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之我见

2024-06-26

执行力之我见(共11篇)(共11篇)

1.执行力之我见 篇一

执行文化之我见

都说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很重要,近日通过对执行力第十四章的学习,从中受益匪浅,就想把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企业文化之所以在近年越来越受到更多企业重视,主要是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确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成了企业经营中重要环节。那么企业文化是什么,我们怎么来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呢?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比较认同这一观点: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工作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很多企业老板认为企业文化很有用,能提高企业执行力、竞争力什么的,于是就请个策划人或老板自己整一些所谓企业文化,其实就是几个标语和口号,就告诉员工这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企业领导者和策划者设定和策划的出来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它是一种凝聚人心来实现员工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宗旨、道德风尚以及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系统管理工程,绝不是一个标

语,或一个口号,也不是谁想导入谁就就能导入的,她一定要有一个实践和认同过程。成功的企业文化对外具有一定的引力作用,对内要具有一定凝聚力,总体而言,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的价值观。

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在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老板或负责人在自己都不认同的东西,还要员工去执行,例如笔者曾服务河北的一家食品企业,这家老板口口声声讲民主决策,事实求实,要员工讲实话,可事实上老板在民主决策之前自己早已专断,民主只是走走形式,所以后来导致老板不发话就是民主决策了事情,哪怕屁大的事要他作决定,否则大小事都干不成。你说老板的这种主张能得到认同吗?答案是肯定的,最后得到认同是在老板面前员都学会了说一套作一套的工作行为。

二、能在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

有一家企业价值观是这样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但在这个企业和员工做的时候就完全变啦。企业经常是不按时发工资,对员工的承诺不兑现,于是老板忽悠员工,员工骗老板,骗客户,他们做法与他们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却大相径庭。

三、使企业员工产生使命感,使企业产生积极的因素。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能激励员工积极的工作,使员工对未来充满憧憬,反之,会使员工产生消极,悲观厌世,甚至自杀。象最近富士康公司的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造成富士康的员工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个人职场情商低;二是社会竞争压力大;三是企业管理有问题,这个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说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才导致一些员工产生消极厌世心理和行为。

四、简约明了,令人心悦诚服。

企业文化的核心主张一定要简洁明了,我们可以看看国内外著名的企业文化,都可以精简一句话或一个词,如海儿的诚信文化——真诚到永远,非利浦的进取文化——我们一直在努力。这些沟通语都很简洁易懂,而令人心悦诚服。说道这里笔者又想起一个策划咨询公司在给一家企业提交企业文化方案,其中有这一理念 “精进更进阶”看起来也很简洁,但进行测试时,很多员不明白什么意思,所以说企业文化的核心主张不但做到简洁易懂,还要令员工心悦诚服。

五、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的感情。

企业文化不仅能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员工高尚情操,而且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感情。无论走到哪里员工对企业的一草一木总是充满怀念,听到或看到企业代表人物、标志、广告、产品等总是有一种亲切感。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通过工作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关键在于如何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产生强的竞争力,而立于不败之地。

供应科程仲奎

2013年11月15日

2.执行力之我见 篇二

关键词:干部执行力,缺失,原因,对策

执行力的概念最初源于企业管理, 它是指把思想、战略、决策、规划与部署付诸实施的力度和能力, 目前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干部的执行力就是把党委政府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变成现实的实施能力。干部执行力如何不仅关系到党委政府的形象, 而且还是实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俗话说得好:“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我们只有正视干部执行力中的问题和不足, 深入分析其中的各种原因, 才能不断提高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效能, 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干部执行力缺失的主要表现

干部的执行力贯穿于干部的政务活动的始终, 政令畅通、政令统一、有令必行、有令必禁是执行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 随着作风建设的不断深入, 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得到提高, 执行能力得到加强,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客观地说, 在实际工作中, 干部在执行政令和要求时还存在断章取义、坐而论道、避重就轻、被动应付、畏难推责、叶公好龙等执行偏差和异化, 致使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严重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执行态度冷漠化。表现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激情减退、对群众感情冷淡。对党委政府作出的决定或布置的工作任务, 不是认真执行、见诸成效, 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 以文件贯彻文件”, 对待工作犹如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只求过得去, 不求过得硬, 随便应付走过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只图虚名、不求实效, 弄虚作假, 欺上瞒下, 蒙混过关。二是执行目的利益化。表现为工作避重就轻、遇事唯利是图、遇责推诿搪塞。执行党委政府指示决定时重利忘义, 拈轻怕重, 有利则干, 无利则推;有的开口讲价钱, 伸手要利益, 稍有不满意, 工作就搁浅;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时, 只收费, 不管事, 一些群众长期反映的问题, 循环往复, 推磨转圈, 始终得不到解决。三是执行过程懒惰化。表现为工作执行疲沓、工作推进缓慢、工作被动应付。执行党委政府指示或政令时敷衍应付, 推一推, 动一动, 甚至推而不动;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单位参与配合时, 则左推右挡, 不愿参与, 更不愿负责, 把局部工作当正业, 把全局工作当副业。四是执行行为犹豫化。表现为决策犹而不决、工作决而不行, 执行等待观望。对交办的工作, 缺乏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作风, 或者束之高阁、高高挂起, 或是不在乎、不过问、不检查、不落实, 听之任之, 闻之未闻。五是执行理念依赖化。表现为思想消极、执行等靠要。习惯于按部就班、怕冒风险, 缺乏敢闯、敢试、敢于胜利的勇气和胆识;一旦个人提拔使用不如意, 则思想消沉、工作消极, 不仅自己无所顾忌, 而且影响他人工作积极性。六是执行结果肠梗化。表现为我行我素、无动于衷、不作为乱作为。工作虽有三令五申, 但仍然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当上级追问时, 即使知之也佯装不知, 使执行过程出现“短路”、“塞车”现象, 影响执行效率;阳奉阴违, 表里不一, 当面说好、背后“放炮”, 犯自由主义错误;凭个人好恶情感行事, 置政令政纪而不顾, 唯我独尊, 藐视政令, 或拖着不办、或顶着不办、或就是不办。

二、干部执行力缺失的成因分析

干部执行力的强弱源自干部自身的思想观念、业务素质、能力大小等, 同时又受制于外部条件的影响。

从干部自身来看, 当前许多工作之所以推进慢、落实难, 关键在执行主体主观上存在四大偏差。一是思想僵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传播的现代化, 一些负面影响对干部的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 其信念与信仰状况正处在一个活跃与混乱并存的时期, 其中清醒者有之, 但困惑者、动摇者、盲目者乃至堕落者也有之。由于信仰出现迷茫, 干部必然淡化对实现目标任务的追求, 必然满足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要求, 必然降低工作的标准, 结果是荒于公务, 职能亏欠, 最终导致执行的低效。二是观念淡化。受拜金主义的影响, 执政为民观念在部分干部的身上逐步淡化, 致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滋生, 增大了执行成本, 降低了执行效率。三是激情退化。由于不能正视目前的差异导致心态消极, 不思进取, 创新意识不足, 在执行中把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看做是贯彻执行, 限于开会、发文等状态, 不能把上级精神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而是害怕困难, 缺乏争创一流的执行信心和勇气。四是作用弱化。片面强调自身发展存在的劣势, 满足于当前的工作现状, 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方法, 科学判断形势、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比较弱, 甚至导致决策和执行的失误。

从外部条件来看, 执行是从目标出发达成结果的实践过程, 需要上下一致贯彻, 但是客观上存在的四大根源致使执行受阻。一是渠道不畅影响执行力。目前执行的组织体系中, 形成了“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的架构。这种形态极易使基层部门所承担的工作发生“管涌”现象, 有的重复劳动、有的顾此失彼、有的难辨轻重。加之执行监督环节虚化, 好人主义盛行, 就导致工作难落实, 走形式和过场。二是部门利益影响执行力。在许多情况下, 一些部门、单位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淡薄, 遇事首先考虑本部门、本单位小团体利益, 而置全局工作而不顾。尤其是条块、部门、行业之间存在着分配不均、利益不均的落差, 也给一些部门、单位提供了萌生逐利观念的气候环境。三是经济基础薄弱影响执行力。由于贫困地区经济总量小, 财政基础薄弱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财政投入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资金十分有限,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与经济发展的水平, 财政支持的能力还有较大矛盾。四是机制不顺影响执行力。当前考评机制的科学性、中心工作任务分配的合理性、奖惩机制的有效性、评先评优的公认性、项目指标的可行性都还存在着与客观实际不相适应的地方,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同时, 目前部门、单位普遍存在的忙闲不均、死水一潭的状况, 也给部门、单位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三、提高干部执行力的基本途径

执行的过程就是落实决策的过程。提高干部执行力的关键是抓好干部的责任、决策、控制、督办四个关键方面, 四者有机统一、环环相扣, 保证政令畅通、令行一致。

(一) 健全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具体、清晰、明确的责任体系, 且覆盖到执行的每一个环节, 是提高干部执行力的重要保证。其一, 要建责。按照权责一致、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公正、有错必究的原则, 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 明确行政首长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要规范行政问责的主体及权限, 解决由谁来问责、谁来监督的问题;要规范行政问责的客体及其职责, 明确责任种类及责任追究方式;规范行政问责的程序, 实现行政问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 把推行行政问责制与开展绩效评估结合起来, 与行政监察、审计结合起来, 与依法行政结合起来, 突出重点, 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其二, 要明责。通过不断完善学习培训制度,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档案, 加大学习培训力度, 加强对学习培训情况考核和质量评估, 增强干部的学习动力, 提高干部执行政策、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 使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从而为提高执行力提供智力支持, 教育和引导干部把责任当成一种信仰, 把责任作为一种品格, 把责任看成一种荣誉, 用落实责任去赢得尊重。其三, 要细责。古人云:“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就是强调伟大事业不要忽视微小的细节。执行要成功, 决策目标只有分解细化才具有可操作性, 也才能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因此, 围绕党委政府决策的总目标, 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和目标分解架构体系, 明确目标的责任层次和内容。通过对各子目标的管理、控制和落实, 来确保决策总目标的实现。

(二) 完善决策机制

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 是提高干部执行力的首要前提。在指挥实施战略目标过程中, 其一, 调查研究要“深”。任何一项政策措施出台, 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先民主后集中以及充分酝酿、科学论证的基本原则, 以求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更具操作空间, 尽量减少失误。其二, 确定目标要“实”。必须着眼全局、把握重点进行定位, 做好长远打算, 把目标任务加以分解, 把握好科学论证, 不能搞群众厌恶的一阵风, 必须区分主次和轻重缓急, 防止求全求快, 损伤群众利益。其三, 方案选择要“优”。对备选方案采取专家评估、民意测验、模拟预测等方法进行评估, 最终选择最优方案, 防止避免“拾到篮子都是菜”的短视作为。其四, 决策分析要“透”。决策是执行的基础, 决策本身不科学, 执行起来问题就多。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规范决策的程序, 提高决策的透明度, 防止草率决策、盲目决策、依靠少数人决策的现象, 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

(三) 抓好执行环节

控制过程就是不断调整执行方向的过程, 其核心是保证“把事情做好”。因此, 我们需要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制度。信息快、畅、准是实现有效控制的前提, 由此才能够及时掌握决策执行情况, 不断修正和完善执行决策和方向, 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降低信息反馈门槛, 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二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坚决克服监督软弱无力的问题, 努力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发扬党内民主, 加强党内监督;拓宽监督渠道, 注重群众监督;增强法治意识, 坚持法律监督;发挥媒体作用, 实施舆论监督。通过健全监督网络, 提高执行效能。三是建立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要实施目标管理的定期分析和通报制度, 督促责任主体抓好工作落实, 克服薄弱环节, 严肃责任追究, 增强对目标执行的控制力。四是建立协调机制。受决策信息和领导者主观决策能力的制约, 既定方案在实施过程中, 往往会暴露决策的缺陷和不足, 甚至可能被证明是偏向的、错误的, 倘若放任自流, 听之任之, 势必会偏离决策的价值目标。建立经常性的联席会 (下转304页) (上接248页) 议、协调会议、征求意见会议等机制, 不断修正和完善决策部署, 使之更加科学, 从而提高执行效力。

(四) 强化跟踪督办

3.“合规文化与内控执行”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合规文化 内控执行

古人云: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也就是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规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合规文化建设是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合规文化建设在农村信用社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显现出来。

1 积极推行全员合规文化理念

以人为本是德育的关键,诚信和道德的教育是合规文化确立的根本,信用社员工既是合规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合规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合规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合规文化建设有机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做到全员参与、各负其责,保持时时刻刻学合规,事事处处讲合规,真正使合规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1.1 建立合规责任机制

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合规风险管理责任体系,明确所有与合规风险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有关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责任与权限对等、与内控要求一致、与奖惩挂钩,从而确保合规工作落到实处。在落实合规责任制的同时必须建立违规问责制,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资金损失和经济案件的,严格追究各级责任人的责任。

1.2 加强合规教育学习

合规文化的培训、学习是合规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工作中必须将合规风险培训纳入全年的重要工作计划中,着力提高合规教育和培训水平。主要内容应为本联社和上级机关的相关文件报告以及结合制度执行力、案件专项治理等活动,特别定期针对重要风险点进行专门培训。让合规文化深入人心,让合规履责变为自觉行动。

1.3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农村信用社应当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项目及比重,倡导业务拓展与遵循合规方面取得良好平衡,摒弃以往单纯追求效益的价值取向,确保农村信用社的各项经营活动遵循合规原则。在考核、评价各部门、信用社的负责人时,其合规风险管理能力应当列为重要考核内容,且必须征询和尊重合规部门的意见。稽核监察部门的绩效应由上级联社直接考核,应与其工作目标保持一致,不取决于所在机构的盈亏状况。

2 规范日常操作,抓重点风险点

合规文化建设要从最基础的业务入手,教育管理人员及员工主动暴露内控的隐患,使内控风险前移,降低内控管理成本、提高内控管理效果。坚决杜绝“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不良习惯,逐渐形成一种“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合规文化理念,切实把合规管理理念渗透到日常业务经营管理和决策中去,使内控执行意识成为一种自觉和必需的行为准则。

重点风险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用社机构“大而全、小而全”和人均规模小、效率低、过度分散、人员业务素质低、财务成本过高的突出问题,可以通过前中后台的设置,形成前台经营、中台把关、后台监督的经营管理体系,建立了有效的风险防控约束机制,初步实现了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运营的目標。严格落实定期抽查、错岗检查等各项检查制度,实现对操作流程的全程监控,控制每个环节的风险点。

2.2 是通过信贷会计档案的集中管理,档案资料要件、要素的完整性、合规性、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弥补了事后监督的缺位,达到了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对整个流程再造环节的执行情况分阶段进行稽核、评价;加大对违规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增强依法合规经营意识。

2.3 是通过会计委派制度,对基层网点进行实时监督,提高了县联社对操作风险的管控能力。

会计业务的主要抓内控制度执行、内外账务核对、重要凭证和现金等主要风险点。如:每天会计分别对员工日常业务操作进行录像回放检查,重点查业务流程、现金出库、柜员三碰库等环节;对重要空白凭证和现金做到主办柜员日清、会计旬查、主任月查等;会计每月对内外账核对业务应对帐单进行整理,对未收回及时电话核对并催办。

信贷管理风险点主要为贷款调查不实和贷后检查流于形式等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通过实行AB角调查和错岗检查,确保了贷款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促使信贷员增强责任心,确保新增贷款质量;其次对不良贷款管理采取按定期汇报清收及入户情况,对难点贷户及时剖析制定具体措施,避免了不良贷款因疏于管理带来的风险,时时掌握贷户当前信息择机清收;针对信贷人员包片时间过久易出问题和对不良清收懒惰的问题采取每两年进行调整一次,避免信贷员发放人情贷款、收贷收息不到位等隐患。

3 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提高员工的执行力

3.1 适时完善各项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重点针对系统管理模式、操作流程以及业务品种创新的变化,及时梳理、修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能覆盖各项业务控制的关键点和风险点。尤其是对现金及凭证管理、账户管理、授权业务、联行汇兑业务、跨行通兑业务、贷款业务、人员交接、印章管理等重要环节,应重新梳理,加以规范,以确保各环节控制不留空白点、风险点。

3.2 是要实行动态管理模式

为保证会计工作的合规有效性,柜员岗位的配置和设置必须遵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前台与后台分离、联行与结算分离、信贷与核心分离”的原则,按系统类别、特点及业务品种分析研究并制定统一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分析确定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点,明确关键岗位、相互制约岗位及其控制要求,形成不同岗位分立、相互制约的控制关系。

3.3 建立健全风险动态监测、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完善内控信息传导机制,提高风险管理综合能力

重点提高对各项业务的重要操作环节及风险点进行预测、识别、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及时提出操作风险的控制重点,以内控管理排名作为绩效考核的奖惩依据,建好问题台账,从制度和管理上解决屡查屡犯问题,从而有效遏制违规、违章操作风险。

3.4 加大内控管理检查指导力度,强化责任追究,提高制度执行力

一是按岗位制定检查方案及考核措施,并按岗位进行定期考核。形成会计主管对柜员、联社对会计主管的检查监督及考核体系。

二是加大对重要控制环节的检查辅导力度,尤其是加强对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现金管理、印章管理、账户管理、人员交接、授权业务与监督控制等重要控制环节和会计主管履职情况的检查监督。

三是根据存在问题对网点管理情况进行分类后,对管理较为薄弱的网点和人员开展重点检查和指导。

四是加大责任处罚和追究力度,对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违反重要控制环节规定、问题存在屡查屡犯或是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人员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规文化管理,强化内控执行,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内控环境,使全体员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养成自觉合规操作及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推进各项业务稳步、稳健发展。

4.强化共青团工作执行力之我见 篇四

一、当前团的基层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看,集团公司团委克服人员少的困难,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上经常有突破,时时有创新,但基层团组织的执行中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执行上的偏差、措施上的缺乏。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观念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比如一些基层团干部认为,作为一名团务工作者,自己即不执政,工资奖金又一分钱都不多拿,就存在团工作做好做不好一个样和混日子的思想,但事实上,但在普通职工眼里,身边的团干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党的形象。假如职工身边发生一部分团干部素质不高、能力平庸、作用发挥不好的情况,那就很难让职工相信团组织的吸引力和战斗力。二是囫囵吞枣式的盲目执行。有些团务工作者把简单重复上级团组织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看着是贯彻执行,好像是上级团组织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的忠实执行者,其实不然。不把上级团委精神与本车间、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条式地执行,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精神,而是对上级精神的消极敷衍。三是团工作方式和方法简单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团务工作的需要。不少团务工作者还是习惯于用开会、发文、写总结的办法抓工作,似乎工作就是开会,发文就是工作,写总结就是工作效果,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用会议、发文形式安排、督促工作,显得规范、正统,具有权威性。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自觉不自觉地把开会、发文、写总结当成推动工作的“万能钥匙”,这导致个别基层团组织工作不踏实,只会做表面文章。四是基层团组织建设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从基层团组织的情况看,目前企业青年团员数量锐减,难以辐射与延伸,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软弱涣散的问题依然存在。以下六个方面是在团工作中最经常见的,也是企业团组织要解决执行力问题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团务管理组织没有常抓不懈。大的方面是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虎头蛇尾,小的方面是有布置没检查,检查工作时前紧后松,工作中宽以待己,严于律人,自己没有做好表率等等,古人云:己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这个意思。中国还有句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想必大家在看解放战争时的电影时总会发现这样的镜头:遇到难攻克的山头时,共产党这边的指挥官总这么喊:“同志们,跟我来。”国民党的领导就这么喊:“兄弟们,给我冲。”这就是区别,导致最后的执行效果就是共产党最终夺取了江山,国民党只好退缩到台湾。所以团工作要想强化执行力,必须在每个方案出台时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凡是牵扯到管理者的方面一定要率先示范,做出表率才行。要力争在上级要求与青年意愿之间能够寻找最佳结合点,既保持政令畅通,又得到青年支持。政令畅通是执行力强的体现之一,但团的执行能力的高与低,不仅仅表现为刚性的执行与自上而下的指令,更体现为社会动态有机的和谐和青年自觉自愿的认同。二是团组织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一些制度文件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就仓促出台,经常性地朝令夕改,让基层团组织无所适从,最后导致了真有好的制度、规定出台时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狼喊多了,等真的狼来了也没人去做好人了,其实是一个道理。战国时秦国的商秧变法就是针对管理者因为经常改变政策而失信于民的一种方法。解决这种问题可以从树立正面的典型,通过范例告诉大家团委的意图,通常的做法是大力鼓励表彰先进等等。三是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其实上级每下一个制度就是给执行者头上戴了一个紧箍,也进一步增加了执行者内心的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团工作敷衍了事,使团委的规定流于形式。说不定连有些本来很好的规定也受到了牵连。所以团委在设计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基层团组织和团务工作者更好地工作的,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制定制度时一定要实用,有针对性。四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流程过于繁琐,不合理。当前,多数团务工作者都身兼数职,要想利用大块的时间去做团务工作确实有些难度,这就需要团务工作者思考如何将团务工作如何有机地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资源浪费。五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少良好的方法。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以团总支为核心,结合公司团员分布的人群、岗位等实际情况,在下面建立了五个团支部,每个团支部设团书记和团委员共三名,团总支共五名委员,团总支委员又分片包干,一人负责一个团支部,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层层落实,人人负责的网状团组织结构,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使每位团员青年同团组织的距离拉近,组织结构的细化和扩大,使团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也使团工作事事有人管,杜绝了团书记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场面。六是团务工作培训的不到位。在团务工作者中间,流传着一句非常广泛的话“铁打的团委,流水的团书记”,有的团书记因为工作或自身原因,一年甚至几个月一调整,这就势必造成团务工作者的青黄不接,现在企业都重视员工的培训,从管理到技术,从技能到心态等等,无所不包。这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对提高员工能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企业培训中的形式主义。很多企业往往是培而不训,人为地减少了培训中的步骤。培训的四大步骤:讲解、示范、演练、巩固。大多数企业所谓的培训可能就做了第一步:讲解,如此而已。具体到工作中怎么做?就没人过问了。这也是好多企业培训后觉得没有效果的原因所在。好的培训不仅仅是讲怎么骑马,还要进行示范,最后再把你扶上马,让你自己去体验,最后再送你一程,看看行了才算结束。因为团务工作有一定的连续性,连续频繁地更换团书记不利于团工作的开展。可见,要强化团工作的执行力,必须从制度的制定者到制度本身都进行加强,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对执行者意识、心态的影响,最终还要对执行者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一个规定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靠制度约束可以让执行者做到60分,你也说不出什么来,但如果注重了执行力的强化,同样的人、同样的条件、同样的方法,可能会取得80分、90分的效果。

二、新形势下加强团的基层执行力的具体要求制度制定出来以后,接下来的便是执行的事情了。如何将其转化到各团组织的具体行动中来,则是它们真正的生命力所在,这也对加强团的基层执行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树立明确的团工作目标,确定执行力的方向确定目标,似乎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确定团建工作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建立在对企业内外部信息和各类资源进行认真分析,特别是建立在对一系列问题得以确认并提出构想的基础上。这是确立目标的基础,前期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分析调研工作。就企业团务工作而言,目标是系统的,有层次的。“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这里的“指标”就是团建工作目标。作为一名团务工作者,他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标准的达成,都会对企业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这就是目标的系统性。基层团组织目标、基层团委员目标和基层团支部目标,体现了目标的层级关系。所以目标必须分解,以求具体化,操作性强。团工作目标明确了,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而不是象盲人骑马,走到哪算哪;团工作目标明确了,各基层团组织、各级基层团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团务工作目标的达成。

二、团结协作——加强团工作执行力的保障团结协作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每个人由于在企业中所追求的利益上的偏差和自身素质的不同,并一定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企业和集团公司团委着力创造培养团务工作者一种团结协作的环境。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树立一种美好的愿景,让团务工作者看到企业发展的前途和方向,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一个拥有美好愿景的集体,它在一定程度上会过滤成员的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集体成员的团结。二是对每名团务工作者都建立明确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及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清晰的工作职责与目标,有利于集体成员在工作中找准努力的方向,并加强团结。因为任何目标的达成多数是在团队协作下完成的。你不团结就无法达成目标。如果再与合理的薪酬奖惩体系挂起钩来,则对成员之间的团结起到一种有效的促进作用。三是要加强对团务工作者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要教育他们这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与自身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不团结对自己是不划算的。

三、知识与技能——提高团工作执行力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是靠人员来提供的。它不仅体现在完成任务的能力要求上,而且体现上完成任务的效率与质量上。所以对一个人的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不是仅仅局限于他的能力素质,而且要把它放在时间、费用、质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同样完成一种事,所花时间有长短,费用使用有高低,完成的质量有好坏,对资源的使用有多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好坏。所以对他及他的能力的评价应是多维的。同样,对于团务工作者来说,不仅要求起具备一定的政治、文学、组织、统筹能力,还要懂生产、安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开展团工作。

四、领导风格——团工作的执行力的重要影响者对执行力的维持,我们可以列举很多因素,包括战略层面、人员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等很多东西。其中领导风格对执行力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管理界,我们有过“严管重罚”的例子,也有过“文件会议满天飞”的例子,对执行力产生什么效果,其实效果都不会太好。“严管重罚”与整天的开会、发文件,就是一种领导的风格。虽然这对执行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好多事往往适得其反,大家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多了,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少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让大家看惯了;为了发文件而发文件的事也屡出不穷。这又谈何有效执行呢?

5.执行力之我见 篇五

——文明礼仪在我心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学院附中的学生董诗婷,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在我心》。

在这里讲的是素质教育里的文明教育。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若想取得学业或事业上的成功,若想生活的愉快、幸福,首先要学会文明礼貌,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塑造健康的人格。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对自己十分严格,对别人很有礼貌,人们都非常尊敬和爱戴他。有一次,周总理到一个照相馆拍工作照。摄影师正在给几个解放军战士拍照。战士们认出了他,连忙说:“总理工作忙,您先照吧,我们等一等。”周总理却摆摆手,笑着说:“不,大家都一样忙,轮到谁就谁照吧。”在他的坚持下,大家仍按原来的顺序,一个一个地照完了相。我们知道,周总理的伟大就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学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园地,每个人在学校学到的一切,都会在生命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而且会扩大到社会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之中。健全的人格是通过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中建立起来的。老师教会学生爱别人,实际上是给学生一种人生信念,那就是学会把周围的人当作兄弟姐妹,用爱心与世界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人的行为日久可以成为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日久可以成为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则往往决定他的前途。显然,这里所说的“习惯”、“性格”不是指诸如爱吃米饭还是爱吃馒头,好动还是好静这样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人对学习,对事业,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和做法,是人的品格。健康的人格是逐步养成的,但人格养成的“最佳时期”是中小学阶段。无数事实证明,过了这个“最佳时期”以后再想“补上”就难了。

亲爱的同学们,在今天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除了看重考试分数的多少,班上名次的前后,还要特别看重文明礼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特别看重健康人格的塑造。这样,你将会终生受益,其乐无穷。

谢谢大家!

道德教育之我见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七3班的董诗婷,我在这里讲的是素质教育里的道德教育,不得不说的是在应试教育当道的今天,素质教育走得相当坎坷。许多家长对孩子都有这样的观念:你只管给我把成绩搞好,其他的你都不用管。如果分数高就有奖励,反过来,如果考不好,轻则批评教育,更有甚者棍棒加身。他们所注重的只有孩子每年成绩通知单上的几个阿拉伯数字,于是就上演了一幕幕名校高材生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被退学的画面。

然而这些现象并不仅仅体现在家长身上,连我们学生都这么认为,我们通常认为只要自己成绩好,只要自己有过硬的知识,就能成为佼佼者。所以平常不注重自己的行为习惯,不主动和别人交往沟通,不注重培养自己在社会中的生存技能。从而一到社会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处处碰壁而自己却不知所以然。只知道抱怨英雄无用武之地,只知道抱怨偌大的世界没有一个能识别自己这匹千里马的伯乐,然而他们却忘了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匹合格的千里马。

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著名的企业招聘现场,招聘工作人员故意在明显的过道上丢弃一个空易拉罐,这里聚集了很多的应聘者,然而招聘的名额只有一个,他们一个个在招聘台前排着队等待着招聘人员的考核,没有谁注意到那个易拉罐,或是看到了直接从上面跨过去,好像它跟自己根本无关。还有的踩在上面,低头看看又摇头走开,其中一个应聘者走了过来,弯下腰捡了起来并随手扔进旁边的垃圾桶。等轮到刚才那个人时,招聘人员简单的看了他的简历,就当场宣布他被录用了,其他的人很是不解,自己的简历比他厚,口才比他好,为什么偏偏他被录取了而自己确被不明原因的拒绝了呢?讲到这里我想不用我说大家也应该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吧!现在的企业注重的不仅仅是你的能力,还有你的素质,就像我上面说的你是千里马,但你是否想过你是不是合格的千里马?

6.安全之我见 篇六

安全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生命得到保证,身体免于伤害,财产免于损失。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安全就是效益。血的教训,时时刻刻印在我心中。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就是要时刻把人民和职工的安危放在心上。“安全在我心中”就是要做到“人人事事保安全”。

人人事事保安全,关键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作为一名专职驾驶员,就更应该用百倍的精神,去保证行驶的安全;用安全的规章制度和周到的服务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以辛勤的工作,为企业的大船护航。为此而应该做到:一,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风。有“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从严要求;二,熟练掌握安全专业知识,认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才能预知危险、分析和控制危险,同时,还必须掌握和熟悉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以便在实际工作中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三,要有系统的驾驶理论,提高行车安全业务水平,促进安全观念的树立。四,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做到“三心两意”,即工作上的“专心、细心、耐心”,思想上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时刻紧绷安全之弦,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把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人人事事保安全,加强安全行车的教育和培训。只有把自己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技术能力提高了,才能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觉

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我应安全”、“我能安全”、“我懂安全”,这是安全意识的飞跃,这种飞跃只有通过经常的反复的安全再教育。

人人事事保安全,采用科学的车辆管理手段,通过危险源的辨识,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再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为了贯彻我国《安全生产法》和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动手,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只要安全在我们心中,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让我们共同努力,心存安全,在建起一幢幢高楼的同时,也建起一座座平安的丰碑。

安全,连着我和你,它在我心中,在你心中,在大家的心中。

7.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之我见 篇七

2012年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第235条将民事执行监督权赋予检察机关, 为开展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此, 各地检察机关对执行监督进行了一定探索和尝试, 但由于没有办理执行监督案件的专门程序和相关规范性文件, 实践中多是比照抗诉案件办理。由于执行监督案件自身的特点, 一是卷宗记录相对简单或没有形成卷宗, 二是很多违法行为在卷宗中无法反映, 所以如果仍像办理传统抗诉案件一样主要适用书面审查方式, 很多时候将无法满足办案和监督的需要。

一、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

民事执行活动参与各方包括法院、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案外人, 不仅法院与上述各方会产生联系, 执行当事人之间也会因为执行而产生联系。检察监督是对公权力的监督, 即凡涉及法院执行行为的, 均可监督。监督范围应包括:

(一) 执行裁定、决定有下列违法情形: (1) 追加、变更被执行人裁定错误的; (2) 采取执行措施的裁定不符合执行依据所确定内容的; (3) 不予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执行裁定不符合法定条件的; (4) 采取强制措施决定不符合法定条件的; (5) 执行裁定、决定有其他违法情形的。

(二) 执行行为有下列违法情形: (1) 对执行依据虚假、不存在、未生效或者已被撤销的案件受理执行的; (2) 调查、搜查明显违反法律规定的; (3) 不按照执行裁定的内容采取执行措施, 超标的执行、执行案外人财产或者对依法不得执行的财产采取执行措施等不按照执行裁定的内容采取执行措施的; (4) 被执行人提出足以保障执行的款物后仍然执行原查封、扣押财产的; (5) 评估、拍卖程序中有违反规定的行为的; (6) 违反规定变卖执行物的; (7) 违反规定保管、使用被执行财产或者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将被执行财产交付给申请执行人的; (8) 强迫、欺骗执行当事人和解的; (9) 拒绝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或者同意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参与被执行财产分配的; (10) 违法解除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的; (11) 实施执行的活动有其他违法情形的。

(三) 不履行或者怠于履行执行职责主要有下列几类情形: (1) 不受理执行申请又不依法作出不予受理裁定的; (2) 对已经受理的执行案件不依法及时作出执行裁定的; (3) 不按照规定采取执行措施, 导致被执行财产遭受损失或者导致执行目的不能实现的; (4) 违法不受理执行复议、异议或者受理后逾期未作出裁定、决定的; (5) 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的原因消失后, 不按规定恢复执行的; (6) 依法应当改变或者解除执行措施而不改变、解除的; (7) 其他怠于履行执行职责的行为。

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程序

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赋予了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权, 但检察机关若要充分发挥该项权力的作用, 必须设置与之相配套的程序。

(一)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管辖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两种:

1.级别管辖方面, 由于同级人民检察院对于同级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的情况更了解, 原则上应实行同级监督, 由执行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

2.上级检察机关认为工作需要, 可以管辖下级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 对下级执行机关执行的案件进行监督, 即提级监督;下级检察机关认为工作需要, 可以在申请上级检察机关同意后, 将本属自己管辖的案件, 移送上级检察机关进行监督, 即移送监督。

3.地域管辖方面, 原则上应由执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检察院管辖。如果执行机关的执行工作人员需要异地执行时, 则执行机关所在地检察机关可以根据当事人申请随案监督或者委托执行地检察机关进行监督。在委托执行案件中, 受托法院所在地的同级检察机关应对受托执行机关的执行活动享有法律监督权。

(二)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受理

1.执行监督的启动程序, 应以当事人提出申请为主, 以检察机关依职权启动监督为辅, 必要情况下检察机关也可以依法院的要求而介入。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或者案外人认为执行中作出的裁定、决定错误以及法院的执行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而提出申诉时, 检察机关应当受理;当执行裁定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某些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或者检察机关发现执行人员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等情况时, 检察机关有权依职权启动执行监督程序;当人民法院遇到执行问题无法解决而向检察院通报要求解决时, 检察机关也应当受理。

2.对申诉案件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以下条件的申诉案件应予受理:申诉人系执行案件的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有具体的申诉请求、理由和相关的证据材料;接受申诉的人民检察院有管辖权。否则, 人民检察院应不予受理。

3.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在接收材料后分别制作《受理通知书》和《不予受理通知书》, 在三日内发送申请监督人、其他当事人, 并告知其权利和义务, 其他当事人可以提出书面意见。

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调查和审查的基本方法

(一) 要树立强烈的法律监督意识

一是问题意识。对接到和正在办理的民事执行违法的控告申诉举报后, 要善于发现所反映问题背后的不正常、不合理现象, 通过从这些不正常、不合理现象发现背后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调查意识。对接到和发现的民事执行中存在问题, 要摒弃坐堂办案, 就证据审查证据, 就案卷审查案卷的老习惯、老方法。应该深入实地调查了解。

三是谋略意识。要以侦查的思维开展调查工作。谋而后动, 精心准备方案, 研究取证的方向、重点、方式和途径, 尤其对关键事实、证人、证据要制作多套方案, 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要进行预判并准备好应对方案。

四是证据意识。关键证据一经发现, 就要及时收集、固定。能够调取原始证据的要及时调取, 不能够调取原始证据的, 能够复印的要及时复印、拍照留存, 要注明证据的来源、提取人等事项, 复印件应由有关单位盖章, 防止因贻误取证时机, 使法律监督调查工作无果而终。

除此之外, 还要有娴熟的民事执行法律监督业务知识, 要学习和了解关于执行工作的法律法规, 特别是法院内部的有关规定, 掌握执行工作程序。

(二) 要掌握调查和审查的方法、步骤, 具体可采用五要素审查法

一要审查来源。通常情况下, 申请执行人往往反映法官怠于执行, 不积极履行执行职责, 不采取应该采取的强制措施, 甚至拖延执行;被执行人往往反映超标的查封、低价处置被执行财产;案外人往往反映执行标的错误、随意变更执行顺序、执行了自己的财产等等。

二要审查内容。只要属于执行裁定错误、执行实施行为违法都是执行监督的范畴。如果举报内容反映的不属于民事执行的问题, 但属于民行检察的内容或者属于其他业务部门的管辖范围, 应该分类处理。如果举报反映的问题, 全部或部分内容反映的是民事执行的问题, 就应该按照内部工作流程, 认真审查处理。

三要审查性质。要对执行违法的性质进行审查, 看是属于执行监督中哪一类型的问题, 是管辖问题、担保问题、查封、扣押、冻结问题, 还是评估、拍卖问题、执行财产处置问题等;还要注意审查和初步判定是一般违法行为, 还是严重违法行为, 是违反程序规定还是违反实体规定, 是否存在职务犯罪等。

四要审查危害。认真审查违法执行是否对当事人造成了后果, 造成了什么后果, 多大后果, 这个后果是财产性损失, 还是由于违法执行导致的其他人身伤害的后果。能不能用数量计算, 价值多少, 等等。

五要审查管辖。对民事执行法律监督实行的是同级监督, 反映哪一级法院执行问题, 由同级别同辖区的检察院管辖, 这涉及到执行违法线索的分流处理问题。

(三)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方式

一是提出检察建议。对前面所述的执行裁定、决定和执行行为违法以及不履行或者怠于履行执行职责, 由同级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的方式向执行机关提出。并制作《检察建议书》, 在决定提出检察建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将《检察建议书》连同案件卷宗正卷移送同级人民法院;并制作决定提出检察建议的《通知书》, 发送申请监督人、控告人、举报人。

二是现场监督。检察机关应执行机关邀请 (如执行机关执行拆迁行政决定、进行执行中的拍卖等执行行为时) 或当事人请求, 可以派员参加对判决、裁定的民事执行, 监督民事执行活动。对某些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检察机关可以依职权派员到执行现场, 监督执行活动是否违法, 对现场监督中发现执行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可以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三是发出纠正违法执行通知书。检察机关发现同级人民法院的执行人员在履行职务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 (1) 侵吞或者违法处置被查封、扣押、冻结的款物的; (2) 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 不依法采取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 或者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 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合法利益遭受损害的; (3) 其他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不依法履行职务, 损害当事人合法权利, 影响公正司法的诉讼违法行为。

四是建议人民法院更换办案人。检察机关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回避但未回避, 或者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调查, 其继续承办案件将严重影响正在进行的诉讼活动的公正性, 可以建议人民法院更换办案人。

五是移送犯罪线索及相关材料。检察机关在履行民事、行政检察职责过程中, 发现涉嫌犯罪的, 应当及时将犯罪线索及相关材料移送本院相关职能部门。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在办案工作中, 发现人民法院执行人员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违法行为, 可能导致原判决、裁定错误的, 应当及时向民事行政检察部门通报。

总之, 通过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 进一步规范执行活动, 共同推进执行工作正常合法进行, 才能切实化解“执行难”的问题, 进一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孙加瑞.检察机关实施民事执行监督之程序设计[J].人民检察, 2007 (13) .

[2]蔡潇剑.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策探究[J].法制博览 (中旬刊) , 2014 (2) .

[3]高飞, 潘晓涛.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研究——以新&lt;民事诉讼法&gt;的实施为背景[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 (2) .

[4]张峰, 戴忱.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和方式[J].中国检察官, 2014 (4) .

8.读经之我见 篇八

有关读经的争论,关涉两个不同层面的社会问题,即:一、读经本身是否必要;二、读经应否定为国民教育。前一论断是文化问题,后一论断是制度问题。

就文化而言,汉语的“经”并不专指儒家经典,佛道以及各宗教皆有经典。现在所谓“读经”,乃是沿袭王朝官方意识形态的权力话语,即“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的那个“经”。不仅先秦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汉初也是重黄老,汉武定于一尊以后,阳儒阴法而辅以道术的朝廷也并未独尊儒术。将儒家经典定为科举考试的唯一标准,将纲常定为官方意识形态,是颇后来的事。即使如此,也只是在政治上将儒家(其实是官方意识形态化的儒教)定于一尊,在文化价值的个人选择上,始终是儒释道三家鼎立的自由局面,如果不图应举进仕,读不读经,悉从尊便。如果现在反而将读经定为国民教育的必修课,凡读书受教育必读儒教经典,那将是历史大倒退。这里需要区分读经的两个不同意义层面,即文化与制度。在文化上,儒家人士及其子弟,以及心仪儒家的中国人或外国人,研读和弘扬自家的经典,乃是天经地义。这与佛家读佛经,基督教读圣经,是一样的道理。在承认人权的社会,任何宗教或准宗教的伦理学派,皆有同等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一种宗教或伦理价值,不由信徒来研究和弘扬,由谁来弘扬呢?在此意义上,读经乃是天经地义之事,有何异辞可言?至若读经的方法,是背诵,语录问答,抑或查经,教理问答等,皆是教内之事,只要不涉及国民教育,则局外人恐无理由过问也。

然而若将一种宗教或一派伦理或意识形态的经典,定为国民教育必修课,则必引起争论和质疑。人们可以质问:我们又回到政教合一的中世纪了吗?中国文化从来是多元的,凭什么将儒家纲常定为国民教育呢?你说儒家代表“中国精神”,然而学术界颇有人(如鲁迅)说道教代表“中国精神”呢,怎么能将一种学术假说奉为国民义务呢?“主流文化”的公认定义什么,谁有权利订立主流?如果儒教已然在事实上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为什么还争论不下呢?如果说只有儒教代表中国精神或适合中国国情,为什么历代王朝实行阳儒阴法辅以道术而民间是多元文化呢?你能说服所有中国人,把你眼中的儒教当做价值理想和生活方式吗?

文明或广义的文化,包括经济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或价值信念、生活方式等全面的社会生活。人类历史上也确实有过,而且现在还有政教合一的大一统文化。这种大一统文化,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历史发展自然形成的,如西方基督教文化,公元三三七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受洗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的时候,距耶稣传教已有几百年,罗马帝国民间实际上已经自然基督教化了,宣布为国教,是顺应民心,并无争论。另一种是国家强制推行大一统的意识形态,我们对此并不陌生。文化大一统社会,较之多元自由的社会,何者更能促进人类的幸福和创造性呢?

文化与制度是可分的。例如同一德国文化,在几十年内,经历了法西斯、共产主义、宪政民主等很不同的制度。中国王朝时代大体上实行了多元文化,而现代的宪政民主在法律上保障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与和平竞争。在中国这个世世代代熟悉多元文化的国度里,是进一步实现宪政民主保障多元文化的繁荣呢,还是实行政教合一大一统的万马齐喑呢?如果设儒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怎么办?强迫喇嘛、和尚、尼姑、道士、司铎、牧师、阿訇都去排班祭孔吗?强迫实行大一统的信仰或意识形态的后果是什么,稍读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强迫读经,其实是强迫实行意识形态大一统。

什么是真理?真理有事实的真理和价值的真理。事实真理是人类普遍感知的内容,经过公认、规范的描述方法和验证手段,在实验室和人类经验中经过考验,成为个人和社会可以据以行动而期待明确后果的知识,而且只是对真理的接近,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不断修订。所谓价值真理,并不说明客观情况的真相,而是人的价值判断或信念,没有公认的描述方法和验证手段。康德称知识的原则为纯粹理性,而价值原则为实践理性。他力图证明普遍的道德律,却未获哲学界的公认。迄今为止,没有一种宗教或伦理“真理”获得公认,如科学定律那样。真理的“真”,是指在语言陈述(理)之外的可感知可观察可验证的现象,对于人类经验而言的可靠性或真实性。事实真理以人以外(而与人的行为相联系)的客观现象为对象,而价值“真理”则仅对应于人的行为。既然如此,则普遍可靠的价值真理是对应于人类历史整体的真实性。而人类历史的整体,起止于何处,岂是我们所能观察和得知的?故以任何人类局部经验和智慧得出的价值判断,皆非普遍可靠的价值真理。这是价值真理与事实真理不同之处。人类社会不是执行天理、上帝旨意、历史铁律、绝对理念或普遍可靠的价值真理的场所,而只是凭借人类有限理性和经验而寻求幸福和建树理想的实验场或试错场。这是一句非常辛酸的话,是经过人类长期凄惨经验和痛苦思索而得出的教训。唯其如此,故对待人的生命,及与生命和幸福息息相关的事情,包括经济利益、政治权利、安身立命的信仰、传统、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要慎之而又慎之也。

9.就业之我见 篇九

姓名:郝伟

班级:企业管理2010级

就业之我见

近几年,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岗位不断减少,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1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1.1 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1.2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1.3 大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1.4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目前我国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1.5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观念不实际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10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2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1.6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2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我个人认为,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谋取一线生机,需要社会各界、学校和学生自身方面的紧密配合,而学校和学生自身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2.1 学校就业信息和实习培训工作的完善

高校不仅要建立起本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还要不断完善网络功能,形成政策发布、指导咨询、信息共享、网上招聘等功能比较齐全的就业网络。学校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和企业用人单位,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周期性地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事业人员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讲座,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就业交流平台。

2.2 在校期间自我发展与就业的接轨

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

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2.3 提高自身素质最重要

虽然现在就业市场整体来说供过于求,但其实高层次的人才仍然相当紧缺。对很多企业来说,越来越难招到优秀毕业生才是他们苦恼的。所以,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大学生从一进大学开始,就为将来做准备。一个人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善待金贵的大学时光,使自己各方面有一个提升,而不是沉迷在网络世界或者唠叨空虚郁闷。大学期间过得越充实,将来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也就越大。虽然大学扩招,学生总量变大了,但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增加却不明显,很多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滞后。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更新就业观念,变“我想做怎么样的工作”为“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把自己完善成“好女”,还愁“嫁”不出去么?

2.4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明确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2.5 鼓励大学生创业,加大政策、税收支持力度

10.诚信之我见 篇十

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是经历了历史的洗礼而流传下来的优秀品质。每一个成功都是有许多的因素组成,但诚信绝对是主要的因素之一。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只剩下冷漠。

个人应该培养“守信”的好习惯,才能立足于社会上,比如:考试不东张西望,甚至是投机取巧;与人相约不可失信;向人家借物品,必须如期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应当尽力办到„„这些都是“信”的良好守则。虽然这些只是一些小事,但就足以看出每个人的人格,将来到社会上,才是一个确确实实的人。我们可以从一般人身上的例子,来证明守信的好处和不守信的坏处。一个守信的人,一定是十分受欢迎的,也是大家所尊重、敬佩的。如果他做事失败了,不但没有人会取笑他,反而会有更多人来鼓励他;相反的,不顾人格、不守信用,致得他人、自己都遭受损害。甚至有人口中承诺这件事会如期完成,频频点头,结果,日复 一日,却不见成绩,所表现的结果让人失望,这只会使人更讨厌你,除了丧失人格外,又得到什么呢?“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说明了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也就是信用的问题,一个人守信用,不但提升自己的水准,同时使别人得到好处。我们已经由前面知道了守信的意义以及重要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随时做到“守信”,养成言出必行的好习惯。

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不小心砍倒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但他并没有担心被责罚而欺瞒父亲,而是坦诚地向父亲承认错误。可见,诚信早已进入幼时的华盛顿心中,让他为成为总统而拥有优良的道德,并在他的总统生涯中深得民心。

诚信是立身之本。古人崇尚“言必信,行必果”。人们见你有诚信的品德,就会信任你、敬佩你,愿意和你交往。《史记》载:季布为项羽部将,以诚信在楚梁一带深孚众望。当时盛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刘邦得天下后,通缉季布——“购以千金,敢有舍匿者,罪及三族。”尽管这样,人们无一为贪告发,也无一人惧恐拒匿。直到后来,刘邦竟然为真诚所感动,下令赦免其罪,并封为高官。这可谓诚信是立身之本的铁证。否则,你虽然擅长“信誓旦旦”,但总是给人家开“空头支票”,那也必然因丧失别人对你的信任,而丧失立身的根本,最后一事无成。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失掉了别人对自己最基本的信任,我们岂不是会成为人人避之的独行者?没有诚信的人间,是一个苍凉而荒芜的世界。我们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收获的是友谊和尊重。这是一份无形的财富,这是一笔沉甸甸的无价之宝。把诚信作为根基,我们的生命之厦会更稳固,携诚信上路,我们的生命之旅会更加多彩!诚信犹如一潭清澈幽静的湖水,宁静,淡泊,美丽,它以自己朴素而又整洁的面容,向人展示自己的美丽。可就是这样一潭清澈幽静的湖水,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

11.《潜伏》之我见 篇十一

《潜伏》突破了传统谍战剧的固有模式。其一,男主人公余则成并非一开始就是共产党,他原是国民党军统特务,他的转变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其二,剧中反派人物也并非个个都是愚蠢的笨蛋。一个国民党军统天津站,四个特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相互猜疑、倾轧。站长吴敬中老谋深算,精明老辣,空出一个副站长的职位,坐山观虎斗,在他的下属面前,恩威并施,收放有度,还十分和蔼可亲。最后在悲剧色彩的结尾中,唯有他全身而退,官位、财产、生意未损丝毫。

这部剧中演员的表演很到位。孙红雷扮演的男主人公余则成很好地演绎了一个长期潜伏在军统内部的谍报人员。他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和谋略,温和文雅,办事低调,内敛深沉,外表和内心表现出极大的反差。应该说孙红雷把这个人物的性格把握得相当准确,使这个角色颇有个人魅力。告诉了人们军统人员的多面性。军统作为一个特务机构,它的组成人员也有分工的。不仅包括那些凶神恶煞的所谓外勤行动人员的特务,而在它的内部,一样有很多戴着眼睛看着很斯文的人员。

余则成由于深受共产党人的影响,他在看透了军统内部的黑暗与腐败后毅然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余和三个反派人物及三个女人之间的关系,组成剧中错综复杂的剧情。马奎、李涯、陆乔山这三个反派人物,各以不同的方式与余发生种种矛盾:而三个女主人公,一个是气质文雅的革命青年左兰,一个是知书达理的富家小姐晚秋,一个是直爽质朴的农村妇女翠平,则都与余则成有过一段感情纠葛。左蓝是让余则成踏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余对她充满敬仰和深切的爱,但左蓝却奔赴了延安,乃至牺牲,结束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翠平则是让余则成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的真正原因;两人从不理解到理解,经过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最终相爱。而晚秋则是余开始就认识,最终成为他最后的另一个以妻子身份展开工作的同志。事实上余则成一开始是抵触翠平的。但最后翠平应该是余爱得最深的。

革命同志如何以夫妻名义深入敌后,相敬如宾,两情相悦,共同对敌的英勇事迹早已司空见惯。但是象余则成和翠平这样充满对抗和误解的假夫妻关系,却十分罕见。剧中男女主角的选择别巨匠心。余则成与翠平这对搭档具有“大嘴小眼”的生理特征,碰撞出该剧搞笑的另类风格,而且两个人的性格也截然不同。余则成高智商、高职位,谨言慎行,木纳有心机,内心与外表的反差很大。翠平,原是女游击队长,大字不识一个,有勇无谋,泼辣张扬。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心直口快。这样的两个人纠结在一起工作,结果必然是一个对牛弹琴,一个刀枪不入,造成一连串的不和谐,然而就是这对夫妻,在虎穴龙潭般的敌营里,完成了种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几乎荒诞的搭配,成就了《潜伏》搞笑的另类风格。

姚晨,一个大嘴女人,在美女如云的影坛并不出众,但是在这部电视剧中,将一个农村女游击队长为革命扮成余则成的假太太演得活灵活现。翠平,性格泼辣、朴实大方,一开始对官太太的生活很不适应,因此闹出不少笑话。比如她参加伪欢迎宴,她说咖啡有鸡屎味,都很自然。让一个大字不识的游击队长来做一个整天打麻将、逛商店、做头发、出入黑市的太太真是有点强人所难。再如,余评价翠平像林黛玉,翠平气愤地问余“不是相好的野女人吧!”;翠平晕车,吐了一地,还不无惋惜的说:“可惜了羊肉大饼啊。”让人在大笑的同时感到一点的酸楚。翠平的机智中带着幽默还流露出那么一点可爱。难怪老谋深算的吴站长最后对翠平的评价是:“这个傻得可以挂在墙上的女人——”。她在爱情上对待余则成,由反感到了解、由敬佩、到深爱,将一个女人渴望得到爱情表现得很到位,成为整个剧中的一大亮点。

这部电视剧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很多,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最后余到了台湾后,翠平就只能隐姓埋名了。这也显示了情报工作是多么的残酷和泯灭人性的,而身在其中的人也只能默默地忍受了。记得余则成跟翠平说:“我们的故事需要有人听。特别是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再讲给他们的孩子们听。”这就是这部电视剧更深层的意义吧。

电视剧的结局是令人伤感的。翠平抱着孩子痴痴地站在山上,望着远方的山路默默地等待余的归来,而远在台湾的余则奉命和已成为地下党的晚秋真的结婚,由此结束的这个结尾充斥着满眼的心酸与伤感。大浪淘沙,英雄人物自是登坛拜将,领勋受赏。那矗立的英雄纪念碑啊,承载着对战火中牺牲的人们的永远的纪念。可有谁记得余则成和翠平们呢,他们是小人物,可他们同样因为坚定的信念,做出了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的牺牲,可敬可叹的余则成和翠平们啊——

翠平那个抱着孩子翘首企盼的身影在我眼前晃动——

上一篇:百度新员工培训方案下一篇:长城写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