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2024-07-05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10篇)

1.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篇一

论文摘要 教师是行使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教师的培养对象是大学生,是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外界环境和个人自身的努力两条途径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论文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途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师法》中,教师被定义为:教师是行使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从古至今,社会赋予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但比知识更重要的,却是做人的道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说明“身正”比“学高”更为重要。一个人拥有渊博的知识也许可以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但是只有拥有崇高的品德,他才能成为他人的典范。

在国内外的各种文化中,教师被用各种优美的文字赞美着: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赞美的语言表现了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教师的尊敬与尊重。因为教师不仅仅是要传递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典范,世人学习的楷模。这就对教师个人的职业修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国家的希望在人才,人才的培育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教师,因此,教师的发展,不论是专业的发展还是个人素质的发展,都应当成为国家及教师个人关注的首要问题。作为二十一世纪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正确认识教师的作用及教师职业道德,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就成为当代高校教师的必修课之一。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清楚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修养”一词,来源于“修身”与“养性”的结合,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既包含了知识、技能方面的积淀和水平,又包含了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品质,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指的就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它的本质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和实践中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和结果。具体说来,它包含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只有真正献身教育事业,忠于职守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这既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必须能够抵制各种诱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把培养人、教育人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和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也才更值得社会尊重。

(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是否热爱学生,这是衡量一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能真正将学生放在首位,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教育学生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曾经有学者做过研究,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鼓励着学生不断进步。但是,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重任,所以在表达对学生的热爱时,要尤其注意方式方法,老师在不经意间对学生的伤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但不能溺爱;要严格要求,但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不能挖苦、讽刺学生;要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而不歧视差生,要是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老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大。每个学生,都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在老师的影响下生活,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师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家长。所谓以身作则,就是要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是自己成为他人的表率。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首先自己不能做。在高校中,大学生是一群思维敏捷、可塑性强的人群,他们同时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精通专业,具有渊博的知识,同时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严谨治学,才能被学生所信赖和尊重,才能为学生作出表率,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四)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递知识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具备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导致了知识的发展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是自己能够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同时,高校是一个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知识创新传播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也必须要具备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了解本专业内的前沿信息,同时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是自己的工作富于创造性,才能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外界环境的作用,另一个方面是高校教师自身的提高。从外界环境来说,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有两条: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任何人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来建立的。因此,国家要不定期地、通过多种方式来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使高校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各个方面都成为学生乃至全社会的表率。

(二)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监督机制

国家或者各个学校,应该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约束教师的职业行为,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同时建立广泛的监督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到监督作用,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1.不断学习。这里的学习包括对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也包括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学习,还包括对教育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使教师认识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向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学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身上集中体现了当前社会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生动的体现了当前社会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向他们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

向学生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是学生,他身上也必定具有一些教师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教师应该虚心向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同时,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在一起,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自己思想和工作中的不足,随时检查自己,审视自己,随时加以改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2.在教育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教育实践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教师在学习中学到的各种职业道德,只有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渐成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完善的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磨练,教师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榜样。

3.加强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以师德规范为标准,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对不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及时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高校教师要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必须要明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以此来检视自身的思想和行为,针对存在的问题,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随时反省,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职业道德,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2.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篇二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高等教育的行列成为高校教师,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随之增强。作为高校教师, 我们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 确立献身教育的崇高信念, 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文明的社会而言, 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高校作为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地位显得更加重要。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 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 高校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 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 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 方法固然是重要的, 但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 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 为了实现我国高校的教育目标, 作为高校教师, 一定要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 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艰苦锻炼的结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应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努力。

首先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教师道德修养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师德修养客观效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因此, 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

(1) 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中去。只有在两个文明建设中, 教师道德修养才不会偏离方向, 才能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 并得到考验和检验。

(2) 要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实践, 教师道德修养中的各种矛盾都存在于教书育人的实践中。

其次, 实现教师道德修养, 还必须认真学习理论, 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教师道德修养离不开社会实践, 特别是不能离开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然而, 要提高实践的自觉性, 避免盲目性, 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否则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

2、树立教师理论人格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 首先必须树立教师的理论人格。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 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教育部门包括学校, 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 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只有在道德修养中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 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思想行为的楷模, 自我鼓励, 在思想意识中凝聚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 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行为的目标, 才能使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 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3、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

制度建设是高校师德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需要有一套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 有效激励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按照“评价科学、导向准确、激励有力、操作简便”的原则, 立足于推动工作, 以任期责任目标为主要依据, 合理确定评价标准, 落实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议制定, 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制度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聘任制度。要选择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 淘汰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 革除只重学历、忽视师德的弊端, 完善聘任制度, 加大学生公认程度对教师升降、去留的作用。

(2) 建立奖罚制度。师德的表现应与奖金、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为此, 高校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 健全配套措施。晋升工资和奖金发放等要向教书育人的优秀者倾斜, 聘岗和职称评定时应把师德素质的要求纳入考评范围, 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通过量化的方式, 全面考察教师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3) 建立监督制度。师德监督制度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要建立督导评价制度, 组织有领导、教师和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巡视制度, 设立“师德信箱”, 鼓励学生对师德进行评价公布师德规范, 建立师德监督网站, 以及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 对师德起到督促作用, 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 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4、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

道德修养离不开外部的条件和作用, 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贵在自觉, 教师在进行道德修养过程中, 要勇于自我批评, 严于解剖自己, 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谁都难免有过失。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 不仅可以洗刷思想上的灰尘, 还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 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得好效果, 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关系。批评是帮助别人认识和纠正错误, 自我批评是认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它们都是认识和纠正错误的手段, 相辅相成。

三、结束语

3.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篇三

关键词:实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完善自己,完成职业道德的提升。

一、严谨治学,提升教学水平

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高校教师就是实现这个职能的专业人员。为了培养出专业的优秀人才,高校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由以往的注重知识培养到注重能力的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真理。

二、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着知识量剧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的求知欲愈来愈强等问题,教师必须适应新情况、新问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从满足于所教课程的局限中走出来,向知识的深、广度发展。

“要想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求知的需要,教师应该有“几桶水”,且是性质不同的水,在给学生“倒水”的过程中,还要不停地往自己的桶里“注水”,也就是终生学习被摆在了广大高校教师的面前。高校教师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高校教师还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及时掌握国内专外业科研的新动向。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

三、坚持科研,提高科研水平

高校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也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高校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了解本专业的前沿信息,不盲从学术权威,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不断开展科研活动,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高校先进的科研设备,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志同道合的科研群体,都为高校教师科研提供了便利。这样高校教师既可以通过科研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又可以把科研成果尽快用于教学,推动教学的发展,甚至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创造经济效益。

四、注重仪表风度,潜移默化影响

不仅教授知识,同时教师的仪表风度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所谓以身作则,就是要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举止,使自己成为他人的表率。教师是学生的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效仿的对象,所以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注重每一个细节。

五、爱岗敬业,加强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只有热爱,才能心甘情愿付出,才会对教育工作有着持久的热情。同时,对于道德修养的加强,高校教师也绝不能放松。想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高校教师自己首先就得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要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师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以自己优异的表现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拥护。

六、爱护学生,做到有教无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体现。高校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要以最大的耐心和毅力,关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引导学生不断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七、团队合作,发扬集体智慧

做好教学工作,需要教师群体的协同工作,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学校、社会交给的每项任务。个人只是整体中的一分子,当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高校教师要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

八、多媒体教学,传统现代结合

传统教学都是以讲授法為主,科学技术手水平的提高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为教学带来了更多可能。多媒体使教学更加方便直观,网络使信息的检索更加迅捷,但是也存在着弊端。多媒体教学的过度运用,造成了学生学习倦怠,网络虚假信息妨碍了学生的判断。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合理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又不能丢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争取做到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使教学效果最优。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高校教师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奋力前行,培养大量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篇四

★根据“法治与德治”结合的治国方略,谈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性。

答:法制与德治相结合是新时期治国的重大方略。法律与道德相互区别、联系。德治属于思想道德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治国体系,说明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答:(1)对目前高校师德状况的估计:少数教师师德状况不如人意。。

(2)对目前高校少数教师师德不如人意的原因的分析。。(3)简述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陶行知为了中国教育事业,毅然放弃高官不做,抛开舒适的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大的意义。

★根据所学关于教师劳动结果(“产品”)的特殊性的理论,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答:

1、教师劳动的结果是培养出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这是教师职业劳动的重要特点。这种特殊的劳动“产品”,具有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对学生的教育或影响作用,带有持续性、持久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对其劳动“产品”高度负责、对整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

2、概括出材料的实质: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一,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二,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强烈的示范性;三,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

★100 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无数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强国富民的人才,献出了毕生精力。例如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始终“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从事教育工作70年,为国家培养了几代青年,被尊称为现代圣人、人民师表。在徐老60寿辰时,毛泽东给他的一封信中说:“你是我 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始终坚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位坚强的老战士”。又如人民教育家吴玉章,以“一息尚存,绝不放松”的奉献精神,“一贯有利人民,一生有利青年”,数十年如一日,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建国以来,无数人民教师胸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辛勤耕耘,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请从上述典范的事迹并结合本人的体会,简述合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答:

1、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

3、严谨治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答: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要了解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要掌握师德的科学方法。

一、努力做到“慎独”;

二、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三,要防微杜渐,积善成德。

★列举两个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状况的正、反方面的事例,城市生活,深入农村,接近群众,安于“粉笔生涯”三十载。他在靠募捐的困难条件下,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晓庄师范等各类学校。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爱满天下”的宽广胸怀,以及一贯身体力行,为人高尚的品质,光照后人。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对人民教师理想人格的设想。

答:所谓理想人格,是指一定道德原则规范的结晶和道德的完美典型,是一定道德所认定的 各种善的集合,也是一定道德为人们树立的最高行为标准。人民教师理想人格的设想,应从以下各方面加以概括:一,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热爱教育,甘于奉献;四,教书育人,尽职尽责;五,严谨治学,德才兼备;六,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教师高尚人格是教师职业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从个体角度谈怎样塑造教师个人的高尚人格。

答: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1)做到自爱、自尊、自重;(2)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用高尚的人格指导自己的言行;(3)加强个体的道德修养,从点滴入手,逐步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根据你个人在学生时期的体验,举例说明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答:(1)教师要为人师表、成为学生表率的原因;

(2)为人师表的主要内容(如思想品德方面,言表风纪方面,人格力量方面)。

★1998 年 9 月 4 日,对于辽宁朝阳市第二中学高(二)8 班的男生崔某来说,是一个灾难的日子。当晚6时,学生下课的时候,学生多聚集在楼内走廊,外面正下着大雨,秩序非常混乱。崔某在走廊内鼓掌喧闹,被时任副校长的易淑荣撞见。易拍打崔某后背几下,说:“你起哄什么,幸灾乐祸呀!”易拽住崔某的衣服去八班。崔某边走边嚷:“你校长凭什么打 人„„。”高二(8)班班主任许晓晨上前打了崔某左面部两耳光。崔某感觉听力下降,耳鸣。经法医鉴定,崔某左耳被暴力打击造成外伤性鼓膜穿孔,构成轻伤。后又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所对崔某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为“患神经官能症,人格偏离;被打后所反映出来的神经性症状与被打事件及个性特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据《辽宁晚报》报道,经过三年多诉讼后,对学

生实施体罚的老师和校方赔偿崔某各项经济损失人民币31万元。据悉,这是目前国内体罚学生事件引发的最大的一笔赔偿。这一事件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说明加强教师职业道 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意义。

(3)为此,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思想道德修养。

★王某去大学任教。问及原因,答:“教师工作轻松,悠闲,每年还有寒、暑假,我图的就是这个”。也有人认为教师劳动就是答:

1、教师体罚学生是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师道德的;

2、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3、加强师德修养重要性的表现。。

★教师职业良心的涵义,它是如何调节教师的行为的? 答: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职业良心对教师行为的调节作用:(1)在教师选择行为前的指导作用;(2)在教师行为过程中的监督作用;(3)在教师行为后的评价作用。

★谈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意义。

答:作为人民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基本内容,更主要的是要把这 些道德要求内化(或转化)为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落实在行动上。具体地讲:(1)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需要(2)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3)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一条中,曾提出如下忠告:如果你的“本性”孤僻、沉默寡言,更多地愿意独处或与少数朋友交往,如果和人多的集体交往你头痛,如果你感到工作时独自一人或两个朋友一起比和一大批人在一起好,那就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结合所给材料,论述教师职业劳动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及其对教师个性品质的特殊要求。

答:教师职业劳动具有许多特殊性,其中在人际关系中,必须正确处理与学生、与同事、与领导、与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关系,有着各种特殊性;(2)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侧重于人的气质和性格方面;(3)教师职业劳动中人际关系的特点对于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其中对个性的要求是非常突出的。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性格,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乐群性”。乐群性即乐于与他人、与群众共同相处的性格,作为教师,不仅要与学生交往,甘为学生献身,而且离开了学生甚至会感到不适。

★从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怎么看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答:(1)教师劳动手段(或工具)的内容。。

(2)教师劳动最主要的手段是自身所具有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劳动的手段与其自身是融为一体的;

“三清”(清闲、清贫、清高)。对这些看法,应做何评价? 答:(1)王某对教师工作的认识是不对的。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不仅不轻松,而且很辛苦,没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做不好的;(2)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做不好教师工作的;(3)如果抱着图轻松、清闲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势必造成不良后果。

★简述教师言表风纪方面的道德要求。

答: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1)教师的语言要求。。(2)教师的仪表要求。。;(3)教师的风度要求。。;(4)教师的法纪要求。。。

★教师要实现职业理想,在职业选择上要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1)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是相互联系的。。;(2)在教师职业选择上,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3)要正确处理教育职业选择与教育才能的关系;(4)要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5)要正确对待教师的苦与乐。

★一般说来,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教师与集体之间发生矛盾,教师应负主要责任。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答:(1)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的根本目的,教师与学生的道德关系是育人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好与坏影响育人的效果;(2)在教师与学生的矛盾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一旦师生之间发生矛盾,一般来说教师应该首先从自我找原因。

★某高校孙老师先是因为住房问题与单位领导发生口角,后又在职称评定时,因未过三分之二多数票而被否决。孙老师非常气愤,认为是院领导有意整她,故到院办大吵打闹。因倍感委屈,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而声泪俱下,无法继续上课,中途回办公室休息。后又因心情不好,在家休息,只好请别的老师带课。后又在教师的集体活动中,不顾场合,只要看见院领导就想发脾气,宣泄心中的不快。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孙老师应如何认识和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答:此题评价教师处理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及对荣誉的态度。按照教师在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要求:(1)教师应正确的对待领导,正确的对待荣誉,正确的对待自己,冷静地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多从自身寻找原因;(2)教师不应该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应将不快的情绪告诉学生。否则,就会影响教师的形象,也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3)领导对教师也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根据规定与可能维护教师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一个核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2)一个原则:以集体主义为原则;(3)五个基本要求: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4)三个领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5)一个总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李某毕业后分配到某高校任教,他的大部分同学均出国或到国内大公司任职。他原想去公司谋职,但因身体矮小,谋职受挫,无奈进入高校。来校之初,情绪低落,勉强应付上那几节课,既不愿意当班主任,也不愿意做其他工作。后来,又与老同学联系,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校外兼职上去了。用你学过的关于教师要热爱本职,忠于职守的道理评价李某的行为。答:此案例反映了一个年轻教师对教师工作的态度。(1)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立足本职,踏实工作,对工作尽职尽责;(2)如果不从思想和实践上解决对教育工作重要性以及教师的责任问题,势必对个人前途和教育工作带来重大损失。

★浅论动机与效果在教师道德评价中的作用。

答:道德评价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内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机与效果是道德评价的重要根据;动机与效果各执一端,这是错误的;在教师道德评价中必须坚持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对教育者有哪些重要要求?

答:教育人道主义要求教育者全方位有成效地协调、处理好与教育过程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尊重和关心这些对象作为人的价值,并努力在教育过程中使这些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具体包括:(1)尊重作为教育对象的受教育者;(2)努力理解受教育者;(3)真正关心受教育者。

★大学教师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应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答: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少数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大学教师,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此,(1)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开拓重新观念、优胜劣汰观念、公正观念、自主观念等);(2)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贡献与索取、人生与金钱的关系。

★简述教师与学生关系中应该遵循哪些基本道德规范? 答:调节师生道德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诲人不倦,关心他们的成长。

★你通过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哪些主要收获?

答:联系个人实际,列举 2—3 点主要收获:

(1)对若干理论观点的认识有所提高。。;(2)若干实践问题的初步解决。。。

★苏步青教授为中国数学教育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从教50多年,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也很有成就。早在30年代,苏步青在日本荣获理学博士,与同学陈建功相约,自愿来到新建的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当时系里只有4个教师,10多个学生,图书资料奇缺,实验设备全无,经费无着落。他名为副教授,连续几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但他毫不动摇,他与陈建功每人开四门课,外加辅导、改作业、编教材、搞科研。他利用暑期到日本去找资料,一个假期找回20万字。靠这种自觉的事业心和意志力,为社会培养人才。解放后,他更是孜孜不倦,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就教师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来看,你从苏步青的事迹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1象苏步青这样的优秀教师在我国教育领域不胜枚举。;

2、要做一个合格的教 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自觉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

3、教师应该具有艰苦奋斗的 品质;

4、教师应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不要固步自封、墨守成规。

★结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谈谈你对“学术自由”的理解。

答:1)作为专业教师,需要有本专业工作范围内的自由。2)教师的劳动具有上层建筑性质,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人才,需要有限的,有主流价值方向的自由。3)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是发展中的青年,是价值观在不断建构的青年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创新,自由学术,同时需要把握自由的分寸,拿捏好尺度。

★谈谈对教师而言,“德福一致”的重大意义。

答:1)教师道德能够带来教师的个人幸福,德福一致才使得教师的自我道德约束和牺牲行为,具有一定的意义。2)德福一致,才能够有利于建构校园内的“伦理秩序”,益于构架健康、和谐社会。3)教师更有一定的内在目标为学生树立榜样,形成对社会的道德信心。

★由于教师劳动带来的人际关系涉及到学生、家长、同事、学校(社会)、专业职业等方面,谈谈由此带来的教师职业责任有哪些?

5.《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五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90后”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审视了当前师生间沟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当前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更好沟通应该坚持的原则,可创设的途径以及沟通中应该注意的技巧,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对日后教师与学生的更好沟通起到借鉴和知道的作用。

关 键 词:沟通、沟通原则、沟通途径、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通过沟通人们的思想会达成一致,感情能够得到通畅。作为人民教师,当我们面对的学生的时候,知识的传递、道德的引导,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开拓,都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通过有效的沟通,教师才得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也真正理解了教师;通过沟通,妨碍师生情感交流的心墙才能被彻底拆除,完善的教育共同体才能构建起来,教育目标才能顺利实现。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就成为了我们应该认真探讨和审视的问题!

一、“90后”大学生思想新特点

教育部公布的2008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对于目前以“80后”为主体的高校学生群体来说,“90后”已经开始加入他们的行列,并终将取代“80后”,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的新生力量。作为新教师,我们面临的也将是“90后”的新生力量,及时准确把握和研究“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对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从总体上看,“90后”大学生在思想上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新特点:

1、思维独立自信,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90后”更习惯于自己经过亲身重复的实践认识过程来接受前人的实践和结论,而不是直接接受。他们自我选择性极强,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趋同意识很淡。他们喜欢自主展示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

由于网络普及和教育民主程度的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发生改变,“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对自己的人生表现出的信心和理性远超过他们的前辈,在某些方面比老师知道得多。信息量的极大丰富和创造力的提高,使得他们渴望成熟独立,但是,他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更加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忠诚感,人际关系应对力和心理承受力相对薄弱。虽然90后渴望思想上的独立,但不少学生在生活上对家长依然有较强的依赖性。

2、关注社会主流思想,但价值观更务实

由于身处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信息的逐步开放和透明化,使得“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他们的前辈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化。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

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让他们更加务实,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关注抽象的哲学。他们认为社会是在要求他们成为更加务实的人,而不是像80年代一些年轻人那样乐于过多的坐而论道。

3、善于用网络获取信息,但内心有时较空虚

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因特网的便捷和低成本,使得“90后”迅速掌握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本领,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趋向多元化,因此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心智发展超前。但是他们在知晓大量信息的同时却产生一种空虚感。信息通过音像、图文和其他网络语言,在网络上的多样化展现,符合他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符合追求个性、强调效率、注重时尚的心理特征。而读书则通过印刷媒体阅读文字,理解内容,内馈为自己的感受,则是一种深层的生活方式。而且,网络使人的虚拟沟通能力远远超过实际沟通能力,容易形成一种在网络中的虚拟人格,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的一致,以获得群体的认同。

二、当前师生沟通中普遍存在问题

教师想要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那么想要更好,首先我们应该剖析和了解当前师生沟通中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时仿佛隔着一堵高墙,谁也猜不透谁的心思。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错误的师生观

中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甚而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这些原本都只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但久而久之却转化为一种畸形的师生观,即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高高在上的,师生之间成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时至今日,虽然师生平等,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已人尽皆知,但还是有很大部分教师不能摆脱错误的师生观的影响,他们在对待学生时常常表现出专制、霸道、控制和命令的特点。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当然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2较重的职业压力

教师职业从来就不是轻松的。教师的日常工作量远超过了八小时。而近年来推行的素质教育和各种教育改革又不断地对教师的学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教师不得不在一天的忙碌工作后又进入夜校进修。尤其,现在教师职业也实行聘任制度,并且还开始在社会上推行教师资格考核,即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只要通过一定的考试和培训之后也可以来当教师,教师们不得不正视优胜劣汰的职业竞争问题。沉重的职业压力导致教师们情绪紧张、厌倦工作、逃避责任、对学生冷漠„„他们不愿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与学生沟通,更害怕因与学生多沟通而惹出更多的“麻烦事”。有时候,教师还可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从而导致师生沟通状况的更趋恶化。

3、“网络时代”下学生的“多与新”与教师“少而陈”的矛盾

“网络时代”的学生,他们经常接触数位科技,在某些方面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已超过他们的教师,他们看到了教师的不足,这更加强了他们的反权威意识。若教师们还是动不动就拿出老师的架子,向学生施加权威,反而更加剧他们的反权威意识,并且也引起他们对教师的反感。因此,教师们常说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叛逆„„教师们也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们没心思读书。

4、沟通技巧欠缺 事实上,许多教师都十分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一旦碰到实际的中灵活、琐碎的问题,教师系统的理论无法具体有效地解决问题。于是教师们只好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处理问题。学生们因此而常常埋怨他们的老师不理解、不尊重自己,其实教师们大多都能了解学生们的需要,也想要去满足它们,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来。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三、当前教师与学生更好沟通的原则

1、了解沟通的重要性,合理分配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 教师在当前职业压力大的情况下,要知晓利用一定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对于教育教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展开,会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2、学会了解,接纳学生

了解学生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这也是老师的本职。我们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达到要求,如为谈话顺利开展,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防止谈话过程无意识触及伤害学生的话题,例如家庭的变故,学生的一些缺陷等。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学生。

接纳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改变,但是,他在老师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老师不要求学生先改正错误,变得完美,然后才接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接纳较完整的品质。

3、学会尊重,平等对待学生

尊重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因为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人”。一位贤明的教师对学生讲话的方式就像对家里的访客。主人对客人总是以礼相待、留有情面的。教师若能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师们也许会觉得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至少记住: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要批评、诋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其实,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

4、学会换位,用爱感化学生 也有人将同理心称为换位、移情。有同理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师和学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甚至讨厌你。学生平时最感苦恼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师长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与学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接受了你,沟通才能有效地继续。

四、创设更多更好的沟通途径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大到一次倾心的交流,小到一个关切的眼神和赞赏的微笑,都能达到与学生沟通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做教育的有心人,时时处处都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无论是集体交流还是个别谈心,都力求在教育上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正是“看似小事情,能做大文章”。

1、校内交流是师生沟通的主渠道

课前,教师提前几分钟到教室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一下学生的课前准备、最近的学习等情况,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上,教师要尊重学生,提问应和蔼可亲,注意沟通的技巧,不失时机地与学生用心沟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余,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更广泛,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相对要小得多,让人感觉更自由一点,沟通的地点和时间很多,教师有很多机会发现学生不易觉察的闪光点,学生也可以了解到教师课外的另一面,师生彼此了解,沟通更自然亲切,这样的交流细微之处见真情,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形成师生之间的友谊,这教师的许多工作就不那么被动了。

2、校外沟通是校内沟通的延伸

教师在校外和学生沟通会让学生感觉更真实更自然,可以使交流的严肃话题轻松化,交流的方式家常化。在自然和谐的气氛中教师满怀爱心、充满真诚地与学生交谈,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想法,因而赢得他们的好感,这是你就会发现教育的契机,争取到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校外沟通的途径家访是首选,电话互访、调查问卷等也是很好的沟通途径,容易了解学生在课余学习和生活中较全面的情况,尽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其不足,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五、更好的沟通需要艺术性的技巧

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一门艺术。美国教育家艾德勒说:“凡是没有艺术介入的地方,我们就不能正确地称之为教育。”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最需要体现其工作艺术性。

1、沟通时的语言艺术

教师与学生沟通时,语言要委婉、含蓄和幽默。委婉和含蓄不仅表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表现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教师在沟通中,话虽然很有道理,但表达过于直白,学生可能会碍于情感而觉得难以接受,直言不讳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把语言变得委婉些,让学生始终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学生更容易从理智上和情感上接受这样的表达方式。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幽默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中的重要积极因素。人们喜欢与幽默感的人交往和交流。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恰如其分的使用些幽默的语言,既能博得学生的喜爱和敬佩,也能使同学更好的接受教师提出的批评或建议。

表扬和批评是教师经常对学生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目的是指出缺点错误,肯定优点成绩, 鼓励其扬长避短,树立信心,不断进步。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赞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力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运用艺术的方式给予学生适度的赞美,要有欣喜的激情, 切勿冷面严肃和虚夸乱赞, 防止助长个人骄傲自满情绪。

寻找共同话题与学生交流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与学生沟通时,站在自我的角度传递信息,取得的效果一般不理想。教师要是换个立场,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传递信息,从师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如自己和学生同样年纪时有着像他们同样的想法和相同的经历、自己和他们一样关注中国足球等,可以在瞬间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容易使谈话对象产生共鸣,建立起融洽的沟通氛围,为进一步深入地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师体态语的应用

教师要加强内在学识修养,遵守教师职业规范,不穿奇装怪服,不留奇异发型,做到整洁、朴素、大方。和蔼的面容、关切的眼神会让让学生感到随和、亲切、易接近,教师好的体态语会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会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无意识之间有助于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丰富的面部表情,如表示满意和赞扬、表示亲切和友善、表示关注和兴趣等面部表情在师生沟通的中回产生强大的作用力。不同的眼神产生不同的效果。关注的眼神让学生感到受注意而得到鼓励,产生积极的思维;严肃眼神会使学生心灵震撼,吐露真情;亲切的眼神使学生感到关心体贴,倍感温暖。另外教师不应忽视沟通时的姿态、手势等的恰当运用。

3、用心聆听学生的倾诉

倾听是了解别人的重要途径。有时听比说更重要,这会让对方发泄、引导对方说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效的沟通离不开倾听,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心中的感受。善于倾听者往往更能赢得诉说者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倾听要有耐心,全身心投入专注地听,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有话敢说。教师应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回应,表示对学生讲话的重视和理解。教师要避免在学生讲话时,因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打断学生的讲话和思路,影响倾诉人的情绪,阻碍沟通顺利进行。教师对与学生沟通的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舍身处地地为其着想,真诚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供学生思考和选择,给学生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

6.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篇六

论 文

 学校:

 班级:

 姓名:

 学号: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完成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我国教师的道德也逐渐变得更加的重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了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关键字: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江泽民总书记也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要不管是作为哪个阶层的老师都要求能够有一个高尚的灵魂,不仅仅要把传播知识作为第一要求,更要把教育教导学生如何建立一个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工作中心,这就更深更广的对教师的工作任务做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由江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但其本质就是以爱为核心,即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所以,这也是我主要想陈述的一个方面——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爱的培养与体现。

一、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爱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或者说更广的方面来说:人生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来从事是一个前提,也将会是很幸福的一件事,那么,对于今天坐在这里进行新教师培训的我,我觉得我是个幸运儿,这种对教师行业的憧憬,对老师的热爱是我搞好之后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最基本的条件和最根本的动力,这主要体现在: 1.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从国家层面来说,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家四化建设、国家命运之兴衰的事业,教师是立教之本,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重任。因此教师不仅仅自己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等,更需要把这种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等传达给自己的学生,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这是教师忠于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师人生价值的正确取向。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就像我我刚才提到,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另从个人层面来说,我相信人在做天在看,人在做,每个人都在看。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称,在面对学生,其实更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是一定需要无限的耐心、毅力和责任感的。学生面对你,学生是你的三十分之一或者四十分之一,但是你是学生的百分之百,同时,你面前的学生也是他家庭的百分之百,这百分之百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当你理解了这些,就能理解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家庭,需要你倾注全身精力的人,这就是你责任心的全部动力,我相信这样的想法适用于普通高校,更适用于高职高专的教学过程。2.教师需要具备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与精湛的教学技艺。

大师曾说过:“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热爱教育事业,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建立在教师把丰富的渊博的知识无私奉献给学生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把最新的思想、观念和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掌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不断大胆地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成为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教学能手。

特别要提出的是,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是开始,是必须所具备的条件,那如何有效的传授所学的知识是特别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多重教学手段,不仅仅在于传输知识,也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需要提前归纳总结知识、突出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策略:①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学习方向;②可以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着力讲解,使知识点错落有致,轻重有别,条理清楚,主次分明。3.做为老师,需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热爱教育事业,就要从教师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韩愈说:“以一身文教,而为师于百千万年间,其身亡而其教存。”因此教师要在各个方面为人师表。

首先,教师要以其应有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其次,教师要以应有的严谨求实的学风、教风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再次,教师要以健康人格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的人格力量对青少年的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一位作家在晚年时曾无限感慨的说起他的一位老师对自己深深的影响:“每当他来到教室里时,那种祥和的道德氛围立即会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句话的语调都给人一种心灵空洁、浑身舒爽之感。在这种庄严却宽松的气氛中,心灵就象在洗澡一样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每当他在身边时,我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情感修养、个性修养,不断追求个性的完美,在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方面,领社会风气之先。

二、教师对学生的爱

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教师的品德教育工作者只有对学生献上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亲近,才能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

1.老师对于学生的深厚、持久、并且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

台湾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子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的行为,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是一种良好道德和人性的体现,这种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高尚的无私的,是建立在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之上,这种爱,会促使教师无代价地、始终以满腔热情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特别是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们,他们离开自己的家来到陌生的大城市,作为父母最大的担心不是学习问题,而是孩子的安全问题,那么对于老师来说,我们不仅仅要关心他们是否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满足他们需要帮助,渴望关注,需要爱护的诉求,比如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这点是我经过一年的课程之后才深刻体会的,和我原来所想到的非常不同,同时,我也去查了大数据,学生认为好的老师是:百分之三十认为是关心学生、百分之三十是学识渊博同时具有良好的幽默感,这点无疑和刚才我们的论断也是一致的。2.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有被一视同仁爱的权利。

当今,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因此,教师要全面地爱每一个学生,不以学生家庭地位高低、经济条件状况优劣来偏倚学生,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来,比如现在在小学阶段出现的依家长权位高低来定中或者大队长;又如每年教师节有老师看学生送花的多少来决定今后的工作中对谁会比较重视等等现象。这样的做法直接会带来学生们从小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教师在教育中的失败往往就是来自师爱的不公平,这样不仅不能严格要求有所关爱的学生,也会对没有关爱的学生造成极大的心里和思想包袱,甚至影响到他的今后。如果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使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即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形成、职业的选择、人生道路的转变,甚至会影响其毕业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个学生。回想起作为学生我们,那时候时候是否希望老师对我们自己多多关注,老师的一个简单的表扬就会让我们动力无穷? 3.对于学生给予的无限尊重信任,严格要求的爱。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爱要建立在尊重、信任、严格要求的基础之上。学生与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有被尊重和被信任的权利。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对学生的爱要与严格要求统一起来。

7.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篇七

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造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素质锤炼的重要过程,尤其是高校教育,它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也从单一的健身功能拓展到一个多目标、多功能的系统,体育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多功能性。其主要体现是:

1. 健身功能

从运动对人体的影响看,体育的直接作用增强体质,因此,健身是体育的主要功能。

2. 智育功能

体育是促进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手段,知识的获得,所依赖的是思维器官,即脑或脑中枢,通过体育锻炼,使体质增强,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都得到训练,不断提高脑中枢传导速度,从而使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有助于牢固掌握科学知识。

3. 德育功能

体育活动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内涵,通过复杂的练习,克服来自生理、心理方面的各种困难、阻力等,磨炼刻苦、勇敢、顽强、坚毅等意志,通过集体活动,树立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等群体意识和观念,通过竞赛,培养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等良好道德风尚;通过体育史和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事迹,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

此外,体育教育还具有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教养、美育、文化传播等功能。但是,体育教育的功能具有潜在性,只有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组织实施,才能使体育的功能得以发挥。本文从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探析对学生德育的潜移默化的功能。

二、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关系

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是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体育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高校师生关系可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划分,有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发生的教育关系,也有单纯为满足交往需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即社会关系,概括为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

从行为学的观点看,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受教师的主观行为而控制的,教师的行为有心理行为和付诸实际的语言行为和身体行为,外在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和身体行为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品行影响也较大,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是一种道德关系。学生会因教师的鼓励、支持而更加勤奋地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好恶作为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因此,体育教师与学生间的道德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和巩固,建立健康的道德关系是体育德育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道德观、信念观、情感、意志、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不仅要肩负教书任务,更应担负育人的重任。

三、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因此,要完成体育德育之重任,首先要求体育教师应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正确地导向教师的教学行为,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行为是为学生树表率、起模范作用的,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汉代著名思想家董仲舒认为:教师要“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我们的信条》里,列举了十多条教师道德要求,要求教师做到虚心、宽容,与学生同生活共甘苦,向民众学习,放下先生架子和师生严格界限等。因此,必须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1. 加强职业道德认识

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从而为自觉地遵循教师道德要求,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奠定科学的、理性的基础。

2. 培养职业道德情感

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对本职业的热爱和忠诚,但从事神圣而平凡、复杂而艰巨、辛苦而累人的体育教学,就需要更深的爱和更多的忠诚。可见,对体育事业的浓厚的情感是激励教师勤苦工作的内在动力。

3. 培养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

作为体育教师应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应当具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存在着对体育教师的轻视和偏见,即使是在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教师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的今天,仍有一些人不重视体育事业,更不重视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才不为各种偏见所左右,不为各种诱惑而迷茫。

综上所述,认真完成好体育德育任务,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严正自身行为,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先决条件,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行为,即改善体育德育效能受控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受控于教师的内在动机,动机又受控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因此,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与体育德育教育有着深刻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摘要:从教学角度看,高校体育教学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可是,从社会学角度看,其深刻的意义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无不渗透着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师的道德行为是学生道德行为的楷模,教师应身正为范即是此理。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育功能,职业道德,德育

参考文献

[1]张振川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论.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

[2]袁振国著.教育改革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

[3]金一鸣.教育原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

8.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篇八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是高校发展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是造就一流师资队伍的根本,它不仅是学校提高教书育人质量,加强现代社会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也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全面建设。

一、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内涵

大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更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就素质的构成来说,笔者认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是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三个基本方面。

在整体素质的构成层次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它的内涵包括: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强烈的民族精神等等。

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整体素质构成的主体。科学素质的内涵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系统综合的工程意识、全面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科学研究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人文素质的内涵是:宽广的人文知识、祟高的人文精神、充实的文化素养、深刻敏锐的哲学思辨、强烈的现代意识等。

审美素质是整体素质构成的外表,它使整体素质具有完美性,并体现出一个人的品位与修养。其内涵体现为:具有高尚的情操、优雅的素养与气质、具有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构成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肌体,审美素质是外表,三者构成一个完美的职业素质整体。

二、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

(一)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坚定信念

信念是心灵世界的核心。崇高的信念是高校教师创新知识、关爱学生、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胡锦涛同志称赞北京大学中文系孟二冬教授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坚定信念,说他“把自己的有限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今天,正逢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盛世,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忠诚于教育事业,用自己的全部智慧才华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振兴中华而献身。振兴中华,科学技术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高校教师担负着创新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尤其需要树立坚定的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崇高信念,忠于教书育人的事业,终生不渝。

(二)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

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在大学里,教师无论从事教学,还是科研,首先必须具有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内涵丰富,包括爱岗、敬业、尽责、求实、创新等重要心理素质。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这不仅是高校教师成就事业的必备职业素质,也是大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

(三)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高校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为人师表的教育作用。他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第六章),“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第十三章)?他把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看成教育成败的关键。教育本身是一种以人影响人、以人带动人、以人提升人的活动。教师只有将自己的道德和人格提升起来,才可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和人格。

(四)教书育人的崇高风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高校的根本职能。高校担负着“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开发潜能、塑造人格”的社会职能。高校教师要传授两种学问:一种是“使人成为人的学问”。学生掌握了这种学问就能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品德、丰富的情感和必备的修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另一种是“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学问”。学生掌握了这种学问就有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从事某一类工作的人员。这两种学问都是重要的。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能从事某一类工作,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某一种人”。

(五)关爱学生的真挚情怀

没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真诚关爱,一切教育都无法进行。教师只有当他真诚地关爱自己学生的时候,才能够把学生完全吸引到自己所主持的教育过程中来,才能够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的关爱是一种伟大、真诚、科学、深沉之爱,是凝聚了教师的全部理想、品德、智慧、荣誉和心血之爱。

9.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篇九

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高校教师的工作同文化的繁荣、科学的昌盛、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面貌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的职业,不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同时又是艰苦的。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还在于它是充满人生乐趣的职业,最能体现人生价值。高校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而大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但又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可塑性很大。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除了教好书,还必须以自己的崇高思想和良好道德去影响、教育学生。因此,高校教师要以对年青一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当前,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尚的,这是主流。但教师职业道德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一些教师不安心教育事业,把主要精力用于第二职业;业不求精,教不求深等等。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非常必要。

1. 抓好师德形象工程建设。高校应要求教师树立育人意识,号召全体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爱护每个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高校应制定新时期“教师形象标准”。每位教师都对照标准进行自我剖析,查找不足,制定出个人形象修养计划。开展教师综合素质大赛等系列教育活动,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从而树立了高校教师的新形象。通过树立教师典型,提高师德教育实效性。

2. 确定独立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也在逐步调整。因此,必须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体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环节建设,形成较完善的结构体系。

3. 建立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人们总觉得道德是“软”的,是“虚”的,没有办法进行衡量和评价,

因此,必须将其制度化,将其渗透到日常的行政规章制度中,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从而使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变“硬”变“实”。如,做好师德达标的日常考核记载,搞好一年一度的师德评估工作;可设立“举报箱”,安排校长接待日,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以得到学生家长的拥护。

4. 教研活动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经验、互相探讨、共同提高的重要方式,要注意从那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身上挖掘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从师德与师能相互融合的角度开展教育,其作用往往要比单纯有意识开展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更明显。

5. 拓宽视野,更新、充实教育内容。可通过“三个结合”来进行:一是德法结合。就是将教育法规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将教育法规要素中与教师职业道德联系紧密的内容纳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德能结合。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师德和师能两者的联系越发紧密,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特征之一。三是注意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应根据人的道德水准逐步提高的特点,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教师努力追求层次上的突破,逐级提升道德境界。

三、高校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面对新时代的各种挑战,高校教师尤其要重视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

1. 培养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高校教学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正在追求的理想目标。作为高校教学改革主体的高校教师,应当以教学现代化为己任,成为高校教学现代化的实践者和开拓者。高校教师的现代化关键在于提高如下现代化素质。

2. 强化职业道德素养。师德的实质是为人师表,核心就是爱。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必要的时候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关键时刻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教师职业道是与教育劳动、教师职业相适应的,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社会,教师与其他工作人员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3. 提高科学文化素养。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着知识量剧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的求知欲愈来愈强等问题,教师必需适应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横向知识,要从满足于所教课程知识的局限中走出来,向文化科学知识的深、广度发展。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普通基础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只有具备这样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勃勃生机。

4. 增强能力素养。能力素质是教师渊博知识、执教的热忱得以充分发挥,以实现学生智能的实际工作本领,是获取和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进入信息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要求高校教师承担多重角色、具有多方面能力,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既反映认识过程的认识能力,如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等, 也包括在认识能力基础上形成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结构,如表达、交往、组织管理、科研能力等。

参考文献:

[1]王建新.谈教师职业道德素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3期.

[2]叶雷.教育本身就是道德[J].上海教育,13期.

10.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十

【摘要】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以及教师能否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的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任。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循序渐进,成长为优秀的高校教师。

【关键词】高校 教师 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肩负着传承知识的重任,而且还应当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教育目的的双重性和特殊性,对于高校教师的职责,较之普通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高低,是决定能否很好完成教书育人重任,并进而影响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下滑现象较为严重。为了切实履行高校教师职责,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贡献绵力,有必要对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进行深入探讨。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它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因而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规范内容

根据我国现行《教师法》的基本思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其内容可做如下表述:以为学生服务为核心,以爱岗敬业为原则,以严谨治学、教书育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基本要求,通过教育管理和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师德风尚,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工作实践中,按照师德的基本内容,努力强化师德意识,实践师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义务,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

3、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3.1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高校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高校师资队伍,也才能有力的促进教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要想正确有效的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导性 必须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之上,紧定不移地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流道德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坚持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与时俱进,主要矛盾,解决当前突出的紧迫问题,如胡锦涛同志于

次会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为特殊的教书育人机构,往往还同时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

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学术腐败等;4)高度的自律性 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更有超乎一般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客观分析以及正确看待道德教育的意义也往往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宜的引导,可以促成高校教师主动的更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的道德问题,以自觉自律的精神,去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高校教师。

3.2 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不等同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更多的针对他律性、高校教师逐渐适应了外加的道德规范,从不自觉转为自觉进行自身的道德教育以及自我陶冶,这种自我道德教育就是道德修养。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承中,历来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也就是一种外显到内化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2)鲜明的时代性2006年33)强烈的针对性加入相关的重大内容。这样的特点,除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外,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社会性和被动性而言。使社会通过对才能培养出合格的1)坚定的主 教育的内容必须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 在对高校教师如高校作要求在普通教书而当才会以积极向上的要努力抓住当前社会转型重要时期的月如防范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正之风由他律转为自律,态度,不断的成长和完善自己,拔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也才能以一个较高的视角,对于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在这样的途径中,可以说,一切引导自我道德水平积极向上,同时对社会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的方法,都是卓有成效的。而一些常用的方法,其荦荦大端如下:1)慎独 内蕴君子之德,不会因无人知无人见而对自己的言行有失检点。居于暗室而不行亏心之事,才是外道化内德的表达,是高度自律自觉性的真正体现;2)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任何人都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错误,底,也会或多或少有那么一些私心或黑暗的一面,改正,才会在这样纠偏的过程中,是自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达到新的道德高度;防微杜渐,积善成德 自古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只有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日积月累,方有大乘之功;日进一功 虚心学习别人的一切优点,努力改正自己的一切缺点,努力交流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而能自反,知困而方能自强。在这样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陶冶自己的灵魂。

3.3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敬业 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

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力争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秀的莘莘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

诲人不倦是中国儒家传统观点,也是历史源流悠远而切实有效的民族文化精髓之一。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校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学生,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成熟的话语下一篇:踏青最好的地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