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质量提升的建议

2024-12-20

公司质量提升的建议(共12篇)

1.公司质量提升的建议 篇一

关于银行窗口服务质量提升的建议

一是不少银行存在服务窗口开放少、排队等待时间长。或窗口设置不少,但实际开放的窗口不多,高峰期没有根据客户量及时增开窗口;有的市民在排队等待多时后,窗口突然关闭,服务人员置排队市民而不顾;有的窗口甚至还未到下班时间提前关闭窗口,只出不进忙于自己的缮后工作,加之个别服务人员业务不熟练、办事效率低下,市民办理业务等待的时间过长。倘若此时银行窗口开得少,只要有顾客存存取大宗现金或VIP贵宾突然插队、后面的顾客也只能望洋兴叹。

二是人性化服务措施跟不上,服务细节不完善。老年人排队时间长,想上厕所找不到地方,厕所引导标志跟不上;大堂经理对特殊有困难的老年顾客的优待服务不及时;有的银行对待顾客投诉的处置不及时、不虚心,内部扯皮、推诿、护短的多,主动承担责任、严格约束银行员工言行的少;考虑银行自身利益、自身方便的多,主动帮助顾客解决困难,为顾客提供方便的少。

建议:一是各商业银行首先要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进一步规范收费项目管理。银行服务收费内容多,对消费者要实行透明、公示制,各商业银行必须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收费项目的同时,在服务大厅内也要公示收费项目的名称和依据,做到收费公开透明。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在追求商业利润的同时,不忘为顾客提供宽松优质的服务,要以提升服务质量来争客户、争信誉、争效益。

二是各商业银行要加大网点的窗口建设。软硬件上都要适时改造,尽可能为顾客提供舒适便利的存取款条件,提升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为消费者提供座椅、饮水、如厕、开辟残疾人通道等人性化服务,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加大网点改造力度;配足配齐网点窗口服务人员,特别要选配好优质服务的大堂经理,加强窗口服务人员思想业务的培训教育,提高优质服务的基本功,从根本上提升服务效率。窗口开得少容易让顾客摆开“长蛇阵”,浪费了市民的宝贵时间,银行必须多开窗口、开足窗口,让市民不再为排队而干着急。

2.公司质量提升的建议 篇二

华南公司是国有控股公司的下属地区公司, 肩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华南公司受托管理众多股权企业, 而这些股权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否完善, 治理功能健全与否, 对华南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其能否塑造新的市场主体、盘活和增值国有资产, 从公司股权治理机制来看, 关键是构建以资本和市场为纽带有效运作的公司股权管理体制。

华南公司提升股权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华南公司自进入华南市场以来, 为拓展油品市场, 提高竞争力, 通过股权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 成立了100多家股权企业。这些企业特点多样, 形式各异, 需要进一步规范运作管理, 提高效率。以下通过具体分析, 阐述华南公司提升股权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1. 股权企业比重大且情况复杂

华南公司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 其股权企业数量多, 情况复杂,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合资面广。既有国外公司也有国内公司, 国内公司中既有国有公司、集体公司、私人公司, 还有港澳公司。从投资主体看, 既有法人、有自然人, 还有其他组织。

(2) 成品油经营业务全。其中按业务分类, 有批发、仓储、零售, 还有的几项业务并存;按品种分类, 有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燃料油。

(3) 资产较大。截至目前华南公司管理资产总额达近百亿元。

(4) 情况复杂。表现在从成立的背景、年代, 到出资的主体;从股权结构, 到公司治理结构;从出资, 到出资人;从合资方式、出资方式, 到经营方式等等。

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基业长青, 就必须加强管理, 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华南公司要实现规范化管理, 就必须加强股权管理, 实现股权管理的规范化, 这是华南公司不可回避的一个难点问题。另一方面, 华南公司股权企业所占比重较大, 股权企业销售总量、零售总量都占华南公司的一半以上, 然而股权企业的效益一般却在20%以下, 如何提高股权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就成为华南公司当前的任务之一。

2. 行政干预太多且责权关系不对称

(1) 由于中石油是个集团化的国有公司, 受传统国有公司行政性体制的影响, 华南公司对于股权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插手太深, 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股权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虽然股权企业的管理范围和权限在集团体制基本规范的相关文件中有明确的限定, 但实际操作中的人为因素很多, 中石油方股东及股权管理者习惯上用过去只适用于内部的管理办法去管理股权企业。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中石油方股东及股权管理者是政府的延伸, 是权力的化身。尽管华南公司近几年一直在探索对股权企业的管理, 也不断进行机构改革, 以完成其功能转换和业务整合, 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如中石油在人事管理上一直推行“三控一规范”, 其本意是整合内部的人力资源, 强化华南公司在人事及薪酬管理上对股权企业有效控制, 但却无法令股权企业满意。股权企业普遍反映华南公司管得太严、管得太宽, 例如, 在油品市场紧张时, 油品卖给谁、卖了多少, 都由华南公司严格管理, 股权企业缺乏自主性。再如一家存续企业改革, 华南公司不但要垫交存续企业的税费, 离退休人员工资, 连“三金”都由华南公司统一交等等。

(2) 另一方面华南公司也一直加强股权企业的责任范围和权利分配重大调整, 但改来改去, 股权企业基本上没有投资权和人事权 (或只有很小的投资权和人事权) ;在销售网络开发方面中, 石油推得比较干净, 而股权企业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中石油也无力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 资产流失和商标侵权现象比较严重等。因此, 在股权管理过程中如何摆脱行政干预, 科学有效地管理股权企业, 发挥股权企业独立法人经营实体的优势值得探究。

3. 产权形成差异大且内部控制失衡

华南公司是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被委托管理股权企业的公司, 代表上级公司行使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权, 这样就形成了多层委托代理关系, 如国家 (政府) 享有终极所有权;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评估, 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受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委托负责具体经营, 照章纳税, 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委托华南公司管理股权企业。由于层层资本的控制, 华南公司与股权企业的产权关系存在松散和断裂的现象。在股权企业中, 有些直接是中石油集团投资的, 和华南公司没有资产关系, 缺乏天然的“血缘”关系;有些虽和华南公司有很强的产权关系, 但由于华南公司成立前, 在资本运作上基本还是空白, “出资人不到位”现象普遍存在。华南公司和股权企业内部联结纽带非常脆弱, 事实上只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有些甚至只是“名份”上的关系。这种状况同时也是造成股权企业“各自为政”、产生内耗的主要原因。

华南公司在所托管的股权企业中却大多数股权比例超过50%, 股权结构过于集中, 董事会成员50%以上来自中石油方, 强化了内部控制, 相对弱化了对方股东。因此, 在实际经营中难免有侵害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发生, 这些都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发挥股权企业优势, 就必须加强公司治理。如何加强产权控制, 制定与股权企业人、财、物等有形和无形资源的协同, 发挥最佳的整体效益, 在华南公司股权管理中亟需解决。

4.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且对股权企业监控不严

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上的必然要求, 而对股权企业的监控是应该建立在产权关系之上。华南公司虽然按上级要求建立了“三会” (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 但与“老三会” (即党委会、职代会、工会) 的关系未完全理顺。在人事安排上, 更是五花八门, 党委书记兼董事长、董事长兼总经理、上级领导兼董事长等等, 许多董事 (包括兼职董事) 工作不到位, 作用极其有限, 内部董事与经理层重叠, 特别是在具体人的安排上, 平衡关系、照顾“老同志”的情况多有发生。而且“三会”的责权利界定也不是很清晰, 制衡机制不完善, 甚至董事会、监事会一年开一次会, 形同虚设。“三会”人员履职行权不规范, “三会”决议执行不到位, 股东意志得不到有效贯彻, 没有形成真正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独立的运行机制, 权利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真正发挥“三会”的作用, 与股权企业在人力资源和管理上进行协同, 在华南公司股权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 除治理边界不清、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不明之外, 还与华南公司对股权企业股权监控不严有密切关系。

5.市场竞争的严峻和资本运营的迫切需求

随着国内石油市场的放开、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和民营油企的快速发展, 国内油市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将逐步形成, 国内油品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各石油企业都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以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经营市场上有句话, 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 是说企业一定要紧跟市场脚步, 并根据客观环境变化做出相应决策。另一方面资本运营已经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企业的发展, 已经从传统的自我积累的内涵式发展, 转变到依靠外延式扩张, 通过股权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 实现强强联合, 互惠共赢, 由生产经营向资本运营转变。通过实施资本运营, 加强股权投资与管理, 充分利用股权企业的政策和资源优势, 快速扩占有利的油品市场, 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做大做强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的共识。

如何提升股权管理的实效, 是积极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和资本不断增值的重要举措, 对于促进公司发展, 提高公司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对华南公司提升股权管理水平的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 华南公司国有资产形式是多样化的, 既有产权的形态, 也有股权的形态, 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化将更多地表现为国有股权的形态。国有资产形态的变化, 要求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既要管好资产又要管股权, 规范管理股权企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要规范管理股权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股权管理水平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为此, 提出以下建议:

1.革新股权管理体制

华南公司成立后, 积极探索和实践与世界接轨的先进管理模式, 实施了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 以“四化一高” (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垂直化、权责清晰化和运营高效率) 和“四线一中心” (指改革后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四线”指营销、物流、投资开发和财务专业线, “一中心”指支持服务中心) 为内容的组织变革。其核心是撤销省、地两级公司的经营管理职能, 华南公司作为经营管理主体, 实行扁平化、专业化、垂直化的一级管理的管理模式。按变革的总体设计, 上收了省、地两级公司股权管理的职能, 股权管理工作全部由华南公司集中管理。这样集中后的华南公司股权管理实现了“华南公司———股权企业股权”的一级管理, 减少了中间管理链条和层次, 解决了股权管理中多头管理, 避免了信息传递失真, 提高了股权管理效率, 确保股东政策、意志的迅速贯彻执行。

2.理顺产权关系且完善产权管控体系

华南公司对所有股权企业的产权进行了界定, 明确股东各方的出资比例和拥有的股份, 在此基础上完善产权管控体系。

(1) 股权结构控制。对符合中石油发展整体战略的主营业务, 根据上级公司要求, 通过收购对方股权等方式实行控制;对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 或参股难以取得实际控制权的, 则坚决退出。从而既保证股权投资集中主业, 又保证中油意志在股权企业得到贯彻和执行。

(2) 产权层次控制。华南公司的产权控制是金字塔式的层层控股结构。产权层次控制在中油内部实现了二级出资三级法人, 即中油集团、中油股份两级出资, 中油集团、中油股份、股权企业三级法人。根据总公司要求, 对非股份公司直接投资的三级以下法人实体进行了清理, 并按国家要求进场交易, 对难以清理的企业也将管理权上收到华南公司。这样缩减了投资链条, 减少了管理成本, 避免了信息多层次传递, 产权控制力逐层加强。

(3) 产权控制规范。规范资产委托和授权经营程序。通过完整的授权委托, 强调双重身份、双重任务。一方面保证股权企业派出人员按照中油的整体战略, 兼顾股权企业各方利益, 实行股权企业决策、执行和管理;另一方面, 通过授权控制, 保证股权企业经营、决策在一定层面上进行, 有利于华南公司统一战略的实施。

(4) 资本金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控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和实行收支两条线, 控制股权企业的资金流向。同时, 加强分红管理并适时组织进行股东权益审计, 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派出人员, 督促股权企业整改。保证了股权企业资产配置优良, 资金状况良好。

3. 完善专职董事、监事制度的推广和实践

专职董事、监事, 是指专职从事董事、监事工作, 不在华南公司或所任职公司担任其他职务的董事、监事。专职董、监事具有双重身份, 在所投资公司作为董事、监事, 履行职责并行使权利, 而在华南公司则作为专职研究人员, 日常研究行业和所投资公司的情况;外派专职董、监事, 是母子公司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联结华南公司和股份企业的重要枢纽, 在控股公司的运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改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结构, 增强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效率, 加强董、监事队伍建设, 保证行权体制的综合质量。二是通过设置专职董事, 有利于进行一步加强对公司制企业的研究, 促进公司董事会的科学决策。三是通过设置专职监事,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公司制企业的监督。

专职董事、监事在华南公司作为专职研究和管理人员, 专门从事所投资公司的重要议案和战略决策研究工作, 为公司提供决策依据。在推行专职董、监事制度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 全面清理排查, 摸清股权企业董、监事情况, 为推行专职董、监事制度打好基础。为推行专职董、监事制度, 做到不遗不漏、合理配置, 华南公司认真对各股权企业情况进行了研究, 对股权投资项目股权结构、股权治理结构、经营范围及经营方式、运作状况、财务管理、投资主体、成立时间、对外再投资、利润分红方式及分红情况等进一步进行核实和分类。

(2) 建立管理框架, 明确职责;建立业务流程, 加强专职董、监事管理工作。专职董、监事岗位设置在综合管理处,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明确了专职董事、监事的分工。专职董事主要负责股权企业在财务、公司发展等决策中的事前和事中监督;专职监事则主要负责以是否违法违规等事后监督为主。在明确专职董、监事职责的基础上, 建立了专职董、监事工作的基本业务流程, 即专职董、监事向股权办提交议案和报告经营信息———股权办对议案和信息进行整理后, 征求主管或相关业务处室意见, 拟订初步方案———股权办协调召开股权管理委员会会议审议初步方案, 并形成决策意见———属于华南公司权限的, 由股权办协调专职董、监事落实, 股权办督办———不属于华南公司权限的, 由股权办起草报告报上级公司———待上级公司批示后, 由专职董、监事负责协调落实。

(3) 建章立制, 制定方案, 逐步推行专职董、监事制度。明确制定了推行专职董、监事制度的原则:一是重点先行;二是全面推进;三是规范操作。依据“公司法”和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股权企业的章程, 履行法定程序, 确保专职董、监事规范配备到位。明确了推行专职董、监事的工作思路, 即根据华南公司现有股权企业的现状, 采取按股权企业类型先确定重点, 再分批、分阶段配备的方式推行专职董、监事制度。

(4) 加强考核, 确保专职董、监事履职到位。建立和完善专职董、监事派出制度, 加强对派出董事、监事的考核与约束;将对控股企业的管理逐步转变为对派出董事、监事的管理。

4. 完善法人治理机构

在完善股权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方面, 首先根据公司经营范围不同, 将所有股权企业分为批发、零售、仓储三类, 对同时有两类或三类业务的公司, 按其主要业务进行分类。然后按公司业务规模进行分级, 如将油站公司按10000吨以上、10000~5000吨、5000~3000吨、3000~1000吨、1000吨以下分为5个级别。其后按照业务对口、责权对称、兼职适量的原则, 合理配置股权企业的派出人员。如:大型批发公司董事长原则上由主管批发业务的副总经理担任, 董事由营销管理、资源配置等处的处长或副处长或控股公司经理等担任;中小型批发公司董事长原则上由营销管理、资源配置等处的处长或副处长担任, 董事由营销管理、资源配置等处的副处长和控股公司经理担任。并规定董事、监事兼职, 一个人最多不能超过5家公司。同时明确派出人员的管理和待遇按照华南公司相应人员执行, 薪酬由华南公司发放。通过这种专业对口管理, 一是完善了股权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保证了对经营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行;二是专业的人在熟悉的工作领域工作, 既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也便于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三是专业线对口管理, 有利于实现管理和业务上的无缝链接;四是为实施母子公司协同从机构上有了保障。

5. 构建和完善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标志之一, 没有信息化, 就没有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在股权管理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矛盾, 而解决矛盾的最好途径是加强沟通。沟通的目的在于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诉求和优势所在, 从而减少在博弈中的冲突、缩短讨价还价的时间。为此, 首先就要解放思想、培养流程文化和服务意识。在股权日常管理中, 股权管理人员应摆脱过去那种国有企业固有的“官本位”思想和居高临下的命令姿态, 调整心态, 树立了为股权企业着想和服务的意识, 与股权企业保持很好的人际关系。其次是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华南公司与股权企业除了传统的指示、会议和汇报等方式外, 还建立了与股东定期联谊制度, 通过团拜会、联谊会等形式, 加强各方的信息和需求的交流, 很好地改善各合作方的关系。最后制定制度, 规范股权管理流程。在日常工作中更是规定:及时处理股权企业报来的事项, 提高股权管理效率。

6. 加强培训, 提高各层管理人员的任职素质

需对拟选任和聘任的人员和在职的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一是选派相关人员参加中油股份组织的股权管理和董、监事业务培训班;二是开展内部培训, 学习“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公司股权管理的相关文件、规定、制度等;三是在日常工作中, 引导各层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加强自学,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结语

提升股权管理水平, 对于华南公司股权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实实在在地改善股权企业的公司治理, 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进一步推广和不断实践摸索。相信在逐步提升股权管理水平的过程中, 在领导高度重视, 组织实施有计划、有步骤、规范地进行的同时,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 不断地探索前进, 华南公司的股权管理必将向规范、稳步、和谐、高效的目标迈进。

摘要:为完善现代公司治理, 加强对外投资、资本运营和股权管理控制, 提升国有资产有效保值增值的能力, 灵活处理股东利益和发挥母子公司的协同效应, 本文结合中石油华南公司股权企业情况复杂、比重大、内部控制失衡、责权关系不对称、治理不到位等具体问题, 根据华南公司的实际运作情况, 对推行和完善股权管理体制改革、产权管控机制、专职董事和监事制度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股权管理,股权企业,独立董、监事

参考文献

[1]鲁桐, 仲继银, 孔杰.公司治理-董事[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9.

[2]郝臣.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案例[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9.

[3]陈庆, 安林.中国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4]鲁桐, 仲继银.公司治理基因评价与案例[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0.

3.保护与提升龙江县耕地质量的建议 篇三

关键词: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4.047

1 龙江县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

1.1 耕地质量日趋退化,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一是有机肥源和种植农户分离,加之传统的农家肥生产方式落后,有机肥已经被大多数农民所抛弃,向耕地返还有机物料减少,使耕地有机质下降。据调查,全县仅有85万亩耕地施用有机肥,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而且亩施用量严重不足,仅为0.5~0.8立方米。经近几年土壤化验数据显示,我县60%~70%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在2%~3%,比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3%~4%下降整整1个百分点,按黑龙江省统一划分标准,我县耕地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尤其是中西部丘陵漫岗和低山区耕地有机质含量已降至较低水平。耕地“瘦”的问题已经成为耕地质量退化的首要问题;二是耕层土壤养分失衡加剧。同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下降,由208.3毫克/公斤下降到169.4毫克/公斤,下降幅度为18.8%;有效磷含量增长迅速,由14.6毫克/公斤提高到29.8毫克/公斤,提高幅度达104%;速效钾含量下降,由193.0毫克/公斤下降123.8毫克/公斤下降幅度为34.8%。按黑龙江省统一划分标准,我县土壤碱解氮水平中等,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春季低温年份作物缺磷现象时有发生。近两年全县土壤不同程度表现缺钾,特别是水稻田倒伏现象加重,作物生长后期叶片边缘焦黄,抗逆性降低,影响产量提高。同时,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缺,玉米、水稻田缺锌现象也时有发生,特别是春季低温年份,表现尤为明显,叶片呈黄白条纹。

1.2 土壤板结现象加重,耕作阻力加大

一是由于我县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小,大型农机具的精耕细作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目前仍有70%~80%的耕地使用小型拖拉机作业,小型机械的镇压使土壤变得坚实,耕性下降;二是由于农民长期不施有机肥而盲目施用过量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测量结果显示,目前我县耕地犁底层厚度达8~10厘米,比1982年土壤普查时增加2~4厘米。所以,耕地“硬”的问题目前是我县耕地质量退化的第二大问题。

1.3 耕层厚度逐渐变薄,土壤抗蚀能力减弱

由于我县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春季风沙大的气候特点,直接导致中西部丘陵漫岗和低山区耕地受水蚀和风蚀侵害,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耕层厚度越来越薄。经连续三年测土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县有效耕层厚度在15~20厘米左右,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厚度降低3~5厘米。

1.4 农用物资使用不当,农田环境受到污染

随着地膜玉米面积的逐年增加,废弃地膜给耕地带来的“白色污染”隐患已不容忽视。据测算,每亩地膜的残留量达3公斤,全县按80万亩计算,每年地膜残留量达2400吨。如果不能及时将残膜清理干净,继续年复一年地覆膜种植,地膜农田将受到严重危害,土壤理化性、通透性、耕性都会越来越差,作物的生长发育也受到严重阻碍。此外,由于我县玉米种植面积大,而且多年连作,玉米田除草剂中的莠去津每年残留量达5%,如果不采取科学措施,多年后这样的农田将成为“癌症”地块。

1.5 耕地质量建设滞后,农民养地意识淡漠

耕地质量建设基础差,田间必要的工程损毁严重,村屯基本没有农肥积造设施,耕地质量建设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耕地质量建设激励机制,农民缺乏主动培肥地力的积极性,掠夺性生产现象较为普遍。

2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建议

2.1 全面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实现种地养地相结合

当前提升耕地有机质工作应以增加有机物料还田为核心,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杜绝盲目施肥。一是互助合作开展场地化造肥活动。依托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田大户,以村屯为单位,积极发展村屯间、农户间联合互助,采取农户拿原料入股,打造按场地集中积造肥、分户供肥的积造肥组织模式;二是专业化生产有机肥。在大型养殖场或专业养殖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规模化有机肥无害化处理场,进行精制有机肥的工厂化生产。这种精制有机肥有机质含量高,与化肥配合施用,每亩施15~20公斤即可,施用方便,效果理想;三是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作物秸秆还田,杜绝焚烧浪费。主要推广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和水稻高留茬还田,并结合生物催腐技术,在翻地时将秸秆直接翻压还田;四是建议县内各掺混肥生产公司在生产复混肥时要推进化学肥料有机化工程。通过在化学肥料中添加腐殖酸等有机物料,生产有机无机复合型肥料,供农户使用。

2.2 建立科学整地机制,有效调节土壤环境

因地、因土制宜采取科学耕作措施,建立“松—旋—翻—耙”的耕作制度。土壤深松(翻耙)必须与施用有机肥料、秸秆还田等措施相结合,这样不仅增加土层有机质含量,破除土壤板结,打破犁底层,而且能保持良好土体结构支撑。针对龙江县实际做到水田翻深达15~20厘米;东部平原地区玉米田翻地深度达20~25厘米;中部丘陵漫岗和西部低山区以深松为主,深松深度在25~30厘米,以打破犁底层为标准。深翻和深松,每三年进行一次。建立示范基地并对示范基地进行水、肥、气、热和作物生长发育产量状况进行监测,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农民自觉走上科学合理整地之路。endprint

2.3 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建议采用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实现秸秆、根茬全部还田,既可保护土壤,减少水蚀、风蚀和养分流失,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据测定,每年可提高土壤有机质0.07个百分点,亩节本增收50元。另外以增强土壤抗蚀力为主,也可在休闲地上种植覆盖作物,在经济作物的行间采用地膜覆盖等,也可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2.4 科学使用农用物资,减少农田环境污染

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让农民朋友了解残膜和长残效农药对农田所造成的危害,指导他们科学购买和使用农用物资,自觉回收残膜和使用低残留农药;二是建议把残膜回收工作作为农村重点工作来抓,将清理残膜工作纳入农业生产管理考核内容,实行考核奖惩制,把清理残膜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5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升农民养地意识

一是建立一个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耕地质量监测站,实现对耕地的跟踪监测和长效管理;二是设立耕地质量建设专项基金,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田大户带头积造、施用有机肥,采用培肥地力的耕作栽培措施,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广大农户走上种养结合的科学种田之路;三是结合“科普之冬”办培训班、科技大集、现场咨询、发放资料、电视讲座、访谈等,广泛宣传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技术措施,提高广大农民自觉保护耕地的思想认识,把种地与养地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县里集中和乡村分散办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主要以合作社和种田大户为重点培训对象,再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传、帮、带形式带动更多农户自觉加入并参与培肥地力队伍当中,在全县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正山.我国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J].财经科学,2006,(07).

[2]朱红波.论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03).

[3]刘成玉.对构建四川可持续粮食安全体系的思考[J].软科学,2002,(04).

[4]傅泽强,蔡运龙,杨友孝,戴尔阜.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04).

4.公司质量提升的建议 篇四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是需要涉及到大量建筑材料的使用的,其材料的种类也是十分丰富,并且材料的使用费用也占据了建筑工程的大部分,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概算编制的时候,就需要相关人员重视对建设工程材料的掌握,对其工程建设需要的材料和设备行情进行了解。建筑工程的建筑价值是一种人工、设备、材料、资金以及技术投入综合性的结果,由于不同的市场条件都可能对工程概算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当地地区的技术协作、交通条件、物资供应、市场价格以及现场施工等,都需要反映于工程的概算价格中。在工程概算的编制中,除了需要对人员工资、材料、设备等费用进行计算外,还要对施工企业的其它花费进行统计,同时还要对各种物品的市场价格变化进行实时的动态掌握,概算编制人员要时刻的对其材料价格动态变化进行掌握,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概算的编制。

2.2正确选用定额

在建筑工程的概算编制中,其每个阶段都需要选用相应的定额,如果其定额存在不全的情况,就需要注意对其过渡系数处理。当选用定额编制来进行工程概算的单价计算时,需要根据其施工组织的设计规定来选择施工的方法、施工工艺的流程以及机械设备的配置等,并选定与其条件相符定额。同时,相关编制人员还需要对其定额总说明、章节说明以及附录的内容进行认真的阅读和掌握,对其各定额的子目适用的范围、定额的系数以及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另外,每个建筑工程的项目施工情况和定额的规定是不能完全保持一致的,这时就需要选用和实际情况比较接近的相应定额规定的条件,但却不能对其定额进行变动和改动,当其定额出现缺项或和实际的情况具有很大的差别时,就需要考虑使用相近的行业定额进行补充,一定不能随意对其进行增减和变更,同时在进行定额编制的概算中,还要密切的关注现行定额具有的变化情况,观察其和费用标准以及编制办法变化的情况,并采用现行的定额以及规定[2]。

2.3提高编制概算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类型,而由于概算的编制需要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进行了解和掌握,进而也导致概算编制工作十分繁琐,因此,想要实现良好的建筑工程概算编制,就需要相关编制人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对于建筑工程的概算编制人员来说,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责任心,编制的过程中始终把减少投资和提高投资的效益立于第一位,同时还需要他们具有不错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实践经验,另外,还需要他们对概算编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定额标准具有熟练的掌握,相关部门就可以针对概算编制人员的这些方面进行重点的培养,从而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2.4做好对概算编制的监管

在建筑工程的概算编制中,其涉及到大量的工作内容,而想要保证其工程概算编制的准确性,就需要做好对其概算编制的监管。首先,在进行施工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避免其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在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应的建筑标准来进行对比和审核,看其是否满足预期规定的要求,避免其后期出现工程的改动而造成造价的增加。为了保证工程一旦发生问题出现改动,还需要设置相应的预留资金,来实现对造价预算的控制。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概算编制工作对工程的建设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概算编制的作用,就需要编制人员充分认识到概算编制的重要性,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其编制的质量,这也是建筑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根娣.提高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方法探究[J].城市建筑,2015(17):190.

5.公司质量提升的建议 篇五

金学志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教师队伍是关键,我校六年级教师整体可塑性较强,要进一步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六年级教师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通过听课,互相交流、邀请有丰富六年级教学经验的教师作经验交流、一对一指导等形式提高六年级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辅导效率;成立学校六年级教学质量提升研讨组,定期召开研讨会,根据教学进度、实际情况及时研讨对策,同时也促进六年级教师做研究型教师。

2、加强学生管理,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1)德育为先,先要把学生思想抓住,抓好,才会用心去学习。要使学生心中有理想,有目标,开展理想畅谈班会,开展学习目标主题班会等形式,并把理想、目标公示,时刻提醒学生努力学习,同时教师建立班级管理机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认真组织单元过关测试、增加六年级模拟考次数,积极多方渠道整合试题资源,交给研讨组研究、修改,同时要求六年级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及教学重点要自己研究试题,出题。

(3)指导学生建立个人成绩记录折线统计图,把每一科测试分数作在一张折线统计图上,让学生时刻关注自己进步与否,偏差科目是哪科,以此促使学生不断努力。

(4)建立班级内学生之间一对一辅导机制,用优生辅导学困生,同时建立奖励共同制,给两个学生同时进步的同学给予奖励。

3、学校给予六年级组充分的教学、学习时间,尽量让其他年级承担学校活动,同时要求六年级教师有效用好中午、晚饭后的辅导时间。

4、做好家校联系,要教育好学生,要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本学习第一周要开好家长会,要求家长关注六年级学生,引起家长高度重视,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做好家庭教育与学习监督,家长会上可以表彰积极关注学生成长的优秀家长代表。期中阶段再次召开六年级专题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习情况,建议家长需要注意的学生哪些思想动态,齐心协力促学生健康成长。

6.米业公司质量提升整改报告 篇六

前段时间,2013年“质量监管、质量提升”专家督巡组到我飞龙米业公司进行了督察、巡视,并就我们公司在质量提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上述整改意见与其说是对我们公司的要求,不如说是对我们公司今后如何发展所进行的把脉和开具的良方,我公司随即按照专家督巡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进行了整改,并立即在公司内开展了自查,现就整改及自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1、针对需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问题(未建立定期食品质量分析、质量例会及风险信息研判制度),我公司迅速责成办公室制定了公司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制度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决定从今年八月份开始,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会议,会议主要探讨国内食品安全质量的最新形势,并就公司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必要时,公司将邀请质监局的领导以及市质量所相关技术人员到我公司对员工进行培训。

2、针对参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升级不够的问题,我公司经分析,认为目前阻碍公司发展的问题主要源自厂房的限制,由于公司的厂房是租赁的,并且也不是标准化厂房,这极大的阻碍了公司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产业升级等方面活的的开展。因此,我公司正积极加强同区委、区政府的沟通,以期能够获得在土地、标准化厂房建设方面的支持,早日迁入新址。

3、针对未建立重大食品质量事故报告制度、问题食品追溯以及召回制度的问题,我公司积极加强同主管部门质监局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市质量所的支持,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飞龙米业有限公司质量事故报告制度、问题食品追溯及召回制度。制度建立了,需要的是进一步的落实,下一步,我公司将严格按照整改要求继续做好自身质量提升工作,确保2013年我公司的质量提升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7.公司质量提升的建议 篇七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发达国家(地区)情况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所采取的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高。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法规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产地环境的标准,都是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发布技术法规、法令和指令来强制执行。如欧盟的食品安全标准,由欧盟委员会发布指令。美国在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标准体系十分完整,涉及到了投入品、产品及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台湾则十分重视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管理,大力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通过质量认证,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树立了品牌产品在市场中的信誉。二是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水平高。发达国家和地区善于利用市场手段优胜劣汰,鼓励产业整合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规模化经营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仅以生猪养殖为例,美国养猪户数仅有7万,我国高达6700多万,美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的96.6%,美国4家大型肉类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超过90%。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发达国家和地区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将其纳入整个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二有健全的监管机构;三有强大的法律执行能力;四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例如,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由政府的专业食品检查员、微生物学家、食品化学家及其他食品科学家担任,各方人员携手合作,使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得以有效运行。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健全。发达国家和地区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从农田到餐桌多层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美国1926年就开始了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评价工作,全美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依法行政、市场监督、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担负重要职责。日本建有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负责农产品的监测、鉴定和评估以及各政府委托的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督检验工作。台湾快速检测方法应用广泛,在主要的果蔬产地和批发市场等均设立了农药残留检测站,对产地和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实施快速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样品再进行定量检测,经定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一律销毁,并通知生产者加强产地管理。

2.全国情况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起步于入世的2001年,同年4月26日农业部向社会宣布,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 “无公害食品行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政府推动和行政管理。2006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同年11月1日正式施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跨入依法监管的新阶段。2010年3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办公室成立,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步入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科学管理、依法监督的新格局。同时,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支撑的质检体系建设加速发展,成效显著。已经初步形成部、省、地、县四级农产品质检体系。质检队伍逐步壮大,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检验检测能力快速提升。各级质检中心(站)业务布局更加合理,检验检测设备更新升级,配套更加完善。县级质检站检测能力从无到有,检测方式从单纯的定性分析延伸到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检测范围由单一产品向种养殖各类农产品扩展。部、省两级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能力由弱渐强,为农产品质检体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和技术支持。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升,2011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总体达到96%以上,比2001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生鲜乳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达到100%。保持这样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可以说,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的、有保障的。

3.成都市的实践

2001年以来,面对全国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成都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2006年9月在全国率先颁布了 《成都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着力构建健全标准体系、监管执法体系和检测体系,牢固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狠抓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生产过程控制和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部省两级开展的例行监测中,全市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领先水平。

首先,在关键部位上下力气,把牢投入品 “源头关”。一是规范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严把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资质关,严格要求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产品进销台账制、质量保证承诺制和责任事故追溯制。目前,全市共建成县级农资配送中心14个、农资放心店1800个、庄稼医院260个。全市供销系统每年实现销售农药、肥料等主要农业投入品占全市销售总量70%。二是加强生产经营主体培训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对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广大生产者的培训教育。提高农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经营意识和农产品生产者科学合理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的技术能力。三是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严厉打击假劣和违禁农业投入品为重点,组织开展 “瘦肉精”、“三聚氰胺”、“非法添加”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市未发现一例非法添加或滥用添加剂的行为,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其次,在重点环节上下功夫,把牢农产品 “生产关”。一是落实生产管理制度。主要是强化执法监管、投诉举报、产品质量溯源、投入品生产经营档案记载和投入品生产经营承诺等五项制度;强化投入品进货、生产档案记载、动植物防疫检疫、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认证标志管理使用、产品质量安全自检、质量安全承诺等七项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生产基地监管、生鲜乳收购站建设标准、产地准出证明管理、畜禽养殖场使用泔水备案管理等五项制度。二是加强 “三品一标”认证。着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三品一标” 认证。目前,全市“三品一标”认证达到998个。三是抓好地方农业标准制定。坚持 “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的原则,围绕十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抓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共制定100余个地方农业标准,建成标准化规模化基地149个。

第三,在监管机制上下本钱,把牢产地 “准出关”。一是完善市级检测协调机制。加强与市药监部门的协调配合,全面开展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目前,监测已覆盖全市基地主要农产品和 “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二是加快县级检测中心建设。全市已有10个县(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纳入到农业部项目建设,预计年底前将全面建成。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4个区已提出建设方案。三是健全乡镇监管服务站。在已建成的146个标准化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设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配备工作人员,配套检测设备,为产地准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

1.生产过于分散,标准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生产主体面广量大、 小而分散,2.4亿农户,户均承包耕地7.5亩,相当于美国的1/400;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和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为34%和28%;经营者整体文化水平低,生产技能弱,技术标准难以贯彻落实,分散经营成为了制约农业标准化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

2.组织比较松散,质量控制难以落实

农民组织化是一定的组织主体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状态。 即农民进入市场是依托一定的组织的, 而这种组织又能够增加其成员的收益,农民组织化程度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农村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农业合作社,有的农户同时参加几个专业合作社。 丹麦98%的农民都是农业合作社社员, 法国、 荷兰、新西兰、 澳大利亚、 日本、 韩国参加合作社的农民都达到90% 以上, 美国每个农户平均参加2.6个合作社。而在我国,农民生产经营呈现出分散化、 低效率的特征。 目前, 全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2.17万家,实有入社农户4100万左右,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6.4%。 大量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必然造成质量控制的困难和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律意识淡薄。 受经济利益驱动,掺杂使假、 违规添加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现象屡禁不止。

3.生产过程控制难、流通环节多,质量监管有缺失

在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和社会化水平较低,生产过程难以控制。同时,中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总体薄弱,信息不对称,产销组织化偏低问题仍然突出,农产品流通主要是 “千家万户”、“千军万马”地分散进行,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要经过产地批发市场、多级的销区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市场的批发、运输、仓储、零售等多个环节,监管分设多个部门,涉及多种经营主体,质量监管、产品溯源和质量追究难以实现,加之法制建设的滞后,必然带来质量监管的缺失。

4.市场准入推进速度慢

农产品市场是连接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关键平台,也是维护消费安全的重要关口。在中国小生产大流通的国情下,农产品市场特别是批发市场是汇聚生产、分销流通的重要连接点,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是保障消费安全的关键环节。但由于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发达,市场发育仍不充分,生产经营者的农产品分级意识薄弱,大多数产品缺乏包装标识,给市场准入的实施带来较大难度。虽然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深圳、大连等大中城市先后制定并组织实施了本行政区域内的市场准入制度,但农产品准出和准入管理没有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准出准入分割,市场准入正处于起步阶段。

三、思考与建议

1.推进生产规模化

通过扩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实现经营成本下降,收益上升,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使农产品生产变成经营者致富的主要来源,促使其重视质量安全。当前,应在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前提下,把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加快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发展步伐,以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发展规模化经营,必须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大幅度提升生产单位的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土地使用率和产出率,使土地真正成为物质财富的 “摇钱树”。在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已与大市场、大流通的农业发展不相适应。发展农村规模化经营,实质上是改变农村单家独户的经营方式,培育壮大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经营主体,使得土地达到相对集中,优化土地、劳动、资金的组合,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既可以使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又可提高土地效率。

2.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

围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出口农产品,依托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建设一批区域特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全市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开发区、无规定疫病区等均要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建设。通过示范、积累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农业标准的应用,全面推进农业贯标工作。对示范基地的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产前和产后加工、分等分级和包装实施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并与国际、国内认证要求相适应。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应采用进口国的标准,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统一标准、品牌。同时,培育壮大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标准化实施主体,重点依托农民合作组织,按照 “六统一” (统一品种、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要求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全产业、全过程标准化实施。

3.提升产销组织化

在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状况下,要缓解我国农产品产销脱节矛盾,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是现实的必要选择。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农产品生产的规模经营,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水平,搭建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降低农产品产销衔接成本,促进产销紧密衔接;依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全面贯彻和落实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组织化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对产品实施分等、分级的包装标识,改变农民单纯从事原始初级产品生产的地位,适应农产品市场准入的需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保障初级加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4.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监管、准出、准入一体化,构建有机统一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筑牢消费安全的市场关口,用市场准入倒逼生产者开展安全生产。市场准入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全面实施,逐步扩大到中小城市。准入场所率先从农产品批发市场起步,以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全面落实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逐步扩大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连锁超市公司和餐饮消费单位。准入品种从关系民生的主要品种起步,以大宗蔬菜、猪肉、禽肉和主要水产品为重点,加强对危害严重的污染物进行抽查,逐步扩大到细菜、牛羊肉、蛋类和其他水产品。

市场准入需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快认定推广快速检测方法和设备,强化检测技术支撑。加强基层检测能力建设,统一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促进产地检测和销地检测的互认和对接。

市场准入应严格监管,依法处罚。在大城市销区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重点批发市场应实行进场驻点监管。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测,推进索证索票制度建设,加大对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

5.强化政策导向

第一,调整农产品生产扶持政策。将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非普惠资金,集中扶持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等主体,引导生产者向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集中。

第二,制定专门政策。鼓励和扶持单个的农民合作社建立联合会或统一的产品营销组织,增强农产品营销话语权,与国内大型连锁超市和销售企业建立平等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直采或直供方式,使农产品直达其配送中心,实现基地与超市的有效对接。

第三,开设专门绿色通道。消除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运输、销售的交通障碍。

第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支持开展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金融产品,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贷款利息给予财政补助,探索运用财政资金建立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贷款担保公司。

8.公司质量提升的建议 篇八

【关键词】留学生 临床医学 教学管理质量

引言

留学生教学是体现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乃至整个国家的国际声誉。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自个不同的文化风格,故针对这样的情形,怎么有效地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让留学生在远离自己祖国的地方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并且可以专注学业,真正学习到知识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1临床医学重要性

临床医学是医学科学中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各专业学科的总称。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对于临床医学生来说,准确地掌握医学知识非常重要,医学学生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通过刻苦学习才能正确地成长为合格的执业医师。对于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求学的外国留学生来说,更快地适应中国生活,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并通过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显得更为重要。

临床医学学生在日常学习的时候会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罪才能保证医疗的准确性,医学生是病人生命安危的保证,对于医学生必须保证学习的准确性,保证学习效果。

2临床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原因。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远渡重洋来到陌生的国度,除去求学的艰辛,更多的时候需要考虑怎样去适应这个国家,适应这个文化。在消除自身对于文化以及国家的隔阂之后,才能真正地融入知识的学习中去。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求学的过程中,由于首先对环境的不适应,在一个陌生的新环境中需要时间去适应,其次由于语言文化的隔阂障碍,导致很多情况下,外国留学生在中国会感受到一种孤单和寂寞,以及一种远离家乡的孤独。由于这些种种因素的局限,外国留学生在正式投入课堂学习之前不得不去面对自身心理的调整。只有自身调整到适应的程度,才会有心思去考虑自身的学业。

2.2 教师方面因素。对于教师来说,由于是教授给外国留学生,相应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习惯都存在很大的偏差。首先一点是对教师英语能力的考查,这里的英语能力不仅仅是对交际英语能力的考查,更多的是专业术语的把握,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医学专业术语进行课堂教授。其实是教师教学习惯的不同,由于面对的学生来自各个国家,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及听课习惯,老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够适应大部分学生的教学习惯。最后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问题,教师亦师亦友,对于学生来说,同导师培养变成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对于自己课堂的学习大有裨益,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外国文化特别是一些俚语的把握要非常深刻,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内心活动。以上都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3 教学模式问题。中国的高校教育主要还是以教师教授为主而师生互动为辅,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同于西方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下,很多留学生由于课堂没有足够的互动而对课堂丧失兴趣继而课上不再认真听讲,而是通过与大多数中国学生一样的学习策略,考试前突击学习的方式来通过考试。导致知识学习不透彻,很多问题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的。

3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3.1 加强学生管理。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学习文化知识,对于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应该更多地以人文关怀为主,通过更多的活动以及文化形式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融入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通过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消除对于陌生国度的恐惧,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留学生在这里感觉到家的温暖,消除文化隔阂,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及时间在学习上。

3.2 专业化管理教师。要想提高教育水平,专业的教学队伍的构建必不可少。教师作为直接接触留学生的一线人群,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真正地让留学生教学质量得以提升。首先需要加强教师的英语文化教育,让教师拥有准确的沟通能力;其次更需要普及一些基础的外国文化知识,让教师能够将心比心地理解学生心中所想,更好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并得到学生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提高教学质量。

3.3 改变教学模式。将现有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以师生互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将课本知识更多的交由学生自行阅读理解,让学生整理搜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难点,交由老师解答,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以及指导作用,而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

【参考文献】

[1]王纪人. 文艺学与留学生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肖川.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 长沙:岳麓书社,2002.

[3]李方.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冯忠良等.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段金梅等. 教学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6]叶澜.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7]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8]李红. 包豪斯教育思想的启示[J]. 云南教育,2012(14):43-44.

9.公司质量提升的建议 篇九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使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辐射与之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航空运输业表现得极为明显。但与国际一流的航空公司相比,我国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普遍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同时没有对服务质量衡量的统一标准,缺乏科学系统的测量指标体系,对乘务员自身服务水平的提高和航空公司的未来发展都带来了一定挑战。因此,如何利用航空公司自身特点、乘客的消费心理,建立合理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帮助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企业竞争力,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航空公司发展现状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以上。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50%,而到2000年,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达到总就业人数的80%。相比之下,我国服务业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消费者对民航客运的大量需求,推动了我国民航业不断向前迈进。中国民用航空局发表的“2017年世界航空运输概况”显示,全国民航实现利润601.3亿元,同比增长10.5%,旅客运输量5.36亿人次,海南航空、南方航空在全球航空公司排名中名列前茅。然而,与突破性快速发展的航空业相比,我国还要追求质与量同步发展。服务作为航空公司文化与形象的核心,直接面对消费者,客舱服务成为一把双刃剑,打造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稳固旅客对航空公司品牌的忠实度成为其直接影响要素。在如今员工和公司利益一体化的环境下,营造全方位的服务机制、提高客舱服务质量,不仅仅关系到航空公司的未来发展,更是直接牵动着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制定标准化的服务体系、设立预见机制,成为目前国内各家航空公司的首要任务。

二、客舱服务质量

由于航空公司的特点,航空客舱服务质量可表述为:在航运过程中,由乘务人员在客舱对旅客进行的,为满足其提供安全、准确、方便、舒适并有其使用价值的服务,并以满足旅客旅行中需求程度为主要目标。客舱服务主要包含安全性、经济实用性、时间合理准确性、功能性、高素质性与舒适性等特质。大部分的服务是消费时或消费后的附加增值过程,一般来说服务与消费具有同时性,服务的过程或许就是此次消费的结果。从旅客的角度出发,旅客会参与服务从始至终的全过程。服务质量不仅与服务结果有关,关键在于服务过程的满意程度。若从技术质量的角度进行评定,从硬性规定中观察内容实施的结果,衡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较为客观。从功能性质量的角度来看,就是在过程中深入发现服务情况,但由于旅客的个人素养、知识语言环境、生活状态、民族习惯、行为及性格等的差异,服务人员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的及时性、服务态度与方法,以及其仪表仪态等多种方面,都会给旅客不同的视觉与心理的影响。因此,该项评定较为主观。由于客舱服务质量具有差异性、无形性和不可分割性等特点,难以准确描述和测量,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缺失标准化约束的服务难以平衡员工与客人间的关系,导致生产导向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要想彻底提升服务质量,主客间形成更为默契的模式具有一定的挑?稹?

三、对策

(一)制定完整的服务管理流

有效的服务管理,需要按照严格的管理流程,从基本识别旅客到实现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互相制约与影响,运用通用性模型的典型化设计,对航空服务的产生、过程与实现三个阶段进行系统提炼,使其形成环环相扣、互为依存,通过其产生的内生动力带动其不断运作。服务流外部设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不断通过外部约束与刺激形成的每一次循环都将诠释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完善预案建设

服务管理的预期是根据环境变化和消费者需要变化,对航空公司服务管理体系进行提前制定的管理服务行为。根据对过去消费数据分析,充分识别消费者的消费期望,根据消费的期望,制定明确的服务策略,将旅客的需求转化为服务产品。提前确定服务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设施。建立有效的后期评估管理体系,有效地针对服务过程进行实时控管,及时克服预案中的不可知因素,并把评估结果有效运用于下一轮的服务管理中,最终达到消费者满意的结果。

(三)构建旅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服务的核心点在于旅客,旅客的满意度直接影响航空公司顾客的忠实度,且顾客的满意是最终的航空服务的目标,因此,应将旅客的满意度作为主要指标。对客户群体进行分类识别与评估,针对现在的公司发展情况进行简单梳理,发现现有问题,了解与其他航空公司的差距。根据对系统内数据的分析,预测与制定未来服务主要改进与重点方向。

四、结语

构建系统、标准化的管理体制成为改善服务质量的关键,基于科学的模型设立,把旅客的满意度进行量化,全方位展现旅客满意度的测评指标。通过测评结果建立配套性的改进措施,在不断循环优化的过程上促进管理的可持续性,调动公司最大资源科学地提升服务质量,避免客源流失,经济效益降低。

10.公司质量提升的建议 篇十

42、贯彻ISO9000标准,树企业新形象。

43、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

44、坚持质量第一原则,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45、建质量效益之路,创质量效益之业。

46、质量:信誉的基石

47、优质灌溉,缔造将来。

48、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获取客户资源的能力。

49、品质第一,客户至上;相辅相成,共创繁荣。

50、完善体系,深化管理提高质量。

51、质量是第一竞争力。

52、筑质量大堤,迎世纪挑战。

53、质量,立业之本,管理,强业之路;效益,兴业之源。

54、质量求生存,认证得市场。

55、实施ISO标准,规范企业管理行为。

56、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人的努力是无限的。

57、谈判不是寻求己方点,而是找到双方共同点。

58、客户满意永远是第一追求。

59、质量--价值与尊严的起点。

11.公司质量提升的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质量

一、引言

会计信息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严密的公司治理的引导和控制。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内部和外部机制的运行,对经营者的行为和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施以监督和约束。

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完善的内部治理是保证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主体。一方面,它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形成股东会监控董事会,董事会监控经理层的格局。另一方面由于内部治理结构的特殊地位,它能够保证会计系统产出充分、及时、客观的会计信息,使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需要得以满足。同时,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履责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能脱离公司治理结构而存在。现代公司中,为了降低交易成本,由负责日常经营的管理者来提供会计信息是必然的选择。会计信息同时是管理者受托资源及其绩效的反映,为了证明自己有效履行了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向市场传递良好的信号,争夺更多的资源,管理者有披露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动机。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行使监督权的机构有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等。股东将公司内部控制的责任授权给董事会,使其成为公司内部的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监控公司的财务信息处理过程,促使公司披露真实公允的财务信息。

三、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主要通过竞争性的市场发挥作用,其主要包括资本市场、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和独立审计市场。有效的竞争性市场会给经理层带来压力。当公司治理缺乏效率,业绩不佳时,在资本市场上会表现为股价下跌。在控制权市场上,公司就可能被其他公司接管兼并,职业经理人的声誉也会因此受损。外部竞争性的市场会促使经理人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策略,这对于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重要作用。独立的外部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注册会计师接受所有者的委托,对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可有效的防范会计舞弊和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从而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督、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都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四、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1.优化股权结构。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高的问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进行改善。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他们具有个人投资者不可能具备的资金规模优势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机构投资者的壮大一方面可使上市公司过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会加大机构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成本,迫使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从目前来看,机构投资者通过与大股东进行谈判,并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对大股东形成威慑,提升了流通股股东的地位,间接维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这对改善我国证券市场不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和非理性融资具有积极作用。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促进董事会的有效运行。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所处的特殊地位,能对内部董事起到监督和制衡作用,能够监督和约束经营者,制约大股东的操纵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有助于增强董事会的透明度,保证董事会的独立和公正,完善董事会的职权与结构。独立董事的价值在于独立性,可以将有关独立董事的制度列入法律法规中,同时切断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间的利益联系,杜绝相互间的利益输送。加强独立董事的培训和管理,建立任内责任制度,对独立董事职务上的不当行为进行处理,以保证独立董事的任职能力,加强自律、勤勉尽责。拟定独立董事的办公制度,对办公时间、会议要求、外出调研等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定,并配以定量考核,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

健全董事会的机构设置,成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之间有详细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从各自的专业角度为董事会的科学决策提供专业支持,各专业委员会还为独立董事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途径,有利于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的交流。

3.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强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为更好的满足优质企业融资及资产重组的需要,应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的总体规模。一方面,应扩大上市公司的发行规模,特别是企业债券的发行,鼓励企业间的重组、并购,努力培育大型优质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应扩大各类基金的入市规模和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引导居民投资者规范进入资本市场,以扩大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资本市场具有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资源配置功可使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盈利最多的部门。我国长期以来重视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忽视了资源配置功能。应采取有效措施,包括规范市场行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退市制度等,强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4.强化注册会计师监管。明确界定注册会计师执业活动违法的界限,加大处罚力度:相关法规不仅要有原则性要求,还应注重可操作性,应有体现各种原则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同时,应加大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活动违法的处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改革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应改变注册会计师受雇于被审计对象的现状,考虑由监管机构为企业选聘注册会计师,同时向其支付审计费用。此外,应规范审计费用,制定合理的指导价格。这有利于优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实现审计业的自我规范。

参考文献:

[1]董 成:會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

12.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研究 篇十二

会计信息是公司进行正确决策的依据之一。准确、完善的会计信息能够使公司做出科学的预判,实现公司预设的目标。反之,则使公司决策不当,规划目标难以实现。

1.1 维护国家经济秩序有序运作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成分多元化,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单边力量难以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我们必须使相关方参与,进行多元化协同,国家才可以取得全面、翔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制定完善各种政策、法规,完善金融体系,促使各种经济成分依法依归进行,达到预设目标。

1.2 推动公司科学决策,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决策要科学、合理必须依据可靠的信息。公司决策者必须有完整、全面、可信的信息,会计信息不可或缺。通过多方的介入,多个主体的参与,打破企业单一会计信息提供的内循环通道,促进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引导管理层决策更为理性与科学。同时,公司相关投资者可以审阅会计信息,对公司的运作做出全面了解,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

1.3 推动社会环境优化

多方的共同参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推行信息公开,能够有效减少信息的失序、失真,造成公司管理不当,甚至导致违法行为的出现,推动信息诚信成为每个公司的自觉操守,使社会更加协调与和谐。

2 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当前的会计相关法规与经济发展不太匹配。我国经济已进入深度调整期,出现了新的情况,而现有的《会计法》难有明确界定,因此,在实践操作中,个别人打法律擦边球,为自己的小团队谋求不当利益。《会计法》中,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认定不明确,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惩处力度较小。“一些执法部门对于企事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往往网开一面,或者是处罚过轻,使得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者和领导者感到恣意妄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普遍存在。”[1]

2.2 监事会的功能发挥不足

监事会为公司内部的自我监督机构,其职能应当为财务信息监督为核心,独立的、全面的行使监督职能。但当前,其成员缺乏独立性,法律法规及财会知识不足,工作经验不足,因此,“我国公司中的监事会经常无法真正发挥监督的功能,作用非常有限,监事会其实是名不副实的。”[2]

2.3 第三方独立机构功能不全

第三方为外部的力量,包含了信用评级、投资银行、媒体、律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他们独立于公司,为外部监督的力量,是过滤不良会计信息的“防火墙”。但其公信力却日益受到公众的质疑,其主要原因为其自身的权威性、独立性及专业性仍需提升,导致功能不能全面有效发挥。诸如怀疑其参与暗箱操作;会计信息有人质疑其准确性等。

2.4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但公司会计人员总体知识更新较慢,尤其在对外经济交流进一步拓宽与加速情况下,已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不协调。公司的个别财会人员业务能力有限,理论更新不够,对出现的新情况无法准确研判,不能出具反映最新情况的会计信息,致使公司的管理层做出前瞻性的决策。少数财会人员甚至跨越职业底线,在不法利益的诱导下,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给公司、相关利益方及国家造成了损失。

2.5 现代化科技手段滞后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网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延续,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主要的工具,促使会计工作的工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会计工具的变革必将推动会计信息工作模式的变革,网络成为会计工作的一种新方式。当前,个别上市公司尚未为核算模式增添管理功能的软件,加之个别财会人员的技术素养不高,致使财会人员不能用现代工具对财务进行准确研判,出具的会计信息报告的全面、准确性不够,使信息的接受与使用者判断不准,决策失误。

3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可行性路径

3.1 完善法律法规,推动信息透明

当前,依法治国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国家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修订与完善《会计法》,并制定一系列的实施细则,严格监督使其落地生根;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可对《刑法》经济犯罪方面进行新的司法解释,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犯罪的惩处力度;相关职能部门要对《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计量法》等做出详尽的执法解释。如对会计中的质量及计量划归《质量法》与《计量法》,对相关利益方的知情权划归《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会计信息质量权责明晰,保护有力。同时,相关部门依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定期使上市公司公布会计信息,推动信息公开透明。

3.2 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常态化

上市公司的监事会要依据《公司法》独立设立,要明确监事会的职能,制定监事会工作细则,如对公司财务信息发布状况的监督,内含监督的人员组成、监督的职能范围、失职的惩戒等。同时,公司也应当对监事会的组成人员加强法律法规、会计知识、行政能力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培训,使监督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法律也可以给予监事会能够召集临时股东会,披露公司在会计信息公开中的违规行为,实现监督效应最大化。

3.3 提升第三方独立机构的公信力

第三方公信力提升是其实现外部监督职能最大化的关键。一是打造有利于第三机构发挥职能的社会环境。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公司切实推进自身的信息公开度,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可;二是加快规制与发布第三方机构的运作细则。这些细则应包括其自身的资质、工作范围、出具信息监督报告的使用范围等,推动其工作规范化的不断提升;三是第三方监督机构要强化自我建设,提升自我素质。第三方独立机构的监督“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即便是专业评估组织,也需要不断在评估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评估能力,进而提高社会公信力。”[3]

3.4 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上市公司一方面要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筑牢为相关利益方把好关的责任感,依法依规的开展会计相关业务,为社会各界呈现全面翔实的准确的会计信息报告,不为利益与领导意志所左右;另一方面公司要强化会计人员的实训,既有理论知识的实训,也有实践操作的实训,提升财会人员的素质,更好为公司、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3.5 推动会计信息网络化

网络日益嵌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之中,“互联网+”成为网络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会计信息化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利用大数据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更为便捷,更具有前瞻性与可靠性。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网络经济时代,应该培养适应时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才。”[4]

4 结论

我国依法治国与全面改革正在逐步推进,这为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创设了有力的外部环境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也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实现了信息服务于人、造福于社会的价值旨归。

参考文献

[1]琥珀.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思考与探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6):142.

[2]祁菲涵.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1.

[3]徐双敏.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缺一不可提高第三方评估的公信力(热点辨析)[N].人民日报,2015-06-16.

上一篇:《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教学反思下一篇:作文 聆听水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