、思维方法和想象形式等,重视指导学习策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授之以渔”。

只顾千篇一律、按部就班地传授内容,就会导致教学的尽管省时但却低效,您的教学水平学生也就不“认账”。

3揣摩名师的优质课:避弯路

多听指导教师的示范课、多听老教师的研究课、多听集体备课的主题课、多听即将参赛教师的评优课、多听获奖教师的汇报课、多观看名师的录像课,细心揣摩他们点拨、评价、激励等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提炼教学的技巧和要领,模仿中慢慢地领悟到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渐渐地,模仿的多了,思考也就多了,成长更快多了。所以,“从听课起步”、“听名师讲课”、模仿名师、博采众家之长是教师成长起来的必经之路。

杨树滨教师为了成为一名名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观摩一堂课,用了半年的时间对全国的名课观看了一遍,后来他成了“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这成功的范例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4揣想自己争上的公开课:炼出路 任务产生压力,压力产生动力,动力提升能力。在现实和周围,很多名师都是通过公开课成长起来的。任何一位名师都经历过无数次磨课的痛与苦。

根治自身教学顽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专家面前真实地暴露你存在的问题,请他们毫不留情地给你做“外科手术”,让你在“痛苦”中脱胎换骨,公开课上得越多,成长得就越快。

因而,多上课,上好课,上骨干课,上攻坚课,上挑战性的课,将自己的课堂当作实验基地,积极揣想性进行归纳和提升,从而为自己的教学找到通路、近路、后路和出路。

5揣量特色的教学风格:成套路

特级教师窦桂梅鲜明地指出:“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我对自己说,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故多揣量范例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杜威“五步”教学法、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赫尔巴特“五段教学”、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等。

多揣量自己特长,多揣量本校的实际,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拘泥于照本宣科,不断创新开拓,构建自己的教学新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6循揣课后的教学反思:找梯路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美国波斯纳教授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中国朱永新教授也指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成长。

是啊!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在日常教学中把自己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等作为随笔记录并积累起来。

上一篇:小学2014--2015年秋季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下一篇:怎样申请农业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