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评估_课程教学大纲(共11篇)(共11篇)
1.投资项目评估_课程教学大纲 篇一
个人投资理财方式
在金融业日趋市场化的今天,人们的金融意识开始发生转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人们对资金增值的要求从无意识为有意识,投资理念逐步走向成熟,在经济脉搏快速跳动的今天,股票、基金、债券、储蓄、外汇、保险等这些投资工具所涵盖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由此,个人财务的管理将成为一种时尚,越善于投资理财的个人,生活将越富裕轻松。所谓个人投资理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主任史建平这样解释,从消费者角度讲就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生活与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适时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并及时了解自己的资产帐户及相关信息,以达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
个人投资理财方式
“当家容易,理财难”,如今人们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多。选择什么投资渠道,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收益,需要您根据情况作出判断。下面就是家庭理财的主要渠道的详解,希望您能从中找到合适自己的投资选择。
(1)最传统渠道:储蓄
这是普通家庭采取的传统做法,所占比重最高。储蓄投资安全可靠,能够赚取利息,但其回报率低,还需缴利息税。同时,存款利息无法弥补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资金贬值。
(2)风险与收益同在:债券
国内债券种类有国债、企业债和金融债,个人投资者不能购买金融债。国债由于有国家财政担保,被视为“金边债券”,而且国债的安全性、流通性在债券中是最好的,基本没有什么风险,并且收益比较稳定,再说国债不收利息税,收益比同档次银行存款要高。最近几年人们购买国债的热情很高,可以说国债有点供不应求。企业债利息较高,但要交纳20%的利息税,且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3)保障性投资:保险
保险作为一种纯消费型风险保障工具,只要通过科学的保险计划,就能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价值,又能为家人提供一份充足的保障。
(4)专家理财:投资基金、信托
与个人单独理财相比,基金、信托理财属于专家理财,省时省心,而且收益较高。集中起来的个人资金交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他们可以凭借专业知识和
经验技能进行组合投资,从而避免个人投资的盲目性,以达到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目的。但其收益比较不固定,也有一定风险性。基金适合长期投资。
(5)高风险投资:股票
这种投资工具是获利性最强、最快、最大的,但也具有风险性、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稍不留心就可能血本无归。投资基金风险则小一些。
(6)实实在在的投资:收藏
这种投资不仅具有安全性、可靠性,而且它陶冶情操,增强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同时,极具增值潜力,其收益性至少是几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乃至上千倍、上万倍。不过你得有这方面的知识,因为不是任何藏品都有升值潜力的。
(7)最“万幸”投资渠道:彩票
彩票是一种成本较小、趣味性强、带有娱乐性质的投资。其收益极富戏剧色彩,具有偶然性,风险一般为零。也可能获得一些回报,也可能中上大奖,骤然暴富。这种投资一般是很难指望其回报的,只把它当作一种娱乐行为更好,不要抱过大的希望。
个人投资理财一般性原则
除了了解投资理财的方式,我们也应该具有投资理财的相关理念和意识。
1、要具备投资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意识
货币在将来某个时间里的价值,可以转化为现时的资本价值,这个过程称为货币的资本化,资本就是对货币预期的收入进行贴现,折成现时价值。而所谓贴现,就是预先把利息扣掉。它实际上是你把暂时不用的钱在一定时间内让渡给别人所得到的报酬。从投资的角度看,你得到的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而机会成本则是指资源被用于某一种用途意味着它不能被用于其他用途。货币资金具有多种投资方式,选择其中一种投资方式,而放弃其他投资方式可能带来的收益叫做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
2、充分认识到投资不等于投机
个人进行投资,不可避免地存在投机动机和行为。如果个人购买资产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较长时间的占有而获取增值收益,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投资行为;如果居民购买资产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市场价格波动的差价,通过较短时间持有资产以掌握买卖时机来寻求投资利益,并甘冒极大风险,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投机行为。
投机者躁动不安,喜欢一个接一个的行动,不像一般投资者那样沉稳执着,投机者信仰的是机变、灵敏、犀利和权谋。在个人所进行的金融投资过程中,应采取“具有投机的灵敏和聪慧意识来从事投资行为”,一味的、纯粹地进行投机是很危险的,也是不可取的。但又不能绝对地排斥投机,二者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经济繁荣时,适当减持存款、股票、债券,增加房地产等实物投资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生产的增加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生产要素需求的急剧增长促使要素成本上升。由于商品价格同时也上涨,企业生产仍有较为丰厚的利润,但利率也随之上调很高时,尽管虚拟投资利润丰厚,但风险也日益增大,不仅要承担利率上升是资金成本大大提高的压力,还要提防国家为控制通胀风险随时出台政策调控,导致银根紧缩而带来的经济减缓风险,因此投资是应保持高度谨慎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房地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保值增值,较好的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4、经济衰退时,增加长期储蓄和债券
任何一个政府不会坐视通货膨胀的无限发展,在通胀时期采取的调高利率等措施会逐步产生效应,于是通货膨胀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得到有效抑制,物价逐渐回落,同时降级增长速度放缓。这期间,就业下降家庭收入减少,又导致需求进一步萎缩,投资利润也下降,企业经营困难,投资难度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此时应购买长期的定期储蓄和债券,可以享受稳定的较高利率,以受代购,回避风险。
投资理财没有圣经可以遵循,关键在于每个人从小就应该树立理财意识,理性消费,理性储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客观的分析自己的财富状况,理性的树立理财目标,一旦制定理财计划,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时兴起,一日曝十日寒,如此这般,相信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理财专家。
2.投资项目评估_课程教学大纲 篇二
项目评估是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手段。《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是一门集经济、管理、技术等多学科于一体的专业课程, 是一门技术与经济评价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本文提出了把“螺旋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运用于该课程的教学。该种教学法将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的内容进行解构与整合, 将零散的知识点相互街接串联起来, 通过讲授内容的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地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层递进, 学生能够逐步实现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提升的螺旋式上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等理论和实务操作, 培养具备投资评价能力和项目评估能力的专业人才。
1《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的内容与特点
《投资项目评估》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有效性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审查和评价以判断项目可行与否和项目方案优劣的学科。此课程理论部分包括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必要性评估、项目市场预测、生产条件、技术条件的评价、项目财务数据预测与分析、财务效益评估、国民经济效益评估、项目社会效益评估、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内容;在理论内容讲授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实践性案例教学, 包括设计案例和进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教学环节是《投资项目评估》课程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体现了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并重。
《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该课程具有以下特征: (1) 理论性强, 课程涵盖的理论知识面宽泛, 知识点冗杂、繁多且细小; (2) 综合性强, 课程涉及的学科内容广泛, 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性强, 对学生各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分析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 (3) 实务性强, 课程教学内容本身即为项目评估实务的组成部分, 与投资分析实务联系紧密,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 (4) 操作性强, 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利用专用性强的软件进行实际模拟运算, 让学生亲身体验项目评估的具体操作过程和项目评估的实质, 培养和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2《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讲授是《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 这种以“老师讲、学生听”为基本模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教师讲得累, 学生学得难”的局面。少量的实践教学也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项目评估的相关知识并较好的运用于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课程教学思路传统
传统的教学思路“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传统的纯理论的授课方式讲授系统的、广泛的理论知识, 把知识的讲授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每堂课都是满堂讲。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 只注重老师的“教”, 而没有重视学生的“学”, 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实务知识相对匮乏, 只能理解和掌握浅显的理论知识, 根本无法谈及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2.2 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课程教学方式“重接受性教学, 轻自主性学习”。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 局限于课堂“填鸭式”的以知识接受为主的被动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是最主要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知识的主动传授者, 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授课过程规范化和形式化, 课堂较为枯燥乏味, 加上投资项目评估的理论知识宽泛繁杂比较难以理解, 学生难以认真学习。这种方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的机会, 所学知识也难以掌握和保存。在实践教学中, 还是主要依靠教师讲授, 没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 不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锻炼动手能力, 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2.3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重理论性教学, 轻实务性操作”。《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 外延非常广泛又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和操作性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对项目评估理论知识的教学, 又要加强对项目评估的实践操作性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很难在有限的学时内既完成讲授完整的项目评估理论知识, 又能完成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评估实际案例或实际接触项目进行分析评估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的实务性教学环节, 所以教学过程中采取只讲述重点理论知识, 案例教学泛泛而过, 理论教学课时安排较多, 实践性教学课时安排较缺乏。教学内容轻实践分析、重理论学习, 项目案例分析没有贯穿到教学过程之中。没有做到运用案例来启发学生, 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难以培养学生对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的兴趣, 达到实践能力提升的目标。
3 螺旋上升式教学理念的提出
螺旋式课程 (Spiral Curriculum) 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 (J.S.Bruner)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认为对知识的充分掌握和运用必须进行不断反复循环的学习, 通过逐渐加深的更复杂的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 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进而逐渐掌握, 不断拓广加深学科的基本结构, 使之在课程中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螺旋式教学法的实质在于把课堂作为教授课程及进行思维操练的实验室, 将传统的“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堂笔记—课后复习—课后做题”的五段式教学模式改变为“理论学习—实践—思考—理论学习—实践—综合实践”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更复杂的更深层次的内容, 将所学知识按照由浅入、深逐层加深的理念进行传授。当部分教学内容完成后, 再“回到定义去”, 返回去在对以前知识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再提高。这种围绕某些原理或理论盘旋上去, 而逐渐扩大到其他更广更深层次的知识点的教学模式, 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重视学生的能动作用, 使课堂从传统的枯燥的老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演变为老师抛砖引玉、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生动的学习过程, 促使教师和学生产生互动和共振。
4 螺旋式教学法在《投资项目评估》课程中的运用
将螺旋式教学模式运用到《投资项目评估》课程中, 结合思维螺旋式上升的认知特点, 将投资项目评估课程中复杂的知识点进行解构和整合, 将零散的知识点相互衔接串联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接受知识、探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知识更易吸收和掌握。同时通过螺旋式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既克服了纯理论和纯实践教学的枯燥性, 又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 学生能够逐步实现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提升的螺旋式上升。这样既不加深内容的学习难度, 又能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此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递进:
4.1 理论知识点的解构、整合与讲授
将螺旋式教学模式运用到投资项目评估课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凸显出由浅入深的特点将该课程进行解构, 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渐变过程重新整合来讲授课程内容。由于该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面广泛、综合性强, 对学生各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分析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 因此, 首先应该把理论知识讲授清楚。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知识的吸收规律, 该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1) 构建基本理论框架阶段。首先介绍最简单、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包括:投资及投资项目评估的相关理论;项目市场分析、建设方案、生产、技术条件的相关知识;项目财务数据、资金的时间价值分析、项目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估、项目总评估等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是为后面的具体评估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作理论铺垫。
(2) 对核心内容的系统讲授阶段。在学生掌握一系列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对投资项目的具体评估内容的各种评估方法进行更精细化的讲解。例如, 基础财务数据中投资成本、生产成本、费用及收入、利润的核算、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资金时间价值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财务效益评估中具体评估指标的计算和运用, 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的具体方法的运用, 各种方案选优的方法和运用。其中项目财务效益评估的讲授是重中之重, 要向学生讲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来进行财务效益的评估, 从财务的角度判断项目可行与否和项目方案的优劣。因为获得财务效益是一个项目投资的主要原动力和最终目标。
(3) 拓展教学阶段。主要是对相对比较难理解的、重点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讲解, 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反复地、多层次地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出现, 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综合练习。主要对基础财务数据估算、财务效益评估、不确定性分析、各种方案选优的方法等各章节的综合练习。不明确区分讲课与习题课, 而是把教学与讨论课、习题课融为一体,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随时讨论、作习题。在学生已经掌握投资项目评估课程基本内容基础上实现知识的综合化, 引导学生将大量知识点系统化、综合化并查漏补缺, 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经过以上三个层次对课程内容的解构、整合和讲授, 可以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分解使之简单化, 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随着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螺旋上升的形式逐步加深, 直至掌握并运用。教学过程中, 学生积极性逐渐增强, 学习过程也呈现螺旋式上升并逐渐上升到更高层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逐步提高从而获得掌握知识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4.2 扩充案例教学, 增强实践课时, 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相结合
为实现“教”、“学”、“用”相结合, 在教学方法上应扩充案例教学, 增强实践课时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分散的知识对一个具体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估, 教学的重点是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掌握对一个具体的投资项目进行财务评价的方法, 教学时必须围绕一个具体的投资项目展开, 生动地把晦涩的理论融入到实践之中, 以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案例选择的问题上, 可以选择客观的、真实的案例, 最好是学生有所了解的企业案例, 让学生在有一定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对案例有更直观及更深入的认识。案例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提问、分小组讨论、学生运用专用性强的软件, 如EXCEL、SPASS、SAS等进行财务效益评估的实际模拟运算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亲身经历项目评估的过程, 对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着重的讲述。有条件的话, 可以让学生深入到投资项目评估的实际工作中, 参与相关投资项目的评价, 身临其境地进行操作实验, 深入到项目运作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第一线, 整理实务资料, 增强对投资项目的感性认识, 突出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又用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
4.3 实践中遇到问题再回到理论, 实现理论—实践—高层次理论—综合实践的螺旋式上升
在对具体案例或具体的项目的分析评估过程中, 遇到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不准确、评估方法不清晰、评估指标不明确等问题时, 再回到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 重新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 重新梳理项目评估的各种方法, 重新明确各种评估指标的计算和运用, 在再一次的进一步的对理论知识和各种评估方法及评估指标计算运用的整理、理解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解决实务中对具体案例分析评估时遇到的问题。在整个“教”、“学”、“用”的过程中, 首先用理论指导了实践, 实践又反馈了理论, 又用理论进一步更高层次地指导了实践。当然, 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又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的过程可以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多次, 直至完全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加以实践运用, 使教学深度和广度逐渐螺旋上升, 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综合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总之, 螺旋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呈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形式, 大的螺旋中又有中、小螺旋, 每个螺旋过程都是由教师讲解到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师对知识的系统化的讲解、分析和引导, 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己独立地总结、分析、解决问题, 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方法, 实现了“教”、“学”、“用”一体化的教学, 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估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摘要:《投资项目评估》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文提出把“螺旋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运用于该课程的教学, 通过讲授内容的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地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层递进, 学生能够逐步实现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提升的螺旋式上升。
关键词:螺旋式教学法,投资项目评估
参考文献
[1] (美) 布鲁纳, 著.邵瑞珍, 译.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2.
[2]周惠珍.投资项目评估 (第五版)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3]谢华.初探螺旋式教学法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4, (13) :160, 168.
[4]左小明, 唐倩, 何敏.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理论探讨, 2015, (02) :143-145.
[5]王敏.《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7) :251-252.
[6]张铁光.理论力学教学中的螺旋式教学法[J].高等工程教育, 2010, (02) :62-64
[7]王涛.三阶段教学法在《投资项目评估》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实践与探索, 2012, (06) :194-196.
[8]李保婵.基于CDIO理念的《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方式改进的探讨[J].职业教育, 2011, (06) :195-196.
3.投资项目评估_课程教学大纲 篇三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评估为近十年香港教育改革所重视。由其考评局组织开发的“基本能力”评估项目,分为“学生评估”和“全港性系统评估”。其评估内容主要针对认知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于回馈学与教;课程目标和全港评估数据构成双重参照体。若将其移植于中国大陆地区,须充分考虑促进和抑制其成长的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改良。
关键词:香港;基础教育;课程;评估;移植
基础教育课程评估为近十年香港教育改革所重视。对其加以客观考察、虚心学习和冷静分析,或许能给我们许多启迪。
一、项目考察印象
(一)针对认知目标的评估内容定位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订定的教育目标和学校课程宗旨为:“期望在十年內,学生能够:(1)明白自己在家庭、社会和国家所担当的角色和应履行的责任,并关注本身的福祉;(2)认识自己的国民身份,致力贡献国家和社会;(3)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4)积极主动及有信心地以中英两种语文(包括普通話)与人沟通和讨论;(5)发展创意思维及掌握独立学习的能力(例如批判性思考、资讯科技和自我管理);(6)全面掌握八个学习领域的基础知识;(7)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对体艺活动的兴趣和鉴赏能力。”[1]
这七个学习宗旨完整地表征了对学生发展各个方面的期待,港人称之为“七彩虹”。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观点看,它涵盖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发展预期。
但其对课程目标的阐释是“能”为式的。香港考评局将其构建的教学评估体系称为“基本能力评估”。其所谓基本能力,是指“社会一般认为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课程中各主要学习阶段必须掌握的能力和知识”。[2]考评局在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每门课程(到目前为止,其“基本能力评估”仅限于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三门课程)目标细分为上百种“基本能力”,并通过对小学三年级、小学六年级、中学三年级的学生分别实施评估,以判断学生是否具备这些能力。
虽然其名为“基本能力评估”,但实际上其评估内容并不仅限于“能力”范畴。在这里,知识、能力、心智技能(有别于动作技能)一并被纳入评估者的视野。当然,其评估项目也并不包罗教育目标的一切领域,而只是考察课程的部分要求是否达到。可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基本能力评估”项目是针对认知目标进行的。
(二)回馈学与教的评估功能取向
香港的“基本能力评估”更看重过程,兼有诊断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的特征,即要为目前的教学过程提供反馈信息、为后继的教育过程提供预备信息。按照港人的说法,就是要“利用评估数据回馈教与学”。[3]因此,其所谓“基本能力评估”,亦称为“促进学习的评估”。
在港人的思维里,“评估”与“学习”息息相关,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4]“课程”、“教学法”、“评估”三者的重叠区在于“配合学生学习”。其中,“课程”解决“什么值得学生学习”的问题;“教学法”解决“学生怎样学习、教师怎样施教”的问题;“评估”解决“怎样知道学生是否学会”的问题。
教统会在2000年9月发布的《终身学习,全人发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中,阐明了设立“基本能力评估”的意图:“协助教师及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和需要,从而及早提供适切的帮助;同时,透过适切的教学措施,让学生有最大空间发挥潜能,既能保证基本水平,又能发挥所长。”[1]
香港考评局将评估的目的确立为:“使评核机制可以发挥更大的辅助学与教的功能;协助教师及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和需要;为政府及学校管理当局提供全港学校学习范畴水平的数据;为有需要的学校提供支持;监察教育政策执行的成效。”[1]
(三)SA、TSA、WLTS三模块的整合
香港学生“基本能力评估”项目包含三个模块,即学生评估(Student Assessment,简称 SA)、全港性系统评估(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简称TSA)、网上学与教支援(Web-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Support,简称WLTS)。
学生评估是一个网上资源库,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它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用以辅助教师发展及选择合适的评估课业。若及时运用学生评估,可以诊断小一至中三学生在中、英、数三科学习上的强项和弱项,帮助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全港性系统评估是全港统一执行的评估。由政府统筹,主要以纸笔形式进行,而中、英两科还包括说话评估,只在小三、小六及中三实施。全港性评估属低风险评估项目,其功能是: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在中、英、数三科一般水平,并根据所得资料,制定改善学与教成效的计划;政府根据评估资料检视有关政策,为学校提供适切的支援。
网上学与教支援是基本能力评估项目计划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协助教师为未能掌握中、英、数三科“基本能力”的学生提供适切的帮助。其支援模式包括:提供一些学生学习有关课题时可能出现的学习困难供教师参考;基于列出的学习困难,发展相应的互动练习或游戏,作为学生网上自学的材料;基于列出的学习困难,建议相应的跟进措施及学与教活动或材料,并适当地附以有关的示例供教师选用或参考。
(四)评估结果的双重参照体
从参照标准看,评估可分为目标参照评估和群体参照评估。香港实施的“促进学习的评估”,本质上是一种目标参照评估,但在具体应用中具有将部分与整体、个体与群体相对照的操作故意,故具有双重参照体。
首先,课程目标是主要参照体。其课程的目标具体表现为每门课程预设的“基本能力”。促进学习的评估强调能力的基本层次,所定的标准属预设的,是期望学生应达到的水平;强调学生是否具备基本能力,而非用以比较学生成绩高低。因此,促进学习的评估具有典型的目标参照特征。
其次,群体数据是次要参照体。每轮评估之后,“评估及考评局组”将全港性评估数据予以公开;将学校层面的评估数据反馈给学校。学校得到反馈信息后,一般会将本校数据与全港学校数据进行比较,以寻找差距和改进教学。此时,全港评估数据事实上构成了学校的参照体。
对学生个人而言,虽然“评估及考评局组”并不提供个别学生的全港性系统评估资料,但学生(包括其家长、教师)有可能将其在学生评估中获得的成绩与学校数据乃至全港数据相对照。因此,全港数据、学校数据有可能构成学生个人的参照体。
(五)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开放系统
香港学生“基本能力评估”项目自1998年开始谋划,至2003年开始实施学生评估、2004年开始实施全港性系统评估,其间经历多年的酝酿。目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人员仍然不断地对其加以修正和扩展。“作为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评估的概念、基本原则及方法都不断在完善中”。[5]
香港在实施本土开发的“基本能力评估”项目过程中,同时引进PISA、PIRLS、TIMSS等国际性评估项目。这些国际性评估项目的引进,使香港的基础教育课程评估更具有国际视野。
二、移植大陆地区的可行性
(一)助长因子
1.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往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我国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来,基础教育领域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改革莫过于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课程改革的成败决定了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
课程不仅仅是由学科知识构成的内容体系,而且也包括学与教的过程。日常所谓教学,实质上是课程实施的一个环节。但课程实施不仅仅是学和教的过程,学与教的有效进行需要评估为其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及时矫正行为、补充内容。按照港人的说法,“评估”与“学习”息息相关,是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环节。
无论从课程实施的逻辑看,还是从香港和国外的实践经验看,适当的课程评估对于促进学习、改善教法、发展课程、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素质教育和生本理念的支撑
香港学生“基本能力评估”项目虽然也是采用测验形式实施的,但其宗旨不在于做出最终的学业鉴定,而是要在“基本能力”形成过程中诊断问题、了解需求、提供帮助、监察成效。从理论上说,它不会给力于应试教育,其基本精神与素质教育和生本理念是一致的。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开始谈论素质教育算起,素质教育理念已在国人的意识领域历经二十余年的积淀。无论对于大师级教育专家,还是普通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抑或是教育界以外的人士,素质教育为人们所喜闻乐道。
再者,国内部分专家开展了十多年的生本教育研究与实验,得到为数不少的教育实践工作者追随。这使生本思想得到弘扬,“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深入人心。
3.发展性评价经验浇灌
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由此, 国内许多学者开展发展性评价研究。发展性评价的功能取向与香港所谓“促进学习的评估”不谋而合。
(二)阻滞因子
1.课程内容差异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中小学课程,是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01年)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03年)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则依据各自的课程标准确定。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小学课程内容并不受束于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港人在确定课程内容时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因此,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中小学课程内容存在诸多差异。
课程评估不能脱离课程内容而存在。大陆地区必须针对自己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寻找课程评估要素(即港人所谓“基本能力”),编制适合自己的评估工具。
2.评估传统干扰
在课程评估的传统上,大陆地区重结果轻过程,重鉴定轻扶持。虽然从理论上说港式“基本能力评估”不会给力于应试教育,但在实践中大陆地区的课程评估传统很可能导致将其当作辨智愚、比高低的工具,使其回馈学与教的评估功能缺失。这就可能违背评估的初衷,给本来就背着沉重学业负荷的学生雪上加霜。
3.地域规模差异
大陆的发展性评价研究与香港的“基本能力评估”项目开发是几乎同时开始的。但大陆并没有得到一个这么普遍运用的课程评估工具。这除了受国际视野差异和文化传统影响外,与广袤的地域、庞大的架构不无相关。
中国大陆无论就地域面积还是学校和学生数量讲,香港是无法比拟的。庞大的地域规模,使得项目开发和实施主体的选择出现多种可能。整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一个乡(镇)乃至一所学校,均可能构成课程评估项目开发和实施的主体。主体的可选择性,构成决策上的“路岔”。若由高层(如国家)组织实施,则可能因横向范围过大、纵向层次过多而难以贯彻评估意图和照顾地区差异;若由底层(如学校)组织实施,则可能因自主权不足、社区舆论抗拒而归于流产。或许,地级市或县级行政区划是一个合适的地域规模,以其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为开发和实施主体比较恰当。
参考文献
[1]罗丽君.基本能力评估[R]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评估及考评局组的报告,2013-6-20.
[2]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基本能力评估[OL].促进学习评估资源库,2013-6-22.http://cd1.edb.hkedcity.net/cd/eap_web/bca/chi/BCA_c3.htm.
[3]简伟鸿.利用评估数据回馈教与学[R] .在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第一中学的报告,2013-6-20.
[4]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12年全港性系统评估报告(前言)[R]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网站,2012-6-22.http://www.bca.hkeaa.edu.hk/web/TSA
/zh/2012tsaReport/priSubject_report_chi.html .
[5]香港教育局教育基建分部基本能力评估小组.评估与学习(序)[J] .评估与学习,2012(1).
作者联系方式
1.联系人:唐圣权
2.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公益大道花都区教育局,邮编:510800
3.联系电话:13710223399
4.投资项目评估_课程教学大纲 篇四
教学评估工作总结篇一
一学期就这样的匆忙的过去了,在繁忙中,在幸福中,不断的进步着,不断的努力着.在本学期中,我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现总结如下.一、在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时间》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儿童年龄小,不是很明白。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教材,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并自己做了形象生动的PP,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
二、在教学方面
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前,认真的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和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材中出现的难点,共同解决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都应用PP制作课件或利用学校的教学网络,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中,我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针对部分学生作业懒散,我通过同桌和小组之间的作业完成情况,让他们形成竞争,不做学习的懒人,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后进生辅导方面
在对后进生的辅导中,我每天辅导两人,实行轮流制,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并在学生中,开展互相帮助,组长带头负责的方法,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看哪个组进步快,不但组长得到奖励,其他组员也得到“星”的奖励。
五、提高自身学习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之余,我喜欢坐下来静静的思考,思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学生的成长问题,品位着工作中的苦与乐,用自己笨拙的笔法抒写下每一天的感受,用心去体验生活与工作,感悟着其中的快乐。每一次的进步,都像给了我注射了兴奋剂,使我有了向前冲的劲头。我知道,我要用心去品味。
每一学期的结束,其实也就是每一学期的起点,在这之间,我不断的思考,思考自己怎样才能更有艺术的去教育学生,去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知识无止境,因此,我要努力,不为别的,只为孩子们的那双清澈的眼睛,只为自己的那跳动的心。
教学评估工作总结篇二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的英语教学工作.作为一直从事中学英语教学的我,虽了解到了一些教学教法,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深深感觉到教中学英语之难之累,真是苦在其身,乐在其心!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总结.一,学习课标,明确教学目标.为了使我的英语教学适应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求,树立起新的育人理念,我们英语组集体抽休息时间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读,了解了目前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掌握了目前英语改革的重点,明确了英语课程各级的总目标和各内容的分级目标,理解了英语教学原则,学会了一些科学评价原则等,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奠定了的扎实的基础,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扎实备课,理清教学思路.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在备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做到有备而来.我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书,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既要考虑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考虑新知的横向衔接;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既要体现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又要注意好各环节的过渡自然.并制作了各种有趣的教具,如:单词卡片,实物(图片),头饰等教具为课堂教学做好服务.2,课中备课,灵活安排简单易操作的游戏活动.我通过游戏引入新课教学时,为了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总是尽量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游戏及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生动有趣快乐堡,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玩中获得新知,通过反复的趣味操练(如:唱,演,玩,画,涂色,做手工等形式)来巩固所学新知.在活动中学生们都乐于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和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良好.3,课后备课,总结教学经验.每上完一单元,我都及时对该单元作出总结和反思,写出教学后记,肯定本节课成功的地方,探讨该单元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三,认真上课,体现以人为本.《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便要求,英语课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词汇,句型的听说认读和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为此,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
1,巧设导入,培养兴趣.每节的教学我首先通过做游戏,唱英语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洽在学习英语的氛围内.2,图文结合,掌握新知.根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运用单词卡片,实物教具,简笔画及肢体语言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并借助图片,动作,表情等手段掌握其义,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获取新知过程,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遇到难读的单词或句子时,我不厌其烦,耐心教导学生认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培养他们认读的能力.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还适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3,游戏活动,巩固新知.在完成了每节课的新授任务后,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以简单易操作的趣味性,多样化游戏为主来实施教学,让学生进行反复模仿,认读,玩演,视听,从而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他们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4,通过听录音,复习新知.我常在每节课结束的前5分钟,让学生听有关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录音磁带.第一遍先认真听,第二遍边听边跟读.在学生能听读后并要求学生用相应的肢体语言或动作入情入境的来模仿,表演对话.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表演时及时给予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这样既复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又提高了同学们的听说能力和读音的准确性,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四,加强自学,不断积累知识.由于本人在英语教学方面经验不足,自己的知识又有限,在教学的同时,时时虚心向资历深的教师请教,和我们英语组的同事一起学习有关英语方面的教学教法,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扩大视野;用心收集有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各种游戏资料,时常听录音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报也不少:领导的信任,使我精力充沛;同事的帮助,使我干劲十足;学生的渴求,使我信心倍增.我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游戏来辅助课堂教学,激活课堂.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更好的为英语教学服务,力争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教学评估工作总结篇三
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本学期,我负责学校x管理和任教四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现就本人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
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是点燃光明未来的火炬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历史寄托和责任。我清楚要成为优秀的新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信息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培养出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一代劳动者。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人际关系融洽,教学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及党员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从不缺勤,按时坐班,服从安排,业余不从事有偿家教及第二职业。本学全勤。
二、教学情况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加年级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提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词语、重点内容用电脑打印在纸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每次,当我工作完的时候,脖子就已经感到十分僵硬而疼痛。而家人都已熟睡,时钟已悄然滑过深夜十一时、十二时。
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不会写字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课后给他们吃小灶。
4、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5、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6、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这一学期以来,学校开了几次公开课,通过公开课的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
三、业务自修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英语,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为进行双语教学做好准备。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争取三年之内拿下本科。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各种开发语言,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志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教学评估工作总结篇四
在20x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觉悟,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工作中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具有协作精神,能够积极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本职工作。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与教研室同事的帮助支持下,教学科研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教学方面工作
20x年本人的承担的教学工作主要有授课、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本承担的授课任务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材料和机械加工新技术等三门课程。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备课,按时上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课下与同学们主动交流,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指导毕业生的工作中,本人指导的9名本科毕业生(其中6名和崔焕勇联合指导)顺利完成的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有1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本指导的实习主要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本人认真负责,注意学生的安全,并督促学生通过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本,作为副导师参与指导研究生一名。20x完成的教学工作量累计约570课时。
2.科研方面工作:
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主持济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一项(20x年11月立项),以第一作者发表b类论文1篇。
3.班主任工作
本人是机自0703和0704班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我积极参与两个班的管理工作,针对两个班在x年年底期末成绩比较差的情况,通过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使这种情况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在学校开创了给学生家长寄送成绩单的先例,通过寄送成绩单,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督促学生的学习,此举措也赢得了家长的好评。
总之,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本人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均有了显著提高。自己也为生活在这么一个奋进向上、互相帮助的环境中感觉到幸运。
教学评估工作总结篇五
时间过的真快,转瞬间一学期又过去了。经过一学期的摸爬滚打,一学期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来,本人按照教学计划、新课程标准,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虽然时间紧迫,使我们的课程进度有些快,但我们却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课前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自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
(3)课后做好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二、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
在教学交流方面,我积极参与同科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研活动,我还走出校园,去长城中学听课,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博采众长。同时,通过听评课活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教法的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有计划地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验教材的学习,了解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特点。积极主动的参与教改,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
四、认真搞好集体备课
通过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精心分析、讨论,探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五、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我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策略。课堂上,对于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多让尖子生回答。给他们拓展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后进生,采取了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方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并利用同学之间的互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这学期的教学工作紧张,忙碌,但却很充实。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都能感受到知识是活到老学到老。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相信,会取得优异的令人满意的成绩的。
5.河北省教师教学评估档案项目 篇五
一、本人简介表(含教师照片)
二、本页包括我的发展规划、我的座右铭、教学历程等。
1、如果教师硬笔字写得很好,可手写,否则打印。
2、配以合适的插图,力求美观。
3、排版、内容灵活多样,突出个性。
4、切忌相互抄袭,千篇一律。
三、我的教学经历
详述从教伊始至今在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的经历发展,突出对课改的认识,及其对自己的影响。
四、所任学科教学计划(13—14学年一、二学期)
1、统一题目格式。如: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下一行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接着下一行为教师姓名。
2、统一项目内容。指导思想、基本情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方法措施、进度安排(依照校历表统一时间和假日安排)
3、必须打印。
4、避免雷同,尤其是指导思想。
5、指导思想的撰写要紧靠当前形势和课改要求,用词不要太陈旧。
6、最后体现学校的检查
五、教师学期工作总结(13—14学年一、二学期)
1、统一题目格式。(加上姓名)
2、总结的各方面尽量要全。
3、在必须打印的基础上,不能雷同。
六、教师出勤率一览表(13—14学年一、二学期)
1、此表由学校自己印制。
2、(过去的)每学期一张,和校历表必须一致。
3、必须在保证合格的情况下,尽量合乎实际。
4、认识必须到位,此表不仅是迎检所必须的,更是教师评估档案所必须的,而且必须成为长期的操作程序。
七、学校教师工作量表(13—14学年一、二学期)
1、此表自主设计印制。
2、详细统计每位教师每学期任教科目、周课时数、学期课时数等情况。
3、课时数要与相关规定为准,避免不符现象。
第1页
4、不出现包班现象。
八、毕业证书复印件
1、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
2、注意教师所任学科和所学专业的相关要求。
九、普通话等级证书复印件
注意教师普通话等级与所任学科的相关规定。
另外还要加上教师的教师资格证和微机过关证复印件。加上普通话等级证和最高学历证共4个证件的复印件。
十、作业批改手册(13—14学年一、二学期)
1、每学期一本。
2、手册中记录要全面、详细。
3、记录情况应与学生实际作业情况相一致。作业次数不低于课时数。
十一、学校质量检测成绩登记表(13—14学年一、二学期)
1、教师所任科目每科一张单独登记表。
2、每学期只统计期末成绩。
3、所有科目成绩均按等级制记分,规定:90-100分为A,80-89为B,70-79为C,60-69为D,低于60分为不及格。
4、班级、学生的成绩尽量体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十二、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书(13—14学年一、二学期)
1、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文体,它不同于试卷分析,观其范例,应该在考试后,由任课教师着重分析所任主科一学期来从班级情况、学生情况、教学情况等方面,紧紧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分析优势、劣势,制定改进措施。
2、每学期末一份,可一式两份,在学校和教师档案中各存一份。
十三、终身学习计划
1、可换成教师进修计划。
2、每学期初制定一份。
3、计划要与学校规定的学习制度和内容相一致,并加上自主学习安排。
4、计划内容要全面、详细,与读书笔记内容要一致。
十四、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复印件。
如果没有发表的可用自己写的论文来代替。
十五、这是教师学习《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后对各部分涉及问题的整理(教学理论学习材料)
十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一篇(手写)属于政治学习范畴。
第2页
十七、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属于业务学习范畴,每学期不低于5篇。
十八、教师新的课程观
1、这是对教师课改以来课程观念转变的文字体现。
2、另外还包括教学观、学生观,都必须通过老师的学习形成文字材料,这样做也为教师对话访谈时不出错打下基础。
十九、各类学习笔记本(政治、业务)(13—14学年一、二学期)
二十、教师教学反思本,(13—14学年一、二学期)每学期一本,每周不少于一篇,必须典型、详细、有一定的量。
二十一、教师所任学科优质教案
1、必须打印。
2、教学目标必须体现三维目标。
3、步骤必须正确完整。
4、每学期应有一定量,把最好的归入教师档案中,其它归入学校档案中。二
十二、教师听课笔记本(13—14学年一、二学期)
1、每学期一本。
2、记录尽量详细,评价到位。
3、次数合乎要求(校长每学期不低于20节,主管业务的校长每学期不低于30节,教师每周不少于2节)
4、避免教师间互相抄袭,即使听的是同一教师同一节课各自记录的形式、重点、评价也会不尽相同。
二十三、问题研究记录
1、每周教师根据自己平时授课时遇到的问题选择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2、此项是教师研究行动的体现,也是校本教研的体现。必须认真对待。
3、表格自己设计印制。
4、学校和教师档案各放一部分。二
十四、问题研究
1、和上面的问题研究记录一样,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些最优的问题研究,单独打印成文。
2、研究的问题一定要与所任学科相一致。二
十五、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1、选择课堂教育教学中偶发的、经典的、难忘的事件、情景、环节进行整理,形成文字材料。这是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机智、研究能力的集中体现。
2、题目可以自拟,不可千篇一律的叫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第3页
二十六、教师评估标准中对教师研究能力这一指标的规定为:主持开发并实施一门校本课程;主持学区(片)、学校间校本教研主题研究或为研究活动提供课例;承担或参与省级以上教育规划课题,有阶段性成果。(有一项即可)这样的规定对于大部分甚至全部教师都能实现,希望多动脑筋,不要在此项失分。档案中所放内容要充实,可信性强。
二十七、教师论文
包括:摘要、关键词、正文,教师职称论文及其它论文都可。二
十八、教学实录
1、不同于教案。
2、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设想、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
3、重点写好教学过程,详细写清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师生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不用写时间,有几篇即可。二
十九、教学实录评议
1、与所有课堂实录相对应。
2、由执教教师在评课时收集整理其他教师的评课内容,打印成文。三
十、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1、请根据样式自己设计印制。
2、其中的项目、内容可参考教师教学评估等级标准中有关课堂教学的各级指标规定来拟定。
3、此项非常重要,教师必须事实求是,不可自评太高,否则,让评估组人员一听课所评分低于自评分超过5分或自评的项目得分于实际不符,那么整个评估将一票否决。
4、每学期此表一式二份,教师档案归档一份,教师手中留一份,目的是让讲课老师和评课老师都了解优缺点。
三
十一、教师教学评估工作纸
1、此表由XXX统一印制下发。
2、教师自评和学校评估原则是不要脱离实际,除了符合实际外,还为将来评估打下好的基础。
3、外地经验:真正获得县级以上对应学科有关教学技能方面评比证书的可定为90分以上的优秀等级;大部分为89-70分之间的良好;确实教学能力差,表现不好的,可有极个别定为69-40分之间的一般等级(分数也不可低于60分)绝对不可出现39分以下的较差等级。
三
十二、教师教学评估报告书
6.投资项目评估_课程教学大纲 篇六
教材分析
异面直线是立体几何中十分重要的概念.研究空间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各种位置关系必须从异面直线开始.
教材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弄懂“共面”、“异面”的区别,正确理解“异面”的含义,进而介绍异面直线所成角及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这样处理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处理好这节内容,可以比较容易地引导学生实现由平面直观到空间想象的过渡.
教学重点是异面直线的概念,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这节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了解空间中的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
2.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意义,体会空间问题平面化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异面直线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在空间考虑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任务分析
空间中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在平面中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及平面的基本性质基础上提出来的.学生对此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此认识是肤浅的.同时,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较薄弱.因此,这节内容课应从简单、直观的图形开始介绍.“直观”是这节内容的宗旨.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意义及求法,充分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要让学生通过基本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会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意义及其基本求法.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1)
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空间中的两条直线呢?观察教室内的日光灯管所在直线与黑板的左右两侧所在直线的位置或观察天安门广场上旗杆所在直线与长安街所在直线的位置.
2.如图15-1,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线段A1B所在直线与线段C1C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二、建立模型(1)
1.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例或几何模型,进而发现,空间两直线除平行或相交外,还有一种位置关系:存在两条直线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即不能共面的两直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异面直线的定义.
2.在学生讨论归纳异面直线定义的基础上,教师概括: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作异面直线.
强调:(1)所谓异面,即不共面,所以它们既不平行,也不相交.(2)“不共面”,指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关键是“任何”二字. 3.先让学生总结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然后教师明晰.(1)共面与异面.共面分为平行和相交.
(2)有无公共点.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无公共点 ____________平行直线和异面直线.
4.异面直线的画法.
先让学生体会下列图形,并让其指出哪些更为直观.
显然,图15-2或图15-3较好.
因此,当表示异面直线时,以平面衬托可以显示得更清楚.
三、问题情境(2)刻画两条平行直线位置通常用距离,两条相交直线通常用角度,那么,如何刻画两条异面直线的相对位置呢?容易想象要用角和距离,如何定义异面直线的角和距离呢?下面探究一个具体的问题: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我们知道AB与A1B是共面的,它们成的角是45°,那么异面直线AB与D1C所成的角定义为多少度的角比较合理呢?
2.回忆我们已学过的“距离”概念,发现“距离”具有“最小性”,现在直线AB和D1C上各取一点,这两点必然存在距离,试问在这所有可能的距离中,是否存在两点,这两点间距离最短?
进一步思考:如何定义异面直线AB和D1C间的距离?
四、建立模型(2)
在学生充分讨论、探究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概念.
1.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a′∥a,b′∥b,我们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作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
强调:(1)“空间角”是通过“平面角”来定义的.
(2)“空间角”的大小,与空间点O的选取无关,依据是“等角定理”.为简便,点O常取在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上.
(3)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θ≤90°.
(4)异面直线垂直的意义.今后所说的两直线垂直,可能是相交直线,也可能是异面直线. 2.对于问题2,学生讨论,可以发现:线段BC是在异面直线AB和D1C上各任取一点,且两点间的距离为异面直线AB和D1C间的最小值.此时,我们就说BC的长度就是AB和D1C的距离.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线段BC与AB,D1C之间的关系,得出公垂线段定义: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且相交的线段.
强调:(1)“垂直”与“相交”同时成立.
(2)公垂线段的长度定义为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五、解释应用 [例 题]
1.如图,点D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求证直线AB与直线CD是异面直线.
注:主要考查异面直线的定义,这里可考虑用反证法证明.要让学生体会用反证法的缘由.
2.已知: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B′C′D′.
(1)哪些棱所在直线与直线BA′是异面直线?(2)直线BA′和CC′的夹角是多少?(3)哪些棱所在直线与直线AA′垂直?(4)直线BB′与DC间距离是多少?注:主要是理解、巩固有关异面直线的一些基本概念.解题格式要规范,合理.
[练习]
1.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某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另一条直线是否也与这条直线垂直?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3.与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4.已知:如图,在长方体ABCD—A′B′C′D′中,AB=2,AD=2,AA′=2.
(1)BC和A′C′所成角是多少度?(2)AA′和BC′所成角是多少度?(3)AA′和BC所成的角和距离是多少?(4)A′B与B′C所成的角是多少?(5)AC′与BD所成的角是多少?
四、拓展延伸
1.判断异面直线除了定义之外,还有如下依据:过平面内一点和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请给以证明.
2.设点P是直线l外的一定点,过P与l成30°角的异面直线有 ____________ 条.(无数)
3.已知异面直线a与b成50°角,P为空间任一点,则过点P且与a,b所成的角都是30°的直线有 ____________ 条.(2)
若a与b所成的角是60°,65°和70°呢? 点 评
7.投资项目评估_课程教学大纲 篇七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围绕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 以独立工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 由自己收集信息, 自行制订计划和方案, 最终完成项目的实施及评价的教学方法。此方法以项目或任务为引领, 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1]。
健康评估是连接解剖、生理等基础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程的一门桥梁课程。同时, 健康评估是护理程序的首位, 也是整个护理程序中最关键的一步, 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要为病人实施正确的护理, 需要先对病人做出正确的评估, 可以说健康评估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因此, 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临床实际护理能力及个人的专业发展。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因此我课程组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健康评估课程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项目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职业教育中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理念, 结合本课程特点, 我课程组设计了基于工作任务的问诊、体格检查、心理评估、社会评估、辅助检查、护理诊断思维六大任务共15个项目, 并对每个项目明确了任务内容及能力要求, 同时根据项目的大小确定课时, 最后安排综合技能考核。
2 项目教学方法设计
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 成立4个临时学习小组, 各组选出组长, 确定小组名称、组训、组歌,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在课堂上通过播放录像、讲解案例等方式创设情境, 导入课程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展示教学目标, 通过提出工作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再引导学生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提出问题, 查阅教材或相关参考书, 寻找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结束后由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最终由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整个教学过程将有关的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联系起来,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促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整合。
现以神经系统检查为例, 将具体实施步骤介绍如下。
2.1 异质性分组
以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将全班53名学生进行分组, 成立4个临时学习小组 (以学生自愿为原则) , 各组选出组长, 确定小组名称、组训、组歌。
2.2 导入
播放脑卒中病人急诊录像, 创设情境导入课程教学内容———神经系统检查。
2.3 通过提出工作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播放神经系统检查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后, 教师提出学习工作任务: (1) 能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方法正确, 与病人沟通有效, 在操作过程中能体现护患交流、体现对病人的关爱。 (2) 能对检查发现的体征进行分析, 说出主要临床意义。 (3) 结合症状与体检发现的体征得出相关护理诊断。
2.4 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
学生每两人一组, 边观看录像边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练习, 教师巡视, 及时指导。然后分组对标准化病人 (预先培训的学生) 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学生、教师共同点评。
2.5 引导学生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提出问题, 查阅资料寻求答案
根据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现象, 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 对于阳性体征等无法解决的问题, 引导学生查阅教材或相关参考书, 以寻找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2.6 画出思维导图
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在彩色纸上画出神经系统检查的思维导图。
2.7 展示学习成果并由小组代表向全班讲解
4个学习小组分别将小组设计完成的思维导图张贴于健康评估实训室墙壁, 由小组代表向其他学生和教师讲评导图的设计理念。
2.8 回归工作任务
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的思维导图进行点评, 将有关的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联系起来,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促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整合。
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 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工作任务,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做到了教、学、做合一。
3 健康评估项目教学效果
(1)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体现了“学习工作一体化”的现代职教理念和建构模式的精髓, 打破了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之间的界限, 以工作任务为纽带, 把这两类知识整合到统一的课程内容中。
(2) 临时学习小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凝聚力, 体现了情境教育的理念。问卷调查显示:98%的学生认为在沉闷的大学生活中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或游戏很快乐, 可对后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2]。
(3) 利用行动导向法的思维导图训练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设计出了极富想像力的作品,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艺术素质、演讲能力和创新意识[3]。
(4) 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扮演导演的角色, 这不仅要求教师专业知识扎实, 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穿针引线”, 把每个细节、每个环节都串联在一起。教师自身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 重新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与接纳新事物的激情与刺激, 重新体会到了作为专业教师的成就感。
4 项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在健康评估课程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值得我们思考,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4.1 教师的素质与数量有待提高和增加
一方面, 由于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要求学生以完成学习任务为主线, 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 对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教师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 能够耐心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另一方面,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必要的健康评估操作, 随时对学生操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与纠错。一名教师最多只能同时给15名学生进行操作指导, 这使得整个健康评估项目教学所需要的教师数量大大增加, 为项目教学法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真正、全面地实施带来了困难。
4.2 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职业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习惯于“灌输式”的被动学习模式, 而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方法, 因此有些学生不太适应, 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 学生具备一定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 因此在进行项目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较多的是向教师提问题, 而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较差。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课程组采用了一些激励和奖励措施, 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展示学生的项目成果, 让学生有成就感, 对于项目完成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把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健康评估课程的最终成绩挂钩,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魏小林.项目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36) :121-122.
[2]蔡小红, 闻彩芬.基于工作任务的健康评估项目课程设计与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 2010, 24 (35) :3280-3281.
8.二手车鉴定评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八
关键词:二手车 一体化教学 双师型 鉴定评估
2014年,全国共交易二手车605.29万辆,相比2013年同期增长16.33%。2015年10月9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月度形势分析会副秘书长沈荣介绍说:“2015年1—8月全国二手车市场累计交易量610.08万辆,累计交易额3519.61亿元,2015年中国的二手车市场即将步入‘千万辆时代。”2014年,美国的二手车交易量是其新车交易的2~3倍,欧洲在2倍左右,日本在1.4倍,而中国的二手车交易量仅为新车交易量的四分之一。随着国家二手车市场政策相继出台,二手车市场将迎来真正的爆发。
据中华汽车网校消息,截至2015年1月,国内二手车评估师的需求达160万余人,但目前具备二手车鉴定评估资质的仅有不到11万人,供求比例高达1: 16。另据“沈阳日报”消息,2014年10月,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技能大赛中新增了二手车鉴定评估赛项,也暗示出对二手车鉴定评估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市场上从事二手车鉴定评估工作的毕业生很少,笔者通过调查得知,由于对二手车评估技能的培养不够全面,教学效果不太明显,培养方法不得当等问题,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二手车鉴定评估的工作。为适应市场岗位需求,应对人才的要求,笔者学校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手车鉴定评估,需要运用多领域的课程知识,包括汽车构造、维修、检测、拍卖、销售等作为基础。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不可能将这些课程知识连贯地体现出来,造成学生相关知识之间不能融会贯通。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组织和实施的能力,还要具备基于工作过程进行一体化教学课程的开发能力以及实施技能操作等能力。加快现有专业课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学校要以教学课程改革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为途径,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培训。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汽车企业一线进行实践,使教师不断积累一线实践经验,提高专业实操技能和水平。鼓励专业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职业技术等级,依托企业、兄弟学校等定期召开二手车鉴定评估相关课程的教学研讨、实验实训等活动。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
要增强实践锻炼,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依据汽车技术、营销、汽车维护、性能检测等二手车评估交易等工作内容,以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主导,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把相关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做到“工学结合”,真正达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如事故车鉴定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讲理论,如何检测车辆有没有发生过事故,是否进行过整形、喷漆,要从车体的结合缝隙、腰线等外部比较直观的部位进行判断分析。但现在同样课程,首先教师进行理论概括讲解,然后进行专门的事故车整形复位过程操作实习。实习操作过程中学生就会了解到,车辆事故无论大小通过整形完全复位后是不可能的,那么在平时车辆检测中就能很快地做出判断。这样的效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并在实训中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三、实施项目教学改革
学校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改进了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方法组织教学,内容紧贴技术前沿和生产一线,以不同新旧程度、不同类型的二手车为载体,按工作过程实施项目教学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1.项目一:车辆信息检测
主要包括车辆年检、机构代码证、缴费票据等相关车辆信息的佐证材料。通过训练,学生基本能够鉴定出二手车交易所需手续的合法性,还可以基本确定车辆是否是盗抢车。
2.项目二:静态检测
主要包括车辆外观、底盘、发动机舱、灯光、车内饰、后备箱等检查。通过该项目的反复多次检查训练,使学生掌握判断是否为拼装车、改装车、走私车或事故车的综合鉴定能力。
3.项目三:动态检测
主要包括发动机启动性、加速的灵敏性、离合器、变速器的异常情况,转向机构、制动系统的操作性能,自动变速器的提速情况等等。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学习,学生能够通过目测、耳听、实际操作等手段,鉴定判断车辆整体的性能情况。
4.项目四:技术状况检测(借助各类电子检测仪)
主要包括运用车表漆膜检测仪、电子内窥镜、四轮定位仪、尾气分析仪等设备对整车或某个部位进行故障诊断检测。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实习,学生能够通过使用高科技检测仪器和检测设备,更加方便快捷地对车辆做出相应的评估鉴定。
5.项目五:评估结果检测
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实习,学生能够根据对车况检测和技术鉴定结果,运用二手车成新率换算等方法,结合车辆的年限、使用情况,来模拟确定二手车鉴定价格。
四、改进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
二手车鉴定评估技能培养中,专业课的抽象性制约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亲临其境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二手车评估课程要尽量运用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教学,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来综合处理和控制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形态的信息。感性的实物会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都活跃起来,达到智力发挥的最佳状态。如教师对汽车结构简图、装配图进行讲解时,如果采用多媒体动画技术以及生动的视频、音频辅助,使其结构和原理得到充分的演示,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车辆的静态检查、动态检查、仪器检测等各项目,教学的视频资料、声、文、图一并显现出来的,更加直观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手车的交易属于特殊商品流通,二手车鉴定评估工作具有知识面广、复杂性大、政策性强、实践和技能水平要求高等特征。学校要及时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与二手车企业和汽车4S店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联系,把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把企业的评估师请到学校讲台,给学生介绍二手车评估经验及技巧,使学生提前熟悉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在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推进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需求相融合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了学生的肯定,但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教师去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田锐.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评估》课程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2).
[2]陈传灿.二手车鉴定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陈建波.汽车评估实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魏炜.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湖南农机,2012(11).
9.投资项目评估_课程教学大纲 篇九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多媒体教学及评估系统 项目类型:仪器设备购置 主要工作内容:
建设并完善多媒体教学及评估系统,该系统包括: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央控制室,交互式多媒体教室26间,多媒体语音室4间,多媒体网络机房4间以及多媒体网络布线工程。预期总目标及其阶段性目标:
本项目拟建设成为为学校各专业学科教学、科研服务,各项多媒体教学功能完善、设备先进、适用面广、条件优良的开放型的现代化教学中心,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从而整体提高我校的现代化教学水平,形成能保障15000名学生学习的现代化教学体系,以适应本科、硕士多层次教学需要。
项目建设采用多媒体控制技术、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使多种教学信息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在校园内灵活、方便、高效地传输,实现教学资料、设备在校内集中管理及校园内各终端实时交互使用的完美结合,能方便地进行多媒体教学、观摩、教学评估以及远程教育。
主要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将促进学校在师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技术、教学管理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改进,形成现代化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我校教育与教学长期发展战略所要求的近期建设目标,从而带动我校教育教学全面深入改革。项目建成以后,我校的学科教学资源以及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情况将大为改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得以普及和推广,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多地和更方便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
项目总投入:373.28万元,其中申请财政部专项资金263.3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09.98万元。项目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的仪器设备购置及相应软件配置。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
1、项目背景及实施项目的必要性
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要求,在市教委、市财政局、市计委专家的指导下,我校组织专门小组对项目的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和论证。根据国家及重庆市“十五”期间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以及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计划,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拟建设的多媒体教学及评估系统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的培养将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能够为重庆市及西部地区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推动重庆市及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随着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庆市及西部地区对工商管理高级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由于我校仪器设备条件较差,现代化教学及管理设施较为薄弱,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高级人才的需求。如何加快现代化教学设施等项目建设的步伐,紧跟时代的步伐,是重庆市教育体制改革、调整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以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重要任务之一。面对重庆市及西部地区工商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需求,提高我校仪器设备及相应设施的技术水平是我校重要的工作。
我校是一所以经济、管理、文学类学科为主,兼有理、工、法等多种学科的普通高等院校,承担着普通高等教育和面向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双重任务,对重庆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学校现有近25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全日制学生6758人,至2005年将达到50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全日制学生1.8万人的规模。学校在经济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工商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学科体系,较为完善的教学、科研体系及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历届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80%以上。按市政府对我市高等教育的调整规划,我校正在实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结构调整,新调整的学校名称重庆工商大学(筹)已获教育部批准。
现代科技进步带动了信息技术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将改变人类生产、交换和生活方式,我国加入WTO后,政府正在加快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这种形势下,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迫切需要大量掌握经济理论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时现有从业人员也需要培训提高,以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我校拟建立的多媒体教学及评估系统可整体提高学校的现代化教学和管理水平,形成能保障18000名学生学习的现代化教学体系,学校教学、科研条件得以改善,学科专业得到较大发展,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本科、硕士多层次教学需要,本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更多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为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满足本区域工商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的要求。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本项目建设结合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有利于网络维护、扩展升级的前提下,将微机、网络、多媒体等产品采用“积木式模块”的结构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教学及评估系统。
多媒体教学及评估系统具备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评估、网络考试、VOD视频点播等多种功能,通过中央控制室,可实现对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教务管理、行政管理、教学课件资料管理、资源信息、对外交流等多方面的集中管理,还可与广域网互联,实现了校际间的信息共享及与国际互联网连接,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
多媒体教学及评估系统包括以下建设内容: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
中央控制室,多媒体教室26间,多媒体语音室2间,多媒体网络机房4间以及多媒体网络布线工程。
本项目以购置仪器设备为主要方向。在仪器设备购置中将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招标规定,进行招标项目的审批,并接受监督、检查,以确保在设备采购中的公开、公正、公平。学校将依据项目建设的需要选购仪器设备,资金使用有所侧重,在保证基本教学需要的同时,注意所购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及拓展性教学的需要。在进行仪器设备选购时将切实注意环保、安全和后期维护问题。
3、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
本项目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多方调研、论证,一致认为建设现代化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实用的多媒体教学及评估系统是适应了重庆市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且我校在这方面已投入了部分资金进行建设,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效果是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该项目的建设是切实可行的。本项目专项资金由学校统一管理,不再进行逐级下分,以便于统一协调集中使用,发挥最大的效益。项目资金以建设项目的形式进行管理,建立必要的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督程序,建设项目确定以后,项目建设组直接对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承担项目建设责任。项目建成后,项目领导小组将组织对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项目建设状况和阶段效益。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小组建立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
三、实施条件
1、人员条件
为加强本项目的管理,学校成立了以王崇举院长为组长,财务处、教务处、审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下设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和项目建设组,以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组织管理与协调。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组织和指导制订项目建设方案、落实项目建设人员,检查和评估项目的建设与后期运行;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对外联系和对内组织协调工作;项目建设组负责制订项目建设方案、项目的实施和建设中的日常管理。从而保证项目的筹备、立项、规划、实施、验收、评估和建成后的运行等各过程和环节有专人负责。
2、资金条件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373.28万元,其中拟申请财政专项资金263.3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09.98万元,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
3、基础条件
我校投入3700万元建设的综合教学大楼已于2001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建筑面积为25000平方米,共有各类教室92间,学术报告厅及会议室共8间,可同时容纳8000名学生。综合教学楼内已有多媒体网络机房8间,计算机机房2间,语音教室5间,多媒体电教室19间。
4、其他相关条件
学校已初步建成了计算机校园网,并实现了与INTERNET及CERNET联网。校园网的建设与普及为多媒体教学及评估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进度与计划安排
项目建设拟采取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的方案,进度与计划安排如下: 2002年3月-4月:完成多媒体教学及评估系统设备采购工作 2002年4月-5月:完成多媒体教学及评估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五、主要结论
重庆商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和管理类专业为主,经、管、文、理、工等多学科相结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成立于1987年12月1日。10多年来,在原国家教委、内贸部和重庆市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工工的艰苦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社会主义高等院校。
10.投资项目评估_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
案例教学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教学。
采用期末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以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并比较。
结果 案例教学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及教学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大专护理健康评估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及综合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健康评估 大专护理
《健康评估》是大专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基础课程转入临床课程,主要教授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为护理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将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诊断思维方式单一,理论脱离实际,我校在2012级大专护理《健康评估》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2012级大专护理14、15、16、17四班187名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案例教学组(n=98)和观察对照组(n=89),学生均为女生,年龄在19-22岁。
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基础学科成绩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学时、进度以及测试试卷,并由同一教师授课。
1.2.1 观察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按照预先准备的教学程序,有步骤地将原理、结论等教授给学生。
1.2.2案例教学组
1.2.2.1 案例设计与导入 案例由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结合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见知识点设计。
如常见症状评估章节中“咳嗽与咳痰”症状,设计案例如下:“患者,男,17岁,因发现眼睑及头面部水肿3天,并全身水肿1天收住院治疗。
入院尿液检查示:尿蛋白(++),红细胞(+++)”。
提问:(1)该患者水肿的类型,以及如何判断水肿的严重程度;(2)常见的水肿类型有哪些,分别见于哪些疾病;(3)水肿患者的护理评估要点;(4)水肿患者的相关护理诊断。
案例设计后在课前一周发给学生,由学生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1.2.2.2学生课前讨论 学生按照学习成绩随机分组,每组10人,课前根据案例,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所给问题,鼓励学生在互联网、图书馆、数据库等获取答案,最终小组统一得出结论。
1.2.2.3课间案例讨论 各小组分别派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充分表达本组的分析、见解和结论,代表本组进行组间讨论,小组成员轮流做中心发言人。
各组论述自己答案并为自己答案辩护。
组间可相互质疑、辩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
讨论结束时,教师根据各组答案选出最佳答案,并给出参考答案;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一起回顾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1.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根据考教分离原则,期末由教务科统一命题对两组进行理论考核以及实验操作考核;同时制定统一调查问卷,由学生不记名填写,评价分析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发出187份,收回187份,全部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x2检验, 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案例教学组在理论考试以及实验操作方面明显优于观察对照组(P<0.05,见表1),问卷调查中,部分项目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护理问题的处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护理操作能力”等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朗道尔教授在1870年创立[1],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将知识与情感、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成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被动教育为学生自主寻求知识的`主动教育[2]。
3.1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中,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直观、生动、具体的案例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把课本上的重点、难点具体化、直观化;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本次研究中,案例教学法组91.8%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自主学历能力,相对于观察对照组的69.7%有明显的改善。
3.2 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对护理问题的处理以及临床护理操作能力 在常见症状评估章节,通过案例能置身于临床护理中来了解临床护理问题,并通过自身寻求答案而加深对护理问题的理解,使面对临床护理问题时能从容面对;在身体评估章节,给出案例,让学生相互扮演护士与病人的角色,通过亲身体会以及实际操作,使学生能注意到书本中没有提到的知识点及注意事项,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操作能力[4]。
本次研究中,案例教学组中有72.4%的学生认为能提高护理问题的处理以及88.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提高护理临床操作;在观察对照组,相对应的比例仅为53.9%和66.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通过互联网、数据库、图书馆等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组内以及组建辩论中,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5]。
参考文献:
[1]张艳,徐志钦.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7(15):109-110.
[2]赵丽荣. 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50(15):137-139.
[3]樊新霞,姚鸣. 案例教学法在 健康评估 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4(7):643-644.
[4]毛胜. 案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205-207.
11.投资项目评估_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一
关键词:专业评估;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指标体系
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途径,是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核心。专业和课程建设评估是对专业的人才需求前景、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定位与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过程组织管理、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其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全方位判断评估的过程,专业建设评估和课程建设评估也是高校应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推动和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
建立和推行学校内部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评估体制,完善符合高校实际、运行有效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促进高校内部的自我发展、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评估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投入、促进教学改革,并在高校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的重要途径。本文拟结合学校的实际,对本科教学评估后地方高校如何通过专业和课程自评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加强自身内部激励机制的建设,强化教学质量提升与保障体系的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一、目前专业和课程的评估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教委就开展了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一些省市开始启动高校办学水平、专业、课程的评估试点工作。2008~2010年,各省相继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示范性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部分高校也相继制定了自己的本科专业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案。但无论普通本科专业还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到目前为止,均无统一的专业质量标准和专业评估评审指标体系。
从目前各省及高校制定及实施的专业评估制度和体系来看,在评估实际操作、评估指标体系上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 评估指标比较粗略,评价覆盖面不广
多数省及高校的专业评估指标一般包含了专业目标和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或设施的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专业或教学管理、教学效果、专业特色等5~7个方面,但细分的二级、三级指标或观测点却比较少,基本上仅有40~50
个左右。一些评估指标涉及的内容比较粗略。比如说,考试方法的评价只考察题库建设和评卷质量,缺少对考核方法本身适合度和考核成绩结构合理性的评测。一些对评估结果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如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等少有涵盖在指标体系之中。
2. 评估指标内涵模糊,可评价性较弱
评估指标相对笼统,缺乏详细、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信息规范,无论是面向高校整体层面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还是着眼于高校内部教学单位层面的示范专业、精品课程评估,评估规定和工作方案中都很少对指标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和解析。尤其是涉及专业建设目标、建设规划、课程定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顶层设计的指标时更为明显。如评价专业定位时都会提到“专业要体现和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但“适应和符合”的标准是什么?究竟如何衡量、如何测评适应和符合的程度,则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界定,在实际进行评价时难以操作。
3. 侧重定性评价,定量化程度偏低
多数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化指标占着很大的比重,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中的人为因素成分过大。笔者对全国46所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采用定性评价的指标数量占到评价指标总数的76%以上,采用定性评价的指标的权重之和普遍超过80%。某些一级指标(大类指标)如专业定位与建设规划性、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与管理、专业发展特色等几乎全部采用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指标过多一是导致评估主观性过强,评估结论与实际情况可能产生较大的偏差;二是评估组织者和专家操作起来比较难以把握和衡量,增大了评估的不确定性,降低了评估的可靠性。而且由于评估结论缺乏充分的数据支撑,其说服力和权威性大大降低,往往很难得到被评估单位的认同。
4. 偏重静态现状评价,缺少动态性发展性评价
首先,目前多数专业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着眼于专业和课程建设的现状和水平,如多数高校在评价时都把专业是否获得国家级、省级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但却缺少对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经费使用情况和建设目标完成程度的评价。即使是进行定量化评价的指标,其考察和评价也主要针对专业目前的师资队伍结构、课程合格率、学生毕业率就业率、图书资料数量等静态化指标,基本没有从发展的视角进行动态(纵向)的比较,也没有与国内同类先进高校和国外同类大学的横向比较,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专业建设上存在的差距、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其次,即使是同一高校内,由于各专业的开设时间和办学历史不同,新老专业在办学理念的凝练、教学经验的积累、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资源的多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新专业存在“先天器质性”问题,与老专业相比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比性,但少有高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级评价,因而难以真正保障评估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5. 评估信息缺乏规范性,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不高
这一情况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估数据的分散导致不统一。如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这一指标,学院(系、部)、教务处、学生处都有自己的统计口径,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二是评估数据的规范性差。评估工作需要被评估教学单位报送大量的数据和相关支撑材料,而许多高校虽然有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却没有统一的数据范式和支撑材料规范的要求。三是缺乏稳定可靠的数据支撑。良好的评估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数据基础上,而目前许多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动态数据库,专业和课程评估主要依赖专家查阅资料、座谈或听取报告后的主观评价,也没有充分利用日常的信息资源(如学生网上评教信息)。此外,多数评估方案虽然规定了被评估单位应提供的材料和数据,但却没有比较严谨的、系统的审核和验证程序,也缺少来自第三方的印证,材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影响了评估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6. 评估方法流于形式,以评促建力度不足
首先,目前许多高校组织的专业评估,由评估专家直接面对教学单位进行集中突击式评估,评估方式也基本局限于听听汇报、看看材料、师生座谈等几种有限的形式,没有真正深入到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的第一线,难以真正了解教学单位在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和工作实效。其次,评估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重评估、轻建设的情况比较普遍。在某些高校,专业/课程评估结果和排名只是教学单位的“面子工程”,评估专家团队的作用也仅限于评审、评价,没有与被评估单位进行深入交流,给予教学单位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评促建的效果不明显。
7. 评估工作信息化程度较差、评估效率较低
目前,国内尚无用于评估分析的专业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系统。专业和课程评估工作缺少有效的、实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大量数据主要依赖于被评估单位、评估专家和相关机构进行人工汇总、处理和分析,评估信息和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度和有效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进行集中评估时,数据处理的能力不足,评估结果不能与被评估单位进行及时沟通和反馈,明显影响了评估的效率。此外,对评估专家团队也很少组织评审标准的研讨和事前操作的具体指导,评估工作的流程化和程序化也较低。
二、专业与课程评估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1. 确立专业与课程建设评估的目标和方针
专业与课程评估制度的建设首先必须做好其顶层设计,即明确专业与课程评估制度的基本目标、方向和原则,使其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激励性。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我校在本科专业(课程)建设评估工作启动伊始,就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和锻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专业与课程评估制度构建的基本方针,即“以促进专业(课程)自我完善和改革创新为核心,以科学的质量指标体系为标准,以绩效考核为动力,以专业(课程)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工作为抓手”。同时确立了专业与课程评估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即“以评促建,注重实效;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统一规范;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2. 构建专业和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专业和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推动专业和课程评估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专业和课程评估工作体系和机制建设的核心。首先,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其内容应该涵盖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各种要素,而不仅仅只是对教学管理和课程质量的评价。其次,专业和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性,体现学校对教学责任单位(学院、系部、教研室)的希望和要求,采用哪些指标来评价,指标的内涵和衡量标准是什么?各类指标的结构和权重如何?都直接影响到教学单位的评估绩效和努力的方向。因此,专业和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呼应并保持高度的一致,引导教学单位树立正确的专业和课程建设目标,强化专业(课程)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打造专业(课程)特色, 推动专业(课程)的改革创新和持续发展。
我校自2010年起,组建了专门的评估团队,对教育部、省和全国其他地区高校的专业(课程)的评估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案开展了系统地研究,重新构建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先后征询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上海教育研究院、南京大学等单位以及省内外一批高教研究专家的意见,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论证、完善,细化和深化了专业评估的各级指标和质量观测点,修订完成的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与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全面涵盖了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和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各个要素,以及专业办学的各个环节和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如下表:
3. 完善专业与课程建设评估的机制设计
专业与课程建设评估制度和工作机制的设计,是评估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决定评估价值和评估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影响了评估工作的运作效率。同以往的评估工作模式相比,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化。学校对评估过程和形式进行严格规范,完善了评估制度的设计。第一,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专家库。承担专业/课程评估的专家除学校的教学督导团以外,还包括各专业具有丰富执教经验的一线教授,教务处和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的代表,校内外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专家;第二,评估专家的选择采用随机形式,评估中心统一在评估专家库中遴选或随机选择评估专家,专家的具体分工和评价内容严格保密;第三,实行“双评”原则和“独立评价”原则,即对同一指标和数据至少由两位以上的评估专家以背对背的形式进行,对专家评价差异较大的指标,召开评估组长会议,进行集体复议和研究确定;第四,实行交叉评估和回避原则,即评估专家不参与可能与其有关的院(系)专业(课程)的评价,但可评价同一学科门类的其他专业和课程。学生问卷调查、听课评价均采用随机抽样和匿名的形式进行,较好地保障评估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二是定量化。评估中心通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力求使评估内容和过程从以专家主观评价为主转向以指标客观测度为主,提高了专业/课程评估的定量化水平。在我校制定的评估指标体系中,70%以上的指标采用定量化评估,定量指标群对专业/课程综合评分和评估等级的权重影响力超过60%。各教学单位提供的相关数据通过核实并录入系统后,专用软件系统根据既定的评分评价标准,自动对相关数据进行加权评分、分级归类,并结合专家评价的汇总数据,自动转换为相应评价等级。评估数据的定量化和信息化比较有效地防止个人主观影响评估结果的情况发生,保障了评估公平性。
三是透明化。在专业(课程)评估体系的形成和推进过程中,我校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教职工的集体智慧。评估体系规划完成后,向全校公布并印刷成册下发所有单位,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均做到公开透明,各专业均按统一标准和流程实施评价,提高了评估工作的透明度。同时,专业(课程)评价结论和综合评分向全校公开并进行评估排名,并及时向被评估单位反馈,同时与评价结论该专业的目标(绩效)考核挂钩,兑现奖惩措施。
四是分级化。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长短不同,其发展的成熟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办学时间较长的专业(课程),往往在师资队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着更加丰富的积淀和优势,因此专业(课程)的评价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我们的做法是实行分级评估。对于专业评估,我们将全校所有专业划分为初创阶段专业(5年以下,无毕业生)、成长阶段专业(5~9年,至少有1届毕业生)、成熟阶段专业(10年以上)三个等级,实行分级评估;对于课程评估,我们将全校所有课程划分为探索阶段课程(4年及以下)、成熟阶段课程(5年及以上)两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专业(课程)的评估均采用统一的指标体系,但确定评价等级的标准(综合评价分)则不同,确保了评估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五是分类化。不同学科门类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但不同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能力架构、专业(课程)的发展目标、培养定位、学生特质、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评估指标设置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也要符合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必须考虑其适用性和实效性。我们的做法是实行分类评估。参照教育部的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标准,结合学校的现实和该类学科专业特点,将全校各专业划分为经济管理类、文法类、理工类、其他类4种类型,在保持主要评估指标和大类指标权重一致的前提下,对部分指标如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实践/实验教学、教学组织管理等则根据各类型学科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并设置了特色评估和个性评估专项,保障了评估实用性和客观性。
六是规范化。学校以制度形式明确了各个专业评估指标的统计数据口径、汇总时间和编制规范。制定评估信息及其支撑材料报送的固定模板和标准范式,从专业(课程)自评报告,专业(课程)建设与发展规划,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专业特色评价报告等顶层文件,到专业(课程)的各类信息统计表、数据库,专家评价工具,定量评分工具,直至基础的各类原始信息(如教师信息、教学运行信息,课程信息、文件表单等)等均制定了严格的、统一的填报形式和报送规范,并按照指标层次形成分类汇总的电子数据体系,形成了综合报告、统计数据、基础材料三级互相印证、互相支撑的评估信息体系。此外,所有材料及评估指标的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实现了评估工作的“无纸化”,较好地提高了评估的工作效率,也进一步促进了被评估单位的管理基础工作和信息化建设。
七是信息化。评估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评估工作的绩效和评价结论的有效性,和我校将评估信息库的建设与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建设和编制《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动态数据库,制定了教育教学动态数据管理制度。学校正通过积极与外部评估中介机构和教育专业软件研发企业合作,联合开发评估专用软件系统,实现了定量化指标的自动评价,系统数据审核、归档、分析,提高了评估工作效率。
三、评估体系建设与实施效果
2011年,我校在完善本科专业(课程)建设评估体系和试点预评估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评估,到2013年上半年,完成了全校48个本科专业、300余门学科共同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评估工作。从我校实施情况来看,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良好效果:一是深化了学校各级教学组织对专业和课程的认识,各教学单位通过开展了大规模的用人单位需求和人才培养效果调研,进一步厘清了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理顺和优化了课程架构体系,完善了专业和课程规划,加大了专业和课程的投入力度;二是教学督导团和评估专家真正深入到教学单位和师生中去,真诚交流,悉心指导,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改变了学院、系部对评估的误解和成见,消除了学院、系部对评估的抵触情绪,各教学单位由原来的“要我评”转变为“我要评”,把评估看作是一次教学质量的建设活动,真正发挥了教学质量评估的功能和实效性;三是通过建立内在激励机制,促进了学院(系、部)教学管理系统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把评估结论应用到学校的教学决策、教学评比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了评估的综合效应,促进了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完善。
此外,我校专业建设评估体系方面的建设工作也受到了省内外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关注,为全国地方高校的教学内涵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评估工作取得的经验和亟待改进之处
从近两年多的实践过程来看,我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评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评估的预定目标,但也存在着不少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空间。我们认为,要进一步发挥专业和课程建设评估的效力和价值,需要重视和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明晰评估目标和导向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地方高校办学的终极目标。评估工作的本质,就是针对高校中影响人才育成各项要素及其综合效益的评价,是对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程度的衡量。评估工作伊始,我们就明确并始终围绕着这一主题来推进,把评估的内涵和重点确定为“六个度”: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度、育人环境和教学过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度、师资队伍和教育资源对培养目标的保障度、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有效度、人才培养结果与社会需要的符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我校评估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始终紧紧围绕着这一主题来推进,这样,既很好地把握了评估工作的重点和导向,又能使全校上下统一认识、达成共识,确保了评估工作的顺利推进。
2. 坚持评价依据的客观性
评价依据是对专业(课程)评估指标进行衡量和判断的价值标准,也是实施专业(课程)建设评估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无论是专家评价还是教学单位自评,评价依据都必须指向社会需求、指向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保证评估结论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的必要条件。在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构建中,我们以教育部、省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和标准,对专业(课程)建设评估的所有指标项目,均制定了具体明确的、细化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如对各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前景的评价,要求受评单位以近四年省、市人才市场的需求数据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人才需求目录》作为数据支撑;又如对专业发展规划合理性的评价,要求受评单位在本省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教育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发展规划为判断依据,从而保障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使专业(课程)评估结论得到受评单位的广泛认同。
3.提高专家评价的有效性
尽管我们在评估中采用了大部分定量化的评价指标,对评价标准和依据也进行了严格界定。但涉及专业建设的深层次内容诸如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范式改革等项目却很难进行量化评价,须由评估专家或专家组进行研究和判断,这必然涉及评价的客观性问题。虽然我们采用了专家集中研讨和群体决策,专业特色答辩,以及实行交叉评估和回避原则,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评价结果的整体失控,但却无法完全杜绝专家评价主观性所产生的偏差。这也是在未来专业和课程评估中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4.确保评估信息的真实性
评估必须以数据为基础,评估数据的真实性是保障评估结论正确、可靠、有效的前提。因此在评估流程和评估制度设计上,必须对评估信息的来源及其认定方式进行严格规范和界定。从数据的源头上确保评估信息的真实性。我校在实践中确立和坚持了两个“第三方”原则。一方面,被评估单位所提供的评估信息和自评结论的支撑信息必须来自于受评单位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的数据,不能“自说自话”。比如各项教学质量工程的完成程度的评价,受评单位必须以财务、科研管理部门确认和出具的证明为依据,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则以教务处的学生到课率抽样检查数据为基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以教学督导听课评价信息、学生网上评教数据为基础;另一方面,引入社会第三方机构的独立评估和研究成果,形成多元反馈。我校在专业(课程)评估中聘请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咨询的专业公司麦可思开展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效果调研和测评,对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评估。根据其提供的研究报告对专业(课程)建设质量进行分析,既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受评单位报送数据的正确性,也很好地提高了评估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5.构建有效的评估激励机制
要使评估工作取得实效,产生指导和推进专业(课程)建设的作用,调动受评单位在专业(课程)建设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评估激励机制的设立同样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通过评估实践,我们认为激励制度的建立必须遵循几个原则,一是要有较强的激励力,我校的具体办法是以考核结论和总体评分为依据进行整体排名,并与该专业的目标(绩效)考核挂钩,明确奖惩措施。对专业(课程)建设成效较差的单位,在招生计划定额、教学成果申报、年终考核评奖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坚持“三公”(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每一项评估指标得分、评价依据和结论向受评单位进行详细的反馈,以帮助和督促其进一步加强建设,改进工作。三是要具有连续反馈性,我们实行了申诉复议制度,对评估结论存有疑义的受评单位,由评估中心可以接受其申诉,对评价结论进行审核和确认,并及时向受评单位反馈。同时对评估不合格的专业(课程)所在的教学单位实行复评制度。评估专家组与受评单位共同研讨和制定整改计划,给予一定的整改期,对整改效果进行二次评价。
【投资项目评估_课程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投资项目评估课07-07
农业项目投资评估案例09-27
投资项目评估复习资料07-22
《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大纲06-16
项目课程教学设计07-09
高校课程教学改革项目07-03
股票投资评估07-06
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方法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