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的尴尬散文

2024-09-08

加油的尴尬散文(10篇)

1.加油的尴尬散文 篇一

尴尬时分的散文

网上有个帖子,说的是“天生丽质”的明星年龄的事。无一例外,那些明星都是“实际年龄大、外表年龄小”的主,实非常人能及。

一般来说,人的外表年龄与实际年龄应该相差无几。而我,有些特殊,不属于一般情况,与那些明星们相比起来恰恰成反比:“实际年龄小、外表年龄大”。

从外表上看,我比同龄人老成得多、“成熟”得多,颇有些少年老成甚至老气横秋的味。

事实证明:我的外表年龄与实际年龄是严重脱节的。

有一年,我跟同事去陕北出差,途中在路边店吃饭。老板凑过来聊天,对同事说:师傅,我看你今年有40岁了吧。

同事说:老板眼光不错呀,猜的挺准,我再过两个月就41岁了。

然后,同事指着我对老板说:你看这位呢?

老板瞅着我,自信地说:你今年有三十四五吧……

厉害,你猜的挺准的`。说完这句,我就埋头吃饭了。

待回到车上,同事笑得前仰后合,我默默无语,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到宾馆房间,我立即冲到镜子前照了又照:我才22岁呀,怎么就长得像三十四五呢。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

19岁那年,我去异地流浪。因为整天绷着一副苦瓜脸,闹得一位接济我的大姐很是不爽:你干吗一天到晚哭丧着个脸,苦大仇深的,似乎一生下来就80岁了。

乖乖!这个更绝!

由此看来,因外表造成的一切后果纯属自找,怨不得别人。要我描绘自己的外表年龄就是:十多岁的时候,看起来像二十多岁;二十多岁的时候,看起来像三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时候,看起来像四十多岁;四十多岁就像五十多岁……应该挺客观。

当然,这外表年龄一部分是爹妈给的,一部分则是自己后天修炼的。我应是后一部分因素居多,只是修炼的过程中有些“走火入魔”了。

有位姓刘的同事,一天上午气呼呼地走进了办公室。问她怎么啦。她说:“刚才,有人竟然叫我老刘,真是气死我了。”我心中偷笑,嘴上却不敢说。到了下午,一说起有人叫她老刘她还来气呢。我才明白,女人更注重外表年龄——漂亮的女人尤甚。

想想自己也是如此。一开始别人叫我“老苏”,我也浑身别扭,甚至耿耿于怀——我真的老了吗?印象中,别人只管我爸叫“老苏”。慢慢地,也就习惯了、接受了,并没觉出有什么不妥。以至于现在单位里叫“小苏”“老苏”“苏哥”“苏老师”什么的,五花八门,我一概应允,反倒觉得自己人气还不赖呢。

有位面相忠厚的朋友跟我说:一次,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的同学看着他对他女儿说:XX、XX,你爷爷接你来了。他女儿不干了,对那位同学大声道:这不是我爷爷,这是我爸爸!回家路上,女儿一直生着闷气。

谁知,这种质变的“礼遇”也降临到我的头上了。

就在刚才,我在吃饭回来的路上,遇见一位妈妈领着一个小孩。看见我,小孩竟然清脆地叫了声:爷爷!妈妈摸着小孩的头说:宝贝,乖!

我差点停在原地质问,但我没有,而是灰溜溜地走掉了……

其实,人家小孩叫得也对,咱就是变老了嘛;再说了,咱从叔叔辈、伯伯辈一下子蹿升至爷爷辈,真是赚大了。这么一想,反而忍俊不禁。

我又作想,外表年龄的大小终归还是会影响到你在别人心中的魅力值。但是,如果你只是注重外表的话,一说话还是会暴露出你的实际年龄。所以,要成为一个别人欣赏的人,并不是要一味地在外表上下工夫,而是磨练出与年龄相符的美,一种有内涵的美、有韵味的美。

2.尴尬之事散文 篇二

我在二十多岁的年龄买了一部旧电脑,闲暇时间上网流览浏览新闻查查资料,不久前有人给我买了一块手写板的,学习写文章,往往因操作不当常常麻烦年轻的先生。一日一位同事突然来了雅兴,说要看看我在网上有啥“绯闻”没有,他在百度搜索上随手输入了“石普水”三个字,这一输不要紧,竟然魔术般地出现了六条关于我的信息。一条是《校长的“一根针”》8月17日佐坝初中博客网,第二至第六条则是《农村初中校长的三个尴尬》,那是我发表在《教书育人・校长参考》第七期上的一篇文章。

我很高兴这一意外的收获,跟同事开玩笑说:“‘石普水’这个名字目前在网上是独一无二,尚无同名同姓。”说到这里我笑了,我的父亲一天书都没念,因为我出生的头年长江破堤发大水而给我起了米“普水”这个名字,想不到却是独一个。

然而,有一天我再打开《农村初中校长的三个尴尬》后,出现了第“四”个尴尬:那个“龙源刊期网”刊登了我的文章前四节,而在鼠标点到“阅读全文”时显出一行红字:阅读全文0.10元/篇,2500字左右。

这真用得上《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尴尬人难免尴尬事”,写校长的尴尬,竟然又引来了看文章的尴尬。

我是在处境尴尬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我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十一月到安庆参加教育干部培训提高班学习,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血糖10.56,比正常值高4.46――“二期糖尿病”。此前我在合肥检查有高血压、高血脂,这样典型的“三高”,医生嘱咐我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不能动肝火,不能操劳过度,合理用药,定期检查……

学校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教育质量、安全事故、收费、人事纠纷……大大小小的学校事务压在我这“三高”病人身上,老命迟早不保。我明白:我与校长无缘!

生命诚可贵,我再不能在校长位子上折腾了,我向领导反映病情提出辞职,我在述职报告中陈述了我的苦衷,几次起草了辞职报告,但没递交上去。当初我并未写报告要求当校长呀,为什么非写辞职报告呢?我把我的苦衷一气呵成写成文章《农村初中校长的尴尬》,寄给《教书育人・校长参考》杂志社,文章寄出后,我写了篇《等待》:“等待是一种牵挂。出门半年了,我的心肝,你远嫁东北,水土可服?你单薄的身体,可能抵御西北利亚的滚滚寒流!等待有一丝苦涩,每日里眼巴巴地盼着邮递员,期盼我的“宝贝”可衣锦还乡。

半年后,编辑部主任亲自打电话告诉我:“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如果没投稿别处我们准备发表。”不久,我收到了40元稿费,这让我很高兴了一阵,我的写作能力终于得到了别人的肯定。

可是,现如今自己的文章自己看却要0・10元钱!这不是《水浒传》里李逵遇到了李鬼吗?旧时强盗拦路打劫还高喊:“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留下买路财!而这“树”不是龙源期刊网栽,这“路”不是龙源期刊网开,而是我一字字写的,我看自己文章却要给他留下“买路财”,不是岂有此理吗?这不是明摆着侵犯我的“知识产权”吗?怎样维权呢?

对网络我只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进退两难,你说尴尬不尴尬?

不看也罢,惹不起还躲不起?秀才遇到网,有理无处讲!我自我调侃,我还有底稿看呢!为此我建了一个博客,把这篇文章放在第一篇。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然而我还是摆脱不了尴尬,龙源期刊网侵犯了我的人权!

你想,它把我的文章放在网上,不交一毛钱就永远卡在那里,像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别人花一毛钱才有几分钟的自由,谁愿花钱看我的文章呢?等过了三年五载后再写一篇《祭<农村初中校长的三个尴尬>文》吧,我生不逢时的苦命文章啊!该死的龙源期刊网侵犯了我的人身自由权!

想想还更尴尬,他侵犯了我的人格尊严!把我的文章像耍猴那样卖钱也罢了,现在市场经济,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商品,虽说能卖钱,能体现我的价值,但最尴尬的是只有“0.10元/篇”,那是对我的极大侮辱啊!它让我想到民间传说中项羽的故事。项羽被刘邦战败自刎于乌江,阴魂觉得不平,遂于江心设一宙宇,过客必须烧香才能平稳过江,否则便兴风作浪。一次一穷书生过江无钱买香,眼见乌云叠起,书生随口吟诗四句:“君不君来臣不臣,为何立庙于江心,三分天下尚嫌少,一付香纸值几文?”

如果倒退三十多年,那时我当小学民师,一天一个工分四、五角钱,一天有五位读者的话,那就能挣一个工分,但现在我好歹也是一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一月工资两万四千多毛呢。况且,现在什么都涨价了,一毛钱一瓶开水都买不到,掉在地上都没人捡,我的文章却只卖一毛钱,当真羞煞人也!

真可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3.加油站里的闹剧散文 篇三

上午正忙,朋友打来电话,说她闯大祸了,请我务必速速赶去解围。朋友有难,我怎能置之不理?再忙也得放下手头的工作不是?莫非是被人打劫了?这还了得,赶紧往朋友处奔去。

朋友在加油站工作,看见我的出现,像小孩子被人抢了心爱的玩具那般委屈,眼泪“唰唰唰”地顺脸颊流下,憋着嘴辩解: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哈哈,瞧那小样,我不是男人,都有点怜香惜玉了……

旁边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个子高大,给人的感觉,成熟稳重,双手抱胸,斜靠在车门上,一语不发,脸上大片处伤痕,一看就知道是新伤。我的神耶!该不会是朋友的杰作吧?脑海里闪过硝烟战场的屏幕。朋友,你够狠,咋还会委屈呢?

我的片刻停留,反倒让两人沉默了。这俩家伙,怎么就不说话了,我还忙着呢,你们知不知道时间就是金钱啊!

为了不耽误时间,为了事情早点解决,我只好打破沉默,问明事情的来龙去脉。

昨天下午,男人开着宝马来加油站加油,停车后要求加一百元钱的油,按理说,加油站都是先钱后货免得搞错。精明的朋友不知道是被眼前这男人的帅气迷惑了心窍,还是被男人的豪车看花了眼睛,以为能开豪车的人,必定钱包鼓鼓。朋友连问都没问钱,就把宝马给喂饱了。加完油,男人往口袋里一摸,立马慌了神,糟了,钱包不见了。

开什么国际玩笑,我在加油站工作五年了,还没见过开宝马的人赖油钱的。朋友以为是男人开玩笑,便笑笑说:没事,打个电话叫你夫人送钱来就得了。男人一本正经地解释,说钱包可能是掉在哪里了,里面还有银行卡,工作证。这回轮到朋友慌了,我的大爷啊,你可不能这么对我哈,一百元对你不算多,可我今天的工资也补不起这个缺口呐!

男人从口袋里摸出手机,像是要拨打电话,见男人向家里求助,朋友总算舒了一口气。“嘟嘟嘟,你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男人做了个很无奈的表情,之前要是看你摆这造型,一定会觉得很酷,这回眼看就要赔工资了,你就是潘安再世咱也没感觉了,朋友的心凉了半截。

男人思来想去,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把手机押给我朋友,并说会尽快拿钱赎回。朋友打量一下手机,哇塞,还不错哦,苹果牌,管它行货还是山寨,总不至于抵不上这区区一百元吧!看男人这么诚恳,朋友只好作罢。

晚上八点,朋友要交班了,还没见男人送钱过来,朋友的婆婆打电话说她儿子感冒发烧,叫她下班赶紧回去带儿子打点滴。说话容易做事难,这要好好地等一个人更难,左等右等也没见那男人过来,真是急死人。

不就是一百元钱吗?交给同事帮忙处理就得了。朋友把手机托付给同事,同事听朋友这么一说,有点胆怯,犹豫再三,说不认识男人,担心出错,朋友不好强人所难,只好把手机带回家,等到明天上班再说。

回到家,看着儿子烧得绯红的脸,朋友吓坏了,拿体温表量量四十度,天啦,高烧,烧坏脑子就罪过了,抱着儿子就往医院挂急诊。

朋友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担心男人来赎手机时和自己联系不上,以免耽误人家的事,也就没有将手机关机。一路上,男人的手机响了几次,朋友接到电话都一一解释,说不是本人,叫对方明天与他本人联系。

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

正在给儿子打点滴,男人的手机又响了,儿子的哭闹,弄得护士扎了一次又一次,这样来来回回扎了三次,朋友既心痛又心烦,拿起电话按了拒接,这人也不省心,人家拒接你就别打了,干嘛还要一次又一次地打过来啊,没办法,朋友按了接听,对方是一个女人,朋友刚“喂”了一声,女人就像放鞭炮一样嚷起来了,问他男人在哪?叫他男人接电话,其言语尖酸刻薄,还侮辱朋友是哪个宾馆的小姐,简直像泼妇骂街。朋友气得像个即将爆炸的皮球,儿子的生病已经吵得够烦了,还无缘无故被人侮辱,不知道是出于报复心理还是想恶作剧,朋友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他在洗澡’便挂了电话。看来,想要清静,只得关机了。

早上八点接班,刚下车,远远地就看见男人在加油站旁边等候,一副可怜兮兮的摸样,脸上的大片出伤痕,跟昨天判若两人,像个被责罚过的孩子。朋友不喜欢打探别人的事,有些事问了会让别人感到难堪,也就没有多问,拿出手机递给男人,男人递上一百元钱接过手机,本来这事也就完了,皆大欢喜。

男人上了车,发动车子又熄火了,从车上下来欲言又止,朋友见其状便问明情况,男人很勤恳地找朋友商量,看朋友能不能帮忙向他老婆解释一下昨天手机的事,并一再表明,这事跟朋友无关,如果不方便就不为难朋友了。朋友一听吓坏了,想起昨晚电话里的女人就毛然耸骨,不敢恭维。

男人见朋友有些为难,便说算了,自己慢慢解决。叹了一口气,指指脸上的伤,苦笑了一下,说这些伤都是他老婆的杰作。看着眼前这个貌似成功的男人,一副失落的眼神里带着乞求,朋友的心被软化了,回忆起昨天电话里的.女人,天啦,该不会是自己的恶作剧塑造了硝烟战场吧?

自己造成的错误困惑了别人,从道义上讲,应该去帮人家化解。朋友答应了男人的请求,也说起了昨晚她在电话里的胡扯,男人并没有责怪的意思,好像习以为常了,说他老婆一直就是这样,整天神经兮兮的,怀疑他在外面养小三。为了顾念夫妻情分,也感恩当年自己是个穷小子的时候老婆跟了自己,总是一让再让,坚信家和万事兴,可如今,老婆的怀疑已弄得鸡犬不宁,自己感觉活得太累了。

听完男人的苦诉,朋友对眼前这个男人,发财铭记糟糠妻的良心感动了,便叫男人约他老婆来加油站,当面给她老婆解释,电话打出去,朋友后怕了,怕遇到蛮不讲理泼妇,怕泼妇找来一大帮人,闹得不可收拾,电话已打出,后悔也来不及了,便急急向我求助,多个人多个胆。

杯茶时间,从的士车上下来一位身材臃肿的女人,不,应该是体态丰满吧!那叫福相。我拍了拍朋友的肩,示意她坚强,咱们又没做错什么,干嘛要像个待罪的羔羊?朋友领会我意,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女人径直走到男人身边,狠狠的眼神足以让面前这个男人胆怯,呵呵,这就是男人家的河东狮吧!不用介绍已经明了。还好,单枪匹马,没有带上三姑六婆,朋友也安心了。

没等他们开口,我便打开了尴尬的局面,都说好话心中暖,恶语六月寒,这回,我得好好学学。

忙迎上前:“这位就是大姐吧,好有福相。”听我这么一说,女人的眉头舒展,投来友好的眼神。看情势好转,我便直入主题,朋友也靠拢过来,接过话题为昨晚的恶作剧表示道歉,因为孩子发烧,心情不好,希望理解。我在一旁趁热打铁,说大姐是个明事理的人,会理解一个做母亲的心情。男人见老婆已被我们疏通心理,气也足了,指责女人整天凝神弄鬼,自己从来没在外面沾花惹草,一颗心放在家里,放在老婆孩子身上,女人自知理亏,知错赔笑,挽着男人逃离现场。

朋友认为复杂的事情,已经在简单中化解,男人一再向我们道谢,女人也满意地上了车,朋友兴奋地抱着我,还想献上香吻,哈哈,得了,瞧你那小样,不哭我就满足了。

4.好好生活吧努力加油散文 篇四

出门,搭车,买菜,回那边自己的家。

既然他总是一番理解体贴我的好心,午餐就免了,吃盒饭吧。只买了下午的菜,顺着宽阔马路,一直走回家。秋真的来了,秋风阵阵,吹在身上真是太舒服了。

到家,发现冰箱里好多的剩饭剩菜,他昨晚没在家吃呢。给他打电话,要他中午在家吃,剩下饭菜太多了。

两个剩菜热了,又炒了一个空心菜菜尖,和一盘青椒炒鸡蛋。

下班时间到了,他回家了,看他的样子有点晃晃悠悠、精神不济的样子,他说昨晚没睡好,很晚很晚才入眠。

几乎带着苦口婆心的语气,商量的口吻,要他以后真的再别玩斗地主了。又输钱,又影响睡眠,打乱自己生活的节奏。

或许他本已很累,有些懊丧不堪的心对我的这番陈词滥调有点不以为然,说我就是因为他输了几个钱就说他。我说不是啊,看你,一副没睡醒的困倦的样子,完全是因为打牌害的呀。输钱倒是其次,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心情才是重要的呀。

有点点疑惑他这样的态度,但我也理解,人家严重睡眠不足,哪有什么好心情呢。

吃了,像哄孩子一样的一定要他安心的好好睡一觉,他睡着了,我也睡着了,一个电话吵醒了我们,就再也不睡,开始闲聊。

记得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男女间的爱情也一样,能够完全匹配的爱人,一生只有一个,不可能再有另一个。

多么欣慰的自以为,这睡在身边的男人是我多么喜欢的一个男人。且一点都不对他隐瞒,我喜欢和他在一起,我喜欢他赋予我的一切。”只有在你的面前,我才又可以变成一个可爱的、尚可以撒娇耍赖的小女孩,除此,再无其他。”

他微笑注视的眼,应该明白我的心里他的重要了吗?

并不仅仅是活着的必须,更是精神、心灵世界的强有力的支撑!

我该如何说起这件太令人悲催的事呢?那串钥匙怎么平白无故的又冒出来了呢?这要我做如何感想呢?

就在那个经常放钥匙的小盒子上,那是装台灯的盒子,怕搬回家时用得上,一直没有扔掉。

三个小纸盒子,除了装台灯的,还有一个是装电炊壶的,还有一个应该是装小电扇的。而并排摆在它们下面的,是两个打得包装纸盒子,那是刚来时买棉絮的。除此,再除去两边的床铺,其他都是房东的,而我与儿子活动的范围最多的只是是客厅而已。而那小小的装台灯的盒子上,一直是我进门后安放钥匙的地方。

它们竟然是在家里的,我真的没有鬼使神差的丢了它们。

为什么在那个地方我找了很多次,没有发现呢?为什么那天的下午他来帮我找了,也没有发现这个地方而更加自己的寻找呢?

只是因为没有掘地三尺的决心,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自信证明自己并没有遗失,而相反的先入为主,以为使自己不小心丢了。

放在那个纸盒子上,或许太接近边缘地带,钥匙滑下去了,且落在了盒子里面,而恰巧盒子依然好好的折叠完好的,不动手,几乎看不到里面的东西。

此刻说什么都没用了,说什么吃一堑长一智,原本就是一笔糊涂账!

只有望失而复得的钥匙兴叹了,太过戏剧化,甚至有点怪怨他,怪怨他特地去帮我寻觅,怎么没寻到呢?

他说我不反思反思。嗯,是要反思。我不知道如果那天当我一个人再去寻找时,是否因为没有对他的依赖与粘黏,而痛下决心的掘地三尺了呢?是否那样了,我就会找到了呢?它们原本就在那呀。

遗憾,遗憾,太遗憾!唯一的欣慰是,我并不是如他、还有我自己想象的那样马虎、粗枝大叶,而丢三落四。至少在这件事上是这样的。

此刻,说什么都没有任何意义,继续小心谨慎,继续从容与平静,继续的生活。

——持着新的生活的钥匙。

小小的阳台上依然有些美丽,几朵小小的红五角星花,几朵未知名的紫色小花——它们似乎总在默默无闻的、悄悄的生长着,不经意的长出小小花苞了,不经意的`就开出一朵、两朵的小花来了。真可爱呀,一样的喜欢、爱着它们,这不知名字的半路拿回家来的小花苗。

朝向东边角落的花盆里,开出了今年的第二朵太阳花。究竟是一种什么颜色呢,仔细看看,再想想,应该偏向橘红色吧。阴天,没有强光的射晒,直到此刻它依然美美的开着。边上还有三两个花苞,不出两日,都会开了吧。

那镶着白边的牵牛花今天又开了好大的一朵。竟然发现它的颜色应该是深紫的,几乎接近蓝色了。许是没有阳光的照射,有些哑暗的,却又看着很有深切韵味一种颜色,很耐看,很经看。

多么令人惊喜啊,上面还有好多的长长的花蕊呀,慢慢的额,它们都会竞相开放了,而我几乎每天的,都可以目睹它们美丽的容颜了。真好啊!真是太棒了!还有这边的那株拥有肥硕巨大叶子的牵牛花,天气凉了的原因,也长出了好几个长长的、毛茸茸的花蕊,若不出意外,它们也会慢慢开的。依然记得它们的模样,那样大大的花盘,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一样,拼命的向外开呀开。如果东西两边的牵牛花在同一天都开放了,那时怎样的情形呢?到时,我就可以清晰无误的发现它们的不同了,除花色不同外,还有那些不同之处呢?花朵的大小呢?还有花的具体颜色呢?

哇,想起来都忍不住惊叹起来,看着它们,比较着它们,那就是多么好玩的一件事啊。

只是那些白色小花苗,一日看几回,看得花期过,难道它们真的不会开了吗?

哎,平淡的生活,因为有它们这些美丽的小花儿,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小事的牵绊,而显示出多么生活的无限意趣和好玩来。

快乐的生活,努力的生活,好好的生活吧。

5.尴尬的红酒营销 篇五

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可操作的市场空间。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国产葡萄酒(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额为200亿元。同样,进口葡萄酒的销量也在强劲增长。与此同时,我国葡萄酒消费量仅为国内酒类产品年消费总量的1%,人均年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巨大的市场空间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葡萄酒市场在快速增长,尤其是在全球特别是传统葡萄酒消费国家市场呈现萎缩的情况下,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增长速度却高达20%。

但是,另一方面,在旺盛的生命力背后,是国内红酒市场的“乱世”—渠道混乱,操作手法低下。多年来,希冀通过文化的灌输和培养,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成为国内红酒市场最通行的做法。但是,许多年过去了,繁琐的红酒礼仪,依然非主流的红酒文化,在中国这样一个酒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度,相较于白酒的正统、啤酒的受欢迎,红酒仍然尴尬地存在着,不温不火。画地为牢

事实上,找到一个支点,唤起国人对于红酒消费兴趣的努力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但是红酒还是高高在上地停留在市场高端的意识中,停留在少数精英、红酒爱好者苛刻的红酒消费方式中。哪怕现在很多进口红酒品牌把价格降到了每瓶百元以下,许多人还是对红酒敬而远之。这不能不说是红酒推广的失败。甚至,作为国内第二家中外合资企业、酒类企业中的第一家合资公司,给中国带来了正宗红酒文化的王朝酒业,在市场经营的过程中,都提出过“王朝+雪碧”的喝法,虽然有人认为如此饮用红酒是王朝酒业的一个败笔,因为红酒的初级入门者都知道,饮用红酒是不应该添加任何东西的,加冰、加饮料、加糖都是不对的做法。但是,从王朝酒业的做法中不难看出其上下求索的心态。

坚守原汁原味的红酒文化还是摆脱其束缚,这是一个问题。其实,让人矛盾的不仅仅是红酒的饮用方法,还有作为红酒文化一部分的产地、年份问题。进口的红酒品牌在国内打造品牌时,都在强调自己的酒庄,强调自己的酿造工艺,但是那些拗口的产地、酒庄名字,消费者很难记清楚。而且,很多时候,不同的酒庄、不同的红酒只是有很细微的区别,如果不是一个红酒行家,很难体会出不同红酒的细微差别,并且乐此不疲。

品牌是什么?如果品牌无法被消费者认知,不就成了自娱自乐吗?不难看出,现在很多红酒从业者都是盲从的,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而且,他们都有堂吉诃德式的精神,喜欢给自己找麻烦—如果绝大多数消费者很难体会出不同红酒的细微差别,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的资源逼迫消费者培养味蕾对红酒的敏感度呢?所谓的营销,难道不是以产品适应消费者吗?但是具体到红酒,却是消费者在适应产品。即使消费者需要教育,但教育了这么多年不见成效,说明此路不通。

除了品牌,渠道也是当前红酒运营中比较混乱的一块。事实上,国内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出现真正有生命力的红酒终端运营商。进口红酒对于国内快速消费品主渠道完全没有话语权,很多时候红酒是跟在白酒后面亦步亦趋。无论是餐饮渠道还是商超连锁渠道,红酒基本上是在延续白酒的路径。即使是在让许多红酒品牌津津乐道的夜场,也因为其混乱不堪,变得不可倚重。此外,还有西餐厅的小众消费、团购的不稳定性、B2C模式受到的限制和消费者不认可的问题。事实上,如果嫁接上互联网,红酒做电子商务是个很不错的想法,但是红酒酒瓶易碎,这使得红酒的物流成为一个硬伤,成为红酒电子商务的一个瓶颈。

红酒推广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中国依然缺乏葡萄酒评级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很多时候红酒的等级都是企业自说自话;红酒的进口商在渠道建设方面,基本上采用的是比较原始的招商代理方式,一些红酒进口商甚至对连锁加盟等先进的商业模式一无所知。此外,红酒行业尚未建立起从业者的职业认证体系,国际职业认证进入中国不过两年时间,专业人才极度匮乏。这些都是限制红酒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自以为是

红酒到底是快速消费品,还是艺术品、奢侈品?其运作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商业规律? 中国不像欧洲,比如法国那样拥有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历史和厚重的葡萄酒文化。虽然中国市场经过多年培育,无论是红酒文化还是饮用红酒的礼仪,品牌企业都在不间断地灌输,但是收效甚微。其实,说到文化,中国的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的酒窖有上千年的历史,一些白酒企业将此作为自己的核心资源进行宣传。因为白酒的发酵过程很重要,由于酵母丰富,老窖池产出的白酒更优质,所以将酒窖拿出来作为品牌背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白酒并没有将窖池位于何处、哪一年建成的,作为饮用白酒的附带性条件。反观红酒,由于过于沉溺在红酒文化和红酒礼仪中,导致曲高和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红酒业的发展。其实,红酒作为一种舶来品,国人并没有那种出于文化传承角度的商业信仰,那为何不进行突破,摒弃所谓的红酒文化呢?从本质上说,红酒是一种商品,而且是快速消费品,所谓的红酒文化只是这种商品的附着物。当一种文化成为商品的累赘,这种文化就应该被废弃。红酒饮用更强调“品”,饮用红酒时要“观、摇、品”。观色时,在高脚杯中倒入三分之一左右的红酒,透过玻璃杯,观察葡萄酒的光泽和清澈度。年份短的葡萄酒色泽黯淡,年份长的葡萄酒有深褐色或橘红色光泽。摇杯是为了让葡萄酒充分挥发和氧化,散发出自然、本色的香味。品尝时,则是轻轻啜饮一小口葡萄酒,慢慢体会它在口腔内的感觉。一般来说,红酒入口后,会有酸、甜、干、涩等口感。一种葡萄酒各种滋味自然平衡,就是好酒。回味越悠长,酒的质量越高。这样的红酒饮用初级教程随处可见,更别提那些繁琐的红酒礼仪了。但是事实上很多国人对此并不“感冒”。

红酒严格的饮用程式化,确实可以强化红酒爱好者的感受,但是却让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繁文缛节使得一些人甚至还没有享受到喝红酒的乐趣就开始从心底排斥了。这是一种脱节,从消费习惯上讲,更多的国人将红酒当成了白酒、啤酒一样的快速消费品。强势的国人酒文化对红酒文化进行了改造和侵蚀,无论是商业场合还是私人聚会场合,很多人都是大口喝红酒,甚至一饮而尽,因为在国人的心中,酒就是这样喝的。

中国人有自己的逻辑和传统,不排斥新的文化,但更多的是吸收、改造,以文化自信心将别的文化融合进来。多年来国内的红酒文化、红酒市场培育不见效果,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等于说早期的国外红酒品牌商、红酒进口商一开始完全走错了方向,在造就一小批红酒忠实的消费者和爱好者的同时,放弃了一大批可能的红酒消费者。事实上,作为国内最早的红酒进口商,王朝酒业早期就是为各国驻华使领馆的外籍人士提供服务的。市场推广行为不自觉的延续,造成了如今中国人意识里横亘着的巨大的门槛。向何处去

红酒业一直在变化,正如红酒业的发展逐渐分出新世界、旧世界一样。旧世界强调的天然、手工、木桶酿造储存、苛刻的品质条件,最终被新世界的工业化、不锈钢塔发酵、酿造方法所改良,这多多少少说明红酒业也在应对市场变化。新世界的酿造者正在通过试验调整葡萄酒来适应消费者的口味,他们开始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酿造葡萄酒,而不是像旧世界那样,保守而矜持,自以为是地决定生产什么样的葡萄酒,并且冠以文化之名,从骨子里透露出一股傲慢。

红酒的文化牌不能丢,但是不能所有的红酒品牌都打文化牌。目前,国内红酒市场上不同层级的品牌没有分隔开来,都在打文化牌,讲究产地,讲究酒庄文化的背书。事实上,真正需要打文化牌的是那些高端红酒品牌,比如顶级红酒拉菲、拉图,它们的消费对象是对价格不太敏感、掌握了红酒的品鉴方法、有着特别偏好的红酒爱好者。而更多的红酒品牌应该跳出传统红酒文化的窠臼,回归其快速消费品的本质。

如果红酒回归快速消费品的产品定位,不谈文化,只谈使用价值,谈红酒特有的减肥、美容保健功效,又将如何呢?

6.尴尬的年纪美文 篇六

20几岁是个很尴尬的年纪,我们幻想着,奋斗着,纠结着····

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摆脱单身,有时候特别渴望爱情,却又不敢勇敢去爱,害怕没有轰轰烈烈爱情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却又不愿随随便便地爱一场,毕竟那是一场神圣的一生只有一次的无可替代的记忆。于是就这样纠结着,盼望着,单身者。

总是想着背着一个双肩包,塞着耳机,坐在疾驰的列车上,静静的靠着玻璃,到陌生的城市去旅行,看陌生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然后看着别人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收获内心的平静。可是总是想着,等到有足够的钱再说吧,等我工作稳定再说吧,后来说等我有空再说吧······于是想到的很多,做到的总是很少。

刚上大学那会儿,如果在公交车上让个座位,“谢谢阿姨”小朋友甜甜的叫一声,觉得自己真的不再年轻了,心里还觉得很委屈,渐渐的习惯了这样的称呼,习惯了这尴尬的年纪。毕竟同龄的`人有的早就工作了,有的甚至结婚有孩子了。突然意识到自己早就到了做叔叔阿姨的年纪,只是一直在学生的光环下躲避着。

虽然是大学生,却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当迷茫在大学里泛滥成灾,大多数人都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眺望未来,一片朦胧,看着当下,每天的忙碌也不一定都是有意义的,只是让我们的心灵有几丝慰藉。

7.尴尬的经历作文 篇七

可当我们要经过出口时,听到了一阵“嘀嘀,嘀嘀……”的声音,我知道这声音是超市的报警系统发出的,可它为什么要报警呢?超市出口站着的管理人员伸手把我和妈妈拦住了,他说:“你们先别走,检查一下是不是还有没解码的东西。”我妈妈疑惑不解地说:“没有了呀,全都是付过钱的。你们的系统是不是出问题了?”妈妈刚说完,旁边有位阿姨经过,那报警器又响了起来,我妈妈说:“看,是你们的系统出问题了吧!”谁知那管理人员说:“还是你身上的东西影响到报警器了,你先站到旁边去,把你的包打开,我检查完了你再走。”

这时,超市的出口处人很多,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还指指点点,我妈妈的脸都变红了。妈妈催促那管理人员说:“我把包打开,你快点儿看,看完了让我赶紧走!”妈妈把她随身携带的包拉开,让那人看,他伸头一瞧,的确,包里空空的,除了手机、钥匙和钱包外,什么也没有。可是他却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对我妈妈说:“以后来超市,把你的银行卡放好,看来是你的银行卡在捣乱。”由于超市里的人好多,我妈妈不想和他多说,好面子的妈妈实在是嫌丢人,拉着我就往外走。

8.尴尬的时刻 篇八

在一个万里无云的星期天中午,我在人山人海的火车站门口等待二姨的到来。

你听,远处传来火车汽笛的声音“呜呜……”我心想:二姨终于要回来了,太好了!正当我高兴时,火车到站了,这时我看见二姨从火车上下来了。我高兴的扑向了二姨,这时我这不争气的肚子叫了起来,二姨知道我饿后,我们便去饭店吃饭了。到了饭店后,我去了一趟卫生间。

就在我回去的时候,发现没有椅子,我找来找去还是没有椅子。这时,二姨看见了对我说:泉宇,你是不是没有椅子了?这时,我很尴尬,我不知怎么回答。我思索了一会儿幽默地说道:不是,我习惯站着。

幽默是解决尴尬的最佳办法,是生活中的一抹靓丽的色彩,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快乐元素。

9.眼镜带来的尴尬 篇九

我回到家,见到家里没人,就拿起爸爸的眼镜戴了起来。谁知,我一戴上眼镜,就头昏目眩,头重脚轻,好难受啊!我赶紧摘下眼镜,这时才感到好受一点。虽然这样,但我还是不放弃。还是希望以后能戴上一副合适的眼镜。皇天不负有心人,过了几天,我妈妈买了一副蓝边的无色太阳镜。我偷偷的戴了一下,哎,一点也没事,我最适合了。当天,我就戴着去了学校去当“文豪”,我一定能得到同学们的惊异和同学们的赞叹。

我到了教室,同学们立刻围过来,看着 我戴着眼镜,七嘴八舌的问起来:“朱浩,咋了,你为啥戴眼镜?”“朱浩,你前一段时间测试视力的时候,视力不到戴眼镜的程度吧!”......我总是一句话来回复他们:“这一段看书看的多了,视力自然下降了。”他们听了后,立刻投来羡慕的`眼光,都赢得了同学们的赞叹,这时,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快上课了,刘老师见我戴了眼镜,就问我:“朱浩,你为什麽戴上眼镜啊?”我扶扶鼻梁上的眼镜,还是用那句老话说:“这一段看书看的多了,视力自然下降了。”刘老师又说:“那你这副眼镜是多少度的?”我一听,慌了,这副平镜没度数的。正当我犹豫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人们经常以零点几来衡量视力的,我也不妨一说。我回答:“我的眼镜是0.3度的。”刘老师笑着说:“哪有0.3度的眼镜啊,快把实情说出来。”我见刘老师看破了,就说出了实情。刘老师说:“不要在表面这样,要在实际中做个真正的文豪。”

10.尴尬的生日 篇十

有两个生日,就有两个生日的去处。身份证上写的是农历生日,因为开始办身份证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公历生日到底是几时。后来整理档案,核查出公历生日,政治处写了关于出生年月的结论性证明装进档案,从此我的公历生日得到了确定。确定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呢?要说用处也不太大,差个把月时间,也不是年终岁尾跨越那种日子,退休早晚一个月没多大关系。只不过,把时间弄准,把岁月弄清,与档案要求的日期一致起来而已。

说到弄清岁月,就想到遇见的几桩关于岁数的事情。有个侄女,本来跟我儿子同年,后来找关系把岁数改小了一年,不知道生日改了没有。还有个小同事,连他自己都说自己是1978年出生人,可是在档案身份证上,填写的都是1980年。据说改年龄的事情前些年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司空见惯,原因之一是做到履历年轻化,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干部年轻化,到某个年龄限再不考虑使用,让一些官瘾未过足的人十分焦灼,于是他们想到了让自己年轻化的捷径--改户口。户口能随便改动是过去我绝不相信的,后来不得不相信,这个世界上除了天地自然不作假之外,没有什么不可能巧妆打扮。

有两个生日,甚至还能演化出第3个生日。她把我的农历生日记在公历时间上,提早一个多月就说我要过生日了,我也顺水推舟,要了她一个小红包;等我真正生日的时候再说怎么不给我红包的时候,她振振有词:反正你已经过了一个,有一个就行了,人不可能过两个生日。对啊,我怎么能过两次生日,母亲只能生我一次嘛。她讲的有道理,我只能铩羽而归,黯然收手。看来,弄巧成拙大体都是我这种情况。至于那些把年龄改小好几年,老百姓说总不见老的领导同志会不会弄巧成拙,就很难说了。有一些人改的东西不止年龄,还有入党、入学、甚至婚姻等。作假太多,心里空虚,赶巧让人有意无意地戳穿了气球,出事的例子也不老少。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家将要推出延迟退休时间政策。如此,我那位可受的小侄女就得在66岁才能退休,那位小同事就得在实际年龄67岁才能退休。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接受这种现实,但愿我完全是杞人忧天。

生日超出一个,就出现另一个问题,除我之外,别人都不好记住我的生日。她给我小红包祝我生日快乐的时候,儿子说妈妈搞错了,爸爸的生日是某月某日。儿子记的是我的阳历生日。还不错的,儿子知道我的生日。我遇到好些人,不仅不知道父母的生日,甚至连父母今年多大年龄都不知道。不能说知道父母生日的人一定孝顺,但不知道父母出生年月的人起码说明对父母不够关心。儿子知道倒是知道,但到了生日这一天却没任何反应,既没给个红包,也没说一声生日快乐。我想他一定是一忙就忽略了。我们家没有过生日的习惯,所以无论谁生日,想起来都是大家说一声生日快乐了事。想不起来,过去就过去了,日子仍旧不紧不慢地在平常生活里经过。

我们家人不过生日(不搞仪式不请客)不是说亲情不够,而是家庭的传统。家传这种东西的实质是家庭文化。父亲母亲一生辛勤,克勤克俭,不懂、也不愿意生活里有任何铺张。以前我们没有过生日的概念,甚至还不知道谁的生日是什么时候。最早知道的是奶奶的生日。那是奶奶逝世后父亲给我们讲的,说奶奶属牛,生于三月三,当然是农历。我查过万年历,应当1901年。后来父亲写下了从奶奶以下到我们每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我用父亲提供的时间又一一查找出对应的公历时间。从此,我们家人才有了明确准确的生日。但是这也仅限于知道谁的生日,并不操办。父亲70岁那年,几个堂兄撺掇着想让父亲过个大寿,热闹一下。父亲再三考虑后表示不过寿,为此,还专门给我写了封信,讲了为什么不过寿的理由。大意是,过生日只是个形式,重要的还是要活得开心;凑热闹当然好,但让我们儿女们出钱,他于心不忍,并且说我们的家庭生活都刚刚走上轨道,铺张一下会让大家紧张好几个月,得不偿失;又说只要我们都生活得好,就比过哪样生日都好。这封信的草稿记在父亲的日记本上,得以保存下来,成为父亲留下的唯一一封信。从此,我们的生日,如果在家,会做一碗拉面代替长寿面,仅此而已。

上一篇:爱国作文800字初中作文下一篇: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