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专题

2024-09-17

感恩的专题(14篇)

1.感恩的专题 篇一

感恩老师

在暑假的这些日子里,我常常在梦中想起我们的熊老师。在这充满爱的班级里、曾经发生过许多让人热泪盈眶和感动的事,其中有两件事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从上小学开始,熊老师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六年来,她就像慈母一样关心着每一个同学的健康成长。记得有一年的夏天,快到期末了,在这个时候我得了肺炎,心里非常着急。熊老师知道后,关怀备至地来我家里探望,并且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不要着急,安心在家里养病,耽误的功课我会想办法帮你补上的。”从这以后,只要她能抽出时间就到家里给我补习应学的知识,实在抽不出时间就派离我家较近的同学来帮助我。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期末考试到了,我的学习成绩都在95分左右。结业式那天,我手捧记分册,满怀深情向老师鞠了一躬,满含热泪地说:“老师,谢谢您!”

奥运会前夕,我们班在熊老师的倡议下我们召开了‘大手拉小手,清除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的主题中队会。每个同学都通过调查搜集了许多数据,说出了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性。每个同学还自己动手用布缝制了环保袋。我们大家做的环保袋五颜六色,形状各异漂亮极了,我们每人拿着自己的环保袋,踏着欢快的节拍,走着轻盈的舞步,写出了我们从小要热爱生活树立保护环境和迎接奥运会的决心。在这次中队会上我很受感动,因为我们班全体师生和家长们在一起共同为保护环境,共同为我们地毯生活做出了一点贡献。亲爱的老师,您真的像我们的妈妈一样,那么慈祥,那么亲切,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您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我们虽然离开了您,即将升入中学,但是您对我们精心培育的思想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前门西河沿社区:芦欣悦

2010-8-25

2.感恩的专题 篇二

关键词:专题节目播音员,整体理解,动态把握

专题节目涉及的内容较多,反映的问题较为深刻,形象鲜明,写法巧妙,由播音员运用多种播音表达技巧,通过讲述的形式传达节目信息。因此,播音员在播报专题节目时,要系统梳理稿件脉络,整体理解与动态把握所播稿件,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播音达到张弛有度、动静相宜、主题突出的效果。

1 电视专题节目的整体理解模式

整体理解专题,是播音员运用语言的前提条件,是其在播稿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播音员分析理解节目的过程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统观整体的步骤。

1.1 从整体深入到局部细节

专题节目播音员的播音创作要想真正与节目达到和谐统一,需要依托于专题片中整个事件发展的内部联系,并藉此调整播音中语言的运动节奏,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电视专题节目的整体理解,首先应确定电视专题节目的类别,例如纪实类、公共类等,各类型节目又可细分为多种专题节目形式,如纪实类包括新闻、文献、文化、综合;公共类包括社会、经济、科技等。专题节目的类型不同,其播报方式也要“因类而异”。其次,要对播稿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每段文字中的每句话及每个词的含义,随着对专题内容的展开而逐步提升思想感情的运用。

1.2 从局部统一到整体主线

文字稿件的主题思想是专题节目的灵魂所在,每一个专题节目都通过专题的内容与形式阐述着不同的主题。专题内容决定专题形式,形式是对内容的美化与强化,而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服务于整体主线的,因此,掌握好专题的内容与形式,能更好地强调主题,掌握好局部的细节,可表现出整体的风格。播音员应掌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根据不同的专题情境,调整自己的音色、语速与情感,播报出准确、到位的声音,达到生动、形象、直接的感染效果,成为连接电视专题节目的纽带。

2 电视专题节目的动态把握途径

电视专题节目的播音是一项艺术加工、创作的过程,其中,情感的表现力度作为动态因素,决定着播音产生的效果,情感表现力体现在思想感情的控制与表达等方面,“现场感”和“对象感”是专题播音动态把握的两个主要原因,两者之间既独立又统一,因此,动态把握好专题节目,需要从这两方面着手。

2.1 在专题节目的“现场感”中控制思想感情

“现场感”是在正确理解播稿的基础上,对稿件深入细致地分析理解,能达到犹如身临其境之感,在情景交融中,产生真实的切身体验、感受与强烈的播讲愿望、情感,合理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模拟现场进行播音时,能产生实效式彩排效果,经过多次训练,可迅速提高播音质量。播音员要善于利用专题节目的“现场感”,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不同的播音员对作品的理解不同,其所形成的播音风格也各不相同。

2.2 在专题节目的“对象感”中表达思想感情

“对象感”是电视专题节目播音员对受众的群体特点、精神要求、心理状态、思想感情、收听反应的设想、感觉与感知,从“对象感”中寻找与受众心灵交流的契入点,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采用轻重虚实、抑扬顿挫、快慢停连等多种语言播音技巧,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对象的设想,必须从量(性别、年龄、职业、人数等,有关对象的一般情况)和质(环境、气氛、心理、素养等,有关对象的个性要求)两方面去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全局,有的放矢,且有助于不断提升专题节目的播音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专题节目的播音工作中,主要是以情感带动声音,情感的激发源自播音员对专题节目稿件的整体理解与动态把握。只有通过深入地分析与透彻地理解,并激发出现场感与对象感,才能使播音员的播音技巧渗透到播稿的字里行间,达到一种与专题节目题材相一致的情感自然流露的境界,从而使受众在视听中深刻体会到作品表达的真正含义。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新媒体背景下的广播电视语言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2(3).

3.感恩节专题播音稿件 篇三

项目总负责人:朴正永直

专题播音员:孙瑞 许倩雯 王乾 安晨 华非同 刘曌 周铭弢

开场音乐播放《晨光》——00:30左右(安、华)开始开场串词

A:

B:

今天是中瑞广播站重新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播音,恰逢感恩节,所以我们给大家准备了感恩节的专题栏目,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01:35左右终止串词——音乐演唱至01:50左右结束

背景音乐播放《》——左右开始串词(刘、周)

A:

B:

中间停顿时间

A

B

中场转折串词,连接下首独立音乐,《》时间

A

B

独立音乐插入《》播放时间:

背景音乐《》播放时间串词开始(安 华)

A

B

停顿时间

A

B

背景音乐切换《》,时间父母散文导入(孙瑞)

停顿时间

背景音乐进入——时间之后对话导入(刘 周)

A

B

A

B

转折语 ——时间之后 朋友散文导入(许倩雯)时间04:16

朋友的美不在来日方长;朋友的真是瞬间永恒、相知刹那;朋友的可贵不是因为曾一同走过的岁月,朋友最难得是分别以后依然会时时想起,依然能记得:你,是我的朋友。

与朋友们萍水相逢,你们就给了我太多太深太让我感动的关怀。我想,倘若异国他乡寂寞时,只要想想朋友的爱,即便是寒冬也倏地转化为春天了!

在万分感动中,我除了感谢还是感谢。这些感谢里有朋友们互通的短信,有我感激不尽的谢意,交织融合成我的心声。我知道,朋友们不希冀我的谢言的很想对朋友说声谢谢——虽然区区几声感谢无以表达我心中的万千谢意。

第一声感谢,谢谢你让我进入你的生命,作为你的朋友,我不是最精彩的,但是我会尽力做到最好。

第二声感谢,谢谢你愿意走进我的生命,扮演朋友的角色,虽然不是唯一的,但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

第三声感谢,谢谢这一路走来,许多的指导、安慰、关怀、用心……所有一切都将铭刻入我的记忆里。

……

在这皎洁如银的月色里,我想起了你们——我真挚的朋友!

我会想起,与每位认识的起初缘由;也会想起,发生过的点点滴滴。期盼若干年后,依然能像现在这样,彼此互诉心声。

我祈祷,祈祷这份美好的友谊,不要从岁月里匆匆溜走,让它永驻我们心中!

是否知道?我是多么地在乎,在乎我们之间这份亲如兄弟姐妹般的真挚感情!

从今往后的岁月里,我的祝福如海洋似的辽阔,亦希望我的祝福如一叶轻舟,载着朋友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

不管身在何处,有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有我深深期盼,有月光洒向地球的场所就有我切切思念,当流星划过的刹那我默默许愿:愿朋友们幸福快乐如意!

缕缕情谊,串串字符,依依惜别,化作一份温暖,留在你我的心田,愿诚挚的情感将我们永远围绕。

激动的话,说也说不完;关怀的心,永远不会变;友谊的深,弥足珍贵;朋友的情,铭记至永远。真挚的情谊感动了很久,时时萦绕于心头;感谢的话语酝酿了许久,汹涌潆洄于脑海,千言万语汇合为一句:感谢你!朋友。

停顿时间

背景音乐转换——之间之后对话导入(安 华)

A

B

A

B

转折语接入——英文诗歌导入(刘 周)

A

B

A

B

转折语:

散文导入(王)

落叶飞扬的乐章,是树木对大地母亲滋养的感恩;丝缕飘荡的晴空,是白云对蓝天哺育的感恩。鲜花感恩雨露,是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是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是因为大地让它高耸。学生感恩老师,是因为老师哺育他们健康成长。

从咿呀学语的顽童到蒙学初开的少年,从求知若渴的学子到展翅高飞的青年,从门外汉到专才,从人类的结绳记事到今天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师的作用时时刻刻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整个过程。正像人们所共识的那样:社会的发展依靠教育,教育的发展依靠教师。教师的无私奉献换来了人类文明的勃勃生机。

老师的爱,叫做师生情。这种情是人世间最神圣无私的情。当我们因犯错误而受到惩罚时教导我们的是老师;当我们遇到一道难题而汗流浃背的时候,为我们细心讲解的是老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使我们万分开心;一句温暖的问候,使我们感受到第二种亲情。无论我们遇到了什么,您都会与我们一同面对。老师,在我们的眼里,您是神奇的,也是伟大的。

小树享受阳光,尚知回报给大地一片绿意;庄稼享受呵护,尚知回报给人们累累硕果。老师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您,感恩您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每一个不忘师恩的人萦绕心间的温暖情感。当然,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老师。让我们学会感恩我们的师长吧!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时刻铭记在心。

又是一年长空雁鸣,又是一年芦花飞扬; 又是一年风霜雨雪,又是一年桃李飘香。亲爱的老师,也许您还在用明亮的双眸,目送您的老弟子奔向四面八方。也许您又在用洪亮的嗓音,教诲您的新弟子如何成长。感念如山似海的师恩。纵使再多的言语,也道不尽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敬重之情,也说不尽我们对老师深深的爱。那么,就让我们深情地说出这一句吧:老师,您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亲、最可敬的人!

音乐转换《》——时间开始对话

中瑞是我们的学校,使我们所有的中瑞学子相遇的地方。在这里我们迎来了我们的大学生涯

中瑞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读书环境,是我们锻炼的场所、施展才华的舞台,中瑞为我们创造了一次次突破自我,让我们更加成熟的机会,我们应该感恩中瑞。

同学们,在寒冷的11月,这颗火热的充满感激的心一定会为我们抵御严寒,让温暖遍布我们的校园。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老师们,同学们,短暂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愿我们的广播能带给您轻松与快乐,收获与启迪。最后,衷心地祝愿我们的老师身体健康、工作愉快,祝愿我们的同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祝愿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锦绣前程。我们需要感恩的人还有很多,我们的父母、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去感恩的…本次播音到此结束

收尾话题

全员自我介绍

4.徐望华老师感恩励志演讲方案专题 篇四

爱是一切动力的源泉,爱是无私的付出,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而感恩则是爱的行动,爱的表现。比如:对父母的孝顺,对老师的尊敬,对自己的关心等等都是感恩——爱的表现。为此,徐望华老师莅临我校进行一次感恩励志演讲。具体如下:

1、时间:2014年3月19日(第五周周三)下午14:30至16:302、地点:学校操场

3、形式:徐望华老师现场演讲

4、参与人员:全校师生、家长、上级领导、嘉宾

5、要求:

(1)所有人员必须听大会的统一安排、调度。

(2)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

(3)禁止出现违纪违规、扰乱大会秩序的行为。

(4)按照大课间操的要求来进行行进间、排队等。

6、演讲前前期准备工作:

(1)打印一横幅,题为“毛里中心校《感恩让我们飞得更高》大型感恩励志演讲会”由总务处负责。

(2)音响、无线话筒等音响设备的装置,场地的安排,凳子的摆放,主席台的布置,横幅的收挂。由教导处、工会、体育组负责。

(3)请各班班主任在本班做好宣传工作,要求学生每人自带笔纸。

(4)通知家长,发放告家长书。由校长室负责。

7、备注:

(1)在听讲时,各班的纪律由该班正负班主任负责。

(2)本次演讲完,请各班主任或语文老师将本次听后感以作文的形式写出来。

(3)周三听完演讲后,各班主任要清点学生人数,教育学生安全回家,杜绝一切意

外事故的发生。

毛里中心校

5.感恩的专题 篇五

十年前,我走出洒满阳光的校园,带着青涩,带着梦想,来到了这里--南垣股份公司。光阴荏苒,阳光就像昨天,那些在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都留在了这里。如今,阳光依旧,青涩锤炼成了熟稔,梦想找到了彼岸,似乎一切都安静稳定下来,但那颗打破未知、为青春悸动的心,却从未更改。

十年,让我知道了敬业不仅是担当,更是一种收获,收获着充实和心的安宁;十年,让我懂得了要站在高处,不畏浮云遮望眼,宽厚博大的胸怀才能承载价值的厚重;十年,让我领悟了技术为先,以德致胜的真谛,给予我在纷繁世界里不被淹没的力量。

今天,在南垣股份公司,我们用辛勤工作,报答企业的培养之恩,用我们的点点感悟,书写着人生每一段历程。曾经有位记者在谈到自己之所以不惧生死、不畏劳苦、忘我工作的原因时说:“我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养我的家、我的孩子,供我的房子,然后我才能想一想我自己希望过的生活。”这是大实话,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值得庆幸的是,在南垣,每个月我们都会有一份收入,可以养家糊口、供房买车,而且各种岗位,也满足我们不同的个性和特长,当我们努力工作,并且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企业还会为我们提供升职和嘉奖的机会,这些都能让我们获得归属感和幸福感。股份公司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可是,在我们的周遭,我们还是会发现很多人可以带着感恩的心生活,却不能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他们总在抱怨工作环境不好,抱怨工资不高,抱怨上级太严厉,抱怨电脑速度太慢,抱怨怀才不遇,抱怨生活太累,也许他们都只看见了自己的付出,却未看见自己的收获。当我们将爱岗敬业当作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些进取;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我讲个爱岗敬业的例子吧,伟大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他在年过七旬以后,由于积劳成疾,双目半盲,但他依然奋斗不息:每天从清晨开始写作,直到下午5点半,6点吃“中饭”,饭后又继续写到深夜,1907年1月20日清晨5时,门捷列夫因心肌梗塞坐在椅子上去世,面前的写字桌上,是一本本写完的著作,他死去时,手里还紧握着笔。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股份公司赋予了我们所有一切感激和奋进的源泉,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以恳切的情怀去回报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心沉下来,立足岗位,扎扎实实工作,这是我们的职业品格,更是我们的道德信仰。“但得苍生俱饱暖,不辞赢病卧斜阳”,人的一生总有一些难以忘怀的感动,我希望若干年后,当我们回望在股份公司的点点滴滴时,会为当初的选择而骄傲。感恩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你们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感恩帮助过我的人,是你们给了我勇气和力量。也许,我们也曾有过迷惑、也曾有过动摇,但是,我们最终选择坚守!南垣是一座没有暗礁的海洋,迎着朝阳的曙光,你只要静心耕耘、辛勤付出。

2016年是全公司直面挑战、负重前行的一年,内外形势的严峻性和困难严重性前所未有。“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唇亡齿寒,我们必须要与企业共度难关。雷锋同志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我们不正是企业的一滴水吗?企业的“企”,去掉上面的“人”字,就是“止”。让我们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劈斩荆棘、冲破阴霾,用智慧为企业添砖加瓦,推动公司持续稳健发展!

6.“老文化”专题的“味道” 篇六

一、选题“三贴近”, 激起观众怀旧情

“贴近民生、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是《零距离》栏目的宗旨, “老文化”新闻专题更是浑身充满了“土气”:老民俗、老字号、老街巷、老手艺, 构成了“老文化”新闻专题的主题内容。

2001年, 《南京零距离》开播一年之际, 栏目首次推出了系列短片《老城南》, 选题有《水井》、《绷子活》、《西街旧痕》、《胡家花园》、《消失的家什》、《荣记竹嗡坊》、《七家湾牛肉大战》等, 主要讲述南京老城南一带即将消失的景物和老传统手艺, 选题内容紧紧扣住一个“老”字, 感觉久远无踪、即将消失却仍然与现在的生活有所关联。如《消失的家什》:

“推开老屋的木门, 那些闲置不用的老物件, 落满了灰尘, 静静放置在屋檐门后, 竹床、菜篮子、大水缸, 展示着一个离去的时代……”

节目内容贴近生活、充满温情, 勾起了一些成年观众的怀旧情, 他们纷纷打电话给栏目组, 提供自家符合选题的物件, 原先策划的8集节目, 增加到了14集, 颇受观众欢迎。

二、新闻精致拍, 专题Mi Ni化

电视片中, 常规的文化专题往往篇幅宽、周期长、拍摄工整、画面讲究, 叙事较慢, 这与新闻栏目“短平快”的节奏不太融合。“老文化”新闻专题较好地中和了两者的制作手法, 具体体现在:

1. 篇幅短小精干

每篇时长不超过两分半钟, 与栏目整体节奏合为一体。

2. 文化内容赋予新闻点

虽然是文化内容, 但一个“老”字赋予其新闻点, 再加以独特的视角、深入的挖掘, 展示文化内容中的亮点, 让每期节目具备了较好的新闻要素。

3. 以专题片制作为标准

“老文化”新闻专题从拍摄到制作, 均以文化专题的标准要求。成组的画面语言, 细腻的景物特写捕捉, 随机人物自然状态同期声记录, 统一的景物色调, 这些要素剪辑成一期期形式独特的文化专题微雕作品。

三、选题策划定方向, 灵活采编制成片

一般来说, 老文化的选题可以提前策划, 最后播出的单片则根据前期拍摄的素材量和故事点灵活而定。大到一个区域、一条街巷, 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和一个物件, 都可以独立成片。

《高淳老街》系列, 因为街区较长, 原策划只做一条老街风情片, 但编导在采访中发现有很多可以放大的故事点, 于是就在一条街上拍摄出五期短片:《雨中老街》、《道家遗风》、《岳家鞋铺》、《一字街豆干》、《老张烘糕》。

《西街旧痕》是《老城南》系列中的一期, 因为老街上的古迹较多, 记者预计可以做成三个单片, 但是在整理素材时感觉到, 点散深入不下去, 最后只能剪辑成一篇, 并以“旧痕”把这些散点串接一体。

“老文化”新闻专题片根据素材, 灵活采编, 避免大专题片制作的困难度, 缩短了成片周期, 以保障新闻栏目的播出。

四、景物体现原汁原味, 风格统一“老”味道

“老文化”新闻专题中, 很多节目内容是探古寻旧, 正本清源, 带有史料权威性的诠释, 这就要求拍摄到的景物纯正, 故事原汁原味。

《老六合》系列拍摄前, 因为对六合地域文化不太了解, 编导为筹集选题费了不少心思, 几经周折, 找到了当地文化馆的几位退休老馆员。这些老同志长期从事当地民俗文化收集研究工作, 认真严谨, 经过他们的指点、引路和评点, 拍摄出8集味道纯正的“老文化”专题。

《县府街记事》介绍了六合老街深处的一处保存完好的孔庙, 让观众惊奇不已。

《遥远的民歌》对一个老文化馆工作的寻访, 展现了音乐“茉莉花”的源头。

《滕!子猪头肉》展示了六合传统美食猪头肉的变迁史。

老街老巷老手艺, 民风民俗老遗产, 构成选题内容;青砖小瓦马头墙, 老照片老物件组成画面要素;历史传说和当事人回忆勾连故事脉络。这些元素是“老文化”新闻专题成为精品的关键。

五、递进式故事结构, 叙事散文的解说风格

“老文化”专题按照新闻的节奏, 篇幅简短, 但每一期节目的结构依然讲究谋篇布局, 有铺垫, 有高潮, 有亮点, 张弛有度, 点面结合。

《老浦口》系列中有一篇是介绍《“洋街”大马路》的, 开篇这样描述:

“大马路不长, 全程大约有一华里。临街的房子半是老店铺……虽说现在大多数都已经关门歇业, 萧条寂静。但从整条街上鳞次栉比的商行阵势来看, 这里曾经繁华过……”

主视觉的开场, 寥寥几笔勾勒出老街的今昔和萧条。介绍完全景, 视觉递进到老街更深处:

解说:“与大马路并列的有一条细长的小巷子, 叫明远里。里面住的居民多数都是过去洋街上开店铺的后代……”

同期:一组采访——几个后代介绍自家曾经老祖业……

介绍了外景, 画面开始进入内屋, 展示全篇故事化的描写:

解说:“这位面色红润头发斑白的徐老伯, 原先他们家是开货运商行的。借着靠车站码头的优势, 生意曾经很红火。”

通过几个老店铺主人的故事, 让老街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让观众觉得有看头。接近尾声, 编导还写进另一个亮点细节:

解说:“这扇门看上去有点特别, 下半是严实的木板, 上边是木条窗。据说这就是过去为方便妓女招揽客人而设计的。”

结尾处, 编导用几个伤感的语句, 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解说:“沧海桑田, 昔日那些风尘女子, 都从良不知去向。只留下青楼小巷, 诉说着当年的故事。‘洋街’大马路, 一件老浦口的标本, 一段时光隧道……”

“老文化”新闻专题解说词, 多采用白描式叙事散文的写法, 语句淡泊不浮华, 娓娓道来, 赋予情感, 与展示的画面和谐一体。另外, 旁白配音舒缓平实, 感情含蓄, 力求达到让观众看完节目有所感慨。

六、荧屏上文化纪录, 线下成视频档案

十几年来, “老文化”专题节目有一百多篇, 所拍摄场景遍布江苏城乡街巷, 这些节目增加了观众的文化知识, 提高了栏目品位, 还为所拍摄地区留下了人文建筑资料, 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旧城视频档案。

“七家湾”是南京一条回民老街, 以牛肉小吃而闻名, 但现在空留地名, 那些老街原貌、小吃店铺热火、老居民的生活场景只有在“老文化”专题中才能找到。

《复兴街五号》记录了位于下关老街一处茶水水炉的情景和历史, 它是南京最后的一个“老虎灶”, 现在已经被拆。《遥远的民歌》展示了老艺人拿着老唱板现场进行的一段表演。节目播出两年后, 老人去世, 旧时代六合乞讨人小调唱法视频资料, 永远留在了《零距离》的节目库里。

七、跨地域拍摄, 拓展选题空间

早期的“老文化”专题主要是为《南京零距离》栏目创作的, 拍摄地域和内容基本集中在南京市及周边区县。随着老城区的改造, 可供拍摄的资源越来越少, 创作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2009年5月, 《南京零距离》升级为《零距离》, 面向江苏全省以及周边地区的观众, 传播地域的扩大, 为“老文化”专题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空间, 选题内容也从“老古董”拓展到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上。如宝应小年俗系列《倒墩子》、《社戏》、《跑马阵》、《打莲香》、《斗香年味浓》;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内容的《太仓葫芦风筝》、《申公堂米酒》、《曹家的花灯》、《金箔传人》等。另外有些选题, 既不是“老古董”, 又评不上“非遗”的级别, 但有那种“土”和“俗”的味道, 做成文化专题, 效果也不错。

7.感恩的专题 篇七

一、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1、党的创建时期(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3)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2、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遵义会议(1935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瓦窑堡会议(1935年),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年),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2)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解放战争时期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5、新中国成立后(1)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此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3)中共“十二大”(1982年,北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中共“十三大”(1987年,北京),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中共“十四大”(1992年,北京),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中共“十五大”(1997年,北京),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它为我们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二、中共进行的武装斗争

1、重要革命战争

(1)北伐战争:1926年5月至1927年7月,中共与国民党实行政治合作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8月,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

(3)解放战争: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至1953年夏,中国人民发扬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军队建设

(1)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2)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3)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著名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4)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6)解放战争至今,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7)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8)新中国成立后,对军队进行整编,成立多兵种合成部队。(9)195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

(10)进入新时期后,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加强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

3、军事路线和方针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①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②红军四次反围剿采取的是运动战。

(2)抗日战争时期: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反“扫荡”中;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等灵活战术。(3)解放战争时期:①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②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西北人民解放军采取了“蘑菇”战术;③1947年,人民解放军以主力打到外线去,以中原为突破口开始全面反攻;④1948年解放军实行战略决战,且将敌人主力歼灭于长江以北。⑤1949年渡江战役后,继续追歼残敌,解放全国。

4、重大战事

(1)五次反“围剿”:1930年至1934年,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红军长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3)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4)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5)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1947年6月底,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6)辽沈战役:1948年9月至11月,歼敌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7)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歼敌55万多人,是近代以来歼敌数量最多的,解放了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

(8)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歼敌52万多人,解放了华北全境。(9)渡江战役:1949年4月,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创造了条件。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1)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八七会议:中共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确定了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问题。

四、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1)中共八大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2)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入歧途。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五、中共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1)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

(2)1950~1952年,开展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1953~1956年,引导农民实行生产合作化,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水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危害。

(5)改革开放后,取消人民公社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8.感恩的专题 篇八

一年一度的寒假已经来临,各位同学打算如何渡过这个假期呢?是准备出去走走、看看,旅游放松一下?还是要吃吃喝喝购购物,犒劳一下自己?

不如抓住寒假这段时间,好好学习充实自己,完成知识由

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吧!在此,老师们为各位同学准备了寒假热学专题课程,帮助大家在欢度这个寒假之余,有条理和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也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篇

“质量和密度”是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重难点。很多学生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感觉到难度明显增加,初二上学期没有学好这部分的学生,要好好利用这个寒假查漏补缺,为后期深入学习力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对于初三学生而言,这个寒假并不轻松,不管是力学还是电学要一一吃透,为开学后的中考总复习争取更多的时间; 年

知识模

级 块 初

兴趣培

课程名称 教师 课程链接

一 养

初一物理预备班 杜春雨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

质量与轻松搞定:密度计算与实验

杜春雨

二 密度

【circle的物理世界】90分钟搞定质量和袁媛密度计算题

力学启蒙

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物理兴趣激发与启蒙系列课程之力学篇 杜春雨

《姚老师讲物理》:1课时学会电路识别 姚楷 3课时轻松搞定电路分析 杜春雨

【circle的物理世界】90分钟搞定复杂电路分析

袁媛

“闯哥小马必胜篇”之欧姆定律破解版

初三

电学

轻松搞定:电功率专题

王闯

杜春雨

轻松搞定:电学压轴题 杜春雨

轻松搞定:电学实验 杜春雨

初中物理难点突破——电学综合 操志文

化学篇

对于化学而言,初中化学75%以上的难题是和溶液、酸碱盐相关的,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学生在中考的排名。利用寒假提前攻克化学最难点——溶液和酸碱盐; 年

知识模 级 块

课程名称 教师 课程链接

溶液的基本原理及概念

溶液

溶液综合练习重点突破

陈潭飞

初三

全面掌握酸碱盐的基本知识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酸碱盐 酸碱盐综合性试题突破

中考化学专题:元素化合物之酸碱盐全攻略

江成英语篇

得词汇者,得“天下”。词汇与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石,没有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积累,英语学习就像是空中楼阁。那么词汇语法基础薄弱的同学应该怎样来学习呢?年知识模

级 块

课程名称 教师 课程链接

大宝老师带你一起背1600词之《每日10词》

词汇

赵振宝

点击试听课程

【飞飞讲英语】专题课程卡经典系列课程:初一英语高频词汇

刘飞飞

点击试听课程

【飞飞讲英语】语法:初一英语六次课攻

初中

破语法高频考点

语法

刘飞飞

点击试听课程

【萝卜讲英语】初二英语语法高频考点

任厚权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

中考高分作文秘籍(全)

写作

2014中考英语书面表达满分突破班

朱平

课程

赵振宝

点击试听课程

数学篇

初一下学期:“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平移跟动画片有什么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理位置?“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可以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问题吗?初二下学期:分式、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初中重要知识点一起来袭,你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初三下学期:“二次函数”可以利用它表示某些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似”=“全等”吗?所有问题都等你来考证,还等什么?一起来挑战,这个寒假不简单!年级

知识模块

课程名称

小磊教你学代数:绝对值学会了

绝对值

就不难了

教师 课程链接

董小点击试听磊

课程

相交线与平行线 牛师解密:90分钟搞定平行线 吴铮

点击试听课程

实数

小磊奇迹课堂:2课时精通根式董小点击试听化简

牛师解密平面直角坐标系

磊 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初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 吴铮

六升初一二元一次方程组全透析

二元一次方程组

牛师解密-二元一次方程组

侯波

吴铮

不等式与不等式中考数学满分专题:不等式高手董小点击试听组

晋级攻略

课程牛师解密-方程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吴铮

点击试听课程

牛师解密-不等式的应用 吴铮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牛师解密-含参不等式 吴铮

中考数学满分专题:不等式高手晋级攻略

董小点击试听磊

课程

分式

小磊教你学代数:百变分式巧化董小点击试听简

中考数学108-120分冲刺系列—代数综合篇

课程

韩春点击试听成课程

反比例函数 初二

中考数学满分专题:函数全攻略

董小点击试听磊

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辅助线:平行四边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四边形

辅助线:一般四边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朱韬

朱韬初一升初二联赛衔接课

董小点击试听磊

课程

中考数学满分专题:几何知识重董小点击试听难点串讲升华班

课程

“中点”辅助线

中考数学满分专题:四大金刚,董小点击试听突破中点变换

课程

“角分线”辅助中考数学满分专题:角平分线攻董小点击试听线

略轻松行

课程

“旋转对称”辅中考数学满分专题:旋转、对称,董小点击试听助线

模型打天下

课程

二次函数综合能力提升——各韩春点击试听种题型逐一突破

二次函数

中考数学满分专题:函数全攻略

董小点击试听磊

课程

成课程

初三 一元二次方程

中考数学满分专题:一元二次方董小点击试听程攻略秘籍

课程

相似

中考数学满分专题:六大模型,董小点击试听全面攻克相似难题

课程

圆综合能力提升——必考定理韩春点击试听及常考题型精讲

成 课程

语文篇

语文如何搞定四大金刚:如何突破阅读,写作,基础知识,文言文?速速动起来,选择你喜欢的老师,开始你的寒假蜕变之旅吧!年级

知识模块

课程名称

阅读:8课时击破记叙文阅读高频考点

赢战中考议论文:全面攻破论点、论据和论证(全国版)赢战中考说明文及综合性学习(全国版)

赢战中考记叙文:作用题攻略

初中

阅读

(全国版)

赢战中考记叙文:心理情感分析题攻略(全国版)

赢战中考记叙文:基础题型攻略(全国版)

北京中考语文尖端攻略-赢在初三之议论文

教师

课程链接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

王帆

焦扬

焦扬

焦扬

焦扬

焦扬

焦扬

北京中考语文尖端攻略-赢在初焦扬三之记叙文(补充版)北京中考语文尖端攻略-赢在初三之说明文

北京中考语文尖端攻略-赢在初三之记叙文

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焦扬

焦扬

中考震撼语文课——阅读 焦扬

雯化课:作文大反击之诗情画意姜雯点击试听诉佳篇

课程

雯化课:作文大反击之与平淡说姜雯点击试听no!

看电影学写作--编剧青春,导演人生

北京中考语文尖端攻略-赢在初三之写作技巧

中考震撼语文课——作文+综合性学习+语言基础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题——文学常识知识精讲

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写作 王帆 焦扬

焦扬

基础知识 王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题——标点运用知识精讲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语病辨析知识精讲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题——扩句缩句知识精讲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句式变换知识精讲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题——修辞辨析知识精讲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题——成语辨析知识精讲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字音辨析知识精讲

赢战中考之手中有粮:素材攻略(全国版)

小帆课堂:中考课外文言文真题大揭秘(全)

文言文

小帆课堂:中考课外文言文真题大揭秘(上)

王帆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点击试听课程

王帆

王帆

王帆

王帆

王帆

王帆

焦扬

王帆

9.专题活动教学的实践意义 篇九

一、实现了学生内在需要

我们知道, 活动教学涵盖的“活动”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既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人的活动———劳动, 也不同于传统教学使用的“活动”概念。传统意义上的活动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被迫参与活动, 即学生在被告诉、被教导、被演示的情况下被迫参与活动, 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 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片面活动, 即只重视学生接受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的观念活动, 忽视甚至排斥学生获取直接的感性的知识。而洪宗礼主编这套教材的十个专题活动, 实现了学生的内在需要, 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到其它书籍中摘抄, 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向他人去请教, 其内容之丰富, 观点之鲜明, 材料之详实, 实属罕见, 完全符合这个年龄生活经历生理特征的青少年学习。

二、课内课外的结合

完整的活动是由课内和课外两部分构成。所谓课外活动, 主要指具体实践。比如, 要了解气候物候, 必须要到自然界去观察、了解。下雨时, 云层具有什么特点, 实际上是一些可操作的、感性的实践活动, 进而促进知识的形成。就这一点来说, 方向实际上还是向“内”的。所谓课内活动, 主要通过作品语言学习掌握作品的观点, 了解作者思想, 形成或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把课外的感知经过不断的概括而逐步形成概念的过程, 又是把课内掌握的知识不断适用到外部世正体现了这个由外到内, 再由内到外的过程。课内课外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相互转化, 学生真正实现了对知识的牢而传统的教学, 割断了这种联系, 因而形成广大学生一旦参加、从事真正的社会生产劳动, 就会产生眼高手低或动手能力不强的结果。

三、活动过程开放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将课堂活动过程视作完成预设方案的不变流程, 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课堂成了演“教案剧”的“舞台”, 教师是主角, 学习的主体反而成为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 很多情况下, 学生只是“观众”“听众”。学生的主动性, 创造性和学习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教师水平也得不到提高和发展。而“专题”活动教学是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适时变化的, 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根据21世纪信息社会的需要, 设置了广告内容;由于环境的恶化, 鸟的减少, “鸟”专题唤醒了学生要从小树立保护鸟类的意识;由于我国森林面积不多, 许多植被破坏, “叶”专题则要求学生从小要做到保护森林。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洪水、地震、台风、海啸, 不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吗?如果我们将这些专题教学稍加引申就会发现这些特点。

四、对课内教学的影响

10.感恩的专题 篇十

感恩养育感谢培养,造就人生乐观精神,阳光奉献着真爱,深情温暖着民心,感恩唱出欢乐歌声,让世界感受我们的情意深,让世界感受到我们正大的情意。

第二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母亲》。

在今天这温馨的日子里,首先,请允许我祝全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幸福安康!让我们一起深情呼唤 “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您!”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三毛曾在《守望的天使》这篇文章里说,每个人生命中最真最诚的天使是自己的父母,天使终其一生,舍尽全力来为自己的孩子挡风遮雨。

央视有一则“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内容是一位女士为年老的母亲洗脚,这一切被幼小的儿子看在眼里,竟也效仿妈妈的样子,为妈妈打来了洗脚水。这则广告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中小学为此还发起了“为妈妈洗脚”的活动,并布置了以此为主题的作文。那么,这件事何以会引发如此大的震撼呢?恐怕是因为它们在揭示一个众所周知的伟大主题的同时,也触及到了天下所有为人子女者的内心之痛,那就是我们对母爱伟大的道理都似懂非懂,或者说虽然懂得,但却在大多数时候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报答。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或许有时会对一个陌生人的一点关怀念念不忘,却对母亲的大爱熟视无睹,嫌她唠叨,嫌她没文化……然而,母亲却永远在一旁默默地支持我们,耐心地开导教育我们,给予我们关心和鼓励。

我记得,曾在一张试卷上见到一篇文章,名叫《三袋米》。讲述的是在一个特困家庭里,父亲在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去世,留下孤寡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为了儿子,她忍受孤独,顶着苦难没有改嫁;为了儿子的学习,得了风湿病的她毅然选择到邻村讨米供儿子食用;为了儿子的自尊,不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她选择隐瞒自己所受的苦。不在儿子面前出现,连生活费也是请人转交;为了儿子,她……最后,儿子以高分翩翩飞进清华校门,母亲的故事被校长和食堂的师傅公布在毕业大会上,儿子与母亲相拥,嚎啕大哭……若干年后,儿子将母亲接到了北京,让母亲过上了舒适的晚年生活。这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或许大家会以为是编出来做考题的,但这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湖北省某县的。虽然是十五、六年前的事,但仍然流传至今。

感恩的心--感恩节话剧

儿子:爸爸,感恩节到了,我要感谢您对我的养育之恩。

父亲:惭愧啊,儿子,你爸我只是个擦鞋匠,不像你其他同学的爸爸那般是个企业家。

儿子:爸,擦鞋匠又怎么样,这不说明您脚踏实地嘛。

父亲:你爸爸我也不像其他家长那般时髦,还会哼句《菊花台》什么的。

儿子:可是老爸你会喝菊花茶啊。

父亲:其他人的爸爸也许还带他们的儿子去美国旅游的……

儿子:没关系的,老爸,您不是带我去过国美吗?

父亲:其他人的爸爸还会带他们的儿子去欧洲。

儿子:可是老爸你带我去过广州啊。

父亲:其他人的爸爸为他们买了三星时尚手机。

儿子:可是老爸你为我买了双星跑鞋啊。爸爸,你不必太过自责,想想您当初怀胎十月生下我容易吗?

父亲:是你妈怀胎十月。

儿子:哦,对,是我妈怀的我,可是您也不容易啊,在那十个月里,你为了筹备我的奶粉钱,不知道要擦多少双皮鞋啊。

父亲:那是,擦得我手都抽筋,一闭上眼脑海里也全是皮鞋,在街上看人只盯着人家的皮鞋,每天晚上都梦见客人伸出的一双双臭脚。

儿子:还有,你从小一把屎一把尿地将我喂大——哦,不对,是一把屎一把尿地将我带大——这也不容易啊。所以我一定要感恩您,感谢上帝让我成为了您的儿子。

父亲(擦眼泪):哎,有你这么听话的孩子,真是我的福分啊。上帝,我也要感恩你,感谢你让我成了这么懂事的孩子的爸爸。

上帝:啊!瞧这一家多和谐啊,这父子俩多幸福啊!人类啊,要学会珍惜身边的点点滴滴啊!但愿世间人类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让我们都学会感恩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吧!

11.感恩征文感恩的心 篇十一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感恩的心

还记得那首歌中这样唱到“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对,就是来自《感恩的心》。这首歌唱出了我的心声,作为一名受高等教育并接受贫困补助的大学生,我更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学会勇敢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真正的快乐。如今我们能够进入大学的课堂,还能申请到助学金,不用为拿不出生活费而不能在学校里继续生活下去而担忧害怕,不用烦恼因为金钱的原因而断送了学习的机会。每当看见新闻中播放的还有很多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时,我总会感觉到,我现在能拥有进入课堂的机会,并且环境也如此的好,真的很幸运。在此同时我也明白我现在的到的一切有多么不容易,我要懂得感恩,感谢国家为我们发放的助学金。

感恩的同时,我也知道我身上的责任,我不仅是为了自己要更加努力的学习,能的到这些助学金,我也要对得起它,现在认真学习,不管是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要有一定的提高,将来毕业才能为国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曾经的我懂的太少,不懂得感恩,不懂得机会的难得,更不懂得珍惜机会,那时的我真的太不懂事了。而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在逐渐的学习过程和生活经历中,以及老师的教育中,让我明白太多,别人不是应该为你做什么,每时每刻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接受补助也不能理所应当,这是国家再给你机会,给你机会好好学习知识技能,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或许说成为为国效力的人太夸张,因为我知道,比我优秀的人还有很多,比我聪明条件好的人也有太多。但是至少我不认为我该碌碌无为,我应该做的很多,从身边人,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学习经验:从身边的事,别人都是如何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如何感恩的等等还有太多值得我去学习,我去努力的。现在踏踏实实的做我应该做的,将来我可能能是极偶通的人当中的一个,但是也要奉献出我的一份力量。

现在我很幸运的拥有了助学金,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欣喜。或许这对别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我来说这笔助学金给予我了太多,首先它给了我极大的生活上的帮助,很大的为我们家里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它也给了我一次巨大的机会,让我能继续校园生活,继续学习知识。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如今国家对我们贫困学子的关心与帮助。

我家在偏远的小乡村,家庭经济来源简单,仅仅依靠爸爸打些零工给予维持生活。妈妈为了节约,省吃俭用,还在家里照顾年迈的爷爷以及外公,长期下来,严重营养不良,也不能帮助爸爸在外打零工。在家照顾老人也十分艰难,爷爷外公体弱多病,而如今医疗费用昂贵,这更加大了对我们家庭的经济的压力,让我一度很悲伤,害怕无法继续校园生活,因为我要继续在校园里生活下去,学习下去,对家里来说又是会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我也深深明白我的家庭经济状况,在校园里,我从来不和同学进行攀比。爸爸妈妈从小也教育我要明白物质上的享受在我们里是没有的,也不能去进行物质享受攀比,不能跟别家的孩子比吃穿,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比别人加倍用功。爸爸妈妈一直说一份努力一份收获,而我只有通过如今的努力为未来的家里慢慢改善一下经济状况,让爸爸妈妈过上好些的生活,同时也算是对父母小小的感恩。往大里说如今让我能够继续安心学习的是国家给予的助学金,我也要感恩国家,可是现在的我能做的还太少。这份助学金对我激励也很大,让我更加有压力,有责任去奋发学习,全面发展,对未来充满憧憬,积极向上。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古语已经深深刻在我的心间,做为一名被资助的,接受补助金的学生,我要感谢的有太多,学校、社会、政府,等等所以我要加倍珍惜眼下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详细来说,首先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有了他们才有了我,并且他们的养育之恩,教育之恩值得我用一生去回报。接着我要感谢学校,感谢学校的培养,让我学会了更多的知识以及实践技能,为我的未来打开了一条更加明亮的道路。还有要感谢这整个社会,我在这个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学会如何为人,如何处事。最后要感谢这个我生长的国家,因为有了这个国家才有如今安定的生活,有了这个国家才有了如今的政策,有了政策才有了给予我们的奖学金,才给了我更大的希望。

我的生活因为有了这些能感恩的人和事,因为怀着感恩的心,才变得更有奋斗的目标,前方的道路也更加清晰。同时也给了我希望,给了我生活的无限精彩。所以我定不会辜负所有给予我期望的人,我定会加倍付出,加倍努力。怀着这颗感恩的心继续发现美好,探索知识,遵纪守法,爱国爱家,团结有爱,诚信友善。我知道现在的我距离这些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并不会放弃追求。

12.地理专题复习的教学探讨 篇十二

什么是专题复习呢?教师对教材中相同或相近内容进行归纳、整合, 形成专题的复习过程。它是复习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是教材中的某个专题, 如中国铁路线的分布、中国行政区划;也可以是教材中在性质上相近的内容, 如长江与黄河、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比较, 但较前者内容比较分散, 教师需要精心归纳。专题复习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呢?初中地理纳入中考学科以后, 学校、家长、学生都格外地重视起来, 为了胜任中考, 取得理想的成绩, 地理复习显得更加重要。在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试卷讲评后, 教师感觉反复炒作已索然无味, 学生也渐渐厌倦这种方式, 基础较好的学生已不屑一顾, 成绩较差的学生还是一错再错, 课堂学习效率严重下降, 更为严重的是, 有的老师已安排学生自习, 放任自流。有没有改变目前学习状态的良方呢?有。专题复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复习方式应运而生。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有效的专题复习能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是体现新课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专题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1. 科学确定复习专题。

地理复习课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知识的梳理、试卷的讲评及专题复习, 我们称之为三元结构。从地理教学实践看, 许多地理教师只进行了知识的梳理和试卷的讲评二元结构复习法, 这是取材容易省时省事的传统复习法, 专题复习是地理复习课的一大创新。那么复习的专题又如何确定呢?实际上专题复习是在二元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在试卷的讲评过程中, 教师要细心地分析试卷的结构, 试卷一共分为几大类和几小类、涉及的知识点出现在教材的哪个章节, 再做细致地统计和分析, 根据百分比的大小, 依次作出专题复习的选择。同时, 还要结合试卷讲评时, 学生的实际得分情况, 以及学生的易错处和典型错例作出判断和筛选。以南京市某年中考试卷为例, 分析如下:

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 依据最优化的原则, 先后提出了“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长江与黄河”、“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和“时事热点追踪”等五个专题的复习。

2. 科学安排专题复习。

当专题确定后, 教师就要认真考虑专题涉及的知识点出现在教材的哪个章节, 如果知识点不集中, 分散在许多章节里, 就要考虑如何归纳、总结, 把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 还要尽可能与学生常见的错误融合起来。这样, 学生通过专题复习, 纠偏纠错, 重新认识了自己, 学习的兴趣被调动, 学习的气氛被渲染, 学习的效率在提高。在教学形式上, 以填充题和表格题为主, 在课时安排上, 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一般占总复习课时的1/5为宜;在进度安排上, 找准切入点, 适时进行, 可以安排在试卷讲评课之后, 也可以与之穿插进行, 评价的原则是, 是否有利于复习的持续进行, 是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彰显,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即使每个专题在题型的设置, 题目顺序的安排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复习规律, 比如, 中国的行政区划专题, 可以通过填图来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划, 填图可以先填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最后再填23个省, 这是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再如:长江与黄河专题, 知识点跨越中国地理上、下册两本书, 涵盖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七章认识跨省区域两章内容, 教师在题目设置时, 首先考虑长江与黄河的可对比性, 确定表格题型, 便于知识点对比;其次, 要考虑顺序性, 如河流的基本概况、母亲河的奉献与忧患、忧患的原因及治理;再次, 要考虑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原则, 把整个表格分成三部分, 分别是基础题、较难题、思考题,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这样, 学生不再恐惧复习, 反而在复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 科学评价专题复习。

前面已经提到地理复习课包括知识梳理、试卷讲评和专题复习三大板块。知识梳理全面系统、条理性强;试卷讲评, 切入要害, 紧扣中考;专题复习内容突出, 主题鲜明。所以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计划, 最大限度的获得教学效果, 显得尤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 专题复习的思想,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既不能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的, 又不能在试卷、复习题集中得到, 完全是教师归纳总结的结果, 是一种个性化的创新, 是教师心血的结晶。

三、专题复习应贯穿激励与鞭策

专题复习是一种崭新的复习方式, 归纳法、比较法、表格、填充都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所以课堂气氛一般比较活跃, 同学们容易沾沾自喜, 弄不好课堂秩序还很难控制。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抓住考试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激励。激励应贯穿专题复习的始终。让受表扬者既有动力, 又有压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 应包含殷切的期望, 使学生都能面对现实, 重新认识自我。激励的方式要因人而异,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激励他们找准差距, 对进步大的学生要激励他们再接再励, 对困难学生要捕捉其闪光点, 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专题复习, 充分激发各类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 激发勤奋好学的愿望, 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四、专题例举

(笔者保留了教学案的主干部分, 忽略了教学案的其他部分。考虑篇幅限制, 仅举一例。)

长江与黄河

教学过程: (见左侧表格)

五、专题复习体现创新意识, 深化有效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 (江泽民语) 。地理专题复习就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创新, 是地理复习课的大胆突破。专题复习体现出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遵守原则, 又不局限于原则;遵循规律, 又不受规律的束缚。草吃多了会犯刍, 糠吃多了会弃食, 同一菜肴吃得多了会伤胃。学生面对无休无止的题海战术, 久而久之就会厌烦,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教师面对堆积如山的试卷就会苦不堪言, 束手无策。专题复习应运而生, 它是复习课上的调味品、兴奋剂, 更是学生复习的催化剂。专题复习重新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专题复习, 通过纠正纠偏, 学生重新认识了自我。教师也在专题复习中找到了久违的感觉和喜悦。专题复习不仅以其形式新颖改变了沉闷的课堂和单调乏味的复习状态, 而且复习更能切中要害, 针对性更强。从应试的角度看, 专题复习更能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化解学生的疑难杂症, 从而达成形成性目标;从教育的理念看, 它不同于试卷测验和讲评, 学生参与、探究、思维、互动更强, 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都能彰显, 使我们更能认识有效教学的概念和内涵, 更能掌握有效教学的规律, 更能提高课题教学的有效性。

六、专题复习体现分层教学, 催生个性化辅导

哲学告知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内因是基础, 外因是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每个人一生下来就从父母那里获得了遗传基因, 由于父辈的差异, 子辈必然存在差异。以人为本, 承认人的差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教师必须注意这个问题, 在复习课上不能一刀切, 一言堂, 要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要使优等生吃得饱, 中等生吃得好, 学困生吃得了。同时, 我们还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 课堂上的时间是分配不公的, 优等生分配最多, 中等生其次, 学困生最少。这势必造成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个性化辅导就是针对中差生的人文关怀, 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 为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补习, 逐步缩小与优等生的差距, 为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 地理专题复习是地理复习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复习时, 要注意方法技巧, 确定专题时, 要科学取材, 要力争突出重点、难点、疑点, 充分启发学生思维, 对复习思路加以引导,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完善掌握所学内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只有这样, 才能打破以往复习课的沉寂, 合理安排课时和教学进度, 使整个地理复习课协调、稳定、有序的进行。如果说课堂复习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专题复习则是课堂复习的一朵奇葩, 绽放出诱人的魅力。

摘要:地理复习课主要包括知识梳理、试卷讲评和专题复习三大板块。专题复习是地理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业务能力、敬业精神的体现。文章从专题复习的背景、专题复习的方法技巧、专题复习实例及专题复习的意义对专题复习作了深入的阐述。专题复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完全是地理复习课的一大创新。彰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活跃了课堂教学, 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强化了教学效果。读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关键词:专题复习,方法技巧,专题例举

参考文献

13.感恩的专题 篇十三

我心目中的节日是感恩节,因为我要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帮助过我的朋友。

感恩节这一天,我首先要感恩老师。对老师的感恩,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老师,谢谢您!”汇成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是老师教给我们这么多知识,还告诉我们怎样做人。从今天起,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我敬爱的老师。

其次,我要感恩生我养我的父母。“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您们给了我生命!谢谢您们把我抚养长大!”平时您们都比我还早起,为我洗衣、做早饭。白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动挣钱养家,给我们买学习用品,长大了,我来照顾您们。

第三,我要感恩帮助过我的朋友,我每次遇到困难你们都会来帮我解决困难,我生病了帮我打饭;我有烦恼帮我开导;遇到难题帮我解决……朋友们,谢谢你们!你们遇到困难我也会来帮你们解决。

每年的感恩节我都这么过。

14.感恩的专题 篇十四

(五)专题五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福州模拟)1953年7月,历时近三年的朝鲜战争以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结束。这一历史事件从国际角度体现了()A.维护新中国利益,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B.“一边倒”,反击美国在亚洲的“包围圈” C.遏制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D.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奠定了条件

2.(2013·淮北模拟)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恩来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A.就朝鲜南北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 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 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3.它“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下列选项符合上述材料宗旨的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反对霸权主义

4.日本外务省发言人指出,印支停战将使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提高。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粉碎。这些评论表明()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帝国主义国家孤立中国的政策开始松动 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中国已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5.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数以10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他的主旨是()A.提倡美国与中国结成友好同盟 B.讽喻新中国的孤立无援 C.主张各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益的

6.(2013·宁德模拟)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7.“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8.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主要是基于()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2013·南平模拟)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C.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D.中苏关系的演变

10.(2013·南平模拟)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在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而多元的地区实现了区域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是欧亚地缘政治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迁。”下列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A.以经济先行、全面合作为特征 B.是以中俄两国为主导的区域同盟 C.成员之间是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 D.是一个封闭性的军事合作组织

12.(2013·三明模拟)21世纪初,加强了我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成果是()A.发展与东南亚联盟友好关系 B.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活动

C.成立多方互赢的上海合作组织 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泉州模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 063人次。

——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6分)(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习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8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6分)(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朝鲜战争发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新中国采取“一边倒”外交政策参与朝鲜战争,既维护了新中国周边地区的局势稳定,又有力打击了美国在亚太地区对新中国的封锁和包围。故选B。

2.【解析】选B。日内瓦会议主要是五大国商议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中国力主和平解决,因此要在与其他大国的斗争中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所以说“文戏中有武戏”。3.【解析】选C。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材料中“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看出只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

4.【解析】选C。由材料中“印支停战”可知指的是日内瓦会议,这在材料后面也得到了印证。日内瓦会议召开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了会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故C正确,由时间可以排除A、B、D。

5.【解析】选D。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也是其希望中美关系改善的一个原因,从尼克松的话语可以看出他反对孤立中国的政策,认为孤立中国政策是无益的,故选D。

【变式备选】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苏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解析】选A。“无知”“好战”“狡诈”“危险”是美国普通百姓对中国的偏见,这种偏见来源于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敌视性宣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美国人民逐渐了解真正的中国,并有了真实的印象。故答案为A。

6.【解析】选B。图示反映了国际力量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支持逐步上升,这些支持大多来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也体现了新中国正逐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中国已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故选B。

【变式备选】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确的 ②美国要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③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71年”可判断②④正确;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美国也不例外,故③正确,①本身表述错误,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7.【解题指南】理解材料中“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的含义,明确日本是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才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外交成就的意义。“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说明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A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D同样都能从材料中得出,但与题意不符;“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说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并不是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B理解错误,与题意相符。

8.【解析】选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只是与某个国家的外交关系,不能体现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会员国,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故“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合法席位”的说法不正确。

9.【解析】选B。材料显示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虽然对应国家不同,外交目标也不同,但都没有偏离新中国成立以来确立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总原则。故选B。

10.【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中国在参与讨论处理危机事件时,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为准则。材料没有反映维和行动,排除③,故选C。

11.【解析】选C。上海合作组织是从“上海五国机制”发展到多边合作组织的。开始先是五国共同签署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的协定,后来发展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是以中国的积极推动为主导的。故A、B、D错误。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丰富了由中俄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故选C。

12.【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建立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就是上海合作组织,故选C。

13.【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今外交为切入点,体现能力和知识立意相结合,主要考查学生对材

料的理解、分析、概括、提炼能力。第(1)题,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注意分析概括材料。第(2)题,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3)题,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答案:(1)态度: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其他国家平等交往。影响: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4分)(2)变化: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2分)原因: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4分)(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4分)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6分)14.【解析】第(1)题提取材料一信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回答“借口”。联系新中国外交方针回答“选择”。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际形势回答“主要因素”。第(2)题据材料二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回答“意图”,联系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相关知识回答“史实和影响”。第(3)题材料信息反映了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冲突,结合时政知识,联系影响中美国际关系的诸多因素分析回答。

上一篇:语文教研组活动主题下一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附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