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2024-07-14

按比例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精选4篇)

1.按比例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篇一

按比例分配是生产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在这一节课中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分配的合理性ダ斫馐裁词前幢确峙洹0幢确峙涫且恢址峙渌枷氇ピ谏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ヒ蜒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ト醚生了解在生活、生产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数量的多少来分配ジ形颉鞍幢确峙洹贝嬖诘募壑怠T谏杓剖薄鞍84个苹果分给大、小两个幼儿班ジ迷趺捶知А比醚生思考ビ捎谘生面临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パ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ビ谑羌し⒀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ブ鞫地参与探索パ扒蠼饩鑫侍獾姆椒ā@斫獍幢确峙浞桨傅暮侠愍ピ诮饩鑫侍獾墓程中ッ扛龊⒆佣寄芴寤岬绞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ナ学源自生活。其次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ヒ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新知形成的过程中ヒ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ケ浔欢接受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ス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⒊浞终故狙生的思考过程ピ诮饩鑫侍獾墓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玫讲煌解决问题的方法ビ欣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ネ瓜盅生个性化的学习。在学生探究时ト醚生自己操作、观察、思考、讨论、汇报、评价プ约禾嵛手室瑟コ浞痔逑盅生的主体作用ト醚生真正“解放”出来。再次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ヅ嘌学生的应用意识。从生活中来缴活中去ソ萄е幸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的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ケ窘诳挝沂贾占岢帧耙匀宋本”的教学理念ソ艚粑绕教学目标ト醚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ノ蘼墼谥识上、能力上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有所得と面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

1、课前导入没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如毖生说按平均分时っ挥腥醚生自己思考这样分行不行だ鲜急着代学生回答。作为教师びΩ霉睦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见解ぴ俅又惺实钡牡悴胍导ふ庋ぱ生的学习会更加的水到渠成。

2、探究解题思路时ぱ生汇报过程太过仓促っ挥谐浞值母学生思考、汇报的时间与空间。

3、练习题不够精げ荒芪了训练而做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与解题方法的优化ご佣提高课堂的实效

2.人教版六年级《比例尺》教案 篇二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比例尺》教案

参赛人:蔡启辉

单 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城关小学

《比例尺》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学生 【学 科】数学 【课 时】第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了解《比例尺》的相关知识

2、利用百度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比例尺》教学课件。

二、教学课题:

【课 题】《比例尺》 【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够正确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三、教材分析: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因此可以把它理解为比的应用;另一方面,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成比例的,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可以列出比例式来求解。所以,教材把比例尺安排在比例之后教学。本节课主要是认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有两种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例题结合图形的缩小来教学比例尺,通过计算南京到北京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来引出比例尺,会用不同的说法说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相机呈现线段比例尺。

“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比例尺的实际意义,既帮助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又沟通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联系;第2题判断题,加深对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对比例尺计算公式的理解。第3题选择题,利用公式求比例尺,进而达到对公式的熟练程度。【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平面图形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能正确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四、教学方法:

本堂课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学比例尺的概念。

1、同学们,今天老师很高兴给六(2)班的同学上课,早就听说六(2)班的同学们很聪明,是这样的吗?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聪明才智?

2、老师来考一考你们,请在草稿纸上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

3、同学们画得真不错!看来老师刚才出的这两道题没有什么难度,是吗?好的,老师来一个有点难度的,请您在纸上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

4、哎呀!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画了?遇到了什么问题?

5、纸不够长,是吧?谁有什么好办法?

6、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用()厘米来表示实际的10米?

7、还有其他不同的表示方法吗?我们把图上的10厘米这样叫做图上距离,它表示的10米叫做实际距离。板书:(10厘米:10米)

8、如何化简这个比?在化简时应该注意什么?

9、谁来解释1:100表示什么意思?

10、你还能从1:100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11、什么叫做比例尺?

12、如果老师知道了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如何求实际距离?

13、如果老师知道了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如何求图上距离?

二、教学新课,学习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1、画出地图,这个图的比例尺是什么意思?1:2万。1厘米代表2万厘米,也就是代表多少千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从荷花村到杏树村有5厘米,那么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刚才我们学习的1:100 1:2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①不带计量单位 ②前项一般为1

3、我们把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有数值比例尺就会有其他比例尺, 请看大屏幕。

4、出示我校平面图,你找到了比例尺了吗?

有几条1厘米的线段,1厘米代表多少?如果老师知道宝塔形房子从底部到顶部高为1.8厘米,你知道实际高多少米?

5、像这样的比例尺我们把他叫做线段比例尺。

6、教学例1:你能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数值比例尺吗?请看大屏幕。

7、自己动手做一做,谁来汇报一下?

8、比较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它们有什么特点?

9、刚才我们了解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还将线段比例尺转化成了数值比例尺。其实比例尺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作用。请看例题2。

10、分析题目,你有什么好方法?

11、我们六(1)班有一位同学特别爱学习,他上网查找资料找到两幅图,他说这两份零件图表示的意思一样?同学们,你觉得对吗?同桌交流交流。

12、第一幅图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厘米。第二幅图用图上距离5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

三、联系巩固,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下面我们通过做练习来检查同学们呢的学习情况。

2、出示填一填,指名让学生读。

填一填

1、比例尺1︰800,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30000倍,这幅图的比例是()。

3、如果一幅图上的1厘米距离,表示实际距离是2500米,那么这张图的比例尺是()。

3、出示判一判,请同学用手势告诉我答案。

判一判

1.在一幅地图上量得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400米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

2.如果一幅图的图上距离等于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4.甲乙两城相距720米,在一幅地图上量行两城相距12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6000:1()

4、出示算一算,请同学们算一算自己的比例尺。算一算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照片,根据你自己的实际身高,再量一量你照片上的身高,算出这张照片上人物的比例尺,再用线段比例尺把它表示出来。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数学之所以诱人就在于它的奥妙无穷。

3、今天上课很愉快,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

五、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0厘米:10米=1:100

七、课后反思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在生活中引入新课。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引入阶段,我让学生们在纸上分别画一条5厘米、1分米、10米的线段,激发矛盾冲突,为学生学习本课知识激发兴趣。

2、在画线段图揭示比例尺的意义时,浪费了很多时间,这样就会感觉前部分的教学不紧凑,学生的表现也比较懒散。在这部分教学中出现了一个不足,比例尺的书写形式没强调,放在课的最后强调好像效果不是很好。在本节课中,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学生写出1:10也有学生用分数表示,当时强调了分数形式的读法,但是学生在后面又出现读十分之一时我没及时强调,所以这块我引导的不是很好,还需要在下节课中继续强调读法。

3、在自学中学到知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样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这一部分知识教简单。因此我选用了自学的 5 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

我觉得上好一节课是需要很多准备工作的,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备课一定要备学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与认知心理,预设课堂的生成,预设应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这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我还要自我加压,不断磨练,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会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一节课是否上得好,并不是因为这位老师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真正掌握了才是真的好。

教师个人介绍:

省 份: 江西省 学 校: 赣州市赣县城关小学 姓 名:蔡启辉 职 称:小学高级教师

3.按比例分配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生口答:100÷2=50(平方米),每个班保洁区的面积是100平方米。

师:这是个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平均分)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做完这道题,你对题目有什么想法?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公平吗?合理吗?

师:说一说,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会?(我们这些班级人数都差不多,但劳动能力这个因素要考虑)

总结示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不一定都是平均分配,就像这道题这样,两个班级平均分配显然就不合常理了,平均反而成了不公平,因此,xx同学就提出了按比例分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这些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问题)

二、教授新课

1、比例选择

示新题: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六(1)班和二(1)按

分配保洁区的面积。

师:你觉得填哪个比例比较合理些,为什么?

师:好,我们就按xx说的这个比,把比填进这个空里。师:讨论:说说“

”,表示什么意思? 生说

师:除了刚才说的,你还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知识?这个比还告诉了我们什么?先想一想,再轻声与你的同桌交流;

生轻声交流

师:打开课堂练习本,把你们两人共同的思考成果编上顺号简略的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生写

师:下面我们集体交流,要求讲述时声音响亮,尽可能让全班同学听到,其他同学必需安静细心的听,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想到的要记录下来,有意见或补充的需等别人讲完再举手发表。

交流展示(屏幕展示?生说师写?)

师:对比这每一个发现,其实它们都是从x:y这个比出发的,那么,如果以你们发现的这些结论中的某一个为条件,能不能发现其他这些结论呢?

生思考,并交流。

小结:看来同学们知道了,其实这些发现本质上是一样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既可以用分数关系的表示方法来表达,也可以用两个量之间的比来表示,还可以从分数和比中,发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看来这个比中隐含的数学条件还真多,其实,就是因为有这么多条件隐含在里面,才使得我们能利用比例来快速的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解题思路 下面老师把问题补充上,看你能不能解答。“问:六(1)班和二(1)班格要打扫多少平方米的保洁区?”

师:请在练习本上列式,试一试。

生展示算式,要求说明利用了刚才我们发现的哪一个条件来列式的。方法:①②③④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老师却喜欢第?种解法,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第?种解法简洁,并且相比别的解法有可能除得的商有余数,这种解法不存在这种情况,得数直接就用分数表示了。

思路总结:我们看看这道按比例分配的题目的解题过程,说一说,第一步是先求什么?(求出总份数)然后呢?(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再怎样?(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板书:(1)求出总份数

(2)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3)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注意: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喜欢除以总份数,再乘以每份的方法,解法简便,容易理解。这是新教材使用后的实情。不能否定学生,但也不能任由学生,怎么办,还是引导,对比,从对比中让学生感悟。

三、试一试

太好了,我们有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了。那老师把问题难度增加一点,不知道你们还能不能用这种方法试一试解决下面这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示题:如果把这100平方米的保洁区按1:2:3分给二(1)班、四(1)班和六(1)班,你能算出每个班各要打扫多少平方米吗?

师:不要着急,现看看要求:认真阅读题目,不要急于做题或与同学讨论,独立思考,想清楚三个班级所扫面积各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然后再列式解答

请一名生板列式,并就其算式讲解过程。

四、练一练

书p75页1、2

五、小结

4.按比例分配(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篇四

古冶區實驗小學 董曉紅

教學內容:

教材第35頁例

2、例3。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叫做解比例。

2、會根據比例の性質或比例の意義正確地解比例。

3、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和計算の習慣。過程與方法:

1、經歷解比例の過程,體驗知識之間の內容在聯繫和廣泛應用,情感與價值觀。

2、感受數學知識の內在聯繫,體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の樂趣,培養靈活の思維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知識の熱情。教學重點:

解比例 教學難點:

解比例の方法。突破方法: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の根據。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設問題情境,引導發現。學法: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學準備:

投影儀、ppt課件。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比例の一些知識,誰來說一說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比例の知識?

(比例の意義,比例の基本性質)

2、出示:應用比例の基本性質,判斷下麵哪一組中の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10和9:15

2:80和5:200

Fpg

Fpg

3、利用比例の一些知識,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出示比例:3:9=():15 師:這個比例中の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分別是多少?

(外項是3和15,一個內項是9,另一個內項未知の。)師:你能利用比例の知識求出這個未知の內項嗎?

可以根據比例の意義:比值相等の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因為3:9=1/3,想():15=1/3(5比15等於1/3);還可以根據比例の基本性質“兩個內項之積等於兩個外項之積”,求未知項。

師:像這樣,求比例中未知の項,叫做解比例。(課件出示)。今天這節課就利用比例の有關知識解比例。(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爾鐵塔情境圖。這是法國巴黎有名の塔叫埃菲爾鐵塔,高320米。我國の旅遊景點北京公園裏有這座塔の一具模型,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園遊玩の遊客都想知道.你們能幫幫他們嗎?那我們先來看看這道題。

2、出示例題,教學例2。學生讀題。

師:1:10是誰與誰の比?

教師隨學生の回答板書: 埃菲爾鐵塔模型の高度:埃菲爾鐵塔の高度=1:10。師:題中還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條件?(埃菲爾鐵塔の高度是320米。)

師:這樣在這組比例の四個項中,我們知道其中の幾個項?還有幾個項不知道?(知道其中の三個項,還有一個項不知道。)

師:不知道這個項,我們把它叫做未知項。(在板書下麵加上“未知項”三個字)師:這樣知道比例中の任何三項,我們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の另外一個未知項。怎樣根據這個比例中の三項來求另外一個未知項呢?這就要用到我們前面學習の比例の基本性質。我們把埃菲爾鐵塔模型の高度設為x米。可以寫成一個比例,誰來說說看? 板書:解:設這座埃菲爾鐵塔模型の高度是x米。X:320=1:10 師:用比例の基本性質可以把這個比例改寫成一個什麼樣の等式呢?誰上來做做? 為什麼可以寫成這樣の等式呢? 引導學生討論後回答:這是應用了比例の基本性質,把上面の比例寫成兩個外項の積等於兩Fpg

Fpg 個內項の積の等式。

師:對了,把上面の比例改寫成下麵這樣一個等式,就是應用了比例の基本性質。應用比例の基本性質,不但把比例改寫成了等式,這個等式還是一個什麼樣の等式呀?(含有未知數の等式。)

師:我們知道這樣含有未知數の等式,叫做——方程。同學們會解方程嗎?把這個方程解出來。

在全班學生獨立解答の同時,抽一個學生在黑板上解答。

師:這樣我們就知道這個未知項是多少呀?(32)對了,這座埃菲爾鐵塔模型の高度是32米。那麼求出方程中の未知數就叫做什麼?(解方程)那麼在這個比例式中,我們知道了任意三項,要求出其中一項の過程又叫做什麼?(解比例)出示比例の意義。我們解答得對不對呢?可以怎樣檢驗呢?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用比例の意義(把結果代入題目中看看對應の比の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或比例の基本性質來檢驗。解比例在生活中の應用十分廣泛,我們處處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這樣の問題怎麼來解決呢?我們先來總結總結:(在這道題裏,我們先根據問題設X——再依據比例の意義列出比例式——然後根據比例の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為方程——最後解方程)

現在同學們會用解比例の方法來解決問題了嗎?

3、鞏固例2練習

(1)出示練習題p37第8題

(2)學生獨立完成,二名學生板演講解分析

(3)小結: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比例。(解比例可以根據比例の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成方程,然後用解方程の方法求出未知數X)

4、這個比例你能解答嗎?出示例3: 1.5/2.5=6/X(1)談話引導學生理解例3,這個比例形式上與例2有什麼不同?(這個比例是分數形式)(2)解這種比例時,要注意些什麼呢?(找出比例の外項、內項),讓學生指出這個比例の外項、內項

(3)學生獨立練習,求出未知項(4)同學間互相交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5)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完成例3

5、指導學生梳理教材の知識點,完成p35“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課件出示基本練習和提高練習,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Fpg

Fpg

2、解決問題:練習六第9、1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本課小結

這節課主要學習了什麼內容? 什麼叫解比例?怎樣解比例?(先依據比例の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

五、佈置作業

p37第7題、p38第10題

板書設計

例2

Fpg

解比例

模型高度:原塔高度= 1 : 10 未知項(x)320米

解:設這座模型高x米。

X:320=1:10 10X=320 x 1

X=320÷10 X=32 答:這座模型高32米。

Fpg

《解比例》教學反思

古冶區實驗小學

董曉紅

首先復習舊知引出一個問題:3:9=():15,學生會從已有の經驗入手思考解決方法。有の學生想到了用比例の基本性質,有の學生想到了用比例の意義,更有學生想到了方程:X÷15=3÷9。這樣很自然の進入到本節課の教學內容----解比例。

出示例2:法國巴黎の埃菲爾鐵塔高320米,北京の“世界公園”裏有一座埃菲爾鐵塔の模型,它の高度與原塔高度の比是1:10。這座模型高多少米? 在學生讀題後,引導學生得出“埃菲爾鐵塔模型の高度:埃菲爾鐵塔の高度=1:10。” 根據知道比例中の任何三項,我們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の另外一個未知項。讓學生把埃菲爾鐵塔模型の高度設為x米。可以寫成一個比例X:320=1:10。之後讓學生比較這個式子與五年級學過の簡易方程の異同,再比例這個式子與前面學過の比例式の異同。使學生明白,這個式子仍然是方程,但卻不同與方程;這個式子又是一個比例,但含有一個未知項。使學生初步感知到,因為與以前學過の簡易方程不一樣,所以需要探尋新の解決方法。雖然含有一個未知項,但還是一個比例,所以具備比例の基本性質:兩外項の積等於兩內項の積。為下一步教學用比例の基本性質解比例埋下伏筆。

具體教學解比例の時候滲透轉化の思想(轉化の思想學生並不陌生,在學習圓の面積,圓柱體の體積是就是用到了轉化の思想),讓學生思考如何將這個比例轉化成已學過の簡易方程。讓學生體會到解比例與解簡易方程の區別與聯繫。關鍵是要先運用比例の基本性質將比例轉化成簡易方程,再運用解簡易方程の方法完成剩下の步驟。在完成37頁の第8題之後,對解法進行了總結:先根據問題設X;再依據比例の意義列出比例式;然後根據比例の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為方程;最後解方程。並且著重強調了在列比例時要注意找准對應量。

教學例3時,因為有前面の鋪墊,所以學生能夠找准內項和外項,準確地列出了方程,難度明顯降低了,學生學習の效果也很好。

在對課本進行梳理之後,我還安排了綜合性の鞏固練習。練習分出了梯度,以適用不同水準の學生。最後對本課進行了總結,點明瞭解比例の意義和方法,佈置了適量の作業。整節課下來,學生能按設想完成本節課の學習任務,效果很好。

問題:

在實際授課の過程中,由於學生提前對這一部分進行了預習,對比例の意義和比例の基本性質也掌握の很扎實,所以對授課內容比較瞭解,教學組織和實施都比較順利。遺Fpg

Fpg 憾の是,雖然扶放結合の課堂效果很好,利於大部分學生掌握知識,但是如果對例2 の教學大膽放手,讓學生直接板演並講述思路,然後教師從旁點撥,有利於啟發學生の思維,調動學生學習の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更有加大教學密度の可能,可以更充分地體現出課堂教學の高效性。

上一篇:就这样被你感动作文800字下一篇:我的青春我的梦-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