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总结(精选7篇)
1.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总结 篇一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怎么写,文库小编整理关于“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一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综合实践在他们眼中就是一张白纸,我们年级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本学期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实践
首先,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多次学习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要触摸时代脉搏,学习鲜活语文,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是“我们旅游去” “巧手剪剪”两个专题进行研究。学生进行了六次小活动,将最美的照片、最美的画和最喜欢的食物进行了介绍。用自己的小巧手进行了剪报、识字小报和拼图活动,在动手动脑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第三,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的家长非常重视,给孩子良好的引导。
二、思考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引起了我们的几点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自然课”、“制作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3、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4、如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面,特别是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把评价工作做得公正、全面?操作起来简单可行?这都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二
本学期我担一年级一班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了教材里的几个课题,围绕着这些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还根据学校大队部的相关活动组织了几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果。
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学期,我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大队部活动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而且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智,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好评。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喜爱综合实践活动,更积极主动地做好每次活动的策划,为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我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整理数据,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了调查访问的技巧,知道了如何有效收集整理数据,如何与陌生人交流,收获良多。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本着为全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设人材的目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有必要。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这学期里,学生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能真正做到锻炼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三
一、工作回顾
本学期以来,我担任一年级(2)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开学初,我认真研读教材,以努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调查分析,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指导按计划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自主的组织活动,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在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取得成绩
在教学工作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选择,生成或改变。
在活动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长期这样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实际,形成爱家乡、爱社会、爱国家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拓视野。可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够得到纯化,心灵得到升华。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而它体现综合性、整合性。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的生活能力中不断完善,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存在不足
综合实践学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但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学生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让学生去认识多彩的社会,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四、今后努力方向
综合实践让学生走进了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了解自然环境。总之,综合实践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们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条捷径,要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的大众学科,那老师们的教法必须研究的,这一条路该怎么走,确实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一个问题
展望未来,希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彻底转化陈旧的教学模式,用开放性学习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功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门新兴学科,使大家明确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在新的起跑线,“我们和学生同成长”。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课程,因而,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沦为认知性的课程了。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转变教师职能,强化指导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要求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
2、突出学生主体,强化能动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完全是设计者预设的发展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为了要突出学生主体,我们在活动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我们的教师则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
3、注重学科整合,强化综合性。
我们提出了“生活化的教育”强调课堂内外的沟通、融合,倡导课堂教学与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要求每位教师要树立“大学科”观、“大课堂”观的思想,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全部,课堂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通过实践活动沟通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孩子们的学习渠道。使“生活化、活动化”的课堂得到拓展与延伸。
4、精选教学资源,尊重兴趣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编制的。但事实上由于学生往往缺乏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的经验,在实施的准备阶段我们往往采用教师提出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这也许是变通之策。但我们要求教师在提出活动主题之前也应该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调查,以便由教师提出的活动主题或问题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如以《保护环境,爱我家园》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让学生更加了解了火烧坪的变化及生态环境的改变,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热爱家乡的热情。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可以说困难重重,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将做得更好。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五
这学期我呆了一年级的实践活动课,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经历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我们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只让几个优秀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让每一个人都对研究活动都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研究活动的权利和义务,体验获得研究成果的快乐。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弱的学生,只要他们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要知道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和鼓舞。
2.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总结 篇二
我国基础教育现行课程体系就课程评价而言, 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的作用和评价的社会选拔功能, 但对课程评价的发展功能重视不够, 评价方式和技术比较单调。改革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十余年, 但“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阴影依然笼罩我国基础教育。我们不得不再一次面对一个老问题:教育的根本目的究竟是选拔, 还是发展?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首先是每一个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的发展, 然后让他们接受社会的选拔、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这意味着课程评价观的根本转型:由竞争本位的、分等排列为核心的评价观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观。建构发展性、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重要目标。那么究竟怎样的教育课程评价才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呢? 综合活动测试就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评价尝试, 旨在现实环境或模拟现实环境中, 学生运用多元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 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的“综合活动测试”是指在一年级数学学科开展以数学研究性活动作为评价依据的阶段性评价。
1.评价基本流程
(1) 教师开发教材资源而设定研究问题。
(2) 学生组建研究小组 (一般是2—4人小组) 。
(3) 组内制订活动方案 (由于学生年龄局限 , 活动方案以口头为主, 配合书面提纲形式) 。
(4) 实施活动方案。
(5) 汇报与交流。
(6) 教师观测全过程, 实施过程性评价和成效性评价。
2.评价原则
(1) 随时监控的原则。本原则是与纸笔测试评价有本质上的不同。研究性活动开始后, 学生的许多表现不仅不是尽善尽美的, 反而可能会出现大方向的偏差。老师不仅是一个评价者, 更是一个参与者, 对活动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让学生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基本过程。对有问题的方案, 教师和学生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寻求合适的方式, 反复研讨, 预见得失, 进行修改。
(2) 合作共识的原则。综合活动测试充分体现合作, 以小组合作为主, 学生个体研究为辅, 同时支持学生寻求各方面资源的帮助 (如:老师、家长、网络等) 。参与研究活动, 不仅能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而且对学生的交往能力进行评价与培养。
(3) 开放性的原则。综合活动测试的内容是开放的, 评价教师只是提出一个较为宽泛的研究主题, 研究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在这一主题下根据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自己选择的。
综合活动测试的时间是开放的, 一般控制在三五天。
综合活动测试的结果是开放的, 这样的测试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 教师的评价也没有整齐划一的定量评价, 只有充满感情的评价性语言。
(二) 研究目标。
在小学一年级综合活动测试, 主要是准备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改进与突破:
1.评价的功能由侧重选优转向侧重发展 , 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表现机会、自我认识等, 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
2.以质性评定统整 、取 代量化评定 , 带动教师中心 、内容 驱动的课程向学生中心、探究驱动的课程转化。
3.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以便培养学生对现实 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
4.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 , 又倡导学生 在评定中学会合作, 使发展个性、学会合作与交流有章可循。
5.评 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 , 而且重视得出结 论的过程, 为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提供保证。
三、实践操作
(一) 实验内容。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科阶段性测试分别采用综合活动测试和采用纸笔测试, 在以下指标中体现出来的差异性。
1.知识的掌握:学期数学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
2.知 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期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 程度。
3.对数学学习的喜爱程度:入学到学期结束数学情感 (喜 欢与不喜欢) 的增减。
4.解题策略:能用简单的语言或符号表达思考过程的程度。
5.自我评价与展望:学生对自己评价与展望的能力。
(二) 实验过程。
1.本实验随机选取时代小学一年级两个班 , 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入学时进行过均等分班处理) 就数学学科 (浙教版《数学》第一学期) 各方面情况进行研究。
2.实验班一个学期中的三次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均采用综合活动测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而对照班一个学期中的三次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则采用常规的纸笔测试方法进行评价。
3.在一个学期学习结束后 ,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进行一次专项纸笔测试, 一次书面调查, 并对50%的学生、20%的家长进行访谈。
4.为了便于弄清本实验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和问题, 有部分内容在其他小学一年级随机班中进行相同测试与访谈。 (数据加入对照班统计)
四、研究成效
(一 ) 实 验 结 果 表明 , 实 施综 合 活 动 测 试对学生 在 实 际 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有着较大的帮助, 提高了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
访谈表明, 实验班的孩子全部能迅速、顺利地将数学中抽象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而对照班的孩子中能做到的比例只占总数的67%, 且平均所需时间比实验班孩子多1分钟以上。实验中意外地发现, 实验班的孩子认为数学是最重要学科的人数远远超过对照班。
因为综合活动测试要求学生必须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所以实验班的学生个个能够信手拈来, 不费什么力气。对照班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纸笔测试中也有过类似的训练, 但课堂上和纸笔测试中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 参与的学生不可能是全部, 课后有没有巩固,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时, 表现得不知所措。可见, 为评定创造真实性、情境性, 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与表现的机会。
(二 ) 实 验 结 果 表明 , 实 施综 合 活 动 测 试 可 以 帮助 学生 较好地完善自我意识, 通过评定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调查表明, 实验班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大大好于对照班, 能给予自己一个正确评价的人数占总数的95%, 远远高于对照班的37%, 实验班的孩子大多能马上对自己某一个阶段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 还能举例说明。甚至不等你提问马上能说出“如果在哪方面怎样, 就更好了”类似的话。对照班的孩子遇到同样的问题, 大多不知从何说起。
问孩子 (特别是低段的孩子) :“你最近学习怎样? ”回答不上来或是说了半天不知所云是我们经常预见的情况。在综合活动测试的研究中, 研究人员专门加入了每次活动的自评、小组评价表格, 让孩子们完成, 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 让孩子逐步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仅能让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更为全面, 更能培养孩子自我评价、自我估计、自我改进的能力。实验证明, 实验班的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确实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也充分体验在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三) 实验结果表明, 实施综合活动测试能让教师有更多、更具体的渠道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 及时改进教学策略,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落到实处。
实验表明, 在纸笔测试水平上实验班与对照班无明显差异, 但在订正题的再出错率上, 实验班低于对照班。
由于综合活动测试中的探究任务是真实的数学综合, 不仅各探究要素紧密相关, 而且学生的探究行为会产生结果反馈;教师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指导, 并寻找解决方法, 实施针对性措施。反馈比对照班更快, 师生交互更强, 所以集中体现在再出现题的正确率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 充分体现课程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探究驱动的课程特点的优越性。
(四 ) 实 验 结 果 表明 , 综 合 活 动 测 试 形式 本 身非 常 受 到 学生的喜爱, 从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心理上的课业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到学科之间的关系, 不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而且提高整体的学习兴趣。
实验表明, 10%左右的一年级学生有些惧怕纸笔测试, 但没有一个学生惧怕综合活动测试。学生通过综合活动测试, 体会或了解到了学科之间的关系, 而对照班的孩子却无此认识。实验班的孩子在完成活动性作业的时候需要充分运用到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自然而然地感觉到数学与其他各门学科是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的, 这比起我们以往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学习每门学科都要认真, 和家长一次又一次地沟通每门学科都很重要, 没有主课与副课之分, 要生动许多, 事实证明效果很明显。只有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才能让孩子在真正意义上接受素质教育, 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课题收获
(一) 初步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阶段性评价形 式。
实验证明, 综合活动评价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差异, 以“成功体验”为依据, 以各层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标准, 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进行分层评价, 要求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的新型评价方式。
(二) 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 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评价方式的改变, 推动课堂教学形式、作业形式的变革。以探究为核心, 以建构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正逐步产生。
(二 ) 通过一个阶段的实 验和研究 , 促进教师教育 思想的变革。
3.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总结 篇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学习环境;课堂活动
既要实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的培训目标,又要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谋求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小学生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小学生存在年龄较小、缺乏阅历、定位不清、实践活动缺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最好是从根本上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数学综合实践课中应用探讨教学策略
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占据主动学习的地位,这样就不会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被动学习的课程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分组学习在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是较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有一个教师在教学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时提问:“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到4天完成,需要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需要3+3~4天可以完成,需要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要2+6~7天可以完成,需要支付1600元。在需要一星期完成的情况下,选择哪队支付的费用更少?”教师要求同学们分好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这时前后左右的学生聚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室里嗡嗡的声音表明学习氛围浓烈。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讨论之中。几分钟后,小组中选出的代表发言,“根据应用题的题干可以看出选择甲……”“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是,我应该……”小组之间的讨论学习是一种实现资源共享、大家凝聚智慧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方法相互学习、交换看法,提高数学实践课程的实效性。
二、数学实践课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数学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以一个愉快、轻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有利于数学实践课的学习。那么,如何在数学实践课上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呢?
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喜好,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实践氛围,还要了解学生对数学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其次,可以利用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像多媒体、投影仪等,声音和画面都会对学生的感知产生强烈的冲击,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强化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要在平时的课堂上或是课下的交流中抓住有利时机,向学生讲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正确地看待数学。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社会价值、现实意义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新世纪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重点提倡的方法。综合实践是一种能力,可以终身受益,有这样一句话说:“世界上最珍贵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地致力于培养学生数学综合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要创新教育方法,改变教育模式,用事实说明问题,为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董艳梅.恰当引导,化失败为成功: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9).
4.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总结 篇四
中卫八小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最好测验证。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我设计了几个与学生、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如:、圆的秘密、节约用水等,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走出教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一、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自己可通过进行实地考察或现场调查、综合运用有关图书资料、查阅电子资料等途径获得。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家长担心活动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对综合实践活动并不非常支持,由此可见,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还有待改善。
5.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总结 篇五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和上级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学校的总体布署和要求下,积极号召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现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讲究活动的目标
众所周知,安全是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干好其它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次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些安全教育的材料,让同学们时时警钟长鸣,高度重视安全,安全无小事,通过竞赛和观众答题,发现效果很不错,同学们和老师对次评价很高,说这种活动意义深远,比单纯讲安全效果好的多,不会感到苦躁无味。同时,也达到了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二、讲究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效果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基础。从内容上讲,在活动设计中,我们设计了一些简单的英语,一些名言锦句,一些歇后语,反义词,安全,历史,地理,数学等方面的竞赛题,可以说内容很丰富,很全面,有趣味性,有它的实用性,及大的调动的学生的兴趣;从形式上讲,我们设计了三个活动,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也达到了不同的效果;课后,我和同学们就这次活动还做了交谈,他们都说这次活动搞的不错,以后要经常搞,他们都想多参加这种活动。
三、讲究活动的实践性
我们设计的第一个活动就非常有实践性,让同学们俩人腿绑在一块,然后跑或跳到中点,再进行答题,这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在第三个活动中,设计了成语接龙,训练了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总之,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典定了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说,这次活动搞的很成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刚开始时活动秩序不是很好,工作人员的工作不是很到位;规则有,但是落实不到,存在随意性。因此,在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一定要纠正。
七 年 级 组
6.一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篇六
主题一生活中的标志 ——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一、活动设计思路
1.本次活动鼓励和倡导学生细心观察与探究生活,可结合周围的生活环境状况开展对标志的认识、学习、探索与行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一年级小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增进对社会的认知与体验,鼓励小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体验、行动等方式,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主、自理、自省的习惯。
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生活出发,认识与探究生活中的标志,是我们选择的主题。交通标志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本单元我们选择了以“认识生活中的交通标志”为案例带领学生一同探究、认识交通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次活动是通过观察、收集、合作、交流活动来认识交通标志,了解标志的分类、作用等,懂得交通标志的重要性。旨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并获得相关的安全知识。次活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次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主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主题;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标志,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标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的需要整理有价值的资料,然后进行展示、交流活动,从而在活动中认识和了解标志的作用及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收集交通标志的相关资料。2.初步了解交通标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3.初步了解交通标志的作用及分类。能力目标:
1.对知识的掌握要能够从大量的资料当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资料。2.培养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1.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体验探究与交流的快乐。2.培养遵守规则、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学时计划安排建议 建议2课时完成。
活动内容可以选择和拓展,户外观察、收集资料等在课堂外场所进行,因此教师要借助家长的力量,重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集中安排课时,也可分散安排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2.初步了解交通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
(一)发现问题
活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了两个交通案例,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不认识和不遵守交通标志的严重性及可能发生的后果,教师可读给学生听一听,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生事故的原因,教师要适当地从交通标志上加以引导和小结。教师分析完书中的两个案例,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案例。
(二)活动准备
通过看图片、听故事的教学环节,进一步明确交通标志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情感。教师还可以收集更多的相关数据和文字、图片资料加以说明。
(三)实施阶段
1.搜集资料:教师可结合书中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鼓励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如通过网络、书籍、实地拍照等搜集更多相关资料。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求家长的帮助去生活中观察、搜集更多的交通标志资料,并给学生提供观察和寻找资料的活动范围,如自己居住的小区、附近的街道、校园、公共场所等,提醒学生活动时注意自身安全。交通标志分为禁止标志、指令标志、警 告标志和提示标志,教师可让学生分类去查找,更全面更清楚地认识生活中的交通标志。
2.调查记录:由于一年级小学生记录能力还欠缺,单纯用文字记录还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用自己可以完成的方式记录,如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填一填等。
3.调查汇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和展示。表扬那些收集的数量多、形式全的学生。教师在全班展示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做到的。
4.交流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展示和交流,可以采用同桌之间、四人一小组和全班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更多的交通标志。交流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的重点不是强调说的质量,而是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注意关注到每位个体。
5.我的发现: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将自己的收获展现出来,如:说一说(交流感受)、写一写(对交通标志的认识)、画一画(常见的交通标志)等。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一个总结,教师也提前准备一段话或文字,给学生提供范例。
教材中的参考主题还有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方法,选择一两种继续探究其他感兴趣的主题。
(四)活动总结
整个探究活动让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很多常见的交通标志,知道了交通标志的分类和特点,感受到了交通标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师在活动总结时还要渗透遵守规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相信同学们以后会更好地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
(五)活动评价
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所以总结评价设计一个评价表,评价表中给出了几个评价要点供师生参考。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己设计评价体系,但重点还是多一些鼓励和表扬的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用活动过程方式进行。
六、活动注意事项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户外活动时注意安全。
七、相关链接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伤亡人数超过万人,其中2011年全国共发生涉及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的道路交通事故12320 起,造成2670 人死亡、11417 人受伤。从交通方式看,儿童在步行时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占儿童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45%。查阅公安交通部门的交通事故档案可以发现,儿童期交通事故的责任方多半是受害儿童,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车祸在交通事故中占大多数。例如:低龄孩子穿越马路时没有成年人带领,不走人行横道,骑自行车技术不熟练或逆行,在公路旁玩耍,红灯亮时横过马路,骑自行车带人,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12岁以下儿童骑自行车上马路,骑车下坡不减速、猛拐等等。
板书设计:
主题二家庭公约
一、活动设计思路
这一单元的活动主题主要是帮助和引导一年级的学生了解作为小公民应该遵守的社会规则,并能根据实际需求与家人、同伴商议制定用于管理和指导自己言行的规则。以《家庭公约》为例,通过“发现问题”“了解规则”“寻找原因”“商讨办法”“制定公约”等实践环节,引领同学们一步步完成实践活动,并能从中领悟到在生活交往中要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学会承担。从学科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收集、分类、计划、商讨、完善、比较、展示等活动步骤,引领同学们循序渐进地体验实践活动,努力做到活动实施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此次活动,老师的引领仍然极为重要,教师应该既给孩子们充分的活动自由,又给予活动方法上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更要帮助孩子们理解建立公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自己的言行和学会承担后果,而不 是以惩罚为目的,所以,制定的公约不应该有任何身体和人格上的伤害。
二、活动目标
这一单元的活动目标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一是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指导、提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引导他们总结方法,充分合作,留心观察生活并能及时做好记录。二是在活动中,要帮助同学们建立规则意识,要帮助他们理解规则(公约)不是用来惩罚的,而是用来管理和规范行为的,要引导他们用承担后果的方式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知识目标:
1.了解基的社会(生活、学习)规则。2.掌握比较、分类的活动方式。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总结能力。情感目标:
1.鼓励学生主动交往、积极沟通。
2.引导学生学会承担后果,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三、学时计划安排建议 1课时。
四、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
本课的落脚点是帮助学生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带领他们建立规则意识,学会用具体的行动来承担行为后果,针对不当行为,找到解决办法,而非惩罚、指责。因此,不要仅仅将活动的实践过程当作一次操作过程,要让此过程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通过活动习得解决生活中行为问题的方法。次活动既要制定公约,更要执行公约,因为是《家庭公约》,所以家长的真诚介入就十分关键。引导家长以平静、平等、真诚、尊重的态度参与制定和执行公约,也是本次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次活动前,教师可利用家长会等机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和沟通,或是将活动提示和要求形成书面文字内容与家长分享,以争取家长的全力支持和真诚参与。
(一)发现问题 这一环节,是为了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应该有规则,我们应该自主、自觉地遵守这些规则,当出现违反或破坏规则的行为时,我们应该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活动准备 1.找一找
这个环节,提供了各类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的公约(规则),目的是让他们了解一
下,生活中都有什么样的公约或规则,体会一下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讲述公约的内容。课中的这些公约范例,都以童谣的形式呈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在指导学生制定“家庭公约”时,这样的表达方式就显得较难了,不要求必须这样,建议教师也能给学生们提供一两个简单陈述式的公约范例。2.成立活动小组。
有了第一学期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初步具有团队的概念了,加上学习了一些合作的方法,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们一些选择的空间,带领他们建立团队并关注他们的分工合作,及时给予合理的建议。
(三)实施阶段
1.制订计划:可以分两个群体开展。一是和自己的家人建立小组共同实施实践活动,采集自己家庭的信息,并进行分工,共同制订家庭实践计划。二是与班里的同学组成实践小组,采集不同家庭的信息,整理出共同或普遍现象,再分工实施实践活动。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调整。
2.调查搜集和整理商讨:这两个环节有内在的联系,完成的层次是先组织好调查,使调查充分,结果充实。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们进行整理和商讨。这次调查,围绕两个内容进行。调查家里的不礼貌行为相对容易;调查各个家庭的解决办法,则需要教师对结果整体把握和辨析,帮助学生保留那些能够用实际行动完成,同时又能体验到要承担后果的解决办法,要删除那些指责、打骂、攻击等对身体和人格有伤害的惩罚性办法。这也是整理和商讨的最终目的。3.制定公约: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们和自己的家人(或小组伙伴)共同完成。家长和学生要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家长不彰显权威,学生也要通情达理,针对“家中的粗鲁行为”共同商讨能够达成一致的解决办法。
4.调整修改:此环节是在实践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再组织学生对已实施的过程进行一个总结和反馈,以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调整实践的方式和方法。
5.实验比较:这其实是一个活动总结,但总结的不是活动过程,而是活动成效。通过实践前后的比较,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公约(规则)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引导他们自主、自愿地遵守规则。
6.成果展示:案例中提供了两种展示方式,教师可以拓宽,给学生们选择的空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也无妨。7.总结评价:让爸爸妈妈也参与到最后的反思和总结中来,与学生们分享一下他们参与实践之后的体会和感受。目的是希望爸爸妈妈们在家庭中能够成为遵守“公约”的榜样,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也让学生们感到自己和父母在生活是平等交往的。
(四)活动评价
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表现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如:对在团队中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评价;对自己和他人参与的主动性的评价;对自己能力增长提升的评价;对自己交往过程中付出的情感评价等,总之让每个孩子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不同的收获,每个人在不同的方面各有提高就好。
(五)拓展延伸
其实是对这一类实践活动的再运用。帮助学生在各个群体环境中,能够以建立规则和达成公约的方式来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将这种方式带入到生活中,指导自己的生活。
六、活动注意事项
1.教师在指导学生建立规则和达成公约时,一定要遵守尊重、接纳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他们自主地找寻问题,商讨办法,真诚沟通,达成一致而形成公约。2.再一次强调,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们体会到一定要为一个不当或错误的行为承担后果。
而且,这个后果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绝不是伤害到身体和心灵的惩罚。让他们学会承担而非只受指责。
七、参考资料
例:()家庭礼貌公约粗鲁行为承担后果打断别人讲话清扫地面灰尘用食物打闹清洗碗筷、盘子大声吵闹拍打家庭脚垫相互推搡清除垃圾用力摔门整理储物间骂人、说脏话连续倒垃圾„„„„ 第二单元生活·环境 主题三童年里的快乐游戏
一、活动设计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1、2年级的学生没有提出具体的活动目标,我们在编写一年级下册教材的过程中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基本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但是,他们对生活中的游戏活动,还都停留在参与过、经历过的层面,他们只是参与游戏,可能没有引发他们的思考,没有形成一些经验和收获,针对学生的这些具体学情特点,结合小学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段(3~4年级)目标分解中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的能力要求再降低,确定符合学生能力特点、生活经历的活动目标,在他们有限的生活体验中筛选出属于生活·环境领域的游戏活动内容,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活动中初步体验、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逐步积累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用到的方法,为后续的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打好基础。
二、活动目标
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逐步感知,参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合作交往的能力、协同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方法和基技能;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快乐的游戏对自己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上网查找活动需要的资料。2.使学生能够观察生活中小朋友玩的游戏,并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人进行简单的调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对比的能力。3.培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可以通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的能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能够体会到互相协助的优势。
2.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热爱生活,体会生活中快乐的能力。
三、学时计划安排建议 建议用3个课时完成活动。
四、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
1.主题活动的引入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过年过节、家庭聚会、一些节假日的过程中,学生们是不是常常聚在一起拿着手机、ipad在玩游戏,写完作业最喜欢的娱乐、放松活动是不是看电视、玩电脑,这些游戏在让孩子们着迷的同时,给孩子们又带来了什么危害?最好能够讨论出,孩子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放松身心是最好的?授课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的不同,从四个参考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2.教材围绕着主题活动给出了活动准备的内容,这几个活动准备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分给不同的小组,能力较强的小组也可以同时完成全部的准备内容,开展较为丰富的活动体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学生选择的主题,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
3.查找资料:班级配备多媒体设备的学校,可以在课上带领学生查阅玩游戏时唱的儿歌,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回家查阅玩游戏时唱的儿歌,或者直接用教材给出的儿歌,带着大家一起唱,把孩子带入快乐的学习氛围当中。授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参考主题中的准备阶段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对这个主题活动做一个粗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通过查阅资料,可以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前期的准备。4.观察、调查:鼓励学生放宽视野,去观察社区、活动广场等群众休闲活动场所,小朋友们都在玩什么游戏,并能够记录(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自己观察的结果。初步让学生体验带着问题,向身边熟悉的人做简单的调查。如:问同学或邻居: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问父母、老师或熟悉的长辈:你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主题,指导学生怎样选择适当的观察地点、适当的记录方法。在不同的主题活动中确定不同的调查问题,对身边熟悉的人进行简单的调查。
5.比较: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对比一个人玩游戏和许多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哪个更有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分享的快乐,体会传递快乐比独自享受快乐更加有价值;让在学生在户外游戏,如:课间的操场上、春游的草地上,炎炎烈日的树阴中、厚厚的雪地里,和小伙伴们畅快地玩耍,说说他们的快乐心情,再让他们说说玩电脑时间一长,眼睛会痛,头会发晕的难受劲,还可以让学生说说长时间拿着手机引起手腕酸困、脖子僵硬的不良感受,还可以让学生对比玩不同种类的游戏哪个更有趣、更健康。(这里的比较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不能期望一年级的孩子能够自主地发现不同游戏的优劣。)活动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引导学生有序地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
五、活动注意事项
1.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记录观察结果。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体验,用访谈的方式获取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类型的游戏。
3.引导学生体会到,要通过有益身心的游戏使自己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得到健康。主题四家庭树
一、活动设计思路
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概念,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家庭每个成员的关系,懂得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感受亲情的温暖。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家庭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但对一些常见的称呼还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应该指导学生去经历实践、调查,在过程中体会家庭氛围,体会亲情,学会尊重长辈,继承和发扬中国家庭的传统美德。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我”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追至祖辈,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指导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调查、游戏、交流等活动中体验家庭的温暖,体会与家人之间的亲情;能与同伴交流、合作,形成并提高综合能力。情感目标:
1.懂得从平凡的家庭生活中感受“家”的亲情,感受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是无比幸福的。
2.能懂得尊敬长辈的一些礼节,愿意尊敬长辈,乐意与同伴分享亲情故事,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三、学时计划安排建议 建议3课时完成。
四、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
一年级的学生对家庭的观念还没有深入的理解,所以通过本课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力图让学生能够建立家庭的观念,注重家庭成员的关爱,感受亲情。在本单元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让学生能有所体会。
(一)发现问题
称谓是交往的前提。人与人之间需要合适的称呼,家人之间更需通过称谓明了相互关系。本课通过凯凯家庭引入,引导学生对家庭成员及称谓有个清晰的认识。
(二)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教材提供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请学生做课前的准备,这是提前让学生对家庭成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加上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所以对于称谓有许多的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对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叙述,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了解的机会。
(三)实施阶段 1.了解交流
认识凯凯的家庭成员,交流凯凯家成员之间的称呼,为了解家庭树的构成做准备。2.制作家庭树
观察凯凯的家庭树,知道家庭树是怎么构成的,了解家庭树反映了怎样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成员来制作自己家庭的家庭树;并能让学生在班级根据制作的家庭树来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与成员关系。3.小调查 在这里让学生回忆和家人之间的趣事,让学生感受在平凡家庭中生活的幸福。可以让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说说与其中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趣事。4.询问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我们国家对于家庭构成的不同认识。在感受这一内容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调查的方法、过程。除了教材上提供的询问方法外,也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信息。5.连一连
通过之前的活动,让学生用掌握的家庭成员称谓知识进行实践。6.你知道吗这部分的知识不要求学生深入掌握,只是作为一个拓展延伸的知识介绍给学生。通过了解家谱让学生对家庭有更深的认识。7.画一画
家谱对于现在的学生还是比较陌生的,现在的家庭也很少保存有家谱的,所以可以让家长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家谱的制作。只需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个家庭的传承和延续,对家庭这一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可以了。8.说一说 让学生在班级中说一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可以是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也可以是自己学会的实践方法,还可以是活动过程中自己的小想法等等。
(四)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评、他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活动的开展过程来进行评价。第四单元自然与科技 主题五闻名遐迩的新疆特产
一、活动设计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开放性,而开放性的重要体现之一是课程资源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自己的家乡都有一些特有的东西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我们的家乡—— —新疆,是一个充满着神奇色彩的地方,由于气候和地理等原因造就了新疆各地特产的多样性。基于此,我们开发了本活动主题,旨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家乡周围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新疆有哪些特产。
2.掌握简单的采访、收集资料等活动的步骤和方法。能力目标:
1.初步养成与他人交往的习惯,提高自身交往能力。2.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能力、研究能力。情感目标:
1.在探究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2.在学习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懂得尊重劳动,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学时计划安排建议 建议3~5课时
四、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
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这里不仅有众多迷人的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还有享誉中外的特产,让学生感受到新疆的确是一个好地 方,为自己身为新疆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新疆特产的好奇心。我们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自然条件与人文特色造就了新疆与众不同的文化,以及在这些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特产。本活动的活动方式会因活动主题的不同而可能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这里只是提到一些常见的活动方式,比如访问、相关资料的收集。访问是研究性学习中最为常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访问是重点。建议:本课的学习可与新疆地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让次活动成为新疆地方教材相关内容的一个拓展延伸活动。
(一)发现问题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比较熟悉的新疆瓜果的描述和介绍,激发学生去探索、发现瓜果甜又甜的秘密。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品尝新疆瓜果后的感受是什么,进而让学生思考,有没有注意到新疆瓜果为什么甜。这个问题是学生很熟悉,但又被学生忽视的问题。
(二)活动准备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这里,我们重点涉及了知识的准备工作。既然是秘密,其中一定蕴含了很多知识,因而有必要让学生收集相关的知识;也有必要与自己的好伙伴组建团队一 起探秘。当然这里也要准备一些必备设备,比如照相机、录音机或者录音笔等。
每一次的活动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团队的任务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任意增减或者添加。对
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组建研究团队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老师的帮助。最好是几个家距离近的学生组成一队。
(三)实施阶段 设计制订活动方案
设计好活动的方案是搞好活动的关键。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己制订活动方案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教师要多费时间,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制订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设计最好以组为单位,重点放在步骤、注意事项等的设计。设计要留有余地,可以根据情况随时增减一些步骤或者内容。
第一个具体活动:尝一尝。在这个活动步骤中,教师要告诉学生注意饮食卫生,品尝前要将水果洗净。品尝前,先让学生闻一闻水果的气味;品尝时,注意细嚼慢咽,细细品味,不要狼吞虎咽,囫囵吞枣;品尝后让学生说出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体验:一开始怎样?然后又有什么感受?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这一步一定要细致。让学生大胆地 说感受,是为激发学生探究瓜果甜又甜奠定基础。说完后,最好书写自己的感受,完成记录表。第二个具体活动:问一问。这里涉及访问的方法的具体指导。
1.访问是最基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之一,是社会调查中以交谈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又称访谈。与其他方法相比,访问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交谈获取资料,可以作为搜集研究所需资料的主要方法,也可以作为辅助方法去验证或补充其他方法获得的资料。2.访问应该注意的事项:
访问前准备:淤必须认真确定应该采访的对象及采访的目的是什么。于确定采访时,应该问的问题有哪些,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和保护知识产权等等方面的问题。在这里,因为是一年级,案例中事先预设了三个基本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相应地拓展几个问题,但不要太多。盂准备好采访用的工具,如录音设备、照相机、采访记录等。榆事先电话约定采访时间、地点等。虞注意自己的仪表及穿戴等。访问时要做到:淤有礼貌,举止大方。于访问过程中声音洪亮,要让受访者听清楚自己采访的问题。盂注意观察被访者的非言语行为。最后要注意访问后要及时整理自己的访问记录。这是学生最容易忘记的一步,也是采访记录最关键的一步。
第三个具体活动:查一查。这一环节主要涉及查找资料的方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因各地学生发展水平不一,不要求一定通过网络来查 找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比较多,一般有图书目录收集法、关键字收集法等。最好请家长帮助一起查找资料,并整理资料。
(四)活动总结
一年级的学生在活动总结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自己在这次活动中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只要能说出来一些,教师就可以肯定。教材给出了一个案例总结,可以按照案例总结让学生学着说一些简单的问题,慢慢地学生就会说了。另外活动的总结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一定是文字,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如图片、录像等。
(五)活动评价
活动的评价是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的,比较简洁,便于操作。教师可根据选择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再罗列出评价要点和内容。
(六)延伸拓展
利用班会组织新疆瓜果推介会,对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容易,好操作;同时也可与语文的口语交际相结合,训练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
五、活动注意事项
1.品尝过程中,有个别孩子有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应提醒孩子注意自己能吃 什么不能吃什么,尤其是不能贪吃
2.查找资料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注意资料的保存。
3.注意发挥团队的精神,外出采访一定要与父母等监护人同行,而且要注意安全。劳动与技术 第一单元自理篇—— —我能做 单元活动目标
通过认识生活中各种收纳用具,利用蔬菜巧插不同有趣的造型,走进厨房认识调味品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深入家庭生活,熟悉家务劳动,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和劳动能力。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有趣和富有创意性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从小热爱劳动的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活动一学收纳
一、教材分析
如何收纳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随着学生的成长,生活物品、学生物品不断增加,让很多帮着整理的家长很烦恼。能和孩子共同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居环境是每个家长希望的。有趣的收纳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巧妙整理物品,还能使其从中获得快乐和惊喜。通过在课堂内外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认识各式各样 的收纳工具,了解它们的分类和功能。生活条件有限的,可以利用废旧物品亲手制作收纳工具。在探究活动中,能联系自己家里需要收纳的物品,考虑选择不同的收纳工具,并能巧妙解决收纳的问题。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物品的收纳,学会根据物品用途和形状进行分类,并能有效利用收纳工具的空间,探索富于变化的收纳方法会给学生带来别样的体验。
二、活动目标、重难点、课时数建议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初步认识收纳工具,掌握不同的收纳方法。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勤于实践、自主探索。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并建立起劳动意识。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类并巧妙收纳。活动难点:掌握不同物品的收纳原则和技巧。
(三)课时数建议: 2课时。
三、活动建议
1.对于收纳工具的认识,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在商场或超市认识不同的收纳工具,通过亲身体会了解它们的种类、样式、材质和不同功能等。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收纳工具。
2.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收纳之前制订合理的收纳方案,并明白正确的收纳必须遵循“整齐、美观、方便”的原则,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勤于整理,必须做到物品归位,要养成定期整理物品的好习惯。3.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收纳技巧和方法,并将资料与同学们分享。课堂上尽可能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收纳用具和演示收纳过程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收纳的原则与妙处,鼓励学生课堂内外多参与实践。
4.评价活动中,条件允许的学生可以用影像资料记录自己的收纳过程,以便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也可以用书写小便条的形式搭建起家校互动的交流方式,了解学生课外参与实践活 动的情况。
四、知识链接 1.收纳妙法:
(1)将杂物分类:先将所有物品进行分类。可以将物品按照种类、人、使用频率和本身特性作为分类的依据。
(2)减少数量:将已经破损不需要的或太多数量的物品进行处理,可通过网店、跳蚤市场来完成。
(3)分配位置:给每种物品提供一个特定的位置,存放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地方。(4)评估数量和测量尺寸:大概估计杂物的总数并测量它们的尺寸,以便确定存放的方法和所需的空间。2.衣服归类原则与技巧:依据衣服的数量、穿着习惯、空间大小等进行归类,也可以依据颜色、季节、外出或居家以及薄厚等条件来分类,再依据穿着频率决定摆放位置。各种类别的衣物,只有为它们找到最合适的收纳方式和空间,才能保持整洁,方便拿取。衣服收纳技巧有袋式收纳、层叠收纳、抽屉分类收纳、横杆吊挂收纳、容器收纳、网篮收纳等。活动二洗袜子
一、教材分析
通过洗袜子活动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劳动的好习惯。学生在洗袜子的过程中,体会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明白自己作为家庭成员,有参与干家务活的义务,树立起帮助家长做一些 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观念。另外,通过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在洗袜子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袜子的种类和用途,其次一起探究不同袜子的洗涤方法以及洗袜子要注意的问题,理解“浸泡”“揉搓”“漂洗”等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劳动中做到“不怕累、不怕脏,心中有他人”,在劳动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二、活动目标、重难点、课时数建议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己动手洗袜子,了解洗涤剂去污的原理,初步学会正确洗袜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谈话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勤劳和主动干家务的良好习惯。3.情感目标:
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正确洗袜子的方法。活动难点:如何将袜子洗得更干净。
(三)课时数建议: 1课时
三、活动建议
(一)材料使用袜子、肥皂、水盆。
(二)其他方法
1.结合假日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一系列有主题的活动,例如回家帮家人洗袜子,并谈谈活动感受。开展“人人当父母的小帮手”“争当家务劳动小能手”等活动。
2.活动场地根据学生人数和地区条件确定。可在专用劳技室、操场、校园等场地活动。如果场地、水源条件受限,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回家多练习,家校互动联 系,使活动更有效果。
四、知识链接
洗白袜子妙法:绎柠檬汁法:洗白袜子时,在水里加点柠檬汁,可使袜子更加洁白。绎脱脂牛奶浸泡法:在洗白袜子前用脱脂牛奶泡一下,或最后一次漂洗时在水里加两汤匙牛奶,这样可保持白袜子的本色,并能防止其变黄。绎萝卜汤洗涤法:白袜子如污垢较多,可用萝卜汤来洗,可使袜子洁白如新。绎橘皮水浸泡法:洗涤白袜子时,可将橘皮放入锅里加热烧沸,用黄色汤水浸泡、搓洗,可使袜子洁白如新。绎漂白粉浸泡法:在洗涤时,可在泡好的洗衣粉溶液中,加上漂白粉,浸泡20~30分钟以后再清洗。绎淘米水浸洗法:经常用淘米水浸洗,白袜子就不易发黄。活动三认识调味品
一、教材分析
“认识调味品”赋予了学生一种新的生活角色,学生可以当回神气的小厨师。这种角色意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丰富的生活体验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通过这种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本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调味品,并能说出其名称和味道,简单了解调味品的分类、用途和作用;引导学生如何辨别真伪调味品,并了解调味品是如何制作的等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在教师所创设的文化情境中,学生以小厨师的身份自由交流、合作探究,并利用不同材料调制凉菜,既训练了学生辨别调料的能力,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整个活动的理念是:劳动创造美,饮食要健康,人人都幸福。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对调味品了解甚少,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情境设置、食材选择、菜品调制、展示交流的过程中灵活处理,并在此过程中感受饮食与生活、文化、劳动的关系。
二、活动目标、重难点及课时数建议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认识常见的调味品,并能说出其名称和味道;通过对调味品的认识,使学生学会简单的使用方法;锻炼学生用嗅觉、味觉、视觉等感官对事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制作、品尝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在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不同的调味品,并能用不同感官辨别。活动难点:自己动手调制美味的凉菜。
(三)课时数建议: 2课时
三、活动建议
(一)材料使用
1.白糖、鸡精、盐、酱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沙拉等调料。2.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胡萝卜等蔬菜切好分盘。3.筷子、餐勺等餐具若干。
(二)其他方法
1.情境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前布置好活动室,将调料分盘备好。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感知不同调料的味道,了解调味品的名称。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多媒体展示、超市参观、烹饪现场参观等感知。
2.尝试体验有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尝试,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嗅觉、味觉和视觉的感受说出各种调料的名称和味道的特点,例如糖甜、盐和酱油咸、味精鲜美、醋酸、油香等。在实践活动中,出示调好的菜,请学生品尝并说出菜中用到的调料。提供切好的菜 类,请学生调制凉菜,教师进行指导,提醒学生味道要搭配合理,根据不足进行补充加料,如淡的加盐,咸的加点味精或醋等。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各种调料品的作用。
3.展示交流有助于呈现评价效果在注意餐馆卫生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请学生相互品尝调制的凉菜,为菜肴起名并做简单介绍。例如:“我们调制的菜名是糖醋萝卜,用的主料是萝卜,调料是白糖和醋,欢迎大家品尝。”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丰富了评价效果。【教学设计】 游戏导入 小游戏:材料准备:同样的几个器皿装有不同的调味品。
游戏方法:分别请几位同学闭上眼睛,舔一舔、尝一尝是什么调味品,并说出它的名称。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探究
1.用课件展示各种美味佳肴的图片。观察并思考,调味品有什么作用?调味品还有其他妙用吗?同学们,瞧,大厨师们制作的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颜色和造型多么诱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大显身手吧!
2.说一说,这些佳肴除了食材,还用了什么调味品?你还知道哪些调味品,请说出它的名称及特点。
3.想一想,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有哪些。学生欣赏并思考。调味品既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又能促进人的食欲,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学生思考并回答。
有白糖、鸡精、盐、酱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沙拉„„ 盐和酱油是咸的,糖是甜的,辣椒是辣的„„ 食盐、醋、酱油、花椒、鸡精等。
认识调味品,了解其特点和多种用途。这是活动重点。教师示范
你在家帮助妈妈调制过凉菜吗?说一说如何调制凉菜。教师示范:
1.将调料用器皿分装好。
2.从嗅觉、味觉、视觉来感受不同调料的特点。3.请用小勺子盛少量调料来调制切好的凉菜。
4.用筷子将凉菜搅拌好,注意搅拌均匀、味道搭配合理,不要搅出盘外。
5.品尝调制好的凉菜,并说出菜品中用了哪些调料。学生仔细观察调制过程。学会如何调制凉菜。这是活动难点。
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调料调制一份美味的凉菜。活动要求:
1.四人一组开展活动。
2.注意制作卫生,保证食用安全。
3.搅拌完毕之后试尝,然后根据口味进行补充加料。如淡的加盐,咸的加点味精或醋等。4.注意不要将调料撒到餐盘外,若有掉落请及时清理。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在活动中提醒自己做好每个细节。活动评价
各小组互相品尝凉菜。
1.比一比,看谁调制的凉菜最可口。
2.谈一谈,收获和感想。学生互相品尝凉菜并评价调制的口味。谈谈感想以及课堂上的有
趣瞬间,感受实践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活动意图
学生参与实践,在活动中认识调味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事 物,学会友好交流与中肯评价。第二单元活动篇—— —我想做 单元活动目标
本单元活动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多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在劳动中积极体验,学会搜集资料、归纳分析、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按步骤、有顺序做事的好习惯,树立劳动意识、探究意识和感恩意识。活动设计意图现在大多数学生在家主要以学习为主,参与家务劳动和亲子游
戏的经历较少,他们的生活单调,甚至枯燥无味。通过让学生亲自灭蚊子、翻绳、巧插蔬菜等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探究其原理,体会劳动的乐趣。另外在与父母一起做家务、做游戏的过程中可培养亲子关系,增进情感。活动一巧灭蚊子
一、教材分析
灭蚊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何体现“巧”是活动的要点。鼓励学生通过多途径查找驱蚊、防蚊的妙招,了解灭蚊工具和灭蚊原理,探究物理方法,尝试探索经济、环保、对人体无害的灭蚊方法。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实践。活动中首先让学生认识蚊子及幼虫,了解蚊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对人类的危害;让学生产生问题和兴趣,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消灭蚊子。在探究过程中,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灭蚊妙招。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自己亲自尝试过,哪些方法安全环保等„„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演示肥皂水灭蚊的妙招,学生再次产生疑问:为什么肥皂水能灭蚊?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自制既经济又安全的灭蚊液。
二、活动目标、重难点、课时数建议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蚊虫对人类的危害,了解灭蚊工具及原理,掌握一至两种有效的灭蚊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探究、实验、总结的方式,培养学生爱探究、爱劳动的意识。
3.情感目标: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树立起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精神。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一至两种易操作、有 效果的灭蚊方法。
活动难点:如何有效消灭蚊子。
(三)课时数建议: 2课时。
三、活动建议
(一)材料准备 水盆、水、肥皂等。
(二)其他方法
1.除了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灭蚊方法之外,还要提醒学生防御工作很重要。要勤打扫室内外卫生,及时清理垃圾和卫生死角,消灭蚊虫赖以藏身繁衍的场所,提前安装好纱窗和蚊帐。
7.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总结 篇七
综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 结合我的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不妥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一、在数的认识方面
(一) 有关数数方面的估算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上第89页练习十五第3题、一下第31页“100以内数的认识”主题图、一下第36页练习七第2题。
2.教材解读
安排的这几个内容, 我们可以渗透根据部分求整体的估算策略。即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先数出部分数, 再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教一下第44页练习八第8题“估计弹子的个数”时, 就是让学生先数出10粒弹子并观察, 再以此为标准进行估计的。这样学生说出的估计数是有根据的, 就不会很离谱, 有效地避免了学生随意猜数的情况。同时, 我还从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入手, 请学生估计一把豆子有多少粒, 估计一篇短小的文章有多少字, 先让学生数出10粒豆子有多少粒, 一行有多少字, 以此为标准再进行估计。课后请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再对生活中类似的事物进行估计。
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的估算经验, 还培养了学生有根据地进行估计, 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根据部分求整体的估算策略, 学生能尝到估算的甜头, 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和一种习惯, 那么学生学习起来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兴趣。
(二) 有关接近一个数的估算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下第42页练习八第1题和第4题。
2.教材解读
安排的这两个内容, 实际上是以后学习把一个数看做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等近似数的四舍五入法的基础, 以及通过用语言和相应的数据来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来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请学生在数轴上填写整十数, 然后看一看:“所填数中, 哪个数最接近100?”“80接近100还是更接近50呢?”请学生在填写几十几的基础上, 想一想:“67在几十与几十之间, 更接近几十呢?”“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在学生初步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后, 我安排了请学生按要求选择数值的练习。如:小丽有37张邮票, 小明比小丽多一些, 小红比小丽少一些, 小花比小丽多得多, 小英比小丽少得多, 请你选择数 (32 13 42 95) 填在相应的人名字的下面。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感受非整十、整百、整千数与整十、整百、整千数的接近关系, 体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也是学生以后进行估算的必要基础。
二、在常见的量———时间认识方面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第9题、一下第100页总复习第9题和一下第105页练习十八第15题。
2.教材解读
安排的这些内容, 是让学生看接近整时的钟面, 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或过几个小时大约是几时。多进行这样的练习, 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第一个内容我请学生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大约是几时, 它们都不是整时, 又接近整时, 用“大约几时”很方便地解决了问题;第二个内容我请学生说一说是几时多;第三个内容我先请学生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大约是几时, 再说一说过2小时大约是几时。并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这样的练习, 能使学生体会“大约”的含义和作用, 积累学生对“大约”的体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从而有效建立时间观念。
三、在计算方面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下第64页练习十一第9题和一下第70页练习十二第9题。
2.教材解读
这样的练习, 教材和教参都没有规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所以我觉得类似这样的问题, 都可以让学生有选择算法的空间, 也就是让学生可以选择口算、估算, 在比较中感受某种方法的优越性, 使学生形成估算意识, 提高估算技能, 发展计算能力。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在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些需要估算的题。如:
(1) 估一估, 填一填。
46+3= () 十多46+9= () 十多78-6= () 十多76-8= () 十多
(2) 不计算, 比较算式大小。
教材中的两道题我都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 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在口算、估算和交流中, 充分感受到估算的魅力, 增强估算的意识, 并把估算逐步内化为算法策略,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在解决问题方面
1.教材安排的内容
一下第55页练习九第11题, 如下图。
2.教材解读
安排这样的内容, 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这个练习,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往往不需要精确计算, 只需估算出结果就行了。
3.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 先估一估:“买一袋大米、一桶油和一包糖大约要多少元?”再回答:“李阿姨想买一袋大米、一桶油和一包糖, 她带了60元, 够吗?”
同时, 我还设计了一些情境题, 让学生选择估算的方法,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如:某校一年级 (3) 班有男生21人, 女生和男生差不多, 全班大约有多少人?在这个情境中, 由于女生的人数没具体的数, 学生不能顺利精确计算, 于是试图思考另外的策略。果然, 陆续有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男生约20人, 女生和男生差不多, 所以女生也可以看做大约20人, 这样就知道全班大约有40人。
这种做法, 在初次学习估算时, 设计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量, 使得学生无法进行精确计算, 从而逼得学生要用估算来解决问题,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和必要性, 感悟到估算的优越性, 估算意识才能不断增强。
【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总结】推荐阅读:
五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11-19
五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11-24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综合能力试题09-09
九年级数学实践操作总结10-29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07-10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11-15
一年级数学教研总结07-20
一年级教师数学总结12-01
一年级 数学 学科总结12-11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结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