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精选8篇)
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一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方法
万海英
江西新建县乐化中心小学(330100)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国家对创新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性阶段,做好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作为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笔者从教多年来,一直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并且尝试培养他们这方面的创新能力。当前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因为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因此创新教育和教学的方法已经迫在眉睫。笔者也一直在努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1备课要体现创新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好坏。备课有创新,才能有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体现创新,应该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2课堂教学要体现创新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政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创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的创新。教与学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两个主要方面,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实现由教师灌输问题向学生发现问题转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新调整师生的位置关系,变教师的主导为引导,即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思考题为思维主导,学生先学先练先讲,教师后讲后引后帮,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新内容。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
3多媒体教学方法
当多媒体进入语文教学时, 语文教师收集整理、储存资料的工作就完全可以由计算机去做。从技能上看, 如果一位教师不能在多方面掌握计算机的应用, 就很难有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的能力。目前的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有两种情况:
一是语文教师对按别人的教案开发的教学软件, 常常是不十分满意, 要进行必要的重组与调整, 这一过程常常是由电脑技术人员与语文教师共同完成。备课时间太长, 涉及面广, 作为尝试观摩, 偶而为之尚可,但与一般教师的常规教学相距甚远, 无实用价值;
二是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 常常需要有技术人员在课堂上保驾, 我所看到的多媒体观摩教学莫不如此, 语文教师很少能得心应手地用好计算机。这样, 语文教师本人就很难保持高涨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热情, 同样, 负责支持语文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技术人员, 也会感到沉重的负担, 而难保持持久的积极性。
因此, 不断提高语文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 是广泛推广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
2.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一、摆正师生的课堂地位, 给学生创造更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
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复杂, 很多知识都是常识性的问题, 大部分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根源。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 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才能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学习不光要接受新知识, 还要巧妙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 调动起元认知, 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温习已学过的知识, 还能帮助他们构建知识框架, 提升总结能力。语文教学对于不同的知识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总之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动起来, 以提升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少讲少说, 多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于不太容易理解的抽象知识, 教师可以强化引导, 适当的加大解释力度, 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究, 掌握问题解答的策略。针对学生熟悉的问题或者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 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 对于学生感觉习以为常的答案, 要着重研究, 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 让他们养成突出常规思维和跳出俗套的能力与意识。比如在学习课文《司马光》时, 很多小学生都比较熟悉这个故事了, 有的是听父母讲过, 有的是在电视上看过, 所以对于这种知识的教学, 教师就不要再“满堂灌”了, 过多的讲授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 觉得教师唠叨。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文,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同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司马光, 你会怎么做?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有的学生觉得司马光砸缸很厉害, 但是也有的学生觉得, 可以寻求周围大人的帮助, 或者几个小朋友齐心协力迅速把水缸推倒等, 有这些想法足以证明学生不再依赖教材, 而是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有趣的语文教学留白,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 由于对社会不是特别的了解, 生活阅历尚浅, 对什么知识和问题都比较好奇, 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些现象, 让他们思考相关的问题, 他们也许会异想天开, 但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而言, 需要为学生设计优质的问题, 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想象, 找出新颖的科学答案, 这样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有效的课堂教学留白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在留白的问题设计上, 要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针对小学生来说, 如果问题太难, 长时间找不到答案, 他们的探究意识就会慢慢消退, 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有效的教学留白, 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包括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承受能力等。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 不能太难, 但是也不能太简单, 太简单学生没有成就感。在设计教学留白的时候, 除了有效地把握留白的难易程度之外, 还要对数量的多少进行分析, 做到恰如其分, 适可而止。
三、深度剖析语文教材, 让学生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 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通过对文字的品读和写作背景的分析得出作者的所思所想。优质的文章都需要读者耐心品读、认真思考, 不能从简单的文字叙述上就轻易断定文章的梗概大意。作者在使用语言的时候, 都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和方法, 所以在开展语文留白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教材, 了解字里行间的真实寓意, 透过文字挖掘出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待提升, 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 与学生进行交流, 注重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于知识不要和盘托出, 要通过设计疑问、语言停顿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讲授文章《狐假虎威》时, 设问:为什么大家都怕狐狸?是真的怕吗?这样一步一步地解开悬念, 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的真正寓意。
四、“依葫芦画瓢”开展文章仿写,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文练笔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设计要求, 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文练笔其实不能随意, 在设计上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生天生好模仿, 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模仿不是照搬照抄, 而应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篇都是精挑细选的, 无论从美学角度、情感教育角度, 还是文学赏析角度来看, 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仿写性。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 仿写语文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 这也是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挑选仿写段落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 选择仿写性较强的部分进行创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了解学情, 尊重学生, 巧用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我们不光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方法,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蒋月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语文世界, 2015 (5) .
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三
传统课堂的组织形式是较死板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而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讨论式就较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但一般的讨论分为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我曾看到过一位老师执教《桂林山水甲天下》时,他由题眼“甲天下”引出“山的奇、秀、险,和水的清、静、绿”,在课堂上按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组,按提纲重点分别学习桂林山水的美丽。这样的组织形式允许学生下位、走动,但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学得有法、学有所得。
二、课型的创新
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課型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中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如启发式课型:提问→思考→答疑→练习→评价 ;合作式课型: 诱导→学习→讨论→练习→评价。其中自教式课型分为“自学——自教——自评——师评”四个环节。“自教”环节中,鼓励部分同学先脱“贫”再致“富”,按提出的目标和内容掌握好之后来当小老师,小老师们怎么学就怎么教,按照自己的思路完全独立地教。很多的教学案例已成功的证明了教学效果很好:小老师们极具创新能力,不仅完成了自教任务,而且讲究了怎样教得更好,让大家听得更明白,记得更牢。其中的不少闪光点,甚至值得我们老师学习。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丰碑》第七自然段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大雪纷飞(动画),狂风呼啸(立体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左手微微向前伸着(静态)。课件的展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老战士真的是向战友借火吗?他可能想些什么呢?他可能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读书、观察课件、思考,仿佛置身文字叙述的环境之中,去体会老战士的所思所想,思维活跃,答案众多富有新意却又紧扣中心,教学效果很好。又如我在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一开课,我便展示多媒体课件:地震来临,山崩地裂,人们都在尖叫,都在慌乱地逃跑。这样的画面很快地把学生置于地震的恐怖之中,适时地问学生:假如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做什么?再把他们的做法与文中的人物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无私与伟大。
四、教学语言风格的创新
风格化的教学语言是卓越的教学创新的标志之一。由于教学语言是教师口头表达的综合反映,这是教学创新中最直接、最外在、最为学生迅速感知的因素。教师的语言魅力将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很快地把学生带入文本,较好地理解课文,挖掘文章的深层次含义。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XX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这样就能常常激发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你真棒!”“你的说法有新意”“你真聪明”……把这-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学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了这种心境之中。当然,风格化语言是教师个体精神最具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外化,它的形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当教师进入到自由的创新阶段,才能自然形成,但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地去追求。风格化的教学语言,还包括广义的体态语言,如表情、目光、手势、体姿等,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艺术创新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
五、教学设计的创新
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创造性的火花。而我认为教学设计的创新应以以下几点为基础:
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
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
三是减少统一,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
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教师若找准了以下几个基本点,必能做到教学设计的创新。
六、作业形式的创新
4.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四
内容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要义,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文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着手,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与创新紧密结合,并给出适当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创新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老师及时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创新教育。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门主要科目,自然也要融入创新的要素,如何将创新和语文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是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究的。
一.初中?Z文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科目,其教学方法的好坏自然备受学生家长们的关注。现阶段,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很多老师还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上,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听和记,并没有什么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教学方法的陋习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果质量不高。老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建议
1.老师应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老师是课堂上的主体,是课堂指挥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去体味、理解文章,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充分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对文章阅读充满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甚至是创作欲。在老师的不断指引下,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2]。
2.构建和谐宽松的创新环境。曾有专家指出,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自由、宽松、富有创新意味的平等和谐的环境中,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思维更加开阔,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如果生活在充满束缚和条条框框的环境中,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变得迟钝,创造力受限,甚至被残忍扼杀。有鉴于此,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出发,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丢掉“严师”的面具,转换角色,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不再有距离感,并对老师产生信任。老师还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上提出的想法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成果,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快乐[3]。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思考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说是一场思想大碰撞,学生相互沟通交流,互换思维,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的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水平。因此课堂讨论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讨论,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并从多角度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目的[4]。
另外,想象力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老师也要下足功夫,它对提高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无数著名的发明家之所以能够发明新物品进而取得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建立在含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基础之上。老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布置含“假想创造”主题的作文,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写作平台。另外,老师也要有意无意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启发他们观察事物时所要掌握的要点,根据观察对象的特性进行想象,合理地想象出和观察对象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深挖教材空白培养创新能力。现在很多语文课文在内容上都会设置一些悬念,也就是所谓的“文章空白”,有可能在结尾,也有可能在文段中间,意图是要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学会自己思考,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老师应善于挖掘这些教材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充分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心主旨的领会[5]。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通过不断学习探究课堂教学新形式、新方法,贯彻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技巧和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练习,打开学生的思维枷锁,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具备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5.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方法的研究 篇五
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是初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特别要求,是一种按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教学的本质应是师生的互动交往。在教学《我想发明的机器人》时笔者多运用具有童真童味的语言,并积极调动形体语言、表情语言的功能,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在肯定的目光、真诚的微笑等鼓励性评价共同作用下,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积极投入活动之中。学习课文时,笔者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学定教,各有侧重的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的各段落,从而突破难点,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使学生有想法可以随时发表,平等对话,无拘无束交流。
我采取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创设最佳情境,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会说的同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使我感受颇深:一是口语交际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的互动式言语交流。二是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三是在交流互动中,教师要注意自己角色的定位,如果教师把自己当作是活动的组织者,那么交流中将很难形成生生之间的自然的互动交流。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活动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交流,甚至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引航,才能促成互动交际的达成。本节课,学生说的欲望非常高,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达到了我意想中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四个太阳》时。为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这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来的四个美丽的季节,笔者创新教学教学方法。一是笔者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渲染气氛,优化课堂教学,如第一小节:一幅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的图片配有知了烦躁不安的叫声,在一瞬间变为绿太阳图,让学生体会绿太阳给人们带来的清凉。通过这一热一冷的对比,孩子们对绿太阳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并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自悟自得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快乐识字新课程告诉我们应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在识字教学时,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式,先整体读文,在对各段文字做不同侧重的练习(绿太阳段里的生字让学生做动作,对比识记;红太阳段里的生字重点在于偏旁归类识记;彩色太阳一段中的生字侧重在方法识记;金色太阳段里词语的认读、运用)然后再让字、词、句回到课文里,这样有了语言环境的烘托,学生认识生字也就更容易。本节课中,无论用词说话,或是我问你答的游戏和学生自编的记字方法,都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教学《司马光》这节课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探究意识。笔者结合课文特点及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笔者特意安排两课时完成本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够更好的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第一节课笔者认识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而要让他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做到专心听讲,不仅需要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应在课堂始终贯穿教师精心、有效的组织。
6.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3 篇六
吴伟旦(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号1010750143001)
内容摘要:小学写作教学方法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二、从写话入手,降低写作初始阶段的难度。
三、加强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四、倡导个性化写作,有创意的写作。
五、提倡开放性写作,树立开放性写作。
六、重视习作的评改与交流.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创新;兴趣;想象
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叫苦,老师也叫苦。学生苦在搜肠刮肚而无文可作,教师苦就苦在挖空心思而“无题可出”。综观现状,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标准》写作教学的理念和目标,结合写作教学实践,我就小学写作教学方法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就是 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习作意识。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有时是为自己而写,自我表达;有时是写给别人看,即为了与人交流。
二、从写话入手,降低写作初始阶段的难度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说法,这里没有什么深意,无非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而已。我们的写话或者是作文,是我们用自己的母语来和别人进行书面交流,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按理来说,难度降低了,学生写起来该轻松了,但事实却不然。我们的孩子在写话面前依然兴趣不高,依然有畏难情绪,依然快乐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从教师方面来说:
1、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虽然“说话写话”等写作教材已经编入课本,但不少教师仍只重视识字、阅读教学,以任务观点对待写话教学,从而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
2、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训练目标把握不当,人为提高写话的要求。有时有的孩子一句话还没有写通顺,标点符号还没有使用正确,老师就要求写好一段话了。
3、对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指导方法简单,单一。教师常用模仿范句,填空等形式进行写话教学,忽视了阅读积累,更不能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4、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喜好各自为阵,对低年级写话缺乏正确认识,长此以往,也只能是重复过去的错误经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没有长进。
5、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组织“瞎子击鼓”、“贴鼻子”、“画嘴巴”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可提示: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
从学生方面来看:
1、写话兴趣不高。学生在写话时经常出现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等现象,故对写话兴趣不高。
2、不知从何入手。一写话就有求助于家长或其他人的依赖心理。
(1)写话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而不能为了某种功利目的而人为地抬高学生的写话要求。
(2)小学作文姓“小”,名“习作”,“写话”更是小中之小,是作文的起始阶段,是基础,因此更没有必要抬高写话的要求。
3、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写真事诉真情。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
4、写作精英或是作家,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让绝大多数孩子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母语与人交流。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到如何进行我们的写话教学。抓好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基础环节。要把握好这一环节,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拼音当拐棍提前写话
一年级新生识字不多,会说不会写,使表达能力受到了阻碍。为此,我教他们用汉语拼音做拐棍,要说的话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提高他们写的兴趣。首先介绍他们自己家庭的成员,在哪儿工作?家庭住址等等。班里很多同学都能介绍得很清楚。接着教他们讲心里话:“你喜欢我们学校和班集体吗?”“喜欢老师吗?”“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等等。孩子们一看,汉语拼音用处真大呀!群情振奋,写的欲望强烈了,纷纷给老师写他们的心里话。我也顺着他们的情绪,因势利导,紧抓不放,也用拼音给他们写回话、评语等,促进了提前读写。别看他们小,写出的内容可丰富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为孩子们提前写话打开了闸门。
2、汉字夹拼音“扶”着写话
在孩子们学完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时,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口头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子写出来。写句时,会写的、学过的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这种拼音夹汉字,汉字带拼音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写句的劲头很大,不但巩固了所学拼音和汉字,提高了造句能力,而且养成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为作文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3、激发兴趣爱说乐说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学会说话。对一个一年级学生来说,说话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怕在老师、同学面前讲话,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有的紧张得结结巴巴„„。这就需要培养、扶植,给予引导。我的做法有三:
一是利用说话课,给孩子们提供说话的机会。例如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介绍时要求态度要大方,声音要响亮,要有条理。我班的小班长朱俊达同学人前不拘谨,讲话干脆、利落,我就让他先说。然后启发、调动不会说、不敢讲的学生,动员他们说。声音小的鼓励他放大声音重说一遍。第二遍明显就比第一遍声音响亮了,态度也大方了。这样,胆小的也敢说了,一个带动一个,课堂的发言逐渐踊跃起来。在此基础上,再紧紧抓装看图说话”等机会让学生练说,全班同学的说话水平便逐步提高了。
二是采用多样化方法,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在学生的生活里,看电视的机会很多,于是我就抓住 这一点,布置他们看动画片“成语动画廊”“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看后在班上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讲出来;再如:早上,让学生把自己做的梦有顺序、有条理的讲出来。你讲一个,他讲一个,同学们的说话热情也高了,说话也逐渐有条有理有顺序了。
三是训练学生学会说完整的话。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要逐渐培养学生会说完整的话。低年级的孩子不懂语法,更不能过早地向他们讲语法,那么怎样才是一句完整的话呢?我就告诉他们:完整的话就是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别人,你说的是“谁”?是“什么?”“他(它)们怎么样了?”“干什么?”等等。在学生们明白了“完整话”的概念后,我就让他们在课堂上,大量地反复练习,并放手让学生评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提高,个别同学还真有些“出口成章”的味儿。
4、写“诚实的自己话”,为中年级作文送一程
在学生说好一句完整话的基础上,还要逐步地让他们练习说好一段话,包括:叙述一件事;介绍一个人;谈自己的理想;说说自己喜爱的什么等等。学生张骞平时好惹事,在谈自己的缺点一段话中是这样写的:“别看我淘气,经常惹老师生气。可我在家里并不调皮,只是好吃懒做。妈妈叫我倒垃圾,我装作没听见,但如果有好吃的,我却一点儿也不放过。我以后得改正这些缺点,做个好学生。”我看后说他这段话写得很真实,提倡全班学生在写作文中都应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学生写“真话”的兴趣大增,纷纷交来类似的作文给我看。让学生写“诚实的自己话”是我们指导小学生作文的根本,也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应大力提倡。
三、加强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1、要学会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起到举足重轻重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目的。重点的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次要的、跟观察的事情无关紧要的都不必多说。另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第三,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细,看得全面,才能积累素材。
2.要学会思考问题
我们经常发现,优秀作文的闪光之处,往往不在语言方面,而在思想方面。比如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体验,对问题的独特视角,对问题的独特见解,构思的巧妙等等。无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辉,给人以启迪,甚至震撼。3.学会开展想象
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地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分为细节想象和组合想象。细节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头脑中对特定事物所进行的细致描绘;组合想象,就是根据多种事物的表象塑造自己头脑中对特点事物所产生的形象。如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想象描绘都是少年儿童把自己的愿望和理解加以具体化的一个思维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事物的再思考。学生对熟知的事件往往觉得无法入手。这时,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勾引”出他们的记忆资料,把内存信息转化为语言。
例如,我在教学《钓鱼》这篇课文时,是这样引导的:钓鱼前,你和谁钓鱼?你做了哪些工作?到了河边你做什么?别人在干什么?你下钓之前要做什么?下钓后出现了什么现象?钓鱼时你心里怎样想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他们在脑海中就会有许多的感性材料,在写作时才感到言物。
如《长相思》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都看到了,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生伴随着乐曲《琵琶语》,想像写话)
师:(在学生写话过程中插话)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拉家常„„还可能是„„(生继续在想像中写话。)4.加强阅读
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法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学会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并养成认真思考的品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解放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放飞“小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触,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因此,我很注重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如: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等。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我采取点名背诵、同组互背等方式,让学生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谈读书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感受。
四、倡导个性化写作,有创意的写作
有意识的模拟思维训练。模拟思维指的是摹仿原来创新者的构思方法或者写作技巧等进行写作的思维方式。模拟思维训练不是写作的模仿,它只是创新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是创新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体裁不同、内容丰富的文章。这些文章在描绘生活、塑造形象、状物写景等方面都是摹仿训练的对象。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写作就是要注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反映周围所发生的事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联想的思维方式进行写作。联想思维是由某一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的人或者事物的思维方式。如:
培养思想情感的个性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话语,将假话、套话、空话拒之门外;鼓励学生真正说出从自己心里悟出的道理,将大话拒之门外;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真正感动着,感动了自己而又非抒不可的真情实感,将空话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拒之门外。
培养行文构思的个性化。写作心理学家认为,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一篇文章有无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教师在学生写作前应给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让我们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
培养语言风格的个性化。语言的鲜活和个性化可以让学生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词语的灵活搭配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象,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句式灵活,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象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
五、提倡开放性写作,树立开放性写作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拓宽写作的时空
让写作与语文其它内容的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加强写作和生活的联系,使课内写作和课外练笔相结合。
3.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益求精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环境中学会写作。
4.注重作文内容、形式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比如,准备阶段的口头日记,绘画日记,起始阶段的每日一句或两句;图文结合的周末日记,自由灵活的想象作文,幻想作文、童话创作、甚至合适个别孩子的科幻小说,结合生活需要的使用作文;结合学生感兴趣话题进行小练笔。
六、重视习作的评改与交流
1、教师评改方式要灵活多变
作文批改也应是这样一个过程。把作文批改看作是学生再次完善,再次写作,再次创造的过程。把作文批改看作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萌发写作欲望,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在学生作文交流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公开讲评。不公开批评差生作文,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对于作文中精彩片断可让学生自读、议读,再感情朗读去体会感悟;还可将一些的好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让学生充分感受写作的成就感,从而唤醒写作的欲望。
2.学生自改互改要形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自评自改习惯很关键。此外,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过程,实际上是习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一篇作文可由多人批改,也可由多人批改同一篇作文。同伴评价时首先要肯定他人作文成功之处,向同学们推荐精彩段落、优美词句,当然也可谈要改进的地方。同伴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将作文教学溶汇于自然、社会、生活当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运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燃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想写作,会写作,乐写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佳:《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受生活能力的培养》新教育论坛2008年第5期 [2]张化万:《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
7.小学语文如何创新写作教学方法 篇七
一、引导学生创新观念的树立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比较活跃,也容易引导,教师因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在传统课堂的影响下不容易转变,教学中不能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保持创新的思想意识,就不能把握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向。而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把表面化的东西当作创新而自以为是,比如让学生胡乱地对一个问题发表一些古怪搞笑的看法,这是流于形式的假创新。事实上学生能够在写作中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有根据的见解或独特的看法,那才是创新,而不是发表玩笑话。对待同样的作文教材,同样的教学例题,在讲解中教师用类比的方式变换进行教学这也是创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的思想观念保持创新性,才能用教材或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用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去探究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把学生作为创新主体,教师作为辅导
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往往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及时根据新课标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围绕学生和学生的兴趣进行创造性教学,那么创新作文教学方法只能成为空话,也就不能促进学生进行作文实践活动。当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究的思路都是他们写作创新的表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鼓励对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视而不见,而是要多鼓励,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锻炼。
三、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大胆的改变,发展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关注学生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主角,教师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关注学生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参与实践活动,展示自己的个性想法和写作思路,打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多向交流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作文写作的全面创新。
四、克服思维定势,敢于想、敢于写
在写作课堂上保持想法自由、写作自由,使学生敢于在教师权威的影响下发现写作问题,教师适当从独特的角度组织教学,激励学生通过恰当的形式提出疑问、讨论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质疑他人的写作思路,并形成了创新意识。另外,培养学生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写作要求或者看法时保持辨析能力才能使思维活跃,从而提出建设性、创造性的解决意见。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在每堂课中创造探索活动,激励学生学会合作,在相互发表的意见中学会求同存异,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思维和写作风格,并在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保持思维的活跃,防止出现走神等分散思维的行为。教师在每节课上要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的写作指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组织学生通过活动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在实际写作中学会利用各种技巧,实现创新。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总结,使发散思维和总结能力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得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学和敢于创新,并且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创新有很多的指导,提出了很多的具体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组织、活动安排都要结合新课标进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就要针对学生主动学和敢于创新进行教学,力求通过各种有效策略做好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快速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关注和引导则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有力保障,简要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提出创新性写作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策略
参考文献
[1]杨云.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实践的呈现[J].亚太教育,2016(4).
8.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创新方法
由于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小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习惯的约束,他们思维灵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启蒙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不仅具有超强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在新课改中,更加突出的是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作为母语学习的主阵地,是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如何开展各种课堂活动,调动少年儿童上课的积极性,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创设创新型课堂成为了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发展目标。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如何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推动小学语文创新课堂的建设。
一、通过调动积极性,增强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课堂内容,对其课堂内容进行积极地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其中,大量的实验数据表面,学生渴望学习知识是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起积极性的导火索。
在教学实践中,教课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地去设计如何将课题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点的方式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然后慢慢地引导着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究的过程,在一开始就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给勾了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一整节课上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努力寻求答案;而且还可以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基于语文教材,挖掘其创新元素
其实,创新因素无所不在,它蕴含在思维、语言、美育、德育之中。在选择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时,可以从人类所特有的真、善、美出发,去启迪小学生,然后再结合他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
例如:在文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当中,谈迁历经千辛万苦才把书稿写完,但是却被盗走了。谈迁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坚定信念重新站了起来,终于写出了《国榷》一书。此时,教师可以抓住“信念”和“厄运”两个关键词设计问题:谈迁遭受到了什么样的厄运呢?他是怎样和厄运作斗争的呢?他又是怎么战胜厄运的呢?教师通过一层层展开问题,让学生一点点地靠近谈迁,进一步了解谈迁,最终学生们明白谈迁是靠着坚定的信念从沮丧中走出,并战胜厄运的。这样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了解到: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厄运向我们走来时,我们不应该沮丧,不应该颓废,而是应该凭着坚定的信念向厄运挑战,走出困境,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以上例子便是对教材内容提取创新元素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教师所给出的两个关键词和问题的额指引,能逐渐明确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与价值关键,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借用高新科技,增加教学中的创新元素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早已有了较多的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授课教师完全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加入网络、图片、视频、电脑等高科技元素,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进而使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课文讲解时,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共享资源,找到与之配套的小故事或者是小视频,去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授课老师还需要结合其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已有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其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另外,授课教师还应该不断地转变其陈旧的教学观念,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教学素质,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全新的要求。
四、合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对创新能力长期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通过教育是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的。因此,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创新的元素,授课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使其产生一定的思维活动,在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对小学生自信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培养自信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小学生在母语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和理解母语的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对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以切实提升综合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盛红斌.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J].学周刊A版,2013(12)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07-03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10-13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07-24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06-13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交流09-25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07-1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09-29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01-04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06-27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