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4-06-23

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4篇)

1.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从节奏律动为核心,切入教学;简单直观为基础,深入教材;即兴律动为特性,难点处理三方面,研究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享受音乐并表现音乐,在体验中感知歌曲并尽享音乐。

关键词:音乐;体态律动;歌曲;有效;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2-0090-02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人对音响内在表现力的反应的感觉教育,这种感觉需要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得以培养和提升。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兹强调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乐器,而是人的体态律动。因此,在音乐课堂中设计的律动,能使学生们在体验中主动获得音乐意识的才能,建立学生应有的音乐经验,深入感知音乐元素。下面,着重研究歌曲教学中律动设计的有效方法。

一、节奏律动为核心,切入教学

人们把旋律定性为音乐的灵魂,而节奏就是灵魂的载体,没有节奏,旋律就会失去它的地位。以节奏作为音乐体验的核心和突破口,通过动作能够将体验到的音乐内涵外化,使人在自然和放松的情况之下完全地投入诠释音乐的过程。

(1)关注节拍特点律动。在小学音乐歌曲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节拍有2/4拍、3/4拍、4/4拍、6/8拍等。当然,学生学习新知时,要让学生在无痕的教学中留下有痕的记忆,教师就要抓住节拍的强弱规律特点来设计律动,从而让他们在体验中学到新知。

例1:一年级上册《法国号》。法国莱茵河民歌,3/4拍,大调式,复乐段结构。译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自答形式。一年级学生首次接触三拍子,体验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律动设计:1)第一、第三乐句,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敲击左手心,并做画圆圈的动作。第二乐句动作同上,左手敲击右手心。2)第四乐句双手在胸前从高到低依次做拍手画圆圈动作。这样以简单的拍点动作,身体随音乐摇晃,并在每一乐句的长音处拍手,让学生体会三拍子音乐带来一种像在画圆圈的感觉,从而让他们充分体会三拍子的韵律,同时感知三拍子强弱弱的节拍特点,为歌曲演唱教学做好铺垫。

(2)围绕特殊节奏律动。在小学音乐歌曲教材中常出现附点、弱起小节、无规律可循的休止符号、切分音等,恰恰就是像这样的特殊节奏赋予了音乐作品的生命,使得歌曲娓娓动听。因此,在律动设计中教师围绕这些特殊节奏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借助形象动作感知音乐中的特性。

例2:二年级下册《大树妈妈》。这是一首2/4拍、六声宫调式,抒情柔美的儿童歌曲。全曲有四个乐句,旋律多由二三度音程构成,起伏流畅,后八分休止符点缀其中,使旋律显得轻盈、亲切。显而易见,本课知识与技能就是 八分休止符号的学习。

律动设计:1)学生们跟着尤克里里的琴声走,注意不要碰到别人,琴声停,脚步停。2)再次跟着琴声自由地走,数一数乐曲中有几次八分休止符。3)学生们扮演小鸟,老师扮演大树,小鸟像星星一样散布在大树周围,在休止符号处停止飞翔,摆好姿势。

在整个音乐活动中,自始至终以感知八分音符为主线设计律动,让学生在律动中学到新知,并体会音乐抒情柔美、轻盈、亲切的那份情境。

二、简单直观为基础,深入教材

体态律动是音乐教育中一种体验音乐本体、表达音乐主体的方法,是音乐体验的反射。就如达尔克罗兹提出,从体验到表达的过程,从信息的“输入”到外化“输出”的过程不能耗费过长的时间,感受到的情绪需要第一时间内表现出来。因此,体态律动对于音乐体验学习来说既直接又直观。

(1)根据曲式结构律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通过聆听让学生说出乐段的变化,或通过色彩、线条、色块做出相应的变化反应。但学生往往忽略了排在最前面的体态二字。好的一个体态设计,体态上的表现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音乐的内涵,而且也会让课堂动感十足。

例3:五年级上册《牧场上的家》。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律动设计:1)第一乐句弱起拍双手手背相对在身体右侧胯部位做绕腕动作,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做上推、收拢动作,并根据音的高低分低、中、高三位做动作。2)第二乐句动作同上,方向相反在左侧。3)第三乐句胸前手心相对成一朵花,随音乐旋律起伏做上推、下落,双手左右摆动从上到下手腕处点碰,双手成一朵花向前推。4)第四乐句同第一乐句动作。这样一来,让学生们以动作来表达音乐,感知音乐中舒展的节奏、重复变化的乐句,更是对乐曲的曲式有了相当清楚的了解,真正让他们走进音乐,享受音乐并表现音乐。

(2)强调民歌韵味律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是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而小学音乐歌曲教材多以优秀的民族音乐为主,并选材于我国和各个国家,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们唱好歌曲,感受民歌的韵味就尤为重要了。

例4:二年级上册《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2/4拍,五声d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歌中采用了“阿里里”这一具有彝族韵味的衬词,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

律动设计:1)学生们手拉手,身体侧身跟着音乐做:走走 走走 拍拍 手,前面三小乐句在胸前拍手,最后乐句双手举高拍手,并围成圆圈。2)学生们手拉手,加入颤膝,边走边稍晃动手,前面三小乐句在胸前拍手,最后乐句的最后一拍让他们自己摆一个动作造型。

像这样带有彝族韵味简单易学的动作,学生们一做完就在第一时间感知到音乐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感,再一次做动作时他们就会由心而发地带着欢快、愉悦的心情做动作。这样,以固定节奏型设计动作不仅切合了歌词的节奏,还让学生们清晰直观地感知到歌曲一段体结构,更让他们体验了一把彝族儿童欢快歌舞的场景。

三、即兴律动为特性,难点处理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中提倡,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尽可能地用律动组合充分表达所捕捉到的音乐信息,或根据特定教学目的的即兴突出某个音乐元素。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即兴的体态律动让学生们有重点的对音乐元素(教学难点)进行强化,从而在无形中解决教学难点。

(1)抓住和声特色律动。随着新一轮的课改,合唱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但是在很多的合唱课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学起合唱来非常辛苦、非常无趣。面对合唱,教师更是头疼,学生练了这个声部,那个声部走调了,两个声部都会了,可是怎么也合不起来。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若赋予各个声部一定的角色扮演,让体态律动参与其中,学生定会乐在其中。

例5:三年级上册《美丽的黄昏》。这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主要节奏型“X-X ”,轻盈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上方三度的模进,第三乐句是歌曲大调主音“do”的六次重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律动设计:1)第一乐句踮起脚尖轻盈的自由行走。2)第二乐句两两就近伙伴拉手,镜前方式前进与后退,舞步不变。3)第三乐句看老师的手势迈着舞步回到自己围圈的位置。

这样的体态律动抓住音乐和声特色进行设计,不仅解决了歌曲中合唱的教学难点,还把歌曲表达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这样的不同声部扮演和动作配合下,学生们一下子就融入了角色,二声部合唱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就能精彩呈现。

(2)紧扣音乐体裁律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了解音乐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规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通过一堂课中一首歌曲教学让学生们由浅入深、层层剥开,不断体验音乐,建立自我音乐联觉,感知出音乐体裁。

例6:三年级上册《摇啊摇》。这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具有摇篮曲的特点。

律动设计:1)在强拍和次强拍处双手在胸前做拍手动作,并画出一大一小的圆,边拍手边走成圆圈。2)在强拍处用任意一只脚踩一下在呼拉圈里,边拍手边带着摇曳的感觉流动的行走起来。3)学做划船动作:双手握船桨前三拍从胸前用力向后划船,后三拍双手放松回到胸前。4)走呼啦圈和划船动作结合,随场景布置情景表演。如右图:坐在船里的学生们划着船儿,同时走呼啦圈的学生们犹如河面上泛起一层一层的水波纹,唱着歌儿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从拍手律动―走呼拉圈―学做划船―情境表演,一环紧扣一环,律动设计层层深入,情境表演是整堂课律动的汇总,展现精华、亮点部分。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唱歌曲《摇啊摇》,更好地呈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并再现感知,总结出歌曲的体裁――摇篮曲。

四、结束语

体态律动,赋予音乐活力,给予音乐生命,成功地将律动与音乐融为一体,给了学生们触摸音符的机会,让他们知道音乐是有活动的,是有魅力的,是有感染力的。体态律动的训练不注重身体姿态或外表形式,而是着重于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和理解。这需要教师长期地、深入地研究和实践,不断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下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手段,才能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实现真正的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文君.体态律动――声势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J].民族音乐,2009(03).[2]陶晓勇.小学音乐新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常汝吉.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2011.

2.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一、面部表情的运用技能。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 进门看脸色。”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首先注意的是教师的脸色, 学生喜欢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精神饱满的教师。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 要善于利用自己面部表情的变化, 表达自己的感情, 加强同学生的交流。如“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咧开双唇, 唇角向上, 高兴之情便溢于言表。要知道微笑中的教学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往往优于枯燥的说教。因此, 有的教育家提倡“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学中, 只要教师善于使用微笑, 学生就会从教师的笑容中感受到关心、理解、激励和向上的力量。其它, 如“生气”时, 双唇须闭合撅起;“惊愕”时, 可张大口;“激愤”时, 双唇颤抖, 等等。切忌在学生身上发泄自己的不满, 把自己家庭的不幸变成学生的不幸。

二、眼神的运用技能。

眼神, 也称目光, 是一个人深层心理的自然表现, 人们从其变化中便能窥探到对方的喜怒哀乐, 故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传情达意, 强化教学, 必须利用“眼神”特征, 艺术而科学地用好眼睛。若学生在课堂上喧闹起来, 教师可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环视全班学生, 这目光可胜过冗长累赘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当老师提出问题后, 目光可扫视全班学生, 这是对每一位同学都充满期待,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鼓励, 感受到老师对他们一视同仁的人格美。学生若精力不集中, 做小动作或做其它与上课无关的事, 老师可对其凝神片刻, 让其引起注意。但与后进生谈话, 老师则要用慈祥、深情的目光打量、凝视他, 这样学生便能从教师的眼神里感受到一种理解、温暖的爱。总之, 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眼神且饱含真情,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爱, 从而发挥眼神的教育辅助作用。

三、手势的运用技能。

手势是体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体态语中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 最富有表现力。教师把手势用在教学中, 能有效地指挥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把师生双方思绪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当然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手势, 主要有四种。一是指示性手势。这是教学中的基本手势, 主要用来突出重点, 引起学生注意。教学中教师指人说人, 指物说物, 或用手指点出黑板上的重点, 等等。二是象形性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摹形状物, 如用手势表达大小、长短、高矮, 易于学生理解。三是象征性手势。这种手势可用来表达抽象的意念, 如表达前程、未来时, 手臂可向右前方伸展, 手心向上, 让学生产生联想, 形成感情上的共鸣。四是情感性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 使其形象化, 具体化。如讲“你们要做善良的人”时, 可把手举到胸部, 手心向上, 手稍微离开自己的身体;对学生表示“赞许”时可拍拍学生的肩膀, 等等。值得注意的是, 对手势的使用切忌矫揉造作, 贵在自然、和谐, 否则画虎不成却似犬, 所以须适度、适时、适量, 这样才能保持手势语所具有的特殊美感。

四、身体姿态的变化技能。

身体姿态又称身姿语。教师的身姿语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身体动作来传达和辅助传达有关教育信息的无声语言, 其内容包括站姿、走姿和坐姿。教师站立时, 须端庄、稳重, 使学生觉得老师精力充沛, 充满自信, 受到感染。另外教师站立时, 头部要尽量少扭动, 避免给学生摇头晃脑之感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走动是必不可少的, 它有调节教学氛围和引起学生注意的作用, 便于指导学生讨论、自学。故教师走动时手臂摆动的幅度以及步子的大小和频率要不紧不慢, 这样方能显示出教师的朝气和生机, 给学生以不断进取的美感。教师坐着时双腿须并拢或略微分开, 或双膝靠拢, 两脚稍稍分开, 这样既能显得文雅而庄重, 又能体现教师的气质、修养。切忌在坐着时, 跷起二郎腿, 让人感觉你太轻浮, 流里流气。

3.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体态语 交流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0-066-01

教师体态语的概念及分类:

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教师在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相应的表情、体态、动作等,借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和缺陷。这种通过人的表情、体态、动作的变化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示态度的无声语言,就叫做体态语言。体态语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用身体姿势来传递信息、表露情感、表明态度的一整套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还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所谓教师体态语是基于对体态语分析,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特点提出来的。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经过多年实验,于1968年总结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十38%的音调十55%的面部表情与动作。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人们在利用有声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配上一些体态语言,使话语不仅有“声”,而且有“色”,因此,体态语言在师生交流中对言语行为的辅助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体态语重要分以下几类:

(一)表情语言

表情语言是体态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它可以把某些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表露出来。因此,教师的面部表情应表现得亲切温和,这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且学生接受有用信息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目光语言

眼睛具有出色的表情达意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目光进行心灵的沟通。通常正视表示肯定、鼓励或期望;斜视表示景仰或思虑;俯视表示羞愧或内疚。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使自己的目光与全班学生的目光保持交流,对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可用眼光盯住一段时间,以制止其违纪行为;对认真听讲、思维活跃的学生可投以赞赏的目光以资鼓励;对老抢答问题的学生,可投以使其保持冷静的目光;对回答问题胆怯的学生,则应给予鼓励的目光。

(三)仪表语言

一个人的相貌、衣着、发式、装饰等,同时伴随着人的性格、气质、品质、文化修养就是人的仪表。“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仪表是自身综合素质与个性情感的外在表现,是外表和内涵的统一,它对学生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教学中,教师的仪表要整洁大方、庄重典雅,给学生以朴素之美。过于花哨的打扮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视觉疲劳,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所以,教师不要过分追求衣着的华丽和装饰的新奇,穿着打扮应该符合年龄、性别、性格、体态等特点,力求做到活泼而不失庄重、时尚而不张扬。

(四)姿势语言

教师的姿势语言主要有站姿和走姿两种:第一,站姿。“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表现出优美、自然的站姿,给学生一种正直挺拔的感受,这将有利于稳定学生的情绪。第二,走。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走动,这时要做到步速适中,步履以慢、轻静为宜,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不同姿势会向学生发出不同的信号,无论是站着还是走动,教师的姿势都应表现得精神饱满。

(五)头部语言

头部运动一般可分为点头、侧头和摇头三种:第一,点头。当教师表示对学生的称赞或同意时,可以使用此种方式,这是一种表示肯定意义的体态语言。第二,侧头。侧头或皱眉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谈话感兴趣或不敢兴趣时,表示疑惑或怀疑的含义,也可以表示委婉地对学生的否定。第三,摇头。当表示“不”这一基本含义时,教师一定要慎用这一体态语言。

(六)手势语言

手势语言,指通过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姿势动作进行传情达意,在师生交流中使用范围极广。赞许用大拇指,蔑视用小指,肯定用握紧的拳头等。教師亲切温和的招手,恰到其时的带头鼓掌,与学生谈话时配以适当手势,都会使学生感到亲切与真诚。在使用手势语言时,应注意手势与表达内容的有机结合,要轻松自然,不要给人以做作的感觉。

积极体态语是指有助于教师驾驭课堂、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授课效率并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体态语言,如鼓掌、亲密注视、颔首、微笑等。消极体态语不仅影响教学进程,而且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服饰仪表,是学生对教师感性认知的逻辑起点,也是对课程教学认识的开始。

教师体态语言的意义

第一,帮助组织教学。教师体态语言的使用,大部分不是取代有声语言,而是辅助或替代口语表达以引起学生注意,增强语言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饱满的精神、端庄的仪表、大方的举止,都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第三,发展学生思维。体态语言所隐含的信息,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再创造。在这由“语言信息──体态语言──语言信息”的加工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开掘。

第四,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和谐、自然的体态语言有助于促成生动、感人的教学效果。教师鼓励的眼神、亲切的微笑、充满激情的手势,都可以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催化剂,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张宝臣.教师体态语运用初探[J].教师园地2005年第1期(总第131期).

[2]刘红,李拥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体态语浅析[J].高教高职研究2009年10月号中旬刊.

4.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什么是体态语?所谓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情感交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说:“人的感情表达由三个方面组成:55%的体态,38%的声调,7%的语气语调。”由此可以看出,体态语在信息传递当中所显示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还多得多。

教师的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身体部位的变化 ,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非语言形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除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外的一种特殊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的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在与学生交流交往活动中,通过体态语可以完成自己对“为人师表”这一形象的塑造。

那么,本文就从教师体态语所包括的目光、姿态两个方面结合课堂师生交往个案,对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的技巧作一探讨,为组织课堂、调节气氛提示必要的动作要领。

一、教师的目光

“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施以惩罚。”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教师运用目光的重要性。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了,学生都进了教室,但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情绪一时还稳定不下来,教师里乱哄哄的,这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开口,批评学生,而是站在讲台上用亲切的目光向学生扫视,很快,教室里安静了。

这就是运用目光这一无声语言的妙处,我总结它至少产生了三点效应:

(一)从空间上说,亲切的一视,无形中起到了控制作用,仿佛在告诉学生,你们的一切都看在我的眼睛里,你们在干嘛我全知道!

(二)从心理学上说,亲切的一瞥,好像在对学生们说:“老师知道,课间休息的时间很短暂,你们也难得放松一下。”引发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共鸣,增强亲切感,便于班级对教师的认同。

(三)就信息传递而言,教师站在讲台上看向每个学生,学生接收到老师发出的信息:老师都已站在讲台上了,上课的时间到了。有的学生会为自己一时的玩劣行为感到自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由此可见,教师安详与和气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对整个班集体的热爱与关心,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可以让他更具有亲和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坐下,在愉悦的状态中进入学习。那进入正课后又该注意什么呢?我认为:教师的眼神要拢住全体学生,目光要自然平直地向前延伸,切不可游离不定,也不可只盯住某一点,要照顾到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时时以温柔的目光与每一个学生打招呼,通过目光建立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表达的需要,因地、因人、因事而异地表现出各种特异的神情,用目光示意学生集中注意力,或示意学生加强朗读的表情,或示意学生沉着……教师还应该注意从学生的表情中吸收反馈信息,通过学生的表情,特别是眼神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学生听课兴趣的大小,接受知识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自己授课内容的深浅,速度的快慢,授课的方式。

二、教师的姿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彼此接触最早的就是对方的身势姿态和颜面表情,就教学活动而言,教师讲课、聆听、演示操作,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身势姿态:或站立、或走动、或点头、或摇头,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运用这些身势姿态,传达着不同的信息、情感和态度,从而实现与学生的无声交流。如教师讲课时,站在讲桌中央位置,表示严肃;站在两端,表示随和;走下讲台,则使学生感到亲切。教师的身势体态不仅应符合道德规范和审美要求,也要遵循心理学上的有关原理,使之合乎教学上的原则和要求。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中站、行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站:教师在一生的教学生涯中,多数时间都是在站立中度过的,站立成了教师工作中一个十分平常而又必不可少的部分。假设老师上课习惯于站在讲桌前,将书放在讲桌上,双手反撑讲桌,如果讲桌比较矮,再勾下身子去看书。学生肯定会问:“老师,你昨天没睡觉还是你身体不舒服啊?”很明显,学生会受影响,做笔记拖拖拉拉,回答问题嘻嘻哈哈,极不认真,好像回答正确与否都无所谓,一节课结束,教学任务却没完成。可见站态对教师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行: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养成正确的行走在学生面前的姿势习惯。刚踏上讲台的年轻老师,由于紧张,往往一节课都固定在了一个位置。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教室后排有开小差的学生出现。这是因为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会压抑课堂气氛。但是,如果走动得过于频繁,结果也会适得其反,比如在讲台上来回走,或是在学生不经意时走下讲台在学生中走一圈,这样不仅轻易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打断了他们的思维,听到了他们不满的怨言。总之,教师的走动应该是面向学生的,应该是有节制的、文雅的、合情理的。

坐:坐态作为教师体态行为规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与其他身势姿态相比,在

课堂教学运用中相对较少,但在其他教学活动中,如专题讲座、监考、个别辅导及办公活动中应用广泛,它同样也显示着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因此同样不可小视。由于平时休闲自在惯了,在坐凳子时,总习惯翘二郎腿,而且,还会时不时地将翘起的那条腿前后左右地晃动几下,或者有时是将整个坐着的上身摇晃,而这种习惯又会不自觉地带进课堂,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课堂教学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的交流过程。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应善于利用激情澎湃的语言去教育学生,也要善于目光、姿态等体态语,感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优化课堂教学。

5.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培养音乐学习兴趣,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并且调动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就越能全面深入的把握好认识对象。单纯的倾听式音乐欣赏,学生不太容易产生真正持久的欲望、热情和主动的欣赏行为。所以,在音乐欣赏中运用多通道参与的方式,定会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感受力的增强。根据心理学的解释,多通道参与是指人在学习、接纳、感知外界事物的同时充分运用了各种感官知觉,通过各种各样知觉的协调作用来体会并理解外界的刺激。多通道参与不仅包括听觉,而且包括视觉与动觉,并且体态律动是动觉重要的组成。通过肌肉,眼神等体态律动,学生能调动身体的各个感知器官,将动作与音乐结合,使学生能够多通道参与音乐欣赏,全身心的投入其中。2.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正象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所有智力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可以使人处于兴奋状态,调动了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态律动教学就能带动学生的兴趣。

体会到体态律动与舞蹈有着很大的区别。体态律动的作用是能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亲身体验音乐,深入欣赏音乐。它是将动作作为媒介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曲式、旋律、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而舞蹈是将动作作为主导与核心,来抒发情绪情感。体态律动教学的的最终目标是欣赏音乐,律动只是走进音乐的一种方式;而舞蹈的主要目标是展示舞蹈艺术,音乐则处于辅助地位。律动以即兴为主,以是否能清晰展现音乐基本要素为主要评价标准;而舞蹈多以编排好的动作为主,以舞姿的空间美感和肢体艺术为评价标准。

一、利用体态律动激活创新思维

人的音乐节奏感主要是指内心节奏感的建立,往往可以先借助身体外的体态律动开始,所以我们在节奏训练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节奏型去设计不同的体态律动或让学生自由地根据不同的节奏型去创编不同的体态律动,让身体的律动跟上节奏的律动,使二者逐渐成为十分协调优美的对应联动,即在律动中获取最终的节奏感。

例如,在进行二年级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时,我出示了一条× ×|×××|的两小节节奏,让小朋友思考该用怎样的肢体动作准确地表现这条节奏,然后让他们上来表演。由于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创新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起来。小朋友设计了很多的动作,加上小朋友擅于表现的性格,使得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得要求上台表现得十分积极。而表演时的动作是五花八门,有的用眨眼睛来表示节奏,有的用拍屁股来表示节奏,有的用伸舌头来表示节奏,有的用拉耳朵来表示节奏等等。因此,原来一直是用拍手来表示这一陈旧的模式被打破了。课堂教学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一下子被充分激发起来了。

二、利用体态律动活跃课堂气氛

以往的音乐教学是以教唱歌曲为主。一堂课学生一直在大声的唱歌,没有多少动的机会。而儿童天性好动,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边唱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动作的伴随是儿童认识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根据歌曲内容来创编动作是音乐课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例如,在教会歌曲《大鹿》后,我先让一位小朋友扮演大鹿,一位小朋友扮演小白兔,让他们两个人根据歌词的内容来作相应的动作。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大鹿站在自己家的窗口看着远方,突然一只小白兔奔跑过来,向大鹿求助,大鹿马上收留了小白兔。于是大鹿和小白兔成了好朋友,在家里快乐地做游戏了。我对他们的出色表演加以表扬激励。班上其他小朋友也都跃跃欲试,趁此机会,我就让他们自由地组合来表演《大鹿》,于是整堂课就在学生边唱边跳的气氛中结束了。

三、利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情绪

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体态律动来感受和表现音乐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及其他诸如句法、色彩等音乐感觉,他们随着音乐击拍、踏脚、拍手、摆动身体等,直接参与了音乐活动,是“借助节奏来引起大脑与身体之间迅速而有规律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达到情感与思想,想象与理解之间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欣赏两首分别表现高兴场面和悲伤场面的乐曲时。我首先让学生初步把两首乐曲欣赏一遍,然后让学生说说两首乐曲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基本上能说出两首乐曲的内涵。最后让学生再次欣赏,要求边欣赏边做动作,这时的学生就能用各种体态动作来表现乐曲。高兴的场面学生就用面带笑容,手舞足蹈来表现;悲伤的场面学生就用微闭眼睛,轻微摆动身体来表现。一堂欣赏课由于学生的体态律动而显得更有生气,通过体态律动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6.微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篇六

英语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较为陌生的,而且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就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较为困难。再加之教师采用的英语教学方法不够科学,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兴趣以及信心。在此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微课,这样新颖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的束缚,仿若一股清风吹入学生的心里,打破了学生心中的束缚,进而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十分感兴趣,英语教学效率提高。

1.当前中学英语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过度依赖微课

将微课应用到英语教学中的本意是好的,能够对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有所帮助,但是部分教师在应用微课进行教学过程中却过度依赖微课,在课堂上大量使用微课,甚至了缩减了自身教学时间,这样的教学不仅影响了微课作用的发挥,同时还本末倒置,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1.2用微课替代对话教学

英语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英语教学的主要作用是交流,所以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需要让学生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英语交流能力。但是就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利用微课取代了对话教学,这样不仅剥夺了学生英语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对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有着不利的影响。

2.微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利用微课导入新内容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先带领学生学习单词,然后让学生多朗读几遍,掌握基本的读法以及意思,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后对课文中的语法以及重点词汇应用等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没有新意,而且教学形式也比较僵化,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利用微课导入新内容。

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据,对将要讲解的重点内容进行资料查询,然后通过自己的整理制作一份有效的课件,课件中要包含重点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课件,以此来将重点知识直观地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形式十分灵活,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重点知识一目了然,进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点知识学习中。举例?硭担?当教师想要导入新课《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这一课中的重点词汇want、boring,重点单词but和and的用法,以及Do you want to...?这一句式等重点内容结合起来,制作一份简单的微课课件,课件内容要简明扼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课件就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导入新课内容,这样学生在印象深刻的情况下学习英语知识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结合微课内容进行提问

在中学云英语教学中,师生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情况有更深刻的了解,这样更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讲解完微课课件内容之后进行提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比如说,当教师为学生播放完《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微课课件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Students,do you know which country koalas belong to?” “What do koalas like to eat?”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有些学生知道,而有些学生则不知道,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2]。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自然可以更好地融入课文中,并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认真记忆。

2.3利用微课延伸知识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依据教材讲解知识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拓展知识,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因此,教师就可以以微课为载体,在课件中突出教材重点知识的时候也渗透一些课外知识,然后对学生不懂得课外知识进行适当的讲解,这样能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知道自己没有接触的知识有很多,从而静下心来认真地学习知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展现了其独有的价值,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微课应用水平,采取有效的措施应用微课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

7.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七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体态语,使教学效果更好呢?就英语教学而言,最常用的体态语主要有表情语、手势语、眼神语,此外还要注意身体距离和服饰的运用艺术。下面我们再详细地分析这些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1. 表情运用的艺术

面部表情具有极强的表达情感的功能。教师的喜、怒、哀、乐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保护其学习兴趣,教师不应该把忧愁和烦恼带进课堂。试想,如果学生每天面对的是老师那面无表情、冷若冰霜的脸,势必会产生紧张感、压抑感,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反之,如果学生面对的是老师亲切、和蔼、信心十足的脸,学生必定会精神焕发,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学生问问题时,如果老师微笑着回答,学生就会感到亲切、自然、不拘束,学生同时会感觉到自身的提问受到了老师的支持与赞扬。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老师微笑着摇头,就不会使学生感到难堪。微笑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自然得体的微笑会增强传递信息的效果,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微笑着走向讲台,用真诚的心去面对那一张张纯真可爱的脸庞,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用我们的面部表情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手势语———课堂的第二语言

手势语通过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姿势动作传情达意,是体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率极高,范围很广。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手势语来辅助教学十分重要。例如,老师要示意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可以手心向上、手掌上移。相反请学生坐下可手心朝下向下移动。要示意学生停止做某事,可以把食指垂直指向另一只手的手掌。学生回答对了问题,老师可以竖起大拇指表示“How great you are”。在讲解“take a picture”这一短语时,我简单地做了一个拍照的动作,学生就立刻明白其汉语意思了。在讲解“shake hands with somebody”的意思时,我做了一个握手的动作,学生马上心领神会。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运用手势语来辅助教学,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也能够理解老师的意思,轻松愉快地接收信息,从而加深记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 眼神的应用艺术

眼神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具有特殊的功能,可表达只能意会不易言传的最微妙的感情。教师在课堂上艺术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课的状况。如何看学生眼神行事呢?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如果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也可以通过这种环视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另外,局部专注能够对学生进行仔细的心理调查,发现自己的讲授效果如何,可以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打破课堂提问的冷场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制止部分或个别学生走神或骚动,如果教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效果就大不同,会艺术地应用眼神,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

4. 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

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如果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地改变。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如有学生在跟读时开小差,当老师走近他的时候,他会自觉地跟上来。做听写练习时,教师一边念,一边适当地走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如果教师与学生距离超过4米,甚至更远,就很难产生这种效果。可见,讲究距离在课堂上的应用,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用身体距离的意义教相应的单词,如:far,near等。

5. 服饰的运用艺术

服饰是指课堂教学时教师的衣着穿戴。整洁大方、端庄得体的穿着能增加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可以针对教学时出现服饰的知识点。如:教学shirt,coat,loose-fitting blouse,shirt等单词和颜色时,适当穿着,可达到易理解的效果,使课堂活泼生动起来。

摘要:体态语是身态语中的重要组成,本文简要分析了体态语在英语教育中的妙用,希望能对大家认识和学习体态语有所帮助。

8.体态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体态语言 师生感情

我们看到老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除了会用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也通常会用手势、表情、目光等来表达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有时候老师觉得一个同学回答问题回答的很出色,就会对他点头致意,或者是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老师觉得一个同学的问题回答的不够好,老师就会一脸严肃,或者是微微摇头,这些现象都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一些体态语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巩固师生之间的关系。

一、体态语言是什么

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对一些学生点头致意,或者是轻拍他们地肩膀,或者是用目光注视他们,这些都是老师在教学中的体态语言。体态语言其实就是老师的肢体语言,也就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用一些身体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来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来说明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体态语言的存在就是告诉一些老师,他们在讲课的时候,同样可以使用手势、目光、眼神、微笑等来传递给学生一些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经常使用的体态语言有目光语、身姿语、衣饰、手势语、表情语。

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体态语言的原因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需要使用体态语言来辅助课堂的讲授,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使用体态语言可以给学生传递一些信息,补充一些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比如说老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想要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是这本书的重点,老师就可以一些表情、动作来告诉学生;老师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提醒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是用一个手势来表示。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需要使用体态语言来调控教学活动,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对课堂的秩序或者是方向进行调控,比如说,老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在走神,老师不能直接在班上点出这个同学的名字,因为害怕会伤害这个同学的自尊心,这时候,老师就可以用眼神示意这个学生,让他专心听讲,当然,老师也可以缓缓地走在他身边,用手在他的桌子上轻轻拍一下,或者是拍拍这个同学的肩膀,让他集中注意力到学习上。

三、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哪些体态语言

1.目光语。目光语的使用对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目光语,他们或是注视学生、或是俯视学生,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目光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从而使得学生专心听讲,也可以使老师明白一些信息,比如说,哪些学生上课的学习态度比较好、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等。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的目光一定要是有神的,不能是呆滞的,要时刻面对着学生,要和学生之间有眼神的交流,可以用眼神询问学生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用眼神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用眼神示意学生学习的方向。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不能总是盯着某一个学生,这会让学生产生恐慌心理,然后没有办法集中精力上课。

2.身姿语。老师的身姿在教学的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小学生来说,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很多老师站在那里的时候总是喜欢把整个身体紧靠在讲台上,像是没有骨头一样,整个人都是软的,一些学生看到了老师的这种行为就会去模仿,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整个人都是瘫在桌子上,眼睛离作业本只有几厘米的距离就是学生在模仿老师。老师不论是站着、坐着、走着,还是蹲着,都要给别人一种优雅的感觉,要抬头挺胸,让别人感受到你精神饱满。

3.衣饰。老师的衣饰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的衣饰可以代表着这个老师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老师的衣饰可以不是华丽的,但一定要是整洁大方的,颜色的搭配要和谐,老师不应该穿一些很脏、很破,或者是过分暴露、过分透视、过分紧身的衣服,老师也不应该传一些奇装异服,像有个别老师在课堂上穿女仆装我也是不赞同的。

4.手势语。手势语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体态语言,老师在课堂上的手势语可以指明一些具体的人、物、方向,也可以用来比划一些具体的事物,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用手势语来鼓励和表扬学生。有些老师上课的时候喜欢用手玩弄粉笔,还用粉笔到处乱扔,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

5.表情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微笑,表情一定要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老师的表情通常都是为讲课服务的,学生也都会喜欢和蔼可亲的、性格鲜明、真实的老师,老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总是一幅平淡的样子、也不能总是摆出一副情不由衷的样子。

【结束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运用体态语言,这对提高教学水平是很有帮助的,老师要学会使用目光语、身姿语、衣饰、手势语、表情语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参考文献:

[1]陈金平.体态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

9.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周平儒

(四川省平昌中学四川平昌63640)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编号:171,国家级,国际范围发行,河北省教科所主办,《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年2期上发表。】

【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为背景,从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情境”创设,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协作”学习,以课堂为阵地进行“会话”商讨,以创新为目标进行“意义建构”四个方面探索了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逻辑讲解传授式的教学过程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意义建构;教学模式

Apply the studying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to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ZHOUping-ru

(Ping chang Middle school, Ping chang county, Sichuan, 6364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set in the four factors under studying circumstances: Situation;Co-operation;Convers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eaning.It illustrates from the four aspects: making up Situations where teachers are dominant;Studying Co-operatively where Students are the centre;Discussing in classes;Constructing meanings with the aim of inventing new things and it explores that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which teachers who logically explain and teach are traditionally the centre is changed into that in which students are the centre by making up Situations;Studying Co-operatively;Probing problems, Constructing meaning.Key words: Constructivism;Making up situations;Discussing in conversation;Construction of meaning;Teaching mode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入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Internet网络、通信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

此,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使学习者真正进入身临其境的真实情境;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强调组织学习者运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进行表述,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学习内容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一、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并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构建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或有问题使人困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入胜;或有悬念引人深思。例如,复习初中第三册Lesson61课时,为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可设计这样一个游戏,通过多媒体屏幕显示画面: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十多只色彩各异的汽球,每只汽球上都用英语写着一种物体的名称(如:chair,cup,vase„„),用鼠标点击某物体让同学说出“What’s it made of ? ”问题的提出采取由某位同学操作,全班同学提问,个别同学作答的方式。正确答案出现后,该汽球会呈自由落体状下落、破碎,随之出现该物体的原材料的单词,伴有小动物“Right, Right, You’ re great”的祝贺声;即使答案错了,也会有小动物“Sorry, Sorry, Try it again”的鼓励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光、形、色、声的特点,把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及控制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色彩丰富的画面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人仿佛进入真实的境地,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于新知识的某种意义。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媒体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的工具,教师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去发现真理和探索真理。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进行协商和辩论。例如,温习初中英语第一册78课句型时,可找学生扮演教材中的角色,开展“I say”的游戏活动,播放录音,让学生上讲台演讲,学生说:“I say: with my little eye, something beginning with C: what’s it? ”其余在台下座位上的学生一个个地猜:chair, chalk, cap, clothes, child, class„„

同学们几乎猜完了教室所有“C”开头的单词,学生兴趣盎然。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因此,学习者用自己的活动对人类已有的知识建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去仔细地吸收课本上的或老师讲述的现成结论,所以这种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概念或思维活动的组织过程。在中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要精讲,加强个别辅导,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以课堂为阵地进行“会话”商讨

要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就必须为学习者的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多元化学习、“会话”学习提供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同时教师还应结合中学英语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组织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的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因此,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轻松,从而主动观察、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畅所欲言。例如:结合SEFCBI An Interesting life 著名歌星Bod Geldof 为非洲贫困地区献爱心的行动,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献出爱心的高尚品格。学完SEFCBII At the tailor’ shop,展开对“金钱是否万能”的讨论,通过讨论得出“Money can’t buy love;can’t buy real friendship;can’t buy happiness.”的结论,从而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学生在不断肯定、修正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实现自我构建。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要求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言和争论。教师要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学生思维的差异、特点、方法和过程,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指导。“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中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疑难时,除了可以要求教师帮助外,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会话商讨,彼此之间进行交流,表述观点,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就要整个学习群体相互学习来共同完成。

四、以创新为目标进行“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能力。多媒体技术由于能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教材,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例如,在JBI, Unit 5, L17出现了新单词cup, pen, pencil, book 等等,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用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让学生巩固生词,然后再引出句型“Is this a pen?”“Is this a book?”等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既学单词,又自然地学习了新句型。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占有信息资源,为学生感受情境、探索发现、验证假设、建构意义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及基本内涵,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基础内容,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

建构。让学生自己把握着自己的教育,创造他们自己的知识,用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去研究并向他人表达信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达到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地引进和创新,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探索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逻辑讲解传授式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真正为教学模式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0.语篇分析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庆阳六中

李鸿鑫

摘要:针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本文从篇章思想角度重新认识阅读教学。作者通过比较几种阅读理论,提出了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的观点,旨在改进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语篇意识,并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自己经历阅读心理过程,达到与文章作者的共鸣,从而提高阅读理解力。

关键词:阅读模式,语篇分析,应用

引言

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尽管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探究阅读教学模式,注重阅读课程的设置及材料的精选,然而,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概括文章中心时或缺乏针对性,或以偏概全,或分不清现象与本质而偏离主线;猜测词义时或脱离语境,或望文生义,一知半解;逻辑推理不严密,或以想象代替,或以事实、举例代替,或就事论事,忽略推理的实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传统阅读课教学以词汇为核心,注重语法讲解。因此在阅读课教学时,教师偏重字、词和句子结构的精讲,使原本完整的语篇显得支离破碎。在这种教学法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各种阅读技能的掌握不够平衡;运用上下文和背景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较弱,学生养成了字、词阅读的不良习惯,不善于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因此,阅读

效率低下,阅读速度缓慢,阅读也只能停留在对语言的表层理解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的功能决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中学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是以语篇的形式出现,几乎找不到孤立的句子,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教学,重视让学生获取文章所含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阅读教学。而这些要求几乎与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阅读教学背道而驰。

一、实施语篇分析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整体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可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又是由部分组成的。但正如心理学家格式塔所言:“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比部分的总和大,整体优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整体的语篇教学,否则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能理解词句,不理解全文。

(二)心理学原理

教育心理学认为,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产生清晰表象,就要指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周密细致地进行整体观察,然后再观察它的各部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清晰表象。学生学习知识的不断丰富,学生的求知欲也愈加强烈,尤其是遇到新的内容,它们往往希望一口气看完全部内容。

(三)图式理论

图式是认识或心理或智力结构,这种结构把有机体所察觉到的事物按照一般的特性组织到“群”中去,可以把图式简单地看作概念或类别。认知心理学家把构成特定情况的事件和行动的发展顺序的意义单位称作图式或框架。图式是认知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的记忆中,给预测提供依据。语篇理解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就需要运用学生自己脑子里储存的知识。因此,图式理论是语篇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学生图式理论的不断增加,又能促进语篇的整体理解。

(四)认知理论

从广义来讲,认知即人的认识活动;从狭义上来讲,认知指知觉的理解性,即领会、理解、意识到的东西,指思维、记忆、感知、识分类等心理过程。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产生的各种可变因素,它还认为学习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学习是通过学习者的认知,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意象。学习是由一系列过程所组成。根据这一理论,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二、语篇分析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和目标。词汇教学应当花费少量时间,选择最佳技法、力争达到较好效果,词汇教学要服从和服务于语篇教学,英语语篇按文体(genre)分为记叙文(narrative)、描述文(descri ption)、政论文(argumenta-tion)、释义文(exposition)

等。这些文体又分别应用于新闻报道、广告、法律、文书、学术论文等。因此,阅读文语篇教学,根据文体特点来组织、设计教学,优化教学方案,是较好的切入口。

(一)整体教学法:文章的主旨大意就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文章的教材、取材都依据文章中心。因此,我们可以抓中心、析标题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从整体上纵观全文结构和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发散,真正在阅读教学中既能放开又能收笼,既抓大又放小。

着手的主要内容:

①main idea ②title ③topic sentence

(二)线索教学法:记叙文(narrative)以记人叙事为主,包括的内容有:个人经历、文学传记、新闻消息、历史文献及讲述故事的小短文、小说之类。阅读时应抓住几个要素5W+H(Who、When、Where、Why、W hat、How)

(三)速记教学法:让学习进NOTE—MAKING,抓细节,深入理解全文内容。

阅读SBI(上)Lesson 2 American English item American English British English words espressions meaning

(四)背景知识介绍法:

新教材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反映了英语国家历史和地理、风土人情、名人传记、新闻出版、体态语言、戏剧、文学、音乐、卫生、禁烟、自然灾害、环境保护、航天技术、残疾人事业、集邮爱好、体

育运动、计算机、食物、文物、货币、国际大型会议简况、妇女、儿童、黑人问题。题材的广泛性延展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利用背景知识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文的梗概,而且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提高文化素养。教材中的选材体现了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背景知识的介绍加深了学生对材料的领悟,从而有益于启迪他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激发起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感。

(五)段落提问教学法:这是将整体教学法细化到段落和章节中。

(六)讨论教学法:运用讨论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疑并正确引导,让学生分成组块,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把握观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及自由、大胆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又把教学放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创设交际表达的情景,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

(七)翻译法和结构分析法。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知识层次有限,语言表达仍未成熟,书面语言的运用有待加强。将翻译法和结构分析法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翻译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翻译技巧是关键。

(八)Paraphrase(异译法):将复杂的英语句子用简单英语异译,让学生明白新句的内涵,这种方法应大量使用到教学中。

①Possibly this person died without anyone knowing where the coins were hidden.=It is possible that after the death of this person, no one knows

where the coins were hid den.阅读文教学中的许多相关问题在教学中亦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阅读文教学侧重于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但我们并不能排斥分析难句、解析新语法现象、精练语法知识和语言点,并不排斥略读(skim)、扫读(scan)或跳读(skip)、细读、精读,总结单元和篇章、惯用法、成语、习语、口语表达法等常规教学步骤和方法;另一方面,阅读教学需要加强学生听、读课文、培养其语感,并且根据精读材料,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语言,进行总结、归类、分析。

结束语

语篇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本人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和适应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语言流畅。他不但要备课,更要备“人”,以填补学生的信息沟(information gap)。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内容和阶段,精心备课,为使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语言知识的系统性,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与语言有关的其它领域的丰富知识,如:文体、修辞、语义、语用、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地理、经济、文化等知识。学生要做到课前预习,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故事梗概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我们要重视课文的语篇教学,即使在起始阶段,教师也应以培养其整体理解为出发点,设计相应的阅读课,并从整体阅读入手组织教

学,加强对学生的预测和证明实能力尤其是预测能力的培养。操作时所采用的方法可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如在一定的语境中找句子的关键词,找段落的关键词、主题句,找篇章的主题段落;缩写文章,完形填空;讨论;表演;根据语篇归纳大意、标题等等。但总的原则应是先总后分,以理顺逻辑关系为主。

参考书目

1.Skehan, Peter.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2002 3.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1996),广西教育出版社。金蒂,“语篇整体教学初探”,《中小学外语教学》(京),1999年第9期。

4.李秋颖,“阅读理解的三外层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1999年第1期。

11.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体态语 表情 眼神 头势语

人类学家霍尔教授曾说过:“一个成功的交际者不但需要理解他人的有声语言,更重要的是观察他人的无声信号,并且能在不同的场合正确使用这种信号。”这种无声的信号就是体态语言,它是用表情、手势、姿态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辅助工具。班主任与其他老师相比和学生相处的时间要多得多,班主任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等体态语言都会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有时的确“此时无声胜有声”。下面,谈谈体态语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一、表情的运用

1、面部表情的运用

班主任要想真正成为学生可以信赖、无话不谈的朋友,与学生相处时的面部表情甚为重要:满面写满慈祥、充满悦色,定为学生所亲近;满脸的怒气愁云,肌肉紧绷,势必使学生产生恐惧感,令学生敬而远之,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微笑能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班主任对学生报以善意的微笑,学生可能把它理解为友好、愉悦、乐意、欢迎、欣赏等。微笑可以给某些方面不尽人意的同学以鼓励,给犯错误的同学以谅解,给受委屈的同学以理解;微笑可以使学生放松情绪、减轻压抑,学生意识到班主任微笑的玄机,在自己人生的旅途上将以微笑待人接物,对提高学生的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眼神的运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用信赖的眼神看着学生并交给其任务,会增添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用同情的目光望着一些家境困难、遇到麻烦的学生和他交谈,会增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用专注和轻蔑的眼神盯着一些违纪的学生,会使他们心理发怵,痛下改过自新的决心;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含混其辞的学生,会令其给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3、 善于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

眼神、表情是学生内心状态的睛雨表。由于学生年龄特殊,一些要表达的心情更易益于言表,班主任要善于体察、及时捕捉学生的面部表情,领悟其面部表情,以便及时地和学生交流,从而“先发制人”或给学生一个惊喜。例如,从学生脸上布满的阴云,班主任会猜出他可能遇到了麻烦,从学生不同的笑脸里能看出其真诚或虚假,从学生的眼神里能读出其喜、怒、哀、乐等等,这为班主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二、手势语的运用

1、积极的手势语

班主任可通过鼓掌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肯定、佩服、赞扬等,形成一种浓郁的激励气氛,尤其对成绩不理想或性格内向懦弱的学生,更会强烈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唤起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例如,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比较完整地回答完一个问题后,恰如其分地鼓掌表示鼓励,不仅对学生本人有巨大的鼓励作用,对其他成绩较差的学生同样会起到一定的鼓励和推动作用,能唤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决心和信心。在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方面,手势语更是起着示范和教育的双重作用,如:动手给个别穿戴不整的学生扣上扭扣,比起批评他更具威慑力;将食指靠近嘴并与嘴交叉呈十字形,比起口头要求安静更能收效;用手示意学生起立或坐下,比生硬地喊着起来、坐下更显对学生的尊重……诸如此类的手势语,班主任不妨一试。

2、消极的手势语

在应用手势语的过程中,一些手势语是班主任不宜使用或学生反感的,经常使用这类手势语,会降低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或成为学生饭后的谈资。如:双手放在一起、双臂倒背会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感觉,学生心理上可能会由此产生一种压力;双臂交叉于胸前给学生的感觉要么是情绪复杂、多愁善感,要么是对某事漠不关心、无所谓;双手撑桌,会让学生觉得体力疲倦、没精打采;不要用食指指向学生,上下点动,或对于倒数第一的学生并拢除小指以外的四指,伸出小指,它会传达出轻蔑的信息;不要“啪啪”地以手击物,它会使学生对教师畏惧而封闭心扉以致于不合作;不要手掌呈喇叭状放于嘴边和学生交流,那样有失光明磊落;更不要挥动拳头,给学生造成威胁的心理暗示。

三、头势语的应用

1、点头,基本含义是“同意”或“赞成”,是一种肯定体态语。

德育中:①学生回答班主任的问题正确,敢于对歪风邪气加以抨击、对正气加以弘扬等,班主任可点头表示称赞。②学生回答完毕,班主任可点头,令其坐下。③班内出现了好人好事,教师可点头赞扬。④学生向班主任征求意见,提供了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等,班主任可点头表示同意。

2、侧头,表示“感兴趣”或“怀疑”两种意思。

班主任用侧首加上微笑的面部表情注意某个同学,表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感兴趣,这一表情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等,对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班集体等有较大作用;侧首也可表示怀疑,班主任用侧首和皱眉等表示疑惑的表情可表达怀疑的含义,可以委婉地表达班主任对某些学生回答问题、不当行为等的否定,避免班主任过急的言论对学生心理上的伤害。

3、摇头,主要表达一个否定的人体信号,基本含义是“不”、“难以置信”等。

班主任可用摇头或配以其它体态语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当班内一些同学作出了常人无法作出的努力,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摇头会让人得出“不容易”或“难以置信”的结论;对某些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摇头表示拒绝,也可以表示对所做某事的一种不相信的态度以及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等。

12.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二

一个能善于利用体态语进行教学的老师势必也能营造课堂教学的气氛,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陈旧教学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奋和期待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所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在上每一课前,我针对教学内容做认真的准备,期望通过一系列体态语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教monkey一词时,如果教师模仿猴子举目远眺的动作,并学猴子顽皮地眨眼,不仅使所授内容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模仿和参与意识。通过引导学生跟老师一起用体态语做与本课相关的动作,学生在听听、做做的热身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做了自然铺垫并大大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体态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在我国,英语教学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因此,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显得格外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尽量少说汉语。而学生用英语交际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羞于启齿。教学中给学生以亲切的微笑、和善的神情都可以摆脱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在动动做做、玩玩乐乐的氛围中全身心积极投入,促使他们抛开胆怯心理,大胆交往。例如:在教学“jump”一词时,如果用“move quickly”去解释,学生难以分清它与“rush,run”有什么区别,但如果教师用“体态语”做一个“跳”的动作,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起到语言交际的效果。又如教师在教学生有关提问价格的对话时,可以设计如下情境:学生走到水果店,老师问“Can I helpyou?”学生指着“bananas”回答“I want to buy bananas”老师拿过香蕉说“They are very nice! ”学生问:“How much arethey?”回答“They are ten Yuan.”通过这些生动的“体态语”引起了学生交往的兴趣,使他们迫切希望能有机会与人交往,课堂气氛也异常热烈。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运用“体态语”控制和调解课堂教学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适当辅以手势、表情,就可以丰富课堂,调节气氛,保持课堂的活泼、生动与和谐。教师的体态语还是有效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常常通过自己的体态行为来表达他们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肯定和否定,从而达到控制学生课堂行为的目的。反之,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体态语言取得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发出“Please stand up.”“Sit down.”“Look at the blackboard.”等指令时,学生会作出相应的动作,教师就能从学生的形体动作中判断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程度,从而调整或确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此外,学生还可根据教师身体语言的变化来判断教师的态度、情感和教学重点、难点,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四、能替代母语,有助于第二语言的信息输入

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英语授课的方式以达到英语语言交际的功能,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也要求使用英语。初学英语的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比较短,词汇量不够大,教师用一连串的英语来解释一个单词或词组,学生不但听不懂,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9岁至12岁的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他们的身体各部分器官还在发育,尚未定形,发音器官较成人的灵活,因此模仿外语的语音语调远比成年人容易;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坐不住、坐不久,这一切都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体态语使语言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四肢等多种身体器官,通过视、听、说、唱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来解决母语到英语的“心译”过程。如:在教授表示身体部位的各名词时,教师可以指着自己的眼、鼻、嘴、耳、头等部位对学生进行启发,不用任何讲解,学生也完全知道eye nose mouth,ear,head等词的意义,再通过游戏touch your eye (s),touch your nose(s),touch yourmouth(s)等对学生进行巩固操练。这样,即使是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词。

13.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多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为纲,以句子分析讲解为主,英语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常常把阅读和翻译等同起来。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忽视了语篇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在课堂教学中又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重点集中在辨认词义、分析语法结构、意释难句等语言结构方面,而不重视语篇和整体理解等深层语义联系。

语篇分析教学有其特有的优点,其教学模式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先分析理解篇章结构,而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并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解释词句、分析人物性格或事物缘由、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语篇分析教学不仅仅是强调语言知识本身的教学,更是强调在教语言知识的同时,将语用知识、文体知识、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样有利于掌握相同结构的课文模式,促进掌握整体语篇,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语篇分析的含义

语篇是高于句子层次的一个语言单位。人们用语言说话并不是把句子杂乱无章地拼凑在一起的,句子之间的关系有着相当缜密的结构。只有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在语义和语法上相互联系的句子连在一起时,方能体现语言的连贯性,构成语篇,发挥其语用功能。语篇分析就是使读者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中的相对位置是如何产生的,并识别篇章中的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结构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在阅读教学中,要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对其字面意思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其深层意思的理解。语篇分析就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围绕语篇的基本内容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包括词汇、语法等)和宏观结构分析(包括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中心思想、写作技巧等)。它不仅注重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注重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和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而我们教材中的语言材料都是具有典型性的语篇,这就为我们进行语篇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中学生英语阅读困难的主要障碍和问题

有专家认为,阅读理解是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阅读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与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发生作用而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中学生已有的汉语知识体系与英语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之间难免会产生多种矛盾,故而使阅读者在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这些障碍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准备

东方人的思维属螺旋型思维,写作方式迂回曲折,文章开头往往与主题关系不大,随后再渐渐过渡到主题。西方人属于直线性思维,即直截了当,看门见山地论述主题。此外,传统的阅读心理与现代阅读心理的差异也阻碍了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传统阅读理论认为,学生只要按照单词——句子——篇章的顺序,逐词逐句地理解文章就能读懂全文。而现代心理语言学家则认为,阅读的心理过程既不是完全的“自下而上”,也不是完全的“自上而下”,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标题并能粗略浏览全文,在阅读时边理解句子边回顾全文,阅读完毕能在头脑中重建文章整体内容。2.语言结构和词汇量

英语是拼音文字,结构上重形合,句法规则十分严密。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后,要顺利进行阅读,则必须有较好的语法知识和运用能力,语法掌握情况对阅读理解至关重要;而且英语篇章中长句多、复合句多,一些长句子、结构复杂或结构特殊的句子,通常含有从句、分词、时态等多个语法项目,必须通过分析语法成分弄清各个语意单位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而汉语是表意象形文字,重意合,句法规则松散。受此影响,学生阅读英语时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常常感到理解困难。此外,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大小直接影响阅读,词汇量小是制约部分学生阅读提高的根本原因。词汇量对于阅读非常重要,词汇量小不仅影响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而且影响阅读者的兴趣和信心。所以,要想提高阅读水平,必须尽可能地扩大词汇量。目前学生词汇记忆中存在误区,他们往往死记硬背,对于词汇的用法很少去追究。

3.语篇知识和语境

语篇知识包括文体分类、语篇结构、语篇衔接与连贯。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语篇知识,理解文章往往以词语、句子为阅读单位,结果出现“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现象。语境既包括语篇内部的环境,既由词汇、语法、语音构成的上下文,也可以指语篇之外语言行为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事件的性质等非语言环境,它还包括作者所在言语社团的历史和风俗人情等。在阅读中不能揣摩相关人物的心理和有关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不能在理解时补上缺少的衔接语,阅读就会受阻。

4.阅读技巧及策略不足

阅读技巧是指每个阅读者在实际过程中无意识地采用的种种方法,而策略则是阅读者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采取的某种手段和方法。我国中学生在阅读中虽也形成了一定的技巧,但往往是无意识地,未经过有计划的训练,并无专门地策略。尤其是推理能力和对文章要旨进行归纳和重新组织的能力不足,使学生阅读中很难把握文章的整体思想。

5.情感因素的影响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而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是动机、态度和个性特征。在阅读中,中学生往往是一见生词就心慌,一漏细节就担心;被动地全盘接受所有文字材料,却不积极地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尤其是在阅读考试中,由于阅读信息量大,时间紧,更是心慌意乱,情感因素严重阻碍了阅读理解的进程,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由于中西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加上并不令人满意的外语学习环境,还有学习方法不当,不少学生认为外语学习极其困难、往往事倍功半。

二、语篇分析教学模式的步骤

根据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引导学生抓住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然后讲解和分析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步:课前导入——提供背景知识,激活认知图式

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形式,在上新课前播放相关资料,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接着利用预习成果,就课文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作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谈论他们所了解的相关知识。

第二步:表层分析——预测内容,指导阅读预测文章内容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标题去预测课文相关内容。一般来说,阅读一篇文章,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对内容进行预测,这是根据学生接受新信息的认知结构提出的,这种训练对学生在做阅读理解中找出适当的标题的一类题目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标题通常有较强的概括性,并且语言简练,学生通过对标题的预测和推断,熟悉标题的特点,就能大大提高他们解这类题目的能力。

第三步:深层剖析——分析结构,推理应答

首先,在让学生捕捉表层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精读课文,深层分析课文,回答一些指导性问题或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篇章模式进行分析,找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布局谋篇的特点。通过对各种语篇进行结构分析,文章的内容框架和作者的思维脉络被提炼出来,学生对语篇结构、课文中心、作者观点有了宏观的把握,为后面深化和细化的理解扫清了障碍。

其次,从语法手段、词汇手段、逻辑联系语等方面着手对篇章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对语篇中的词汇及语言结构的分析(即语言图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下层信息(主要为语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保持了语篇的连贯性,而且还有利于阅读过程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学生对语篇的前后呼应、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有了感性认识,就能充分理解全文的结构及意义,既打好语言基础,又培养了语篇分析能力。

最后,经过上述环节的教学训练,学生对语篇无论是宏观把握还是微观处理都有了一定的基础,适时地让他们进行再次阅读,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前面接触的理论知识找到实例,使其显性化而得到巩固;二是让学生找出文中不理解或未掌握的语言现象,有了感性认识,下面教师讲解时注意力会更集中,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突出。教师可让学生围绕段落大意进行课文中心思想的概括,在这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疑难问题,教师适当地解释课文的重点和难句,但切不可支离破碎地专门讲语法,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语言知识结构和语法规则,在篇章中体会并明白这些新的语言知识是如何用来表达意义的,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语法交际化,从而达到巩固语言知识、提高把握语篇能力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目的。第四步:整体吸收——自由交际,深化语言运用能力

语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吸收信息或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引导学生对文章做出评价,提高深层理解和评价文章的能力,同时巩固所学内容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该环节有别于以考察知识为目的的练习,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内容,而是教师根据文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掌握情况引导学生结合从语篇中获得的语言信息进行分组讨论或对课文进行复述、缩写、改写等练习,为学生创造一个新的语言条件,提高学生重新组织语言的能力。当被动的阅读转换为主动地求知和交流话题,学生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允许出现语法错误,为其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结语

14.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四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代晨阳 2013112123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地理信息技术逐渐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Google Earth就是一种具有强大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它的推广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推广普及,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Google Earth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改变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自学三个角度结合实例分析Google Earth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并简要分析了影响Google Earth推广应用的因素,为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课堂的结合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Google Earth;中学地理教学;应用;影响因素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地理信

[1]息技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Google Earth就是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代表。Google Earth是Google公司于2005年6月推出的一款虚拟地球仪免费软件,它结合高分辨率航空卫星影像实现从国家、地区、山脉、河流、城镇、道路、机场到街道建筑物的三维浏览以及基于三维空间地理信息的网络搜索如[2]学校公园餐馆酒店等。它操作简单、信息量大、视图直观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Google Earth的形象直观、素材丰富等优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也得到广泛推广。利用Google Earth全球性的视野,高分辨率的图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使原本枯燥的课堂生动起来。研究Google Earth在中学地理课堂的应用对于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一、Google Earth简介

Google Earth 是一款虚拟地球仪软件,它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实现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观察地球,用户可以像转动手中的地球仪一样随意地翻转,,分辨率可高可低,,低可以看国家、地形区、山脉、河流、城镇、道路、机场,,高可以看街道、建筑、甚至汽车、行人。

[3]用户可以进行查询,并在3D地图上迅速定位,,还可以进行各种放大、缩小、漫游等操作。Google Earth的功能有很多,简单总结主要常用的有以下几点:

1、空间查询功能 在Google Earth中用户可以查找地球上能够检索并在3D视窗中切换到要查询的位置,结合卫星图片、地图以及强大的谷歌搜索功能,全球的地理信息就在你眼前,只需要在搜索栏中输入想要查询的地址就可以快速的在虚拟的地球上显示出你想要查询的地点的位置等信息。谷歌地球可让您前往世界上任何地方,以查看卫星图像,地图,地形,3D建筑物,来自外层空间的星系的峡谷海洋。

2、保存和共享搜索和收藏夹

在Google Earth中用户可以保存他的搜索结果,还可以把需要的特殊地区添加进收藏夹,等到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的调出,方便查询。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把自己的搜索和收藏夹共享给自己的好友,及时和好友沟通信息。

3、创建地标和路径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GE中创建地标,可以在地表中添加图片、视频、文字描述等信息,例如可以在地图中标注出自己的家,添加图片和描述并保存,在下次打开Google Earth时候就可以根据需要显示出来。还可以创建线路图,比如出游线路,途径哪些地区,有哪些景点,大概历时多久,途经景点的图片介绍等等,这个路径还可以分享给好友,让好友也感受一下你出游的乐趣。

4、测量功能

Google 地球提供了许多可供用于测量距离及估算大小的工具。可以使用线条或路径来测量距离,可以使用圆半径或多边形来测量面积。打开测量工具后在地图界面中点击对应想要测量范围,分别设置起点与终点。如果是测量面积则需要定三个点。

5、经纬网显示功能

在Google Earth菜单栏中选择View-->Gird或按下Ctrl +L就可以为Google Earth界面添加或取消经纬网(其中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北南极圈都是以加粗加亮的方式突出显示的), 并且在相应的经、纬线上显示出对应的经、纬度, 这些数值会随着界面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经纬网与界面的匹配,该数值标明了经纬类型并且可以精确到秒。

二、Google Earth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Google Earth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Google Earth中具有强大的素材整合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可以利用Google Earth的这一特点,将课堂教学需要的大量地理多媒体资料素材(flash动画、图片、表格、视频、音频等)整合到Google [1]Earth中。以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为例来说。

首先该节主要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为例主要说明土地荒漠化的状况和防治措施,因此,教师需要首先明确西北地区的空间位置和范围,然后通过网络、期刊、杂志、书籍等途径搜集我过西北地区沙漠化的教学需要的资料如图片、视频介绍、科学研究成果等等。

然后打开Google Earth,第一步是在Google Earth上绘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如下图示:

边界绘好之后,接下来把搜集好的素材(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图片及介绍;该地区重要的城市: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该地区重要的代表性景观等)添加进该地区,如下图所示:

把多媒体素材资料都整合到Google Earth后,课堂前的教学设计准备就算完成了。对于教师来说复杂多样的素材资料整合起来很麻烦,在课堂上使用起来也不方便,但是,Google Earth的使用使庞大的资料都整合到一个Google Earth课件中,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堂教学来说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2、Google Earth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虽然在初高中属于文科范围,但是相比于历史和政治,地理因为较强的逻辑性和大量复杂的计算问题被很多学生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对许多学生来说学好地理是十分困难的,在课堂上既要使学生对

[4]地理感兴趣又要使学生能够理解对许多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Google Earth的灵活使用可以大大帮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乐学“。Google Earth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的教学模式, 增强了地理教学的开放性。

以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为案例,教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打开Google Earth,然后在地球上定位亚马孙雨林,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一片墨绿色的大陆上面纵横交错着弯曲的河流,这样首先就让学生了解亚马孙雨林在地球上的位置,而且像是旅游一样的被带入环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树立地理思维。然后在Google Earth中打开课前准备的一些雨林中的物种图片,并且让学生思考雨林对地球环境的作用。然后给学生解释雨林的作用以及雨林的脆弱性,学生结合Google Earth理解起来更简单,而且愿意去了解。最后再打开一些雨林遭到破坏的图片,并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并和同学讨论雨林到底该开发还是该保护,为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融入地理教学内容, 构建基于Google Earth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使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启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3、Google Earth在课外学习中的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也要求人们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对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必须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源支撑,Google Earth就是这样一款可以提供大量信息资源的软件。学生利用Google Earth在课外自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式“学习能力,而且对他们的现有的生活和学习也是大有益处的,也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

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对所在地区的景点进行调查走访,然后对所在地的景点进行分类描述和资料总结,并且在Google Earth中实现信息表达。把景点的位置在Google Earth中准确的标记出来,并以链接的方式将每个景点的详细资料和图片一同发布到Google Earth的网络上,给感兴趣的人提供参考。如下图所示:

三、Google Earth在中学地理教学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Google Earth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但是并没有在中学教学中得到普及,究其原因总结一下共有以下几点:

1、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 Google Earth的应用是建立在一定的硬件条件上的,虽然在城镇学校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施,但是还存在很多偏远乡村中学硬件设施还十分落后,还不具备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因此限制了Google Earth及其他辅助教学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推广应用。

2、个别教师受水平能力限制

在有些学校虽然具备了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施条件,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原因并不是教师不想用而是教师对Google Earth等辅助教学工具的操作不熟练,想学习但是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学习,因此很好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成为摆设,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造成了资源的巨大的浪费。

3、个别教师不愿意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有些地区的学校硬件条件具备了、教师也受过多媒体教学的培训,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很好的利用Google Earth等辅助教学工具,原因是他们对Google Earth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的认识不到位,相比于他们坚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模式,他们更倾向于自己比较熟悉的那一种得心应手的方式。或者迫于学校的升学压力,他们只能追求学生在考试中的高分,因此对于新的教学模式他们不敢尝试,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Google Earth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四、总结

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不仅符合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也符合地理课程未来的发展方向。伴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地理信息技术还将不断的被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现在被大家熟知的除了Google Earth之外还有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组成的3S技术。因此,中学教师在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课程理念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不断推进Google Earth等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地理教学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地理学科的发展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浅谈体态律动08-24

浅论教师的体态语言08-20

上一篇:领导廉政谈话稿下一篇:关于落实离退休老同志政治待遇的工作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