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摘要)(共10篇)
1.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摘要) 篇一
北书店办事处计生工作“十一五”总结
及“十二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处在街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研究探索适合我处计划生育工作的新途径,使计生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接受了上级计生部门的检查验收,为我区的人口计生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五年来,通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把我处的计生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了人口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五年来共出生508人,其中一孩 496 人,内二12人,实现符合政策生育率100%,人口出生率 7.8‰,出生婴儿性别比为 107:100。台账、档卡、信息管理平台运转及时准确,基础信息反馈及时,完成了全员人口信息的录入,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工作以及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同时开展了计划生育科技周宣传活动,计生办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十二五”规划构想
(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处将继续围绕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为目标,努力在支持人才培训和使用上有新的举措。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上有了新的加强。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干部的队伍建设,为推进全处人口计生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化建设 完善办事处、社区、家属院、楼栋四级管理网络,不断加强管理能力的科技含量,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使计划生
育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全面提高计生专干待遇。符合政策生育率98%以上,婴儿性别比106:100,全民实现居民自治,组织群众参加生殖健康查体率达到90%以上。
为了做好“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我处采取三项措施,加大计生工作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
一是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领导。进一步强化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责任机制;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综合治理,形成多部门通力合作、综合治理人口与发展的工作格局;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统一领导,把人口和计划生育情况纳入对各级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坚持求真务实,加大“一票否决”落实力度。同时,注重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二是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计划生育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增长幅度,保证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人口计生公共网络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等所需经费投入到位。三是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的落实,大力完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机制。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力度,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打击“两非”行动,形成良好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公共政策体系和舆论环境;建立健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导向机制。积极整合、完善各项计划生育激励优惠政策,实行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全面兼容,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健全完善人口计生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完善竞争
上岗、择优录取的准入机制和绩效挂钩、优势劣汰的退出机制;健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打造学习型干部;进一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行风建设,倡导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建设有战斗力、有凝聚力、有生命力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健全完善计划生育考核评估机制。
同时,继续改革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考核评估办法,简化考核指标,增强考核效能,全面推进“十二五”期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2011年我们特制定了新的招法和举措。具体的招法举措是:
一、加强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制,首先,我们把强化领导作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前提保证,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特别是我们办事处一级更要担负起这个职责。二是充分发挥派出所、民政、司法、共青团、妇联、教育卫生等综合职能部门的作用,明确责任,实现综合治理。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办事处每季度至少要召开一次由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研究计划生育工作的专题会议,研究分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新招法。通过全处上下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使我处的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三是工作中,我们紧扣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形势发展的要求,全力提升全处上下的思想认识努力搭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平台,引导全处上下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共识:一是使全处上下认识到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实现经济长远发展与社会长足进步的必然要求。二是使全处上下认识到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三是使全处上下认识到做好人口与
计划生育工作是强化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教育全体干部群众必须认清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克服麻痹松劲情绪,以对党和国家、对群众利益、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
二、夯实基础,重心前移,把工作落脚点放在社区。一方面我们要从加强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应在提升服务功能上狠下功夫。同时各社区也要有高标准的宣传服务阵地,能够充分利用活动室和人口学校等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育龄群众的素质,进一步转变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另一方面我们要狠抓计划生育队伍和网络建设,在提高计生专业人员素质和能力上下功夫,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计生专干例会制度,台账档卡运转及时准确,基础信息反馈及时,另外,我们要利用例会有计划地组织计生专干重点学习“一法三规”和严格控制“两非”等政策法规和计划生育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她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有效地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开展,确保我们处计划生育工作能扎实有效的开展。
三、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明确党政一把手及相关责任人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责、权、利。今年年初,我处与所属的社区、公共单位签订了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书,签订率达100%,使计生工作责任到人。我们还根据市、区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意见制定下发了《北书店办事处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并对2010年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社区和公
共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明确,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切实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体系。并依据所签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书,制定了二条具体规定:一是对未完成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并由办事处给予通报批评;二是取消该单位当年评选先进集体及主要责任人一切评先的资格;确保了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需要。形成了“责任有人负、工作有人管、任务有人干”的良好局面。
四、强化服务、注重优质、提高日常工作水平
第一、2011年我们还要积极配合好区计生委,广泛开展以送计划生育知识,新型生育文化和生殖健康保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专项活动,有针对性的为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计生政策、生殖保健防病治病服务,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和健康理念。
第二、我们要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以“关爱女孩行动”作为主线,引导广大育龄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集日宣传等舆论工具,倡导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男女平等的新观念。近几年,我们选择了有困难的独女家庭: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聋哑残疾家庭,象这样的户,我们都作为是关爱女孩行动的重点对象,无论从她们的生活上,还是在孩子们的学习上,我们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今后,我们要结合区计生委加大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水平,选择有困难的女儿户为重点,以点带面搞好服务,切实把关爱女孩行动落到实处。
第三、利用计划生育部门网络健全的优势,广泛开展计划生
育跟踪服务,在服务中充分发挥计生专干的作用,做到送生育知识上门、送药具上门,指导育龄妇女了解知情选择的概念和意义,落实节育措施,同时,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拉进同育龄群众的关系,为育龄群众带去新的婚育观念。
搞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把今年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做好,因此必须严格把关,不优亲厚友,增强透明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遵守计划生育的家庭搞好服务。我们的宗旨是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好务,办好事。计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动用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办事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龙亭,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北书店办事处计生办2011年3月
2.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摘要) 篇二
“十一五”时期(====―====年)至====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县奋起直追,建设成为经济强县的黄金发展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未来==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奋发图强,与时俱进,加快我县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入XX经济强县行列。
一、“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一)“十五”建设成就
=、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递增==.=%;财政收入由=.==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递增=%。=、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年来,一、二、三产业比重由====年的==:==.=:==.=调整为==:==:==,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亿元,是“九五”时期的=.=倍,实施和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完成了XX路改造、XX线XX至XX二级公路、XX公路、XX高速XX连线、通乡公路、====公里通村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工程。=、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等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措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农村合金会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平稳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推动存量向增量转换。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增强了政府支付能力和调控能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行政审批和投资体制改革也 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净增===元,年均递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净增====元,年均递增=.=%。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平方米和==平方米,人民群众住房条件大大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实施各类各级科技项目==项,推广应用==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普通教育质量明显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广播电视、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城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费按时足额发放,城镇“低保”和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
(二)“十一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国家在新形势下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央明确指出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和优惠政策不会改变,我县是西部地区的丘陵大县之一,可持续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将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我县作为新村扶贫工程实施县,将继续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有利于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更多产业向西部转移。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加速升级,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一方面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更大规模的向内地和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为我县发挥劳动力优势和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带来了更多机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区域合作日益紧密。XX经济区、XXX经济圈等区域合作更加紧密,为我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参与区域合作和分工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好的机遇。尤其是XXX经济圈建设,我县无论是从区域位置、交通条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还是环境容量、自身优势资源上,都具备参与区域交流与合作的条件。
――XX市提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我县,市委、市政府一直大力支持和帮扶XX,我县要敢于承认差距,敢于奋起直追,紧紧抓住各种交汇机遇,在全市跨越式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坐标,定清位置,加快发展。
=、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自身发展不足,参与市场竞争的压力大。我县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市场化程度还较低,缺乏一大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凭借现有产业和企业参与市场的激烈竞争,存在起点低、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弱等困难。
――滞后的基础条件对抢抓新机遇造成严重制约。虽然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我县的基础条件有所改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还相差较远。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县域内道路等级不高,县际公路网络化程度低,电力能源紧张等,工农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建设资金严重匮乏,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财政形势严峻,收支难以平衡,是典型的“吃饭财政”,搞大规模经济建设存在困难。产业结构还不合理,第一产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水平较低,缺乏大型骨干企业支撑。农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等等,这些都给我县加快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和制约因素,我们必须依据县情,知难而进,在实施“十一五”规划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化解。
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实施特色农业立县,工业经济强县,第三产业活县,对外开放兴县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县域综合实力,促进人与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中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是:复位、升位两步走,建成XX丘区经济强县。
具体内涵是:第一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把XX在全省丘区县排位恢复到历史较好水平;第二步,在第一步发展的基础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升位,建成全省丘区经济强县。
(三)====年远景目标
――基本形成结构合理、效益明显的产业体系。通过实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增强主导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科、文、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人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倍。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健康向上的各种文化娱乐。
(四)发展轴线和空间布局
“十五”期间,我县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产业的空间布局还需引导,产业的发展按门类、按区域集中度还不够高,产业集群化运行模式没有形成。“十一五”时期应充分考虑区域空间、生态效率和承载能力的要求,统筹协调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引导产业的空间布局,全方位重构发展轴线和区域功能,形成有重点有层次的生产力布局,促进人与经济在各区域的均衡分布,并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为此确立“一心一极一网络”的发展格局。
三、“十一五”发展的重点和任务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粮食、生猪、蚕茧、食用菌、中药材和劳务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建设步伐,实现我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认真落实耕地资源保护政策,稳定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重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着力抓好水土保持、灌溉渠系整治及节水灌溉和标准粮田建设等工程,到====年建成==万亩高产稳产粮田,==万亩优质油菜基地,进一步提高粮油生产能力。到====年,粮食产量力争达到==.=万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工农互动,突出农业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全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到====年生猪出栏===万头,力争全省第一。产茧====吨,恢复到全省第一。食用菌到====年生产规模达到=亿袋,力争全省第一。中药材产业通过建设国家级无公害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万亩,进入全省前列。=、全力提速农村劳务经济。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狠抓劳务开发,创新机制,做好“五个结合”,促进劳务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到====年,劳务输出==万人,劳务收入==亿元,建设成全国劳务产业经济大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通过实施XX水库建设、XX水库整治、XX水库整治、中小微水工程、“长治”工程、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水土保持、产粮大县、旱山村集雨节灌等一批工程项目,使全县旱涝保收面积达到==万亩。引导一部分村先期建成小康示范村。
(二)加快工业化进程
=、着力培育主导产业。重点抓好食品、纺织服装、医药、印刷、机械电子等行业,充分体现主导产业(行业)的支撑作用。食品行业依托优质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粮、油、蔬果、食用菌和肉类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建成食品工业强县。纺织服装行业重点利用现代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做好纺织产品升级换代,通过整合服装品牌,把品牌做成精品,把精品做强做大,提高纺织服装工业的增长质量,力争建成全省纺织服装大县。医药行业重点要加强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积极开发原料药、合成药、中成药、西药及针剂等新产品,努力建设中成药业研发制造基地。印刷行业以XX印务为龙头,带动中低档印刷包装企业的发展,重点提高印刷包装档次和水平,打造高档精品印刷包装生产基地。机械电子行业重点发展一批与重大机械装备制造配套的零部件加工企业。=、做强做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走农工互动的路子,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支持粮油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纵深挺进精、深加工领域,到====年,粮油加工能力突破==万吨/年。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肉类系列产品精加工力度,到====年,肉类加工年产规模达到=万吨。振兴桑蚕茧丝绸行业,扩大优质桑园种植,培育养蚕大户,把茧丝绸企业做大做强,到====年,力争产销规模突破=亿元。加快丹参、白芍等道地药材综合开发,促进制药企业更快发展,把XX的道地药材及其精、深加工做大做强。到====年,制药企业产销规模突破==亿元.=、培育壮大现有骨干企业。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骨干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现有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增量,延伸产业,加速扩张,迅速成长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高度重视规模企业发展,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梯队。抓好乡镇现有企业发展,特别要抓好基础较好的XX、XX、XX等乡镇工业的发展。力争到====年,培育出==个产销过亿元的企业,培育出=个产销过=亿元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个。=、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进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医药行业加快创新药物、生物医药工程的研究开发。印刷包装行业提高包装技术和设备生产能力,实现产品各项指标全面达到行业标准。纺织行业主要开发新型天然原料、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纺织品,提高印染后整理能力和水平。以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支持企业开发和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装备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化水平。=、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积极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区和乡镇工业小区建设,重点抓好县城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因地制宜建设地方特色工业小区,作为经济增长极的XX要率先规划和建设工业小区。优化集群发展,突出区域经济特色,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集中发展区集聚,向重点乡镇集聚。加快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加快建立工业集中发展区“一条龙”的便捷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集中区,壮大工业集中区产业规模,增强集中区的孵化能力和辐射能力,使之成为政策优惠、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的新型工业集中发展区。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
按照服务社会的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到====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是支撑,项目是保障,“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根据国家投资政策,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抓好项目保建设,抓好项目促发展。在农业、水利、生态环境、交通、能源、工业、城建、旅游、商贸流通、社会事业等十大领域中筛选项目,论证、储备、争取项目。“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将达到===亿元,比“十五”期间累计投资翻一番,年均递增==%。特别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带动作用大、支撑作用强、发展后劲足的重大项目,“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投资达到==亿元,以这批重点项目的投资带动和支撑全社会===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
(五)扩大开放
坚持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方针,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为重点,加强国内、省内、市内横向经济联合,大力拓展开放领域,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努力增强开放实效。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实施“开放兴县”战略的主要内容。一是以优势资源招商,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及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大力引进项目和资金,做长产业链条,做细链条分工。二是以城市经营和商业项目招商,大力引进资金和新型业态,吸引商场、超市、连锁店入驻我县。三是瞄准沿海发达地区招商,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契机,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四是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和手段。到====年,力争=年内引进企业资金==亿元,在引进大项目、大集团方面有重大突破。
=、区域合作。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寻求参与区域合作。一是“引进来”,大力引进境内外资金投入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及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等领域,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二是“走出去”,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竞争与合作,着力培育和壮大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重点出口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向外扩张。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积极争取与县外承包商、县外企业合作,承揽县外工程和劳务。
(六)城镇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城镇功能,着力培植支撑产业,努力增强聚集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到====年,城镇聚居人口达==万人,城镇化水平==%。
(七)社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
=、科技。继续实施“科教兴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发展动力和全县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扩大,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到====年,科技进步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教育。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普九”成果,深化教育改革,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努力提高教育质量。XX中学创国家级示范学校,XX中学、XX中学创省级示范学校,XX中学、XX中学、XX中学创市级示范学校。大力发展职业高中教育,建立以职业示范学校为龙头,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的职教体系。加快XXX职业中专校建设,以XX职中、XX职中为重点,着力打造农民工培训基地,不断提高XX农民工的竞争力,到====年,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以上,城镇职工年培训率达==%以上。
=、卫生。以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建设为重点,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到====年,基本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和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探索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积极实施传染病防治项目,建立对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疾病的防控体系。
=、文化体育。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满足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巩固发展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事业,积极推进数字电视发展,逐步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以上。
=、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建设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着力培养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广泛联系在外人才,积极引进高层次、高科技人才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优化人才环境,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强劳动就业培训,培育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自主择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三大作用,促进城乡劳动就业与再就业。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扩大享受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覆盖面,加强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工作,建立广泛的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享受改革成果。
(八)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健全县、乡、村三级计生管理网络,贯彻计生法规、落实计生政策,突出抓好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工作,促进优生优育,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建设幸福文明家庭结合起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一五”末,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出生婴儿性别比趋于正常,计划生育率达==%。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自然改善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工程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构建绿色环保的经济社会新格局。大力推广沼气工程、以电代燃料等农村新能源利用工程。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治理老污染,控制新污染,加强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流域综合治理水利配套工程,积极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和环境优美小城镇。使全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使生态更加优化,环境更加和谐。
四、实现规划目标的保障
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还必须着力抓好体制机制、民主法制、发展环境“三个保障”。
(一)体制机制保障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极端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二)民主法制保障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民主渠道作用,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加强基层机关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
(三)发展环境保障
加强服务环境建设。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人人都是环境”,“人人为环境作贡献”意识,要求干部切实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讲话、用心做事”。进一步发挥政务中心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变“登门”服务为“上门”服务,变“多门式”服务为“一门式”服务,变“过程”服务为“全程”服务,增强服务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加强市场环境建设。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打破一切阻碍生产要素自由进入经济领域的壁垒。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巩固和完善挂牌保护制度和环境投诉受理制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严禁“三乱”现象发生。按照建设现代市场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企业、公民、政府”四大信用工程,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制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市场制度。增强公民信用意识,提高社会信誉度,打造诚信中江,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加强社会治安环境建设。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落实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基层,确保社会安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建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新XX。
3.县“十一五”公路发展规划 篇三
公路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十五”期间的艰苦努力,全县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初步改变了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状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是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起步阶段,继续加快我县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一、“十五”公路建设回顾
“十五”期间,在上级有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县通过积极争取自治区、自治州投资,并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加快了县乡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国省道干线公路改扩建,全县公路交通运输能力大大增强,公路通行条件极大改善,初步扭转了公路交通交通运输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落后局面。
至,全县共有12个乡镇58个行政村有5个乡镇19个行政村同油路,通车里程1261.4公里。其中:国道566.378公里,省道188.168公里,县道113.705公里,乡道246.16公里,专用道路147公里。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0.62公里,三级公路708.546公里,四级公路361公里,等外公路127.245公里。与“九五”末相比,通车里程增加100余公里,路网连通度和公路技术等级低、路网路面铺装相对较大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综合公路网不完善,总量不足。县城至各乡镇场及我县周边主要城市的公路骨架尚未完全形成,公路网处于间断状,其功能和效益难以发挥,特别是山区的对外交通不畅,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二是公路网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不协调。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是我县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支撑巴音布鲁克区旅游经济发展的交通通道尚未建成,游客在途时间长、舒适程度低、体力消耗大,旅游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三是公路等级较低,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总量较少,四级及四级以下公路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28%,通行条件差、通过能力低;四是公路管理和养护相对滞后。目前,县乡道路建设里程不断增加,但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到公路使用寿命。
二、“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继续保持较高的建设速度;县乡道路建设必须符合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要求,要与自治州公路网布局衔接,完善本县公路网;正确处理公路建养并重的关系,提高投资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全县公路通乡率和硬化率达到100%,通村率和通村硬化率达到80%,农村公路网络骨架基本形成,建立县城与重点乡镇相连的三级以上公路为主的畅通公路网;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
(三)面临形势:交通部已明确提出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抓紧做好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五年千亿元规划”的前期准备。力争到西部地区9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同时,继续实施“通达”工程,力争到20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自治州也提出从20至2010年实现交通发展四大宏伟目标:“一是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建设400公里左右的通达公路;二是9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路;三是60%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路;四是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可以说,农村公路在今后5年面临着良好的形势,大力兴建农村公路已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机遇难得,我们必须抓好机遇,全面完成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三、“十一五”公路建设的重点
根据自治州公路发展计划和和静县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十一五”公路建设以 县乡公路建设为重点,大力支持国省道公路改扩建。县乡公路是农村的主要交通线路,要坚持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与当地小城镇建设、资源利用以及山、水、田、林综合治理相结合,重点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连接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出口路”建设;抓好农业、生态、矿山、旅游等资源开发和贫困乡村联片开发的“经济路”建设;抓好不通油路的乡镇和行政村、自然村的“公路”建设;加大客运站点建设力度,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
1、通达工程
目前,全县12个乡镇中未通油路的乡镇有克尔古提乡、巴音郭楞乡、额勒再特乌鲁乡、巩乃斯沟乡、协比乃尔布呼乡,阿拉沟乡和巴音乌鲁乡,其中巴音郭楞乡距217国道2.7公里,额勒再特乌鲁乡距321省道1.5公里,巩乃斯沟乡距218国道1.5公里,“十一五”期间国省改造以后,通乡油路目标即可实现。克尔古提乡和协比乃尔布呼乡、阿拉沟乡通乡、巴音乌鲁乡是十一五期间通达重点工程。预计完成95公里的四级油路新建工程。
全县共有58行政村,至目前通油路的村仅有19个,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工作力度,按照上级交通部、交通厅政策,力争实现村村通,有条件的尽量采取一切办法铺油,对于里程长,经济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行政村列入通达工程,完成砂石路面的改造。预计完成823公里的四级油路和砂石路新建工程。
2、通畅工程
针对目前已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以及需要改建的专用公路、资源公路,下大力气争取资金,进行改造升级。预计完成128.6公里的三级和四级公路改建任务。
3、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道路
根据目前的发展来看,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道路道路已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严重制约着各乡镇和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大新建力度,将重要的村与村之间进行连接,预计新建600公里的四级油路或砂石路,以形成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
4、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公路建设
加强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公路调查工作,切实摸清这些村的公路现状,在“十一五”期间有限安排建设项目,我县共有6个自治区级贫困村,需新建195公里的四级油路和砂石公路,以解决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同公路的问题。
5、客运站点建设
目前,全县12个乡镇有巴音布鲁克区、巴润哈尔莫墩镇、哈尔莫墩镇、和静镇、乃门莫墩乡、协比乃尔布呼乡、巴音郭楞乡、额勒再特乌鲁乡、巴音乌鲁乡、巩乃斯沟乡10个乡镇已建立客运站点,其中巴润哈尔莫墩镇、哈尔莫墩镇、和静镇、巴音布鲁克区4个乡镇可在年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可实现巴仑台镇、巴音乌鲁乡、乃门莫墩乡、协比乃尔布呼乡、巴音郭楞乡5个乡客运站标准化建设目标。克尔古提乡、阿拉沟乡、额勒再特乌鲁乡、3个乡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常住人口较少,暂不列入“十一五”建设计划。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渠道
“十一五”末期,建设农村公路1766公里,其中:通乡通达公路92公里,通村通达公路824公里,通乡通畅公路30公里,通村通畅公路110公里,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公路600公里,专用公路110公里,实现通乡公路等级化,通村全部实现通沥青或砂石路的目标,基本解决我县农村公路网三低(路网连通度低、公路技术等级低、路网路面铺装率低)问题。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2903.3公里,公路网密度为7.85公里/百平方公里,较2005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公路发展逐步适应全县工业化建设和城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我县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十一五”期间,预计投资金额达3868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5000万元,乡镇自筹13688万元。
五、实现规划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1、继续将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继续把公路建设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继续将公路建设项目优先考虑,把公路建设项目作为基础设施优先发展。
2、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州交通局公路发展规划,努力适应本地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3、加强领导,广泛发动,广辟渠道,筹措资金,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在通乡工程建设中把巴音布鲁克区作为重点,连续使用力量,以把握其主动权;在通村工程建设中把里程长,难度大,行政村经济实力弱,村班子战斗力差作为重点,加大动员、协调和支持力度,使其不拖整个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的后腿。
4.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摘要) 篇四
一、回顾与展望
(一)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二OOO年至二OO五年),我县农村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农村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国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两基”成果得到显著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以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入学率为98.20%,毕业率99.94%。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全县6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88年,比2000年的人均7.36年增长了7.1%,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了85%以上。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十五”期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的有利时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对94所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新建、改建校舍总面积16.6万平方米,消除危房6.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468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近700万元,县、乡、校自筹资金418万元,吸纳社会力量投资2162万元。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入902万元,在92所中小学建成计算机教室126个,全县中小学拥有计算机2759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达到8.74万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的80%。
2、农村卫生事业显著加强。“十五”末,全县共有公立医疗机构61个(其中县属医疗机构5个、中心卫生院7个、乡镇卫生院含地名医院49个),村卫生站598个,民营医院5个,个体诊所63个。公立医疗机构1209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99人,占人员总数的74%(其中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251人,初级职称604人;有大学本科52人,大学专科314人,中专319人,高中及以下524人);村卫生站、民营医疗机构(含个体诊所),有医务人员及农村接生员933人(其中大学本科3人,大学专科10人,中专88人,执业助理医师以上113人)。全县各医疗机构共设置病床1223张。按县域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9人,病床1.79张。全县卫生机构业务用房总面积约55031m2,现有固定资产总值5500万元,医疗专业设备价值3500万元,包括菲利浦CT、“飞凡”彩超、富士能胃肠锐、电视腹腔镜系统等大件医疗设备共250件(套)。在国家大力政策扶持作用下,农村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硬件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加强,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合作医疗站基本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基础得到了保障。
3、农村救助事业明显提高。扶持1万户(次)特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下拨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875万元为2.35万人(次)解决了生活、住房困难,为近3800名五保老人落实了“五保”,为1.23万人实行了农村医疗救助,为3000户城乡特困对象实行住院医疗保险,为4700户10283名城镇居民和453户917名失地农民落实了城市低保,为630名农村特困户落实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4、农村劳动保障事业成绩斐然。累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89.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8.3亿元,培训劳务人员1.93万人次,农村社会保险基金增收76.87万元,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支出81万元。
5、农村广电事业发展迅速。通过带资进站,招收线路维护员的形式和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全县47个乡镇已有35个乡镇发展了光纤村通,发展用户28000余户,入户率达24.3%,固定资产达1750万元左右,全面完成了县乡光纤联网,实现了县到47个乡镇广播电视共缆传输,传输37套高清晰的电视节目到农户。
6、农村文体事业势头强劲。农村文体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村文体活动网络正在形成,全县46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站、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农民体育协会和老年体育协会。80%的乡镇文化站和老体协做到了有人员、有经费、有办公地点、有场地、有活动。
(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1、发展新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核电站落户XX必将对我县经济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各项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农村社会发展带来良好的环境,各级领导对农村社会事业的重视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十一五”期间,只要我们把握好了这些机遇,我县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必将取得新的突破。
2、困难与挑战。在清晰认识机遇和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县域经济脆弱难以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撑乏力,我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财政状况吃紧,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村社会事业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阻碍,改革中的矛盾错综复杂,改革迫在眉睫,改革进程艰难,任重而道远;三是农村社会事业的资金“瓶颈”制约突出。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拓宽社会事业投资渠道,以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农村教育要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初中在校学生保持在26963人左右,小学生数保持在62000人左右,巩固扫除文盲工作成果,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消除薄弱学校,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提高国民受教育年限水平,到2010年,争取达到8.3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10年,全县4—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0%以上,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使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2010年达到75%左右,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到1.8万人左右,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农科教结合工程,到2010年,完成职工岗位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各类专业培训2万人次的任务。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全县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规模所占比例2010年达到10%左右,继续推行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到2010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足额配备教职工,基本解决教师问题,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6%、90%和70%以上。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高考本科上线率2010年达到35%。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率达到100%,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80/10万,儿童计划免疫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2.4%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75/10万以内,农村清洁饮用水受益率达70%以上,并积极建立和推广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70%以上,村级防保人员培训后学历达中专以上。农村卫生全县所有乡镇均要建立起乡镇卫生院,村要建立起村级合作医疗点。
农村文体事业力争在2010年全县所有乡镇达到有固定人员、有经费、有活动场所、有活动的标准,100%的开展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
农村人口2010年死亡率控制在5.3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6‰以下,计生率达90%以上。
农村广电全县所有乡、村光纤率达80%,有线电视用户达10万户,发展数字电视1000户。
农村劳务输出年均增速达2%,劳务收入年均增速10%,农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年均增长10%,基金收入每年不少于50万元。
农村救助“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增加到每人每年864元,农村医疗救助新增经费100万元。
三、发展重点和重要任务
(一)实施八大工程,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着力构建人本化、生活化、科学化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机制,和谐育人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生命教育促进机制、成长导师机制和德育评价机制。实施“师资建设工程”。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逐步把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到业务培训上来,对现有的省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和市级学科带头人实行“政府津贴制”,由县财政按月在工资中发放。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提高课改质量,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促进新课改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充分利用教育科研网、卫星视频传输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健全专用教室,实现“校校通”。2010年前全县乡中心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信息技术教育覆盖率达到90%。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到2010年,撤并全县3个教学班以下村级小学及教学点。创办示范性寄宿制初中5所,以创建标准化学校为抓手,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到2010年,县级标准化学校数达到90%。实施“教育扶助工程”,完善“一费制”收费办法和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做好“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让真正贫困的家庭、学生受益。实施“教育质量督导和评估工程”,研究探索教育发展督导评估新机制,建立起政府、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质量指标体系。实施“和谐校园构建工程”,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二)深化村级卫生合作医疗改革,促进农村卫生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把解决农村地区“看病难”、“看不起病”作为重点,深化农村村级卫生合作医疗改革,加大扶持乡镇卫生院、村级合作医疗卫生站等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急诊急救为重点,健全医疗救治体系,建好县、乡、村三个层次的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承担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和临床科研带教及参与紧急救援任务等,乡镇医疗机构主要为辖区内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危重病的转诊任务。村级医疗机构在做好常规医疗服务的同时,依托县级综合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的急诊科建设,确保我县医疗救治体系完整、高效、快速运转。要建好重点科室,尤其是传染病门诊(发热门诊)、急诊科、手术室、妇产科、检验科等,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及标准进行建设,做到重点科室用房布局合理、设计规范、流程科学、面积达标。加强各医疗机构的设备建设,认真落实《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到2010年,乡镇卫生院以上单位均拥有常规检验及生化检验设备、B超机、心电图机、200mA以上X光机、自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万能产床、万能手术床、妇科及普外科常规检查和手术器械、急诊急救相关辅助设施等。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组建专门工作机构,配置专人负责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完成县传染病区工程1500m2的房屋建设任务,对乡、村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工作业务用房及接种门诊、接种点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改造、维修或新建。加强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传染病区、县医院传染病房建设。建立卫生信息网络指挥体系和120急救信息指挥体系。
(三)建立科学理念,促进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期间,要突出人的发展,切实提高全民素质,改善生育观念,提高生育质量,加强人口宏观管理,要加强对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乡镇计生科技含量。
(四)突出地域特色,促进农村文体发展。农村文体工作要以丰富农民文化活动,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为目的,以丰富农村文体内容为重点,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各级农民文体组织为纽带,充分发挥文化站的作用,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乡镇政府要把文体工作纳入建设小康农村的发展规划,加强乡镇文体场地(设施)建设,为农民参加文体活动创造条件,积极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五)加强基础建设,促进农村广电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步伐,全面实现乡到村、社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全面清理农村非法安装使用小锅盖的农户,发现一个取缔一个,坚决打击,绝不手软,发展光纤村通、社通,实现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0万户,搭建数据平台,开发多媒体业务。
(六)优化输出结构,促进农村劳动保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广大劳务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四个结合”,即,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与上岗就业培训相结合,培训与办证相结合,特别要在订单培训、定向培养上下功夫。按照“巩固东部、进军西部、面向全国、拓展海外”的劳务输出方针,多途径寻求输出新门路,不断拓展新的劳务市场,努力扩大我县劳务人员在外地劳务市场的占有率。
(七)抓好重点主体,促进农村社会救助发展。抓好自然灾害救济、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特困户扶持、敬老院建设,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医疗救助实行大面积救助与住院医疗保险相结合,敬老院建设实现创建川北一流敬老院目标,普遍建立和实行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2.1万名农村特困户纳入农村低保,标准人年480元,年需资金1008万元,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按照低标准起步,重在建制的原则逐步实施。
四、政策和措施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求发展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坚持树立全面发展意识,彻底扭转只重经济发展,只重GDp增长,而忽视社会事业发展;只注重城镇发展,而忽视偏远农村发展的偏颇认识,对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坚持用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高和改善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工作的得失,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全县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激发活力求发展
要继续深化农村社会事业改革,用改革凝聚人心、激发主动性,用改革调动各方积极性,用改革切实关注边远山区和弱势群体,用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农村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建设体制。要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在分配上要向作出贡献的优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全面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将社会力量办学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深化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变职能,切实运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指导、信息服务和经济手段等,加强行业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对全县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包括机构、床位、卫生人力、设备、经费,无论隶属何种部门,何种所有制性质,均纳入规划,由卫生行政部实施行业宏观管理;进一步实施并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不同的财政补助和税收政策;加大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力度,积极推行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要深化农村广电事业改革,建立“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实行由县局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劳资人事管理,统一资产经营管理,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建立“领导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竞争激励机制。逐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逐步减少直到取消财政供养经费的广电网络经营经济实体。
(三)强化支撑,建设龙头,夯实基础求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要建设实施一批对全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项目,通过对骨干项目的实施,夯实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础,强化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要全力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省级教育附加资助高中建设、高中扩招、职中专项建设、骨干专业建设、“两馆”建设、农村群众体育活动中心、乡镇卫生院、计生指导站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工程建设、农村村道工程、光纤村通工程等项目。
(四)拓宽渠道,多方投入,广纳资金求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及各级的有关政策,切实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已经出台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牢固树立公共财产的理念,大力调整财政支出,压缩不必要或不急需的开支,确保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使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增长幅度不得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计划等相关部门要对农村社会事业实行项目倾斜,进一步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级政府要在用地、用工等优惠政策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农村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舆论环境。农村社会事业项目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改革的决定,大胆探索BOT、TOT运行模式,积极拓宽投资领域,力争更广泛地吸收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五)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观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意临床学科带头人和基层医疗单位业务骨干的选拔培养,造就一批拥有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的业务骨干,以形成不同层次的高素质的科学人才队伍。要继续抓好在职卫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提高卫生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卫生技术人员结构趋于合理。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要积极开展乡村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学历转化培训和全科医生的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选拔引进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卫生队伍,改善提高人员结构。
五、重点项目建设
为了完成“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必须实施必要的重大建设工程。
(一)乡镇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排除危旧房16600m2,改扩建100000m2,计划投资64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3300万元,地方配套1600万元,学校自筹150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解决我县农村中小学全部危房,解决20多个乡镇的基础教育硬件设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教育水平。
(二)高中扩招项目。完成新建高中教学及其它用房6500m2,计划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4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学校自筹10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增加5000名初中毕业生继续就读高中,有利于提高全县基础教育,从而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及各项事业向前快速推进。
(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改扩建卫生用房17000m2,购置X光机、洗胃机、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等设施一批,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750万元,地方配套400万元,自筹35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将切实改进我县农村医疗卫生硬件条件,解决就医难等问题,对保障广大农村地区人民健康、及时救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改扩建业务用房3500m2,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900万元,配套200万元,自筹300万元,项目实施后极有利于进一步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促进适龄妇女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农村广电建设项目。建广电业务用房5000m2,完成广电主干线路架设700km,支线1500km,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1200万元,配套300万元,自筹900万元,该项目可使全县46个乡镇实现乡乡通闭路、社社通广播,既可及时把党的政策、信息、农业科技送到千家万户,又丰富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5.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摘要) 篇五
“十一五”期间,莲都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丽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口计生委的精心指导下,全区各级各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优化服务,狠抓重点,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扎实推进过程管理,严格依法行政,全力控制违法生育,保持了总体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人口计生工作一直走在丽水市前列。五年来,莲都区计划生育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群众满意率98%以上,年年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指标任务,2009年成为丽水市第一个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2002年至2010年连续九年蝉联全市计生工作优胜奖。
一是计生工作保障水平得到全面加强。坚持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到推进人口、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全力保障计生工作开展,扎实做到“领导、人员、经费、技术”四个到位;二是计生奖励补助力度得到逐年加大。近年来,我们从区、乡、村各个层面整合资源,加大计生利益调节力度,引导激励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三是实施“双创”工程,乡村计生基础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对各村、社区进行分类评定,建立了乡村干部计生责任和管理制度,着力完善了计生村规民约,推进了计生工作重要管理环节的落实,乡村干部计生工作意识整体有了全面增强;四是强化机制建设,干部齐抓计生意识明显增强。加强责任落实机制建设。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末位检讨制、黄牌警告制、同奖同罚制等制度。加强计生奖惩机制建设和责任追查机制建设,严厉实行“一票否决制”,执行党员干部从严追究制,村两委干部候选人资格计生审查制;五是计生依法管理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多部门联动,坚持从严查处,力度不断加大,最高单额征收一富人超生社会抚养费60万元,被称为“丽水计生第一单”;六是计生流动人口管理得到逐步完善。构建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区“一盘棋”管理服务模式。理清城区人户分离人口管理主体,尝试构建社区楼道属地管理计生工作网络。强化外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健全外出重点对象联系制度,对重点对象落实点对点、一对一联系;六是计生各项基础工作得到稳步推进。计生宣传氛围进一步浓厚。做到“乡乡有生育文化园地,村村有计生宣传牌,户户有计生纪念品,人人有计生宣传单”。查环查孕查病和长效节育措施进一步落实。计生协会作用进一步发挥。开展了“独生子女夭亡家庭亲情牵手行动”、“微笑行动”以及开展计生困难家庭学生助学活动等,有力推进了计生和谐发展。
6.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摘要) 篇六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方针,以提高社区妇女整体素质、组织妇女群众参与社区建设为目标,发挥组织优势,构建社区妇女工作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妇女组织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以社区妇女工作的发展推进全区妇女工作全面发展,区妇联“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二、发展目标以家庭为载体,依托社区人力、文化、阵地资源,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文明楼幢、巾帼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加强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力宣传创业型、奉献型、学习型、和睦型秦淮优秀妇女典型事例,动员社区妇女积极参与秦淮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家政学校分校、下岗女工服务站和维权工作服务站三大阵地建设,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三、主要措施
(一)营造妇女创业的良好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在社区妇女中开展深入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妇女树立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投身社区建设和全区经济建设工作中;组织妇女群众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发挥女企业家联谊会作用,大力宣传创业女性典型,在全区形成有利于妇女创业和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二)着力提高妇女综合素质。根据新形势下社区妇女的特点,进一步开展“四自”、“四有”宣传教育,引导和促进广大妇女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塑造新形象;结合妇女的实际需求,举办家政服务、托幼服务、养老服务、保健服务等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妇女在社区创业的能力。
(三)积极开展妇女社区创业主题活动。以争创“巾帼文明社区”、“巾帼岗位明星”为主要内容,鼓励广大妇女在经济建设和社区建设中显身手,多贡献;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社区再就业服务站的作用,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创办适应社区群众需求、适合女性特点的社区服务实体,社区工作计划《区妇联“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依托社区妇联,协调社会力量,掌握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
(四)深化巾帼文明社区创建。继续扩大巾帼志愿者队伍,做到活动经常化;进一步完善家政学校、妇女维权站、社区下岗再就业指导站建设,因地制宜,积极为妇女群众开展再就业服务、家政服务、法律援助服务;以“巾帼社区服务示范站(点)”争创活动为契机,不断拓展创建活动领域,丰富创建活动内容,再创建一批省、市、区巾帼文明社区和巾帼社区服务示范站(点)。
(五)丰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美德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提升家庭文明程度为内容,进一步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创业型、奉献型、学习型、和睦型家庭和个人,评选、推荐一批市、区五好文明家庭。
(六)深入推进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以“学习的家,快乐的家”为主题,抓好妇联干部、楼幢组长、巾帼志愿者、学习示范户四支力量,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教育设施,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家庭成员能力素养。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广大妇女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征文、读书演讲等活动,举办社区演唱会、社区舞蹈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活动,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社区广大妇女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成为弘扬新时期社区先进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八)不断完善妇女维权机制。以深入社区及时调处家庭矛盾和纠纷,维护全区社会稳定为重点,继续抓好妇联区、街道、社区三级信访网、维权咨询投诉热线和社区维权预警机制的建设,发挥维权志愿者、帮教志愿者等志愿工作者队伍的作用;拓展妇女维权渠道,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及时调处家庭矛盾和纠纷,力争群众来信来访结案率达98%以上;加强基层妇女维权干部和特邀陪审员队伍建设,强化培训,实现从行政维权到依法维权的转变;广泛开展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权益活动,形成全社会尊重、关心、爱护妇女的氛围。
(九)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律宣传、法制咨询,组织开展学法活动,引导社区妇女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把服务基层、服务妇女儿童作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重视解决妇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7.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摘要) 篇七
一、全县基本概况
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幅员面积496平方公里,人口104万人。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6.1亿元,县域财政收入达4.3亿元,县域经济竞争力位列西部百强县30名,综合经济实力、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人均财政收入均居省后区百万人口在县首位。
工业基础雄厚。2004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8.3亿元,有国家大型企业4家,上市公司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企业总资产近60亿元。现已形成食品、化工、纺织、电力四大支柱产业,机电、制药、仓装、建材等它续产业快速成行,电子、机械、食品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是全国闻名的优质白酒生产基地、优质化肥生产基地、棉纺生产基地、装料生产基地。
城镇化水平提高。全县现有建成城区面积14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员21.5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412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903元。
交通商贸基础设施健全。全县现有集贸市场72个,专业批发市场8个,2个万余个商贸服务机构和经营网点遍布城乡,购销两旺。交通设施完善,四通八达。规划中的绵渝高速公路,九重铁路、兰渝铁路穿境而过,并即将动工建设。
2、城乡天然气供应及消费状况
(1)能源供应
我县天然气供应渠道三个方面:分别是川中矿区、省输气队和县内宏源公司浅层天然气开发。工业用气主要由川中矿区和省输气队供应为主,浅层天然的开发只能补充居民用气的需求。据统计,川中矿区每年向我县供应天然气大约3100万m3,省输气队供应8000m3,县宏源公司浅层天然气开采量80万m3,全县总的供应量约1.2亿m3。
(2)消费情况
全县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气年消费量大约1.2亿m3。2000年实际消费量为6200万m3,2004年消费量约1.26亿m3。在2000年天然气消费量中,其中工业5450万m3,居民生活用气650万m3,商业用气82万m3,其它用气18万m3。
在2004年天然气消费量中,其中工业11000万m3,居民生活用气850万m3,商业用气105万m3,其它45万m3。
我县工业用气,主要集中在美丰三聚氰铵、天马玻瓶、宏达佳鑫几家用气大户,这三家企业年用气总量约1亿m3,其中美丰年用气量1500万m3,天马玻瓶2400万m3,达宏佳鑫金化工6000万m3。
二、发展规划
1、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随着我县丘区发展示范县的确立,加快发展是主持旋律,宏伟蓝图已规划描绘。到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60亿元,年均递增17.6%;到2015年工业总值达到350亿目标;到202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510亿元;规划到2020年,县城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人口达40万人,将建成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的中心城市。
2、天然气用气需求量预测
为实现上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能源是基础,能源要先行。规划到2010年全县天然气用量将达到4亿元m3,其中工业用气约3.8亿m3,民用天然气用户将达到8.6万余户。规划到2015年天然气用量达到6亿m3,其中工业用气5.7亿m3,天然气居民用户达11万余户。规划到2020年天然气用量达9.46亿m3,其中工业用气8.8亿m3,天然气用户达13.6万户。各分类型天然气需求量预测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立方米
用气量
结构
2000年实际
2004年
实际
2005年
预测
2006年
预测
2007年
预测
2008年
预测
2009年
预测
2010年预测
2015年预测
2020年预测
合计
6200
12000
12580
21640
22000
37000
39000
40000
61500
94600
工业
5450
11000
11500
20500
20800
35720
37630
38550
57200
88000
其中
化肥
4100
7500
7700
17500
17600
32000
33000
33500
48000
63000
8.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摘要) 篇八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打造文化大县的关键时期,随着“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战略部署的实施,文化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创建先进文化体育,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全县文化体育事业的中心任务。为使文化体育工作有章可循,特制定本规划。
指导
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全区文化工作会议和市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县“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发展战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河套文化博览园,葵花广场和五原县纪念馆建设为载体,充分挖掘我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体育资源,并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为一体,打造文化品牌,塑造城市亮点,建设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鲜明现代风格的文化大县。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1、整合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着力推进冯玉祥、付作义历史文化园区建设及义和渠带状公园的硬化美化和绿化,加快河套文化博览园和葵花广场的后续工程建设。同时启动孟王栓海子风景区,搞好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经营,将旅游、文化、消费、娱乐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协调起来,有效地拉动二、三产业的发展。2006年,完成五原县纪念馆建设,2008年,完成葵花广场后续工程建设,到2010年,全面开发建设孟王栓海子和塔尔湖风景区建设,形成南有孟王栓海子,中有河套文化博览园区和五原县纪念馆,西有塔尔湖海子的集旅游观光、文化消费、历史教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五原旅游风景区和文化旅游业。
2、繁荣文艺演出业。围绕葵花产业和历史文化,集中力量推名人、创名作、塑名人,着力宣传历史文化大县和葵花大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每年要力争创作、编排1-2个优秀剧目。坚持办好每三年一次的中国河套葵花节庆典活动。鼓励、扶持形式多样的民间文艺团体和个私企业文艺团队的发展。
3、繁荣和规范文化体育娱乐业。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发展的办法,吸纳和引进文明、健康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每年保持发展3-5家,逐步壮大文化娱乐业,丰富娱乐产品和服务。
二、全面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1、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的创作。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打造具有五原特色的品牌作品、品牌活动、品牌团体和品牌文化人。推出一批反映古郡文化、葵花文化的优秀作品,力争每年有1-2个作品进入自治区“五个一工程”行列。
2、丰富活跃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坚持社会文化体育社会办,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乡镇、村社自办或合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城乡联动全面发展。认真实施“小康文化工程”、“农村牧区电影2131工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全面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
3、强化文化阵地建设。采取多种办法招商引资,并借助国家“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资助,力争在2008年兴建2个集文化宣传、娱乐休闲、艺术培训、图书阅览、体育健身为一体的集镇文化中心;2008年前兴建一座集科普知识博览、艺术专长培训、文体娱乐活动为一体的少儿科普艺术培训中心。兴建7个功能完善、作用齐全的乡文化站,进一步巩固提高120个村文化室,在全县80的生产合作社或自然村建起社文化活动阵地。实施“三线一带”优美风景线建设,构筑百里文明文化长廊。
4、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的“文化三下乡”活动,大力宣传“爱古郡、兴五原”,营造热爱五原、共建文明城市的文化氛围。到2008年,建立起设备完善功能先进的农村电影放映队伍,保证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
5、搞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力争在2006年建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五原县分中心,并为图书馆配置齐备的电脑网络设备。2008年前在塔尔湖、套海、隆镇建成5个资源共享基层点。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从我县实际出发,建立文化大县建设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绝对领导,政府有效管理,行业严格自律,文化单位依法运行的管理体制,并把文化管理的职能转变到统筹规划,政策调节,把握导向,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上来。文体广电局将逐步实现由具体办文化体育向依法管文化体育转变,由主要面对直属单位转为面向全社会,实行政事分开。
2、深化文化单位内部改革。深化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适合文化单位特点的领导人员任用、激励、监督机制。从2006年开始,在文化事业单位全面推进全员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3、深化文化投资体制改革。重点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城镇社区
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和乡、村、社文化室建设,不断改进政府投入方式,激发文化事业单位的活动,在发展中搞活,在搞活中发展。依法放开文化投资领域,出台并实行有利于鼓励和吸引文化投资的优惠政策,逐步形成政府投入、文化单位和企业投入及对外引资相互补充的多元化、社会化文化体育投资体制。
四、不断强化文化市场管理
坚持
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采取日常巡查和集中治理相结合,努力净化文化市场经营环境,培育繁荣健康的文化经营项目,不断壮大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
五、加强文化体育人才培养
1、加快培养复合型文化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和强化现有文化体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实施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县外文化体育管理人才与我县的文化体育经营活动。
2、健全优秀文化体育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优秀文化体育专业骨干、拔尖人才。带动文化体育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建设文化大县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社会环境。
二OO五年六月十四日
9.县质监局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篇九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实现蓬勃发展的五年。五年来,质监局在州局及宁南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级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紧扣“质量和安全年”、“质量提升”活动为主题,突出“以品牌、标准、信誉、服务和效益”主线,通过认真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质监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双提升等战略,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质监局按照《县质量兴县实施办法》的要求,质量兴县的关键就是要加快企业由生产加工型向品牌经营型转变,提升“造”产品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按照这一要求,我局在名牌产品的创建上狠下功夫,以支柱产业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代表,抓典型、树名牌。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产品的品牌效应,在保持“金沙江”牌白砂糖省级名优产品的同时,随着我县国家级优质桑蚕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的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和东桑西移在宁南的实施,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县桑蚕茧知名度,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打造宁南县桑蚕茧四川省第八届省级名牌产品便是我局2007年的工作重点,应该说宁南的蚕业在硬件是无可挑剔,名牌产品的创建关键是在软件建设上进一步完善,通过我局和县蚕茧公司联手,提出创建桑蚕茧省级名牌产品报告、行动规划,制订名牌产品创建行动方案,完善了名牌产品创建资料库建设,形成各种文字资料10余份2万余字,于2007年8月通过省、州专家组验收。通过努力,我县现有县蚕茧公司蚕茧、金沙江糖业有限公司白砂糖2个产品荣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在2008年3月全州名牌产品工作会上获州政府表彰奖励。
我局在2010年大力实施“品牌建设年”活动,从标准着手,协助新成立的南丝路集团完成了《农业地方标准》DB513427/T1-2004系列标准的修订与编制任务。通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标准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成功的总结了我县桑蚕产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经验,并将其上升为地方标准,形成了《县农业地方标准》DB513427/T1-2010新的地方标准,已获得省、州专家组的认可,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为推进宁南蚕桑产业持续向前发展,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打造“西部蚕都”形象,我们积极协调国家、省纤检局到宁南指导工作,成功接待国家纤检局孙副局长一行考察调研,召开全国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工作研讨会,将宁南蚕桑蚕业发展模式成功推向全国,并得到相关领导的一致的好评,为品牌的创建夯实了基础。
二、质监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1、加强计量基础工作。
我局每年都要完成县蚕茧公司各茧站、烟草公司各烤烟收购点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保证的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广泛开展“计量信得过”、“计量合格”企业年审、复查工作,共完成“计量信得过”企业5户,“计量合格”企业6户的年审和资料上报工作,有效的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节日期间我局对集贸市场计量进行监督检查,在用计量器具,定量包装商等,保证准确率90%以上。并认真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按照“四个走进”“四个百分之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单2008年一年时间,就发放相关宣传资料500余份,宣传面达95%,完成集贸市场、医疗卫生单位、眼镜店、社区在用计量器具的普查摸底工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基础。
2、标准化、组织机构代码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县的国家级优质桑蚕茧示范县建设进入验收阶段,通过与县蚕茧公司通力协作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于2006年4月18日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检查、验收,考核评分98分,达到示范区验收“优秀”等级。2007年我局大力推进企业采标工作,特别是食品生产企业的采标、贯标,巩固“消无”成果,今年我局完成了全县食品生产企业标准普查工作,全县共23户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3户食品生产企业均已办理了产品执行标准证书。2009年我局以“质量安全年”为抓手,组织开展宁南县标准化工作状况调查,完成了《县标准化工作状况分析报告》,并针对全县企业采标、贯标情况提出合理化意见或建议15条次,为推动我县企业标准化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局完成了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建设,并根据省、州代码办的要求,共录入代码电子档案2000多条次。代码年检、换证共计2161套,新办证161套,废置60多套,每年的目标完成率都在95%以上。较好的完成了州局安排的任务。
3、强化食品监管,维护广大群众生命安全。
“十一五”期间宁南县建立企业质量档案的企业共15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7家,私营企业8家。按行业分食品生产企业9家,工业产品企业6家,从业人员2500人。能进行产品出厂检验的企业有3家。建档企业产品总数为7个,执行国家标准7个,产品实物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有1个白砂糖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标志。金沙江糖业有限公司、长运水泥有限公司、银鸿丝业有限公司分别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管理。我局对48家食品生产加工小户进行了备案。特别是在2008年“毒奶粉”事件发生后,为了保障全县人民健康消费,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杜绝问题产品的危害。我局采取两步走措施,首先控制好奶源质量,我县无奶制品生产企业,仅有一家由县畜牧局开办的奶牛场,供应未经加工初奶。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局与县畜牧局联合对奶牛场的供奶情况进行了检查,未发现在鲜奶中掺杂使假等违法情况。其次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奶制品市场专项检查,共2次,涉及全县25个乡镇,共检查经营户355户次,依法对5户销售涉嫌不合格“三鹿”牌系列奶粉92袋计37.95公斤实施了扣留措施;对2户销售国家质监总局公布22家69批次奶产品检出三聚氰胺问题产品中的 “惠民”、“圣元”2种品牌奶粉73袋(听),计21.95公斤依法实施了就地封存措施,清理、下柜2008年9月14日前生产的婴幼儿奶粉、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3945袋(听)计1575.05公斤(其中婴幼儿奶粉2078袋985.53公斤)、液态奶17187盒计5432.71公升,保障了宁南县人民的健康安全。“十一五”期间我局继续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使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100%纳入监管范围并建立企业档案,企业(小作坊)100%落实了使用添加剂备案制度,100%的企业建立了原辅材料进货、添加剂使用、产品生产销售台帐。对我局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我局以宁质监[2010]22号《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食品安全现状及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宁南县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五年来我局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落实责任、加强使用环节监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安全生产年”“质量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深入一线具体抓,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在每年6月的安全生产宣传月,我局都印发1000份以上“特种设备知识问答”、“气瓶安全使用小常识” “石油液化气安全使用”、“氢烃燃气安全使用”等宣传资料,并配合宁南县政府在宁南县各地进行安全宣传活动,有效的普及了安全生产知识。特别是在2008年我局以“3.15”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组织松新糖厂和华昌燃气公司开展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通过演练增强了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提高了全社会安全意识积。“十一五”期间我局共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检查36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00多户次,发现安全隐患100多起,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80多份,积极配合州特检所开展定期检验工作。完成矿山用空压机、压力管道和储气罐60多台,锅炉50多台,行车10多台、载人电梯10多部的检定工作,保证了我县在用特种设备在法定检验周期内安全、经济运行。五年来通过我局不懈努力我县全民安全意识有所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员工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安全隐患和问题明显下降,为创建平安宁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财务工作情况。
五年来质监局一是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进行监督管理,做到亮证收费,按项目、按标准收费,收取款项及时存入银行专户。二是强化固定资产计划、审批、采购、验收、使用各环节的监督管理,使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三是继续抓好清理“小金库”和规范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工作,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杜绝私设“小金库”现象的发生。开展了清查“小金库”“回头看”工作。
四、存在问题
一是人员、经费问题。社会发展是水涨船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和谐质监是目标,但一直是人员短缺及经费紧缺困扰作我局进一步发展。
二是技术装备问题。行政执法缺乏必要的技术设备和手段,随着制假,贩假手段的高科技、智能化,识假辩假仅凭肉眼和经验很难做到。
“十二五”期间工作构想和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局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战略和规划,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严格履行监督职能,站好优质合格生产“安全岗”,当好企业产业发展“勤务兵”,促进全市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为推动宁南经济社会发展和质监事业进步贡献新的力量。
一、以质量兴县战略为发展指针,全面提高质量总体水平。
1、继续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全面落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的方针。
2、努力夯实质量基础,加大计量检定和计量惠民工作实施力度,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频次和范围,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帮助县蚕茧公司各茧站、烟草公司各烤烟收购点完成每年的收购任务,做好服务,保证的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强化企业的标准备案和采标工作服务力度,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成果转化,推动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全面提升。
二、以精品名牌培育为突出抓手,推动产业集群提档升级。
1、全力推动名牌发展战略实施,特别是配合县政府全力推广“南丝路”品牌,不断加大名牌产品宣传力度,扩大名牌产品社会影响,使企业牢固树立“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的理念,提高企业竞争力。
2、推动产业集群提档升级,帮扶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全力服务“水电站”,“县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帮扶我县蚕桑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指导食品、建材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凸显产业发展的规模集群效应和企业壮大的精品名牌效应。
三、以优质安全生产为监管重心,大力规范整顿市场秩序。
1、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严格工业和食品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强化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督促企业落实质量保证措施,继续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分类监管,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小作坊的监管和改造升级,确保全县生产加工企业优质生产、特种设备安全使用。
2、严格依法行政,开展执法打假,大力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突出建材、食品、农资等执法打假重点,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确保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安全,依法查处各类假冒伪劣和非法生产等违法行为,维护优质生产、公平交易的良好市场秩序。
四、以创新服务方式为助推动力,全力提供经济发展支撑。
1、改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举措,变“等需求上门”为“送服务下乡”。开展企业质量现状调研,摸清企业服务需求,加强同重点企业联系工作,积极推进规范服务;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服务需求,结合全市产业及企业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服务计划,积极主动提供针对性的上门服务。
2、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建立服务企业发展长效机制。围绕全县在建和新建项目,认真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五、以人为本,强化“两个”安全监管。
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局将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强化“两个安全”监管,做到了思想上高度重视、人员上积极调配、措施上加大力度,监管网络全覆盖、监管措施有创新、监管水平有提升、监督服务齐并进。
六、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提高源泉,努力打造高效廉洁部门。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质监干部队伍的行政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岗位成才、学习成才,继续加大对干部职工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人才分类管理和竞争机制,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层次;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机制体制,提高机关效能和工作人员办事效率。
2、推进勤政廉政,打造“科学、公正、廉洁、高效”质监部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廉洁从政制度,加强质监廉政行为风险预警防控,构筑拒腐防变坚固防线;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努力争创文明窗口、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以实际行动做到政府认可、企业赞誉、人民满意。
10.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摘要) 篇十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1、成功申报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在省级文化先进县申报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2001年12月建成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并于2004年10月顺利通过文化部的复评。
2、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4年6月县文化馆被子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文化馆;2004年,新增6个乡站站舍面积400㎡以上。
3、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在确保县馆、乡站正常开放的基础上,结合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认真组织开展了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文化工程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并认真开展好“三下乡”活动,打鼓歌、采茶戏等地方民间文化得到整理和保护。组织开展了“爱我##,兴我##”大型系列群文活动;2003年10月,成功举办了“生成杯”江西省首届小戏小品大赛;并决定于2005年11月承办“江西第三届艺术节(第六届音乐舞蹈艺术节)暨##县首届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系列活动。
4、广播电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率先在全市进行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成立了县广电网络传输公司和二十一个乡镇分公司,全县所有乡镇和50%的行政村在2005年底可实现光缆联网。截止2005年7月底,总用户达25000余户,其中城区有线电视用户达11000余户,微波电视用户1400余户;2001年荣获了全省广播电视先进县,自办节目的编、录、播完全实现了数字化。
5、文博工作得到加强。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对100余处文物点进行了实地考察、测量、登记和拍照;完成了馆藏二、三级文物的鉴定、建档工作。
6、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成立了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和演出中心、影视艺术节目制作中心、文化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产业收入年增长率达10%以上。
7、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加强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建设,新建网吧监管平台,实行集中整治和经常性管理相结全,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较好地实现了全县文化市场规范有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文艺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乡站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乡镇宣传文化站发挥作用不够;三是文化事业经费有待加大投入,特别是乡镇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三、十一五”期间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上下功夫,在文化广播电视资源保护与利用上作文章,在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上求实效,继续弘扬我县的传统优秀文化,努力打造文化强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和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传统文化资源与市场经济接轨,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加强广电网络建设步伐,提升乡镇和宣传文化站功能,着力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建立与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而努力。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摘要)】推荐阅读: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规划07-27
“十一五”时期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规划08-28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参考08-13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11-04
天成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06-20
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08-11
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09-29
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意见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