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医疗调研报告(共9篇)
1.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篇一
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制度已在全国逐步推广。**县作为自治县实施“新农合”的试点县之一,经过几年的实践,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使“新农合”得以在全县更好地推广和发展,提高全县农村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经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办公会议研究,报请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进行调研,乡卫生院、乡合管办组成联合课题组,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深入农村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新农合”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我乡实施“新农合”的基本情况:1、工作进展。青华乡于9月开展筹资工作,11月20日完成了各项预定目标任务。全乡20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共人,共缴费万元(其中民政代缴45.31万元);各级套经费万元、已全部到位,并存入财政社保专用帐户,全年新农合可用资金万元。2、具体措施。该乡自开展新农合以来,积极做好宣传、管理、运作和监督等各项工作,确保这项国家制度的全面落实。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任务。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乡党委书记、乡长担任主任,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成员有卫生、财政、农业、民政等主要负责人,各乡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管委会,在卫生院指定2人负责具体工作;村委会也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落实部分任务,并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二是摸清情况,建章立制。组织力量对全乡11个医疗卫生单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抽查4个村和乡镇卫生院的1000多份住院病历,对3200多户农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制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试行)》,统一制订了新农合工作职责及就诊、转诊、报销、资金管理等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不断完善。
三是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召开了全乡有关单位和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副主任兼文书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对新农合的工作作了进一步安排和部署;采取了广播电视、版报专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发动工作,把建立新农合制度的目的、意义、要求讲透,把参加新农合的好处讲清,力争让所有的农民都了解、认识。四是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加强了对乡新农合办、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实行卫生系统全员培训和动员;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资格认定,实行动态管理;乡卫生院医疗机构建立质量管理监督小组,具体负责协调和工作质量的监督,努力做到按规定进行检查、治疗和用药;、乡农合办每月公布一次费用开支情况;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由负责人掌管的投诉箱,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3、效果。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就医观念的改变,同时也提升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我们在西窑、中窑、新山、箐民对部分参合农民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收回的112张问卷中,对参加新农合是否出于自愿、新农合制度是否对农民带来了好处、明年是否将继续参加新农合三个问题全部作了肯定的回答,对乡镇医院的服务质量、新农合医疗报销的满意率达到了七成。新山村一名姓龙村民的经历和想法很有代表性。他在群众座谈会上说,参加之前他对新农合持观望怀疑态度,是随大流参加的,今年初他得病住院花去了4600元,获得合作医疗报销2600元,最近媳妇分娩又获报销986元,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他表示一定要现身说法,动员邻里和亲朋好友参合,并希望政府把合作医疗长期办下去。调查结果表明,新农合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好政策,已初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农民的参合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部分未参合的农民表示要在明年参合。**新农合制度的有效实施为全市全面推行积累了成功经验,也为该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条件。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认识不够到位,农民参合率未到100%。
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甚至个别乡镇干部对推行新农合的目的、意义缺乏了解,对开展工作信心不足、热情不高。二是许多农民对新农合不信任。这些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能否长久执行下去,各项政策能否真正兑现,经费会不会被截流、挪用、贪污或私分,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凭关系、走后门,在报销范围和额度上是否因人而异等都有顾虑,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而不参合。三是一些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不强。他们认为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参加的意义不大,或认为全家人身体都好,交了钱也不会花在自己身上,只是白作贡献。
2、补偿规定不尽切合实际,服务质量欠佳。
目前正在执行的新农合制度中,一些补偿标准还不尽合理,主要是自费药品过多,起付线偏高,致使统筹资金沉淀过多,受益患者得到补偿的金额有限,与广大农民的期望相差较大,各卫生室医疗技术落后和服务态度差,值班制度落实不到位。村民宁可在个体诊所处看病而不愿去大医院(指乡镇以上医院,下同)治病的原因:一是所获得的补偿与支出相差太大。普通小病,在个体诊所那里一般只需几元至十几元钱,而到医院则要花费数十元,甚至一百几十元,还要来回车费,扣除报销补偿外自己所花的钱仍然要比在个体诊所看病多得多。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到大医院治疗常被医生要求做各种检查、化验,小病当大病看。二是个别医生开药不负责任。个别医生对开自费药的规定不熟悉或解释不到位,不告知农民能否报销,有的甚至不负责地把一些不能报销的药都说成能报销。三是不住院得不到报销。一些慢性病或“小病”患者,需要经常服药治疗、开销大,在门诊治疗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住院治疗,若要获得较高比例的报销就必须住院,但住院花费又太大,也很麻烦。四是部分医院或医生的服务态度不够好。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在问医时难免词不达意,个别医生表现得很不耐烦,有的甚至还很粗暴,比起个体诊所医生的服务态度来相差很远。
3、程序不够简便,转诊制度烦琐。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民群众对两项报销规定反映相当强烈。一是所有报销只限于户口所在地的乡镇合管办办理。如果不是在本乡镇卫生院看病,必须在看病医院和乡镇合管办来回跑好几趟,报销得到的钱还不够来回的路费。**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乡,外出经商务工农民异地住院治疗,办理报销比较困难。二是转院治疗困难。一些病人希望到条件较好和医疗水平较高的上级医院治疗,但转诊手续很难办理。许多农民为了不延误病情,只好自费转诊治疗。转诊规定缺乏灵活性,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加快推进“新农合”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快推进。
新农合是涉及千家万户、维系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必须充分认识新农合的重要意义,把加快实施新农合制度列入全县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推进的进度和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使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惠顾,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
2、强化宣传,优化服务。
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法,提高宣传效果。以多种方式宣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报道农民受益事例;组织受益农民现身说法。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传统美德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渗透,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提高农民参加新农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坚持按期公布收支账目,增加透明度,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要改进筹资方法,降低筹资成本。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态度,向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3、明确职责,扎实工作。
第一,要把推进新农合制度实施、改善农村基本卫生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少本地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人数、保证农村卫生支出经费等列为职能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做好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推进和监督工作;宣传、财政、人事、计划、农业、民政、科技、药监、扶贫以及纪检监察、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工作的开展。
第三,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加快职能转变,不但要成为出色的管理者,还要成为有水平的服务者。在推动新农合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要主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当地实际,调节和平衡好各方的利益,不断完善各项实施制度、操作措施和服务体系,不断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真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新农合制度带来的好处。
第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新农合制度,争取企业家、致富能手的捐赠,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4、加强研究,完善制度。
在实施新农合制度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上级的新政策、新规定,搜集各种新情况、新信息;及时掌握和分析农民群众的疑虑,采纳合理的要求和意见建议,不断地深入总结经验,完善相关制度。
第一,要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以“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为基本原则,及时调整补偿标准。针对目前统筹资金沉淀过多的情况,应适当提高补偿比例,降低起报线,提高封顶线,减少自费药品及其比例,使更多的农户受益、得到更多的补偿,提高制度的吸引力。
第二,要扩大救助范围。
除患精神病、结核病可增加门诊报销额外,胃溃疡、心脏病、高血压等常见慢性病也应提高门诊报销额;要适当增加救助受益面,着力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切实缓解弱势群体看不起病的困难,建议把贫困救助与新农合结合起来,(www.fwsIr.com)把一些在城镇居住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家庭等生活特别困难又无自救能力的弱势群体列入可参加的对象。
第三,要简化报销程序。
要简化报销手续,允许在就医的定点医院报销,并尽可能在看病交费的同时就能报销,这样既可降低成本,也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第四,要完善转诊制度。
建议简化逐级转诊制度。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尽可能简化在市外医院就医的报销程序,提高在外地工作生活或需要经常外出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第五,提高乡镇卫生院就医报销比例和医疗水平。
要进一步提高门诊报销比例,一些小病根本不用住院,用高比例报销和优质服务吸引农民到乡卫生院就医,减轻农民到上级医院就诊的负担。
5、增加投入,规范管理。
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原则上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要求,扩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比例,增加对新农合的投入,确保资金的足额按时到位。要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国家卫生基金及自治区医疗保障经费等对我乡实施新农合的投入。要健全管理监督组织,建立完善资金封闭运行体系,实行筹钱、管钱、用钱的分离和有效监督。要建立健全各级经办机构,选好用好培训好管理人员,并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要解决好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改善经办机构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2.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篇二
制度推行以来, 学界有关新农合的研究成果不断。伴随参合率的进一步提高, 新农合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方面的缺陷也显现出来, 突出表现在起付线高、容易导致逆向转移支付 (蒲川、游岚、张维斌, 2010) 。新农合的主干制度安排忽视了农村各主体的非均质性, 无法破解限价与报销瓶颈 (王鹏、王阿洁, 2009) 。在微观层面上, 参合农民报销方式手续繁琐, 报销不及时 (张朝华, 2010) ;自费项目多, 报销范围偏窄 (陈艺, 2010) 。
综合各种研究成果, 大多从制度层面分析新农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从农户的反馈中提出问题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了解新农合制度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情况, 掌握农民对政策的满意度, 倾听农民对制度的改进建议, 笔者来到位于苏北地区的淮安市涟水县黄营乡, 展开了问卷调查。
一、样本来源
江苏省淮安市共有116个乡镇, 1413个行政村, 农村总人口约360万。截至目前, 淮安市新农合覆盖率已达97.07%, 其中, 楚州区农民参合率达100%。 (1) 涟水县是淮安市人口大县, 而黄营乡又是涟水县的农业大乡、林果之乡。对于一个拥有庞大农业人口的乡镇来说, 确保农民病有所医、享受价格低廉且有大病保障的医疗产品, 既是农民的期望, 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
本次调查共走访黄营乡下四个行政村, 它们是:黄营村、许荡村、祝贤村和洪庄村。发放问卷160份, 其中有效问卷156份, 问卷有效率达97.5%。以户为单位, 农村有户籍居民为调查对象, 使用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样本选择, 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户的就医花销、生病后的就医地点选择、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与了解渠道、受益频率、满意程度以及改进建议, 并对包括家庭收入状况、健康状况等的基本信息作了统计, 便于进行相关分析。综合运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录入和分析数据。
二、情况分析
通过此次调研, 笔者对黄营乡新农合的总体实施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从当地的医保现状看, 收入来源的狭窄、收入水平的低下, 使得生病成为了农民最担心的问题。在农村,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屡见不鲜。正因为如此, 新农合制度的重要性才真正体现出来。以大病保障为目的的新农合, 有助于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农民们大都看到了这一点, 因此选择了参合。他们普遍认为, 多一份保障就能多一些依靠, 多一些“安全感”。但是, 新农合的受益情况还不太乐观, 农民认为新农合制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具体分析将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 农户的参合与就医情况
1. 农户家庭基本状况
(1) 家庭人口状况
社会学概论指出, 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主要有三种模式:核心家庭, 即一夫一妻及其未婚子女;主干家庭, 即祖父母, 一对子媳及孙子女;联合家庭, 即祖父母, 一对以上子媳及孙子女。除此之外, 丁克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孤儿家庭等其他家庭也不少见。 (2) 在走访中笔者发现, 大多数家庭属于主干家庭, 只是子媳长期在外打工, 孙子女和其祖父母一起生活, 但各类生活开支仍要靠子媳, 因此这种家庭并非隔代家庭。
(2) 家庭年收入状况
统计结果如下:
由表可知, 黄营乡农村家庭年收入在2000~10000元之间的最多。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草拟的扶贫标准调整办法, 我国贫困线标准拟调整至人均年收入1300元。按平均每户四口人计算, 黄营乡农村地区仍有近50%的农户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
(3) 农户参合情况
在发放的160份问卷中, 共156人参加了新农合, 参合率达到97.5%, 高于淮安市新农合覆盖率, 说明涟水县黄营乡总体参合情况良好。
2. 农户就医情况
(1) 就医花销
结合被调查农户的健康状况, 进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使用统计学中方差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健康状况对就医花销是否有显著影响。
健康状况的三个水平:良好、一般、差的均值分别用µ1、µ2、µ3来表示。
提出假设H0:µ1=µ2=µ3, 即健康状况对就医花销没有显著影响;H1:µ1、µ2、µ3不全相等, 即健康状况对就医花销有显著影响。
运用excel软件进行计算, 将计算结果列成如下方差分析表:
因为检验统计量F值>临界值F0.1, 所以拒绝原假设H0, 即健康状况对就医花销有显著影响。表二中直观反映, 健康状况越好, 就医花销越少。
(2) 就医去向的选择
对问题“如果生病了, 您一般首选去哪里看病”的统计, 结果如下:
从统计结果看, 农民对就医去向的选择各有各的想法, 仅有近三成农民选择去医保指定医院就诊, 选择私人诊所的人数最多, 去大医院的寥寥无几。这说明多数农民还是更信赖私人诊所, 农民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欠缺。
(3) 外地生病后的选择
对问题“由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仅限于当地, 若您参加了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但您在外地时得了较严重的病, 您会怎样选择”的统计, 结果如下:
虽然外地报销程序仍然不完善, 但是大部分农民还是选择在外地及时就医, 这表明农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有很大提高。但是在调查过程中, 笔者也发现少部分农民由于经济拮据, 还是选择回本地就医;甚至还有个别农民不就医。他们的原因很简单:在外地报销不方便, 回家报销放心。因此, 新农合在异地报销方面亟待完善。
(二) 农户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
1. 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
对问题“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了解多少”的统计, 结果如下: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65.4%的农民对新农合是了解的, 这说明大部分农民是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参合的, 他们的权利意识提高了。但并非所有农民都是在分析得失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
2. 了解新农合制度的渠道
对问题“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统计, 结果如下:
由表可知, 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信息主要通过村委会的宣传资料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介绍获得, 这说明地方政府部门在宣传工作上做得比较到位。
(三) 农户对新农合制度的满意度
1. 对新农合制度的评价及原因
(1) 受益频率
对问题“您自参加新农合以来, 平均多长时间受一次益”的统计, 结果如下:
数据反映, 63.5%的参保农民从新农合中获益, 只是获益次数有所差异, 这表明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调查中笔者也得知, 尚未受益的农民中除了身体健康的一部分外, 大都由于报销比例低、范围小、程序繁琐、药价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等原因挫伤了报销的积极性。
(2) 满意程度
对问题“您对目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满意吗”的统计, 结果如下: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 超过60%的农民对该制度持满意态度, 这表明新农合制度的确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受到了农民实实在在的欢迎。但这一比例还不是很高, 有近30%的农民不置可否, 他们或是因为对制度的不了解, 或是因为身体健康、受益次数少, 个别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低, 可见新农合制度并未完善, 仍有改进的空间。
(3) 对新农合制度的改进建议
对多选题“您觉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统计, 结果如下:
由表可见, 大部分农民对新农合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对新农合制度的改进提出了宝贵意见。但是, 农民们对申请程序、证明材料重要性的把握仍有待加强。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仅提出个人的一些对策建议, 为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制度执行的改进提供参考。
1.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农民的维权意识。在就医去向的选择上, 农民们各执己见, 统计结果比较分散, 对医保指定医院的选择偏少。这不利于农民在生大病后获得一定量的经济补偿, 未达到新农合大病保障的初衷。因此, 只有通过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 才能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2.进一步完善外地报销程序, 加快区域报销网络平台建设。部分农民在外地生病却拖到回家才就医, 反映了异地就医后报销程序的不健全和报销过程中道德风险的发生。所以, 完善信息网络平台, 提高程序运行效率以及操作透明度, 十分重要。
3.提增报销比例, 扩大报销范围, 简化报销程序, 提高农民报销积极性。从农民的获益情况看, 少部分农民仍未受益, 他们大都因前述方面的问题而降低了报销积极性。相关政府部门宜完善立法, 规范操作, 加强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
4.医保单位应当规范申请程序, 审慎、严格检查报销证明材料, 照章执行, 依法办事。在对新农合制度的改进调查中, 笔者发现, 对申请程序、证明材料的忽视几乎呈压倒性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农民认识浅, 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医保单位并没有照章办事。因此, 医保单位要提高重视程度, 规范程序、审核材料, 从而带动农民意识的提高。
四、结语
社会在进步, 农民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这从高参合率上得以体现。但迫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农村的医保指定医院数量、合作医疗工作人员的素质等尚处于低级阶段, 无法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繁琐的报销程序、相对于农民收入而言的高药价, 也不断打击着农民及时就医的积极性。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远比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快, 增幅大大超过农民经济承受能力, 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农合的大面积推广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起到缓冲作用, 但政府更应当考虑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 保证制度执行质量, 而不能盲目追求覆盖率、参合数量;必要时应对特别贫困户进行医疗救助;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努力避免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 等等。惟此, 才能使新农合制度真正惠及千万农民。
相信随着政府对农村医保现状的不断了解、对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对新农合制度的不断调整, 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会越来越高, 农民总体健康状况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周朗天.基于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与管理的思考分析--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中国商界, 2009 (5) :4-5.
[2]李立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年, 第1版:11-12.
[3]赵曼, 张广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能力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年, 第1版:12-13.
[4]程刚, 孙建国.不断解决新农合运行中的矛盾持续推进新农合规范健康发展--淮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题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4) :3-5.
[5]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第2版:189-191.
[6]蒲川, 游岚, 张维斌.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以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为视角[J].农村经济, 2010 (3) :62-66.
[7]王鹏, 王阿洁.新农合困境破解微观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7) :20-21.
[8]陈艺.农村居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分析--基于四川省成都市673户农户的调查[J].农村经济, 2010 (4) :68-71.
[9]张文宪.安阳市新农合制度实际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对安阳市实施新农合的分析与思考[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09 (9) :137-138.
3.大丰市农机合作经济组织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示范 农村农业 农民农机化 专业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建设
本文调查了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大丰市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现状,对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大丰市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及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阐述了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十五点思考:如打造粮食作物的“从土地到餐桌”全程农机化品牌;打造经济作物的“从土地到超市”全程农机化品牌;打造田块的“从秋天到秋天”全程农机化品牌;要结合大丰市旅游景点为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锦上添花;利用麋鹿区、大丰港、施耐庵馆等旅游环境开展农机化全程一条龙展示景点;加大智力支持。要对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农机大户、经纪人、农机与农艺专业的培训,培养农机与农艺专业合作组织配合的经济事业的骨干、中坚力量;健全农机信息高速公路,并与其他信息高速公路接轨,及时为合作组织提供信息;在时间上,空间上展示农机化的魅力等。
一、引言
农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不同的区域建设农机化示范区,实行政府、农民、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示范区建设成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农业部将不定期开展调研和检查,对组织实施不力、没有成效的将取消其全国农机化示范区资格。这充分表明示范区建设动力、压力、重要性、严峻性并存。首批示范区5年左右的建设期与“十一五”基本同期。中国农机化“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有六条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坚持科技进步;坚持持续发展;坚持依法促进康发展;坚持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支持农机大户的发展;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农机社会化服务龙头组织;大力发展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在全国正式实施,标志着农机合作经济组织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阶段。以上的法规无不指明了农机合
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与严格要求。
二、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大丰市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现状
经申请大丰市被列入全国首批100个待建农机化示范区之一。该市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全市总面积2367平方公里,其中拥有耕地面积138万亩。总人口73万,其中农业人口51万人。辖属14个镇、两个省级开发区,境内有省属农场和沪属农场各3个。作为正在建设的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合作组织也在发展:一是创立了水稻机插秧合作社。二是成立了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服务队。三是建立了农机专业协会。其中大丰市建鑫机插秧服务专业合作社较有特色。
大丰市建鑫机插秧服务专业合作社,位于该市大中镇(原新团乡)建设村老村部,由倪浦松等10人发起。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倪浦松。据倪浦松同志介绍,该社注册资金51.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5万元,货币资产6.85万元,占地1980M2,房屋建筑面积1200M2。主要经营机插秧、粮食收购、大米加工等业务。目前拥有插秧机20台,大米加工机1套。该社年毛收入28万元,纯收入8万元,人均纯收入0.8万元,其中跨区作业人均纯收入0.6万元。没有中介组织、经纪人接洽。部分作业款欠收。成立时登记手续较复杂,好多人现正在办,都感觉非常难办。合作社资金较紧张,希望上级给予资金支持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培训。进行管理、技术、经验、特别是信息交流。目前该市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正在按照省农机局“四有”要求建设:明晰成员产权和利益,健全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农民带机入社、带资入社等形式形成有机组合,进行规范运作;立足农田作业服务,规范作业行为;制定作业标准和服务承诺。大丰市建鑫机插秧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做法、经验值得推广。他们通过与用户签订育秧、机插秧服务合同,明确双方职、权、利,与用户承诺“达标付款,不达标赔产”的协议,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
三、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大丰市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及效果
大丰市示范区建设中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实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二是能人带动型,主要由能人牵头,包括种植大户、运输大户、农民经纪人等。三是专业协会带头型。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及效果非常显著。
第一,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是示范区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推动了农村农机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既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事农村农机服务业,也促进和稳定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第二,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是示范区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既解决了有机户作业难、无机户用机难的矛盾,也有效地改变了农民单家独户进入市场势单力薄的弱势地位,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参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对接。如以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为主业的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机手有了可靠的服务保证,跨出的胆子更大,心里更加踏实,使跨区作业得以顺利开展,机手的效益也得到了体现。第三,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是示范区加快农机化推广应用水平的需要。第四,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是示范区加强政府与农户沟通,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举措。一方面,作为农民利益代表的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可以积极开展与农机管理部门的对话,反映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农机管理部门可以依靠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及时了解掌握农机手的有关情况。同时,它由于具有民办性、民主性、专业性、合作性和服务性,有效地弥补了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缺陷。第五,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同类生产和消费的联合,打破了区域界限,实现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第六,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闯市场的能力。第七,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走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收、农机手和农户共赢,龙头企业和农户结合起来,达到双赢的目的。第八,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第九,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四、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是认识有偏差。如对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及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三者的关系认识不足。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还很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力不强。结构比较松散,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经济组织的实体不强,服务受限制。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员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四是信息服务手段落后。大多数还是依靠当地政府和农机部门提供,本身没有先进的手段传递信息,与外界的联系偏少,有时会错过绝佳的创收机会。五是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六是农民中缺乏更多的“带头人”,使一些农民有愿望发展而无人领头。
五、对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大丰市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几点思考
1、加大理论支持力度。新农村、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几者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相辅相成,一动百动、不能割立。处理得好就是良性循环的关系。
2、加强思想认识力度。认清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在深化农村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
3、加大宣传支持力度。营造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其地位和作用。
4、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购机补贴要优先提供给农机合作经济组织,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低息贷款,帮助解决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如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要像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那样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机合作经济组织。
6、加大智力支持。要对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农机大户、经纪人、农机与农艺专业的培训,培养农机与农艺专业合作组织配合的经济事业的骨干、中坚力量。
7、要切实处理好组织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可参照该大丰市大中镇麋鹿早酥梨生产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由农民自我联合、自我投资、民主管理、自主分配,让农民从加工、销售环节获得更多的利益返还,该合作社现已形成780户的种植规模,可带动周边农户近万户。
8、要坚持发展的原则。一是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原则;二是坚持农民“入社(会)自愿”、“退社(会)自由”和“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逐步达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责权平等、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要求,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三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
9、要做到规范管理。要根据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原则,正确引导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帮助其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运行管理机制以及分配和积累等制度,坚持在规范中发展。刚起步,缺乏一定手段和经验,应有相应组织参与管理,辅助发展。
10、要打造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全程农机化品牌。为示范区建设加快步伐。一是粮食作物“从土地到餐桌”品牌。如大米的耕翻、整地、育秧(播种)、起秧、插秧、植物保护、水稻收获、运输、大米加工、大米(米制品)包装等全程农机化。如小麦的耕翻、整地、播种、植物保护、麦收、运输、面粉制品加工(面包、方便面、点心等)、包装等全程农机化。二是经济作物“从土地到超市”品牌。棉花、大蒜、花生、韭菜、油菜、银杏、百合等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机化。三是田块“从秋天到秋天”品牌。如长水稻—长麦子—长水稻……,中间含植物保护、秸秆机械化还田等的全年全程农机化。
11、要结合大丰市旅游景点为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锦上添花。利用麋鹿区、大丰港、施耐庵馆等旅游环境开展农机化全程一条龙展示景点。在时间上,空间上展示农机化的魅力。
12、要健全农机信息高速公路。要与其他信息高速公路接轨,及时为合作组织提供信息。
13、要实现项目带动。要把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及有关国家、省、市安排的农机化示范工程、三项工程、农机新技术应用推广等项目优先向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倾斜。
六、结论
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定能在新农村、现代高效农业、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中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S],2007-10-31.
[2]人大常务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S],2007-5-28.
[3]农业部: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S],2006-1-23.
[4]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S],2004-6-25.
[5]农业部: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S],2007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篇四
我们认为,我县需从新农合结报制度进行方面调整。制度引领,向基层倾斜。江苏省财政厅、卫生厅20xx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意见》中提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基本诊疗服务范围,统筹推进县域卫生体系发展,到20xx年,乡村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当地门急诊总量的比例稳定在80%以上,50%左右的.住院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提供,力争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发挥新农合资金引导作用,合理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报销比例,促进病员优先选择基层机构就医。
(一)停止执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含民办医院)的普通门诊费用报销的规定。县级和民办医院门诊支出20xx年652万元,20xx年1-9月469万元,全年预计626万元。应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建立基层首诊、分级医疗、上下联运、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凡按规范要求办理转诊上转至县级医疗机构治疗的,报销比例可比原定标准调高3―5个百分点;对进入康复期等符合下转指征下转至乡镇卫生院治疗的,报销比例可比原定标准调高5―10个百分点;同一疾病在分次诊疗过程中,新农合起付线可按初次诊治的医疗机构标准设定。
(二)停止执行体检费、婚检费的支出。新农合实施初期,为扩大受益面,更多保护和惠扩参合群众利益,在坚持大病统筹的基础上,推行实施一般门诊、慢性病门诊、住院分娩、婚检和特定人群健康检查等政策。但随着基本公共卫生制度的深化,资金的大量投入,原有新农合支出的许多项目应该在公共卫生资金中已得到承担。全县20xx年体检费支出375万元、婚检费支出100万元,20xx年预计体检费支出400万元、婚检费支出100万元。
通过调整报销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服务质量、群众评价、合理治疗等与结报政策挂钩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通过制定科学的结报政策,引导群众“会看病”、“看好病”,促进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扼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引导农民科学地利用医疗服务,防止小病酿成大病,也防止小病大治,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
(三)加快“城乡融合”,提升新农合保障水平。当前,新农合是以县为单位,但由于劳动力和人员的流动,建议加快“城乡融合”,尽快融合区域差异,建立我县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统一数据库,将身份证号作为参保的依据,整合保障资源,统一筹资、统一配套、统一监管,解决重复缴费,重复配套等问题。
(四)理顺体制,稳定管理组织。要通过体制机制的调整,尽快解决新农合管理体制、人员编制等问题,防范队伍、人员的不稳定而造成工作的不稳定。对镇区合管办机构,县镇财政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加紧推进“城乡融合”,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投入,节约管理成本。
(五)强化医疗机构监管,发挥新农合基金最大效益。重点加强医疗费用的监管,探讨实施单病种限价管理模式,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将日常监管、突击检查、集中审核有机结合,健全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管理的三级监管体系。要加快卫生信息化步伐,加强区域联合和联络,共享管理信息,加强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督。要严格规定目录外药品和诊疗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努力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防止乱收费、不合理用药、重复用药、重复检查等一些不正当的医疗行为侵蚀新农合健康成长的基石。
5.新农村合作医疗实践状况调研报告 篇五
新农村合作医疗实践状况调研报告
?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实践状况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省市县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我于今年 8 月初对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活动,我分别走访了金城镇及其周边的部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地查看了“新农合”开展的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随机选择的 100 名农民患者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一、发展态势良好 ? 1、我县今年参合情况良好。过去两年,农民参保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信任度增加,农民“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年共有 87.6 万参合农民,参合率为 93.06%。上半年本级筹集资金 876 万元,补偿“参合”农民 41.1 万人次,医药费 2480万元。
? 2、我县“新农合”管理进一步规范。今年我县出台的《新农合实施细则》可行性较强,实行了“日均费用、例均费用、病床使用率”三项指标控制,并规范了医疗行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均实现了病人相关信息联网及网上审核报帐,不但提高了报帐效率,更体现了《新农合实施细则》中所包涵的公平、公正、高透明度的原则。
? 3、农民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过去因为地方偏远,有病没时间看,以及生病没钱治而放弃治疗等死的现象在农民中屡见不鲜,现在“新农合”的实施让许多留守的农民能就近看病、看得起病了,而补偿金在治疗结束就可以直接在当地兑现。3 年为一周期的优惠常规健康体检,已于今年 8 月全面实施,这为疾病的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新农合”的实施让农民一方面打消了顾虑,另一方
面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需求。
? 4、促进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自身建设。随着近几年“新农合”的开展,各相关医疗机构为适应“新农合”的.发展,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不断在努力提升和完善,这已逐步形成了医患双赢的良性循环。
? 二、存在的问题 ? 1、“新农合”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根据“新农合”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4%的农民对参保的基本条件和怎样参保不了解,12%的参保人对报帐程序不了解,32%的参保人对报销范围不了解,29%的参保人对报销的起付费及比例不了解,17%的参保人所持《新农合证》上的个人信息与《户口簿》上不相符,这些不但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也给医患双方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 2、部分乡卫生院医疗条件依然落后,部分偏远乡卫生院因为落后的工作条件和较差的待遇,依然是老的想走,新的不愿来,许多日常工作是一人承担多项事务,医疗水平的发展更无从谈起。
? 3、为利益驱动,个别卫生院假挂床住院以及按病人门诊经费标准乱开药的情况依然存在。
? 4、由于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留守人员稀少,大部分文化层次较低,这给“新农合”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 三、几点建议 ? 1、进一步加大“新农合”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明白参保,安心治疗,关爱健康。
? 2、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公开报销项目、比例,简化报帐程序,加强“新农合”资金管理的监督工作。
? 3、《新农合证》的办理要严格查对并实行机打,防差错,以免给参保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4、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偏远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及医务人员的待遇,有针对性地为偏远卫生院培养适用人才。
6.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篇六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省市县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我于今年8月初对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活动,我分别走访了金城镇及其周边的部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地查看了“新农合”开展的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随机选择的100名农民患者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态势良好
1、我县今年参合情况良好。过去两年,农民参保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信任度增加,农民“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共有87.6万参合农民,参合率为93.06%。上半年本级筹集资金876万元,补偿“参合”农民41.1万人次,医药费2480万元。
2、我县“新农合”管理进一步规范。今年我县出台的《新农合实施细则》可行性较强,实行了“日均费用、例均费用、病床使用率”三项指标控制,并规范了医疗行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均实现了病人相关信息联网及网上审核报帐,不但提高了报帐效率,更体现了《新农合实施细则》中所包涵的公平、公正、高透明度的原则。
3、农民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过去因为地方偏远,有病没时间看,以及生病没钱治而放弃治疗等死的现象在农民中屡见不鲜,现在“新农合”的实施让许多留守的`农民能就近看病、看得起病了,而补偿金在治疗结束就可以直接在当地兑现。3年为一周期的优惠常规健康体检,已于今年8月全面实施,这为疾病的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新农合”的实施让农民一方面打消了顾虑,另一方面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需求。
4、促进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自身建设。随着近几年“新农合”的开展,各相关医疗机构为适应“新农合”的发展,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不断在努力提升和完善,这已逐步形成了医患双赢的良性循环。
二、存在的问题
1、“新农合”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根据“新农合”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4%的农民对参保的基本条件和怎样参保不了解,12%的参保人对报帐程序不了解,32%的参保人对报销范围不了解,29%的参保人对报销的起付费及比例不了解,17%的参保人所持《新农合证》上的个人信息与《户口簿》上不相符,这些不但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也给医患双方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2、部分乡卫生院医疗条件依然落后,部分偏远乡卫生院因为落后的工作条件和较差的待遇,依然是老的想走,新的不愿来,许多日常工作是一人承担多项事务,医疗水平的发展更无从谈起。
3、为利益驱动,个别卫生院假挂床住院以及按病人门诊经费标准乱开药的情况依然存在。
4、由于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留守人员稀少,大部分文化层次较低,这给“新农合”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新农合”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明白参保,安心治疗,关爱健康。
2、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公开报销项目、比例,简化报帐程序,加强“新农合”资金管理的监督工作。
3、《新农合证》的办理要严格查对并实行机打,防差错,以免给参保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7.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篇七
近几年, 沂水县农机局创新工作观念, 积极引导扶持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截至2012年底, 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32家, 入社会员达343人, 服务农户8820户。合作社拥有大型拖拉机78台, 配套农机具216台 (套) , 联合收割机36台, 合作社资产总计1400余万元, 场库棚面积3510平方米。
二、发展农机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一) 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为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 该县采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财政补贴政策, 逐年加大对新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比例, 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村集体利用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机具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近几年该县共划拨100多万资金, 争取省专项资金25万元, 用于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 并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机合作社贷款, 解决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三) 不断优化农机合作社发展环境。
农机管理部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 为农机合作社在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对符合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辟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绿色通道, 村集体帮助合作社安排机具库房等用地, 各有关部门对合作社建造机具库房、购置机具维修检测设备和农机信息网络设备给予多方面支持。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一) 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规章制度。
每个合作社基本都做到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发展目标等上墙, 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机具台账、作业台账、维修台账、收益账目以及公积金提留制度。在经营中实行“四个统一”, 即统一作业、统一调配机车、统一维修、统一结算, 县里还制定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级评定办法, 对合作社的服务、效能等进行等级评定, 提高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服务的“品位”和效益。
(二) 创办形式多样, 方法灵活。
沂水县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村集体牵头, 吸引农机大户和农民入社, 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机作业服务。二是以种粮大户为主购置大型机具, 创建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三是以农机技术骨干发起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他们懂技术会修理, 会操作, 能适应本地种植品种特点, 改进适用的机具, 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作业服务。四是以组织农业机械参加跨区作业为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五是以农村能人为主, 借助雄厚资金基础, 吸引农户入社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经营服务方式上按照市场的需求, 产生了订单经营服务、协议合同服务、跨区作业服务、“一条龙”经营服务等形式, 经营服务方式的创新, 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壮大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 满足了农机户和广大农民的需要。
(三) 业务范围广泛, 服务内容多样。
从事作业服务的有22家, 占85%;从事跨区作业的有11家, 占42%;从事订单作业服务的有8家, 占30%。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经营形式灵活, 既扩大和延伸了单机作业经营范围和生产服务规模, 又克服了一家一户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 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形式, 也是加快农机化发展速度、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 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扶持下, 优先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通过采用大机械、标准化作业, 基本上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 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农机合作社采用科技含量高的大机械连片作业, 打破犁底层, 建立“土壤水库”, 提高了土壤含水量, 形成科学合理的土壤物理结构, 抗旱排涝能力显著增强, 培肥了地力。深松技术春季地温提升快, 促进作物早熟, 提高作物品质, 有效减少了来年病、虫、草害的发生。
(三) 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 降低了作业成本, 装备配置趋于合理。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购置农机具上统筹考虑, 注重实效, 避免了重复购置和闲置等造成的浪费, 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效率低下、无序竞争等问题。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机具检修、保养, 统一配件、油料供应, 统一收费标准, 统一作业质量, 统一安排农田作业和跨区作业, 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具的优势, 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 降低了成本, 减轻了农民负担。
(四) 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 解放了大批农村劳动力, 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矛盾, 为外出打工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
(五)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作业标准。
农机合作社的组建, 既降低了作业成本, 又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激发和带动了农机户购机用机的积极性。通过使用大功率配套农业机械, 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 特别是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作业实现了新突破。
五、存在问题
(一) 发展资金不足。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对象是农民, 投资大、回报率低、经营季节性强, 发展壮大靠个人投入是有限的。目前沂水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处于自由发展向规范发展的阶段, 其成效还不够明显, 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够强, 尚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心与支持, 缺乏扶持资金和银行贷款。
(二)
农机合作社数量较少, 农机品种单一, 生产服务能力有限。
(三) 农机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 农机专业合作社大中型机具与日俱增, 场库棚建设不能适应机具增加的需要, 大量农机具露天存放。加之农机具使用周期短, 存放时间长, 风吹日晒, 冰霜雪冻, 使很多机具锈迹斑斑, 损坏严重, 不但缩短了机具的使用寿命, 增加了维修成本, 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浪费, 而且影响了机具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年限, 从而影响了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 延缓了农业机械特别是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四) 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健全。
农机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经营的不多, 在管理、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同时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偏低,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
农机合作社重机具使用轻保养维修, 合作社普遍存在维修设备单一配件不全和维修人员缺乏等问题。
六、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一) 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政策扶持。
首先要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 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提供政策倾斜。其次要多方投入, 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 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 设立专项贷款项目。
(二) 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 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机具场库棚建设给予支持和投入, 同时要引导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
(三) 强化规范管理, 加大培训力度。
健全制度, 规范运作, 促进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工商登记、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方面加以规范。制定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计划, 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四) 合理集约经营土地、实行土地连片种植, 推进农机合作社规模发展。
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要素入股进社, 或者以土地流转的形式, 将土地集中起来, 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通过对土地的重组、规划和平整, 扩大土地规模面积,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解决小地块与大农机的矛盾。
(五)
8.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篇八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底,同心县共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39家(专业协会8家),其中:从事种植业的97家(其中粮食产业63家),占专业合作社总数的29%,林业12家,占4%,畜牧业147家,占43%,农机服务业14家,占4%,其他69家,占20%。入社社员12236户,辐射带动农户39065户。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36期,培训社员34970人次,年实现销售额5亿元,助农增收4000多万元。涉及粮食、蔬菜、林果、畜禽、水产品、农机等多个产业和生产、储藏、运销、加工、技术、信息服务、融资服务等领域。目前,全县规范运行的专业合作社60家,达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的23家,区级示范合作社1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2家。
二、发展状况
(一)合作社从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模式向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方向发展。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把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模式农户连接成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也使农产品市场通过合作社走向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它起到了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同心县圆枣专业合作社,带动枣农3000多户,种植枣树30000多亩,产品远销至上海、山东、北京、广东,枣农人均增加收入1398元。
(二)促进农户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合作社的带头作用,使当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发展。同心县的枣树、红葱、西甜瓜、枸杞、甘草、药材等特色产业和示范基地逐步形成,截至2012年末,特色种植业和牛、羊、家禽等养殖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
(三)逐步实现了土地资源和农民资源的优化组合。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身拥有的管理、技术、设备使土地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尤其是那些被老百姓认为使用价值非常低的旱地得以充分利用。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引导天予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泰杰工贸有限公司等从事农业种植的企业和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44533.8亩,进行规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理有序的土地流转,使农民一方面获得土地租金,另一方面可外出打工或在合作社打工,获得双重收益。
(四)以引导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为重点,完善经营机制,扩大规模。过去承包地块过于零散,家家种地、户户备耕的经营方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土地流转合作社模式,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引导农民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实现了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的适当分离和有机结合。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30个。
三、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由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心存疑虑,对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一)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自筹和从金融机构贷款。
(二)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创建、轻规范”的问题,虽有规范的《章程》,但是大多流于形式。一是大部分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民主意识差,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虽健全,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财务管理等内部制度不健全,利益关系不紧密。大部分合作社对成员不进行利润二次分配,缺乏合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致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三)组织化程度不高,总体实力较弱。总体来看,同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合作的初级阶段,产销衔接不够紧密,重盈利轻服务,社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四)科技支撑乏力,产品竞争力弱。我县多数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受经济实力、市场风险等影响,广大农民对发展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合作社涉足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品牌意识差。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三是科技投入不够。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仅停留在种植等生产环节,而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投入很少。
(五)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尽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了解不深,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极不平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乡镇,由于领导重视,农民文化程度高,接受程度快,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就比较快,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由于乡镇领导对发展专业合作社重视程度不够,合作社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六)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形不成特色。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很好地挖掘当地主导产业的潜力,不下功夫研究市场,不结合本地实际和农民现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与农民、市场严重脱离,造成规模小,业务萎缩,农民参股、入股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产品形不成自己的特色,效益不好。同时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低下,形不成品牌。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会员基本都是以五人组成,产品结构单一,质量欠佳,缺乏市场竞争力等因素。
(七)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缺少财务管理、收益分配、技术承包和内部监督等制度。虽然农民对专业合作社发展热情较高,但由于部分管理人员文化层次、管理水平较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领全体成员上规模、上效益的能力比较欠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部分领导在制度的执行上还有待提高。
(八)合作意识淡薄。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实行社员资格开放的原则,部分成员甚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导层,对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普通企业的区别,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部分社员合作意识淡薄,功利性强,社员的期望值太高,受短期利益驱动,期望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就带来丰厚的利益,稍有困难就影响积极性。多数社员特别是核心社员排斥其他农户加入,不愿意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
(九)经营资金普遍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自身没有资金积累和可抵押资产,不能满足金融部门贷款条件,因此资金不足是当前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最大的难题。受资金限制,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连基本的办公设施也没有,甚至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成立至今没有开展任何工作。2009年,自治区农牧厅和区农村信用社联合出台了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相关政策,但仍在探索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依然受资金缺乏限制。
四、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为此,对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力度。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协调,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区市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及相关具体措施,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着力宣传党和政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树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典型,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合作意识,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层次对县乡农经及相关部门干部、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能人和农民等进行培训,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三是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和扶持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专项扶持资金的同时,建议县上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建设,同时,积极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争取每年增加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问题。
四是进一步加大典型培育和示范推广力度。选择一批产业特色优势相对明显、工作有一定基础、不同产业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点,着力培育一些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比较紧密、服务效果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要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育一批能够带动全县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具体要求:一是产品特色明显。产品符合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二是带动广大农户。参加的社员在100户以上或带动农户在300户以上,与社员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市场竞争力强。技术、资金、信息、政策等资源获取能力强,生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良,生产技术标准统一,经营业绩显著。四是运行机制健全。有规范的章程,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示范效应,推进全县专业合作组织上规模、上水平。
五是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的联接力度。利用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围绕我县优势特色产业,成立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定点辅导小组,定人、定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重点帮助试点单位在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经营服务能力,拓展产品销售网络,实现标准化生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农经站)
9.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篇九
为全面了解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工作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提升新农合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按照市政协年度工作计划,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在吕炳素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广阳区、霸州市、固安县,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新农合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新农合工作开始于2004年8月。2005年1月1日,三河市作为我市第一个、全省第二批新农合试点县正式启动;2006午1月,启动香河、霸州2县(市);2007年,按照省政府统一安排,我市试点县在原增大城、文安、安次3个县(区)的基础上再新增大厂、永清、固安3个县;2008年4月,广阳区和廊坊开发区在原自行开展的基础上,一并纳入国家补助范围启动运行。至此,全市10个县(市、区)和廊坊开发区新农合工作全部开展。
目前,全市共有市级新农合管理中心1个,县级管理中心11个。县级医院合管办36个,乡镇合管办155个。
全市新农合系统现有工作人员339人。其中,市级5人,县级119人,乡镇级215人;各县(市、区)合管中心工作人员中,卫生专业63人,占52.94%;财会或经济专业23人,占19.33%;计算机专业8人,占6.72%;其他25人,占21%。大学学历41人,大专学历43人,中专学历33人,其他2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l8人,初级及以下职称99人。参合情况。2005年参合人数为28.8万人,2006年为84.5万人,2007年为242.73万人,2008年为268.5万人,2009年为273.69万人,20lO年有290.8万人参合,覆盖农业人口311.55万人,参合率达到93.34%。
筹集资金情况。人均筹资额从2005年的每人每年30元增加到2009年的每人每年100元,2010年再增加到每人每年140元;筹资总额由2005年的796.4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2.83亿元,2010年将突破4亿元。
补偿情况。补偿人次由2005年的0.44万人增长到 2009年的1l3万人,已累计补偿227万人。补偿金额由2005年的370.5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2.75亿元,已累计补偿5.97亿元。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补偿由2006年的857元增长到2009年的l35l元。2010年1-5月,已补偿75.8万人,补偿金额1.43亿元。
自我市开展新农合以来,市委、市政府就给予了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列入了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将新农合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发改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新农合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全市10个县(市、区)政府均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主任,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同时,抽调专人、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提供办公场所,组建了新农合管理中心。各乡镇在卫生院建立了新农合办事处,负责本辖区新农合具体业务工作,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目前,全市已形成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经办机构运作,医疗机构服务,农民群众参与的管理运行机制。全市新农合组织机构健全,信息传递迅速及时,有力地保障了全市新农合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新农合工作启动以来,尽管从整体运行情况看开局良好,运行平稳,大部分群众满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到位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新农合工作过程中,尽管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但个别地方的领导存在认识不到位问题。在政策宣传上,尽管各级政府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大力宣传,取得了突出效果,但仍有一些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认识模糊。部分农民对合作医疗政策不了解,对报销程序、报销比例不清楚,对是否参加合作医疗仍心存疑惑,担心自己交了钱得不到相应补偿,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新农合工作的氛围。
(二)参合率不高,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2011年我市参合率为93.34%,在河北省排名第7位,处于中游偏下水平。其中高于95%的有开发区(99.52%)、香河(98.8%)、三河(96.25%)、霸州(95.95%),低于90%是大城县(87.68%),其他县都在90%以上。产生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工作的认识水平、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的不同。
(三)医疗费用趋高,基金趋紧。近年来,我市普遍出现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2009年全市住院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6.8%,有6个县(市、区)的增长率高于30%。其中乡级住院人次增长31.85%,有3个县(市)增长率超过50%。住院补偿金额比上年同期增加6017万元,增长34.8%,而2009年统筹基金总额较上年增长了25.8%。住院补偿的大幅增长,使得部分县(市、区)出现统筹基金透支。这里既有广大农民对医疗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等因素,也有一些人小病大养、小病住院套保等现象。一些定点医疗机构的违规操作也对医疗费用趋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药品超标准加价的问题,据调查,有的卫生院综合超标准加价率高达70%以上,注射类药品加价幅度最高,平均加价率在135%,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15%的加价标准;一些乡镇卫生院为增加收入,存在着有意开“大药方”、“大检查”、拖延疗程、延长病人住院时间的做法。
(四)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的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各县合作医疗管理机构普遍存在编制不足,个别县经费拮据,经办机构正常运行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管理、稽查经费紧张,不能有效地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动态监管。个别县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过低,有的县是临时借调,没有按照批准编制正式调入,也没有完全落实应有的待遇,有的县甚至只发几百元的临时工资,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不能适应新农合管理工作的需要。
(五)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仍然较低。虽然新农合开展以来,乡镇卫生院普遍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农村医疗卫生长期以来的发展不平衡和低水平运转,仍有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陈旧和缺乏,医疗专业人才短缺,医疗水平普遍不高,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全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8.7%,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仅占6.3%;5466名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仅占9.1%。
三、几点建议
我市新农合工作,应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在新农合全覆盖的基础上,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参合率、促进区域发展平衡、强化监管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新农合事业发展。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新农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因此,首先,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温家宝总理也明确指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直接关系到我国几亿农民的健康和利益,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为
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对推行新农合工作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大力实施和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而且是现实的重大政治任务。其次,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新农村建设正在我市如火如荼的展开,政府部门不仅要抓好新民居等硬件建设,更要充分认识新农合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而且完全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完全符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新农合的开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有效保障。农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农民就难以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多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验表明,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农民自己拿一点、国家和地方政府补助一点的方式,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是关爱农民、稳定农村的有效方式。
(二)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参合率。提高参合率关键在于政府的工作,关键在于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关键在于农民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是要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宣传,让参合农民更多的了解相关政策,认识到新农合制度是政府的一项惠民政策;加强参合受益典型事例的宣传,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增强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信任。二是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根据《河北省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基本框架》,结合实际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合理规范住院统筹和门诊统筹基金、适当扩大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范围,逐步扩大补偿受益面,提高补偿最高支付限额,提高住院病人、特殊病种大额门诊病人补偿水平,在经济补偿上来吸引农民参合。三是要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扶持和救助力度。对于因经济问题,不能参加新农合的特困户、五保户、病残困难户等农村低保对象要免费参合,其个人出资部分,应由民政部门给予救助或由县财政拨付,确实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四是全面提高经办机构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各县(市、区)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协调解决县经办机构、人员的编制、待遇等问题,并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按照批准编制,选调业务骨干从事经办机构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钱办事,有人办事。加强县乡两级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为病人提供便捷、高效的补偿服务,真正使工作人员成为农民的贴心人,经办机构成为农民之家。五是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和技术水平。积极落实国家医改政策,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推进乡镇卫生院向性质公益化、管理规范化、运转科学化转变。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改善办医条件,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要切实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搞好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参合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建立考核机制,促进我市新农合均衡发展。一是要建立有效考核机制。各县(市、区)要加强领导,将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干部考核内容。我市也要建立考核机制,将各县(市、区)的新农合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以增强薄弱县的责任心。二是要加强薄弱县的工作力度。各县(市、区)新农合工作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政府对新农合筹资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因此,要加强对薄弱县新农合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力度,强化薄弱县政府在筹资工作中的政府的主导地位和责任主体。建立督导通报机制,加强对各县(市、区)新农合工作运行情况的督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三是要加强交流和学习。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意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新农合工作的典型经验,总结、分析薄弱县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迎难而上。
(四)加强监管,保障新农合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转。一方面,要强化和规范基金监管。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和基金会计制度。加强对
【合作医疗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200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查报告10-21
农村新型合作的医疗调查报告12-23
关于张店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调查报告06-27
医疗业务合作方案06-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06-23
医院专家医疗合作协议08-31
合作医疗工作总结07-2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11-01
大楼社区合作医疗工作汇报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