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教授《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2024-08-19

于丹教授《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共10篇)(共10篇)

1.于丹教授《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篇一

于丹《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殷都区曲沟镇南曲沟小学五二班

范泽林

今天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演讲,我受益匪浅。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走别样的路”这方面的内容。

讲之前,于丹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她说:“有三个煮着沸水的锅,第一个锅,放入一个生鸡蛋;第二个锅,放入一个生胡萝卜;第三个锅,放入一把干茶叶。水煮开了,第一个锅了的生鸡蛋,变成了心硬皮薄的鸡蛋;第二个锅里的的生胡萝卜,变成了软软的一块;第三个锅里的干茶叶,他放进锅里前是最轻最丑的,但是,在沸水里,他舒展看来了,不改变了自己,还把这锅沸水变成一锅香茶。”

这锅沸水就是一个社会,社会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他不可能因为自己喜欢某一个人就把这锅沸水变成温润的温泉。第一个锅里的生鸡蛋,他比喻着在社会里浮沉久了,连心肠都变硬的人;第二个锅里的生胡萝卜,他比喻着社会中的老好人,永远没有自己的主见,一切以领导为先的人;第三个锅里的生茶叶,他比喻那些学会改变自己从而改变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我们的思维态度决定我们看事物的角度,我们看事物的角度决定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决定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的行为方式往往就决定了我们的事业、生活甚至命运。有时候在社会的舞台里我们不一定能改变这个社会适应自己,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改变我们的观念。

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怎样的方式走进社会,这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发现世界,当我们的知识阅历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人格就会决定我们的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人格决定态度,让我们学会走别样的路,拥有别样的人生。

2.于丹教授论语的观后感 篇二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下面品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于丹教授论语的观后感

精神食粮不可忽缺

人没有物质是难以生存的,连三岁小孩都会赞同这个事实。

但是要说人没有精神也难以生存,却未必人人苟同。于丹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列举了一个生动的寓言。

秋天,三个田鼠准备过冬物资。一号田鼠主动承担起储藏粮食的工作,二号田鼠主动承担起储藏取暖物质的工作。

这两个田鼠每天来来往往地往洞中搬运过冬物资,而三号田鼠却整天无所事事地东逛逛西荡荡,东张张西望望,一二号田鼠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我们都在忙,你也该找点事情做做,不然漫长的冬天怎么过得去?”

三号田鼠说:“你们忙你们的,我正在寻找着我的工作。”

那两只田鼠听了很是气愤,但又懒得与他辩解,心想:到过冬的时候再与你理论!便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了。

寒冷的冬天说来就来,由于他们提前储备了取暖的物质和粮食,于是在洞中舒舒服服地过起了冬天。一二号田鼠这时开始数落起三号田鼠:说他秋天什么事都不干,只知道游荡,现在却厚颜无耻地享用他们的食物。

三号田鼠说:“到时候你们就知道我的工作并不比你们轻松。”

一二号田鼠以为他在耍无赖,便嗤之以鼻,不予理睬。

开始他们有吃有喝,日子还过得去,可是一个多月后,他们对这种不见天日的日子开始厌倦,一二号田鼠的心情烦躁起来。

这时三号田鼠不慌不忙地说:“你们别急,我来给你们讲故事。”

一二号田鼠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就围着他坐下了。

三号田鼠便将自己在秋天听到的,看到的娓娓道来,一二号田鼠听得津津有味,就像他们亲眼看到了秋天那天高云淡、金黄色的田野、和田野上忙碌的人们,还有人们在谈论一些古往今来的故事。

不知不觉中春天已悄悄来临。当他们精神焕发地走出洞时,一二号田鼠才恍然大悟:原来三号田鼠整个秋天看起来虽然什么也没做,但是他却在收集着过冬的精神食粮,要不是有了他的精神食粮,漫长的冬天还确实难过。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人们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以后,必然会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这也是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时候,中央为什么高屋建瓴地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否则,当我们在物质条件逐渐丰富起来的今天,才感觉到精神食粮的缺乏就晚了。我们现在就不会享受到如此丰富多彩的文艺生活和先进文化成果的回报。我们的生活就会像跛了足一样失去平衡。

精神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他无时无刻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像我们始终离不开自己的影子一样。

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体现着一种精神,对于这一点,庄子在《德充符》一文中引用了孔子的一段讲话:“我曾经出使楚国,路上看到一群小猪正在吃母猪的奶,没过多久,它们惊慌地从母猪怀里跑开了。这是小猪发现母猪再也不像往常那样关注他们——已经死了。可见小猪并不爱母猪的形体,而是爱着能够指挥母猪形体的精神。”(白话翻译)。

这充分说明了动物最可爱的是精神,而人又是万物之灵。“灵”就灵在精神上,所以人一旦离开了精神,与行尸走肉没有什么区别。

“精神”虽然是无形无象的,但是它却无时无刻不在指挥着生动活泼的形体,发挥着无形无象的巨大作用。

所以人,要有精神上的追求,生活才能有滋有味,而精神追求离不开对先进文化的学习、借鉴、运用,可见先进文化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它能培养出我们的浩然正气,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人们一唱起《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等歌,自然会有一股奋勇杀敌的浩然正气由胸中直冲顶门。

因此在物质条件逐渐好转的今天,我们应更多地注重精神食粮的搜集,为美好的生活增添更多光彩。

于丹教授论语的观后感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百家讲坛的“美女教授”于丹讲解的《论语心得》,我深深的被吸引了。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她所讲的内容,还有于丹教授讲课时的气概。真是一种大家风范,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气势,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怪不得连易中天老师都发出了这样得感慨: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诚可谓妙趣天成,观之可以忘忧也!

观看之后,我最为喜欢其中的处事之道,曾经拜读过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也提及了很多人生的哲理,做为有着极为丰厚物质国家的作者,其处事之道理却与两千五百前的孔子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如今应适用可见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多么丰富的财产,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那却是让世人遗憾!于丹用其特有的魅力及丰富易懂的语言让子孙后代进行了理解了祖辈的文化也进行了心灵的洗礼。

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了,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空虚了!于丹教授说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的确,我们每天都在想着自己的口袋,想着车子,票子,房子。但一旦这些你都拥有了,回首过来你就得到全世界的幸福与快乐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你会有更多的欲望,因为你只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而没有看到我们内心的感触,以至于我们有时得到的越多而失去的也将越多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少。()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人都希望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子《论语》中孔夫子以他天地人合一的宽广胸怀告诉他的学生们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而孔子的这种儒家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里的诗人于丹以陶渊明为例,讲诉其罢官归隐的事例,当然当今社会能做到这点的人为之甚少。但还是在人们心中唤醒了那片曾经都梦想中都曾有过的桃花园!

论语中虽然只是记录孔子的简略的语言,但其高度的概括与深奥的寓意还是让人叹为观止!孔子思想核心以两个字为主一“恕”一“仁”,此二字我们都可以理解为“爱”,“恕”是爱他人,于丹教授说圣人指的“恕”又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我们都听过,但也许都只是听说而已,有几人去做过呢,我们总是在抱怨别人,抱怨父母唠叨,抱怨朋友不够意气,抱怨孩子不听话,爱人不上进,可是在你百般抱怨时是否想过自己是否做的更好身为子女,身为父母,身为朋友,身为爱人,我们又做的怎样呢?其实和孔夫子很久以前就教给我们的不抱怨的办法,就是该放下时且放下。我们对别人宽容一点,其实就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仁”字也可说为爱,爱人!学会爱他人,你我会快乐!

孔子的思想还有很多称之为精华的,做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懂得学习,树立一名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不愧对于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遗产,也不亏对于教育事业的先行者!于丹教授论语的观后感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平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与友宽容,与同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和谐的美。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界吧。————————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3.于丹教授《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篇三

前几天,我读观看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专题》这教育专题节目。节目里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拖一天是一天。这篇文章写的是:有的小朋友在做事或学习的时候,会有“拖一天是一天”这种想法。这种想法的害处很多,他会让我们养成懒散的坏习惯。而且,我们偷懒的时候不安心,“恶补”的时候太疲惫。最后,会把事情做得一团糟。比如:我有一个小妹妹,一放暑假,她就不想学习。整天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去外面玩。总是想着:“拖一天是一天”,离开学还早着呢!

每年,快开学的时候,他就开始不停的写作业。这就是“拖一天是一天”这种想法的坏处,暑假既没玩好,也没学好。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能有 “拖一天是一天 ”这种想法。今天,电视上播放了一段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的一段话:读书啊没有什么窍门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才能把书读好......我认为,他说得很好。

我们学习,做事坚决不能有“拖一天是一天”的想法,不然,什么也做不好。

4.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篇四

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里面讲到:爱发脾气的正确引导;学会感恩;抵抗挫折;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成长空间的大小,也是因人而不同的;知道了一个孩子如果能用他的行动让别人感到幸福,那么,他的收获就会远远超过他的付出……我觉得老师讲得很有道理

老师讲的许多地方都是我的不足点,其中有一个使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喜欢乱发脾气的孩子,按照父亲教的篱上钉钉的方法渐渐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最终改掉了乱发脾气的毛病。我也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常常向妈妈提一些无理的要求,让她给我买一些没用的东西等,如果她满足不了我的愿望就会乱发脾气,无理取闹,现在我明白了,这是一个坏毛病,这样就相当于在妈妈心里钉钉子,人一定要学会感恩。我暗自发誓:这些不足我一定会改正,不再让妈妈伤心难过!

5.观于丹教授 篇五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实际上这句话代表了如今的孩子们三个不同的教育方式“入则孝,出则悌”应该代表的式家庭教育;“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应该代表的是社会教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应该说的是书本教育。这样三者相辅相成才能使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方式。然而现实的教育状况状况只是过分的重视书本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必要性,使得如今的孩子们丧失了很多他们应有的东西。

这样的状况造成了如今的孩子们只重视学业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是他们觉得家长们给予他们的一切都是本分,而不满足他们成为了一种亏欠,长久如此的下去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今天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 《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

四、如何培

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她精练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叹为观止。

6.于丹教授的演讲报告 篇六

我跟他说,在这次的会议当中,我们在这次都迟到了,因为车堵塞的非常厉害,现在还没有达到2030年,就已经有了这种情况。所以约翰先生说,他更希望看到一种精神模式,在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里,经济模式是可以相互仿效的,但是精神模式不可以,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语言是国际化的,但是语法一定是民族化的。比如说我们的消费心态,大家看这次的金融风暴,我们看到,在各个媒体上,中国的金融学家,经济学家都在表态,这一次对于我们影响不大,为什么呢?这仅仅是因为次级债这个模式没有在中国推广吗?从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来判断,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消费惯性起着一个潜规则的作用。假如人都是从20岁-60岁是他的职业生涯,那么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最大的差别,就是中国人从20岁开始挣钱,挣到60岁他终于可以买房子了。美国人从20岁先把房子住上,到60岁他终于把贷款还清了。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是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民族,土地、牛羊、子孙、房子,这一切农民朴素的理想,他要看到眼里,握在手中才是他的财富,他不会赊帐过日子,他不预知未来。所以中国很难存在大规模的次级信用贷款,中国往往都是信誉者,因为他不是给自己存一份日子,而是他希望博得更大的利润才去贷款,他要有足够的抵押才会去贷款。2008-10-26 13:34:02 于丹

我们现在就是处于这样一个转型时期,现在有人说,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习惯使我们幸免了这个危机,也许有可能我们的生活习惯就会让我们吃亏,所以说它不一定是多么大的一个惯性,回回都可以让我们侥幸。文化就是文化,它有特性,有利有弊,有劣势有优势,但是我们必须要认清楚。我很感谢这次理财师的年会给我这样一个外行人的机会,跟大家来探讨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能理解举办方的用心,就是因为我们所打理的这些客户,每个人都是在文化体系当中成长出来的一个个体,他无法割舍和历史的血缘。

2008-10-26 13:38:57 于丹

但是我们的心态和价值观一定带着传统的烙印。传统是什么?今天我们首先不能做一个复古主义者,让大家都回到传统,这是背道而驰的。其次我们不能做异元文化时代,中国的儒家文化在主流意识形态当中已经约束中国的民主和科学,我们还要重新复古回到异元文化吗?今天谈论古典文化有一个前提就是立足当下,完成多元文化语境他的化合完成,我们有些内

在的价值体系是断层的,我们今天需要的是一次文化全新的融合。什么是文化?中国的周易易传上有一个叫做是关乎人文,观察人间事项百态,以化成天下,流化天下,在人心中形成一种社会化的信仰,判断和价值取向,这个就是文而化之的过程。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文化是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我们都在这个文而化之的过程。那么具体说来,我们面临的一个个体,理财师的成就感在于什么?在于让你的个体,在你对它的服务体系当中获得他最大的自足,什么是一个人的自足呢?你先让他能够看清未来,不要纠缠在局部利益上。一个格局大,有变化观能够看到未来的人,那么你跟他会有一个最好的默契,可以说,初步的人们做事都是在做技巧,做技巧会找眼前的利益,一个投资一支股票它的得与失。看大环境,要看潜在的机遇,把握未来。中国的文化教我们这些东西吗?中国的儒家文化大家都认为它是一种比较沉重的、承担责任的文化,其实这里面有很多思想方法论。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做子以似绝,在思想方法上孔子有四样东西说是要不得的,是什么呢?叫做勿臆、勿必,勿固,勿我。

2008-10-26 13:44:46 于丹

一个好的理财师要学习这些方法,我们总要有期待和目标,我想说的是,破除一个小气的执著,我们可以有方向,但是未必计较目标,目标是什么?就是我从这里往后面走,我必须要自己撞到一个点上那才叫目标。方向是什么?以那个点为中心,可能向左、右10度夹角,如果我不是这个目标就失败,那人就太容易放弃了。所以怎么给自己一个变通?怎么去判断什么是正确的方向?我觉得思想方法很重要。孔子还说过一句话,他说我智呼,有鄙夫,如果要来一个干粗活的人,他说我空空如也,我不是一个事事通达能做具体事的人,我的智慧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思想方法,他接着说他的方法叫做我扣其两端而竭焉。任何一件事情放在你的眼前,要问他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最大成长的契机在哪里,最大的威胁在哪里?放弃它有什么开始,不放弃有哪些收益。这就是古代人教我们的思想方法,教我们用一种思想判断去把握这件事要变通。论语当中有简单的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就是说做一个真君子,不要说我就是一个瓶子、桌子,一旦你说我是什么,你的形态就固化了,你就不能再成为其他的容器,你不能改变自己的形状。君子不器,就是指真君子一生中随物浮形,要求你不要变化调整自己的生命能量,这才是一个君子的大器向。所以中国文化会给我们什么呢?不一定提供非常具体的方法,但它会提供给我们思维方式,它不能改变今天社会上种种的灾难,但是它会改变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这个就是文化的态度。所以我相信,从中国文化里面学它的一种格局,建立大格局,一个好的理财师,自己格局大,客户格局大,那我们才能做大事。为什么要有格局?局限局限就是格局太小,所以才为其所陷,据大的话,你当然可以布局,人生七十就是一张棋盘,它是一盘围棋的棋盘,你如何去做都是在你的手里,所以下围棋的人一开始就是在四角上放棋子,把局布好。有成长型的客户是从现在看未来,他对未来有信心,我要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一个人的坐标活在哪里,比眼前的数字更重要,这个就是我们要看到大处。所以我相信理财师都会面对要用什么举措,什么是有用的,什么叫做收获。

2008-10-26 13:52:03 于丹

中国的道家更有意思,我建议大家去读读庄子,什么叫有用,什么叫做没有用?庄子说,一棵树长到一握两握粗,砍回家就可以回家拴牲口,三、四围可以盖房子。

五、六围可以做棺材。再大了呢?就没有用了。庄子说,如果有这么大的一棵树,它就是一棵神树了,大家可以乘凉、聊天都可以在树底下,那么大的树就是神木,所以庄子说,要颠复一种世俗的想法,而超乎大家的有用,我们认为叫做无用,其实说超乎有用视为大用。这个思维方法,我觉得是道家最高明的地方,我们能够看的到吗?我们能够去发现吗?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做隐藏的财富,它讲了一个故事,它说有德国的兄弟俩,在上个世纪初到美国淘金,到了纽约发现生活成本太高,哥哥原来在家乡会种地,有一个小手艺,所以他觉得要找一块土地,所以他

去了加州。弟弟年轻什么都不会,他想反正我什么都不会,他索性留在纽约读书打工。他读了一个哥哥认为什么都没有用的专业就是冶金。四年过去,哥哥辛辛苦苦的种卷心菜、腌泡菜,娶了亲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是弟弟大学毕业什么也没有。弟弟来到加州来看哥哥,哥哥看他什么也没有,让他跟他学习腌泡菜,也娶一个媳妇。当哥哥教他种菜的时候,弟弟突然跑到屋里打了一盆水,把水放到土地里,当水沉浸到土里以后,上面浮出了一层金沙。弟弟说,哥哥,你一直在一片金矿上种菜。如果说你养养他,万一养成房梁呢?养成棺材板更值钱。但是我们能想到它是一个金矿吗?中国文化,其实有一种态度就是不从功利着眼,会看到更大的利益,我们要综观大气象。成长型来自于一个人的自信心,稳定的价值系统,来得与恒常变化的标文,所以我主张,中国人的文化体系是儒道都有。刚才我说都儒或者是都是道家都不好。儒道都有是什么呢?在盘古开天辟地之时,有六个字,神圣这个词大家非常的熟悉,圣于地,神于天。但是什么是神什么是圣呢?就是指我们在大地上做一个圣贤,像中国儒家一样承担责任,认同规则,有的时候要牺牲自我的利益,但是承诺起来对社会应尽的使命,这个很崇高,表现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当然我们所理的很多的财产,就是由于你入世,你个人努力换得的价值肯定,这个就是圣于地。什么叫神于天?我理解这个就是道家的态度,如果说胜于地就是儒家,那么神于天就是道家,我们的心灵,中国人的心灵,始终是在宇宙自然中永恒飞翔的。

2008-10-26 13:59:41 于丹

如果我们把这件事作为一个车马搭乘它穿越了,我们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最后一个目标就是由心,就是让我们的心真正的遨游起来,让自我得以实现,但是不要淹没在物质里。所以道家主张人一定要做到心由万任的自由境界,财产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幸福,但是它也会约束幸福,怎么样让我们的幸福既跟财产有关联,又不是唯一性关联,达到心由万任,这是理财师很高级的境界,所以你要跟你的客户沟通一点道家的态度。在这个世界上,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每一个中国人就其社会人格来讲都是儒家,就自然生命来讲是道家,所以用一点道家的性格来做儒家的事情,这样是最容易成事的。每天我们都在旅游、闭关、休闲、闲云野鹤,那我们就未免太自私了,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就是把事情认认真真做到,我们要保持心灵的宁静和蓬勃的幸福,这个就是儒道都有。所以中国文化有时候会教我们一点态度,它能够让我们智慧起来。道家庄子里面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万物都有它自成的道理,不可成说。中国的道家是一种智者的态度,他们的态度让人心淡薄很多,这个就是无为而不为,无为对高的境界就是无所不为,因为他能拥有的更多。我们再说美术,任何一个美术馆、艺术展,他的构图、线条,在我们评价了那么多之后,大美是什么?中国艺术家的主观境界,石涛说我把一张白纸普开,我觉得自己的心已经浸入了春江水,花草都在我的心里绽放,难道这些都跟我们的客户理财有关系吗?有一句话叫做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是在牛羊的眼里,都是饲料。这很像是说我们的时代,我们真的是鲜花少了?还是牛羊的眼光多了呢?我相信理财师会有很多的委屈,我们如何尽力,但是只要财产数字出现一点不如意,我们的客户就翻脸了,因为什么?因为我们以牛羊的眼光去看,饲料就叫有用的,它导致有效价值的增长,所以鲜花的有效价值仅仅是充饥而已,你还可以看到更多的自我价值吗?还能看到心灵的自足和审美吗?你能让他明白万物的成理不用明说,要从容面对一个增长吗?这是中国人的态度,我们能做到吗?

2008-10-26 14:03:08 于丹

中国是讲养心养气的,孔夫子说,天地浩然正气怎么能养在眼里呢?禅宗有一个弟子问他的老师,你说我们的人生寿命都差不多,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心胸,地有的人心胸小。他的老师说,闭上你的眼睛你造一座城池讲给我听。这个弟子就开始想,他想了一个很大的城池,他一点一点讲来,描述了很久才讲完,他的师傅听着又跟他说,你闭上眼睛造一个毫毛,他闭上眼睛就造了一个很小的毫毛,他师傅问,这是用你全部的心造成的毫毛吗?他说我没有办

法想别的事情去做。这个时候他明白了,你的心大心小,要看你的气象,如果你的客户一直关注是一个大城池,那么你们的理财计划就用三年五载是这个房子,三年五载是这个道路,还有道路、桥梁,这个城池的未来很大,不确定性大于确定性。但是也有一些人,一根毫毛,一个股票跌了就有可能是一根毫毛,如果夫妻吵架或者是公司的问题没有解决,都是一根毫毛,如果人拌死在这样一个事情上他很难心头开朗。所以关注技巧,理财着手要在细节,但是着眼要在大格局,也就是说,着眼越大,着手越小,越有反差,越容易成事。2008-10-26 14:07:14 于丹

所以我以为中国人活在自己的经验系统之中,我们不能改变中国的规则,但是我们自己会在规则之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让自己的这种心灵判断的东西更睿智、清醒。中国文化可能大家看到有太多的误区,有很多误区系认为中国人过于僵死的,伦理化的。你比如说中国人对于这个世界上得失的一些看法,可能在很多的时候,大家会说,中国儒家讲究仁爱,讲究包容,讲究一种毫无底线的对人的友好,但其实,孔子的学生去问孔子说,老师我能做到以德抱怨何如?我们在世界上少不了碰到怨,可能有人对不起你了,你如何做?要以德报怨吗?还是用你自己的善良道德去包容吗?学生说我可以做到,你觉得我怎么样?孔的就问他一个问题,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个时候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回答了。孔子给他的答案是八个字,他说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这句话放在今天使更合适,我们的现代生活,大家都生活在两条线里,第一条是以法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他保障全民的公民安全和公正使,最高一条线是以伦理为核心的道德体系,最低一条线就是以直抱怨。如果我们每个人可以在这个系统之中,我们就是在现代化格局之中激活传统文化。我们要跟我们的客户沟通,让他们知道这些,我们要让客户有信心,因为我们的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我觉得一个好的理财师永远都是一个光明使者,特别是遭遇失败的时候,我们如何面对。所有的失败都是阶段性的,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习惯于对着结果哭泣,你们也会遇到一些客户经戳说,命运对我不公平,我这么善良与努力,为什么有这么一个惨败的结果?因为我觉得,我们要跟他们沟通一个概念,这个真的是结果吗?什么叫结果?结果、结果,你认为这件事情已经结束了,不可改变的后果才叫结果。没有明天吗?

2008-10-26 14:14:33 于丹

如果生活还在继续,我们看到阶段性的结果都不是结果,都是变化能力,我不知道理财师有什么求易性的思维,如何创造新的价值。我看到过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说有弟兄两个,专门做手工的陶艺罐子,然后在里面画满彩绘,然后装船到一个大港口卖掉换口粮。有一年他们把罐子装上船,刚刚出海就赶上大风大浪,等他们挣扎到了港口城市,回头一看,罐子都打碎了,没有一个好的。这个哥哥当时就大哭起来,他说这么好的一座大城市谁要破罐子,我们明年的生活怎么办?弟弟什么话也没有说,他转了一圈,发现这个城市比他哥哥想象的还要发达,发达到房地产蒸蒸日上,家家户户都在买房子和装修房子,于是弟弟回来的时候,手里就拿着一把大锤子,把哪些罐子砸的还烂。弟弟说我们不卖罐子了,改卖马赛克,现在流行马赛克,不流行卖罐子了,最终他们通过装修获得比卖罐子更大的利润。一个优秀的理财师要有这种能力,你告诉他没有到最后的结果,我们就说没有结束。中国文化始终是生生不息变化的,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不可能给大家说的更多,其实更多的东西是你喜欢这个问题,亲近这个自然,然后我们用心就能够体会到的。我们能够体会什么呢?其实文化给我们的这些字样,这一切要求我们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心,去面对如此仓惶的世界。儒家有一句话叫做智者不惑,上面是一个或者的或,什么叫或者?我们成天跟客户打交道,可以选择是叫做或者,什么叫智者不惑,用大智慧养出这颗心,稳稳的托住不迷惑。我们谈文化养自己的心,然后对他人负责。有一个哲学家,他每天在研究一个命题,就是人跟世界是什么关系?终日苦想想不到答案。有一天晚上他写论文他的小儿子在捣乱。他告诉他的孩子说,你能把这个撕裂的世界地图使可以粘好,我就跟你玩。不到20分钟,这个孩子就粘好了。他说你怎么

7.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七

看到爸爸那两鬂的白发,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我从前做的事太伤父母的心了,理解之后精神得以重生。

孝,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其实,不管是本分、传统美德、还是义务都无所谓。难道没有这些规定,我们就不爱自己的父母了吗?不要把这当成一项工作,这是爱的行动,是本能的付出。现在,我们还小,在物质上不能给太多父母的需求,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其它方式来孝敬父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同时自己也不要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当然,如果我们长大了,年老的父母也只是希望痑陪伴着他们,像儿时一样,簇拥在父母的膝下,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虽然我们正值青春期,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以所谓的“逆反心理”为借口,去伤父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因为父母为我们牺牲了青春,给了我们生命和太多的爱!

人生就是一本书,时间的手匆匆将它翻过,并不理会谁读懂了,谁还在糊涂。如要使做事有效率,最好是“想到就做”。养成“想到就做”的习惯之后,你会发现你随时都有新的成绩:问题随手解决,事务即刻办妥。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定自己必胜的信念。面对困难,要学会冷静,沉着思考,要以宁静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全局。然后,一步接一步,有系统地剖析它的形成原因,不利和有利两方面的影响。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我想这也是我在今后成长过程中应该做切实努力的方向。

朝阳,向天穹的额顶升起;

光明,将大地的阴郁驱尽;

生命,在光辉中诞生、延续;

8.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八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这不就是每个当父母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父母们,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当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乐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责任心。

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些古训由来已久,都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榜样,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父亲过世以后,50多岁的他居然彻夜痛哭,让人感动不已。还有感动中国当中的一些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让我感到震撼。纵观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贫寒,自身艰苦奋斗获得成功,但是对父母都是无微不至,有始有终。难道是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孝顺父母的品德和责任感?那么普通家长,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对社会和家人负责任的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接下来,于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仁字,用来阐述孩子的责任感是如何形成的。仁从结构上来看是一个人加一个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让孩子有责任心,必须让他们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别人的优点,发觉自身的不足,看到别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环境对比,从而受到感动,因此培养责任心,懂得去体谅人,关心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就表现为孝顺和关爱。讲座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城市组织一个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去和打工学校的孩子一起读书,当他们体验到打工者的孩子,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后,都发生了改变,懂得了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自己的责任感。回到家中,对父母也是关心备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孩子责任感的形成,重点在于他人的交流,这点对我很有启发。

节目最后,于丹老师强调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让孩子开阔眼界,从人文古迹中获得人生的感悟。看完节目后,我感慨良多,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认识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对以后孩子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范文二: 看到一本好书,遇到一位良师益友,观看一场有益人生的讲座,都无疑是一次净化心灵,提升人格底蕴的难得机会。很幸运周五儿子从学校带回一张电视节目播出预告单,是北大教授,文化学者于丹老师的《中小学感恩教育》专题讲座。我们一家三口得以在这个周末,在这样一个秋日的上午,围坐在沙发上,用心倾听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抵抗挫折感的能力,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自信。

儿子说,妈妈,老师要求我们一同写观后感。我说是不是就像小学时那种亲子同写读后感,母子共看一本书,然后写出各自的感想。因为那次的感想,也有了我和儿子第一次代表班级站在学校的大礼堂一起演讲的经历,生命中每一个第一次都值得留恋与纪念,和儿子的亲子演讲依稀就在昨日,而我曾经襁褓中的婴孩不知不觉中已然从一名小学生成为一名中学生了,不可否认,作为家长,我们竭尽全能给孩子无尽的爱,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和事件的证明,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光有爱是不够的。

感谢于丹老师带来的这场专题讲座,让我进一步深刻明白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一份朴素的生活态度在当下,在唤醒与建立孩子完整人格中越加显得弥足珍贵!

一直以来我们把自己的孩子宠爱着,娇惯着,为其遮风挡雨,为其提供最好的条件,只怕他吃苦受累,更怕他受委屈,不希望其在磕磕绊绊中生活学习,总想着能给他解决所有问题,然后让他在康庄大道上畅通无阻地疾行或奔驰。一味的付出下,孩子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家长的给予是应该的,不懂得生命的给予和接受都应该是相同。一点点挫折困难就打了退堂鼓,更可怕的是丧失了面对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学会了用回避,打岔来掩盖事实的真相。缺乏勇敢的承担。就像这次英语和数学测验,同一天两位老师都意识到儿子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家长,我在感恩的同时,也发现儿子没有意识自己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无论马虎还是不会,结果都是一样,一再强调的认真怎么就那么难?而且在混合运算和分数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小学就遗留下来的,不肯多做一点额外的题,不多练,多做,多学,又怎么能指望知识在积累中夯实起来。

我说承认不会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勇于承认并面对它,解决它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同一天,你的地理测验还得了两个100分,但这并不是你值得炫耀的资本和理由。这只能说明100分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完全可以跳过它,而恰恰是那60分,91分,才是需要我们去解决,逾越的沟沟坎坎。

人一辈子都会遭受遇到不同的挫折困难,这是生活给予我们的磨难,也是财富,怎样在挫折中修复才是至关重要的,修复的越快就越能赢得更好的时光。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言,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是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也正如于丹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赖东进,他说,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恩的心情,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感谢苦难的人生,是苦难给了我人生的磨练,给了我这样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对于我们孩子同样也是,如何培养起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正是基于此。即使在挫折中依然不忘感恩与回馈,在逆境中也能更好的成长,做生活的强者,更要做生活的感恩者!

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每一个关心自己,为自己付出艰辛努力的人们,也让我自己更加明白在教子路上,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心存感恩的心,感恩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个人,感恩上苍给予我温暖的家,健康的宝贝,感恩儿子能在一所好的学校接受好的老师给予好的教育&&就让我们用善良的心怀感知这个世界,用感恩的心来回报这个世界。在人生这个社会大舞台的煎熬历练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范文三: 今天,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使我对感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感恩是出于真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但感恩,并不止于此。当一个人经常说感恩的时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报怨,多了份珍惜;当一个社会经常说感恩时,他的世界便少了份纷争,多了份和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

9.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九

说到儒与道,中国哲学这两大源头,在我最初接触的时候,是处于一种孩提的蒙昧状态,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意识要去读,要去记忆。所以《论语》对我来讲是笃定的、真实的、亲切的、温暖的。

读经典很有意思,开始会觉得简单,但读来读去,便应了郑板桥的那句话:“画到生时是熟时。”感悟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能真正地从内心敬仰圣贤。因为他们不用华彩的词语,来让大众觉得必须要去膜拜,必须要去远离。他们不因自我的伟大而让万众折报,觉得不可企及。他们以自我的一种朴素的人格,让大众觉得,这些朴素的真理恒久不变。

道在人心,道不远人,你总归是能凭着生命成长去接近的。《论语》里提到“仁”的地方总共109处,这是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学生问教师什么是“仁”,教师的回答就是两个字:爱人。真正的仁爱之心无非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之后被孟子推演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是孔子说的,他一生的梦想无非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便是孔子的温暖世道了。

其实只要做到五个方面,那么这种仁爱就基本完成了:恭则不侮,生命有尊严;宽则得众,受众人爱戴;信则人任焉,走得更长久;敏则有功,打碎的罐子变宝贝;惠则足以使人,调动他人用心性。

10.《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篇十

曾今无数次和妈妈顶嘴,曾经无数次耍小聪明,因为一点小事一溜烟跑到另一个房间,把门使使得锁上,无论妈妈怎么敲也敲不开。曾经无数次发小脾气,把书扔到一边,呆呆的坐在那里,使劲地冲妈妈喊:“不干了,不干了……”曾经无数次……我每次发脾气都会让妈妈生一次气,往妈妈身上钉过的钉子能数清吗?而每次妈妈总是默默的承受着。在这里,我真诚地向妈妈说声对不起。回想以前,妈妈总是耐心的教育我、开导我,而我却老是不领情、不感恩,反而和妈妈唱反调,认为他总是欺负我。

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那时的我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愚蠢。面对妈妈苦口婆心的讲解,我会专心的听讲;面对错误行为,妈妈的教育我会努力地去改正,去理解;面对妈妈给予给我的爱,我会用行动回报这份爱。

上一篇:交接工作清单下一篇:纳兰容若经典诗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