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谈生命教学设计(精选8篇)
1.09谈生命教学设计 篇一
《谈生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 的。本文的作者冰心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作者对生命的体悟,启发我们认识生命的 本质和人生的意义。本文以“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为例,来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 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只有真正感受了,读者的心灵才 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火花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不说”生命是什么”,而说 “生命像什么”用心感受自己的生命,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学习本文,意在 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自身的情感体验,不论粗糙或细 腻,只要能谈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做到人人学中有得就可以。【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三年的积累,学生初步学会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能够品味作品中富 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本课难度不大,作为教师,重要的是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学习方式的 多样化转变。【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反复朗读,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感受文中的鲜活形象;揣摩、品味语言,理解生命的本质、规律。
3、感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 说明抽象的事物。难点:品味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并在揣摩、联想中体味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 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文本,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
【设计思路】 课堂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加以各种形式的阅读设计,并结合说话训练,真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 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对文学 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欣赏歌曲——《飞得更高》,然后思考:歌中把生命比作什么?哪句 歌词体现了作曲者的人生态度?学生回答。(展示课件 1)(过渡语)生命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谱写自己的生命之歌呢?世纪老人冰心以 澎湃的激情和文字为我们描绘了壮美的生命之图
,诠释了生命的真谛,这堂课我
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谈生命》。走近作者 展示冰心的照片,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冰心的资料。(展示课件2)(过渡语)《繁星》 《春水》中渗透的是爱的哲学。让我们心怀对生命的独特品 悟,走进课文,感受生命的鲜活。
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展示课件3)1.反复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3.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坚强的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 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多媒体展示课件4):感受生命的鲜活,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生命像 什么?学生或默读或速读,或小声读„„并勾画思考。师组织学生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过渡语】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 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我们朗读这些文段,揣摩其中的意蕴。
四、研读赏析,揣摩意蕴 1.文章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过 程,并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有感情的朗读“春水东流、小树 成长”的段落,用自己的话描述生命的过程。(展示课件5、6)说明: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联想,感受鲜活形象,用自己的话概括表 述对人生的理解。2.教师设置问题,学生交流,加深理解。(展示课件7)(1)“小树”在成长过程中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2)通过“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的经历,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小结】 对于生命,冰心老人用形象的比喻作了阐释: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 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3.走出文本,放飞你的思维,你觉得生命像什么,课件展示例句: 生命像什么?生命像蜡烛,点亮的那一刻便决定燃烧终身。(茶 浪花 鹰 小路 竞技场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出。【过渡语】 本文语言既有形象描写,又有哲理陈述,句式变化多样,我们可以品味这些 语句并背诵一些精彩句段。
五、品味语句,体悟情感 文章有很多精警语句,找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你感受最深的有哪几句?你 欣赏哪些语句,谈谈感受。哪些语句你不理解,提出来,共同交流。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 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 ; ;
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愿你生命
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 ; 昏。” 【总结】这些语句是作者积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写成的精警语句,是最富有感情 的语句,也是全文的点题之句,表明了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链接延伸,借题发挥 弱小的生命有了独有的坚强,也可汇成璀璨的生命夜空,链接生命之灿烂。多媒体显示:鲁迅在夜里一边咳嗽,一边写文章,昏暗的灯光下发出内心的 呐喊;巴尔扎克一天24小时疯狂写作,短暂的生命完成了几百万字的创举;二十 岁的洪战辉在母亲离去、父亲精神崩溃的境遇中,带着年幼的妹妹走过艰难的 5000日,他的笑容感动了整个中国。这是一群灵魂饱满的人,也应成为我们生命 中的偶像。问题:你的生命偶像是谁?他的人生经历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说明: 培养语言概括能力,建立正确人生观。)
七、小诗作结 冰心老人生给我们的哲理散文《谈生命》,文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形象画面,一句句高亢激昂的精警语言,给我们启迪。同学们编写的一个个照亮心灵的诗句,讲述的一个个积极乐观的故事,令我们激动!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在生活中更加 珍惜生命,热爱人生。师生齐读小诗《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教师寄语:愿同学们以奋斗为伴,为理想插上双翼,创造出美丽灿烂的人生!八、作业布置 学了本文,同学们对生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请写一篇读后感,结合实际谈 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课堂教学流程:
情景激趣 歌曲激趣
初读感知
研 读赏析
诗 歌共勉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品味感悟 品位感悟
2.09谈生命教学设计 篇二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至关重要,但是在我国生命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从学校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看,生命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程来进行渗透的。但是从整个的教学安排来看,人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安排中自然学科的占30%以上,有关社会的科学知识占50%,而渗透生命教育的课程只占20%。这样在学科设置上,生命教育的分量就不是很重。那么,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就有责任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提高尊重生命的意识。
笔者就本人在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做法作个小结以求与同道之人商榷。
1. 用好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
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已经渗透了一些生命教育的内容。教材中好多单元也都是有目的地进行生命教育。因此,我们可以凭借教材的单元设计来进行生命教育。如:苏教版教材中“热爱生活”单元:《生命只有一次》探讨人类生命的独特性以及生命的宝贵;《让人生更加灿烂》探索人生的意义和真谛。在“遵纪守法”单元:《法律护我成长》讲述了学校与家庭的呵护以及社会与司法的保障;《护佑生命安康》以及《筑起“防火墙”》强调人的生命权以及自我保护。在“自立自强”单元设计《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亲近师长”单元设计《人不能选择父母》《换个眼光看老师》。在“亲近社会”单元设计了《成长在社会》培养学生学会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笑对生活》让学生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重要的是战胜挫折,开拓进取。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材料,因此,我们要充分用好教材以便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2.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生命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好阵地。它可以围绕学生的身边问题,让学生通过行动研究来解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我们可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平台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如进行“法离我们究竟有多远”主题教育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法制教育,带领学生参观未成年人管教所,通过未成年犯对亲身经历的倾诉,让学生自己体验到法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自由和生命的珍贵,从而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约束自己的言行,防止过激的言行;在“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防护措施,如紧急避险、简单包扎、紧急呼救等;在“青春期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男女生分组观看录像,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异性,懂得如何度过这一黄金时期;在“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和展览,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产生极大的心灵震撼,从而自觉形成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3. 精编生命教育手册
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推荐自己的喜欢的有关珍惜生命的诗歌和故事,也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或者身边同学的事情进行创作,还可以让学生以生命教育为主题设计自己的手抄报。从而让学生在推荐、改编和设计的过程中,体味生命和成长的美好。这种生命教育手册设计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极强的特点,能“因地制宜”,进行生命教育。
4. 在心理辅导中强化生命教育
笔者除了教思想品德课还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因此,利用工作之便及所学的心理知识和辅导技能对学生进行团体或个体心理辅导,先后进行过《打开心门交朋友》《沟通从倾听开始》《解开人际千千结》《人缘来自好性格》等团体辅导,利用团体辅导技巧,从心理的不同方面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体验朋友、亲情、人际交往、性格等方面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应如何处理我与他人的关系,进而懂得在交往中应倾听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考前焦虑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排查出心理焦虑的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帮助其找出焦虑原因,排除焦虑源,调节不良情绪,最终使他们能愉悦地参加中考;在校园网上开设“心友信箱”,作为师生沟通的桥梁。学生信件可以署名,可以匿名,由笔者直接负责与学生交流或与来信者面谈,为学生保密。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宣泄的渠道。
总之,生命教育的设计形式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就可以找到若干的方法,就可以让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中尽到微薄之力。
摘要:漠视生命就是犯罪。作为以教育为职业的教师在其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设计呢?其实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
关键词:学生,生命,生命教育
参考文献
[1]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7-9年级.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年5月第3版.
3.浅谈儿童作文生命化教学 篇三
1.儿童作文生命化是对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践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每个学生进入社会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它要求作文教学摒弃繁难陈旧,单一封闭,尊重生命,激励创新,提倡说真话,强调抒真情,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希望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习惯和必需,为学生生命的发展奠基。所以,在实施新“课标”实践中,研究作文生命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儿童作文生命化是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种反思和突围。作文是人们用来进行日常社会交际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其语言综合水平的体现,这种能力是由多方面的内外因素和多维能力构成的。学生的习作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表现出他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听说读写的能力状况,还能如实地反映出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和行为习惯、理想信念、思想态度、情感意志、人生观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日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然而,学生们的实际写作水平却令人担忧,很多学生作文中充斥着假大空话,缺少真情实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千篇一律,抄袭成风,怕写作文,甚至有很多好学生也不愿写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同样也存在着高耗低能现象,正举步维艰。
3.生命化教学是作文教学内在规律的要求。作文是一种感情的交流,一种对话。这种交流与对话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是真性情、真个性的展现,是生命的发展与建构。“交往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获得某种认识论意义的‘主体间性’,而在于展示、发现和发展自我,在交往中获得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作文是人的一种个性体现和发展的过程,是人的生存的需要,从本质上讲,作文是一种生命运动。因此,作文教学要关注生命、关注人生,彰显人文特色。
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的需求与渴望出发,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身心成长相联系,从关照生命的角度进行作文教学,提倡在作文中表现学生的真实体验和独特感受。一言以蔽之,就是提倡在作文中尽情地释放心灵,张扬个性,放飞情思,这样学生的作文必将会绽放异彩、闪烁着生命之光。
二、儿童作文生命化内涵的解读
何谓生命?科学向我们解释了生命的本质,哲学促使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人的生命又是不确定的、复杂的,所以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必须放置于现代生命科学和生命哲学的视野下,以非线性思维方式加以关照才具有合理性。为此,本文对“生命”内涵的诠释,至少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①人的生命不同于动物的生命,人是自己生命活动的主宰者。②生命的本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力。③从人与世界关系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能动的复杂关系中展开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的。一方面,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存在着人向自然的生成与自然向人的生成的双向生成活动;另一方面,人们总是在实践活动中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相互交流,达到彼此理解、协调、合作的目的。人的生命就是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创造而成的。④人的生命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生成的、流变的。
作文生命化的内涵是什么?
1.自主。所谓自主,就是学生是自己的主宰者,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同时逐步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出于自然的活动。
2.真实。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也就是自然。就像演艺界推崇本色演出一样,作文也应是学生的“本色”表达。这种表达应该是真实的,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当然,这里所说的真实,是广义的真实,既包括事件的真实,也包括情感的真实;既倡导写(说)现实的真实,也主张写(说)想象的真实。强调真实,是根治假、大、空这一顽疾的良药。
3.创新。所谓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这是生命的本质特征。
4.健康。所谓健康,就是指作文中自然流露着积极向上的情感、思想。
如果说自主是生命化写作的动力,真实是对写作的内容的要求,创新讲究的是多样性,那么,健康就是追求品位,追求格调。只有这样,作文才会远离轻浅甜腻,抛弃虚浮和华丽,才会有种富有生命力的美。
作文生命化就是指从作文教学的角度出发,依据新“课标”精神,反思并改进作文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写作需求,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解放其思维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生命得以充分发展,写作风格得以充分体现。张文质曾经说过:“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同样,作为生命化教育一部分的生命化作文,也是极具个性化的,但是,与个性化作文相比,生命化作文更强调追求健康和自主。
三、生命化作文教学实施
1.引导积累——为作文生命化提供不竭的源泉。学生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积累不够。水,满才会自溢。人,感受深刻,情感充盈,才可能自然流淌。但在流淌过程中,如果没有必要的储备,宣泄就不会流畅。所以,应让每个学生拥有一本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折”。“存折”里存什么呢?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技巧,还要有情感和生活素材。在积累“生活”“情感”“语言”“技巧”的过程中,同样也是在自然而然地积累“思想”。泪泪涌动的思想潜流,是作文生命化的营养液。
积累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间接的,主要来自书本,来自于大量阅读,尤其是对经典的汲取。另一种积累是直接的,主要是来自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体验是一种以情感逻辑为基础的充满想象和联想的认知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特别引导学生积累三种体验:
(1)走向理性的成长体验。初涉人世的学生往往能从生活中获得新鲜的、丰富的体验,在成年人眼中看来也许是十分平常的小事,却能引起他们心灵的震颤,而且这种种体验会帮助他们形成某种认识,从而使他们从单纯走向成熟,从感性走向理性。把这种体验写入作文,不仅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相吻合,还有利于他们理性思维的发展。
(2)表现独特的生命体验。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传媒十分发达的时代,人们很容易丧失自我,拿起笔来要写点什么,好像什么话都有人讲过了,甚至语言都是现成的,只要照抄即可。但忠实于自己的体验才是写作的本质。学生习作中多有虚假不实、人云亦云,照抄照搬的弊病,其原因就在于学生个体的内心体验未被唤起和激发,写作时也就只能用自己的嗓子唱别人的歌。每个人通过眼睛看到的东西也许大同小异,但内心的感觉却各不相同,调动起来的回忆、想象、经验和思想更是千差万别,而那些与众不同的体验才是最宝贵的写作资源,若以此作为写作内容,就能克服作文千人一面、内容雷同的毛病。
(3)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生活得最有意义的,并非一定是年岁最大、阅历最广的人,而是对平淡和平凡的生活最有体验和感受的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审美,从对生活的审美中获得丰富而愉悦的体验,唯有如此,生命中才有人文的积淀,才有快乐和创作。
是否敏于体验、善于体验决定了能否从生活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有些学生总以为自己的生活单调、贫乏才难以写出佳作,其实这是由于忽视体验而产生的一种误解。事实上,曹雪芹的见闻未必比当时其他许多权贵子弟更丰富,蒲松龄的经历未必比当时其他一般读书人更曲折,社会生活对于任何人都是一种同样的客观存在。
如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体验的习惯呢?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观察周期,也就是通过对同一事物、现象、环境进行一个周期的观察,学生以此为内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连作几篇文章,形成一个系列。这样观察的目的性就很强,学生就会有意识地留心周围的事物,结合自己细细的体验,创作出内容新颖、有生命的文章来。
2.激发内需——为学生生命化写作创造动力。写作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生活中表白内心、与人沟通的需要,是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是人的言语上的自我完善、自我表现的需求,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这种教育需要将学生的情感意愿放在首位,将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写作的目标要求形成一种天然的联系,用最佳的教学方式去点燃他们思维火花,诱发他们创作的灵感,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能极为自由的发展,写出富有境界的佳作。
(1)激发内需,从作文命题入手。具有现代意识的作文命题起码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命题,无异于强迫学生无病呻吟,必然导致文章内容的空泛,语言的做作,情感的虚假;这样的文章,哪里还有什么生命,什么创新可言?二是开放性。首先是写作内容的开放,材料摆出来,话题提出来,命题者不去暗示,更不去指令学生该说些什么,任他们放胆写好了。如此文章才可能展示出独特的生命,闪射出独特的思想光芒。其次是形式的开放,即文章体裁样式的自由选择。三是启发性。作文命题是一种艺术,能通过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则短短的材料,就能引起写作者丰富的联想、想象和思索。这种联想、想象和思索来得越广阔、越快,便越好。
(2)激发内需,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有一个现象值得人们深思:同样一个题目,江南小镇的学生与大漠孤城的孩子可以写得如出一辙,甚至九十年代的学生与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写的文章竟然也有许多雷同之处,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悲哀。本来,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视界是最澄明的,生命意识是最鲜活的。然而,在他们的笔下,天空不是晴空万里、瓦蓝瓦蓝,就是乌云翻滚、大雨瓢泼;他们的表弟表妹,都长着一双又大又黑、会说话的眼睛;他们的好老师都是未老先衰,两鬓斑白,夜晚十二点,老师的窗前还映出批改作业的身影;他们一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就想起了烈士的鲜血……出现这种现象,作文教学背离儿童的生活、背离儿童的情感是主要原因。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也不尽相同。儿童有着自己独有的哲学和看待生活的视角。在作文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从生活出发,更要从自己班的学生生活出发。因此,教师必须了解你的学生,“蹲”下身来,站在他们的视野里,同他们一起感受这个世界,感受成长。
3.多元评价——为作文生命化提
供助推力。所谓多元评价是指在尊重差异、鼓励创新的前提下,在一个生动真实的空间,及时充分地评价学生作文,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启发,受到鼓舞。
生命化评价的方式很多,如鼓励性评价。这种评价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作文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发现搜集学生作文里的好思想和好行为,用得好的语句及独到的见解,并在班上富有表情地朗读。哪怕在学生三言两语甚至文理不通的作文里,只要有可取之处,也要加以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爱写作文,不会“谈文色变”。
再如合作性评价,这种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他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够取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显然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鉴于此,合作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改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局面。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走出竞争的怪圈,实现作文教学的生命化、科学化。
十全十美的东西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对待学生的作文应有一种对待维纳斯塑像般的宽容,不能因为她的断臂而否认这一形象的“完美”。尊重学生的劳动,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实际上也是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换句话说,如果明白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也就必须珍视放在教师案头的学生作文。
那么,该如何给学生作文写评语呢?我们应时刻记住,这是学生写的作文,而不是书上的经典范文,站在我们面前的是幼稚的具有生命的儿童,而不是行家里手。这样才能诚于嘉许,宽于称道,始终地把眼光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上,不遗余力地鼓励其写作热情,使学生的生命得以发挥和张扬。
为达到上述要求,作文评语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情感性。教育不应总是批评和挑毛病,赏识产生动力,动力产生不懈的努力,不懈的努力产生能力的提高。作文本无定法,成功的重要一条在于尊重学生意愿,爱护学生情感,让学生喜欢在此放飞思绪,自由翱翔。
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与评价,你必须对对方保持“总体观”的关系,即在对方看来,你是为他好,为他着想,这样双方的心理距离就缩小了,写作文评语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效应。事实上,我们也常常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每个人窥察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波动。所以教师的评语要满怀深情,在字里行间寄予厚望,在一言一语中传递爱心;在语言形式上要尽量多用委婉、商量、探讨的口吻,少用指令、断语,杜绝挖苦、嘲讽。学生一旦从评语中品出了鼓励和希望,他们会马上感奋起来,振作起来,花费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有一次,教师给一位有写作吃力、常交不出作文的学生写过这样一条评语:“看到你的作文,老师感到非常开心,因为你在努力!如果你能在写完后读一读,把句子改得更通顺,老师会更为你感到自豪的!”这位学生感动不已,很快将文章修改好又交了上来。由此,我觉得我们的评语应该像轻轻吹拂的春风去温暖学生的心。
(2)鉴赏性。评语要落在一个“赏”字上:赏其取材新,赏其立意深,赏其见解独到,赏其构思巧妙,赏其态度认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并品尝成功的喜悦。鉴于此,教师要尽量发掘学生作文中的成功之处,小至字词句,大至节段篇,并用毛笔写下大红的批语,如“这个比喻新颖、别致,看得出你费了一番心思。”“用此一字,以一目尽传精神”等。
(3)文学性。一条好的评语应该具有文学色彩,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义,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师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种文学的熏陶、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感受,令学生长久铭记不忘,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教师也是一个文章高手,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反之,如果学生的作文文采斐然,而教师评语却干瘪无味,那是极不相称的。
(4)幽默性。、鼓励性评语并不是说要对学生作文中明显的或暗藏的毛病视而不见,闭着眼尽说内容空泛的套话或不着边际的褒言。像那些确为败笔辞不达意之处,教师无疑要指出其错误所在,评论其不能达意的原因,明示其改正方法。但批评时措辞宜于幽默含情,不可冰冷生硬。为此,不妨让我们本着“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原则,从激发学生信心,调动写作热情做起。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加强积累、激发内需、多元评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作文兴趣、发展其生命。这种生命化的作文教学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培养真人目标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核心是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生命化作文教学,正是从这一根本目标出发,着力于优化作文生态,创设宽松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主动体验、感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乐于创造性进行表达,使作文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自己的人生“史记”。
4.《谈生命》教学设计 篇四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并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的感受。
2、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积极投入生活。
2、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自主赏析、自主感悟。
【教学过程】
一、积累名言,激情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积累“生命”的名言,然后充满激情的导入: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冰心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二、读清思路,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一遍,思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那么,生命到底像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原话。
教师借助此问题,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并板书课文结构。
2、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
3、男生齐读“一江春水”部分(老师点拨:激昂、响亮),女生齐读“一棵小树”部分(教师点拨:舒缓、深沉),全班齐读最后一部分(教师点拨:高昂、有力)。
三、品读句子,感悟语言
1、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作者也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你更欣赏哪一个说法?试从课文中找出例句说明。
2、生命像一江春水,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生命像一条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你认为生命像什么?请你也像冰心老人一样,用形象的比喻告诉大家你对生命的认识。(生命像……)
3、本文语言精练优美,哲思深邃,让人回味。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最好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内涵,感悟生活
1、在冰心老人优美、深邃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生命因坚强而美丽,像张海迪虽高位截瘫却自强不息地学习科学知识。我感受到了生命因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把一生都奉献在科学发明上。你感受到了生命因何而美丽?请告诉大家。
2、近年来,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某些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悲观,甚至轻生,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的同学不顾学校的再三忠告,置安全规则于不顾,导致一些安全悲剧在某些学校重演。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让我们一起高声的诵读汪国真的一首小诗:《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5.《谈生命》教学设计3 篇五
哈113中学
王冬梅
一、教材分析
《谈生命》是一篇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品读这篇散文,如同饮一杯作家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作者把抽象的“生命”理念化为具体的物象,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生命的真谛。本文说理的深刻与作者的人生感悟是分不开,正是凭着对生活的激情,对生命的思考,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用两个新颖的比喻,揭示出生命的真谛。这真可谓“喻巧而理至”,这两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把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阐释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本是自然现象,“一棵小树”的生长从植物学的角度看也很普通,但由于烙上作者的感情的印记,不断流动的“春水”、不断生长的“小树”就获得了生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活力。文章用优美的语句描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立体感很强的画面,更像是一首首生命的赞歌。
《谈生命》一文文字清新,感情真挚,描写细腻,富有哲理,尤其是动词运用的准确而传神,于含蓄凝练之中透出酣畅和流利,耐人寻味,意趣无穷。
二、学情分析
力图改变多年来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偏见,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了解本文以感性化的语言塑造的一系列的生命形象及其所蕴涵的意义,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联想和想像,并在揣摩、品味中进行哲理性思考。
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学习文章中表现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投入生活。
难点:品味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并在揣摩、联想中体味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3、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文本,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4、学法指导
品读法、感悟法、朗读法、评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画面:(伴着优美动听的《春之歌》欣赏几幅画面: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破土而出并不断生长的小树。)看到这些画面,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略。
师:生命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谱写自己的生命之歌呢?世纪老人冰心以澎湃的激情和文字为我们描绘了壮美的生命之图来诠释生命的真谛,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谈生命》(板书:谈生命)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读后谈感受。
(三)细部探究
1、探究作者把生命比作“小树”这一部分内容。
教师小结:小树四季的成长过程(电脑打出图片:破土而出的幼苗,不断成长的小树,长到茂盛时期的大树,叶落归根图)这就喻示着人的生命的各个阶段,每个人无不经历着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几个不同的人生阶段。(由树的生长过程此时切入到人的成长过程,打出人成长过程的图片)。
2、我们再来考虑作者又是怎样以“春水”来比喻生命的历程的?请大家品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你发现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你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现在大家开始品读课文。(学生品读课文。)教师小结:作者笔下的春水和小树,是与人的生命的规律是一样的,作者正是抓住生命的不断进取,充满生机活力的特点,而把它比喻成不断流动的春水和不断生长的小树,这样生命之水才有活力,生命之树才能常青,以此向我们揭示生命的真谛,那就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而且不断拼搏进取,真是喻巧而理至。
一江春水
积极乐观
生
喻巧
命
理至
一棵小树
拼搏进取
师:本文以丰厚的意蕴,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四)、情感体验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生命的体验试着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
2、对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进行质疑(生生互助、师生互助)。作者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是什么意思?
教师总结:作者在这里就是来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这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对于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你应该怎样度过呢?”作者在这里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说要珍惜这仅有的—次生命,把握现在积极投入到生活当中去,当然在你积极投入到生活当中去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正如文中作者所说“世界、国家、个人的生命当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但是它们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请看:他们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脑打出图片,人物和自然界中的景物,两两相对——就是以对角线的方式出现,并伴有音乐。)(1)中国女排经过17年的卧薪尝胆,顽强拼搏终于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2)在1998抗洪抢险中全国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3)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白衣战士舍生忘我与SARS病毒进行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4)杨利伟经过平日的苦练,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5)经过几十年的寒窗苦读终结硕果。(6)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生命受到巨大挫折的时候不仅能勇敢面对而且能积极投入到生活当中,人们称之为阳光女孩并荣获2008申奥形象大使的称号。
(五)、知识扩展
同学们面对这些令你深深震撼的画面,我想你—定会有许多对生命的感悟想说一说,老师这里有二个关于生命的话题。请看话题一:你领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后,请展开联想和想像,用一句话说说你想把生命比作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话题二: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我们可以把握今天,我们不能样样顺利,但我们可以事事尽力,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它的宽度,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或畅想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探讨,关于这两个话题同学们可以进行自由选择。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后进行交流、探讨。)教师总结:你们的发言深深地感染着老师,老师也说说对生命的理解:作为教师我的价值就是把你们培养成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人,培养成值得欣赏的人,为了让你们的生命之舟能扬帆远航,在这里老师向你们推荐八种生活方式:(电脑打出八种生活方式,配乐)推荐八种生活方式
1、自然、自发的生活,不要装模作样。
2、安全、健康的生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珍惜生命。
3、文明礼貌的生活,谈吐文雅,举止得体。
4、快乐地生活。
5、有责任地生活,对学习、未来、生命、家庭、社会要有责任感。
6、有尊严地生活,不要依靠别人,要靠自己双手,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
7、富有爱心地生活。
8、富有创意地生活。
师:最后让我们的生命如同春水汇入时代的潮流,让我们的生命如同小树茁壮成长,成为蓊郁的森林,成为国家的栋梁,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积累一些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做成学习卡片。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写成文章贴在班级墙报上供大家欣赏,也可发送到老师的电子信箱中我们进一步探讨。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得很动情,很动心,这份动情与动心来自学生潜心读文本之后,与作者及教师产生的情感的共鸣,来自于对文本的深入研究,来自于语文课的本色语文。
曾几何时,语文课上我是一言堂堂主,学生们不爱动脑思考问题,学生完全处在一种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讲,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语文课堂不能失去“语文”的色彩,要立足文本并扣住文本,教给学生赏析,评点语言文字的方法,并进行大胆质疑。在讲《谈生命》一课时,我把自由点击的鼠标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并点评自己喜欢的画面及语段,在对文本的深入探究中提出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实现生生互助,关于探讨生命感悟的两个话题,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自由选择,合作探究。新颖的学习方式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纷纷走进文本,畅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生:(1)我觉得生命像落叶,把全部力量化作空中最美的弧线,岁月的伤痕也挡不住它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渴望。
生:(2)我觉得生命像爬楼梯,每一个转弯处都需要我们向上的力量,给困境一种希望的昭示,只有我们不断的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顶楼。
生:(3)我觉得生命像一辆辆幸福快车,你用一腔热血收获了胜利的欢欣与愉悦。生:(4)我认为生命像爬山,只有不懈的努力,勇往直前,山顶最美的风光就会属于我们。生:(5)我觉得生命像一颗划破苍穹的流星,在一瞬间给夜空增添一份璀璨之光。生:(6)我觉得生命像大海中的船,这其中你肯定会遇到很多风浪,很多阻碍,只有你把好舵,你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生(7):我觉得生命像一座富矿,正等待你去挖掘。
生(8):我觉得生命像一次旅行,路线早已定好,但是你选择怎样的路线,就会领略什么样的风光。
精彩的语言不时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精辟的见解中更加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这堂课竟然轻而易举的把学生带进“生命”的历程中,品味的那么深入,感悟得那么透彻,此时此刻我想教师已经大可不必再画蛇添足了,冰心老人的拳拳爱心,赤赤劝勉之心已经深刻的烙在了同学们的心上。
由此可见,好的老师不是教给学生答案,而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能让学习事半功倍,更能让学生受益终身!
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向往,这是我追求的目标!
·作者简介·
王冬梅:哈尔滨市第113中学高级教师,市、区骨干教干,市师德先进个人,市转化后进生先进个人,区先进;省、市、区课一等奖,作文竞赛一等奖,国家级、省、市论文若干篇。
[点评]
《谈生命》一课是王冬梅老师在哈尔滨市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所作的一堂课,此课曾荣获市级一等奖。
《谈生命》是一篇哲理散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抽象,容易仅从语言的角度欣赏文章,在谈到人生意义上也就是从小在政治课上收获的内容,课堂也易流于表面。“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生欣赏文章不难,关键是能否在课堂上与作品产生共鸣或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这堂课通过各种方法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现了富有活力的生命,激发了积极真实的对生命的思考。教师不是凭空让学生畅所欲言,而是建立在对文章的字斟句酌上,体会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悟人生的真谛,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多媒体出现的自然景物、感人画面以及教师推荐的生活方式,无不提示引导着学生,生命是平凡的,生命是可爱的,生命是可敬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的过程,生命的意义在你的生活里,在你的心里。
这堂课感染了每个学生,不只培养了学生读书习惯,更是让学生经历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情感体验,收获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生的感悟。
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6.《谈生命》教学实录 篇六
[课前播放感人视频片段](课前三分钟让孩子们抄写本课的重要字词)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谈生命》特别适合诵读。现在我们要组织一个班级朗诵团,哪些同学愿意?
(根据孩子们的举手,确定男一号,男二号,女一号,女二号)
第一部分
初读
初悟
师:现在开始上课。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和冰心奶奶来谈谈生命。(师板书:冰心
谈生命)
师:看课文第一自然段,请读开头第一句。
[投影展示]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读两遍)
师:很奇怪啊。冰心奶奶写了那么多文字来谈生命,开头却说“不敢说”和“只能说”。这堂课我们就要来探索这个奥妙。
(师板书:不敢
只能)
师:这篇充满哲理的散文很适合朗诵,现在就让我们读起来。请朗诵团的同学到大屏幕前边来。配乐朗诵。听读的时候,同学们思考,在这篇文章中,冰心谈了一些关于生命的什么?
[投影展示]
谈生命 冰心(合)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男1号)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合)一路上
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男2号)
有时候
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他冲倒了这危崖
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女1号)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男1号)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女2号)
有时候
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 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男2号)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
(合)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女1号)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合)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配乐。朗诵团动情诵读,感人至深)
师:大家发现没有,他们读的和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生:内容都是一样的,但形式不一样。老师进行了新的排列和组合。
师:聪明!冰心奶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白话文不太成熟的阶段,所以,在一些对文字的处理上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为了适合大家诵读,所以老师为文本做了一些小手术。基本的方法就是:把一些标点符号变了变,然后用诗歌的形式把句子重新组合了。就像这段(举出对原文中的一段话的修改)。这种方法老师把它称为──
[投影展示]
散文整容诵读法
停顿深思熟虑 整句巧妙裁分 角色担当合理 抑扬不忘顿挫 酣畅淋漓释放 读好自然领悟
师:好,现在来尝试一下。文章的后面部分就交给大家了。现在我们分配任务。你们分小组,就用刚才老师的方法进行“整容诵读”。五分钟后展示。
[投影展示各个小组负责的内容]
(学生准备,老师巡视,最后配乐展示,老师点评。指出整句裁分是否恰当,角色分配是否合理,情感是否投入等等,掀起又一个诵读高潮)
师:同学们读得很动情啊,水平相当高。现在请大家说一说你觉得冰心奶奶谈了些关于生命的什么特点。
生:生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生:生命的顽强。
生:生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生:生命的朝气蓬勃。
生:生命是一个流动生长的过程。生:生命中的爱和奉献。生:生命的体验丰富多彩。生:生命的谦卑。……
(让学生尽情地从各个角度说,师简单点评)
师:是!这篇并不太长的文章中包含有太多太多的生命哲理,说不完,道不尽,其最最基本的可以这样归纳。
[投影展示]
生命的特质:
美好丰富,蓬勃成长,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
始而渺小,继而壮大,终而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师:请记笔记。这并不是标准答案,你还可以选择同学们刚才的精彩发言记下一些。(生记笔记)
师:这就是冰心的《谈生命》。并不直接 讲大道理,而是借助我们熟悉的自然界的事物,形象地谈,优美地谈,含蓄地谈。
[投影展示]
写作特点
形象性
审美性 隐喻性
第二部分
疑读
疑悟
师:现在我们进入学习的第二阶段──
[投影展示]
疑读
疑悟
读出你不懂的句子,大家交流。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这句,既然是春天,为什么还有“冰雪”呢?(众笑)
师:可爱的孩子,读书真仔细。这是地理的问题,下去问问地理老师好吗? 生:“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真奇怪,既然温暖了,又怎么会“清冷”呢?
师:乖乖!这一轮新月,或许就是寒月啊。生命中的感觉是很复杂的,可能恰恰就是因为有些“冷”才更会“暖”呢。冷暖相生。回去和妈妈讨论一下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好不好? 生:我觉得这句话很奇怪: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句话出现了两遍。为什么经历了一辈子之后,居然快乐和悲哀都没有呢?
师:好!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问题。你等一等好吗?等会儿我们会重点解决这个问题。生:“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让我迷惑。好像很矛盾。
生:我读到这句也很迷惑:今生是什么 ?我在今生活得如何?我的来生又在哪里?我觉得这些话题很玄但又很重要。
生:他的提问使我想起了刚才老师重点提到的第一段: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为什么全文中有这么多的“不敢”呢?
师:孩子们,你们的问题其实可以整合为一个问题:作者对生命的态度。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这番思考,有多么深刻。你们其实已经靠近了人类非常关心的终极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向哪里去。越早思考这些问题,可能我们的生命就越有方向,就会活得越明白。今天我们下课前会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还得蓄积一点力量。你等等,好吗?
生:我的疑问是这句,“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辽阔、伟大、光明”都是褒义词,为什么突然来一个“黑暗”呢?“黑暗”好像是贬义词。
师:可敬的孩子!英雄所见略同。老师最开始也有这样的疑惑呢。请问“大海深处”是不是黑暗的?
生:是。应该是。
师:肯定是。大家刚刚看了《泰坦尼克号》,大海大洋的深处都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但作者肯定不是想要表达大海的黑。冰心想表达什么呢? 生:冰心可能是想表达大海的博大深刻。生:大海能够包容一切。
师:其实我们可以尝试改一改这个词,让它更贴近作者的本意,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生:我想可以改作“深邃”。冰心应该是这么个意思。
师:英雄所见略同!英雄所见略同!相信冰心奶奶泉下有知,也会感谢你的。请大家批注:改“黑暗”为“深邃”。
生:我在想,作者把生命比喻为河流和小树,其大概意思差不多,可不可以删掉其中的一个比喻呢?
师:这个同学从文章整体上来进行思考和质疑,有一种宏观的视野,很了不起。大家说说,可不可以删掉其中的一个比喻。生:我觉得呢,如果是考试题,肯定不能删(众笑)。但是,如果不是考试题呢,我觉得可以删掉。因为差不多嘛。两个比喻谈的都是生命在不断成长,回环往复的过程。师:这个同学很幽默啊,活得很明白。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我觉得似乎也是一样的,可以删掉。
师:这大概是全文最难的一个问题 了。它们真的没有不同点吗?
生:一样的变化生长。不一样的是一个走向大江大洋,一个走向天空。师:你的分析充满了诗意啊!
生:好像小河在生长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多。
师:“河流”和“树”的生命状态的不同点在哪里呢?打说形象点儿。比如说王老师,最开始教书的地方是西部农村的一个小乡镇,然后在这二十年中,经历了县城、都市的好多学校,最后又来到北京。你们说,王老师的生命状态,像── 生:河流。
师:一直在流动,在变化,也在发展自己,确实像河流。而王老师的一些朋友,他们没有选择流动,他们有的还在那所乡村中学工作,很快乐,也很有成就感,现在也是很优秀的老师。他们的生命状态,像── 生:树。
师:对!发现了“河流”和“树”的不同了吗?
生:一个走向远方,一个扎根在原地。一个是流动的,一个是静止的。
师:只是在空间的范畴说相对静止,其实树向上生长,也是一种运动。既坚守一方土地,又向上生长运动。所以,冰心其实写了两种生命状态,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所以,删掉其中一个,文章的内蕴就减少了。
生:我还是不明白,“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让我迷惑。好像很矛盾。生:我读到这句也很迷惑:今生是什么 ?我在今生活得如何?我的来生又在哪里?我觉得这些话题很玄但又很重要。
师:孩子们,你知不知道,你的这番思考,有多么深刻。你其实谈到了人类非常关心的终极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向哪里去。越早思考这些问题,可能我们的生命就越有方向,就会活得越明白。
生:我还不明白,为什么奋斗了一辈子,最后却“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呢? 生:神马都是浮云,当然就不快乐,也不悲哀哟。(众笑)
师:他是小小年纪,什么都看透了。天,小伙子,你该不会很快出家吧? 生:不会不会,我现在看什么都不是浮云。(众笑)
生:我觉得,一个成熟的生命一定是宁静的。经历了生活的各种磨砺之后,人会变得从容大度,心就安静下来了。
师:你好像已经悟道了啊!这个问题让十四岁的你们来理解,真的挺难的。看投影,这个人认识吗?
[投影展示]
弘一法师圆寂图片 文字为:悲欣交集
师:弘一法师就是李叔同,写你们熟悉的那首歌:长亭外,古道边,衰草碧连天…… 生:哦!师:他可是一代才子。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他39岁出家修行。去世之前,遗言为“悲欣交集”。他还用庄子中的话来诠释──
[投影展示]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1941年10月13日弘一大师圆寂前引用的话
意思是:但只见春满花开,皓月当空,一片宁静安详,那就是我的归处啊。
(生读)
第三部分
创读
创悟
师:同学们,这就是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的境界,这是生命的大自在,是体验了一切之后的包容一切。你们的发言让我们想起了许多人。有刚才课前我看到的刘赛,刘伟,还有他──(举起手中的苹果电脑)。老师所在的学校是未来学校,我们所有的电子设备都是苹果的。我欣赏和热爱着苹果产品,更为苹果之父乔布斯折服。可是,去年,乔布斯离开了我们。让我们看一个由腾讯制作的纪念他的视频,也许大家会更加明白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那些问题。
[播放腾讯视频。
该视频概括地回忆了乔布斯波澜起伏但又宁静的一生。文字精粹,图片生动,音乐感人至深]
(生静静地看。老师哽咽了。学生也哽咽了)
师:乔布斯去世之后,有许多个夜里,老师整夜整夜地不能安眠,我流连在网上重温各种各样的关于乔布斯的资料,越来越震撼,越来越感动……同学们,今天,当我们使用各种人类文明的成果时,一定要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啊。没有这些杰出的人物,我们的生活,会少很多的色彩。同学们,如果你要选《谈生命》中的某一句话来描绘、评价这些杰出的人物,你可以选择哪句呢?请你大声地动情的朗读出来吧。
[投影展示]
假如你要制作一张“生命卡”送给这些杰出的人物,或者送给你的一位亲人或者重要的朋友,你会选择哪句话,送给谁?
生:我想把这句话送给乔布斯: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我相信,乔布斯已经升了天堂了,他永远不会离开我们,他的创新的精神、奋斗的精神永远会被后人铭记。
师:是,他会回来,投胎回来重新做一个杰出的人。也许,就在我们的班上。生:我想把这句话送给盲女刘赛: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我要祝福这个可敬的女子拥有更多的斜阳芳草和夹岸桃花。她应该拥有幸福!
师:她什么都看不见,但她又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她的生命会静静地流淌,一路的斜阳芳草。
生:我想把这段话送给刘伟: 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
刘伟说,我这样的人,不是快快去死,就应该精彩地活。没有人说钢琴必须用手弹。他的生命经受了磨难的覆压,但是,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于使他做到了普通人都不能做到的事。他穿枝拂叶,在烈日下抬头,他的生命之美感天动地。师:记住记住:不能精彩地活,就还不如痛快地死。生:我要把这句话送给乔布斯: 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
乔布斯曾说,活着就要改变世界。改变世界靠什么,要靠创造力,要靠宁静和怡悦的心。乔布斯的形象,在我心中就是庄严灿烂的。
师:改变了世界,才会有庄严和灿烂,宁静和怡悦啊!
[投影展示]
如果今天是你的十八岁成人仪式,你要制作一张“生命卡”送给自己,你又会选择哪句话?
生:我想把这句话送给自己: 要记住: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师:是!成长,唯有成长,是生命的必修课!生:这句话我要送给全班同学: 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
我们要谦卑要融入宇宙万象,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
师:什么时候我们学会了谦卑,就学会了生长。生:我要把这句话送给自己: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艰难和困苦可以成就我们,来吧,所有的考验!师:云翳成就晚霞,苦痛历练生命!……
师:孩子们,读到这个时刻,你现在感受到了吗?冰心奶奶是在怀着什么样的情怀谈生命?
[投影展示]
冰心
地谈生命
生:是在怀着爱谈生命。生:是在无比珍惜地谈生命。生:是激情洋溢地在谈生命。生:是怀着谦卑的情怀在谈生命。生:是冷静地谈生命。
生:是既激情又理性地谈生命。生:是充满敬畏地在谈生命。……
师:因为谦卑,因为敬畏,因为珍视,因为理性,这样,所以,冰心奶奶才会说──读
[投影展示]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师:孩子们啊,生命是一个庄严而灿烂的论题,是我们要用一辈子去诠释去实践的一个论题──
[投影展示]
当下即是生命 此刻即是永恒 人生没有彩排 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 所以
每一天
都要在心中开出一朵花来 日子要像鲜花 一朵一朵绽放 ……
师:最后,让我们在诵读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再请朗诵团的同学们。
[配乐,朗诵团领诵,全班同学配合]
(男1号)
生命又像一颗小树。
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
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
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
(男2号)
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
(女1号)
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女2号)
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男1号)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
(男2号)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
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
(合)
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女2号)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合)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男1号)
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
(女1号)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
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男2号)要记住: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女1号反复)要记住: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女2号)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男1号)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男2号)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女1号反复)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女2号)
7.09谈生命教学设计 篇七
一、长文“短”教
长文阅读最大的难点是:信息量大,内容庞杂,不易读细致。很多老师采取略读法,犹如蜻蜓点水般,在文章表面一掠而过。这样的教学,看似面面俱到,其实未能深入,教师教得粗糙,学生学得“稀里糊涂”,不能很好地落实阅读任务。据此,笔者以为,长文首先要“短”教。
1. 选点
《生命与和平相爱》被编录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文共3076字,14个小节。
文章信息大,材料杂,从何处入手、如何入手成了学生阅读的难点。我们首先要求学生进行信息的搜寻:文章包含了哪些信息?初步阅读后,学生搜寻到了多个信息:相识戴维时为其杰出的语言才能所叹服,戴维高分通过美国国务院的中文水准考试,犹太民族的属于全人类的那些著名人物,犹太人对于本民族宗教和文化精髓的维护,戴维16岁“远东行”,戴维8岁创作“侦探小说”,戴维良好的家庭氛围,戴维父亲引领参观犹太会堂,戴维的“童年愿望”等。接着,我们又引导学生对信息作分析整合:哪些信息可整合归类?学生发现:文章虽然记叙了多个场面,提供了大量信息,但信息整合后只有几个点:叹戴维才能、赞犹太民族、说家庭氛围。我们又要求学生进行信息的梳理:这三个信息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学生反复阅读后列出了这样一个信息导图。
戴维才能→犹太精神
个人品性、家庭氛围、民族土壤
可以看出:“戴维才能”是文章叙述的基础,是“基点”;“犹太精神”是由“基点”逐步引发、延伸的“终点”,文章就是围绕这两点来推进展开的。至此,学生豁然开朗:阅读时,可以将“戴维才能”作为课文学习的切入点,挖掘“戴维才能”后的民族根源作为课文学习的路径:戴维为什么有如此杰出的才能?“戴维杰出的才能”与“犹太精神”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由基点出发,逐步走向终极点,也就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聚焦,读懂了文章。
因此,对于篇幅长、信息繁杂的长文,引导学生精准聚焦,有效选点,是短教的关键。
2. 取舍
取舍即剪裁、剪辑,围绕课文的焦点对课文进行大胆的舍弃、择取,形成行文清晰、信息集中的文本,使“长文”有效变短。
对《生命与和平相爱》这篇文章,我们采用的是纵取法,围绕“戴维才能”及其背后原因,我们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大胆的取舍,由3076字浓缩至800多字,将14小节删减为6小节,学生为其取名为《戴维印象记》。它是一篇较为完整的文章,其行文思路是:戴维杰出的才能→找寻戴维才能形成的根源;保留了3个片断:戴维杰出的语言才能,戴维的父母、家庭,参观犹太会堂。
对“长文”进行取舍、剪裁,重新编辑成文,是长文短教的一种策略。其取舍的角度多种多样:可以横切,如《藤野先生》,聚焦“伟大”二字,横向择取四个片断;可以纵取,如《一面》,聚焦鲁迅顽强、奉献精神,纵向选择四处由远及近、由粗至细的外貌描写;可以点挑,如黄厚江老师教《孔乙己》,就是聚焦孔乙己的悲剧命运,选择了几处写手的“点”。当然“长文改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可以择一个片断,也可以是非连续文本的组合。
3. 精读
充分利用编辑后的文本,组织学生开展课堂阅读。
《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的教学,就是下发《戴维印象记》,让学生进行阅读。
探究一:默读《戴维印象记》,圈点勾画,了解下戴维的哪些表现令作者惊叹?
探究二:他为什么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分解1:这是个怎样的犹太青年?
读文,搜寻信息
分解2:这是个怎样的家庭?
读文,搜寻信息
勾连——链接材料:犹太家庭教育的故事
探究三:戴维能创造奇迹,仅仅与个人、家庭有关吗?
分解1:创造奇迹的还有谁?
读文,搜寻信息
勾连——链接材料:杰出的犹太人
分解2:为什么幸运都眷顾了犹太人?这是个怎样的民族?
读文,搜寻信息
勾连——链接材料:杰出的犹太民族
总结:
犹太民族历经苦难,2000多年的苦难史使他们分外热爱生命,热爱和平,他们珍惜生命,努力争取生存的和平环境,所以,犹太家庭格外珍惜亲情,重视教育、知识,每个犹太人都努力求取自身的不断发展,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这,就是成就戴维杰出才能的根源。
通过对《戴维印象记》的阅读探究,学生完成了个人一家庭一民族的探询,理解了民族一家庭一个人的逐层影响,从而轻松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戴维杰出才能的背后是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犹太民族。
长文短教的要义是精教。通过以上三环节,长文很好地完成了重点及难点的突破。学生通过信息的搜集、整合与聚焦,明确了文本的重点,很好地选择了阅读的突破点;通过选择、删减材料,完成了文本主体内容的重组,避免了冗杂信息对深入阅读的干扰;通过精读删改文,推进了文章的深度阅读,从而突破了阅读的重难点。
二、长文“厚”学
长文短教,决不是“长文少教”,长文短教决不能止步于教剪辑后的“短文”。只落眼在“短”上的教,会改了“长文”的味,少了“长文”的味。长文阅读最终还得回归“厚学”。
笔者在课堂的最后阶段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现在,我们一起打开课文,重新阅读《生命与和平相爱》。
比较两个文本:
《戴维印象记》已经能清楚、完整地介绍戴维的才能,并较为充分地揭示了民族精神、信仰对于个人创造力的深层次影响。《生命与和平相爱》还有没有阅读的必要?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将剪辑文本重新置于课文中,有两个作用:第一,回归原文,学生可以在一个完整的语言背景下,重新观照文章“焦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例如:学生通过阅读《戴维印象记》这一删改文,较为顺畅地理解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优秀的民族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但民族热爱和平的精神对于个人的深层濡染,学生在阅读删改文中是体会不到的。回归原文之后,学生将所有信息与“焦点”进行勾连比照,从而发现:正是因为犹太民族经历过苦难,它才分外热爱和平,而这份对于和平的珍视,使得每个家庭、每个人更为珍爱生命,从而激发了生命的无限创造力和可能性。因此,回归长文重读重点内容,会使学生的理解、建构更具整体性,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会更为深透,这种阅读背景下的重难点突破才更有高度及效度。第二,回归原文,可以让学生的思路由对文本某一点的品读延展开来,更全面、深刻、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整体构思、技巧及表达意图。例如: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民族精神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但回归原文进行比较阅读后,学生发现了更多关于生命及和平的话题:有些学生提出,作者不仅揭示了犹太人无限创造力的根源,犹太民族热爱生命、和平的信仰,还寄予了作者希望世界和平、一切好”的美好愿望;有些学生指出,作者在文中穿插了有关中华民族的表述,她是多么希望中华民族也如犹太民族一般,永葆生生不息的活力;也有学生提出,正因为作者热爱和平、热爱生命,她才会关注一个热爱和平、生命的民族,并以介绍民族中的一个人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学生在回归、比较中,思维被激发,思路被拓展,情感被点燃,理解也便更为深入、深刻。而立体、多角度地理解长文丰富的信息及内涵,是长文阅读的最终目的。
8.谈语文教学中生命化课堂的建构 篇八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命化课堂 人文性
一、生命化课堂的概念
生命化课堂是指教师和学生都把课堂生活作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双方各种交往活动,既生成知识,又启迪思维,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体现,心灵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构建语文教学的生命化课堂的途径
1.构建语文教学的生命化课堂,首先从教师教学生活的生命化开始
在生命化课堂中,教师引领、帮助学生和学生一同成长。只有教师具备健康的生命形态,才能用生命化的人格和教学方法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并引领他们的生命得到健康的发展。
健康的生命形态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肯定,社会的认可,才能获得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拥有健康的心态。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获取新的知识,提高个人修养,完善自身的人格,使知识素养和人格素养有机结合,以此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
2.构建语文教学的生命化课堂,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罗杰斯说“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心理安全了、自由了,学生的生命意识才会彰显并得以发展。课堂气氛过于严肃,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创造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就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应当是对话式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合作伙伴,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经历、情感体验和对文本的解读。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构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和加强合作中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感受。在分享中构筑生命的旖旎风光。
3.构建语文教学的生命化课堂,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课堂不是教师单方传授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鲜明个性、情感体验及不同需要。这种个体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它注定了语文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个性、情感、体验不断交融、碰撞、生成的课堂。它赋予书本知识以生命的底蕴。
如:《醉翁亭记》一文,通过疏通文义,分析内容,学生已理解了文义,于是,我问学生: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文章,作者当时的境遇都相同。《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当时贬于永州,《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贬于邓州,欧阳修则谪至滁州。然而,三人的心境相同吗?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柳宗元抑郁、愤懑;小石潭凄清的氛围触发作者内心悲凉的心绪;范仲淹则“忧民之忧,忧君之忧,忧天下之忧”;欧阳修则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我进而问学生:你们更欣赏谁的处世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认同欧阳修以“乐”对待挫折的方式。
这堂课,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和鼓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不断生成问题,不断将问题导向深入,在思考中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得以建构,生命得以张扬,情感得以升华。
4.构建语文教学的生命化课堂,要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文本
于漪老师说:“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吸取内含的人文精气,感受和体验语文的内涵。语文教师必须带领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文本。唯有在文化中,才有体验、领悟、传承和创新。语文教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
在学习《杨修之死》这一篇课文时,我联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中庸之道,“枪打出头鸟”。带领学生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角度对课文进行解读,学生对文章,对人物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对社会,对生活,对自己的认识也能更加深入。
5.构建语文教学的生命化课堂,要带领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
生命以生活为载体,生命个体是生活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之中。人的经历、情感,无一不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离开了社会生活,生命化课堂的建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引领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用语文装扮生活,提升生命质量。
当前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部分是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的极好载体。以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为例,有《献给母亲的歌》《寻觅春天的踪迹》《到民间采风去》《背起行囊走四方》等六大板块的内容。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爱他人、爱祖国、爱传统文化。他们的生命之树会在爱的滋养下更加生机勃勃。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语文教学不只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表达生命、感悟生命、丰富生命、促进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语文教育是生命化的教育,它追求教师的生命和学生的生命共同成长。因此,语文教师应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命化,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的对话场,成为师生心灵舒展的乐园。在语文课堂中,师生共同成长,享受生命的历程,共同演绎生命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陈文魁.《让生命鲜活:语文教学新考题》
2.阎宗学.《生命化数学:语文课堂的应然追求》.江苏省新沂市新安小学
3.张建房.《语文教育的生命维度》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09谈生命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06-10
《生命生命》教学心得08-19
生命生命语文教学方案06-11
七年级语文上册《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6-28
《生命生命》教案(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10
爱心与生命同在,亲情与血脉共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教学设计09-23
《生命的药方》教学设计08-06
《生命的诞生》教学反思07-14
《生命的林子》教学反思10-02
平分生命教学课件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