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感想

2024-11-07

恢复高考感想(精选13篇)

1.恢复高考感想 篇一

香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王春阁

上大学一直是我少年时代的梦。但1974年我高中毕业时,几乎已经忘却了“高考”这个词汇。

高中毕业后即下乡插队,两年后进工厂当了工人。经过几次折腾,我对上大学已几近绝望。

1977年夏天回家探亲时,有消息说可能要恢复高考了,遗憾的是当时我根本不相信,没有立即着手复习备考。

10月份,国家下发了关于恢复高考的通知。可当年报名要经过组织批准,还要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不过这两道关口,是进不了考场的。我报名也经历了一些周折,但还算顺利。

报名后,我即翻出了多年不看的初、高中课本。当时除了这些课本外,根本找不到其他复习资料,更不用说什么高考辅导班之类的了。报名离考试只有1个多月时间,复习完所有课程根本来不及,因此多数人都是临阵磨枪,仓促应战。

公布高考成绩时已到了1978年初,我的分数刚过最低录取线1.5分,未被录取。1978年春节过后,我即着手复习以备再战。

幸运的是,1978年已有简单的复习资料出版发行,我买到了历史、地理、数学三本复习资料,虽不够系统和正规,但基本不用像去年那样盲目地复习了。政治、语文仍没有复习资料,只有靠自己平时的积累应试了。

1978年7月7日至9日,恢复招生后的第二次高考,也是文革后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如期举行。

虽在考前给自己放了三个晚上的假,看了刚刚解禁的《刘巧儿》和《红楼梦》两场电影,试图使自己放松下来,但开考前一天的晚上,仍然紧张得难以入眠,一夜只睡了三四个小时,起床后脑袋昏昏沉沉,再加考试当天烈日炎炎,树上的知了没完没了地齐声干叫,使人更加烦躁不安。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拼搏。

考试科目共5门,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总分为500分。外语为选考科目,不计入总分,供大学录取时参考,听说不加试外语重点大学不录取,所以我加试了英语。

当年高考,不像现在出了考场就有标准答案,供你进行比对估分,考得怎么样,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去揣度。除了考政治时因借来的手表于当日11时停摆,导致最后一道论述题没答完外,其他科目基本都发挥出了自己的“历史最高水平”。

那时分数线的划定也与现在有很大区别,重点院校分数线是由教育部统一划定的,北大、清华也与其他院校同时录取。进校后听招生老师讲,当年录取工作还不太正规,上了分数线的考生全部投档,由招生院校挑选,学校的自主权较大,高分考生未见得必须录取,因政审不合格刷下来的不在少数。因此一些专科院校往往聚集了很多高分考生。

高考结束一个多月后,第一批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就发下来了,我被吉林大学政法系录取(进校后改名为法律学系)。政审很严格,且全国只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学院、湖北财经学院招生,竞争必定异常激烈,因此我没敢报考该专业。能够被政法专业录取,是我的幸运。

1977、1978、1979年三届高考,是文革期间积压了的人才一并迸发,争挤高考这座独木桥,竞争甚为惨烈。而1977、1978级两届加起来才招收30多万人,其中本科院校招生不过10来万人。据说,当年我所在的省份理科110人才能考上一个,文科则是130多人一个。

1977、1978级两届新生的年龄结构也是空前绝后的,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同年上大学的现象并不罕见。我所在班级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17岁,二人是师生关系,老的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小的是其学生。

虽然大家所经历的高考不尽相同,但对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珍贵经历,值得回忆。

2.恢复高考感想 篇二

高考体育考试是对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检验对学生的要求不仅高而且全面所以高考体育考生的训练相对强度更大耗能更多精神负担更重很容易导致疲劳, 因此要特别注重训练的恢复。疲劳是训练中机体发生生理、心理上的变化而导致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消除疲劳要注重训练和训练后的休息、放松和营养的补充, 另外心理精神上的放松也不容忽视。运动恢复是值得广大体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课题, 近些年相关的文章层出不穷, 笔者阅读大量文章并根据自己多年的高考训练经验总结一些不是很成熟的运动恢复的方法, 敬请同行们批评指证。

1. 运动疲劳恢复的理论依据

运动疲劳分为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身体疲劳是因为运动使机体的能源物质和能量被消耗肌肉和内脏器官原有的工作稳定状态被破坏而产生疲劳。恢复疲劳的实质是恢复机体的原有的平稳状态使失去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恢复到运动前状态或者超过原有状态。运动恢复不只是运动后的而是在运动过程中就开始进行, 运动中的恢复是消耗和分解量超过和合成的量。心理疲劳一方面受身体疲劳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进行单调的运动造成了心理上的变化。一般高考运动队都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训练上, 运动恢复往往草草了事。实践证明运动成绩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运动恢复的水平, 所以运动训练应该重视运动恢复。

2. 运动恢复

2.1 训练中的恢复

2.1.1 训练尽可能安排在每天的同一时间。

训练内容安排合理规律, 训练要循序渐进、区别对待。教练要固定, 训练方法科学但不要经常变化。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对教练对训练方法更加适应, 有利于神经系统的能量节省;

2.1.2 适当变换训练环境和训练方法以避免学生神经系统疲劳的过度积累;

2.1.3 注意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 提高心肺功能以促

进学生的机体快速恢复提高学生的机体恢复能力, 训练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其力所能及的训练负荷, 逐步提高运动员的机体抗疲劳能力;

2.1.4 安排组与组、次与次之间的间歇时间、间歇期采取各种手段安排积极性休息活动如:

走、慢跑、韧带拉伸展、肌肉放松按摩、呼吸调整等以推迟疲劳的出现;

2.1.5 及时补水, 不能在训练后大量饮水, 特别是冷的水或饮料, 以免过量饮水加重肾的负担影响健康。

正确的方法是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少量多饮。最好饮用淡盐的白开水或豆浆等;

2.1.6 训练时鼓励学生要有拼搏进取精神但要控制争强好胜、意志坚强的运动员超强度完成大运动量训练;

培养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放松能力, 引导学生运动时采用正确的呼吸方式和节奏, 学会自我调整。

3. 训练后的恢复

多数运动队运动后只是简单的放松了事, 放松是很重要的过程, 放松的好对运动成绩的提高非常有意义。运动后不注重放松, 久之肌肉僵硬、肌纤维弹性下降, 导致运动时肌肉粘滞, 动作不协调, 严重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所以, 加强训练后的放松过程十分重要;

3.1 放松:

运动后要有最少十分钟以上的放松时间, 学生要学会自我放松和相互放松, 包括:走、慢跑、放松操、自我或相互的抖动、敲打、揉捏、提拉、按压、脚踩等。放松时最好配合音乐,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放松效果会更好;

3.2 水浴:

运动后最好淋浴, 水温高温在40度左右, 低温在15度左右。正确的水浴方式有助于恢复疲劳, 如:15度的水淋浴5分钟;40度左右的水淋浴5分钟, 循环2次;或者42度的水温淋浴时间为10~15分钟, 勿超过20分钟, 每天不要超过2次, 以免加重疲劳;

3.3 心理调整:

高考体育加试项目多, 平时练习时间长特别是中长距离项目的练习很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的疲劳, 训练后通过借助心理作用可以减少心理抑制状态, 有助于帮助身体恢复。比如, 训练后讲些笑话让大家心情放松一下, 同学之间的成绩提高幅度对比刺激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对成绩提高幅度大学生的奖励, 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等;

3.4 合理饮食搭配:

高中生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体内代谢旺盛, 大运动量的训练时, 消耗身体大量能量, 因此训练后必须补充足够的营养。一般家长和学生认为, 大鱼大肉才是最有营养的, 训练后多吃点肉类有助于机体疲劳恢复, 但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运动时乳酸大量堆积导致的身体肌肉酸痛, 所以要多吃一些咸性的食物来综合酸性的体质。而一般肉类食物都是酸性的, 本来身体酸性就较强, 多食酸性食物让身体的酸性物质会越来越多反倒加重身体疲劳, 使机体无法得到及时恢复造成下一次的训练效果很差。所以, 运动后多吃一些咸性食物, 比如:运动时或运动后少量多饮一些淡盐和淡糖的白开水, 多食各种蔬菜水果、鱼蛋、豆制品、两只脚的禽类等有利于疲劳的恢复;

3.5 药物恢复:

运动使得人体新陈代谢加快, 造成体内的某些微量元素的流失, 比如:钙、镁、钾、钠等微量元素, 所以要及时补充才会让身体得到最基本的平衡。运动后除多吃含有维生素族的食物外, 补充一些保健的维生素类和微量元素也是有助于恢复疲劳的有效手段。此外, 中药黄芪、刺五加、人参、三七等都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补气筋的作用对促进疲劳的消除有一定效果。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 配合某种中药的调理也是有助于疲劳的恢复的。

4. 结论

如果在长时间总使用一种特定的恢复技术, 其恢复值只会逐渐下降。为了能够达到最理想的恢复状态, 教练员应该使用各种不同的恢复方法。在训练后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情况对学生补充营养甚至中药的调理。指导学生个人的和相互之间的如何恢复疲劳的方法。指导学生家长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对学生在家里如何运动恢复。有效的疲劳恢复手段是超量恢复的关键环节之一, 有了超量恢复才能提高运动成绩。

摘要:通过对运动产生疲劳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 采用合理的恢复方法为高考训练队员健康发展和提高成绩提供科学的参考。

关键词:高考训练队,运动恢复

参考文献

[1]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3.是谁促成邓小平恢复高考 篇三

“偶然”参会,一言惊四座

“有机会向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对我来说是很偶然的。因为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是谁让我去参加那个会。”如今已是中科院院士的查全性平静地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当时,我是武汉大学副教授,52岁,‘文革’发生后没机会上讲台,一直在实验室搞科研,事先对会议内容心中无数,所以没做准备。”

1977年8月3日,查全性接到通知赶到北京饭店,发现出席会议的有吴文俊、邹承鲁、王大珩、周培源、苏步青等著名科学家以及科学院和教育部的负责人。坐下来后,才知道邓小平要参加。

8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党委负责人忧虑地说,现在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邓小平插话道: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这席话令查全性感同身受,他在笔记本上写了一个大纲,开始发言:“招生是保证大学质量的第一关。当前新生质量没有保证,原因之一是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

查全性越说越激动,痛陈当时的招生制度有四大弊端:埋没人才,卡了工农兵子弟,助长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今年招生还没开始,就已经有人在请客、送礼,走后门。甚至小学生都知道,今后上大学不需要学文化,只要有个好爸爸。”他建议:“从今年开始就改进招生办法。一定要当机立断,今年能办的就不要拖到明年去办。”

查全性一言既出,举座惊讶。因为就在这次座谈会召开前夕,当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已经开过,招生办法依然沿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十六字方针。有关招生的文件也在座谈会开始的当天送到邓小平手中。也就是说,1977年按照老办法招生几乎已成定局。

没想到,邓小平听完后,向查全性点点头,然后环视四座问:“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意见?”时任教育部部长刘西尧,吴文俊、王大珩等科学家都表示,赞同查全性的意见。“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今年就恢复高考。”邓小平略一沉吟,一锤定音。

消息传得很快。

第二天,新华社驻会记者找到查全性,开玩笑说:“查老师,知不知道你昨天扔了个重磅炸弹?”

在查全性看来,自己当时提出这一议题,“并不是因为我特别有创见,只是我有机会说几句真话。而我敢于说,主要是觉得说了可能会解决问题。”

扔这个“炸弹”之前,查全性也不是完全没有顾虑。因为,废弃高考、实行推荐上大学,原先都是毛主席决定的,而当时“两个凡是”的旗帜还在高高飘扬,说这种话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但他最后还是决定将真实意见说出来。“如果说了,兴许会起一定作用,冒一点风险还是值得的;如果不说,错过这种机会太可惜了。”

一次发言,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

座谈会结束后,查全性回到学校,向学校传达了座谈会的情况,也向家人说了在会上发言的事。

查全性一家五口,夫人张畹蕙是他的老同学,当时担任武大化学系教师;大儿子初中毕业后下农村3年,回城当工人5年,当时在武重车间工作;女儿1976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钟祥劳动;小儿子还在读初中。

“那时,两个大孩子都在努力适应环境,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追求进步。虽然心里也想上大学,但当时大学招生的机会绝少轮到他们。所以,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可能会发生重大改变,更没想到我个人会对这个事有什么影响。”

查全性的大儿子听了情况后,还曾担心地说:“假如再搞‘反右’,你肯定就是头号大右派了。”

但是,重大的转折终于真正发生了。

当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根据邓小平指示制定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

关闭了11年的考场再次敞开大门,一个可以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回来了!

1977年冬天,举行了至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570万学生报了名,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两季考生达到了1160万人。这些考生从山村、渔乡、牧场、工厂、矿山、营房、课堂奔向考场。

查全性的大儿子、女儿参加冬季高考,一个考上武大物理系,一个考上武大化学系。著名历史学家吴于廑教授与他们同住一楼,有3个子女同时考上大学。捷报传来,张畹蕙在楼下见到吴教授,连连致贺:“恭喜!你们家连中三元!”吴于廑也喜不自禁地说:“同喜!同喜!我们两家五星高照!”

如今,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许多已成为社会的精英和栋梁。查院士的大儿子、女儿大学毕业后,先后出国深造,获得美国博士学位。查全性说:“我那次发言,也使我的子女们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三十年来,高考和高等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高考上大学是公费读书、毕业分配工作,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高校并轨、扩招、学费增加、自主择业,再到本世纪几次重大改革,高考一直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在争议中前行。

对于如今的高考,查老说,高考肯定要改革,到底该怎么办?还是应该多听专家的意见。

他认为,“一考定终生”肯定不是好办法,理想的高考制度是:大家参加统一笔试,再加上学校推荐加面试。这样就可以对一个人得出比较准确的评价。不过,实行后者的前提是社会风气要好。

“如果高校能实行‘宽进严出’的招生办法,则会更好。”他曾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考察,发现该校每年招生10万,第二年这些人只剩两万,最后毕业时不到一万。通过逐步淘汰,学生质量得到了保证,被淘汰者学到了一定知识,也不太痛苦。

他认为,“可惜的是,我们目前的社会氛围不允许这些东西。相对而言,目前的高考让大家都经过一个相同的检验过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公正,仍是一个比较好的制度。”

相关链接

查全性,著名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教授、博导。1925年生于江苏南京。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57年至1959年在苏联留学。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其编著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是我国电化学界影响最广泛的学术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摘编自《湖北日报》

4.题就叫《路》恢复高考时的作文 篇四

站在闽台缘博物馆里的中国版图前,凝视着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深蓝的、小小的海湾,感觉是那么近,仿佛纵身一跃就能到达彼岸。是呀,这本来就是一条很短的路,据介绍从闽南坐船至台湾金门只需75分钟,而直接从厦门飞往台湾市区的航班也需1时40分。

这,是一条紧密相连的路。

细细地游览在闽台缘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中,丰富的图片、形象的影片、珍贵的实物,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亲身经历福建与台湾上下五千年的交往史:从远古时期共同开辟家园,到经贸往来;从郑成功赶走荷夷收复台湾,到同抗日寇;从商贸往来共谋发展,到文化交流。闽台两地自古以来就唇齿相依、血脉相通。一直发展到了今天,这条路能紧密相连:闽台两岸同根同祖,现在台湾岛居民还有大多数是从福建移民过去而繁衍的后代;闽台两岸同文同俗,我们共同信奉妈祖和关帝爷,讲着一样的闽南话,还经常进行文化交流。除此之外,闽台两岸经贸交往密切,有许多台湾商人来闽南做生意,而泉州更是专门划分一个行政区域——台商投资区。

然而,这又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

据闽台缘博物馆文史资料介绍,这条回归之路实在太过漫长了,以至于跨越了无数个世纪,其余‘六子’都在祖**亲召唤中重回怀抱,只有台湾仍在海峡的另一头迟迟未归!有多少游子在梦中都含着热泪,无比思念故土;有多少老人离世前日思夜想,渴望落叶归根。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就这样吟唱:“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当我又一次站在闽台缘博物馆的那一块中国版图前,原本那窄窄的海湾,忽然间变得那样的遥远,它阻挡了百年游子回归的漫漫之路,它阻挡了两岸人民对台湾回归的热切期盼,它阻挡了全国人民的团圆的呼唤!

5.高考100天感想 篇五

看你的口气很悲观的样子。同学,可能你现在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你要知道这样一句话:即便是到了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最后一分钟,你多写一个步骤,多得一两分,也许就能改变你日后的人生轨迹。

同学,可能确实有很多人比我们强,比我们有天生的优势,比我们智商高,甚至说难听一点儿比我们背景硬,但是那又怎么样。同学你要知道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

听过一句话么,努力是奇迹的代名词。

同学,这些都是我的肺腑之言。也可能是我自作多情。但是你这个问题真的引起了我很多很多的共鸣。

我也是高中生,我也在怀疑自己的努力,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坚持的意义。

很多很多次我曾经看着自己的成绩感到没有未来,很多很多次我看着老师上课不负责任似的不管底下的学生是否听懂,感到很累。很多很多次我看着卷子上自己这个不会那个也不确定感到真的非常绝望。

甚至很多很多次我甚至想过,要不,不念了吧,我不想念了。

但是我们再想想,不说这样是否对得起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亲人,这样是否对得起自己呢。

我想要我的未来,同学我相信你也是。没有一个努力了十二年的学子不渴望自己能拿到最好的成绩,能有一个光辉的过去和未来。

多少个熬到下半夜三四点的夜晚,多少次的吃力的背诵、演算,我不想让我的努力白费,我相信屏幕那边的你也是这样想的。

问你个问题,你想不想在高考之后,能够抬着头走在街上接受别人羡慕的眼光。

你想不想面对那些曾经说你没用说你就是没出息的三姑六婆面前,自信地报出自己的高考成绩。

你想不想高考之后,把自己录取通知书摔在那些曾经看不起你的,在你失败的时候落井下石的那些人面前,告诉他们,我没你聪明没你智商高,但是我的未来,会比你好。

同学,不知道你和我有没有相同的经历。我中考的时候失败了,考到了现在这个我从来没想过的高中。当时觉得简直天都塌了。

周围那些三姑六婆带刺的话,那些让我难以呼吸的眼光。

甚至初中一个和我关系还不错的同学知道我考砸了之后,特意打电话给我,说,哎呀,你考得不好呀,算了我就不打击你了。当时拿着手机全身都在抖,当时我真是用出从小到大全部的教养才没立刻冲到她家里。

那些感觉,想起来就可怕。我输了中考,我不能输高考。

同学,我们都要相信自己,相信努力可以扭转所有。只要我们一步一步的走下去,认真的,切实的,有一天我们会知道那些所谓的天才,所谓的高智商,也不过如此而已。

当你看着自己能够解出一道以前解不出来的数学题,当你背完了又臭又长的英语单词,你会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我不相信我会输,你也要相信你不会输。

总之,在不同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与我们同样不甘心失败的一起努力。加油。

6.高考前的感想 篇六

2007-05-26 10:17:56 我的感言 心情

多愁善感,该是我这人不该有的弱点吧。其实我喜欢感,就是它,让我有多一点对生活的感触。现在想着大学,说准确点,便是高考之后的生活,我只知道自己不可以失败。

深邃的夜空依然挂着皎洁的月亮,皎洁的月光,洒在整个夜空,铺在这纸上,依稀可以辨出字体的轮廓。我喜欢这种朦胧美,也是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我喜欢侯湘婷的《暧昧》。月光,我便想到了月色。我这人文学基础薄弱,我却懂得用心去感受,至少可以感朱自清之言,如《背影》,《荷塘月色》。

站在在儿,是在月光的映托下,也背影,我该想到父亲。眼前没有荷塘,只有两幢楼挡住了远方的视野,像高考,我们的心也该被如此建筑物挡住,在月亮的不远处,孤独地立着一颗星,或者广袤的夜空,正是一片荷塘,却只见一朵荷花,其他的都是羞涩地躲着,连现在的都像一颗绷着的心。

认真看,好像是有两颗,皱了皱眉头,却发现像有更多的聚在一起,它们害怕孤独吗?其实他们有月亮作伴,我想是不会的。为了考试,或者也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朦胧感吧,就任由朦胧吧,它们也需要自由吧。

尽管学校在半山腰上,有些远离市区,而那歌舞厅传来的disco清晰入耳,难道欣赏月色要用音乐来伴奏吗?

那声蕴含着烦躁,一种麻醉自己的生活态度,然而,我也挑上这种伴奏音乐,其实也是无奈。

大地都像一个孩子在月光的安抚下,睡着了,周围的一切,除此之外了音乐,都显得那么静谧,也像有一种神秘感,丝丝薄风,抚面而而过。

星—隔河相对望的牛郎和织女。其实他们在距离中相厮守着。我知道有寂寞的嫦娥守着广寒宫,还有捣药的兔子和砍木的吴刚。

梦想与现实总会有差距,在差距中,或追寻,或守候,只要懂得,梦想的实现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这差距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来放下自己的负担。

7.恢复高考感想 篇七

题目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2,前n项和为Sn,且S1,S2,S4成等比数列.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令bn=(-1)n-14nanan+1,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该题目的新颖之处在于第二问,进行了绝妙的创新设计,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数列的基本思想,同时也对思维的灵活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看到通项公式bn=(-1)n-14nanan+1=(-1)n-14n(2n-1)(2n+1),大部分同学会一下子想到“裂项相消法”,但是用传统的裂项法却很难办;又看到(-1)n-1也会联想到分类讨论或者是“并项求和”等思想方法.

解法1 裂项求和法.

裂项方法之一:在尝试了“裂差”的失败之后,同学们应该能够想到这样的一种“裂和”的方法:bn=(-1)n-14n(2n-1)(2n+1)=(-1)n-1(12n-1+12n+1),然后写出Tn的表达式Tn=(11+13)-(13+15)+(15+17)-(17+19)+…+(-1)n-1(12n-1+12n+1).

观察前几项的抵消规律:每一项中的第二个数与它后一项的第一个数相抵消,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Tn的一般表达式.显然再由n的奇偶性决定了最后一项是“+”号还是“-”号,因此这个题目很自然地想到根据n的奇偶性去讨论:

①若n为偶数,则Tn=(11+13)-(13+15)+(15+17)-(17+19)+…-(12n-1+12n+1)

=1-12n+1=2n2n+1.

②当n为奇数,则Tn=(11+13)-(13+15)+(15+17)-(17+19)+…-(12n-3+12n-1)+(12n-1+12n+1)

=1+12n+1=2n+22n+1.

裂项方法之二:由传统的裂项方法想到:因为2(2n-1)(2n+1)=12n-1-12n+1,所以bn=(-1)n-14n(2n-1)(2n+1)=(-1)n-1(12n-1-12n+1)2n=(-1)n-1(2n2n-1-2n2n+1),

所以Tn=(21-23)-(43-45)+(65-67)-(87-89)+…

=2-23-43+45+65-67-87+89+…

=2-(23+43)+(45+65)-(67+87)+89+…

结合着“并项求和法”,根据n的奇偶性,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出Tn的表达式.

在该解法中要求对通项进行裂项的灵活性比较高,其实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也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在传统的方法上不断的进行创新,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完美融合.

裂项法求和关键在于拆项、消项.因而具有较强的技巧.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不应生搬硬套,而应灵活应用,常见代数式的裂项要适当的了解,例如:

an=2n-33n=n-13n-1-n3n;

1n×(n+1)×(n+2)=

121n×(n+1)-1(n+1)(n+2);

1n×(n+1)×(n+2)×(n+3)=

131n×(n+1)×(n+2)-

1(n+1)×(n+2)×(n+3)2n+3n×n+1×n+2=2n+1×n+2+3n×n+1×n+2.

解法2 并项求和法.

bn=(-1)n-14n(2n-1)(2n+1),由代数式的结构特点:正负交替变换,不难想到并项求和法.

Tn=41·3-83·5+125·7-167·9+209·11-2411·13+…

=(41·3-83·5)+(125·7-167·9)+(209·11-2411·13)+…

=41·5+45·9+49·13+…

并项之后,认真观察该代数式具备了裂项相消法求和的条件,因此,可以得到:

Tn=41·5+45·9+49·13+…=(11-15)+(15-19)+(19-113)+…

当然,要对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

当n为偶数时:

Tn=41·3-83·5+125·7-167·9+209·11-

2411·13+…+4(n-1)(2n-3)·(2n-1)-

4n(2n-1)·(2n+1)

=

(41·3-83·5)+(125·7-167·9)+(209·11-2411·13)+…+4(n-1)(2n-3)·(2n-1)-4n(2n-1)·(2n+1)

=

41·5+45·9+49·13+…+4(2n-3)·(2n+1)

=

(11-15)+(15-19)+(19-113)+…+(12n-3-12n+1)

=11-12n+1=2n2n+1.

当n为奇数时:因为此时n-1为偶数,所以Tn-1可以用上当n为偶数时的结论直接得出,

Tn=Tn-1+bn=

2(n-1)2(n-1)+1+(-1)n-14n(2n-1)(2n+1)

=

2(n-1)2n-1+4n(2n-1)(2n+1)

=

4n2+2n-2(2n-1)(2n+1)=2n+22n+1.

在整个过程中,采取的是“先并项,再裂项”分类讨论的解题思路.

8.浅谈高考制度改革感想 篇八

我来自山东的泰安。我是77年参加高考,考了222.5分,我想我的数学不是0分大概也就几分,其他的分都是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得的,历史、地理这样的课我们从小学都没有开过,也没有课本,但是我觉得考得还是不错的。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哭,白天哭,晚上也哭,因为高考对于我来讲那确实是改变我的命运,如果不是高考的话,我今天还在我们农村,在我们村里边种土豆,我们那个地方种土豆,也许超生被罚款。

我经常回老家,我回老家的时候我的母亲经常给我这样说,你得给邓小平磕头啊!是的,我确实应该给邓小平磕头,所以我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叩谢我的77高考”。

但是我还想说另一面,30年后实实在在地说,我对高考的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困惑,是迷惘,是不解,甚至于是厌恶。补充一句,我是从毕业以后一直到,到我们教育科学研究所,一直在教学第一线,的时候我还在教高三毕业班。所以对高考有许多深刻的体验。

有一次我在我们的教学楼上,有老师跟我说,孙老师,你过来看看,咱的学生又病了,我就看着学生就这样,就这样,(模拟拧着脖子看天的样子)我说赶紧跟校长说,派车把他拉回家去。有一次我在办公室里面有个女孩儿跑来跟我说,孙老师不得了了,我妈妈被人杀了,她说刚才一个女人给我送饭,她不是我妈妈,大概是我妈妈被她杀了以后她假装我妈妈给我送饭,显然她已经不认识她妈妈了。我教语文课,有一次我正读着课文,“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同学们,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那优美的画面。”这时候,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不能这样讲,你告诉我这一段怎么考,这一段得多少分。我们不仅有期中考试,还有期末考试,还有月考,每一次都要排一次队。实事求是地说,我不敢看学生的成绩,为什么不敢看?我怕我教的学生的成绩又比我邻班老师教的学生差0.5分。因为作为我来讲,还懂点教育学,懂点心理学,小知识分子,还有点忧国忧民,觉得这样教不行,要教会学生点做人,教会他们点情感,教会他们点动手能力,教会他们点未来的发展,但是恰恰是这些,无论如何不能体现到学生试卷的分数里面。所以我说一句情绪化很强的一个感觉,我是只说感觉,我确实有逼良为娼的感觉,但不知道谁在逼我。

一点盼望。听了各位专家的演讲我感到很受鼓舞。诚如大会主持人概括的,对高考改革,有“稳健派”,有“激进派”。我想,所谓“稳健”或 “激进”是来自于对目前中国教育的判断。如果成就大于弊端,改革当然要稳健,如果弊端大于成就,改革当然要激进。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得的是头疼脑热,咱就慢慢走到医院,挂号,见医生,如果得的是心肌梗塞,那就得打120,快速急救。我认为,中国教育弊端大于成就,是得了重病,大概是肝硬化之类吧。应该赶紧住院,赶紧治疗。三十年的高考,已经从培养人才走向了他的反面:摧残人才!不信你看,三十年了,我们培养出了多少有世界影响的大家?我们培养了许许多多世界级的打工仔!单就教育而言,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越来越远!在高中学校层面上,可谓是乱象丛生。是的,中国的问题很复杂,但是,哪个国家的问题是简单的?是的,目前的社会诚信不好,但是,我们什么时候等到社会诚信好起来呢?更何况我们在教育、在高考之中努力建立社会诚信,不是会引领整个社会的诚信吗?是的,我们的教育资源短缺,但是我们对短缺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了吗?是的,教育的竞争十分激烈,但是,我们的行政、教育体制不是应该管束、调节这种竞争吗?是的,改革要花费人力、物力成本,但是我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投入更多的成本不是必要的吗?

9.恢复高考感想 篇九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30年过去了,回忆起1977年参加的那次高考,我仍历历在目。

记不得确切的时间了,只记得当时我正在地里拔萝卜,忽听村头广播喇叭响起了恢复高考的广播。当时我急忙把铁锹往地里一丢,跑到大队会计那里找到近日的报纸,仔细阅读起来。看到报纸上果然有全国要恢复高考的报道,心禁不住狂跳起来――我能参加考试上大学了,这是真的.吗?

当天晚上,我拿出已经搁置4年的课本找到同村的一位同学,欣喜若狂地告诉他恢复高考的消息,邀他和我一起备战高考。当时高中毕业已经4年,要回忆起4年前学的知识真的要费一番工夫,而且国家10多年没有组织过高考,我们也没有任何试卷作为参考。更令我们紧张的是,从知道消息到上考场只有28天的时间。书上的知识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不管是定理定义、还是课文、诗词,一股脑儿地往脑子里塞。我们没日没夜地学啊学啊……有好几天几乎是通宵达旦。

我们村距县城10多里路,家里也没有自行车。到了考试那天,我们天没亮就出发了。我们一路步行一路背诵政治题,到了城西门天亮了,互相一看,每人头发上一层霜雪,同学互相开玩笑说:“为了赶考我们头发都愁白了。”考试开始后,只顾审题做题了,连坐下都忘了,弯着腰一口气答完了政治题。当时的老师真大度,竟然没有人提醒我坐下。至今我还记得语文试卷上一道改错题,试卷上把“垦荒”的“垦”字写成了“恳”,让改正。数学试卷上有一个19分的题需要加辅助线。我把辅助线加上了却没来得及做,时间就到了。结果满分100的试卷我得了97分。总体来看,各科没有什么不会的题,考完后很自信,觉得十有八九能考上。后来我被一所师范大学录取,毕业后当了一名中学老师。现在回想当时备考、参考的时光,心里还是甜甜的。高考,成了我一生的财富。

(河北大名西店中学 张金广)

邮件请寄:E-mail:zongbianshi@bjeea.cn

gaokao30years@vip.sina.com

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

北京考试报总编室收 邮编 100083

10.恢复高考感想 篇十

关键词:就业政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就业指导工作

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至今,我国已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的一整套毕业生就业体制和政策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逐步实现从指令性分配到双向选择就业之后的又一次制度性的变革和飞跃;覆盖全国、功能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得到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新机制得到试行。本文整理和归纳恢复高考以来国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分析和总结该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旨在为将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从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

30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统包统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政策指导,毕业生自主择业”的转变,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的一整套毕业生就业体制和政策体系。

(1)“统包统分”就业制度主导阶段(1977——1984年)。

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1981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等《关于改进198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报告》,确定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对毕业生分配实行“调剂,分级安排”的办法。此阶段高校毕业生绝大多数是以国家“统包统分”形式就业。

(2)从“统包统分”到社会选择就业制度的探索阶段(1985——1992年)。

1985年以来,国家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分步骤、分层次的改革,并作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重大决策。该年开始对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学生,实行“毕业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这项决策为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是对三十多年来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突破,为以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并逐步过渡到“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3)“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建立阶段(1993——2000年)。

从1993—200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稳步推进。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即: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到2000年左右,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由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基本实现新旧体制转轨。

(4)“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深化完善阶段(2001年至今)。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市场导向就业的方针,指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2007年国务院发文进一步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各级政府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省市县三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大学生就业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缴费上学、自主择业”这种全新的高等教育体制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已逐步确立,打破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几十年一贯制的“统包统分”的毕业生分配模式,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二、高校毕业生管理部门就业工作职能的转变。

(一)就业指导工作的逐步推进和完善。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大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就业去向的机会,也谈不上任何形式的就业指导。1985年,中共中央提出“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此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逐步深入推进,至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教育部提出在劳动人事制度配套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做到大学毕业生就业由就业市场调节,全部不包分配。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大学生有了自主选择就业去向的机会,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二)就业服务逐渐成为就业工作的重心。

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相适应,就业工作的重心也逐渐从原来的计划分配逐步向努力构建良好的就业环境、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完善细致的服务、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方向过渡。

1、就业服务信息化的加强和就业市场的开拓。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就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心工作。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首次提出要“建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把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服务作为重点内容,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全面服务年的各项活动”。

2、人才流动的政策日渐宽松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不存在人才流动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为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党和政府对于人才流动的限制和政策也日趋宽松。

2002年,国务院发文提出“制订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2007年.国务院发文再次重申了“对用人单位拟吸纳的非本地户籍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有助于人才的流动和配置。

3、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

创业将成为今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所以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同时,必须重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2000年,教育部首次提出“要引导、鼓励和教育毕业生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2002年,国务院发文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进一步加大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在行政管理性收费、申请小额贷款、人事代理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国家此方面政策的出台对刚毕业的学生在创业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有利于解决部分毕业生有创业能力但资金缺乏的矛盾。

4、未就业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就业的指导和政策扶持。

国家对未就业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就业的指导和政策扶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对未能及时就业毕业生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生活困难的毕业生给予的扶持。此方面的政策主要涉及如加强失业登记和组织管理,对未就业和生活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在失业、求职期问给予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帮助;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等政策。

三、开拓面向基层和西部地区的就业渠道。

鉴于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用于支持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缓解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的局面,同时也拓宽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一)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2002年,国务院办公室发文提出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并于2003年提出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央财政对该计划给予了适当支持。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等十六项举措促进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

(二)西部计划。

2003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对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国家给予如生活补贴、报考研究生、党政机关公务员给予加分、优先录用等优惠政策。

(三)“选调生”计划。

2003年,国家人事部提出“选调生”计划,计划明确提出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校中,选拔一批已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西部l2个省(区、市),另加湖北省恩施、湖南省湘西、吉林省延边三个自治州的乡镇从事共青团及其它工作。同时,还明确了选拔条件、组织实施以及管理和使用方法,提出了该项工作的要求。

(四)“三支一扶”计划。

2006年国家人事部发文提出“三支一扶计划”,计划提出“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国家对参加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分数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2年以上,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l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五)“村官”选聘计划。

中共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从2008年开始,连续选聘5年,选聘数量为10万名,每年选聘2万名。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8项激励和保障政策内容涉及待遇、社保、报考公务员及研究生和户口等。在村工作期限一般为2——3年。

四、就业状况统计监测工作日趋完善。

2001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长期保持在70%左右。为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2002年,教育部首次正式向社会公布了全国74所高校2002年毕业生就业率。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北京大学等24所首都高校去年本专科就业率位列第一梯队,就业率达到95%——100%;全国绝大多数部属高校就业率在70%——100%。2007年提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监测系统,强化就业状况对教学环节的反馈和导向作用。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日趋完善。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心逐渐从提高就业率转变为提到国家人才战略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高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工作体制。2001年即提出中央建立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在国务院领导下,教育部、人事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随后教育部等部门继续出台系列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支持力度的政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就业指导工作要经历一个逐渐完善、逐步成熟的过程,因此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建立 是一动态持续的进程。伴随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各宏观环境及微观环境的El益更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就业指导工作只有不断改革,才能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并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今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将依托当时就业制度以提高毕业生合理高效就业为核心目标来进行实施。就业制度改革及就业指导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高等教育应该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就业制度。

第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宣传贯彻就业方针政策,倡导毕业生到艰苦行业、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去建功立业。

第三,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加强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就业形势、政策导向、理想道德、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11.硬盘故障与恢复数据恢复 篇十一

一、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二、cmos引起的故障

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三、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

主引导程序位于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驱或光驱启动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dos版本不断更新,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dos 3.x到windos 95的dos,只要找到一种dos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

四、分区表错误引发的启动故障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的错误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驱或光驱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fdisk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区值为06,而扩展的dos分区值是05。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

分区表中还有其它数据用于记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可用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它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

恢复的工具可采用nu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方便。当然也可采用debug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五、分区有效标志错误的故障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此字节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盘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六、dos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

dos引导系统主要由dos引导扇区和dos系统文件组成。系统文件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的外壳文件,可用其它的同类文件替换,但缺省状态下是dos启动的必备文件,

在windows 95携带的dos系统中,msdos.sys是一个文本文件,是启动windows必须的文件,但只启动dos时可不用此文件。dos引导出错时,可从软盘或光盘引导系统后使用sys c:命令传送系统,即可修复故障,包括引导扇区及系统文件都可自动修复到正常状态。

七、fat表引起的读写故障

fat表记录着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每一个文件都有一

12.恢复高考感想 篇十二

oppo手机格式化怎么恢复丢失的照片?大家都知道手机格式化了,手机里的所有数据都会被删除了。如果格式化之前没有备份手机照片,该怎么恢复丢失的照片呢?教大家恢复oppo手机照片的方法。

第一步、打开手机的应用宝或浏览器下载手机数据恢复精灵。

间会比较长。之后软件就会主动的对删除的照片进行扫描。扫描需要的一段时间,请耐心等待。

这样就成功的将删除的手机照片恢复了。

13.浅谈高考制度改革感想 篇十三

秦校长主要从六个方面解读高考变革,变革一就是高考课程标准将进一步下调,秦校长说这是因为全国后40%的学生在学习高中现行标准时是有困难的,同时也是为了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真正的发展他们的兴趣,我们国家其实有很多技术缺口这些孩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不用学那么难的高中课程,依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比如服装设计,比如动漫等产业。

变革二,部分省市及清华北大开始大学生先修课程试点,这是因为全国前30%的学生,即使是现行的高中课程标准依然是不够他们学的,当他们学完了高中课程,他们可以继续选择大学先修课程,这样在大学的时候他们可以学更多的东西,同时可以提前体验大学课程,真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我们这些聪明的孩子才能最大可能的成为理论性人才。

变革三高考取消文理分科,根据专业选择考试方案。在以后的高考中,语文数学英语是每个学生必考的科目。其他科目学生要根据自己将来选择的专业选择学习,比方如果一个孩子要读的是化学专业,那他必须选择化学,其它科目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考试,比方他可以选择政治和历史,取消文理文科实际上的意义是政史地,物化生不再绑定在一起。

变革四高考逐步实现一年两考。

变革五自主招生考试时间放在高考后。

变革六取消华约北约等自招联盟。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秦校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储备人才,改变教师专业结构。二,逐步建立选课走班教学方式。三,逐步建立与选课走班相适应的学生服务体系。

此外秦校长还向我们展示了北京十一学校的诸多变化。

1,减少课时,设立小学段。

2,建立学科教室

3,改变教材,不是越薄的教材就是越上学生轻松的教材

4,建立各层次学生课程标准

5,改变评价方法与诊断工具

6,实施小班化教学

整场讲座听下来,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好有压力,突然觉得就算是中学的老师研究生学历恐怕都有点低,现在好多学校都开始招博士了这不是全无道理的。听完秦校长的报告我也感觉十一学校的做法很好,他考虑了各个层次的学生照顾了学生的兴趣,更多地与社会接轨,但真正实现这样的理想,我们到底需要走多长的路呢?我们的教育得需要投入多大?秦校长说了,我们要用现实的行为去追求理想的目标。这场讲座听下来感觉信息量好大,新的高考方案必将实行,我们必须继续学习才能赶上学校的步伐。

上一篇:[中药鉴别]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下一篇: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