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

2024-07-06

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精选13篇)

1.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 篇一

下面谈谈对中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分析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

挫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外部因素即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等;内部因素即个人主观因素如生理条件限制、能力限制、动机冲突等。对陷入挫折情境中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原因是来自于主观还是客观,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可帮助他们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他们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

以前我遇过这样一个学生。从开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发现他与众不同,穿着比较朴素,也可能他是从山里来的孩子。在开学的几天里他看什么都挺新奇,干什么事都挺兴奋的。后来发现他上课总是无精打采,跟同学交谈也少了,眼神里面充满了迷惘。一个热情好动的学生怎么一下子就变了,为什么呢?我利用一个课外活动时间,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问他:“你病了吗?”“不是”“是家里发生了事情还是其他同学欺负你了?”他都说不是,经过我多次追问后,他才道出他心理的苦闷:“我们班上同学大多是城里的孩子,家里大多有电脑,电子琴、游戏机等,应有尽有。而我来自于农村,对于这些东西我连看都没有看过。跟城里的学生相比,我简直就是乞丐。在这些学生面前,我总觉得我低人一等,自己心里面很自卑,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神。”哦,是这样。原因找出来了,问题好办。这位同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完全是自己自卑心理引起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多次找这位同学谈心,指导他如何端正心态;如何在同学中平等相处,尽可能地发现他的优点,让其释放光芒。并引导其他同学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培养他的自信心。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位同学又恢复成往日的情形。

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挫折教育中,应重视受教育者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使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挫折教育,正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挫折,自觉地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不断积累挫折经验,正确归因挫折,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与此同时,激励他们完善和发展自我心理调节机制,加强自我磨炼,将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逐渐形成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力量,实现挫折教育的内化过程,提高挫折教育的效果。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有哪些优点、缺点应当心中有数,既不夸张,也不缩小,实事求是。越是不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则遭受挫折、失败感也越强烈。

2、教育学生敢于挑战挫折。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有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要让学生懂得任何一个成功的背后,都经历了几番的努力,甚至遭受多次失败的挫折之后才取得,不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对待挫折要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它。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遭受挫折时,要敢于面对它、挑战它,在挫折面前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只有设法解决它。鲍狄埃又说得好:“力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挫折面前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只要我们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会历经挫折而更加成熟和坚强,从而更有信心获得胜利和成功!

三、适时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素质的培养应与教育的多种形式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之功效。

1、利用,普及知识,提高认识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会课的时间,传授适量的心理学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纠正错误认识,使之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重点放在:⑴讲授现代科学的健康观,使学生由单纯重视身体健康扩展到重视身体、心理健康。⑵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志,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实现心理的全面健康。⑶正确认识心理疾病,要让学生明白心理疾病并不神秘。⑷让学生知道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心理疾病并不是差耻的病症。讲授时可运用事例进行剖析,重在提高认识,增长知识。

2、介绍方法,自我保健,培养能力

在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注重介绍方法,对学生具体问题的指导,着重是学习方面、人际方面、适应方面的心理辅导。可指导学生自学心理指导读物,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教育与心理训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锻炼心理能力。重点传授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总结提高。如学会微笑;多角度思考问题,辨证看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深呼吸闭目养神放松法;欣赏音乐法;体育锻炼法;散步谈心法等。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让学生学会心理保健,学会自我完善,自我调适,学会承受挫折,学会人际交往,培养自我承受能力。

四、做好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在挫折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担负着设计、主持、调整教育过程的任务。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从不同角度的信息中筛选和积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因素去主动施教。学校应提出科学的挫折教育方案,并争取家庭、社会的配合。但遗憾的是:挫折教育并没有得到家长的一致的重视,一些家长走的是一个极端:那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吓唬、逼迫自己的孩子,本意是想激起他的进取心,但往往变成了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另一些家长走的则是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儿委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老师讲,她曾因故批评了一名学生几句,没想到,孩子家长非但不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反而来到学校将老师打了一顿为孩子出气。这种事情虽属个别。但有些家长确实不可理解,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挫折,原因都在于学校。

因此,对学生的挫折教育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理解挫折教育的本质,取得家长的共识。同时,还可向家长传授挫折教育的相关知识及方法,并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使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在挫折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挫折教育,避免出现家庭教育抵消学校教育作用的现象。另外,还应通过广播、报刊、影视等宣传媒介,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造成良好的挫折教育氛围。还可以通过街道、社区开展挫折教育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实施挫折教育中,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有较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要实施这一项工程,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从世界的角度,以未来的眼光,按现代教育的标准,精心组织、安排好各种教育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挫折教育,使我国青少年成为素质好、能力强、身心健康的一代。

2.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高等院校

挫折在人生中到处存在,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就反映了挫折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常态性。大学生的心理处于成长阶段, 很少经过挫折的磨砺, 对挫折缺乏全面的认识, 在面对挫折时往往缺乏正确的应对策略。另外,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 各种复杂思想和社会现状也会给大学生带来各种影响[1]。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认识, 增强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 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而现实的工作。

挫折教育就是有目的地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 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2], 在挫折面前适时进行调整,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并固化为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乐观、淡然地面对自身的遭遇, 从而为愿望和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定的基础[3]。

1 大学生挫折的主要类型和原因

1.1 学习挫折

大学生遭受学习挫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部分学生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学习方法还停留在中学的模式上, 学习效果不好易产生挫折。 (2)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没有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 缺乏起码的专业认同感, 学习兴趣低下, 态度消极, 由此导致成绩不理想, 产生厌学情绪和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更加深了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形成了恶性循环。 (3) 大学生作为年轻人充满热情,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这一方面给他们充分的前进动力, 另一方面使其理想和抱负容易脱离客观条件, 制定过高的标准和要求, 甚至是无法达到的目标,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容易形成对自身和现状的消极情绪。 (4)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中, 部分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 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怀疑, 认为学习没有前途, 缺乏必要的动力, 但是又不得不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做自己认为无意义的事情, 这也容易形成挫折感。

1.2 生活挫折

大学生遭遇到的生活挫折主要表现在生活适应与人际关系处理上。大学新生首次离开家人, 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 进入大学后, 他们不得不面对生活自理的考验。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家庭供给, 家庭经济情况差别比较大[4], 校园消费中的攀比心理, 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生活上的挫折感。另外, 很多大学生的理财观念淡薄, 缺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的能力, 很多人会感到经济上的压力。

在人际交往上, 很多大学生刚开始进入集体生活, 会出现不安的情绪甚至与同学发生摩擦, 如果与同学、朋友、老师的关系处理不好易造成人际关系不协调。很多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中, 缺乏课外活动的锻炼, 有限的人生阅历导致大学生认识的有限性, 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 缺乏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因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会使他们感到孤独无助, 觉得自己时时刻刻处于压力之中, 其实这也是多种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所在。

1.3 感情挫折

受社会风气对校园的道德侵蚀, 大学生恋爱中具有冲动、浮躁、缺乏责任感的特点。大学生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加上必须经受毕业和就业的考验, 决定了大学生的恋爱往往不够牢固。当恋人感情破裂时, 失恋的挫折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和正常学习活动。尽管大多数学生能理智地看待并接受现实, 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把失恋看的太重而很难解脱出来[5]。失恋的创伤有时会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 他们大多表现为逃避现实, 缩小人际交往圈, 精神生活上既折磨自己又影响旁人的情绪, 甚至有人向恋人进行行为或心理上的报复。

1.4 就业挫折

近几年来, 高校的连续扩招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呈现递减趋势[6]。有些学生有感于就业难, 从进大学那天起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对就业的强烈渴望和对未来就业竞争的担忧, 使他们入校一开始就处于焦虑之中。另外, 我国高校在发展中, 存在不注重市场需求、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没有特色、办学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毕业生质量不高, 就业受挫。

2 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方法

2.1 以教育锻造大学生的挫折观

大学生作为挫折教育的主体, 需要形成正确系统的挫折观, 才能在遇到挫折时理智的对待问题。挫折观的锻造需要从如下几点着手: (1) 学会辩证地认识挫折; (2) 有意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 (3) 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的基本方法。学校的思政工作者应在课堂教育中充分重视。

2.2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是大学生战胜挫折的重要法宝。面对挫折, 如果个人能够牢记自己的目标, 不轻易地改变或放弃既定的计划, 持之以恒, 就容易抑制消极情绪, 克服障碍, 达到成功。相反, 则很难面对各种困难。在教育过程中, 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品质意志的培养, 保持进取向上的个性, 培养其适应和改变恶劣环境的能力, 养成忍受磨难、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

2.3 以心理训练促成熟

通过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活动,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感受失败的经验, 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失败, 帮助学生走向心理成熟。

2.4 专业机构引导面对挫折

大学生遇到挫折后正确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其克服消极、悲观情绪, 宣泄紧张心理, 重新找回心理平衡。学校需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 并进行引导, 使得学生在遭受挫折时, 可以主动进行心理咨询。

2.5 合理的宣泄疏散挫折

大学生受挫以后, 心理上处于焦虑、愤怒、冲动的应激情绪状态之中, 如得不到妥善地化解, 大学生可能表现出多种消极的行为反应。采取可控的、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宣泄受挫后的紧张心理,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来说也十分有效。可以采取“自我疏导”、“情绪宣泄”、“运动宣泄”作为有效的宣泄方式。

2.6 在实践中战胜挫折

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重要原因是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炼, 这使得大学生鲜有遭受挫折和战胜挫折的机会。我们要为大学生创造条件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地寻找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方法。

总之,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已势在必行, 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 它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究。S

参考文献

[1]骆锐, 陈艳琼.大学生挫折教育对策探讨[J].科园月刊, 2010 (7) :82-84.

[2]王强.浅析大学生挫折教育[J].教育探索, 2010 (20) :146-147.

[3]于洋.浅谈高校贫困生的挫折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6 (4) :78-79.

[4]刘书博, 谭一酉.挫折教育:大学生的必备课[J].黑河学刊, 2010 (10) :129-130.

3.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音乐教育;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和平时与学生接触中,发现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不少人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在学习、生活、与人相处的能力却在下降。一部分学生只要受到挫折,常常成为了生活的弱者。受过挫折的学生,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一种恐惧不安的情绪体验,表现为紧张,过于敏感,精力不集中,心情郁闷。这种焦虑,轻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产生心理障碍。为此,让我揪心。我常常思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力和心理承受力。为了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教育,我对小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成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一、小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成因分析

1.学业压力大

学业压力是学生最容易受到挫折的一个方面。在新课程改革中,虽然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负担,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家长对成绩的过度重视,学校的质量评比,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甚至是较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漫长的学习经历中,会承受繁重的作业和学业任务,会遇到学习困难,会经历考试失败等,这些都考验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我曾设计了一份《小学生压力状况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果:

(1)你觉得学习有压力吗?选非大占12.6%,较大占34.8%。

(2)如果感觉压力大,主要来至于哪些方面?(多选)选择作业压力大占25.1%;考试压力大占49.3%;课外学习压力占5.6%;家长压力占15.4%;老师压力占10.2%。

(3)你觉得学习是件很难很烦的事吗?选是占8.5%,有时是占52.9%。

(4)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多吗?选择很多占12.5%。

(5)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很难吗?选择难占5%,较难占36.7%。

(6)当你的成绩下降,考试失败时:(多选)选会遭到父母打骂占25.1%,遭到父母批评的占36.2%。

(7)当你课堂提问回答不上来、考试成绩差时:选受到老师惩罚占5%,受到老师训斥占15.3%。

现在的家长对学生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高;学校老师担心教学质量下降,对孩子们一再加压。家长拥护,认为老师很负责,学校质量保证了,却苦了孩子们: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难免受到失败,没有勇气对家长倾诉,不能得到家的帮助和安慰,更不好意思面对老师,在同学面前也没面子。成长的烦恼得不到疏通和释放,“问题”长期压抑在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心中,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2、学生自身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磕磕伴伴变少了,经历也变简单了。有的只是虚拟世界里为所欲为的满足,有的是现实世界物资优越的享受,一旦遇到阻力、遭到失败、碰到不幸都会让这些一向顺风顺水的孩子难以承受,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3、交流渠道断裂,学生缺乏必要的宣泄渠道

孩子们有自己的心理发展过程,可能在家长的眼里是幼稚可笑的。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少年维特”式的烦恼,他们的交往圈子恰恰是这些烦恼悄悄消失的自然通道。农村的现实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存在,已经成了父母还健在的“孤儿”,缺乏与父母的交流,更渴望父爱母爱的滋润。在他们面临一些困难或失败时,多么希望父母来扶一把,哪怕是一句安慰的话,一个关爱的眼神,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都成了奢望。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让一部分学生逐渐变得内向、敏感、脆弱,已成为制约学生性格发展。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4.个别学生遭受意外刺激

学生在家庭变故、天灾人祸等家庭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往往会使有直接关联的学生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或消极处理的心理,性格上也会出现种种不良倾向。如狭隘、抑郁、自卑、孤僻、对立等。当前社会的离婚率增高,单亲家庭给学生造成的心理挫折也明显突出。

二、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1.音乐是抗抑郁的好方法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敏感的,然而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又是有限的,所以他们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渴望去问身边的人。然而由于很多原因,孩子们也会把这种渴望抑制住。有可能是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的家庭环境,或者某种外来的因素,使得孩子对人际关系迷茫,甚至失望,从而产生抑郁!抑郁是阻断人际沟通,使人情感失衡的一大问题。音乐是公认的抗抑郁的好方法,它不但能重塑我们的情感世界,而且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而且音乐能舒缓心情,陶冶情操,让孩子能用更好的心态面对挫折,不钻牛角尖,遏制抑郁的根源。

2、音乐能给人好心态

嫉妒也是一种不好的心理,然而小孩子与大人的不同,他们处于道德建立期,他们并不能完全意识到嫉妒是不好的。小孩子有他们的世界,有他们的攀比,一只漂亮的水彩笔,一辆酷炫的脚踏车都能一起他们的羡慕,如果这种情绪发展不当就有可能演变成嫉妒!嫉妒的心理有可能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而音乐却能给人更好的心态,能净化人们的心灵。一个心灵纯洁、健康的孩子受到的诱惑与自身的欲望都会更少,嫉妒也就没有滋生的环境啦!

3、音乐能让逆反心理得到控制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逆反产生于青春期,其实不然,孩子第一个逆反期从他们上小学时就开始了,有的孩子会延续到成年。因此,我们也要重视起来!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与孩子之间是有很多互动的,而且互动的方式很多,比如:教师和孩子一起进行音乐游戏;教师带孩子一起唱歌……等。音乐活动多了,接触多了,关爱孩子的机会多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控制。

4.音乐有着重要的心理教育作用

音乐教育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多数西方国家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理工大学,学校有40多名音乐教授。学生在学校期间要求修完的艺术分,要达到总学分的25%左右。我们的近邻日本,在小学三年级以前,不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课考试,每学期只考两门课:钢琴和教育,他们对音乐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反观我国对音乐教育形成科学的认识走了很大的弯路,很长一段时间,高考变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高考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高考不考的,我们就不学了。我们应当纠正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

三、结语

4.浅谈中学生心理挫折教育 篇四

[背景]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理念由关注双基目标转向关注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使教师重新审视培养对象的人生观、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教育方式、方法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提倡鼓励式教育,激励性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课堂内外鼓励与表扬多起来,以至于个别教师不注重指出学生的错误或偏颇,生怕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笔者听过的许多课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明显的错误,教师明知有误却用“你真棒”、“很好”等赞赏的语言去评价。试想:孩子是不是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呢?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会导致学生养成不动脑不负责的处事态度。所以对学生的错误观点与行为教师应及时叫停并严肃地指出或批评教育,使其对自己的错误有深刻的警醒认识,当然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指正是可行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红灯,撞响警钟,使其恪守共识的规范,走出知识的误区,这些做法对克服学生性格上的固执偏颇,我行我素,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式是有益的。

关键词:挫折教育中学生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发育的一个转折阶段,他们正在告别童年,开始一个崭新的成长和变化时期,在这期间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与此同时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在发展,但相对于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缓慢,这样,身心发展暂处于一种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常常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那么,中学生常见心理挫折有哪些呢?经几年的探索、总结,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种。

1、学习挫折

指由于学习上的失败或偶尔失败而给学生造成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使人倍感苦恼。这种情况大体有两种:①成绩好的学生偶尔失败的挫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仅在同学中有威信,而且也受到老师的偏爱,时间长了,自己“只有好不能差”的心态越来越强烈。对失败缺乏心理准备,一旦某一次考试失误,便感到十分苦恼。②差生的学习挫折。有的差生很想把学习搞上去,也知道努力,但成绩仍上不去,为此心烦意乱,有的甚至想退学。

2、交往挫折

人际交往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获得愉快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有些中学生却在人际交往中感到不适、惶恐、害怕与人接触。

3、情感挫折

人活在世上,除了工作、学习、生活之外,感情的获得和满足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中学生感情观念很敏感,因而极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如果情感受到伤害后又往往受不住沉重打击,苦闷、抑郁,甚至不能自拔。

中学生感情挫折主要有两种:①来自朋友之间的情感挫折。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获得情感满足。这是人类情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学生中,因为朋友之间的变故而造成情绪、情感波动是很常见的,②来自异性的情感挫折。伴随着青春期的来临,中学生对异生产生了好感,很想与异性接触,有的发展到早恋,因中学生思想还未成熟,故在与异性交往中,容易出现矛盾,加上他们感情上很执着,很敏感,一旦

出现矛盾便十分苦恼,严重影响学习。

当代中学生面对挫折,是那样脆弱,那样害怕,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呢?笔者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要有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俗话说“有备无患”,中学生之所以一遇到小小的挫折,便一蹶不振,如临灾难,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认识人生,没有心理准备。为此,笔者常用班会时间跟学生谈人生,讲挫折,告诉学生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时刻都有可能会遇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那样的或大或小的挫折,只要我们有心理准备,当挫折降临时就不会至于觉得眼前一片黑,既然,挫折是不可回避的,我们就应勇敢、冷静对待它。

(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①通过学习一些格言,让学生认识挫折的两重性。社会心理学指出“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挫折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我国大文豪鲁迅也曾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他又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通过这样的格言,使学生认识到,挫折给人带来的不只是灾难、失意和无情打击,它也能引导人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增长才干,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正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挫折的两重性。当挫折降临时,只要我们冷静对

待,将挫折当成动力,就会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②用一些实例来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失败挫折可以锻炼一般优秀的人物:它挑出一批心灵,把纯洁与强壮的放在一边,使它们变得更纯洁更强壮;但它使其余的心灵加速堕落,或是斩断它们飞跃的力量。

笔者用正反两方面实例来教育学生要现实、冷静对待挫折。用邓小平冷静对待政治生活中的“三起三落”的挫折,终于成为一代伟人;张海迪战胜病魔,自学成才等成功人士的例子教育学生以顽强的意志来对待挫折,迎接胜利。同时,用下面的实例教育学生在挫折面前千万冷静,不要走向极端。曾经有这样的例子:某市一高三女生,家境很好,平时成绩优秀,参加高考后,觉得自己考糟了,便整天坐立不安,想到落选后人们的白眼,再也忍不住了,就悬梁自尽了,更令人惋惜的是第二天高考成绩揭晓,她的成绩超过大学录取线7分。还有,某市中学一男生,因女朋友提出分手,便觉得自己什么都完了,一气之下将女朋友杀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教育学生认识到: 挫折能毁掉一个人,也能激励一个人,关键是如何对待它。

(三)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战胜挫折。

中学生人生经验尚少,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容易简单化,走极端,这就需要老师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理解他们遇挫的感受

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异。如好朋友之间的一次争

吵、一次考试的失败、学习压力大,成绩不理想、对某件事情的过分猜想、父母或老师的误解等等这样一些在学生心中几乎会产生世界末日般感觉的事件,在教师眼里渺小的不值一提。有很多教师自以为了解自己的学生,其实他们并不清楚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无从知道他们内心的绝望。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仅要了解一般学生的性格特点,还要了解性格不同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同他们多沟通,就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减轻他们的受挫感。同时要认识到,学生之所以面对一些困惑束手无策,甚至在挫折面前显得如此脆弱,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知识、人生经验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较差,而不单纯是意志问题。理解是解除困惑、疏导受挫心灵的钥匙,只有理解了,教师才不至于把帮助学生战胜挫折单纯地纳入提高意志品质教育的范畴,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也才能疏导无误。允许激动,允许倾诉,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几乎每一个受挫的学生都会情绪激动,他们或者同别人争吵,挑起矛盾,或者过度悲伤、沉默不语,茶饭不思,他们的情绪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活动。教师要允许学生激动,要倾听他们的感受,让他们袒露内心的悲伤,发泄心中的不快,这样,有助于情绪激动的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达到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效果。在学生情绪激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疏导,帮助学生冷静下来,教师的语调要亲切柔和,要和风细语,轻松幽默,让学生感到这件事算不了什么,很容易解决。这样就会使学生放松情绪,减轻或消除挫败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受挫的原因,为学生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

学生总认为自己所受的挫折是最大的,是别人不能够理解的,往往会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或逃避矛盾,或希望老师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在德育工作中,这类事情的发生是经常的,面对这类学生,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帮助他们分析受挫的主客观原因,从事情的起因来分析,找出各自的不足和失误。同时,坦诚的告诉学生,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历了挫折,人才能够成长。而且也要明确的告诉学生,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事实无法改变,只有自己勇敢的去面对,鼓起勇气去解决问题,通过沟通、协商、谅解,才能解开心中的疙瘩,扶平误解的创伤,以战胜挫折。这样引导,既帮助学生缓解了心理压力,又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机会。总之,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及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的条件。因此,结合中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以正确的疏导和引导是学校德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丁怡颖:《挫折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探析》2006年12期

[2] 张志勇:《情感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版。

5.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 篇五

文章作者:姚 远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小学总第169期 2010-4-20 14:48:41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在生活中的磨炼。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和困难,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的未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小学生阅历浅,受挫能力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并使学生明白实现理想可能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艰巨的过程,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使他们懂得只有正确认识挫折,勇敢地面对挫折,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教育学生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

1.以全国著名的同龄英雄为榜样。

赖宁,“自造”逆境锻炼自己;成洁,失去双臂谱写生活新旋律;边荣唐,稚嫩的双肩支撑起一个残破家庭;杨云和,由不识字的奶奶养大,蛰居六平方米的小阁楼内,却两次摘取了国际信息学竞赛的金牌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2.以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为榜样。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历史上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

三、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

1.自我疏导。

学生遇到挫折,往往会自责:“我为什么会这么蠢呀?我还有什么脸面见父母、老师、同学呢?”这种情绪对战胜挫折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应教育学生遇到挫折要善于自我排解,保持良好的心态,转移和调节自己受挫折的心境。

2.请求帮助。

遇到挫折请求帮助,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是很丢脸的事,所以不愿意请人帮助。楚霸王项羽骁勇善战,但失败时拒绝他人的帮助,最后只能以在乌江自刎来逃避失败,留下千古遗憾。其实,人遇到挫折时往往无所适从,这时可以通过亲人、好友、老师、同学的分析,对症下药,抓住要害,增强信心,走出困境。

3.积累经验。

“吃一堑,长一智”是摆脱困境,战胜挫折不可缺少的。所以,教师应教会学生总结教热点推荐:

冯为民:教好语文选修课的浅见 李彬: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内涵探

唐建新:感受台湾中小学《国文》课本的编排 训,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使事情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四、在活动中磨炼,在环境中熏陶

抗挫折能力的提高需要在行动中磨炼,通过适当的活动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1.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磨炼意志。

具体措施如下:(1)结合班队活动、学科活动进行教育。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远足、野炊、军训等,让学生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单纯追求安逸到勇于承担风险,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从而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2)举办“今天我值日”、“绿色小天使”和“清洁小卫士”等主题活动,倡导学生从家庭做起、从学校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学生经受锻炼,从而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3)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活动。一方面可强化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4)坚持参与“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创造,提高整体素质。

2.营造抗挫折教育的环境氛围。

教师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等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

例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班级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3.遵循规律,科学设置目标。

实施抗挫折教育活动要制定科学的计划,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目标过高,学生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学生不需付出多少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他们滋生成功轻而易举的思想,当遇到真正的挫折时会一筹莫展,抗挫折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五、多方配合人具有社会性,小学生也是如此,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人和物,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因而,为了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就需要让他们与社会、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首先,要发挥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教师可以请老红军、老八路讲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请著名劳模、企业家介绍他们的创业之路,促使学生从小树立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信念。

其次,要把抗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家庭。让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创造抗挫折教育的氛围,配合学校实施抗挫折教育。

总之,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挫折能力是青少年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6.市特教学校加强学生应对挫折教育 篇六

日照市特殊教育学校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4月26日举办主题为《直面挫折,奋勇向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遭遇困难与挫折出现不良情绪的现象,日照市特殊教育学校分两次在听障学生、视障学生中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座以屡败屡战的发明家爱迪生、历经磨难的美国前总统林肯、敢于挑战命运的物理学家霍金的事迹为例,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把挫折视作前进的动力,直面挫折,奋勇向前……

活动期间,图文并茂的课件,有理有据的演说,博得学生的阵阵掌声。学生纷纷举起拳头为自己、为同学加油,表示一定与困难、挫折做斗争,做生活的强者。

7.大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七

1 挫折的内涵

心理学认为, 挫折是指学生个体在设定目标后, 在为之努力并付诸实践的过程中, 自认为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障碍和干扰等负面因素, 导致其个人认为自己的预期设定好的目标不能如期实现、以及自身需要不能被满足时, 由此产生一种紧张、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消极情绪的体验。挫折在生活中不可避免, 它在社会上普遍存在, 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就是, 看他在面对挫折是是否有较强的承受能力。

大学生挫折是指在大学生活过程中, 大学生想要在生活、学习、社交等各个方面, 自己想要想达到既定目的或者在可以满足某种需求的过程中, 因情绪、身心等方面, 不可避免的遇到阻碍抑或是干扰, 因而导致形成的一种由过度烦恼、焦虑、困惑、迷茫等因素交织在一起而成的一种负面的心理感受和消极情绪, 这种不良的心理情绪在很大程度上, 有可能引发过激与不理智的行为。

2 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社会进步的长足发展, 每个大学生处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就业压力, 再加上一度处于校园内, 很少接触到社会实践, 导致许多大学生缺乏抗挫折的体验和教育, 挫折承受能力不断下降。在经历角色转换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 由于大学生对新的环境、人际关系和教学模式、就业压力等诸多不适应, 面对一系列的挫折情境, 很多大学生因此感到迷茫、产生了困惑, 并造成了心理失衡。

据相关资料表明, 北京市的各大高校中, 大约有25.56%的学生有过严重的受挫感, 大约有29.35%的学生在挫折的阴影下, 心理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 这给他们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最重要的是, 他们大多是90后, 从小在家长的过度呵护和溺爱中长大, 很少接触社会实践。因此一旦遭遇点小小的挫折, 从此以后便一蹶不振, 心情抑郁, 进而造成情绪的波动, 严重者会选择轻生来结束年轻的生命。挫折无处不在, 我们无法避免, 能做的就是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 遇到问题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 而不是去回避。大学生因不能及时有效的去解决生活上、学习中、恋爱上遇到的的小挫折而产生自我放纵、毁灭、消沉的行为, 已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当前,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已刻不容缓。

3 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3.1 国家教育部门的重大决策内容

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题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郑重地提出了挫折教育。1998年, 我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 适应环境的能力”。2001年, 教育部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 明确提出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3.2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目的、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把受教育者, 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大学生是新时期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身上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大使命。目前, 我国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这一大背景、大环境下, 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 他们当中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偏颇。更引人深思的是, 学生群体中不和谐的现象屡见不鲜, 比如人际关系恶化、同学间的盲目攀比等等, 这些问题如不及早发现, 及时进行干预, 就有可能演变为心理问题, 更有甚者无法自控, 一时间失去理智, 做出非正常行为, 导致了犯罪的发生。因此, 高校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责任, 而且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尤其是抗挫折能力, 这样才能帮助其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 能正确面对人生的低谷,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3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

目前,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压力与挑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诸多的心理问题的发生, 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也引发了学者的深入思考。据不少学校的调查统计表明, 校园内的许多暴力事件都是因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的。究其原因主要是, 学生在受挫后产生的消极情绪未能得到及时排解, 长期处于心情压抑、内心痛苦的精神状态下, 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受挫, 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严重地会在绝望中轻生。因此, 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 提高大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本领, 提高其抗挫折承受能力, 从而实现自我完善的目的。

4 对大学生挫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挫折感的产生是个人主观原因和外界客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4.1 客观原因

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和他从小的生活环境。环境的好坏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现在的大学中, 90后占很大比重, 而且很多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在父母的过分溺爱中长大, 他们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百依百顺, 有求必应, 一味纵容, 从不考虑其要求是否合理, 长此以往, 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小, 心理素质差。经不起生活中的任何风浪, 稍有与自己期望目标不符合, 便会脾气暴躁。还有, 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教育, 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 就会一蹶不振, 这也表明我们的教育一向过度重视专业课的教育, 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 也未能把挫折教育融入到平时的专业课教育中。

4.2 主观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在提及事物发展的原因时指出, 事物发展与变化时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是内因与外因的结合体。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 在面对学业、生活上的各种不顺心、不满意的时候, 我们应该采取是积极的态度去想方设法的解决, 还是采取消极的态度去逃避, 这完全取决于大学生的个人意志。面对挫折, 不同生活态度的学生采取的方式方法的大相径庭, 有些会一蹶不振, 从此颓废下去;还有些学生遇到挫折, 会绞尽脑汁想方法去解决困难。再者, 我们应从实际出发, 从自身出发, 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 也不能妄自菲薄, 看轻自己, 切合实际的为自身打造既定的目标, 一步步地努力去实现。

5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对策

5.1 教育大学生敢于正视挫折, 正确看待自己的劣势与不足, 确立正确的挫折观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而挫折也客观存在, 不可避免的发生在我们身上, 如果我们能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就能对社会上、生活中发生的的不幸, 可以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以平常心去面对, 积极思考解决方式, 做到冷静而稳妥的处理问题。同时, 也能以饱满、乐观的姿态去迎接生活和学习上的挑战, 从而锻炼了大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确立正确的挫折观, 实则是要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挫折。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它对我们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挫折可以使我们掉入万丈深渊, 从此一蹶不振;但它帮助我们成长, 经历挫折, 吸取教训, 及时反思总结, 预防我们重蹈覆辙, 这样一想, 遭遇挫折未必是件坏事, 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它。我们只有客观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 及时调整心态, 这样才更有助于我们自身能力的提升。

5.2 教育大学生掌握一些应对挫折的策略方法

遭遇学业或情感上的挫折时, 我们要及时反思目标定的是否合适, 是否适合当前形势, 当原有的目标未能达到时, 我们应及时调整目标, 适当降低点标准。如若屡次经历失败, 我们应放弃原有的目标, 追求新的目标。再者要学会自我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 人生之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 因此要做好接受不如意情况的准备。遭遇挫折在所难免, 每个人都会遇到, 客观辩证的看待它, 告诉自己困难都会过去的, 同时也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进而全盘否定自己。最后, 要学会转移注意力, 经历挫折之后, 心情不痛快, 要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让自己忙碌起来, 在短时间内转移注意力, 及时调节自我情绪, 使心情得到放松。

5.3 学校应建立一支有高素质心理咨询队伍, 完善心理咨询室的相应的配套设施

从各个方面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为他们提供挫折教育的学习及发泄情绪的场所。学校教育者要重视心理课程的开发, 对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上的困惑。用时, 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 提高受挫能力, 逐步培养其自信。

大学生挫折教育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成就, 这与大学生本人、社会和学校通力合作是密不可分的。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摘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自2008年以来, 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和我国疙瘩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政策, 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骤福增加,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处于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由于其所处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相对优越, 加之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中忽视了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因此, 不少学生在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理想与现实发生脱节造成挫折时, 便惊慌失措, 陷入长时间不良情绪的困扰而无法自拔, 有的甚至会走入极端, 选择轻生。这一些过激的行为和情绪对他们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鉴于这种客观情况, 开展大学生的挫折教育理应提上各个学校的教学日程。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分析与对策

参考文献

[1]朱德超, 耿德英.浅析专科大学生的挫折教育[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4) .

8.对于初中学生心理挫折的几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分析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近年来,在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报道:一名初中女生因害怕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考前自杀;一名初三学生觉得受到父母的冷落,居然放火烧家;四名初中女生,由于受到同学的嘲笑而集体服毒自杀……,当为这些花季少年的行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发现类似的事件正悄悄地在笔者身边的学生中发生。追根溯源,导致这些“悲剧”和各种不良反应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学生的心理挫折。因此,正确认识、分析初中生心理挫折的原因,教育、引导学生采取理智、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应付挫折,提高承挫能力,尽快消除因挫折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使之健康成长,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的任务。引起学生心理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1 外部原因

(1)自然因素:包括个人能力无法预测、不能抗拒的自然灾害,如洪灾、火灾、台风等,以及自然变故,如伤、残、病、死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受害家庭的学生产生挫折感。(2)社会因素:包括遭受来自学校、家庭、朋友、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干扰、影响而引起的心理挫折。如学校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经常公布学生成绩的名次等。

2 内部原因

(1)生理因素:指学生个体由于身体、容貌、健康状况、生理缺陷等先天或后天因素所带来的种种限制而产生的心理消极反应。(2)心理因素:它比生理因素更加复杂、更加广泛。常见的有:①自我期望过高。②自我意识过强。③心理承受力过弱。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战胜自我,从挫折中解脱出来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疏导。

2.1 提高认识,正视挫折

在初中阶段,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对挫折有心理准备,当挫折降临时就不至于惊慌失措或灰心丧气。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也可通过主题班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古今中外名人对挫折的态度,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同时尽可能地多选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活生生的事例来启发教育学生。

2.2 调适目标,减少挫折

初中学生正值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对学习、生活往往抱有较高的期望。但他们对所遇到的困难却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也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一旦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就容易产生心理挫折。为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调适奋斗目标,即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可行的奋斗目标,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挫折带来的打击。

在几年前,笔者遇到这样一位学生,她与同班的一位同学在小学的时候成绩是同样优秀的。进入初中阶段后,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虽然她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却差强人意,而另一位同学的成绩却稳步攀升,这对她的打击相当大,使她变得焦虑不安,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笔者多次寻找机会开导她:进重点高中并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标,你完全可以发挥你的美术专长,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人生道路。后来她考上了职高的美术专业,终能一展所长,重拾了信心,有了很好的发展前途。

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他们树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在遭受挫折和失败后,学会反思自己的目标是否恰当,或者及时改变目标,确立新的奋斗目标,以迅速摆脱心理挫折感。

2.3 磨练意志,承受挫折

当代的初中生大多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和家长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的,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普遍很差,心理防线极其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全线崩溃。

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能尽快适应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教师和家长很有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心理水平和特点,创设不同难度的挫折环境,让学生亲身经受挫折的考验,如专门设计一些军训、越野、远足、吃“苦”夏令营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痛苦,磨练意志,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还有一些学校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假如我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假如我落选”,“假如我失去知心朋友”,“假如洪水淹没了我的家园”等讨论,通过模拟挫折的情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但是更持久的、有效的方式还是要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来进行。如在学科教学中,当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忘乎所以时,教师可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给学生一次失败,让其在挫折环境中磨练意志,使其心理更趋成熟,今后当他们遇到挫折、困境时,就会有勇气和信心、积极乐观地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2.4 提供机会,释放挫折

当学生遭遇挫折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总想寻找机会发泄一下。若这种情绪能及时得到适当的宣泄,就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恢复理智状态。

所以,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受挫学生提供情绪释放的机会: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在学校里,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除了同学就老师。老师要放下架子,成为学生信任的好朋友,学会倾听,让受挫学生把内心的痛苦、委屈、不满情绪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再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走极端。②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让学生排解心理挫折感。引导受挫学生积极参与新颖、有趣的集体的活动,使他们的情绪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逐渐得到释放,以排解其心理挫折感。如开展"模拟咨询"活动。③开设心理咨询窗口,让学生拥有释放情绪的心灵港湾。

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会更有效地帮助受挫学生梳理情绪,鼓励他们把内心的痛苦、困惑和疑问诉说出来,再加以“对症下药”的指导,大大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心理挫折感。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用自己的爱心加上正确的教育疏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正确地去应待挫折,勇敢地去战胜挫折,让美丽的花季告别挫折的阴影,在自信、乐观中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参考文献

9.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 篇九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与对方辩友探讨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哪个更有利于中学生成长这个问题。我方认为,挫折教育更有利于中学生成长。首先明确几个概念,赏识教育是指,通过表扬赞赏等手段,对教育者进行引导,以培养其兴趣、提高其能力的一种方式。挫折教育是指利用或设置挫折,在受教育者经受磨练后,加以引导,以激发起潜能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而成长是指,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下面我方将从个人现状、社会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从个人现状来说,挫折教育更有利于中学生心智的成熟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首相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里正处于一个又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此期间,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方总结如下,例如:不成熟的“成人感”、认知发展不完善、自主性封闭性强等,进而产生叛逆代沟等一系列问题。从成长环境来说,父母可能会对孩子过度关爱,学校中紧张的学习又会给中学生带来心理压力。面对此现状,我方并不否认,赏识教育会有一定作为。如缓和家庭关系、一定程度上增强自信心等。但是这种偏柔和的方式并不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错误并让其真正信服。而此时的挫折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譬如中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教育者针对中学生这种问题,让其按自己思路行事并一定程度上碰壁之后,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才能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省总结缺点与不足,从而使其心志更为成熟,进而更有利于其成长。同时,挫折教育能使在父母宠爱中长大的中学生,经历困难与挑战,变得更加坚强。

第二从社会方面来看,挫折教育能使中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当今社会,并为以后融入其中做好准备。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他竞争激烈且残酷、就业压力大,对人才的要求高。因此只有挫折教育才能让中学生尽早的去认清当今社会。懂得今后步入其中需要付出多大的艰辛;同时,我们以后进去社会还会遇到许多无法预料的挫折。我方承认,赏识教育会使其在短期内得到心理满足,但是在中学时代如果以赏识教育为主,那么就会使其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反观挫折教育,中学生能在面对挫折的过程中正视困难、提高其抗挫能力。这样就为其今后的工作生活打好基础。

我方从未否认赏识教育在中学生成长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相对挫折教育而言,赏识教育仅是一种辅助手段。今天我们讨论这个辩题的意义在于,让教育者看到在中学生这个特定范围内,找到运用范围更广、影响更为深远的方式,来使中学生更为成熟、更好地成长!

10.挫折教育的误区 篇十

[名词解释]何谓教育“冷暴力”?

冷暴力,顾名思义,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种,是指不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教育“冷暴力”是相对于体罚等“暴力”行为而言的一种“精神体罚”,常见的手段包括对学生态度冷淡、放任、嘲讽、区别对待等,对学生的自尊形成伤害。

[专家观点]教育“冷暴力”危害不容小觑

洋泾中学心理教师徐琳说,教育“冷暴力”的危害不容小觑,特别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伤害孩子的整个心灵。尤其是那些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向师性比较强,往往存在“老师的话是圣旨”这样的心态,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或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在这个成长阶段,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力度可能比父母还大。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孩子,所以老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掌握自己的情绪并控制自己的言行,因为老师的“冷暴力”可能轻则导致学生厌学,重则造成他们自闭,影响到心理健康,并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家庭也有“冷暴力”

孩子除了可能在校园中遭受教育“冷暴力”,还可能在家庭中遭遇到家长的“冷暴力”,这种“冷暴力”大致可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有意识”的,第二种是“无意识”的。“无意识”对孩子冷暴力的情况是高度隐蔽的,比如打着“关爱”的旗号过分控制孩子的自由。当然,对孩子的冷暴力并非比比皆是,即使有,家长因为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但碍于面子也不会去寻求心理医生做咨询的`,除非是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才会行动。

对此,专家分析说:“家庭对孩子的冷暴力是存在的,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有意识不理睬孩子,譬如孩子犯错了,做父母的可能很生气,故意不理睬孩子;一种是家长无意识的,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与孩子没时间沟通,这是看不见的‘家庭内伤’。”

[应对举措]家长要与老师进行深层次沟通

专家建议,家长应经常主动找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学校有否遭遇“冷暴力”,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学校反映,和老师沟通,切不可将孩子心情不好、闷闷不乐当成小事,而应及时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

家长在发现孩子遭遇“冷暴力”后,应该站在理解的角度与老师沟通,采取让老师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向老师说“我的孩子给你添麻烦了”,让老师觉得家长是通情达理的,老师也会容易接纳孩子。

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抗压能力

常有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这也导致了他们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和独立性差等“毛病”。因此,有专家指出,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这些孩子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

支招:培养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父母、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意识地逐步进行训练。为了使孩子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需孩子努力才能完成的难题,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让孩子把学到的对付困难、挫折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其心理承受能力。

他山之石:国外的挫折教育

日本:让孩子从小吃“苦”在日本,一些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富裕的大城市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11.试谈对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十一

为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现在的孩子养成健全人格和良好习惯,将来成为二十一世纪德才兼备的建设者,由今天开始,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的耐受挫折教育。

一、小学生承受挫折力弱的原因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当今的小学生是跨世纪人才,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也就是说,他们是未来祖国建设中的“豪杰之士”,对他们来说任务是艰巨的,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自然而然要求他们具有超人的本领和承受困难及挫折的能力。如果承受挫折力弱,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裹足不前,那么这个重任他们就难以肩负。究竟造成小学生挫折承受力弱的原因有哪些呢?

1.社会环境。现阶段,我国处于和平建设时期,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如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火车,海里游的轮船,网上可购物,快递送上门,人们的吃穿住行都极其方便。所以,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养尊处优,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都能比较容易地得到满足,幸福的生活赛蜜糖,从来不知道饥饿为何物,寒冷为何事,对挫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2.家庭环境。现时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小“皇帝”。娇生惯养,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没有大声呵斥过,所以感情非常脆弱、娇嫩,稍稍遇到一点不如己意的事就难以承受。

3.阅历简单。小学生年纪小、经验少、接触的环境单纯,生活阅历简单,生活的道路大多平坦,很少有失败苦闷的生活体验。因此遇到挫折时就会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很容易被挫折击垮。

4.学校教育环境。传统“应试教育”使学校、教师一味侧重分数,传授知识,在增长知识、智育方面得到发展。然而却疏于对学生情感世界的培养,忽视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从而轻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造成学生心理素质差,承受挫折能力更差。

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有意识的挫折教育,小学生才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克服挫折,把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取得新的成功。

二、挫折教育的途径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用名人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事迹教育学生,使学生懂得“小小挫折等于激励”。挫折当然不是件好事,但未尝不是件坏事,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挫折孕育着成功”。从古到今,几乎每一个出类拔萃、卓有建树的人都是从大大小小的挫折与逆境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邓小平的“三起三落”而三落三起,张海迪“人残志坚、自强不息”,这些都是教育学生的良好素材,通过这些人物的事迹,学生日渐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的深刻道理,真正懂得只有经得起挫折的磨炼,才会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战胜逆境取得成功。如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润物细无声的绵绵细雨随着和煦的春风潜入学生心灵。让那些心灵受挫的学生重新点燃希望的火花,勇敢面对挫折的挑战,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对行为起长久作用的是理想,当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人生理想时,就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难和挫折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被挫折压倒。有的学生上进心强,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秀,工作积极主动,这种学生总是受到老师的表扬,在班级、在学校总能得到众星捧月般的关注。但是,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心智不够健全,这种学生往往会日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人生不是一个熟透的哈密瓜,一口一个甜,而是打翻了的五味瓶,酸咸苦辣应有尽有。这样的学生长期生长在成功与表扬之中,一旦遭受挫折和失败,哪怕只有一点点,心里便不是滋味,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学习、工作劲头下降,甚至一发不可收拾。作为一个教育者,一旦发现这样的问题,就要及时找学生谈话,肯定他们的优点,同时指出他们的缺点,教育他们不要目光短浅,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树立远大理想,认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恢复以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成为更优秀的好学生。

3.教育学生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概。就人的愿望来说,自己付出的努力当然希望没有白费,有好的结果。可是,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的。在学生的学习中尤其是知识基础差和智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付出的多,回报的少。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不畏挫折的可贵心理素质,鞭策他们“笨鸟先飞”,鼓励他们“勤能补拙”。深深地知道,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支持和鼓励,于是我们一定要给予他们更多鼓励,使他们逐步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

4.学会冷静地对待挫折。“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辜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学生一旦受到挫折和失败,最好的方法是先让他们坐下来,冷静地对待挫折,不把这次挫折看做一种打击,而要把它看成一次考验,一个磨炼的机会。等他们完全冷静下来,与他们一起分析这次挫折的原因,让他们重新修订计划,改变方法,改善环境,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利今后之战,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5.教会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

(1)自我疏导。学生遇到挫折往往会自责:“我为什么会这么蠢呀?我还有什么脸面见父母、老师、同学呢?”这种情绪对战胜挫折是很不利的。所以要教育学生遇到挫折时善于自我排解,保持良好的心态,打打球,外出和同学玩玩等,这样一来,挫折之后的心境便会得到转移和调节。

(2)请求帮助。遇到挫折时请求帮助,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是很丢脸的事,所以不愿意请人帮助。所以要教育学生遇到挫折时“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亲人、好友、老师、同学的分析往往能对症下药,抓住要害,使人醒悟,因此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多请求别人的帮助。给自己增强信心,走出困境,跨入成功的大门。

(3)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这是摆脱困境,战胜挫折,变失败为成功和避免重蹈覆辙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教育学生学会总结挫折的教训,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增长自己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智慧,不为失败找理由,而为成功找方法。从而让压力变动力,让失败变成功。

12.探究大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十二

当然, 这其间有很多因人而异的因素, 他们面临着学习、就业、情感、生活等几重压力, 诚然不能全怪在教育的头上。可是, 不可避免的, 教育在某个层面有其不能推卸的责任。回想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走来, 除了知识的积累, 我们受到更多的是“得意教育”, 即如何才能让自己具备成功的条件, 如何能在你追我赶的竞争中争做佼佼者, 而完全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的挫折和不顺。我们缺失的, 正是一种挫折教育, 使得我们具备坦然面对一切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也就是抗挫折的教育。

一、大学生接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一定的挫折, 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和完善健全人格的目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特别是现代大学生, 他们生活的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他们要面临的挫折不仅来自物质层面, 更多的是精神层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现状的不满。

很多大学生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价值, 没有很好的进行自我定位, 对自己所处环境及所受待遇表现出强烈不满, 预期与现实的不符让他们倍感挫折, 由此产生的失落、悲观、心理受挫等情绪整日笼罩着他们。大学生大多是中学的佼佼者, 存在一定的心理优势, 进入大学以后他们猛然间发现自己对于争做众人眼中的“尖子生”已经力不从心, 因为大学期间已不单单是成绩的较量。这使得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牢骚满腹、心灰意冷, 对朋友冷漠, 对别人的建议置若罔闻、盲目排斥。

2、对未来的焦虑。

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使大学生还没迈向社会就已经疑云重重、焦虑万分。对现实的恐惧并没有激发他们用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 反而让他们处处将周围的人当做“假想敌”, 有了好的资源或讯息害怕与人分享, 朋友间互相猜疑, 情绪敏感, 自私自利。有的会因为面试失利而郁郁寡欢。有的为了逃避现实, 整日酗酒、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拨。

3、生理或家庭条件等原因给大学生造成的困扰。

有些大学生常常因为自己的身高、体型、长相等不够出众而苦恼, 有的会因为家庭比较贫困而感到自卑, 或者因此对条件优越的同学感到愤恨不平。这也极易引起攀比之风。而攀比的背后必然是大量的资金支持, 这对贫困学生来说, 既是一种折磨, 也是促使部分人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钱财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 纵然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不尽相同, 但总体情况是令人堪忧的。从小处着眼, 这将影响到每个大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 从大处来讲, 这直接影响到我们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 进而影响我国未来的发展。要缓解这一现状, 对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就势在必行。

二、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建议及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学校教师要担当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要遁于无形, 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特别是对入学新生和毕业生。他们是从一种生活状态步入到另一种状态, 由于不适应或者难以接受, 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机构的成员可由学生比较信任的教师、有类似经历的学生、学生家长、权威心理医师等组成, 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并严守其个人隐私。这样, 有需要的学生就是摒弃顾虑, 勇敢求救。

2、积极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外界刺激事件,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 意义重大。通过社会实践, 学生锻炼自己的意志, 客观公正的认识这个世界, 走出象牙塔。学校要积极推进社会实践教育, 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刺激性事件。要使其懂得, 挫折虽然可以使人沮丧不堪, 信心下滑, 但从长远来看, 每一次挫折都是人生的财富。因为你从挫折中获得的, 不仅是令人痛彻心扉的经验教训, 更多的是你对人生的感悟, 对自身的重新认识。任何挫折都会过去, 我们需要做的是, 积极调整心态, 分析挫折原因, 寻找解决办法。

3、建立民主的教育环境, 让每个

学生都得到重视, 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大学生的价值观渐渐成熟, 他们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而更显个性。民主在乎的是个人, 民主的教育是每个大学生极其向往的, 故在民主的教育环境中, 更易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把教师当做朋友。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更易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并予以引导, 及时遏制。

4、从大学生本身来讲, 要正确的

评价自己, 客观的认识实际, 自我期望值要恰当, 确立适当的目标, 避免人为造成心理挫折感。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常以一种无畏的精神看待挫折并坚持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那么最终一定会成功。

摘要: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差而引发的自杀率上升问题已引起社会重视, 本文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并就提高大学生的抗挫力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张付新:《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黑河学刊》, 2010年总第150期第2期。

13.家长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 篇十三

小四班3月刊

家长在对待幼儿挫折教育的问题上,首先要意识到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孩子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学会在挫折中接受教育,这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意识、应付困难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贯穿在每一天中的,那些成人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中进行的。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长会赶紧跑上前扶起孩子,还对孩子说:“这个地面真不好,让宝宝绊一跤,我们打地面。”

这样的结果是使孩子把跌跤归因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挫折。正确的方法是帮助他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付的对策,比如告诉孩子“走路看地面才不会绊到石头。”

作为家长,应大胆地放下“保护伞”,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让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涂,哪怕是饭粒洒得到处都是。让孩子在做中体验挫折,学会克服困难。

第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即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

第四,父母既要有把孩子至于艰苦和困难中的勇气,又要有引导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

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是源于年幼时经历的挫折和打击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时常会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获得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自信。

上一篇:议论文作文素材细节决定成败下一篇:杰出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