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写好信息(精选8篇)
1.浅谈如何写好信息 篇一
如何写好信息
从事政务信息工作的人员对政务信息的内容不是很了解,对写什么,怎样写也不十分清楚,致使政务信息在内容、质量上都存在许多问题,格式上也很不严谨。现结合我们自身工作实践与学习体会如何写好政务信息,就政务言息的来源、特点、写作方法及报送,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
一、政务信息的特点和作用
政务信息是反映行政管理活动的文稿,是领导应所了解的、有价值的、客观情况的反映。层次高的信息是对原始信息的归纳、综合,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政务信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宏观性。政务信息主要是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的,它所产生的效应直接或间接体现,在决策方面。这就要求信息撰写人员要注意围绕抓住中心工作问题,抓政策性问题,抓各项改革的进展情况,抓重要的监管动态以及重大的社情民意,、二是具有真实性。政务信息要求实事求是,不管是喜是忧,都必须如实报告。三是具有权威性。政务信息必须经过本级领导审查后方可报出,应该是严肃的“官方消息”,决不应是不加约束和混淆视听的小道消息。
政务信息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简单言之就是宣传、协调、交流和引导。
二、政务信息的来源
通过积累和实践,我们认为采集信息有以下几条途径可以利用:—是收集重要的监管信息;二是在文件、领导讲话或者有关材料里查找信息;三是关注新闻抓住信息;四是对外交流寻找信息。只要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勤奋、刻苦,敏锐而深入,还会拓展出更多的信息来源。
三、政务信息的写法
(一)确定信息的主题
信息主题就是信息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我们写任何一条信息,总有一个 目的,就是通过反映什么问题,说明什么观点,提出什么建议,达到什么目的。确定主题的基本要求:一是正确。正确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内在性质。二是鲜明。基本思想清楚明确,毫不含糊。三是深刻。要把情况写明、写透。四是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要突出重点,引用的材料要集中到一个中心思想上来。确定主题的关键就是提炼主题。主题的提炼要从全部材料的筛选出发,从事物本质出发,从领导科学决策的需要出发,从实践需要出发。日常工作中应着重把握那些有新意、有特色、有借鉴、有启发、有探讨性、有共性的事项和问题。
(二)细琢鲜明标题
标题是信息内容的统帅、纲领。“题常意要新,意常题要新”,这是对标题较高的要求。如何写好标题:—是题文一致。标题必须与内容一致,不能用一些不适当的副词、形容词,以免华而不实、故弄玄虚。同时,标题的观点在信息中要有充分的依据,如标题:《XX局药品市场监管取得成效》。内容要有检查分组情况、参加人数、检查的部门和单位、查处案件数、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收缴罚没款金额、被查单位整改情况等。二是选择句式的艺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是汉语的四种基本句式。陈述句是将所要叙述的事情直接陈列表述出来。信息标题大量使用的是陈述句,并且多用主谓型结构。三是信息标题用好补语。补语用得好,可以增加标题的信息容量,阅读者即使不看文章,也能对内容有大致了解。例如:《XX局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建档率达到98%》。四是交待好背景。信息标题中恰当地使用背景材料,可以引起读者注意,加重信息的分量,常见的背景有三类:—类为人物背景,包括领导和群众。—般来说,以领导为背景,是为了对领导关注和交力、的事情有个交待。例《陈勇副局长到德阳医药企业调研》。以群众为背景,则是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反映强
烈的问题。二类为时间背景,包括过去、现在、将来,以加深读者印象。例如《XX局连续几年开展创建规范化药品检验所活动成效显著》、《两节期间加强对食品药品的监管》。三类为时事背景,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以及突发事件等。则是以新政策出台为背景。背景材料的选用主要是为了突出信息的重要性。五是使用好数据。用数字议话,是政务信息一个显著的特点。一般来说,绝对数字越大越难以理解,越小越容易明白;孤零零的数字不好理解,有比较的数字就好理解;零散的数字难理解,概括归类的数字易理解。因此,政务信息在采用数据上,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其—是比较法。即用纵比、横比、类比,让数字在对比关系中反映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其二是换算法。将原始数据进行艺术处理,将绝对数变成相对数,将数字换算成增长数,使之更加明白。其三是综合串联法。就是将一组相关的数字串联合起来使用,更具说明力。
从规范来讲,标题当中除使用顿号外,不可以用逗号等其他标点符号。
(三)精心安排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表现形式和框架。主题是灵魂,结构是骨架,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政务信息的结构比较文学作品、机关公文、新闻报道,要短小、简单。政务信息在写法上要避免素材的堆积,—般采取直言表达,总分结构。具体要求有三点:一是简朴。能省的则省,通篇给人以明晰、舒畅、一目了然的感觉。二是严谨。不因其短而变粗,虽短但要“五脏俱全”。三是自然。长短详略,顺其自然。
通常,政务信息文稿中忌用 “为了”,“指导思想”等词语,事件的过程要简写,有的甚至不要过程。
四、常见的几种政务信息写作要领
政务信息在写作上总的要求是:长稿短写,事不过三,反映的点位不可过多;大稿写小,集中写某一个侧面,写某一点;散稿写精、虚稿写实,不妄加结论性、评论性的语言;重点内容要写好,关键部位要用提神的语言来表达。
信息编撰人员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文风,不做“假大空”的文章。不乱提诸如“战略、战役、战术、方略”等过高的口号。语言要求准确、朴实、精练、明快、提神,避免客套话和空话。
信息撰写人员应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反映本单位开展的工作,杜绝在文章中出观“我们、我局、我市”等用语。全篇都是“了”字的晦涩拗口文章要摒弃。
(一)决策反馈信息
1.部署贯彻落实上级重要会议精神的政务信息。要领:—是开头交待清楚是贯彻落实什么会议精神。二是针对会议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把本部门的安排部署逐—交待;清楚就可以了。
2.反映上级重大改革举措出台后的信息。要领:—是及时收集情况。做到快速反应;二是在开头简要交待对什么举措的反映和所反映情况的来源;三是把正面或负面的反映以及涉及的政策条款和产生这种反映的主要原因交待清楚:四是尽可能提出具体建议。
(二)问题性信息
l、对上级正着手重点整治的问题。这种信息采用率较高。要领:把相关问题来龙去脉交待清楚,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实质,并点明造成问题的责任对象,并说明请求上级解决什么问题。
2、对上级正在酝酿有—定参考价值的问题性信息。要领:—是指出问题,二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是只对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测,四是提出具体建议。要求按逻辑顺序排列。
3.重大违法案件信息。要领:一是把案件事实介绍清楚,二是按照法律、法规作出定性,三是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对难以定性和处理的重大案件,还可以提出请求上级予以帮助的具体内容。
(三)建议性信息
建议性信息是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最直接的一类信息,很受领导欢迎。它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提出的问题不宜太大,应当是比较具体的问题;分析问题要力求条理清楚,理由充足,切中要害,为提出建议作好铺垫;解决问题要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力戒原则笼统,对现行政策措施的重复罗列。
(四)经验性信息
1.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经验。要领:一是简单交待背景和目的,二是具体介绍主要做法,三是介绍成效。
2.暂无显著成效的做法。要领:一是选择确有创新意义能给人一定启示的做法来写,二是简单交待背景和目的,三是具体介绍做法。
(五)领导言论性信息
指各级领导对监督管理工作的肯定性讲话和指导性言论。由于领导人的特殊身份,其言论对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五、政务信息的报送
政务信息的及时报送可以起到宣传监督管理系统的工作成果、交流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安排检查任务、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等重要作用。一是要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收集、整理信息。二是在报送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要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三是提高认识,改变过去报送政务信息只为完成考核目标的错误做法。四是注重政务信息的采用率。报送的政务信息要具有实用价值,不能只图数量而忽视质量或集中到年底一起报送的做法。五是采用多种报送形式,可选择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
我们认为做好政务信息工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与信息撰写人员的辛勤工作两者密不可分。只要坚持强化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超前意识,撰写时注意集中精力唱好地方戏、打好优势仗,少些“大路货”、多些“土特产”,努力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快、人快我新、人新我深,就能写出写好高质量的政务信息。
2.浅谈如何写好信息 篇二
首先要沉下去, 在改革的浪潮中捕“大鱼”。要想捕捉到深度报道的重大题材, 必须深入基层, 发现新闻中的新闻, 探究这一事件的原因、结果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些题材往往具有事件重大、内容敏感、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 即通常所说的热点、难点问题。打个比方说, 媒体上的深度报道就像很多埋藏在地下的宝藏, 记者如同淘金者,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现, 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思维敏锐, 熟悉党和政府工作的方针、政策, 具备对政策发展变化的预见性, 来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我认为县级电视台记者的最大优势, 就是贴进农村、农业和农民, 可以说记者离不开这“三农”, 只有深入到三农中, 才能写出深度的报道。例如有篇《农家有了读书房》的新闻, 写长岭县三青山镇自1989年以来乡中学平均分数、升学率、升学绝对值名列全县榜首的事实, 并突出大房身农民蔡风喜一家, 两个孩子一间读书房可喜可敬的事例, 该篇报道具有贴近性、指导性和可读性, 荣获了吉林省优秀电视节目一等奖, 这正是记者深入基层获得的材料。
其次是如何进行采访。人们常说“七分采, 三分写”。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多年来我遵循这样一条原则, 不是我亲自采访来的材料, 我是从来不写的。因此, 要写作, 先采访, 符合新闻生产工序本身的规律。深度报道的题材, 多是事实比较复杂, 问题成因多的新闻事件, 记者要采用立体化、多层次的采访调查方法。在采访的对象上, 不仅要采访当事人, 还要采访与事件有直接或者是间接关系的人,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方位反映新闻事实, 揭示事物产生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把事实的原委和矛盾的方方面面展示出来, 为记者理性的分析、解释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
最后深度报道进入写作环节, 首先要做的事是找到切入点。当搜集到新闻题材后, 不要马上就事论事报道出去要将其放在社会这架天平上称一下, 要有意识的观察, 思考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现象, 以发展的目光随时关注事态的动向, 透视社会和剖析关系复杂的社会问题及矛盾, 确定自己写作的切入点, 把整条新闻引出来。另一方面, 深度报道想要引起百姓的关注, 类似公文报告的风格肯定没效果, 必须善于抓细节描写。记者要通过对细小情节的特写性描绘, 使新闻对象栩栩如生, 逼真传神,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切记要还原事实真相, 再现当时情景, 不能过分渲染, 夸大其词。
同时, 一篇高质量的深度报道, 离不开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语言。感染力来源于语言的平实、质朴。对受众来讲, 报道者所写的新闻事实都是陌生、未知的。语言是新闻事实的外衣, 在新闻写作的流程中, 语言是居于核心地位的。追求新闻语言的大众化、平民化、通俗化、生活化, 力求让五彩缤纷的生活素材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去诠释丰富的信息, 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 才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语言不是蜜, 但能粘住一切。有了感染力, 就有了影响力, 就有了成功。
此外, 对深度报道而言, 要善于亮出自己有见地的观点。如今受众不再满足于了解事件本身的情况, 还想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对该事件的反应和思考。媒体不能停留在新闻报道的表层, 还要帮助人们梳理观点, 引导舆论。其实, 深入报道就是在新闻中挖掘“独创性”。所谓独创性就是对报道对象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地。正如歌德所说:“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 能充分发挥, 从而使得大家承认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东西。”
总的来说, 新闻活动是一个实践过程, 只有不断地实践、创新, 才能掌握它的规律, 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使新闻报道达到求新、求实、求深的高度, 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3.浅谈如何写好深度报道 篇三
深度报道的特征十分鲜明。从报道所关注的重心上看,客观报道所关注的是某个新闻事件“点”的本身,是一种“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平面式、孤立式报道;而深度报道则关注的是某个新闻事件的“点”的延伸与联系,是一种讲求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与结构的报道。因此,深度报道是一种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报道模式,它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越时空、由表及里、从内到外的综合反映。
怎样才能写好深度报道,笔者认为首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做好采访。采访是任何一篇新闻报道的关键,优秀的写作必然建立在成功的采访基础上面。如果你觉得你的报道写得不好看,那多半是因为你的采访不够。深度报道的题材,多是事实比较复杂,问题成因多的新闻事件,因此,记者必须通过细致入微的采访,进行大量的新闻调查,从而把握新闻事实。采访之前要确定写作的框架,甚至设置细节,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采访。采访中不但要善于动口动笔,更需善于动腿动脑,要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多侧面的现场展示,引发受众连绵的反思和情感的追随,把受众从具体事件引向广阔的社会空间。同时,要注意在深度报道的采访实践中,注意选取那些突发性重要事件,带倾向性的重要问题以及社会上大多数人所关心的、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深度报道的题材。
其次,要有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开头和鲜活的细节。深度报道篇幅都比较长,与消息写作中简短有力的直接式导语相比,深度报道的开头更需要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刺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否则,如果开头乏味平淡,读者在看了开头之后,也就没兴趣继续读下去。深度报道要引起读者的关注,干巴巴类似公文报告的风格肯定行不通,也必须通过鲜活的细节描写来引起读者能读下去。用好细节需把握如下几点:把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细节凸显出来,要铺陈,要用透;要选取有画面感的细节,但同时要体现节奏感,跌荡起伏;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可爱,多少要适当;要突出某部分细节,必须虚幻其他细节。细节描写,切记要还原事实真相,再现当时情景。对于读者而言,事实本身是最重要的,事实的原貌是最重要的。记者的主观感受和舞文弄墨都不是他们在索取新闻信息时需要的东西。
此外,对深度报道而言,突出思想性也十分重要。如今新闻报道已进入“观点时代”,受众不再满足于了解事件本身和事件发生现场的情况,还要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对该事件的反应和思考。传媒不能停留在普通新闻报道的生产,仅仅充当“记录者”,还要积极充当“守望者”“思想者”,引导社会舆论。深度报道可以承担起这一责任,在帮助人们梳理观点、引发思考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这就要求深度报道的记者做一个“思想者”,善于亮出自己有见地的观点,引导舆论。因此,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在深度报道中也非常重要,常见的有连续式和系列式。连续式,只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持续性报道,注重事件的同意性和内容的连续性。这种方式的深度报道通常追踪事物发展變化的过程和追溯以往事实的轨迹,用以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的本质。它是在对事情结果毫无所知的情况下,伴随着事件的进程和人们对事件认识的深化,层层深入的展开报道,因而它特别能激起受众的关心,吸引社会参与,并在一起探索和反思。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报道”。只对典型的新闻人物,事件现象,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运用不同体裁报道。它不是单独的去追踪和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是用深邃的眼光,深入剖析人物,在反映现实上具有较强的透视力。这种运用方式可称为“系列报道”。
4.如何写好信息 解读 篇四
一、概念及定位
政务信息写作就是围绕“领导需要了解”和“需要领导了解”的信息进行编报。其主要任务是反映政府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情况,为政府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具体实施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特点:宏观、真实、权威
①下情上达、上情下达。②宣传工作,展示自我。③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推动难点问题解决。④展现单位面貌,树立单位形象。
二、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一)基本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新、实、准、快、精、深。
新,是指在时间上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要有新鲜感。实,是指信息内容要真实;事件发生的程度,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有虚构和夸大或缩小的情况发生。准,是指准确无误地收集、整理信息,不道听途说、不捕风捉影。快,是指生成信息快、传递信息快。紧急信息随时发生随时报送,确保信息的时效性。精,是指文字简炼、文风朴实、开门见山,用最短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深,在内容上要有一定深度,力求通过一个具体的事情反映某种现象,透过这种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
(二)基本内容:从报送角度看,政务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映取得的成绩;二是反映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三是反映工作中的新举措;四是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五是反映上级重要会议、上级领导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以及政策执行情况;六是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七是反映社情民意;八是反映紧急突发性的事件以及续报事件进展情况、原因、后果和对事件的处理情况。
三、政务信息的写作要领
1.准确提炼主题,做到主题鲜明、凝练。信息的主题是信息的内核和中心。主题应该正确、集中、鲜明、深刻。一条信息只体现一个主题,而主题通常在标题上体现;主题确定后,信息的内容就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如:《镇原将倾力为民办好10件实事》
2.精心制作标题,做到标题新颖、醒目。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出高度的概括性。要把握三点原则:题文一致,一语破的,准确简洁明快。一般来说信息标题的制作有四种类型:
(1)数字型。数字最具说服力,在题目制作中找出全篇信息具有关键性、代表性的数字,来表明信息的主题或基本含义。如:《镇原县新农村建设投资过2亿》,这类标题直观明白,一目了然,不看信息内容就知道信息的中心议题。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反映工程进度、工作成绩等信息中比较常见。
(2)词汇型。此种类型的信息标题充分体现简明扼要的特点,常用来说明事情的发展过程。在制作此类标题中忌凭空产生,要通过对信息材料的分析、整理,找出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结论,用有代表性的词汇来代替。如:《庆阳市实施“三个引领”着力提高环境整治水平》,这些标题可以直接看出整篇信息的基本框架、结构、中心内容,通过对信息标题的阅读就可以知道所要说明的目的。此类标题一般在经验介绍、工作措施等推介性类型的信息中较为常见。
(3)杂合型。此种类型的信息标题是词句和数字并用,在表述上更全面准确,通过标题就能知道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如:《镇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帮助200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上大学》,这些标题能够充分反映出信息的概况,达到不留悬念的效果。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综合性、突发性、动态性信息中比较常见。
3.巧妙设计结构,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信息结构的基本要求:一是简短、灵活。二是清晰、严谨。信息结构的设计就是政务信息素材的组合。常用的方法有:一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事件类信息。二是以逻辑为顺序,按照大与小、重与轻、主与次等原则,对内容进行布局。三是时间顺序与逻辑顺序交叉运用。
4.写好主体部分,做到文字简炼准确,有闪光点。这是最重要的,要做到条理层次清晰。
5.反复推敲字句,做到语言凝练、庄重精确。推敲的同时还要把好文稿审核关。
四、常见信息的编写方法
(信息写作公式:标题+做法+数字+(例子)=信息)
1、要讯类信息编写方法:
这是最要求“简洁明了”的信息,要把握以下四点:
(1)要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一条信息只体现一个主题,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论述一个观点。
(2)要精心制作标题。题目要概括出信息内容的思想。
(3)要认真编写正文。在写作正文时,尽量使用概括性语言,尽量使用叙述性语言,不用议论语言,做到简洁明了。写作成效性的信息一定要有可比性,能反映地方或部门领导的政绩。写作新举措的信息,一定要突出一个“新”字,立意新颖、有新意,与众不同,鹤立鸡群,写出别人没有的东西,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在写法上,能概括出并列几点的,就设置几点;不能概括出并列几点的,就全篇连为一体来写。一般情况下,这类信息文稿切不可贪大求全,面面俱到,以致枝蔓过繁,淹没主题。
(4)开门见山,断头去尾。
2、紧急突发性信息编写方法:
这类信息重要的是讲求时效性,容不得你化时间去作文字方面的推敲,关键是要把握几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事件基本情况、造成的影响(或损失情况)、预计事件发展的趋势以及当地采取的措施。
3、专报信息编写方法:
这类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形式上可以灵活掌握,篇幅可长可短,无需千篇一律、一个模式。
4、调研经验性信息编写方法:
对调研类信息,可分为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措施等部分;对经验类信息,既可分为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两部分,也可分为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启示或思考三部分。
按分类
(一)决策反馈信息
1.部署贯彻落实上级重要会议精神的政务信息。要领:—是开头交待清楚是贯彻落实什么会议精神。二是针对会议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把本部门的安排部署逐—交待;清楚就可以了。
2.反映上级重大改革举措出台后的信息。要领:—是及时收集情况。做到快速反应;二是在开头简要交待对什么举措的反映和所反映情况的来源;三是把正面或负面的反映以及涉及的政策条款和产生这种反映的主要原因交待清楚:四是尽可能提出具体建议。
(二)问题性信息
l、对上级正着手重点整治的问题。这种信息采用率较高。要领:把相关问题来龙去脉交待清楚,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实质,并点明造成问题的责任对象,并说明请求上级解决什么问题。
2、对上级正在酝酿有—定参考价值的问题性信息。要领:—是指出问题,二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是只对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测,四是提出具体建议。要求按逻辑顺序排列。
3.重大违法案件信息。要领:一是把案件事实介绍清楚,二是按照法律、法规作出定性,三是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对难以定性和处理的重大案件,还可以提出请求上级予以帮助的具体内容。
(三)建议性信息
建议性信息是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最直接的一类信息,很受领导欢迎。它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提出的问题不宜太大,应当是比较具体的问题;分析问题要力求条理清楚,理由充足,切中要害,为提出建议作好铺垫;解决问题要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力戒原则笼统,对现行政策措施的重复罗列。
(四)经验性信息
1.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经验。要领:一是简单交待背景和目的,二是具体介绍主要做法,三是介绍成效。
2.暂无显著成效的做法。要领:一是选择确有创新意义能给人一定启示的做法来写,二是简单交待背景和目的,三是具体介绍做法。
(五)领导言论性信息
指各级领导对监督管理工作的肯定性讲话和指导性言论。由于领导人的特殊身份,其言论对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五、政务信息类型
从操作层面看,根据信息的特性,特别是信息所侧重体现的信息点,政务信息主要有以下15种类型:
(1)首位性。即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总量、规模、增幅居全国或全省首位,以及居前列位次。如:《甘肃省第一个“中国书法之乡”殊荣花落镇原》
(2)破关性。即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迈上一个阶段性的台阶。如:《镇原县邮政储蓄余额突破4亿元大关》、《镇原县农村公路投资规模突破亿元建设里程前所未有》
(3)全国性(全省性)。即经济和社会事业中某项工作被评为全国性(全省性)荣誉称号或成为全国性(全省性)的试点单位,或者与全国有影响力的事情发生了关系。如:《镇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4)首创性。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全国或全省首创性的成效、成果和做法,以及率先性的作为。
(5)创新性。即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创新性的做法、现象和成效。如:《镇原县郭原乡王沟圈村采用“摊厘入亩”的办法筹集新农村建设用地》
(6)措施性。即体现开展某项工作的措施,既可以是过去时,也可是现在时,还可以是将来时。如:《镇原县“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打实》、《镇原县多措并举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7)启动性。即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工程项目或活动启动。如:《镇原县北部5乡镇安全饮水项目启动2.4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有望得到解决》
(8)计划性。即地方政府或部门专项性工作计划,以及工程项目的投资计划。如:《镇原将倾力为民办好10件实事》
(9)成效性。即反映政务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绩和成效,既可以是某项工作全面完成后的成果、成绩和成效,也可以是某项工作或工程建设阶段性的进展情况。如:《镇原县项目建设实现开门红》
(10)通报性。即对有关情况作客观的通报,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新变化作客观的体现。如:《镇原县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镇原县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蒲河二期项目基本完成》
(11)紧急性。即反映紧急突发性事件或情况,以及反映后续处置情况。如:《镇原县遭受特大风灾设施蔬菜大棚受损严重》
(12)反映性。即反映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势和新问题。如:《镇原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存在四个问题》
(13)建议性。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14)调研性。即调研性的信息。如:《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镇原县生猪养殖业的影响及有关对策建议》
(15)经验性。即总结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如:《镇原县郭原乡王沟圈村采用“摊厘入亩”的办法筹集新农村建设用地》
六、收集挖掘政务信息的方法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宏观问题抓广度,围绕领导需求报重点(明确2013年工作重点);微观问题抓深度,围绕决策落实报亮点(镇原县9.4万人享受“两免一补”);突发问题抓速度,围绕工作部署报难点(镇原县遭受暴洪风雹灾害);同样问题抓角度,围绕阶段性工作报热点(大旱之年镇原县千亩全膜小麦喜获丰收)。
文件堆里挖信息;翻阅材料筛信息,讲话稿中捡信息;领导口中理信息;会议之中捕信息;参与活动追信息;联系上下摸信息;重大事件抢信息;情况反馈传信息;跟踪问效知信息;关注新闻抓信息;利用网络选信息。
一是要抓重点。围绕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着重反馈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比如,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新型档案馆建设、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等等。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试点工作在安徽展开》、《田家庵区召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推进会》等。
二是抓热点。即一段时期档案工作中的热点和广大群众、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两个体系”建设、档案工作服务民生工程、档案收集开发利用效果,等等。如《安徽省档案局为打造“两个体系” 调整处室职责 整合现有人力》《著名影视明星成龙家谱被省档案馆收藏》、《蚌埠市档案局建立着手建立抗雪救灾档案》、《阜阳市档案局抗震救灾志愿者李磊平安返回》等。
三是抓难点。即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档案馆建设、档案新增机构设置,等等,在这方面,除我们经常讲的人财物的“老大难”外,还有一些新的不易被人注意的难点,比如思想观念问题、工作思路问题。有一个信息对我们印象很深,即2005年马鞍山市档案局闫照斌局长来市档案局后,提出一套工作思路,形成了一篇信息,标题为《放眼视野谋全局 着眼长远抓发展》,质量很高。另外如《合肥市档案局改革创新服务机制,推动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等都是此类信息。特别是我们在2005年10月至12月,开展了学习《破冰之举》、《变冷门为热门的成功探索》专栏,编发了一系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信息,对冲破阻力、破除思想禁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四是抓疑点。对工作中人们容易存疑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和建议。这方面的信息我们还比较缺乏,但如果此类型的信息写好了,效果会很好,会推动工作的开展,如《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中应注意的几项具体问题》,就对模改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解答。如近年我们有一篇《我省档案工作开始由冷变热》的信息,对人震撼很大,以事实回答了少数人对模改工作的疑问,很具有说服力。还有一篇《全省档案事业统计年报透视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第一年成效》,以档案统计年报中的数据说话,说明了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接待利用者数量、提供利用档案数量和为经济建设服务数量均成倍增长,反映了我省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写的篇幅较短,但很有说服力。
五抓特点。抓住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和典型的经验。譬如:根据领导的讲话整理信息,注意发现领导讲话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火花”,如李局长在2007年全省档案工作暨表彰会议分组讨论讲话时,提出了建设“五个年”活动,稍加整理就是具有特点的一篇好信息,会后我们编发了《李学香在全省档案工作暨表彰会议分组学习讨论王明方讲话时强调 以“五个年”建设为目标 全面提升服务构建和谐安徽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根据制发的一些文件整理成信息,从文件中提炼出具体措施,如《我省在全国率先抢救珍贵音视频磁带档案》、《合肥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黄山市档案局大力加强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建设》、《马鞍山市建立污染源档案数据库》、《马鞍山市首次建立口岸媒介生物本底档案》等,都是具有特点的信息。
总之,信息人员要不断增强信息的洞察力,培养信息意识,要从稍纵即逝的变化中发现潜在的信息,要善于把来自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信息兼收并蓄,以提高信息的综合效益。
七、注意信息结构及格调
结构形式是指信息的基本框架和表现形式。一篇信息的结构,主要反映“五要素”内容:即时间、缘由、地点、人物、事件。它一般由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不同类型的信息有着不同的基本结构,不是每篇信息都具有这三部分,有的动态性信息或较短的信息,用题目代替导语,也有的信息导语与主体没有明显分开。在叙述上,主要有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并列式和自由式。
1、金字塔式结构。即我们常讲的顺叙法,是指完全按照事实发展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一种写作方法,事实发生就是信息稿件的开头部分,结束时就是结尾,事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清晰、概括的描述,合起来就形成一个生动完整的过程,这种形式常用于动态信息的写作。
2、倒金字塔结构。即我们常讲的倒叙法,是指按信息重要性递减的顺序安排信息事实的写作方法,采用倒金字塔就是要把最重要、最精彩、最有吸引力的事实放在文章的最前头,以下也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倒金字塔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开门见山,使读者一接触文字就对全文的梗概一目了然。
3、并列式结构。指信息的各部分内容平等,形式按条块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并行的几个部分可以是某一工作的几个方面的情况,书面形式特点就是:一、二、三;一是、二是、三是;第一、第二、第三等。采用并列式写法,多运用于综合信息。
4、自由式结构。它的特点就是多种形式并用,如倒金字塔式与金字塔式或并列式相结合,用倒金字塔写导语,概括信息的重要内容,再用金字塔式或并列式的时间顺序写出事件的完整过程。
七、常见问题
1.通常,政务信息文稿中忌用 “为了”,“指导思想”等词语,事件的过程要简写,有的甚至不要过程。政务信息在写作上总的要求是:长稿短写,事不过三,反映的点位不可过多;大稿写小,集中写某一个侧面,写某一点;散稿写精、虚稿写实,不妄加结论性、评论性的语言;重点内容要写好,关键部位要用提神的语言来表达。
2.信息编撰人员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文风,不做“假大空”的文章。不乱提诸如“战略、战役、战术、方略”等过高的口号。语言要求准确、朴实、精练、明快、提神,避免客套话和空话。
3.信息撰写人员应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反映本单位开展的工作,杜绝在文章中出观“我们、我局、我市”等用语。全篇都是“了”字的晦涩拗口文章要摒弃。
八、政务信息的报送
政务信息的及时报送可以起到宣传监督管理系统的工作成果、交流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安排检查任务、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等重要作用。一是要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收集、整理信息。二是在报送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要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三是提高认识,改变过去报送政务信息只为完成考核目标的错误做法。四是注重政务信息的采用率,要注意流程,严格把关。报送的政务信息要具有实用价值,不能只图数量而忽视质量或集中到年底一起报送的做法。五是采用多种报送形式上报上级部门,可选择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统计人员如何写好统计信息 篇五
信息。
一、对统计信息的基本要求
“快、精、准”是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同样适合于对统计信息的要求,具体来讲:
(一)“快”,就是速度要快,讲求时效性。一是要增强统计信息的敏锐性。作为基层统计人员要善于捕捉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焦点、苗头性、倾向性、突发性问题,具有超前意识。如每年五月份雨水频繁,是锈病和粘虫的多发季节,统计人员应注意“苗头”;冰雹等不可预的突发性事件,都是基层统计人员信息报送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快速撰写并上报。不但要随时随地善于捕捉信息,而且要在掌握信息素材后,及时撰写并上报信息。大家都知道,过时的统计信息是适灵的天气预报。因此,基层统计人员要做到随时发现,立即撰写,快速上报。
(二)“精”,就是要精炼,力避俗套。一是语言要精。统计信息要做到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短小精悍,切忌长篇大论,减少拖拉现象。统计信息讲求语言生动,语句流畅,使人读起来舒适自然,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写作统计信息过程中在精练上要下一番功夫,要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切忌枯燥无味,少用套语。二是选题要精。统计信息既不是统计工作总结,更不是统计分析,不得泛泛而谈,面面俱到。因此,在写作统计信息之前一定要选准题材,提倡一事一报的统计信息。
(三)“准”,就是要准确,客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一是语言要准确。准确是统计信息的生命。一要统计概念运用得当,用词要准确;二要计算方法正确,运用得当。三要语句要流畅,通俗易懂,切忌较多的运用专业术语。二是结论要准确。结论是统计信息的核心,必须字斟句酌,恰如其分,一是一,二是二,不允许随意增减,要经得起推敲,准确无误,尽量少用“大概”、“左右”等似是而非的概念。三是事例要真实。统计信息引用的事例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地名、时间、数字等要直叙,不允许渲染、形容,更不能添枝加叶。上报的信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写比较好,给读者以真实的感觉。日期要具体,最好用公历。四是符合国家法规和政策。统计信息主要是给各级领导提供服务,因此,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得随意引伸发挥。
二、统计信息标题的制作
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信息如果配上好的标题,好象商品贴上了漂亮的标签,裹住华贵的外表,具有光彩照人的作用。不但能提示内容,引起读者对统计信息的关注,而且能加深对统计信息内容的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统计信息标题的制作有一定的技巧,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可读性。统计信息标题以真实为生命,以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为特征,很少使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忽视其可读性,相反,在可读性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如“怪鼠神奇害人狂?渴盼科技解民忧”。统计信息标题的可读性,实质是在保证统计信息内容真实的前提下,尽量化静为动,使其形象,生动新颖,力避抽象、枯燥、呆板。
(二)准确性。标题要尽可能准确反映统计信息的实质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说,统计信息标题的准确性是最根本的要求,如果标题与内容不符,即使再新颖别致,也毫无意义。
(三)直观性。统计信息要使读者特别是各级领导读者能一目了然,见标题就知其主要内容,其主要数据应尽可能体现在标题之中,也就是说,标题要“量化”,如“通渭县春播面积减少13万亩”。统计信息既标题可以有主题,又可以有副题。
三、统计信息的结构
6.浅谈怎样写好高质量信息 篇六
一、信息的魅力和作用
信息是一种报道的行为。他不是写给专门的人看,而是给面向大众报道。给领导看的是文件,是报告。给广大读者看的是文章、小说;但是新闻是给所有大众开放的,她变成文字后,就成为公共产品了。
信息的作用在于:
1、信息的新闻特性。
信息是一种事实。也就是说,要有真实性和客观性。信息在报道的时候,要尽量的客观,最好是以第三者的姿态在看待。因为新闻是新鲜的,这里的新鲜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实效性,新闻是易碎品,是很脆弱的,越快报道,新闻就越能吸引人。第二是题材新鲜,内容鲜活。因此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要尽量地从平常的事件中,挖掘出不一样的东西。
2、信息的宣传作用。
信息的宣传作用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内部宣传。上报信息多涉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活动、重要工作部署和重大社会动态的机密内容。因此,内部性较强,不宜随便扩散。有些重要的信息只能控制在小范围的领导层内,有的信息不到一定时机不能公开。二是内部向职工的政策性宣传。向各基层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宣传公司的政策和重要举措和重要会议精神,也包括公司的某项政策或重大工作部署出台后的反应及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效应、存在的问题等。有的事件可能对公司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也是信息报道的重点。三是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通过信息、简报的形式,及时向上级部门反应我公司的工作动态、或者各部室、基层单位向公司反应本单位的工作进展等,使上级领导及时了解下情。第二和第三条,信息就起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宣传枢纽作用。四是外部宣传。主要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向外界宣传我公司的形象和取得的成绩,从正面在公众心中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3、信息的时效性。
这很容易理解。时效性是指信息从采集、整理、加工到上报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效性的主要表现:一是对一切有利于上级领导决策的事物,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从各种管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快速进行信息处理。二是为上级领导即将进行的某些决策超前提供信息。三是在上报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为了领导修正决策和调整工作思路、步骤而提供的,这类信息只有快速反馈,才能减少偏差所造成的损失。比如,刚才提到的防汛工作,我们在防汛工作中采取了什么措施,及时反映上去,使领导心里有数。如果在冬天宣传、在秋天宣传是没有意义的,报纸也不会刊发,还会闹出笑话。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过了很长时间才去写信息,写稿子,没有了时间性,信息就推动了它原有的意义。
4、信息的综合性。
信息也可以作为一种公文来看待。从理论上讲,既有与其它公文相同的特征,也有区别于其它公文的特征。综合性一是指情况的综合,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情况,即使是某个地方的局部情况,也要站在更高的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二是指方案综合,即把收集到的各方面情况严格筛选、鉴别、加工整理成容量大、反馈面广、有一定深度、结构紧凑、语言精炼的综合性信息。信息还能够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其作用不能小看。
二、信息的写法。
1、要把握住信息的新闻特性,从信息的“新”字出发,找准信息写作的着重点和落笔点。
信息的落笔点主要有8个方面:
A:公司工作的难点、重点;
B:公司重点工作;
C:各基层单位、部室工作中有突出特点的工作;
D:突发事件,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E:各单位、部室在工作中取得的重大突破;
F:各部室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成绩,如指标有了重大突破,中水回用有了重大进展等等;
G: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
H:其它各方面的工作。
2、信息写作的基本方法。
刚才我提到的8个方面,大家都会认识到。但是,如何写好,如何把信息写出来?我认为应该从基本上做到两点:
A:搭好架子,搭好文章的架子是写好信息的前提。
基本的文章的架子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结果的基本要素要全。一般归纳为两个“5”。一是“5W”,即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故(WHY)。二是“5有”。即有观点、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结果。好的信息总是有骨有肉,观点、措施、结果构成筋骨,情况和分析构成血肉。这就是要按照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安排材料。一则信息写作时有很多材料可用,这就要划清其层次,分析其关联,然后下笔。如有层递关系,就可以分层来写;如有时间先后,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作,让读者清楚地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有内在规律,就按其逻辑顺序运笔,揭示事物的运动规律和本质意义。
信息文章要有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理出一条思路,这点很重要。强调过程的,就把过程写详细,强调人物事迹的,把人物的表现、语言、评价写出来,需要强调难度、强度的,要把背景写清楚,强调领导讲话和会议精神的,要把领导的讲话整理好,总之,思路明确了,写起东西来,就应该是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B、有观点,有重点,有分量,不矛盾。
在一篇信息中,要表达什么,不但要写出来,并且要有重点,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这就是说,文章要有重点,并且重点要突出,观点要鲜明。信息的每一层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说明什么,让读者一看就明白。观点与材料要统一,每个观点都要通过材料来体现。特定的材料都是为某一特定观点服务的,要协调二者的关系,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观点中的概念要准确,这也是信息内容正确的保障。
前后矛盾就更是写作信息的大忌,不光对文章观念要求这样,对行文、词句也是如此。前后矛盾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一个概念用得前后不符,也会给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的麻烦。特别是在并不熟悉原义,无法弄清哪一个是正确的情况下,写出的这则信息也就如同废纸,无法发挥其效力。因此,写作中保持内容前后一致,写好后仔细核查字句,包括校对中认真把关,对信息的写作都至关重要。有些统计数据可能前后都要用,在文章中就要避免出现同一个指标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三、信息写作中需要注意的技巧问题。
1、信息写作有重点,有计划,不盲目。
信息写作的重点工作刚才已经提到了。除了这些重点、难点、工作经验、工作成绩、会议等等,我想,最重要的是信息写作要有计划。公司机关支部对各部室的信息报送、考核都有要求,如何完成任务、信息工作不丢分、得高分,提高信息投稿的命中率和被采用率。
一要有计划。本周、本月、本季度中,各部室、各单位都有哪些重点工作需要写、需要上报,心里要有计划,要对本单位的全局性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对公司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所以,我建议,各单位的信息员要拟定一个信息工作计划,由领导审定,感觉达到信息数量要求的,在提高信息质量上下功夫,多写稿,为办公室的简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感觉达不到信息数量要求的,要多挖掘,多角度,寻找本单位有价值的信息,从数量上达到要求,从质量上求深入。
二是不盲目。这样,写起东西来就有了目标,信息工作才能做得更好。信息工作不能应付差事,以数量取人,一定要纠正这种倾向。
2、按照一定的次序来写。
一般来说,信息篇幅短小,一般不分段落,一段成篇,必须语言紧凑、表述清楚,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使人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我们说,获得信息素材之后,首先要对材料进行梳理,根据主题要求,考虑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必须按着一定的顺序去写;其次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内在联系,用一定的逻辑关系贯穿起来。如,对于有层递关系的内容,一般要本着“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有浅入深”的顺序来写,有时可使用“不但”、“而且”、“甚至”等词贯连;对于有并列关系的内容,几部分应平等排列,有的可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分隔。此外,对于叙述事物的信息,也必须按着一定的顺序写。如,有的以时间为序,有的以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为序,有的按事物的因果关系为序,等等。总之,只有注意层次性,并把各个层次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贯穿起来,信息文稿才会简练、明快、清楚。
3、语言要简炼,格调要庄重。
信息不同于文章,但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得体通顺,让人不折不扣地了解信息的本意。因此,信息语言必须勤加锤炼。一是用词要准确。真实准确是信息的生命。信息中表达的观点、概念都应恰如其分,遣词造句更应客观、准确,特别是对于近义词的选用更要注意。如表示成绩时,是用“显著”、“优异”还是用“巨大”、“很大”,或者用“较大”、“一定”,都应根据内容认真掂量;反映灾情事故时,注意区别“特大”、“重大”、“较大”,“全部”、“大部”、“部分”等,不然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模糊错觉。再如,“时期”和“时间”为两个大小不同的时间概念,“局部”和“场面”为两个大小不同的空间概念,在使用中应严格加以区别。二是词句要简练。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囊括最大的信息量。对于信息文稿多余的文字要舍得“动刀子”,要砍掉那些套话、废话,包括那些正确的大话、空话,如经验材料开头经常出现的“在XX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等语句尽量不写;要砍掉公文和讲话中常见的那种起头语和结束语,尽可能地避免内容和语句的重复,避免正文开头和标题的重复;要砍掉语句中多余的枝叶,善于把长句子缩短,尽可能合并“同类项”;要砍掉那些次要的或不够典型的事例,有些情况和意思相近的事例择一即可,不要一一列出。
信息的内容在语言的应用上必须端庄、郑重、平实、明快,“宁求质朴,不求华丽”。一是要采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句子多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少用或不用疑问句、反问句;词语要规范,少用或不用口语、方言等。如,表示时间用“目前”、“当前”,不用“眼下”等;表示速度用“迅速”、“立即”,不用“飞快”等;表示名称用“老人”、“儿童”,不用“老头”、“小孩”等。二是采取平铺直叙的写法。遣词造句要平易朴实,不能使用文学作品经常使用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之类的手法。要秉呈直书,不要旁敲侧击,隐晦曲折,模棱两可;不说生僻语、客套话或绕弯子语。如“不但”就不要写成“非但”,“但是”就不要写成“然而”,“有道理”就不要写为“不无道理”等。当然,庄重平实并不意味着呆板、生硬、单调,而要努力做到庄重而有韵味,平实而有风采,体现出一种质朴美。
四、信息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信息写作要做到“文稿三见面”。
稿件“三见面”制度,是个老做法,却是个不应丢弃的好做法。稿件发出之前,要真心实意地与当事人、群众、领导见面,这不仅是防止失实的必要措施,也是增强报道贴近性的有效途径。要让大家畅所欲言,认真听取、吸收“第一读者”的意见、智慧。这等于再一次“从群众中来”,必定有助于增强贴近性。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什么几十年来令人们不断提起?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作者们将稿子一遍又一遍地读给群众听,广泛征求、吸取了群众的意见。只有这样,信息稿件都能做到写得最像。要先与当事人见面。当事人是信息的直接参与者,最有发言权,与当事人见面,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确定信息的真实性。其次是与群众见面,信息是写给群众看的,先把信息拿给群众看,可以提前感受到群众的意见,可以更好地调整信息写作的角度,做到让群众看了,最起码要做到真实,不反感,认为这样写了很好。第三要与领导见面。有一些提法可能高度不够,可能角度不够,也可能高度过高,这些有了领导把关,更能够提高稿子的质量。假如说,一篇稿件,没有经过这个过程,等发表以后,当事人认为写的不像,群众认为写的太假,领导认为数据不准确,或者提法不正确,有偏差,那么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举一个稿件三见面的具体例子。有一次,我给一位同志写先进事迹材料的信息。我对这名同志的事迹不是很了解,于是,我先找到他本人,这名同志一听要给他写材料,很不好意思,因为都是平时工作干得都是平平凡凡的工作,表现不错,要是说有多么先进、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也不现实。我们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不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吗?他给我说了两个比较典型的材料。写完后,拿给他看,他认真看了看说,有一处工作是他参与的,不是主要力量。当时,如果不给他看,别人看了肯定说不像,还有可能闹出意见。我再把稿子给车间主任看,车间主任又给我提供了不少的素材。最后给领导审定时,再从高度上略作调整,信息写出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特别是领导最后的审定,非常重要。
2、数字要准确,文章的时效性要强。
信息的数字必须准确,做到确凿无误,经得起推敲。信息的时效性要强,一般在事件发生的2天以内上报,最好在一天时间内上报,要及时写出来,这首先是信息写作、报送的基本要求,也是反应一个单位工作效率的问题,如果在事件发生后10多天了,才动笔去写,信息的价值就大大打了折扣。现在公司实行了办公自动化,要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工作效率。有些工作是提前安排的,要善于在平时或者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收集、提炼信息,提高信息报送的速度。
3、要多学习,多读报,多练习。
通过读报,可以了解信息、新闻的基本写法,以及如何把握信息写作的重点,有时可以摘抄其中的写法。在信息中,一般来说,写事、写会议信息相对简单一些,写人物就比较困难。因为我们平时对人物了解不够,不知道人物到底做了些什么工作,不知道人物的先进之处,这就需要从多方面聚集素材,收集材料,否则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不出东西来,所以,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现在大家都能够上网了,我向大家推荐一份报纸,是一份电子报刊《中国水星报》,在中国水务网上,从百度上搜索一下就可以,上面的信息大都是给排水行业、企业的报道、事迹,很多文章都很贴合我们工作的实际,值得借鉴、学习。
4、要热爱信息宣传工作。
7.浅谈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 篇七
首先, 要了解讲话稿的用处。笔者认为, 领导讲话稿的作用有以下四点:统一思想, 表明态度;分析情况, 阐述观点;总结部署, 推动落实;工作依据, 记档存史。
第二, 要摸准领导的意图。对起草讲话稿来说, 领导的意图就是讲话稿的主旨。起草者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准确地领会、表达领导意图, 创造性地深化、拓展领导意图。重点了解和掌握领导关于讲话稿“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想法和要求;领导的思维习惯;领导的工作方法和性格特征;领导的语言风格。了解领导意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特别是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去揣摩领导的意图。那么, 怎样才能揣摩领导的意图呢?一要“跟踪”。对领导在各种场合、不同时期的讲话要多听多记。比如尽可能地参加一些有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议, 及时摸清领导的思路, 特别是领导脱稿讲得话要马上记下来, 比如在随领导下基层调研时, 对他的即席讲话, 要认真地记录, 细心地揣摩, 时间长了, 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 连缀成篇。总的讲, 就是要善于从领导零碎的、甚至是随意流露的言谈中发现大话题, 不仅听、记, 还要用眼睛观察, 透过场景、表情、行动, 挖掘言语背后的东西, 使自己产生联想, 借题发挥, 由此铺开。二要“加工”。必须敢于和善于对领导的观点进行加工, 经过一番再创作的过程, 合理地进行裁剪、装饰、升华。三要“交流”。不同的场合和会议上, 领导想讲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想讲到什么程度等等, 务必要与讲话人有充分的沟通, 把握好要求。
第三, 要掌握领导的风格。领导的意图摸准了, 掌握领导讲话的风格非常重要。至少要考虑两个方面的一致:一是讲话稿的措词语气与领导的气质风度相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风度。一篇好的讲话文稿, 不仅让人感受到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度, 给人以启发和教育, 而且还要让人感受到领导干部个人的气质、风采和神韵, 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 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运用理论的高度、采用的角度各不相同。越是层次高的领导讲话, 理论性原则性越强, 讲情、说理、叙事的层次越高;而一个基层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讲话的基点和定位, 除符合自己的身份外, 关键还应放在知“上情”、明“下情”、抓“结合”上, 即掌握上级组织和领导对相关工作的要求, 分析把握本单位、部门相关工作现状;结合自身特点, 搞好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工作, 重点是搞好工作的贯彻执行。二是讲话稿观点的透明度及其表达角度应与领导爱好相一致。有的领导阐明观点喜欢单刀直入, 开门见山, 一针见血;有的喜欢旁敲侧击, 让人寻味。所以我们在起草领导讲话时应根据其性格爱好确定观点的透明度和表达形式, 尽量接近领导的性格特点。比如说, 有的喜欢“一句一个意思”, 就要注意多用单句、短句, 做到短促有力, 简洁明快;有的喜欢逻辑推理, 就要适当选用长句、复句, 增加修饰成分, 来表达复杂的道理。
第四, 要自觉地主体转移。为了起草好领导讲话稿, 在起草讲话时要自觉地把自己摆到领导的位置, 从领导的角度去分析和确立“该讲什么, 不该讲什么”“该怎样讲, 不该怎样讲”。形象地说法是“关起门来当领导”, 其实质就是模拟领导。模拟得越逼真, 就越能对上领导的“口味”。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要在写作时“演好角色”, 平常就得“进入角色”。有句话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但承担为领导起草讲话稿的文秘人员, 要“不在其位, 学谋其政”。要自觉地养成“踱方步”、想大事的习惯。凡领导了解的大事都应当了解, 领导考虑的重要问题都应当考虑, 尤其要把注意力放在对全局工作的了解和考虑上。但是, 无论在平时也好, 在起草过程中也好, 起草人都要自觉地摆正自己的位置, 正确处理“参谋”与“参与”、“献策”与“决策”、“办事”与“主事”的关系, 切忌“越位”“犯规”。要始终牢记是为领导“代言”, “立言”的是领导, 讲什么、怎样讲, 最终只能由领导拍板决定。这就要求准确地把握好度, 一不能自作聪明, 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代替领导的意见。二不能自以为是, 当自己的建议被领导否决以后, 仍然固执已见, 甚至发牢骚, 讲怪话, 这都是不行的, 也是不对的。
第五, 要变写稿为想稿。搞文字工作辛苦, 辛苦就辛苦在“想”上。任何文字材料, 外在表现是“写”出来的, 实质上首先是“想”出来的。写作水平首先是思想水平决定的, 有多高的思想水平, 才有可能写出多高理论水平的文稿。可以说, “想”是“写”的前提, “写”是“想”的表现。接到一个任务, 弄清来龙去脉之后, 必须认真地构思。要从创新上想, 克服一般化, 领导讲话不能让人一听就感到没有什么新意, 老一套;要从指导性上想, 领导讲话的重点是什么, 对象是什么, 要有针对性;要从语言的运用上去想, 使语言既精炼又有力;要从结构上想, 做到更合理简练。想稿的过程就是酝酿准备的过程, 这是起草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 脑子从来不能有清闲的时候, 不仅要想领导之所想, 还要想领导之未想。领导想说的, 群众想听的, 就是我们要写的。
第六, 要变模仿为创造。模仿对初写讲话稿的人是非常必要的, 它是入门的有效办法, 也是学习写作、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但简单地模仿适应不了高层次的需要, 出不了特色, 出不了高层次的成果, 领导也不会满意。从模仿到创造是一个飞跃, 它需要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 从上情到下情的结合上加以分析提炼, 提出有特点且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要求。创造有视野问题、水平问题, 但首先是责任心的问题, 是想不想创造的问题。创造不能生编硬造, 更不能生搬硬套, 要合情合理, 顺其自然。在召开一个会议之前, 要做到三个超前:筹备酝酿超前, 调查研究超前, 材料准备超前, 尽最大可能比领导想得更早一些、更细一些、更深一些。
第七, 要充分听取意见。如果时间充分, 应当在写初稿之前, 带着要解决的问题找一些人座谈, 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初稿形成后, 打印出讨论稿, 征求意见, 然后进行修改, 以提高质量。文稿是改出来的。一个人想得再周到、再细致、再全面, 也难免存有局限性, 几个人在一起议一议, 互相启发启发, 开阔思路, 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党委主要领导讲话稿, 与其他文字材料相比, 更讲究思想性、全局性、严谨性和规范性, 更强调高度、深度和新意, 必须经过千锤百炼, 做到炉火纯青, 多一字累赘, 少一个字缺陷。
8.浅谈如何写好高中命题作文 篇八
关键词:审题立意;精选文体;写作素材;明确主旨
语文作文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命题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在考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的是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以下谈到命题作文如下注意的几点:
一、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联想,才能真正把握题目的实质
材料和话题作文,要弄清楚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所提供材料的不同作用。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立意要为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透彻、新颖别致的主题思想.当然,还要正确.不能带有反社会思想.立意必须要集中,因为是考场作文吧?那就不能分散写很多事.要抓住一点,多点题,文章的力度与气势才能表现出来.这是需要时间思考的,构思作文时,这一点也是花时间比较久的.要立意别致,必须推陈出新。考生一定要读懂题干,做点分析,明确主旨,再去下笔,确保万无一失。
二、精心选文体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这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应该掌握文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采用该话题更适宜的文体写作;二是采用考生本人更擅长的文体作文。自己擅长,行文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心中有模式考生心中要有文章的基本结构式:议论文,破题开篇+分析论证+结题收篇;供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清楚明白)+事件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结局(含蓄启迪);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契入(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铺垫(简述几个事件)+高潮(详叙典型事件)+点化(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等等,上述结构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演绎出许多的变式来。巧思出新意。为体现可写性的命题原则,高考的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多都是宽泛的。例如《责任》这样的题目,范围太宽,无从下笔,这样的题目就要去窄作。所谓窄作,就是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修饰、限制,然后再针对被限制后的某个侧面扩大其内涵。若从“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这个角度去写,可能就容易多了。
三、素材书中找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除了掌握写作模式,还要有写作素材。当你在考场上因缺少素材而抱笔时,可别忘了你学过的语文课本!那里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然后列好提纲,确定详略,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这步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提纲好比建造楼房的图纸。有了好的图纸,造出的楼房才能坚固美观。
四、主旨要明确,高考作文主旨不要过于含蓄
由于时间的限制,阅卷老师不会慢慢地斟字酌句,所以如果写记叙文,不管叙事多么生动,也要在行文中适当地用一两句抒情或议论语句点明文章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议论文力求事例简洁新鲜,说理充分,紧扣主旨。文章要实实在在,不要过于另类,在明示主旨的基础上,张扬个性。
五、注意突出亮丽点,有效地提升品级,是高考作文赢得青睐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方面手段固然很多,而如果努力设计一些亮丽点,竭力烘托和凸显亮丽点,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锦上添花,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一个亮丽点的设计,可以是一段绝妙的引文、漂亮的论述,或者是一个反复烘染的核心词句,启人顿悟的警语和哲思,以及出人意料的行动细节、精彩的标题、题记等等。方法可能人人不同,临场时具备这种意识却非常必要。
六、首尾亮起来,开篇立论的好彩头,在第一时间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是高考作文赢得高分的关键
而结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样是拿分的一大重点。行文如流水,在语言运用上,除平时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形象、对偶华美、排比蓄势、对照鲜明、反复强调、设问抑扬、反语讽刺、暗示等等。此外,长句短句错综搭配,雅句俗语相得益彰,也可使文章生色。字迹要清楚高考语文试卷是网上阅卷,潦草的字迹、不洁的卷面有可能给阅卷人带来的不愉悦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字迹不清,丢失的可就不只是几分了。
七、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大有讲究
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那么,必会打动阅卷教师的心;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错不了。高考作文由于受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开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
【浅谈如何写好信息】推荐阅读:
组工信息员如何写好信息12-16
如何写好公文信息07-25
如何写好信息类材料10-08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11-22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10-05
浅谈指挥中心如何做好信息收集工作10-29
如何搜集行业信息08-14
Win7的OEM信息如何修改?win7如何改系统信息?08-05
如何加强城管信息工作06-11
如何当好信息技术教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