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4-4 力学单位制 教学设计

2024-09-19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4-4 力学单位制 教学设计(共10篇)

1.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4-4 力学单位制 教学设计 篇一

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6章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下面,我将从课

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教材分析

课标:

1、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课标解读:引入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

空观的比较,旨在为学生开启了了解近代物理的一扇窗户,让学生了解近代物理的一些核心内容,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经

典物理的局限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近代物理的支柱之一,学生应了解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思想,了解相对论对人类

认识世界的影响。本条目体现了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结合。

2、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和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

局限性。本条目要求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了解经典物理的伟大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带

来的影响。让学生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和意义。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典力学也逐渐呈现出

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条目要求学生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物理学的发

展历程,把握物理学的主要思想。

教材: 本节属介绍性质的内容,全章内容结构以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为核心,向宇宙学发展历史的两头延伸。托勒密相象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哥白尼则设想太阳处在中心,开普勒总结了行星运动定律,牛顿第一个用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解释所有星体运动,爱因斯坦则用几何学的时空体系解释星体的运动。牛顿将天上的力与地上的力统一起来,爱因斯坦将时间与空间、引力与光联系在一起,霍金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联系起来,教材就是按照物理学理论在三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进行编排的。本节旨在使学生了解牛顿力学不能穷尽一切物理现象,还有爱因斯坦的“时空观”,还有量子力学等知识体系,也要使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种新的时空与引力理论,是对牛顿力学的修正,并不是对牛顿力学简单的否定,只是牛顿引力理论被包括在新的时空与引力理论之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2)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3)初步了解微观和高速世界中的奇妙现象。

(4)了解相对论、量子论的建立对人类深入认识客观世界的作用,知道物理学改变人们世界观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一切科学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新的理论会不断完善和补充旧的理论,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牛顿力学适用范围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结论和规律一般都有其适用范围,认识的知识的变化性和无穷性,培养献身于科学的时代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学习难点】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

教法: 学案导学、阅读指导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自从17世纪以来,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经典力学在科学研究和生

产技术中有了广泛的应用,从而证明了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但是,经典力学也不是万能的,向其它科学一样,它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自己的局限性。那么经典力学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呢?有怎样的局限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进行新课】

[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阅读时考虑下列问题

1、经典力学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举例说明。

2、经典力学在哪些领域不能适用?能说出为什么吗?举例说明。

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自己概括一下。

4、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是否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应该怎样认识?

5、怎样理解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话“科学总是从正确走向错误”?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思考上面的问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展示。小组总结、点评。教师活动:待学生阅读教材后,倾听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其他学生一起点评、补充、总结。

一、经典力学的广泛应用。

二、经典力学与狭义相对论

1、物体的质量随物体的运行速度而变化

2、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与参考系的选择有

3、当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C(3×108)时两者结论是一致的。

三、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性不能用经典力学来解释,但量子力学能正确地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

律。

四、经典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牛顿引力理论在强引力作用下不适用,只能用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理论来解释强引力作用。

五、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宏观、低速、弱力情况下适用。

在前面的几节学习中,学生了解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应用到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再到宇宙航行等万有引力理论成就的介绍,使学生对牛顿力学产生敬仰之时,来一个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的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正确认识物理学理论的发展与适用范围,切身感受到科学永远是一部“末完成的交响曲”。

2.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4-4 力学单位制 教学设计 篇二

1、教材分析

本节教科书的第一段道出了全章教科书的目标,就是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教科书一开始就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指导思想是强调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即为这样的思想作准备:解决问题时首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个模型,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要研究物体位置的变化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位置确定问题,教科书把“物体和质点”当作一个知识点,说明质点是针对物体而言的,实际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在通常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部位的运动情况是不相同的”,从而“给描述运动带来了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否用一个点来代替物体”。

“科学漫步”栏目中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扩展性内容,其后附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这个定位器处于我国哪个城市的什么部位?从显示屏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这类问题不作为针对所有学生的强制性要求。

2、教学目标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3、教学重点

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

5、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受力分析及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两者结合起来综合的应用有些困难,需要详细的讲解。

6、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7、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初步把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

8、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影响结果非常小的因素常忽略。常建立一些物理模型,这是一种科学抽象。那以前接触过这样的物理模型吗?

如:光滑的水平面、轻质弹簧。

这些都是把摩擦、弹簧质量对研究问题影响极小的因素忽略掉了。今天我们又要建立一种新的物理模型——质点。质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物体和质点

填写:

(1)质点就是没有,没有,只具有物体的点。

(2)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3)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

(4)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

(5)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叫质点的运动;是直线,叫直线运动;是曲线,叫。

共评: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这是一种科学抽象,就是要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这就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作质点。比如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研究它运动的特点,汽车的大小、形状及车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可把汽车看作质点。而研究车轮的转动,是研究汽车上部分的运动,就不能

把汽车看作质点,再比如原子核很小,要是研究质子与质子的作用时,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

2、(1)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举例:描述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参考系,观察结果也不一样。

举例:运动的汽车,是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如选司机为标准,汽车是静止的„„

(3)总结: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比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动的物体作参考系要比选太阳作参考系简单。

3、坐标系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一般来说,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2)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3)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4)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那么,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和位移。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矢量和标量的有什么区别?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9、板书设计

一、物体和质点

1、什么是质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

3、质点是一种理想的物理模型。

二、参考系

1、定义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3、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

三、坐标系

1、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2、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3、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4、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10.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熟知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很自然地领会到“在某些情况下,真的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充分说明了将物体简化成质点的条件性,质点的两大基本属性。

为了强调坐标的概念,教科书用数学和物理学中通用的符号,即在直线运动中用x表示质点的位置,极坐标,用△x=x1-x2表示质点的位移。在表示物理量的变化时,“△”实际上是我们以前都在使用的符号,学生不会感到困难。相反,由于有了明确表示物理量的变化量的符号,学生更易区分某物理量与这个物理量的变化量。

3.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4-4 力学单位制 教学设计 篇三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5*12=60)

1.直线,(为参数)上与点的距离等于的点的坐标是()

A.

B.或

C.

D.或

2.圆的圆心坐标是

A.

B.

C.

D.

3.表示的图形是()

A.一条射线

B.一条直线

C.一条线段

D.圆

4.已知直线为参数)与曲线:交于两点,则()A.

B.

C.

D.

5.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则直线的斜率为().

A.

B.

C.

D.

6.已知过曲线上一点P,原点为O,直线PO的倾斜角为,则P点坐标是()

A、(3,4)

B、C、(-3,-4)

D、7.曲线为参数)的对称中心()

A、在直线y=2x上

B、在直线y=-2x上

C、在直线y=x-1上

D、在直线y=x+1上

8.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t为参数),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A.

B.

C.

D.

9.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为()

A.B.C.D.10.曲线的参数方程为(t是参数),则曲线是()

A、线段

B、直线

C、圆

D、射线

11.在极坐标系中,定点,动点在直线上运动,当线段最短时,动点的极坐标是

A.

B.

C.

D.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若直线与圆相切,则实数的取值个数为()

A

.0

B.1

C.2

D.3

二、填空题(5*4=20)

13.(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极坐标系下,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是________;

14.在极坐标系中,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一个极坐标为_____.15.已知圆M:x2+y2-2x-4y+1=0,则圆心M到直线(t为参数)的距离为

16.(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曲线,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取相同的单位长度,以原点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中,直线被曲线C截得的线段长为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是(是参数),以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Ⅰ)判断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

(Ⅱ)设为曲线上任意一点,求的取值范围.

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θ+)=a,曲线C2的参数方程为

(φ为参数,0≤φ≤π).

(1)求C1的直角坐标方程;

(2)当C1与C2有两个不同公共点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曲线,直线(t为参数).

(1)写出曲线C的参数方程,直线的普通方程;

(2)过曲线C上任意一点P作与夹角为30°的直线,交于点A,求|PA|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0.(本小题满分12分)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下,圆的方程为.

(Ⅰ)求直线的普通方程和圆的圆心的极坐标;

(Ⅱ)设直线和圆的交点为、,求弦的长.

21.(本小题满分12分)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有相同的长度单位,以原点为极点,以轴正半轴为极轴,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射线与曲线交于(不包括极点O)三点

(1)求证:;

(2)当时,B,C两点在曲线上,求与的值

22.(本小题满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在以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中,圆的方程为.

(1)写出直线的普通方程和圆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点坐标为,圆与直线交于,两点,求的值.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设直线,(为参数)上与点的距离等于的点的坐标是,则有

即,所以所求点的坐标为或.

故选D.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直线的参数方程.

2.A

【解析】

试题分析:,圆心为,化为极坐标为

考点:1.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转化;2.圆的方程

3.A

【解析】

试题分析:,表示一和三象限的角平分线,表示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考点: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4.D

【解析】

试题分析:将直线化为普通方程为,将曲线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即,所以曲线为以为圆心,半径的圆.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根据,解得.故D正确.

考点:1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间的互化;2直线与圆的相交弦.

5.B

【解析】

试题分析:由直线的参数方程知直线过定点(1,2),取t=1得直线过(3,-1),由斜率公式得直线的斜率为,选B

考点:直线的参数方程与直线的斜率公式.

6.D

【解析】

试题分析:直线PO的倾斜角为,则可设,代入点P可求得结果,选B。

考点:椭圆的参数方程

7.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故参数方程是一个圆心为(-1,2)半径为1的圆,所以对称中心为圆心(-1,2),即(-1,2)只满足直线y=-2x的方程。

考点:圆的参数方程

8.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参数方程为消去可得,即,所以直线的倾斜角满足,所以.故选C.考点:参数方程的应用;直线倾斜角的求法.9.B.【解析】

试题分析:∵,∴,又∵,∴,即.考点:圆的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10.D

【解析】

试题分析:消去参数t,得,故是一条射线,故选D.考点: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11.B

【解析】

试题分析:的直角坐标为,线段最短即与直线垂直,设的直角坐标为,则斜率为,所以的直角坐标为,极坐标为.故选B.考点:极坐标.12.C

【解析】

试题分析:圆的普通方程为,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即,故选.考点:1.极坐标与参数方程;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3.

【解析】

试题分析:直线平面直角坐标方程为,圆的平面直角坐标方程为,此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所以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为个.

考点: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与平面直角坐标方程的转换,圆与直角的位置关系.

14.(或其它等价写法)

【解析】

试题分析:转化为直角坐标,则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对称点为,再转化为极坐标为.考点:1.极坐标;2.点关于直线对称.15.2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圆M的标准方程为:,所以圆心,又因为直线(t为参数)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为,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所求距离;

故答案为:2.

考点:1.化圆的方程为标准方程;2.直线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6.【解析】

试题分析:将曲线化为普通方程得知:曲线C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再化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得,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故求弦长为.所以答案为:.考点: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7.(Ⅰ)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为相离.(Ⅱ).

【解析】

试题分析:(Ⅰ)转化成直线的普通方程,曲线的直角坐标系下的方程,即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由“几何法”得出结论.

(Ⅱ)根据圆的参数方程,设,转化成三角函数问题.

试题解析:(Ⅰ)直线的普通方程为,曲线的直角坐标系下的方程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所以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为相离.

(Ⅱ)设,则.

考点:1.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8.(1);(2).

【解析】

试题分析:(1)首先根据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展开,然后根据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互化公式,进行化简,求直角坐标方程;(2)消参得到圆的普通方程,并注意参数的取值方范围,取得得到的是半圆,当半圆与直线有两个不同交点时,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确定参数的范围.表示斜率为的一组平行线,与半圆有两个不同交点的问题.

试题解析:(1)将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变形,ρ(sinθ+cosθ)=a,即ρcosθ+ρsinθ=a,∴曲线C1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y-a=0.

(2)曲线C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1)2+(y+1)2=1(-1≤y≤0),为半圆弧,如图所示,曲线C1为一组平行于直线x+y=0的直线

当直线C1与C2相切时,由得,舍去a=-2-,得a=-2+,当直线C1过A(0,-1)、B(-1,0)两点时,a=-1.

∴由图可知,当-1≤a<-2+时,曲线C1与曲线C2有两个公共点.

考点:1.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2.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3.数形结合求参数的范围.

19.(1)(θ为参数),(2)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问根据椭圆的参数方程的形式,将参数方程写出,关于直线由参数方程向普通方程转化,消参即可,第二问根据线段的长度关系,将问题转化为曲线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来求解.

试题解析:(1)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θ为参数).直线的普通方程为.

(2)曲线C上任意一点到的距离为,则,其中为锐角,且.

当时,|PA|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当时,|PA|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

考点:椭圆的参数方程,直线的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转换,距离的最值的求解.

20.(Ⅰ)的普通方程为,圆心;(Ⅱ).【解析】

试题分析:(Ⅰ)消去参数即可将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下求出圆心的坐标,化为极坐标即可;(Ⅱ)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由勾股定理求弦长即可.试题解析:(Ⅰ)由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为

2分

圆的直角坐标方程,4分

所以圆心的直角坐标为,因此圆心的一个极坐标为.6分

(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要求就给分)

(Ⅱ)由(Ⅰ)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8分

所以.10分

考点:1.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21.(1)见解析(2)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极坐标方程可得

计算可得;(2)将

B,C两点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又因为经过点B,C的直线方程为可求与的值

试题解析:(1)依题意

+4cos

=+=

=

(2)当时,B,C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

化为直角坐标为B,C

是经过点且倾斜角为的直线,又因为经过点B,C的直线方程为

所以

考点:极坐标的意义,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22.(1)直线的普通方程为;;(2).

【解析】

试题分析:(1)首先联立直线的参数方程并消去参数即可得到其普通方程,然后运用极坐标与直角坐标

转化公式将圆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即可;(2)首先将直线的参数方程直接代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并整理得到关于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由韦达定理可得,最后根据直线的参数方程的几何

意义即可求出所求的值.

试题解析:(1)由得直线的普通方程为

又由得圆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即.

(2)把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得,即

由于,故可设是上述方程的两实数根,所以又直线过点,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所以.

4.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4-4 力学单位制 教学设计 篇四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教学设计

科目

教学对象

授课者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出自新课标、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必修一〕,是整个高中物理的绪论,也是高中第一堂物理课。

绪论课给学生第一印象,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思想情感、精神向我、价值追求、教学风格和特色留下深刻印象,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很有帮助。?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中的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物理学与社会进步〞,“物理学与思维观念〞,“物理学的未来〞,全景式地展现了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以及社会开展,观念转变的作用和影响,为教师提供了进行绪论教学的素材,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物理学的内容,怎样学好物理进行了科学的阐述。

本节课知识点间关联不强,但丰富的物理资源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多介绍些会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有所帮助。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促进,思维的转换和对未来的影响;

2.认识物理学在科学中的核心地位;

3.知道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影响及物理学的核心地位;

2.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高中物理与初中在内容、方法上的区别和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全景式地了解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等各个方面以及对社会开展、观念转变的作用影响,提高科学素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些经过中考洗礼的学生们都是怀揣着梦想来到高中,对每一科都是很期待的。而对物理来说,学生那么是憧憬和害怕参半,他们经过选拔上到重点高中后都想试试学好物理,然而学长们又会把对他们学习物理的困难传达给他们,而通过绪论课可以把学生的视野翻开,告诉他们物理在众多方面的应用和对社会的奉献,让他们认识到学物理的作用,再通过介绍物理学家们如何创造发现和创新,帮助学生们建立勤奋求实,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开拓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需要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难点:内容多,素材丰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认识物理学及其作用,介绍物理学史来到达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幻灯演示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复习提问

物理是什么样的一门学科呢?

学生自由答复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一个自由释放思想的课堂

2、新课教学

远到宇宙深处,近到咫尺之间,大到广袤苍穹,小到微观粒子,在浩瀚而又精细的时空中物理学无处不在。

学生观看

图片介绍

再次认识到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1〕发现了事物或现象,怎样研究其中的道理呢?

四个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杨氏双缝干预实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

2〕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实验进行,对高中实验初步认识,了解一些物理学史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拓宽视野,认识到物理学习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介绍牛顿和赫谢尔的实验

学生充分体会牛顿发现三棱镜色散现象后,英国的赫谢尔发现红外线的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思维推理的科学,是极富想象力和洞察力的科学。

展示大量图片〔各个行业如:航天技术、电器、军事、交通、机械、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VR技术、纳米技术、激光焊接技术、电子信息等

等〕

学生观看图片,自己发现高中局部要学习更多的内容

物理与其他科学技术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学生回忆历史、调动自己对各个时代技术的认识

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机械决定论——洛伦兹的蝴蝶效应

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史,而且还能认识到两种思维观念

物理学与思维观念

20世纪物理学的重大创造和发现

学生充分思考,调动自己原有认知,并意识到我们还有好多课题并没有研究出来

物理学与未来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是38岁

牛顿创造微积分时才22岁

爱迪生创造留声机才29岁

贝尔创造

才29岁

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才有31岁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才有26岁

沃森提出DNA双螺旋模型时才有25岁

学生自己意识到这些科学家有重大奉献都是在年轻时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介绍初中与高中的区别

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在高中将要学习的物理

让学生做好学习物理的准备

3、课堂小结

几分钟的视频,简练的总结绪论的内容

学生观看

5.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4-4 力学单位制 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注意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倒叙写作手法。

4、体会祥林嫂的悲剧色彩,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故事情节

2、倒叙的作用

3、祥林嫂的生活与人生

【教学方法】点读法、引读和分析、合作与探究、归纳和总结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在鲁迅先生笔下有这样一个人物:她,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面容枯瘦,目光呆滞、头发蓬乱。她的名叫祥林嫂,她是旧中国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她以自己的悲惨遭遇鞭笞者黑暗的社会,惊醒着愚昧的世人,昭示着“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中国妇女的凄惨人生,它定格在一代代读者的心里,让我们铭记和惊醒。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去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二、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1、阅读全文,按小说的基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思考:本文开头写的是什么?为何将结尾放在前面?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背景和结局;小说采用的是倒叙的修辞手法;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阅读追根兴趣,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3、情节概括

序幕:鲁镇准备祝福 结局:祝福之夜惨死 开端:逃避初到鲁镇 发展:被逼卖到贺家 高潮:再寡再到鲁镇 尾声:鲁镇正在祝福

第二课时

一、祥林嫂的人生轨迹

1、教师引导关注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词汇和句子,“二十六七之前;二十六七;二十七八;二十八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岁;三十七八岁”这几个重要的时间点。

2、学生筛选信息,阅读归纳主要事件。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第一次丧夫)

二十七八岁:被婆婆抓回去,改嫁。

了解祥林嫂的一生 二十八九:得到消息,改嫁,年底生小孩,孩子叫阿毛。这个时候的人生相对平稳。

三十、三十一岁:家里出现重大变故,先是丈夫患了风寒而死,然后是自己的孩子被狼给叼走了。然后重新回到鲁镇做短工。(第二次丧夫、丧子)

三十二三岁:在鲁镇做工。精神崩溃,经常说起孩子被狼叼走的情景。迷信赎身,捐门槛。祭祖事件中遭到歧视。

三十七八岁:最后来到鲁镇,死于鲁镇的大街上。

二、祥林嫂人生的思考

1、祥林嫂的婚姻:

(1)嫁给小她十岁的丈夫——童养媳,丈夫因病而死。(2)再嫁——被卖,儿子被狼吃掉,夫死。

2、儿子被狼吃。人生的不幸本应得到别人的同情,心灵才会有些许的安慰,可鲁镇的男人们“没趣的走了开去”;鲁镇的女人们先是“陪出许多眼泪来”,再是“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接着她们就“厌烦的头疼”。

3、祥林嫂的思想:(1)贞节观

祥林嫂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却深受封建思想的节烈观的影响。可见封建思想对中国人的毒害多么深重,不仅在鲁四老爷这样保守的乡绅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且深入到社会最底层。祥林嫂对再嫁反抗越激烈,说明她受的毒害越深。不仅世人认为祥林嫂再嫁是罪恶,就连她自己也一直以再嫁为耻,精神萎靡,心怀恐惧。

(2)迷信思想 迷信也同样毒害着祥林嫂的心灵。如果她没有再嫁的罪恶感,也许对鬼神的恐惧不会那么强烈。因为有了这样的罪恶感,“怕暗夜,怕黑影”,她想摆脱,想赎罪,自然乞求于迷信。她捐了门槛,自以为摆脱了罪孽,却不被社会认可。于是“她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自绝于这个人的社会了。

总结:祥林嫂的悲剧有自身的因素,她认为“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出逃过,反抗过。但何尝不是众人努力的结果,在祥林嫂悲剧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当人生每次最大的悲剧来临,众人们不是将她作为取笑的工具,就是用传统的观念对她审视、责备、叱骂,使她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她的悲哀常常会成为渣滓和笑料,成为冷漠、看客和无意识的杀手。

第三课时

一、肖像描写

1、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肖像描写)

小说中的描写

(1)“白头绳”预示着什么?明确:不幸(丧夫)。

(2)“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预示什么?明确:精干、干净。(3)“脸色青黄”这个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生活条件不好,遭遇丈夫去世,打击比较重。

(4)“手脚都壮大”表现了什么?明确:体现了不同于当时一般妇女的特点,典型的劳动妇女特征。

(5)“顺着眼是什么意思?明确:是顺从的意思,是长期受规则规矩的限制所致。

(6)“两颊还是红的”代表什么?明确:和之后,在劳动中“有了笑影,白胖了”,代表祥林嫂最初的身体是健康的,当生活有了一点希望后,她的心理是健康的,生命力旺盛。

总体形象:忠厚老实,干净、能干,年轻健康,生命力和生命状态正常。

2、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探究:这里的肖像描写与第一次进行对比有何不同?

(1)第一次来鲁镇,脸颊是红的,这一次“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明确: 生命的活力没了

(2)第二次来到鲁镇,“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生命中多了悲哀。

总体形象:明确:被迫改嫁,丧父失子,精神备受打击,内心极度悲伤受打击,精神有了问题。

3、第三次来到鲁镇: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脸上瘦削不堪”表示祥林嫂流浪了四五年,生活没有着落,人瘦削不堪。(2)“黄中带黑”表明这几年所受的苦。原来是“青黄”,现在是“黄中带黑”,已经失去了正常的肤色,带有病态。

(3)“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现在已经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精神已经麻木。

(4)“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祥林嫂站在那里像一个木雕,只有眼珠动一动,才知道原来是个活人,表明精神麻木。

总体明确:身体已成病态,精神麻木痴呆。

二、动作描写。

对比以上两个句子,注意异同,说明哪个更好?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明确:将“空的”单独进行强调,说明在祝福的时候祥林嫂并没有乞讨到什么东西,突出人情的冷漠,祥林嫂的悲哀。

“下端开了裂”将全部的重量压在了竹竿上,说明人已经没有力气了。

三、细节描写: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请同学找出,然后分析)

找眼睛

析心理 初到鲁镇:顺着眼

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受打击,内心痛苦 将阿毛故事:直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

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窈陷

再受打击

绝望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 问魂灵有无:忽然发光

一丝希望

四、环境描写:

1、小说一开头,祝福的景象: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这段描写属自然环境,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绘出一幅阴暗、低沉的景象,为悲剧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背景,衬托出祥林嫂的悲苦命运。

准备“福礼”的基本上是女人,她们“胳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但是“拜的却只限于男人”,这是社会环境描写,为祥林嫂悲惨命运伏下了一笔。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也是社会环境描写,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落后状况:阶级关系、风俗习惯、人们的思想意识没有变化,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仍然统治着中国的农村。作者通过这些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人物,而且还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2、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是为了“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因此,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插手。为了争得能够参加准备福礼的活动,祥林嫂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门槛,以为如愿以偿了,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四婶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的喝令,彻底打碎了她的一切幻想,精神受到了莫大的打击,从此变成了一个木偶人。鲁四老爷为了“将来的好运气”,把祥林嫂一步步地逼上了死亡的道路。这一次环境描写,不仅推动了情节发展,而且清楚地告诉我们,是谁害死了祥林嫂。

3、小说的结尾写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作者由近及远,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五更将近时候祝福的场景,在结构上和开头照应,更重要的是,作者从感受的角度描写祝福的景象,四叔家“极响的爆竹声”和远处“联绵不断”的爆竹声“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显然,这些描写具有了象征意义,这是一张密不透风的封建礼教的大网,是残害祥林嫂的罪魁祸首。“我”“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是愤激的反语,表现了作者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懑之情。最后用“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与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意在告诉读者,祥林嫂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封建礼教是祥林嫂悲剧的根源,“祝福”是封建社会吃人的大典,作者借助环境描写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五、自然环境:

小说中四处写到雪,看似轻轻点染,实则颇具意蕴。

第一处出现于序幕,祝福的社会环境与飞雪的自然环境结合,为祥林嫂悲惨的结局和人间的冷酷渲染了气氛。

第二处在结局处,祥林嫂已百无聊赖地死去。这时着色,表面写雪的有声,实写世人的冷漠,还表现了“我”的无奈和愤懑。

第三处写雪,是柳妈劝祥林嫂捐门槛时。一方面过去的短暂美好与现实的冷酷形成对比,另一方面暗示柳妈的言语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

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处。雪花的团团飞舞,铺天盖地,愈显世界的冷,含蓄地表达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无法抗拒。

第四课时

一、鲁四老爷:

大骂新党

(迂腐保守)

书房摆设:脱落的对联,未必完全的字典,理学入门书(虚伪)皱眉,讨厌祥林嫂是个寡妇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可恶!然而……”

告诫四婶,不让祥林嫂在祝福时沾手。死后骂她是个“谬种”(自私伪善,冷酷无情,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 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鲁四老爷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真正的原因是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二、婆婆和大伯: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人身自由。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表现出了旧中国妇女的命运。祥林嫂的出格反抗在当时是没有出路的,因为婆婆卖媳妇在世人眼泪是应该的,祥林嫂的反抗是不应该的。在这个角度上,婆婆是正义的一方,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可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的悲哀,是失贞的罪名。社会是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因而祥林嫂的命运只能是逆来顺受,只能是悲剧。

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在旧中国,妇女是没有财产权的,祥林嫂没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没了贺家的继承权,房子是贺家的,不能给她的,一旦丧夫失子,自然就成了外人。但封建思想又要求女子们:嫁鸡随鸡。这是一个矛盾,在这矛盾夹缝中祥林嫂是没有生存的空间。

三、柳妈: 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

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就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

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她以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为指导,来为祥林嫂寻求解救的“药方”,反而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可是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心灵上受到巨大创伤,精神的支柱得到崩溃。

四、鲁镇的人们:

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五、“我”: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六、总结:

6.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人教版) 篇六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高中化学怎么能学

高中化学既有文科的性质,需要背诵很多的公式以及知识点,还有理科的属性,需要计算大量的内容,化学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点多而且杂。很多人之所以学不好化学,没有其他原因,无非是初中基础没打好,高中又觉得化学简单,懒得背,轻视了化学这科,结果反倒折在了化学上。

化学要想学好,就得从头学,上课跟住老师的思路,认真听会每一个知识点,课前也要做好预习,课后还要及时复习,通过做题去巩固。化学知识点很多,比较细碎,需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躁,它不像物理只要会几个公式就能把题目做出来,化学要会很多的公式以及掌握大量知识点,所以要注意细节问题。

高中化学分为很多章节和板块,有机部分、无机部分学习方法都不同,大家要学会自己画知识框架图,把所学知识整理出来,把重难点知识罗列出来,该背的背熟,该理解的理解透了。学化学还要通过多做题去总结哪些知识没有掌握,然后对照课本再复习一遍。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

化学计算

在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这类题目考查的形式既有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和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推算,常见的方法有假设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守恒法等。

化学反应图像

化学反应图像题的特征是将一些关键的信息以图像、图表的形式给出,把题目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目的是考查考生从图像、图表中获得信息、处理和应用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图像、图表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转换运用能力。

实验仪器的创新

7.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目录 篇七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二、气体摩尔体积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三、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二、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二氧化硅和硅酸

二、硅酸盐

三、硅单质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二、氯离子(Cl-)的检验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一、氨

8.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篇八

考点16:影响消费的因素

1.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②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亦然。

(2)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未来收入预期乐观,消费量就会加大;反之,会减少消费量。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还有物价的变动、居民的消费观念等。

考点17: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18: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

(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我国恩格尔系数降低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②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2)影响: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考点19: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健康。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据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考点20:消费行为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表现为“5R”。)

9.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教案 篇九

1.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2, 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顺序装入( )。

A.水;无水CaCl2 B.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

C.浓H2SO4;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稀H2SO4

2.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A.KOH和Al2(SO4)3 B.稀H2SO4和NaHCO3

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

3.一瓶Na2SO3已部份氧化,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其纯度,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① 称取样品

② 用蒸馏水溶解样品

③ 过滤

④ 在烘箱中烘干沉淀

⑤ 向溶液中加过量的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⑥ 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再用AgNO3溶液检验,不出现沉淀为止

⑦ 准确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

⑧ 在干燥器中冷却

⑨ 计算

A.①②③⑥⑤④⑧⑦⑨ B.①②⑤③⑥④⑧⑦⑨ 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 D.①②③⑤⑥④⑧⑦⑨

4.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试液 滴加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加稀盐酸 沉淀不溶解

结论:试液中一定含有SO42-

点 燃 通入Ba(OH)2溶液

B:气体 气体 白色沉淀

结论:原气体一定是烃

打开瓶盖 用沾有浓氨水玻璃棒靠近

C:某溶液 冒白雾 白烟

结论: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是浓硫酸

滴加苯酚溶液

D:某有色溶液 紫色

结论: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5.限用一种试剂即可区别Na2S、Na2SO3 、Na2CO3、NaAlO2、Na2SO4

五种溶液,应选用( )。

A.烧碱溶液 B.BaCl2溶液 C.氨水 D.盐酸

6.欲使CuSO4?5H2O、NH4Cl和SiO2的混合物分开,其必要的操作为( )。

A.升华、溶解、过虑、蒸发 B.溶解、过虑、蒸发、分液。

C.加热、溶解、过虑、结晶 D.溶解、过虑、分馏、结晶

7.现给你提供以下试剂①蒸馏水②铁粉③浓:H2SO4④浓盐酸⑤烧碱⑥浓氨水⑦Cl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从电子工业上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后的废液中回收并制纯净的FeCl3溶液。在方案中需选用上述试剂中的( )。

A.①②④⑦ B.①③④⑥ C.②④⑥⑥⑦ D.①④⑥⑦

8.某学生设计了三种制备方案①用KI晶体与浓H3PO4反应制HI②用饱和食盐水制电石气③用纯碱和石灰水制烧碱,可用的方案是( )。

A.① B.①③ C.②③ D.全部

9.设计实验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下列仪器不必罗列在实验通知单中的是( )。

A.滴定管 B.玻璃棒 C.烧杯 D.分液漏斗

10.去掉苯酚中混有少量的苯甲酸、应选用的实验方案是( )。

A.在混合物中加入盐酸、充分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B.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再通入过量CO2使反应完全后,再分液漏斗分离

C.将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分离

D.在混合物中加入乙醚、充分蒸取苯酚后,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二.填空题

11.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强酸性液体的耐酸性过滤器)。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不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硫酸中,充份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洗涤沉淀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12.某混合物粉末中含有K+﹑Na+﹑Mg2+﹑Cl-﹑Br--。

(1)将K+﹑Na+﹑Mg2+大致分离,并把Cl-﹑Br-也大致分离开来,有以下的方法和步骤可供选择(有些可以重复使用):①溶于水配成稀溶液;②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③通入足量的CO2;④通入足量的氯水;⑤加入足量浓氨水;⑥过滤;⑦用CCl4萃取。最合理的方法和步骤的顺序依次是(用编号)

(2)分离后剩余的水溶液中所含的主要物质是

(3)如果上述分离过程中分离出的一种物质是小苏打,要得到干燥的小苏打应采取的最简单的措施

13.为测定碳酸钙纯度(设含杂质SiO2),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请回答每个方案中的问题。

[方案I]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

(2)加入过量盐酸;

(3)收集并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 V mL。

问题:如果称量样品时,砝码底部有一处未被实验者发现的残缺,那么测定的碳酸钙的纯度会 (偏高、偏低、无影响)

[方案II]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

(2)用c mol/L 盐酸 V mL(过量)溶解样品;

(3)取溶解后的溶液 mL,用C′mol/L NaOH溶液滴定,恰好用去V′mL。

问题1:列出本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名称(除铁架台及附件、烧杯之外)

问题2:加盐酸后是否需要滤出SiO2后再用NaOH滴定 (填选项编号)。

A.需要 B.不需要 C.均可

问题3:碳酸钙纯度计算公式 。

[方案III]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

(2)高温(1000℃)煅烧直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称量,质量为M′g。

问题1:为什么要煅烧至1000℃且“直至质量不再改变”?

问题2:本方案中的“冷却”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方案IV]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

(2)加入足量Cmol/L盐酸V mL使之完全溶解;

(3)过滤并取滤液;

(4)在滤液中加入过量C′mol/L Na2CO3溶液V′mL;

(5)将步骤(4)中的沉淀滤出、洗涤、干燥、称重为M′g。

问题1:此方案中不需要的数据是 (填选项编号)。

A.C、V B.C′、V′ C. M′ D. M

问题2:为减少实验误差,必要的操作是 (填选项编号)。

A.精确测定Na2CO3溶液体积V′ mL

B.精确配制浓度C′mol/LNa2CO3溶液

C.将步骤(3)所得沉淀洗涤,洗涤也应并入(4)中

D.将步骤(3)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M′g备用

问题3:步骤(5)中要将沉淀进行洗涤,如果未经洗涤,则测定的碳酸钠纯度将

(偏高、偏低、无影响)。

综上所述,你认为4个方案中,的方案是 ,其它方案的缺点分别是:

1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篇十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材分析】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出了阐述。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后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收集地理信息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如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2、关注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调整,了解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

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二、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思考: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点拨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点拨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

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⑵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ⅰ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ⅱ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

ⅲ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③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⑶社会、经济条件

①工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②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点拨: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有: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2、x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的棉花生产基地

点拨: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点拨: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

点拨: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二、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农业部门。

1.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上一篇:一体化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填写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