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积累运用

2024-11-06

初三语文积累运用(精选15篇)

1.初三语文积累运用 篇一

初三语文文言文练习基础积累

文言文练习

《岳阳楼记》

一、生字、拼音

谪(zhé)守 朝晖(huī)夕阴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 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 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 浩浩汤汤 (shāng) 潇(xiāo)湘 属 (zhǔ 同“嘱”)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重点词: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重点词: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重点词: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重点词: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重点词: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重点词:求,探求。为,指以物喜,以己悲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重点词:以, 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译: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四、文章知识

1、本文出自 《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五、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醉翁亭记》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有 《欧阳文忠公集》。

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二、注音

环滁(chú)琅(lánɡ )琊( yá )

饮少辄( zhé )醉

林霏(fēi)岩穴(xué )

山肴(yáo)野蔌(sù )

弈(yì )者胜 阴翳(yì )翼(yì )然 酒洌(liè )

三、解词

蔚然:茂盛的样子 翼然临于泉上 :靠近醉翁之意 :情趣

佳木秀:树木枝叶茂盛的样子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醉醺醺的样子

阴翳:遮盖

四、理解与思考

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2、写山中一早一晚景色的句子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太守之乐其乐。

4、归纳第②自然段的段意。

写山间早晚和四季的景色及其带给游人的无穷乐趣。

5、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其中核心为太守醉。

6、本文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写景和抒情自然结合。

7、写出本文的四个成语: 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8、写太守自号醉翁原因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9、《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10、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中考语文写作积累:拔掉心中的杂草

在岁月的浸润下,人的心中会滋生出种.种杂草,使心灵不堪重负,奄奄一息。要想使心灵重现生机,我们就应该毫不留情地拔掉那些长在心中的杂草。自私是长在心中的杂草,这种草会蒙蔽您的双眼,让您只看到自身的利益,而看不到别人和集体的利益,从而干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事。时间一长,您的朋友甚至亲人都会离您而去,让您成为“孤家寡人”。您想成为“孤家寡人”吗?不想!那么赶快拔掉这种杂草吧,使心灵重现往日那种大公无私,心胸开阔的繁荣景象。

忌妒是长在心中的杂草,这种草会天天驱使您跟别人攀比:比吃,比穿,比用。只要别人有哪一点超过了您,它就会疯狂地长,长,长!如果实在比不过别人,就会心怀怨恨。恨到极点,它就会驱使您对别人做点手脚,使点绊子。亲爱的朋友们,请赶快拔掉这种杂草吧,使心灵重现往日那种平和宽容的繁荣景象。

贪婪是长在心中的杂草,这种草会支使您把手伸得很长很长,捞了财物,还要捞钱,

捞了一万块,还要捞十万,百万,甚至千万,直到把您“捞”进监狱。您想坐牢吗?当然不想!那就赶快拔掉这种杂草,去找回那个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真我吧。

自卑是长在心中的杂草,这种草会让您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从而丧失了自信。亲爱的朋友们,赶快拔掉这种杂草,去找回那个自信自强自立的真我吧。

自傲是长在心中的杂草,这种草会让您高高在上,目空一切,除了自己,瞧不起任何人。谁喜欢跟盛气凌人的人交朋友呢?亲爱的朋友们,赶快拔掉这种杂草,去找回那个满面春风,平等待人的真我吧!……

亲爱的朋友们,当您拔掉了这种.种杂草,就等于为心灵卸下了种.种负担,您就会感到浑身轻松自在,您的人生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2.初三语文积累运用 篇二

一、在“读读背背”中积累

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 新教材在每个“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中安排了一些诗词、名言警句、词句等, 旨在让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 了解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人教版六年制第十册教材中安排了2次名言警句、2首古诗词、2次成语和1次对联、1次《三字经》节选, 这些内容的安排有我国古代学习的格言, 志向和思想方法, 使学生受到爱国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 如:《三字经》使学生对我国古代的启蒙教材有一点粗浅的了解;背古代4副对联, 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对联巧妙对偶的形式特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对有些句子, 学生可能朦胧有所悟, 却难以言表, 不必强求学生解释, 只要他们在读中形成感性认识, 丰富文化底蕴。这样既可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陶冶, 又可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在与阅读文本的对话中积累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不仅着眼于从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还注重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新教材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思想, 它所入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其中蕴含着语言美、风景美、人性美的光辉, 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徜徉其中, 放飞心灵与文本对话, 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用“心”读文, 读中积累

“文章不是无情物”, 它传达的是作者炽热的情与爱, 只有读才能把作者深刻的情感挖掘出来。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让读者与作者笔下人物进行角色换位, 使读者的情与作者的情和谐统一, 使文本中那些准确传神的、充满灵性的语言能唤起学生心中某种情愫。如:指导朗读《理想的风筝》一文中最后一段时, 要在理解了主体部分所写刘老师课堂上的情景及课下放风筝的描写的基础上读, 当学生读到“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 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 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 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时, 他们感悟到的是一个残疾老师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来品味语言、感悟语言, 使文字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画面, 为之动情;通过读出自己的感受赋予作品以生命, 沉淀下来, 变成他们自己的语言, 积累下来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

2、读后仿写, 学会运用

“胸中万卷风雷动, 无端直奔笔下来”, 它形象地描述了语言由“积累”到“运用”这样一种最高的境界。事实上, 语文学习的规律也是一个从到积累到运用的过程, 语言的学习, 人文素养的培养无疑是在量的储备中逐渐形成。

纵观每个“积累·运用”中除了安排了读读背背, 还安排了阅读训练, 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它与本组课文有一定的联系, 如第四组的课文《理想的风筝》与阅读训练中的《风筝》不但题材相似, 而且在表达方法上也有相似之处, 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其异同, 借鉴其用词造句的方法, 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 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风筝》在主体部分 (3-5自然段) 一共通过描写七种不同的风筝来表达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理想, 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想: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你想通过做什么样的风筝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如果你是小作者, 你会怎么写?说一说, 用它来代替文章的主体部分。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让他们模仿本文的写法, 想到自己的理想, 然后表达出来, 使《风筝》的容量大为扩充, 体现了从学语言到用语言的过程。

3、课外阅读, 走向生活大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 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语文的学习当成一种生活的探讨, 把生活的经验迁移到语文学习中来, 沟通课内外, 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这种思想就体现在新教材的课后“思考·练习”中。每学一篇课文, 都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读一读, 引导学生多读书, 扩充了课堂的容量, 不仅体现了课文只是个例子的精神, 还体现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如: (1) 在学《忆江南》《渔歌子》后, 找一两首描写春天的诗词, 读一读, 背一背; (2) 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动脑筋的故事读一读。

三、在自由选择中积累

3.初中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三

关键词:语文写作 素材积累 素材运用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提到写作便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局面,受兴趣爱好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写作上展现了较强的文学天赋,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处于黔驴技穷的状态,其实很多学生不是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好,而是其缺乏必要的素材从而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感觉“没话说”。为强化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上的引导,从而使其在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爱上写作。

1素材的积累

素材的积累过程便是学生提升自己文学修养的过程,而这一阶段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眼”与“心”的综合运用。

1.1擦亮双眼,仔细观察生活

“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强调的是作者从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上汲取灵感,然后加之自己的想象最终创造出一个个或鲜活生动、或朴实真挚、或温馨浪漫的故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提醒学生擦亮自己的双眼,仔细的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素材。例如,在景观的写作当中以四季之景最为常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让其仔细的观察世界,从而“看见”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将优美的、有哲理的文字摘抄下来经过自己的融合使其成为自己文章中的闪光点。

1.2放飞心灵,感受真善美

很多学生总是抱怨其在写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容易出现“词穷”“无从下笔”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其没有将真情实感或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写作中去,其写作更多的是一种应付,这种情况下为加强学生正确写作思想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心”进行剖析。“剖析”学生的心灵,主要是通过让其从心底对某些事情进行感悟,那么其在写作中才能更好的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写有关爱国主义或乐于助人等题材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民解放军参与抗震救灾等感人场面的视频,此举更有利于涤荡学生的心灵,使其能更深层次的感知爱国、奉献的真谛,那么其在写作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2写作素材的运用

学生通过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素材后便进入了作文的创作阶段,写作过程便是将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通过具体的写作技巧或手法表现出来的过程,此阶段更注重的是在保证语言组合完整紧密的情况下强化文章的中心、突出文章的亮点,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佳作。

2.1引用名人名言,突出文章的亮点

在语文学习与课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大量的古诗词或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这些素材的正确运用不但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起到升华主体的作用,还使阅读者充分感知到作者的文学素养,从而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2结合实例,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篇好的文章要能够在感情上触及阅读者的灵魂,因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好能将自己掌握的与文章的题目有密切关系的现实案例结合到文章中,从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列举的实例与文章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结合实例与真情实感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2.3润色语言,将材料进行深加工

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对写作素材的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学生不可能真正将自己掌握的素材全盘托出付诸于自己的文章中,其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与语境对素材进行深加工,从而使其以更合适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做到既不突兀还能充分彰显文章的主旨。例如,在写与意志相关的文章时,某位学生便引用了蒲松龄的著名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引用过程中其并没有以对联的形式将内容展示出来,而是结合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项羽破釜沉舟伐楚以及蒲松龄以茶换故事最终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等三个故事形成了一个极具文化内涵并紧扣文章主题的排比句,从而极大的增添了文章整体的亮点。

3结语

初中语文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为强化学生写作功底的培养,教师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等方面的引导,使其可以灵活的运用各种素材润色自己的文章,从而使文章最终成为能激发他人阅读兴趣的佳作。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能应用到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引导上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教师只要经过设身处地的探究便能总结出可行性更高的策略,从而使其成功地作用到语文写作教学中去,以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林.送“鱼”送“渔”亦送“网”——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的对策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C].2013.

4.五年级语文积累运用一 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读读背背,让学生了解对联系内容,并背诵下来;

2、阅读《大理三塔》,完成课后题。

〖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大理三塔》,知道这篇材料是按空间顺序写的,而《海上日出》和《夕照》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请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正确读出对联。

2、提问:你们觉得上下句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对,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联。)介绍对联的由来,告诉对联要求对仗整齐,词性一致。这些只做简单了解。

3.能说说这几组对联的内容吗?可以小组讨论,(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对联)

4.齐声朗读。

5.自由朗读,边读边记。

6.小组朗读或分组竞赛朗读。

7.试背对联,看谁背得最快最准确。

二、阅读《大理三塔》,完成课后题

请学生读课后两题问题,提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大理三塔。

2、看看书中是怎么描写三塔位置关系的,结合看图。

3、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理三塔的样子。

4、你认为这篇阅读材料在描写顺序上与前面所学的《海上日出》和《夕照》一样吗?(步一样,这篇按空间顺序描写。《海上日出》和《夕照》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5、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练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抓物点按照顺序介绍名胜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知道介绍时内容适当,仪态大方。

2、难点:要按游览的顺序讲,讲出特点。

〖教学过程〗

找出事先搜集好的有关风景名胜的材料。

1、作为导游,要介绍风景名胜,你应该先确定什么?(游览路线)你确定时应注意什么呢?(这条路线最好既便于介绍又便于游览)

2、请各位小导游想一想应介绍什么风景,介绍的内容可以列在纸上,做个提纲,或者给同组同学说一说。给大家一段时间进行准备。

3、请同学说之前,问问大家当别人介绍时你应该做什么?(引导他们说学会倾听并记下自已想多了解的内容继续提问)

4、进行交际,要求人人参与。积累·运用1

读读背背

这里选编了描写自然景物的五副对联。目的是:1.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从小对对联有所了解;2.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3.背诵这些对联,积累语言。

可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然后指名读一读。读的时候老师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自由朗读、集体朗读、分组朗读基础上,可以采取比赛形式背诵,看看谁背得快。

阅读

《大理三塔》描写了云南著名的景点——大理三塔。选编这篇阅读材料的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我国风景名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二是在学习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中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后,了解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这篇短文先介绍了大理三塔的位置及周围环境,以环境的优美衬托出三塔的美丽;然后具体描述三座塔,先详写了大塔,再略写了位于大塔西的两座小塔,这一部分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最后以大理三塔的价值总结全文。

学习时将重点放在课后第1题上,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看图、初读课文,了解大理三塔间的空间关系及文章以空间为顺序的写法;其次,根据图画、结合课文的具体描述,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理三塔的样子。

口语交际

设计这则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意图是:1.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2.介绍风景或名胜时,按照顺序、抓住特点;3.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生介绍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介绍的内容可以是名胜,也可以是家乡并不出名的一处风景;二是仪态要大方,要讲普通话;三是作为导游,要按照游览的顺序讲清楚,最好能讲出特点(可以是景物的特点,或地形地貌特点,还可以是风景或名胜的历史、传闻、轶事等等);四是带着热爱和自豪的感情来讲。

进行这项活动时,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材料,老师、家长尽量为学生搜集材料提供方便,学生自主确定介绍哪处风景或名胜;2.确定游览路线,这条路线最好既便于介绍又方便游览;3.最好列出说话提纲,并提前练说,做好充分的准备;4.要求学生介绍之后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5.其他同学听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没讲清楚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要提出来。另外,教师可根据自己班里的实际确定主题。如果班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可以将主题定为“比比谁的家乡美”。如果学生大都是本地人,可以定为“我爱我的家乡”。

习作

设计这次习作的主要意图是:运用在课文中学过的观察方法,观察景物,养成观察的习惯;运用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进行作文。

对于这篇习作的要求有:1.选一处景物,可以是校园中的,也可以是别处的景物;2.对所选景物进行观察,要按一定顺序、仔细地观察;3.把观察到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4.作文的内容要具体。

5.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感受祖国语言的多姿多彩。

2. 背诵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丰富自己的积累。

3. 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妙趣,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

4. 鼓励学生在精美的语言中学习语言,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语言,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初步学会广告语的写作,把握广告语的特性,明确写广告语的要求。

5. 在写作中试着运用想象、联想;产生写作愿望,提高写作兴趣;通过教师点评、同学互改、自己修改等方式,努力把想象运用得更恰当,更合理;运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养成修改的好习惯。

一、温故知新

1. 投影出两组句子,读句子,体会每组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是否相同。

2. 回忆以前理解多义字的基本方法,可推出理解多义词的基本方法:(1)联系句子理解;(2)利用工具书;(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以上三种方法理解词语。

3. 交流学习结果。

4. 用骄傲、特别的两种意思分别说话。

5. 拓展练习:师出示与书上不同的多义词进行理解,并说话。

二、语海拾贝

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许多名人都爱读书,并写下了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一块儿来读一读。

2. 说一说这些名言警句大致的意思。

3.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4. 自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句子,看谁记得又快又多。

5. 同桌抽背。齐背。

三、开心一刻

1. 自由读,准备给大家讲述这个笑话。(准备时,可加上动作、表情。)

2. 抽生讲故事。你觉得这个笑话什么地方好笑?

3. 你从这个笑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4. 教师小结。

5.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笑话?讲给大伙儿听听。

四、综合性学习

1. 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越来越丰富,竞争越来越激烈,有创意的广告在商品竞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电视中、报纸上,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广告。(课件播放没有蚊子,没虫咬,宝宝金水少不了、牙好胃口好,吃饭倍儿香,身体倍儿棒等广告。)这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广告语,让我们一听不忘。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广告?

(2)生踊跃发言,说自己知道的广告。

(3)品读设计巧妙的广告语、欣赏一幅精美的广告画(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探讨写广告语和画广告画的要点。

(4)明确设计要求。

今天就开动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大胆想象,大胆创新,自行设计一则广告语或画一幅广告画,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或发明的产品推销推销吧。

2. 学生创作。

(1)作画: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自己喜欢的产品(或是创造发明的新产品),并加上配文。

(2)写广告语:突出特点,语言精美。

3. 修改提高。

(1)自主修改(学生设计好以后,先自己修改)。

(2)小组修改(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读互看设计的作品,组员之间,读一读,评一评,看看哪些地方是大家欣赏的,哪些地方还要进一步修改)。

(3)自己再次修改。

4. 全班浏览,评出奖项。

把全班同学的作品放在评奖台上,每个学生浏览后,通过自荐、推荐等方式评出优秀广告语奖、优秀广告画小设计家奖、小小发明家奖等奖项。

5. 颁奖典礼。

在颁奖典礼这一环节里,让学生拿着自己设计的广告语或广告画进行表演、介绍。表演中、介绍时辅以表情,配上动作,把广告语、广告画演活,演真。

五、习作百花园

1. 读懂题目要求。

在学生独立弄清要求的同时,教师相机点拨,帮助理清要点。

2. 出示范文,引导正确选择习作材料。

(1)师生探讨,怎样写才精彩。

①大胆、合理、曲折的情节安排。

②逼真的`让人身临其境的环境描写。

③细腻的让人感同身受的心理描写。

(2)师强调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植根于现实。

②主题思想健康,丰富多彩。

3. 读写结合。

写作前让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中,作者大胆想象的运用,启发学生根据选材进行合理、大胆、新颖的想象,然后写作。

4. 自读自改。

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知道修改在习作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5. 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老师指导修改习作的方向和方法。

6. 小组内互评自改。

引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在评习作时,学会思考,力求得到一些启发,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7. 小组赏读。

8. 面向全班赏读,增加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取长补短。

六、自主阅读园地

1. 运用已学过的阅读方法,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自主阅读。

2. 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内容,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3. 提出你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生生、师生互动研讨。

6.积累与运用一语文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引用”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妙处。

2积累古诗名句。

3了解“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表达方式。

4欣赏肖邦小屋四季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美好景物的向往。

5运用口头或书面语交流旅游见闻,抒写独特的感受。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读两个句子,体会“引用”的好处,再交流感受。句中“引号”中的内容,就是使用了“引用”的`手法。提醒学生使用“引用”的方法,应该注意:必要之处才“引用”,不要滥用;不要改变“引用”的内容。

2请学生说几个用了“引用”手法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自读诗词,说说其大意。然后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背诵。

三、互动平台

自读材料,结合课文,体会“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作用。

四、自主学习园地

1看到题目会想到些什么?为什么说“这美丽的花园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2交流感受,体会肖邦小屋的宁静与优美。

五、口语交际

1阅读材料,明确要求。

2选择自己的旅游经历谈体会。

六、习作百花园

1回想旅游经历,交流自己快乐的感受。

2确定习作范围,确定题目;交流习作题目、内容、提纲。

7.初三语文积累运用 篇七

一、分类式积累法

分类式积累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它是指针对积累的内容, 按照不同类别进行整理, 该方法有利于学生记忆, 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在积累过程中, 学生应单独准备一个积累归纳本, 在学习过程中, 会遇到许多好词好句, 学生应随时将其记录下来, 并按照相关内容进行分类, 包括字音、成语以及课外名句等, 并形成一系列专题,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 学生应经常复习归纳文本中的相关知识, 并加强对所积累知识的记忆, 并学会如何应用所积累的知识, 从而避免在做题过程中再出现错误。

(一) 字音积累

在积累字音过程中, 学生可以按照字母顺序A-Z进行分类, 可以参考字典的编排方法, 这样编排更加的科学、合理。对于字音的积累, 主要是积累记忆难度较大、易错的字音, 这种字音的归纳整理, 需要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归纳整理方法: (1) 根据字的意思, 判断字音, 如“降”, 念“jiàng” 时, 意思为下落, 念“xiáng”时, 意思为归顺;“数”, 念“shǔ”, 意思为数落, 念“shù”, 意思为数据。 (2) 记住字音的特例, 如“稽”, 念“qǐ”时, 只有一种情况, 为“稽首”, 其他情况念“jī”;“稍”, 念“shào”时, 只有一种情况“稍息”, 其余情况下念“shāo”。 (3) 容易被误读的字音。如“刹那”中的“刹”应读成“chà”, “挨饿受冻”中的“挨”应读成“ái”。

(二) 成语积累

在成语积累过程中, 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归纳整理, 通过字母顺序的编排, 对成语进行积累, 同时也可以根据成语的特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般情况成语主要包括褒义成语和贬义成语两种, 所以学生可以按照这一特点, 将褒义成语和贬义成语分别归纳到一起, 同时也可以根据使用对象, 进行分类整理。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些成语的记忆, 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记忆字音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这些字音。

(三) 课外名句积累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有许多的文章, 都需要进行背诵, 这也是一种积累的方式, 所以学生应加强对课内古代诗文名篇的背诵, 除此之外, 还需要加强课外知识的积累阅读, 并且加强对所积累知识的复习, 如果学生通常不注重知识积累, 没有形成积累的习惯, 这样即使学习过的知识, 如果不经常进行复习, 就会非常容易的忘记, 在做题过程中经常出错, 所以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态度, 应结合学习目标, 采取正确的积累方法, 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

二、情景启发式阅读

情景启发式阅读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 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走入作者世界, 与作者进行愉快的交流, 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 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所以加强学生的阅读至关重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特点, 结合教学内容,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增强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师还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帮助学生充分掌握阅读的方法, 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而实现高中阅读教学水平的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一课时,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关于秋天的画, 同时在多媒体上播放了《天净沙·秋思》这首诗, 同时教师又声情并茂的朗读这首诗, 而且让学生结合画面, 感受《天净沙 · 秋思》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这种方式, 能够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感受, 以此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促使学生有继续探究的欲望, 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时也会更加的认真, 从而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又如《雷雨》一课学习过程中, 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 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 这样能够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人物的内心活动, 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

总之, 积累和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对学生学习高中阅读具有作用, 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主要应采用两种方式, 即分类式积累法和情景启发式阅读, 并充分发挥这两种方式的作用, 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保证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毛海英.浅析积累与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 (中) , 2014 (2) .

[2]崔忠萍.勤于积累易于作文——时文阅读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7) .

8.初三语文积累运用 篇八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一等的文章的语言表达要求为: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语言又分为华丽和朴实的风格。究竟语言的形式要求华美还是朴实?其实,这并不重要。但是,有一点必须要强调,那就是语言要讲究锤炼。

二、要引导学生习惯于积累语言

苏轼有一句关于读书作文的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显然强调了“积”的重要性。学习语文的“积”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吸收,主要途径是读;而“发”则是对语言文字的倾吐和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要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厚积的方式如以课本为主,在课文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积累;鼓励学生从课外读物或者电视、电影片段中积累语言。

三、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教学课文的时候注重的是考试常考的问题解答技巧训练,而忽略学生对某些好词语、好句子的积累与运用。学生碰到某一个词,能读懂它的意思,但是仍然不代表他已经真正掌握了这个词。只有当他自己在特定的语境中能使用这个词,才真正掌握了这个词。

四、教给学生美化语言的方法

1.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结合。这种安排句子的方法使语言摇曳多姿,参差错落,从而增添文章旋律感和音韵美,给人一种审美感受。

2.运用修饰语,塑造形象美。

修饰语就像新娘化妆用的胭脂,能使作文这个新娘更妩媚动人。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描绘荷叶、荷花、荷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鸟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叶、荷花、荷香在“田田、亭亭、袅娜、渺茫”等修饰语的装扮下,显得如此美丽而又动人。

3.注意运用修辞。

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彰显语言魅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荷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句连用了通感等修辞手法,新颖灵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绘了荷花的情态,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4.引用古典诗词、名言警句。

9.语文积累与运用八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巩固旧知,发现语文学习规律。

2背诵各国谚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3阅读成语故事,积累词语,拓宽知识面。

4学会办报,在实践中锻炼听、说、读、写能力。

5激发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所见所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6培养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有所获,有所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难点:培养个性化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的资料。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迁移运用

1学生自由读句。同桌相互读。

2小组讨论带点词的`相同之处。

3指名读,注意指导带点词的理解。

4在实践中去运用、感悟。

二、读读记记,语言积累

1小组内读,读准确。

2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同桌对背。

4全班交流搜集到的类似俗语、谚语,并把这些句子记在采蜜集中。

三、积累成语,体会内涵

1学生自由读,读准确。

2观看《刮目相看》动画。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4小组内交流相关的成语故事,将这些成语收集到采蜜集中。

四、综合学习,提高能力

1说话练习,话题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

2小组内交流资料,互相补充,并选一名成员上台演说。

3小组间评比,相机指导。

4小组中讨论如何办报,交流办报方案。

5指导写作。

五、自主阅读,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澳门风光片。

2学生自由朗读。

3小组中互相帮助学习。

10.初三语文积累运用 篇十

一、课标要求,考点分析。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材内容读音无错误。重点考查声母的掌握。

2.汉字书写正确、规范。能正确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会写通行的行楷字。重点考查教材篇目中的易错、易别字,考查汉字书写在方格中的大小、结构与重心的平稳。

3.能正确理解、运用常用现代文词汇和浅易文言文词汇,掌握词义的类别(同义词、反义词)、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及其作用。重点考查教材篇目中实词的理解。

4.能正确判别现代汉语不同句式及其作用。重点考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类别区分及其作用。

5.能够判别词语的类别、短语的结构类型、单句的基本成分以及简单的复句,能够运用语法知识判别病句并能够修正。(词语类别: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短语结构类型:并列、偏正、动宾、后补、主谓)(单句结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复句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重点考查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单句的基本成分的判别。

6.能够判别修辞格类别及其作用。[比喻(明喻:本体、喻体、喻词)、拟人、夸张(扩大、缩小)、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重点考查修辞格运用的作用。

7.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8.掌握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绘画、书法等常识。重点考查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常识。

9.会默写教材要求所有背诵内容。

纵观近几年泰安中考语文试题,在积累和运用部分,试题类型大致考查字词的音形义,成语,病句修改,文学常识,语法等内容。以选择题的形式来体现和完成。命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体现语文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

二、备考策略,典例剖析。

① 准确识记,正确朗读。把自己容易读错的形声字形近字加以收集比较,注意多音字的比较。

② 注意辨析近义成语和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掌握成语的出处、感情色彩、意义。③ 修改病句要找准病因比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用词不当,重复累赘等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④ 加强所有古诗词的背诵与理解。特别是课标要求背诵的,重点落实到默写上。⑤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 , 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 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在复习时在复习时应强化以下四个环节 :(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 , 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 , 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 , 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书写要规范。

【例1】下面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山岚(lán)叫嚣(xiāo)别居匠心 苦心孤诣 ..B、眩目(xàun)忸怩(niē)悲天悯人 见异思迁 ..C、狼籍(jí)休憩(qì)无所事事 温文尔雅 ..D、皲裂(jūn)惬意(xiá)未雨绸缪 不屑置辩 ..[分析]从各地近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往往把对词语的书写和字音的拼读与识记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比单纯考查汉字的注音难度要稍大,而且考查的面广、选词灵活,因此备受青睐。此题中A项中,“居”应该为“具” ;B项中“眩”的注音应该为“xuàn”, “怩”的注音应该为“ní” ;D项中的“惬”应该为“qiâ”。正确答案选C。【例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一晚亿美元,而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C.人生就是因为无法随心所欲,所以才有意义。....D.法令枪响后,刘明同学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获得第一名。....[分析]本题中,将成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辨别其含义,这就要求考生掌握成语的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更要结合语境来辨析用在句子中是否恰当。选项D中的“首当其冲”的意思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遇到灾难。用在这里很显然不合适。【例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B.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C.在学习中,我们要即使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D.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欢呼声。

[分析]本题中A项中缺少主语,把“通过”和“让”去掉其中一个。C项中应把“发现”放在“解决”的前面。D项搭配不当,看到欢呼声不搭配,应改为听到欢呼声。【例4】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B.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神聚”。C.朱自清,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民主战士。他的(春)(背影)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孔乙己》《风筝》都出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分析] 文学常识是中考的常考内容,主要考查中国作家的生活朝代年代,外国作家的国别,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重要的文体常识,课文中涉及的重要文化常识。本题中的D项《孔乙己》出自《呐喊》。【例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C.我们今天淡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分析]答案B。A句引用的话是作为句子的一部分,逗号应在引号外;C句中虽然有疑问代词,但整句话是陈述句,句末应用句号;D句中表推测的概数中间不用顿号。【例6】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拟人、比喻)B.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反复、排比)D.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

[分析]答案A。A中虽然有常用的比喻词“好像”,但在此句中表示的是情况有相像,并无本体,也无喻体,所以不能看做比喻。【例7】选出对下边句子成分分析正确的一项。()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

A、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宾语是“在眼前”。B、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延安机场”,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

C、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D、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十几年来”,谓语是“延安机场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眼前”。

[分析]答案C。“十几年来” 表示时间,是限制性状语;“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是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在眼前”是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故正确答案选C。

三、直击中考,沙场点兵。

1.(2010泰安)下面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撰(zhuàn)写 附和(hâ)人情事故 趾高气扬 ..B.造孽(niâ)踽踽(jǔ)独行 首屈一指 冥思苦想 ..C.颀(qí)长 横亘(gâng)消声匿迹 怒不可遏 ..D.倔(juã)强 重峦叠嶂(zhàng)优柔寡断 按布就班 ..2.(2013临沂)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A.炫耀 决别 逢场作戏 苦心孤诣 B.荣膺 诓骗 人情炼达 一泻千里 C.奥秘 凌驾 转弯抹角 进退围谷 D.驻足 屏障 恪尽职守 闲情逸致

3.(2013泰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者。(王安石《伤仲永》)..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刘禹锡《陋室铭》)..C.又间令吴广之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所旁丛祠中。(司马迁《陈涉世家》).D.万钟则不辩(辩论,争论)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4.(2013天津)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5.(2012泰安)对下面复句关系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A.一重复句,转折关系。B.一重复句,因果关系。

C.二重复句,第一重是转折关系,第二重是因果关系 D.二重复句,第一重是因果关系,第二重也是因果关系 6.(2013泰安)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渔家傲》)

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信乎?与朋友交而不忠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秦风•蒹葭》)D.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何其芳《秋天》)7.(2010天津)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8.(2013重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B.《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老舍,著名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济南的冬天》《秋天》。

D.杰克·伦敦是美国小说家,他的小说《热爱生命》讲术了美国西部淘金者的故事。

四、精选习题,巩固提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栖息(qī)

倾泻(xiâ)窥视(kuì)

官衔(xián)

....B.震憾(hàn)

滑稽(jī)

轻蔑(miâ)

琐屑(xiâ)

....C.阔绰(chuî)胆怯(qiâ)贿赂(lù)

吝啬(lìn)

....D.惋惜(wǎn)忌讳(huì)酝酿(niàng)取缔(tì)....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污秽(huì)干涸(gù)惟妙惟肖(xiào)...B.丑陋(lòu)绯红(fēi)

深恶痛疾(wù)...C.襁褓(qiàng)朔方(shuî)

锐不可当(dǎng)...D.匿名(nì)称职(châng)

恪尽职守(kâ)...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轻盈

筹画

人声鼎沸

B.蜿蜒

烦躁

物竞天择

C.决别

骄奢

恪尽职守

D.恻隐

懊悔

义愤填赝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市短小精悍的民俗节目《鼓盆歌》,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亮相。....B.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C.登上市郊真武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D.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泛舟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的襄阳古护城河,那真是惬意无比啊!....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周杰伦的新专辑《跨时代》先后曝光三首歌曲,在经纪公司的运作下,每首歌的面世都引发了试听热潮。

B.明年起在国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完全禁烟的“禁烟令”,得到了大多数市民的拥护。C.世博会的交流价值,不仅体现在思想、文化与观念上,更体现在商品、技术和金钱上。

D.澳大利亚16岁少女杰西卡,在过去的七个月时间里,成功穿越了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举成为有史以来不靠外力援助、独自驾驶帆船环游世界的最年轻水手。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内容,应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A.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果断而大胆)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张开)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那么(何尝)不美丽? ..D.但愿父辈的每一句话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从中萌发(呈现)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

8.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9.短语类型一致的一组是()

A.纯洁高尚

全面衡量

热烈响应

热切希望

B.灿烂异彩

重放光明

热情鼓励

放射光芒

C.分析成分

巩固胜利

战胜敌人

散发香气

D.感觉良好

完全彻底

修饰限制

搭配适当 10.对加点词的词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霞升起来了。(助词)

.B.他抑制不住工作的热情。(助词).

C.这是很清楚的。(副词)

.D.我在房间里读书。(动词).1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我们头顶五六丈的上空,发出一声可怕的霹雳,天空被彻底震裂了,震碎了。理解: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霹雳的威力之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C.天边几颗调皮的星星,时隐时现,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和月亮捉着迷藏。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星星时隐时现的情态。

D.看着眼前的木槿,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半截了,还开花!

理解: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木槿的顽强精神,表达了作者的震撼与赞美之情。

1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1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 B.各种非法添加剂仍在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环节屡禁不止。客气地说,是生产

经营者普遍缺乏法制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不客气地说,是缺德。

C.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1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他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印款,印饰。D.网路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

15.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写的《水浒传》塑造了许多英雄好汉的形象,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

C.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

D.《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作品,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

16.下列对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是“失街亭”一事。

B、《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以“爱的哲学”为核心,赞美母爱、赞美童心、赞美自然,不断探索人生。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作者保尔·柯察金在这部作品中展示了在党的教育下,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钢铁战士的过程。

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参考答案

三、直击中考,沙场点兵。

1.B 2.D 3.D 4.D 5.C 6.D 7.B 8.C

四、精选习题,巩固提升。

1.C 2.B 3.B 4.B 5.D 6.C 7.C 8.C

11.感悟 积累 运用 篇十一

一、在咀嚼品味中感悟

首先是联系。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讲到“雪中送炭”一词中,我先让学生理解“雪中送炭”的字面上的意思及比喻义(比喻在别人急需解难的时候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接着结合课文理解其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弄清文中的“雪”指什么,“炭”指什么,通过读课文,学生知道了文中的“雪”指的是战场上环境险恶,敌机封锁,供应困难,战士们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急需食物。“送炭”是指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们送来了打糕。这样,词语学习是有层次的,是立体的,学生对这个词便有了具体的感受,以后再见到这个词语就会想到帮助的及时和宝贵,情谊的高尚与温暖。

其次是比较。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中作者对主人公的称呼出现四次变化:“小红军”“小家伙”“小鬼”“小兄弟”,体现了作者情感的微妙变化。我让学生比较这四个词语的异同,联系课文看看其是否可以互换位置,在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否一样。通过联系比较,学生明白了四个词语虽然都是带个“小”字,都点明了主人公的年龄,但其内涵是有区别的,不能互换。“小红军”一词用在陈庚刚碰上小红军时,点明了这孩子的身份;“小家伙”用在陈庚对小红军的外貌观察描写之时,体现了陈庚对小红军的怜爱之情;而“小兄弟”一词用在陈庚悟到真相往回找小红军,可小红军已经牺牲,陈庚深深自责和悔恨之时,陈庚同志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对阶级兄弟的满腔深情倾注笔端。

第三要深抠。如《荔枝》一课最后以一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戛然而止,与上文形成了思维的跳跃,言尽而意犹未尽,是痛楚,是遗憾,是无奈,更是无限的怀念,浓缩了作者深沉而复杂的情感。这里我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细细品味,想想作者没有说出的话是什么。有的学生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可母亲却永远地离我而去了。”有的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可母亲已不在人世,我再也无法弥补我的遗憾了!”也有的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睹物思人,要是母亲还健在该多好啊,我一定让她把荔枝吃个痛快。”从学生的言辞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真正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

二、在诵读中积淀

诵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方式,诵读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注重诵读中意会、涵泳、体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林海》一文中,有一句“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句中为什么连用了四个“点儿”呢?去掉它们行不行?,我让学生去掉句中的“点儿”比较读一读,想一想,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学生很快就体会到:去掉“点儿”,不仅句子意思发生变化,不切实际,且读起来显得呆板无味。加了“点儿”,才能说明兴安岭的岭差别不多,确实是“温柔”,也使句子灵动活泼,韵味十足。又如人教版第五册《秋天的雨》中第一段话:“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这段话中为什么连用了两个“轻轻地”呢?用一个不行吗?这是值得让学生感悟的。用什么策略呢?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诵读体味。通过诵读体味,学生明白了加上一个“轻轻地”,一方面突出了秋雨的温柔,一方面使句子读起来节奏舒缓优美,显出诗般的韵味,和全文优美的语言风格融为一体。

三、在实践运用中强化

要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加强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练习运用语感、强化语感。对文本中反复诵读和选点品读形成的语感,可通过情境性的填词、情境性造句等模仿性练习运用内化。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针对“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一句表达特点,设计这样的仿写;太阳出来了,先是________,随后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一句是个总分句,可作这样的仿说或仿写:公园里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_。学了“林海”一词,知道了“海”字可比喻数量多的人或事物,让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可称为“海”。学生很快想到了书多可叫“书海”,人多叫“人海”,会议多叫“会海”, 学习的广阔天地叫“学海”等等。

此外,教师还可挖掘文本训练点,精心设计书面练习运用语感。如进行改写句子,提供词语组合成句、续写、改写、重组、补写、扩写等语言运用的练习。每天、每课练一点,只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感就能逐步得到提升。

12.初三语文积累运用 篇十二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 我在“积累与运用”课的教法上力求有新的突破, 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如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积累与运用”的教学, 其中有个“语海拾贝”是要求背一些古诗文中的名句。如果仅仅是按照参考书的要求, 让学生大致理解、背会, 或者把这些句子的出处也让学生记下来, 再做一些课外的延伸, 那么结果很可能是学生背下来了, 但又很快淡忘了, 而课外查找诗句的出处等则会成为他们的额外负担。如此学习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兴趣, 其教学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中, 不仅能积累词语句, 还应掌握方法, 产生兴趣。对于本题来说, 让学生积累这些诗句并掌握日常学习的“积累”与“运用”的方法, 这是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总结方法, 再依照方法当堂学习, 这是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欣赏与创作感受文字美, 使其产生对“积累”与“运用”的兴趣, 这是情感目标。

三维目标确立了, 我开始思考教学环节的设计。经过反复琢磨,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流程:

第一步:回忆平时学习, 总结积累方法

一上课, 我先让学生进行平时学习的自我总结, 想想自己平时是怎样积累的。学生根据平时的学习经验和平时教师给予他们的指导, 很快便总结出了“积累”的常用方法。这时, 教师板书——积累妙法三招“多读多背多摘抄”。并肯定了他们的总结。在我的鼓励之下, 学生发现学习的方法就是来源于自己的发现和总结, 更明白了学习其实就是“实践——发现——总结——再实践”的这么一个系统的过程, 只要善于东脑筋琢磨, 掌握学习方法其实并不难。这体现了“积累要和日常学习相联系”的原则。

第二步:运用方法积累, 完成知能目标

方法有了, 积累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我让学生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进行当堂积累, 学生当然知道要怎么做, 而且兴趣颇高。一会儿功夫, 学生就记下了语海拾贝中的句子。有的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把这些古诗文的出处也查到了, 我也把这些古诗文制作成了课件, 让学生课上读, 赏, 记。部分学生精彩的感情朗读使许多学生也跃跃欲试。当我检查背诵时学生纷纷举手, 都想试一试自己积累的功夫。这样, 不到半节课的时间, 学生已经完成了课本上的积累任务, 一部分学生还做了课外积累。

我平时很注重学生的课外古诗文的积累与理解, 学生的每日学习都有“摘抄”这项任务。但这些好词佳句怎么去用, 有的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这类课不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吗?备课时, 我制作了一些课件, 把学生平时背诵和积累的名句邓以各种题的形式加进课堂以充实教学内容。这样设计的目的, 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让那些因平时不太下工夫积累的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看到自己平时积累的这些看似无用的古诗文现在派上了用场时, 他们会争先恐后地抓住机会表现自己。这时, 他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积累”的意义。

第三步:总结“运用”窍门, 参考运用实例

有了前面对积累方法的总结, 当我提出归纳“运用”窍门的要求时, 学生们踊跃举手。我和学生一齐总结出“运用”窍门两式:“理解了再用, 用到恰当处”。此时, 这些东西怎么用, 学生一目了然。不过, 考虑到有的学生只知道理论还缺乏实践的情况, 我在设计教学时又加上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提供用词用句的典型范例, 让他们先感受语言文字的准确优美, 再让他们进行仿写。我还为学生提供了好多课外的名句。例如:“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此时无声胜有声。”“春茶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等等。我让他们选择积累, 选择运用, 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积累, 明白把积累到的知识与方法运用于表达, 就相当于逐步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 就能越来越会说, 越来越会写。

第四步:激发创作兴趣, 当堂实践“运用”

看到了把这些名句运用的十分精彩的范例, 学生在读赏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到了“运用”的方法。有了具体的例子, 多数学生都觉得自己能提笔写了。于是, 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 他们写出了好多精彩片段, 有个学生还把我给出的六个不相关联的课外名句用在了一段话当中。他是这样写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 院子里的梨花都开了, 老师不是让我们写一篇关于写景的文章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现在在“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了。我大笔一挥写起来, “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着写着, 我想到了为我们辛勤工作的老师们,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他们不正像这装点春天的梨花在默默的奉献自己吗?“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老师经常这样对我们说。我在心里默默的想:老师, 我不会辜负您对我的希望的!

13.初三语文积累运用 篇十三

1、教师简介祖国古老文化——对联。

2、学生自由诵读对联。

3、教师大概介绍对联的内容。

4、学生练习背诵对联。

二、阅读短文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了解大意,找出文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

这篇短文介绍的是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介绍的是云南的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和它周围的优美环境,详细介绍了大理三塔的壮观景象。)

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3、教师指导、小结:

第一自然段,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

第二自然段,大塔的样子。(大塔的样子写得最详细,可分三层来理解:一写大塔的名称和它的大小。二写它的总体形态美。三写了它的具体构造。)

第三自然段,两座小塔的样子。

第四自然段,大理三塔的价值。(这一段最后的排比句表达的意思非常全面深刻。)

4.引导学生分段。大家看,这四个自然段中,那些自然段意思比较接近,可以归为一段?段意怎么归纳?

5.教师小结:(第二三自然段的意思比较接近,可以归为一段:介绍大理三塔的样子。)

6.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4.初三语文积累运用 篇十四

训练要求

・・ 1、指导学生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

・・ 2、辅导学生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 3、辅导学生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 训练过程

・・ 一、导入课题

・・ 二、完成读读背背

・・ 1、学生自读:

・・ (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

・・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人偶尔犯个小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

15.初三语文积累运用 篇十五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感悟语言

1. 画面铺垫, 激情促学

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先进工具。现代媒体能创设美景给学生以多层次的欣赏, 让学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培养学生听、说、读的技能, 提高他们观察、想象及赏析词句的能力。例教学《小露珠》第一节时, 我用电脑演示露珠的出现过程, 因为小露珠的出现不是一个瞬间的过程, 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见到小露珠, 但不易见其渐渐出现的过程。学文至此, 学生迫切希望亲眼目睹一下小露珠出现的过程。于是, 我利用这个现代教育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 通过电脑演示将视觉效果 (小露珠的出现过程) 与听觉效果 (小蟋蟀的叫声) 有机地结合起来, 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化枯燥为生动。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在此刻被化解了, 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为其形式之新颖, 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 从而产生了乐学情绪, 积极投入到文章的赏析中去。

2. 音乐渲染, 读中自悟

一首《摇篮曲》能使你回到儿时妈妈的怀抱;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会让你热血沸腾, 心中敬意油然而生;同样《春天的故事》会使你眼前出现邓小平主席正领着全国人民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前进……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就要借助音乐的独特魅力为我们语文教学服务。如《二泉映月》一文中阿炳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如果仅凭教师苍白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 领略阿炳非凡的艺术才华, 体会阿炳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显然是不够的。于是, 我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 用电脑出示了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的塑像, 并播放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二泉映月》, 饱含深情地范读课文, 《二泉映月》使同学们一步步地走近阿炳, 你听, 那琴声委婉连绵, 像痛苦的叹息, 又像深情的赞美;随着旋律的升腾跌荡宕, 乐曲进入高潮, 由悲愤而怒号, 由怒号而憧憬。从舒缓而又起伏, 恬静而又激荡的琴声中, 学生们感受到阿炳那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在悲伤慨叹自己的经历坎坷, 漂泊无依;他在愤怒质问:月光虽明, 世道却暗, 泉水虽甜, 人世却苦, 水面虽平, 人间不平;他在拼命抗争, 生活的贫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在深情赞美恩重如山的师父和给自己创作灵感的清泉明月。听着这如歌如泣的美妙音乐, 学生们不禁泪花闪烁, 捧起课本开始细细品读。没有讲解, 没有问答, 你能说学生没有感悟课文中的语言吗?你能说学生的情感没有泛起涟漪吗?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唤起回忆——积累语言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只有读得多, 记得多, 积沙成塔, 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 达到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如果仅用一个硬邦邦的“背”字, 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积累语言了吗?事实显示:不能。机械的记忆费时大, 收效小, 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 我凭借现代教学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 精心组织教学, 努力使学生学得好, 记得牢, 用得上。例如《三亚落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 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为使学生轻松积累, 记忆深刻, 出口成章, 下笔成文, 我先让学生用“”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美美地饱读, 然后电脑出示与文中景色相似的镜头进行定格, 并相机询问:“看到这个镜头, 你想起了文中的哪个词语?”镜头不断改变, 于是“玉屑银末”“赤朱丹彤”等优美词语, 学生立刻变书本的为己有。于是我趁热打铁, 鼓动学生打开笔记本摘录好词, 加深印象。由易到难, 由词到句, 甚至到段, 再引发欲望, 打开思维, “看到这个镜头, 你想起了文中的哪个好句?”依旧是原来的镜头, 要求不同, 学生的收益也不同。此时有了重点词的铺垫, 文中佳句从学生的口中顺利地涌出, 没有一个“背”字, 学生轻松快乐地积累了语言。

阅读课如果仅着眼于课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必然在课堂中穿插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片段或知识来丰富学生语言, 但传统教学受时空限制, 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了现代教育媒体, 事情就好办多了。例如《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 作者的描写令人神往, 波光粼粼的多瑙河, 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著名的国家歌剧院, 这一切的一切, 如果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学习, 学生会显得意犹未尽。于是, 我布置学生跑图书馆, 上网浏览, 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查询一切有价值的资料。于是, 河水清澈、景色秀美的蓝色多瑙河呈现于学生们的面前了;各大著名音乐家的资料罗列于教室墙壁上了;国家歌剧院就像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展现在学生面前了, 就连宋祖英在国家歌剧院所开音乐会的情景也被学生制成录像搬到了课堂上, 再配上幽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就这样, 音乐之都维也纳由静变动, 由虚为实, 学生们一边欣赏这美丽动人的画面, 一边用文中语言为其作讲解, 积累语言, 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如果长期积累, 我相信学生记忆仓库里的词句肯定会丰富多彩, 层出不穷的。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冲破时空——运用语言

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 (下转第28页) (上接第27页) 的目的, 然而, 运用语言大都需要气氛、场景。现代教育技术以视听同步化, 图像动态化, 再现生活、景物、事件等优点, 克服了传统教学“四面楚歌”的现象, 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从而打开话匣子。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首诗, “语淡而味不薄”, 一个普通的农庄, 一次鸡黎饭的普通款待, 但在这朴实平淡的描写中, 蕴藏着浓厚的情味。如何引导学生从“淡语中”尝到“不薄之味”呢?首先, 我先让学生理解诗句, 再加以丰富的想象。然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绘制成美丽的风景画, 接着再根据诗句“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展开合理的想象, 诗人与友人“把酒话桑麻”时会怎么做, 怎么说呢?然后再找一个学习伙伴一起表演。于是课堂沸腾了, 学生们争着展示自己所绘之杰作, 抢着与伙伴一露自己能说之口才。最后, 我请出小组代表来到实物投影前, 让学生的精彩之作展现于每位学生面前, 让学生与学生“把酒话桑麻”。农村的恬静、简朴, 友人间的饮酒闲谈, 无拘无束, 在借助实物投影的同时, 被学生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此时的课堂, 学生哪来的学习负担, 此样的课堂, 学生哪能没有学习兴趣呢?

上一篇:礼赞新中国70周年祝福寄语下一篇:家乡的变化作文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