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课程

2024-10-23

电气课程(精选8篇)

1.电气课程 篇一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咨询电话:3987551,3987557

电气信息类

为了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选择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等五个专业按电气信息类招生,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只需选择大类招生专业名称“电气信息类”,入学后经过1-2年的大类基础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申请选择相应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具备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电机及电力拖动、运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并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磁场理论、电机学、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发电与配电、高电压技术、微机继电保护、检测技术和电机设计等。本专业主要特点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结合、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发电、供配电、工矿自动化、过程控制、电气设备等方面的设计、研发、试验与系统运行分析,信息处理、设备制造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培养具备自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信息检测与处理、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控制和信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并具备较强创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信号与系统分析、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可编程控制、系统辨识、最优控制、智能控制等。

本专业的特点是以控制理论和技术为基础,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掌握在自动化方面较系统的知识。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业自动化、矿山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运动控

制、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数字化信息系统、物联网以及电子产品与自动化仪表等领域的工程设计与开发、系统调试与运行、技术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电子信息系统与装备、信息网络、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并具备较强创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信息论、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电磁场与波、微波工程基础、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设计、电子商务和多媒体技术等课程。

本专业的特点是以信息理论与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掌握在信息工程方面较系统的知识。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电信、广播与电视、电子商务、车辆电子、信息物联网等电气信息领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电子信息产品开发、系统运行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路与系统、信息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传感器电子学、广播电视工程、电工电子材料与光电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并具备较强创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高频电路、微电子线路、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电子学、信号与系统、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理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电工电子材料与光电子、计算机控制、信息检测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等课程。

本专业的特点是以电子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为基础,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掌握在电子信息科学方面较系统的知识。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工电子材料与电子电信产业、光电工程技术、广播与电视、信息物联网等电子信息科学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系统运行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传感器信息检测、转换与处理、自动化仪表、测量与控制、网络集成及智能装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并具备较强创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光电子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电工电子仪表、精密仪器、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态设计等课程。

本专业的特点是以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为基础,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掌握在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方面较系统的知识。学生毕业后,可在仪器仪表制造、工矿企业、交通、电信、医疗设备、质量技术检测等行业从事电子信息系统、传感器、精密仪器、仪器仪表等方面的设计开发、试验研究、运行管理等工作。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3987527,3987511

机械类

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四个专业按机械大类招生。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只需选择大类招生专业名称“机械类”,入学后经过1-2年的大类基础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申请选择相应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该专业领域内进行技术和产品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管理及营销工作的机电结合的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下分机械设计(模块1)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块2)两个模块。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博士点和机械工程一级硕士点。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控制基础、工程测试技术、液压及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CAD/CAM基础等。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生毕业后可根据所选方向,到高等院校、设计研究院、机械制造厂、机电公司等单位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技术和营销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本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着重培养集现代信息技术与热能动力工程知识为一体,掌握流体与热科学的基础和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拥有流体机械及工程二级硕士点。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原理、制冷原理、热力发电厂、CAD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和动力工程(如热电厂、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及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个性发展良好的多层次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拥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硕士点。主要课程: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工程光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车辆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而全面的工程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汽车工程高级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试验学、汽车设计等。

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根据所选方向,到教育机构、科研院所、汽车制造厂等单位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制造、科学研究、教学、试验检测、管理等方面工作。

2.电气课程 篇二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 分别代表着东方和西方教育文化的集大成者。美国社会的高度开放性导致其国内的高等学府逐渐摒弃欧洲传统文化中的墨守成规的元素, 在文化上包容性很强, 集众国之所长, 建立了一套灵活多变、讲究实效的教育管理制度。而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一直以来都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而且中国教育最鲜明的一个特色就是重视考试, 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考试自古以来就成为国家选贤任能的重要手段。而到了现代, 考试也成为了人们“论成败, 辨英雄”的主要手段。

中国的教育, 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 无一不是注重对知识的灌输与累积, 注重培养学生对所传授知识以及权威的尊重, 注重对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之下, 美国教育与之截然不同。美国的老师们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对现有知识甚至是科学权威的质疑习惯, 倡导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拓展以及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 美国的高等教育非常发达,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和学校的一种双向选择, 这样,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比较高。而我国的教育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应试教育, 这种应试教育就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考核学生的能力和天赋, 进而选拔人才。

美国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 可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而我国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一直都处于被动的地位, 老师处于主宰地位, 而且学生总是习惯于接受老师的满堂灌输。这种“以老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

二、“电气工程基础”课程中美教学研究

由以上中美教育特点对比可知二者存在较大差异, 了解国外学科状态及教学、科研方向, 对调整我们的学科方向、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就以“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为切入点研究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及搭建国际化科研平台。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是一门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的课程, 与其相关的专业课程就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继电保护以及通信技术等, 因此它是从事电力行业所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

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所开设的这门“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是“新能源”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选修课。它是由自动化学院周雪松教授及其团队共同授课, 多种教学风格并存。它主要讲述电气工程技术知识、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相关的理论, 介绍其发展的方向等。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了解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电网等新兴学科的发展状况和方向, 为将来学生毕业后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运行维护以及工程设计等工作打下理论与实践基础。

电气工程专业自面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 欧洲和美国的高等学府就已经先后设立了这一专业。经过这一百多年的演变历程, 欧美高校的电气工程专业取得了长远的发展。虽然从总体上来看, 专业名称变化不大, 在欧美国家一直为“电气工程” (英文名为Electrical Engineering) , 但是专业内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上世纪中叶开始, 欧美传统的电力工程不再占有该专业的主导地位, 取而代之的则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种核心地位的转变一是因为传统电力工程日趋成熟, 二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给电力专业带来了新的变革。现在美国的一些知名高校中, 已经很少设有传统的电气工程的研究方向。在美国的大学中, 有的已经把计算机技术从“电气工程”专业中分离出去, 另设了“计算机科学系”;而其他的仍然把计算机专业包括在电气工程系内。

下面我们就以美国MIT (麻省理工学院) EECS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 系的课程安排为例研究一下其课程设置。MIT学分统计原则与我国情况不同。每门课程要计入讲授、实验、复习 (课外) 三部分时间。EECS为全体学生划分3个研究方向, 分别是电气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与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我们国家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致与其电气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对应。在美国,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是属于《电力技术》这门课程的范畴。

那么两国大学老师在传授课程方面有什么不同呢?在MIT的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公开课中, 我们可以很明显得看出他们的老师上课的时候“轻装上阵”, 有时候会带上课本, 有时候就直接空手来讲课了, 更别提备好教案带来上课了。他们的课程基本上都是以老师板书为主, 很少用到多媒体。而且他们老师的板书通常都是很随意, 不像我们的教授认真写着整齐的板书。虽然板书很随意, 但是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老师会使用很多的图形图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而且他们的学生在课上学习的主动性很强, 经常性会提出问题, 气氛比较活跃, 不大像我们上课时都是以老师授课为主, 都是以接受知识为目的, 而不是质疑知识。在我们学校, “电气工程基础”课的老师大都会用到多媒体这个工具, 譬如准备好精彩的PPT, 通过图片或者是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 也容易引起大家学习的兴趣。我们老师的板书通常很整齐漂亮, 而且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很清楚, 一目了然。但是大家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不是很浓厚, 师生互动会相对少一些。

三、“电气工程基础”教改探讨

本着建设围绕创造、创新和创业型的人才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电气工程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 要求其建立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认识;掌握电力系统的静、动态稳定性分析和电力系统常见故障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计算方法;了解有关电力系统通信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 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电气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运行维护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结合以往成功的教学经验。课程组的老师可以一起商议制作教学PPT课件、视频, 还可以商讨课堂的授课方法等, 在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充分发挥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在课堂授课中的积极性作用, 鼓励课程组的老师上课多使用多媒体课件。这种将现代化教育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巧妙融合的方法, 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自主研究探索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兼得两者之长, 优势互补。

2. 众所周知, “电气工程基础”这门课程物理概念很多, 电气元件结构非常复杂, 计算烦琐等, 所以在进行授课时, 除了制作相关教学课程的PPT课件外, 老师们还应制作配套的电子教学资料以及习题和习题解答, 最好能展示相关电力设备的元器件图片或者视频。这种电子教学的作用就体现在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课堂的信息量, 缩短教学时长, 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的学生的自学能力, 除此之外, 还可增强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感性认识, 这对学生对某些物理概念的理解起到关键作用。

3. 为了启发学生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以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授课老师应当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也就是利用课堂讨论或者是实践教学, 来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中的互相讨论以及实践来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目的, 而应当避免老师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可多增加一些互动式教学, 比如每次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 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在课堂上, 可采用将老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全面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动手能力, 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 授课组对“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应加强一些实践性的教学环, 如:可由授课老师带队到发电厂、变电站、调度所和电力设计院等单位进行实习参观;课程结束后至少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等。

5. 尝试进行双语教学。进行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可以熟悉专业术语, 锻炼专业的英语口语以及书面表达, 而且对以后深造或是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等具有重大积淀作用。结合这样一门重要的电气专业课程, 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素质。无论是学习专业知识, 还是提高英语素质, 了解国际先进发展技术, 与国际接轨, 拓展视野等都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美教育来看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以《电气工程基础》课程为切入点来探讨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以期达到更佳的教学目的。

3.《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课程改革 方法 手段

为了跟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已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形成共识。《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更为偏重实践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而形成在电气控制领域的岗位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全面贯彻教、学、做一体化式教学,把本课程分为三个基本模块,一是常用低压电器应用系统的学习与安装;二是常用机床与起重设备控制系统的学习与安装;三是电力拖动系统的设计与安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由低压电器构成的基本电路、实训设备的接线和基本的故障查找方法;2. 掌握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电气设备的选配、安装的规范及方法;3. 掌握根据控制对象进行电气原理设计和工艺设计方法。

二、具体做法与要求

编写适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采用边讲、边做方法,把课程分解成若干个任务下达给学生,由学生根据电气控制实训指导书中指导完成相应的任务,由浅入深的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进而完成一个电力拖动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学习结束要求学生具有以下五项能力:1. 能够根据控制要求,提出正确、可行的电气控制方案。2. 能够看懂电气控制图纸。3. 能够根据被控对象及控制要求,正确选用低压电器。4. 能够对照电气控制图纸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5. 能够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维护。

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编制实训指导书和更为适用的教材。把整个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识别低压电器元件和其符号,识读电气控制图纸,要求学生能看懂电气控制原理和电气控制线路的连接情况。经过这一时段的实训,学生能够熟练识读电气控制图纸。 第二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二是特定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分组完成电气柜整体的安装、调试。第三阶段是选择一个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

三、教学的组织实施

这是教学改革中最为困难的部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充分完成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完成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生成,就达不到培养人才的目标和目的。

人类对未知事物的认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知识的构建和生成也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阶段。第一阶段也是基础知识模块,是构建整个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学习只为技能,忽略理论,导致学习只追求实用,在理论课上情绪低迷,虽然操作兴趣高,但碰到理论问题又感觉困难,因而难以扩展和提高自己。 先使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讲授各低压电器元件的结构、原理、参数和图形,用元件构成电路,典型电路的分析。下一步完成电路的接线配线,把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实物的形式体现出来,也是学生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升华,老师通过操作演示达到传授知识和方法的目的,学生通过效仿接受知识,进而产生疑惑和探究欲,此时学生的知识得到一定的构建,能力却还没有得到巩固和提高。进入第二阶段,进一步加深理论,通过各个典型控制电路分析、原理介绍加深理论。再进行具体典型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了,老师的主导地位下降,逐步由学生作为主导,教师做好组织工作,及时纠正错误操作,适当进行引导,同时做好观察和评价。这个阶段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技能,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因此,不强求学生不犯一点错误,鼓励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前提下进行探索,直到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技巧。老师也可以通过设置常见故障让学生处理的方法,让学生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最后进行电气柜的组装,分组进行,分工协调,每个环节进行考核,得到成绩,检验了前一阶段的教学效果,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施工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第三阶段又是一个理论知识的加深过程。老师通过一个具体的设计案例分析电力拖动系统,此后由学生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营造了自主思维的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这个阶段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开放的自由思维,通过讨论,展示自己的方案和提出自己的独特意见。各个项目和任务都可以供学生探索和研究。

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把传授知识、提高素质、发展特长整体考虑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除课程的三个实施阶段,还需要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补充,通过到工厂见习,参观机械生产设施来了解拖动系统的作用和实际操作;开展广泛的科技活动,组织参加学科竞赛,比如电子设计大赛,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培养素质,这才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德明.谈高职高专《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47-49.

4.建筑电气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四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设计环节代码:050219 课程设计环节名称:建筑电气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Building Electricity 实习(课程设计)周数:2 学分:2.0 适用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与环节:建筑电气 电工学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建筑电气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建筑电气设计理论与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思维以及施工、安装的实践动手能力。本课程设计的任务包括高层建筑的电气系统的方案设计以及低压配电线路施工图的设计。

三、课程设计方式 1.课程设计的选题

本课程设计一般由指导教师出题,按设计小组组数确定相应数目的设计题目,并对应制定任务明确的“课程设计任务书”。

2.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

1)根据学生人数,按2-3人为一组,将学生分成多个设计小组。2)学生以设计小组为单位,就设计课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工作的内容,并收集、准备相关的技术资料。

3)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按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顺序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

3.课程设计提交的成果

本课程设计结束时,学生应提交设计成果资料包括:设计说明书,文字内容不少于3千字;完整的低压配电线路施工图一份

四、课程设计教学(或指导)方法与要求

(一)指导方法:

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对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流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明确任务、掌握设计方法;适当安排时间,采取集中或个别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并针对每个学生随时进行答辩和质疑,以考核学生对建筑电气系统的掌握理解程度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

课程设计是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训练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基本要求如下:

1、任务要求。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规定,独立地、认真地、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2、知识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工作中,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使理论深化,知识拓宽,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延伸。

3、能力培养要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依据设计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加工和整理,掌握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流程、方法和标准,提高设计、理论分析、技术文件编写的能力。

4、综合素质要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以及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五、课程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方案设计阶段 2天 具体内容如下: 确定设计内容:根据建筑规模、功能定位及使用要求确定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确定变、配电系统容量及要求 确定是否需要设应急电源系统以及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型式。4 对照明、防雷、接地、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系统构成形式进行说明。

(二)初步设计阶段 6天

本阶段应在方案设计确定的设计内容基础上展开各系统的技术设计,具体内容包括:确定变配电系统型式、照明系统设计、动力系统设计、保安系统设计、电话通信系统设计、防雷设计

(三)施工图设计阶段 2天

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在初步设计各系统方案基础之上进行深化及完善。

六、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一)方案设计阶段

1、要求

(1)确定设计内容:根据建筑规模、功能定位及使用要求确定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

(2)确定变、配电系统容量及要求

1)确定负荷级别:1、2、3级负荷的主要内容。

2)负荷估算:本阶段主要采用单位容量法或单位指标法进行估算。3)电源:根据负荷性质和负荷容量,提出要求外供电源的回路数、容量、电压等级的要求。

4)确定变、配电所位置、数量、容量,变压器台数。

(3)确定是否需要设应急电源系统以及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型式。(4)对照明、防雷、接地、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系统构成形式进行说明。

2、重点、难点

重点:确定变、配电系统容量及要求;对照明、防雷、接地、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系统构成形式进行说明

难点:负荷估算

(二)初步设计阶段

1、要求

(1)确定变配电系统型式:

1)确定负荷等级:1、2、3级负荷的主要内容; 2)负荷计算:根据设备专业提供的设备资料,分类进行负荷计算,并算出总负荷;

3)根据确定的变配电方案,提出电源数量及回路数要求,了解电源引自何处;确定高低压供电系统结线型式及运行方式;确定重要设备的供电方式;明确是否需要设置备用电源;

4)确定变配站的数量、位置、面积;

5)绘制竖向系统图,标注各配电箱编号、对象名称;

6)确定配电干线主要敷设;确定各主要配电间、电气管井位置及面积; 7)画出配电干线平面图并标出主要配电箱位置及编号;(2)照明系统设计

1)确定照明种类、灯具型式、照度标准; 2)确定应急照明电源型式;

3)确定照明线路型号的选择及敷设方式。

4)绘制照明灯具(包括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平面布置图;(3)动力系统设计

1)确定动力设备的负荷等级; 2)确定动力设备的配电方式;(4)保安系统设计 1)确定保安系统的组成内容

2)确定保安系统的系统结构型式及对相关设备进行选型(5)电话通信系统设计 1)确定电话系统的配线方式 2)对电话系统的相关设备进行选型(6)防雷设计 1)确定防雷等级; 2)确定防雷措施。(7)初步设计资料

初步设计阶段电气专业应包括以下资料: 1)图纸目录

2)设计说明 3)材料表

4)高压配电系统图 5)低压配电系统图 6)配电干线图 7)配电箱接线图 8)配电平面图 9)照明平面图

2、重点、难点

重点:变配电系统型式的确定;照明系统设计 难点:相关图纸的绘制

(三)施工图设计阶段

1、要求:

(1)在初步设计各系统方案基础之上进行深化及完善。

2、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完善各方案

难点: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考虑

七、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

(一)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根据集中考勤、问题解答情和课程设计书质量,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评定方法评定。

(二)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标准,集中考勤、问题解答情况占15%,课程设计书质量85%。

成绩评定标准

优秀:设计的内容正确、有独立见解或取得有价值的成果;有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提交的说明书及附件完整、清晰。

良好:设计的内容正确、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提交的说明书及附件完整; 中等:设计的内容正确、独立工作能力一般;提交的说明书及附件完整。及格:设计的内容无原则性错误;独立工作能力差;提交的说明书及附件完整。

不及格:设计未完成规定的任务和要求或有原则性错误;提交的说明书及附件不完整。

八、课程设计指导书

王金风编《快速识读建筑电气施工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张九根编《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徐泽植编《常用供配电设备选型手册---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第二分册)》(煤炭工业出版社)

焦留成编《供配电设计手册》(中国计划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编《电气标准规范条文说明汇编》(中国计划出版社)戴瑜兴编《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朱克勤《电气照明设计》(复旦大学出版社)

5.本科电气自动化课程表 篇五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64学时)……………………………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控制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电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楼宇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小区》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布线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测控仪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总线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测试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监测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辨识》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模糊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组态软件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测控技术与仪器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虚拟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仪表》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配电网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48学时)

这是所有专业课程,当然,大一时候就开C语言,高数,线性代数,英语等,大二有概率,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等基础主干课程,之后就是具体的专业主干课了

6.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见习报告5 篇六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实习目的

生产见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习性教学环节。在生产见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生产见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我们在见习中了解到了工厂供配电系统,尤其是了解到了工厂变电所的组成及运行过程,为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这两门课程扎实了基础。通过参观天楼地枕发电厂,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为学好专业课积累必要的感性知识,为我们以后在质的变化上奠定了有力的基础。通过生产见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二、实习内容

出发前老师给我们强调了很多安全问题,因为我们参观的都是高电压设备,如果不谨慎的话很容易发生事故,临走时老师给我们配备了安全帽,并强调不得随意触碰设备及设施,应当与这些设施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女生还要把头发扎起,以免触电。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两百多人来到了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境内,这里是清江干流梯级开发的第六级,属径流式电站。控制流域面积1906K㎡,多年平均流量50m³/s,设计水头82.02m,装机容量25.2Mw(4×6.3Kw),年利用小时数5324h,设计年发电量1.34亿Kw.h。天电工程由取水工程(底栏栅坝,坝长70m,坝高18.2m),引水工程(总长63336m,包括明渠,隧洞,前池和直径为3.6m的压力钢管)主副厂房,变电站(主变2×20MwA),输电线路(长20Km的一条110Kv输电线路与旗峰坝220Kv变电站相联)。以及相应的辅助设施组成。

1.主变压器及高压输电线的参观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室外的主变压器和高压输电线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变压器第一感觉就是惊讶,然后就是很多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经工作人员的解说才逐步的了解到,主变都是升压变压器,主要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进行升压到电网电压,然后将发出的电并入电网,从发电机出来的U、V、W三相电直接连接到主变压器上,然后再送到高压母线上,通过高压母线之后再通过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压)互感器,送到电网上去。工作人员还向我们介绍了,断路器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作用,断路器:正常情况下接通和开断高压电路中的空载及负荷电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与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相配合,迅速切断故障电流。电流互感器:可以把数值较大的一次电流通过一定的变比转换为数值较小的二次电流,用来进行保护、测量等用途。电压互感器:把高电压按比例关系变换成100v或更低等级的标准二次电压,供保护、计量、仪表装置使用。除此之外在在主变压器以及母线上都装设有避雷器,以保护主变和高压母线。2.微机主控室的参观

参观主变和高压输电线后接着参观了微机主控室,看着一个个庞大的柜子而且上面还有很多仪表,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这是开关柜,在开关柜内,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连接线路,母线、隔离刀闸、断路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断路器是真空断路器操作系统是电池操作。在开关柜上有三个表,当表的指针不一样时就说明系统出现了故障此时要检查。通常的检查步骤是(1)检查二次回路,二次侧的熔断器,A、B、C三相。(2)检查接线端子(3)检查辅助开关时否良好。(4)一次侧熔断器是否良好等。开关柜旁边是联络柜,联络柜式连接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的切断电源减少故障范围,联络柜有带负荷刀闸能够负荷操作。联络柜旁边是步进微机调速器其作用是控制水轮机组。

3.发电厂车间的参观

接着工作人员又带领我们来到了发电车间参观,在这里我们看以看到水轮机和发电机,并且还能够听到机组运行的噪声。从这里我们了解到,利用水的势能去冲动水轮机,然后水轮机去带动发电机,以完成能量从势能到机械能再到电能的转换,以前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到这一过程,这次可是亲眼目睹了。我们又来到了调速机旁,调速机的作用是调节水轮机的转速(控制水流量的大小),进而调节发出电能的频率也就是有功输出。4.蜗壳室的参观

来到蜗壳室,我们看见了几根红色的圆柱,它是连接水轮机和发电机的连接装置,通过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切割磁感线运动来发电。天电的水是通过一根压力钢管从高处的引水渠引下来的,到了机房再分为四个单独的支流分别流入机组。5.旗峰坝变电站的参观

参观完了天楼地枕水电站之后,我们乘车去了位于城郊的旗峰坝变电站。来到220Kv旗峰坝变电站,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主变压器和高压输电线路,在这里看到的和天电站看到的有很多相同的东西,例如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所看到的不同的是旗峰坝变电所的规模比天电站的高压输电线的规模大得多,而且还有一个体积庞大的限流电抗器。其实仔细想来无论是天电站还是旗峰坝变电站的原理都离不开书本,它们的变化只是电气主接线图的改变,原理始终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学校是很有必要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到了发电厂之后什么都不知道,也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工作人员带领我们继续参观了控制室,经工作人员的介绍,旗峰坝采用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行管理模式,所有的设备监视和开关、刀闸的操作全部集中到集控中心,以减轻变电站值守人员的压力。为此就需要可靠、稳定的监视控制系统和完善的辅助视频、自动报表、远程计量、生产管理系统、信息等系统,以利于各项无人值班的顺利进行。

三、见习总结

这次见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我们对电厂的了解;使我们扩宽视野,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次见习在我们学习专业基础课时进行,通过本次见习,使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大,增加学生的专业实际知识;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进一步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产生实际问题的能力。

7.电气课程 篇七

2005年以来,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行课程教学的深层次改革, 借鉴国外职教教学模式后, 加强与企业合作, 共同开发按工作过程确定《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内容。根据典型工作任务, 分析专业的职业活动, 再归纳出本课程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 得到课程的学习模块。

学习模块1:数控机床电源电气控制

学习模块2:数控机床主轴电气控制

学习模块3: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电气控制

学习模块4:数控机床刀架电气控制

学习模块5:数控机床操作面板电气控制

学习模块6:数控机床电气连接与调试

课程内容安排以任务为主线, 所需讲授的内容始终围绕工作任务进行。现安排有六个学习模块, 每个学习模块确定一个到两个独立的工作任务, 每个学习任务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知识和技能的排列是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 学生学习完这六个学习模块, 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工作任务学习模块中, 通过讲授相关知识, 学习必要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重点突出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方面的应用, 突出职业性。通过一个个典型、具体、具有真实工作背景的工作任务来实施教学。以工作任务实施的过程来组织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 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安排一个个知识点, 学生从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 学与做融为一体, 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二、工作导向课程的开发过程

1. 由职业活动分析确定行动领域

行动是指具体的一项任务、动作或工作, 领域就是多个任务或工作的集合。“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工作任务首先来自对职业活动的调查和分析, 包括行业和企业对该职业的需求分析、职业的具体工作任务分析及岗位操作规范分析等, 要弄清楚一个岗位到底要做什么事、有哪些典型的工作任务。调查的方法是学校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或请企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车间管理等相关人员到学校开座谈会, 与会人员对职业岗位的活动进行描述, 充分发表意见。经过调查, 将不同岗位的职业活动进行分类、归并, 抽取共性的内容, 归纳出几种典型的职业活动过程, 从而得到职业领域或行动领域。

2. 从行动领域建构专业课程集

在归纳出的行动领域基础上, 由专业教师将典型的职业活动进行分类, 并按教学规律对职业行动领域归并出专业课程集, 也就是将行动任务领域归纳为具体的一门门课程, 并确定各门课程的学习框架。学生通过这些具体的课程学习, 学会典型的工作任务,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就是要学会与上述六个学习模块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3. 由专业课程集开发学习模块

学习模块是与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工作任务和社会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反映。学习模块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个的学习载体, 学习载体必须是典型的产品、任务、项目或具体的工作, 要求按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一到综合, 每个学习模块的教学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表1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部分学习模块与对应的工作任务及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三、工作导向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我们在进行实践教学设计时采用模块化结构, 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分为上述六个学习模块。通过实践教学环节, 使学生既对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又对各个组成部分有深入的认识。具体实施以学生小组为单元, 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提出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或根据学生自己的愿望开展一些实践项目。在实践制作中, 按照真实的工作背景实施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连接和调试, 每个实训模块由几个具体的工作任务组成, 每一个工作就是一项具体的行动化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按照工作任务的要求进行电气接线, 器件的安装, 通电前检查器件安装、线路连接情况并调试参数等。表2是课程的前三个学习模块所对应的实践环节。

工作导向课程教学作为一种先进职教课程体系在我国应用和推广, 还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的支持, 需要在软件和硬件上进行研究和建设, 可以先从部分专业、部分专业课程开始实施, 并视具体的资源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设置有限目标, 在局部成功的基础上总结和推广, 实现其在本土的软着陆。

摘要:按工作过程开发《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 就要改变原有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文章叙述该课程内容的重构, 以及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作导向课程,开发与实施

参考文献

[1]吴海若.高职院校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设计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7, (5) .

[2]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5, (22) .

8.电气课程 篇八

关键词:工作任务;教学方法;职业岗位能力;教学评价

作者简介:龚文杨(1974-),女,湖南常德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湖南?常德?415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49-02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技能课,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内容主要包括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装调与维护、常用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分析与故障排除、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等。由于课程内容多,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要提高教学质量,进行课程改革是唯一出路。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结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能力本位的教育方向及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对“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企业调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了企业岗位设置与能力,走访了中联重科常德起重机分公司、三一重工集团宁乡工业园、湖南兴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下,提炼出了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岗位能力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

将课程内容模块进行重构与序化,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8个学习情境,即C650型车床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X62W型铣床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T68镗床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运料小车PLC控制系统设计及调试、工业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及调试、工件分拣PLC控制系统设计及调试、音乐喷泉PLC控制系统设计及调试。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八个学习情境中各设置了四个工作任务,转化为对课程的学习任务,实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达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图2是以学习情境“C650型车床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为例说明四个工作任务的图解。

以“运料小车PLC控制系统运行维护及调试”为首的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的学习情境的四个工作任务即:PLC型号及类型的选用、设计PLC程序、I/O设备的连接及电动机主电路连接、输入程序并进行调试。通过任务载体达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以学生主体为根本,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若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便只会按照老师的指令办事,一旦出现新问题、改变内容或接受新知识时,他们会一筹莫展,这样达不到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是最重要也是教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的一个方面。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学做合一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关键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现场-理论-实践教学新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一个章节的内容讲完以后,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训,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章节学习恶性循环,由最初的索然寡味到最终的应付或放弃,教学效果可显而知。现场—理论—实践教学新模式是淡化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强化技能训练、进行现场教学到理论讲解再到实践训练的教学新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有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现场教学。对于“低压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及“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与故障排除”部分可以安排一定课时先进行现场授课,如“低压电器”的现场教学让学生在现场观察电器结构、外形,促使其思考内部结构,再结合他们的好奇心对电器进行拆装,进一步熟悉结构,知道内部结构形式,这样避免理论直接讲解时的抽象思维,显得直观,形成感性认识,学生便于接受,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理论教学打下基础。

(2)理论讲解。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地将问题及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讲授,如“低压电器”部分。学生现场学习时,提出器件如何动作,起什么作用,在图纸上怎么找到相关器件,等等问题,教师设计好教学方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讲解,学生便恍然大悟,对机床低压电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3)实践教学。理论讲解后学生已对低压电器或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或解决问题呢?实践教学这一步便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学地点可以是电工实验室或在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在实验室让学生接线、调试,使学生对相应知识深入理解以弥补理论讲解时的不足之处,在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对基本控制线路进行设计、安装、配享、调试、故障诊断、解决实际问题等技能训练,这样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方面大显身手,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同时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团结协作与互助,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情感沟通。

2.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组织分区化教学方法

目前的学生群体中,有单独招生学生、有统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因材施教、进行分区化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与任务。如“机床电气控制线路”部分,对单元电路的设计装调,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要求电路复杂些、所用器件多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设计装调较简单的电路、所用器件少一些,让每一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学习机会和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升,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兴趣、实践技能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3.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对机床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线路、PLC基础知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方法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实现由简到难的转变。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如,“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测与排除”部分,老师可以设置任务,学生围绕某个任务自行收集资料分析机床运动形式、电气控制线路特点、故障检测与分析方法等系列活动来完成共同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创新的自学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灵活采用如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以实现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课程教学评价在标准和方式上不再采用单一的笔试形式,而是采用了增加技能考核力度、重视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实行“技能、知识、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评价。随着各个项目或任务的进行,因材施教、随时考核,该课程的评价方式由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期末综合评价三种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分别占一定权重来衡量学生学习成果。

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是由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在任务进行过程中开展自评和互评。根据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选做内容进行评定,学生在实践中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根据情况实行加分。

教师评价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个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二是评价学生出勤、团队精神、遵循6S管理制度等平时综合表现及职业素养。

期末综合评价是在本课程全部内容结束后进行,按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应知和应会题目试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独立操作、解决问题、灵活应变等能力,以便找出其中问题。

四、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也是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作为该专业的技能核心课程,“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院级课改项目之一,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指导,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教学团队将在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继续进行探索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廖申学.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0,(7):269.

[2]陈韦明,何美生.电气控制及PLC控制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齐占庆,王振臣.机床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上一篇:我熟悉的一个人的作文400字下一篇:有关银行员工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