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优秀作文:年绣

2024-08-18

中学生优秀作文:年绣(19篇)

1.中学生优秀作文:年绣 篇一

中学生优秀作文:

扬起理想的风帆

三国时蜀国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曾说:“非学无已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见理想志向在古人眼里十分重要。

法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是一位身体虚弱之人,在达尔文小时候,他总是爱观察小动物,经常用放大镜趴在地上观察小动物,一趴就是几个时辰,吃饭,睡觉时还想着小动物,从小立志成为一名生物学家,即使后来他常年生病,不能长期劳累,他也在这一阶段中看有关生物的书籍,最后写下了震惊世界的《物种起源》!有人问:“为什么他在那一点儿时间内仍然读生物系书呢?”而我认为是他在小时候对生物的爱好不能自拔,从小有着无比惊人的意志,是他永不放弃的意志!

我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周恩来同志,小的时候没有受到良好教育,因为当时处于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一次,老师问这群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有人说:“为了长大富有,”。有人说:“为了有一个好的工作,”……最后轮到了周恩来,他站起来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当时这句话引起了全国上下数万爱国人士的关注。后来,他用行动验证了这一点,与毛泽东、朱德、叶挺等共产主义者共同为中华大国崛起而奋斗!正因为周总理内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最后才将帝国主义打出中国,使中国繁荣富强。

理想与妄想是不相同的,理想是立志、志向、梦想,妄想却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扬起理想风帆,绝不是扬起什么钱财,地位风帆,绝不是扬起不切实际的风帆。

朋友们,人生就像航海一般,先把船使起来,再向终点冲刺,也许海中会有一些暗礁,但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克服危险到达终点,也如人生一般,首先立志,然后通过不懈努力到达终点。

朋友们,趁现在美好时光,为自己立下一个目标。向目标冲刺,扬起理想风帆吧!

2.中学生优秀作文:年绣 篇二

一、在讲评作文时, 应慎用“抄袭”一词去定位学生作文

对于学生自认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一篇习作, 我们当老师的要慎重对待, 不求全责备, 应口下留情, 在讲评时不妨根据实际情况, 在下列词语中, 找个替代词语:克隆、复制、拷贝、脱胎、仿做、移用、借用、转载、模仿等, 这样既照顾学生情面, 又可以调动其积极性, 何乐而不为。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例子”的“母用”便是当模仿的范本, 所以对于学生的“模仿”作品, 不应过分紧张, 无所适从。古今中外, 名人大家, “出于蓝, 而胜于蓝”,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源于魏晋之时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 又如巴尔扎克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源于但丁的《神的喜剧》 (《神曲》) 。可见, 从题目到选材, 从观点到内容, 一篇文章不可能横空出世,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充分反映了文学创作的继承与发展。再想想:在教学中, 我们不是提倡学生应该广泛阅读、多借鉴吸收其中的精华吗?

同一个题目、手法往往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呈现, 因此通常要界定一个作品是否有抄袭是很困难的 (如一个作品抄袭多部作品的拼接式抄袭) 。一般来说, 一个情节或一个手法相同只能被叫做借典或雷同。所以, 有了别人的痕迹, 并不一定就是抄袭, 最重要的还是看是否有自己的创造, 关键看内容核心的东西。我有一个“鲜例”, 一次在作文指导时, 我念了一篇范文《我是一个钻在钱眼里的妞》, 结果在期末考试中有一位同学就用了同样的题目, 但题材、形式、内容则完全不同, 她赋予了这个题目新的灵感, 的确是一种突破、创造。

当然, 我决不是说中学生就可以不动脑筋, 坐吃山空、坐享其成了。对于真正的照搬照抄, 还是要善意禁止的, 在这里, 我不得不啰嗦一句:“慎用”不等于“不用”, 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因为我们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态度:向生活靠近, 向范文学习, 与此同时还是有自己的东西, 包括思考、见解、内容等, 不过坚持多写多读, 循序渐进, 自己的文章就会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

二、在写作文时, 要教会学生如何“抄袭”, 即最好仿写借鉴、为我所用

面对一篇好文章, 如记叙文可以借鉴某些情节, 也可以学一学名家的语言表达和写作风格。例如, 学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就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类似的作文, 甚至可以很相像, 但绝不能完全相同, 另外, 对于一篇好文章, 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 可以改写、缩写、扩写, 甚至其他形式的作文等。这样, 时间长了就会找到自己的感觉:既体会到原文的长处, 又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曾经我让学生为《项链》、《小桔灯》续写结尾, 看谁在继承的基础上, 灵感最多, 创新最多, 结果有些学生, 有很多的创意, 的确作文有一定的水平。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关键要教会学生掌握“抄袭”的技巧与方式。由此可见, 对于学生作文, 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 冠以“抄袭”之名, 未免欠妥。

我认为“抄袭”的最好方式是仿写, 无疑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 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 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但要注意文章的手法, 像修辞手法、对偶、排比等, 词性要相当。例如, 仿写句子: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 生活是一条崎岖的路。仿写: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盘莫测的棋, 生活是一场自己的戏;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曲心灵的歌, 生活是一扇未知的门;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列远行的车;生活是一杯自酿的酒等。

三、在作文批改中, 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 建构诚信

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 我们大多数老师越粗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字斟句酌、精批细改, 然而真正的主角———学生, 一般只能说是“听众、看客”

所以学生对于作文的结果, 很少有动于衷, 表现冷漠。或者老师在批改作文时, 按照自己的是非标准去评判, 对于所谓的似曾相识之句, 轻率的冠以“抄袭”“剽窃”, 长此以往, 不但往往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师生之间关系紧张。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进行创作一向是严肃认真的。他在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写完之后, 至少要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除, 毫不可惜”。可见, 修改文章对写作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扭转这种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呢?我在作文批改中进行互动式批改, 按“四互”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操作: (1) 互定标准; (2) 互改习作; (3) 互谈体会; (4) 互推佳作。开始有我们老师引导, 然后逐渐放手, 让学生自己说自己之所说, 写自己之所写, 改自己之所改。

这样, 构建并运作“互动”模式, 的确有一定的成效, 并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作文互动中投入多了, 真抄袭少了, 作文的质量高了。从此, 师生之间距离拉近了, 中学生的作文就会很少出现诚信问题。

以上是笔者在学生作文中, 由所谓的“抄袭”联系作文教学实践的一孔之见, 作文评改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 但应本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因文而异, 因人而异, 求实求活, 。这样, 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此在不断的作文练习与修改中获得进步, 得到提高。

摘要:作为中学语文教师, 应慎重对待学生作文中的“抄袭”现象, 必须作认真、细致的思考和推敲, 教会学生仿写借鉴, 发扬教学民主, 激活课堂氛围, 实行“互动”式作文评改, 减少师生之间“诚信”危机

关键词:抄袭,仿写,互动

参考文献

[1]周晖.高中生议论文辅导大全[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1.

3.中学生优秀作文:年绣 篇三

关键词:作文教学;自主;修改;培养

教师代替学生修改作文不如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养成中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养成自己改的习惯,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语文教师代替学生修改作文,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忽略了学生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主修改作文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研究各个阶段学生心理上的特点,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工作重点必须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修改能力上,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让学生掌握修改的决定权。

培养学生的自主修改能力,并非教师可以彻底不管学生,而是要通过指导、鼓励、示范、检查等方法,让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自主修改,是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的继续,是写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学习者主体性及创作能力的具体体现环节,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切身的情感思想和个性出发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探寻修改作文的方法,明确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使语言运用得更加规范准确;培养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有利于发掘学生内心深处更加丰富的想象力,提高作文质量,体现学生的作文本色。

二、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必须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根据修改目标选择不同的修改方法,作文修改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目标地训练,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保护学生参与修改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增强其写作和修改的信心。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改变学生的冷淡情绪,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因素,要尽量让学生产生生理上的愉悦,这种愉快的体验会让学生积极坚持去做这件事情,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稳定的情感。

三、明确各年级阶段目标,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结合初中各阶段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实际情况,制订各阶段科学有序的培养目标、培養原则和具体实施计划。七年级学生训练重点是激发兴趣、端正态度,以“写作规范”为目标学会方法;八年级学生训练重点是以读促改,读改相结合,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九年级学生训练重点是勤写勤练,培养综合整体修改能力。

七年级的自主修改作文训练难度不大,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小学几年的作文训练基础,重点要求学生修改作文的格式以及在书写是否规范整洁上下工夫,可以采用同学间交叉,随机分组或者自由分组的方式,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表扬修改认真和提出正确修改建议的学生,通过这个阶段的评改实践,让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修改方法,逐渐提高作文修改水平,在消除学生对自主修改作文的恐惧、畏难情绪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认真对待作文态度的效果。

八年级学生主要采用学生自己读改,经过七年级的自主修改训练,学生已经学会了互改挑错、自主诵读修改、讨论修改等修改方法,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自己的初稿,从而发现自己的问题,实行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循环互改”,优秀的学生帮助中等的学生评改,而中等水平的学生帮助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修改,对于自己修改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把优秀的作文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评改,在这个年级阶段的学生,主要以读促改,读改相结合,通过多阅读、多修改,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九年级学生经过初中前两年的自主修改训练后,已经学会了常用修改的方法,养成了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该阶段的学生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习作水平和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修改作文的综合训练,提出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并给出指导性修改建议,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把握作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做到淋漓尽致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最重要的是这种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是终身受益的。

参考文献:

[1]王桂琼.浅谈学生作文修改的方式[J].作文教学研究,2006(04).

[2]杨景生.师生结合作文评改讲评法的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08(13).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白水江初级中学)

4.中学生优秀作文:守望 篇四

中学生优秀作文:守望

纷纷扬扬的雪覆盖了整个山庄,山野全是银白。今年的除夕夜竟是一片严冬的肃杀。在北风呼啸中,村庄是如此的安静,竟不见一个人,没有一丝生机。

唯有村西头的那颗老槐树下,还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头裹毛巾,皱纹间夹杂着雪花,却很整洁。棉衣上已布满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她坐在这里已经很久了。

她把头伸得长长的,直勾勾地向土路眺望。和老槐树一样,她在守望着远方。

儿子已经有两年没有回来了,儿子在遥远的北京做一名铁道工人。每逢春节时,为了千万个盼归的母亲,儿子总是很忙。

儿子告诉老奶奶,北京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那里有数不尽的高楼大厦,还有川流不息的车辆。儿子说等他攒够了钱,他一定会把老奶奶接去享福。

老奶奶哪里知道什么高楼大厦啊!她生在大山里,长在大山里,最终陪伴她的归宿也应是大山。她只希望儿子不再生活在如此贫瘠的大山里,她只希望儿子能走出去。

可儿子这一走到现在就是两年,其间就没有回来过。连电话也没有打,如此贫瘠的小山村怎么会买得起电话啊!老奶奶就生怕儿子出了什么事。

老奶奶就这样坐着,在老槐树的陪伴下,一起去守望。村里的乡亲们来劝她回屋歇着,别冻坏了身子。而老奶奶却说:“不,我要等我儿子,他说他一定会回来的!”

眼看着大年三十就过去了,初一清晨,老奶奶又像往常一样坐着,在村西头等待。远方的土路尽头跃动着一个小黑点,模糊的黑点愈来愈大,愈来愈近。一个雪人到了面前,老奶奶忙迎了上去。

“儿子!”

“娘!”

母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

儿子今年轮休,批了五天假。

5.古韵中学生优秀作文 篇五

蓝色的天幕上嵌着一轮金光灿烂的太一一,风儿像母亲的手抚过我的脸颊。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我和同学相约来到博物馆。

脱离繁华喧闹的城市,走进古色古香的博物馆。首先,一种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博物馆陈列的物品使这里有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整个人被这里的文化气息渲染的脱一去了往日的浮躁,举止动作也变得优雅起来。

然后,我开始细细品味。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套‘‘青花瓶,青花仙鹤纹罐’’。我虽不懂文物,可也感受到了她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带给我的一种惊艳,似一位端庄的美人,亭亭玉立,美不胜收,以最好的姿态迎接世人的.观赏。

看完美丽动人的‘‘淑女’’,接下来,我就被一件‘‘青花鸡首壶’’的张扬气质给吸引了,如果说‘‘青花瓶,青花仙鹤纹罐’’是亭亭玉立的的话,那‘‘青花鸡首壶’’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气、俯瞰天下的魄力。那只鸡头傲然挺一立,仿佛世界为他囊中之物一般,霸气侧漏。大有‘‘人中之龙’’的体态。

还 在回味上一件‘‘鸡首壶’’的气节,我的目光已转到了‘‘青瓷褐色点彩蛙形尊’’,比起前两件文物,这件‘‘青瓷褐色点彩蛙形尊’’就显得不怎么赫然出彩了。不过,他更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和蔼而又慈祥,静静的看着晚辈们争奇斗艳,默默闪耀着自己的光辉。岁月悠悠、历史的转折,带给他的只有稳重和成熟,静静的屹立着,让那些放一荡不羁的人们低头沉思。

走出博物馆,仿佛一件件文物还 在我的脑海里反复出现,文化的气息还 萦绕在我的身旁。感受了这次视觉的饕餮大餐,我对古代的文化和美有了新的认识。

6.星空中学生优秀作文 篇六

傍晚时分,夕阳将一抹余晖播撒在原野上,给大地镀上了一层动人的赭红色。吱吱喳喳鸣叫着的小鸟纷纷飞回散落在田间枝头上的鸟巢,乡间纵横的瓦舍上升起了袅袅的炊烟。一条小溪绕过田野缓缓流淌,偶尔遇到几块凹凸不平的顽石,便会溅起一朵朵水花,在夕阳下迸射出宝石般的诱人光泽……乡村的晚景朴实,自然,令人赏心悦目。

随后,夜色像一只脚步轻盈的猫,不知不觉地偎依到了人们的身边。天空变成了那种令人捉摸不透的蓝黑色,犹如黑天鹅的羽毛,典雅庄严。钻石一般的星星,悄然主宰了整个天空,在暗淡的苍穹中眨巴着橙色的眼睛。明与暗相互交映,动与静彼此衬托,每一个黑夜都会呈现给你一种未曾领略过的新奇感。漫步田间小径,头顶上是璀璨的星空,脚底下是广袤的土地,身边是空旷幽寂的田野……踢一脚硌着脚板的石子,捉一只一闪而过的萤火虫,掬一捧冰凉甘冽的溪水,抬起头与星空对话……这样的夜晚,对我而言是极大的享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得不离开故土,来到城里读书。城市,成为我生活新的起点。

如果说乡村生活节奏是二胡宛转的弦音,那么城市生活节奏便是爵士鼓奔放的鼓点。为了不可预知的未来,我别无选择,在充满竞争的坎坷之路上艰难前行。每日脚步匆匆,在教室食堂宿舍之间穿行。看看周围埋在试卷丛、习题堆、书本山中的同学,感觉他们的眼神如同我的内心一样,迷茫呆滞。每个人都像一只失群的孤雁,找不着回家的路……

夜晚,走出校园,希望能看到久违的星空。可是纯净质朴的星河被街道上闪烁的霓虹灯吞噬。明暗交映的夜空悄然遁去,只剩下一片混沌。被灯光吞噬的星空,将我美好的童年记忆彻底洞穿。眼前的霓虹灯,令人目不暇接,却杂乱无章,有如城里人匆匆的脚步,透出人心的浮躁与张皇。

夜,深了。在梦里,我划着一叶扁舟,在童年的溪流里缓缓飘荡。

溪水边,生长着绿油油的苇丛;水面上,升腾起乳白色的雾气。淡淡的雾气笼罩着我的小舟,萦绕在我的心间。天上的繁星,组成了一个又一个星座,慢慢地旋转着,奇异而又瑰丽。透过牛奶一般的雾气看去,灿烂星空有一种油画般的朦胧美,如同蒙娜丽莎的微笑,若有似无,若隐若现,充满了童话色彩,满含神秘的韵味。荡漾在涓涓细流中,欣赏天空曼妙的星辰,蓦然有一种恍若仙境之感。一个人,一叶舟,清风轻拂,雾气迷蒙,在星河之下徐徐泛舟,真的别有一番滋味……

时至今日,这样的美景是否已经只能在梦境中领略?

我的内心深处,总在守望着孩提时代畅游过的小河,守望着幼儿时代钻过的高过人头的草丛,守望着童年时代璀璨的星空……

7.中学生作文“入门”指导 篇七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则是很难的。对中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真正的创作源泉,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引发想象的情境,启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道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了启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自然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首先,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获得质的提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初中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加大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育活动课、课余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愿望之后,如何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其次,教师应运用不同形式引导学生走向写作的道路。以往的训练都是小段的训练,进入初中后,应该逐步进行篇章的训练。虽然文章需要精彩的段落,但是很多时候更要完整的结构。通过借鉴和尝试,我总结了三种入门的方法。首先是范文入门。在一篇习作的开始,老师找一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较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比如比喻拟人的运用,句子长短的搭配,结构较为清晰。然后进行分析和指导,让学生进行模仿。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可能是雷同的,但是比较完整,也比较通畅。但是,这个方法一定得注意的是在类似的指导后,一定要发现学生自己创造的东西并且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才会在今后的同样教法的习作中有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第二是故事引路。故事是小孩子的快乐天地,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不喜欢语文的学生也一定喜欢讲故事。所以,可引导他们编故事,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无边无际的想象世界里遨游。但是我认为,刚开始,应该给予一定的素材,具体的指导,可以先给他们一条线索,因为学生的思维不会一开始就流畅通顺,但是也不能过于束缚,教师要适当把握好这样一个尺度。三是随文练习。这是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每上完一篇课文后,教师便可以进行类似的文型练习。一个单元过后,学生就可以有三到四篇的练习机会,也许会有雷同,但是基本上都掌握了方法。如果真的有恒心进行长期训练,效果就会很好。

再次,作文的修改、批改也很重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我是这样完成这个步骤的,主要是利用面批和课堂上一起批阅。每次课上,我争取对十个以上的同学进行面批,着重发现优点,以表扬为主。学生的优点得到发扬与发展,才会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在批阅后,我会选取一篇句子不通顺、啰唆,段落之间不连贯的文章,然后抄写出来,或者打印出来,先让学生自己找毛病,然后全班一起商量、讨论,改正。我认为这对作文和阅读训练都有很大的好处。我还选一篇或两篇优秀习作,让学生找出优点或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一起总结、学习、鼓励。每篇习作,我都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对于同学的作文,我以改正错别字为主要目的,然后写上热情洋溢的批语。使用这样的方法,收效不错。

8.中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篇八

关键词:修改;作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61-01

俗话说:“十分文章,三分考写,七分靠修改。”而新课标也提出要求,“让学生学会自我修改作文,使学生在修改作文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学生自我修改能力的重要性。此外,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修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因此,应当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修改的主人。那么,学生应当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呢?其实,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作文也是如此。学生要想修改一篇作文,也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不仅看作文的内容,看作文的形式,还要注意作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体地说,学生要想修改好自己的作文,就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检查主题是否明确,材料是否充实

换句话说,就是文章在观点和材料上还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有些同学在动笔之前尽管审清了题,考虑了文章的中心,但动笔后,往往就“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所以,学生应先在立意上查找毛病,再修改。如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写了篇《我理解了母爱》,讲的是我的身体非常瘦弱,性格内向,母亲十分关心我,给我订了份牛奶,这样每天早晨,母亲要跑很远的路去领牛奶。并且详写了一个大风雨的早晨领回牛奶后,全身都湿了,且淋出了病,看到这情景,我感动得哭了,觉得母亲非常关心我,我理解了天下父母心。这样一个材料能自然而真实地反映“理解”母亲吗?恐怕很难。后来,他对初稿作了这样的修改:每天早晨母亲逼着我跑去领牛奶,而且风雨无阻,我委屈地哭了,心里挺难受,以为母亲不爱我。后来才明白母亲是用“牛奶+跑步”的方式来锻炼我的身体素质和内向性格,茅塞顿开,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改后,材料与主题的结合明显紧密了。其次,对文章材料的增删也要反复琢磨,反复修改。大家都知道,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原稿有二十多个例子,一删再删,只剩下三个,结果文章精炼了,把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质表现得更突出、更鲜明了。

二、要进一步推敲结构安排是否妥当

结构就像盖房子,不精心设计,随便动工,是盖不好房子的。文章写好后,应看文章是否符合生活本身固有的规律,是否符合人物、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否符合环境、景物的构成层次,是否符合阐发道理的步骤等。在此基础上,再看文章前后部分能否联系起来,意思是否有中断和跳跃性太大的毛病。如有位同学写了篇《理发》的文章,头两段写今年到外婆家度暑假时被外婆逼着去理发的情形,第三段则写两年前在这里理发遭理发员恶骂之事。于是第三段开头写道:“提起理发,我就不由得发怵了……”很自然地进入了回忆。回忆完后,就直接写现在去理发的事,“我小心地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理发员迎上来,客气地把我让到了座位上。”这样,中间意思就断档了,修改过程中,他补进了一句“现在怎么办?外婆的话可又不能不听”,又从回忆中转到现实,很自然衔接两个部分。推敲结构还不应该丢三落四。有篇习作《我的班主任》前面写道:“他生活简朴,工作认真,还热情地关心寄宿生的生活。”可后面只写了“生活简朴”和“工作认真”两方面的事,漏掉了“关心寄宿生的生活”。这就是典型的有呼没应。

三、要进一步润色文章的语言

润色语言,先要把文章浏览一遍,力求消灭错别字。然后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要删繁就简,力避啰嗦,反复推敲字、词、句。比如《我的班主任》开头写道:“夜深了,大街上华灯齐放。我和妈妈走在路上,路过学校,校园一片安静,只有一间办公室还灯火通明,有位银发飘飘的老师,时而拧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这样的开头很好,渲染气氛,引出对象。可语言就啰嗦了,应把无关紧要的删去。另外,一些模糊不清、辞不达意的词也要改掉。如“劳动结束了,我们像凯旋而归的战士……”,这里的“凯旋而归”用得不好,“凯旋”就是“战胜归来”的意思,“而归”就多余了。最后,还要看用词是否生动形象。

此外,对生活常识的认知,关联词的运用,甚至标点符号都是修改文章需要注意的地方,对此,学生在修改作文时要加以注意。文章写好后,可先放一放,等自己感情冷静下来,再删再改,这很必要。否则,不易发现毛病。也可以拿给别人看,更要自己反复诵读。这些学生都可以尝试尝试。

总之,学生修改作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作文自身规律的要求,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修改作文当中知道自己写作的不足,才会知道如何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加优秀。此外,让学生学会自我修改作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耐心地对学生的写作加以指导,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 杰.关于中学生作文修改的几点体会.新课程·中学,2011,(7).

[2] 王 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新课程·教师,2011(10).

[3] 肖 寒.谈谈正确修改作文的几个方法.校园文化,2012:1-2.

[4]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一版.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8).

[5] 赵世金.怎样让学生评改作文.语文教学通讯,1995:8.

9.中学生优秀作文摘抄 篇九

片头曲

曹雪青――一个无名小卒。但她自己却自命不凡,日记中她常写到:“我绝不是一个平庸的女子,当年曹雪芹的一本《红楼梦》轰支动了世界文坛。而今,我雪青也要……体验一下名人的感觉。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嘛。于是雪青开始了她体验人生的路。不过那一天,发生的一件事似乎有点……

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

这天,雪青在教室里构思她的”梦“,忽然窗外传来一阵呜呼声,原来是雪青的同桌黛欲。她手里拿着一盒古色古香的书,脸上洋溢着无比自豪的微笑。雪青走过来看发生了什么事,黛欲用那种近乎鄙视的眼神不屑地说”我写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发表了,出版社送了我一套精装版,还有二百元稿费呢!“听到这里,再看黛欲的那种眼神,雪青似乎有点想哭的感觉,心里酸酸的,她勉强朝黛欲笑了笑,跑了出来。她来到学校的池塘边,绿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哗哗地响,似乎也为黛欲哭。一片白云飘过来,遮住了太阳,雪青出神地看看。不一会儿太阳又慢慢地突破重围,露出了笑脸。雪青低声呤道:”也许这就是一种体验吧!“当年曹雪芹正是体验了一个大家庭由盛转衰的过程,而写出了经久不衰的作品,我现在不正是在体验一种感觉同种失落、惆怅的感觉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现在还要加上一句:”生活体验成作品,“只要我抓住机会,体验每一次经历,我就一定会行的。”

片尾曲

一个月过去了,雪青的一篇篇文章犹如石沉大海,黛欲对她更是讥讽有“嘉”,“你这块不开窍的石头,也想写书,做梦去吧,你!”雪青面对黛欲只是一笑了之。在学校她异常坚强,回到家却常以泪洗面,悲叹道:“为什么?我到底是怎么了,怎么一篇好文章也写不出来啊?”终于,有一天,她收到一封来自出版社的信,当她带着一颗激动不已的心打开时,上面却写着请另投他社。可是雪青却异常镇静,她笑了笑,回到家在日记里写道:体验也是一笔财富!我已经很满足了,但是我还要不懈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大结局

10.中学生优秀作文:珍惜相聚 篇十

学校报告的日子,由于从家乡迟到,到学校已经超过了学校所需的时间。我回来的包,风一般去了教室。在回到教室的路上,我的心非常焦急,但是当我进入教室那一刻,我原来不安的心突然冷静下来-迎接熟悉的面孔,他们有一些清洁,有些响亮的阅读,有些人从这个问题中学习,有些人放弃了所有的沉迷于书海的噪音...一切都如此的熟悉,我的心爆发成一种幸福感,我在心里说,第四天,你好!我很高兴再次在这里见到你。

我们的第四天是一个特别的一年,今年我们将很难满足一年的考试,代表毕业季节将是一年的一部分,但对我来说,这也是特别的这是去年我和我的同学一起去了。时间真的很快,在过去三年里,我们用自己的时间和真诚的感情编织了一个属于我们所有人的好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我们在荣耀里面闪耀,这有我们的微笑,以及我们的眼泪。记住,我们必须一起学习,一起玩,一起工作,为课程赢得光......时间太短,故事很长,如何谈论无尽,只有经验之前,他们知道精彩。

记得第一天的学校,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一起,我们这些小魔鬼的第一次融合的个性,大家Chuaizhuo一个快乐,恐惧,迷惑的心坐在座位上的亏损,我不知道谁是一个哭泣,打破尴尬的气氛,让我们让身体和心灵成为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室开始生气,郎朗书的声音,笑声。

从无知的青少年到成熟的成熟的前辈,我们有时间举行盛大的洗礼,朋友之间的强烈的感情是为我们加冕。现在我们更加明智,再加上学习的压力,我们融合了爱的本质,更多 加重研究的背后。但我们还是会有自由时间和学生聊天,一起放松,一起玩。

我们在不久的将来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这将是一个充满悲伤,悲伤和眼泪的时候,它将永远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灵和心中,但也让我知道在这个时候珍贵在一起,珍惜在一起,珍爱友谊。

11.中学生优秀作文:年绣 篇十一

一、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举一反三

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观察练笔范围广,形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序的情况下,这种观察练笔能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观察对象的选择,一要切合实际,二要为教学目的和习作训练重点服务,观察练笔有整体的,也有部分的;有单项的,也有多项的;有静态的,又有动态的。可以先写简单的、静态的,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墨水瓶、文具盒、储蓄罐、小玩具等,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

以“书包”为例,我在指导观察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仔细、具体观察书包的特点,并以详细描述书包外形特点、内部结构和作用为例,指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从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观察,帮助学生把个别、部分的认识加以综合,把各部分连起来说。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加深对观察对象的认识。如问学生: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书包经久耐用又美观大方呢?

在这一环节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按观察顺序、抓住重点”以外,还应做到:

1、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说:有初步观察的说,有按顺序连起来说,有小小组相互说;有整体练说,有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生动的语言详细说(描述)等。

2、针对实际及时进行评说。如书包是方形还是四方形;对书包上的大字的描述是用“端端正正”,还是“引人注目”好呢,等。进行词句辨析,较好地把培养观察能力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3、当场指导试写。通过说的评点,学生对要写的内容和要求更加明确,思路更加开阔,当即动手试写。在学生试写时,教师应做到:(1)对差生重点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调节自己的教学,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2)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练说的反馈信息,同时及时从同学的“说”中捕捉“写”的即时信息,以提高学生自学自改的能力。

二、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反复运用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以观察练笔“书包”为例,在观察说写训练过程中,学生悟出方法,从单肩书包到双肩书包,再说写各自不同的书包,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观察,叙述自己用的书包。从实践中,学生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转化为技能,反复实践就能形成能力。在指导观察和说写中要着重抓以下两点:

1、主动观察,独立运用。小学生观察事物时,往往见大不见小,更不会小中见大。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认识客观事物,抓特点,抓关键。做到观其形,辨其色(视觉训练),闻其声(听觉训练),触其体(触觉训练),嗅其味(味觉训练),以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写出自己的书包,让学生动手量一量书包的长度、大小,掂一掂书包的重量……使学生对事物有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学生年龄虽小,只要认真看,仔细想,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来的作文不仅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生动活泼,言之有味。

2、培养观察习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利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方法,把观察引向课外,引向日常生活,做到每日必观察,观察必有所得,得而记入观察日记。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使观察成为习惯。有位学生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到三年级上学期,共写观察日记150多篇。

三、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寓练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

1、针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常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并指出,他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重视观察,善于观察,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好习惯。

2、教学中重视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课后指导学生在家养蚕、养金鱼、养蝌蚪等小动物;或种花、种菜、种向日葵等,认真观察这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边观察,边记录。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习作兴致。

3、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引导学生写简短的观察日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还经常把学生的习作办成墙报、小报,选送报刊,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习惯,把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与习作挂起钩来,消除了学生没东西写的畏难心理。

四、加强学生思维方式训练,培养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步行街呼唤文明》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12.中学生作文的真情表达 篇十二

一.抵制套话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多不从“一己心灵之体验”出发,缺乏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为应试而模式化的训练,学生没有独立的思维和思考。由于目标功利,学生喜欢到作文选、写作大全中讨素材,寻章摘句,剪辑拼合。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态度是:只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如语句优美,内容充实,有一定的情感,不管作文的真实如何,就可以得高分。学生的作文或是缺乏个性、千篇一律,或是脱离生活、空洞无文,作文不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载体。

尽管现在作文要求中强调“抒发真情实感”,要求考生能在个人成长历程中找到和题目的契合点, 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写出真实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然而,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近几年出现的“套话” 作文盛行于考场,阉割了个性,扼制了创造。

“套话”作文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 名人的事迹或某些极端的事情;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 再套上一个含蓄开头和接近于中心式议论或抒情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开拓。就是说,作文的材料熟烂、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 根据近几年来阅卷的不完全统计, 出现在这类“套话”作文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渊明、苏轼为最多,可称为“套话”作文中的 “三巨头”。而更有的是套用别人的经历让极端的事情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要么是极度的悲伤,要么是极度的喜悦。不管作文话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都可以用上述材料敷衍。

“套话”作文的盛行与话题作文形式有一定关系。因为话题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低,再加上前几年这种类型的满分作文出现得较多,而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来讲,掌握几块材料到考场上去拼凑,远比苦学苦练提高写作能力要容易得多,它既不需要承担抄袭的责任,又能得到较为满意的分数,何乐不为?“套话”作文的盛行与作文教学形式有一定关系,因为大多的学生不喜欢作文, 对于老师布置的作文应付的居多, 这让老师在改作时花的精力较多, 而且效果也不明显。如果依每个学生的能力来看,各不相同,但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较高的水平,只有让学生去模仿,去套用,“套话” 作文也就应运而生以至于盛行。

但是,这种“套话”作文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它使考试作文遴选考生的区分度受到严重影响,在一定时间里,老师在评判学生的作文,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改作疲劳,从而让写作能力高的考生与写作能力低的考生得分趋近,不能体现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二、更为严重的是,“套话”作文背后的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机制影响一代人的写作能力,现在有的学生所写的不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情感,而是借用了别人的一切。长此以往,一是培养了一批人的懒惰习惯,二是遏制了一代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而在新课标的“表达和交流” 中有这样一条要求:“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又提出:“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可见,“求真”是新课标对作文要求的重中之重。

二.拒绝低俗

然而,当全国各地的作文都不约而同地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时,在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袒露心迹,张扬个性时,在大力整治“套话”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自我时,让我们先想一想:到底什么是真情实感?怎么想就怎么写就是好文章吗?是不是可以完全抛弃古人“文以载道”的遗训,只要“文”好就不用管内容是否健康积极呢?

一些学生在作文中用诙谐的笔调描写同学们的刻苦用功,用调侃的笔调讽刺老师对他的关心和善意的提醒,得意地流露出孤芳自赏的情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盛气凌人的情绪和漠视万物的清高。有的学生把张扬的个性理解为无视他人、集体的利益,随心所欲,横行霸道。更有甚者,曾有个别学生在文章中用赞美的笔调描写他所欣赏的个性:着前卫的时装,哼时尚的歌曲,嚼着口香糖招摇过市,或戴着墨镜,身后一群随从,旁若无人地进进出出,他人投以畏惧的目光时心里十分受用。

如果简单地从“我手写我心” 的角度看,这些作文似乎是不应该受到挑剔和否定的,但这些不健康的思想和颓废的情绪极为有害,这是对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内涵的曲解。表达真情实感当然要以“我” 为中心,但又不是在认识世界上一切以“我”为标准,一切服从于 “我”的意志。真情实感应是健康的、积极的、美丽的,应该是一种负责任的表达。

大千世界本身纷繁复杂,作文没有禁区;但现在的中学生正值既懂事又不懂事的年龄,又遇到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转型期的社会,常会像迷了路的孩子一样,渴望得到点拨。作文教学理应伴随学生的心灵成长,在引导学生和谐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主流,倾听生活的主旋律,特别是敏于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应是作文教学不变的主题。如果学生能心灵和谐,就会抱着欣赏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他们心中就会充满阳光,充满快乐和激情,思想就会逐步成熟,这时作文中所表现的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心”才会达到理想的境界。如果教师在学生的作文中觉得此文有存疑不真实或虚情假意,应该有所暗示;如果是明显的不合常规,那就要坚决的否定, 以绝后果。

三.呼唤纯真

作文是个体精神劳动的结晶, 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倡导“我口说我话,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我心有真情”,就是给学生松绑, 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有真意,去伪饰:少造作, 勿卖弄”,这才是写作上的美学趣味,代表了学生体悟世界看待人生的情感方式。

1.开放写作内容,引入生活活水。叶圣陶先生曾提出:“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我们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努力实现学生的作文与其人格、思想的和谐发展。

2.开放写作形式,鼓励创新表达。学生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让学生作文时,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记叙、议论、抒情或综合表达方法, 让他们自由地展示个性。有的擅长观察联想,生动的故事听了写,感人的事件见了写,奇妙的想法想着写;有的喜欢思考,好的书报读了写,精彩的影视看了写,有的喜欢抒情,生活的感悟,美丽的景物自由写;这样把学生逐步引向抒写真情、张扬个性的写作之路。

3.更新作文批改方式,自改互改点评交流,让学生成为批改的主角。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都乐于查找别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倾力打造自己高品位的佳作,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自改或互改完成后,再交给老师点评。教师的评价除了找出文章的不足外,要采取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好的批语,如同春雨润泽大地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获得精神的舒展与心灵的迸发,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加乐意表达真实的作文。

13.中学生优秀作文:感谢师恩 篇十三

金灿灿的九月十日即将到来。这是辛勤的园丁敬爱的老师的节日。我想祝贺他们节日快乐。

如果我是一个诗人,我将用绚丽的语言、超卓的文笔、饱含深情地表述我对他们的敬重;如果我是一个画家,我将用最单调的色彩勾描出最动人的他们,画出他们的青丝、白鬓,那一双总是沾满白色粉笔末的手;如果我是一个音乐家,我将送上最深情的曲调,那是我一生都无法言明心声……可惜,我什么也不是。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既没有高卓的文笔,也没有不同于他人的天赋,我只能用我最简单的文字表达我对他们的爱!

人们常说: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不太认同,蜡烛的奉献是彻底的,奉献的是生命,而老师给我们的只有知识和智慧。蜡烛这个光荣的称号应该是黄继光、邱少云这些为国为民的烈士的。我认为老师是上帝的儿女。因为上帝塑造了人类,老师却进化了人类。上帝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躯壳,没有老师的辛勤培育,我们是兽。正因为老师起早贪黑地为我们这些花朵修剪枝干,我们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老师是不变的。他们将永远屹立于地球村,每一代觉醒的人是老师为他们敲响了胜利的钟声。每一个成功的`人,是老师为他们填平了崎岖的山路。在你迷茫时,老师像一阵风,吹散你眼前的浓雾;在你失败时,老师像一架云梯,为你托起梦想,充足你的希望;在你成功时,老师像一个魔术师,神奇地消失了,他在暗处看着你的微笑,然后默默地去寻找另一个迷茫的人。

敬爱的老师,谢谢您多年来对我的栽培,天知道,我的荣誉源于您的汗水,天知道,我的成绩源于您的双手。

14.中学生优秀作文800字 篇十四

这是工业区很普通的一个饭馆,郁郁葱葱的香樟树环绕着的“T”形路口,一家很不起眼的店面穿插在树下众多的门店中间,常常踩着落下的树叶进到店里,门口一口煨汤的大缸标示着江西名吃的特色,里面二十见方的地方打扫的干干净净,几套整齐摆放淡黄色的木质桌椅,使原本有些拥挤的空间显得有条有理。这也是一家我们常说的夫妻店,一对三十来岁的夫妇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每次来不仅食物做的不错,而且夫妻俩也很热情,所以我们就经常去,渐渐互相稍微熟悉起来。

起初去那主要是因为天气热,他们那有空调可以避避暑,慢慢的我们每天大概都会去一次,更因为夫妻俩的真诚自然。不管多忙,每次去都见他们忙出忙进,狭窄的地方,男的高高壮实的个子主要负责锅炒及清理,女的白皙稍显柔弱的面容主要是端菜收费,人再多也总是有条不紊,两人来去匆忙但配合默契,所以店里生意一直不错,中午常常人满为患。更让人称赞的是那么多顾客,当我们去过几次后,他们各自都记得我们平时喜欢吃的种类和数量,有时不用说直接就拿过来,随后相视一笑就又忙去了。这样,我们也经常去吃,往往见到的`也是他们夫妻俩相顾无言的默契,和燥热年华的一丝清凉。一次晚饭时,清闲下来,看到女主人拿出收到的一张老版一元红色纸币在男主人面前满心欢喜,而男主人用那种略带清高的眼神并“鄙视”一句,虽听不清说什么,但像极了很多人,也正是这些,也像极了某些人眼里的生活。

15.中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初探 篇十五

一、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的能力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 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面对题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 最后, 只好“参谋”某本作文书应付了事。千人一面, 当然难有创新,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 通过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观察应做到以下两点:

1、明确观察目的。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 看什么都是走马观花。对此, 教师一定要指导他们带着目的去观察, 如春天让学生观察柳树上新发的嫩叶, 秋天让学生观察梨树枝头成熟的果实。观察中学生会发现, 原来生活中有很多知识, 我们曾熟视无睹。

2、明确观察要求。

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观察, 还应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久而久之, 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每篇字数不限, 只要能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即可。每周必须检查一次, 还应评出有特色的日记, 有进步的提出表扬, 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豪感, 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日常生活是一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泉, 只要我们引导学生, 接近自然, 接触社会, 做生活的“有心人”, 善于观察, 勤于积累, 写作水平一定会很快得以提高的。

二、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能力

1、将课文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在现实语文教学中可以看出, 学生对课文会阅读能理解, 并且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但实际上, 学生在作文很少能用到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很少借鉴课文中的语句, 甚至有些学生一学期到头, 连课文中的一句话也用不上。原因是学生从事课文阅读时不思考如何写作文, 作文时不联系课文进行写作, 导致阅读写作两张皮。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老师没必要将课文讲得多深多透, 老师可以大胆地把课文分析交给同学们, 学生可以从自读中领悟到写作的技巧。另外, 老师在授课中应随时触及作文, 把课文写作二者结合起来讲。当然, 比较有效的方法还是进行仿写练习。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可以仿写“老师的背影”、“妈妈的微笑”等, 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 我让同学们仿写家乡另外一种水果“梨”或“苹果”。学生中有人能够在作文中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或引用了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老师应及时提出表扬, 这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加强课文阅读训练。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词汇贫乏、语句干涩、缺乏表达力的毛病, 这是由于平时读书太少, 没有受到书面语言的熏陶和感染, 缺乏语感。因此,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应明确学生阅读的篇目。指导他们从阅读中去积累词句。培养语感, 指导学生不同的方法去阅读, 学会边读边想, 还应做好笔记, 摘录好词佳句、名人故事以丰富自己的头脑, 充实自己素材的宝库。

三、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

1、学生的作文如果不是“做”成的或“凑”成的,

而是认真写出来的, 它都有习作者认为写得满意的句段, 教师要认真分析, 特别是起步作文或学困生的作文, 教师更是要去找寻。在作文评讲课上, 让学生朗读这些满意的句段, 并阐述满意的理由, 让全班同学欣赏。教师要对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 给予充分肯定, 即使是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只有一两句。这些妙语其价值往往会超出那些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的四平八稳的整篇作文, 况且那些名篇名著之所以“名”, 有哪篇不是妙语的功劳呢?

2、班内优秀习作展示。

班内的墙报开辟优秀习作专栏, 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 以便本班的师生阅读、欣赏。经常组织演讲比赛,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文、锻炼演讲才能的机会;每期班级黑板报都要选用学生作文片段。

3、校内优秀作品展示。

对那些有一定水平、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作文, 教师要及时推荐给学校广播站、校园板报、校园作文专刊, 扩大习作者的社会影响, 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4、作文发表。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各种作文竞赛活动, 并且力争获奖, 利用竞赛主办单位的权威性, 竞赛活动的高等级性、竞赛的社会性刺激学生写作的热情。

当教师发现学生中的作文有一定的品位, 要迅速指导修改, 在确认达到发表质量后推荐给有关报刊, 由于报社的发行周期短, 日报、周报的发稿量大, 发表文章的速度和几率也相应大和快些, 因此最好投稿给报社。

16.浅探“中学生作文个性培养” 篇十六

关键词:作文 能力 创新

教师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取舍,善于从学生接受生活经验、知识背景的信息“同化”中引导出“异化”的思想火花!

传统作文教学,往往老师是主宰,惟老师评语是权威。老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忽视学生个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尤其显得重要。学生是一个有生命意识、有自己愿望的人,是一个主观能动者,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在作文教学中允许学生大胆写个体体验,不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允许学生采取多样化手段表情达意。

目前,作文改革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发挥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创造性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深化作文课堂教学改革,突出个性化

目前作文教学中,走老路子的依然很多:写个题目,读篇范文,提些要求,便一头扎进作文批改的案牍汪洋之中了……学生则抓头挠腮,感到无事可记,无人可写,无情可抒,无理可说。要么照猫画虎,要么无病呻吟。作文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个性化,写学生独特感受,只有这样,伪劣假冒“产品”才会消声匿迹。

二、把老师主导性课堂变为突出学生个性化课堂

课堂教学模式要变,变单一为复合,变两极为多极。一要突出学生的个体性,二要突出学生的主导性。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抒写自己独特个性。如开设“争鸣课堂”在作文课中一改传统模式,师生就某一事物,某一社会现象展开讨论。遵循“双百”方针,老师摒弃家长势的说教,不要在旁指手划脚,更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传统,挑战权威,据自己观察、积累的知识从新颖的、独特的角度去解释。课堂气氛始终是平等的、民主的、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也可开设“文摘课堂”,让嘘声自己动手收集材料,在课堂上负责剪贴,超誉,装订成一册册别具一格的“文摘集”。鼓励学生进行插图、写序、短评、封面设计等,培养学生的独特审美以激发多元感受,学识不仅得到了提高、能力又得到了锻炼。当然也可把作文批改拿到作文课堂上去,开设 “面批”、“自批”、“互批”、课,让学生参与学生作文的批评、不仅体味到为人师的甘苦、而且又提高作品鉴赏能力。作文课也可以上成 “大作文”汇天文地理,溶古今中外,既注重学科交叉,又涉猎边缘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综合能力。

三、弘扬传统精华,重视思维能力训练

传统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博览群书,以“熟读成诵”求“出口成章”。古人云:会背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煞。现在讲的是不仅强调学生的“为读而读”,更重要的是强调“读,悟并重”。读为手段,悟为目的,达到潜移默化。总之,传统作文教学精华不可丢弃,还须进一步弘扬、改进。在作文教学中依然要重视思维能力训练,利用手中的教材,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改写、缩写、扩写、续写的练习,训练学生迁移、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把诗歌《陌上桑》改写成散文、续写《我的叔叔于勒》、扩写《故乡》……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如设置情境作文:《老师迟到10分钟》、《贾雨村巧逢范举人》等,也可开展“作文接力赛”,使学生不仅徜徉于教材之中,还驾驭于想象的神话之车,在作文课堂这片广阔的天地间任意驰骋!

四、重视课外积累 ,解放学生心灵

学生困于教室,锁于教材,忙于应试,只好沿袭“八股”,“闭门造车”。哪有“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学生写观察作文,重视“实物写生”,引导其走向自然,迈向社会。学生只有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敢于发现、创新,才能写出富有穿透力的文章。走出教室、回归自然、回归社会,指导学生追求人本、人文理想。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利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感悟生活、体味人生。通过不断地筛滤、积淀,促使自己的个性不断完善、不断趋向成熟。

五、积极引导,促使作文个性化健康发展

强调作文个性化,并不是任马游缰,同时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引导,促使学生个性朝着和谐、科学的道路上来。学生年龄小,在习作中暴露出一些消极的、过激偏颇的情绪很正常,对此应尊重和理解,切记以“堵”代“导”。老师时时要把德育放在首位,不能忽視社会效应。当代《河殇》、《废都》、《狗杂种!考试》等作品污染了多少人的美好心灵!教育学生“作文必先做人”,不能为自己一时痛快而忽视社会道德和秩序。总之,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坚决要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

17.感恩父母中学生优秀作文 篇十七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感动人心的故事,这一个,令我不禁热泪盈眶。

有这样一家人,在农村里,本来的生活很甜美、幸福。但一场车祸夺去了爸爸的生命。妈妈为此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家庭的重担更是全都压在了她身上。妈妈情绪经常失控,时不时对女儿又打又骂,却对女孩的弟弟疼爱万分。这个女孩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很恨自己的妈妈!

就这样一直过了3年。女孩该到了读书的年龄,妈妈却不让她读书,说是女孩子读书没有用,让她下地干活。过了一年,女孩的弟弟到了上学的年龄,妈妈不仅让他读书,而且还连夜给他做出了一个精致的书包。女孩看见了,一下子哭了,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能读书,自己的弟弟却可以。

一天,女孩的姑姑来到她家。姑姑穿的很漂亮。女孩提着两只桶去打水了。过了一些时候女孩回来了,她听见姑姑说:“嫂子,我有一个朋友她身上有问题,她托我来说,想收养你们家大丫头,她们家很有钱,会给你们钱的!”门外,女孩失手把水桶打翻了。妈妈知道她的女儿回来了,便气喘吁吁地赶紧跑了出来。女孩一边抽泣一边说:“妈妈,我同意!”妈妈听完后一下子就愣在那里了。

女孩走进自己的小房间,整理衣物,环顾这住了之久的房间,她依依难舍。但最终还是跟姑姑离开了,离开了她曾经生活过的大山,离开了她最要好的朋友们,离开了......坐在舒适的车子后座上,本来应该要高兴的她,这是却低了头,她在想:“我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弟弟在上学,我却不能。不如......这样我既能上学,又能给妈妈钱,让弟弟和妈妈过上好日子......”

几年之后,她以自己的好成绩做了某公司的高级白领。她收到弟弟的一封信,才知道弟弟只考上了职高,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嫉妒姐姐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还做了高级白领。

有一天,当她踏进办公室。旁边的小王说:“你看看这个新闻,现在的人啊!”看见那排字写到:年轻男子为吸毒杀害亲生母亲!下面,下面那张较大的.照片上面正是自己的妈妈。她感觉头上被重击了一下,半晌才恢复了意识!她强忍着眼泪,托同事帮着请假,打了的就奔向那她快要忘记的大山。

终于到了,自家房子空无一人,正当她木然地要离开的时候,看见邻居李阿姨从家里走出来,拦住了她问道:“你是妮妮吧?”“嗯!”“你等我一会儿。”只见李阿姨进屋,拿了什么就出来了。“这是你妈妈让我给你的存折,里面有一张纸,纸上面有话。她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亲手交给你。”

她打开存折,里面还有30000元!那张纸上面写着:女儿,不是我不疼爱你,你爸爸一直都希望把儿子拉扯大,好做继承人。你弟弟从小体弱多病,需要我在身边无时无刻地照顾他。但是,这样地里的活就没有人干了,所以我只好让你下地干活。他们家给我的钱,我一分也没有动过,我想你需要钱。你弟弟不学好,我怕自己心软......女孩看不下去了,她泪如雨下,放声向大山哭喊:“妈——妈!我——我错怪你了!”

18.中学生优秀作文:清明 篇十八

烟缕袅娜地飘起在清明的雾景里,今天是清明节。

墓在山头,爬上那个地方可以俯视全村。这天没有雨。雾朦胧着,我知道不会有人有心思去观望山下梯田分明而云蒸霞绕的村景。因为一路上姑姑始终低着头,脸色阴沉,没有人说话。奶奶的墓爷爷常来光顾,没有野草蔓生,一派清明之景,在雾里也仿佛闪起了微淡的光亮。

姑姑上了香,我和父亲烧纸钱。我始终盯着姑姑整日反常的样子。或许是时间太久了,亦是我的无情,我已记不得曾痛失奶奶是如何的滋味。但姑姑身上却有着熟悉的`影子。香烟缕缕如白丝,袅娜地飘起在清明的雾景里。姑姑一起身,烟散开了。紧而新生的烟又一次密聚起来。他走到墓旁拨弄着土,一切仿佛可有可无。

纸钱燃烧放出的黑烟似乎能把云雾都驱散了。山下的村景愈发地清明起来,一切清澈可见。父亲招呼我走到路边去看这片山景。我顿感诧异。今天的日子,父亲如何会有心赏景呢?山茶流红,梯田染绿,再往下老家是被大片大片的金黄油菜包裹。放眼望去,这景成了一个红与黄与绿的调色盘,层次分明的而又互相些许混杂起来。露珠结在叶上,明净、透明、清明。

“她以前很爱这片地的。”父亲用手指向了一片油菜地说:“那片最茂盛的油菜就是她曾经种出来的呀。”我知道她是奶奶,奶奶生前爱土如命。她花了大半辈子与那片土壤打交道。她是全村村民的耕种好手,而我之前不知道罢了。不知她爱这片以“清明”之景有名气的村子,爱她脚下的土壤。那些爱仅次于我们,这些她毕生牵挂的后辈。

父亲脸上的表现复杂极了,那对于我是极陌生的。我担心父亲会哭出来,我不敢揣摩父亲的心思,转身向墓走去。我清楚地看见姑姑捧着一g土,有一颗晶莹闪光的泪珠,划破了一切清明,径直落向红得发黑的土地中。我仿佛可以依稀记起一幕似曾相识的情景:奶奶在菜园子里,佝偻着捧起了一g土。那样子近乎像捧起满手的流金,眼里神采飞扬。

19.中学生作文教学规律初探 篇十九

一、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

近年来,尽管中学生作文教学在不断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学生写作水平普遍偏低的状况仍未能得到改善。一方面,学生面对作文无从下手,受中高考的指挥棒驱使而疲于应考,只为考试而作文,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并且内容空洞无物,枯燥乏味。语文教育学家于漪在评价中学生作文时写道:“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几乎不见了;叙事流畅,娓娓道来,差不多久违了;议论风生,言近意远难得一见了;真情可掬,感人肺腑,更是稀罕又稀罕了……”这句话表明当今中学生好文章寥寥无几,中学作文教学面临严峻的困境。2015年12月底,江苏教育报社发表了《江苏省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将近半数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有少数学生表示害怕写作。应试教育下,学生写作受到各方面的局限,写作兴趣大打折扣,为应付考试而消极写作。

另一方面,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担心学生写不出好的文章,唯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程序化的作文训练,单一从文章结构、方式、语言各方面入手,生硬地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使作文教学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困境。

二、作文教学现状问题的原因探究

探究作文教学中存在弊病的原因所在,有助于我们对中学生作文教学规律的探索,加强作文教学管理,提出有助于创新写作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个性写作能力。作文教学现状问题的原因具体表现如下:

1. 作文教学性质异化

课标指出,写作时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交流意见的方法,是一个审视自我,认识世界,有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习写作可以培养学生日常学习和工作所需要的一般写作能力,同时有助于展现自我,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目前作文教学目的在于应试,意在培养作文尖子,因此,中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局限在记叙文和议论文等几种考试文体,以致出现中学生写不好一份说明书、一封介绍信的局面。此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更重视作文尖子在考试中争取高分拿获奖项,往往忽略对一般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教学训练,因此学生作文出现两极分化。

2. 作文教学方法不当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课堂遵循着“在学生写作前进行简单的审题辅导,然后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评讲”这种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时间花费多,学生写作次数却不多。为应付考试,学生被要求有固定的写作形式,背诵一些诗词篇章以准备写作题材,这种作文教学重形式轻内容,学生写作时只好生搬硬套,东拼西凑,其结果往往是文章离题,缺乏真情实感,内容泛泛而谈未能深入,这种写作方法阻碍了作文水平的提升。教法单一影响学生兴趣,评改低效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批改作文一直是费时多收效低,精批细改,精讲细评,一篇作文教学经历两个星期,时间过长而反馈信息慢,甚至有的教师对学生作文随意批改,未能指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这种做法严重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收到的效果必然低下。

3. 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一个好作品离不开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分享自我喜怒哀乐的精神世界,从而让写作贯穿着对生活美的感悟。传统课堂教学多是照本宣科模式,教师和学生总是受到教案的束缚开展教学活动,“程式化”教学沉闷无趣,“应试化”教育枯燥乏味,学生盲从地读教科书,几乎不看课外书。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对范文题材的仿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整天埋头苦读的学习习惯使其脱离生活实际,作文言之无物,缺少对生活的感悟,内容空洞无新意。

4.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

教师授教只管让学生对作文题材和范文多读多背,侧重点放在写作方法的指导上,模式教学过于体制化,缺乏对作文教学规律的研究。教学理论与实践本应是互动的,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应该是统一的,但实际上却存在着脱节现象。事实上,有的教师读过不少的作文教学理论书,但未能很好地将它应用到作文教学中,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让作文教学少走弯路。

三、实现中学生作文创新的具体教学策略

1. 教材改革,更新观念

现代社会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这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紧随时代的要求,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进行系统的改革。近年来,苏教版语文教材便是高中新课程教材改革的先行者之一。苏教版语文教材主要包含课文与写作两大板块,几乎每个专题过后都安排了写作要求,重视作文教学的地位。教材改革紧随时代步伐,因时制宜,以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吸引学生写作兴趣,重视对学生自我作文能力的培养,在遵循写作规律和教育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有利于完善教学机制,引导中学生自主创新写作。

2. 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中学生作文水平存在差异,统一的作文教学方法显然是不适当的。实行分类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不同的教学层次进行指导,将作文教学的对象投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创新作文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有利于营造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潜能,同时有利于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重共性,轻个性,顾此失彼”的缺点,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为每个学生制定特有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更能促进学生在写作中取得进步。

3. 开放课堂,贴近生活

语文专家刘国正说过:“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让他们实地去了解事物,捕捉生活化的情感,感悟生活的千姿百态,从中找到活的素材,写出活的文章。例如,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观察社会百态,或者假期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等。总之,生活是作文的源头,让学生走出课堂,用感官认识世界,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不断丰富文化知识,感悟生活,开启写作源泉。作文教学不能片面要求学生以华丽的辞藻对文章进行修饰,编制一些写作套路,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4. 创新教学,个性写作

我国中学生一直处于作文水平不高,缺乏新意和个性的困境,培养学生个性写作,摸索出创新性教学模式是中学生作文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科学的教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立足于学生,鼓励其表达个性的思想,针对学生个性思想难以表现出来的症结,应积极引导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会生活实质,思考人生哲理,培养个性写作,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当今素质教育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贯彻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方针,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走到社会实践中去,调动其写作积极性,促进其创新写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探索作文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总之,要想培养学生个性写作能力,教师应遵循客观科学的教学规律,吸收新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用更高效、更科学的教学管理改变教学困境,提高学生写作个性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鹏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蔡丽霞.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1]王鹏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参考文献]]王鹏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越南农村社会福利下一篇:药店管理“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