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2024-11-04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精选18篇)

1.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篇一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长不大”的症结在哪里?莱山一中的徐轶敏老师说,现在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缺少独立性是独生子女的“先天不足”,把原因归结为“独生子女”。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作为“自然人”来到世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人格品质和能力,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孩子长不大,与家长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过分保护型的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品质的最大障碍,过分保护型家庭的孩子大都独立性较差。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家长中有52.5%的人“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26.1%的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或通信”;37.1%的家长“总是照料孩子的洗澡、整理床铺或收拾书包等”;34.6%的家长“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62.0%的家长“比其他家长管教孩子严厉”等等。在家长如此“周到”的服务,如此“严密”的保护中,孩子的自主行为大大减少,对家长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从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来看,现在的城市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是“独生”,孩子没有竞争和合作的伙伴。在许多情况下,孩子与成年人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一些家长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而是大人的附属物。所以孩子在与同龄伙伴交往中便反映出“以我为中心”的倾向,或者“人云亦云”的品格,不会与小伙伴和睦相处,不知道如何独立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有适宜其生长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创造各种独立做事的条件,不当“拐杖”当“向导”,帮助孩子强化自我意识,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孩子只要愿意做,我们就鼓励他,使他获得自信。

家长还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另外,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凡是可以让孩子参加谈论作决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参加,比如双休日到哪儿玩,让孩子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意见,如果可行就采纳。

最后,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因为孩子在独立做事情的时候,很容易遇到困难,受到挫折而放弃努力,这时家长就要坚持,不能觉得孩子可怜而妥协。鼓励他,帮助他,要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如果我们爱孩子,就要从小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去走路。

2.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篇二

一、勇于尝试游戏活动中的实践能力

随着幼儿一天天长大, 独立意识会逐渐增强。他们会对一些事情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产生想要动手操作的欲望, 对自己要干的事说:“我会、我自己来”等一些话。这时, 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想要动手尝试的愿望, 不能一手包办, 全部替幼儿完成, 剥夺他们锻炼的机会, 更不能阻止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 而要恰当的把握时机,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尝试。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发复的过程, 教师要给予经常地提醒、检查、鼓励与幼儿在一起积极探索, 使幼儿从独立动手操作中体会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引起幼儿对独立动手操作的强烈兴趣。以后, 在遇到这样的机会, 他们就会自发的独立进行,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

而有些幼儿, 自制力比较差, 意志行为为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在游戏中, 他们表现出一定自觉行为和意志行为。例如:到了冬天, 我们这里经常会下雪, 可以领幼儿到外面玩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戏, 孩子们为了战胜别的小朋友必须用自己的耐力、毅力坚持到底。教师可以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各种角色, 也可以让幼儿在某种感兴趣的游戏中排队等待, 借此培养他们的坚持和自制力。

二、自理能力栽培于日常生活中

在幼儿成长到一定阶段时, 就应该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许多幼儿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真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有父母来代办, 等进入了幼儿园以后在短期内仍然不能改掉这个毛病, 做什么事都要找老师, 对于这样的孩子不能总是简单粗暴的批评, 而是要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帮助他们逐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并鼓励他们向自理能力强的小朋友学习, 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 教师不能无原则的迁就幼儿, 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 这样幼儿就会养成依赖老师和懒散的习惯, 而是越来越失去自制力。例如:在小班时, 我们班有一个叫李可心的男孩, 刚到幼儿园时, 开始她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整天哭, 老师怕他上火、吃不饱每天都迁就他, 替他穿鞋、喂饭、收拾床等。可是在小班下学期, 他的一些事情还依赖老师、让老师替他做, 已经成了习惯。如果我们要求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 使幼儿的行动和愿望服从集体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不能随便的侵犯他人的利益或做其他不允许的事情等, 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一贯地要求, 幼儿就会逐步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这样就会增强幼儿的自理能力。就像李可心在我们三位老师一贯的要求下, 现在他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理能力提高了, 不再依靠老师的帮助了, 有时还能帮助其他小朋友呢。

三、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意志力的培养

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各科的特点, 充分利用或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有利于意志力训练的潜在因素, 对幼儿进行感染和引导。例如:给幼儿讲《铁杵成针》的成语故事时, 让幼儿思考为什么铁杵会磨成针呢?引导幼儿自己找原因, 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力, 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体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勇敢, 坚持的良好意志品质的绝好机会, 教师应牢牢抓住这一机会, 培养幼儿不怕困难的精神, 当幼儿在参加攀登、走平衡木、滑滑梯等活动中, 表现出不敢攀登、不敢走、不敢滑时教师应鼓励幼儿说:“老师就在你身边, 老师会保护你, 不要怕, 做个勇敢坚强的孩子”。也可以组织一些体育竞赛活动, 借此来培养幼儿勇敢、坚持等良好意志品质。

教师在组织各科教学时, 应向幼儿提出活动的目标、任务、要求, 这样使幼儿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如:在语言的教学活动中, 向幼儿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在体育活动中, 要求幼儿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在美术活动中, 让幼儿画一定难度的画等等。当然, 教师提出的目标必须是幼儿力所能及的或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目的的, 过于简单或太难的要求都不利于幼儿意志力的培养。

独立意志是衡量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一个人适应社会能力高低的反映, 也是面向未来培养21世纪新一代的具体目标之一。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还需要他们成为有着坚强意志品质的人, 使他们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依赖他人的帮助, 不怕困难, 坚持到底, 昂首阔步走向社会, 去迎接新世纪的各种挑战。

摘要: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 “小公主”他们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样样事情都有父母、长辈包办代替, 所以, 在幼儿园独生子女胆小、脆弱、娇气、任性, 缺乏独立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依赖有余而独立不足, 任性有余而自控不足。因此要培养幼儿做一个独立的意志力坚强的人。俗话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鱼”只是满足一时的口舌逞能;“而授之以渔”却让孩子掌握“终生无虑的能力”。在幼儿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力。

3.如何培养孩子的隐私意识 篇三

故事2: 小豆包成了幼儿园里的新闻人物了,因为他上了当地的晚报,可这份“荣耀”让小豆包羞得直想往地底下钻!原来,星期天小豆包跟爸爸妈妈去海滨浴场,在换泳衣时,爸爸妈妈没有让小豆包进更衣间,直接让他在沙滩上换了,正巧被记者拍了照,并且在晚报上发表了。

从故事1中我们看到,男孩和女孩的父母都没有尽到帮助孩子的责任,男孩被打,女孩也许被骂,他们仍然不知道该怎样来保护或对待隐私,打骂孩子是父母无能的表现,也是最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

故事2里,小豆包父母对小豆包隐私保护的疏忽,使小豆包的生活陷入一定程度的混乱与被动之中。这也反映出一部分家长不将孩子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看待,缺乏对孩子隐私应有的重视。

如何培养孩子的隐私意识

爸爸妈妈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男孩和女孩,如果孩子自己能画出就让孩子自己画。让孩子在画上用红笔标记出男孩和女孩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要直接说“隐私部位”,孩子听不懂,要说“不能够让别人随便看和随便摸的部位”。孩子做标记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保护身体隐私的概念了。

孩子标记不正确,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同时告诉孩子:别人身体的隐私部位你也不能够随便看和随便去摸。

告诉孩子哪些事不应当让别人知道

孩子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隐私信息透露给别人,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具有的,别人同样会有,年龄越小的孩子,这个特点越明显。应当直接向孩子讲明,两岁的孩子不能在别人面前裸露自己的生殖器、三岁的孩子保守自己身体缺陷、特征等秘密、四岁的孩子保守家庭秘密等,培养孩子的隐私意识,将隐私具体化。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隐私氛围

爸爸妈妈应具备隐私意识,不在孩子面前裸体,比如洗澡、如厕。为孩子创设属于他个人的空间,如与孩子分床睡、设立单人房间、在公众场合有意识地保护孩子的隐私等。

孩子隐私意识的培养要适度

对孩子的隐私教育要适度。既要满足孩子对身体了解的欲望,又要教会孩子保护隐私,这看起来好像有矛盾,其实不然,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可以先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满足他对人体的了解后,再进行保护隐私的教育,这样就不冲突了。对孩子隐私意识的培养应当适度,如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孩子交友,避免孩子学坏等。另一方面,要防止孩子无原则地将一切都当作自己的隐私,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保证对孩子尽到最大限度的抚育职责。

幼儿被性伤害的事件常有发生,告诉孩子身体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是爸爸妈妈应该重视并要做好的事情。父母还要告诉孩子的是:如果有人摸了自己的隐私部位,应该立即告诉爸爸妈妈。避免罪犯再次进行性伤害。

4.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篇四

第一,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

转化成对孩子的建议。当孩子遇到困惑时,家长需要给他们建议,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他

们必须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自己的责任,想叫别人替他们收拾残局是不可能的。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反省自己的行为,总结经验教训,告诉他们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怎么做,从而帮助孩子提高判断力,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第三,家长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的主

人。虽然家长很明白什么事需要怎样做,但也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学会独立做决定。孩子从自己的失败、错误中学到一个机会,让自己的失败、错误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家长给他的正确指导宝贵得多。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家长可以提意见,但最后做出决定的还是他们自己,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他们做决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5.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 篇五

100小时是人类不睡的极限。以周为单位:每周的前5天有可能会晚睡或通宵,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来补充睡眠,这样也可以让身体来恢复一下,要注意不可以长时间这样。

辅助睡眠技巧:

1)、注意场合

2)、控制在几分钟内,不要太长

3)、有意识的控制

4)、分散进行,用冥想和放松来加强休息

通过培养睡前仪式来形成条件反射,在短时间之内快速入睡。

睡前仪式大都是通过心理暗示来完成。

沐浴。

少量饮酒。

伸展运动。

芳香疗法。

听音乐。

读书。

冥想与自我暗示。

在睡眠之前必须在白天“将身体的能量用完”:定期运动、间隙运动、纠正身体的不良姿势、有意识地大声说话。白天把头脑的能量用尽:高强度使用头脑才行

寝室的环境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室温25℃左右是最适合睡眠的温度,被窝里的温度33℃左右为最佳。浅浅的冷色系颜色最适合放在卧室中。枕头的高度、被子的软硬度。在睡前一直坐在电脑前的话,人体很难分泌褪黑激素,当然也就不困。最理想的状态是睡前3小时内逐渐降低室内的亮度。

睡眠的好坏不取决于时间的长短,而是由“睡眠质量”决定的。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之一就是掌握好睡眠节奏,保证黄金时间段的睡眠。睡眠质量最高的时间在凌晨一两点之前,第二个时间在黎明前。

短睡法的关键点有3个:

心(内心的安定)。

脑(让头脑得到休息)。

体(消除疲劳、恢复元气)。

起床时用三步来清醒:舒展身体、深呼吸、洗脸

睡眠分为两种,一种叫做非快速眼动睡眠(Non Rapid Eye Movement,也叫NREM睡眠、正相睡眠、慢波睡眠);另一种叫做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也叫REM睡眠、异相睡眠)。健康的人入睡后先进入非快速眼动睡眠,持续90~120分钟后转入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持续20~30分钟后再次进入非快速眼动睡眠,如此循环往复。一次非快速眼动睡眠加快速眼动睡眠称为一个睡眠周期。

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篇六

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

“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

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二、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有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常见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一页页的.讲,一本本的讲,孩子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应适当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参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

一个小小的实例:一个假日,我在公园里见到一位父亲,带着他大约四岁的儿子,在走道三叉路口时,他弯下腰去问儿子:“你说,咱们走哪条路,到哪儿去玩?”孩子认真思索了一会说:“咱们走这条路吧,去看小猴。”

这位父亲很值得赞赏。首先,他很尊重孩子,体现出父子间一种平等的关系。同时,他又是个教育的有心人,能抓住机会从小培养孩子自我抉择的能力。

四、在孩子学习独立的过程中多给予正确引导

如孩子自己洗袜子,一开始孩子肯定洗不干净,甚至把全身都弄湿了,没关系,袜子洗不干净家长再洗一遍,衣服湿了换,总之,只要孩子有这个意愿,家长就可满足,然后给予正确地引导,教孩子洗袜子的方法,多试几次,孩子就能轻松的完成这件事了,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还让孩子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7.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意识 篇七

一、积极组织幼儿参加游戏活动, 使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自信心

幼儿参加每一个游戏活动, 无论是用积木搭建房屋, 还是玩小猫钓鱼, 参与和完成的喜悦都会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会做的, 是能干的, 是能够成功的。因而, 教师要积极组织幼儿参加游戏活动, 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干。在游戏前, 教师要做好调查研究, 了解幼儿对游戏的愿望,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他们参与游戏。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游戏意境, 指导幼儿选择喜爱的游戏, 并帮助和鼓励他们去发展游戏内容,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一次游戏活动中, 有一名小孩选择了用积木搭桥的游戏, 搭了半天也没有成功。老师走上前了解了他的意愿后, 告诉他:“桥一般情况下是拱形的, 这样它不易垮。”那个小朋友根据老师的指点, 把积木搭成拱形, 果然搭成了一座漂亮的小桥。在游戏活动结束后, 老师组织全班小朋友参观了那座小桥, 并对他选择的游戏内容作了充分肯定。老师适时地指导, 疑难时的点拨, 困惑时的帮助, 使幼儿参与游戏并获得成功。这样, 既使幼儿增加了成功的喜悦, 又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 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二、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 使之在游戏中建立独立自主性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 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游戏的内容、情节和角色分配, 老师不能包办代替, 更不能“抱着孩子走”。比如小朋友堆积木, 堆了几次没成功, 此时如果老师提出不会玩积木就去玩别的, 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无能, 逐渐失去信心。反之, 老师尊重孩子选择游戏的意愿, 肯定他选择这项游戏的意义, 又从旁边加以引导, 使孩子获得成功, 让孩子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了自信, 独立自主的精神得到一次熏陶。因此, 在游戏中, 教师要耐心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同时要善于捕捉时机, 把握幼儿游戏活动兴趣的萌发, 游戏积极性的出现。要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 努力创设情境, 形成良好氛围, 保证幼儿实现自己的愿望, 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意识。让他们乐于游戏, 在游戏中玩, 在游戏中有所得, 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此, 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 充分体现幼儿的意愿, 不勉强他们参加自己不喜欢的游戏, 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玩, 充分体现自己的才能。

三、在游戏中, 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 给予幼儿实践的权利和机会

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动力, 当幼儿最感兴趣的时候, 也是幼儿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培养各种性格最佳的时候。比如在“钓鱼”比赛游戏中, 有的幼儿被游戏规则控制了行动, “钓鱼”的难度使他们灰心丧气。这时教师及时鼓励他们, 要达到目的, 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有克服困难, 耐着性子, 专心致志地钓鱼, 才能有好的效果。教师的及时鼓励, 使孩子们增强了信心, 取得了成功。“钓鱼”比赛游戏, 使幼儿的独立自主意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积极鼓励, 适当赞扬, 让幼儿在自豪中发挥独立自主性

幼儿一般爱表现自己, 有上进心, 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许。教师应当正确引导, 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幼儿良好的表现欲望, 使之成为培养独立自主能力的强大动力。当幼儿在游戏中有微小成功时, 就应及时给予热情的表扬, 投以赞许的目光。如:“你用积木搭的小屋真好, 真漂亮!”“你钓鱼时坐得住, 耐得住性子, 没有三心二意, 真不错!”老师的赞许, 幼儿会感到无比自豪, 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独立自主意识。当幼儿游戏没有成功时, 心情会比较糟, 老师可以对他们说:“这次没玩好, 下次再试试。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这样, 他们会克服不足, 不断进取, 在自豪中发展独立自主性。

8.谈幼儿独立意识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幼儿教育;独立意识;教育培养

一个独立的人,要具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独自生活的能力。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自己的人生中都不能完全依赖他人,因此在幼儿阶段,我们就要培养孩子独立意识,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独立自主的能力与习惯。但是目前由于家长的宠爱和错误的教育方法,很多幼儿都缺乏独立意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幼儿独立意识的缺乏现状及原因

1.幼儿独立意识的缺乏现状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发现我国的家长对孩子言听计从,听之任之,替幼儿做了一切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使得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一些大班的幼儿甚至不会剥鸡蛋。家长不仅包办了幼儿的一切生活事务,还替幼儿做作业。在一次手工作业中,我发现大多数幼儿的手工作业都是由父母代替完成的,询问之后才得知,原来幼儿之前的很多次手工作业,都是由家长代劳。

2.幼儿独立意识缺乏的原因

现在中国的家庭大多是“4+2+1”的情况,即四位老人,两位父母,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孩子势必会“万千宠爱集一身”,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家长宠爱孩子,教育方式又不正确,认为孩子还小,培养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还不是时候,这样逐渐影响了幼儿,强化了幼儿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造成了幼儿独立意识的缺乏。

二、幼儿独立意识的培养

在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下,很多幼儿丧失了独立意识,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培养幼儿独立意识呢?

1.利用故事中的素材培养幼儿独立意识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在很多幼儿故事中,都具有一些有益的德育素材,其中培养幼儿独立性的幼儿故事也多如牛毛,我们可以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心理,利用相关故事中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告诉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我在给幼儿将《怕黑的东东》时,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东东由一开始怕黑不敢独自一个人睡,到后来勇敢面对黑暗的恐惧的故事。讲完以后,我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晚上是不是一个人睡呢?”一些幼儿摇了摇头。我继续问:“那小朋友们不自己睡是不是也因为怕黑呢?”幼儿点了点头,说道:“是——”,我接着问:“那么现在小朋友们还怕不怕黑呢?”一位幼儿说:“不怕了,我今天就要告诉妈妈我要一个人睡!”

2.进行榜样示范法培养幼儿独立意识

幼儿的模仿能力和习得能力是很强的,他们不仅喜欢模仿家长,模仿教师,还喜欢模仿同龄的小朋友。因此,我们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可以利用榜样示范法,为幼儿树立独立自主的典范与标兵,号召幼儿向他们学习,就可以通过幼儿的模仿来使其养成独立意识。比如,我发现乐乐每次吃完饭之后都会将餐具拿到水龙头旁边冲洗,于是我问乐乐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妈妈说了,吃完饭要自己洗碗。”我继续问乐乐:“那你的袜子是谁来洗呢?”“也是我自己,妈妈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于是,我当众表扬了乐乐懂事,对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精神予以了肯定,并号召幼儿都来学习乐乐。第二天,好几名幼儿都学习乐乐,在吃完饭之后抢着去水龙头旁边洗餐具。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树立一个榜样,并不需要额外再去做什么,就会发现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每一个人,带动了整体的氛围。自从那天以后,我们班上的幼儿都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一来,幼儿独立自主的意识就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简单而浅显的道理中逐渐形成了。

3.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意识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具有独立的意识。幼儿既然是独立的人,大自然赋予他们可以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也赋予他们以人类的智慧,就可以学会怎样进行日常的各种活动。因此,我们应该在一日活动中多去鼓励幼儿独立完成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虽然这是十分琐碎的,也是相当有难度的,但是却是必须要进行的,是对于培养独立意识最佳的方法。具体而言,幼儿一天中的入园、游戏、吃饭、穿衣、叠被、洗脸等等活动,都需要尽量要求他们自己完成,而不要包揽幼儿的一切。比如,幼儿不会系扣子,如果我们每次都帮他系,那么幼儿永远学不会系扣子,所以我们可以教给幼儿系扣子的办法,耐心等待幼儿把扣子一个个系好;幼儿洗漱总是把水溅洒到地上、身上,如果我们一直害怕水弄湿幼儿的衣服而帮幼儿洗,那么幼儿永远无法独立洗漱,因此我们要告诉幼儿怎样的动作幅度是刚好的,告诉幼儿水溅到外面会怎样,应该怎样处理,这样幼儿下次就会注意,慢慢就学会了洗漱。凡是幼儿能处理的事都要尽量让他们自己处理,即便是做错了也不要紧,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纠正,使他们真正成为生活的主角。这样,时间一长,幼儿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事主见。

4.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独立意识

幼儿不仅受到教师的引导与教育,也受到家长的熏陶与渐染,如果教师与家长的教育出现了不一致,那么就会使幼儿感到茫然。仅仅是幼儿园教育幼儿树立独立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幼儿在家中受到的影响会更加深远,只有家中与教师统一思想,家园共育,才能帮助幼儿切实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具体应该怎样做呢?比如在“家园联系栏”或者校讯通里向家长介绍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提醒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独立地面对困难,不要大包大揽,以免形成依赖的心理。针对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内的现状,建议家长给予幼儿多动手的机会;如吃饭时,帮忙发发碗筷;父母回到家,帮忙拿拿拖鞋,给父母倒杯水;父母晾衣服时帮忙递衣架等。这些事情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教育,无形中培养了幼儿勤劳的习惯,为他们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了基础。这样积少成多的锻炼,让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的同时,其他能力也会相应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三、结语

未来的路是幼儿自己要走下去的,任何人都不能陪他们一路走到终点,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耐心引导幼儿,教给幼儿做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到做事的坚信与快乐,使他们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学会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达到幼儿教育的目的,使幼儿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有能力、有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高春林.浅谈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2(17)

[2]蒋燕燕.如何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福建教育.2014(11)

[3]潘蕴.自理——成功人生的第一步[J].黑河教育.2012(03)

[4]张帆.浅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4(18)

9.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好方法 篇九

爸爸妈妈是否经常看到这样一个情况:宝宝会把各种东西堆得高高的,然后推翻,重来,一次又一次建好,推翻、建好、推翻……

对于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是不是不以为意呢?其实这就是宝宝的一种独立学习的体现!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宝宝对这种动作的重复,可能就是他们接受外部事物的一个过程。而且这种“重复性”的动作也是一个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过程,更是他自发地提高动手能力的独立学习过程。

科学表明当幼儿在重复在一件事情过程是他们自发的独立学习过程,这是一种自发的、主动的学习,与大人引导的那种独立学习的做法两者皆不可抛,更需要相辅相成。在宝宝的学习过程中,二者是伴随孩子成长的。所以,家长要正确地理解宝宝的重复性行为是进行独立学习的过程,而且还应该在孩子进行这种重复的独立性学习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

那爸爸妈妈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很好地帮助宝宝增强他的独立学习能力呢?

首先当爸爸妈妈看见宝宝在反复地做一个动作,或重复地在完成一件时,爸爸妈妈应该尽量不打扰宝宝,让他尽可能自己独自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因为宝宝的学习是需要重复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可以让宝宝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能加深宝宝对其它事物的体验和理解。当然了如果爸爸妈妈能在一段时间以后再次引导孩子玩同样的游戏,那么收到的效果会比你想象中还要来的好。

其次爸爸妈妈还可这样做:

第一要学会肯定宝宝的这种行为,这种反复探索行为一定要给他们正面的鼓励;

第二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爸爸妈妈可以营造游戏氛围,让宝宝再玩一次曾经玩过的游戏,然后用心观察下宝宝在这几次游戏中有什么变化;

10.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篇十

南充市李渡中学 李敏

教学内容: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家长明白孩子缺乏责任意识的原因。

2、通过学习,让家长知道孩子缺乏责任意识在生活中都有哪些表现。

3、通过学习,让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具体方法。教学重点难点:让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共同来探讨的主题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发自内心的叹息和哀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了,除了学习和游戏之外,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做,犯错后千方百计找借口推诿。一些高中生还经常对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的话,轻者横眉冷对,给父母冷暴力;重则大吼大叫,肆意谩骂,甚至拳脚相加。这些以自我为中心、为我独尊的孩子身上缺少一种做人的基本品质,即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孩子健全人格和能力发展的基础,而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言行举止决定了孩子责任心的强弱。本课我们将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为话题,从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表现以及如何培养孩子责任心几方面做一些探讨与交流,希望家长朋友们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受到一些启发。【新课教学】

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责任意识,可孩子的责任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意识的有无都与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从家庭教育这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孩子责任意识缺乏的原因

一. 孩子责任意识缺失的缘由。1溺爱式教育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得到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正是我们给孩子的过分的爱致使孩子没有机会独立做本该由他们负责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比如:孩子迟到了,家长解释迟到的原因是自己睡过了头,不愿孩子;学生完不成作业,有家长就打电话或者让学生带纸条解释完不成任务的原因,自己承担责任。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孩子衣服从来就没有自己洗过,吃完饭就把饭碗推到一边,玩过的玩具随手就扔,被子要让妈妈代叠,洗脚要让妈妈打好温水,写作业要让妈妈给念题目,上学时书包也要让妈妈给背„„孩子们就这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本来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长承担了。

2.功利主义的教育 重智轻德、重利轻德,看中孩子的成绩而轻视孩子的品德,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想帮家长干点什么,家长便会说把你的学习抓好就行了。父母认为孩子成绩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渐渐地孩子认为什么事都有与他们无关,唯有学习、读书才是正经事,只要书读得好,成绩好什么事都好说,否则------。因此,他们变得“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关心别人,不懂得爱别人,不再“多管闲事”,以至于长大后,孩子们变得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周边的人为他们付出的再多,在他们的眼里也是理所当然的。

3.完美主义的教育

很多家长蛮横地让孩子走自己精心设计的道路,并对孩子进行一种完美式的教育。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出一点差错,学习要名列前茅,能力要超强,待人接物要恰到好处。如果做错一件事,就全盘否定孩子的所有努力,甚至给予严厉的惩罚,迫使孩子不敢负责,害怕失败,怕受惩罚。

4.家庭诚信品质的缺失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家长本身在对人处事上缺乏责任,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久而久之对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灰产生极坏的影响。

5.问题家庭爱的缺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开始了动荡和奔波,造成了离异、单亲、留守等家庭。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对自己都无责任感可言,自己又有什么必要去树立责任意识呢?

二.孩子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 1.对家庭成员情感淡漠

不关心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的生活,不体谅父母的艰难,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要求别人围着自己转,是孩子缺乏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

2.随心所欲,缺乏集体观念

对班集体不负责,对大扫除、值日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不珍惜班级荣誉和形象,破坏纪律,影响他人;与不良人员交往等。

3.缺少社会公德意识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到处刻画等破坏环境的行为;在公共场所高谈阔论;面对弱势群体的求助视而不见、漠然处之;破坏公共设施、出口成“脏”等。

4.以身试法,漠视生命

面对困难怨天尤人,甚至采取报复他人、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解决。

5.借口成堆,逃避责任

作业没有完成,就说老师布置作业太多太难;上学迟到,就说父母生病;开家长会父母未来,就说父母不在家;某课考差了,就说老师没有教好。。。,总之出了问题,不是先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想办法推卸责任,完全没有担当意识。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身教重于言教,用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去影响孩子

解决孩子责任心的问题必须从父母做起,无论是工作还是为人处世,父母都要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决不推卸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并且有意思地寻求子女的帮助,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更要经常关心孩子,挤出时间负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让孩子明白,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虽然分开了,但对孩子的爱是永恒不变的,父母时刻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影响、教育孩子。

2.构建民主家庭,激发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让孩子勇于担责 民主、平等,说来容易做来难。有的家长凭自己的想象给孩子设计好人生道路,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完全没有民主,只有专横。在这种状态下,根本不可能激发孩子的责任心,甚至会引发孩子的不良情绪。在生活中家长必须面对现实,弄清孩子的心理需求和人生计划,和孩子一起规划未来。在家里有什么重大事情时,尽量征求孩子意见,让他们参与其中,家长要真心听取孩子意见,尽量采纳,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应该负起一份责任。

3.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现在的高中生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太累,只要成绩优异,其他什么都可以不做,可谓是“一好遮百丑”。家长认为家务事只要自己做就行了。这种观念使孩子从小就没有对家庭负责任、尽义务的意识。所以,家庭中的有些事情,虽然父母能做,但必须有意识的让孩子去做,要让孩子有意识地承担家务劳动,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之类。家长要督促孩子,在孩子完成后,家长要给予真诚而恰当的鼓励。

4.尊重孩子,从改错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些家长,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是完美主义者,只能接受孩子成功,却不能接纳孩子的错误。可以说,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孩子犯错误很正常。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正视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把错误摆在面前,提出一个可行的,孩子能接受的解决方式。和孩子一起分析,一起面对,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提出补救措施,并尽力改正。让孩子在鼓励中承担责任,改正错误。当然对于有错不改的孩子,实施恰当的惩罚是必须而且必要的。

5.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

对于高中生,我们要让他们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学会对社会负责。比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给老人让座,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等,通过这些他们力所能及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给孩子选择的自由

选择是一种权力,也是某种努力的体现,孩子会因为拥有选择的权力而变得独立、自信、自律,充满责任。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很少给孩子选择的权力,很多孩子在为家长完成理想,为老师完成意愿,很少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学习。高中分科时,酷爱文科的孩子被塞进了理科的课堂,酷爱艺体的孩子被强行送入了普高的校园,于是,很多的悲剧就是由于选择的问题而发生了。【课堂小结】

让高中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创新意识,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责任感教育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高祖重视。所以说,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就应该是教育孩子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希望我们今天的探讨对于你的教育有帮助。

【课后作业】

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下面的测试题,了解孩子的责任心。1.当自己的父母吵架时,你会怎么做?()

A.心里害怕

B.避开 C.找其他亲友劝说

D.自己劝说 2.你了解自己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吗?()

A.都了解

B.部分了解 C.都不了解

3.你觉得我们能为环境保护等问题做什么吗?()

A.什么也做不了

B.看情况,不能做也不能怪我 C.尽自己的力量

D.保护环境都是空话,主要还是靠国家 4.你在家中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吗?

()

A.会

B.会,但家人不让我做 C.基本不会

5.对社会中有失公平的现象,你持什么态度?()

A.很正常

B.与我无关的就不管 C.与我无关,但我很厌恶

D.深恶痛绝 6.当孩子和别人产生矛盾,你会 ?()A.经历推卸责任

B.包揽全部责任 C.弄清事由,各负其责

7.对待孩子的教育,你会

()

A.不闻不问

B.非常重视 C.委托他人

D.视情绪而定

11.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三个阶梯 篇十一

阶梯1:完成力所能及的生活事宜

概念:要独立先要有能力照顾自己的生活,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年龄段的目标。3岁孩子得学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吃饭;上学了学会管理学校的用品,再大点学习做家务等。

方法:英国的家庭很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一般的家庭有两个以上的孩子,祖父母也不可能时刻给予帮助,孩子不得不从小就掌握很多生活能力。对3岁的孩子,帮他们做事比让他们自己做反而容易得多,但是英国家长很有耐心,他们会充分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饭、自己洗漱睡觉,在英国的家庭里很常见。这不但是学习生活技能,更是帮助孩子增强满足感。

阶梯2:塑造自己,建立独立人格

概念:孩子首先要理解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次是理解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自己是谁,有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建立个性化与自信;最后就是逐渐形成独立人格。拥有独立人格的孩子懂得寻找自己的空间,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尊重别人,懂得感恩。

方法:英国专家指出3岁的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就是父母帮助他们理解他们是谁,他们与别人有何不同。这是独立人格建立的最早期阶段。孩子在此阶段出现很多较为叛逆的行为,总是与父母对着干,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寻找界限,通过一些不服从的行为来探视什么是对的、自己的权限是什么。这个时期,英国父母非常注意给予孩子的评价,虽然孩子使他们头大,但是他们还是要不断强调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在孩子淘氣的时候,英国父母会告诉他们那样的行为是错的,但是他们也会给孩子强调,如果改正错误,他们就是好孩子。英国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就是塑造个性的过程,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培养个性,建立自信。

阶梯3:建立主观能动性

概念: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思维习惯,拿成年人来说,如果你不是习惯于听从指挥做事、看大多数人怎样做、看惯例是怎样,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利用合适的方法去影响别人的话,那你就具有主观能动性。拥有主观能动性的孩子,其实也是勤于思考的孩子,并且敢于脱颖而出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具备让多数人接受自己意见的能力。

12.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篇十二

关键词:安全隐患,安全意识,自我防护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推动着社会快速发展, 农村也悄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 提高了现在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然而, 科技是把双刃剑, 孩子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幸福的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更多的安全隐患。

一、农村孩子安全隐患大

农村孩子由于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与城市的孩子相比面对的各种安全隐患更多。农村孩子上学往往要走一个小时, 最远的走两三小时的也有。在上学和回家的路途中, 穿过公路时, 由于农村公路没有人行横道, 农村的各种车辆越来越多, 就必然存在很多的交通安全隐患。当恶劣天气来临, 暴发的山洪, 突发的滑坡、泥石流, 冰冻天气, 大雪封山随时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山溪小河, 村寨里的狗, 树上的马蜂, 森林里的野果, 路边小摊点的零食等等这些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 都是孩子们必须面对的安全隐患。加之农村留守儿童非常之多, 留守儿童多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管理, 隔代管理的溺爱与放纵与薄弱的安全意识都给孩子们带来许多人为的安全隐患。另外, 许多农村学校地处高寒, 冬天冰冻天气使教学楼外墙瓷砖脱落, 路边山崖石块风化掉落也时刻威胁着学生的安全。

二、农村教师的责任更重

从国家到地方, 从行政部门到教育主管部门, 对学生的安全越来越重视, 实行安全问题问责制, 渐渐地教师就走向了学生安全问题的前台, 成了学生安全的首要责任人。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 教师又渐渐成了孩子们的代理家长, 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都是老师们天天牵挂的内容。加之社会对教师的不公, 凡是与学校、学生、教师有关的事故, 社会总是把责任推到老师身上, 因为每次事故总要人出来趁承担责任, 无论是谁来承担责任都还是教师。农村孩子安全意识差, 安全隐患本来就大, 使得农村教师对学生安全的责任就更加的重大。

三、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农村教师虽然有着如此大的安全责任, 农村学生又面临如此多的安全隐患, 但是我们谁也不可能给任何孩子安全一生的承诺和保护, 只有学生自身具备了安全意识和能力, 提高了学生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 方可一生平安。因此, 学校安全教育的落脚点应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形成自救自护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一、通过营造氛围感染, 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和活动, 让学生懂得各方面的安全知识, 掌握自救自护的安全技能, 做到防患于未然。学校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黑板报、布置安全科普画廊等方式, 使小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识, 班上老师利用晨会课、公共安全课专门讲解安全知识和在教学中渗透安全知识, 让学生在处处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小学生重视安全的意识, 懂得各方面的安全知识, 掌握自救自护的安全技能。

第二、注重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学校集会、班会、晨会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持之以恒地要求学生“管好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脚”, 严格要求学生在放学路上不准打架斗殴, 没有经过家长的允许不到同学或亲戚家等, 做到了周周有安排、有检查, 严格训练, 反复要求。通过学生的相互监督和管理, 逐步让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 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只有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学生的安全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第三、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教师除了上门家访外, 学校不定时召开家长会, 还要印发“道路交通安全承诺书”、“给家长的一封信”等, 向家长及监护人宣传了学生校外安全注意事项、家长如何管理好子女在家庭的各种安全行为及学生校外安全的防护措施, 增强学生家长重视子女安全的自觉性和防范意识。只有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才更有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

第四、经常开展学生安全演练, 形成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学校要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基础上, 坚持“积极预防和科学预防”的工作原则, 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开展日常安全教育与培训、开展紧急疏散演练等安全教育活动, 学校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 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安全演练,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

第五、排查不安全因素, 督导学生日常行为。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安全要素, 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只有这样, 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 让学生了解了各方面的安全知识, 学生的安全意识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学生就能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 提醒自己身边的人注意安全。例如, 我们学校教学楼的楼道口较狭窄, 六个班近二百名学生从这通过, 每当吃午饭或集合的时候, 各班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从楼道口冲向食堂或操场, 安全问题让人担忧。无论老师怎么叮嘱, 只要背了老师的眼睛, 就是山河依旧, 原形毕露。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宣传, 观看安全教育片, 让学生认识到了这样做的危险性后, 他们便能快速而有序地来到食堂, 在楼梯间再也很少人拥挤了。若发现有人拥挤, 便有同学主动提醒:“这样做很不安全, 请不要拥挤, 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呀”。这样使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得到了根本好转, 解除了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3.六秘诀培养孩子独立学习能力 篇十三

1. 让孩子玩得痛快

小时候,孩子玩得时间和花样越多,脑子转得就越快。游戏时积累的智慧会为他们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学校生活也将变得丰富多彩。

2. 日常生活的经验

去市场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孩子。各种经验(文化体验,少年团活动,独自旅行)都是学习的基础。

3.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小时候起,就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说自己系鞋带、穿袜子、按时完成作业,

即使是简单、琐碎的事情,也要训练孩子让他们自己作出判断,自己动手,这样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自控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4. 创造环境,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在培训班的功课过多,当然会身心疲惫,在学校里不能集中注意力。放学后就是休息时间。孩子的体力上去了,在课堂上精力也会高度集中。

5. 让孩子去课外辅导班时,一定要有原则

妈妈即使知道孩子有的学科成绩不好,也应该先忍耐。先让孩子自己找到问题所在,这样他们就会想要补习功课。那时送他们去课外辅导班是最有效果的。回来的路上,尽量让孩子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使所学内容有一个消化理解的时间。

6. 假期是休息的时间

14.培养孩子独立性典型案例1 篇十四

我们班某女生。从2岁开始,父母就鼓励他独自在小床上入睡了,3岁已经能帮父母做很多事情,比如,摆碗筷、搬凳子、挥舞小扫帚、学包小馄饨„„3岁半很自然地进了幼儿园,穿衣、吃饭又快又好,上幼儿园的时候在同学中她很有威信,因为他在思维方面比一般同学敏捷的多,最重要的是她非常勇敢,自己摔倒了会马上爬起来,即使父母在旁边;就算是别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了她,也不会大哭大闹„„

她父母说:“孩子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凡事爱问‘为什么’,我们也尽可能让她尝试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平时很注意培养他独立自主、勇敢坚强的品质。比如:2岁多后他经常爱说‘我要„„’‘我想„„”我来„„’等等,显得很逆反,一下子好像不听话了。这时我们看了一些有关书籍,也咨询了一些有经验的人,知道这个时候的他开始‘自我中心’了,希望我们大人把他当成很厉害的人,于是我们正好顺水推舟,开始‘刺激’她:好,长大就要有长大的模样,要自己睡觉,自己学着穿衣、脱鞋,而且要会帮助我们做点事情„„结果他还真行,比一般孩子长大的快!”,现在上四年级了,这孩子让人觉得很有思想,学习方面也非常好,善于动脑筋,在老师和学生眼里都是很受欢迎。

在小文的父母不仅看到了孩子独立的需要,而且能够给他表现的机会与合理的引导。父母的理解、放手、鼓励与赞许正是对孩子独立的支持。

故事二:小宁,10岁,小学四年级,可现在仍然与妈妈同床睡。因为怕黑,连上卫生间都要妈妈陪在外面。做功课更不要说了,妈妈真希望她能替他读书就好了,每天晚上真吃力。不看着他,他就不做了,甚至连题目都不会看。所以考试题经常是妈妈在家他会做,考场上他就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了。洗澡、起床都要妈妈伺候才行!

据妈妈反映,这孩子从小胆小,身体也不大好,家人都很心疼他,怕他到幼儿园吃亏,总是最后一个送去,最早接回来,还要对老师左托右付地恳求。该上学了还不会穿系带子的鞋,就都改成松紧带式;每天怕他睡不够,总是由妈妈拽他起床,然后帮他穿衣、洗脸。家里有明确的分工,爷爷负责上学接送并背书包;奶奶负责饮食,包括喂饭;爸爸负责买东西;妈妈负责功课兼做早上起床后的事情等。总之,小宁是家里的中心,所有的人都围着他忙得团团转,而他只是站在那里观望与等待„„

懒惰、依赖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像一种传染病蔓延到孩子的各个方面,生活上、学习上,乃至以后的工作中。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小开始。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自立,才可能促使孩子学习上的独立自主。小宁在父母的“爱”中逐渐失去了本该属于他的耕耘地带。

常常有家长会问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小孩,大人不说让他学习,别人就能主动学习呢? 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我对这些问题也是非常好奇的。因为这种主动性,是决定学习成绩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往往具有这种习惯的学生,数学120分试卷,分数一般都不会低于100分。

正好,我身边有这样的几个学生。所以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

这些学生都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考试前会主动安排,会自己决定上还不上那一周的培优课。平时没有考好,也会主动找相关章节的内容去做练习。

而布置的作业,也能很认真的完成。不会的题,会反复想,一直想透为止。至于上课,基本上不会走神,能全神贯注的学习。

于是我和这些学生的家长作了一些交流。有的家长是这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任何问题我都要她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啊。主要是平时遇到问题就问问她有什么处理意见。如果她的意见与你的想法不一样,怎么办? 如果她的想法很好,我当然会听取。再以后,孩子就完全形成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多。我现在是被她指挥了。”

但这个孩子成长却没有出什么问题。并没有出现失去控制的现象。而且成绩也比较优秀。独立性强的孩子,才会觉得生命是自己的,才会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才会为自己的生命去奋斗。

15.怎样培养孩子独立性? 篇十五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当孩子面对问题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想、去分析、去应用自己学会的知识与经验,去寻找答案。如果孩子实在无法找着答案,父母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请教他人、陪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等方法,协助孩子,让孩子从旁学习思考的技巧,而不是孩子有问,父母必答。一旦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日后遇到任何事情时,他不但不会独立解决问题,更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所在。因此,凡是孩子自己可以想的,就让他自己去想。

让孩子为自己做决定

一些父母在孩子提出意见时,常以“你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孩子”、“小孩子懂什么”、“你的意见是错的,应该听大人的”、“以后再说”等压制孩子发表意见,长此以往,孩子将变成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其实,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发表意见,并鼓励他提出要求。当然,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应立即纠正,并同时向孩子说明不能满足和答应他要求的原因。

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当孩子提出要帮忙做家务时,父母常说:“你还小,不必做这些事。”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只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家务事毫无责任感,不只不会做,而且根本不愿做。

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在父母的协助下,两岁多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吃饭、穿衣服、穿鞋子、上厕所等;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可以处理些简单的家务。这个过程中,父母也多需给孩子鼓励和肯定,如“我相信你可以做”、“你做得很好”等。这些过程将逐渐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主动去做的习惯。

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

我们经常看见:孩子东西乱扔,大人来收拾;衣服弄脏了,妈妈立刻洗。孩子外出前,父母千叮咛万嘱咐是否有带齐东西?逐渐地,孩子形成一种依赖父母的“安全感”,而自己对一切事情不闻不问。结果,一旦父母有疏忽,或是离开父母,自己就无法生存。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积累经验,学会如何管理自己,包括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情绪。例如,让孩子负责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书包、照顾自己的宠物等。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一些父母爱孩子总是无微不至,如看见孩子拿小刀削铅笔,就深怕他会弄伤手指,于是马上接手替孩子削铅笔。如此一来,孩子就没机会从中学习如何应对未知的风险。父母需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导孩子如何应对突发的危险,如让孩子知道在面临一定危险的情况下,谁、什么地方、什么电话号码是他可以求救的。如此,即使没有父母守护在身旁,孩子也可以应用自己的经验、智慧,实现自我保护。

16.如何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篇十六

美国教育部门开设了主题为“不要开门”的专题节目:由工作人员扮演送货员,带着孩子喜欢的礼物和气球去一些爸爸妈妈不在家的家庭造访,事前已经和爸爸妈妈沟通好了。

结果,一半的孩子表现不错,对送货员的诱惑置之不理;另外一半的孩子表现的就不好了,开门让送货员进来,同时还以小主人公的姿态让送货员参观自己的房间。

这个节目一出来,引起了爸爸妈妈的广泛关注。有一家幼儿园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参观了警局,活动中给孩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警方精心制作的那本《独自在家安全手册》。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同时还能够给孩子提供很多的经验:

要是一个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可以跟他说爸爸妈妈暂时不方便见客,不管他说什么,都不能开门;

不要跟别人说起爸爸妈妈的出行安排,防止有心人趁此机会上门;

无论如何都不能坐上陌生人的车,就算他说是爸爸妈妈的朋友也不行;

学会打开和关上家里所有的门窗;

接听电话时,不要跟对方说自己的任何信息,也不能告诉他现在一个人在家;

有任何不对劲的事,一定要及时寻求帮助;

出去玩时一定要跟爸爸妈妈说明自己去哪里了;

对于陌生人给的东西千万不能要;

一些好玩,但是空旷没人的地方,不可以一个人去;

不要一个人出门,一定要跟着爸爸妈妈或者是跟着朋友;

不要一个人去加油站饭店等公共场所的厕所;

如果陌生人对你说:带你去一个好地方,或者玩什么好玩的游戏的话,千万不能跟他走;

要是陌生人抱着你,搂着你的话,一定要大声喊叫:我不认识这个人,帮我打110。或者大叫:救火。经过研究发现,人们对于“火”字眼是比较敏感的。

通过填图册子是不能够做到让孩子完全记住这些安全守则的,因此,参观完警局之后,幼儿园的老师又把经常在幼儿园玩的“假设游戏”教给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在跟孩子玩的时候把“安全守则”渗透进去。比方说,可以让爸爸妈妈充当一下陌生人:

1、要是一个陌生人来接你,同时能够叫出你名字,他跟你说,你的妈妈让我来接你,你会跟着走吗?

2、在打不到车的时候,有陌生人愿意载你回家,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3、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陌生人来敲门说:“我的车坏了,想借用电话找拖车”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4、去商场玩,有个人说,他的宠物狗丢失了,想让你帮忙一起找,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另外,爸爸妈妈在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候也要积极寻找教育孩子的机会,比方说,电视里播报绑架新闻的时候,最好是询问一下孩子的意见:“要是你也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样做”。

17.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意识 篇十七

1、在规定的时间内叫他们自己解决,叫他们多动脑筋,不许求助,不许探讨,不许抄袭,叫他们自己找问题的最佳答案,看看谁的方案最好

2、教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

18.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篇十八

最近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父母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使孩子缺少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不利,而过多地照顾孩子,又给家长增添了许多烦恼。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一方不妨示弱偷懒,这样会使自己心态变好,孩子也阳光,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

在生活上家长要“偷偷懒”:笔者的儿子特别爱吃我做的饭,觉得我炒的菜比饭馆做得都正宗,他曾经问过我:为什么菜做得这么好?我就告诉她:“外公去世得早,外婆工作太忙,只能自己学着做饭,只有自己会了,才能终身受益。”儿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做饭时,他就在旁边给我讲学校里的事,有时也会突然问我一个调料的名称或是一个做菜的步骤,每当这个时候,我从不会说:“你赶紧做功课吧。”我一直认为要让孩子做点家务,提前学点生活的本领,因为将来他不管做什么,都要回归到生活中来。

在学习上要让孩子懂得“为自己”:我经常听到办公室的同事说,我们做父母的多不容易呀,成天不看电视不看书,陪着孩子做作业,周末了,还要像赶场似地,陪着孩子上补习班……其实,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当成头等大事的做法不可取,第一,给孩子心理造成压力过大,不利于孩子正常学习发挥;第二,家长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爱好,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与孩子学习“共进退”,剥夺了孩子的责任心,学习本来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一直向儿子灌(guàn)输的是:学习是为你自己,与旁人无关,因此你有选择和自主的权利,所以,儿子一直很独立。

家长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更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孩子,不要做强势父母,要学会示弱和偷懒,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当然,与孩子的交流,是万万不能偷懒的。

上一篇:粮改饲工作总结报告(粮改饲绩效评价)下一篇:未成年人教育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