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2024-09-23

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精选8篇)

1.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篇一

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微博

2013年11月18日04:34来源:新京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原标题:中央编办副主任: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等作出部署。围绕行政体制改革问题,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表示,“行政体制改革直接关系政府部门权力格局的调整,各种利益矛盾和复杂问题交织,许多时候绕不开、躲不过。”王峰说,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要下决心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焦点 1

《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行政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两个作用?

四轮驱动保经济健康发展

王峰表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说到底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三中全会提出发挥“两个作用”的观点,对政府职能怎么转、向哪转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

一方面,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就是要求政府把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事项一律放给市场,把政府越位的地方退回来。另一方面,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全部作用,还要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这就是要把政府该管的事管住管好,缺位的地方要补上去。“两个作用”优势互补好比一辆车,如果遇到坑坑洼洼或泥泞湿滑的路段,就需要另一组车轮也驱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四轮驱动才能保持车辆的平稳行驶。

焦点 2

《决定》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应如何看待这项改革?

改革可更好提供公共服务

王峰介绍,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目的在于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这也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对公共服务的购买力度以满足人民的需求。说白了就是政府不花钱或少花钱养人,花钱或多花钱办事。对此,改革要求进一步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理顺政府和事业单位关系,推进事业单位去行政化,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加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逐步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建立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

焦点 3

《决定》提出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如何管理好编制资源?

最大限度提高编制利用率

王峰说,这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编制管理面临的状况是机构偏多,人员总量偏多,结构不太合理,有的部门和地方人员比较宽裕,甚至一些部门人浮于事,有些地方和部门却人手偏紧。

改变这种状况,一要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各地各部门应严格按规定设置机构、配备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在核定的行政编制和领导职数内配备人员。严格控制和减少机构编制增量,最大限度提高机构编制资源效用。

二要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妥善处理严格控制与满足需求的矛盾,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形式和办法,把有限的财力用于办事上。

三要严肃机构编制纪律。严格遵守机构编制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严禁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混用,严禁上级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事项。

11月12日零点,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媒体数据直播中心大屏幕上的成交额数值最终定格在350.19亿元。这350亿元形成的,是1.5亿个飞往各地的包裹。“双11”已经轻而易举地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购节日。“逆天”的购买力

350亿元,网购消费者巨大的消费热情和消费能力通过一张张订单释放出来

卖疯了!

11月11日的第68秒,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媒体数据直播中心爆发出一阵惊呼。116896436元!大屏幕第一次更新出的“双11”支付宝总成交金额令人震惊。

但这只是这场全民网购盛宴的开始。此后我国网购单日的一系列纪录被不断刷新。尽管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此前表示,希望今年“双11”成交额控制在300亿元,但在21点20分,成交金额就突破了这个数字。

特地赶来杭州“观战”的小米科技公关总监刘飞几乎不敢相信总部传来的数据:11日零点30分,小米手机开售,3分钟后,小米单店支付宝成交额过亿元,成为天猫首个成交额过亿元的实物商家,8分钟后,成交额突破2亿元。截至中午12点,仅小米3 TD版手机单款商品销量已达到2.3亿元。

卖得最快的是小米,单品价格最高的则是佐卡伊旗舰店于上午10点47分售出的一颗13.33克拉的大钻石。像小米和佐卡伊一样迎来潮水般订单的还有众多商家。“双11”的头3分钟,GXG、杰克琼斯、太平鸟的成交额就突破千万元。凌晨1点,服装类目成交额33.4亿元。去年“双11”,总共只有3个店铺成交量过亿元,今年截至20点30分,已有小米、国华人寿、海尔、优衣库、生命人寿官方旗舰店等14家店铺挺进“亿元俱乐部”。

网购消费者巨大的消费热情和消费能力正通过这些订单释放出来。截至11日上午10:30,奶粉销售破50万罐成交过亿元,可以供全国2个月大的新生儿食用一个星期。纸尿裤销出6600万片,以一片吸水量1000毫升计算,大概能吸干6个西湖。

不再是天猫淘宝的“独角戏”

越来越多的电商在“双11”这一平台上崭露头角,整个电商的商业基础体系在“大考”中实现转型升级“阿里搭台,大家唱戏”,“双11”真正成为电商行业的“全家福”。

来自第三方电商导购平台惠惠网的数据显示,截至11日中午12点,包括京东、易迅、唯品会、一号商城等在内的电商平台流量增长与前日相比都近乎翻番。

来自易迅网的数据显示,截至11日16时,易迅网下单笔数近35万,下单金额超过2.84亿元,预计全天的订单数目将达到45万单至50万单,单日销售金额将达到3.6亿元至4亿元的历史最高值,相比去年“双11”暴增4倍。

此外,垂直类网站也在“双11”促销中第一次崭露头角。记者11日下午4点电话联系汽车之家副总裁马刚,他笑称,“我们的客单价是15万元每辆,远超天猫啊。”垂直汽车网站汽车之家今年第一次与汽车厂商联手参与“双11”。截至16点40分,汽车之家共在线上卖出13448辆汽车,总销售额达到20.02亿元,仅在北京市就卖出1442辆。

从2009年到2013年,天猫淘宝成交金额分别为5200万元、9.36亿元、52亿元、191亿元和35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爆发式增长。而庞大的数字也在考验着支付、物流、售后等一系列支撑体系,尽管这场“大考”他们的成绩还未知,但根据市场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方盈芝的说法,“双11”正在成为倒逼行业提升的关键节点,通过“双11”,整个电商的商业基础体系正在实现转型升级。

网购模式加速渗透传统行业

传统企业已开始将网络购物视为正常营销的渠道之一,而非倾倒库存的“下水道”

但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和一句“太能买了”并不足以形容这350亿元背后蕴含的变化。

这些变化中,有传统企业对网购态度的转变。去年“双11”,销售额排名前10的店铺中,服装纺织企业占据7席,其中6家为线下品牌,它们的销量多半来自于低价清理过高的库存。但今年“双11”截至20点,排名前10的实物店铺中服装纺织企业上升到8家,其中出现了茵曼、阿卡、韩都衣舍3家互联网品牌,线下企业的促销项目也多半为当季新款。传统企业已开始将网络购物视为正常营销的渠道之一,而非倾倒库存的“下水道”。

这些变化中,也有传统企业对网购销售方式的熟悉,截至20点,在单品销售前10的商品中,挂有“预售”方式销售的商品有3件。消费者先交定金,“双11”当天付全款的“预售”模式在去年“试水”后,今年被线下品牌广泛使用,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模式能够更精准地对供应链进行控制,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为350亿元作出贡献的还有“新面孔”:第一次加入“双11”促销的旅游服务业和传统金融保险业。各大酒店集团和航空公司在半天的销售时间中贡献出超过6万间夜的酒店预售和4万张机票。而在理财产品方面,截止到11日中午12点,理财产品支付宝总成交金额达5.55亿元。易方达1.18亿元基金产品半天售罄,易方达基金互联网金融部总经理廖智告诉本报记者,传统基金公司在互联网上卖基金刚刚开始,还需要不断去了解客户群体的特征,摸索服务他们的方法。

11月11日,这个被称为“光棍节”的不起眼的日子,正演变为全民的购物狂欢节。不论是淘宝、京东等电商的销售大战,还是易讯微信在移动购物端的发力,都反映出我国年轻一代消费潜力的巨大,而以支付宝、易宝支付、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在塑造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同时,也助推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成为撬动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阿里巴巴平台11日凌晨第1分钟即涌入1370万人,支付宝交易额突破1亿元,清晨5点49分,交易额正式突破100亿元大关,下午1点,打破了去年191亿元的记录。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不仅是

阿里巴巴惹人关注,电商巨头京东也高姿态加入了这轮消费大战中。据京东内部人员透露,此次京东走的是11月1日到12日的长线促销;促销高峰在11月10日到12日,挑选的时间更加宽裕,对顾客和商家来说都是既实惠又不会集中过大的压力。从11月11日零点到早8点,订单量已经达到平日全天的水平,预计11日当天将会突破400万单;比之前预计的300万单有所提升。从流量来看,11月10日的流量已经超过3.5亿元,达到平日的180%。而网购“新秀”1号店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11日上午10点,团购销售额较去年同比增长50倍。

从这些电商巨头的动作看,许多百姓的消费模式以及消费理念均出现变化,网购已成为年轻人购物的主要方式。因为去年“双十一”下手晚了一些,看中的东西瞬间就没货了。今年,吸取了“教训”的小胡提前把要买的东西放进购物车,把钱充到支付宝里,就等这个全民购物节的到来。11号零点钟声敲响,一个“结算”按键,全部搞定,总共耗时17秒钟,消费896元。

小胡告诉记者,自己是从3年前开始成为“双十一”购物大战的一名成员,“当时商家的宣传都类似于‘单身不可怕,自己用消费来让自己开心一类的’,但到今年我发现各大电商已经很少强调光棍节这个话题了,‘双十一’俨然变成了全民购物节。”

除去传统节日外,类似于“光棍节”等消费时点的兴起,则意味着消费潜力通过新型消费模式的激发,正变成现实的消费需求,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不仅如此,从促销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来看,大数据的应用,也撬动着电商的升级。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曾对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说,“你们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步应用到实体经济特别是促进消费中。不少电商负责人表示,将来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电商将深入整合和分析消费者的习惯及需求,如此商家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定制商品,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购物效率,而通过电商统一的物流又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从而为生产商品的小微企业提高更好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第三方支付的兴起,则为消费者购物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其在网购端和移动端,已经表现出了明显优于传统支付方式的优势。比如,阿里巴巴电商主要通过其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完成,而立足于行业支付的“易宝支付”也从11月1日开始,联合搜狐畅游等250多家平台,推出了61天的促销活动,由于“易宝支付”目前已有网上在线支付、信用卡无卡支付等模式,因此打破了消费的支付瓶颈,且业务触角已渗透到航空旅游、数字娱乐等行业,此次推出的优惠无疑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

与众多电商在网购端的大战如出一辙,今年移动购物市场同样硝烟弥漫。为了争夺市场先机,腾讯微信开始与易讯网等电商平台开始合作,推出了“双十一”卖场入口,而此前当当网等多家网购平台业已接入微信支付功能。

有专家分析,“双十一”成功的因素表面看是因为电商的宣传造势和商品的优惠,实际上是我国的消费潜力在某一时点集中爆发的体现,未来的电商发展关键,将不能仅靠噱头或营销形式的多元,更多的应该在于以质量与服务造就的用户体验提升,例如在“双十一”这个重要节点上,各大电商应该考虑如何保障物流的速度。而“双十一”销售的爆棚,其中也孕育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契机,因为金融创新源于商品交易,以第三方支付为例,其意义不仅在于带来了消费的便利,更在于其对电商模式升级的推动,以及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重构。

不甘于只做工具的支付企业,终于开始发力了。

日前,第三方支付企业易宝支付推出了为企业客户提供供应链融资的服务,结合其多年积累的企业和个人等包括现金流在内的大数据,引入银行、小贷等第三方信贷机构以及推出自有品牌的P2P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支付是所有商业模式变现的必经之路,汇聚了客户包括现金流在内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蕴含着丰富的金融服务需求以及用户的经营状况、资金状况、信用状况等信息,接下来推出贷款等融资服务是可以预测的。”京东商城一位熟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前高管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易宝支付推平台金融

“第三方支付肯定会做平台金融的,即使易宝支付不去做,不久就会有其他支付去做。支付企业手中有企业资源和贷款需求,还有企业的现金流、信用状况等信息作为风控依据,再引入第三方银行、小贷、担保等融资服务,既解决了企业客户融资需求,又增加了支付企业的发展空间。”易宝支付CEO唐彬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京东前高管指出,目前所谓的电商小贷也可以称为支付小贷,因为电商的大数据最有价值的部分即现金流,最终还是要走支付的渠道,像阿里小贷的数据来源主要就是支付宝。支付汇聚了客户包括现金流在内的大数据,未来拓展更多的金融服务在情理之中。

“互联网企业实际上早已经看到了支付的这一发展空间,在这块儿竞争的非常激烈。这就是京东为什么几年前就屏蔽了支付宝的接口,也是为什么腾讯、百度都要争着做自己的支付产品。未来,他们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都可能以支付为载体来展开。”这位人士还说。

其实,供应链融资服务在第三方支付企业并不鲜见,例如快钱早在去年就提出为企业客户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从改善企业现金流的角度,将企业应收账款打包给银行以获得应收账款面值的50%—90%的贷款。

“快钱提供的融资服务内容和方式都比较单一,只有应收账款融资,只能由快钱统一打包给银行,而易宝支付则是建立一个开放的金融平台,公开引入银行、小贷等金融机构,可以充分满足企业客户不同的金融需求。”有互联网金融观察人士说。

支付企业做P2P具天然优势

《中国企业报》记者还发现,易宝支付的开放金融平台接入的金融服务供应商中,除了银行、小贷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之外,还包括自有的P2P网贷平台。

“我觉得现在这种中介式的P2P有先天不足,因为它没有根,平台作为中介对投资人尤其是借款人并不了解。而支付企业做P2P具有天然优势,因为它本身就汇聚了大量的个人和企业用户,并对这些用户的信用有所掌握,可以很好地控制风险。”唐彬表示。

但是唐彬没有透露更多的信息,包括P2P业务具体是如何运作的。记者登录易宝支付官方网站,也没有看到P2P业务的上线。

上述观察人士认为,如果易宝支付做P2P,完全可以一边吸引积累的个人用户来投资,一边吸引原有的企业用户来贷款,中间由易宝支付打通双方交易的支付通道,并根据双方的现金流等数据做好风控,这无疑是一个理想的设计。

“联系目前频繁向P2P平台示好的银行可以看出,未来背靠银行、支付甚至是电商的各种平台式P2P将会陆续出现,这些对源自原有平台的借贷双方都知根知底的P2P,在品牌、用户、风控能力上将会对现有的中介式P2P产生重要冲击。”这位观察人士还说。

能否吸引银行成关键

有意于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的不仅仅是支付企业,由民生电商董事长尹龙负责的民生银行关联电商平台合一行也已开始落地,阿里、腾讯和百度等也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

“现在的开放平台太多了,到底平台上有多少金融资源却很难说。尤其是银行,是不愿意甘心到平台上为互联网企业打工的,这从阿里与银行的僵局中可以看出。”上述行业人士指出,能否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入驻,这将是易宝支付金融平台成败的关键。

唐彬并未透露易宝支付具体接入了哪些金融机构,其官网确实列出了包括保险、基金和银行在内的约30家金融机构。

“实际上,对于目前众多的开放平台,银行对于较小的平台可能更加热情一些,因为能保持银行的话语权地位,只有对于阿里金融、合一行这样的大平台,银行才会很警惕,因为双方有直接的业务竞争。”这位观察人士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讲,刚刚起步的易宝支付对银行吸引较大。

还有一个可以借鉴的做法是,一些平台正在尝试绕过与各大银行的直接对话,通过吸引其分行、支行甚至是信贷经理,来接入这些银行的金融产品。

“现在任务量很重,如果有平台可以提供渠道和客户的话,我肯定会试一下的。”中国银行一位信贷经理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尚不了解行里对这些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的态度,还没有明确说不让涉足这些平台。

2.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篇二

一、财务改革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意义及影响

(一) 简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企业, 它的财务管理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因为它是涉及民生的重要改革, 这不仅仅需要政府内部制定合理的机制, 还需要全体人员的合理监督, 只有这样, 才能使改革更加彻底、更加顺利。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对于更加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不仅是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改革, 更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加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 更能节省不必要开支, 将资金用到实处, 从而惠及民生。

(二)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中的问题探讨

1. 对改革中职权不合理运用的讨论

行政事业单位相对而言是较稳定的单位, 领导的职权能力划分更是非常明确的, 上下级之间需要约束与被约束的制度所框定。因此, 在改革中遇到紧急问题时, 无法及时上报到最高决策者手中, 这样就难免会出现信息滞后, 使财务改革落后于发展要求, 从而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还有一些领导不能规范自身的行为, 滥用职权制造错账假账, 给账务核算带来了很多问题, 严重阻碍了改革进行的步伐, 同时在改革中留下弊病。公权的滥用不仅会对国家改革进程造成阻碍, 还会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因为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 若是领导者滥用权利、贪污腐败, 那么人民的合理权利和利益就无法得到保证, 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混乱, 资金流动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最终使国家和群众的利益双重受损。

2. 从改革机制的角度讨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

建立健全各种涉及财务改革的制度, 是改革中不可缺少的硬性指标。国家在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首先, 改革方向的制度不够完善, 国家在制定大的方向时, 应考虑到其对于不同省市, 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因为每个地区它所面临的财务管理的问题都不一样, 例如东南沿海城市它们可能更注重的是怎样规划好行政单位财务改革在更加平稳快速的发展经济上。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更注重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怎样做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当然改革机制中还必须加重惩罚力度。国家一直在致力打击经济犯罪, 但是直到近几年才全面撒网, 重点捕捞。但是对于经济犯罪人员的惩罚力度不够, 不足以做到鲜明的警示作用。行政单位的财务改革必定会揪出个别滥用职权的公职人员, 要想让改革更加彻底, 就不得不加大惩戒力度。

3. 财务改革中预算管理规范性问题的讨论

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在长期的工作中会面临许多问题, 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许多不规范现象。首先, 从思想的贯彻上来讲, 财务管理人员改革意识不到位, 使得改革过程敷衍了事。其次, 缺乏现时有效的刺激方案, 所谓有激励才有前进, 少了激励措施, 改革和办公人员缺乏动力, 不能凝聚起来, 共同实现改革的光荣目标。最后一点缺乏合理的监督, 在本来就长期缺乏监督的环境下, 管理人员已经囤积了大量未解决的问题, 当改革的浪潮来袭时根本措手不及。

二、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好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 做到分工到位, 加强职权的合理运用

明确的分工能免除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改革中更是要注重分工, 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管理人员在自己的职位上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 顺应改革的潮流将自己手头的任务做好相应的改革。做好改革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到信息的及时反馈, 因为在管理和改革中难免会遇到新的问题, 信息的及时整理反馈不仅能使财务改革更合理更完善, 还能发挥大家的思考性作用。在明确分工的同时需要一条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 以便重要信息可以快速传达到领导者手中。在以上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 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 警示那些想要利用职权敛财的个别官员, 同时在国家监督机制下的公职人员要发挥其监督作用, 尽量避免因个别官员的不合理行为对改革造成损失, 当然对于较基层的公职人员权利不够无法及时上报监督的问题应设置匿名投诉信箱或者电话, 方便行政单位内部全体人员的共同监督。

(二) 做好各项机制的改革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改革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 不同地区的财务改革方向大有不同。只有各省市在把握国家总体政策不动摇不偏离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财务改革。才能做到改革与经济发展形式相适应。同时在改革过程中应该完善法律政策, 增强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改革才是顺应发展的有效方案。要做到科学有效首先要对财务管理制度和审批手续进行补充和修订。财务改革必须要十分注重资本成本的管理, 资本成本管理目前还缺少相应的制度约束, 因此建立健全资本管理制度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从另一方面看, 有些单位职能较为单一, 不能全面把握和实行国家的统领性文件的内容要求, 只有行政单位改变自身职能结构, 向多元性转变, 才能适应变革的需要。总的来说, 财务内容的不同对于改革的理解性也就不同, 只有制定合理的统领性文件, 再结合地区发展状况, 才是正确的做法。

(三) 从更细致的财务预算角度制定方案解决问题

财务预算方案制定与执行中会面临许多现实性问题, 因此, 首先要从人员方面入手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 优化其意识结构, 增强他们对财务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并提高他们思想的重视度。只有这样, 财务改革才不是一个空谈, 而是切实和每位公职人员相结合的产物。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比如率先完成改革的单位经各单位的不记名投票, 选出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单位予以表扬和奖励。这样, 不仅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还促进了各单位的更好发展。最后一点要做到合理监管, 各单位除了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监督机制基础上可以相互监督, 共同解决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改革中的各项问题, 从而达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立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 2013, (20) .

[2]傅浩.新时期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13) .

3.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改革 篇三

关健词: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改革;建议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国库收付体系,财政部门通过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可以全面了解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但也应当看到,现金支付仍处于财政动态监控视野之外,大量提取和使用现金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有一部分单位违规套取零余额账户的现金,变成自己的“小金库”使用,逃避财政等部门的监管。为了提高政府支出透明度、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制度创新,减少现金支付是打造“阳光财政”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通过制度创新,在公务支出领域引进具有“雁过留声、消费留痕”特点的公务卡,替代现金结算。2007年,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启动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

一、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改革的意义

公务卡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通俗地讲,公务卡是一种银行贷记卡(信用卡),具有透支功能,即在规定的透支额度内不需要预先存款即可刷卡消费,持卡人只需在透支免息期内按时还款即可。

没实行公务卡以前,预算单位的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等都是用现金结算,致使预算单位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上,支取现金量很大,现金结算不但容易滋生贪污腐败,而且大量现金放在出纳私人账户也不安全,另外还存在预算单位人员利用假发票、票等套取资金现象,给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预算单位将逐步取消传统的现金结算,实现支付的无纸化和信息的电子化。预算单位工作人员不需提取大量现金存在私人账户,每个人的消费信息可以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平台系统查询,增加了单位支出的透明度。同时,公务卡结算不仅使小额零星采购更加方便快捷,降低现金管理成本,而且有利于控制现金风险,支出更加安全。另外公务卡在源头治理腐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公务卡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结算方式,与现行的结算方式相比,是将财政财务管理与现代金融工具相结合,公务人员先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后报销还款,具有结算方便快捷、支付透明公开、便于监控管理等优点。但目前公务卡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观用卡意识不强,部分公务卡变成“休眠卡”。受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观念影响,部分工作人员不习惯刷卡消费,对其安全性不太放心;同时由于对推行公务卡制度了解不够,认识不深,有的误认为使用了公务卡透明度太高,单位的消费明细不易隐藏,导致将公务卡的使用变成“规定动作”,用卡积极性不高;虽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每人一卡,但在单位中,因为不经办一些采购或者招待业务,一般工作人员的公务卡很少被用得到,有的连启用都懒得去,公务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公务卡使用范围偏窄,用卡环境需进一步改善。虽然各省市要求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中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公用经费支出,包括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5万元以下的零星购买支出等,能够满足公务卡受理条件的,均应使用公务卡结算,但现行银行POS机铺设范围不广,有的商户因为要支付刷卡手续费而不愿布网,使公务卡的使用受到限制。另外差旅费中需要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助及汽车票、火车票、过路过桥费等不能刷卡支付。此外,银行系统和国库支付系统不能实现无缝对接,公务人员刷卡后不能及时在国库支付平台上反馈,给推行公务卡带来不便。

3.使用公务卡能堵住由现金支付流通中的漏洞,但不能杜绝腐败的发生。实行公务卡支付,虽然能杜绝?票、开假发票等,但虚开发票、吃回扣等违规行为还是可能出现,只要有商家的配合,完全可以钻公务卡的空子,造成贪污腐败、铺张浪费。公务卡结算目前主要是监督预算内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的支出,对于不走国库支付平台的大量预算外资金的监管,公务卡也无能为力。

4.报销还款程序比较复杂,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公务卡消费从信息调取、生成支付凭证到还款全部要用电脑操作,要经过多个步骤和程序,目前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年龄较大,对计算机及国库支付系统及公务卡系统等不熟悉,需要进一步提高。

5.实施公务卡的配套细则不全。一般省市都出台有《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但此办法对公务卡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办法,规定的不是很细。例如一些特殊情况可以申请提高授信额度,有哪些特殊情况没有说清楚;还有如何界定个人消费与公务消费产生的罚息,工作人员与财务人员容易发生扯皮现象;有的不合理的开支,公务人员“先斩后奏”了怎么办等诸多问题怎么解决,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出台,以致公务卡的使用受到影响。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改革的建议

1.积极采取措施,提高预算单位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用卡积极性。加强对预算单位人员公务卡知识的培训和普及,让单位人员切实了解公务卡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的好处。针对单位财务人员举办一些公务卡系统操作的培训,简化公务卡使用的程序和还款步骤,让单位财务人员切实感觉到使用公务卡能减轻工作量,解决发票来源合法性及真实性的问题,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商业银行和商家可以联合举办一些活动,对公务人员刷卡消费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提高预算单位人员刷卡用卡的积极性。

2.优化公务卡相关系统建设,切实改善公务卡用卡环境。公务卡相关系统包括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银行公务卡系统、预算单位财务软件系统及商家POS机系统,涉及财政、人民银行、商业银行、预算单位及商家等多个部门,要建立由财政部门牵头的系统优化小组,根据公务卡推进的实际需求,对上述系统进行优化,实现各个系统的无缝对接,制定相关的信息数据传送规则,减少公务卡支付的中间环节,真正方便持卡人。商业银行要加大POS机的布点范围,解决公务人员有卡不能刷的问题,降低商家刷卡费率,提高商家的积极性,为公务卡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3.健全公务卡配套制度,切实解决用卡过程中的问题。配合公务卡的使用,要建立预算单位现金管理办法,建立大额提现领导审批制度等,控制预算单位现金使用量,鼓励其刷卡消费。要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对公务人员在免息日内不还款的,记入个人信用档案,让公务人员都有维护自己信用的意识。要根据公务卡使用中的问题,出台相应的细则,例如对在外地出差,在免息日内无法回到单位办理报销手续的,应该怎么办等,要有详细的规定。

4.加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力。要把所有资金都纳入预算管理,不让预算外资金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对预算单位已经编制的预算不得随意更改,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支出安排,不得有超预算、无预算的支出,对超预算、无预算的支出,即使用公务卡已经消费,也不给报销,强化预算的执行力。

5.建立动态监控,强化责任追究。结合国库支付动态监控系统,设置公务卡结算预警规则,对预算单位不按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进行报销还款的,系统将自动预警,不予通过。要加强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对预算单位公务卡使用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追究经办人及领导的责任,减少贪污腐败、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公务卡强制结算,是预防和控制腐败的重要工具,是打造阳光财政的重要一环,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结算工具,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帮助,但是我们也不能寄希望于公务卡能解决所有问题,它只能配合其他制度使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07]63号.

[2]唐云锋 郭志祥:我国公务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经济论坛,2010,(3).

4.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篇四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地方政府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历程、困境与突破

孙厚权刘泽文

【摘要】:大部门体制是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总方向。从早期部分地方开展的具有大部门体制性质的机构改革试点到2008年地方政府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启动,大部门体制改革面临着部门利益、部门整合、职责同构等诸多困境,为了确保地方大部门体制顺利推进,需要在政府职能转变,构建部门协调机制,加快社会组织发展,实现决策、执行与监督适度分开等方面实现突破。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

【关键词】: 大部门体制 改革 服务型政府

【分类号】:D630

【正文快照】:

5.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篇五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各级财政相继开展了公共财政理论指导下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等多项改革。这些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指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最近,财政部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规范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笔者试结合财政工作实践就贯彻落实办法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行政事业资产的监管主体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本质上属于公共资产,其资金来源大都来自政府财政公共支出,具有资产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使用目的的非生产性、资产使用的无偿性等特点,它不同于企业资产,没有完整的资金循环链条,其日常运转和价值补偿也需要财政资金支持。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是由政府财政部门主管政府公共资产。在我国加入WTO,各个领域的管理和改革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上,由财政部门主导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大势所趋。

1998年以后,我国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相继撤消,但制度上未作相应调整,由此引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分工不清、体制不顺的问题,这是行政单位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弱化的重要原因。财

政部新的管理办法已经明确各级财政部门是负责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财政部门要肩负起这一重任,抓紧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构,整合现有的分散在财政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资产管理职能,同时研究、制定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评估、统计报告及特殊资产管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切实履行起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各项职责。

二、找准资产管理的突破口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长远目标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力打造产权明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管公正、评价科学的管理新模式,确保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实现资产的保值和有效利用。当前,要抓住资产处置和产权变动这一突破口,全面规范各个环节的管理。难点是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问题。

在“非转经”问题上,首先应明确各级政府是“非转经”资产的所有者,享有这部分资产的终极处置权和收益权。“非转经”收益应作为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次,要严格行政事业“非转经”的申报审批管理,对于国家财政拨给的行政事业费、上级专项补助以及其他用于维持事业正常发展、保证完成行政事业任务的资产不能转让。行政单位利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的要一律停止,已经举办的要限期脱沟。

三、认真研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衔接问题

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中,资产配置要体现科学、公平的原则。为此,要研究各类资产的配置标准、定额问题,逐步使资产管理与实

物费用定额和预算定员定额管理相衔接,并在编制单位部门预算时予以统筹考虑。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出路。行政事业单位拟购置资产,必须由本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后,提出品目、数量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各单位才可以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部门预算。在配置行政事业资产的过程中,预算单位主要是审核资金的可行性,财政部门主要是根据单位资产存量和履行职能的需要,审核资产配置的合理性。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预算的编制过程。这样做,既有利于科学配置行政事业资产,保证政府公共资产占用的公平,又有利于减少预算编制的盲目性,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

四、探索建立行政事业资产调剂机制

对于各行政事业性单位与组织需要新购与新建的资产,应尽可能从现有资产中调剂;把行政事业单位中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调剂到需要的单位,以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用苦乐不均、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必要时可将行政管理与市场化经营进行有机结合,采取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措施,鼓励资产占用单位通过资产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及时将闲置资产转化成有效资源。

五、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在全面开展资产清查、摸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用“家底”的基础上,借助“金财工程”的网络平台,开发建立全国行政事业资产管

理信息系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网络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据库、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网络系统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中央与地方、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以全面、及时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提高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六、开展对行政事业资产使用的绩效评价

6.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篇六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和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建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认清其中现存的问题,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日益迫切和重要。本文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今后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属国家所有,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仍坚持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和使用的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虽然不能直接为创造经济价值,但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成效显著。中央和地方相继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相比之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不论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制度的建设上,还是有关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上,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呈现出执法力度不够、法律监督不到位、资产管理观念淡薄、责任不清、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处置随意以及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

建立新型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开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的目标之一,是提高这部分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成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政府要求的后勤保障制度,提高这一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是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主要路径。在此过程中,在国有经济体系内部,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不论是在制度建设、法制建设还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都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因此,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势在必行。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属性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涵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并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总和,是指为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能而配备的物质手段,是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包括由社会大众共同使用的公共设施与公共工程等公共产品)。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类

按行政隶属层次划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其中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市(地)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及乡(镇)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形成:既包括由财政预算拨款形成的资产,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还包括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单位性质,可分为国家机关的国有资产、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党派和社会团体的国有资产等。

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价值形态来看,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

外投资和其他资产。

3.我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根据1995年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和使用”的管理体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现行体制未能很好地解决国家与地方政府管理、单位占有和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常常导致国有资产的部门所有和单位所有现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它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具有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使用目的的服务性、资金补偿、补充的非直接性和占有、使用的无偿性等特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在的主要问题:

1.资产形成上渠道多头,配置不合理,管理不规范

首先是资产形成渠道复杂。一个部门可用于购建资产的经费,如公用经费、基本建设经费、事业发展费、非财政资金等,导致资产形成失控;其次是资产的配置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由于缺乏统一的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配置标准,有关部门在编制和配置资产预算时,无法做到科学、公正、公平、合理,直接影响资产的配置效率;三是管理不规范。既没有建立有效的资产预算管理机制,也没有合理的管理程序进行约束,许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更新、维修所形成的资产,从其它渠道购入的资产以及调入、捐赠等形成的资产等不及时入账,甚至不入账,对于已经报废和已作处置的资产也不及时地进行调账,造成账外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问题,几次清产核资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造成前清后乱。

2.资产管理分散,缺乏有效协调,影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目前,国有资产管理或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不少,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纪检、审计等部门,由于多头管理,职责不明,造成国有资产所有者“虚位”与“空位”并存,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体制不顺,国有资产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弱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行为不规范。

3.资产使用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缺乏,资产闲置和资源浪费严重

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之下,国有资产被各单位分散占有和使用,实际上成了各单位所有,作为所有者的国家产权虚置,统一管理失控,致使资源配置失衡、闲置浪费、流失和资产低效使用的问题一直都很严重,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在资产购置上存在随意性乃至盲目性,赶超消费浪潮,追求“高精尖”、“功能全”,提前更新,使大量尚能使用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不及时地对资产进行保养、检修、维修,致使许多资产无法继续使用或超常规、破坏性地使用,造成设备快速老化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4.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法规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2006年7月1日实施以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规章制度,针对存量资产的管理提出要求,对资产形成这个重要环节没有规定。改革开放以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种类增加,加上“非转经”的不断加速,资产结构日益复杂。而该《办法》虽然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作了具体规定,但对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哪些能用于经营没有明确规定,“非转经”行为引发资产流失严重,表现为:“非转经”过程中非经营性资本的流失;“非转经”产生的效益流失等。另外,流动资产管理不善、资产处置不规范、决策失误等也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要原因。

5.国有资产部门利益化,造成实事上的社会分配不公

由于缺乏严格规范的资产形式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大都采用“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造成资产实际占有权、处置权等全部落在各个占用单位手里。国有资产的被无偿占有,导致国有资产部门利益化,致使资源配置失衡,不但资产闲置浪费流失严重,也削弱了财政分配调控的功能,引发和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内在扩张欲望,加剧了财政资金的供求矛盾。国有资产收益的账外循环,形成公务员津贴苦乐不均,造成实事上的社会分配不公,影响党风政风。如有些无偿占有国有资产资源较多和有罚没收入的单位,自行出租或开发建设办公楼、培训中心、招待所、房地产项目,自行处置国有资产收益,除优厚配置多种办公服务用品外,擅自发放津贴补贴等。

6.管理监督体制和法律规范滞后于实践 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由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导致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主要表现为:一是现行机构设置不合理。有些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部门是财政部门,而有些地区则是国资部门。这种不对等的机构设置不利于资产的宏观管理。二是各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如:财政部门与国资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三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上实行“条条管理”,而财务上又实行“块块管理”,由于存在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互脱节,造成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导致国家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同时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与法律建设却远远滞后于实践,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性原因。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 1.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在我国国有经济体系中,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受重视,从中央到地方(省市)都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经营性资产专司管理。而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既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又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第二,长期以来“重钱轻物”的管理观念,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对落后。第三,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问题的认识偏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由各级地方政府代行所有权,各行政事业单位只是资产的占有、使用者。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被使用单位当作本单位所有。这一方面使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资产调剂难以进行,影响资产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还带来了处置的随意性,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

2.管理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由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首先,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设置不合理。在中央设有机关事务管理局,在省级,大部分省设有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本级行政机关的部分国有资产管理;在省级以下,许多地方没有设机关事务管理局,特别是在县级,绝大部分都没有设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另一方面,机关事务管理局本身只能管理行政机关资产,而对大量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资产无法进行管理,许多单位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责资产管理人。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各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如:财政部门与国资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资产具体占有使用单位的管理权限不清,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资产管理权限不清,行政事业资产具体占有使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权限不清等等。第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上实行“条条管理”,而财务上又实行“块块管理”,这种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相脱节造成各

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导致国家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第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资金管理与财物管理相脱节现象。部分地区资金管理属于财政部门,而财物管理属于国资部门,而国资部门与财政部门在业务上是相对独立的,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失去了一个重要约束手段,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效管理。

3.管理机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管理机制。

在资产形成与配置方面:一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财政预算软约束现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形成过程的失控;二是缺乏公正合理、有约束力的财产配备标准,造成资产配置的随意牲;三是各单位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以及不同资金来源渠道之间缺乏必要的透明度与协调性,容易造成资产配置不公与重复购置。

在资产使用方面:一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资产使用效率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以及有效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从而无法对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行有效的评估,不利于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二是缺乏严格、规范、先进的管理手段,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普遍较低;三是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账外资产现象;五是使用单位之间资产调剂困难,影响资产的使用效率。

在资产处置方面:一是缺乏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导致处置过程的随意性;二是缺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高效的处置途径,导致资产处置过程的浪费与腐败。

4.管理制度不健全,法制化建设严重滞后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有关的管理制度与法律建设却远远滞后于实践,至今仍没有出台一套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各级立法机关与管理部门尽管也出台了一些局部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与规章制度,但部分法规、制度之间互有矛盾,使执行部门无所适从。

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及体制创新的主要原则、基本思路与对策措施

(一)主要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性质和特征,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依法治产的原则

要以国务院有关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和条例为依据,建立健全包括资产配置、产权登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评估、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报告和监督考核的规章制度,使资产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行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制订实施相应配套的制度办法,规范资产管理行为,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逐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

2、坚持产权管理的原则

国家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行政事业单位是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者。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建立以产权管理为纽带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的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行使占有、使用者的管理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坚持资产保全的原则

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能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占有、使用国有资产实行有效的监督,制定落实非经营性资产管理责任制,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通过征收资产占用费,将部分资产收益集中起来,用于资产的更新改造,使部分资产价值得到补偿;资产占有、使用者在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下,严格按照职责要求,做好各项管

理工作,从物资上保证政府行政及事业单位履行职能。

4、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历史上形成的国有资产存量,进行整合,在各级政府所属部门单位范围内,对资产进行调剂,增强资产的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以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率和减除部门单位间的分配苦乐不均。同时,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行政支出结构,把握投资方向,加强急需和薄弱环节部门的资产投入,以使国有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率,从资产增量环节保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二)基本思路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认识和清产核资为基础,以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为突破口,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固定资产管理为重点,以法规和制度建设为保障,运用科学的机制和现代化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过程的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以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增值(经营性资产),保证非经营性资产的合理、节约、高效利用和国家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与促进其事业的发展。

(三)对策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搞好国有资产管理的主动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家全部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和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资保障,从中央到地方,从组织到个人,要提高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单位主管领导要从长期受“重钱轻物”的思想影响中转变过来,把资产管理放在与财务管理等同的位置,坚持常抓常议,使各级领导增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组织领导;单位的监管人员要利用各种形式对员工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在单位吃“皇粮”的情况下,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重大现实意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激发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大管理力度,强化产权意识,各级领导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组织领导,理顺资产管理上本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明确责任,大力支持资产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减少资产浪费和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确保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确保资产管理的健康发展。

2、清产核资,摸清国有资产的家底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堵塞资产管理中的漏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需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部资产进行清查核实。清产核资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措施,只有搞好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国有资产管理才有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清产核资,摸清了资产的数量,可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具体问题认真分析有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

3、建立集中统一监管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必须要有一套规范、完备的体制作保障,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构建“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单位占有使用”这样一个分级管理的框架,目的是建立清晰、公正、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即: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和具体管理。从体制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缺乏监督的问题。

4、紧紧抓住产权管理这个核心 产权管理是资产管理的核心,只有紧紧抓住产权这个核心,并围绕着这个核心开展工作,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提纲挈领,许多问题也才能迎刃而解。做好产权管理工作,一要调

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掌握基本情况;二要对各种问题进行分类梳理,研究制定具体对策和解决办法;三要确定办理原则和工作程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四要区分不同情况,分类处理好各类实际问题,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不流失。

5、积极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公共预算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来源的主渠道,资产配置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一个有效接合点。要抓住资产配置的关键环节,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标准和定额,使预算资金分配更加规范和公平,资产配置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

6、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必须从建章立制入手,对国有资产实施有效管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从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评估、收入各个环节进行细化管理,促进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主要参考文献

[1]杨玲。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国有资产管理,2006(8).[2]戴荣。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J].国有资产管理,2006(1)。[3]张元东。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改善途径[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9)。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的现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和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建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认清其中现存的问题,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日益迫切和重要。本文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的现状展开探讨。[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属国家所有,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仍坚持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和使用的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虽然不能直接为创造经济价值,但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成效显著。中央和地方相继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相比之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不论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制度的建设上,还是有关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上,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呈现出执法力度不够、法律监督不到位、资产管理观念淡薄、责任不清、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处置随意以及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

建立新型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开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的目标之一,是提高这部分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成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政府要求的后勤保障制度,提高这一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是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主要路径。在此过程中,在国有经济体系内部,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不论是在制度建设、法制建设还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都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因此,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势在必行。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属性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涵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并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总和,是指为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能而配备的物质手段,是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包括由社会大众共同使用的公共设施与公共工程等公共产品)。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类

按行政隶属层次划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其中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市(地)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及乡(镇)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形成:既包括由财政预算拨款形成的资产,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还包括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单位性质,可分为国家机关的国有资产、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党派和社会团体的国有资产等。

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价值形态来看,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和其他资产。

3.我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根据1995年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和使用”的管理体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现行体制未能很好地解决国家与地方政府管理、单位占有和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常常导致国有资产的部门所有和单位所有现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它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具有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使用目的的服务性、资金补偿、补充的非直接性和占有、使用的无偿性等特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在的主要问题:

1.资产形成上渠道多头,配置不合理,管理不规范

首先是资产形成渠道复杂。一个部门可用于购建资产的经费,如公用经费、基本建设经费、事业发展费、非财政资金等,导致资产形成失控;其次是资产的配置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由于缺乏统一的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配置标准,有关部门在编制和配置资产预算时,无法做到科学、公正、公平、合理,直接影响资产的配置效率;三是管理不规范。既没有建立有效的资产预算管理机制,也没有合理的管理程序进行约束,许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更新、维修所形成的资产,从其它渠道购入的资产以及调入、捐赠等形成的资产等不及时入账,甚至不入账,对于已经报废和已作处置的资产也不及时地进行调账,造成账外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问题,几次清产核资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造成前清后乱。

2.资产管理分散,缺乏有效协调,影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目前,国有资产管理或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不少,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纪检、审计等部门,由于多头管理,职责不明,造成国有资产所有者“虚位”与“空位”并存,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体制不顺,国有资产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弱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行为不规范。

3.资产使用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缺乏,资产闲置和资源浪费严重

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之下,国有资产被各单位分散占有和使用,实际上成了各单位所有,作为所有者的国家产权虚置,统一管理失控,致使资源配置失衡、闲置浪费、流失和资产低效使用的问题一直都很严重,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在资产购置上存在随意性乃至盲目性,赶超消费浪潮,追求“高精尖”、“功能全”,提前更新,使大量尚能使用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不及时地对资产进行保养、检修、维修,致使许多资产无法继续使用或超常规、破坏性地使用,造成设备快速老化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4.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法规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2006年7月1日实施以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规章制度,针对存量资产的管理提出要求,对资产形成这个重要环节没有规定。改革开放以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种类增加,加上“非转经”的不断加速,资产结构日益复杂。而该《办法》虽然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作了具体规定,但对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哪些能用于经营没有明确规定,“非转经”行为引发资产流失严重,表现为:“非转经”过程中非经营性资本的流失;“非转经”产生的效益流失等。另外,流动资产管理不善、资产处置不规范、决策失误等也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要原因。

5.国有资产部门利益化,造成实事上的社会分配不公

由于缺乏严格规范的资产形式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大都采用“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造成资产实际占有权、处置权等全部落在各个占用单位手里。国有资产的被无偿占有,导致国有资产部门利益化,致使资源配置失衡,不但资产闲置浪费流失严重,也削弱了财政分配调控的功能,引发和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内在扩张欲望,加剧了财政资金的供求矛盾。国有资产收益的账外循环,形成公务员津贴苦乐不均,造成实事上的社会分配不公,影响党风政风。如有些无偿占有国有资产资源较多和有罚没收入的单位,自行出租或开发建设办公楼、培训中心、招待所、房地产项目,自行处置国有资产收益,除优厚配置多种办公服务用品外,擅自发放津贴补贴等。

6.管理监督体制和法律规范滞后于实践 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由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导致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主要表现为:一是现行机构设置不合理。有些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部门是财政部门,而有些地区则是国资部门。这种不对等的机构设置不利于资产的宏观管理。二是各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如:财政部门与国资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三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上实行“条条管理”,而财务上又实行“块块管理”,由于存在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互脱节,造成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导致国家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同时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与法律建设却远远滞后于实践,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性原因。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 1.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在我国国有经济体系中,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受重视,从中央到地方(省市)都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经营性资产专司管理。而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既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又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第二,长期以来“重钱轻物”的管理观念,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对落后。第三,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问题的认识偏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由各级地方政府代行所有权,各行政事业单位只是资产的占有、使用者。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被使用单位当作本单位所有。这一方面使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资产调剂难以进行,影响资产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还带来了处置的随意性,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

2.管理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由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首先,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设置不合理。在中央设有机关事务管理局,在省级,大部分省设有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本级行政机关的部分国有资产管理;在省级以下,许多地方没有设机关事务管理局,特

别是在县级,绝大部分都没有设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另一方面,机关事务管理局本身只能管理行政机关资产,而对大量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资产无法进行管理,许多单位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责资产管理人。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各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如:财政部门与国资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资产具体占有使用单位的管理权限不清,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资产管理权限不清,行政事业资产具体占有使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权限不清等等。第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上实行“条条管理”,而财务上又实行“块块管理”,这种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相脱节造成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导致国家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第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资金管理与财物管理相脱节现象。部分地区资金管理属于财政部门,而财物管理属于国资部门,而国资部门与财政部门在业务上是相对独立的,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失去了一个重要约束手段,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效管理。

3.管理机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管理机制。

在资产形成与配置方面:一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财政预算软约束现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形成过程的失控;二是缺乏公正合理、有约束力的财产配备标准,造成资产配置的随意牲;三是各单位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以及不同资金来源渠道之间缺乏必要的透明度与协调性,容易造成资产配置不公与重复购置。

在资产使用方面:一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资产使用效率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以及有效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从而无法对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行有效的评估,不利于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二是缺乏严格、规范、先进的管理手段,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普遍较低;三是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账外资产现象;五是使用单位之间资产调剂困难,影响资产的使用效率。

在资产处置方面:一是缺乏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导致处置过程的随意性;二是缺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高效的处置途径,导致资产处置过程的浪费与腐败。

4.管理制度不健全,法制化建设严重滞后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有关的管理制度与法律建设却远远滞后于实践,至今仍没有出台一套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各级立法机关与管理部门尽管也出台了一些局部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与规章制度,但部分法规、制度之间互有矛盾,使执行部门无所适从。

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及体制创新的主要原则、基本思路

(一)主要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性质和特征,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依法治产的原则

要以国务院有关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和条例为依据,建立健全包括资产配置、产权登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评估、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报告和监督考核的规章制度,使资产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行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制订实施相应配套的制度办法,规范资产管理行为,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逐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

2、坚持产权管理的原则

国家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行政事业单位是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者。在

明晰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建立以产权管理为纽带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的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行使占有、使用者的管理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坚持资产保全的原则

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能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占有、使用国有资产实行有效的监督,制定落实非经营性资产管理责任制,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通过征收资产占用费,将部分资产收益集中起来,用于资产的更新改造,使部分资产价值得到补偿;资产占有、使用者在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下,严格按照职责要求,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从物资上保证政府行政及事业单位履行职能。

4、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历史上形成的国有资产存量,进行整合,在各级政府所属部门单位范围内,对资产进行调剂,增强资产的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以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率和减除部门单位间的分配苦乐不均。同时,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行政支出结构,把握投资方向,加强急需和薄弱环节部门的资产投入,以使国有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率,从资产增量环节保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二)基本思路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认识和清产核资为基础,以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为突破口,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固定资产管理为重点,以法规和制度建设为保障,运用科学的机制和现代化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过程的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以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增值(经营性资产),保证非经营性资产的合理、节约、高效利用和国家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与促进其事业的发展。主要参考文献

7.管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 篇七

随着我们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的状态,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性,使得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活动中的积极影响愈发降低。就其具体的问题内容来说,其主要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活动的不适应性表现。所以,在本文中,笔者将试图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弊端出发,就其产生的原因,有所针对地提高改革活动的开展价值,进而提出更有成效的解决对策。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会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地位以及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不仅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资金货币的运转情况作出全面、系统、真实的反映,而且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工作开展是否按照国家预算开展进行监督。从这一层面看,行政事业单位中完善的会计制度有助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中资金正常的运转并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现阶段施行的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会计的核算工作,导致在会计工作的开展中不仅难以全面、完整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情况,同时也局限了行政事业单位中产品以及资产的成本核算,会计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证明了现阶段有待完善的会计工作难以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发挥出应有的职能与作用,也难以符合市场经济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求,所以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作出改革,有利于会计工作职能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会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预算会计模式建立于20 世纪90年代中期,预算会计模式建立在政府预算的基础之上,对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以及保护公共财产完整安全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表现出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作出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适应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本部分将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分析与阐述。

(一)缺乏完整的会计主体

从宏观上看,我国预算会计主体包括各级的预算单位,我国财政部门在对政府汇集报表进行编制是处于一级政府所代表的立场,所以一级政府应当是我国政府会计主体。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来看,其主体应当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这一主体构成模式有利于统一管理与分配,但是同时又使行政事业单位产生了预算与对资金使用的核算,从而导致缺乏对财务资源使用的有效控制。

(二)会计目标的表达不明确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在预算款及目标方面没有做出明确的表述,只是要求要满足宏观管理工作的需求、适应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方便内部管理工作等,这些内容并没有完整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受托责任,而要实现对行政事业管理部门受托责任的完整反映,不仅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向内部提供必要的信息,还应当向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同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不仅需要提供反映预算执行状况的会计信息。

(三)收付实现制表现出不适应性

我国行政单位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会计核算的程序被简化,有利于加快预算支出以及预算拨款的进度,又能够对预算的收支结果做出反映,所以收付实现制符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自身特点。但是在实践中,收付实现制却显示出了不适应性。

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方法

(一)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为了取得更好的成效,其势必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但在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会有着较为庞大的固定资产数额,但是在实际核算工作中,传统的核算模式难以做到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分析,使得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无论其经营规模的大小都需要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来管理自身的多类型资产。在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一方面需要加强固定对资产的良好保值;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地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增值。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自身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时候会因为存在的复杂因素影响,直接降低了自身对企业资产的管理水平,也就无从谈起对固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了。

(二)审计人员要重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健全会计制度,准确核算机关运行经费,全面反映行政成本”。审计人员在各项审计工作,要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审计内容予以关注,对审计发现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及时揭示,而且要督促被审计单位切实整改,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三)将权责发生制落实到会计制度改革内容中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应当主动地权责发生制度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补充。权责发生制,指的是企业在实质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现金使用权利亦或者存在的现金支付责任应当作为本期阶段内企业的收入费用与债务表现。换言之,企业的收入需要按照现金的实际所得以及未来的现金收入与债务需求来一一确认,不能仅仅是对账面上的现金收入与支付进行简单计算。受权责发生制的影响,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做到对基本运行准则的遵守,即:一者,指的是企业应当做到对当期收入的核算与支出的核算,不受其它影响因素的影响,将其可能对当期收入产生影响的其它款项支付排除在外;二者,将不属于当期的相关收入与支出进行划分,避免其进入到当期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

五、结束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面临着机遇,同时也迎接着挑战。相信通过广大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构建一个科学、完善、高水平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1]池昭梅,李莎.中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较及启示[J].会计之友,2011,(25):13-14

8.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篇八

【关键字】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改革与思考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于实现国有财产保值增值、安全完整和有效地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效能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一直沿用1998年制定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虽然随着时间的推进和财政体制的改革相应地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是仍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合理的地方,已经无法充分、完整、客观、有效地披露和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会计信息,也不能很好地监控和管理固定资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的经费来源主要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等方式取得。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规定了使用年限与单位价值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其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故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比较宽,面比较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以下特点:

一是购建固定资产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列入当期支出,其原始价值同时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反映,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在通常情况下,两者的金额一致;二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也不计提减值准备,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修购基金,专门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三是基本建设会计游离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之外。行政事业单位以国家基本建设拨款和经批准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自筹资金进行固定资产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等项目的基本建设工程,按照国家基本建设规程进行会计核算。基本建设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支出,不作单位支出核算,只在项目完工并交付使用时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四是不反映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净值。行政事业单位因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减少固定资产时,按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此过程中取得的价款、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直接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而对固定资产净值不做任何反映;五是不反映对外转出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与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确认价值之间的差额。这与投资转出存货和无形资产的处理方法不同;六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金未付清之前,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的金额不一致。固定基金作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在此无法得以充分体现。行政事业单位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间,固定资产账户反映其原始价值,固定基金账户则反映已经列支的已付租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为此,在租金未付清之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分别反映在负债中的其他应付款和净资产中的固定基金之中。负债中的其他应付款,反映应付未付租金,净资产中的固定基金,反映实际已经支付的租金。随着每年支付租金的增加,固定基金逐年增加,当租期届满,付清全部租金后,固定基金账户反映的金額才与固定资产账户原始价值一致。

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

观念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单位“重购置,轻管理”,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制定完整的固定资产目录和进行固定资产编号分类,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不完整,不能详细反映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不利于单位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2、会计核算不规范

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一些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由于固定资产实行原始凭证计价法,单位会计无法确认盘存资产数量的多与少、及其价值的增与减,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容易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流失。会计核算不及时,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比如购买的办公桌椅、卷柜、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只列经费支出,不增加固定资产。个别乡镇以扶持企业为名,将资金转移到企业变现,以企业名义购买超标小汽车,不体现本单位固定资产或以借用之名使用小汽车。

3、使用效率低下

忽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沟通。财务部门只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

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资产使用部门缺少管理制度、无管理人员、财产登记簿等。各部门购置了固定资产后,对使用情况不闻不问,一些固定资产已长期流失或不存在,单位资产管理账簿没有很好的反映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对策

1、建立系统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要及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等制度进行完善,比如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应该遵循重要性原则,进行分级管,并且由单位的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及时密切的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消耗等情况,并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资产盘查,如果发现问题以便能够及时查明原因并且追究责任,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行政事业单位要将科学管理意识强化,加强固定资产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权责分明并且各自强化责任。要认真开展对单位固定资产的查缺补漏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时时核实,不断更新资料库并且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专属档案,这有利于建立长效的可持续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要从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自身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管理和相对应的实物资产管理,建立一套科学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以保障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和有效改革。将责任细化落实到各个环节上,并且区分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范围,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内审制度。

作者简介:李益求(1984-)男,新乡学院 商学院专职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邮箱:920283199@qq.com

2、加大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

应健全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相关规章制度,财政部门应该及时对单位开展财产清查,全面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并且根据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剂和有计划的资源配置。应该大力加强对此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上级主管部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信息真实性和能否保值增值等作为进行检查监督的重中之重,能够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分析问题并且最终解决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内部管理,健全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不同流程应该由不同的人进行负责,坚決杜绝一人兼任数职的严重违纪情况。单位也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专门人员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并且对特殊情况要坚决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门别类的进行处理并且根据清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以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

3、提高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通过信息化手段有助于管理的规范和简化,通过使用计算技术与条码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清查效率,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信息更为准确。通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改革中应用条形码技术,能够较好的解决固定资产资产管理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低效率和高差错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供了技术的支持。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推进,除了条形码,像二维码等一系列新方式也应用更为广泛。

4、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参照原有制度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将折旧项目列示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折旧和固定资产结合能够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避免账实不符现象导致使国有资产的流失。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等科能够反映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情况。对于新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新制度以及新的国家政策性改革等,应及时制定与之相应的规范实施细则,积极探索新路子,以便及时执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切实管理好国家行政单位资产,首先要对当前我国经济的管理情况不善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努力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重要程度。只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履行各项制定的改革方案,才能实现真正地探寻出正确的适合我国发展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才能切实达到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蒋泽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9-05-25.

[2]苏秀娟.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J].中国外资,2013-01-25.

[3]徐航.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9-28.

[4]张凤敏.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6-25.

上一篇: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5则范文下一篇:纪律委员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