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案例分析

2024-08-05

食品安全问题案例分析(精选11篇)

1.食品安全问题案例分析 篇一

本期内容提要

一:知识点部分,重点要求学员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对策部分参照老师总结)

二:背景资料部分:要求学员简单了解食品问题的由来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从主体角度进行分析问题表现以及对策(此处的对策较少)

三:时评部分:针对主体角度,重点从监管者角度进行剖析目前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监管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素材

知识点

(一)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原因.1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规定比较粗放,缺乏具体的评判标准,缺少一个更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安全管理主要依靠行政管理。如尽管我国在1996年就出台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这给检验苏丹红一号带来了判定依据上的不足,禁而不查,查而无标准可循,使得苏丹红一号在我国明令禁止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情况下,依然时有发生苏丹红事件。

2食品安全多头监管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一种“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模式,导致食品安全管理出现条块分割、沟通不畅,同时食品安全多头监管的局面导致一些领域重复检测,而一些领域得不到检测,出现监管上的漏洞甚至“真空”。如监管“鸭蛋”的就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农业、质检、卫生、工商和商务部门,却未能阻止“红心鸭蛋”的出现,使不少消费者

“谈蛋色变”。

.3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与国际标准不能接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对标准的深人研究不够,部分标准的实施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等。

4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巫待加强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食品安全方面的信用体系建设仍相对滞后。目前,掌握企业食品卫生质量的信用状况难度很大,很难起到消除信息不对称、鼓励守信者、打击遏制失信者、追溯责任、形成诚信经营氛围的作用。如在长达近1个月的苏丹红一号围剿中,在中国市场上,竟无一家企业主动向消费者发布警示,向执法部门通报情况,特别是号称要在中国做负责任的企业的跨国公司,既未对其产品从原料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展开全面调查,又未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第一时间把相关信息向消费者发布,而是推卸责任,尽力为自己开

脱。分工不明确、重复与空白并存;安全预警机制和反应机制迟钝;行政执法部门的失职、渎职

行为

如何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今天奶粉出问题了,就去查奶粉;明天瘦肉出问题了,又去查瘦肉;后天蔬菜农药超标了,又去查蔬菜„„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状态犹如“救火”,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犹如按下葫芦浮起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食品安全出现如此多问题?如何根治食品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6月27日,记者采访了我区食品专家、自治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王齐田。

“那些违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是不懂得食品应该是安全的。他们之所以还要违法干坏事,是因为在高利润的驱使下,他们已经不讲良心了。”王奇田说,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更需要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运用好市场规律,把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真正化为企业的自觉意识。

“如今,食品安全问题接连出现,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是只要能有更大的经济利益,就不择手段。而老百姓每天吃饭都担心入口的食物被掺入了什么非食用的添加剂。这是传统诚信教育丢失的结果。”王齐田认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源是诚信和道德的缺失,要从根本上“治病”,首先要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并提高违法成本。

“诚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已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现在很多省市建立了食品行业的信用体系,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形成社会信用联防机制,真正实现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王奇田说,在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中,要发挥出道德约束和法制建设互补的作用。政府应在食品行业大力提倡和开展道德教育,进行社会舆论引导,进一步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标准,把对食品行业的道德评判同样纳入到食品安全诚信建设中去。在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中,首先要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宣传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果以及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

王齐田认为:提高违法成本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杀手锏”,国外一些国家对食品生产的各种违法行为处罚都很严厉,我们需要加大曝光力度,让无德者“名誉扫地”,严重者给予行政甚至是司法制裁。(记者胡芳)杨崇勇强调,要加大治本力度,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一是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采取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强强联合等方式,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全省食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二是推动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通过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建立信用档案、建立不法企业黑名单等措施,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将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三是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各项长效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为食品安全提供根本保障和持久动力。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综合协调,强化督导考核,强化宣传教育,切实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聂辰席强调,食品安全工作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选准切入点,下大力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强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过程安全监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监管水平和成效。同时,要加快提升食品产业水平,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强化企业诚信经营,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放心食品。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食品从源头到终端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管,确保多个部门监管信息的贯通,改进部门间的协同管理,为各级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提供信息支撑,更好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落实责任,堵塞漏洞。

个人观点:消费者角度: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及时上报,加大群众监督力度

生产者角度: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坚守职业道德,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强化管理,落实食品安全追究责任,强化企业监督;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销售者角度:遵守行业自律,加大食品安全监测力度,强化社会诚信意识,实行诚信经营,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监管者角度:一: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力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取向,积极作为,不乱作为。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制度机制,实行刚性制度保障,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三: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比如:资金、监测技术,给予政策扶持等等

四:强化政府内部监督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落实追究责任,加大惩处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五:加大食品安全相关宣传,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营造“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氛围

六: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协同管理多头打击食品违法行为

七:鼓励支持多渠道的监督方式:媒体监督,网络监督。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食品从源头到终端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八:尽快制定客观公正的食品安全标准,与时俱进,形成权威性、标准的食品标准,提供食品检测尺度!

综述: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背景资料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言难尽,最关键的是意识不到位。具体体现在厂家商家诚信不到位、老百姓保护意识不到位、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总体处罚不到位。即厂家商家诚为了利益,使用劣质原料及非法添加等;部分消费者追求便宜,缺乏保护意识;监管部门查处力度不足;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不足。

应该来说,食品安全是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安定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大问题。2008年“三鹿事件”发生后,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日趋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把食品安全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0年2月,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确保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责任分工和统一协调。2010年4月,“2010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论坛上明确提出中国将把保证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0年8月,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建立了我国首家食品安全的全国性法治研究机构。这些都表明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食品制造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毒物质的情况仍然难以杜绝;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剂,加工食品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农产品、禽类产品的安全状况也不容乐观;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面临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威胁,尽管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害,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既然全社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如此重视,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呢?主要原因在于对监管者的问责不到位。问责制是一种监督与责任追究相结合的制度,它包括了问责标准的确立、问责程序及问责方法的构建、问责制度的完善等一系列内容。食品安全监督领域的行政问责,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食品质量问题的一种责任追究机制或一种纯粹的惩戒措施,而应该与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有机衔接,成为一项互为补充的独立制度。通过问责制度形成对各级监管者的问责压力,防止寻租行为,激励他们对所管辖的食品安全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加强对事故的处理和预防,以实现政府的管治目标。如果相关的食品企业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那么相应的监管部门的负责人,甚至企业所在地区的政府负责人就应该无条件地接受问责,问责应该得到严格的执行。

因此,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强化对监管者的问责。在中国目前的治理结构中,行政权占据主导地位,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一些问题的根源所在。要想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优势,又尽可能地避免由此而引发的各种治理问题,就必须要严格执行对监管者的问责,这是整个食品监管体系的牛鼻子,只有抓住这个牛鼻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

强化对违法者的惩戒力度。法律制订得再多再细,如果不严格执行也是不行的。要想从根本上遏制造假行为,就必须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让造假的成本远大于造假的收益,进而使造假者望而却步。

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监督,这个第三方从本质上说应该是广大消费者,但由于消费者过于分散,所以独立的媒体监督往往就成为消费者的最佳代理人。尤其是网络媒体,具有成本低、传播速度快、舆论压力大等特点,实际上近年来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舆论监督主力都是网络媒体。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食品安全,警钟为谁而鸣

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对相关企业的司法追责做到了雷厉风行,但对失职、渎职的监管者的司法问责远未到位。

注意:企业是生产者(生产者、经营者、监管者)此处的司法问责对应了我们的知识点

一场由馒头引发的食品安全监管风暴正从上海刮向全国。4月11日,上海超市曝“染色馒头”事件,第二天,该市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的“馒头大检查”.随后,内蒙古、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多个城市都展开了针对馒头市场的专项整治。

第二段:切入点(染色馒头事件)

类似的专项整治风暴我们其实已经熟悉。毒奶粉事件、苏丹红**、“一滴香”谜案、“健美猪”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都雷厉风行地进行过一次次大规模整治。应该说,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对迅速查清问题起到很大作用。

第三段:范围扩展到食品安全事件问题,接着阐述大规模整治的一定作用(迅速查清问题)

然而,食品问题的屡屡曝光也使我们由此深思:整治风暴能在多大程度上拯救食品安全于水火?

第四段:食品问题曝光推出整治风暴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局限性,同时隐含作者对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的整治风暴的怀疑,也在提示相关部门要在工作中创新,不断探索整治食品问题新途径

立足于大检查的专项整治风暴,并不能触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制度之痛。一时的整治风暴可以拍死苍蝇,却无法改变滋生苍蝇的环境。忽视了对整个制度环境的治理,给企业和监管者以逃避责任的借口。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中,监管机构“坚决不护短”、华联超市“给不法制作商钻了空子”,这些委过于人的自我辩白,或可窥见一斑。

第五段:对前一段的解释说明,指出了食品安全制度缺陷问题 后面的监管机构以及超市的表态实际上是反面论述食品安全制度缺陷问题 提示:超市是一种销售者的身份

事实上,许多食品安全问题源自行业“潜规则”.上海有关监管机构就透露,超市把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退还给生产商,过期食品被生产企业重新作为原料进行再加工,此乃行业“潜规则”--既已明知是行业“潜规则”,监管机构如何能多年视而不见?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无良企业自然难逃其咎,但行政监管缺失与混乱才是根源,甚或如“瘦肉精”事件中,某些监管者与不法企业、商家结成利益同盟、监守自盗,几令食品安全防线沦陷。

第六段:揭示监管者存在的问题:行政监管缺失、混乱;与不法企业,商家利益勾结 行政监管积弊不除,食品安全的承诺即是一句空话。而行政体制内积弊是不可能依靠自查、自检就可以破解的,需要来自外界强有力的监督和问责。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发生后,无良生产企业迅速被吊销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部门依法刑事拘留,但对监管机构的司法问责将何时启动呢?渴求食品安全的消费者,同样期待司法之剑挥向这些领域,追问这本应确保公民安全的“最后防线”是如何崩塌的。

第七段:观点:行政监管部门需要来自外界的监督和问责 后面的实例论据,进一步说明,对监管机构应该实施问责和监督

回顾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对犯罪企业,尤其是中小民企的司法追责已基本到位,但是,对失职、渎职的监管者的司法问责却远没有到位。今年3月底,最高人民检察院刚刚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从司法层面加大对国家公职人员在食品安全失职、渎职犯罪的查处,明确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者和执法者要有司法问责。人们普遍认为,这将极为有效地提高监管效力,从而遏制食品领域里的不法行为。这也让“馒头事件”的问责,在某种程度上有了示范效应。

第八段:关键信息:《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活动的通知》 影响:提高了监管效力,遏制不法行为

花样百出的食品安全事件,挑战着消费者的想象力;监管的无序和失措,则挑战着管理者的信用和权威。“染色馒头”再度敲响食品安全警钟,警钟为谁而鸣,值得每个人深思。

第九段:警钟为谁敲响:很明显:是监管机构(部门)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食品安全“一把手”如何负责

面对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反思道德滑坡、制度缺失的同时,一些地方也把视线转向政府监管。最近,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相继明确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统筹推进市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实现各环节紧密衔接,形成全链条监管。

面对食品安全,该如何反思:道德滑坡、制度缺失、政府监管 措施(对策):纳入政绩考核、推行首长负责制、统筹职能调整、实行全链条监督!

在一些地方监管不力甚至你推我搡的背景下,将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这不仅是对食品安全政府责任的宣誓,也抓住了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关键。评价:是政府责任的宣誓,是落实监管责任的关键!

然而,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力。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其实并非制度缺失,而是因为制度被架空、被消解。这也意味着,让领导干部的“帽子”与百姓餐桌挂钩,通过政绩考核保障食品安全能否实现初衷,同样面临不小的考验。

担忧:对政绩考核能否实现保障食品安全初衷的担忧

我们不曾忘记,同样是政绩考核重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在一些地方却曝出了这样的令人尴尬的新闻:“多省现矿难瞒报现象,部分矿工家属因利益纵容”;同样是政绩考核重要内容的节能减排,一些地方对普通居民的拉闸限电,也曾引发“节能减排”异化的担忧。我们也还记得,即使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也曾建立过相应考核评价制度,监察部门也一直在加大行政监察和行政问责力度,但食品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那么,对于这一次食品安全的考核,我们能否杜绝这种变形和异化,能否真正“考核”见效?

举例:矿难、节能减排纳入考核后,事件频发的实例,担忧目前的食品安全考核能否实现保障食品安全问题的初衷

实则是对目前国家政府在矿难、节能减排工作方面的讽刺

政绩考核的有力抓手是问责,问责的前提则是明确责任。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面临不少难题,往往是由于体制机制不畅、监管责任不明所致。这就难怪,每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人们常会听到“标准不明确”的遁词,看到“这个不归我管”的推卸。正如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有关负责人所言,“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因此,在强调“一把手”负总责的背景下,只有进一步明确细化责任,才能让工作有抓手,使权责能一致。

明确细化责任,才能让工作有抓手,使权责能一致。

由于我国食品安全采用的是分段监管加综合协调的模式,客观上会形成缝隙,这就使得综合协调的兜底、补充作用非常重要。然而,眼下由于认识水平不同、监管资源不同、产业基础不同、饮食习惯不同,各地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差异化很大,甚至不少地方机构、职能、人员不落实的情况较为普遍,为食品安全监管埋下隐患。当务之急,各地要从实际出发,落实监管人员、资金、技术,让监管职能与监管力量相匹配。监管责任落实了,才谈得上责任的追究与惩处。观点:,各地要从实际出发,落实监管人员、资金、技术,让监管职能与监管力量相匹配。监管责任落实了,才谈得上责任的追究与惩处。

构建周密明晰的权责制度,才可能避免只纳入、不考核,或者只考核、不问责的尴尬。而以往的实践更提醒各地,要确保政绩考核有实效,还要不断加大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的保障,以公开透明避免弄虚作假,以阳光问责防止“高起轻落”,进而发挥好考核问责的威力和效用。

确保政绩考核有实效: 构建周密明晰的权责制度;加大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的保障 提问学生问题:标题内容

个人评论: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生活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目前,中国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颁布诸多法律措施,食品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在保障食品安全工作过程中,仍然出现商家和企业无视法律、不道德行为;公民安全意识不强;政府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企业、公民、政府等全社会投入解决,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规范企业和商家行业自律,出台惩处长效机制,形成制度威慑,当然,更需企业和商家食品自觉行为,遵守社会诚信;二:公民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习食品安全知识;三:政府方面,要建立权威,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体系,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权责清晰分明,加强监管,引导健康消费,不断开放市场准入机制,把食品安全问题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自律,加强监管。总之,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是改善民生的需求,更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政府相关部门要“心装百姓、心装安全”,认清食品安全形势和紧迫性,自身不断加强监管,当然,食品安全问题,更需全社会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以下几篇,供学员日常阅读

人民时评:李克强“重典治乱”释放食品安全明确信号

“今年要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重典治乱必须重拳出击。”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出席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专题研讨班结业式时这样说。而20多天前,李克强同样在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要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举措、更大的力度”,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重典治乱”的一再宣示,释放出了大力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明确信号。

重典治乱:当社会情势混乱的时候,采用严苛的法律惩罚犯罪达到威慑的效果,进而降低犯罪的比率以实现稳定,重建社会秩序的目的

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重典”、“重拳”,一是其意义重大,二是目前形势严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特别是2009年以来,从部署开展“两年整顿”到出台食品安全法,再到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但也应看到,食品安全领域问题层出不穷,危机四伏。从问题奶粉到染色馒头,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毒豆芽到毒花椒,餐桌上的危险一再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对全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意见较大、呼声很高的民生问题,也成为检验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问题。从吃得饱到吃得放心,这是百姓的需求,也将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性转变。

很好的概括内容的版本,有成果,更有不足,同时强调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出拳需要给力,重拳犹需合力。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牵涉方方面面,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生产者、消费者、监管者三方合力突围,任何一方都有责任解决面对的问题。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企业发展需要“道德血液”的滋养,监管部门需要克尽公共责任把好安全关,消费者需要积极支持和配合食品安全工作。从我国食品生产的现状看,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和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还都较低,食品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巨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更加需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在各行业、各地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打击合力。

出拳需要给力,重拳犹需合力

主体:生产者、消费者、监管者(销售者)

形成合力,政府的“火车头”功能更加凸显。政府部门应一马当先,各方出力,政府部门是第一推动力。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一再表明,监管部门不仅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决定食品安全状况的关键力量。落实政府监管职责,全面加强监管,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广覆盖监管格局,一方面需要更为科学的制度设计,另一方面需要公共责任的融入。最近,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相继明确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其实就是通过制度性的“倒逼机制”,带来行动上的“动力机制”,尤其是领导干部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是示范,更是动力。如果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把食品安全问题像抓经济一样抓起来,真抓实干,将会凝聚起强大的战斗力,也会极大地增强公众对治理食品安全的信心。

形成合力,监管机制的改革完善更为迫切。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有20多部法律、近40部行政法规、150多部部门规章的约束保障,有农业、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监等十几个部门层层把关,却还是出现了“几个大盖帽管不住一根豆芽菜”的现象。一直以来,食品监管体系中“多头分段管理”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往往成为食品安全失守的重要原因。在这种“九龙治水”、“各管一摊”的机制下,食品安全监管在执行层面,常常因条块分割而衔接不畅、反应迟钝;因职责不清而相互推诿、出现漏洞,因政出多门而莫衷一是、相互掣肘,种种机制问题从不同方面削弱了监管力量,再加上少数执法人员监管不严甚至搞“养鱼执法”之类的以权谋私行为,无形中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执行力。因此,治理食品安全问题,首先需要政府部门自身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增强监管合力。

从目前看,一场食品安全的“全民战争”正在掀起。全国人大派出多路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重庆、广东、辽宁、湖南等政法部门严惩并公布了“毒豆芽”、“墨汁粉条”等一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上海市吸收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吉林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聘请1300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深入社区摸排食品安全隐患线索;四川统一发布各食品监管部门、公安和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电话;江苏、广东、内蒙古、宁夏等地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广泛张贴公告等方式,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合力治理的效果将不断显现。但也应看到,食品安全问题积弊已久,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重重挑战面前,只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用好食品安全法等治理工具,打好食品安全攻坚战和持久战,通过各方面的长期不懈努力,实现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的持续好转、根本好转。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正视食品安全的“标准焦虑”

如果食品安全标准失去了公信力,食品安全的防线又该从何筑起

近日,速冻食品名牌企业思念、三全、湾仔码头相继“露馅”:抽验食品内含危害健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执法部门追责与相关企业推责,在公众质疑与企业回应的博弈中,速冻食品新国标引起关注。根据这个新国标,金黄葡菌群检测由定性转向定量,换言之,就是允许在食品中检出少量金葡菌,而这一标准已经被一些企业援引,甚至成为证明产品合格的挡箭牌。

在食品安全形势依旧严峻的今天,食品安全标准难道越来越低?食品安全如何保证?消费者的利益谁来保护?面对公众对新国标“开倒车”的质疑,卫生部门则表示,新标准比旧标准低系误读,新标准与国际接轨,更符合国际食品微生物采样检测要求。

标准到底是否科学合理,相信通过理性认真的讨论,会有最终答案。然而,每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公众往往把目光聚焦在“食品安全标准”的现象,则令人深思:本该中立客观的安全标准,为何屡屡引发公众的批评质疑?如果食品安全标准都失去了公信力,食品安全的防线又该从何筑起?

任何标准,都是时代的产物,也都应该与时俱进,同时代要求相契合,与发展阶段相适应。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后,我国食品管理标准更新滞后,部分标准长期止步不前,二三十年不变。事实上,近年来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都与此有关。

当然,这些年来,食品安全的标准也并非完全“岿然不动”。许多标准也在重新论证修订中。然而,恰恰这些新标准的制定,每每为公众质疑。道理很简单:由于标准制定参与者需要相当的专业能力,这一限制成了有关部门、企业、专家的“关门习惯”。这样的标准制定流程,不仅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也给公众留下了“存在猫腻”的猜想空间。

这些年来,每当公众质疑食品安全标准过低了,总有一种声音呼吁,标准制定讲究国情适用。这种观点严格来说并无错,不过有时却显得文不对题。其实,谁都明白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也会尊重中国“发展中”的现实。公众无法接受的是,从三聚氰胺事件到瘦肉精事件,许多食品安全标准早已与“国情”无关,发展的中国早应该摒弃这些落后的食品安全标准,可现实中这些落伍的标准却“桃花依旧笑春风”。

因此,面对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重振食品安全标准的公信力,有关部门不能仅仅以简单回应了事,更应该思考食品安全标准是否早已落后于时代发展?标准制定是否做到了公开透明?制定权是否被“少数人”、“少数企业”绑架?

只有类似问题得到了回答,食品安全标准才不至于成为公众的焦虑,也才能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的牢固“防火墙”。

食品安全政绩考核应避免形式主义

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灌石鸡„„近期,食品安全事故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在这些事故背后,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严重缺位。不少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得过且过,只在事故曝光后才被动采取措施。最近,广东等地确定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而一项调查则显示,89.5%的人支持将食品安全与相关官员的升迁挂钩,实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

应该说,我国在食品安全上的法律法规非常多:20多部法律、近40部行政法规、150多部部门规章。今年2月,新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中更新增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首次对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人员的渎职行为追究刑事责任。4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出席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讲话被业内人士评价为“史上最严厉的食品安全重典治乱”。显然,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问题出在执行环节。

食品安全此次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无疑是釜底抽薪之策。在政绩调动一切的当下,纳入政绩考核意味着与地方官员利益挂钩,食品安全工作就不再是“鸡肋”地位,无论是经费投入上,还是工作力度上都会得到一定加强,立法完善、职责归理等方面也能快速推进。山东某县质监局一位食品审查员曾多次向记者反映,现在所有人员的工资福利从收费罚款中出,我们现在就变成了“养鱼执法”,每天的工作目标就是想着如何完成“创收”任务。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不难想象,一旦将食品安全上升到执政理念的高度,与自己的官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各级政府和官员必定自觉地把食品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食品监管是个系统工程,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就容易前功尽弃,只要有一个部门不努力就有空子可钻,这就得有人来把总关、负总责,“一把手”显然是最被寄予厚望的人选。但是,“一把手”负总责的事情不少,同样是政绩考核的内容也不少,比如安全生产,在一些地方却曝光了“多省出现矿难瞒报现象”这样令人尴尬的新闻;比如节能减排,一些地方却强行拉闸限电,制造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尽管“纳入政绩考核”屡屡被视为“杀手锏”,但实际结果会不会与初衷背道而驰,谁也不能写包单。归根结底,“纳入政绩考核”仍是上级领导在考核,社会公众对于考核模式、考核程序以及各种考核细节,都无法得知,无从参与。在我国“会议中落实、数字中发展”的传统行政模式中,考核有时沦为形式主义,也就不难理解了。虽然不排除囿于上级意志的考核是必要的,但最终的效果终究不如一场真正发挥民意的考核更直接、更有效,尤其在食品安全这种关乎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上。

应当承认,“一把手”负责可以把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监管权力集中起来,变多头管理为集中管理,将十几条“枪”换成一门“炮”,因为官员存在倒逼压力。但是,食品是一个流通的过程,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直到销售,这往往是横跨几个行政区域的事情,万一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会不会从如今各部门间的互相推诿演变为一把手之间的相互卸责?在民意对官员考核内容与方法失语、官员只需对上负责的前提下,食品安全的政绩考核会不会也上演瞒报、作假的戏码,值得警惕。纳入政绩考核体系是一个硬手段,却也不是灵丹妙药,关键就在于如何用好这一招。

重拳出击才能保百姓吃得放心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系列评论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增强国际国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有利于开拓十几亿人口大市场、促进内需扩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13日出席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暨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专题研讨班结业式时强调。

近段时间以来,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呈高发态势。三聚氰胺余音未了,毒奶粉又鲜亮登场;双汇“瘦肉精”还在发酵,上海“染色馒头”又热气腾腾出笼;宜昌“毒生姜”正在熏制,沈阳“兽药豆芽”又在疯长,种种问题食品,给我国食品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战。

各级政府、生产企业对食品安全要有深刻认识。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发,直接对百姓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从更高层次来说,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大局。正像李克强副总理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30多年时间解决了人民吃得饱的问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下决心解决群众吃得好、吃得安全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说,如果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不了,人民群众饱受问题食品危害,人们物质生活的提升就会大打折扣。

把食品安全提高到关系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中国制造”、开拓海内外市场、促进内需扩大的高度来看,笔者认为看得远、站得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打造自主品牌、加大自主创新,增强国际国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培育国际国内对“中国制造”的认知度。而食品安全危机正在重创中国自主品牌,比如:双汇用几十年创造了肉类企业自主品牌,却因为瘦肉精而毁于一旦。这个教训是深刻的。如果国际国内都对中国食品安全心存疑虑,怎么能拓展海内外市场?百姓又怎么敢放心消费中国食品,又岂能拉动内需呢?食品安全问题不尽快遏制,微观上将毁掉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从宏观角度上来说,将影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大计。

长期以来,过分以GDP论成败、论官帽大小,使得地方保护主义横行,为了追求GDP增速,一些地方政府对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与个别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政绩不无关系。此种情形之下,经济虽然发展了,百姓收入也提高了,但生活质量却没有明显提高。一些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想出一些歪门邪道,制造出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更是对百姓生活的直接侵害。地方政府和官员必须清楚认识到,对问题食品的地方保护主义也是在自毁本地品牌,自毁本地经济,是走不通的一条死路。企业生产者应该明白的是,生产问题食品是违法违规行为,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迟早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整治食品安全乱象须用重典。李克强副总理说,重典治乱必须重拳出击。让犯罪者承担应有的刑事责任,使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严格执行市场退出机制,严重违法者不允许再涉足食品行业。落实政府监管职责,对渎职失职行为要严肃责任追究。在给学员颁发证书时,李克强副总理说,“这不仅是结业证书,也是给各地的责任书。”表达了中央领导对各级政府官员确保食品安全的殷切期望。中央高层如此强调食品安全,让人们看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根本好转之希望。

2.食品安全问题案例分析 篇二

按照最新定义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及其相关产品不存在对人体健康现实的或潜在的侵害的一种状态也指为确保此种状态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IY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在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解上国际社会基本的共识是食品安全是个综合概念涉及到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和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诸多方面而作为从属概念的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均无法涵盖上述全部内容和全部环节并且它们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许多交叉由此造成实践中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重复监管和相互推诿

2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2.1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现在流行着一种怪现象, 以前忙着温饱, 没条件去享受美食,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却不敢去享受食物了, 因为怕毒从口入。这也从一个小的社会现象了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令人担忧。以前的绿色纯天然的都被剧毒农药、有害添加剂、各种工业污染特所替代, 科技进步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了好的生活, 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民以化学品为天。自古以来吃惯五谷杂粮, 现在却是民以化学品为天了———养殖业以抗生素为灵魂, 种植业以农药化肥为灵魂, 食品业以添加剂为灵魂。但有关研究表明, 非天然的化学、转基因之类食品, 与我们自身基因构成相矛盾, 会造成严重的代谢障碍, 产生各种疾病。在世界各地各种重大疫病频繁发生, 甚至有不被人们所了解的病毒蔓延, 所在这些疫情的发生, 都离不开食品安全这个问题。而我们每天数十种化学添加剂这么吃着, 其累积的结果会与健康背道而驰。

2.2 产生原因

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以下七点:

2.2.1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今年一项调查显示, 在治安、食品、医疗、环境等十一类“安全”中, “食品安全问题成国人最大不安”。而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绝大多数都与“非天然食品”惹的祸。这类食品目前已成为我们健康的主要威胁。遗憾的是, 不少人文社科人士, 以不懂技术为托词, 面对非天然的化学、转基因之类食品的危害与目前的食品危机, 态度消极, 懵懵懂懂, 浑然无所谓。

2.2.2 执行不力, 我国于2002年5月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 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动物。

但在实际检测中, 却发现在我国很多地方, 孔雀石绿仍在被普遍使用。

2.2.3 欠缺考证盲目定论, 瘦肉精事件提醒我们, 相关部门要对老百

姓的健康负起责任, 不要因一些蝇头小利盲目的去定论, 因为你的定论关系到千千亿亿个百姓的生命安全,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2.2.4 利益驱动逃避责任, 现在的许多企业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不顾消费者的安危, 出现了问题就开始逃避责任。

典型的如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食品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 要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不断的研发新的产品, 在职业技能上下功夫, 不要把精力放在如何与责任法律博弈中中。

2.2.5 政策法规不健全, 国家在管理和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导致问题不断。

被国家监管部门定为“毒品”的瘦肉精, 毒副作用严重, 但在当时研发者却以科技新成果的名义在国内大肆的推广, 并因此获得了国家的奖励, 因此走上了发财之路。他们作伪的理由是:国家正力倡培育瘦肉型猪, “我们不宜和政府唱反调”。殊不知在上世纪80年代末, 国外正在查禁此瘦肉精, 并且国内实验时猪都吃得爬不起来。“研发者”却有意将这些负面消息统统屏蔽, 利用国家管理上的漏洞赚昧心钱。

2.2.6 标准滞后, 国家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国际标准及时修改旧标准, 尤其是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更要与国际接轨。

3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素质

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面对这名目繁杂而又万分诡异的———苏丹红、吊白块、孔雀石绿、毒大米、瘦肉精、三聚奶、麦乐鸡、激素奶、加碘盐、反式脂肪酸、转基因、地沟油、增白剂、一滴香、铁酱油、漂白蘑、火锅红, 应该时刻的提醒我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开展强有力的宣传, 把宣传做到位, 不要流于形式, 让每一个人都清楚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 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 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 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 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2 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 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 制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 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 全面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3 加大监督力度, 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 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 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 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 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 从严、从重予以打击, 造成一种高压态势, 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3.4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立食品行业协会, 对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 推进诚信建设, 培养自律精神。协会要定期组织会员学习, 组织会员互相检查、参观、评议, 相互监督。

3.5 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 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 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 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 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 不但精于检测工作, 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 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 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 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3.6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加强国际合作, 为排除技术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阻碍, 保障食品的出口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 必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要注重引进与创新并举, 开展标准技术创新研究, 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为政府部门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撑。培养一批懂专业、外语好、能在标准化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级人才, 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 为建立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打下基础。

3.7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 坚持重点监控与系统监控结合, 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加强食品信息建设, 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 保障全民食品消费安全。

4 总结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从宏观上看, 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至关重要, 这个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 也是整个人类同时积极努力才能够遵循的自然法则;从微观上看, 无论是国家, 还是各监管部门, 乃至企业都应从百姓餐桌无小事的角度出发, 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提高意识;从个人的角度看, 不能只等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来解决食品安全的本质问题, 需要自觉环保、自觉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取, 时刻注意树立科学饮食观念, 正确地处理好饮食、营养、健康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奇志, 邓欢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6, (05) .[1]张奇志, 邓欢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6, (05) .

[2]吴澎, 王明林.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4, (04) .[2]吴澎, 王明林.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4, (04) .

3.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 篇三

中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分析

有毒物质的残留。有毒物质的残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食品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沉淀。蔬菜、水果、鸡肉等农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化肥、兽药、激素等的大量使用,致使有毒物质发生沉淀,依附在食品的表面,不能够仅靠冲洗清除,当人们大量使用就会造成慢性的食物中毒,危害人们你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食品加工过程中造成的有害物质超标。食品原材料在存储、加工、销售过程中处理不当出现污染,或食品本身出现毒素。如牛奶污染造成菌群超标,土豆存储不当发芽造成龙葵碱产生,食品反复油炸造成过氧化值超标等。

添加剂的滥用。添加剂的污染主要分为食品添加剂超标和工业添加剂的掺加两种污染方式。一方面食品添加剂超标。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等化学物质,在一定范围内是安全的。但是当添加剂超过一定分量,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另一方面工业添加剂的掺加。工业添加剂一般只能用于工业生产领域,价格便宜但对人的身体有巨大的危害。因此,一些不法生产商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工业添加剂代替食品添加剂,或利用工业添加剂增加食品口感,造成食品污染。

劣质物质的掺杂。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商贩不惜铤而走险,将劣质物质当作优质食品经过加工直接进行销售。如白酒中掺杂工业酒精;腐肉掺入熟肉售卖;果冻中加入皮革等。

中国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是政府、生产商、消费者多方的原因共同导致的。

生产商责任感缺失。生产商经营生产的目的就是获取利益,一方面需要保证企业的生存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当人的利益与责任相矛盾时,一些生产商就会权衡两者之间的利弊,进行决策。而现今的市场机制存在缺陷,致使许多过于看重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生产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利用掺假掺杂等不合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躲避政府监管,威胁人们人身安全。

消费者消费意识弱。消费者作为消费的主体,在消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消费行为由其决定。然而一些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相对薄弱。一方面普通民众不了解食品的实际信息,只能通过其外观进行臆断,造成购买过程中被假冒伪劣产品蒙蔽;另一方面一些消费者看重价格轻视食品质量,造成价格低廉食品占据市场,形成不合理的市场格局。

政府监管尚需完善。政府监管是食品市场安全的根本保障。然而我国食品领域的监管制度仍存在缺陷。法律法规方面,没有完善的指导方针,指导政府相关部门加强食品市场的管理;执行方面,基层部门对于相关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不足。

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面监管

无论是生产商责任感问题,还是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薄弱,食品安全常发难以杜绝的最终根源是政府的监管存在问题。因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根本的策略是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面监管。

创新监管模式。国际上食品监督领域常用的模式包括单部门监督和多部门监督两种。我国现存管理模式部门繁杂职责分散,致使相关部门在执行监管职责时存在灰色地带,造成企业有机可乘。对于产业集中度较高的食品行业,其具有产销地点分散的特点,不适合集中管理的模式。因此,政府需要调整管理模式,采取多部门分节管理的模式,由不同监管部门根据自身职责针对特定环节进行监管,保证职责明确,避免出现监管漏洞。

完善监管体制。政府是食品安全市场的监管领导者,其主要通过制度的制定,来引导或强制规范市场活动。政府应该针对各地食品市场现状,建立相应的全面监督机制和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体系,完成食品安全检测到后期安全检测的全过程追溯。各地区相关部门,一方面应对食品流入进行严格的控制,隔断生产商一切躲避检测的非法途径;两一方面应紧紧围绕食品安全保障,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整体行动,建设基层责任制度,推进全程追溯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全民监管格局,明确职责,形成协同联动管理模式,综合实施监管策略,从本(生产商)出发,兼顾标(消费者)治理,逐渐杜绝食品问题。

随着我国食品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影响民生大计的重要因素之一。食品安全不仅仅是由于食品经营生产者放弃自身责任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消费者消费认知的相对淡薄,更主要的原因是政府食品监管制度的不完善,相关部门执行能力的不足。因此,在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監管,以监督管理方式杜绝不达标食品流入市场,保证人们用食安全。

(作者单位:平阴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4.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篇四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开始实施, 人们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食品安全权利, 依然不断受到挑战。诸如苏丹红、“大头娃娃”、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一滴香、洗虾粉等问题仍然充斥着市场。食品安全问题, 越来越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民众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严重,也同时影响了食品行业的发展。

一、关于食品安全的概述

5.食品安全问题案例分析 篇五

【导师】 洪虎; 胡悦;

【作者基本信息】 东北师范大学,民商法学,2010,硕士

【副题名】以经济法学视角

6.信息安全问题分析与讨论 篇六

灿洪 [日期:2006-10-15] [字体:大 中 小] 【适合年级】高一年级 【设计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为学生营造较宽松自由的课堂,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教材分析】

广东省编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六章第1节,内容是对信息安全各方面作一个总体介绍,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更多的信息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意识,并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水平。【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全面介绍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在日常信息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使同学们在以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能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

2、初步了解信息道德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讨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2、通过网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主动学习新知识和研究问题能力。【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对信息技术各方面的问题和对计算机的操作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精选案例资源。【学习内容】

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教材中关于信息安全问题的五个案例分析,并从中提及相关信息道德和法律问题;

2、讨论并完成表6-1 信息安全相关案例分析表;

3、根据第四章信息发布所学内容,学生自己完成发布分析表;

4、学生总结信息安全问题;

5、在线课堂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6、网络论坛交流活动,讨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信息安全及相关信息道德问题。【教学重点】

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更多的信息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意识,并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水平。【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的开展活动问题。【教学策略】

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主导。以Wquestion、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相连,带音响设备);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web服务器(支持ASP);

4、信息技术教学网(平台);

5、FTP服务器软件及客户端软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详细的教案;

2、“在线课堂”网络教学课件与powerpoint课件;

3、架好FTP服务器软件及ASP支持的网络论坛。【学生准备】 预习课本第六章书。【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特色】

1、Wquestion教学法,“在线课堂”提供大量素材及课堂练习。

2、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合作完成相关分析表,培养学生团体意识;

3、通过网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主动学习新知识和研究问题能力。【教学后记】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交流与合作,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标的课程理念。围绕新课标,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深刻体会:

1、营造较宽松自由的课堂,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7.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篇七

关键词:食品安全,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食品安全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契机,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狠抓食品安全,为我国经济贸易往来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反观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状况,地沟油、太仓劣质肉松等不良现象频频发生,我们有必要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我国食品业更好发展。

1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农药使用不当

农药是农产品种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合理剂量的农药能提高作物产量,在降低虫害影响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化肥农药的使用严重超标,直接导致食品安全隐患。例如,甲醛白菜、蓝矾韭菜、涂药黄瓜等,农药的超标违规使用,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之祸。

1.2滥用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生产中的一项必要环节,它能改变食品的质地和口感,延长食品的贮存时间。但是,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就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而一些企业为了贪图蝇头小利,滥用食品添加剂及添加了非食品添加剂以外的非食用物质。例如,2009年的三聚氰胺事件;2005年3月,在辣椒酱中发现禁用已久的苏丹红一号;双汇瘦肉精事件等。

1.3工业污染严重

工业中有毒物质的违规排放,直接造成土壤资源和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为农作物和畜产品的养殖提供“天然的”环境。例如,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元素,这些废水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就会直接导致水生动物体内汞超标。人们通过饮食此类生物,很有可能出现汞中毒,从而降低人体免疫能力,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的患病风险。

2我国食品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2.1食品源头遭到严重污染

许多工业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使水源、土壤资源、农产品等遭受重度污染,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农产品或畜产品生长失衡,这些都是导致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有些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率达到21%;33.2%的农作物都接受过有机磷农药,但都没有经过安全技术处理。

2.2食品企业道德严重缺失

我国是农业大国,食品企业在市场中占据绝对规模,且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因此,食品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利润上空空间较小。部分企业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将诚实守信、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抛到脑后,在食品中添加大量廉价的激素和添加剂。例如,上海盛禄公司在生产染色馒头时,未严格按照《食品质量法》中的相关规定,随意更改生产日期,将过期产品输送到市面上。

2.3政府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食品加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环节,涉及到加工、生产、运输等各个方面,如果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直接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现行的行政管理制度虽然已经将食品安全管理统一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但是也存在执法力度不严等,许多监督人员碍于情面,怕得罪人的问题,监管部门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责,食品安全监督存在漏洞。

2.4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虽然我国针对食品安全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是对食品安全的标准和定义仍不明朗,标准覆盖面出现部分空白现象,各企业之间的参照标准和执行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我国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存在偏颇,对食品安全管理法规的制定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有些国家标准亟待更新。

3解决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3.1加快食品污染源头治理

加快安全天然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构建产品基地监督与管理体系,为食品生产提供健康整洁的环境,从根本上抑制食品源头污染。同时,制定农药使用标准,对农药和兽药的使用实行规范管理,对食品的农药残留进行监控,严把质量关,拒绝一切农药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从根本上加强对食品源头污染的防控和整治。

3.2严格掌控食品加工过程

食品加工是食品安全的中心环节,应从企业信誉情况、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食品加工环境的安全性、操作流程的规范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并要严格对以上各个流程进行密切监督。同时,还可以采用不定期监督抽查的方式,对违规企业处以相应惩罚,让违规生产的企业认识到食品安全的严重性,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从而发挥监督应有的效力与价值。

3.3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建设

我国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文件,例如《食品安全法》、《食品质量法》、《商检法》、《农业法》等,对政府部门及食品企业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立法制度的特殊性,相关法规条例呈现出一定的宽泛性,法律覆盖范围也相对较窄,因此,部分执法领域存在漏洞,这为不法商人和企业提供了违法犯罪的可能。因此,要尽快完善相关法规,为执法人员提供法律保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4构建食品安全监督与惩罚体系

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将消费者作为监督的主体,强化消费者的监督权力,并且其有权利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举报。要从思想上让消费者认识到食品安全与自身的健康密切相关。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惩罚制度,对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个人或企业予以一定的惩罚措施,例如,经济赔偿或强制查封等手段,营造良好的食品环境,促进整个行业的长足进步。此外,还要树立明确的职责,这是构建食品安全监督与惩罚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食品企业作为食品输送的直接促成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食品安全管理的各个部门要划分职责,明确监督范畴,责任要具体落实到人。对不依法办事的工作人员施以法律、行政、经济上的惩罚,构建食品安全监督与惩罚体系,有效遏制违规企业与不法人员的不良行为。

3.5企业要以长期发展为根本目标

食品企业要明确市场发展方向,以消费者的健康、满意为前提,以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为工作重心,努力在食品业建立良好的信誉。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更多消费者的支持与信赖,才会实现持续发展的最高准则。实践证明,消费者往往更加倾向于信誉好、品牌大的食品企业,如果中小型企业能够诚信经营,提高食品质量,就会招揽更多的“回头客”,久而久之,小品牌就会慢慢发展壮大,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进而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4结语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全社会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因此,我国应该尽快把食品安全问题提上工作日程,根据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从政府、社会各界和企业三个方面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从而为我国食品行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爱芳,关炳峰,王法云.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学,2012,(9):26-27.

[2]王慧.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5,(1):14-15.

[3]张静,阳金昌.我国食品安全和对策[J].才智,2015,(6):6-7.

8.新时期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八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问题举世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纷纷加大监管力度。即便如此,世界各国和我国仍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人们不断关注的同时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2015年10月1日,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法的出台能否遏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还未可知,但是可以预见,随着这部最严法律的出台,我国的食品安全必然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现如今我国的食品安全存在哪些问题,又能够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呢?

一、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

1、初级农产品的农药、兽药及金属残留超标

目前我国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状况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污染会随着本体进入到成品中,且不会伴随着加工过程去除。而与水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难可逆性。一旦造成土壤中镉、铅、汞和砷等重金属的高富集,这些重金属会进一步影响到粮食和蔬菜等主食。随着集约化农业的不断发展,土壤的退化使得重金属更易于从土壤中迁移进入作物,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倍受关注。

2、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

如过量使用防腐剂苯甲酸钠会有异味,且过量摄入会出现抽筋等中毒现象,还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肉制品中使用亚硝酸钠有一定的护色和防腐作用,但亚硝酸盐具有一定毒性,可与胺类物质生成强致癌物,因此在加工肉制品时应严格控制其使用量。此外,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片面追求利益,铤而走险滥用食品添加剂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也仍然存在。如2008年造成极大影响的“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都是这类情况,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伤害。

3、過度追求产品口感、外观,忽视产品品质

受现阶段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食品加工各企业仍处于作坊式生产,这部分企业为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产品的品质要求不高,却过分的追求产品的口感和外观。如增白剂就是面粉加工企业为迎合消费者追求面粉越白越好的消费喜好而在面粉中额外添加。

4、食品转运销售环节污染严重

食品从生产到食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生产加工只是全过程的一方面,食品的运输和销售环节也同样重要。随着食品工业化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食品供应日益专业化,拉远了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距离。专业化的同时也造成环节增加,在食品包装、贮存和运输过程,乃至销售阶段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分析原因及解决对策

1、加强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整治

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源头的种植和养殖环节,从源头整治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对于农产品,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净化农产品的产地环境,避免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富集。如可以加强安全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农产品在干净清洁的环境中生产,从根本上杜绝有毒有害物质对农产品的污染。其次,规范农业生产过程,规范农药和兽药的管理与科学,推进并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国家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切实把住农产品品质安全源头。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扩大示范区的数量和规模,提高示范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这几年,政府不断加强农药及农药残留、兽药及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工作,不断健全农药、兽药、渔药、饮料添加剂等重要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制度,完善标准、标识等,依法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行为,使食品特别是农产品的安全标准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有了基础保障。

2、继续强化食品检测能力,完善食品监管流程

在食品安全还需要监管,不能自主控制的前提下,就要不断加大监管部门的检测能力。在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下,食品检测不仅要快速、准确,更要能够进行全面检测。目前,政府需要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引进先进仪器设备,掌握先进的检验手段;另一方面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验人员,不但精于检验工作,了解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食品生产的“潜规则”,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同时,应不断完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从田间到餐桌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抽查,对滥用的农药和兽药以及超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剂加大打击力度,以起到警示作用和威慑作用,督促企业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监管意识。

3、完善食品企业的诚信道德体系的建设

监管部门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还要定期地对其进行再培训和考核,监督其目标责任书的执行情况,对其有损诚信经营、行业道德体系建设的行为进行及时地纠正与处罚。尽管新的食品安全法即将出台,但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更有赖于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在内的国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全社会良好风尚的建立,唯有全社会的诚信道德体系建设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的服务于食品安全。

4、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事前监管

按照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食品生产相关企业和经营者作为食品供应链条的主体,通过科学管理、诚信自律、公平竞争,并逐渐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完全可以构建出一个强大的食品保障供给体系,配合不断完善的监管体系完全有可能遏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此外,目前的食品监管多是事后抽查,缺少事前监管,因此还需在事前监管上加大力度,对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方面多检查,多监管,确保把风险因素控制在食品生产、加工的最前端,避免造成不想影响。此外,还要对消费者加强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在全民中加强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宣传与普及教育,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和对假冒伪劣食品的鉴别能力,让伪劣食品无处遁藏。

三、结语

食品安全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无论是相关的决策者、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唯有从我做起,以更高、更长远的视角和效益成本来衡量问题,按照一定的社会准则和道德准则为人做事,切实处理好食品生产、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利害关系,才能保障我们餐桌上的安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将会因此而最终得到圆满解决,人们享受到的不仅是安全的食品,更是营养的食品、健康的食品,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将会因此而得到极大地改善和提高。

9.安全问题分析及专项治理措施 篇九

2011年我厂紧抓安全生产工作不放松,以XX集团安发[2011]133号文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精神,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安全严峻形势,对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制定了专项治理措施,确保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现就我厂本阶段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安全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良好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生茶工作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个别车间管理人员和车间职工安全意识较弱,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尤其以拉丝车间较为严重,车间主任疏于管理,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重视,职工劳动纪律散漫,脱岗、擅自离岗现象严重,在我厂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

2、临近节假日,职工的思想比较活跃,工作注意力不集中。4-5月份,清明节和“5.1”劳动节放假时间间隔时间较短,加之周末,职工业余活动比较丰富,不能集中精力于本职工作,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通过我厂一系列的自查,发现职工班前班后会流于形式,基本上属于班长一个人的工作,没有按照要求定期传达公司的各种文件精神,也没有发挥出增强班组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

4、供用电管理存在漏洞,电缆破皮、插排过载、线路接触不良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我厂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专项治理措施

1、对XX车间进行重点整治,以点带面,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4月13日,夜班退火炉职工,XXX,XXX等睡岗,导致当班退火丝质量不合格,对车间主任和以上两人进行了100元/人的处罚;在XX公司4月份的月度检查中,查处拉丝车间设备周边环境差,拉丝车间职工孔令俊班后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停工前安全确认。我厂于5月4日对车间主任XXX和直接责任人XXX进行了处罚,希望以此引起广大职工的重视,严肃劳动纪律,保障生产安全。

以公司第二届技能比武为契机,对拉丝工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全方面的培训,增强了本工种的技术力量,培养了一批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较强的职工队伍,对我厂的安全生产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2、定期或不定期(节假日前后)召开各种安全生产工作会,分析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节假日前后要求各班组召开手心工作会,并由机修配合进行停工以及开工前安全确认。健全了安全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安检员、车间主任三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安检人员的作用,明确责任,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夯实安全工作基础。

3、将班前班后会的开展和效果情况纳入,安全抵押金的考核评分范围,对不认真召开班前班后会的班组,扣除当季度安全抵押。要求职工必须本人签到,发现代签情况,当天考勤不计入工资考核。

4、针对目前严峻的安全用电形势,厂领导经过磋商初步制定了,机、电专人负责的方案,计划由XX专门负责供用电线路及设备的维护检修等,加强对供用电的管理,初步准备下半年实行。

总之,2011年3-5月份的安全生产工作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

2011

10.食品安全问题案例分析 篇十

说到安全,涉及到不同的行业,他的重点也不同,对于我们服务行业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货品安全,从事珠宝行业,每一件商品都价值不菲,每个员工在岗前培训时,安全问题是作为重中之重的培训内容,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就曾经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一名男性走进店内,目光飘忽不定,且不看商品。当我们主动上前询问顾客需要什么,那名男子才说需要一克拉钻戒,并且不断的回身张望门口,我们也注意到了原来关着的门都被他敞开了,于是我们更警觉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由自主的行动起来,一人留守专柜内,我和另一个人使了个眼色一左一右不动声色的站在了男子旁边,并悄悄示意不远处的商场保安,保安警觉后站在了安全门的出口处。那名男子要求拿出一克拉钻戒试戴,我们的视线都牢牢的盯住戒指,他显得惶惶不安,我们在为他介绍时,也有意识的将货品拿到了自己手中。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十多分钟,男子终于起身了,惶惶的离去。

点评:发现一切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的同时需调动一切的安保资源,还要提升对现场货品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的阻止货品丢失,时刻保证货品安全。销售货品过程中在任何情况下导购的视线都不许离开货品,最多为顾客展示两件货品。一定要避免因导购的疏忽而造成货品的损失。

杨青

11.试论食品包装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食品安全;包装;策略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78-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加入了世界,形成了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由单纯的国内市场竞争,逐渐转变为国际市场的竞争。竞争的太激烈使一些食品公司只图单方面的利益,而忽视了食品包装的安全问题。在国外已经对食品包装有专门的检测,对包装中有害物质进行检测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食品安全问题。虽然我国也在食品包装上有自己的规定,但是还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1 我国食品包装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较早颁布的一部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里面简单的对食品安全进行了规定,装食品的包装应符合规定,在接下来的几年来又有几部法律相继出台,《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料卫生管理办法》、《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这些法律切实有效的对食品进行了约束和帮助。但是这些远远不足,仍然不能使市场处于一个安全平稳的状态,这就要求更多的法律法规的颁布来制约市场中不法现象。

2 食品卫生包装卫生检测标准

为了制约食品包装中的不良现象,我国一共颁布了45项符合国家级标准的条约,其中高度控制和制约的就是重金属,一些蒸发的残渣等,一些那时限制的单体和化合物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具体情况,不能满足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把这个问题已经高度重视起来了,他们不惜花重金对食品包装安全进行专门研究,在这方面的研究上我国远远落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限量的食品包装的助剂,加起来总共才有65种,但是在欧盟,将近400多种化学物质受到限制,具有明确规定的使用量,这个量在国外具有严格的限制。由于这方面的差异,逐渐把我国和国外企业的距离拉开,不仅外国商品充斥着中国市场,而且由于这方面的严重不足,致使我国的商品在出国进行检测时受到阻碍,由于这方面的缺陷使我国商品不能顺利出口,同样不能在国外畅销。

3 对食品包装进行评估的标准

食品包装材料的研究是一个涉及较深的领域,只有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更加深一步的取得成果,我国没有一个合理的标准对食品包装进行评估,最重要的是无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在这方面没有较强的技术,没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在这方面进行实际操作。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去约束食品包装材料,但这是远远不足的,由于技术的落后,我国没有对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一个合理规范的评价,我国在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和标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 食品包装检测的对策

4.1 加强检测的监督系统

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食品标准检测水平,就必须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研究人员应把国外成熟的检测系统,经过自己的加工和修改,使之适应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激烈的食品市场,把食品安全作为食品行业的最大标准和基础,这样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增强食品包装检测的力度,政府颁布的《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实施检验监管工作管理规定》,对食品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2向先进国家学习

要想真正在这一方面取得进展,就必须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经验。要把国外的标准引进国内,把国外在这一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设立一些专用部门,切实学习国外的检测标准,把日本,美国和欧盟设为首要学习目标。应该探究处一种快速检测出食品包装中有害物质的方法,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研究的同时要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和调查,把比较典型的有害物质和国际上都比较注重的物质进行钻研,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所以相对于国外来说就得付出更多的艰辛。

4.3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要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包括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使更多的技术人才能不断创新,精益求精。通过我国自己的研究,尽快把这一方面的技术空白填补上,不能在这一方面受到国外的技术限制,尽早取得自己的科研成果,才能使我国食品包装安全取得一个新的突破。

5 结语

食品包装安全作为食品生产的基础,要想在这一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把基础打好,我国严尽力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但是不能照搬照抄,因为各国经济和市场,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要在原有先进经验基础上,加进我国特有的元素特点,把食品包装安全彻底做好,达到国际水平。使我国商品不但能在国内取得好的效益,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国外取得信任,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但使我们好的形象竖立在外国人面前,为以后其它领域和行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我国在食品包装安全上取得成就,不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食品行业的前进,最重要的就是展示了我國的强大,我们不依赖国外先进的技术,我们有自己独立的技术,刻苦的钻研,将一个强大的中国展示在国际面前。

参考文献:

[1] 闫丹丹. 中国节庆食品销售包装的设计策略分析[D]. 2012.

[2] 李波. 聚乙烯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及迁移研究[D].2012.

[3] 李小梅. 塑料与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抗氧化剂的测定及迁移研究[D]. 2011.

[4] 窦桂丽. 食品包装的安全性设计研究[D]. 2011.

上一篇:年终茶话会讲话下一篇:2022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聂县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