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春》教学设计

2024-10-06

散文《春》教学设计(共16篇)

1.散文《春》教学设计 篇一

《春》有关资料:《春》及其散文创作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春》有关资料:《春》及其散文创作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2.散文《春》教学设计 篇二

“我是个国文教师”

朱自清先生有一篇《写作杂谈》, 对他自己的散文写作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回顾, 一开头就说:“我是个国文教师, 我的国文教师的生活的开始可以说也就是我的写作生活的开始。这就决定了我的作风, 若是我也可以说是有作风的话。我的写作大体上属于朴实清新一路。一方面自己的才力只能做到这一步, 一方面也是国文教师的环境教我走这一路。我是个偏于理智的人——我的写作大部分是理智的活动, 情感和想象的成分都不多。”

这对我们理解朱先生其人其文都是一个重要的提示:他的写作和他所从事的语文教师的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甚至可以说,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是语文教师所写的散文。他写作的对象、写法、风格, 都受到语文教师的环境、素养、眼光、职业习惯……的制约与影响。

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集《欧游杂记》的序里, 曾有过这样的申明:“本书绝无胜义”, “用意是在写些游记给中学生看”。在某种意义上, 可以说, 朱先生的散文都是写给中学生看的, 中学生至少是他的隐性读者。这就有点像今天语文教师的“下水作文”, 写作是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的:既是亲身体验学生作文的甘苦, 更是对学生作文的指导, 这是一种“示范性写作”。这样看来,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成为中学语文的经典课文不是偶然的:这正是他的自觉追求。

由此, 就决定了朱自清散文的两大特点。首先是——

“有意的尝试”

朱先生曾把自己的散文分为两类, 一类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举出的例子是《背影》和《给亡妇》, 都是在感情喷发时, “不曾怎么费力写出”的:“《背影》里引了父亲来信中的一句话。那封信曾使我流泪不止。亡妇一生受了多少委屈, 想起来总觉得对不起她。写《给亡妇》那篇是在一个晚上, 中间还停笔挥泪一回。”另一类, “却是费了力琢磨成的”, 是“一个有意的尝试”。举出的例子, 有《儿女》《笑的历史》, 我觉得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绿》《春》都是这样的“有意的尝试”。而据朱先生说, 即使是《给亡妇》这样的“自然流露”, 或许还有《背影》, 也都有所“尝试” (《写作杂谈》) 。就总体而言,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 都是程度不同的“有意的尝试”之作。

所谓“有意的尝试”, 主要是进行文体、语言、写法、风格的试验。就拿我们讨论的这三篇来说, 《背影》是在尝试“写人、记事”, 《春》是典型的“写景”之作, 而《绿》则显然是在试验“写景与抒情的结合”。在语言试验上, 我们已经说过, 《春》是自觉地追求口语化, 即所谓“用笔如舌”;《绿》显然更多地糅进了文言成分;《背影》则兼容口语与古语, 是一次自觉的现代白话文的试验。就文字风格而言, 《绿》艳丽, 《春》漂亮, 《背影》平实, 都是有意为之的。

这自然有语文教学试验的意义。比如, 朱自清曾写过好几篇文章, 提倡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如收入《国文教学》一书的《论朗读》, 《标准与尺度》里的《论诵读》《诵读教学》《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等;他的《春》一文的写作, 显然是要为这样的朗读教学提供范本。

这样的试验更有文学史的意义。朱自清先生在《〈背影〉序》里, 讲五四散文的成就时, 就特意谈到文字表现上的多种试验:“或描写, 或讽刺, 或委屈, 或缜密, 或劲健, 或绮丽, 或洗练, 或流动, 或含蓄。”鲁迅则指出:这写法的“漂亮和缜密”, “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 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 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小品文的危机》) 。在我看来, 鲁迅的这一评价, 是特别适用于朱自清的散文的:他正是五四散文“漂亮、缜密”这一路的一个代表。像《绿》这样具有“古典美”的散文, 或有可议之处 (我们在下文会有讨论) , 但其在现代散文史和现代文学语言发展史上的历史贡献, 却是不可否认和忽视的。

“不放松文字”

这也是朱先生一再强调的:“我做到的一件事, 就是不放松文字。我的情感和想象虽然贫弱, 却总尽力教文字将它们尽量表达, 不留遗憾。我注意每一个词的意义, 每一句的安排和音节, 每一段的长短和衔接处, 想多少可以补救一些自己的贫弱的地方。已故的刘大白先生曾对人说我的小诗太费力, 实在是确切的评语。但这正是一个国文教师的本来面目。” (《写作杂谈》) “ (我) 写作散文, 很注意文字的修饰。语句的层次和词义、句式, 我都用心较量, 特别是句式” (《关于写作答问》) 。

“不放松文字”,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括, 它集中体现了朱自清先生对语文教师的工作、作家的工作, 以及语文教学、散文写作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这首先是朱先生的“语文教育观”。他说自己在中学教过五年国文, 最感困难的, 就是在阅读教学中, “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 字句的修饰, 篇章的组织, 声调的变化等”。在他看来, “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 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 字句, 篇章, 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 那便是将书里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 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 (《〈文心〉序》) 。这就是说, 语文教学中, 如果“放松了文字”, 就不但不能丰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且以学生“原有的语汇”去理解课文的思想, 也只是“浮光掠影”, 甚至会歪曲、变形。因此, 他强调, 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 是要下“咬文嚼字”的工夫, 对学生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不止于要了解大意, 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 字里行间的话——也便是言外之意” (《〈国文教学〉序》) , “从词汇和比喻的选择, 章句和全篇的组织, 以及作者着意和用力的地方, 找出那创新的或变古的、独特的东西, 去体会, 去领略, 才是切实的受用” (《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 。

这也是朱先生的“语文教师观”。在他看来, “不放松文字”, 对语言文字的特殊敏感, “咬文嚼字”的能力与习惯, 这应该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本来面目”。而传授汉语言文字, 捍卫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做“汉语家园”的守护者, 更是语文教师的天职。语文教师个人或有这样那样的局限, 如朱先生自谦地说自己情感、想象的贫弱, 但只要“不放松文字”, 就尽职尽责了。

这更是朱先生的“散文写作观”。散文写作也必须“不放松文字”, 这不仅是因为作家就其本质而言, 就应该是一个语言艺术家;而且如前所说, 中国现代散文家, 尤其是朱自清先生这一代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作家, 他们的散文写作更担负着一个特殊的历史使命, 即创造现代汉语文学语言, 成为现代汉语的范本, 通过中小学语文教学, 将现代汉语扎根于民族下一代心灵。朱自清先生的写作, 始终“不放松文字”, 不放松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创造试验, 这显示了一种历史责任感。

在我们懂得了朱先生散文的“现代汉语范本”意义以后, 我们也就清楚应该如何欣赏他的散文, 并如何教学了:也必须“不放松文字”, 具体地说, 就是要抓住朱先生自己所强调, 他自觉追求、特别注意的那几个方面:“每个词的意义, 每一句的安排, 每一段的长短和衔接处”, 即文章的用词法、用句法、章法, 以及“作者着意和用力的地方, 找出那创新的或变古的、独特的东西, 去体会, 去领略”。

就以《绿》为例。这一篇作者“着意和用力的地方”, 显然是这一个“绿”字。因此, 首先要注意的, 自然是有关“绿”的词:“油油的绿意”“闪闪的绿色”“醉人的绿”“满是奇异的绿”“女儿绿”, 这都是全文的关键词。这里, 自然有可琢磨之处。比如, 声调的选择:“油 (顿) 、油—— (拖长, 扬) 的绿 (顿) 意 (顿) ”;“闪 (顿) 、闪—— (拖长, 扬) 的绿 (顿) 色 (顿) ”。词语的配搭:以“醉人”与“绿”, “奇异”与“绿”相连, 都出人意料, 引起疑问与好奇。

而这样的词语又都存在于一个句子里, 就更可寻味。比如这一句:“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前文已经交代, 作者是坐在梅雨亭观看的, 而“三面都是山”, “人如在井底”。这样, 这一句里就有了两个视角:先是仰视, 但见“微微的云”;然后低看, 只见“油油的绿意”:这样的蒙太奇镜头组合营造了一种浓厚的诗意。

而句子是存在于段落之中的, 段落的安排, 又另有讲究。“油油的绿意”出现在文章第二段, 整体渲染梅雨潭周围的环境, 是一个远眺, 因此, 突出的只是一种“绿意”。第三段, 才具体写到潭水之绿, 这才有“闪闪的绿色”和“汪汪一碧”。而写绿水, 也有两个层次:“闪闪的绿色”, 是写直接的感官的客观观察;到“醉人的绿”“奇异的绿”, 就变成内心的主观感受了。而主观感受又有两个层次:先是主观的联想 (“少妇”“处女”“碧玉”等等) 和比较 (“太淡”“太浓”“太明”“太暗”等等) , 然后, 进一步发展为“可爱的, ……你……”的对话, 不知不觉发生了人称变换, 以至“舍不得你”“手拍着你”“抚摩着你”“掬你入口”, 又突然改换成“吻着她”, 最后是“我送你一个名字, 我从此叫你‘女儿绿’, 好吗?”把全文的文气推到了高潮, 但又十分自然, 因为前文“少妇”“处女”, 以及“舞女”“盲妹”这一系列比喻, 已经作了铺垫, “女儿绿”早已呼之欲出了。然后, 第四段, 戛然而止:“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 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这是对第一段的重复, 仿佛一个回环, “不禁”一词的加入, 又显然加重了语气:经过二、三段的反复渲染, 读者也已经有了“惊诧”之感。

如此苦心费力地经营词、句、段、章, 确实是“不放松文字”了。

“情感的自然流露, 但也不尽然”

同样是“不放松文字”, 不同的文章, 会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处理。

关于《背影》的写作, 朱先生有这样的说明:“似乎只有《背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但也不尽然”, 尽管并不费力经营, 但因为有“平日的训练”, 也就自然有章法, 仍然有对文字的“控制”——朱先生说:“控制文字是一种愉快, 也是一种本领”, 有了这种本领, 不有意为之, 也自会表现出来。总之一句话:“我不大信任‘自然流露’, 因为我究竟是个国文教师” (《写作杂谈》) 。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应该从这“情感的自然流露”与“不尽然”两者的张力中去解读《背影》这篇文章。

前文已经介绍过, 朱先生是因为父亲的信深受感动, 以至泪流满面, 这才触发了《背影》的写作。但在文章里, 却把这封信引在最后一段;而我们要理解《背影》里“自然流露”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就需要从最后一段读起。

我们首先注意到的, 自然是父亲信中所流露的老年心境的“颓唐”, “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一句, 确实催人泪下。问题是, 父亲并无大病, 只是“膀子疼痛”, 为什么竟如此感伤?于是, 我们又注意到这一段开头的交代:原来父亲是因为“少年出外谋生, 独立支持”, 创下了家业, 到晚年却“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触目伤怀”, 这才如此颓唐的。尤可注意的是, 在作了这样的交代以后, 朱先生又特意写了一笔:“他触目伤怀, 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 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这是全文的一个关节点, 需要细加体察。首先, 它告诉我们, 父亲原来并不是这样什么事都替儿子办妥帖, 呵护有加, 心细得甚至超过母亲的;相反, 他因心境不好, 经常为家庭琐屑而“怒”, 并“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大概父亲的“怒”也经常发泄于“我”吧。于是, 我们又注意到了前面一句交代:原来“我”近几年来, 也和父亲一样“东奔西走”, 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好心境吧。朱先生只把话说到这里, 就不往深处说了。但我们读者却不难想象, 或者不难理解, 由于家道中落, 造成彼此心境不佳, 父子之间一定发生过许多冲突, 以至于形成了深刻的隔膜。这正是理解《背影》“自然流露”的“情感”的关键。

抓住了这一点, 前面的许多文字就容易懂了。父亲的种种看来似乎有些过分的呵护 (“再三嘱咐”“甚是仔细”“不放心”“怕”“颇踌躇”“忙着照看”等等) , 固然是父亲的爱的天性使然, 却也显然有对曾有过的感情伤害略作弥补之意。而“我”的种种“聪明过分”的不理解 (“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等等) 其实也都是隔膜未解的表现。这样, 在琐细的叙述中, 就隐含着一种紧张。这是需要我们在阅读、讲解时, 细加体会的。

而这样的隔膜的打破, 这样的紧张的消解, 就发生在“我看见他的背影”的那个瞬间。“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不仅是为父亲的爱所感动, 更为自己曾有过的对父亲的误解, 为父与子的隔膜, 而悔恨、悲哀!

情感的冰块一旦消融, 就露出了真情。“我”“赶紧”拭干了眼泪, “怕”父亲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 “我”“赶紧”去搀扶:这“赶紧”, 这“怕”, 都把儿子急于回报, 又竭力掩饰自己情感的心理, 写得惟妙惟肖, 又恰到好处。而并不知道儿子情感、心理的这一变化的父亲, 依然一往情深 (“一股脑儿”放下, “走了几步”又“回头看”) , 却有了几分“轻松”——其实, 我们读者也有了几分轻松, 为父子间隔膜的终于消除而欣慰。

最后, 是一个长长的镜头:儿子在远望——父亲的背影逐渐“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儿子泪流如注——

这又是一个永恒的瞬间, 这里所传达的, 是天地间最真纯的父子之爱;但又不是一般的父子之爱, 而是在人世艰难的年代, 父子间曾有过深刻的隔膜, 终于被天性的爱的力量所消解、融化以后, 显示出的父子之爱的伟大与永恒。——这就是《背影》一文“自然流露的情感”, 这情感因其丰厚与深刻而具有极大的震撼力。

而且这情感是超越时空的, 也就是说, 它是能够引起生活在另一个时间和空间中的我们, 以及今天的中学生的共鸣的:因为“父与子”的关系与感情, 是一个具有永恒性的生命命题, 但却是容易被忽略的, 人们一谈到血缘之爱, 更容易想起的是母亲;而对一个正在成长中的生命, 中学生, 特别是高中学生, 在他们要“告别童年”时, 更容易和父母, 特别是和父亲发生某种冲突, 这样的父与子之间的隔膜, 是一个深深困扰着中学生的生命命题。我们正应该抓住朱先生的生命体验和当代中学生的生命困惑之间的联结点, 通过本文的阅读, 引导中学生重新审视、思考“父与子”的关系和情感, 并因势利导, 让孩子也来写写“我和父亲”, “自然流露”他们的“情感”:或许这正是将《背影》引向中学生心灵之路。这大概也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吧。

但“也不尽然”, 因为无论是朱自清先生的作文, 还是我们的语文教学, 关注的不仅是“写什么”, 也还有“如何写”的问题。其实, 从我们前面的分析中, 已经不难看出, 朱先生在自然流露其情感的同时, 对词句的选择、文章的布局, 还是大有考究的, 尽管如他自己所说, 这都是出于写作习惯。比如, “怕”字的重复运用 (先是父亲“怕茶房不妥帖”, 后是儿子“怕”父亲和别人看见自己流泪) , “赶紧”一词的连用 (“赶紧”拭干眼泪, “赶紧”去搀他) , 近义词的一再使用 (“嘱咐”“嘱”“嘱托”) , 等等。而将触发自己写作的父亲的信, 以及相关背景的交代, 置于文章最后, 从而给前面的叙述留下一些悬念, 这更显然是精心的布置。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 就应该引导学生注意琢磨作者如何选择与“控制”文字。记得叶圣陶先生在所编《开明新编国文读本 (甲种) 》里选了《背影》, 其中有这样的“提示”:“当时作者与父亲同行, 到南京站上分别, 彼此说的当然不只那几句话, 而写在文字里的只有那几句。这就叫做‘取舍’的功夫。”并因此提出要求:“篇中的对话, 看来很平常, 可是都带着感情。试逐一体会, 哪一句带着哪种感情。”——这样的“提示”, 就把“自然流露的情感”和“不尽”自然的对情感表达方式的着意经营统一起来了。

类似的提示, 还可以有许多, 总之, 要找到“自然”流露与“不尽”自然的刻意追求之间的契合点。

“费力太过, 繁了却也腻人”

朱先生说“我只是一个老实人”, 因此, 他在坚持自己的追求的同时, 也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可能有的局限。比如, 他一面说“我还是费力”, 如前所说, 在他看来, “费力”经营文字, 是“国文教师的本来面目”;但他又说, “费力太过”就可能有问题。他还有“繁了却也腻人”的自我警戒 (《写作杂谈》) 。

3.《春》教学设计 篇三

1.领会文中描写景物的委婉细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生动及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生动形象运用。

3.朗诵、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具、仪器: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感受到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同学回答。)

二、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句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其实,春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雪等。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多媒体展示画面。)同学们,这么美丽的景色如何用语言描绘出来呢?让我们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来寻找答案吧!

三、听录音,注音字的读音

巢 cháo应和 hè迷藏 cáng 酝酿 yùn niàng

黄晕 yùn

四、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文中从迎接春天写到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请学生依此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迎接春天

第二部分(第2-7段):描绘春天

第三部分(第8-10段):歌颂春天

五、赏析课文

1.第一部分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2)轻声读第1段,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部分绘春

春终于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形象的概括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象刚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朗读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述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段。

(3)第3段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也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段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果的结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段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馥郁,鸟的呼朋引伴——叫朋友,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清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曲,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三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段,展开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沐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灯光给人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段着重写景,第7段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打算打算。

朗读第7段,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细描,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部分颂春

(1)朗读8、9、10段。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六、听录音配乐朗诵

要求:请学生闭上眼,在悠扬的配乐朗诵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再一次欣赏春天的美景。

七、布置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一幅春天的图画。

板书设计:

4.别春散文 篇四

雨过天晴之后,新绿显得格外的娇媚,层层绿意,在空中在地下猛增,凸显在我们眼前的嫣然是一副纯美的风景图,怎不叫人眷恋呢?

自入春以来,我的心绪不断在这春天的行走里寻觅,一样的春色,一样的绿意,在我的眼里,在我心上却依然激起无数的心跳,和过去一样,我依然要做一个春天的使者,去为人生这份美丽的相遇呐喊与高歌,这是一个歌者的全部。

关于春的文字,我已经写了不少,从刚刚出头的小草,到长满绿意的柳条,再到怒放的桃花,每一处都将我的文字留下,有时,我在想,到底是春天染绿了我的文字,还是我的文字在这春天里再一次发芽?为此,我曾多次将一份心情交给这春天?自问之后,又让我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因为这春的相约,再一次让我想起这春天里曾经的人事。

人的眼睛总不能只盯着过去,聪明的人总是在这时间的端头看到未来,今夜写到春天的文字,一样的让我在思虑中不断地放大自己视线的范围。

我们都知道,春天是生命张扬的一个时节,嫩嫩的青草,红红的花儿,翠翠的落叶,尽管在这季节里那么的平凡,可是,这些却让春天的文字更加绚烂多彩。

走在春天的郊外,眼前不再是光秃秃的山丘了,相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一片的绿意正在这春天的时光里萌生,嫩绿的新叶,在明媚的阳光下,清澈的如像孩子们的眼睛那么的俊美。人生能遇几时春,在这春来春往的流年里,我会常常置身于这春天的颜色里不能自拔,今年的春天,一样的叫我的心连同文字流连忘返着!

四月,春天在我们这里更是生机勃勃的。窗外园内,河边桥头,山丘草地,处处都彰显着一份生命的力量,我们在这春天何须忽视这份思索?

春天的意义更在于孕育生命,于是面对生命一次次的搏击,我就在想,生命的意义与精彩似乎不在于他们的长短,更在于他们对生命的认识。有的人虽经历了长长的一生,可是却没有认识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我想,这些生命即使成为仙人又有多大的意义呢?生命是岁月里的一个过客,有的将活着的意义传达给路过的人,而有的却随水流去,流进大海,化为大海的一滴,这就是我们的生命,属于我们的时候就要好好的善待之,好好珍惜。

一段时间来,心里总是茫然,想写一些文字,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入手的地方,于是在闲暇的时候就会静静的聆听,这样心情会慢慢的平静下来。

我喜欢这春天的静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在我们眼前总是一份美丽的图案,溪水从山间流过,流过我们的记忆,一直驶向大海;绿意在发芽,青青的,嫩嫩的,渐渐的在扩大我们的视野,直到眼前满是绿色的海洋为止。这就是春天给予我太多的字样。

写不尽的春意,就像是一首老歌,无论何时唱起都是那么的迷人,我想,这春天不就像是一首经典老歌吗?一直在我们的生命里驻留着吗?

有人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是春天的那份情又怎么被冲淡呢?以前,写春的时候只是期待与憧憬的撞击,好像是亏欠这春天的一个拥抱,只有将这相遇的快感,通过文字,告诉春天一般,才可以获得时间的一份赞许。现在想来,在时间的流逝里,我如同是一个犯了错的少男,抱着这样的认识岂不是对生命的亵渎?纠结、反思、徘徊,在我春天的文字里一样的频繁,我不否认自己的认识。

四月杨柳絮飘,春天的舞台再一次在流年里谢幕。驻留在这一刻,我心里依然被散落的杨花柳絮替代,那份离情别意难道就只是那春天的离殇吗?

一晃,一个春天的时光就这样悄然离去,像是走过一段段长长的路,停下脚步,我在这季节的旅行之中张望、回首!

春天的生命除了张扬的个性之外,那就是坚强。我喜欢初春的时节,尽管生命的绿意在那时还深深的埋在地表下面,而远看山有色的春意却早早刺激了人们心怀,寒意未尽,嫩嫩的绿意破土而出,显现出一粒种子的力量,让人们会猝然感到一份生命的强大,这种精神一直维持我对生命的态度——坚强来自于春天之中最美的一角。

5.寒春散文欣赏 篇五

今年的春天虽冷些,但心还是暖的。三月中旬出差回来后,便一直忙着新宝结婚的事,新宝结婚那几日天是暖的,极好。又吃了几日的酒,便又到健身房挥汗如雨去了。那日,酒后回家跟朋友打电话说回家无聊。友笑说:出去转转吧!我说:外面太冷。他说:少喝酒,无聊时多健身。可以多活些年,待到老时一块吹吹牛。我哈哈大笑说:我的人中太长可活百岁,不如现在到我家煮茶聊天。哎!不去了,太冷了。他说。

周一那日刮风时突然想家了,便在路边打车回泉水地。车上遇见了江英(罗建的老婆),她抢先付了车票的钱,下车后顺便到罗建那儿打声招呼。罗建拉住我:不许走,一会儿吃火锅喝酒。我说:可以,我先回家跟老娘说一声,拿上两瓶好酒来。回到家中母亲已经做满了一桌饭菜,便给罗建打电话,让他带老婆孩子来家中吃饭。他说,还是你来吧!我说:不去,风太大害怕喝多了走不回来。他竟笑说:我也觉得风太大,不敢去。一场寒春竟将战友间的热情吹得九霄云外去了。

6.第二春散文 篇六

其实,这时的女人,有了大把大把的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且如蜂如蝶般已采好岁月的芬芳,应该趁着这人生中的“大好春光”,于平和的心态和扎实的积淀中酿出美好和甜蜜,应该好好享受生活了。

我正是这样一个幸运儿,除十年前病逝的婆婆,其他三位老人身体均无大碍,完全自理。独生子本就乖巧懂事且成绩优秀,三年前就去了七十里外的高中上学。与原来被工作和家务折磨得焦头烂额的境况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更让我庆幸的是,此时我并没感到无聊,甚至觉得时间难熬。相反,听着墙上钟表的秒针“滴答滴答……”的声音时,我经常会下意识地乞求:“时光啊,你慢些走啊,慢些走……我还有好多好多的事情没做够……”

(一)滋润爱情

别总以为爱情是青春的代名词,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不散,爱情就不老,甚至不能褪色,只是与年轻时的爱情形式不一样而已。

年轻时的爱情多了几许异性的自然吸引,靠了几分激情与冲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山盟海誓,轰轰烈烈。但孩子的出生却或多或少瓜分了对方的爱(现在才理解了荷西与三毛不要孩子的决定了),爱情的温度下降了。

孩子大了,女人们,你要好好经营自己的爱情生活了。当然,这时的爱情多表现为平淡生活中的牵手相伴,不离不弃。但这种相处决不是僵硬死板的,而是需要你适时加些佐料,用心调制的,否则,便会引发彼此的审美疲劳。

学些时尚前卫的东西,比如上网,别落伍,让他觉得你与时俱进,在不断地更新自己;买几件流行的服装,别老土,给他点儿新鲜刺激感;适时撒撒娇、示示弱,让他觉得你还是那个需要他宠,需要他捧的小可怜儿……

多些理解,少些猜忌,男人撑起家不容易;多些尊重,少些轻蔑,男人在外人面前更要面子;多些体贴,少些冷淡,男人,更需要母亲般的温暖……

晨曦中,暮色里,都有我们牵手的身影,“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穿越千年的雾霭,清晰地映照在我们身上,折射出了多彩迷人的光彩,这曲爱的绝响我们要传唱,这杯爱的琼浆我们要品尝!

趁你在,他也在,好好珍惜上苍所赐的这份缘。莫等阴阳两隔,形单影只时,空悲切!

(二)内外兼修

身边朋友为了挽留将要消逝的娇好面庞,苗条身段,不惜买昂贵的化妆品和减肥药。我却认为,外表固然要做些简单的护理,但却不可昂贵,亦不可为此花费太多的心思。重要的是“内修”,让内在的高尚与雅致去扮靓你的容颜。

你要善良,这是开在人格上最高尚的花儿。一颗善良的心是钻石,是水晶,是金子,为你的相貌增光添彩。佛说:“相由心生”,着实不假。善良的人慈眉善目,澄澈的眼波是他无私宽广的心胸,纯洁的微笑是他心上的桃花盛开,关切的举动是他善良的最好注解。爱斯梅拉达是美丽的,勿庸置疑。但敲钟人伽西莫多也是永远地美丽在每位读者心中,便是内心的善良开在外表上的漂亮之花。

你要读书。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林清玄说,最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思考、多欣赏艺术。毕淑敏说,读书使人优美。天生容貌是父母所赐,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气质,而读书便是改变气质的最佳途径。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自可化浊俗为清雅,变奢华为淡泊,转促狭为开阔,令偏激为平和。这时,我们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超凡脱俗,越来越有高雅的气质。若能再把读书的感受、生活的点滴、内心的涟漪付诸文字,你的思想便会升华,眉目间也会氤氲着智慧的光芒,言谈举止更会不同寻常。

读书和写作使我的生活如此绚烂多姿,让我更加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三)强身健体

中年是身体的分水岭,至此,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会或快或慢地呈现减弱趋势。中年女人,为了自己,也为了爱人,亲人和朋友,你一定得好好锻炼身体了。

抓紧时间找到适合自己且让你喜欢到痴迷的运动方式吧!或跑步,或打太极,或练瑜珈,或跳舞……

对广场舞的痴迷已经整整一年了。它给我身体带来的变化是神奇美妙的,不仅健康瘦身,而且还治好了虽无大碍却多年不愈的顽疾。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忘情的舞蹈中,我不再感慨岁月的无情,反倒觉得步伐轻盈,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激情与活力;不再自卑,反倒自信满满,心劲儿十足,不再斤斤计较,反倒胸怀宽广,学会了包容……个中快乐,无以言表!

我还想多陪陪父母及其他亲人,越来越体会到人来世上一遭,最重要的当属感情;我还想与我网上聊得来的兄弟姐妹多聊聊天儿,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缘份;我还想到祖国各地,去接受这份大自然的馈赠;我还想给我的学生更多的关爱,希望他们一直记着我的真诚教诲;我还想……

时间被我填得满满的,不愿叫一刻虚度。可是,我却分明彻骨透髓地感受到了,时间疾如闪电,从眼前指间匆匆流逝。转眼间,20I5年已过近半,好不让人心惊胆颤!

7.《春》的教学反思 篇七

《春》这篇课文需要反复的朗读,才能品味情感,所以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自悟,而我只是个组织者。课前,我给每名学生发了讲学稿,让其按着讲学稿的学法指导来学习,通过查资料后小组合作完成一些预习题,然后整理归纳。

一、导入

我的导入形式是直接点题。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老师少说话,节省时间留给学生学习用。这正遵循了现代教育理论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这一教育理念。

二、关于学习目标的展示

洋思要求引导学生默看学习目标,仅限于一分钟,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去学习。这一点我尝试着做了。但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我想长时间训练应该能达到的。

三、关于自学指导及学生自学

这是“先学后教”中“先学”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重头戏。例如《春》一课出示了这样一个自学指导题:根据春花图学习下面几幅图(草、风、雨、迎春)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三、五、六、七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的哪一幅画?或喜欢那些句子?并归纳每幅图画的特点。与大家分享,同时说明理由。(品味语言)参考格式:我们小组喜欢……图画,因为……句子或词语写出了春天……景物,用了……修辭(或从……感官角度来写了……特点)表达了……情感。②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情感(读中悟情)(五分钟后期待你们的精彩回答)

出示自学指导题后,学生进行5分钟自学。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老师尽可能不干预。教师只是巡视、督促,关注全体学生,尤其关注学困生,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说点“悄悄话”,帮助他集中注意力。这也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学指导题具体明晰,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自学指导题的表述上用“比一比”的形式,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胜利的快乐,定出非常具体的自学时间,这样就加大了课堂密度,让学生紧张起来,这也体现了洋思的“让学生每节课都像在考试”的课堂特点。

四、关于教师引导点拨的实施

教师的点拨即“先学后教”中的“后教”这个环节。这个环节我注意这样几点:①提问不是从优秀学生问起,而总是从学困生问起,整个环节关注的是学困生的学习情况。②学生回答正确时,老师绝不重复。③“后教”的“教”,主要是“兵教兵”。即老师先问学困生,学困生回答不出或不准确时,再提问较好的学生,较好的学生仍回答不出或不准确时,再提问好学生,由此实现“兵教兵”的策略。如果所有的学生回答不出或不准确,老师才给予点拨,进行“师教兵”。④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要不惜时间、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真正做到了为学生“解惑”。

以上是我学习借鉴洋思东庐经验后的一些具体做法,由于时间仓促,还有许多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各位同仁指教。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新市第十中学)

8.又是一个春散文 篇八

花儿都谢了,我不知道,那些谢幕的花开,有没有你温婉的笑脸!

是否还要让我,痴痴地等待,下一个轮回的花开!

又是一个梦,又是一个甜蜜的憧憬!

绚丽的衣、粉嫩的蕊、淡淡的香、窈窕的舞······!

迷醉的眼,再也不能猜透,哪一个才是你,倾诉的幽香!

要等到黎晓?要等到梦醒?才给我谜底的知晓?

还是等候下一个梦境,才向我倾诉你的花香?

又是一次霜落,又是一个落叶的午后,那无可奈何坠落的,是哀伤的叶?还是我沉重的心事?

至今未见的花开,难道会绽放在沉寂的冬里?

那些摇落的叶里,有没有你陨落的花衣?

痴迷候了经年,你的答案里,还要让我,守候几个秋?

又是一场雪落,又是一度梅开

那些怯怯的蕊里,始终没看见,你温婉的笑脸!

那些星星点点的红,哪一个才是你深情的眸?

一年又一年,又一年的最后一季花开、花谢!

我知道,这又是与我无关的华年。

9.春,你好抒情散文 篇九

不过两周未出门,原来,春天真的已经来了。

站在河堤,独倚围栏,我多么希望自己,像洁白的梨花一样,静静的开;像自在的鱼儿一样,快乐的游;像碧绿的小草一样,徐徐的.长。春天,一切都这么温婉而美好。

早上洗衣服的时候,突然就哼出一句词,真的要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然后,费尽心力的站在阳台,想这是哪首歌呢?在江南小镇生活,是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的。否则,怎么配得上这份温婉与静谧。停在此处,纵然举目无亲,也倔强的不肯离去,不是为了别人,不是爱上某人,不是生活所迫,而是因为自己,与这个小镇太契合。它有我想要的安宁,有我喜欢的公园和草坪,有我念念不忘的小桥,有与我空空荡荡的内心相呼应的大片大片的空地,当然,也有我偶尔放肆买醉的酒引。我喜欢,静静的站在这里,看孩子们放飞多彩的风筝,看路上缓慢驶过的车辆,看天空忽闪忽灭而过的飞机,看穿着碧绿长裙的少女,看身后迎风摇曳的杨柳,看飘淌在河心的纸船……

心,就这样沉静了下来。过去两周,焦虑繁忙而积累的压力,就这样被慢慢释放掉。

10.散文《春》教学设计 篇十

“简一大理石瓷砖·2013设计师春晚”是由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门户网站,即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China-Designer.com)发起,同时联合广州国际设计周、《缤纷space》、RCC家居零售研究院共同打造,百强企业简一大理石瓷砖独家冠名赞助的一台设计界年终收官“大戏”。用一架搭载梦想的魔幻之机,空投国际舞台之巅,势必引爆最具idea的设计“佳作”,给你好看,等你加入!

即日起,我们正式向全球范围内的“设计师”发出邀约,登录“简一大理石瓷砖·2013设计师春晚”官方网站,了解活动相关信息,参与晚会报名及互动有奖竞猜,无论你是想唱歌、想唱戏、想跳舞还是想表演,只要你敢于在公众面前展示你的才华,2013设计师春晚欢迎你的加入!

设计师春晚招募在即激情舞台“你是角儿”

“简一大理石瓷砖·2013设计师春晚”8月28日正式对外发出邀请。如果你有一套充满“创意”的表演想法,那么你一定希望有平台让它实现;如果你是一个充满“激情”能量的设计师,那么你一定也乐意,有机会在公众面前尽情释放。现在,就是现在,全国的设计师朋友们,带上你的创意,带上你的激情,登上舞台领取属于你自己的机会吧!

设计师春晚超强媒体团打通设计界高阶门户

“简一大理石瓷砖·2013设计师春晚”,即将彻底“打破”行业主流媒体高阶“门槛”之界,建造行业媒体“聚落”,为全国有志的设计师、设计团队趟平职业发展中的高层阻断,给你一个在国际化大舞台尽情释放“创意”与“激情”的绝妙机会,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公众眼光为你折服!

本次晚会整合了全国各地方最具影响力、感召力及专业实力的线上线下多方资源,力邀诸多行业主流媒体,诸如新浪家居、搜房、家天下、《缤纷space》杂志、楼市传媒等,全程跟踪实施多方位、多视角的立体化现场报道,以及大范围的持续性联动报道,力求为全国各地区的设计师们打造一个最广阔的,满载机会与机遇的梦想舞台。

2012设计师春晚持续发热设计界“群星”联袂出演

11.春优美散文 篇十一

我驾着寒冬之梅、乘着冬日的雪花自由的遨游在天际。

恍惚中,我来到了一片圣地。眼前的一切使人心旷神怡。随之,我的花离我而去,雪花飘向他方――这里是春之都,有春的美意,更有春的暖意。

就这样,春天在这座高原小城中悄悄降临。小草透出了新绿,柳树吐出了嫩芽,草地上的野花也在互相提醒着。

我独自漫步在山间、草地,看到枝头有几只小鸟儿嘴里叼着树枝,“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情景随即进入眼帘。脚下的草多了几分坚硬,是呀!破土而出是它们的本性,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走马观花的我却对那突如其来的“嗡嗡”声产生了好奇。跟随它的身影,我来到了杜鹃林里。紫色的花互相争放,鼓动的花蕾在默默等待着,众多的蜜蜂在忙碌着采撷花粉……大自然中,我们何尝不是一个大家庭,为以后的幸福而努力着。

碧塔海的绿波荡漾,金沙江的清流倒影,山中泉水的甘甜都是春的气息。

我爱春天,爱田野中的生机,草原中的.清新,花圃中的芬芳,万千世界,万种风情,春天让我陶醉。

春的到来给我们敲响了前进的钟声,也给我们增添了几许信心。在这满园的春里,让我们补充残缺的激情,拥有充足的动力。这将是我们的出发点,让我们勇往直前。

12.散文《春》阅读答案 篇十二

2、C

3、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4、找出例子,结合例子分析。

质地:嫩嫩的,软绵绵色泽:绿绿的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朱自清《春》原文及赏析

2.朱自清《春》仿写秋2篇

3.朱自清短篇散文《春》及读后感

4.朱自清春读后感3篇

5.朱自清散文《春》画面感

6.朱自清《春》教案

7.朱自清散文《春晖的一月》鉴赏

8.朱自清《春》公开课教案

9.朱自清作品《春》的艺术表现赏析

13.浪漫春封 荡漾春の舞步 篇十三

为裤装挑选一款合适的春鞋总是一个恼人的问题,长短不一的各色裤型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鞋子?如何搭配才能让双腿比例

显得完美修长?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专业的搭配意见吧!精致柔美的镂空蕾丝融合雪纺阔腿裤,流露出浪漫迷人的独特气质,下搭几伺元素的鱼嘴粗跟极具气场,一抹清新的粉绿点缀出—份春日好心情。

比冬靴奔放一点,比凉鞋含蓄几分,与生俱来的微妙气质,赋予她一万种浪漫的可能——这就是春鞋,春天和女人独享的时尚恩物,正伴随着浓郁的春日气息扑面而来。曼妙春日,无论你是浪漫裙装派还是个性裤装派,都能变换出不一样的足下风情。

还认为俏丽柔美的优稚裙装只有和精致高跟鞋才能擦出浪漫火花?那你就OUT了,小一样的缤纷春鞋绝对可以呈现小一样的LOOKs,本季你的裙装造型可以很休闲,

也可以很优雅。柔美格纹、休闲牛仔,诠释出清新浪漫的春日印象,搭配一款亮色小包俏丽十足,民族风情的镶珠平底鞋以及休闲小帽的装点独具假日风情。

精致的T字粗跟鞋是今年春夏最具人气的流行款式搭配百褶裙分外动人一根纤细的系带勾勒出脚背的曲线显得双腿修长迷人。经典款的系带踝靴与迷人的印花半裙组合流露出些许复古的味道鞋面的布洛克花卉钉孔图案精致中又不乏俏丽之感。

系带高跟踝靴新品未定价(COCO DEAL)浪漫的百褶裙若是搭配唯美的裸色系鱼嘴高跟鞋则体现出另外一番优雅格调点缀于鞋面的纱质皱褶设计更是流露迷人气质。鱼嘴高跟鞋新品未定价(STELLA LUNA)

我是装派浪漫的百变裙装可以演绎各种STYLE的装扮,或优雅、或柔美、或率性,选择一款完美春鞋,散发与众不同的美丽风情。

14.念念春散文 篇十四

春天不等我。

我如亡命徒,呼呼来去。倘能停留片时,那就成了例外。一年里只有春节那几天能认真地漫步故里的土地,继续着被人诟病的偏狭。并不是想寻春,却总是抬脚踩住冬草,弯腰看见小叶,扒土即有嫩芽。

也许那其实是冬的东西,但因了是新生,它们给我未来和念想,我就认为那是春的小步。这样的错误,我犯了几十年。

元宵节回来,除了大盛的迎春,没有明确的春的新生。今天,坝上路两边已经是名实相符的春草,块块片片地贴着车轱辘。草并不小弱,一周的生长已经使它们作别了幼时。

这路通到罗马,不会断头。远芳侵古道,我和白居易心通了一下。

早起去三门峡,以为它偏西地寒,不会有我这里的草映柴门。哪想到,高速入渑池,向西,阳坡的干草间也已浅绿簇拥,遮蔽不住了。已有小小的女孩,提了篮子,边哼着歌儿边采白蒿,一冬的肃寒好像要在她头上的发卡和手里的小锄下结束了。

忽然想把小心眼的家伙们带到这春天的原野。虽然春才露头,粗心者会忽略,贪婪者不满足,但即便最冷漠者也会发现远处的荒山好像藏着什么,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山的身体里埋着,但已经埋不住了,那东西已经腾腾乱蹦,要用硬头顶破大山。这潜伏着的势头,就是春。

看看这大野苍茫。远山不再是冬的枯寂清瘦,骨头嶙峋,现在它好像体内有了血脉,肤上有了肌肉。大胸怀者可以来拥抱,不会碍身和冰冷。有深情可以来对视,仿佛触目即有灵犀。新出之草是它的毛发,将开之花是它的笑靥。再看大岭,几百里大起大落间如壮士出刀劈开关隘,忽高忽低是他的潇洒和拘谨。没有小气和计较,只解开衣服坦荡对你我。闪光处,一线大关,雄踞高隘,如千年前大军必过的古寨,要在这里记一页历史了。丑陋处,路面凸凹,枣刺挡路,似乎要设置路障收过路费了。美丑有异,都是大境,让人得能放下和想开,大追求和小九九真不一样的。

我真想挨住大门,一户户问问他们的春感觉,采问他们的春消息。草才刚绿,花几未开,但去年的杏白桃红一定还在眼前心头,山里的`人能说出百样的春天。他们会捎带说说冬,也许会有如我这样自以为是的钟春者,蛮不讲理地说落叶辞树已经春埋枝头。春天会让村子里所有的人都回青春,真实自然的欢喜不是跳跃出来就是埋在心上。所有爱春的人会瞬间成为小孩子,春激活了所有的少年情怀,每个人每年的春天都会在这季节在主人的心里翻思几百遍。

15.行春优美散文 篇十五

后来,我曾在明朝的诗歌里读到过江南这种舞牛活动的渊源。周希曜在《宝安春色篇》里写道:“春牛高拥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盘桓。”现代人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古人们拥到山野之间,用纸扎的春牛和麒麟高歌狂舞时那种兴奋的情景。我少时在江南看到的这种“行春”仪式,就是古***俗的延续,在民间娱乐中享受丰收和新春的喜悦。在精彩的“舞牛”中,人与人同乐,人与牛共舞,少不了人仰牛翻的镜头。有的是十多个人围着牛,一边走动,一边整齐地喊着“嗨哟嗨哟”的声调,在田间地头久久回荡。数百人一起热闹的场景是生动的,也是深刻的,将我幼小的灵魂激荡起来,让我远离那片土地后仍割舍不掉怀念的情结。每当我看到人们迎春的种种活动,就情不自禁想起少时在江南看到的行春的方式。去年,我去江南苏州的松江一带出差时,无意中又有幸亲眼目睹了一次“行春”的经历。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行春”时已多出一项新的内容。

16.散文《春》教学设计 篇十六

【关键词】客家题材;散文阅读;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结合客家题材散文的选材特点,激发学生阅读散文兴趣

教材中散文选文的选材广泛,题材多样,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等,是以景物描写为主的散文;史铁生《我与地坛》等,是对自我历程描述的散文。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散文取材的多样性有较大的差距,反映到教学课堂当中是不愿意深入理解。所以首先要激发的就是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借助学生对客家散文取材的认知感,激发了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

例如,我在讲授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前,先让学生阅读客家题材散文,陈桂峰的《故乡的叫卖身》和杨丽平的《客天下 客家情》。这两篇散文所描述的是围龙屋的情景、客家民谣及其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述作者对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由于学生对客家题材散文中所写的人物、景色、情感都非常熟悉,因此能够较好地把握客家散文主旨及情感。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仔细阅读《故乡的榕树》。有了客家题材的散文阅读基础,学生发现两者的手法和主题具有高度的相同性,都是借助了对儿时生活、村民习俗的描写来抒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于是对阅读课文《故乡的榕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教学的有效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客家题材的散文,借助学生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题材,让学生在散文这种文体的作品中找到自己身边的、熟悉的题材,在降低了学生阅读散文的难度同时,激发了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大力促进了散文有效教学的开展。

二、结合客家散文的意象特点,指导学生体会散文美境

散文是侧重表现作家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字里行间充溢着真切诚挚而浓郁之情,具有一种意境美。一篇散文是否韵味独特,是看该文有没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说到底是看有没有优美巧妙的意象。

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所设置的“地坛”这个意象,是被作者细节化了的景物与细腻传神的虚写,是作者把自己的生命痕迹中蕴含的活力再现,更体现的是作者内心感受的体现。

同样,客家题材散文中的意象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如陈彦儒的客家散文《印象兴宁·春天的味道》,文章所设置的意象“萝卜糕”,不仅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怀,更是对客家妇女的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精神的赞美。通过这些熟悉亲近的意象,学生容易体会到散文特有的意境美。

例如,粤教版课文张洁的《捡麦穗》,作者设置了两个意象,即“烟荷包”和“红柿子”,但是较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扒开迷雾,看不清两个意象所蕴含的感情,更不用说体会课文的内涵了。

于是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阅读陈彦儒的散文《印象兴宁·龙灯》,让学生思考意象有何作用,蕴含怎样的深意。文中写到“舞龙灯舞醒狮,是老家广东兴宁市过年的娱乐节目。春节时分只要一听到铿锵锣鼓声,我们往往会抛下玩得正起兴的游戏,冲到围龙屋前的禾坪,抢到最佳观赏视角。”因此,文中“龙灯”这一意象,传承了客家人祈福消灾的古旧方式,以示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历经千百年的流传。

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意象“龙灯”是客家人心中的传统文化象征,寓意客家人对祖辈文化的传承。如此可见,文中的意象是一种情感体验。散文中的意象,其实就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寄托的外化体现。

借助这一点,回到课文《捡麦穗》,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温情的渴望。因此我们结合课文可知“烟荷包”既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的缅怀,又是对人类美好情感的追念。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握散文的意象及感情了。

三、结合客家散文的审美品格,提高学生的散文赏析能力

散文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最讲究真实性的文体,这是散文最重要的审美品格特征,也是散文创作自我性的体现。例如在粤教版中的散文冰心的《巴金这个人》等,除了在材料的剪裁、细节的描写上作必要的艺术加工以外,散文中的写实仍占主导地位。在客家题材的散文中,陈彦儒的《印象兴宁·龙灯》对“舞龙灯”这一古老风俗的场面描述,杨永强的《月光下的围龙屋》对客家人在月光下的劳作场景描写,都是作者切实的体会,都是较为真实的。由此可见,讲究真实,体现自我的审美品格在散文中是较为典型的。

提高散文的有效教学,必须要使学生对散文的审美品格有一定的了解,而客家题材的散文具有的审美品格与现代散文是相一致的。在散文教学中结合客家题材的审美品格,有利于提高学生赏析散文的能力。

例如,我在讲授粤教版散文老舍的《我的母亲》这一课时,在课前让学生阅读客家题材散文,如陈彦儒《印象兴宁·春天的味道》。文中描述的客家人酿酒的场景:黄酒酿造无非是选料浸泡、蒸糯米、加酒饼、红麯发酵,燃谷壳炙烤酒坛等流程。作者儿时观赏舞龙灯的场景:元宵时节,我们跟着表演的醒狮队串村走巷,一直走到高碑里。学生阅读后,最大的感触是“太真实,太贴切,太熟悉了”。学生都说原来散文创作如此真实。

在此基础上,我再讲授老舍的散文《我的母亲》。这篇散文集中展现了母亲与“我”几十年的生活。作者通过描写母亲为支撑家庭帮人家洗衣服,帮人做针线活的苦难与艰辛,借助母亲生活忙碌但还保持了勤快、好客、热心助人等优良品质,来说明母亲对“我”生命的教育以及对“我”性格的影响。文章的审美品格如同《印象兴宁·春天的味道》一样,贴近生活,感情真挚,自然流畅,很快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客家题材散文的选材广泛、多样的特点,激发了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结合客家题材散文熟悉、亲近的意象特点,指导学生体会了散文美境;结合客家题材散文讲究真实、体现自我的审美品格,提高了学生散文的赏析能力,实现了高中散文阅读有效教学。

课题:此论文为梅州市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专项课题“客家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挖掘、整合与运用”研究成果。

上一篇:北师大版三年级古诗下一篇:二语习得评论文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