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

2024-07-01

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精选11篇)

1.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 篇一

其实不仅仅是父亲,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亲密的伙伴之间都甚少直接说出“爱”字。20xx多年的文明足够漫长,足够每一个中国人都发展出独特的、个性化的“爱”。

我们用沉默的方式说爱,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伶牙俐齿。对社会热点,我们能够长篇大论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周围人的鸡毛蒜皮,我们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我们总是这样,对不那么在意的事情可以长篇大论;面对自己深爱的人,却什么都说不出口。这不是初恋青涩时的“爱你在心口难开”,更像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事不关己的时候,想说的有限,组织语言的空间很大,所以可以滔滔不绝。爱太深,可以表达的情感太多,反而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苏轼所说:“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柳永所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说的都是中国人在表达爱意方面的一种沉默吧。

诚然,不说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知从何说起,所以没有“说爱”并不代表“不爱”,千百年来含蓄的`我们一直用独属于中国人的、沉默的方式说着“爱”。毕竟“爱”只有一个字,一个发音。而沉默,却各有各的声色。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的爱是“沉默”的,逢在孩子的衣服里;“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子孙的爱是“沉默”的,是送到祖母床头的一粥一饭;“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妻子的爱是“沉默”的,寄托在百转千回的鸟鸣声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对祖国的爱也是“沉默”的,我们从不说出那千篇 一律的爱字,但谁又能否认,那千千万万来自不同的心灵的、不尽相同的爱,读来不会让人热泪盈眶呢?

“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我们有太多话想说,不知道从何说起;我们有太沉重的情感,无法用一个字来表达,因此我们用沉默的方式“说”爱,在沉默中,演变出了独属于每一个人的,爱的表达。

爱就一个字,不够我说一生。

2.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 篇二

江苏省高三语文复习一般都会研究《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 但是很多人可能会遗忘《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是“使广大语文教师正确把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精神, 切实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的课程目标要求, 有效进行教学活动”而特别制定的。可以看出它也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的具体化。《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语文》制定的标准必然是符合《课程标准》的,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高三语文复习回归《教学要求》就是回归《课程标准》, 也是回归复习的常识。

二、具体细化

下面我选择《教学要求》中“阅读与鉴赏”这一部分与《考试说明》对照, 来说明“考试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一) 阅读与鉴赏的指向:“立人”

《考试说明》中具体落实《标准》中“感受与鉴赏”的要求是:“中外又学作品阅读鉴赏, 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内涵, 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要求学生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 完善自我人格, 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在2009年江苏卷的《上善若水》和2011年的《这是你的战争》中有明显体现。《上善若水》借都江堰的建造科学, 功效持久以及治理都江堰人的功绩说明最高的善就如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竞高下”。这种“上善若水”的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底蕴。《这是你的战争》强调个人的追求在于国家大义、民族危亡之际的取舍, 体现了价值导向,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这是指向《标准》的。

(二) 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整体”

《标准》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对应在《考试说明》中就是:“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 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 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几年高考题加重了对这类题目的考察, 其目的就是强化《标准》在日常教学中的指向作用。请看以下题目:

1.《麦天》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6分) (2007年) ;2.《侯银匠》:小说第二段 (“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 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 (2008年) ;3.《都江堰》: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 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5分) (2009年) ;4.《谈静》:文章题为“谈静”, 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 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5分) (2010年)

这一块是近年高考中尤其注重强调的题型。从能力上来说, 这是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贯彻“整体阅读”, 即“整体”—“局部”—“局部”;“综合”—“分析”—“分析”的阅读过程。

(三) 阅读与鉴赏的重点:“内涵”

《标准》中提出“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能感受形象......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 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看《考试说明》中指向更明确:“‘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 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 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 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 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2010年的《溜索》最后一题是此类要求的典型体现:

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 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这道题目的参考答案是:

深刻意蕴: (1) 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 战胜艰险; (2) 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 相互信任, 关心爱护; (3) 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 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 “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情感取向: (1) 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 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 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 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从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人物、动物乃至峡谷在这里都需要学生能从形象的角度出发, 注意内涵的“多义性”和“象征性”。

三、尊重常识

3.2008江苏高考语文加试题训练 篇三

1. 文言文阅读断句要做到“五个紧扣”:紧扣文言虚词,紧扣对话标志,紧扣对偶(对称)、排比、顶真等修辞,紧扣语序、句式,紧扣名词尤其是专有名词。要多找材料进行断句训练。

2.文言文阅读简答如材料是人物传记类,那么一般会考查对人物个性、思想、情感的分析;如材料是说理散文,则会考查论点、论据;如果材料是写景散文,则会考查景物特点、反映的作者情感等。

3.名著名篇阅读通常会给出一则名篇选段,要求理解词句内容,分析人物的刻画方法、性格特点以及行文的艺术特色等。考生目前最要紧的是要熟悉这些名单中的名著,虽然不一定要精读,但至少应了解其梗概,这样做题时才能快速入题,不致偏颇。

4.文段归纳与分析一般来说,材料多是说明或论述类的文段,内容大多反映当前的社会热点、民生社稷等。或要求归纳存在的问题,就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或要求归纳观点、要点,就该观点发表评论。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于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渍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项羽战死前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你怎样看待项羽对自己兵败原因的总结?(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三国演义》中的片断,回答问题。

蒋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命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皆应命而去。

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叙礼毕,大张筵席,轮换行酒。瑜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瑜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

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干勉强应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装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

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军士也不阻拦,于是飞棹回见曹操。

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闻干至,笑谓诸将曰”,一个“笑”表现了周瑜反应敏捷、足智多谋、胸有成竹。

B.周瑜让太史慈监酒,意在一开始就封住蒋干的口,使蒋干无从下口劝降。

C.“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周瑜的醉酒侧面反映了他见到旧时好友后十分快乐。

D.“蒋干如何睡得着”,他是为无法完成曹操劝降周瑜的任务而着急。

E.蒋干将密信呈给曹操后,曹操乃精细之人,稍一思索就知道这是周瑜设计,所以重责了蒋干,并没有杀蔡瑁、张允。

4.文中对蒋干主要采取了哪些刻画方法,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试举例说明。(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归纳一下,第一段中“周瑜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如此如此”具体是指哪些内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15分)

下面是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处的一组案例。

案例一北京九九方元保健品经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发布虚假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案。该公司利用媒体、宣传册等宣传“富硒灵芝宝”保健食品,广告内容中夸大了产品的功效,称“适合各个时期的肿瘤患者”“明显降低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几率”“全国服用肿瘤患者数已超过50万”等,严重误导肿瘤患者。

案例二上海金谷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发布虚假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案。该公司在明知其产品核定的保健功能为“改善记忆、抗疲劳、延缓衰老”的情况下,利用产品的成分进行虚假的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以为产品“对脑萎缩、老年痴呆”等疾病有治疗作用。

案例三上海林赛娇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案。该公司利用报纸发布广告宣传“肠清茶”保健食品广告,广告超出批准的保健功能范围,称“毛孔变小、皮肤细腻,失眠得到改善”。

案例四上海智绘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发布虚假药品广告案。该公司为其经销的“东方灵芝宝”灵芝胶囊药品自行设计并散发印刷品进行广告宣传,称这种药品可以“治癌、抗癌”,而这种药品实际经批准的药理作用与“治疗癌症”无任何关系。

案例五上海中科敬业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发布违法保健食品广告案。2004年2月,该公司在本市报纸发布“中科甲尔胶囊”保健食品广告,广告中的“溶解沉积在血管内壁的血斑、血栓,疏通血管经脉;调节血粘”等内容,超出了该产品实际被批准的保健功能范围,误导了消费者。

……

6.请问:上面的案例反映了哪些共同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吾起兵于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

2.项羽只知道逞一己之强。他至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兵败的真正原因所在,却认为是“天之亡我”,实在是可悲。

3.C E(C醉酒是假装的,反映了周瑜的机智;E曹操中计,杀了蔡瑁、张允)

4.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如“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用“昂然”这一神态写出了蒋干初来时的自负;“蒋干惊愕,不敢多言”“蒋干面如土色”则写出了他的不善应对,寡谋少断;“干大惊,暗读之……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刚一读信便料定蔡、张“结连东吴”,写出了他的思维简单等等。

5.(1)造蔡瑁、张允的假来信;(2)四更时分部下的假汇报。(3)周瑜“潜出帐”与部下的假交谈。(4)蒋干离开,军士不加阻拦。

4.江苏语文高考优秀作文 篇四

杨教授何许人也?满头白发、一脸和蔼是他的外表,他可是资深的外国文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在欧美文学研究领域拥有相当的话语权。对于研究生们的争鸣不已,他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真正做学问应有的状态。对于研究生们所争议的欧・亨利,他以深厚的学养,从作品出发,进行了专业的引领。

首先,欧・亨利拥有为文学评论界广为赞誉的“欧・亨利式结尾”,这是他独步天下的标志性创造。犹如中国曲艺中的“抖包袱“艺术,小说往往在故事的发展中对重要的情节严守秘密,只在个别的地方做简要的说明,做好铺垫,等到结尾时才将“包袱”抖出来,使情节跳出人们潜意识里预设的结局,峰回路转,令人错愕。错愕之余,又不得不承认其合理性,戏剧性的转变让读者不得不对作者绝妙安排拍案叫绝。大家耳熟能详的《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是这样的,相对陌生的《一千元》《十月与六月》《布莱克・比尔藏身记》等佳构也无不如此。

其次,欧・亨利擅长在选材上做文章。读过他的短篇小说的人肯定对《卖冤仇》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关于没落子弟表现豪杰气概的离奇故事。落魄的律师戈里走投无路,暴发户加维收购了他的祖传房产,还“购买”了他与科尔特伦上校结下的世仇,在加维谋杀科尔特伦的现场,戈里挺身而出,替科尔特伦挨了加维的子弹。真是“亏他想得出来”!还有他的“彼得斯”骗子序列,《彼得斯的感应功》《剪狼毛》《爱猪之心》《骗子的良心》诸篇,真是各有各的精彩。

再次,欧・亨利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命运之路》里诗人戴雅的死是一个必然的结局,通往这个结局的却是三个迥异的路径,大家熟悉的日本影片《罗生门》兴许就是得到这个作品启发的;《多情女的面包》讲的是因爱成灾的尴尬故事;《忙碌经纪人的婚姻大事》讲的是经纪人马克斯韦尔忙得忘记了已经结婚还向妻子莱斯利求婚的荒唐故事;《圣罗萨里奥的两位朋友》讲的是银行行长金曼和巴克利应对刻板财务检查的智慧故事……这些故事让人回味久长。

5.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 篇五

话在说人

海德格尔说“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的“存在之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他极力否定语言的纯工具观,认为人类使用语言,而语言诠释生命。

语言是人须臾不可离弃的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的语言,更准确的说,应是方言。方言是天然的语言,是具有地域基因的语言,是个体的文化归属,每一种方言背后都言说着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乃至生活态度,西汉扬雄谈自己编辑《方言》目的时,说:以使考八方之风雅……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风俗也。”即通过了解各地方言,使皇帝安居庙堂,坐知各地民风民俗。

同样,一个人在故乡所有的经验也会以这种地域语言的形式烙印下来,成为一个永恒的故乡符号。因此,离开故乡的人,他背负的故园情结必定是裹在方言行囊里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初读只觉“鬓毛衰”的人事凄凉,再读我们却能咂出诗人五十年官场纵横,仍执意不改乡音背后深藏的故园之思。

方言言说着个体的独特经验,而它的这种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又使其成为文学上的宠儿,许多作家用它来勾画一个个自然流露的活人。

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方言土语,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他在刻画人物偶用一些绍兴话,如吕纬甫喝酒,他用“呷”,七斤嫂中摔碗,他用“搡”,阿Q倒了霉,他用“遭了瘟”。原本隐而不漏的地方生活,风俗,经由几个方言词的言说,便如同4D画面一般,倏然落于眼前,声色形嗅,纤微毕现,使原本面目模糊的人生动可观起来。

方言是可贵的,然而,在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方言的生存空间却一再被挤压,在极速奔行的路上,我们将语言的工具性无限放大,忽视其诠释个体乃至群体生命的独特性。我们将方言视为羞于显人的“身份证”,如一个刚进城的乡下人,迫切地想要洗掉身上的“土味”,融掉身上的“胎记”,以便加入一场华丽的都市狂欢。

6.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 篇六

下面我先将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名著题部分照录如下:

二、名著阅读题( 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三国演义》 中,关羽接受曹操赠送的新战袍后,仍将旧战袍穿在外面,说明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

B.鲁迅《 白光》 中反复出现的“ 这回又完了! ”既是指陈士成又一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也是暗示他对人生前景的绝望。

C.《 子夜》 开头,吴荪甫的一九三O年式雪铁龙汽车与吴老太爷的《 太上感应篇》 形成强烈比照,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压倒了封建阶级。

D.第一幕开场时,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造成了哈姆莱特与克劳迪斯之间不断的争斗,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

E.《 老人与海》 中,老人年轻时曾在黄昏时分看到海滩上的狮子,后来又多次梦到狮子,这里的狮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24.简答题( 10分)

(1)在《 红楼梦》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 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 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鸳鸯她们要取笑的“ 女篾片”指谁? 请结合本回情节, 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 5分)

(2)《 边城》 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 “ 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 ”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 5分)

我们可以发现今年的名著题紧扣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 《 考试说明》 ,考题涉及《 三国演义》 、《 呐喊》 、《 子夜》 、《 哈姆莱特》 、《 老人与海》 、《 红楼梦》 、《 边城》 七个篇目。

第23题多项选择题,不正确项的A项,这个选项考查考生对关羽人物性格的把握。 考生如果熟悉原著的情节,应该记得旧战袍是刘备所赠, 关羽曾经说过旧战袍穿在外面,看到它,就好像看到刘备本人一样。 关羽的这一行为表现了他的忠义性格,时刻不忘兄弟情义。 A项的表述没能扣住人物性格,理解比较肤浅。 不正确项的D项,这道题考查考生对 《 哈姆莱特》 情节的熟悉程度。《 哈姆莱特》 中第一幕开场时的剧情是被杀害的老国王的鬼魂出现,而非“ 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

从多项选择题的命题来看, 选项的判断理解难度不大。 从题目考查的能力角度来看, 这些内容都是最低级的识记, 根本与阅读体验、 感受以及鉴赏品味毫无关联! 我觉得从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卷开始出现名著题以来,一直到今年, 命题的形式变化不大,命题者的视野不够开阔,变革的步子迈得太小。 比如2008年以来一直存在于试卷上的名著部分的多项选择题,这种在江苏卷的诗歌鉴赏类和文本阅读类试题中早已消失的陈旧题型,居然长期占据附加卷之中,而这种题型并不符合文学鉴赏需要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的特点。

我们再来看看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名著题的简答题:

24(1)鸳鸯她们要取笑的“ 女篾片”指谁? 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这道题的解答对于熟悉小说情节的考生来说并不难,回目中“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就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再加上鸳鸯话中的“ 拿他取笑儿”的提示,就可以想到刘姥姥这个角色。 但这道题对于大多数考生依然会觉得陌生而无从下手, 原著信息量的巨大让考生们在复习时顾此失彼,很多情节的记忆比较模糊。 此外,题干中所提到的“ 女篾片”的说法过于冷僻,考生理解起来会有相当的难度。 题干中所选文字在程乙本中是这样说的“: 天天咱们说, 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凑趣儿的, 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个女清客了。”文中并没有提到“ 篾片”与“ 女篾片”这两个名词。因为古典名著常常有不同版本, 我们考生阅读的版本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命题者一定要关注各种版本,考虑要周全,要避免因版本的说法不同,给考生带来答题的困难。

24⑵问的是“ 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

这道题考查的是小说特定情节中人物的心理分析,而 《 边城》 中围绕翠翠和天保傩送兄弟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是小说的重点, 而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是解读人物的重要抓手。 因为这道题只涉及翠翠对傩送的情感,所以这道题的整体难度不大,在认真复习小说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考生应该能够解决。

江苏这几年来,除2011年考过戏剧《 雷雨》 外,名著阅读题的简答题基本都是小说。 课程标准中对选修课中“ 小说与戏剧”的主要要求是:“ 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点。 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

所以,我觉得江苏高考名著题应该让考生丢掉死记硬背的负担,不要对识记某个名著作者、作品人物或作品情节提要求,而是以学生平时阅读名著过程中所积淀的情感体验为基础,让文学鉴赏题更贴合名著鉴赏的本义,让考生沉浸到名著中去,自己去阅读、感受、体验、品味,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用心真正去享受名著带来的精神愉悦。

摘要:2015江苏高考语文名著题仍采取延续了多年的客观题形式,题型陈旧。简答题难度尚可,但对于材料文字版本差异的考虑不周全,总体来看,江苏卷在名著题部分还需重视考生的情感体验。

7.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 篇七

语文Ⅰ(试题)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第1页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摇曳 (yè)

摭(zhí)拾

沁(qìn)园春

不屈不挠(náo)

B. 粗犷(guǎng)

蛰 (zhé) 居

乌桕(jiù)树

铩(shā)羽而归

C. 饿殍(piǎo)

按捺(nài)

斫(zhǎn )榛莽

绿(lù)林豪客

D. 伺(sì)机

翘 (qiáo ) 首

什刹 (chà) 海

瞠 (chēng) 目结舌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A. 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都表示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

B. 国庆中秋假期高速毫无意义的发卡,使长长的车流堵在收费站前后,“免费放行”本应有的疏通效应则荡然无存。

C.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他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D.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3. 将下列文字概括为一句话。(不超过18个字)(4分)

新华网镁锂合金材料是当今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属于国际上列入高度保密的技术。今年年底,中国将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实现这种金属结构材料的规模化生产,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等多个领域。

镁锂合金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塑性等特点,可部分替代目前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铝材及其他铝合金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010年西安交大与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成了中国第一条镁锂合金生产线。

根据规划,到今年年底,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镁锂合金超轻材料项目将实现规模化生产,预计可年产100吨镁锂合金超轻材料。

4. 请你写一段描写景色的文字,通过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你对这处景致的喜爱留恋。要求至少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这四种修辞手法当中的两种。不超过70个字。(5分)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①,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注】①子本相侔:等到本金和利息相等的时候。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改)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第2页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因:按照B. 禹锡亦在谴中,当诣播州诣:前往

C. 虽重得罪,死不恨 恨:怨恨

D. 士穷乃见节义穷:困窘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子厚才华横溢、政绩突出、人格高尚的一组是(3分)()

①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

②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③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④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⑤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

⑥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

A. ②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⑥

8.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 篇八

走上了返古的老路,故事新编也到了尽头。一眼望去尽是学子们迷茫的眼神。不明白,真不明白!同一条路,前人走过创造了辉煌,而今再走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可悲!可叹!不知他们是否真不明白;李商隐、杜牧的诗,再好也只是小李杜;即便做了十足的古人,写出十足十的古文,也不过是‚代古人言尔‛!

别人的路学不得了,不如开辟自己的吧!那又是怎么样呢? 想当年,韩寒半个小时一篇《杯中窥人》何其伟哉!于是又一批学子走上创新之路,通篇文学支离破碎叫有个性,一首诗谁也看不懂叫有深度,看到天空一片羽毛落下便汗流满面这叫有文人情怀。走前人老路固然不妥,但纠枉过正想从中国直接打通地心去美国也是行不通的。

自己的路来源于前人,而又不拘泥于前人,方能走出自己的辉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哪一样不能在前人身上找到印迹,又哪一样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们的作文也要走出自己的路,做创新的人。

说到离别,再不是折柳相送、灞桥泪别,现代的通讯足以维持两

个人的联系了。如今再说‚西出阳光无故人‛,至于吗?一个电话、一架飞机,到哪都能‚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不是?

故而,作文当重创新,做人当有个性,走路当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用《西游记》的一句歌词结尾吧!‚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小诚毕业后,在市里当会计科科长,职务不大,权力不小,那些烫手的金子只有他能拿捏得住。

这天市长秘书过来了,是个女的,套装短裙,走路一扭一摆,嘴唇涂的口红可以刷墙,脸上抹的脂粉能盖个瓦房。

她抛了抛媚眼,娇滴滴地说:‚科长小弟弟,新来的吧,跟我喊姐得了。‛小诚家有娇妻,这么个娇艳女郎如此称呼他,他还受得了。他脸红的答道:‚姐!‛‚哎,我这小弟还真帅呢。‛说着就要捏小诚白白净净的脸蛋,小诚躲之不及,忙说:‚姐,你自重,我有妻室。‛ 这女秘书顿时来了火:‚哟,你算哪根葱呀,给你点颜色,你真以为自己是彩虹啊!还吃软不吃硬,老娘懒得跟你放屁!明说了吧,市长要调一拨款子,要盖一幢别墅。‛

‚不行,这钱是公家的!‛小诚一口回绝。‚哟,你还真倔呀!不行也得行,市长说了算!‛一栋写字楼都给他们的吵闹声震响了,众人如苍蝇看见屎似的,都跑来了。

一人偷偷拉了拉小诚的衣角:‚别跟她一般见识,她可有后台呀。‛小诚不屈不挠:‚有后台怎样,我就不让。‛

秘书看着人多,放了一句话,便走了:‚小样,一会儿市长会来找

你的。‛

果然,一会儿有人喊:‚小诚,市长找你。‛

市长都是一个样,富态,笑容可掬,满面春风:‚呀,小诚,你好,你好,新来的吧!还习惯吧!‛

‚他能不习惯,都成霸王了,这里都成他的地盘了,谁敢惹他呀!‛女秘书回了一句。

‚小艳!‛市长瞪了一下那个小艳的秘书一眼,然后和蔼可亲地说:‚你先出去。‛又掉过头来:‚来,小诚,坐!‛一扭一摆的那位秘书一扭一摆地走了。两根烟工夫,市长开始阴沉着脸:‚小诚呀!大学毕业读书不少吧?‛‚嗯。‛小诚不敢直视。‚知道鲁迅的一句话么?叫‘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熟悉吧?‛‚嗯。‛小诚不知道他要唱哪一出。‚我们的毛主席说过:‚人多力量大!知道为什么吗?‛小诚茫然的摇摇头。‚知道为什么我能当上市长吗?因为我有人哪!哈哈哈!有人就有路子,知道吗!你会知道的,好了,你可以走了,那笔款子你拨给我就是了。‛

小诚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后台‛,什么叫‚路子‛,终于理解了市长的‚良苦用心。‛

小诚当然给了市长那笔款子,会计簿上当然没有记下,可他私底下准备了一个本子……

在科里,他渐渐耳闻一些市长的‚先进事迹‛,他一笔笔记下了。时间到了,他交给老婆,让她去纪委。老婆临走时他说:‚我以后的‘路’,就看你的了。‛很快,调查组来人了,因为证据确凿,调查

9.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篇九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A.舟楫/编辑

道观/冠名权

濒临/彬彬有礼

B.蹒跚/珊瑚

嫁接/度假村

布帛/并行不悖 C.慑服/拍摄

昭示/软着陆

荒诞/肆无忌惮

D.忏悔/阡陌

储蓄/处方药

复辟/刚愎自用 答案:A [解析] B项“帛(bó)”与“悖(bèi)”,C项“昭(zhāo)”与“着(zhuó)”,D项“忏(chàn)”与“阡(qiān)”。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答案:C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4分)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答案: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标准答案: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5分)

漫画内容:面对儿子哭闹着要去“非地”(儿子:“我要……”),爸爸只好答应着:“好好,爸听你的!”于是爸爸抱着儿子从“是地”踏向“非地”。标准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父墓表

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 答案:B [解析]益:动词,扩充,增强。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D)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答案:C [解析] 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分)

译文:(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⑵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

译文: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⑶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

译文: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⑵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⑷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⑸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邮差先生

师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全部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的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一九四二年二月

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答案: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

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笑的价值

[英]伍尔芙

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喜庆;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15.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者的联系是:“爱”是“忧”的前提,“忧”是“爱”的表现,只有“爱”,才会“忧”,世上没有只“忧”的“爱”,也没有只“爱”的“忧”,爱了,便有忧,忧了,便含爱。适用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

深度挖掘:世上有忧的,但不能爱的;世上有爱的,但不允许忧的;世上更有为不能爱而忧的,亦有为不能忧而爱的;世上还有为不能忧而忧的,为不能爱而爱的;……

[评点]作文题开放度很大,让学生有话好写,也有立意可定,也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不错的命题。

忧与爱 吴楚道人

我爱,故我忧;我忧,故我爱!

我爱着我的父母,所以担忧着他们因年迈多病而不能多走一段生命的行程;我担忧着孩子是否能够活泼而健康地成长与达到预期的成才目标,所以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孩子;我还忧着我的学生,他们能否从我的手上胜利实现他们的梦想,所以我也深深地爱着他们;我还爱着生我养我的家乡,所以我忧着家乡的人们能否迅速文明富裕起来;我不愿听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任何有关负面的报道,否则我会焦虑不安……只要有我爱着的,便一定有我忧着的;有我忧着的,便一定是我爱着的!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我似乎于三乐样样不缺,一是父母俱存,二是自己所为从不愧天怍人,三是我正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我何以忧?我以何忧?但孟子这话只看到表象,没有说透实质,因为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亦有困顿挫厄、不虞之灾、人生起伏、生老病死,何尝不忧?所以我忧得深沉,便是我爱得深切;我爱的深沉,便是我忧得深切。

可是有一种人没有忧也没有爱。他敢炫富酒驾法拉利撞死三人,他敢仗着权势打人甚至轧死人,他敢倚官位大肆贪污受贿携巨款外逃,他敢在高速铁路修建中掺假,他敢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他敢用皮鞋制作胶囊,他敢用地沟油充作食用油,他敢……他无所不敢,他无所不为:他、她忧着谁了?他、她爱着谁了?他、她没有爱,也就没有忧,没有忧自然压根没有爱了,然而他们无忧无虑寡廉鲜爱却很逍遥很快乐!可是还有一种人爱而不能忧而不能。“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杜甫,“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东坡,“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稼轩,“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放翁,他们哪个不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典范?哪个不是对江山社稷爱得那么入心入血入髓?但是有谁让他们爱了,有谁让他们忧了,反过来还觉得他们爱多了忧多了,于是乎把他们谪得远远的,把这爱把这忧置在荒蛮野郊以达到耳根清净,再不然让你这忧忧爱爱跟着你一起老死算了。于是乎他们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无人解,树转午阴凉”了,于是乎他们又为忧不能而忧为爱不能而怨了。他们大忧大爱着以至于茶饭不思彻夜不眠,他们真正不愧天不怍人,可是最终他们大多积郁成疾,英年早逝,曹植40岁、贾谊32岁、陈子昂42岁、孟浩然52岁、杜甫58岁、韩愈56岁、柳宗元46岁、李贺27岁、杜牧50岁、李商隐45岁、岳飞39岁、高启38岁……

无忧无爱命则长,爱恨忧怨则命短,这是一种什么逻辑呢?!

现代的学生似乎也无忧无爱了,他们不知道忧什么爱什么;现代的教师好像不再以校为家了,因为把校当家太可笑了;现代的人们好像忧不起来爱不起来了,因为太多的忧太多的爱依然换不来多大的改变;……就说高考监考吧,炎热难当,还得小心翼翼,睡了也要眼睁着,可是谁忧你了爱你了,有人言,今年多发了100元的监考费,体现了忧与爱,那去年的忧与爱(去年监考费共250元)到哪里去了?再说职业吧,你为着它忧了爱了奋斗了,但结果你依然抵不过无忧无虑却有权有钱有关系有肤色资本巧于拍马溜须的;再说说那些拆迁吧,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他才不管你在狭小的过渡安置房里住上多少年;中菲问题,只有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敢在菲驻美使馆前抗议,似乎只有他们忧国爱国;……

我们想忧我们也想爱,可是我们的忧与爱能换得来什么?能改变得了什么?古人的故事好像在今天还延续着!

但我们还在为不能忧而忧,为不能爱而依然爱着,依然坚守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信仰,这就是我们炎黄的本性!

10.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 篇十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卷帙/秩序反哺/抚恤金社稷/光风霁月

B. 憨厚/俯瞰车模/摩托艇鏖战/独占鳌头

C. 怡悦/贻害屏蔽/停机坪渔樵/翘足而待

D. 走廊/稂莠同庚/更年期窠臼/焚膏继晷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外,还具备短报文通信、完好性服务等特色。

B. 《蛙》会让你强烈地感受到莫言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和悲悯情怀,以及作为知识人面对巨变时代现实世界的精神纠结和痛苦。

C. “好奇”号项目总投资达25亿美元,携带多种先进探测仪器,是人类迄今在其他星球登陆的最精密的“移动科学实验室”。

D. 我国首只系统野化培训大熊猫放归自然,标志着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的新纪元,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餐馆老板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字。(4分)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的美食来提高自身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成了好厨师。”

4. 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对画面作解说。要求:①标题不得为“无题”;②画面解说应符合情境,鲜明生动,字数不超过20字。(5分)

(1) 标题:

(2) 画面解说: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

《金石录》三十卷,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已皆为煨烬矣。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涂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之。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所谓岿然独存者,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常在卧榻下。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节)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将:进益

B. 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信:凭证

C. 请钥上簿,关出卷帙关:支领

D. 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部:部署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金石录》“得之艰而失之易”的一组是(3分)()

①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

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③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④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

⑤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

⑥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

A. ①②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书籍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所以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

B. 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会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致茶倾怀中,更见夫妇唱随融洽的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C. 丈夫遗物遇乱尽失,给作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一句表明她已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

D. 本文的语言疏秀淡雅,任凭胸中的一腔真情勃涌流淌,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的“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

(2) 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3) 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①柳宗元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②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注】①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自永州奉诏还朝,但当权者大多是他抨击过的政敌。②堠:古代河岸记里程的土堡。

(1) 这首诗的起句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4分)

(2) 诗中“翻愁弱羽上丹霄”的“愁”是指什么?(2分)

(3)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三、四两句。(4分)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八)第3页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2) 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蜀道难》)

(3) 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4) 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水波卖牛朱雪

①水波的情绪变得不稳定起来。就在几月前他还把种地致富、当村干部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几月后,他觉得呆在我们山里没什么前途。似乎我们的生命都是天给的,人的命怎么可以掌握在天的手中呢。他年轻的心是奔腾着的,渴望大世界,而村子是狭隘的,呆板的,呆的时间久了,只依赖村子,没啥知觉了。他要挣脱。他想离开。

②因此,第二年,水波已没把种彩色苞谷放在心上了。水波又捡起了“读书梦”。我爹说如果他实在想回学校继续读书,就把家里的耕牛卖了他去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水波真的赶牛去卖。

③我记得那个初秋,一大早,水波就把牛从家里赶走了。

④水波赶着牛路过里湾,路过石嘴。他望着苞谷地、望着稻田,望着路边的树……苞谷地一片浓浓的绿,稼秆上的苞谷穗,还是青壳子。田里的早稻已熟了,黄亮亮儿的一片。油桐树和橡树、柿树上都缀着果实。油桐叶就像人的手掌似的,伸了几个尖尖儿出来。有的油桐叶是心形,托着又小又圆的青桐籽。橡子比桐籽还小,长圆形的,外壳扎乎乎的。最招人喜爱的是柿子。挂在树上红了,黄了的柿子,可以让人馋得流口水。

⑤他拉了一下牛绳,看见牛也在看苞谷地。牛还回头朝池塘的方向看去。它像是在看它喝过水的池塘,又像是在看池塘边黄了的稻田。牛突然对着田,对着苞谷地,长哞了几声。样子似乎在跟它的朋友打招呼。它欢快地走了一会儿,又回头看着水波,好像不懂主人要把它朝哪里赶。因为平常它是在河滩上和山坡上吃草,那是它熟悉的,不从这条路经过。

⑥走完了村里的庄稼地,水波仍然牵着牛顺着大路走。牛站着不动了。它回头,像在问水波到底要去哪里。

⑦走!水波不看它,用棍子抽了一下牛。

⑧牛挣脱着绳子,步子跨向了路边,仰着头。水波拽着牛绳,又抽了它几棍子。牛一个转身,气汹汹地冲水波瞪眼。水波一愣,蹲下来,把头埋下来。有些懊恼。牛把脖子伸过来了,用牛脸磨擦着他的胳膊,眼神温和。水波摸了摸牛脖子,站起来,牵着它,继续朝前走。

⑨牛又是一声长哞。

⑩走出梅花塘。走过三道弯,再过三道梁。一路上,望见庄稼,望见绿水,望见行人。只有踢蹬踢蹬的脚步声。水波和牛都沉默着。

B11快到秀水街时,水波让牛在路边吃了一会儿草,又找了个干净的水坑,让它喝饱,才朝街上牵去。

B12在大街道一侧的岔口深处,水波找到了一个小型屠宰市场。水波拉着牛,在屠宰场站了一下,一个一脸黑肉的生意人朝他靠近了。水波捡了个干净的位置站定,跟生意人谈价。在他的旁边,地面是红色的。血迹染红的,飘着腥味。是猪血、狗血、羊血,还是牛血,很难分得清楚。粪便,却是一目了然的。牛把头扎在地上,嗅着血,又对着不远处一泡同类的粪便,一声长哞。那叫声很悲凉。

B13谈定了,一千二百块。够水波的学费了。

B14牛大滴的眼泪掉落着,眼巴巴地看着主人。水波不看它。

B15在生意人要牵牛绳时,水波紧握着牛绳不放。牛卖了,家里的地用什么耕种!它是家里的一个好帮手啊!没它不行啊!水波犹豫起来。生意人抱怨水波不该做事婆婆妈妈的,说再给他加一百块。水波想卖。他蒙着头,想了半个小时,觉得不能卖,就决定不卖了。水波拍拍牛头,说,回家啦。

B16回来的时候,牛很高兴。它从屠刀下重生了一次,就连叫声也是快活的。走在街上,它挣开绳子,仰起脖子叫了一声,禁不住引来了他人的目光。路上过来了一辆车。它停下来看车。车驶过去了,它嗅着扬起的灰尘。水波追上来了,它撒着欢子。

B17水波唤着:牛娃儿,妈儿呀,妈儿——呀!

B18牛站着等水波。

B19水波重新把牛绳攥在了手里。出了秀水街,牛又撒欢跑着,水波紧紧地跟着它。跑一阵,歇一阵。太阳洒在水波的背上,也洒向牛;秋风抚着水波赤着的胳膊,也抚摸着牛的身子。快晌午了,水波已赶着牛回到了梅花塘。

B20水波赶牛又经过石嘴大柿树的时候,他把牛绳解了。野鸡翅、茅草芽子、小檀树叶、狗尾草、枸杞叶。牛在树下跑来跑去,寻着可吃的草。

B21水波站在树下。如果真的不可以再去上学,他打算出去打工。他不信命,他的一颗渴望驰骋的心是什么也拴不住的。他向往一片广阔的天地。任凭自己只是一只丑陋的山鼠,什么能够阻止他对山外生活的想象?没有。

(节选自《梅花塘》)

11. “水波的情绪变得不稳定起来”,请分析小说开篇这句话的作用。(4分)

12. 文中画线处描写了秋天田野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13. 文中牛的三处“长哞”原因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4分)

14. 请结合全文,探究水波开始为什么要卖牛?最终为什么又决定不卖了?(6分)

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莫言: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张柠

面对如此残酷的伤痛记忆,莫言并没有使自己的小说变成“伤痕文学”,而是一种充满了民间性的“欢乐文学”。

我至今还记得,当初读到莫言的《欢乐》、《粮食》、《天堂蒜薹之歌》等小说时的情境。饥荒的年代,一位农妇偷偷将生产队的豆子完整地吞进肚子,回家后再将豆子呕吐出来,喂给饥饿的孩子和濒死的婆婆,自己“死蛇一样躺在草上,幸福地看着他们围着瓦盆抢食”。

读到这里,我的确忍不住要流眼泪,接下来的情节却让我忍俊不禁:农妇的“血骂”铺天盖地,将自己和辱骂的对象一起贬低为畜生和肉体器官,一股戏谑的民间语言的风暴扑面而来。当我正准备哈哈大笑起来的时候,天堂乡的盲歌手张扣的歌声又响了起来:“乡亲们种蒜薹发家致富/惹恼了一大群红眼虎狼/收税的派捐的成群结对/欺压得众百姓哭爹叫娘……”是这些充满伤痛的底层经验,充满民间智慧的叙事语言,充满想象力的叙事风格,刺激我写下了《文学与民间性——莫言小说里的中国经验》那篇长文。

我不认为莫言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他笔下的中国乡村世界是那么真实,真实得极端残酷。我也不认为他的语言有什么“狂欢化”的特点,他的语言是悲伤的土地中蹦出来的带着泥土腐味的语言。如果说他具有“民间”色彩的话,那也是中国特色的民间,而不是巴赫金笔下的中世纪欧洲的民间。莫言的小说叙事,是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是白话汉语文学经历了100年的操练,在叙事文学中结出的最新果实。

更具有特色的是,面对如此残酷的伤痛记忆,莫言并没有使自己的小说变成“伤痕文学”,而是一种充满了民间性的“欢乐文学”。莫言的文体,是一种生长在真正的“民间”土壤上的“欢乐文体”。他对民间悲苦的生活的表达和讲述,既不是哭诉,也不是记账式的恐吓,没有给人制造压力,没有给人心灵投下阴影,而是给人一种“欢乐”的、继续活下去的力量。真正的文学形式,就这样既凸现了生活的残酷性和荒诞性,同时又消解了残酷生活带来的阴沉、死亡的气息,或者它的片面的“严肃性”,从而体现了文学的“民间性”中最本质的欢乐精神。这就是莫言的特殊意义。

此外,“莫言的获奖”也很有意义。它证明了只有尊重文学创作的规律,才能使得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获得更多的共鸣。

我希望“莫言的获奖”仅仅是当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小小的序幕。

(摘自2012年10月12日《新京报》)

15. 文章中“莫言: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16.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五段的论述层次。(6分)

17. 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莫言: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有什么作用?(6分)

七、 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40年10月22日,3个英国绅士在伦敦荷兰屋图书馆的废墟里安静地读书。这时节,伦敦的天气已经相当寒冷。一天前,伦敦刚刚下过雨,德国空军在伦敦西部发动了骚扰性的空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Ⅱ(附加题)

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方 其 奔 走 于 二 袁 之 间 困 于 吕 布 而 狼 狈 于 荆 州 百 败 而 其 志 不 折 不 可 谓 无 高 祖 之 风 矣 而 终 不 知 所 以 自 用 之 方 夫 古 之 英 雄 唯 汉 高 帝 为 不 可 及 也 夫。

(苏辙《三国论》)

20. “自将以攻人”中的“人”指的是谁?(1分)

21. 苏辙认为刘备未能夺取天下的基本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又是什么?(3分)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22.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三国演义》中,关羽被困下邳,为了保护甘、糜二夫人,他以降汉不降曹为条件投了曹操,曹操急欲招降关羽,待之甚厚,但关羽拒绝了美女和金银,只受了赤兔马。

B. 《边城》中的老船夫“爷爷”是一个淳朴厚道却又倔强的老人,他最后的那句“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是他从相信天命最终走向反抗天命的愤激之语。

C.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他对亡妻始终怀念不已,小心地珍藏着她的遗物和照片;他对曼诺林怀有慈父般的感情,很小就带着他出海,教他捕鱼。

D. 《药》中的华老栓在去往刑场的路上,天气本来比屋里“冷得多”,但他却因将要得到人血馒头的兴奋而“倒觉得爽快”,这个情节深刻地表现出了华老栓的愚昧麻木。

E. 《哈姆雷特》中,国王克劳狄斯安排高手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比剑,他既让雷欧提斯在利剑上涂毒,又准备毒酒为他庆祝胜利,其目的是一箭双雕,将两人都置于死地。

23. 简答题(10分)

(1) 《红楼梦》中,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时,没有采纳王熙凤“平心静气暗暗访察”的建议,却听从了王善保家“带人到各处丫头的房里搜寻”的话,王夫人的用意何在?暴露出贾府怎样的矛盾?(4分)

(2) 《茶馆》的结尾,是怎样将戏剧冲突推向高潮的?(6分)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国画大师李可染说:“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但是,当下的中国画领域,有部分人却认为老祖宗的传统不吃香了,吃香的是中西结合,用西洋油画改造中国画这一套。结果,根本还没有从传统打进去,就想着打出来,为创新而创新。一些所谓的中国画作品展览中,不少作品不中不西、非洋非土。这些所谓的创新之作也就成为无本之木,无稽之谈。书坛耆宿章汝老曾经说,“中国画的薪火传承只能靠在中国画自身范畴里的深耕发掘来解决”。相对于创新,今天的中国画更应该倡导传承。对当下的中国画创作,老老实实下苦功夫“打进去”远比一心想着与众不同的所谓的创新来得重要,没有真正“打进去”,何来“打出来”的真材实料的成果?而且,也只有有传承、有根基的艺术创新,才能得到欣赏者更广泛的认同,成为民族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但是,讲传承,从传统“打进去”,并不意味着中国画要与时代脱节。这一方面是指我们传统绘画中有不少十分现代的理念和元素,传统与现代有相通之处,作为有出息、有眼光、有追求的艺术家要善于挖掘和提炼;另外一方面,也要准确把握住新时代的审美特点,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艺术养分。

(选自2012年10月27日《文汇报》,有删节)

24. “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论述的是什么问题?(6分)

25. 请具体解释“无本之木”在文中的意思。(3分)

26. 你认为应该怎样“打进去”?又怎样“打出来”?(6分)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考答案”)

11.简论江苏高考英语作文的关键问题 篇十一

一、高考英语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审题不清, 偏题, 中心主旨不明确, 造成作文信息点不全面

由于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出现审题不严, 或对写作题目理解不全面, 造成整篇作文的主题不明确, 没有按照要求完成所需要体现的知识点。例如2014年的江苏高考英语作文要求对“汉语词典收录外来词汇”这一跨文化现象发表看法, 由于题型较为新颖, 学生在构思和行文上都存在较大的失误, 造成失分较为严重。有许多考生错误地写成了阐述英语的重要性, 还有的考生没有给出明确的立场。

2.阐述观点, 提供论据, 内容空泛, 论据不足, 文章写得太简单

这方面的问题在2014年的江苏高考英语作文中占较大比例, 由于学生对汉语词典收录英语词汇这一话题平时涉及不多, 缺少相关话题语言和内容的积累, 从而使整篇文章的思路没有打开, 所列的支持或反对的理由显得站不住脚。

3.固定短语搭配句型问题

在英语写作中应用固定短语或句型能够增加作 文的亮点, 但学生对固定短语搭配的掌握情况却不乐观。例如, 在2014年的江苏高考英语作文中, 表达“对一部分中国人 来讲是困 难的”的意思 时, 可以使用bedifficult/hard/toughforsb;sbfind/think/believe/consideritdifficulttodo;sbhavedifficulty/troubleindoing等。

4.语法错误

英语作文写作中, 语法应用是重点 也是难点 部分, 在平时的英语学 习过程中, 学生对语 法的重视 程度不够, 使高考英语作文中常常出现问题。例如, 在作文中学生表达“这种现象已经对母语造成侵蚀影响时”, 要用一般完成时, “Firstly, thisinclusionhasactuallypollutedourmothertongue.”不能用一般过去时, “一般过去时”和“一般进行时”混淆会造成语义表达不准确。

二、提高高考英语作文水平的关键对策

1.注重单词积累

为提高英语作文整体质量, 首先要保证学生英语词汇量丰富, 要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要保证对基本词汇的扎实掌握, 也要保证对高级词汇的学习和运用。对单词的学习和记忆要注重方法的掌握, 这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例如, 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法, 激发学生对单词学习的兴趣, 巩固学生记忆的深度。同时, 教师应在基础知识学习的 前提下, 拓展学生学习范围,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Culturalinfluence”“Culturalerosio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对这些热点词汇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书面表达。

2.加强作文框架的写作练习

江苏卷高考英语作文偏重于应用文写作, 题型的选择通常较为新颖, 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门问题联系紧密。因此, 在平时的英语训练中要注重对热点问题的关注, 注重对作文框架写作的训练。例如, 2014年江苏高考的书面表达主要考查的是“汉语词典收录英语词汇”的问题, 学生首先要明确的是“agreeordisagree”, 并对这种“Cross-culturalphenomenon”现象进行意见表达, 保证作文整体框架清晰。“跨文化”话 题是近年 来较热门的话题, 平时的了解训练若有涉及, 则会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运用更好。

3.注重词汇搭配应用

有效提高英语作文得分, 要注重词 汇的搭配 应用, 将基础词汇换成较高级的词汇, 能够有效提高作文的整体质量。在高考英语作文中, 合理的词汇搭配是一个重要的加分点。

4.注重写作过程中的细节

注重写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能够促进作文整体 结构更为完善。对作文中心旨意了解后, 在行文过程中要加强细节问题的处理。例如, 在行文中明确何时适合用长句, 何时适合用短句, 什么位置适合用代词, 什么地方该强调等等。对细节的合理处理, 能够完善作文的整体逻辑结构, 为作文加分。

就江苏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现状来看, 学生作文失分现象严重, 无论是在审题构思方面, 还是在内容语言方面, 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要掌握提高英语写 作能力的 关键对策, 通过全方 位的英语 训练, 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下一篇:妇产科护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