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练习教案设计

2024-09-18

应用题练习教案设计(精选17篇)

1.应用题练习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第10~16题。

教学目标:1.强化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让学生对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能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思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并入分数应用题的体系中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课教者有意将百分数应用题纳入分数应用题的知识体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法,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要求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能达成下列目标:

1.更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2.对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能找得更准。

二、基本练习1.做练习四的第10题

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

说一说形如 的方程的解法。

2.做练习四的第11题

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

根据画出的线段图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要求解出所列方程;

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12题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数量关系口头列方程;

解出方程并检验

4.做练习四的第13题

要求学生画图后,写出数量关系,再对照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检验方程。

5.小结: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和我们已学过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结合起来想,认识到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其实也是分数应用题,只是分数呈现的形式不同)

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画出线段图

学生尝试说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学生列方程

解方程

检验

学生可能得到两种:

一共的-剩下的=运走的

或一共的×(1-30%)=运走的,两种都肯定。

学生口答

学生解方程并检验

学生画图、分析、列方程、解答、检验。

引导学生讨论比较

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四的第14题

这道题目中还有百分数吗?

画出线段图,比较两小题的线段图有什么不同?

从线段图(或关键句)中你找到了什么相等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1)牛郎星的运行速度×7/13=织女星的运行速度(2)牛郎星的运行速度-比牛郎星慢的速度=织女星的速度

追问:应设谁为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做练习四的第15题

两个分数各是什么意思?哪个是具体量,哪个是分率?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设谁为 ?降价部分怎样表示?

你会列方程吗?

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16题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怎样的对应关系?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你会列方程吗?

提醒学生检验。

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讨论

学生列方程解答并检验

学生画图

说出本题的数量关系

学生列出方程

检验

学生画图,教师适当指导

讨论本题的数量关系

学生列方程解答

检验

四、布置作业 1.先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再解答。

(1)食堂二月份用煤1.6吨,比一月份节约20%,一月份用煤多少吨?

○            =二月份用煤量

(2)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08千米,比一辆汽车快35%。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火车的速度

2.小强的体重比小华重20%

(1)小强的体重是30千克,小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华的体重是30千克,小强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媛媛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3,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4,还剩50页没有看,这本书共多少页?

2.应用题练习教案设计 篇二

一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

在进行培智学校数学课堂练习的过程中, 应对学习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 并加强学生学习环节的练习, 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准备性练习, 是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工作, 实现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融合, 通过对旧知识的练习来引出新知识, 当然, 具体要根据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 (2) 形成性练习, 主要是根据智障学生的特征, 对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个有规律性的逻辑结构, 并通过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 将规则抽象表现出来; (3) 巩固性练习, 及时有效地对新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学习, 并且, 要对知识的难点、重点等进行关键性的设计。另外, 要根据知识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 要以提高智障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 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按照学习内容进行设计

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 由于学生要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多元化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运用来满足数学教学的要求。首先, 要对练习内容的概念进行充分的分析, 尤其是概念的外延以及内涵的练习, 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练习内容的本质属性。其次, 对法则的练习, 要本着理解的原则, 让学生对法则做到真正的理解, 而不是形式, 能熟练地掌握法则的应用过程。最后, 练习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方法为主要目的, 进行有效的设计。在运用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实现解析练习题的模式化, 避免学生们的思维出现定势的趋势;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智障学生正确地掌握解题的方法,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通过练习题形式的变化, 让弱智学生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 能够有效地改变弱智学生以前机械式的模仿思维, 进一步提高弱智学生审题、分析的能力。

三按照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课堂练习进行设计及运用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需要对课堂练习题进行合理的设计, 才能发挥出练习题的作用, 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针对性的练习设计, 需要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才能有效地做好针对性的设计。可以通过对比练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混淆计算是智障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对课堂练习可以这样设计:求6的2倍是多少?求6是2的几倍?这是一个倍数问题, 通过对题目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 通过这种针对性的练习方式, 可以对智障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行培养, 不断地开拓智障学生的思维。

四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 为了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 也推出了很多辅助课堂练习的科技产品, 本文主要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进行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能够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导入新的课堂内容;并且, 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优势来增加学生课堂练习的主动性, 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进行课堂练习的特征,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练习环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练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 彻底告别了传统课堂中使用粉笔和黑板为学生带来平面信息以及单调的黑板练习方式, 省去了板书过程浪费过多的时间, 提高了规范性。交互式电子白板是采用灵活的讲稿以及互动课件结合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延伸和发展, 能够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很少去依靠教师的讲解, 充分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另外, 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将课件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 规避了传统课堂练习受到生活实际的制约以及仅依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教师的演示才能学习的方式, 充分地改变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相应的练习问题。并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动静结合,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去学习知识, 更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效率。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培智学校多元化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与运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本文的探讨, 我们了解到, 通过对课堂练习进行有效的设计, 并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 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摘要: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 针对课堂练习的环节,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多元化的设计, 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因此, 本文主要针对培智学校多元化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与运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 能够进一步促进培智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培智学校,多元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参考文献

[1]郝宗群.培智学校数学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生活[J].中国残疾人, 2003 (8)

[2]徐赛华、王得义.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教学[J].中国残疾人, 2011 (5)

3.分数应用题练习设计之思 篇三

习题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习知识一般都遵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这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显得尤为突出。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到“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练习设计也应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夯实基础,再适当拓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因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线段图成为解分数应用题的拐杖。同时,在分数乘法应用题学习中应放慢节奏,步步为营,让乘法应用题的解决模型在学生头脑中成形,再学习下阶段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决。

习题针对性要强。练习题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分散处理。可设计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帮助学生过渡。

求a比b多百分之几、b比a少百分之几这类题,学生常感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分不清两个量比较时以哪个量为标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设计如下练习。

第一步,教学生把题意分成两句话。例如:15比10多百分之几,是15比10多几,多的数是10的百分之几。

第二步,结合“超大”“节约”增加”“减少”等事例练习。例如:棉花去年亩产56千克,今年亩产66千克,今年超产多少千克?超产百分之几?

注重习题的启发性。思维方法教学是应用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练习的设计要有解题思路的启示,使例题的解决思路在学生的大脑中得以重现和“再认”,学生有“法”可依,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练习除了对综合性、分析性等一般的思考方法进行启发外,对于一些特殊的思考方法,例如假设法、转化法、图表法等更需要进行引导。例如比较多少的分数应用题:

①食堂有面粉100千克,比大米少[14]?大米有多少千克?

②食堂有面粉100千克,比大米少[14],面粉比大米少多少千克?

第一个问题可以运用假设法、图表法来解决,需要在教学中重点指导。第二个问题,更进一步,不仅涉及到解题方法,还需要学生通过已知条件自己创造解决最终问题所需的条件,这时候,第一个问题就可以作为第二个问题的启示。

强调综合训练。系统论告诉我们,由各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整体可以产生增加功能,整体系统的功能大于各子系统的功能之和。设计练习时,要整体考虑,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对比性练习,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是综合性练习的一种形式,要求学生迅速提取自己已储存的知识、技能,沟通各种知识和智能活动方式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

“工程问题”可以通过题组来设计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数量关系与解题方法,并沟通与分数应用题的联系。

例如:一段公路,甲单独修20天完成,乙单独修要30天。可以设计如下系列问题:

①甲乙两队合修3天,完成这段公路的几分之几?

②甲乙合修5天后,还剩下几分之几?

③甲、乙两队合修几天,能完成这段公路的三分之一?

④甲乙两队合修3天后,剩下的由乙队单独完成,乙队还要修多少天?

⑤甲队先修4天后,乙队才加入,两队还要修多少天?

⑥甲乙两队合修4天后,还剩下30千米,这条公路一共有多少千米?

责任编辑 林云志

4.语言赏析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四

一、课题名称: “语言赏析”之修辞篇

二、教学目标:

1、学会从修辞角度进行语言赏析的答题方法。

2、运用答题方法进行语言赏析。

三、教学重点:

学会从修辞角度进行语言赏析,掌握规范答题模式。

四、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文本内容和情感灵活运用答题模式进行赏析。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年吉林省中考试卷。

七、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当你在试卷中看到语言赏析类题型时,你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赏析?回顾08-16年中考试卷真题,从哪个角度进行赏析的题出现的概率较高?这节课我们就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语言赏析专题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学会从修辞角度进行语言赏析的答题方法。

2、运用答题方法进行语言赏析。

(四)实例引路:

18、文中“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句意蕴丰富,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 分)——08《会唱歌的火炉》

(五)方法总结:

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比作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特性、状态),表达了(或突出了、表现了)……心情、感情、作用)。

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六)实战演练:

19.文中“两个弟弟一个比我小一岁,另一个比我小两岁,他们像两只顽皮的小狗,喋喋不休地发自己的叫声,不断地闯些好玩的小祸”一句对人物的描写细腻传神,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评析此句的表达效果。(4分)——11《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

(活动设置:学生自主在黑板和试卷上做题,组内交流评价。)21.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白雪同阳光相辉映,熠熠耀眼,天地间变得明亮而辉煌,原本冰凉的雪,却成了欢乐的温床,奇异而迷人”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15《雪后“吃春”》

(活动设置:学生分享答题思路,讲解试题,并能客观评价。)

18.文中“地平线上,出现一片眩目的灯光,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盛开的光之花,是奔流飞动的七彩瀑布。”一句文采飞扬,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10《鸟瞰地平线》(活动设置:先自主学习,遇到困难在小组合作学习。)

22、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16《沙枣》

(活动设置: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讲解试题。)

(七)课堂结语:

(引导学生再一次梳理语言赏析类题型方法和模式,并简单的谈及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5.练习6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五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习运用。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音序发查字典。

教具学具准备:字典、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6。

作业设计:

课内:查字典、认读词句、写字、读背、说话。

课外:读背成语、谚语。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迎”。

(2) 以查“迎”为例,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a. 在“汉语拼音索引”里找到Y。

b. Y的下面找到音节ying,看清后面的页码。

c. 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找到音节ying,再按声调的排列顺序,查找“迎”字,并把所在的页码填到表中

(3) 让学生口头组词。

3. 练习。

(1) 按用音序查字法(三步)查“神”字。

(2) 按要求填表格。

4. 反馈。

(1) 检查学生查字典情况、填表情况。

(2) 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

a. 谁能用上“同意”说一句话?

b. 句子中的“同意”还可以换个词说,意思不变。

(2) 出示卡片“答应”。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2) 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1) 填空式练说:

毛泽东是( )。

孔繁森是( )。

梅兰芳是( )。

居里夫人是( )。

(2) 口头填空,把句子说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认读汉字。

(2) 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 指导书写。

3. 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 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 集体背诵。

(2) 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试读。

(3) 教师范读。

(4) 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5) 教师启发学生:这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 学生反复练读。

(7) 学生自由背诵。

(8) 同位背诵。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

(2) 齐背三句话。

4. 反馈。

(1) 检查朗读。

(2) 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 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 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5. 讨论并交流:你平时还见过哪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四. 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标志,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

6.小学语文练习4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练习四

拟 3 课时

累 计

第 81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说说笔画和笔顺,再按笔顺描红。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6个词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养成复习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说说笔画和笔顺,再按笔顺描红。

难点:认识6个词语,练习把句子说完整。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教学第一题,按笔顺写字。

1、审题。

(1) 学生借助拼音读题目。

(2) 讲清要求:认识一个新笔画,按笔顺写字。

2、教师指导,学生描红。(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学习字词句。

1、指导观察图画,自读生字词。

2、指名认读“苹果”一词注意“ping”是后鼻音。

3、说说苹果是什麽样子。

4、指名将苹果与拼音、词语用直线连起来。

5、请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与步骤,借助拼音学习词语。

6、句子训练。

(1) 你爱吃哪些水果,为什麽?

(2) 自己试着用“我喜欢吃的水果有——,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实施修改意见

易错笔顺重点指导

出示句式指导。

7.应用题练习教案设计 篇七

一、紧扣教材目标要义,设置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具有巩固、发展和反馈等三方面的功效。其中之一就是帮助学习对象巩固强化数学知识素养。数学教师必须以数学教材为“根本”,紧扣数学教材内容、紧贴数学教学要求,遵循数学教材目标,开展和实施数学教学活动。课堂练习设计是预设活动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课堂练习设计必须“备教材”、“贴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及目标等进行综合考虑和精心设计。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有所侧重地设计课堂练习,要针对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考虑课堂练习内容,使所设计的课堂练习内容能够成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代言”,让课堂练习成为高中生再次认知和掌握数学教材内涵要义的有效“抓手”,让课堂练习成为高中生破解教材难点重点的有效“工具”,让课堂练习成为高中生提升学习素养的有效“阶梯”。

如“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的课堂练习设计,教师根据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比较两实数大小”、教学难点:“理解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设计出“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各式,并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 (1)a的是非负数;(2)m的2倍与1的和1/3小于7;(3)a与4的和的20%不大于-5”等课堂练习内容。这些练习案例的解题过程,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1、2、3”知识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有助于高中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理解和掌握。

二、紧扣主体学习实情,设置层次性的课堂练习

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中坚力量, 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教育学明确指出,学生作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存在社会个体, 其个体相互之间在学习技能和数学素养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并且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教学实践证明:个体之间的差距可以通过有效举措进行缩减和拉近,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整体进步。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内容时,要对高中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考量,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设置不同程度和难度的练习内容,让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中生学习群体都能在层次性的课堂练习内容中找准位置,找回自信,深入研究 ,共同进步。

如“导数的综合运用”一节课的课堂练习设计时,教师抓住高中生学习个体之间的探究、解析差距,采用层次性教学方法,就解析题这类案例设计时,对于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设置了“已知函数,f(x)=x3+bx2+cx+d在点 (0,f(0))处的切线方程为2x-y-1=0,求实数c,d的值”基础性练习内容;对中等数学水平的学生,设计了问题条件不变,解题要求为“若过点P(-1,-3)可作出曲线y=f(x)的三条不同的切线 ,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巩固性强的练习内容,而对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了“问题条件不变,如果对任意x∈[1,2],均存在t∈(1,2],使得et-lnt-4≤f(x)-2x,试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拓展性的课堂练习。

三、紧扣问题发散特性,设置多样性的课堂练习

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中包含了众多的数学知识点,并且数学知识点之间又有着深刻、密切的关联,一些数学知识点的掌握能够为学习探知其他数学知识内容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案例作为数学学科知识要义的生动概括和集中体现,数学知识内容可以通过不同形式进行数学案例进行展示。教学实践证明:多样性课堂练习内容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时,要紧扣练习案例所呈现的发散特性,在认真研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找寻本节课知识点与其他章节知识点的深刻内在联系,一方面设置一些综合性的案例问题,另一方面提前谋划,对练习内容进行变化创新,设计变式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巩固升华的效果。

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课堂练习设计时,教师按照巩固、发展、提升的目标,在原有课堂练习案例设计的基础上,利用该节课数学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结合近年来高考数学政策内容,进行变式训练,将近年来关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高考模拟试题放置于练习内容中。高中生在解答探析此练习内容的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能力、解题技能素养等得到锻炼,同时还能够借助这一多样性的案例,对高考政策能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有助于高中生综合解析能力素养的提高。

8.应用题练习教案设计 篇八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形成许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分类、归纳、总结、假设、类比以及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进行数学练习设计的时候,也需要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其中,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一、类比思想方法的应用

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是指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具有相同属性的数学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对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区分学习,避免混淆知识点。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将相似的知识点设计在一起,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在看到相似的题目的时候,学生就会去思考这些知识点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会主动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在对练习进行讲解和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来进行听讲,提升教学课堂的效率。

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克与千克”这部分知识点,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需要将这两个单位的练习设计在一起,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会对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分析。如果教师将这两个单位的练习分开设计,就会降低学生的类比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设计成一盒口香糖55(),一袋洗衣粉180(),一桶洗衣液2(),一盒饼干200(),一个苹果150(),一箱苹果5(),一袋面粉10()等这些练习题,让学生在括号上填“克”或者“千克”。学生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就会去思考为什么一个苹果用“克”来作为单位,而一箱苹果用“千克”来作为单位,“克”和“千克”究竟在生活中如何来进行应用,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又是怎样的,在这样的练习题解答过程中,学生的类比数学思维方式就得到了提升。在以后进行“升和毫升”、“分米和毫米”等这种具有相似性的知识点的练习设计,教师也需要将类比的数学思想渗透到其中,让学生在进行题目解答的时候,不仅仅是单纯地填单位,而是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填,找到不同单位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对比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再遇到陌生的题目,学生便会将类比的数学思想应用到其中。

二、统计归纳思想方法的运用

数学知识在形成定理公式的时候,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统计的过程。学生学习定理公式有时候会觉得很简单,对此,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让学生来进行定理公式的统计总结,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统计过程中,在统计过程中来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练习设计中渗透统计思想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状况来进行练习的设计,低年级的统计任务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对统计归纳的过程产生兴趣,而在对高年级的统计任务进行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让学生不仅能够在统计过程中收集数据,还需要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数据好坏,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了解统计的价值。这样学生以后对某一个问题产生兴趣,也能够主动来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宽阔起来,能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也会将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中低年级(一、二年级)数学内容的统计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来统计“班级里不同学生喜欢的童话书”,在统计过程中,学生就会了解到《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以及《安徒生通话》等这些故事书,学生在统计过程中会充满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升,课堂学习气氛也会变得活跃起来。而到了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班级里面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班级同学的身高或者班级同学出生的年月进行统计,学生在统计结束之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计算、归纳,找到这些数据所蕴涵的规律,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方差,制作柱状图或者饼状图,找到统计数据所蕴涵的信息。通过这样的统计过程,学生就会对统计有直观的感受,了解到统计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一些不容易发现的信息通过统计能够显现出来。经过这样不断的统计数学思想的渗透,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数学问题,也会主动将统计的数学思想运用到其中。

三、归纳转化数学思想的运用

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将难点问题转化成容易的问题,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归纳转化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也需要将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渗透到其中。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往往是学生遇到陌生的题目的时候进行使用,通过转化数学思想就能够将陌生的题目转化成熟悉的内容,学生经过不断的训练,归纳转化思想的应用能力得到提升,看到陌生的题目不会产生恐惧感,而是对题目充满信心,这对于学生整个数学学习都是很重要的。教师在练习设计中渗透归纳转化的思想,要由浅入深地来进行渗透,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归纳转化能力。

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设计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图形,但是这些多边形都可以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图形,学生在对多边形进行拆分转化,最终得到答案,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成就感,以后遇到更加复杂的多边形,学生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转化,学生的思维也会越来越灵活。如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直接告诉学生公式,但是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设计的时候,让学生对“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学生会利用归纳转化的思想,将梯形分割成熟悉的长方形、三角形,利用熟悉的公式来进行推导转化,很快就能够得到梯形的面积公式。再比如学习“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师可以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题目与“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题目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对“整数的加减运算”和“小数的加减运算”进行回忆,对二者运算的异同进行比较、归纳以及转化,将有关小数的运算转化成整数的运算,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就会大大提升运算速度,学生的归纳转化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四、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运用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将数学文字表述和数学图形结合起来理解问题的方式,通过图形能够将问题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有时候题目中出现的一些图形还会引起学生的解题欲望。因此,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入进来。让学生学会将题目中隐含的信息通过图形的方式来表现出来,抓住图形中最为本质的东西。学生在刚开始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反复练习中学生的这种数学思维方式就会提升。

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分数”这部分内容,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一小时可以耕地1/2公顷,那么请问1/5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学生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往往会被里面各种分数迷惑住,思维理不顺,从而产生挫败感,但是如果此时教师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入,在图形表示出“1/2公顷的1/5”,就是将一整块土地先分成两份,然后将其中的一份再分成五份,那么1/5小时就耕种1/10公顷的土地(如图1所示)。经过这样直观的转化,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就会变得明晰,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学生也会主动将数学文字转化成图形,很快解出答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涉及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圆锥以及圆柱等图形的时候,学生需要条件反射般地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到其中,这样就能够大大提升解题的效率。涉及“统计”的知识,学生也需要想到数形结合的方式,提升统计结果的直观性,使统计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将数学思想方法和练习设计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是未来数学改革的趋势,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9.《练习8》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的笔顺规则,归类掌握字的4种间架结构,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积累词语,大部分会用。

3.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听、记句子的能力。

4.初步培养表述亲身感受和参与活动的说话能力。

5.通过逐项对照自己的行为及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议,初步养成言行一致、尊敬国旗、尊敬长辈、热爱老师、帮助同学、上学不迟到、专心听讲、按时回家、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7种笔顺规则和4种问架结构;看图说话;复习10项行为规范要求并进行检查评议。

教学难点:10项行为规范检查评议,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评议的结果真实性程度较难把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学过的7种笔顺规则;复习5种基本笔画名称,巩固学过的字,掌握汉字的4种结构,提高识字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

3.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听、记。写句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明确学习任务。

1、看书交代学习任务。(第1至5题)

2、回忆已学的识字方法,说明今天要进行集中复习、巩固。

二、有机结合,综合练习

1、复习笔顺规则,练习第一题。

①示:

十、人、点、你、同、小、国,读一读。

②指名7个学生在黑板上按笔顺规则写一写,其余学生各自练写两个。同时想一想,你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③反馈:a.指名说一说:先写什么,后写什么?b.找一找,还有哪些字也是这样写的?

④小结:笔画笔顺不仅是识字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写好字的重要条件。

2、复习笔画名称,练习第2题。

①读题,想想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示:(5种基本笔画),指名说说这5种笔画的名称。也可同步用媒体演示这5种笔画,注意这4种笔画的区别。

③让学生照例用直线把字与笔画连起来。

④反馈小结:a.用实物投影仪示一学生的练习或用其他手段出示,进行反馈矫正。并让学生说一说,如:船的第8画是横折弯。b.掌握汉字的笔画名称也是识字的一种基本方法。

3、复习间架结构,练习第2题。

①由第2题引人:谁能说说“船、课、过、奶”各是什么结构?(指名说)

②读题目3,想想: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③出示:冷、过、雪、国、病校、园、星、起、座,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

④以“这几个字有几种结构”开头,用“有„„有„„还有„„”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⑤根据结构分类把这些字写下来。

⑥反馈。是否能正确区分,可根据学生做的情况,每个结构补充说几个。

⑦小结:间架结构也是识字的一种重要工具,有了结构,识记字形就不需要一笔一笔地记(独体字除外),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记,这样识字更快更好。

4、小结:笔画笔顺、笔画名称。问架结构是识字写字的基本方法,我们要学会,更要会用。

5、复习词句,练习第4、5题。

①读第4题,说说题目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a.读词语。(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注意正音)

b.说说“回家、新年”等词语的意思。

②读第5题,想想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a.指导:听写句子首先要听清老师讲什么,然后要记住,才能写出来。

b.练听。老师说一句,学生复述一句。内容是:谁怎么样或谁干什么句式的短句。

c.听写句子。(先听,自己复述一下,再写下来,然后读一读是否对,同时注意标点。这里的读、复述当然是不出声的)

③抄写第4题中的词语,每个两遍。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及联系生活实际,初步培养表述亲身感受和参与活动的说话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2.通过对照自己的行为和老师。同学的评议,能对自己一学期来的思想行为表现做一次实事求是的评价,进一步懂得要按要求做一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明确学习任务。

二、看图练说话。

1、出示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提示: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在于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句式,训练学生说话。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句式:冬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

①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②指名说,讲评。

3、联系实际,训练学生说话。

①冬天里,你喜欢什么活动?

a.先看图说。示句式:冬天里,我喜欢。

b.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示句式:(),()喜欢()。

②反馈讲评。

4、小结:说话要完整清楚,有顺序。

三、做到一条,涂红一条。

1、先看看图,拼拼读读每幅图下面的短语。

a.同桌互说每幅图的意思。

b.想一想:这10条你做得怎么样?真正做到的涂红。

c.同桌交流。

d.指名说说做到哪几条?

e.讨论:没做到的,你打算怎么办?(同桌讨论,指名说说。)

2、小结:可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小结。做得好的同学要表扬、鼓励,发给小红花;有的学生若有几条做不到的指出不足,鼓励他们今后努力做到。

3、读一读:10条行为规范。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用句式“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说一句话。

10.加减法计算练习教案设计 篇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练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口算

(1) 用小黑板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先指名学生说出口算过各和得数,再指名学生直接口算得数。

(2) 小结:口算加、减法,一般从高位算起,要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在前一位上增加1,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在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合起来再减,小学数学教案《加、减法计算练习》。

2、笔算

(1) 做练习十四第10题第一小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地做在课本上。

(2) 提问:加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减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加、减法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 做练习十四第10题其余两小题

(4) 做练习十四第11题。做完后提问:用整千数去减,退位后个位上用几减的?十位上百位上呢?所以,减数笔差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有规律?为什么差和减数个位上相加是10,十位、百位上相加是9?

(5) 谁能说一说这个规律说说1000减后面几个数各得多少?谁能说说十位、百位上各用几去减的?

(6)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13 。

三、应用题练习

做练习十四第14 、15题。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11.数学练习设计“四要” 篇十一

一、 练习设计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

练习不是目的, 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因此,数学练习内容应根据教材特点, 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后,可提问 :“怎样的数是质数? 怎样的数是合数?1是什么数呢 ? 为什么 ? 你能找出20以内的质数吗 ? ”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特点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个别学生经常会把57和87当质数 , 因为他们只是粗略地观察到个位上是7, 就认为是质数, 这时教师若能设计让学生找它们的因数,学生才会加深理解。又如,在教学“对长方 体的认识 ”时, 为了强化学生对长方体各部分的认识, 教师可设计动手操作的练习,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顶点、面、棱长的特点。

二、练习设计要体现自主性,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实践证明, 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于相同的练习都能“消化”。因此, 练习设计须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以供学生自主选择,促进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让同桌之间互说一句带“8的乘法算式”的话,有学生说:“我家有8张椅子,他家也有8张椅子,一共有16张椅子 ,算式是8×2=16。”“二(1) 班在校广播操比赛中排成5排, 每排有8人, 一共有8×5=40名学生参加比赛。”……可见,学生可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调动积累的相关材料, 并经过思维加工, 生成多个解决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

三、练习设计要有梯度,要为学生提供思维的阶梯

由于学生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 以及他们在智力开发和发展上存在着差异,所以他们在认知水平上、技能的掌握上以及数学的思维方法上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每节课 对学生的 练习搞“ 一刀切”,布置的作 业同质同 量 ,其结果是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已经会做的习题,教师仍然要求做,这就不仅使学生觉得无味, 而且还浪费了他们的精力; 但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有的练习题他们根本不会做, 教师还是要求其完成,同样亦是一种空耗,更影响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要灵活布置, 还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 层次、有梯度,分层递进,使学生牢固掌握,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定势,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如,在教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和”一课时,我设计的练习如下:

1. 基本练习 :一个长方体 ,长5分米 ,宽3分米 ,高4分米 ,它的棱长的和是多少?

2. 变式练习 : 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焊一 个长方体 和正方体 ,长方体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3. 综合或拓展练习 :一个长8分米, 宽6分米, 高3分米的木箱,用三根铁丝捆起来,打结处要用1分米, 这三根铁丝的总长是多少?

四、练习设计要少而精,切实为师生减负

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 而且更要有质量的保证。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设计的练习少而精, 要确保练习一步到位。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学困生, 还要千方百计寻找闪光点,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得到全面的提升, 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应用题练习教案设计 篇十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102页练习二十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 x±b = 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2、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 x±b = 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顾。

黑笔

黑笔

黑笔

黑笔

黑笔

红笔

红笔

红笔

8枝  8枝  8枝  8枝  8枝     x枝  x枝  x枝

一共70枝

1、根据下面的情景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结合情景说说怎样解方程,每一步算出什么。

黑笔的支数

红笔的支数

共买的`支数

8×5  +  3 x =    70

2、把下列解方程和检验过程补充完整。

5 x-3.7 =8.5

解:  5 x=8.5○(   )

(  )=12.2

x =(  )○(  )

x =2.44

检验:把x =2.55代入原方程,

左边=5×(  )-3.7=(   )

右边=(   )

左边○右边

所以x =2.55是原方程的解。

8x-4×14 =0

解:8x-(  )=0

(  )=56

(  )=56÷8

x =(  )

检验:把x =(  )代入原方程,

左边=(  )×( )-4×14=(   )

右边=0

左边○右边

所以x =(  )是原方程的解。

3、解下列方程:

⑴ 6 x =42

⑵ 6 x +35=77

⑶ 6 x +5×7=77

比较:这几道方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解题后有什么体会?

(这几道题方程的解都是一样的,后几道方程都是由第一道方程演变过来的,每一道方程都比前一道要复杂,解题步骤也相应地增多。体会:再复杂的方程只要解题方法正确,都能化成一般简单的形式。)

二、巩固练习。

1、可以把5 x看作减数的是方程(   )。

A.5 x-6=20   B.30+5 x =75   C. 30-5 x =5   D. 5 x÷3=20  2、2x在下列方程中可以看作什么部分数?

①2x+2.5=32.5(    )   ②2x-30=60(    )  ③2x-3×5=45(    )

④2x×7=42(     )   ⑤30×2-2x=12(    )  ⑥2x÷12=35(    )

3、不解方程,你能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说说你的方法。

①7 x+15=120的解是x =15。   (   )

②5 x -3×6=22的解是x =9。  (   )

③6 x÷5=12的解是x =15。    (   )

④12×5-3 x =30的解是x =10。 (   )

4、解下列方程。(也可以选择第2题的方程其中3题)

4 x-7.2=10

0.4(x-5)=16

1.2 x+0.16÷0.2=3.2

5、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8与5的积减去一个数的4倍,差是20,这个数是多少?

以上各题4人小组独立完成后,先交流订正,再集体订正。

第4、5题,要求做错的题目,订正在练习纸的右栏。

三、错题分析。

1、出示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学生分析指出错误,并说说理由。(需批改作业时收集)

2、出示常见的错题。

观察下列各题的解方程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指出错处。

7 x-3.5=17.5

解:x-3.5 =17.5÷7

x-3.5 =2.5

x=2.5+3.5

x=6

7 x-3.5=17.5

解:   x=17.5+3.5

x=21

7 x-3.5=17.5

解:   x=17.5+3.5

7x=21

x=21÷7

x=3

2 x+4×3=48

解:   2x=4×3

2x=12

2x=48-12

2x=36

x=36÷2

x=18

四、拓展练习。

1、根据方程24×6-x =80创作情景(编题)或把下列情景补充完整。(视学生情况而定)

情景:学校食堂买来6袋大米,每袋(  )千克,用去了一些,还剩(   )千克,(   )多少千克大米?

2、解下列方程(可以只选择其中两道方程,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做完)

①6 x+5×7=70+7

②2×3 x+5×7=70+7

③(3+2 x)×2=30

3、如果2x+4=16,那么4x+8=(  )

4、⑴x等于什么数时,3 x-9的值等于12?

13.应用题练习教案设计 篇十三

《甘罗》

学习目标

1. 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

2. 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3. 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相、使、强、难、事”和“于、其、以”等虚词

4. 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 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学习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对甘罗的评价

文本解读

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武王时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本传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并附甘茂之孙甘罗传。

樗里子和甘茂在对韩、赵、魏、楚等东方各国用兵方面颇有功绩,所以《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樗里子、甘茂并显于秦而境遇大不相同。樗里子是惠王兄弟“以骨肉重”,故秦王信而不疑。他在惠王时受封,历任武王、昭王两代秦相,秦人称他为“智囊”。对此,明凌稚隆指出:“夫秦素猜忌而残忍之国也,非智囊何以周旋其间而结数主之心耶?此太史公意也。”(《史记评林》)所言当是。甘茂则是由楚入秦的“羁旅之臣”,尽管他是个“非常之士”,任为左丞相后,却得不到秦王的真正信任,因而他事事小心、提防,最后仍遭谗逃往齐国。传文中反映了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同时还对当时秦国于其他诸侯国、秦国统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了详细记载。

二. 甘罗

《樗里子甘茂列传》之所以久传不衰,主要是它生动地记写了一位少年政治家甘罗的事迹。甘罗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甘罗少年有为,十二岁成为秦国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外,也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诚如赞论所说:“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司马迁在当时即注意到这个问题,可谓难能可贵。

三. 研讨探究

1. 甘罗是怎样把握现实矛盾并妥善解决矛盾的?

提示:

①与文信侯对话: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

②与张唐对话:   对张唐的威慑

③与赵王对话:   对赵王的规劝

2. 如何理解本文个性化的语言?

提示:

抓住甘罗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由于作者善于选择、提炼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所以无论是较长的对话,还是三言两语,都能把人物的个性揭示出来。甘罗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则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的鲜明性格,都从他富有个性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3. 如何评价甘罗的作为?

提示:

可从两个方面探讨

①智谋

②品行

四. 拓展延伸

1. 甘罗在劝说赵王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辩才,而赵王只说了“闻之”之类的话,“就自割五城以广河间”。请描述一下赵王被甘罗说动时的心理活动。

2. 甘罗可谓人小鬼大,假如你是一位小记者,采访了甘罗,请写一篇短消息,报道采访甘罗的全过程(200字左右)

五. 语言积累

1. 通假字

女焉能行之                   通“汝”,你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通“欤”

2. 古今异义

令秦有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十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以为上卿                     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3. 一词多义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丞相(名词)

秦使张唐往相燕               辅助(动词)

燕、秦不相欺者               互相(副词)

欲与燕共伐赵                 跟(介词)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给(动词)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通“欤”

与强赵攻弱燕                 帮助(动词)

今之燕必经赵                 到(动词)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的(介构助词)

臣请行之                     他(代词)

臣请行之                     请允许(表敬副词)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告诉(动词)

臣尝为秦昭王伐赵         替   (介词)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做(动词)

君其试臣                 副词,表希望语气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他(代词)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到(介词)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在(介词)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      对 (介词)

以广河间之地                   来(目的连词)

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把(介词)

未有以强也                   勉强(动词)

武安君南挫强楚               强大(动词)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承接关系连词

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转折关系连词

4. 常见实词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侍奉(动词)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派(动词)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老师(动词)

何遽叱乎                     急(形容词)

孰与文信侯专                 权重,权大(形容词)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离开(动词)

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         病(名词)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缘故(名词)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赠送(动词)

5. 常见虚词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厉害(形容词)

女焉能行之                     怎么(形容词)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现在(名词)

请因孺子行                     按照(介词)

6. 词类活用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做人质(名词活用作动词)

臣请行之                        使……行(使动用法)

武安君难之                     使……为难(使动用法)

武安君南挫强楚                  在南面(名词做状语)

赵襄王郊迎甘罗                  在郊外(名词做状语)

欲攻赵而广河间                  使……广(使动用法)

请归燕太子                      使……归(使动用法)

7. 特殊句式

甘罗者,甘茂孙也                判断句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省略句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状语后置

应侯之用于秦也                  被动句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状语后置

方法指导

1. 反复阅读培养语感

2. 结合注释初步翻译

3. 概括段意揭示中心

4. 了解作者经历性格

5. 表达方式把握语言

6. 找出通假古今异义

7.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8. 常见虚词特殊句式

9. 做成卡片及时翻看

10. 适当练习延伸拓展

11. 背诵鉴赏经典片断

【模拟试题】

一. 语言知识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赏赐

B. 孰与文信侯专                 权重

C.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离开

D. 武安君南挫强楚               挫败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B.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C. 以为上卿

D.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燕、秦不相欺者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B. 请因孺子行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C. 以广河间之地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 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权,然后知轻重

4.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臣请行之

B. 请归燕太子

C. 欲攻赵而广河间

D. 赵襄王郊迎甘罗

5. 下列各句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得唐者与(得唐者)百里之地。

B. (应侯)孰与文信侯专

C. (秦王)乃封甘罗

D. (武安君)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6.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④。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有以强也                   勉强

B.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请求

C. 与强赵攻弱燕                 帮助

D. 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匆忙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欲与燕共伐赵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 臣请行之            牛何之

C. 君其试臣            安在其不辱也

D. 女焉能行之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9. 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封甘罗以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

①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②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③令装治行

④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⑤秦归燕太子

⑥(赵)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③④⑥

10.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派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帮助燕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因为惧怕经过赵国,不肯前往。

B. 吕不韦因张唐之事不太愉快,当甘罗请求去做说服工作时,吕不韦表现出了不信任。甘罗反驳说服了丞相吕不韦,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的鲜明性格。

C. 甘罗面对张唐,先进行了两组对比,向张唐陈以利害,让张唐意识到不出使就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的危险。于是张唐答应了此事,收拾行装准备出行。

D. 张唐行期已经确定,甘罗又请求出使赵国,他先向赵襄王讲明秦燕联合的目的在于得到赵国的河间地。赵王考虑到献出五城能打破秦燕联盟,就听从了甘罗的计策。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 A   2. C   3. C   4. D   5. D   6. 略   7. B   8. A   9. D   10. D   11. 略

译文: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奉事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燕国任相,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百里方圆的土地。’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卿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于是文信侯就同意了。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范睢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

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甘罗,年纪很轻,然而是著名门第的子孙,所以诸侯们都有所闻。最近,张唐想要推托有病不愿意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把张唐的事通报一声,请答应派他去。”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

赵襄王到郊外远迎甘罗。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秦国送回燕太子,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

14.小学数学有效练习巧设计 篇十四

一、结合实际设题,激发学生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才是 “真”问题,只有多从“真”问题出发, 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情境中,使我们的教学走向宽广。结合实际设计问题,需要我们从生活中收集素材,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培养起“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大胆地利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来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谋求解决的方法, 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知识。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发现其中涉及的对称、平移和旋转。视频中小明推开快餐店的门, 看见时钟指针指在11:30上,他径直走到柜台前点了餐后,坐在靠窗桌边的转椅上,看着外边的一幢幢大楼和大街上行驶的小汽车,用完餐后乘电梯到了十楼的健身房运动了一会儿。看完视频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所看到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并不断补充,真正将知识融入到解决问题中。

教师就应这样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场景,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地想到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培养起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现象的习惯。

二、挖掘习题内涵,激活学生思维

课本上的习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面向的是所有学生,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还要挖掘其内涵,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挖掘习题内涵的同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还能够领悟到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从而最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细胞,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与发展。

如在处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方程一》整理与练习时,其中第8题给出:a、b、c表示3个自然数,任意写出三组这样的数,并求出各组数的和,你有什么发现?如果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x,你能列方程求出这三个数吗?如果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5,中间的数是n, 你能列方程求出n的值吗?这道练习题学生完成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仅仅完成还是不够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先让你任意写出几组数来观察?为什么设中间的数为x,而不是第一个?三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或连续偶数的和有可能是130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与讨论,发现整个题目体现出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设中间的数为x是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就可以得出三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或连续偶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不可能是130。

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由具体的题目把握了其中的内涵,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由特殊到一般地把握了三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或连续偶数的和的本质,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领会了方程的思想。

三、设计多种形式,培养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和作业设计时只注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形式,殊不知实践作业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去做一做、画一画比单纯的计算更有效果。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时充分调动了手、脑、口,使作业的完成更加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明白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知识的应用也就有了更全面的掌握。

如教学六年级《测量物体的体积》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实践作业《生活中的物体体积》,让学生观察、测量、计算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体积,来感受体积在生活中的作用。在作业展示时,有的同学测量了储物箱的体积,得出可以盛多少米;有的同学测量了饮水桶的体积, 得出大约可以盛多少水;有的同学测量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西葫芦的体积,并简单进行了演示,得到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还有的同学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质量不相同,对于这一发现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表扬他是“善于发现的小天才”。

由此可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发现、整理总结,可以激励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发现与想象,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在不断的成功收获中激发起更强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15.应用题练习教案设计 篇十五

教学目标:、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规范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2、经历解方程的过程,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回顾,练习讲解。讨论交流,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这么多关于解方程的知识,今天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

出示:

.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a+24=734x=36+1723÷a>43x+843x+4=848÷a=9

2.后面括号中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

x+42-982-x=07

4x-7=21=2

二、指导练习

.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3题。

出示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3题。

教师提问:你们能从题目中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总结题目中所给的信息,然后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讨论,将自己的答案与小组中其他的成员核对,改正错误的答案。

2.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五第11题。

出示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五第11题。

教师分析:由题可知,第一个图是一个长方形,已知宽和周长,求长是多少。这个题就要借助我们之前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指名学生列式并求解:2=36,解得x=13。

从第二个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第二个图中所给出的信息是儿童的人数是成人人数的3倍,而儿童和成人的总人数是80人。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拓展

.巧设相邻的自然数

出示题目上:三人相邻的自然数的和是7,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思路导引:

⑴任意写出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观察特点。

⑵设其中一个为x,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其他两个自然数。

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规范解答。

解:设中间的自然数是x。

(x-1)+x(x+1)=7

3x=7

3x÷3=7÷3

x=19

前一个自然数是:x-1=19-1=18

后一个自然数是:x+1=19+1=20

教师小结:对于“已知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求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问题,一般设中间的自然数为x,刚其余两个自然数分别为x+1他x-1。

2.列方程解答。

⑴一个数减去43,差是28,求这个数。

⑵一个数与的积是12,求这个数。

⑶x的33倍加上12与4的积,和是114,求x。

3.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4、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10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五第14*题。

小组内合作讨论完成,组员之间相互说说解题的方法。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强调:可以把“x=”代入题中,把“□”看成未知数再求解。

四、后小结

16.鸟岛的同步练习教案设计 篇十六

一、拼拼写写。

shēn shǒu yǎn yù qīn hǎi wén mín zhōn wài

( )( )( ) ( )

yīn wèi rén lèi niǎo dǎo mì mì má má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密( )因( )玉( )拾( )明( )

蜜( )困( )王( )抬( )朋( )

三、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的鸟蛋。

没有人去碰幼鸟的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因为 ,所以 。,因为 。

四、我会填。

来岛上 的人很多,他们 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 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 ,因为大家都知道 。

五、阅读。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 ,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白玉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1、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和( )

2、从这段话中找出描写鸟蛋的颜色的词语。

( ) ( )

3、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 ) ( ) ( )

17.设计有效练习 提高教学效率 篇十七

一、关注练习的准备性

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 促进知识的迁移, 在学习新知识前, 应根据新学知识所必要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新课前的准备性练习。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 为了排除学生根据个位上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的干扰, 在学习前设计如下练习。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 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13、36、16、93、42、29、24、39使学生看到, 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 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也不一定不能被3整除, 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做好准备。学习前的良好准备, 把学生引入最佳的认知状态, 再稍加点拨、诱发, 便会水到渠成了。

二、关注练习的针对性

练习的针对性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 紧扣教学目标, 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 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 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在学习小数乘法时, 我设计了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 针对其重难点设计下面题目。

1. 说出下列各算式结果有几位小数。

4×0.3 () 6.5×0.03 () 43.3×4.l ()

2. 在下面算式的积里点上小数点。

12.6×2.3=2898 1.26×2.3=2898 1.26×0.23=2898

3.1.21×26=3146 0.121×2.6=3146 12.1×2.6=3146

通过针对性的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先把小数看作整数, 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然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在积的末尾从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 点上小数点。

三、关注练习的趣味性

在练习过程中, 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新颖多变的练习, 如填空、选择、改错、编题等, 练习的方法一般有口答、笔练、板演、操作、游戏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数的整除”这一单元后, 我利用这一单元的知识设计了一道让学生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 猜出后, 拨个电话给老师。 () 最大的一位数, ()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 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 一位数中最大的素数, () 8的最小倍数, () 6和9的最大公约数, () 最小的素数与最小的合数的积。学生根据这些条件, 猜出号码拨出去, 接电话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师, 学生就觉得十分有趣。这样, 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 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了学生, “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吃”得津津有味。

四、关注练习的生活性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 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 从而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 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 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 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 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 (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 。因此, 创设这样一个情境, 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的练习设计, 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 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 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本身, 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自身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

五、关注习题练习的少而精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 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 确保练习一步到位。心理学研究证明:第二次重复学习, 识记效果可提高18%, 第三次重复学习, 识记效果可提高7%。由此可见, 练习次数绝不是越多越好。那么, 要想精练, 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 以少胜多, 抓住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 管一类, 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 方法的全面掌握, 智力能力的有效提高, 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及以少胜多的目的。

上一篇:人教五下语文七单元下一篇:做最好的中层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