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2024-09-26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精选12篇)

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     自身体验,感知左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师:生活中,我们左右手配合起来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机器人的游戏。老师做遥控器,同学们来做机器人。遥控器发出指令后,看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对又准。机器人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充满趣味。)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验“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

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排第几都不一样?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小考官”游戏

师:×××,我问你,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尺子的右边是什么?

师:谁想学老师的样子,也来试一试?(小组内同学互相提问)

4、小组合作摆文具,同桌互问互答。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新课标第一网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联系实际,应用巩固。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学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议一议:上下楼梯。(课本练一练第5题)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www.xkb1.com

3、想一想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2、师:你见过别人握手吗?

师:经常用哪只手握呢?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般要用右手,今天大家合作得非常好,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我们就下课吧。

2.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篇二

女儿上小学二年级, 一天我刚回到家, 女儿就跑向我, “爸爸, 今天课堂上老师讲了个题目, 我没弄明白, 6×5+10= () ×5。”

“那你一开始是怎么做这个题目的呢?”

“我用6+10=16, 写成16×5, 可是老师说我的错了。”

这个问题孩子问得太好了, 这不正是四年级将要教孩子乘法分配律的一个变式吗?我左思右想, 如何让孩子弄明白, 又为今后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知识铺垫呢?

正好茶几上摆了几个苹果和几个梨, 我顺势指着茶几, “茶几上有几个苹果和几个梨啊?”

“茶几上有6个苹果和2个梨。”

“6个苹果和2个梨一共是多少个苹果?”

“是8个, 不对, 苹果和梨不能相加。”孩子支吾道。

“如果把2个梨换成2个苹果, 可以说6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8个苹果了吧?”

“这样就可以了, 原来2个梨和6个苹果是不好相加的呢。”

“那6×5+10= () ×5, 我们可不可以换成数苹果数梨的方法呢?”

“能, 可以说6个苹果加梨=几个苹果。”

“那在这里你把谁看成苹果了?”

“把5看成苹果, 10看成梨。”

“6个苹果加梨=几个苹果, 算不出来, 那为了好数, 可以把梨换成苹果, 也就是把10换成5, 怎么换好?”

“我知道了, 10是2个5, 6个5加2个5等于8个5, 括号里填8。”

“爸爸, 您再出几个?”

“9×8+9×2=?”

“等于10个9。”

“4×5+5×3=?”

想了一下, “等于10个……不对, ……”

“像你刚才想的, 把哪个数看成苹果来数啊?”我小声提示道。

“5, 那应该是4个5加3个5等于7个5等于7×5。”

“那9×9+9=?”

出乎我的意料, 对于这个孩子会说出“9个9加1个9等于10个9”。

看到这, 想起我现在所要教的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 我决定尝试下。

“那99×99+99呢, 这可是我们四年级很多孩子都弄不明白的, 你能做出来吗?”

“99个99加1个99等于100个99。”

“太好了,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19×9+19=10×19, 29×9+29=10×29……”

我的思考:女儿在班级属于反应不是特别快, 但是给点提示能自己慢慢领悟的那种类型, 也就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孩子吧, 在这个辅导过程我有意识地尝试渗透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孩子的回答尤其是孩子后面自己的举例, 表明她对乘法算式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理解, 并能尝试灵活运用了。在这个过程中, 提示孩子说乘法算式的意义, 再联系相加, 问题不大, 但是稍出现变化, 比如“4×5+5×3=?”的时候, 孩子往往不能很快到位说出“4个5加3个5等于7个5”, 有可能说出“4个5加5个3”的情况, 以致得不到结果;而对于二年级的孩子, 难以很快琢磨出“不同因数相加的和乘相同因数”的道理, 这需要给孩子在生活中找到具体情境和现实原型, 我利用数茶几苹果数量的情境, 给孩子理解提供了思维的现实材料。现在到了四年级, 乘法分配律成了一个学习难点, 是否与孩子在二年级的时候乘法意义的理解不深或者是运用不多, 再或者是孩子经过一年多时间, 已经忘记有关呢?

我的教学困惑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 这五条定律是“数学大厦的基石”,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明显难于前四条, 而且在学了乘法分配律后, 部分同学还会产生学习干扰。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难以把握, 难以取舍, 但又深知乘法分配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于是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训练, 以求学生掌握, 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学反馈有时让人崩溃, 尤其是到了五六年级再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小数和分数运算的时候, 有的学生是一知半解, 有的混淆不清, 有的束手无策, 有的为了简便, 会拼出些令人费解的答案。学生难学, 教师难教, 乘法分配律教学可说得上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那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到底存在哪些教学困难呢?

1. 学生对于交换律、结合律很容易从字面理解, 乘法分配律孩子们对分配二字难以感受, 用相对规范的数学语言概括甚至用字母表达存在一定难度, 甚至孩子认为“a×c+b×c= (a+b) ×c”这就是把a和b结合, 是结合律啊。

2. 乘法分配律是两种运算组成的混合运算, 标准的展开式是三个数变成四个数, 这种基本式还有章可循, 但一经变式, 学生就混淆不清了。

3.学生对于a×c+b×c= (a+b) ×c的类型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对于 (a+b) ×c=a×c+b×c的理解难于前面一种情况, 甚至容易出现25× (200+4) =25×200+4, 还有部分孩子对于99×99+99如何运用一筹莫展, 对于一些变式如99×12= (100-1) ×12、39×101=39× (100+1) 难以区分加一个还是减一个。

我的教学思考

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成为一个难点, 有很多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选择, 我们能否走出让孩子单纯的模仿、反复的训练的一种常态教学手段, 系统把握教材内容, 年级教学前后衔接, 促进学生知识正迁移, 让孩子在理解算式意义的基础上去学习运用乘法分配律。我想从以下方面做好学习的前期准备。

1.让学生充分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为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准备。

2. 加强乘法竖式与横式的联系, 为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铺垫。

在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乘法》这单元的教学中, 教材第36页, 如下图 (图略) 。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 北师大版第6册教材安排了让学生看图说说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列竖式 (笔算) 与列横式 (口算) , 它们的过程一样, 只是书写方式不一样。在这里通过数形结合, 孩子能弄明白把12分成 (10+2) , 2个14加10个14等于12个14。如果在这个时段的教学与练习中, 我们始终坚持先让学生说横式 (口算) 的过程, 再列竖式, 相信到了四年级解决类似“25× (200+4) ”的问题, 学生能顺利实现知识正迁移, 就不会出现“25× (200+4) =25×200+4”的问题。

3. 呈现多种情境, 理解适时, 运用不滥用。

学生在学习完乘法分配律后, 会出现一种感觉, 就是什么题目都可以尝试运用乘法分配律。我想我们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 提供的情境都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迅速解决的, 如果我们同时提供一个不同情境, 让孩子明白适时运用, 能用则用, 不能用还是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这样的教学从学的角度看, 会更完整。

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篇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一班有44名学生;二班有学生44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表扬鼓励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我会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全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第七单元“加与减

(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六、教学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3、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看图列式”,使学生学会应用数量关系分析,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海尔兄弟》吗?海尔兄弟经常和爷爷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探险.春暖花开的这一天,海尔兄弟和爷爷又登上热气球出发了.不一会儿,热气球飘到了南极,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企鹅.

1.(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1)

2.这时,海尔兄弟又发现了新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看哪一个小组发现的问题多.

3.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说出图意.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观察图片:可爱的企鹅1)

教师:仔细观察图,说说图的意思,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2.教师提问

(1)想一想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又表示什么?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6+3=9

3.海尔兄弟是这样想的:“求一共有多少只企鹅,要把左、右两边的企鹅只数合起来,求总的只数,所以用加法计算.同学们,你们说海尔兄弟说得对吗?

教师:海尔兄弟刚算出一共有9只小企鹅,突然发生了一件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活动二:加深理解,强化新知.

1.(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2)

学生:原来有9只小企鹅,有几只淘气的小企鹅藏到冰山后面去了,外面还剩5只企鹅.

教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有多少只小企鹅藏起来了?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仔细看图,完整地说一遍图意.

(2)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3)怎样算出藏起来多少只企鹅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3.小组汇报

教师板书:9-5=4

教师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海尔兄弟想请你们帮助解决两个数学问题.

(三)活动三: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1.(出示图片:)

教师:爷爷送给海尔兄弟两人8支铅笔,都可以怎么分?

2.(出示图片:猴子吃香蕉)

教师:有一把香蕉共9根,分给两个小猴吃,都有哪些分法?

要求:

(1)看图说说图的意思.

(2)怎样填表?把数填在书上.

(3)观察讨论: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汇报

4.同学们真能干!现在海尔兄弟在大家的帮助下又登上热气球出发了.(轻快的音乐)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教师:很快,海尔兄弟来到了热带森林,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猴子荡秋千1、2)

要求:(1)观察这两幅图,在小组内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观察后在书上独立列出算式.

(3)结合算式说说图的意思.

2.小组汇报

3.(出示图片:小兔子)

教师:在不远处,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在小组内先说说图的意思,再列算式计算.(比比哪个小组说得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好!观察图很仔细,希望同学们能像海尔兄弟一样,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它. 教案点评:

5.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篇五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将在全面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结合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适合于新时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检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教材的建设作出贡献。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10以内数 的认识、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 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 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较长短、高矮、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 比较;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等。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 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等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 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

教材重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 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 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 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教材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打开学生学习窍门。

2、掌握解题技巧,开拓解题思路。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手法:

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导向,提供教学互动方法。

教学设想及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 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 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

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6.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声母,区分平声音和翘舌音。zh—z,ch—c,sh—s。

2.出示音节,复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chú hǔ shū zú sā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三拼音节

过渡: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拼音国里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1)讲故事,明道理。有一天,韵母o生病了,它的好朋友声母sh去看望它。(板书:sh o)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两人的去路。声母sh发愁了:“这下可怎么办呢?”这时候,u跑了过来,(板书:u)热心地说:“别着急,我来为你们搭桥吧!”说着,u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小桥,声母sh拉着u的手说:“谢谢你,韵母u。”u摆摆手说:“不对,我在这里可不叫韵母,我是给你们搭桥的介母。”(板书:介母)小朋友,它叫什么?(齐说两遍)声母sh、韵母o同时拉着介母u说:“介母u,你真爱帮助人,我们喜欢和你在一起。”从今往后,声母sh、介母、韵母o就成了要好的朋友,组成了音节shuo。(板书:shuo)

(2)指名回答:音节shuo中,sh是什么?u是什么?o是什么?

(3)师指着板书(sh—u—o—shuo)小结:像这样,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我们就把它叫作“三拼音音节”。

【设计理念:娓娓动听的故事一定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关注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认识三拼音节,建立三拼音节的概念。学生发音准不准,取决于发音要领把握的如何,以手势演示口腔中舌位的变化,让学生辨别所发的音。】

(二)拼读方法指导

(1)过渡: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它是谁啊?(套偶——小猴子出现)(2)师:小猴子看见这个音节,就会想该怎样读呢?它想了一会儿还是不会读,就去请教刺猬老师。(套偶——刺猬老师出现)刺猬老师说:“小猴子,你真是一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我告诉你。遇到三拼音音节,先读声母sh,再读介母u,最后读韵母o,要做到声轻介快韵母响,一气呵成。像这样,(刺猬老师范读三遍,由慢到快)读时千万不能忘记读介母。”小猴子高兴地跳起来:“我会了,三拼音音节我会读了,我来读给您听。”(小猴子读两遍)刺猬老师练练夸奖小猴子真聪明。(3)模仿小猴子的语气问:“小朋友,你们会了吗?”指名读,老师随时进行辅导纠正。(4)开火车读。

【设计理念:利用形象的布偶,将孩子带到童话世界中去学习,让枯燥的音节学习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寓教于乐,使学生初步领悟和掌握三拼音音节的拼读方法,为孩子轻松学习汉语拼音架起了一座趣味的桥梁。】

(三)其他三拼音节的练习

(1)出示三拼音音节。

(2)自由练读以上音节,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谁来说说你会读哪一个,怎么读的?

学生提出困难的地方,抓住不会的音节进行重点辅导。

(4)谁愿意当一回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上面的音节。

(5)同位置的互读。

(6)开火车读。

【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孩子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课中游戏

过渡:我们现在来做个游戏休息一下。

1.师: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想快点落下来,减少水分的蒸发,以方便过冬。你看,风伯伯正帮着摘树叶呢!看——(出示贴着树叶的大树,每片树叶上写着音节)小朋友,我们也来帮风伯伯摘树叶。老师读音节,小朋友到前面来摘树叶,摘对了就领大家读一读,风伯伯就把树叶送给他。2.开始做游戏。3.师:小朋友真热心,一会儿就把树叶摘完了,我们让光秃秃的树干回家过冬去吧。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将听的训练融入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

(一)看图读音节

(1)出示花儿图。①这幅图上是什么?②出示:huāduǒ。h—u—ā,huā;d—u—ǒ,duǒ。③指名读。④用“花朵”一词练习说一句话。

(2)出示虾图。①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来说说图上的内容?②出示:xiā,x—i—ā,xiā。③谁来说说这个音节的声母、介母、韵母分别是什么?④自由练习拼读,指名读。

【设计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材,创设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一个方面巩固学习内容,另一个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抄写音节

把下面的音节抄写一遍,要做到一边写一边读。

【设计理念:这项练习是机动灵活安排的题目。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进一步内化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由读到写,转化练习形式,让学生加深印象。】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好朋友(出示套偶小猴子和刺猬老师),他们带着我们认识了三拼音节,而且教会了我们读三拼音节的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你们记住了吗?

小朋友今后要多多加强练习!

摘要:拼音是小学生识字的基础。本文再现了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8课zh ch sh r的三拼音节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7.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篇七

本节课具有如下特点:1.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再观察、思维、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2.导放结合培养学生能力。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数学活动,如:帮售货员摆放货物,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得积极性,使学生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分一分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3.渗透爱家庭、爱劳动的教育。通过整理房间,多媒体演示学生整理的过程,学生愉悦的看到整理后的房间时,适时的进行思想教育。4.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给学生广泛参与得机会和发的余地。

8.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篇八

一、第一题。

竖式计算往往比较枯燥,而且学生易出错,教师的要求要适当,而且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找出原因,并改正。

三、第3独立完成。

四、第4题。]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情境,并尝试解答问题。

先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进行交流,学生只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五、第5题。

让学生独立试做,集体订正。

六、第6题。

只要学生能够列出算式,说明自己的想法即可。

七、第7题。

让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的含义,然后估计小黄可能有多高。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提出其他的问题,如:小花比小英高多少?

八、第8让学生看懂图意再做题。

老师鼓励学生尝试寻找两组算式之间的关系。

九、第9题。

这是一道貌岸然开放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买法。但总价不能超过20无。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十、第10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学生可有不同的方法。

十一、第11题。

学生可以计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也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比较。

十二、火星探险。

9.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例题时,重点是让学生观察、交流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分成几部分,以及这样摆放的好处是什么。感受分类的作用。

试一试学生大部分是按照颜色进行分类,一小部分按照形状进行分类。但是在表达的时候,形状两字说不好,只会说胖的、细的、手掌的。往往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量和他本生具有的是不成比例的,知道这个意思找不到准确地词表达,想写出来却不会写字,这是一年级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这道题,有个别学生分类标准不明确,既按颜色分了,又按形状分了。老师一定要强调只能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

书上想想做做第四题实际上是实际操作题,一来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来将分类运用到实际中,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的题目往往在很多时候被忽视,可以弄个比赛促进一下,也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

10.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篇十

一、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二、复习时间:

2016年12月15日----------2016年12月30日

三、复习形式: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

四、复习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 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以及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8、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复习类型:

1、直接写得数

2、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

3、分类

4、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5、图示应用题

六、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进行复习:

1、将学生零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20以内的加减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差生的辅导。

七、复习资料的准备:

1、口算卡片

2、图片

3、综合练习

4、模拟试题

八、教学课时安排:

12月15日 :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12月17日——12月21日分单元复习。1、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比较数的大小(3课时)

2、分类、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1课时)

3、认识钟表、统计(1课时)

12月24日——12月25日进行知识点归类复习。12月26日——12月28日综合测试 1月4日全面整理

九、培优辅差方法:

1、因材施教:根据班内同学对知识掌握的水平不同,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在完成应复习的知识以后,可以完成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提高题。学困生则着重夯实基础知识。

1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篇十一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单元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单元教学建议:

1、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自己的活动,增加其感性认识,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是在识别层面上进行数学活动,而非表述几何体的特征。

2、评价学生识别几何体及名称,评价环境是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入,考察对几何体的理解。

3、考察方位,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2教时。

6.1物体分类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给它起什么名儿?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 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找出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3)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P65

演示:长方体→割正方体→割长方体(6个面)

2、认识圆柱和球

(1)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

3、小结

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4、找朋友

每组拿两件你最喜欢的物体,和讲台上形状相同物体放在一起,请两个同学做观察,谁找错谁帮他。

5、P64把今天认识的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 做课本上练习。

2、 猜一猜,击鼓传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说形状,其余传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状摸)

3、 小小设计师: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问题的延续声

给每人几个名称标签,自己去贴,明天汇报。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课后评析:

6.2你说我摆月日

教学目的: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课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方法:以问题情景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习。

一、问题情境

师: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组讨论)

二、建立模型

1、分组研究讨论。

学习要求:(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初构模型。

师: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情境迁移,再构模型。

情境呈现:几个几何体积木。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解释应用

1、 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其形状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2、 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 摸一摸,说一说。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结合名称再支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 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 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12.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篇十二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建议: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题目 前后 备课人 丁香香

教学

目标

1、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

重难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

准备 挂图、小黑板。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这只小动物叫机灵狗,今天它准备去动物园看运动会呢!它来到动物园门口,咦,它看到了小动物们正在排队买票呢!

师:谁排在最前面呢?(小猫)那小猫的后面是谁呢?小马的前面是小猫,小马的后面是青蛙。现在谁能用前面和后面说一句话呢?(说法多样应鼓励学生多说,例:小马的后面是小狗,小鹿在小狗的后面,也在小马的后面。)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前后"。揭示课题。全班同学跟着老师把课题读一下。

现在机灵狗也来排队,它现在排在那儿?(第5,还可以怎么说?)机灵狗的前面都有谁?小马的后面有谁?现在谁能用前后提不同的问题呢?提问的小朋友自己请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通过对主体图的说一说、填一填感知前后的位置

1、看跑步图说一说。

师:好了,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跑道上的小动物们已经排好队了,它们是:小狗,小兔,大公鸡,大象和乌龟。现在请小组四人以前后为主题提问题,1号提2号答,2号提3号答……提完的小组马上坐好,等一下老师就请表现好的小组来示范提问题?(鼓励,表扬)哪一组愿意上来示范一下?

在教学赛跑图时,我让学生以"前后"为主题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之间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掌握知识在课堂上一展风采,大家各抒已见,互相借鉴,互为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中,学生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这也是他们积极探索精神和强烈求知欲望的表现,我都满腔热情加以扶持和鼓励。

2、看赛车图填一填。

师:小朋友们,听说赛车场上的比赛可激烈了,我们现在就到那儿去看看好吗?赛车场上,小汽车你追我赶,1号车现在排第几名?5号车在几号车的后面,在几号车的前面?同学们说得可真不错,这些问题在我们课本的P56,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停顿)拿起铅笔,试着填一填。教师一句一句地念,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屏幕上的答案,一题一题地对,全部答对的同学请举手。真不错,现在把笔放下,把课本轻轻地合上。

巧设教学过程,创设了儿童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机灵狗买票参加运动会--观看小动物的跑步、赛比赛车--游动物家园等。这些情境的创设,贴近儿童的生活,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个个跃跃欲试,上课时干劲十足。

三、体会位置的相对性,加强对前后的理解

同学们不仅说得好,做得也很不错。小动物们准备约我们一起去动物家园玩,大家愿意吗?好,车开过来了。现在汽车停在谁的家?如果我们去小马的家还有几站?现在汽车从小鹿家出发,下一站是谁的家?那谁知道小鹿家的前一站是谁的家?习惯上我们把开过的那一站叫做前一站,把要达到的那一站叫下一站,或者叫做后一站。如果老师把车头调转一下,现在汽车的下一站变成了?前一站变成了?这说明了方位不同,前和后也就不同。像老师这样坐,我的前是,后是?我换个方向坐,我的前和后也就发生了变化。不信大家自己试一试。现在请各小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转不同的方向,边转边说:我这样坐,我的前和后是?我这样坐,我的前和后又是?

师小结:我们坐的位置不同,座位的前和后也就不同。同样看物体的时候从不同的方位看,样子也就不一样,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辆小汽车,我从不同的方位给小汽车拍了三张照片,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想一想哪号照片是从赛车的前面拍的,哪号照片是从赛车的后面拍的?你是怎么判断的?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的意识

1、小动物们听大家讲前后讲得太好,他们呀也很喜欢,现在小动物们也想排起队伍看看它的前面和后面,让我们也来参与小动物们的活动吧!(老师发给每个同学头饰,请各组的小组长上台领头饰,然后按顺序发给组员,拿到头饰请马上戴好,坐好来,准备排队。)表扬。请小动物们按老师的要求排队,老师说到哪只动物,就请哪只动物出来排队。哪一组排得好,待会老师要请他们小组上台来表演一个节目。乌龟慢慢地爬出来了,现在请每组的小乌龟站在自己小组的这个位置,脸朝这个方向。很好,小兔蹦蹦跳跳的排到了乌龟的前面,大象排到了乌龟的后面。小公鸡急着参与大家的活动,排到了兔子的后面和乌龟的前面,小狗排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小熊排到了队伍的最后面。现在每只小动物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轻轻地说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表扬)同学们真棒,现在请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在让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时,还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顺序排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思维的训练,也让群体的智慧在这里闪光: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最佳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重视在互相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尊重、沟通、成果共享、竞争氛围等。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增强合作意识和提高交往能力。)新课标第一网

2、小动物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地排好了队,这时,聪明的乌龟给大家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它发现排在它前面的有4只小动物,在它后面有1只小动物,你们知道这支队伍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吗?你是怎么知道啊?说得很好。屏幕出示:乌龟的前面是……,后面是……。

3、师:现在大象的前面有4只动物,如果想让大象的前面只有1只小动物,你们小组讨论想想会有几种方法?小组讨论。现在请刚才排得好得小组上台来按屏幕的顺序从前往后排好来。哪个小组愿意上台说说你们小组的想法,派一个代表来指挥,并把队伍排一排。其它组看看它们排得对不对?哪一小组还有不同的排法?

从社会对未来新人的要求看,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数学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供思维发散的可能性。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一节课,同学们不仅学会前后,还懂得应用,排起队来又快又对。你们真棒!

板书设计

前后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上下 备课人 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

重难点

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

准备 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感悟、主动建构

活动1:找礼物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创设淘气生日前夜与爸爸对话的情景,淘气得知生日礼物“梦幻七巧板”爸爸已为自己准备好。

(课件)动画演示介绍梦幻七巧板,使大家都觉得这个礼物太棒了,连自己都想得到。激发后面的学习动力

师:这个礼物很棒吧?可是好礼物不是这么容易得到的!淘气必须动脑筋才能找到礼物!你们愿意帮助淘气吗?

2.重点难点,主动建构。

淘气到柜子里分7次找出自己的礼物,学习新课,突破难点:

奥特曼 猫

闹钟 小车

书 飞艇

军舰 飞机

柜子中的物品分布图

(课件)展示淘气和他的柜子以及淘气与爸爸的对话。

淘气:七巧板在哪里呢?

爸爸:七巧板分别放在7个不同的物品下面,我会提示你这7个物品的位置,你找对了一个物品,就能得到其中一块七巧板。

师:小朋友们能帮助淘气找到礼物吗?现在每个人手中都有淘气的柜子这张纸,请你认真听淘气爸爸的提示,把你找到的物品用一个圈圈起来,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圈。

7句提示语是:Xkb1.com

1、它在小车上面,不是奥特曼哟

2、它在飞艇下面,不是军舰哟

3、它在下面

4、它在奥特曼下面,书的上面

5、它在小车和飞机中间

6、它在猫下面,飞艇上面

7、它在闹钟下面,军舰上面

(孩子根据提示语中的1、2句找出物品,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知上下位置关系。)

(第3句“它在下面”的提示,跟上面两句都不一样,小朋友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孩子议论纷纷,有的抬起头,用迷茫的眼神望着我。孩子们有了想问清楚具体位置的强烈愿望。他们便自然发问。)

生:它在什么下面?

师:我也不知道它在什么下面呀,我们能帮助淘气找到这样物品吗?(学生摇着头表示不能找到。)

师:如果我们要帮助淘气找到物品,该怎么办?

生:(抢着回答)让淘气的爸爸告诉我们,这个物品到底在什么下面!

(学生体会到了:要说清楚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先找到参照物。)

师:那我们就来听一听,淘气的爸爸会不会告诉我们这个物品到底在什么下面!

(课件播放提示语)淘气爸爸:它在书的下面。

生:很找出第三个物品军舰。(得到第3块七巧板,生露出愉快的笑容)

(紧接着,学生根据第四句提示语找出闹钟。正在学生高兴得到第四块七巧板的时候,老师突然发出疑问)

师:为什么我们既可以说闹钟在花瓶下面,又可以说它在书上面呢?

(有了前面参照物的铺垫,对这个问题学生心中有了或多或少的想法,便开始分小组热闹的讨论起来)

生得出:说它在下面,是跟花瓶比;说它在上面,是跟书比。

(后面5、6、7句提示语是孩子在突破难点后,进一步感悟“上下”的相对性。)

(小朋友们圈对一个物品,屏幕上会飞出一块七巧板。全部凑齐以后,七巧板会完整的展现在孩子眼前,生日快乐的音乐响起,孩子倍感自豪。)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帮助淘气得到了心爱的生日礼物,听,他感谢你们呢!(播放淘气声:谢谢你们!)

二经历活动、解决问题、主动发展

活动2:找食物:

(课件)淘气找到了心爱的礼物,开开心心的睡着了,他正期待他生日的到来。第二天,小朋友们到场祝贺淘气生日快乐。他们玩了一会就到了中午,淘气妈妈说:“小朋友们,动动脑筋,自己到冰箱里找出今天要吃的食物。我会提示你们这些食物在哪里。”

A找出指定食物,巩固新知:

师:大家看(展示冰箱与小朋友找食物的情景),有些小朋友不会找,我们来帮助他们一起找,好不好?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手中的冰箱图,认真听淘气妈妈的提示,把找到的食物,用圈圈起来。老师请一个孩子到展示平台上圈。(课件同步对答案。)

瘦肉 烤鸭 烤鸡

牛奶 鸡蛋 汉堡

番茄 胡萝卜 白菜

草莓 苹果 梨

生日蛋糕

冰箱里的食物分布图

淘气妈妈的6句提示语是:

1、它在汉堡上面,但不是烤鸭,也不是瘦肉

2、它在牛奶下面,草莓上面

3、它在草莓和梨的中间

4、它在番茄和白菜中间

5、它在最下面

6、它在汉堡下面,梨的上面

B自主选择、充分发挥:

师:你们真了不起,让淘气和他的伙伴们吃上了丰盛的午餐。你们喜欢吃什么?你能说出它的位置让大家都知道吗?说对了,会得到奖励哟。(生说对一样食物,屏幕上就全屏展示这样食物奖励孩子)

生1:我喜欢喝牛奶。它在瘦肉下面,番茄上面。

师:他说对了吗?

生:对了!

师:好,奖励你一大瓶牛奶!(全屏展示动画牛奶)

生2:我喜欢吃梨。它在白菜下面,苹果右面。

生3:我喜欢吃草莓。它在第4行的最左边。

……

(这是学生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的回答已经能把位置与顺序完美的结合起来,描述位置的语言还涉及了前后、左右等。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昂,他们发现原来说出食物的位置并不困难,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说对就能得到奖励。)

活动3:做游戏

A摸一摸:

(课件)孩子们吃完饭,笑笑就提议做个游戏,叫摸一摸。

笑笑:你们听我的口令,然后快速摸出自己身体的部位。

师:我们也来一起做这个游戏,好不好?老师学着笑笑的样子来发口令,你们来摸。看谁摸得又快又准。

师:它在眼睛下面,嘴巴上面。

生:有的摸鼻子,有的摸耳朵。

师:我看到大部分孩子摸的鼻子,还有几个小朋友摸的耳朵。摸鼻子对了,摸耳朵对不对呢?

生:对!耳朵也是在眼睛下面,嘴巴上面。不过鼻子在前面,耳朵在旁边。

师:谁愿意来说说,他回答得怎么样?

生:他回答得很好,说得很清楚,我同意他的说法。

(先是师生玩,然后生生在小组里玩,大家轮换发口令。学生玩得很开心,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得身体上也有这么多得上下知识。老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了解孩子的表达与动作是否能统一。)

B摆一摆:

师:看着小朋友们刚才玩游戏这么开心,我们再玩一个游戏怎么样?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摆。听老师的口令,把桌子上的东西摆到正确的位置上。

师:把铅笔放到文具盒的上面

生:摆放物品。

师生做2次以后,在小组里做游戏。大家轮流发口令,其余人摆放。老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学生通过摆放,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形象的空间观念。

活动4:答趣题

(课件)展现笑笑,她说:小朋友们,我有2个有趣的问题想问问你们,答对了有奖励哟!

(展示题目A,笑笑朗读)小兰家在5层,我家在小兰家上面一层,小红家在小兰家下面一层,我在几层?小红在几层?

师:请小朋友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讨论起来。

师:大家想好了吗?

生:小兰家在5楼,笑笑家在小兰家上面一层,就是6楼;小红家在小兰家下面一层,就是4楼。

师:跟他的想法差不多的小朋友举手。我们看看笑笑姐姐怎么说的。

(课件)笑笑:你们真聪明,奖励你们一个小苹果!

(展示题目A,笑笑朗读)我今天来淘气家的时候忘了他住几楼。但我想起了他的提示:我住在小莹楼上,小莹住在小刚楼上,小刚住2楼,我住几楼呢?

师生教学程序同上。

三面向生活、升华提高、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课件)淘气的朋友走了以后,淘气躺在床上快乐的睡着了。他梦见他来到郊外快乐的玩耍。郊外的情景是:一大片池塘里有青蛙,有荷叶,淘气站在荷叶上。蓝蓝的天空下,一片绿草地,小动物在草地上快乐的玩耍。不远处有一个小木屋。他自言自语:这里多美呀!我还发现好多上下问题呢!瞧,我在荷叶上面!小朋友,你们能找出更多的上下问题吗?

生1:青蛙在荷叶上。

生2:小兔在草地上。

生3:草坪在蓝天下。

……

淘气:小朋友们。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的上下问题!原来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呀。

(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不知不觉感到数学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上下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左右 备课人 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方向感。 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2.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重点 正确判断“左右”

教学

难点 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铅笔、橡皮、文具盒、尺子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班的课,大家高兴吗?高兴的举起你的右手,和老师们打个招呼吧!

(二)知识探究

活动一体验自身左与右

师:刚才我们举起了右手,谁能说说你经常用右手做那些事?

生:写字,拿筷子……

师:右手的好伙伴是谁呢?

生:是左手.

师:你经常用左手做那些呢?

生:压本子.拿碗……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要求生边摸边说)

生: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脚左右腿……

师:我们的小朋友一下子发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说明你们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师:现在听口令,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体操游戏::(全体起立,跟着老师边说边做)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把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把手藏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举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举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肩膀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把手放下来

师:现在我们跟着米老鼠一起来做一做……

(出示flash,和学生一起在动听的音乐中做一做)

师:同学们做的真棒!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左右”的知识。

(板书:左右)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两个字:左右

[身体上的左右是最为学生熟知的,在课始通过这个活动,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易加强对于左右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同时也便于今后的记忆。]

活动二:找朋友

1、猜谜找朋友(X)(全班交流)

(1)说出“X”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猜“X”是谁?

(2)说出“X”的左边有A、B、C?右边有E、F、G?猜X

(3)“X”的最左边是A,最右边是B。猜X

[通过猜谜找朋友激发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是x和有xxx的区别。]

2、分组交流

找来一组孩子站在讲台上面,并让学生说一说

(1) x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 x的左边有哪些同学?右边有哪些同学?

(3) 从左向右数第几个是谁?从右向左数第几个是谁?

活动三:摆一摆(小组合作)

师:现在同桌两人自己来摆一摆,摆的时候遵守游戏规则:轻轻的拿出你的文具,同桌合作摆完之后互相说一说.

师:听要求,轻轻的收起你的文具,桌子上留下铅笔.橡皮和课本

[在摆一摆的过程中,引导生逐步体会到同一样物品,其左右的位置是相对的,这主要是由所取参照物而确定。]

活动四:上下楼梯新课标第一网

师:呀!我把米老鼠给忘了,走,我们去看看他在干什么?(课件展示)

哦,他遇到困难了,赶快来帮帮他吧,他该怎样走?

师:上面有个小朋友要下来,他们会不会相撞呢?(小组讨论)

师:让我们来实验一下吧.

(找4名学生两人两人分别在过道两边走,再返回.先问清上下楼梯靠哪边走?)

如有生故意相撞,教育他们因为他没有遵守交通规则,所以就相撞了,就如行人,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起事故发生一样,我们上下楼梯,过马路该靠右走。

[从孩子们熟知的上下楼梯出发,引发矛盾,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三)习题设计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学是谁?(“相邻”师要引导生理解相邻的含义,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说一说。)

[数学回归于生活,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从熟知的座位中找一找左右。]

2、一共有几辆车?(在解题过程中可能有多种方法如:从右向左数或用计算的方法等)

[有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回到生活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师:好,闭上眼睛,回忆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左右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教室 备课人 丁香香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

准备 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我们的教室

上一篇:三年级信息技术画图下一篇:九月的教师节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