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与思考

2024-09-05

困境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与思考(精选4篇)

1.困境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与思考 篇一

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通源乡位于嵊州市西边,有6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全乡近6000人口。近年来,乡妇联在市妇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大力实施“妇女儿童权益维护行动”,着力源头维权,突出实事化维权,推动社会化维权,为建设和谐保康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化,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深化维权工作,近期,乡妇联组织专班深入到各村进行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分析信访案件等形式,对维权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以及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乡妇联始终把维权工作作为妇联工作的“生命线”,不断创新形式、拓展领域、增强实效,打响了保康维权工作特色品牌。

(一)突出优化环境主题,开展源头化维权。通过宣传引导、建言献策、协调推动、源头参与,努力为妇女儿童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领导重视造环境。积极发挥妇联的优势,推动乡委、乡政府将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把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提供了政策、组织、机制和经费保障。召开妇儿工委全委会,调整充实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组和监测评估组,开展两规监测评估督导工作,促进了妇女儿童维权中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实现了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二是参政议政促平等。主动配合组织部门开展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关注女性参政问题。目前,乡人大、乡政府、乡政协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100%。以村级组织换届为重点,积极推进妇女委员当选工作,采取增设支委职数、设岗定位的办法,确保女性进“两委”班子比例达100%,实现了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权利。三是建言献策赢民心。针对女职工劳动保护、妇女健康、家庭暴力等问题开展深入调查,发挥妇联干部当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出“ 加大妇科病防治工作、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加大民营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等建议,被人大、政协列为重点议案、提案进行办理,受到了妇女群众及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四是强势宣传扩影响。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纳入“五五”普法重点和乡委党校主体班课程,举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讲座多次,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性别平等意识。利用“三八”维权周、“12.4”法制宣传日,先后开展了“送法下乡”、“法律知识进万家”、“百万家庭创平安”知识竞赛、街头宣传咨询等活动,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10多期培训妇女骨干1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千余份,提高了广大妇女的法律素质和维权能力。

(二)突出资源整合主题,夯实社会化维权。我们争取各方支持,加强统筹协调,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化维权格局。一是优化机制抓领导。建立维权领导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成立乡乡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把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纳入“党建带妇建”的重要内容,纳入全乡党建目标考核体系,纳入妇联系统业务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增强了各级领导对妇女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开创了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二是拓展领域抓规范。联合法院、公安、司法部门在乡成立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家庭暴力“110”接警中心(站)、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援助中心(站),三是处理信访抓稳定。全乡313名从事妇女工作的干部担任信访调解员和信息员,建立健全了妇联领导接访制度、积案包案制度、信访岗位责任等制度,对妇女群众来信来访做到“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降火、一声好言暖心,让来访者失意而来、满意而归,几年来共接待来信来访139件165人次,查处率达100%,结案率达98%以上。

(三)突出改善民生主题,推进实事化维权。以“四进五送”为主题,以关爱单亲特困母亲援助行动、“爱心妈妈”捐资助学、“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巾帼扶贫行动”,为贫困妇女儿童办了一大批实事、好事。一是关爱单亲特困母亲。争取市妇儿工委支持,帮助她们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二是关爱留守儿童。争取市妇联支持建立 “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学习、教育、管理、娱乐等服务。开展“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开展双互、双访、双联活动,架起了爱的桥梁。三是关注妇女健康。配合乡政府实施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为300多名妇女免费妇检,举办。性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全乡妇女的健康意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维权领导力度有待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领导,市、乡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但部分成员单位对维权工作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妇女儿童维权是妇联组织自己的事,没有参与维权工作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在具体落实上,也存在敷衍应付、工作被动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维权工作的开展。

2、整体维权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各级妇联通过整合资源,借势搭台,使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但维权机构之间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上级维权机构未将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纳入业务目标考核,仅靠基层妇联协调,难以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局面。

3、维权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机构精简,部门合并,各级妇联没有从事维权工作的专职人员,妇联干部均是身兼数职,工作精力难以集中,在维权工作中,更多注重具体事件和传统维权领域问题的解决,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研不够,存在重事实轻理论的倾向。

4、维权工作经费有待保障。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政法、综治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妇女儿童维权网络不断健全,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缺乏专项工作经费,各级维权机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达不到要求,对弱势群体的实际帮扶难度大,加上受组织性质、职能所限,以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妇联协调各部门开展维权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5、服务中心建设有待深化。按照省市综治办、妇联的要求,乡妇联依托乡镇综治维稳工作平台,在各乡镇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规范了工作流程、制度和职责,在处理妇女儿童矛盾纠纷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乡镇妇联干部身兼数职,有的没有直接参与综治维稳联动中心信访值班,有的没有参与重点案件的联合调研、联合督办,存在“两张皮”、作用发挥不够的现象。

三、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加大法律宣传力度。要借助司法、教育、新闻媒体和其它社会力量,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开展法律咨询、典型案件曝光等形式,面向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公务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广大妇女群众及社会各界,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认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公务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性别平等观念和依法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广大妇女自身的维权意识和学法、守法、知法、用法的能力。

2、进一步优化维权工作环境。要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党委重视、妇联协调、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省综治办、妇联要把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纳入政法、综治各部门的业务目标考核内容,推进维权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建立维权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进行重大案件协调、维权对策研究,加强对维权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要建立妇女儿童利益协调机制、妇女儿童诉求表达机制、妇女儿童矛盾调处机制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妇联参与立法和处理涉及妇女儿童权益问题的长效机制,强化

参与手段,提高参与水平,共同推进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维权工作的良好环境。

3、进一步健全维权工作网络。建立信息网络,发挥各级妇联组织信访接待员的作用,及时掌握妇女儿童中的倾向问题,争取超前维权,为领导决策和立法提高依据。建立服务网络,变妇联“坐等来访”为“主动下访”,组织维权干部、巾帼法律志愿者送法下乡,现场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法律保护网络,进一步规范“一庭三中心”、乡镇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社区、村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等维权机构建设,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建立社会救助网络,成立妇女救助中心,解决受害妇女无处栖身、流落街头的问题。建立妇女帮教网络,对失足、犯罪妇女进行帮教,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建立维权监督网络,借助民主参与的渠道,向人大、政协提交议案、提案,调动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力量进行监督,推动依法解决妇女权益保护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4、进一步加强妇联自身建设。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维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认真履行组织、协调、督促、服务职能,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部门内维权工作统筹协调能力。要组织维权干部学习法律法规,培养造就一支既热爱维权工作,又善于组织协调且长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妇女权益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把女法官、女律师、司法工作者吸纳进各级维权机构,不断壮大维权队伍。要深入调查研究,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老年妇女、外出务工妇女、下岗女工再就业、家庭暴力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党委、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当好参谋。上级妇联要争取出台相关政策,把维权工作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创造必要的条件。

5、进一步创新维权维稳工作机制。坚持在综治维稳联动中心的领导下,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把妇联的信访、婚姻家庭及邻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平安家庭”创建以及妇女普法宣传工作与综治工作统一规划,统一落实,统一考评,统筹推进。妇联干部要主动参与综治维稳的信访值班及工作安排,在综治维稳工作中促进妇女儿童维权工作,联合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中小学困境儿童调查报告 篇二

一、基本情况

射阳湖镇位于宝应县偏北方位,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中存在不少的困境儿童,初步统计数据为15名,全部为留守儿童,约占学生数的百分之一。15名困境儿童中,13名来自施教区中的农村,还有2名来自集镇。

二、情况分析

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发现困境学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原因

1、无能为力,只管吃住。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这些孩子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过于溺爱。很多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二)心理原因

这些困境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焦虑、自卑甚至敌对的不良情绪厌学,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有时主动”。

焦虑。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20%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自卑。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别重。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目难”,学习上的自卑,衍生了他们羞怯、胆怯等不良倾向,家中来了客人,怕谈及学业情况不好意思而故意避开,见了长辈不好意思。

敌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三)教育原因

近年来,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学业不良。

困境学生自身特点分析不可否认,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困境学生在同样学内容的接受和巩固方面存在差异。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的自信心严重丧失,自卑感重,对周围事物过分敏感,烦躁不安,经‘常陷入高度的焦虑状态中。由于困境学生的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甘居下游,得过且过,产生厌学情绪,上课如坐针毡,注意力涣散,容易分心,做事缺乏责任心、上进心,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他们的学习兴趣淡漠,缺乏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意志力薄弱,并且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行为障碍。由于他们存在如此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他们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反馈比较麻木,习惯了父母和教师的消极评价,很少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三、教育策略

1、关注困境学生的内心世界。困境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家长、教师的冷落与消极评价,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极度的焦虑、不安与无助。困境学生通过与家长和老师对抗的方式来表现对他们的不满,以此来吸引别人的关注。其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是充满矛盾与挣扎的。因此身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透过学生的不良表现看到他们存在问题的实质。家长和教师应经常自问是否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否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否体会到他们的失望与无助。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和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放弃旧有的、先入为主的思想,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适时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对困境学生的期望值可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又进一步巩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学校。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和开朗的性格。家庭是学生社会化活动的基地,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但给孩子提供了心理支持,而且也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这就给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创造了必要条件。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塑造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得到正常发展。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影响困境学生学习活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应仅以学业表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应该以积极客观的态度对待困境学生,争取和困境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春风化雨,以情感人,以爱动人,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创设有利于困境学生进步的心理情境。

3.困境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与思考 篇三

关于做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年**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共为XXX名0—6岁残疾儿童及XXX名7—14岁脑瘫、孤独症儿童提供免费抢救性康复服务,其中男童共计

148

名,女童共计

名。为XXX名听力残疾儿童配发助听器,并落实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为XXX名肢体残疾儿童配发了辅助器具,其中为5名儿童免费进行了手术矫治。家长培训率XX%,康复训练显好率XX%,残疾人家长的满意率XX%。

一、注重康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康复服务水平

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为了保证康复项目的实施质量,中心从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康复质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康复师团队服务能力。

1.抓职业精神培养,树立良好团队形象。大力倡导“敬业、博爱、兢业、进取”的职业精神,鼓励敢为人先,力创佳绩。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和先进人物事迹学习,培养岗位责任意识。结合上门康复指导服务,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增强爱心奉献意识。强化制度引领,进一步完善了《康复中心奖惩办法》,制定了《康复中心月度爱心奉献奖励制度》,从优化服务细节入手,促进康复师职业精神的养成。

2.抓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康复水平和质量是康复中心提高儿童参训率和有效率的重要保证。中心通过加强投入,落实举措,不断提升康复工作的能力。一方面,主动派出多名康复师外出进修。通过参加上级残联组织的孤独症、低视力、智力、肢体类康复治疗和辅具使用等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注重强化中心内部培训。坚持好每周五下午集中开展的业务学习制度,做到“五定”,即定教研时间、定教研地点、定专人负责、定教研主题、定学习要求;确保培训活动正常化、形式多样化、主题系列化,突出评估这一重点,强化实践意义。另外,不定期开展机构间业务活动。每年12月份与常州天爱儿童康复中心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3.抓学历资质进修,提高员工素质层次。我们努力引导员工学习,通过员工工资结构规范化,并将学历和职称与工资水平挂钩,鼓励康复师参与学习进修和资质考试,并对外出学习人员主动关心,协调安排好工作。今年就先后安排4人去南京儿童医院进行为期2个月的脱产培训。目前,康复中心XXX名康复师中,本科5人,本科在读3人。

4.抓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服务日常工作。我们在中心幼儿园、特校、区人医、区中医院发展近XXX名志愿者,对中心日常工作,尤其是开展引导式教育起到积极作用。我们注重加强志愿者管理,建立起有关档案。

二、务实开展工作,创新做好康复训练

“为每一位残疾儿童的明天着想,为每一个残疾儿童家庭排忧解难”,这是中心员工的共识。中心强调:“中心无闲事,事事训练人。”中心坚信:康复细节决定成败,康复质态决定口碑。

1、规范实施项目训练。中心坚持“项目训练课程化管理”。具体做到“四定”:(1)为每一位服务对象定制个性化训练计划。每一位儿童每次来中心至少参加4个以上项目的训练,确保上下午都能接受训练。(2)为所有项目定好训练时间。(3)为每一位参训儿童定好参训课表。(4)为每一个项目训练定好阶段目标。目标上墙,家长人手一份。

2、着力抓好机构训练。务实做好现状评估,将新进中心的儿童现状录好视频保存,坚持由负责儿童康复的各位老师集体评估,认真制定个性康复训练计划,积极开展项目训练,定期留下训练视频,定期进行训前训后对比达标检测,适时调整训练计划,坚持儿童家长参与训练,年末聘请专家规范认真开展评估。

3、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千里行”活动。对全区各乡镇确有困难不能来康复中心参训的儿童,中心坚持常态指导,上门回访服务。从20**年起,中心一直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千里行”活动,利用暑假和寒假时间将康复师分成几组下乡上门回访指导。在回访前,康复师做到先电话联系家长,告之上门回访时间。在回访中,请各镇康复室人员陪同中心康复师深入村组,上门入户,了解儿童康复实际情况,对照其具体现状,制订相应的家庭康复计划,发放相应康复器材,现场指导家庭康复器材的安全使用。平时要求镇康复室人员定期上门指导,康复师电话随访,每月电信发送相应的康复知识和训练计划,指导家庭训练,实施阶段评估,进行宣传沟通。此举既让有实际困难的儿童正常享受免费的康复服务,又积极宣传了康复训练的理念和知识,更树立了良好残联工作者形象。今年对家庭康复的XXX名残儿采取一年两次以上的上门指导、回访慰问方式,共发放慰问金近XXX万元。

4、搭建康复网站信息互动平台。为了让康复中心的服务伴随残疾儿童身边,中心投入近XXX万元,建起了康复中心网站及“康复服务信息平台”,向近100儿童家庭每户免费发放一部手机,给予XX元话费补贴,享受集团内免费通话。经常与残疾儿童家长进行信息、通话联系,提供了宣传、沟通、咨询、指导等服务。今年康复中心发送给家长的各类信息有百余条。免费给76位家康残儿配备了平板电脑,为他们缴纳网络费,让家康残儿及其家长网上自由获取我中心康复训练情况,更好地进行远程家长培训及互动。

5、编制《康复课程流程》手册。智力组、肢体组、感统室、OT室老师各自整理形成自己的康复课程流程,认真梳理,形成文字内容,说出每天八节康复课程操作流程等,进一步提升康复项目训练规范化程度。

6、注重提供便民服务,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为解决儿童家长电瓶车充电问题,提供了XXX个电瓶车充电插座,还免费提供四季校服、理发券、洗澡券、午餐、茶水、上下午副餐、针线包及简易药箱等,做到一切从残儿及家长的角度考虑,一手抓康复训练,一手抓便民服务,让残儿及家长感受到“家”的温暖。对在机构康复训练的残儿,每年为他们办理免费意外伤害保险,最大保额3万元;每月补助XX元,今年共补助了XXX名在各类康复机构康复训练的残儿,共发放补助金166XX元。同时实施临时救助,全区共实施救助XXX人次,共发放慰问金1万余元。

7、加强残儿安全保护管理,确保无责任事故。儿童安全保护重于泰山,区康复中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成立安全督导小组,实行专人负责,并签定责任状。充分利用每周五学习、每月例会及日常检查机会,加强对康复师(员)经常性的安全常识教育工作,要求每天检查器材安全、活动场所安全及设备用电安全,定期消毒各个功能室及相关器材,并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做好记录、交接。加强对传染病、流行病的预防。在流行病多发季节,每日测量残儿体温,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每周对整个机构区域进行2次消毒,努力做到儿童少生病、不生病。对于食堂食品安全同样不放松,根据食品卫生安全条例,严把食品来源关,与销售方签署质量保证协议,杜绝安全隐患并严格按照每周菜谱执行。通过这些方法,强化安全管理,确保无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加强康复知识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1、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利用春节及助残日,我们在电视台及移动电信打出滚动字幕,向儿童家长做宣传,宣传残疾儿童残疾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年助残日,我们在**电视台做了孤独症等类别儿童康复的专题宣传节目;在《**日报》上开辟专栏,系列介绍各类别残疾儿童康复知识以及优秀康复师风采。

4.困境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与思考 篇四

同志们:

十分重视青少年工作、关注青少年成长,尤其对留守儿童更是时时挂怀、刻刻惦念,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让他们都能感受到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增强责任感

特别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站在和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先,做好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事关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

其次,做好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是践行以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

第三,做好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是推进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强化措施,抓住着力点

各镇、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实施意见》,按照“四个六”工作机制要求,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要六方尽责聚合力。

关爱保护留守和困境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决落实好“六方责任”,即家庭主体责任、镇村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学校管理责任、群团服务责任和社会关爱责任,力争所有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托有所居、居有所安,实现全覆盖、全关爱。

二要六措并举求实效。

深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结合学习宣传这项法律,部署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月”活动,且今后每年都要坚持开展,主要是集中一个月时间,通过建立一套台帐、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开展一次亲情交流、进行一次入户随访、接受一次关爱活动、帮助实现一个“微心愿”六项措施,切实把我县关爱保护留守和困境儿童“四梁八柱”的工作框架建起来。

三要六项机制管长远。

关爱保护留守和困境儿童不是一时之计,要切实在抓常抓长上下功夫,建章立制,持续发力,推动这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要六重保障促落实。

做好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需要整合各类资源、注重标本兼治。

三、多方联动,增强实效性

关爱保护留守和困境儿童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

一要加强能力建设。

各镇、各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

二要加强部门联动。

各镇、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带着感情、带着爱心为留守和困境儿童办实事、办好事。要发挥好联席会议作用,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坚决防止被动应付、各自为战,形成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的工作合力。

三要加强舆论宣传。

要通过各类媒体,加大对“四个六”工作机制的宣传。各镇、各部门要大张旗鼓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规定,深度挖掘工作中形成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要加强激励问责。

上一篇:二十年后的我-四年级作文下一篇:吹牛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