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决定成败(共12篇)
1.责任决定成败 篇一
责任决定成败--学习体会
第一个命题:责任筑就人格
一、“人是什么?”
我们生活着的每一个人,先是自然个体,再是社会个体,然后达到个人自律化。所谓的自然个体说的是人的物质性存在,讲人的生物性,本能性,自然性;社会个体,是指个体的一定的社会共同性、群体性(集团性)的人格化,讲人的社会化和社会规定性。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人是最高形式的自然存在。但,人的本质属性,不是他的生物性,而是人的社会性。
“人没有对象就不存在,……这个与主体有本质的必然联系的对象,都不是别的什么,就是这个主体的固有而又客观的本质。……对象是人的显示出来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客观的我。”(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
马克思这样揭示人的本质:一切现实存在的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以及由它决定的各种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本质。
个体在社会化自律化过程中,“需要有一种双重的技能:一为给予的技能,即把别人作为自由生物而加以影响的技能,一为获得的技能,即从别人对我们的影响中获得最大益处的技能。”(费希特语)
为了成为个人,人应该有能力、勇气和本领选择自己的道路并通过对自我的改造,抑制和消灭我们的理性和主动性在觉醒以前产生的固有错误意向,通过努力获得和提高技能,以实现我们的社会存在价值。
这就是对人的社会性的基本认识。
二、“人能成为什么?”
1、影响人成长的主客观因素
“人能成为什么?”中的“人”应该是一个生活中具体的人。我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他自己,由以下因素促成:
一是客观因素,如自然因素,社会文化因素,遗传因素即天赋等。这些因素都是我们不容选择的,非人力所能为。我不能选择生身父母和家庭环境,不能选择我出生地域、社会环境和早期教育。正是给予这样的考虑,有人说:“一切人的命运都形成于偶然,都取决于周围人的命运。……” 人与人这种起点上的不同,要么由地域性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造成,要么由家族血缘造成。
二是主观因素,如意志、态度、情绪、价值观以及后续教育和学识。这是我们可以自我选择并决定的。不论人生的起点如何,人都要为改变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做出努力和付出代价,从而创造出自己幸福生活并为社会增添福址。人常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一切都是自为的”,讲的就是人的主观作用。
2、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有人说:“我思考青春犹如思考杂技场,我思考成年犹如思考角斗场。”可见进入社会的成年人承担着怎样社会责任和竞争压力。
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做过研究和分析,由青年期向成年期过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伴有个人认定感的定型和巩固,而从幻想的生活过渡到实际的生活,总要产生一定的心理困难。
这是人生心理危机时期。这里需要对这一关键时期做一说明,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黑格尔早就对这种困难作过十分生动的描述,他说:“青年人在此以前只注意一般的对象,只为自己工作,现在他正在变成男子汉,他必须进入实际生活,为别人做事,并且注意小事。尽管这一切都在常理之中,但开始做这些琐碎事情,对一个人来说毕竟是件痛苦的事,而且因为不能立竿见影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很可能害上怀疑病。” “这种怀疑病——无论在许多人身上是多么微不足道——几乎没有人能逃得过去。一个人遇到这事越迟,怀疑病症也就越严重。天性软弱的人可能被这种病症拖累终生。人处于这种状态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主观态度,无法克服自己对现实的憎恶,因而处于相对无能状态,而相对无能有可能变成真的无能。”
由于不能承担这些具体的责任,看不惯一切,似乎成了有些人逃避自我的方式之一。他们试图恢复过去有过的自由散漫生活,甩掉已承担的义务包袱,看不到自身潜伏着的创造能力。要想放下肩上昔日生活的重担,就不应该向后看,而必须向前看,——瞻望未知境界,对自己以及他人承担新的责任。
3、人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才能完善自己
要做人,首先就得承担责任。
①要谈责任,先谈自由
人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但人们日常口头上的自由,它的意义是:是不受约束,不受限制。而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就是把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自由的前提是必须遵从自然规律、生命规律、社会规律。看来绝对的“自由”是不成立的。
自由和责任总是互为前提的。哲学家中有人把“自由” 反面定义和正面定义加以区别。他们认为,反面定义是指人想要尽可能地摆脱束缚着人的生命活动的外部框框和限制。对于这种意义上的自由的需要,是一切生物都在某种程度上普遍具有的。第二种定义是人所专有的,它依靠旨在实现生活目标和原则的自觉的社会道德积极性,为实现这些目标和原则,个人感到自己本人是有责任的。这些目标和原则不是使自己和别人分开,而是使自己和别人联系在一起。也有诗人用诗句形象化地表现了这一点:
我明白了,做一个自由的人意味着什么。
我弄清楚了这种难于弄清的感情,每一个人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一件小事构成的,但不能因此而对工作中的小事敷衍应付或忽视责任。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与他人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惟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小事!工作无小事,认真对待每一件就算做大事,持之以恒做好一件事就很不平凡,固守自己的本分和岗位,就是做了最好的贡献。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7、“没有任何借口”
责任感是人走向社会的关键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资本。“拒绝借口”应该成为所有集体和个人奉行的行为准则。集体中的每一个员工应想尽办法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包括那些看似合理的借口。集体中的员工应该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
第二个命题:心态决定命运
一、何为“心态”?
心态就是性格加态度。
性格是一个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征,它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的心理认知和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往往伴随着自我心理判断,影响着人们是否进行价值判断并采取积极的或消极的对应措施,影响着这种行为的强度和程度。
我们不难看出,心态成为影响人行为的根本性因素,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发展上的趋势。心态如何决定着人们的命运如何。
二、何为“命运”
谈起“命运”,宿命论者认为:人间吉凶、祸富、贵贱等命运,具有神秘地无可奈何的某种必然。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既有必然性,有具有偶然性。必然性是由人自身内部的根本原因引起的这样一种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具有不可避免性、“一定如此”性;偶然性是由人外部原因或自身非根本原因引起的,这种发展趋势可能出现,可能不出现,可能这样出现,可能那样出现。必然性决定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偶然性加速和延缓发展进程。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一认识肯定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己的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条件对必然的趋势加以影响,对偶然因素加以控制和创造,使情态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
三、心态决定一切
人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性,也具有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包括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在这种认识和改造过程上,人的心态起到了根本性作用。如何保持良好心态,消除或转化不良心态呢?
1、给自己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很重要
个人能力的发挥与个人心态呈现一种强相关关系。
能力发挥得好心态必然也好,心态好已有的能力也必然发挥好;反之亦然。
但是,人的能力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自我能力评价和工作中自我目标定位,这两方面的主观认识,与其客观的实际能力是会有一定差距的。——这种心理定位与客观实际的差距对每个人的人生都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自我定位过高,容易自负,产生浮躁,认为大材小用,就会心存怨气,始终处在一种不愉快的状态下,不能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长期以往,负面感情积累多多,必然会形成自负向自卑方面的转化。这种定位过高的主观倾向对人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这在前面已作过说明,我们把它叫做“人生危机时期”。如果不加强自我认识,不进行有效调整,会影响终生。
自己定位过低,虽然不如前者令人担忧——因为人往往会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埋头苦干,积累成功的感觉,从而找回真正的自我,但是由于缺乏自信心,容易产生自卑感,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事业启动缓慢。
自己定位与客观实际能力相应,这种一种心理状态是最能发挥个人才能的心态,也是令人令己满意的心态。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平和的心态,不仅容易认识自己,给自己确立一个合理的具体明确的目标,而且在这样的一个目标的鞭策下,总在一种努力奋斗、安心满意的心态下工作。具有了这样的心态,事业大都能够进入良性循环:当取得了成功后,往往再去争取一个同样明确具体、符合实际的目标。奋斗、成功,再奋斗、再成功……这种人在社会中的比例不大,但却分布在高能力人群中。由于他们具有客观地把握自我定位的良好心态,使得他们成为社会组织、社会生产中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目前社会上对自己能力高估的人是普遍存在的。面对这种情况,一个集体就需要倡导忧患意识,引导员工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批评,多看自己的不足,多看别人的优点,找准真正的自我。但是,有些人你是永远无法把他从自我的高定位上拉下来的,他们往往要被时代所淘汰。
2、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自信不是自负,它们在自我心理定位上可以加以区分。与金钱、势力、出身和亲友相比,自信是更有力量的东西,是人们从事任何事都最可靠的资本。而仅仅有自信心还是不够的,应该使自信心变得更坚强,那么即使遇着挫折,也能不屈不挠,不断进取,决不会遇到困难就退缩。
一个人的成功,决不能超出他自信所能达到的高度。
有相当一些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如果在某一方面缺少特殊的才能,他就不再努力,认为努力也是枉然。但是,仍有许多人,他们在最初的时候其实与常人无异,也没有特殊才能,最终却成功了。这是因为他们的自信要高过一般人,并能以自信作支柱去努力奋斗,获得成功。
一个人如果不亲自试验,那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身体里究竟潜藏着多少才能与力量。造化给予我们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潜藏在我们脑海里的,使每一个人都具有宏韬伟略。
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立自助的独立生活,但实际生活中,只有少数人可以实现真正的自立自助的生活。
外界的扶助,如出身、亲友的扶助,有时或许是一种幸福,但更多的时候情况恰恰相反。依赖他人,追随他人,让人家去思想、策划、工作,自然要比自己去思想、策划、工作要容易的多,也惬意得多。所以,一个人一旦有了依赖的观念,就会丧失勤奋努力的精神,就会违背人自主能动、追求自由的天性,从而失去内心真正的幸福。
因此,人生最大的损失,除了丧失人格以外,就要数失掉自信心了。
3、忍耐力便是持之以恒
凭借无坚不摧的忍耐力而做成的事业是神奇的。
当一切的才能的较量宣告失败,一切可依托的外在人际因素不再起任何作用,忍耐力却仍然坚守着阵地,依靠忍耐力,终将克服许多困难,甚至最后还会做成许多原本已经失望的事情。“铁杵磨成针”、“龟兔赛跑”决不仅仅是个寓言和童话。
许多人最终都没有成功,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诚心不足或是没有对成功的热望,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坚强的决心。这种人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做起事来也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他们时而对现状心满意足,时而又非常不满。对于这种人所做的事情,别人肯定不敢担保,就连他自己也常常毫无把握。
4、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心理的润滑剂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能受到关于“为人态度”教育,那他长大成人后很自然地就会拥有良好的态度。可见童年这方面教育和培养多么重要。
拥有优秀的品格和良好态度的人,将来一定很容易获得成功,而在成就大业的道路上,他良好的态度将成为最大的资本。许多人就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教养,在待人接物上养成了自大、自负、蛮横、粗陋以及生硬的态度。如果这种人还没有自知之明,不加以改善,那前途必定是一片灰暗,做起事来也不会顺利,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大的成就。如果说社会关系是一部机器,那么,良好的态度就是这部机器中的润滑油。
5、跌倒了就要快速爬起来
伟大的心理学家艾德勒,穷其一生研究人类及其潜能,他曾经宣称,他发现人类最不可思异的一种特性,就是“人具有反败为胜的力量”。
哲学家尼采认为杰出的人,“不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并且热爱这种挑战”。
有一则北欧寓言中说过,冰冷的北极风造就了维京人。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人们会因为舒适的生活和没有任何困难而觉得快乐呢?正相反,自怜的人即使舒舒服服地靠在沙发上,也不会停止自怜自叹。反倒是那些不计环境优劣的人常常感觉快乐,他们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勇于担当,也从不逃避。
人具有勇于接受挑战并感到快乐的天性,分析起来理由有两个:一是,我们可能成功。二是,即使不能成功,这种努力本身已经迫使我们向前看,而不是只会悔恨,它会驱除消极思想,代之以积极的看法。它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促使我们忙碌,使我们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忧伤过去的事情。
人生最重要的不只是运用自己所拥有的,因为任何人都会这样做。真正重大的课题是如何从你的损失或失败中获益,这需要真正的智慧。
6、懂得满足,便会快乐
满足是一种心态,你的心态是为你所有的、完全受你控制的一种东西。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你都要尝试着找到你工作中令你满意的地方。
如果你可以选择职业,甚或是职业中的某一专业,对这些事又有天然的才能和爱好,那你就很容易从中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地方。
而当你接受一项自己并不喜爱的工作时,那你可能要经受心理和情绪上的挫折。但如果你能够运用积极的心态,能够受到激励去获得经验,这样会使你的工作变得很熟练,最终能够缓解并最终战胜这种挫折。
人们励志自助的三个重要原则:
第一,用自我激励的警句,控制自己的心态。
第二,确立目标比没有目标更能使自己容易认识那些能帮助自己达到目标的事物。如果你具有积极的心态,把目标定的愈高,成就也就愈大。
第三,想要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都必须懂得那些事情的发展规律,并了解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而且有必要定期从事建设性的思考、研究、学习和计划。
工作是否有令人满意之处,与所做的工作种类是无关的。如果你想要愉快和满意的心情,那就得控制你的心态,把消极心态翻转到积极心态的那一面,这样你就能找到一些方法和方式来创造幸福。
最后一句话:人愈能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就愈能认清职业性质和责任、牢牢地把握自己、牢牢地抓住机遇。这是我们做人的前提,也是我们事业顺心、造就业绩的条件
2.责任决定成败 篇二
19世纪中叶,非洲还很贫穷落后。一天,有位制鞋商人到一个岛上去考察市场,发现岛上居民们都是光着脚走路,居然没有穿鞋子的习惯,他大失所望,认为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他根本无法做生意,接着,就自怨自艾这趟非洲是白来了,最后失望的离开小岛。过了几个月后,又有一位制鞋商人来到岛上考察市场,当他看到岛上的居民光着脚走路的时候,十分兴奋。他认为这里的居民没有穿鞋子的习惯,对他来说是个发财的好机会。于是他在岛上建了个巨大的鞋子雕塑,并在雕塑下面的石板上详细介绍了鞋子的功能、用途、使用方法,这引起了岛上居民的围观。经过近一年的引导,岛上居民都穿上了这个商人制造的鞋子。赚了钱的商人,开办自己的鞋厂,把没有鞋子的其他小岛定为重点市场,并且如法炮制的在每个岛上建一个鞋子雕塑。数年之后,他的鞋子已经完全占领了非洲市场。
评述:第一个商人看到岛上的居民不穿鞋子,他就失望了,是因为他用平常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最后只有失望的离开了;而第二个商人看到岛上的居民不穿鞋子,就发现商机,这是因为他换位去思考问题,所以他获得了成功。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正是为此,商场尤其如是!
启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其收获也不相同,一般来说,每个企业都有其战略意图,但如何在纷乱的市场之中找到无限商机呢?这完全取决于一个企业的视角,俗话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此言不假。
3.细节决定成败,什么决定细节? 篇三
我们再进一步思考,既然是细节决定成败,那么什么决定细节呢?我们通常说的细节是指具体做事的过程、方法和态度,就是把事情做正确。
把具体事情做正确就能确保成功吗?事情应该不会那么简单。
方向决定细节
前几日,一个企业的老板找笔者聊天,倾诉了自己内心的“苦楚”。因为他的企业最近一段时间经营状况不好,他认为主要原因是他的企业团队老化,做事浮躁,不能把具体的事情做好,才导致出现这种每况愈下的经营现状。这位老板希望笔者能去给企业的团队做做封闭式培训,好好地给这帮浮躁的家伙“洗洗脑”。
我们按照老板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了培训前的专项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老板反映的团队老化,做事浮躁,不能把具体的事情做好,而是出现了老板不能“正确做事”的问题,导致执行团队的努力成为无用功,或者是南辕北辙,执行团队也是怨声载道。
经过进一步的深入沟通才发现,了解到该企业的老板是一个事无巨细的“管家婆”。因为主要精力全部消耗于日常工作,导致老板对自身决策的职责缺失,老板也是只顾低头拉车,忘了抬头看路。比如,企业的执行团队认为,自己的细节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可以说生产成本控制到行业最佳状态,产品质量没有任何瑕疵。但就是产品跟不上市场的发展,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非常差,这意味着再好的细节,执行团队拼尽全力的工作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畅销问题。
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因为随着消费从生存型消费走向享受型消费之后,企业就必须面临着经营的本质性转型,这个时期,正确的做事成为企业的战略,只有正确的做事才能保证把事情做正确是有效的,否则企业就会出现“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和“枪头不快努折枪杆”的内耗现象。
细节决定成败,方向决定细节。
我们经常给企业的管理者讲一个管理案例,就是假如一辆大货车突然爆胎了,一个管理者最应该做的是找千斤顶,而不是给团队洗脑,让大家竭尽全力地去抬车换轮胎。但是,我们的管理者往往会出现动员团队抬车换轮胎,甚至是在这个决策下去评价员工的工作细节以及态度。
现实中,我们遇到更多的情况是,企业的方向性问题,不是企业团队的执行力问题,更不是做好细节的问题。当企业的决策方向出现了问题,或者企业的决策无为时,员工无论如何努力,如何注重细节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事情失败的根源。
一个方便面企业连年出现亏损,企业的决策者认为是促销力度太大,为什么促销力度大呢?决策者归结的原因是销售团队能力不行,靠促销换销量。而我们的调研发现,该企业的促销力度远远低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后来分析发现,问题根源是企业的生产成本过高且产品定价过低所致。根据分析发现,即使该企业不做任何促销也要亏损,原因是产品还没有出库企业就已经赔钱了。
细节决定成败,全局决定细节
生产成本的控制是销售人员能改变的吗?定价是销售人员的决策问题吗?我们的企业埋怨销售人员的能力,工作态度,甚至是市场运作的细节。能解决问题吗?
答案是显然的。
2012年以来,白酒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拐点期,这个拐点的本质就是主流消费群体的转移,公酒时代结束,民酒时代到来。过去的营销策略失效,企业需要重新塑造市场模式和营销策略。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市场运作转型,还是对未来抱有幻想,无法走出传统经营模式下的舒适空间。他们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做公关,做客情调研,甚至更加强调细节,想抓住最后一棵救命的稻草。
但是收效甚微,原因是什么?刻舟求剑。时过境迁,市场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我们不能够改变我们的策略和方向,总是在舟与剑的固有认识上下工夫。最终结局不是南辕北辙,就是“哭了半天不知道谁死了”。
管理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是“合成谬误”。而“合成谬误”最容易出现在细节管理上,因为每一个细节做得都非常好,但就是会出现这些做得非常好的细节没有服务于全局,单一的看每一个工作都是正确的,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非常好的细节工作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全局,也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结局。
我们经常说,一个企业好的营销体系应该是“五好”体系,即定位好,产品好,定价好,运作好,服务好。我们也经常惋惜一个企业非常好的产品最后没有好的销售表现,我们也经常感叹一个看似没有什么卖点的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非常畅销的局面。
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全局改变了细节。比如一个卖点非常好的产品,如果缺少一个正确的定价策略,也会导致产品失败。一个卖点一般的产品如果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价格策略,也会出现不俗的市场表现。
很多企业的决策者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也会非常关注细节,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这是决策者的思维模式。但是绝大多数执行团队都会关注方向,因为执行团队最担心的就是做“无用功”。
这本身也无可厚非,因为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必须明白,关注细节的本身是希望员工能够认真做事,态度正确,充满激情。但我们也必须明白,一件事情的成功,一个企业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关注细节,更重要的是方向和全局,离开正确的方向和全局,细节就无从谈起。
4.责任决定成败 篇四
演讲稿
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高二·四班的陈雅婷。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同学们,小时候,我们没有一个人不对未来充满了万花筒似的理想。然而,当成长的道路在我们面前一一展开,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便纷至沓来。当失败和打击接踵而至,你的目光是消失了光彩还是依然坚毅如初?你的头颅慢慢低下还是依然骄傲地高昂着?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无所谓公平不公平,如果你觉得生活不公平,那不是生活欺骗了
我们,而是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你是垂头丧气地走开;还是掸掸身上的灰尘,重整笑容,收拾行囊,继续前进?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事实是,努力了不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我要说,不努力一定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不用举例,有无数的励志故事耳熟能详。退一步说,理想正如我们长途跋涉要到达的一处绝美的风景,即使不能如约而至,但是我们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所领略的风景,所经历的故事,难道不是我们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吗?下面这个故事大家一定熟悉:三个人在砌一堵墙。有人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愁眉苦脸地说:“没看见吗?砌墙!唉——真是累死人了……”第二个人抬头苦笑着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细节决定成败演讲稿”第三个人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这幢大楼未来将成为城市的标致性建筑。十年后,第一个人依然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
程师;第三个人升为总经理。你眼前看见的是什么,常常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演讲稿如果你的头颅还倔强地高昂着,如果你的目光依然炯炯,若果你的胸中燃烧着理想的火,如果你的心中还不曾忘记一个对自己,对爱自己的人的承诺,那你就不会成为学习的奴隶,那你就不会觉得我们的学习生活枯燥而乏味。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是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好高骛远地渴望成功,成功却了无踪影;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成功就会不期而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临渊羡鱼却不愿退而结网,期望丰收却不愿躬身劳作,那么再美好的理想也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课堂上,专心听讲还是昏昏欲睡?课下作业,是认真思考举一反三,还是参考抄袭得过且过?细节,决定了
成败。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文章地址:
广电职工事迹演讲稿:用生命和热情谱写一曲青春颂歌
企业发展史演讲稿
法院演讲稿:能动司法,触角延伸,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检察院政工部门干警演讲稿
师德师风演讲稿:平凡的岗位 倾心的奉献
教师演讲稿:点燃读书激情做学者型教师
5.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篇五
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成功与失败两种不同的结果,可以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与命运,给人们带来天地一样的差距。有好的态度才会有好的人生,但是很多时候,成败就因为一点小小的细节,把握住了就可以走向成功,而忽略了就有可能引来失败。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在做事过程中,态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两人去完成同样一件事,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国民族做事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的执行,每天坚持擦六次;如果让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擦六次,第二天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端正态度,把每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整天抱怨公司这样不好那样不好的员工,他们无所事事,只会用嘴巴来说公司或领导,为什么不能够端正自己工作态度,从自身找问题,最起码或鉴赏别人工作态度来完善自己呢!
“细节”是不容易起眼的小环节、小事,需要细心去做的事。当积极乐观态度具备了,目的也相同了,但达到的结果有时却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不注重细节,没有将细节抓住。曾经和我一起参加高考的同学,抱着远大的理想准备去大学深造,但他理想破灭,我却如愿以偿,并不是我的智商高人一等,而是时时刻刻注重学习,注重每词每句的学习。"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些是我追求理想的方式,他并不知道的。
在日常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要善于发现细节,并且尊重细节才能扭转人生,做好细节才能实现梦想。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是从一株天然“野败”研究起才成功的,如果他当初没能在稻田中细心观察,他就不能发现那株天然“野败”。牛顿发现地心引力,是从一个苹果掉落研究起的,如果他当时没就这个细微平常的现象仔细研究,他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6.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作文 篇六
进入了高三,我们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节点。高三在有些人口中是枯燥的,乏味的,艰难的,是人生中难过的一道坎。但高三也是纯粹的一年,我们为了一个目标不断前进。而做好事情的关键便是端正态度,注重细节。
一栋大楼的`筑建缺不了一砖一瓦,一架航天飞机的发射,不能安装错任何一个零件。反观学习生活,每一个细节的点都可能在考试中体现出,如果不在意,就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漏洞。甚至成为人生中的绊脚石。所以,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
在注重细节的同时,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便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功。在学习生活中,如上课、上晚自习,为什么明明坐在座位上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却在成绩上没有任何起色?原因显而见,就是坐在座位上做无用功。所以,端正态度,方可以提高做事效率。
7.细节决定成败 篇七
某年初, 我市召开全市农业工作会议, 参加会议人员为各县委书记、县长和市直单位一把手,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 这是一次比较重要的会议。根据办公室筹备工作分工, 小刘负责制作会务册。会议通知下发后, 各单位按会议通知要求, 上报与会人员名单, 小刘都做好了记录, 他对这项工作可谓轻车熟路, 自认为不会出现问题。哪知会议召开前大家领到会务册后, 有的同志询问我们某副县长什么时候提拔为县长时, 大家才发现出错了。原来某县的县长根据组织安排交流到外地工作, 参加会议的是常务副县长, 小刘在制作会务册时按照老套路把“副县长”变成了“县长”。因为大家对干部人事问题都比较关注, 主持会议的市领导发现这个问题后在会前专门进行了解释。少了一个“副”字, 使会议承办工作出现了失误, 给当事人添了不少麻烦, 也损害了办公室的形象。会议结束后, 领导严肃地批评了小刘, 要求他事后总结反思, 坚决杜绝此类事情发生。
案例二:录音笔忘记充电, 会议记录内容残缺
有一次, 市级某领导主持召开工作调度会, 市领导将就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根据工作分工, 小李负责整理会议纪要。因为会议纪要要下发到各有关部门、单位。为确保记录效果, 小李事先准备了录音笔, 可等到要用时才发现没电了, 原来前几天科里别的同志用了, 但来时他却没检查。会议期间他只好用最快的速度记录, 由于会议事项多, 他没有记全, 领导专门强调的两条工作要求没有记下来。领导在审阅上报的会议纪要材料后批示:记录不完整, 内容整理齐全后再下发。幸好与会的另一位同志用手机录了音, 他通过听录音, 才补全了会议纪要内容。
[分析与讨论]
上述两起案例可以说是办公室所有“大事”中的“小事”, 它告诫我们, 勿以事小而不为, 勿以小事而轻视, 应该做到小事不小, 多从细节处做起, 滴水不漏。日常工作过程中应时时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责任, 工作中要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 小心、细致、认真。
作为办公室人员, 要养成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中要格外重视可能影响全局的小环节、小事情、小部位, 否则, 一个字词、一个数字、一个符号的差错, 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工作失误, 给全局工作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对工作中每一个拿不准或没有绝对把握的问题, 要亲自核实清楚, 必要时还应该到相关单位、一线去调查研究, 掌握第一手材料, 确保事情的真实性。“是以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大事物、大事情都是由若干小事情积累组合而成, 一个人的失误可能造成整个团队的失败, 我们只有把办公室的每一件小事做好了, 办公室的整体工作才不会出乱子。
作为办公室人员, 在思想上要注意树立形象观念。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从本职岗位的每个环节做起, 从自身的每个细节抓起, 充分展现办公室的整体风貌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个人事小, 工作事大, 不能因为个人而破坏办公室的形象, 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作为办公室人员, 要养成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作风。办公室工作纷繁复杂, 千头万绪, 长期做办公室工作身心会很疲惫, 办公室人员要坚持做到有苦不怕苦、有难不畏难, 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 能够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 尽心尽力地去干, 实实在在地去做。
作为办公室人员, 要养成高效的工作作风。目前党政办公室工作节奏很快, 对办公室人员要求也很高, 办公室人员要反应快、启动快、节奏快, 一旦接受任务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要马上行动, 不能有丝毫的拖沓, 努力跟上领导的节奏, 做到快而有序、忙而不乱。
作为办公室人员, 要养成照章办事的作风。办公室工作头绪多、环节多、规矩多、出错的概率很大。为此, 办公室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按领导意图办事, 拿不准的要及时请示汇报, 克服盲目性、杜绝随意性, 尽可能把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
8.沟通决定成败 篇八
“与投资者进行有效沟通,使流通股股东尤其是散户认同公司的企业价值。”——在接受《新财经》关于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的调查时,46%的企业认为这是股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越来越成熟的权利传导机制正在不断提升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话语权,反过来也会提高企业对投资者关系的重视程度。
如何做好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沟通和协商问题,显然已成为事关股改全局的大事。然而,A股市场多年来对话机制的缺失,各自利益的博弈,股市的特殊性因素,使得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之间长期处于一种疏离的状态,为如今的沟通增加了障碍。
与成熟市场相比,在投资者关系和信息披露方面,中国的上市公司以及市场监管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成功者言:态度决定一切
8月5日,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中身兼试点与保荐双重身份的中信证券以“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支付3.2股,并拿出3000万股实施股权激励”的方案获得高票通过。而其与流通股股东的交流却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开始了。
6月20日第二批试点名单公布后,中信证券就做出了迅速反应。一周之中,中信证券先后在武汉、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和青岛六个城市开了沟通会,与流通股股东进行交流。中信证券研究部总监房庆利告诉《新财经》,沟通会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恳谈方案本身,将方案的合理性告诉广大投资者。第二,宣讲公司的未来发展,毕竟公司的长远发展带给投资者的回报也是可观的。第三,细数股改方案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中信证券将支付的对价由原来的每10股支付2.5股上调到3.2股,最终方案顺利通过。
房庆利坦言,相比流通股股东而言,非流通股股东其实更难沟通。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数量众多,很难达成一致意见;而且由于没有统一标准,不同非流通股股东各自对对价的计算也不一样。但股改方案事关诸方利益,中信证券始终认为,以积极和诚恳的态度与股东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沟通的目的是双赢,为的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最终的结果表明,中信证券的股改方案获得了高票通过。它们正在实现自己的承诺:共赢才是目标。
在中信证券股改方案通过十天以后,农产品也站在了流通股股东的“考官”面前,最终,农产品的成绩是——100%的最终投票通过率。公司董事长陈少群一时喜形于色,以至于遗忘了一道议程而提前宣布股东大会结束。
农产品证券事务代表郑桂波先生告诉《新财经》:“态度决定一切”,农产品正是以真诚的态度来和各方沟通的。
农产品设计的“大股东回购承诺”的股改方案颇具代表性。农产品公司高管坦承:对农产品高管与大股东来说,真正的考验在一年后。深圳国资委作为控股股东,要承担4.25元/股保底价收购承诺的风险,就必须对公司管理层要求严格,把公司管理层的业绩考核抓起来。深圳国资委对管理层有约束在先,激励在后,与公司管理层设定了风险抵押金,每股0.8元钱,这样就强迫公司管理层以公司的发展、效益为先,而另一方面,也向投资者表明了自己的信心。
与农产品同期顺利通过考验的新和成,则获得了99.03%的赞成票。
新和成证券事务代表郭瑞在接受《新财经》采访时强调,倾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是由于这种成熟的权利传导机制,个人投资者的声音才可能得到更好的重视,跟他们的良好沟通也成为上市公司的必修课。
监管条例的威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促进投资者关系的发展方面,美国市场的监管条例发挥了很大作用。
2001年底,美国开始实施《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该法案致力于禁绝金融市场上对价格敏感(Price sensitive)信息进行选择性披露的问题。该法案引发了对投资者和媒体收到的信息质量、时机和信息内容的极大关注。该法案通过后,美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流程更加严密。例如,在评价一条信息是否属于价格敏感或是“市场传言”时,公司往往都需要跟律师或者外部职业咨询师咨询——尤其是在一名高管可能从个人角度触犯金融服务监管时。在处理可能被认为是价格敏感的信息时完整而详尽的记录流程和决策的原因等各种资料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常规做法。
高管必须更多地参与到投资者关系维护中
这种对信息持续不断的追求造成了投资者关系已经是一个常规工作,而不像从前那样只在公布半年报和年报、开股东大会时才有活儿干。同时,公司的高管也必须持续不断地积极参与到投资者关系工作中,进行自信而清晰陈述的能力跟管理公司的能力已经同等重要。对董事长、执行董事、CEO、 财务主管来说尤其如此——他们必须时常对投资者进行陈述,承担起维护投资者关系的任务。
根据最近由投资者关系协会(Investor Relations Society)进行的一份调查,“高管的质量在决定股价的重要性方面已经超过了其他财务和非财务因素。而面对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陈述会是他们展示自已能力的最佳场合。”
科技进步的成果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应用于和投资者的沟通,它可以保证所有的投资者都可以同时得到同样的信息。美国上市公司一般在发布季报或有重大事项时,都会跟投资者举行电话会议——目前有92%的美国上市公司公司采用这种方式。几乎所有的会议都会在网上直播,参与者也越来越多。直播后,会议录音会存放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随时可以去听,去下载。这跟监管一样影响着市场敏感信息的披露。
9.管理决定成败 篇九
管理决定成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笔者认为,管理其实就是保持企业顺畅运营的程序和优化资源的工具,只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减少扯皮堵塞漏洞、降低成本开源节流,就能提高效益,这也是管理的本质。其中,如何设计催人奋进的机制,保证员工和企业效益共享,尤为重要。
管理要量化
综观被企业引用的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难发现,这些管理方法虽然针对的管理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而这一特征也是如今所有管理思想的核心基础,那就是“量化”。没有量化做核心基础,管理容易口号化、人云亦云化、泛泛而谈化。量化管理的特点就是数据化、标准化和公开化管理,使目标更明确、便于分解和考核评估,也便于找到差距、推进员工自我约束。
量化能激发竞争。有了量化指标,可以提高对自己和他人工作结果的关注度,从而唤醒人们的竞争意识,可促成奖勤罚懒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激发大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了量化指标,不断超越才有了标杆,从而唤醒人们的创优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量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能够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量化有利于把握。量化管理,顾名思义是将影响企业运作效果的诸多因素加以分类,设计出可评价的量值,布置工作时以量化的三个要素提出要求,即时量、数量和质量。“时量”主要是指完成工作的时间量,“数量”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是指完成工作的标准。三者相互依存,如同三维空间中,确定一个点位置的三个坐标,缺一不可,否则下属在执行中必然会有偏差,影响工作质量。比如在布置一件工作时,缺乏“量化”意识的管理者,—般采用“赶快去办”、“抓紧去办”之类的布置方法,确属急事,再加上一个口头语“马上去办”。由于在布置工作中没有使用带有可量化的词语,只是使用难以量化的程度副词,下属在执行中就会出现一人一个结果的问题。因为只有量化的东西,才可以被当作标准来执行,才有了评估、评价和达标、创优的依据。
世界500强企业中,约有78%的组织施行类似量化管理的管理系统,比尔•盖茨说过,“任何事情,如果你不能量化它,你就不能了解它;不能真正了解它,你就不能把握它;如果你不能把握它,你就不能改变它!”量化指标体系的建立也是检验管理者是否专业化、精细化的一种手段,可以体现出管理者对分管工作的熟悉程度和对目标任务的把握程度。
量化要抓住关键。日常工作中就每一项具体工作而言,影响其最终结果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只有少数的几个,一项工作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和关键步骤的对与错、好与坏,才是最终致使整项工作结果是否正确的关键。因此,量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就对事情发展过程中重要流程步骤及其关键因素进行标准量化,量化管理是一种侧重于过程控制的管理,可保证整项工作的结果不会产生根本性偏差。
激励要及时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形象和美誉度,同样,每个员工在努力工作过程中也很关注自己的形象。因此,管理者要将心比心,不可回避和漠视员工的利益需求,对做出贡献者要有一种没得到奖励就是管理失职的理念。面对一项成绩时,要对真正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待遇,落实多劳多得和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取得好的示范效应,让更多员工对先进人物产生认同感,引导更多的人去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工资要用“活”,保障员工的有形利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永恒主题。西方管理学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至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80%至90%,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根据理论界的分析,活工资占15%是员工积极性的死亡线,如果一个企业的工资中活的部分连10%都达不到的话,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基本只能是空谈。“死工资”和“活工资”实行多大比例,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最好是循序渐进,依据激励意图和目标的实现度而定。
管理者应该按照目标需求,对组织成员的工作进行适当的分类。一个人的工作内容按类型基本上可分为自律自理行为、定期工作、精细工作和创优工作这几方面,对员工完成的自律自理行为和定期工作的报酬有“死工资”已经足够,“活工资”应该用于对员工完成的精细工作和创优工作的回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以期取得效益最大化。“活工资”的最终目的不是把大家的收入差距拉大,而是要在“活用”、“用活”的过程中激活员工的干劲,使干劲持续保持生机与活力,才是“活工资”的价值所在,让“活工资”真正活起来,尽量和逐步地减少大锅饭的痕迹。
充分发挥“活工资”的目标导向作用。当一个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发生过脱岗或旷工、当班期间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每月应该定期完成的工作不能全部按时完成,就取消该人享受“活工资”的待遇,强化员工做好最基本的本职工作的意识,强化积极性。随着组织成员整体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适时地对自律自理行为、定期工作、精细工作和创优工作进行重新分类,例如可以把有些精细工作列入定期工作或自理行为,在这种动态调整中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持续提高工作标准,并做到管理重心向主动性和创造性倾斜。当员工在精细工作和创优工作方面有了贡献之后,要及时兑现“活工资”,以此强化和引导员工的精细和创优意识,鼓励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员工都养成了持续精细和不断创优的习惯,并不断在更高层面上发挥精细和创优才华,企业的效益才能持续实现更大化。
荣誉要用“活”,保障员工的无形利益。在通过管理手段使得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的过程中,要鼓励本企业各部门或个人及时归纳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加以命名表彰和互访式推广,这种榜样示范的做法不能限于一年一度的先进表彰会,要重视及时性和常态式,使这些“无形效益”得以及时和充分的发挥借鉴作用,使“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相互促进,促使企业内部形成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风气,有了“认真干事”的风气,效益更大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培养争先创优风气的过程中,要重视多宣传企业内部、员工身边的先进典型,这些人和事在员工心目中更鲜活、更具可比性、并非可望不可即,在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方面,往往比企业之外的先进典型和高深理论更具时效性。对企业内部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宣传学习不及时不到位,不仅是对企业拥有的“可支配、可滋补、可持续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对激情和成就感的无形打击。
荣誉不同于工资收入,可以逢人便讲,也乐于向人展示,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是工资收入无法代替的,管理者不能认为给员工支付了工资这种“有形效益”之后,该给的报酬就给够了。员工的荣誉,这种“无形效益”,及时地表彰和公示,也是对员工应有的支付,否则,就等于按劳分配执行得不彻底,是一种隐形的大锅饭,是一种隐性拖欠。
考核要准确
通过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建立正常的动力机制与压力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这是做好管理的重要手段。奖惩的前提是全面、客观、准确的考核。考核工作的基础是考核目标的确定,包括目标体系的确定和具体目标的确定。要确定好考核目标,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统一考核与分类考核的关系。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就没有考核的基础。但若不区分情况,搞一刀切,则会出现名义上准确公平、实际上不准确不公平的现象。所以,统一考核与分类考核要相结合,统一考核为主,兼顾岗位部门特点,分类考核为补充。
二是重点考核与全面考核的关系。考核必须全面系统,能反映出被考核对象总体状况,基于这种考虑,考核指标越多越全面。但是,考核指标越多,不仅考核工作量越大,而且考核指标之间越不好衔接,各指标的权数越不好确定。所以,重点考核与全面考核要相结合,以重点考核为主,兼顾全面考核。
考核是基础工作,是奖惩的依据。必须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罚分明,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0.细节决定成败 篇十
宜良职中
邓水成
古往今来,不少人常常因细小的事而失败,但也有的人因细小的事儿成功的。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
纵观历史,不得不承认,注意细节的人更能干大事。
“有别人在场的时候,不要自己乱唱,也不要用手指敲打或者用脚踢什么东西;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做下;别人停下来时。不要自己走;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者看报,如果确定有必要做上述事情,也一定要请求。事先不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者写的东西,写信的时候,也别离得太近......”这是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是些细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细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成是成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假如他不注意这些细小的事,从不顾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会把美国搞的繁荣昌盛。
这就是成大事者注意细节,如果华盛顿不注意细节,他不会成为美国开国总统,更不会把美国搞得繁荣昌盛。可见,注意细节是华盛顿成为总统的基石。
卢瑞华说过;“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晒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意细节,把小事做细。”
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的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而细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春秋时的子罕“不贪为宝”,清朝廉卿张伯行以“取一文,我为人不直一文”为铭,林则徐因自己容易发怒,自书“制 怒”条幅挂于堂上,烟瘾特大的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坚持不抽一支烟……
一滴水可见太阳,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相当于试纸,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境界。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命运的偏旁部首。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后天的修炼而成。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须于细”。如果林则徐不注意他的弱点,他不会成为伟人,如果毛泽东不注意细小的事,一不留神就因细小的“庇”而掩了大“玉”。
世上无小事,人间无细节。在英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缺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丢了一次战斗。丢了一次战斗,输了一次战役。输了一次战役,毁了一个王朝。可见,不注意细节,有可能无以成大事。
细节是成功的基石。哈维?费尔斯通说过:“成功是细节之子”。米开朗琪罗说“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李斯也说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所以,如果想成功,做事就应该注意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作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作起。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伟大来自于平凡,往往一个企业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复着所谓平凡的小事。一个企业有了再宏伟、英明的战略,没有严格、认真的细节执行,再英明的决策,也是难以成为现实。“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到细节致胜的时代。不论是从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细节问题都可能关系到企业的前 途。我对《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进行了反复而详细的阅读,读罢掩卷,心中觉得感触良多,现将感想列出一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细节来自于制度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管理的基础是制度,肯德基、麦当劳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快餐店之所以几十年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其核心竞争就是流程管理,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管理条例都有几千条,麦当劳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度,汉堡包炸出7分钟后卖不掉就要扔掉,为了不造成浪费,这7分钟就是经过详细的测算。所以走遍世界各个店,我们吃到的炸鸡腿、薯条、汉堡包都是一个味。我们中国有八大菜系,扬名中外,但能搞起连锁经营的确很少,因为中国菜的味道完全是取决于厨师本身。他的心情都会影响到菜品的质量。更不用说更换厨师,中国菜系只有盐、味精少许,没有一种量化、细化的标准。
我曾经听了这样得一个故事,中国有个有名气的建筑家,搞了一辈子的房屋设计,让他最头疼的就是“香山宾馆”。他在设计的时候非常注重细节。哪个地方种什么树、什么花;哪个地方放石头,放什么样的石头,式样都有标明,但工人在施工的时候,完全没有按照设计方案,因为他们认为这也不是盖房子,完全没有必要,于是建筑时随心所欲,怎样施工方便就怎么作,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我认为要有好的细节管理,首先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的管理细节来保障。
二、细节来自于用心
美国现任国务卿鲍尔其出身学历仪表均极为平凡,但在国内却倍受美国民众推崇,成就了一番显赫事业,探究其源头,与他本人注意细节的领导风格也不无关系。成功的领袖或管理大师多半认为: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顾细谨。身为领导人眼光要远、注意大事、少管细节。但是鲍尔却要求领导人一定要注意细节,并充分掌握信息的进出。他在担任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时,期间数次鹰派想发动战争,都因为他能够提出详实而精确的伤亡数字和代价而作罢。他认为如果能掌握细节,就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他说主管一定要清楚部门的状况,并安排掌握这些信息的管理,他认为领导人若消息灵通就可以事前化解致命的伤害。我们只要用心留意我们工作的每一处细节,用心一一做好,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我们是通信服务公司,行业性质决定了服务是企业的生命,而我们客户部的工作,更是服务中服务。务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每个细节,每个操作流程,都要规范细致,要让客户感受到联通的服务和关怀,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到扎实工作,用心服务,以客户的满意为首要目标。客户在我们的服务中受益决不是一句空谈,我们必须把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好,让客户从点点滴滴的服务中体会到联通的真诚。
三、细节来自于创新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灵魂,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鲜活的报纸营销创新案例,在某市有四种报纸(A晚报,B日报,C时报,D商报),在以往的竞争过程中,只是在版面的一扩再扩,赠版一张
又一张,价格能不涨就不涨,但都没有在整个流程的终端——街头报摊方面做文章,于无声处是惊雷!竞争会带来变化,A晚报使报摊一改多年的沉默形象,一夜之内,将几百个喇叭发到每个路口的报摊上,播放人们熟知的《卖报歌》:卖报,卖报,新闻早知道!A晚报,今日新闻真不少,生活离不了。交通、股市、时事我来报!A晚报,A晚报,老百姓的知心报……播放的乐曲,当日新闻提要,很是吸引上班族,纷纷停车购买,A晚报销量在四种报纸中突破重围,销量大增!一个花费不多的营销策略,却有着出奇兵之效,不得不使人暗自感叹。
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注重细节管理,把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做细,才能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最终才能在市场搏击中增强我们企业的竞争实力,才能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我们服务创新项目的推出,也正是关注细节的具体体现。例如电子免填单服务,省却了客户填写资料的麻烦,虽说是件小事,却能给客户带来人性化服务的温馨感觉。
四、细节来自于习惯
一位名人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人的习惯就是一种潜意识。“如果让你的手下去送货,你必须考虑5个细节,必须打7个电话;你的业务人员访问经销商,未开口说话之前,必须做5件事;一个戒烟规定,要经历5个阶段,做了一年的细节,顺理成章地全部实现戒烟;……”这是说书中的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当人做一件事情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变成一种习惯。任何一项工程,都可以分解成为无数个细节,无数个细节严格执行,使其变成一种习惯。细节就是习惯,优秀也是一种习惯!汪中求说如何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第一是认识,第二就是训练。团队就是格式化,就是将细节训练成习惯。所谓的团队就是经过格式化的模式,能够达到一定默契的队伍,否则只能叫乌合之众,而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所以进入团队以后需要进行格式化,需要进行很多操作规范的培训,必须非常严格的要求格式化的操作,使大家久而久之形成我们的工作习惯。
11.备战,细节决定成败 篇十一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足坛,备战工作已经被强调到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备战工作不到位,直接后果就可能是悔之莫及的失败。0K!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比赛之前,看看那些或算是“正规”和或算是“另类”的备战方式。
常规备战
1、体能训练
虽然现代足球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但最基本的体能却是任何球队都不敢懈怠的方面,毕竟,再华丽的技术也要充沛的体能做保证。尤其是英超的曼联、切尔西等强队,每个赛季除了要进行38场高强度的联赛外,还要参加冠军联赛、足总杯、联赛杯等多项赛事,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保证,球队必然会被赛程拖垮。所以,赛前的体能训练是这些球队的必修课。综观世界足坛,常规的体能训练方式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跑步、进健身房、理疗等等,不过也有特立独行者,比如闻名遐迩的米兰实验室,AC米兰过去几个赛季能取得优秀的战绩,与该实验室制定的特殊体能训练方式密不可分。
案例1
莫里尼奥的足球哲学
葡萄牙人莫里尼奥在英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用自己的足球哲学和训练方式,将切尔西改造成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球队。莫里尼奥的足球哲学中有很浓重的防守味道,这注定葡萄牙人会对球队的体能训练倾注更多的关心。莫里尼奥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视,使得他经常会越俎代庖干起体能教练的工作,莫里尼奥的体能训练计划并没有特殊之处,但他会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体能训练方式。可以肯定,如果没有莫里尼奥狠抓体能训练,切尔西断然不会在密集严酷的多线战场左右逢源,同样,如果没有莫里尼奥狠抓体能训练,兰帕德也不可能在2005/2006赛季创下英超的连续出场纪录。
案例2
传奇米兰实验室
米兰实验室是由AC米兰全力建造的高科技研究中心,它为AC米兰在国内和国外取得好成绩立下过汗马功劳。米兰实验室主要负责对球员心理和生理的管理,在生理管理方面,体能训练又成为重中之重,比如加图索能成为意甲赛场上有名的“跑不死”,米兰实验室功不可没。米兰实验室总是在研究各种新式体能训练、康复和理疗方法,专家们就曾为2006年夏天新加盟的古尔库夫制定了有趣的体能训练方式在30米长的沙地里沿直线往返跑;而后在长方形沙地中左右折线跳跃前进,每跳五趟休息一分钟。前一项练股二头肌力量,后一项练关节和肌肉弹性。这样的独特训练方式也让古尔库夫进步神速。
2、战术研究
如果说体能训练是最基本的备战方式,那么战术研究则是最重要的备战方式。面对不同的对手,研究其战术打法、阵型配置非常重要,只有对敌人的战术了然于胸,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安排,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现代足球中,研究对手战术最常见的方法是观看比赛录像,很多主教练赛前甚至会组织队员一起观看对手的录像,并通过各个位置的详细讲解和安排,让队员清楚自己在场上该如何跑位、该如何防守和进攻。观看比赛录像进行战术研究,这在我们国内联赛中是最为常见的现象。当然,备战除了研究对手也要研究自己,这也暗合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术思想。
案例1
佩克曼的1000张DVD
1000张比赛录像DVD,疯狂的佩克曼将它们带到了德国。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佩克曼不辞辛苦从阿根廷带到德国的这些东西,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为阿根廷人没能越过东道主德国的关隘。佩克曼喜欢通过比赛录像研究对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据阿根廷《奥莱报》介绍,他带到德国的比赛录像只是他所收藏录像的1/5而已。当然,这些比赛录像还是给佩克曼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至少在小组赛中,阿根廷人的表现告诉人们蓝白战车也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但是,佩克曼通过录像研究透了对手,却没能通过录像研究透自己的球员,放弃梅西就让失败的佩克曼饱受指责。
案例2
看贝尼特斯的99变
“想猜贝尼特斯的首发阵容?算了吧,还不如去买六合彩!”这是《独立报》发出的感叹。你不能否认贝尼特斯的执教能力,可他的轮换制却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而且,他的排兵布阵更是屡屡遭到英国媒体的质疑。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也是西班牙教头战术研究的结果。可以肯定的是,贝尼特斯每场比赛前都少不了对自己战术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球员状态的研究,他看重的是球队整体而不是个人。从2005年2月5日到2006年10月31日,贝尼特斯连续99场比赛对首发阵容进行轮换,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让你惊诧的数字。你怎么能不惊诧呢?99场比赛中,贝尼特斯竟然使用了41名球员!
3、减压
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在一些重要比赛(如德比战、生死战以及决赛)的前夕,每一个球员的神经都会非常紧张,这时候,球队管理层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为球员减压,从而让球员们在比赛中保持心态平和并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最常见的减压方式无疑是给球员放假。在很多人看来,大战前夕给球员放假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肯定球员私自外出会惹出什么麻烦,所以很多主教练赛前不会给球员假期。但是,有些教练却喜欢反其道而行之,并因此取得了不错的战绩。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克林斯曼就打了几把很漂亮的“休假牌”。
案例1
德国队72年第一假
自德国人1934年第一次参加世界杯以来,从没有在大赛期间正式放假的先例,但在2006年世界杯期间,克林斯曼“破戒”了。因此,当克林斯曼在小组赛后“给全体球员放假30小时”的决定出来时,德国媒体为之一惊,他们忽然发现“这是国家队72年来的第一次自由活动”。德国球队向来以纪律严明著称,队员在大赛期间根本别想偷得闲暇出去放松,不过克林斯曼并不这样看,相反,他认为适当让队员自由活动可以给他们减压。当然,德国队员也没有让克林斯曼失望,尽管他们在家或在宾馆里潇洒愉快了30小时,可回到球场上,他们依然是生龙活虎,并在1/8决赛中轻松战胜瑞典。
案例2
克拉夫的逆反思维
布赖恩克拉夫,英格兰足坛最与众不同的主教练。之所以说
他与众不同,不是因为他敢扇基恩的耳光,也不是因为他口无遮拦,而是因为他独特的逆反思维。克拉夫给诺丁汉森林球迷留下了永远的回忆,他与常人不同的执教方法,直到今时今日还让人津津乐道。当年克拉夫在带领诺丁汉森林参加
欧洲比赛时,比赛前一夜他非但不会将球员们关在宾馆里,反而让队员们出去狂欢,结果球队往往在第二天的比赛中能取得出色的成绩。
非常规备战方式
1、心理战
心理战又可以叫做口水战。当今世界足坛玩心理战的高手很多,英超联赛中该类战事尤为激烈和残酷。弗格森、温格、莫里尼奥和贝尼特斯,这四人是如今英超心理战的大师,尤其是前三者,每当他们的球队相互交锋时,赛前总少不了一场心理大战。如今的足坛非常奇怪,教练或球员的任何一句话经过媒体放大加工后,产生的作用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很多时候,心理战甚至成了比赛的胜负关键。这就为心理战打下了坚实的生存根基。不过,心理战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可能刺穿对手的心脏,也有可能割断自己的喉咙。
案例1
温格险伤切尔西
弗格森、温格、莫里尼奥,三人之间的心理战不胜枚举,过去
两个赛季,心理战的最大赢家无疑是莫里尼奥,不过,在2006/2007赛季中,莫里尼奥的优势正在一点点被蚕食。三个男人之间最近的一次心理战的主演是温格,在2006年12月11日阿森纳客场挑战切尔西的比赛前,温格向切尔西开炮,讽刺蓝军踢的是丑陋的防守足球,并称切尔西距离“伟大”还很远。温格的心理战术让切尔西人异常愤怒,蓝军在比赛中表现得非常浮躁,如果不是埃辛的神来之笔,切尔西将极有可能被温格的心理战术所伤。不过,从切尔西在比赛中的表现看,温格成为了这次心理战的赢家。
案例2
米歇尔斯胜利之道
心理战术除了可以让对手受伤以外,还能起到激励自己球员的作用。“全攻全守之父”米歇尔斯也谙熟心理战术。1988年欧洲杯半决赛,荷兰遭遇德国,赛前米歇尔斯高喊“足球就是战争”,激励自己的球员勿忘国耻,结果受到主教练鼓舞的荷兰队一鼓作气击败西德闯进决赛。1992年欧洲杯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荷兰再次遇到德国人,米歇尔斯赛前对自己的球员说:“好好踢,我们至少能进他们3球!”主教练的信心传递到了球员身上,该场比赛的最后比分为3比1,荷兰队真的打进了3球。
案例3
佩雷拉自大酿苦果
强大的巴西队用得着使用心理战术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不过,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时任巴西队主教练佩雷拉还是选择了使用心理战术。其时,距离国际足联规定的上报大名单时间尚早,可佩雷拉却早早将球队小组赛首场比赛首发阵容公布于众。佩雷拉的心理战术无外乎是向他的对手们展示自己的自信和强大,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巴西队因此也就成为了众矢之的,主力阵容被人家研究得非常透彻,他过于自信的心理战术非但没有让对手受伤,到最后却是伤到了自己。在小组赛首战,克罗地亚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也仅仅是一球小负于桑巴军团。由此可见,心理战术并非万能法宝。
2、小动作
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在功利泛滥保守盛行的当代足坛,为求胜利大家都可以“不择手段”,于是乎,在比赛前的备战工作中,搞小动作、使阴招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和心理战一样,小动作也是具有两面性,它既可能让对手中招无还手之力并最终缴械投降,它也可能激励对手并因此产生巨大的作战能力最终让自己欲哭无泪,到头来还落得个“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案例1
切尔西两度计陷巴萨
2005/2006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切尔西与巴塞罗那狭路相逢,为了限制对手的技术优势,切尔西在草皮上做起了文章,他们给自己的球场上洒了大量的水,让斯坦福桥原本就泥泞不堪的场地变得更加惨不忍睹,但莫里尼奥万万没有想到,虽然泥泞的场地限制了巴塞罗那的技术,可同时也使自己球队的推进速度大大降低,更加让切尔西人难以接受的是,那场比赛赢球的却是巴塞罗那。2006/2007赛季冠军联赛小组赛,切尔西与巴塞罗那又一次碰面,这一回蓝军依旧在草皮上做文章,只不过不是洒水而是下沙。据《太阳报》报道,切尔西在球场上足足洒了有几吨沙。恶搞的《太阳报》还派出了记者牵了几匹骆驼前往斯坦福桥,以讽刺蓝军将球场搞成“人造沙漠”的举动。不过就算被媒体嘲弄,但“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一次蓝军终于笑到了最后,以一场胜利报了上赛季的一箭之仇。
案例2
马拉多纳偷放“迷魂药”
“球王”马拉多纳可谓是“恶迹斑斑”,先不说枪击记者
事件以及吸食可卡因等球场外的事情,球场内马拉多纳也有让人不可思议的阴招。据马拉多纳自己披露,1990年世界杯1/8决赛,阿根廷与巴西相遇,比赛前,马拉多纳给了巴西左后卫布兰科一瓶水,里面掺有镇静剂。布兰科饮用后随后便在场上有如梦游,无法正常发挥水平。那场比赛,马拉多纳一记妙传助攻卡尼吉亚进球,阿根廷1比0淘汰了巴西。因为“迷魂药”事件,2006年德国世界杯预选赛上巴西客场挑战阿根廷时,巴西人声称要自带饮用水,目的就是怕阿根廷人再出阴招。
3、情报战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在足球比赛中可以理解为情报。比赛开始之前,搜集对手的情报异常重要。情报战在足球比赛中很普遍。假设AC米兰遭遇利物浦,可以肯定,AC米兰比赛时会有利物浦的人观看,而利物浦比赛时也会有AC米兰人去侦察。不过,情报战也是一门学问,除了会搜集之外,还必须懂得如何区别真假,毕竟放假消息的现象并不少。说到情报战,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德国队的情报工作做得相当好,足以名留球史。
案例1
莱曼的小纸条
那是一张长10厘米、宽9厘米的普通便笺,上面印有柏林绿林区“皇宫酒店”的字样。正是这张很不起眼的小纸条,主宰了德国与阿根廷的1/4决赛,它也帮助德国人点球淘汰了阿根廷。其时,德国与阿根廷的比赛进入点球大战,德国队的守门员教练科普克悄悄把一张小纸条塞给了莱曼。点球战开始后,每当阿根廷队里站出一名球员,莱曼就掏出纸条看一眼。结果,莱曼如有神助地先后将阿亚拉和坎比亚索射来的点球扑出,将阿根廷人送回了家。后来小纸条上的内容被曝光,原来上面写着的是阿根廷球员主罚点球的详细资料。科普克按照阿根廷队已经确定的罚点球顺序,将所有需要的提示写在了上面:克鲁斯,原地不动,球门右下;阿亚拉,低平球,左下角;马克西,右侧死角,坎比亚索,等待,原地不动,左下角,这居然于实战中完全吻合!
上个月,莱曼将这张小纸条拍卖,居然拍得了100万欧元的天价!虽然所得收入是捐献给慈善机构的,但这足以让莱曼和科普克自豪的了。
结语
12.发言人:技巧决定成败 篇十二
新闻发言人靠说话来“建功立业”,“内功”对于新闻发言人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并不是说有了“内功”的支撑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将才情表现出来,不少“锦心绣口”的新闻发言人因为在技巧战术环节上马失前蹄而功亏一篑。新闻发言人需要通过技巧战术的增进使“内功”的表现臻于完美,“内功”只是解决了“米”的问题,而有了“米”并不意味着“为炊”一定成功,如果没有到位的技巧和经验,也许会把“炊”做成夹生饭。那么,在新闻发言人的“说话”实践中,需要注意哪些技术环节呢?
说真话的技巧
“说真话的技巧就是不需要技巧”,这话从理论上说是真理,但在实践中却会遭遇麻烦,尤其是对新闻发言人来说,说真话确实需要有技巧。
目前,业内对新闻发言人的要求是:不能说“无可奉告”,这只是起点意义上的进步。过去我们的官员应对媒体的潜规则是: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说话就意味着风险,不说当然就没有风险,因此,套话、空话与废话在官场盛行。现在的新闻发言人多是由在任官员兼任,很难避免不带有原先的腔调。我们不难看到,新闻发言人的说话夹带着不少的套话、空话与废话,此风不刹,新闻发言人的职业诚信怎么能树立起来?
国务院新闻办的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曾提出这样的要求:新闻发言人要说“正确的真话”,而不是“正确的废话”。这对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新闻发言人来说,看起来是最起码的要求,实际上则变成了职业场上的极高要求。当然,新闻发言人也不能这样认为:既然要我说真话,那我个人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竹筒里装豆子——有多少倒多少,这绝对不行。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代表的决不是个人的观点,而是政府的声音,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暂时不可以说,能说的话又该说到什么份上,这些环节的考虑都不是以新闻发言人的意志为本位的。新闻发言人必须与决策者进行深入沟通,吃透政策,正确把握政府立场,保证对政府态度、政策的准确解释。被称之为美国外交舞台上的常青藤、做过五任国务院发言人的理查德·鲍彻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作为发言人站在那里并不是在谈我个人的立场、想法和看法,我所说的都是美国总统和国务卿想要说的话,是解释美国的政策,我的工作就是公布和解释这些政策。我是国务卿的发言人,我实际上是在替国务卿讲话,而不是在替理查德·鲍彻讲话。”
说真话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要把新闻发言人所代言的政府或有关部门、决策者的真实态度和意思表达出来,做到不截流、不篡改、不夹带私货。二是新闻发言人态度真诚,与媒体坦陈观点,你可以说不知道,但是至少不能说谎。
准确表达的技巧
新闻发言人是代表政府说话的,而政府向媒体和社会公众发言不能有戏言,所以新闻发言人说话必须准确到位。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相当不易,首先必须做到理解准确。
一是对问题方向的把握要准确。这属于原则问题,不能有丝毫差池。请看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是怎样表现的。一位媒体记者问她:“海外一家媒体刊登消息说,上海有一位前副市长因周正毅案而受到牵连,请问这消息是否属实?”焦扬是这样回答的:有关报道我确实看到了。近期海外一些网站,甚至有些比较严肃的海外媒体炒作什么上海前任副市长,或前任人大副主任因受到周案牵连而被监视居住。我可以确切地说,这是极不负责任的,也是毫无根据的。点名道姓对领导人进行人身攻击我认为降低了媒体的威信,同时也降低了记者的职业道德。这位当事人后来向这家媒体投寄信函,指出这不负责任的谣言,要求他们道歉。这家媒体还是有职业精神的,全文刊登了信函,并向这位领导道歉,有些媒体转载了。我觉得媒体应客观、公正取信于民,对于捕风捉影的事情要打一个问号。焦扬的回答有理有节,锋芒毕露。
二是对问题内容的把握必须准确。再看焦扬的精彩表现:上海市的一家媒体记者问:“今年我们新增40万个岗位,过去3年是每年净增10万个,对于城镇失业人员来说,净增更有意义,请问今年净增是多少?今年出台一些措施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些政策出台是否提高外省市毕业生进入上海的门槛?”
焦扬是这样回答的:
今年没有过完,只有半年,今年到底净增多少,现在没法统计。新增与净增的概念是不同的,净增是实实在在的增加就业岗位,新增数量减去减少的数量。但是,如果只考核净增的数目,就难知晓什么地方增加了什么岗位,什么地方减少了什么岗位,很难体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因此,新增的概念是增加就业状况的透明度,新增在哪些方面,增加了什么岗位,很清楚地描述,对社会的透明度的概念更加实在。
上海实行人才战略,建设人才高地,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上海吸纳各方面人才的措施,各位记者都有所了解。根据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上海既鼓励上海的生源在上海就业,也鼓励到基层去,到边远地方去。对于非上海毕业生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都能在上海通过落户或办理居住证等方式在上海就业。上海是一个特大型城市,人口对城市建设与发展有一定关联,因此,对上海来说,控制外来人口与世界各大城市一样有一定的要求;上海对于高校毕业生在上海就业是不做数量上限制的,上海每年吸纳外来人才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外来优秀人才参加上海建设。
记者的提问是比较有质量的,也比较专业,但他对“净增”的理解有偏差。因此,新闻发言人首先要澄清“净增”与“新增”这两个关键性的概念,否则就不能准确地把她要说的话说清楚。
三是关键细节的把握务必准确。美国道琼斯新闻公司记者问焦扬:“请问一下周正毅案件,你上次说有关部门继续调查这个事件,有什么进展,可以告诉我们这方面的情况吗?”这个提问比较敏感,回答起来难度很大。与焦扬对第一个提问义正严辞的回答截然不同,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显得特别谨慎,措辞十分小心。她用了“市政府在积极配合有关方面调查”、“我还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权威消息”这些语词进行表述。这些语词既表达了较多的弦外之音,但又没有把这些信息全部点破,分寸感拿捏得十分到位。
再如,记者问焦扬:“最近上海国资委何时挂牌?地点在哪里?国资委挂牌后,许多政府部门今后这样转变会不会变成行业协会?”记者一股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显然对新闻发言人的期待很高,希望有一个比较圆满的回答。但是,新闻发言人的回答显得比较吝啬:“上海国资委不久会挂牌,但时间及有些政府部门的职能变化,都有一个批准程序还没完成。因此我未被授权在这里发布。”当然,如此回答不是新闻发言人的意思,而是她背后的上海市政府或者说有关决策者的意图。
随机应变的技巧
新闻发言人在应对记者提问时,难免会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这是新闻职业逻辑使然。有人形容新闻发言人与记者就是“猫”和“老鼠”、“狐狸”与“公鸡”的关系,好像他们前世有冤仇未了结,但正是由于对手的狡猾与精明练就了新闻发言人的老练成熟。
布什总统的新闻发言人弗莱舍就是随机应变的高手,他除了清楚、准确地传达布什的政策之外,还严格遵守布什政府关于保密的原则,不管记者如何变换方法提问,他总能机智地绕开那些敏感的问题。当然,这位被视为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标杆的弗莱舍也有出言不慎的时候,比如,他曾说希望能用“一颗子弹”结束萨拉姆的生命以降低战争成本。我们要求新闻发言人能够随机应变,并不是说新闻发言人可以糊弄记者。随机应变必须恪守一个基本的原则:诚信。如果新闻发言人敢在这条底线上玩火,即便蒙混过去了,其马脚也终归会露出来的。要做到随机应变,我认为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问题的方向把握不能出现差错,也就是大的原则问题不能偏航。二是善于在广度、深度和角度上调度思维。三、需要有比较灵活的策略。
一般来说,回答记者的提问有两种策略。首先是正面应对策略,迎着问题上,即使不知道,也坦白说出来,这种策略容易赢得记者的理解或谅解。但这个策略也是有限度的,你不能总是用“我不知道”来打发记者,记者毕竟是冲着信息来的。因此,就需要有另一种策略接应:间接应对策略。有时为了有策略地回避一些棘手的问题,不妨先把话题引开,不知不觉暗渡陈仓,但不能走得太远,让聪明的记者明显地看出来你在躲着他。间接应对策略往往是最能展示一个新闻发言人随机应变能力的。运作这一策略,没有固定的套路,视具体情境及新闻发言人的应变能力而定。大致方法有这么几种:
一是避实就虚。有的记者“发难”,提出十分棘手的问题,这问题可能是决策者还没有明确的态度或解释,新闻发言人不能贸然发言,也有可能是新闻发言人自己平时没有准备的问题,回答起来难度较大。这个时候不妨采用这种方法,把问题引向自己的根据地,在问题的“交界处”做文章,在模糊地区做文章。
二是去繁就简。可以把若干问题一揽子“打包”解决,这就可以乘机把一些“有刺”的问题包裹在其他问题中间一起处理掉。
三是把问题转交给他人。有时候新闻发言人不一定一个人面对记者,还有其他合作者同台表演,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利用合作者的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合作者“补台”作用,有时会化险为夷,甚至能为新闻发布会增色多多。
四是拖到下次解答。有时遭遇当时很难回答的问题,还可以把问题推到下一次,这是缓兵之计,不过千万不能认为记者会把这个问题就此放下。焦扬就经历过这种事情,前面提到的美国道琼斯新闻公司记者关于周正毅案件的发问,是把新闻发言人上一次拖下的问题,在这里又提了出来。
五是善于辞令。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在理论上是常识,但落实到特定时间和空间下的实战演练,就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弗莱舍就有这方面的语言天赋,同样的问题,记者穷追猛打,问了十多遍,他回答了十多遍,每次的表述都不一样,而所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他的这一精彩表现堪称是新闻发言人随机应变的经典案例。
展现个性魅力的技巧
有人认为,新闻发言人是政府或政策的传声筒,没有什么个性魅力可言,此言不确。其实,一个新闻发言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在他的发言中能够把他独特的个性魅力表现出来。新闻发言人通常所运用的语言多是实用语言,往往是周密、准确有余,而风趣、灵性不足。不少新闻发言人在一本正经之余,不失时机地添加一些幽默或故事来调剂气氛,这对于活跃气氛,调节节奏是有较大助益的。
美国不少优秀的新闻发言人都是幽默高手,像弗莱舍、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等,不仅反应敏捷、出口成章,而且幽默风趣、不失锋芒。当然,幽默也不能刻意为之,自然天成的幽默最有美感,也最能彰显新闻发言人的人格魅力。相反,刻意为之会显得矫揉造作,给人感觉不舒服。在美国发言人中,也有不擅长幽默的,比如原五角大楼女发言人克拉克以斩钉截铁、干净利落的个性闻名,她在例行公事的时候,往往是一脸的严肃、不拘言笑,常常让记者们感到头疼。
调剂语言的另一种方法是打比方、引用名人的名言、古典诗词。请看这样的一个例子:记者问焦扬:“就业跟经济的关系最密切。温家宝于6月28日在香港签署了一份协议,请问这份协议的签订对上海与香港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焦扬的回答是:
香港是我们祖国的一个重要地区。香港的繁荣和发展是全国人民,包括上海人民的心愿。很多媒体说沪港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关系,有很多人看到了竞争的一面,但实际上香港与上海是一个互补的关系,有些形容词是非常贴切的。比如:“比翼双飞的鸟”、“飞机上的两个强大的引擎”等等。香港与上海多年来有竞争,但更多是共同促进和发展,这次签署的协议将为沪港地区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对推动两地区域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促进两地经济发展,都会有积极的作用。
【责任决定成败】推荐阅读:
责任决定一切读后感08-04
经济责任审计决定书10-08
管理决定成败09-04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09-17
学习中细节决定成败07-11
习惯—决定成败的细节07-17
态度决定成败的事例08-20
细节决定成败阅读心得09-04
细节决定成败演讲题目09-10
初中细节决定成败作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