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2024-08-25

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精选19篇)

1.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篇一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一、音乐欣赏的重要意义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青少年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人类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构建和谐社会。”感受音乐能够使学生在获得声响的丰富而受到惊奇、爱好、震撼等基础上,进而作用于其情感的丰富、想象的丰富及心灵向往,它远远长于长篇不断地说教,也更快捷于自我尝试与经历的感悟。音乐鉴赏是在广泛的积累、通过内化基础上的认知和品鉴,它反映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与培养。

感受与欣赏是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救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这样说,欣赏和演唱是小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们一个是由外及内,一个是由内而外丰富、表达学生的情感世界。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发展音乐听觉、丰富情感体验,促进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培养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良好的音乐素养对思维和心灵的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力。

因此,重视音乐欣赏教学,教师需要钻研教学方法,要以音乐为本,展开丰富的音乐实践探索活动。在音乐欣赏中指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区分好题材、体裁与形式,了解和认知不同的音乐体裁特点,能够引领学生一步步地走近音乐亲近音乐,走进音乐热爱音乐。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使得学生能更有效地聆听?怎么样让更

多的学生参与到听音乐的活动当中?怎么让学生喜欢音乐作品,并且在以后的生

活中得以回味?这颗音乐的种子能撒到多广的土地呢?本人经过这几年的课堂 实践的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欣赏教学的现状有了一点 改善。

一、营造氛围,抓住兴趣

有句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如果教师不做很好的铺垫,那么下面的过程学生痛苦,教师也痛苦。怎么铺呢?教师自已除了对作品本身有很好的理解,还要了解它的背景,年代,时代特点,甚至于作曲者当时的状态。在课堂上这些都要在适当的时机将给学生。导入的时候,不能空泛的讲,可以根据讲相关的趣味故事导入,也可以猜谜导入、古诗导入,更可以用小小的律动引发学生的活动愿望。

当然导入,要根据年龄段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方式。例如:在一年级欣赏《 小狗与口哨》的时候,我以游戏“听音乐学狗走路”作引子进行欣赏前的准备训练,接着以故事导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听的兴趣,后面的欣赏过程就没什么问题了。

二、提高有效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的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低段学生应该多用引导、鼓励、表扬等进行诱导;中段则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式进行疏导。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简笔画、挂图、实物、等直观手段,也可以利用多种媒体设备,以多维的、多样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有声的语言和逼真的形象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上升为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角色表演,做游戏,表演音乐短剧,小乐队伴奏等多种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教学中那种抽象、条文式的灌输,会直接影响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是形象记忆。那么就要采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如:五线谱的学习。

中央C上敲敲门dododo(哆哆哆)此条也可以念:下加一线敲敲门dododo

下加一间打招呼rerere(来来来)

第一线上小猫叫mimimi(咪咪咪)

第一间里放沙发fafafa(发发发)

第二线上把话说solsolsol(说说说)

第二间里把手拉lalala(拉拉拉)

第三线呀笑嘻嘻sisisI(嘻嘻嘻)

第三间里歌儿多dododo(哆哆哆)

孩子们听到这些维妙维肖的介绍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了,反而觉得个个音符都是既古怪又可爱的音乐形象,愿意和它们交好朋友。

四、合理运用教学评价, 注重有效的课堂反馈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新课程理念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而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使学生掌握客观规律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教师要合理构建课堂评价模式,必须站在尊重、宽容、真诚的心理平台上,以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石,从理解、沟通出发,和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个性分别作出不同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激励学生,促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综上所述,要上好音乐欣赏课并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只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合学生特点、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2.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篇二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地进行欣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等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 在进行三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 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 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 感受二胡的音色, 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 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利用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 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我动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学生自主讨论, 给了学生更多的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最后, 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 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 激起学生的共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 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 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 我告诉同学们,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 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 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在学生欣赏《童年》这首乐曲时, 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 用自己的心, 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 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 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 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 同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

三、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 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 均可以用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 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 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在课上, 我认为学生应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 随着音乐自由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 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就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例如, 欣赏《赛马》时, 我让学生用身体乐器来表现马蹄声、马鞭声、铃铛声等。学生想出了弹舌、拍手、拍腿、双脚重重跳等表现方法。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 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四、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随音乐表现节奏, 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 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 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 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我让学生自制了打击乐器, 如, 可乐瓶装米做的沙锤;啤酒瓶盖串起来做的摇铃等。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乐器, 为乐曲伴奏, 内心充满了愉悦。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他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 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 我发现, 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 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 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 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 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 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1.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教师进修学校,

3.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篇三

小学音乐审美情趣欣赏教学教学方法所谓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的教学当中,其具体含义就是指学生通过对一些音乐作品的聆听,领悟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音乐之美,使精神得到满足,并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达到音乐课的教学目的。音乐欣赏是我国教学活动当中最为直接的美学教育形式。它将音乐作品作为审美的对象,学生参与在这样的审美活动当中,体验美学给人类带来的诸多益处。音乐是进行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学科,而小学音乐的学习阶段是学生音乐学习最为基础的阶段。因此,利用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的美学理念进行开发与引导是极为重要的。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用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

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所领悟到的音乐内容融入到想象的画面与场景中,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充实。对美好音乐的欣赏可以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憧憬,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与勇气。音乐不仅满足学生的精神发展要求,更可以通过学生的想象给学生的人格塑造带来正面影响,音乐以及包含的正能量纠正学生的思想,改变学生的精神意识,优化学生的人格,使其在音乐的影响之下变得越发积极与乐观。因此,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

2.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音乐的类型有许多种,音乐作品的集合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各民族人民的睿智等都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展示出来。因此,音乐欣赏可以开扩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当代小学课本当中的音乐作品都是经过挑选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的音乐瑰宝。音乐欣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使之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小学音乐中欣赏教学的实施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对于事物的理解还不尽全面。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欣赏教学之时,一定要全面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音乐需求。

1.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推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的引导作用远远要高于教师的督促。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在小学音乐的欣赏教学当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东西,看不到,摸不到,学生只能根据音乐的旋律来理解音乐当中的内涵。因此,一些学生会缺乏音乐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所以,要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环境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创造一個具体可感的音乐环境。比如,教学可以设计符合小学生心理要求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将相关的文字与图片展现给学生,如果可以找到相关视频,最好为学生播放背景视频。形象与生动的事物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

2.创设音乐欣赏教学的情境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又一能力要求,在欣赏教学当中设置情境,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音乐作品。比如《十面埋伏》,它是描绘楚汉战争中垓下决战情景的一首琵琶曲。学生在单纯地欣赏之时,可以了解到音乐当中的壮阔元素,但面画感不强,不容易进行精神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西楚霸王》片段的静音播放,为学生创设一个战争的情境,使学生在战争的气氛之间聆听《十面埋伏》。这样,学生将自己放置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下,很容易可以理解到音乐作品当中气吞山河的气势与悲切壮烈的情感,使音乐作品的精神含义更好地表达出来。

3.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许多教师在进行音乐作品的播放之前,会以作者的介绍与背景环境为引入,还有一些教师会利用故事去修饰音乐作品。教师进行如此课堂引入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更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但是,这样会让学生先入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理解思路,影响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个性理解。所以,在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时,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之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最好是在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表达过自己的个人理解之后,为学生做一些原则性的修正,不要提前干扰学生的音乐欣赏思路。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建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使其在音乐情感当中找到人格的发展方向。小学生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对象。因此,本文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我国的小学教师把握好欣赏教学的尺度,促使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海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2002,(4).

[2]戚新艳.简笔画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音乐教育,2000,(11).

[3]郑淑梅.小学音乐新大纲精神的具体化[J].教学与管理,2002,(2).

4.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篇四

1.学唱歌曲《小蜜蜂》,并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有感情的歌唱。

2.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学会用打击乐器碰钟、响板、给歌曲伴奏。

二、教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小蜜蜂》

三、教学难点: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

四、教具准备:

钢琴 录音机 磁带 头饰 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蜜蜂》

1、初听乐曲《蜜蜂》

师导语:春天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春姑娘一路走来,唤醒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小生命,小草伸出了嫩绿的小手,小花张开了美丽的笑脸,春天可真美!这时,有一群勤劳的小精灵也来了,你们听,他们来了,请你用动作告诉我它们是谁?

(放课件中的音乐,学生聆听音乐并用动作表示答案)

师:从同学们的动作中,老师看出来了是会飞的小精灵,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蜜蜂。

师: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我听到音乐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这的确是一段用小提琴来模仿小蜜蜂飞舞形象的音乐,是由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做。

师:歌曲表现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小蜜蜂。

2、复听乐曲《蜜蜂》

师:让我们再仔细的聆听一遍乐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小蜜蜂在漫天飞舞的情景,同学们还可以跟着音乐做做小蜜蜂飞舞的动作。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下面,我们就学着小蜜蜂去采蜜吧!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小蜜蜂啊是益虫,它可勤劳了,它采的蜜蜂又香又甜,是人类的好朋友。那对于小蜜蜂你有了解些什么哪?谁你看一看,说一说?(播放图片)

2.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小蜜蜂》

师:让我们完整聆听,听完音乐告诉老师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小蜜蜂整天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来回采花蜜,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美妙的舞姿吧!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小蜜蜂》,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条节奏。谁能拍一拍?

师:分组拍一拍。

师:加上音乐拍一拍。

师:加上打击乐器拍一拍。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唱一唱吧!

师:活泼欢快的。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师:接唱。

师:完整演唱。

师:单独唱一唱。

师:打击乐器伴奏唱。

三、拓展:

师:小蜜蜂多可爱呀,正如大家说的,它勤劳、善良、美丽是我们的好朋友。像小蜜蜂这样的益虫还有哪些?让我们来听一听,唱一唱吧!

5.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五

—— 沅陵县鹤鸣山小学

侯陆平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和现代媒体的使用,欣赏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欣赏课教学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在听了许多欣赏课后,即看到了精彩的欣赏课教学,也看到了一些教学的问题,现提出我的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欣赏教学的误区

1、漫无目的地听,没有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想象和表现。教师反复播放音乐,学生盲目的听。没有对音乐背景的了解、没有音乐作品分析更没有参与音乐活动和表现。这类课表现是:只“听”、不“讲”、不“想”、不“演”、不“练”。

2、复杂繁冗地讲,没有对音乐作品细致的听。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讲解,结果忽视了欣赏课的本质是听。这类课表现是:表面看似老师学生分析表现得热闹,实质学生不明白怎么听,听什么?

3、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形象想象太过具体化,违背音乐想象的特点,追求细腻的描述而忽视学生音乐想象的空间。这类课表现是:老师学生文辞描述精彩但缺乏音乐性,像语文课不像音乐课。

二、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了?

1、首先明白我们为什么听音乐?

我想通过明白音乐在不同个体人群中的作用就会明白其价值。请看下面摘录的文章:

音乐家说: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

考古专家说:音乐与人类的进化密切相关,音乐如同直立直行和语言功能一样,是人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我们祖先展开那大自然所赋予的歌喉引吭高歌,是人类的本能所决定的。

物理学家:声音是声波的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音乐则是一定频率的声波振动,它作用于人体内各个振动系统使之产生有益的共振,使各器官节奏协调一致。

心理专家:音乐有各种不同的节拍、节奏,人体也具有各种生理节奏,如脉搏、呼吸等,它们之间如果配合好了,音乐就可以调节生理节奏,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

文艺家说:音乐训练除了可陶治性情外,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音乐真正的奥秘是欢乐。

医学家说:通过临床实验认定,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还有很多奇妙的功能,对放松身心、消除疲劳、振作精神、诱发睡眠等,都很有实效。

保健专家说:音乐可以促使人体分泌一种宜情益性的物质,经常听音乐可以发泄郁闷的情绪,心情就自然放松,一些内脏器官也得到了锻炼,其生理活力自然显现出来,人也就年轻了,长寿也是顺其自然的事。

妇产科医生说:胎教音乐很受欢迎,那些悠扬、轻柔、婉转的曲调不仅使母亲听了心旷神怡,而且使母体内的胎儿也能受到感染,使他们生活的“宫内世界”也像母体外一样的充满阳光,从而使他们变得健康、漂亮、聪明。

教育学家说:孩子常听音乐,可增强记忆力,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

劳动者说:人们劳动时人体对于音乐节奏具有明显的跟随本能,音乐节奏的快慢还可以带动肢体动作的节奏,减轻疲劳,民歌中的“号子”就可以体现出这种作用。

爱情专家说:人们失恋时,音乐的作用可通过艺术感染力作用于心理,以情导理,可以消除精神上的痛苦和阻滞。

……

通过上面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心理和情感价值。那么在我们设计欣赏课堂教学时,就要从这些价值目标出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听觉为渠道实现音乐的本身价值。

2、我们听音乐的什么内容?

针对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我们该让学生听什么是每位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首先是听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 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学生感受这些基本要素的特点和表现力,理解音乐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问到,这首曲子的速度、情绪怎样啊?在欣赏过程中用不同速度和力度去感受会有什么区别?

例如:我在教学欣赏《惊愕》一曲时,重点放在力度的表现上,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初听,他们被突如其来的强音所震撼,有了力度初步感受。然后在具体赏析时,我们边听边拍桌子,学生能很好的跟音乐掌控好力度,进一步把力度表现的恰如其分。最后交流时学生谈到力度的作用,明白作者海顿是如何巧妙设计音乐作品的,明白力度的突然对比有什么效果。

其次是听音乐的情感与意境。音乐与情感是不可分的,情感是音乐创作的主要对象,音乐能表现情感并唤醒情感,音乐欣赏是欣赏者生活体验过程中的自身情感与作者情感交融共鸣的产物,所以学生对音乐作品欣赏的情感体验既有大家普遍情感的共鸣也有个人情感的个性特征。我们教学不可只追求普遍情感的共同答案而忽视学生个体情感体验。我们在提问题时不光要问这首作品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还要问你听到欢快时悲伤时自己想到了什么?这样既让学生把握住了作品的基本情绪又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首先我用多媒体营造了一个蛙鸣月夜凄美的二泉意境,然后二胡《二泉映月》音乐慢慢响起,学生在初听感受作品后,马上就对基本情绪作出反应。音乐凄美并不哀婉,悠扬还有激昂。再次复听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边放音乐边讲述了阿炳的凄惨遭遇,说到动情处,我的声音都哽咽了,学生泪水也随着音乐情感的起伏流了出来。当学生了解了阿炳的生活遭遇,也真正明白了这首乐曲的情感内涵。学生在交流中这样说:阿炳在用二胡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眷念和对旧世界不公的愤怒。我想这时学生已经明白作品里复杂情感的交融,明白了音乐的精神需求。

再次是听音乐的主题与鲜明音乐形象的乐句。音乐主题是一首(部)音乐作品(段落)中的最主要的乐思,即音乐的核心部分。它是音乐思维的“种子”,多以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形式出现,有个性鲜明、表现力强、音意比较完整概括等特点。优秀的音乐主题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我们知道美术是通过线条和色彩绘出人或者事物的形象,而音乐形象是怎么呈现的了?音乐形象是通过旋律、和声、节奏、配器等音乐表现要素,营造的音响效果在人脑中产生的形象思维意识。这种形象不可见不可触摸,而且在不同人形象有个性差异。就像听到恐怖音乐联想到鬼,但是鬼是什么样的了?每个人理解的是不一样。我们在对学生欣赏作品时,往往有一些是作品中反复出现和有鲜明特点的音乐短句与小段。我们经过听后在脑海里有深刻印象,老师在教学中不仅是听了,还要加以分析或者是掌握。

例如:我在欣赏《彩云追月》时,让学生感受作品后,针对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展开。先看和听民乐演奏主题,熟悉曲调和配器;再欣赏月夜视频和诗歌听主题,感受理解情绪与意境;唱根据主题填词的歌曲,熟记主题;最后用竖笛演奏主题并为视频配乐,掌握主题。课后《彩云追月》的主题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在欣赏《彼得与狼》时,我先让学生看动画片了解故事剧情。然后做一个游戏,让学生用下面几件乐器来扮演剧情中的不同角色。学生在交流中发现了乐器的特点与剧情中角色的性格特征之间联系的秘密,他们还准确的配对了几件乐器。这时我展示了几个角色形象的音乐短句,学生对剧情中的音乐形象加深了许多。在后面的音乐欣赏中,他们准确的说出这是谁出场了,他们在干什么?一下拉近了学生与管弦乐的距离,得益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深刻理解。

最后是听音乐的美。音乐的美是欣赏音乐的动力和兴趣所在。音乐美在哪里了?旋律美、节奏韵律美、意境美、歌词美、织体美、形式美、这需要我们去挖掘。戏曲老票友经常说这唱腔美不美要经常去琢磨。我们在对一首作品要进行细致的琢磨,发现其中的美感。

例如:在欣赏黄自作品《清流》时,我让学生先听高水平的合唱团演唱,感受到美妙的音色和优美的演唱。激发兴趣后又进一步感受词曲的优美,最后感受音乐的旋律线条美和意境美。学生在审美层次的一步步提升过程中得到精神美的很大满足。

3、我们怎么听懂音乐? 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是一个复杂的语言,通过音响传达自己的信息。怎么运用自己的耳朵读懂音乐,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和辅助。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欣赏音乐不光是介绍一下音乐的背景,还需要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广泛积极的参与、真实确切的表现。让音乐的欣赏与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的音乐学生才能听懂。教师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课件辅助的设计上应下工夫,从学生认知出发、从学生感受出发、从学生情感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换成学生的聆听角度来教学,音乐世界的大门才会敞开着。

例如:在欣赏贺绿汀作品《嘉陵江上》时,学生对这个时代的背景与感受很遥远,要找到与作者的感情共鸣,就需要一定的辅助手段。我才用对比法和时空穿越,让学生观看现在与作者那个时代的嘉陵江的图片与视频。在美丽与破烂、幸福与灾难的对比下,学生的情感开始触动。然后进一步感受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画面,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和人民的苦难产生共鸣,当他们看到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的暴行时心情已经开始愤愤不平。这时我引进音乐,音画辅助的共同效果,学生拉近了时代感,并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然后通过朗读歌词、分析曲意升华学生的情感,音乐传达的历史信息和爱国情感已经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的内心。

三、听后我们在哪些方面有所收获?

这个环节是我们老师很容易忽视的地方,我们应养成写课后记的好习惯。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交流了解反馈学生信息,看看学生在知识层面、情感层面、精神层面是否得到收获,哪些是自己教学忽视而又是重要的东西?哪些是自己认为重要而学生反映冷淡?哪些又是学生认为很重要的而自己忽视的?及时收集并调整自己的教学,我想我们一定能上好一堂高效的欣赏课。

上好欣赏课是我们音乐老师的职责和追求,只有在明白道理、搞清思路、精心设计、合理选择教学手段与辅助、用心的教学和及时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就会搞得有声有色。

6.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篇六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挥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

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上。实际上,小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2.游戏形式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听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听赏《捉迷藏》前,先让孩子们完整地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3.故事形式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4.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7.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篇七

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音乐,新课改,感受旋律

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笔者调查发现,在迭部县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有5%的小学没有开设音乐课,有85%的小学老师没有给学生上音乐欣赏,他们认为音乐课就是教会孩子唱歌,音乐欣赏课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好多老师都忽视了小学的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它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促进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热爱祖国和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现在的小学生,一般年龄在6~12岁之间,在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实际上,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对形象思维刚刚巩固,但是对于抽象逻辑思维来说,才刚刚萌芽,所以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底子较为薄弱,我们好多小学音乐教材中安排的一些乐器音乐欣赏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范畴,所以教师如果不加以分析,就很难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这个是我们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个首要难题。其次是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比较单调,由于学校教学设备比较落后,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通过录音机让学生欣赏比较单调的音乐,好多学生刚刚开始还有点好奇和新鲜感,到后来音乐欣赏课成了“睡觉课”。我们认识到音乐欣赏课在小学开展中的种种困难,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认识困难迎难而上,只要我们一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只要我们认真地去研究、探讨,上好音乐欣赏课对于小学生来说就不再是天方夜谭。

在我们人音版的教材中,一般将小学音乐欣赏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器乐和声乐两大类。不同的欣赏内容,表现出的情感也是不同的。所以它们的表现形式也不同,让学生达到情感价值也就不一样了。在小学欣赏的作品中,声乐的作品都是比较直观、形象的,而且还伴有歌词,这样的音乐欣赏适合于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在他们的脑海还只有形象思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声乐欣赏作品,例如,《三只小猪》《摇篮曲》和《劳动最光荣》等。在小学音乐欣赏中的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歌词和一些文字性的东西,而且作品是通过乐器表现出来的,就比较抽象,这样的作品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例如,《龟兔赛跑》和《天鹅湖》等歌曲,教师在放音乐前,先给学生讲故事,让故事拉开我们欣赏课的序幕,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通过故事,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听音乐的内容。

一、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

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作家高尔基先生曾经说过:“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要用心和自己的生活阅历去感受音乐的美感和音乐带来的快乐。”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生活阅历浅,所以在欣赏音乐时,不能用心和自己的生活阅历去感受音乐的美感和音乐带来的快乐。发现困难不是为失败找借口和理由,而是为了克服困难,知难而上。教师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尤其是器乐作品的时候,先给学生讲讲作者的简介和作者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出来的歌曲,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再去欣赏音乐,就可以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歌曲背景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可以通过巧设提问的方法进行。

二、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小学音乐欣赏的课堂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课堂已经是时代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图片、声音、文字、动画等表现形式,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课堂,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我们音乐欣赏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捷径。当然,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欣赏课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也可以解决儿童阅历较浅等问题。例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作品《啊,高山》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祖国巍巍高山和波澜壮阔的大海,通过大海展现大山的高大、雄伟。

三、借助联想法创造意境诱发美感

8.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篇八

[关键词] 低段音乐欣赏 心理把握 领悟 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3.71

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当然,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的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其次,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在欣赏歌曲时让学生在听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更积极地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听欣赏时进一步入情、入境地去体验座屏,而且也使学生充分展开联想。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难题。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达到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的。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炼教学内容,欣赏经典曲目

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不可能毫无选择的一一去听。教材不是圣经,只是一个范例,老师要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所以通览教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通过通览教材明确编者的基本意图,选择适合于小学生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从而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反复聆听教材提供的音响资料,结合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才能更准确的提炼出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

二、以音乐为本,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倾听音乐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第一遍欣赏音乐要求学生闭着眼睛静静的听。学生对于队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等因素有初步的感知,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进而通过联想和想象使声音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广阔性。老师再加以言简意赅的引导,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聆听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听之有物”并耳听脑想,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再初步感受音乐后,老师要指导学生有辨别的听,抓住特点听,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节奏、织体、风格进行听辩,刺激学生的听觉,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从而轻松的进行音乐学习。门德尔松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的多” 让学生自己去聆听,去感受,去放飞想象的翅膀,他们的心灵和音乐一定会撞击出灿烂的火花。

三、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音乐,大胆表现音乐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打击乐器伴奏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创编音乐小故事,演一演小小音乐剧,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了学生合作和表现能力。 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长笛重奏《牧童短笛》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展示长笛,听听长笛的音色,了解长笛的演奏方式。接着,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女同学模仿牧童吹长笛,男同学则扮演水牛,再现牧童放牧的情境,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根据乐曲的情绪的不同,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小故事,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最后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印象。 此外还可以唱一唱欣赏曲的主题或主要片段,熟悉背记音乐主题。或者结合音乐进行身体动作或表演,随音乐击拍、踏脚、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做音乐表演和舞蹈动作等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四、多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例如:在欣赏钢琴五重奏《鳟鱼》时,学生对于钢琴五重奏中各提琴的音色不了解,对于音乐知识丰富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用哪种乐器演奏?”而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这样的激励性的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以身示范的倾听,对学生言行的关注,对学生的发现发自内心的欣赏。虽然评价简短,它却使发言者在全班学生面前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會勇敢的发表自己的评价和见解。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9.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篇九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师生相互问候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却是通向赏析新作品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科学诱导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此阶段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预留悬念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

第二阶段:新作赏析,感知体会。

新作赏析、感知体会,是音乐欣赏课中新授的重要环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新授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初次聆听(整体感知):在初次聆听、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初听全曲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音乐情境,同时分辨演奏形式及主奏乐器,简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

2、分段赏析(走进音乐):分段赏析、走进音乐,是引领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分段聆听对作品进行细致欣赏分析,通过聆听体验根据

情绪、音乐要素等的变化判断曲式结构、作品表现内容等,通过聆听、视唱、模奏、演唱、演奏等方式记忆作品的典型节奏和主题音乐。

3、再次聆听(体会内涵):在学生分段细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流派。感知作品的体裁特点,同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充分体会音乐内涵,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审美能力。

第三阶段:理解体验,创编实践。

这是欣赏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的是通过创编各种音乐活动,深化本课的主题,同时也是主题音乐及音乐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积累,为学生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打下基础。

此阶段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有:辨听、演奏或演唱主题音乐、听音乐判断体裁、听音乐判断乐器以及音乐知识(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及和作曲家及作品相关知识)抢答竞赛等。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基本可采用拓展欣赏(创造活动)和课堂小结两个步骤来进行。

1.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选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拓展欣赏的内容包括:同体裁作品音乐欣赏、同作曲家音乐作品欣赏、同种乐器音乐作品欣赏、同民族或地域音乐作品欣赏等。

10.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篇十

摘 要:音乐欣赏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感觉与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过程。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而音乐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只有通过音乐幻想和想象,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以其独特的奇异功能,发展着儿童的心智能力。而对于小学音乐欣赏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丰富学生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音乐;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课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欣赏音乐的兴趣,就产生了参与的动机。在欣赏教学中,要根据音乐作品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欣赏教学有机地与器乐、歌唱、美术、律动、说话等教学形式融合,让学生充分探究和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欣赏主体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当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美,与音乐融为一体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实践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调动听觉、视觉,去体验、表现音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性格、音乐素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可能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这又要求教师用心保护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在参与中,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通过参与体验,学生们获得审美的愉悦,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修养。音乐欣赏就是这样把学生引人一个美的天地,又启发他们去创造更美的世界。

二、音乐欣赏教学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应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审美意境,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三、音乐欣赏教学磨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之外还要学生将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来。好动和爱美是学生的两大个性特征,唯其好动,才能将喜形于心的思想感情借助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出来;唯其爱美,才能通过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美、创造美、欣赏美,比如在教《我是人民小骑兵》(三年级上册)欣赏课时,先启发引导孩子们创设一个与音乐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孩子们个个参与创造表演:有的孩子伸开双臂,如雄鹰展翅;有的孩子则扮演马儿悠闲地吃着青草;还有的则扮演着不同姿势的小骑兵,一会儿扬鞭催马,一会儿悠闲遛马……孩子们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表演得尽善尽美、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我们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发掘潜能、表达情感、张扬个性、增强表现意识,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断得到培养,不断提升。

四、音乐欣赏教学引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首先要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让人兴奋不已;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人们的丰富联想,同时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坐在一起欣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与人特有的性格、气质、修养、民族风俗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因此音乐欣赏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强求一律。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在欣赏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的审美升华。这种情感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有专家云:美的最后价值永远是以情感的直接验证为依据的,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应有感情的参与。

参考文献:

[1]卢兴兰.音乐欣赏与培养学生个性人格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5).[2]李晶.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4).[3]黄力新.小学音乐教学五法[J].四川教育,1999,(01).文档资料: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江定仙早期艺术歌曲和声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徽菜菜单英译 基层群众合唱的社会意义及发展新思路探索 音乐教育是爱的教育 浅析丰子恺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风格 浅析中介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群众合唱的声乐训练方法综析 从汉语词汇演变看“字本位”理论 试论声乐演唱课技能与教学实践课的关系 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 浅析高音小号的起源 艺术美之我见 浅析《请买票》中布景与服饰的象征意义 耕耘于民间音乐的贝拉·巴托克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与“和” 浅析盛唐时期奉先寺文殊菩萨像平面的时间性在摄影的表达 论消费时代的艺术境遇 浅析笛卡尔的“我思” 《纪念》中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11.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篇十一

关键词:音乐;低年级;激发;欣赏课;兴趣

音乐是听觉艺术,敏锐的听觉体验能力是音乐最基本的能力之一。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是欣赏者对音乐进行听赏与评析,感悟和理解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体会到音乐作品的精神真谛,理解其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只有产生共鸣的情感,才会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

感受与欣赏领域,它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对所听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教师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与欣赏,特别是对低学段的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如,图形谱参与式、打击乐器参与式、体态律动参与式、表现参与式、表演参与式、绘画参与式、模拟乐器参与式等都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以《狮王进行曲》为例:

1.课件出示大森林的图片

故事导入:

在一座很大很大的大森林里,大树小树长得很密很密,把天都挡住了,因此大森林里总是很黑很黑,让小动物们感到害怕。突然,猴子大声喊道:“狮王来了……”

2.初听全曲

问题:你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你能学学吗?

出示狮王图片,播放乐曲B部分(即表现“狮吼”的乐句),让学生模仿。

3.找一找

再次播放乐曲,让学生找一找狮王的吼叫声出现几次。

4.唱一唱

用“邦邦”的声音,模唱主题音乐(即乐曲A部分乐句)。

5.走一走

(1)“用手走”。听着音乐,用手握拳在自己的左右腿上随着音乐的拍子模仿脚步行走的感觉。主题要模仿出狮王步伐威风凛凛的感觉,并用口发出“邦邦”的声音,跟着旋律唱。

(2)用填词的方法模唱主旋律,并结合“用手走”的活动进行律动。

6.画一画

利用图谱解说整首曲子,让学生认识到整首乐曲的结构。

7.奏一奏

利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如,引子部分可以用木鱼、双响筒,主旋律可以用沙锤,狮王的叫声可以用釵和双响筒配合。

8.演一演

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小动物队、仪仗队、卫兵队、狮王一家、乐器队、演唱队等让学生自创表演情节,并上台演一演。

根据上述教学过程,我在“唱一唱”环节中运用了“表现参与式”教学,在“走一走”环节中运用了“体态律动参与式”教学,在“画一画”环节中运用了“图形谱参与式”教学,在“奏一奏”环节中运用了“打击乐器参与式”教学,在“演一演”环节中运用了“表演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听、唱、动、悟、奏、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中参与音乐欣赏教学,全面发展学生,激发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

总之,教学方法,亦无定法。尤其是音乐教学,绝不能用一味灌输的方法,而要采用渗透性的教学法,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在不知不觉的“玩”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充分注意到艺术教育的“感受性”特点,“多加领会,少靠言传”。音乐教学要靠教师的灵活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环境,根据气氛,根据学生的能力,对教案有所调整,以增强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12.如何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 篇十二

一、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1. 对加强音乐欣赏课教育的认知不足, 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虽然在我国的绝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已经开展了音乐课程的教育, 但是一般只是出于遵循国家的教育指示, 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音乐课程只是寥寥可数的几节选修课, 授课老师的数量也很少。甚至还存在一些学校根本没有设置音乐课程, 只有建立了一些有关音乐的学生社团组织。这种忽视音乐欣赏的教育在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中是普遍存在的。

2. 对专业学生和辅修学生教学目标界限模糊

高校设置专业生学习和非专业生学习公共课程有着一定的界限, 这就包括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培养方案的不同, 就我国现阶段而言, 仍然存在着专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体系划分不清晰的情况, 从而导致乐欣赏课所针对的对象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模糊, 而这些直接导致了制定教学目标的不合理化, 教学效果的差强人意。

3. 学生对音乐欣赏课设置目的及课程目标缺乏认识和理解

很多学生选择音乐欣赏为选修课时, 也只是出于“考试比较容易及格”或者是“没什么可选”的心理, 没有很强的目的性, 根本没有的音乐欣赏学习的概念。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音乐欣赏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学科, 因此也就忽视了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对于整个音乐欣赏的授课, 也只是抱着走走形式的心理, 不能集中精力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音乐赏析。

二、正确定位音乐欣赏课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以及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力

费尔巴哈说过:“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 没有感情, 那么你听到的最美的音乐也像是听到耳边吹过的风, 或是脚下流过的水一样”这句话说明,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音乐感知力, 就无法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也是我们休息、释放压力、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也就无法更好的做到去陶冶情操了。所以, 高校设置音乐欣赏课程的目标之一, 就是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 通过音乐欣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音乐起源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 早在几千年前音乐就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音乐中不仅流露出丰富的情感, 而且在音乐中蕴含着风俗、文化、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通过音乐欣赏可以让学生更犹如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文化气息。如从中国古曲《十面埋伏》所表现的楚汉战争, 到现代的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所再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等。

3. 通过音乐欣赏提升学生的人格和综合素养

音乐来源于生活, 却又高于生活。音乐是一种艺术, 可是它有不同于其他艺术, 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触手可及。通过对音乐的鉴赏可以让我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音乐会让消极的心情变得有斗志, 会让浮躁的心情变得平静, 音乐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 可以提神人类的品质修养。在对音乐的欣赏中这种审美功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体验, 即在对音乐的形式与内涵的感受与理解中获得一种和谐的感觉和精神上的满足。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 良好的音乐熏陶有利于学生美好品格和整体素养的提升。

三、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1. 完善高校对音乐欣赏课程设置的认知, 加强对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视

高校应该重新审视音乐课程对学生素质、能力和品格的影响, 把音乐欣赏教育放在合理的教学计划之中。加大对音乐欣赏课程的设置的密度和种类。

2. 从师资、经费多方面支持音乐欣赏课程的教育

学校应该拿出足够的经费来支持音乐欣赏课程的安排, 为音乐欣赏课所需要的器材、教材给予足够的物质支持, 同时扩大音乐欣赏教育的师资力量。

3. 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的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校应该尽量塑造一个音乐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海报、以及丰富的音乐活动, 掀起学生音乐欣赏的热潮。同时还可以定期组织音乐人士的讲座或者演出, 为学生音乐欣赏提供条件。

四、结语

当代, 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开设及普及依然成为部分高校课程设置的一大空缺, 因此, 呼吁此类高校能够认识、并重视该课程的开设意义。高校应该从教育理念、课程安排、师资力量、经费支出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来提升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

摘要:音乐欣赏是我国普通高校设置的一门美育课程, 但是很多院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教育成果并不理想, 甚至存在未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现象。音乐赏析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为和人文素养,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帮助。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音乐赏析课程的教育, 不断提高音乐赏析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嘉幸.走进音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2]黄海.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理性与审美探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2005.

1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 篇十三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学困惑,使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中难以找到科学的教学原则。本文基于这样的现状,本文首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且通过科学分析找到了可行的解决对策,希望对相关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困惑;解决对策 0.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越来越重视对于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国内外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乐感和音乐基础能力,并使多数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欣赏能力有限等多方面的原因使音乐教学工作存在一些困惑,阻碍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的继续提升。本文即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以期帮助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使我国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基础音乐素养方面展现出更强的能力。1.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特征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面向的是小学生,与面向其他年龄段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一些明显的特征。首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面向的对象即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可以说音乐欣赏能力几乎为零,这给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选择教学音乐时难度较大,既需要考虑音乐本身是否具有足够的值得欣赏的地方,也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选择小学生可以欣赏的音乐类型。最后,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在秩序良好、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课堂环境中才能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小学生缺乏足够的课堂自控能力,在音乐课堂中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导致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特征是非常显著的,也是制约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的提升,就必须重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特征,采取科学的策略进行应对。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困惑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为了提升音乐欣赏教学效果,通过积极创新找到了一些提升策略,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又由于其他因素的限制导致教师对这些策略能否应用的问题产生了动摇,这即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本文通过充分的调查分析,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困惑总结如下:

2.1是否应当增加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授课时间意见:(能不能改成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欣赏课)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当前分配给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时间不够,使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开展起来非常匆忙,不利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充分体现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多小学音乐教师觉得应当增加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时间,从而提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帮助小学生提升音乐基础素养。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又会发现,增加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间这一做法有待考量,原因有二,其一,小学音乐教学本来就不是小学的主要课程,其课程总体时间本来就有限,如果增加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间,必然需要增加小学音乐课程的总体时间,会导致其他主要课程的时间减少,妨碍小学生语文、数学等主要文化知识的学习;其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问题,而不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时间长短,如果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音乐欣赏中,即使增加再长的音乐欣赏教学时间也是徒劳的,不能起到增加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作用。2.2是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音乐欣赏自主性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事物欣赏如此,对于音乐欣赏同样如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一条很重要的教学原则就是要解放学生的音乐欣赏自主性,不要固化学生的音乐欣赏思维,而应当在交给学生音乐欣赏方式的基础上,使学生自主地欣赏音乐,从而在提升学生音乐基础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然而,在提倡学生音乐欣赏自主性的同时,尺度是难以把握的。一方面,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限,并且自控能力有限,如果教师不加以约束,会导致课堂秩序变差,音乐欣赏难以有效进行,此外,基于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处在起步阶段的情况,教师如果太过遵循发扬学生音乐欣赏自主性的原则而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必然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变得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方面已经星辰自己的习惯并具有一定的造诣,教师在帮助或者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必然掺如自己对音乐的个人感情和个人理解,无形中会对学生的音乐欣赏产生影响,使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加入了教师的欣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自主性。3.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困惑的解决对策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困惑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必须客观分析、综合考虑,从而找到科学的解决对策,平衡困惑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使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在此提供一些可行的、针对小学音乐欣赏中困惑的解决对策供参考。

3.1规范音乐欣赏教学流程

意见:能不能把(3.1规范音乐欣赏教学流程)换成(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所欣赏的作品都是我国及世界各国的音乐精品,这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戏曲、文学、历史、美术等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在课堂上以自己富有吸引力的讲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样一首乐曲,教师如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欣赏,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欣赏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时,教师如果自己能深情并茂地演唱这首歌,学生将会被老师精彩的演唱所吸引,他们自然会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只会一遍遍的播放录音让学生听,那么就激发不起学生聆听的欲望,学生在音乐中就没有获得审美的快乐。

音乐欣赏教学流程是否严谨、是否高效、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音乐欣赏教学所耗费的时间和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单节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课的内容安排可以设置为,先教授学生某种音乐体裁的欣赏方式,然后为小学生播放特定的音乐内容,最后邀请学生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3.2提升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意见:第一和第二换我写的行吗?

分析发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是否集中对于教学效果影响甚大,而最好的集中学生音乐欣赏过程中注意力的方式,就是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第一,在教学形式上多样,如果单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长期在课堂上被运用,学生就没有新鲜感,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灵活多变的教学,使学生对欣赏课产生兴趣,这样他们就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去倾听、去欣赏音乐。

为学生讲述一些音乐家的故事,使学生对经典音乐产生向往和兴趣;第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把学生看成被灌输的对象,一切由老师一人说到底。例如介绍作者、音乐创作背景、什么乐器演奏等。老师热情高涨,学生却一点兴趣都没有。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好参与的特点,让学生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音乐,用简单的图画表现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这样会使每次的欣赏课都有新意,让学生每次都有新鲜感,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会提高。

教师通过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到音乐的神奇力量,例如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治愈人的内心创伤等。3.3明确音乐欣赏教学重点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实现应当是基于教师的科学引导。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在音乐欣赏之前将科学的音乐欣赏方式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应当不妨碍学生的欣赏行为,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音乐欣赏后,教师应当邀请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欣赏角度新颖的学生,教师不可以否定,而应当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主管感觉欣赏音乐。例如在欣赏中国民歌《茉莉花》时,我播放了各个地方的《茉莉花》音乐,有东北地区、河北地区、江苏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聆听,听完后学生说说你喜欢拿哪个地方的歌曲《茉莉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新颖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除非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出现严重偏差。4.结语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严重阻碍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的提升,对此,小学音乐教师以及其他教学工作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状,并通过科学的策略改善这一现状。相信随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也会逐一被解决掉。

【参考文献】

14.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篇十四

摘要:在计算机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教学已经为很多人所尝试,网络资源已经大大丰富了学校教学资源的范畴,网络上许多生动活泼的信息资料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开展网络音乐欣赏教学实在是一件普受欢迎,师生皆利的一种创举。

关键词:网络资源 音乐欣赏 师生互动

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最生动活泼、最具有感染力的形式之一的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在音乐名家名作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身心得到发展。音乐作为声音和时间的艺术,依靠音符的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蕴含着音乐家复杂的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的思想感情,借此来影射社会现实生活。但是,对学生来说,音乐家使用的音符只有七个,如何解读蕴含其中的奥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创作的背景、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作品反映的`时代等内容,才能从更深的层次理解音乐到底是怎样运用这七个音符来表情达意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水平。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无疑开辟了音乐欣赏教学的另一番天地。

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注重直觉的认知,还要注重情感的表现,更要注重理智的认同。而网络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拓展思维和记忆的空间。更有听辩曲目、网上题解、名词解释、答案选择等活动项目,丰富了教学内容,了解了音乐理论知识,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利用网络资源,开拓思维空间

现代生活中,知识学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鼓励创新与创造写入世界各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代。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引导并培养学生的探索、反思与创造能力。而这一切依赖于网络的发达与普及。网络作为教育传媒,庞大的教育资源储备,迅捷的传播速度,活泼生动的界面,给教学创设了传统传媒无法比拟的优势,给师生教学提供了创造性的条件。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师生通过网络,按照预先的设计,构建出互动合作学习的环境,学生首先对感兴趣的音乐自主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同时,学生借助网络通讯平台联系其他同学、教师,就自己不理解的某一问题展开探讨,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迅速而及时。最后,拓展延伸,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开拓思维空间,动手动脑,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制作、整合有利的学习资源,这一过程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如能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学生的协作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必将得到大大提高,增强了学习的勇气和自信。这样的活动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们积极主动探究学习,获益匪浅。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解读,对音乐进行了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动态性的网络教学,迅捷反映音乐资讯

网络迅速及时反映全球的音乐资讯,具有动态和开放的特点。作为音乐欣赏课,其教学也应当具有动态和开放的特点。网络资源是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内容,品种齐全,风格各异,特点齐备,从不同层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欣赏口味,完全可以说是一场网络大餐。

如欣赏圣-桑的音乐作品《天鹅》时,我要求学生,除了在网络上进行音乐欣赏外,还要借助网络搜索了解乐曲的演奏形式,查找作为作品主要演奏乐器的大提琴的音色,了解作曲家圣-桑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代表作品。这样要求布置下去之后,教学内容立刻丰富起来,学生觉得有事可做,有知识可学。要求不分前后,这就比较灵活。这种开放、动态性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征和利用网络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优势。为了巩固教学的成果,便于学生以后方便利用,可以指导学生建立一个班级音乐资源库。丰富而全面、深刻而专业的班级教学资源库,某种程度上能够影响教师利用网络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15.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例谈 篇十五

一、强化“听”觉,彰显地位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音乐欣赏课教学,也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欣赏的主角是学生,只有学生全身心参与了、投入了,才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最终达成教学目标。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听”。音乐是听的艺术,一切音乐欣赏源于“听觉”,因而“听”是参与音乐欣赏的关键。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教师需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知、认知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以教学《十面埋伏》这首曲子为例。作品为琵琶独奏曲,描述了楚汉战争中垓下最后决战的情景。在欣赏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其中悲壮的历史场面,教师将《西楚霸王》电影片段的音频剪辑下来,让学生边听边想,身临其境欣赏乐曲,在享受的同时去感悟当时楚汉战争的悲壮,从而更深层次理解该曲,最终生成精彩课堂。听的教学,一般情况下主要有提问听和对比听两种方式。所谓提问听,主要是在学生欣赏前,有目的地提出一些简单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带着思考听。对比听也是音乐欣赏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单独听也许没有深刻的感受,但是通过对比,可以对音乐风格、形式以及特点要素等有感性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乐曲的节奏、速度、力量、音色等方面的对比,可有效帮助学生提升欣赏水平。

二、凸显“唱”功,加深体验

音乐欣赏以听为主,但“唱”也是其主要的欣赏形式之一。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能够理解音乐曲目主题,达到精神审美。“唱”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升与发展学生欣赏水平的主要形式。

1. 欣赏前唱。

引导学生在欣赏前,通过“唱”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主题,从而真正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获取更多音乐体验及精神享受。以《翻身的日子》这一课的欣赏为例。课前引导学生一起唱四条谱例,要求学生对音乐节奏、特点、情感等进行分析,然后学唱。同时,让学生边唱边记边感受,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感悟音乐主题,体验音乐节奏变化,有效认识作品分段。接着,在唱的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说一说”,比如说说曲子的构成是由引子加上三部分以及尾声构成。还可以让他们在唱的过程中适当停顿,说说每一部分音乐的主题,在重复唱或者词句稍有变化的重复唱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唱”,让学生感受这首曲子的欢快节奏,感悟其中的欢乐情感,同时加深理解曲目中翻身农民的喜悦之情。这样通过欣赏之前让学生唱,不仅能为学生学会欣赏奠定基础,且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理解音乐曲目的主题,从而推促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

2. 欣赏后唱。

当学生在欣赏完音乐后,心里对音乐作品有了大概了解,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学唱,可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欣赏《赞歌要比星星多》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欣赏,然后对这首合唱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其曲目风格。当学生欣赏完,对其中的衬词“呀儿呀儿哟”已掌握,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学唱,可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生成精彩课堂。

三、引导“体”验,丰富想象

音乐欣赏,“想象”才是关键。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它更多立足于欣赏人的全身心的情感“体”验,需要一定的情感引发,从而去理解其抽象性、多解性以及模糊性等。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有意识想象,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想象的独立性以及创造性,从而达到丰富学生音乐体验的目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首先需引导学生对欣赏作品内容有所体验,在初步掌握音乐声音高低以及强弱节奏等基础上,要对情感体验有大致了解与判断。其次,需要引导学生对音乐风格、体裁有所体验。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介绍音乐作品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创作意图等,有效帮助学生欣赏音乐曲目。

例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笔者首先直接让学生随着恬静的音乐进入沉思,在丰富的内心活动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有平静的江水、朦胧的月夜、恬静的田园,甚至还有深切的关怀等等。学生经历不同,其音乐储备也不同,对音乐欣赏感知自然也不同。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做到有效引导。其次,教师亦可让学生先叙述,随后再告之音乐曲目,再对其内容进行适当介绍。当学生第二遍欣赏该曲时,根据教师的提示,更深层次地去体验其中流畅的旋律,并展开更为细致、更为丰富的想象。这样通过让学生想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以及审美判断力,同时,可在学生想象力丰富的基础上,塑造更多、更完美的音乐形象,让学生享受音乐、享受美。

四、加强“说”功,引导表达

“说”就是让学生自己说说对音乐作品的体会与感受。欣赏前,引导学生说说,对作品内容进行想象;欣赏后也可以引导学生谈谈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提升音乐欣赏水平。

例如,同样是欣赏《翻身的日子》,听前教师可以对其内容进行适当介绍,然后引导学生聆听。听完第一遍后,让学生谈谈热烈欢快的情绪感受。第二遍分段听,引导学生对其旋律、音色以及力度进行分析对比,说说每段不同的训练,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教师可以对此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对其强烈的节奏、鲜明的民族特色进行分析,并作深刻的感受。该曲第一部分,有明显的陕北风味,那种活泼、轻盈的节奏,表现了人们幸福甜蜜的心情。第二部分则采用山东吕剧音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第三部分,通过借鉴河北吹歌手法,把音乐推向高潮,从而形成强烈的欢乐气氛,尽情表现翻身农民那种欢天喜地的心情。在结尾部分中出现引子的旋律,前后呼应。学生第三遍聆听后,他们自然而然对其结构得出结论,即为“引子+A+B+C+尾声”。通过让学生对整首曲子谈感受,加深学生对曲目的欣赏,提升课堂效果。

16.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篇十六

音樂欣赏是人类进行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并提升人的艺术修养。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与悲,音乐把内心深处所特有的情感化为自由自在,使心灵得到放松……。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那么,怎样使学生喜欢音乐欣赏并从音乐欣赏中获得音乐情感呢?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影响音乐欣赏兴趣的因素,获得音乐欣赏情感体验的策略,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注学生对音乐欣赏兴趣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欣赏课不像唱歌、舞蹈等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音乐想象能力。如:欣赏《野蜂飞舞》,我将制幻灯片,从童话故事本身入手,将生活有趣的故事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幻灯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启发学生叙述故事内容。学生对童话故事主题的理解为欣赏音乐主题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平时应注重精心选择优秀音乐作品,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播放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如《课间十分钟》、《红星歌》、《时间像小马车》等佳品,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党的崇敬和热爱,感受欢快活泼的气氛,使学生的高尚情操等审美能力都得到培养。

(二)以欣赏为主线,将唱歌、舞蹈贯穿其中,融为一体,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兴趣。在教学中,把欣赏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歌唱和舞蹈对欣赏起到一个再认识的作用。

(三)从欣赏音乐作品的步骤和方法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实现从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方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而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从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看”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视觉的结合来感受美,这一点我在平时教学中里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来实现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因此我借助多媒体,通过观看动画、绘画、剪贴画及情景表演进行直观欣赏教学。其次,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而“想”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由感而发是有抽象性、多样性、模糊性等特点。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聆听中能感悟到音乐作品的风格,在感受音乐作品内涵的同时也感受了美,净化了心灵,启迪了智慧。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作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听音乐等,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创作画,再依据自己画的画写一段简短的文字,或者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创编一段舞蹈。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获取音乐知识,从生活中去寻找音乐素材。

二、培养音乐欣赏兴趣的策略

(一)有趣的导入,引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音乐欣赏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1.故事导入。通过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导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图画导入。儿童对直观的视觉形象接受能力较强,而对抽象的声音形象感受力较低。

(二)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语言几乎成了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主要工具。这种欣赏教学方式稍显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对参与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缺少兴趣,丧失信心。在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如:表演、绘画、歌唱、朗诵、编讲故事等方式,这其中也包括语文表达。并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获得音乐欣赏课情感体验的策略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情感的方式。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培养的,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产生一定层次的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在的教材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开启音乐欣赏的大门,则要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学生的情感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一)创设情境,引导情感投入。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

情境的创设,最基本的是创设良好的课堂聆听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积极鼓动他们听音乐时自然的肢体活动,同时也保证课堂纪律的良好,必要时要求闭目聆听,逐渐养成安静地听音乐的习惯。

(二)鼓励创造,引起情感升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的升华。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进行对音乐的再创造。

17.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根据歌曲内容表演响应的动作。

2.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重点难点:

学会演唱歌曲,根据歌曲内容表演响应的动作。

环境与材料:

1.带领幼儿到小学参观。

2.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一次备课

谈话

--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你们认为当一名小学生应该怎样?

--教师总结幼儿的发言,引出歌曲内容。

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并结合歌曲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幼儿跟唱并模仿。

--分句学唱第一段。

--整体学唱第二段,幼儿在教师带领下,用跟唱形式整体学唱第二段,边唱边结合歌曲内容做相应动作。

演唱歌曲

--播放歌曲录音,幼儿跟音乐整体演唱这首歌。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有了比较真实客观的了解,他们也许在现实中还会有心理上的落差,也许还没有完全的准备好,但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尽可能地让幼儿积累有关小学生活的经验,有助于他们适应小学生活,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做好入学的准备。

在孩子的心中,小学生活是全新的,的确如此,通过他们的总结和发现,他们的确发现了很多与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最为明显的也是对他们触动最大的就是小学生上课的内容、坐姿、学习习惯,不过,看来参观活动对幼儿充分的了解小学的生活非常有利。

此时孩子们才发现:原来要想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确有很多需要自己努力的地方。在活动中,孩子们似乎长大了很多,一种成长的快乐和一种对幼儿园的留恋同时交织在孩子的心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引发幼儿对幼儿园依恋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在生活中的成长意识。

18.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篇十八

达县碗厂小学邓寿平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建设社会主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涵养,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音乐欣赏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和高尚情操,启迪智慧,丰富感情,身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本身也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欣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音乐教育的成败。然而,音乐欣赏课是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不容易把握的环节,大量教育界专家们对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做了细致的研究,总结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供音乐教师们学习使用。

我在认真地学习了专家的教育理论之后,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教学策略。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能带给人美感,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就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

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的教学目的。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音乐欣赏效果

以往的音乐欣赏课,都是单一的知识灌输和听觉赏析,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多个方面,多角度地来欣赏音乐。如,我们可以利用电脑课件的形式,让学生从文字和图片上了解所要欣赏的作品的有关知识;可以利用影碟机播放一些与音乐作品相联系的图像、画面或影视短片;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利用录像机自己拍摄一些短片来进行评比。

音像的使用能使“看”和“听”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常处于一种声、韵、义、情融为一体的兴奋状态,能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曲艺的理解、乐境的体验,以乐激情,动情生悟,才能达到激发音乐潜能的目的。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声音来打动人的心灵,使人们在“音”的行进中得到情绪的抒发和心灵的感受,从而提高人的身心素质。例如,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天鹅》。为了使学生能主动地听音乐,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这一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它是否产生了色彩、形态或景色?这首音乐作品唤起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什么乐器?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欣赏,并把听音乐的感受、想象在纸上用文字、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结合问题再次欣赏)学生用文字表现;学生用线条表现、然后对所画线条解说;学生用绘画表现;乐器表现;等等。

最后学生再次欣赏情景交融画面非常美的《天鹅》DVD,他们兴奋极了,因为他们的理解、分析与作曲家的思想感情相吻合。是一首抒情优美的作品。运用创设音像情境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在兴趣的基础上很快地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掌握得出音乐的表情术语,有抒情、优美、活泼、欢快、热情、生动、雄壮、豪迈、悲伤、忧愁等,同时让学生在教学中理解旋律是将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的变化,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的意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实现,将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更大的教学空间。

三、参与实践,听动唱结合,加深印象

音乐欣赏教学不应该把学生匆匆忙忙带向一种假设的、完全成熟的、封闭着的完善状态,而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激情的、能美化学生生活的审美实践和创新情境。例如,欣赏《苗岭的早晨》的第一部主题,它在整首乐曲中反复出现多次,熟记这个主题很有必要。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反复聆听这个主题,要求听出里面的苗族音乐节奏特点,并跟着音乐试着拍出来。

另外通过范唱、弹奏等方式指导学生哼唱主旋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认真地进入了音乐,同时也加深了对主题乐段的记忆。在音乐的第二部分有一段轻快活泼的音乐,表达了人们在劳动中的喜悦心情。

我先请个别学生模仿几个农村里的劳动动作,如,挑担、拿锄头、插秧、采茶叶等,最后要求每位学生学一个劳动的动作,和着音乐律动起来,学生都学得饶有趣味。

19.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篇十九

音乐实践,实质是作曲家一度创作的作品——审美客体,经表演艺术家二度创作的信息传达到审美主体(即:受众视听感受)的三度创造,再回到审美客体的三个环节所形成的环岛效应。它充分证明:音乐欣赏是人的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是促进人由音乐联想到主观认识,进而达到理性追求的一种具体审美过程;是训练与提高人的音乐兴趣、爱好、知识、经验、 听觉、记忆的重要通道;是热爱本土音乐、熟悉与了解国外音乐审美能力素质养成的必由之路;更是构建热爱祖国、关爱父母、关心他人基本道德情操的辅助手段,在国民音乐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我们的要求并征得主讲教师与她所在单位领导的允许和帮助下,课前一小时,双方就此次听课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做了提前接触。她是一位高高的个子,身材略显发福的中年女教师,出生在被誉为“东方明珠”的上海,早年同丈夫一起就读于北师大音乐系。 毕业分配时,组织考虑到她爱人是个地道的沈阳人,就此将他们共同派遣至沈,因为当时上海市人口控制的很严格。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老教师除了学习和教学外,很少参与社会其他音乐活动,包括创作与演出等。她还用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其他情况。“学校的工作非常忙,学生的课能够上完整也就没有剩余的时间了。孩子爸爸作为党员干部一直坚持在外教育扶贫。而女儿又决定明年同时报考两所平行院校,先是我的母校,另一所是外婆家的华东师大,两所学校各有所长,所以功课很忙,夜上栏栅早就成为一种习惯了。不过女儿还蛮有兴趣的常和我说,要是去北京,毕业之后,早点把爸爸换回来;要是回上海,那就永远陪伴着姥姥。”听到这里,我们作为母亲的几位同行不约而同的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股从未感受过的热能,也许这就是天下母亲之所以伟大的精神内核吧。接下,她在很礼貌的客气之后,流畅的回答了我们计划内的问题。

二、首乐章——作家、作品简述

《太平洋231号》这首深受人们喜爱的管弦乐作品,是瑞士著名现代作曲家,同时也是“法国六人团”的代表人物阿瑟·奥涅格(Arthur Honegger,1892—1955)创作于1923年、公演于次年的交响乐作品。作品以上世纪初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蒸汽机车(即:火车头自重300吨,时速120公里/小时)为题材,采用管弦乐配器、写实手法和逼真的音响模仿创作而成,表现了机车首次成功试运行的全过程。

对于作曲家的艺术特征,正如他自己所述:“我的愿望和志向是创作这样一种音乐,它是广大听众所能够理解的。但是,为了使音乐爱好者感兴趣,它又是尽可能摆脱陈词滥调的。”奥涅格毕生坚持有调性为特征,饱含德国意识的热情雄浑、动力性较强的冲劲儿,但又有些许新浪漫主义与巴洛克的余韵。在“做一个诚实的人,写诚实的作品”精神统领下,更善于将新旧时代相融合,遨游在万花筒般的西方音乐世界长河中。他毕生从未遵循过任何写作风格与美学信条,多是努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利用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多种技法,种类繁多的复杂节奏、四度和声的非协和与对位技术,甚至采用中世纪的礼拜音乐格里高利圣咏的许多元素,到爵士乐再到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等更多不同的音乐素材中,寻觅属于他自己的创作元素,勇于构建个性化的艺术世界。在《太平洋231号》 中,隐约可见节拍、节奏的快速变换和非协和的和声技巧与内在的抒情,包括他对未来音乐运动与速度的追求。但针对无调性与多调性对他的影响一直很少这一现象,史学界至今还尚未认定他的派系属性,只好期待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了。但无论怎样,他对世界音乐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除此,他平生数次赴美演出, 晚年限于疾病缠绕而留在巴黎师范学校任教。

作品的第一主题是在各声部卡农手法之上的模仿。第二主题着力刻画了高速奔腾的火车所富有的生命活力,鉴于作曲家高超的写作技巧,使作品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轰动效应。至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他善于选择多种技法,精心构建错综复杂的个性化有机组合,他为人类留下数量庞大的近二百部体裁形式各异的作品,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遗产。

三、次乐章——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伴随着上课的清脆铃声,女教师走进教室。阶梯式的音乐教室很干净,略显宽敞,窗帘半遮掩着,阳光从窗外透进来,讲台右侧斜置着一台琴。远远看去,老教师的脸上挂着很职业的微笑。铃声响过,她以略显沙哑的嗓音让同学们起立,对我们评课的一行人表示欢迎。接下学生落座,我们也各自坐下。老教师说明本节是一堂欣赏课,旋即在固定板书上方横向写出——“奥涅格《太平洋231号》作品欣赏”12个大字,而后便是作家、作品的介绍。接下,她将制作的挂图固定在黑板两侧,进入首次录音播放的直观欣赏过程。播放完毕,老教师强调说明了作品的相关事宜,之后进入第二次播放。音乐结束后,她请同学回答各自的感受,顿时,教室里出现一派热闹的谈话声。我们听到的内容大致是作品感受层面的许多理解与想象,由于室内的交混回响,学生们具体说些什么谁也没有听清楚。趁此机会,我争得了前面稍近一排同学的同意,借阅了她的笔记,发现记录的都是音乐播放时多种多样想象与理解的短句和更多即兴勾画的横竖勾点线等。稍过几分钟,老教师叫停,教室顷刻间还原到上课之初的肃静中,我本能的看了一下时间,刚好10分钟。同学们继续发言,一部分人的结论是:“音乐好像表现一个人的命运,开始环境险要,中途奋力拼搏,最后取得胜利。” 另一部分同学则接近老师的提示,说出是 “火车运行的艺术再现,音乐开始很紧张, 而后逐渐变缓,中部速度平稳,最后放缓, 意味着火车到达终点逐渐停止的过程。”老教师稍作停顿后,坚定的支持了同学们的各自想象。而后,她坐在琴前,请同学们品味作品的一、二主题和总谱的四部和声压缩, 最后,同学们竟借助小黑板记写的旋律,随着琴声共同哼唱起来……

四、尾声——情理之中,情理之外

听课的事虽然过去了很长时间,但老教师的形象却经常浮现在我的记忆中,特别是课程结束后,她所告诫学生们的话一直在我耳畔回响。“对于所有音乐作品而言,绝不能以其形式来硬性决定质量,欣赏的最高目的是触发受众审美接受的三度创造。”她还耐心提醒学生建立和提高欣赏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多听,最好是有计划、有选择的听, 范围可包括古今中外的名歌、名曲,甚至是其他艺术门类。此外,她又继续要求同学们努力锤炼自己的音乐素质,包括听觉、辨音、记忆等,重要的是自身的听觉感受能力……。 老教师的谆谆教诲使我不由得联想到马克思曾经说过的那段话,大意是“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在此基础上,笔者以为,针对音乐欣赏教学,理应缕清思路,从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出发,冲破历史上一贯注重作品音乐分析与主题思想的旧模式,将重心移至作家,特别是作品体裁的整体审美特征上,并从中再行深加工,就像文中的老教师那样, 这才是欣赏教学的科学追求。

摘要:本文仅是2500余字的短篇小作,文体为四部结构。行文采用第一人称和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写法,道出中小学音乐教学单一课相关于音乐欣赏的艺术机理等内容,同时对怎样提高欣赏力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中部是作家、作品简介,后部是教学过程写实。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老教师的敬慰之心和期盼音乐教育再提高的合理预期。

上一篇:检察开放日主持词下一篇:员工职业化素质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