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精选14篇)
1.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 篇一
畅游书海
享受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课外阅读
交流材料
周所周知,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泰戈尔曾说过:“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的确,孩子们正如一株株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汲取、去采集。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课外阅读?如何让学生在童年里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变换手段来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断的探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下面,就把我的一些做法与各位老师们分享一下:
一、全力创设条件,促进学生阅读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应该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创设各种条件,来促进学生阅读。
1、营造读书氛围,渲染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作用,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到感染,因此,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赋予班级环境一定文化色彩和教育意义,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努力使教室的墙壁也会说话。我在我们班教室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来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方法和重要性;在教室墙壁上展示学生评选出来的优秀读后感、公益广告、和优秀主题报,来激发学生的参与读书活动的兴趣,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样在墙壁上展览学生四人一小组完成的古诗配画、名言集锦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学生每天在这样的环境耳濡目染,那么就使班级文化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的教育作用。
2、组织图书广角、实现资源共享。
班级图书角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开家长会时我对家长们作了动员,把阅读课外书的好处跟家长们阐述出来,家长听了都体会到班级图书角,地方小,作用大,都同意建立图书角。因此,每个学生为班级图书角捐献三本新书的建议得到了认同,并很快得以实施,而且学期中间要对图书角的书进行更新,学生拿回自己捐献的图书,并购买三本新书再次充实班级图书角。这些措施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了,每到开学的第一天,无需再动员,学生也能很自觉的到图书管理员那里登记捐书。
为了加强图书角管理工作,还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如《班级读书计划》《班级图书借阅制度》、《图书借阅须知》等。另外还要定时的进行阅读汇总,表扬借阅频繁的同学,对借阅图书少的同学提出要求。班级图书角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3、建立沟通纽带,提倡亲子阅读。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从四年级开始,我就要求我们班的孩子每天读书半小时,并且取得家长的支持,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阅读活动,比如家长和孩子共同朗诵一首古诗,共同交流一篇文章。连接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是一个记录本,家长每天都把学生在家中阅读的情况反馈给我,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即使现在没有了记录本,在家长的反馈调查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保证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阅读营养餐。
当然,这种方法的实施也遇到了重重阻力。部分家长不能很好的配合,甚至有一位家长在记录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语:“请问老师,这到底是学生的作业,还是我们家长的作业?”这位家长是一位个体经营者,做点小买卖:卖二手自行车,过年的时候还卖对联,福字。我看到了这样的话语,很生气,也很伤心。可是为了孩子我得和他沟通啊。正好,隔几天就是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于是,我就采取了一些措施:我在家长会上把一些支持我的做法的学生家长表示了感谢,而且我把庄宏坤家长每天在记录本上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体会当着所有家长的面朗读,并且,展示了优秀学生写下的文章和获得的奖状等,当其他家长看到这些孩子有的在学校的文学社里发表文章,有的在处级、区级的作文比赛中获奖、有的在《当代小学生》等书报上发表文章,而这些孩子恰恰就是我所表扬的家长的孩子。因此无需多说,他们不难分析出孩子的勤奋学习和家长的大力配合才是孩子们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这样的补救为我征得了绝大部分家长的支持,那位对我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的家长在记录本里真诚的向我道歉,并且承诺以后再忙也会督促孩子读书。
现在,我的做法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配合,大部分的家长都能在家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甚至个别家长能把亲子阅读坚持下来,每周抽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
二、实效阅读指导,高效课外阅读。
阅读指导很重要,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不但有益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1、拓展延伸教材,广读博览群书。
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把握教材,过去把“教材”叫课本,“上课之本”,现在称之为“教材”;“教学之素材。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材中的选文非常有限,只是起到了例子的作用。要想使学生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和语言材料,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让学生扩大阅读量,广泛地进行阅读。
阅读的延伸和扩展不能是放任式,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每个主题单元及课文的学习中,我都要给学生补充大量的文章来阅读,并且把这些课外延伸的文章进行深入的讲读。例如:我们一单元的主题是兴趣,我给学生补充了《阅读的乐趣》在学习了老舍的《养花》后,我给学生补充了他的《济南的冬天》,学完范成大的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我又给孩子们补充了七首其他的《四时田园杂兴》,还有在《山中杂记》中感受了冰心那颗博爱的心之后,补充了她的《爱》。每个单元的教学中都穿插着补充了不少于四篇的阅读材料。其实这些老师们也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总是有推荐阅读文章,我只是把这些推荐阅读的文章让学生统一打印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现在我们班每个学生手里都有这么一份课外阅读的集锦,学生给它们精心的设计了封面,起了名字:《阅读金字塔》《千卉百芭》……这一个个别具匠心的名字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份精神食粮的喜爱。翻开一份份集锦,能够看到学生阅读体会时写下的批注笔记,圈画的好词佳句,查工具书解释的词语,以及一些资料的补充等。从我们班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学生对这种材料的补充是非常感兴趣的,甚至于比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
记得有一次,我那个星期特别忙,要准备处里的一节公开课,整整一个星期没有给学生补充拓展文章,许多同学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还没有新的文章啊?”到了周五下午,一个孩子直接到办公室来问我,这个男孩叫孟凡其,个子小小的,但是问题提的特别的尖锐,他说:“老师,咱们这个《课外阅读集锦》没用了是吗?”我就纳闷了:怎么没用了呢?我说:“你不是挺喜欢老师补充的这些文章吗?”这个孩子一字一顿的说:“可是,你已经一个星期没有给我们补充了!”我一听他这是在质问我呀,可我一点不生气,可以感受得到他就像一个星期没有吃到零食的孩子一样,在迫切的期盼着这些拓展阅读文章的到来。那么,作为教师,看到学生对于知识这么翘首以盼,这是何等的欣慰!
2、授予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我在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上,力争做到三个结合:(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略读就是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课外阅读方法。因此,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把书本读薄,然后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加深感悟,把书本丰厚起来。
当然读书的方法还有许多,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知识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中接受的信息是繁多的,是丰富多彩的,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选择的进行摘抄记载,有重点地进行批注,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那么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的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读书卡片、分类集锦或写摘录笔记等形式,对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言警句进行摘录,储存进自己“百宝箱”中,丰富阅读积累。
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将阅读过程中的随感、感触随时写下来,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使读在写中不断迁移升华。写下随感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完成多样式的读书笔记。如:感想式、心得式、质疑式……新课标中也要求学生读整本的书,因此鼓励学生写整本的读后感,这是我们班贾庆飞同学阅读了《一千零一夜》后写下的读后感受,足足一整本,可以说每一篇感悟都很深刻,用词也很丰富,这样可以促进读用结合,深化阅读效果。
同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多让学生写主题征文,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和读书笔记相结合,我们班也出了这么一本优秀读后感集锦。上个学期,我们班一位同学还写出了自我构思的一篇神话故事《四龙起义》,这篇故事一共分为五个小故事,这个孩子并不是很出色的一位学生,我至今都记得那天他怯生生的把他写的神话故事放在我的桌边的情景,一句“老师帮我改改”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如此普通的孩子,内心仍然渴盼着老师的鼓励和认可。于是我在班里公开读了他的这篇文章,并鼓励全班同学们对这篇文章进行修改,运用集体的智慧使文章更丰富、更完善,因此这篇文章由最初的五个简短的故事,成了现在八个精彩的故事汇成的神话故事《四龙起义》。我也把这篇神话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进行阅读。(3)、思考与讨论相结合。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在阅读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没有思考的阅读称不上真正的阅读。在平时的阅读指导过程中,鼓励学生加强阅读思考,读用结合,读完一篇好的文章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可以交流心得,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上个星期在四单元的教学中有《孟子语录》这篇古文中提到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教学中,我设置了“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这一个环节,学生大谈特谈舍生取义的伟大,我还没有发表意见,一位孩子站起来了,他说:“我不同意舍生取义这种说法。”这句话真的是语惊四座。他接着说:“舍生取义也要分是什么样的情形,有的时候你抛弃了自己的生命却根本没有能力去挽救别人,这种做法不可取。”大家一听对他是群起而攻之,一位女生想法也很独特,她反驳杨帅:“如果有一天只有我俩出去玩,你掉进了河里,而作为好朋友的我也持有你的这种想法,那你不就惨了。”杨帅也很镇定,他回答:“如果我明明知道你不会游泳,我还要你勉强下来救我,那就不是真的朋友了,我情愿自己呆在河里,甚至失去生命”他这么一说,全班静了下来,接着就有人说:“他说的对。”还是有人说:“他说的不对。”于是众说纷纭之后,孩子们把目光聚集在我身上,意思是说,听老师怎么说。我说了:“同学们的想法各有各的道理,如果能引入真人的事例来论证你的这种想法就更有说服力了,下课后咱们去广博的收集资料,并把自己的观点以文章的形式展现出来,好吗?”底下:“好。”并不是平时布置作文的时候有的同学发出“又写作文”这样的抱怨了。于是,一份份高质量的作文就呈现出来了,我把优秀的作文采集了下来,起了个题目“舍生取义之我见”可见学生并不是不会质疑,而是我们教师要想法设法的搭建他们质疑教材、深层思考的平台。
三、开展多彩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只种不收,无疑是徒劳。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是推动学生广泛深入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自己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我们班开展的读书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交流:
在平时的阅读中,还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为了增强他们的兴趣,激活课外阅读,我们班每周五抽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中搜集的优美文章和精彩片断进行赏析交流。师生、学生之间对阅读过的新书、好书进行介绍推荐,坚持我们学校实行的课前两分钟演讲活动。
2、展示: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的。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我们开展一些手抄报、古诗配画展示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每个学期都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优秀读后感、精彩习作、课文的拓展续写等,并且从三年级开始就制作班级文集,鼓励学生进行投稿。这几年来我们班里的文集已经有许多本了。有《优秀作品集》、有《课文续写》集、有《优秀读后集感》……
这个学期刚开学,我们全班展开了一场讨论会,这个学期我们以怎样的形式展现我们班的文集,由此,一个新的方案问世了:这学期我们班要出一本日记文集,模仿《爱的教育》,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我们班每天发生的故事,而且,我们集体讨论,把我们班的这本日记文集起名为《成长的足迹》,为什么起名为“成长的足迹”呢?学生在前言中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弹指一挥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如过眼云烟,似昙花一现般稍纵即逝。过去的甜与乐、往昔的苦与涩,都已经被岁月的尘埃深深埋葬,可是总有一些闪光的记忆,让我们永生难忘。于是,我们集体创作了这本《成长的足迹》…… ”自从这本“成长的足迹”创设以来,两个月了,每天投稿的学生源源不断,而且学生眼中的每一天又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
现在,我们班许多的学生家长都要求复印这本日记集锦。有这么一位学生家长在看完这本集锦后,给我写了这样一封信,信里有这样一段话“……”可以说,读到这里感动充盈着我的心灵,我也深受鼓励,觉得这样的付出没有白费。
3、评比:
为了鼓励孩子多读书,我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评比活动。可以是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的表演等,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
我希望通过我的引导与指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乐读”,逐渐地,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书会成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学生们会在书的海洋中随意的泛舟,他们会在知识的滋润下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畅游书海、享受阅读
2.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 篇二
传统的课堂上, 教师如果想了解学生答题的正确率, 有很多办法, 比如让学生举手、请每位学生汇报、请小组长统计汇报等。但这些办法, 都无法实现瞬间、清晰地呈现答题情况和每道题的正确率, 更无法留下每位学生的答题痕迹。
2013年10月24日~25日, 由本刊主办、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协办的2013全国中小学平板电脑创新教学展示交流研讨会, 在大兴区美丽的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小学举办。这是一次平板电脑创新教学的盛宴, 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开展平板电脑教学研究的专家、校长和教师。这里呈现了20节平板电脑创新教学的展示课, 授课教师都是利用平板电脑开展教学的高手。因为, 他们是本刊2013中小学平板电脑创新教学比赛的一等奖获得者。
下面, 让我们走进平板电脑创新教学的课堂, 看看平板电脑教学的神奇之处。
创新, 在这里展开
镜头1王建伟老师在向学生发放探究手册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王建伟老师带来了一场全新的教学, 他现场讲授初二年级的《音调、元音和电话》一课。这是一节物理课, 还是一节音乐课, 还是一节数学课?听课的老师一时间也说不清楚。原来, 这是一节融合了音乐、数学、物理知识的科学课。
镜头2郭鸿老师在提问
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三桥街小学郭鸿老师讲授了一节小学习作课:《巧用神态动作描写》。平板电脑创新教学更重视学生写作和参与的体验。
合作探究, 做知识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镜头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知识创造者和享受者。
尊重, 个性化发展
《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课是由常州市北郊小学的徐青校长上的。开始上课前, 徐校长为了缓解学生们的紧张情绪, 提出给孩子们播放一首儿歌:“大家可以随着歌曲哼唱、做手势!”看到孩子们有些拘谨, 徐校长更是提议:“大家可以站起来, 跟着做动作!”可能因为下面听课的老师很多, 孩子们显得有些放不开。徐校长说:“好的, 同学们想站起来就站起来, 不想站起来就可以不站起来。我尊重你们的想法。”
镜头4徐青校长鼓励孩子们站起来做动作
镜头5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统计与可能性》一课上, 常州市湟里中心小学任晓霞老师让学生用平板电脑统计摸小球的次数和每次摸到的颜色。在学生发言环节, 她说:“有不同的意见吗?来, 说说你的想法吧!”
碰撞, 思想激扬
镜头6教师们讨论平板电脑教学
平板电脑创新教学展示活动在四个教室同时展开。分别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陈美玲秘书长、北京教育学院信息与远程学院陈捷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李玉顺副教授、北京市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陈志涛主任主持点评。我们不能否认平板电脑和相关技术对教学活动的支持, 但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应用平板电脑、电子白板和相关软件的教学设计, 要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不能忽视。
未来, 从这里出发
镜头7一位教师在聚精会神地听课
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 建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的和谐融洽关系。教师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教学活动, 使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和充分的活动时间, 既能够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 又能够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合作,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尊重和全面发展。
3.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 篇三
动作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方式和重要基本能力,动作发展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对个体的大脑、认知、情绪和社会行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动作发展学主要研究人的一生动作行为的变化、变化的过程,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影响因素。在中美专家的研讨和交流中,美方专家询问了有关中国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并介绍说在美国的大学中,原先以培养、培训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要目标的体育系目前纷纷改名为人体运动学系(Department of Kinesiology),以适应体育分支学科和应用迅速发展的现状,培养目标也更为广泛。所包括的分支学科常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史、体育哲学、运动和锻炼心理学、体育社会学、运动和锻炼的测量及评价、运动医学以及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法等 。其中动作行为(Motor Behavior)是近些年发展比较迅速,而且是每位体育师范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它包含了三个分领域:动作学习(Motor learning)、动作控制(Motor control)以及人类动作发展(Human Motor Development),这一基础课主要帮助体育教师了解不同阶段,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动作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此外该学科还能够引导教师从终身发展的视角来实施体育教学。王占春教授向美方专家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研究领域的发展:我国学校体育初期研究的着眼点在于研究各项动作技术的教学过程,教学的重难点,实施教学的先后顺序;此后研究的热点转换为研究不同教学内容对于青少年学生的体育能力各有什么样的作用;现在,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学校体育对于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都有促进作用,更为关注学校体育教学的教育效果。而动作发展学的研究成果将会为这些研究夯实基础,促进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宋尽贤教授指出:虽然“健康”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不能用健康教育取代体育,动作发展学的研究将阐明人生不同阶段动作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从而更加明确学习和掌握体育动作技能、发展运动能力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中美学者还围绕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交流。美国专家介绍,在美国也存在体育课时相对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要依靠家庭教育、依靠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依靠社区提供充足的体育设施及锻炼场所等措施来弥补。中美专家一致认为要重视儿童早期的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美国,学校教育大多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耿培新教授的观点得到中美专家的认同,他认为深入研究人类动作发展的规律,对于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有效促进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中老年人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这一学科本身发展只有六七十年的时间,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寥寥无几,这次由美中两国专家共同编著的《人类动作发展学概述》集中了美国在该领域最好的学者和中国部分体育课程、体质研究、运动学习、幼儿体育、社会体育等方面的学者,为今后在中国更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加强中美在人类动作发展学领域的交流将促进中国学校体育学科的发展,同时促进人类动作发展学领域的研究;借鉴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在本次研讨班中,美国专家对动作发展学的整体研究状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人类生长与动作发展的各阶段特点、人类动作发展学研究的应用和启示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有重点的介绍,并与研讨班的中国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与会代表对于研讨内容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对美国专家的精彩讲演表示衷心的感谢,一致认为对人类动作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体育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影响人类动作发展有六大因素,分别是:动作的质量,动作发展的顺序,动作的累积,动作发展的方向,动作的多元因素和动作发展的个体差异;动作发展不是任何单一因素所产生的结果,而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受到人类基因组遗传信息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受到环境、同伴、家庭、教育、自身身体形态和心理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将会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速度和最终的成就水平。中国学者认为,人在主动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能动地进行自我完善,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适应,这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通过交流,中国学者认识到人类动作发展是有一定之规的,人的动作的发展、熟练、提高的过程在一定时期内与年龄相关(但并不完全决定于年龄),而在有的情况下社会因素的影响可能是决定性的。只有掌握并驾驭了人类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人类动作发展进程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有逻辑、更系统和有效地设置教材内容,才能用最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才能科学地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美国学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有的美国学者将儿童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包括投掷、跑、跳高、跳远、单脚跳、踢(球)、接(球)、打(球)等,按照动作形态划分为不同层次,并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揭示了儿童获得不同层次动作技能的年龄规律。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学者还提出了“动作发展之山”模型以说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和教育任务,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帮助体育教师按照学生动作发展的年龄规律安排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既避免让学生的动作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同伴,也不至于发生拔苗助长的情况。与会的一名特级教师感慨地说自己在教学中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投掷的动作是不一样的,那么能否从小就开始按照标准的投掷动作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尽早掌握标准的动作技术呢?实践中他的体会是这样的:过早地教授不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技术是得不偿失的,这次研讨班介绍的研究成果与他的实践体会是相一致的。还有的高校体育系教师表示,课程改革要成功最终是要依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他们计划在自己的学校中开设动作发展学等课程,传授最新的研究成果,帮助体育师范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素质,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效果。虽然人类动作发展学科发展时间较短,尚不够成熟,但是在研究方法上,美国学者注重实证、善于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共同研究,不仅从生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还采用了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视角和方法,这一点也给与会代表以深刻的启发。
在研讨班中,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主任耿培新教授还作了《中美合作研究动作发展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的报告,指出中国学者在科学而有逻辑地设置体育课程内容,使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效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动作发展,为学生当前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健康奠定基础等方面进行过过广泛的研究,在体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积累了宝贵思想和经验,这对今后在中国研究动作发展的启迪将是巨大的,特别是对学习和借鉴美国专家在动作发展研究领域的先进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作发展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多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门研究机构与众多的教育、体育专家以及优秀教师一道致力于学校体育课程领域方面的研究,正是由于具有共同的研究视角和相近的观点,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梁国立副教授的联系、沟通和帮助下,促成了人教社与美国学者共同撰写《人类动作发展学概述》一书并举办此次人类动作发展学研讨班,从而推动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他指出:明确人的身体活动、运动和锻炼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中,动作技能是怎样获得和控制的,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是怎样学习动作技能的,并弄清楚人的活动和技能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该达到的成熟水平、发展顺序以及这些典型特征的精确认识,明确在生命的各个阶段,获得和控制动作技能的规律,掌握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于建立合乎逻辑规律的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形成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教学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高质量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健康奠定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目前应该认真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尽快建立中国的人类动作发展学研究体系,更好地为我国两亿三千万学生的动作发展和健康成长服务,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健康幸福生活服务,同时,为世界提供我们的研究成果,贡献于全人类。耿培新教授代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与会中国学者向Greg Payne教授及诸位美国著名的动作发展学专家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4.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 篇四
高坝镇同益小学
祁晓燕
语文新课程在阅读教学上与传统阅读教学最大的区别是倡导个性化阅读。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那是最愚蠢的。”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无法实现。基于此,本文将结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状况和教材特点,探索小学三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若干实施策略,从而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一、营造个性化阅读的氛围
诗人舒婷说:“诗歌是一粒种子,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来的。”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有利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专注、兴致勃勃地读,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进行反复阅读,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例如《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选择本文的动化片课件来演绎这个故事,让学生通过“看”初步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从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且还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在阅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通过自己“演”课本剧,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的内容。这些个性化的交流激活了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展现了自己的个性。
二、要确立教师的主导性 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因为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所以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引导纠正,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例如《卧薪尝胆》一课中,当教师问:“为什么越王勾践回国后还睡在柴床上,每天吃饭前还要先舔一下苦胆呢?你觉得勾践是个怎样的人呢?”问题提出后,有些学生能够体会到越王勾践的坚强不屈,但是有些学生却说:“我认为勾践真蠢,都已经回国了干吗还要吃这些苦啊!真是个笨蛋!”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千万不要痛斥这个学生,而是要从“勾践不忘报仇,不忘兵败的耻辱”这一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勾践的坚强不屈。除了这样的引导,还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质量。
三、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上,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写了金秋时节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和原野三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来学,把一篇很长的课文变成片段来学,使学生更容易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很自然地加深了体验,增强了理解。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打破原有有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朗读、讨论、辩论、表演,互相探讨,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问。
四、拓展文本是个性化阅读永不枯竭的动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可见,个性化阅读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文本。比如,在教学《雪儿》、《翻越远方的大山》、《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等生活题材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善于创设丰富的情境,带给学生以宣泄情感、升华体验、深化认识的精神空间,让学生可以跟随自己的感悟,去感恩、歌颂,甚至是反思,从而为学生与文本架起一座阅读对话的桥梁。
5.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 篇五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谱写教学改革新篇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发言的题目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谱写教学改革新篇章》。
我们xx镇有xx处中小学,其中省级规范化学校xx处,市级规范化学校x处,县级教学示范校xx处。我镇现有教师xx人,在校生xx人,是名符其实的教育大镇。近年来,我镇各学校在县教体局、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大基础教育改革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课堂教学效率大幅提高,师生素质明显提升。
一、得益于教学改革,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教育教学质量同自己相比有一定提高。在“一心一意抓教学,实事求是谋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全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0年中考全县前xx名学生,我镇有xx名;2011年中考全县前xx名我镇有xx名;今年全县前xx名,我镇有xx人,全县前x名,我镇有xx人,500分以上我镇占据xx个名额。职业教育招生超额完成任务。在全县小学六年级抽考中,高村小学李xx同学取得全县语文第一名。
2、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我镇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思路,大胆创新,学以致用,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不断提高。在教体局组织的反腐倡廉演讲比赛活动中,我镇选手李xx老师取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x小学郑x同学在小学讲故事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全县学生五项球类比赛中,我镇荣获初中、小学乒乓球男子团体第一,初中女子单打第一,小学男子单打第一,初中男子篮球全县第四名。
二、主要做法
1、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狠抓常规教学。各学校成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小组;组织全员参加普通话学习培训活动,积极推荐老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能手、优质课、公开课活动。各学校教导处实施教学工作月查制度,对老师的备课、作业、学习笔记和教学随笔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反馈。
镇中学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的探索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分的充分肯定。依据“教”与“学”两个主要过程环节相辅相成的关系,明确提出了教师教学常规的“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核,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和学生学习常规的“六认真”:认真预习,认真上课,认真作业,认真复习、巩固,认真参与考查,认真参与活动;为了保证教与学这两个“六认真”落在实处,收到实效,我们又提出了常规督导评估,即“管”的“六认真”:认真抽查教例,认真听课,认真进行常规检查,认真抽查作业,认真考核评估,认真评定特长。这“三个六认真”精而易行,便于操作,在教和学两个方面收到了实效。
2、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我镇中心小学认真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深刻理解课堂教学模式所蕴含的教学理念,严格落实课堂教学“三阶段六环节模式”:“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三个阶段和创设情境(导入)——出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教学小结提升六个环节。保证了不少于每堂课一半的学生练习时间,并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作业与练习。
3、小组教学常规化。小组是学生在校时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每次作业,每次劳动,每次课堂回答,小组之间都可以展开适度的竞争。以此,为学生提供一个接受自己努力的实体,一个增光添彩的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凭着自己的表现确定自己在小组内的“分量”。过去老师总喜欢在一节课刚开始时这样激励学生,看谁表现得最好,看谁表现得最棒。力求这个“最”字,是不是对普通的学生要求太高?是不是让跃跃欲试者感到无所适从:竞争对手太多了!自己到底和谁比啊?把别人全当成对手,时间长了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在激励学生时,我们的老师们通常这样讲——这节课看哪个小组表现得好?如此可以大大降低竞争对手的数量,又不是孤军奋战,每个组员都是合作者,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参与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为谁而学的问题,为小组的荣誉而学!我镇各学校绝大多数课节都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组织课堂。
4、探索出了一条后进生转化教学的可行之路。各学校由高、中、低段年级组长组成差生转化跨学段教研小组。首先,发现差生的相对特长,根据其特长激发其学习信心,扩展其学习范围。然后,研究差生现有接受水平,制订补习计划,纵向调配教育资源,因材施教。第三,做好差生与本班级同学的融合工作。
三、下一步需要加大探索力度的问题
我镇在教学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渴望在本次研讨会上获得启示,或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大探索力度:
1、如何提高小组教学的效率。小组发言人是相对固定,还是轮流发言,老师们尚无定论。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小组之间的不文明竞争、恶行竞争、小团体主义等现象出现发展苗头,亦需采取防范于未然的有力措施。
2、迫切需要更科学的更实用的学生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好学生的标准是否偏高;是否能把合格作为好学生的标准,以囊括多数学生?把合格(及格分数线)作为文化课方面好学生的标准,是否更有利于记忆类考试和理想素质之间的平衡?平常的测试全部革除是否不妥?没了平时的测验,老师没法衡量自己一段时间(或一个单元)的教学效果,学生没法具体掌握自己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而升学、高考仍以考试成绩为基础。到期末考试结束了,再发现哪个单元的不足之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就补之不及了。学生有了较好的表现,老师如何给予相应的奖励?有的时候,光凭口头表扬的确显得苍白无力,其他形式的操作又有这样那样的难度,到底如何解决?
3、如何切实减轻教师的业务负担,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否废弃纸质教案,全面推行电子教案?推行电子教案是否会加重备课流于形式的严重程度?如何制止学校对老师的过高要求?如何在不影响学生巩固知识的前提下,减少老师们的作业批阅数量?如何进一步提高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激发其自我约束机制?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探索。
6.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 篇六
“可能性”教学设计与评析
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虞益锋
周美琴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
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材设计了摸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从而形成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教材还在“试一试”中让学生判断转盘上的指针转动后会停在哪里,在“想想做做”中让学生根据摸球的结果倒过来思考应该怎样在口袋里放球,所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
曾有人对小学一、三、四年级202名学生作了一个小型的问卷调查,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大部分6岁儿童(一年级)能区分可能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87%的一年级学生对“从一个装有3个黄球、1个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的选择回答是“可能是黄球”。也就是说学生并不是头脑空空地等着从我们教师口头得到概率的正确理论,在正式教学之前,学生对概率统计已经有了他们自己心中固有的直观判断、偏见和观念。
设计理念:
按照弗赖登塔尔的观点,教一个内容的最佳途径是联系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在将要传授的知识和学生已经在现实世界中积累的或是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基于学生对概率的已有经验,设计多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体验,并在活动后启发学生思考,逐步引导学生修正对概率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和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同桌学生做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一、激趣导入
师选两位学生问:刚才做游戏的过程中,你赢过吗?你输过吗? 谈话:刚才做游戏时老师看到大家都很高兴,看来大家对一些小比赛还是很感兴趣的,我们再来进行摸球比赛。
二、活动探究,初步感受“一定”“可能”“不可能”
1、组织摸球比赛,感受“一定”与“不可能”
谈话:所有的男小朋友是一队,所有的女小朋友是一队,你们每个队各派一名代表上来摸球。
男、女生各选出一名代表。
谈话:为了公平,老师要蒙上两位小朋友的眼睛。(教师蒙上两位小朋友的眼睛)游戏规则是每人摸五次球,谁摸到红球的次数多,他所代表的那个队就胜利。还有一个规则,老师会拿出两袋球让这两位小朋友选,他们选的时候下面小朋友不能提醒,男小朋友提醒就算男小朋友队自动认输,女小朋友提醒就算女小朋友队自动认输。
教师拿出两袋球让两位学生各选一袋。(球用透明口袋装,一个袋里装3个绿球、3个蓝球;一个袋里装6个红球)
两位学生选后提问:你认为哪个队会赢?哪个队会输? 追问:为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后,请两位代表拿下眼罩看看自己所选的球,提问:现在请你们看看自己所选的球,小朋友的想法对吗?
小结: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从全是红球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只可能出现一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我们可以说一定是红球。(板书)从没有红球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不可能是红球。(板书)
2、分组摸球,感受“可能”
谈话:如果口袋里既有红球又有蓝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的可能是什么球呢?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每个组都来摸一摸,请组长在不透明的口袋里装3个红球、3个蓝球,比比哪个组动作又快又安静。做摸球游戏要 注意什么呢?摸球前先要把口袋里的球搅一搅,摸球的小朋友眼睛不能看口袋里,摸后要把球放回口袋,一位小朋友在摸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注意看。从1号小朋友开始轮流摸球,每人摸两次。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提问:刚才谁两次摸到的都是红球,如果再让你摸一次,结果会怎样?刚才谁两次摸到的都是蓝球,如果再让你摸一次,结果会怎样?刚才谁一次摸到红球,一次摸到蓝球,如果再让你摸一次,结果会怎样?
小结:口袋里有红球,也有蓝球,任意摸出一个,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蓝球。(板书)
3、小结揭示课题。
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从不同的口袋里摸球,有时结果是确定的。从这个全是红球的口袋里摸球,摸到的一定是红球;从没有红球的口袋里摸球,摸到的不可能是红球。有时结果是不确定的,象这个袋里有红球,还有其他颜色的球,那就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其他颜色的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可能性。(板书课题)
【评析: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从而形成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在装有3个红球、3个蓝球的口袋里摸球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体会到每次摸球都是独立事件,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蓝球,不管前面摸了几次,不管前几次摸球的结果如何,对后一次摸球的结果没有影响,在每次摸球之前无法预料哪一个结果会出现。】
三、转盘游戏,再次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出示转盘(转盘分为红色、黄色、绿色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大小一样),介绍转盘上三种不同颜色的区域以及转盘上指针的作用。
提问:推想一下,转动转盘,停下来时指针会指着哪里?
谈话:我们要来转一转,看看结果与我们的想法是不是一样。转转盘的时候一只手拿住转盘后面的小木块,一只手这样转动转盘,尽量要把转盘放平了转。请小朋友先猜一猜指针可能会指着哪里,再由组长转转盘(教师与一小组示范:1号小朋友先猜,猜了以后组长再转,接下去2号小朋友猜,组长再转),从1号小朋友开始,每人猜一次,轮到组长时,组长自己 也要先猜再转。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活动后,提问:刚才哪个小组6个人全猜对了? 追问:为什么这么难猜呢?
教师出示只有一种颜色的转盘,提问:如果是这样的转盘,你们能不能都猜准确?为什么这个转盘就这么难猜呢?
小结:这个转盘上有三种不同的颜色,分为三个区域,在转盘没有停时我们不能确定指针会指着哪个区域。
2、延伸:
提问:在这样的转盘上,转盘转动后,停下来时指针可能指在蓝色区域吗?为什么?
再出示一个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四个区域的转盘,追问:如果转盘是这样的,现在指针有可能指着蓝色区域吗?
【评析:让学生在先猜再转的游戏中感受到指针停在哪个区域是不确定的,再通过与只有一种颜色的转盘的对比,学生不仅体会到而且能用语言来表述为什么有三种颜色的转盘转动后指针停在哪个区域是不确定的。】
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要求,指名读题。
谈话:每看到一袋球,先自己独立思考摸球结果,不交流。
依次出现三袋球,每出示一袋球,教师指出口袋里有几个什么颜色的球,并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
三袋都出示后,同桌交流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吗? 全班交流。
【评析:学生根据每个口袋里所装的球作出判断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对可能性的已有认识简要说明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做“想想做做”第2题。(1)按要求装球。依次出现三个要求。
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绿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绿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绿球。
每个要求出示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装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由小组长负责装球。装好球后,检查每个小组装得是否正确,有错误的引导改正,并引导归纳只要怎样装球就符合要求了。
(2)学生小组自主装球。各小组先讨论,再装球。
装好后提问:你们组装的球,任意摸一个,结果怎样?谁知道他们组装的球,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
【评析:从按要求装球到自主装球,问题越来越开放,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又能使学生加深对可能性的认识。】
3、联系实际。
(1)谈话: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发生,有的是确定的,有的是不确定的。(出示四幅图)你能在括号里填上“一定”、“不可能”、“可能”吗?
明天()还会下雨。太阳()从东方升起。西瓜()长在树上。小明这次()套中。
学生任选题目回答,学生回答后要全班讨论校对。
(2)谈话: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课前我们做的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两个小朋友手势没有做出来时你能确定他一定会赢吗?结果会怎样呢?再比如书上的一个问题,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
【评析:启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巩固对可能性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可能性”,课后小朋友可以观察思考一下哪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
7.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 篇七
会议主要内容:
1.我国低品质煤资源分布、品质及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思路;
2.低品质煤提质及深加工技术进展与工程运用;
3.各种褐煤提质技术的优势、缺陷、环保、提质成本比较及优化提升思路;
4.高硫高灰煤脱硫脱灰和中煤再选精细化、高效化的关键技术与装备;
5.低品质煤的热解、气化技术进展与工艺选择;
6.半焦、焦油的深加工技术及精细化发展建议与市场;
7.气化及热解煤气的综合利用和下游产品发展建议;
8.煤硫份、水分回收及热解、气化废水处理技术;
9.现场参观曲靖、楚雄地区大型低品质煤提质、深加工项目。
欢迎各省市工业主管部门、工业园区 (基地) 、煤炭、化工、石化、冶金、电力等企业、煤炭资源管理部门、研究院所及大专院校, 金融投资机构、工程公司及设备生产企业, 咨询公司等单位领导、技术负责人、规划发展、项目、产品与项目开发等部门主管和技术人员届时出席。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联系人:阮立军
电话/传真:010-84275379
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联系人:刘建秀18610311641
8.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 篇八
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沙沟中学数学“三五三”跟进式教学改革
沙沟中学数学组
近几年来,沙墩中学在各级领导正确的正确指导和关怀下,一直走在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前列,并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秋我校选派部分教师赴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回校后,尝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1年10月份,我校再次掀起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高潮,学校领导组织带领各科老师先后多次到东庐中学、昌乐二中等全国知名学校观摩学习,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教学模式,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我校数学组也在进行着各种尝试,借鉴他们先进的课改理念,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多轮次、多层次的教师进行听评课活动。在学习借鉴市“三五X”教学策略的基础上,通过市县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指导,现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以师生共用教学案为载体的“三五三”跟进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成为师生之间信息联系的平台,跟进式教学得以更好地体现。
一、基本理念
1、课前精心准备,轻松驾驭课堂。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这众所周之的道理,改变了我们的教学理念。我们借鉴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的形式,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以前使用的“教案”变成“师生共用教学案”,它不仅是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真正实现了教学合一。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编写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通过教学案,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的表现以及学生课后完成的情况进行全程跟进,因此教学案设计要符合学生自学的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并对学生的知识巩固提出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充分把握好学情,为学生设计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这样,教师在课前就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设计,先由个人主备,然后于每周一进行集体备课,最后由学校领导亲自把关验收,如果验收不合格,还要重新进行设计。这种做法,虽然老师在课前比较辛苦,但在课堂上却完全解放出来,真正由一个“演员”变成“导演”,轻轻松松驾驭课堂。
2、课堂还给学生,展我青春风采。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展示与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学案不仅是师生联系的平台,更是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平台。使用教学案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用教学案教学,学生是在老师的组织下,依据教学案的设计编排,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地进行自主的学习,提高了
学生学习的效率。这种形式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突出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或环节之中,学生无疑是主角,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所学、所思与所惑。对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与合作来完成,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这样的课堂结构让学生有了参与课堂的基础,有了参与课堂的机会,有了参与课堂的动力,课堂结构的改变为学生成为主角的课堂提供了时间与空间。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展示,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
3、课后认真反思, 推动教改发展。
在每节课结束以后,将学生的学案再次收批,进一步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包括学生对首次批阅的订正、课堂上的记录及其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数学这门学科来源于实际,而且反过来应用于实际,但是很多同学忽视了这一点,而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通过对教学案的再次收批,结合每位同学对课堂学习的感悟,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师进行进一步反思,而且形成反思材料,对于感觉收获较大的地方,继续发扬,而对于感觉不妥的地方,则大胆地进行再次修改和创新,确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二、教学流程 1.课前预习三环节
(1)教师编写教学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个方面把握教学案。横的方面是了解学生,清楚他们的知识基础、认知程度、学习态度、接受程度和学习环境,提前诊断出他们的学习障碍;纵的方面是疏通教材,研究教学目标、细读教材、参考活动题、理解重难点、初步形成教学思路,把教材内容转变成教学内容。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学案的设计必须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并带有一定的探究性,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新知识。比如在设计勾股定理这一课时的教学案时,以引导学生动手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勾股定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新知识。教学案设计完之后,于周一同年级集体备课,周二经审查后以电子稿的形式发到学校的公共邮箱以备印刷。
(2)学生完成教学案。在周五下午放学前下发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让每一个学生利用周末时间预习下周的学习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导航部分来进行。学案中的自学导航部分,是根据每节课最基础的部分来设计的,设计的题目不太难,数学这门学科,围绕最基本的概念、性质、公式等来进行设计的,所以每个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可以完成。
(3)教师首次收批教学案。在周一学生返校后,学生以班级小组为单位,上交教学案,教师批阅自学导航部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获取学生所掌握 2
知识的第一手信息,并及时修改适合该班级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2、优质高效课堂五环节
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包括自主导航、交流展示、探究合作、尝试应用、拓展提升五个环节。
自主导航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将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教学案中的自主导航部分,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并标识出疑难问题,以备交流展示。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巡视,搜集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交流展示是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解决,记录员作好记录,以备展示,并找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展示,学生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法,自由更正,各抒己见。在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通过小组合 作交流学习所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形成结论。
探究合作就是教师将“知识”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编写成教学案,让学生根据教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理解本课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对本模块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初步构建起知识体系。对于数学学科,要让学生探究知识产生的过程及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讨论。比如,在进行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教学时,设计适当的操作题目,引导学生自制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拼图、交流和讨论,主动探索和发现勾股定理得出的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接受了勾股定理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进行讨论,重在讨论本节课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小组之间进行巡视,并在学习方法上作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当然,合作学习应当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
尝试应用是通过完成课堂练习,检测每一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练习中查找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尝试应用要重在打好基础,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以后,可以让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去测量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并鼓励学生找出多种方案。有的学生除了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以外,还想到了运用相似的知识,还有的学生想到了运用平面镜反射的原理,这样,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提高,拓展提升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找出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 3
并解决这些困惑与问题。同时,教师出示提升能力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展示、交流和讨论,总结出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对学生总结的不到位的地方给予适当的点拨和补充。数学学习除了掌握相关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勾股定理时设计了一个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cm和5cm,求第三边的长度。这里未告诉已知的两条边具体是什么边,所以学生在解决时需要进行分类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的必要的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课后跟进的三大模块
(1)教师复批学生学案。当堂收交教学案,教师进一步进行批阅检查。通过学生关于教学案的纠正、记录、学后感悟,再次搜集难点,以便在下一节课上课前有针对性的补偿解决,同时教师针对自己对教学案的设计、教学案的使用情况以及学生的完成情况写出教后感悟与反思,便于今后有更大的改进。
(2)学生进行纠错。对于数学学科,在课堂上出现的错题,要求学生利用学案的背面进行纠错,并针对错误的原因及错题类型,利用《同步学习》上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进行补偿与巩固。
(3)阶段质量检测。每学习完一章或单元后,由教师自己命题,进行阶段性质量检测。教师在命题时,要适当选择教学案中的部分题目,检查学生对教学案的使用情况。通过检测,发现学生阶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弥补。
“353”跟进式教学,是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统一,学案与教案统一的教学案,大力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交互式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敢于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主人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9.高考研讨会交流材料 篇九
高考研讨会交流材料:
2015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本人有幸参加了本次高考研讨会,受益匪浅,现将会上强调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简单整理如下: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
对于《考试说明》,不能只是简单地翻翻而已,应用脑、用心审慎地琢磨与深究。要吃透《考试说明》,必须把握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首先,把握考试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表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种能力,12层级要求)。
其次,熟悉考试范围(以2014年为例:经济生活78个考点,政治生活51个考点,文化生活42个考点,生活与哲学77个考点。共计248个考点)。
最后,解读题型示例(含附录中典型试题难度系数的表述),注意题型的变化(探索的方向),揣摩其中透露的信息(命题者最想说的话主要在此表达了,选材、呈现方式、设问角度;立意、知识、目标、解题方法)。
示例是考试说明中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具体化,是这些抽象规定的外显。2014年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占考试说明篇幅的一大半,对考试说明中典型题的解读有利于我们更直接和感性的把握考试说明,提高对高考命题预测的准确性。在题型与示例中选择的22个选择题和9个非选择题中,都是各省试题中的精华,代表着高考命题方向。其中有一些特别引人注目的题目,无论是在立意、选材、目标考查以及技巧等方面,堪称“经典”,值得仔细琢磨、反复研究。
2.“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没有对基础知识准确全面的把握,谈不上能力培养。但知识本身并不就是能力,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是能力,对知识的辨别分析是能力,对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是能力。
高考研讨会交流材料
教学中第一轮复习要加强基础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理解、记忆与运用。第二轮复习侧重于构建主干知识,特别高频率考点的理解与运用。
平时教学特别是最后冲刺复习(市二模以后)应侧重于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
3.高考试题主要考查主干知识、高考也考非主干知识。
一轮复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既不要想当然删减知识点,又不要平均用力。注意“两抓”:“抓未知放已知”,“抓学生的困惑、理解偏差和认识误区”。
一轮复习必须做到“全面、细致、准确、实在”。“全面”是指复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对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不加遗漏地复习记忆,不能随意的窄化知识点的内涵,盲目地确定高考命题重点,冲淡对知识的全面复习,造成一轮复习出现薄弱环节。
4.一轮复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选取社会素材,整合知识结构,拓宽答题思路,澄清模糊认识。要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我记忆、我思考、我练习、我创新、我反思、我快乐。
教师在一轮复习讲什么?讲疑点、讲结构、讲思路。在课堂上讲在关键处,易混处,不在于教师讲多少,关键是学生掌握落实多少。
在讲评中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同类考题的转换;不要就题论题,适当发散,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注重知识的跨度和整合。
练习要精选,给学生练习的题目,教师必须先做一遍。要考虑学生的负担和承受能力。在选题上,一是注意选易错点和易混点;二是选凸显重点核心考点的题;三是选能教给学生答题思路的典型启发的题;四是有时政和现实时代特色的新颖题;五是试题的难度把握要准,既不能偏难,也不能过易。
5.抓好课外阅读,学生听广播、看报纸,都是在学习政治。要注意平时对时政知识的积累,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大量的信息。
10.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 篇十
本刊讯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第十八期双月论坛暨新加坡医改经验借鉴、交流及启示研讨会于2014年6月21日召开。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黄红致词。市卫生计生委干部人事处处长许铁峰、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处处长王彤、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肖涟波、市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中心主任唐文娟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顾清扬分别作了题为“市卫生计生系统管理骨干团赴新加坡培训报告”、“警惕医改中的民粹主义”、“新加坡医疗机构设置的制度安排与借鉴意义”、“学以致用, 提高计生药具公共服务水平”和“新加坡医改实践与经验”等主题演讲。
上海市相关部门、市卫生计生委及相关委属单位负责人、市医药发展基金会和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国内知名医院管理专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心合作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主持会议。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联作会议总结。
11.主题教育交流研讨会心得发言材料 篇十一
按照上级要求,我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等规定篇目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让我进一步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实质、要求,也理清了我抓好这次主题教育的初步思路。下面,我结合个人及教育工作的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旨在和大家交流学习成果,进一步查找问题不足。
一、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中央第一次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就应该严格落实“党的政治建设”,就要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精神,强化政治担当。
我自从加入党组织以来,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我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部署,自觉维护班子团结。
二、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执政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作为教育党工委的书记,我始终坚持以上认识和看法,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
下一步,我们结合此次主题教育,进一步端正态度、增进感情、投入精力,狠抓党的建设,时刻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踏踏实实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教育。
三、在理想信念及宗旨意识方面。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干事创业的根本,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才靠得住、信得过、冲得上。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始终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宗旨意识不牢削弱了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教育工作关系千家万户”,教育的发展群众最关心,教师的形象群众最关注,所以说教育工作者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下一步,我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真正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
四、在担当作为方面。
做到敢于担当,就要正确看待个人得失,要正确对待失误挫折,要相信群众、相信组织。担当背后是品格、是境界、是能力。只有加强学习,注重实践锻炼,砥砺意志品格,才会有敢于担当的自觉、善于担当的本领。我们要把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作为我们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问题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危险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
下一步,我们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以敢于亮剑、敢于担当的精神去处理好、解决好这些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
五、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性。政治纪律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们教育系统全体党员要始终做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作为老师常常让学生“讲纪律,守规矩”,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率先垂范,带头“讲纪律、守规矩”,从平时做起,从细节做起,注意言谈举止,注意一言一行,高标准、严要求,始终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我也常常给自己讲“纪律”“规矩”就是一条“底线”,时时刻刻要提醒我不要逾越这个“准绳”。
六、在党性修养方面。
作为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与学习,是一个伴随终身的长期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的党员,才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远站在时代前列。作为教育局的“班长”,我就更应该带头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对党绝对忠诚,要正确看待成绩,名利和地位,树立正确人生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多年的工作中我始终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干事创业,勤勤恳恳造福于民。
七、在廉洁自律方面。
自律是党组织对我们每一个党员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必须要坚决完成的任务。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要严格遵守、模范执行中央、省、市、县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不准做的坚决不做,要求做到的坚决执行。
12.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 篇十二
前石畔九年制学校物理备课组
贾占雄
距离2012年中考还有7个月,全体师生都在全力以赴进行新课教学,以加快进度。同时马上就面临中考复习,如何对初中物理进行全面的、有效的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校中考准备工作在今年9月份就在郭校长的带领下展开了,尤其是在确定了高中升学率65%以上,府中升学率不低于50%以后,学校定期召开科任教师会,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题高中考成绩。校领导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增加了辅导时间,使物理学科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一、我们在总复习前所要做的五项工作
1、细研说明,明晰“复习什么”。《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和复习备考的依据,应认真研究,确保目标合理、方向正确,深度、难度把握准确,确定复习的重心。研究《中考说明》将有助于我们明确考试性质和命题依据、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及内容、考试的方式及试卷的结构,从而明晰复习什么。我们除了系统研读外还要求每节复习课前也要读一读、看一看。特别是研读《中考说明》中的:(1)题型示例中的试题 所蕴含折射出的有关信息。(2)考试内容的知识条目、考试要求与2011年相比有何变化。(3)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描述等。
2、研究试题,把握复习新方向。(1)关注几类试题: 一是近三到五年来我省中考试题,二是近三年来全国初中物理中考试题的新动向。(2)研究中考试题,努力做到:①明确试题特点,把握考试方向。中考试题中的基础题大部分是源于教材的原题或改编,中档题活于教材,但原型一般是相关资料中的引用、变形或组合,而创新题型将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②发现试题的地方特色,关注初高中衔接的阅读题、趣味题、和创新能力题。
3、研究教材,抓住复习根基。物理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知识点比较分散,同时每年教材都在修改和完善,特别是习题不断更新,呈现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对教材的研究要做到:1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性。现行物理知识,可以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块,各块知识之间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复习时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沟通。2抓好双基教学,掌握通性通法。纵观我省近年来的中考试题,考查学生双基内容的试题占到70%左右,因此,物理复习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基本技能与方法的形成,明确常规题型的通用方法,掌握通性通法。
4、研究教法,明确“复习课如何教”。在“如何教”的问题上,可以说是每位教师最为关心和最为困惑的,当然也是不同的教师发挥空间区别最大的,正所谓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事实上,“学生如何教”比“知识如何教”更难。因此,我们觉得在 “如何教”方面,要从两方面去考虑: 一是要研究学生的思想“如何教”。为此,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教育,端正学习态度,鼓励学习信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在学科知识上要多研究“如何教”,如何提高复习兴趣,克服“高原现象”。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应注意:(1)重视基础知识、基础题的教学,特别是复习的前段时间,要注意处理好基础题与综合题的关系。(2)要精备例题,多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一题多变、多题一讲的题组教学。(3)教师要注意精讲精导,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琢磨的机会和时间。(4)要把培养习惯和解题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养成建错题档案、边做边查及反思的习惯,反思解题过程中用到哪些知识、方法,为什么这样做,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等。(5)要有计划地进行限时解题训练的实践,强化训练在规定时间内的解题速度和准确度。(6)要充分利用好模拟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试卷讲评课要突出重点,切忌答案一对照就匆匆完事。(7)要突出对重点高中希望生的关注,要多接触、多鼓励、多辅导、多督查。
5、研究学情,保证“复习课的针对性”。解决了复习课“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要把相关的知识点和典型的习题讲解一遍,便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重要的知识点、方法、难点、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疏漏的条件、理解不到位的知识、新颖题型、解题过程的规范表达、解题规律的概括归纳、应试方法等,构成了物理复习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而上述这些即使做到了,仍只仅仅说明了我们“胸中有书”,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眼中有人”。作为教师应经常用动态的观点去研究学生的学习经验、思维方式和个性心理变化等。因为总复习前,物理新授课的重点是理解某一新知识产生的过程,掌握新知识的简单应用,相对来说,学生还比较容易接受。而复习课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学生个体的差异必将导致对复习内容的加工速度、加工深度和加工方式带来差异,因此,作为教师,就需要从课堂、作业及考试了解和发现不同的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切忌“该点的没点到,不必点的却在唠叨”。
二、我们在复习其间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1、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知识的复习不仅要弄懂每一方面知识点,更要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技能与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表现为思考问题的方法,如类比、转化、控制变量、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只有知识掌握得多、掌握得系统,技能就练得熟练,能力才能更加提高。
2、看书与解题的关系。分析学生试卷中的错误,归根到底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考试,无非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有缺漏,答题必然有缪误,失分在所难免。所以在九年级复习阶段,老师可择其重点,推荐典型习题,以促进学生们认认真真地看书,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好。
3、基本题与难题的关系。中考试题中,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难题比例为4:3:2:1。这四类试题分布于四种题型之中,从易到难放置。有些学生平时解基本题不那么重视,一味去做难题,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难题要做,但要讲一点对策——先加强基本训练,在此基础上提高解题速度,后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以中档题为主,视其情况针对性地布置些基础题和难题。夯实自己的解题基本功,不依靠题海取胜,要注重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突破“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细心审题、规范答题。
三、我校物理中考总复习安排与措施
1、科学制定复习计划。复习计划指学科组复习计划、教师个人复习计划、学生自己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结合本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复习计划包括时间安排、阶段要求、采取的措施、想要达到的效果等。
2、切实落实好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2012年4月——2012年5月)主要是过好“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概念、公式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中的大量应用。(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 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配套练习时,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在他们的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第二轮(2012年5月中旬——5月底)进行专题复习,并穿插些历年的模拟卷题和中考新型题等强化训练。这主要是考虑到第一轮复习,虽然对各单元都进行过一遍,但由于第一轮的历时较长,有些知识容易遗忘,或者说,还没有把知识连成网。再者要把各单元知识适当综合,以便使学生能较早接触和适应模拟测试题。因为模拟测试题难易度与中考接近,而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第三轮复习(2012年6月——考前),教学重点放在适应性模拟训练上,用收集到的信息题作适当的补充,深入实际做好查漏补缺及应试技巧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心态和应考心态,迎接中考。
3、加大实验技能的提高。近几年中考物理题中探究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呈上升趋势,掌握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物理实验题的关键。实验题的类型主要有:(1)考查对实验过程的感悟。(2)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3)考查对实验数据的处理。(4)考查学生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探究实验。(5)考查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此部分的复习方法应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是变量控制法)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复习每个实验的基本内容,然后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认真操作练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13.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 篇十三
1.抓规范课。为了让“节节课都达到规范课”底线要求,我校组织老师研读了教研室下发的“三课”标准,让每一个老师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标准。将“三课活动”与“五集中教研”结合起来,边研讨、边推进“三课活动”。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上一周我校数学教研组,率先在校内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推广活动,彻底打破了曹家湾中学惧怕因高效课堂教学而导致成绩落后的恐惧心理。并以三个推广活动逼老师应用“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上规范课。【一是推广“三级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二是教研组内推广表格式“课堂研学导读单”备课模板。三是教研组内推广分栏式“课外能力训练”作业设计模板。】
2.抓集体备课。总体思路是“小组备课、集体评议、注重反思、课后修改”16个字。即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课题现场研讨,当场完成课内导读单设计。在备课过程中,中心发言人【学科组长】主讲设计思路,学科组成员集体评议研讨无异议后,由主备人【学科组成员轮流担任】操作电脑,组员协助选题,共同完成课内导读单的设计。讲课后师生共同反思【学生反思研学过程、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反思重点是课堂中的亮点与败笔、易错题案例等方面。主备人收集学科组成员意见,当天修改电子版课堂研学导读单,及时添加二次教学改进意见。
3.抓课例研讨。以“集体备课”为磨课抓手,以“人人上规范课”为起点,通过第一轮磨课研讨,各学科教研组在组内,每周确定一人为全组展示规范课,课后及时召开学科教研组课例研讨会,开展说评磨活动。主要程序是上课教师说教后感言,观课教师按“三个一”【一个亮点、一个不足、一段再教设计】要求评课,教研组长主持组员再次磨课。
4.定期开展示范课。九月份开展了教学成绩优异教师示范课,十月份开展了教学能手示范课和教研员引领课,十一月份准备开展大学区精品课展示活动。
14.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 篇十四
第一篇:贯彻新课标理念
扎实推进农村课改
为认真落实XX区教育改革发展推进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农村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及方式,整体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谈点个人粗浅认识:
一、课堂教学改革改什么
1.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在大多数课堂中得以落实,虽然在教学中积极倡导“少讲多学、精讲多练、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但部分教师仍旧以教师的教为主,课堂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的时间短,练习量不够,课堂大部分时间被教师无效讲授占去,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部分教师备课不充分,在没有了解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走进课堂,教学抓不住重点;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却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使课堂、学生围着课件转,用时过多,效率不高;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科教学的了解,知识教学分散,时间分配不尽合理。课堂上,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只依靠于教师的讲,依靠于教师的个体劳动,不但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影响了学生学习能能力的形成。
2.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鉴于目前现状,我们有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我们要改什么?一是管理者和教师的观念。二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让学生说出来,写出来,注重学习的过程,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问题,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收获,都能体验到课堂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学会学习。三是改变育人方式,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能只紧盯成绩,要落实双减,不搞题海战术;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新时代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多样化发展,创造适合人才成长的教育。应该能为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和志向的学生提供相适应的学习和成才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后服务,少年宫、社团活动中发掘学生的特长方面下功夫,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教学改革怎么改?
一是改变备课方式。
坚定不移的抓好集体备课。备课标,让新课标理念入心入脑。备学情,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因材施教。备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针对实际学情学会使用教材。二是改变讲课方式。
教师要由过去的一言堂、满堂灌,变为启迪开导、点拨点评,要由过去从简单知识的传授,过渡到“问题驱动”“项目学习”,要由过去仅仅停留于得高分,转向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个性培养,全面发展。三是改变师生角色地位。
教师由课堂的主讲人变成主持人,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组织者,答案的宣布者变成思维的启发者,关注部分学生变成关注每一个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校的主人翁。四是改变学习方式。
从“先教后学”变成“先学后教”,通过导学案、任务调查、资料收集、课前预习等方式,进行独学、对学、群学,在课堂上通过展示讲解,反映学习成果,在学中知不足、在做中知进退。五是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氛围,激励课改。
在校园,制作课改宣传牌,电子滚动屏,打造文化长廊;用优秀学生和教师的照片、格言、警句来鼓励师生,体现以生为本以师为荣的理念,让榜样引领我们前进;鼓励教师和学生自创教改格言,谈体会说感受。创设浓厚的课改氛围。六是充分发挥名师效应。
要用好我们身边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去引领身边的人。七是加强校本研修,促进课堂改革。
根据校情、学情,从实际出发,真正发挥校本教材在课改中的作用,把我们的校本教材落实到校本课堂中去。八是改变课堂评价。
课堂的评价不仅仅是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评价,还应该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方面也要做出评价。九是改学校制度保障。
学校要大胆探索,积极试点,想方设法凝聚学校班子、中层、教研组、青年教师等的力量,形成合力,稳步推进激励机制,为课改开绿灯,留下充足时间,让教师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研究课改,实践课改,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课改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
1.课改要提高人民群众对学校的知名度信誉度满意度。通过课改,使师生及群众要能要能深切的感受到体会到学校的变化。不论是从管理,还是质量上要有成绩,有效果。坚持一切从改革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学校面貌要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通过课改促进改风、教风、学风的变化,能够塑造学校良好的形象,使学校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家长才会对学校好评如潮,人民群众才能满意。
2.课改要促进学生“减负高质”的自主发展。通过课改要能达到“减负高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新课改中,要始终把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就渐渐地减了下来。也只有增效了,才能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抽出身来,才能更好的落实双减政策,才能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
3.课改要使教师,眼里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实现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要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好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全校全力配合,下定决心,共同发力,打造课堂革命,紧紧围绕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发展需求,坚持以生为本,深入开展教育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革,坚持不懈的推动,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第二篇: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助力课堂教学改革
近期,在区教育局的全面部署下,全区教育系统掀起了一场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讨论,大思考。我们学校也召开了多场次不同部门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动员会。通过大家共同的学习和不断的反思讨论,我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改什么,怎么改,从迷惑逐渐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我们分析、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距离国家提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双减”政策等文件中改革目标的差距和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目前制约我们课堂改革的主要因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改革意见在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在我们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过程中,我们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满足要求,但对于如何融合应用创新实践,教师的信息素养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也通过积极创建“智慧校园”,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素养,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明确提出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未来教育方向。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教育,提升校长、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最终目标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技术赋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如何以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为导向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既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实践学习的内容,也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必由之路。
对于如何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观念,提高教师信息化认识。
在信息快速发展时代,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如果我们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我们现在很多教师已经使用了智能工具,但大多数还仅是为了便利或节省时间,而对于因原有教学条件有限而导致教学思路或方法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要理解信息技术特别是教育智能技术的教学适用性,以真实的教学任务为驱动,有目的、有针对性、综合性地学习相关知识与技术,提升信息素养。我们许多老师可能平时比较盲从,看到别的老师在课堂上使用了一个新的技术或手段,他就在自己的课堂上急于展现,往往在课堂上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没有达到技术赋能增效的目的,传统的讲授型课堂结构仍然没有改变。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教学活动中可用可不用时就不用,要把技术用到恰到好处,用在重难点的突破上,用在有趣情境的创设上,用在激发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主动性,用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等方面。作为教师我们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充分体现课堂中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作用。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以前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身先有一桶水”。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是“要给学生一杯鲜活水,自身需要一溪水”。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掀起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热潮。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挖掘潜力按需施教的原则,操作为主讲授为辅、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使教师学以致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使用智慧教学手段优化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并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我们要积极参与教师研修活动,通过与名师、专家和同行的交流与学习,思考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教学,加深对信息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深层次理解。
三、强化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应用。
学以致用,理论和技术学习后我们要结合课堂教学的“真”问题,探索并实践信息化教学新策略和新模式,形成典型案例和优秀经验。我们要主动适应智能时代的角色转变,善用智能技,开展人机协同教学和网络研修。
1.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项目,加强深化应用、创新融合,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支撑驱动作用,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创新和课堂改革,探索研究适合我校校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利用专递课堂教室开展跨学校、跨区域合作,推动信息技术在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双减”“课后服务”“五项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积极使用智慧校园管理平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络阅卷系统、三个课堂应用、校本资源库等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出智慧管理平台在校园的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面作用。
3.深挖设备和平台的功能,创造性的在学生行为管理、社团活动、考核评价等方面应用。例如目前我校在部分学生班级管理方面使用了希沃班级优化大师,经过初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后面还需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全校所有班级全面推广使用,让技术真正助力学生课堂评价改革。
4.建立和区内名校的联系沟通渠道,实现优质信息化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教育能力以及管理水平,进一步助力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和课堂改革的稳步实施。
第三篇:聚焦课堂改革,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推进,教育回归学校已成为必然趋势,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如何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让教育回归本真,彻底改变唯分数、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评价模式,全面落实培养五育并举的社会人才的历史重任呢?在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下,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丰富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精神应该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中。
诚然,教育改革的号角也吹响了多年,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提出已不是新的教育话题,学校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实施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社会、家庭对教育功利思想认知,以及学校在设施配备、师资力量、管理者水平等方面的不均衡,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的传统教学,不是不想改,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改变,也只是新瓶装旧酒,做做样子,装扮点门面而已。反思我们的教育者、学生以及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惰性思想。我们知道,要上好课,教师首先要备好课,要潜心钻研教材、分析教材,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而在当前,大多数教师因为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而各级各类某某进校园活动充斥校园,加之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学校行政事务的干预、一些貌似高大上,其实毫无实用价值的理论培训,一些全面一刀切的要求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强制性的读书任务、读书心得等无不消耗着教师的精力,致使广大教师深陷其中,还有谁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教材,思考课堂?长此以往,教师的备课没有了思想、没有了见解,互联网上大量的现成的备课设计、教学课件都成为了教师备课的首选,惰性思想、拿来主义成为了教师备课的家常便饭。教师备课不充分,在没有了解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走进课堂,教学抓不住重点。
2.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的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成效。由于惰性思想,许多教师不愿意学习,目光短浅,眼界不够开阔,教学理念陈旧,方法落后,课堂教学方法仍停留在对学生严管、强迫、责罚等手段,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些教学成绩,但也在不同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部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低,不能对课堂教学及课件进行有效整合,使信息化教学手段形式化,无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改进课堂,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提升教学效率。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科教学的了解,知识教学分散,时间分配不尽合理。
3.课堂教学难以跳出固定的、传统模式的教育定势。部分教师创新能力不足,对学生自主学习缺乏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思想,想象学生可能不能够独立完成,教学中不敢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去做,害怕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成绩受影响,本应该学生思考的、探究的,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教师简单越过,甚至代替学生完成。部分教师仍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能力的培养和指导,课堂教学缺乏探究式、情境、生活化课堂创新,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缺乏动手实践操作,学习能力低下。课堂大部分时间被教师无效讲解占去,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课堂上,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只依靠于教师的讲,依靠于教师的个体劳动,不但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4.学生学习能力低下,大部分学生缺乏教师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会学习。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学生长期形成了对学习靠死记硬背、照猫画虎、生搬硬套、机械式的重复练习,学生缺乏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教师在教学中一刀切的教学思想,忽视学生个性化差异,不能应学施教、分层教学也扼杀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自信心降低,学习动力不足。
因此,基于以上现状,我们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如何通过改革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呢?
1.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洗脑工程,要求所有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有关课改的理论文章。学校组织人员编辑课改理论学习集,教师也要开展自学。通过学习来提高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教师的思想意识,使教师能够认识到课改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地参加课改。通过学习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要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功夫,学生的好习惯是课堂教学实施得以成功的有效保证。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将课堂教学改革思想内化于心,落实到行动中去。
2.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潜心研究教材,探究教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提质增效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去。学校要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教师能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研讨中去,改进自己的课堂。加强教师和备课管理,鼓励教师认真备课,严禁不切实际的照搬网络下载的教学设计的行为。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研究教材、分析教材,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点,课堂上精讲,课后反思,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及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学校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让教师能明确课堂改革的目标,按照标准,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学校要落实领导、教师的听评课制度,鼓励教师广泛听取他人的课堂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学校要引进名师课堂、收集优秀的课堂教学资源,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平台,开阔教师的视野,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
4.作为教师,要克服课堂教学改革不自信的思想以及畏难情绪,将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师要积极转换角色,课堂教学中要在引导、指导、帮助上下功夫。教师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课后作业布置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5.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给学生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
【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推荐阅读:
发展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09-08
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研讨08-26
交流小学英语对话教学07-17
小学作文教学汇报交流材料07-01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11-11
孙家庄小学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汇报材料08-17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论坛交流材料06-28
三年级英语研讨材料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