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语文教案

2024-07-04

金岳霖先生语文教案(精选12篇)

1.金岳霖先生语文教案 篇一

金岳霖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而又极为典型的写人记事,以及重在细节的写作特点。2 帮助学生理解金岳霖先生的独特之处及其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格。3了解全文的语言风格,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 重点难点

1、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结合语境分析重点语句的深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做过学生,遇到过许多老师,有的老师特立独行,与众不同,让人在多年后仍能记忆犹新。

本文作者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作品充满诗意,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士大夫。汪曾祺先生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同样也是金岳霖先生的学生。

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占领华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师生被迫南迁,在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后来由于战火的蔓延,学校迁至今天的云南昆明,也就是西南联合大学,校史从1938.5-1945年底。著名学者钱钟书,钱穆,冯友兰,王力,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都在西南联大任过教。本文的金岳霖先生也是其中的一位教授,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汪曾祺先生是怎么写自己的老师的。

二、快速出声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本文写了哪些有关金先生的片断? 刚刚,几位同学已经说出了关于金先生的许多片段,文章当中只有这些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外貌

①古怪的样子 教学

②别出心裁的提问方式(穿红衣服的女同学回答)

③幽默的问答(以古怪的问题回答林国达古怪的提问)④枯燥的学问他觉得有趣。

⑤对话式教学(与王浩的随堂交流,兴之所至,自由随意)⑥做讲座(得出哲学和小说无关的结论),捉跳蚤(不拘小节)生活

⑦与斗鸡共餐

⑧与小孩比水果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老顽童周伯通 ⑨王府井大街东张西望(人虽老,心未老)情感

⑩为林徽因过生日 对林国达溺水表示哀悼 补充:

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曾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还是个诗人、中国现代作家,风华绝代、聪明过人。金岳霖一直倾慕着林徽因,从不掩饰自己对林徽因的感情,后因林徽因嫁给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而将爱情升华为友情,与梁林夫妇结为友谊深厚的朋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给他们照顾孩子。并终身未娶。足见其深情厚谊。

三、快速出声朗读,并思考金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词语来描述金先生,下面让我们来总结一下,看一下金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首先我们引用作者文章当中直接说的:有趣,这位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除此之外呢,他样子有点怪,率真坦诚,不拘小节,充满童心,机智幽默,重感情,充满真性情。

四、快读课文,看一下描写金先生的这些片断分别反映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

看着黑板,找一位同学来说一下,这些片断分别反映了金先生什么特点,哪位同学来试一下,请举手。外貌

①古怪的样子(有趣)教学

②别出心裁的提问方式(穿红衣服的女同学回答)(有趣而特立独行)③幽默的问答(以古怪的问题回答林国达古怪的提问)(机智幽默有学问)④枯燥的学问他觉得有趣。(率真)

⑤对话式教学(与王浩的随堂交流,兴之所至,自由随意)(率真自由)⑥做讲座,捉跳蚤(不拘小节)生活

⑦与斗鸡共餐(热爱生活)

⑧与小孩比水果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老顽童周伯通(童趣)⑨王府井大街东张西望(人虽老,心未老,热爱生活)情感

⑩为林徽因过生日(真性情)对林国达溺水表示哀悼

五、看了这篇文字,金岳霖先生就活灵活现的站在了我们面前,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汪曾祺先生是用什么手法来写金先生的。

外貌描写:样子有点怪,穿着皮夹克,身材十分高大。

动作和神态描写:走路深一脚浅一脚,微微仰着脖子,东张西望的样子。

语言描写:跟林国达以及王浩的对话,捉跳蚤时候说的话,哲学跟小说无关。侧面衬托:通过描写闻一多和朱自清来衬托。

间接描写:通过王浩的成就来间接写金先生有学问。细节描写:哀悼林国达,为林徽因过生日。

六、我们本文跟汪曾祺学习了怎么来写人,那么有没有老师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想去写写呢,如果要写你会选择从哪几个角度去写呢?

让同学们试着来口头描述一下历史王老师,看一下应该从哪几方面来写。哪位同学来试一下,请举手。

七、教后反思 本课成功的地方主要有:

1、比较好的条理性,层次简单明了。

2、重点和难点都凸显的比较好。

3、上课过程当中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废话,能够少说题外话,直接进入主题,而避免拖沓。

4、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散乱的局面,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让学生参与进来讨论。

需要继续提高的地方有:

1、应该当堂进行人物描写的练习,而不是提前写好作文之后来在课堂讲解。

2、课堂语言表达上应该更加凝练一些,继续减少不必要的废话。

3、注意课内和课外知识的比例搭配。

4、继续加强语文修养,努力把语文课堂朝着大语文课堂的方向发展,对于课本文本的把握,既能进得去,又能出的来。

2.金岳霖先生语文教案 篇二

汪曾祺先生所写的《金岳霖先生》是一篇值得一读再读的好文章, 拿南京教研室徐志伟老师的话来说, 小学可以抓住一个“趣”字, 初中可以抓住一个“真”字, 高中可以抓住一个“苦”字。笔者认为, 作为高中生来说, 不仅要读出“趣”, 还要读出“趣”之“雅”;不仅要读出“真”, 还要读出“真”之“贵”;不仅要读出“苦”, 还要读出“苦”之“涩”。

一、读“趣”之“雅”

金岳霖先生为人天真, 率性自然, 而汪曾祺先生为文更是涉笔成趣。“哲学教授”穿体育教员才穿的夹克, “无儿无女”却自得其乐, “雅士”却好养斗鸡, “大人”和孩子比水果, “老人”却东张西望。汪曾祺充分运用对照手法, 自身年龄、身份和情态的对照, 金岳霖与周围人的对照, 在对照中凸显出无穷妙趣。这趣因独特而分外分明而富有个性, 这趣在对照中分外夺目而有趣。

但这趣, 不仅是好玩而让人发笑, 更多的是“雅”, 这趣的精神底子是魏晋名士风度。冯友兰先生曾这样评价:“金先生的风度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嵇康的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天真烂漫, 率性而行;思想清楚, 逻辑性强;欣赏艺术, 审美感高。我认为这几句话可以概括嵇康的风度, 这几句话对于金先生的风度也完全可以适用。”讲课捉虱一节, 汪曾祺先生写得极为传神:“小动物”“捏”“看”“甚为得意”, 寥寥几笔, 有语言, 有动作, 有神态, 不以为窘, 更不以为苦。一个严肃的演讲, 一个庄重的论题, 以没有关系结束, 以捉虱收场, 让人忍俊不禁。金岳霖先生的讲课捉虱之趣, 与桓温扪虱而言如出一辙, 但绝非刻意模仿。

而真正能代表金岳霖先生趣味之内涵的是他对学问的态度, 乍看有趣, 实际上是雅之至。他不仅说“我觉得它很好玩”, 而且说“世界上似乎有很多的哲学动物, 我自己也是一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金岳霖研究学问, 摆脱名利之目的, 只为好玩, 正是对逻辑热爱到近乎痴迷, 才一玩就玩了一辈子, 一玩就玩成了“中国哲学第一人”, 《知识论》一书六七十万字, 初稿写成后毁于战火, 只得重写, 写了两遍。他对哲学真可谓一往情深, 这种趣不可复制。

这“趣”的个性底色是率真、无机心、纯洁的赤子之心, 这“趣”的文化根基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晋名士风度。这“趣”是童趣, 也是情趣和志趣。超凡脱俗, 不可复制, 也无法模仿。

二、品“真”之“贵”

文中记叙的金岳霖先生的诸多言行貌似有趣, 实则是孟子所说的“大人者, 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他在学术问题上说真话, 待学生、朋友一派真诚, 为人天真不造作有真性情。

他真诚, “我的眼睛有毛病, 不能摘帽子, 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 请原谅。”这是每一学年对新生上课的“实情告白”。如实告诉学生, 直陈原因, 消除学生的疑虑。

他真实, 讲《小说和哲学》, “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 不料他的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面对大家的期待, 他不故弄玄虚, 也不随众附和, 尽管“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

他天真, 不仅与斗鸡同桌吃饭, 还养过蟋蟀, 斗蛐蛐, 家里的蛐蛐罐一大箩, 雅士俗好, 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不必附庸风雅, 只是在理性的王国之外进行自由的释放。

他认真, 林国达死了, “这一堂课, 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面对年青而美好的生命的不幸逝去, 金先生之“一直没有笑容”与《晋书·阮籍传》中所记载的阮籍为“兵家女有才色, 未嫁而死”之哭, 何其相似。一样的坦荡率真, 一样的珍惜美好, 痛惜伤逝。林徽因已然去世, 金岳霖的情意依然萦怀, 专门为其生日请客, 特地到北京饭店这样豪华的地方, 到了之后“才”宣布, 态度郑重几至神圣。而林徽因活着的时候, 不过“坐定之后, 清茶一杯, 闲话片刻而已”。死后如此隆重, 两相比照, 恐怕满座都要为之感佩吧。

金岳霖之“本然”, 可谓到极致, 真正可贵。

三、思“苦”之“涩”

汪曾祺先生在《蒲桥集》自序中说:“过度抒情, 不知节制, 容易流于感伤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 (也是一切文学) 的大敌。……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 自然一点, ‘家常’一点的……”很明显, 汪曾祺不主张倾泻式地任感情的洪流肆意奔涌, 而是有意将感情加以节制, 将感伤藏于家常语之中, 如泉水行于冰下, 有点幽咽, 有点苦涩。但反复细读, 还是能读出平淡语之后的感伤, 因此回味特别悠长。

最典型的莫过于作者记叙金岳霖先生晚年按毛主席的指示坐平板三轮车接触社会:“王府井人挤人, 熙熙攘攘, 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 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本已深居简出, 却要接触社会;80多岁的老人, 坐着平板三轮车;名满天下的大哲学家, 无人识得出。这样的境遇, 俨如“独立市桥人不识, 一星如月看多时”, 但凡用心读的人都难免唏嘘不已。

此外, 本文提到的他的学生王浩曾说, 金岳霖的3本专著都完成于1948年底以前。“金先生于1949年以前及以后追求了两个很不相同的理想。”对此王浩的评价是“所以一个人如果多年来专心追求一个理想而中途忽然转向另一个理想, 恐怕不易得到像持续一个理想所能得到的成绩。”在时代的浊流中, 这样一个有雅趣、有真性情的人, 也不免被要求, 被作出改变, 不能不让人哭笑不得。

而文章的首尾作者一再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 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许多教授”, 金岳霖只是其中一位, 值得写的还有很多很多;“应该有人”, 饱含不尽的期待和隐隐的无奈;“好好地写一写”, 带着意犹未尽的遗憾。写这篇文章时, 汪曾祺先生也已年近古稀, 写完这篇文章之后十年, 汪先生也去世了。

3.再谈《金岳霖先生》 篇三

再读《金岳霖先生》,我不禁被文中的几处细节深深打动。

细节一:他的眼睛即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短短的几十个字,却两次出现了“深一脚浅一脚“,这好比是一个特写镜头,在我们的眼前重复出现,挥之不去。“深一脚浅一脚”不止是因为眼疾,更是因为走的是土路,由此也折射出艰难环境下人物的执着坚守,而这种执着坚守是多么不易,背后的辛酸孤独苍凉又岂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细节二: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

这无疑写出了金先生的童真可爱,但细细品一下,童真背后又不乏孤独苍凉。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斗鸡和他平起平坐,一起吃饭。试想。又有哪个人不想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但金先生不愿意介入世俗,他特立独行,情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其孤独又有几人能体会?

细节三: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音的生日。”

林徽因是金先生一生的挚爱,为了她的幸福,他选择了退出,选择了“逐林而居”。当伊人已去,当梁思成已再娶,金先生还在惦记着徽因的生日,其至情至性,重情重义,跃然纸上。世上再也没有第二个林徽因,当“逐林而居”都已成为不可能,其心酸凄凉又怎是言语所能传达的?

细节四: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这时的金先生已经八十岁,坐在平板三轮车上却像小孩一样“东张西望”,读到这里,我们除了读到他的“为人天真、热爱生活”外,是否还有一种心酸的感觉。这是一个有学问的老头,同时他也是一个孤独的老头,一个不谙世事的老头。看到他的“东张西望”,我们会莞尔一笑,会充满敬佩(就因为毛主席的一句话他就克服一切困难去王府井接触社会),更会心生疼爱和不忍。

巴尔扎克说过:“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真实。”通过这些细节,我们读到了一个真实的金岳霖先生:他不仅有“有趣的”一面,更有至真至诚的一面(不管对学问对学生对朋友),还有孤独苍凉不为人知的一面,这才是一个立体的金先生。

4.【修改】金岳霖先生教案大全 篇四

汪曾祺

教学目标 :1 .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特点。.帮助学生理解金岳霖先生的独特之处及其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格,并能正确地

把握和借鉴。.结合课文,了解全文的语言风格。

教学 重点难点 :1、文章的线索。、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大家留下许多奇闻异事。今天上课之前,我也给大家讲个名人轶事。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有一位哲学家,有一次,他打电话给他的朋友陶孟和,陶家的佣人问:“您是谁?”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自己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可以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请求再三,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出去问他的车夫王喜。谁想王喜也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来:“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 阿弥陀佛,原来姓金!”说到这儿,我想大家都猜出来他是谁了吧?

(板书题目)

二、金岳霖先生简介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

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

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

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

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金岳霖是现代中国哲学第一人。

{而就是这么一位满腹学问的大学者却在打电话的时候突然忘记自己的名字,我们不禁要问金岳霖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看看金岳霖先生在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汪曾祺先生的笔下又是什么样的。}

三、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文章,思考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金岳霖先生的。}

{读完文章之后,同学们感觉金岳霖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那么作者对金岳霖先生总的评价又是什么?}

(一)总体评价:“西南联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第一句正是全文的核心句,而其中“有趣”一词是全文的文眼。那么汪曾祺先生说金岳霖先生有趣——}

(二)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体现先生有趣之处!

1.外貌:古怪的样子

【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

【追问】在具体的事件描写之前作这些外貌描写有何作用?

作者采用远近结合的观察手法写金先生的外貌的。“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这是金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一个总体的肖像。接着,作者写金先生常年戴帽,进屋也不脱下;更奇怪的是他的眼镜镜片都不是一样的:一片白,一片黑,以上是近观。远观金先生却是一位身材高大,穿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西南联大的土路上。这样一个很奇怪、很有意思的教授,很自然地就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教学:穿红衣服的女同学回答

以古怪的问题回答林国达的提问

回答学生深浅不一的问题,有问必答

与王浩的随堂交流

觉得逻辑“很好玩”

得出“小说与哲学没有关系”的结论

扪虱而谈

3.生活:与斗鸡共餐,与小孩比水果大小

王府井大街东张西望

(三)“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金岳霖先生身上,还有重情的一面,试着在文中找出相关事例。

4.情感:对林国达溺水表示哀悼

为林徽因过生日

{作者从四个方面通过一些小事写了金岳霖先生,而这些小事中又处处是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四)细节描写学习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换句话说,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

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

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行动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表情变化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事物细节描写

肖像细节描写

即对人物肖像进行细节描写。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语言细节描写

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在鲁达打死镇关西之后他诈死,就是一个语言的细节,说明鲁达粗中有细,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读书人窃书不算偷。”

行动细节描写

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比如,还是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关于鲁达借银两帮助金老父女这个段落中,在使用的动词上就生动的表现出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鲁迅《药》)作者对康大叔取钱的动作描写,用了“抓”“捏”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他接钱、数钱的熟练程度,生动地刻画了康大叔凶狠、贪婪、惯于敲诈的丑恶嘴脸 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表情变化细节描写

事物细节描写

即对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对鲁提辖如何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这个部分的描写就可以看作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细节描写。

场面细节描写:《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一群“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实例】朱自清《背影》: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个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通过品味动词,从中感受到父亲年迈、遭受打击后显得步履艰难,感受到父亲爱儿子的真情,还写到自己的情感反应,也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怜爱之情。我在将父亲说的四句话也作为细节加以品味。《背影》从发表 至今,始终具有巨 大的魅力和影响 力,关键在于作者 抓住了生活中的细 节。父亲给儿子送别时买几个橘子,原是件 寻常事,朱自清却能很好地选取“父亲过铁 道”这一细节,把父亲对儿子的慈爱,儿子对 父亲的眷恋等特别真挚的感情,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反映出来,从而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达。)

四、品味鉴赏

文中的细节描写有很多,请每个同学当一回鉴赏家,在这篇课文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有哪些?品一品,说一说,这些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外貌:古怪的样子

教学:别出心裁的提问方式(穿红衣服的女同学回答)

幽默的问答(以古怪的问题回答林国达古怪的提问)

对话式教学(与王浩的随堂交流)(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扪虱而谈(不拘小节)晋书 王猛传 魏晋南北朝(战乱频繁,政权更替多变的,但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却是极度的自由。由于政治的黑暗,知识分子心系朝廷却遭到了无情地屠杀,精神无所依托,于是他们回归自然,本真,形成一种名士风度:放浪形骸,表现为饮酒、服药,不拘礼节,自由、率真,可谓真性情也。)

生活:与斗鸡共餐(世说新语 群猪共饮)

与小孩比水果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老顽童周伯通

王府井大街东张西望(人虽老,心未老)

情感:1.一个叫林国达的学生淹死了,金岳霖感到很不幸,很痛苦,上课也就没了笑容,这既是师生之情的真实流露,更是对生命的意外消逝所表现出来的悲悯。金岳霖是哲学家,而哲学关注的就是生命的价值,可以说,金岳霖不是仅仅在纸面上做学问,更能用他的实际行动实践他的学问。

2、为林徽因过生日 补充: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曾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还是个诗人、中国现代作家,风华绝代、聪明过人,她嫁给梁思成后,金先生为她终身未娶,将爱情转化为友情,与梁林夫妇结为友谊深厚的朋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给他们照顾孩子。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可见金先生重于情深于情。《世说新语》上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如果这个我辈能囊括一些人的话,金先生算一个吧,我们也就算最下不及情的那一类吧。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在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个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让我们用什么话来评介他呢!也许我们无从说起,那么还是用汪曾祺的文字来概括吧!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先生特点的那句话?

这句话是:“这位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小结:汪曾祺先生用细腻的笔触,从外貌、教学、生活、情感四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待人真诚、坦荡的大哲学家。这篇文章处处从细节入手,伟大的品格在琐细的小事上得以体现。生动的细节使整篇文章读来清新自然、内蕴深远,可以弹掉人世间的浮躁之气,能够荡涤人的心灵。整篇文章看起来短小随意,却在精致中渗透人生,以小见大地写出了金岳霖先生最美好的人性。

五、拓展延伸

【讲一讲】同学们上学多年,一定遇见过许多老师同学,他们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有特点的言行举止。

【写一写】请同学们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文字来描述你的同桌,表现出他或她的特点。

【备用】、问题探讨

文章第二段写了闻一多的穿戴以及他大骂蒋介石的事件,还写了朱自清的穿戴;第八段还写到了王浩,是不是跑题了?分析闻一多朱自清语段。

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师从沈从文。其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兼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心韭,秋末晚松,滋味近似。”文中始终贯注着互融相济的儒道文化思想,因此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士大夫”。而汪曾祺的小说和散文中常会有一些文字似乎游离于主体内容之外的文字。有评论家称其为“闲笔”,说这成为了他的写作的一种风格。

{那么同学们是怎么看待本文中的这些“闲笔”呢,提示是开头结尾}

一个人——一批人

闻一多、朱自清与金岳霖有何共同点:贫穷

虽然作者记的是金岳霖先生一个人的事,但是,个体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与周围的人和世界发生联系,只有在此基础上,个体的形象才会丰富和充实起来;而且与金先生有关系的人都是西南联大的同事和学生,这样一个群体的行为当然具备深入了解的意义。回到文本的语言上,这小小的闲笔,其实大有深意。看似平淡,实则隽永。

七.回顾总结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

八、作业布置

5.《金岳霖先生》说课稿 篇五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内容是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金岳霖先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做教学说明。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共六个单元,第二单元重点是训练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征,《金岳霖先生》是最典型的文章,对学生习作有举足轻重作用。教材这样编排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淡化“工具性”注重“人文性”的理念,向我们明确了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要求。为实现本单元教学目的,我设计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自学字词,了解文章富有情趣的写人记事之特点。过程与方法:认识文章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进行写作练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金老做一个有学问、重情感、懂生活的人。重点:鉴赏文章细节美,感受金先生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语言风趣有韵味,须抓细节精读,所以确定教学方法为研读法,合作交流探究法。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充分理解、体验”,为此我设计学法是自学法,批注式阅读法,讨论法。

教具:作者简介,西南联大的生活图片及自学提纲。说学情 :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思考,设计1课时。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本文从情感入手, 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透过一件件

小事,探寻先生性格特征,体会真实的人性美。

(一)以趣导入,激发情趣。

导语:说到《再别康桥》,大家会想到一个人,但他不是徐志摩,他终生未娶,晚年逐“林”而居,林徽因逝世后,他亲笔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八十高龄被接到梁家,孩子们称他“金爹”,他是谁?他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金岳霖先生。(板书)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络。

1、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作者简介。思考:金岳霖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找出总领全文的句子及文眼“有趣”。使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

2、引导探究: 默读思考:金岳霖的“有趣” 体现在哪些方面?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板书:外貌,教学风格,行为举止)

请画出金先生“有趣”之处。中学语文教学强调对文章脉络疏通,摒弃乏味的归纳,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学生点、画、批、注后,畅所欲言分享收获。(通过样子怪,点名怪,抓跳蚤,单身汉,养斗鸡,宴宾客等理解)从外到内,由形及神,认识人物特征。

个体探究:在金岳霖的先生的众多趣事中,哪一处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采用细节描写方法)

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大胆

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有些学生对细节描写与详细描写概念容易混淆,我们要通过《背影》《孔乙己》两篇课文重温细节描写,感悟细节描写的妙处。

3、小组合作交流,品味细节描写所表现出金先生的性格特点,感受金先生人格魅力。(例如:穿着打扮; 风趣幽默:如抓跳蚤、养斗鸡;感人:为过世的林徽因过生日„„)

(三)回顾全文 提升认知

师生互动:说说我眼中的金先生,或给金先生写颁奖词。(板书: 爱学生,思挚友,朋友多。)(重情)

通过师生互动,彰显学生学习主体,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教师注意问题资源生成,及时评价激励。)

教师总结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先生用精彩的描写,再现了中国哲学泰斗金先生的真性情,我们要学习他的写作手法,描绘多彩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

(四)拓展训练

授之以渔,作文实践。请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描述同桌或老师,突出他的性格。(当堂朗读,师生评点,检验效果,懂得好文是改出来的道理。)

(五)课外作业

1、以《篮球比赛》为题,构思一篇小作文。

要求: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字数不限。

2、阅读汪老的《受戒》,法国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六)板书设计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一、外貌(奇特)

爱学生(帽子 姿态 眼睛 衣着)

(有趣)

二、教学风格(独特)

思挚友

(重 情)

。(点名怪

幽默答 见解独)

三、行为举止(怪特)

(抓跳蚤 养斗鸡

好玩耍)

细节描写

独具匠心

朋友多 人物特征

6.金岳霖先生语文教案 篇六

一、基础验收

1.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沿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B.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

C.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的大哲学家。

D.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

2.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作曲家多年积淀的质朴纯实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充满了纯朴的人性之美。②他对我有很深的,以致在我提出合理的建议时也常常反对。

③这些赠品都是他们

不舍得用,不拿给人看,一直藏在小包袱的最里层的。A.契合偏见

素来

从来

B.契合成见

从来

从来 C.吻合成见

素来

素来

D.吻合偏见

从来

从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的是()

A.中国女足0比1负于挪威队,无缘本届女足世界杯四强,这是个赛前就被许多人预测到的结果。实力早已今非昔比的中国女足面对排名世界第四的挪威队,失利应在情理之中。....B.刘经理果然是商场高手,很快就和外商谈好价格,签订了合同,完成了“凯利公司”的第一笔一锤子买卖。.....C.苏轼《和子由渑池怀归》诗的前四句说明了一个哲理。苏轼早年的经历、理想、抱负有如雪泥鸿爪,如今回忆起来令人感慨万千。....D.目前,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在各大新闻媒体上,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诸....如股市大跌、楼价跳水、工人失业等令人沮丧的报道。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入画的。

B.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闻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

C.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逻辑,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是选修课。

D.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广东粤通公司出口烟花爆竹储存爆炸事故,反映出烟花爆竹在生产、经营储存等环节和安全监管中存在重大隐患。

B.母亲为我赚学费的经历给了我一份温暖,不至于让年少的我继续自卑和惶恐。但是,对母亲的心疼却贯穿了我的生活,那份浓浓的爱我将在心底永远铭刻……

C.三十年的改革之路并不平坦,特大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和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几多忧虑和担心,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焕发。D.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本应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可法国总统萨科奇却在中欧峰会的关键时刻,会见**,干涉中国内政,这对于金融危机是毫无益处的。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美国著名画家麦克唐纳还根据基姆的描述,画出了万户飞天的插图。②因此这次实验,被6个世纪以后的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试图利用火箭升空的首次壮举。

③由于万户想象得太简单,风筝和椅子也不符合飞行原理,飞行试验最终失败是情理之中的。④基姆在《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引用这条史料后,引起了欧美各国火箭学者的注意。⑤但万户这种大胆而天才的技术构思,比后来俄罗斯有“火箭之父”称号的齐奥尔科夫斯基1903年提出的利用火箭进行星际交通的设想早了几百年。A.①③②④⑤

B.③⑤②④①

C.①④⑤②③

D.③⑤④②①

《金岳霖先生》课堂作业

1.A 前沿——前檐 2.B 3.C

7.金岳霖先生的翻译思想与学术贡献 篇七

一、金岳霖的西方求学生涯

金岳霖早期曾留学美国, 他的父亲金珍曾以绍兴师爷的身份追随洋务派著名首领、上海南洋公学 (交通大学前身) 创办人盛宣怀, 并成为其部下得力干将;他的母亲唐淑贤为清代著名理学大师、两江总督唐鉴的孙女。金岳霖的几个兄弟都是中国第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 比如长兄金岳祁是光绪庚子浙江乡试举人;次兄金岳祐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曾留学德国八年并获采矿专业硕士学位;三兄金岳祎曾留学过俄罗斯。在这样的中国传统思想与洋务派思想并行的家庭氛围下, 作为家中的幼子, 耳濡目染的金岳霖从一开始便接受了中西方文化的双重熏陶, 为以后其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创立和发展自己独特的文化哲学和逻辑思想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之后民国的正式建立, 激励着十七八岁满怀强烈爱国之情的青年金岳霖发奋图强和勤学苦读。1911年, 金岳霖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 受到官费资助, 金岳霖留学美国并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商业科,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他对于商业科目兴味索然, 认为“簿计者, 小技耳, 俺长长七尺之躯, 何必学此雕虫之策。昔项羽之不学剑, 盖剑乃一人敌, 不足学也。”如同鲁迅弃医从文一样, 他敏锐地意识到真正的“无可匹敌”的大学问应该是那些改造人的思想和灵魂的学问, 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改读政治学。1917年, 金岳霖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学位, 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继续攻读并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期间, 孙科、宋子文、蒋梦麟等都是他的同窗好友。

1921年在短暂回国后, 金岳霖又远渡重洋, 先后赴英、德、法、意等欧洲各国留学讲座, 其中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停留期间, 他深受哲学家罗素和休谟逻辑思想的影响。作为专门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专家, 金岳霖最早将西方现代逻辑全面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大地, 并且经过缜密思考和深入研究, 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互结合, 建立了富有自身独特思维的哲学体系。金岳霖之所以能够在哲学和逻辑学方面取得巨大进展, 是与其高超的英语水平密不可分的[1]。对于金岳霖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 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费正清曾对其作了高度的评价, 认为金岳霖的英文“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能够在音调、含义、表情等各方面分辨出英语中最细微的差别。”

二、金岳霖的翻译思想理念

凭借深厚的英文造诣和高超的英文水平, 金岳霖惯于采用英语思考和研究问题, 并且一生坚持直接使用英文来撰写重要论著, 其内容则涉及哲学、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对于金岳霖的高深学问, 郭湛波在其专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曾明确指出:“思想过于周密, 理论过于深邃, 文字过于谨严, 不善于运用符号的人不能了解其学说思想, 而善于运用符号的人既不多, 故了解金先生的学说思想的人甚寥寥”, 对其所具有的高深学问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在我国译学领域, 金岳霖是一位在学术研究和翻译实践上颇有建树的知名学者, 并在许多个人专著中围绕西文的翻译理念和翻译技巧阐述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看法, 在学术界和翻译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在其专著《知识论》中, 金岳霖以专题形式讨论了西文的语言与翻译问题, 并且以全新的维度和视角深入说明了两种特征各异、表现不同的翻译方法。以语义学和语用学思想研究为基础, 对于一般和传统意义上的“直译”和“意译”的提法, 金岳霖进行了富有创新式的继承和扬弃, 他首次明确提出了“译意”和“译味”两个翻译的术语概念, 并且对这两种术语的具体特征进行了说明介绍和分析探讨。在金岳霖看来, “译意”就是将语言的意思用不同的文字表达出来;“译味”则是将语言的情感趣味用不同的文字表达出来[2]。相对于传统的“直译”和“意译”, “译意”和“译味”的说法和涵义更加能够切中要害, 其不仅揭示了翻译的本质, 而且拓宽了研究的视角, 也减少了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不必要的侵扰和纷争, 凸显了翻译的“信、达、雅”原则。金岳霖的学贯中西, 其在哲学方法论的研究过程当中, 也在不断地关注和探索着语言的理解与翻译问题, 并且独特地通过哲学家的眼光来对语言进行必要的审视。

金岳霖从哲学视角对语言翻译具有深刻的理解。在前期的研究过程当中, 他重点关注于语言的本体论功能, 之后他则更多关注于语言的工具性功能。作为一名具有传统中国哲学血脉和深受西方哲学影响的学者, 从哲学思维的角度, 金岳霖曾为“翻译”给出了如下的诠释:所谓翻译, 就是文字翻译工作者与对象语言之间存在的理解、注释、解读和领会, 是一种心物交汇的客观性活动。正是因为如此, 翻译的真谛在于其并非只是局限于不同种类语言之间的单纯行为。对于译者来说, 语言变换当中都存在着翻译材料与译者心灵进行相互沟通的重要成分。总之, 以哲学家的睿智和聪慧, 金岳霖在译学领域为人们贡献了一种全新的翻译模型与思维方式, 对我国的西文翻译事业作出了开拓性贡献[3]。

三、金岳霖的学术贡献

从知识论架构和思想性框架方面来说, 金岳霖可以说是深受西方文化哲学和逻辑学的深刻影响, 但由于他国学功底扎实, 个性趣味显出传统中国情感, 因此其在学问研究上带有浓厚的中西合璧味道, 这些也对他之后的学术贡献产生了一定影响。

1925年, 受徐志摩力邀, 金岳霖回国与其合办了英文杂志《全球季刊》, 面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声音。之后, 金岳霖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 并且依照自己对于西文专著的理解感悟, 以西方现代哲学和逻辑学专著为范本, 精心设计哲学和逻辑学专业课程。他将现代哲学核心理念的深刻把握转换成幽默风趣的演绎讲解, 言辞精美、论述得当、引人入胜, 甚至吸引了许多外系的学生前来旁听。1936年, 金岳霖的《逻辑》课程讲稿被商务印书馆以“大学丛书”的形式正式予以出版, 其一经出版便引起了文化哲学界和西文翻译界的高度重视, 被称为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纯粹逻辑著作”、“国内唯一具有新水准之逻辑教本”, 而金岳霖也因此被学界称为“金逻辑”。类似《逻辑》课程讲稿的形成, 都是金岳霖在孜孜不倦追求对西方经典著作的研读基础上获得的, 客观表明了其深厚的翻译造诣。

在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上, 金岳霖追求全面与细致, 比如关于西方著名逻辑著作《穆勒名学》一书, 他不但对其作出了深入的解读, 而且对清末民初思想家严复未曾翻译的“假设”篇也进行了详细的评介。《穆勒名学》是现代逻辑出现之前反映古典传统逻辑的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 借用波兰华沙大学佩尔斯教授的话语:“其是全世界都在读的一本书。”对于这本书的深入解读, 充分表明了金岳霖所具有的翻译水准和感悟能力。

由于具有较高的英文造诣, 建国后金岳霖与钱钟书、王佐良等人被确定为《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的委员, 参与《毛泽东选集》中文版的英译工作。以金岳霖等学者参与翻译的《毛泽东选集》英文版, 集中体现了深刻的翻译理念和多样的翻译技巧, 已经成为当今不可多见的汉译英翻译精品工程, 也是学习者练习和体味汉译英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绝佳教材。

参考文献

[1]陈大亮.金岳霖翻译思想的悖论解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1) .

[2]许建平.试论金岳霖在译学领域的建树[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3) .

8.《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与点评 篇八

[教学设计](刘久娥)

设计思想:

《金岳霖先生》是国学大师汪曾祺先生晚年所写的随笔性的散文。作者用其一贯的亲切生动、自然朴实的笔触描述了金岳霖先生生平“趣”事,表达了他对金岳霖先生由衷的喜爱与敬仰。如何通过教学让文本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培育、生命顿悟产生作用,以及如何发生作用,是本教学设计的追求与目标。本设计主要运用叶圣陶先生“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恰当地设计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故事情节与生命世界,走进作家的艺术风格与语言天地,在广阔的语言世界与精神世界中独得生命的感悟与素养的发育。

教学目标

1、解读金岳霖“有趣”个性与“真”性情人生;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精神。

2、学习作品中细节写人的手法与语言,领会专题板块“一花一世界”的艺术手法。

3、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师生互动互融、共同学习成长的课堂风格。

教学过程

一、渲染阅读情境,介绍人物特点与作品风格,感知文本。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道学习国学大师汪曾祺先生晚年所写的一篇随笔散文《金岳霖先生》。我为了上这节课,我将这篇文章读了很多遍,越读老师越喜欢这篇文章。为什么呢?

我越读越觉得金先生太有趣,太可爱了。越读越觉得汪先生的随笔散文很生动、很亲切、很自在、很朴实,很像汪先生的为人,确实让我感到文如其人。

1、同学们,打开课文。读了标题,我们首先想了解:金岳霖先生是谁?

通过预习,从课文中我们可以感知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金岳霖先生是西南联大“有趣的教授”之一。

学生: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的教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

学生:他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明确:学生们从课文中所获取的正是我们理解金岳霖先生的主要信息。另外还可向学生作点补充: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湖南长沙人。16岁进入清华学堂,19-23岁到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到清华大学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此后到建国前在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做过哲学系教授、主任等,建国后在中国科学院任过学部委员、在中国民盟任中央委员等。

2、我们要读这篇文章会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汪曾祺是谁?通过文章及文下注释,请作介绍。

学生:书下注释是,汪曾祺(1920-1997)是扬州高邮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学生:汪曾祺是金岳霖先生的同事与朋友沈从文先生的学生。

明确:汪曾祺是在67岁高龄写下这篇对已故大哲学家的回忆性散文的。从标题和称谓和行文的语气可以体现出作者对金岳霖先生由衷的喜爱与敬仰。书下注释的两作品都是散文化的小说,描写富有情趣的地方风习与世态人情;行文娓娓而谈,态度亲切;语言自然,风格清新朴实。

3、汪曾祺先生是在什么地方认识金岳霖先生的呢?“西南联大”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明确:西南联大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建的大学,被认为是大后方的“精神圣地”。为什么被誉为“精神圣地”呢?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学校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对科学、思想、艺术保持着执着的追求。学术氛围与境界是特别的自由与博大,成为令人向往的科学思想与学术精神的高地与宝地。

“西南联大”汇聚着当时众多的大学问家:有金岳霖先生、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一批很有趣的教授。西南联大造就了许多大科学家,如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专家邓稼先、朱亚光等。

二、走进文本,赏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

1、西南联大那么多教授,为何汪曾祺先生就爱写金岳霖先生呢?课前已请同学们做过预习。现在请同学用文中的语句来作答。

学生:金岳霖先生“有一肚子学问……”。

学生:汪曾祺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写过但没有尽,“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学生:“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明确:金岳霖先生是西南联大“有趣的教授”之一,可以肯定地说,金岳霖先生是西南联大一个十分有趣的人。这是一个最显性的原因。

2、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引起下文、总领全文等。

明确:交代写作的缘由与动机——这篇随笔的“文眼”。

3、这篇文章确实写了金岳霖先生许多“有趣”的事——10件“有趣”的事。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感到最有趣的事,说出这些事为什么让人感到“有趣”?并说出这些情节故事的写作手法。(以学生解说、赏析为主,形成阅读——鉴赏——评价的思维模式)

第二段:样子怪——帽子、眼镜、姿态、穿着、行走

解说:率意,无拘,与大学问家、学术的高雅形成对比

写作手法:语言描写——真诚

衣着(外貌)描写——率意

姿态描写——无拘

第三段:独特的提问方式

写作手法:语言描写——简单、直率

第九段:扪蚤而谈。

语言动作描写——率真自在、不拘小节,随心所欲

第十段:与鸡同餐与少儿游戏。

写作手法:叙述——天真稚气,童心不泯

第十一段:记故人生日。

写作手法:衬托、语言描写——深情、执着

第十二段:了解社会的方式。

写作手法:叙述——板车上东张西望(童趣、天真、可爱,热爱生活)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文章除了运用叙述外,主要是通过对金岳霖外貌、语言、动作等细小情节的描写,写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有趣。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细节描写。

那么究竟什么叫细节描写呢?

细节描写是能体现人物内心世界与个性特征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小情节的描写。(不能体现人物内心世界与个性特征的孤立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都不能算是细节描写)

教师归结:在平时的写作中,写一个人,写一件事,都可以用细节描写的方式把文章写生动、写传神。

三、挖掘文本,揭示人物人格精神与内心世界。

1、我们刚才赏析了文章中通过细节写出的金岳霖先生10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确实感觉到金先生是一个有趣的人。但能不能说,金先生就是一个有趣的人?金先生就是因为“有趣”。汪曾祺先生才在他67岁高龄满怀兴致来写《金岳霖先生》的?

学生:不仅是有趣,还因为他是大学问家。

学生:不仅因为有趣。还因为汪曾祺先生从内心里尊敬他。崇拜他。爱戴他。

2、汪曾祺先生从内心里尊敬他什

么?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大学问家么?

学生分组讨论:真诚、真心、真挚;真心、真实;率真、天真;……

明确:所有关于“真”的词用在金岳霖先生的身上都不为过。他骨子里流淌着一个伟大的令人尊敬、爱戴的珍贵的品格“真”——真性情。

作者尊敬他、爱戴他不是因为他的奇特甚至可笑的“趣事”,而是那站在这些“有趣”的情节故事背后的一个高大的人物形象与崇高的精神世界。

3、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在这篇文章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学生:对人真诚。

学生:对学术的深入的钻研。

学生:像小孩一样的天真、单纯

明确:对,就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上的简单、天真、自由、无拘无束,对学术的痴迷、爱好,对人的真诚、深情。

补充:有一次,林徽因被金岳霖先生的真诚感动了,她哭着对梁思成说:我爱上了老金,我该怎么办?梁思成说:那你就与老金过吧。林徽因把梁思成说的话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说:他能这样说,说明他真的很爱你,我决不能伤害一个很爱你的人。从此,金岳霖把对林徽因的爱深深放在心里,跟随、服侍林徽因一辈子,一直到她死后,还深深地惦念她。

在第十一段中,金岳霖在最高档次的北京饭店请客为其贺生。一句“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表达了对故人的无限深情。这种生前为她痴情,身后永不忘怀,为她坚守一辈子的感情更是人问一种真挚、珍贵的情感,更是一种可歌可泣的感情。

4、面对金岳霖先生这种“真”性情的人生,我们会有哪些启发呢?

明确:也让我们明白“真”才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天性,我们都应该像先生那样真诚、坦率,做一个真人,一个透明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四、观照文本,提取艺术手法。

1、汪曾祺先生的随笔散文《金岳霖先生》,通过“有趣”的情节与细节,塑造了一个站在这些情节与细节背后的高大的人物形象与精神世界。探讨:这“有趣”的情节与细节与高大人物形象与精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或者说:“有趣”的细节与“真”性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明确:一方面,从这些“有趣”的情节故事里,我们感觉到金岳霖先生骨子里流淌出的“真”性情的人格精神与人生境界;同时,也正是他人格精神与人生境界里的“真”才会有这样的天真善良;才会有这些简单直率;才会有这些真情、深情……

“有趣”是他个性的表象;“真”性情才是他精神世界的“精髓”。

2、联系刚才所讨论的“有趣”的情节与“真”性情之间的关系,试作解释:什么叫“一花一世界”?

讨论明确: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细节描写,刻画了金先生10个有趣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人物的“真”性情。我们读者也通过作品里的细节描写,感知了人物有趣个性的故事,也鉴赏到了这些“有趣”的故事背后的人格精神。这种文学作品里人物塑造方式和我们读者对作品中形象的鉴赏方式就是这个专题的第一板块中的关键词:一花一世界。

作为一个专题第一板块的关键词,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手法,也作为一种文学形象的鉴赏方式:

作为一种创作方式——用细节来塑造形象;

作为一种鉴赏方式一一通过细节来感受形象。

五、走出文本,彰显个性。

“一花一世界”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我们的写作和阅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金岳霖先生》这篇作品中,作者就是通过一两句话、一个典型的动作,一个特别的表情,一个与众不同的装束就能表现出一个鲜活的人物个性。

现在我们就学习这种方式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看谁能抓住特点,用较少的笔墨写出最生动人物。(其余的同学来评判他写的是不是班上哪位老师或者同学)

学生写两分钟,然后宣读。教师评价什么细节,展示什么个性。(写的是谁?哪种细节描写?写出什么个性)

六、归纳学习过程,阐发学习内涵。

今天我们学习了汪曾祺先生写的一篇随笔散文《金岳霖先生》,在这篇作品里,我们通过金先生有趣的细节,感受到金先生高尚的人格精神和真情世界。学习和理解了“一花一世界”艺术手法。文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和研究的东西,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读、反复读,你们也会越读越喜欢这篇文章的。

[点评](俞万所)

新课程明确地提出了改革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课改的中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叶老三十年前那段话中,倡导我们语文课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语文课的中心就是让学生发展。新课程的目标与教育家的思想高度的吻合,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本课例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与教学过程的实施上,都是在学生的“发展点”上着力。

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解读金岳霖‘有趣个性与‘真性情人生”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精神”;“学习作品中细节写人的手法与语言”目的是“领会专题板块‘一花一世界的艺术手法”;“通过同题情境形成师生互动互融、共同学习成长的课堂风格”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成长”。在情感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发展上都分别设点,又融为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问题很有层次,逐步推进,但问题的探究方式却很开放。意在让学生参与、体验、思考、表达。连介绍人物与作者的方式也与众不同,不是靠教师放幻灯片,而是靠学生从文本中搜求信息。其实,来自文本的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信息,从文本中搜求的方式才是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再如,本课例中最有价值的探究是第三板块“挖掘文本,揭示人物人格精神与内心世界”,先让学生立足文本,找文章中和人物关系中的显性原因,然后再用“汪曾祺先生从内心里尊敬他什么?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大学问家么?”这一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高处,让学生的思维透过“有趣”的细节,走向人物的内心,从表象走人了深刻,从感性走进理性。然后再用“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在这篇文章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一问题。又让学生返回文本,重读金岳霖,这一读就让金岳霖从“有趣”的金岳霖变成了“真人”金岳霖,这一读就让学生从读“文”境界走进了读“人”境界,从语言感受到精神感受,都得到了思维的愉悦和情感的感化。

一个课堂,通过这样的引导与探究,学生自然就能在思维与情感上融入人物,融入文本。所以,老师在最后再去感染学生“文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和研究的东西,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读、反复读,你们也会

越读越喜欢这篇文章的”,这样的话语,已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中最默契的语言了。

对于叶老那段话中提出的教学境界,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教”的境界,二是“不需要教”的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境界。这两个境界蕴含在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中。

在理解叶老的“不需要教”的境界时,我们首先要注意“教任何功课”这个前提。一堂好课只有着眼于“教”,才能通过课堂的“教”实现“不需要教”。因此,对于一堂好课来说。“教”是一个境界,“不需要教”又是一个境界。而一堂好课应该有一个由“教”到“不需要教”的发展过程。

“教”是第一个境界。教什么,怎么教,这是“教”的境界。本课例中三个教学目标的选定体现了文本的实质与教学的实质;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文本情境的一次次生动精彩的精神对话、精神漫游,都是教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精心设计与高超的技艺。没有这些目标与问题的预设,就没有教学过程的灵动与开放,就没有学生语文能力与思想情感的发展。

“不需要教”是生成境界。是目标境界。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要直奔叶老的“不需要教”的境界——不仅仅要看课堂目标设计的对路与否,互动对话过程设计得完美不完美,还要看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没有把解读文本的方式“教”给学生,学生有没有叶老说的“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过程。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中,时刻把“发展”放在心上,随机将“放手”演示到洒脱。从对人物和作者的了解,到人物鉴赏方式的习得:从人物精神世界的探究,到“一花一世界”的高度概括;以及现场演练“一花一世界”的艺术手法等,每个板块的主体设计,都努力实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过程与境界。

9.金岳霖先生读后感 篇九

曾经看过林徽因的自传,一直很佩服她的才华。而金先生为了这位奇女子,终身未娶,让人敬佩。这不禁也让我思考起到底什么是爱情,在这世上,难道真有这样的人!

昨天刚和一同事谈所谓的爱情,觉得这个世界,已经被功利淹没了,所有的爱情都不单纯了,都带上了功利色彩。人都是悲哀的。金先生的所做所为,让我感动。

《诗经》有云:“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在今天看来,这个真的离我们太遥远了,或许只有在书中才能看的到。能真正携手走到老,相爱到老的人又有多少呢。

爱情是刹那间的激情,就如烟花,绚烂一时,转瞬即逝,只有当它成为亲情时,它才能真正保存。亲情是维系两个人的纽带,只有把对方当做亲人,他(她)才能成为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

金岳霖先生爱了林徽因一生,他没成为他的丈夫,但他一辈子也没娶。在她死后,他还为她庆生。这样的男子又有几个!

没有想过轰轰烈烈的爱情,觉得那是一种奢侈。能找一个他爱你,你也真心爱他的人这也是一种奢求。不需要考虑太多,只要能简简单单的生活,这个要求不高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能有这样的爱情吗?

10.金岳霖先生语文教案 篇十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每周测试)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逻辑,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是选修课。这门学问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选这门课的人很少,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金先生讲着讲着,有时会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王浩现在在美国。前些年写了一篇关于金先生的较长的文章,大概是论金先生之学的,我没有见到。

王浩和我是相当熟的。他有个要好的朋友王景鹤,和我同在昆明黄土坡一个中学教学,王浩常来玩。来了,常打篮球。大都是吃了午饭就打。王浩管吃了饭就打球叫“练盲肠”。王浩的相貌颇“土”,脑袋很大,剪了一个光头,——联大同学剪光头的很少,说话带山东口音。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我实在想像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前年他回国讲学,托一个同学要我给他画一张画。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入画的。我在画上题了几句话,有一句是“以慰王浩异国乡情”。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

1.王浩和金先生有什么相似之处?文章写王浩和金先生在课堂上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提示:该题主要考查文章通过比较塑造人物的手法。

参考答案:王浩和金先生无论穿着打扮还是相貌特征都与众不同,为人处世都特立独行。文章写王浩和金先生在课堂上的情景主要是表现金先生的学问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由此表现先生学问之高。

2.文章为什么要详写王浩?

提示:该题主要考查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

参考答案:金先生的“符号逻辑”选修课就像天书。选这门课的人很少,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可见王浩勤奋好学、不畏艰难,有探索精神。有时课堂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足见他受金先生的影响之深。通过王浩的成就表现了金先生的学问之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酒婆

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

这酒馆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可一落进肚里,跟着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这酒就叫做“炮打灯”。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

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赛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嘛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是因为“炮打灯”就这么一点劲头儿,还是酒婆有超人的能耐说醉就醉说醒就醒?酒的诀窍,还是在酒缸里。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对眼睛里的世界一片模糊,对肚子里的酒却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老板缺德,必得报应,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这家小酒馆,进门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有真货色。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大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真正的酒鬼,都是自得其乐,不搅和别人。

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炮打灯”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酒,穷人们喝了它,可以在劳碌了一天之后,缓解疲劳,忘记烦恼,洒脱放纵一番。

B.“直落”“好像倒进酒桶”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婆喝酒之急;“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则表明酒力并不长久。

C.老板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这表现了人们只图喝了痛快、不想惹是生非的心理状态。

D.酒婆死了,老板知道祸根在自己身上,感到非常内疚,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头脑发热,诚实了一次反而害了酒婆。

E.小说着力塑造了以酒婆为代表的一群下层劳动者的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

提示:A项“炮打灯”不是物美价廉的酒,“洒脱放纵”与原文说“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意义不同;D项,老板只是对酒不搀水反而害了酒婆感到别扭和奇怪,并没有内疚和后悔;E项,小说主题在于揭示批判“习惯于作假”的社会现象,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答案:BC

4.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示:该题主要考查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分析与评价。

参考答案: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没人知道她叫什么”等,说明她是一个穷困、地位卑微的人。而喝完就走,从不赊账,也不多事,又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她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下层小人物。

5.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

提示:该题主要考查对小说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的鉴赏与分析。

参考答案:小说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是为了使其醉后的“乐”“潇洒”与醉前的“黯”“寒伧”形成对比,表现穷人只有醉后,才能有片刻的“洒脱”。使小说的悲剧意味更浓。

6.“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

提示:该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社会环境的把握与鉴赏。

参考答案:酒馆老板几十年以假酒骗人;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习惯在虚假中生活。以“首善”称之,表达了反讽之意。

7.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说说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提示:该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结尾主旨句的鉴赏分析。

参考答案:用人们对“假酒”的习惯,表明“假”“骗”文化之深重。酒馆是社会的缩影。结尾写老板的疑问,意在点明主旨——对社会中“假”与“骗”的揭示与批判。深层探究

8.怎么理解金先生要为林徽因生日请客?

提示:该题主要考查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参考答案:金先生很多朋友中,他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她是学建筑的,但对文学的趣味很高,精于鉴赏”,写的诗歌和小说都很有水平。金先生出于对才华卓越的女子的敬爱,因而会在她死后的生日这天请老友聚会以示纪念。

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原因,就是金先生对林徽因情有独钟,和梁思成都追求林徽因。林徽因后来选择了梁思成,金先生终身未娶。林徽因死后金先生为林徽因的生日请客,说明先生对林徽因依然情深深,意绵绵。

高考链接

9.(2006高考福建卷,18)今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得出现与考生真实身份有关的人名、市县名及山水地理名等信息,不超过60字。)

提示:解答此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真切自然、简洁得体”“不得出现与考生真实身份有关的人名、市县名及山水地理名等信息”“不超过60字”。把握住这几点方能更好地组织好语言。

11.《金岳霖回记录》 篇十一

我虽然是“光棍”,我的朋友都是成家的。沈从文先生从前喜欢用“打发日子”四个字来形容生活;现在不用了,可见现在的生活早已不是“打发日子”了。但是,这里所回忆的生活是很多“打发日子”的生活。我当时的生活,到了下半天也是“打发日子”的生活。梁思成、林徽因的生活就从来不是“打发日子”的生活,对于他们,日子总是不够用的。

梁思成、林徽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从1932年到1937年夏,我们住在北总布胡同,他们住前院,大院;我住后院,小院。前后院都单门独户。30年代,一些朋友每个星期六有集会,这些集会都是在我的小院里进行的。因为我是单身汉,我那时吃洋菜。除请了一个拉东洋车的外,还请了一个西式厨师。“星(期)六碰头会”吃的咖啡冰激凌和喝的咖啡,都是我的厨师按我要求的浓度做出来的。除早饭在我自己家吃外,我的中饭、晚饭大都搬到前院和梁家一起吃。这样的生活维持到“七七事变”为止。抗战以后,一有机会,我就住在他们家。他们在四川时,我去他们家不止一次。有一次我的休息年是在他们李庄的家过的。抗战胜利后,他们住在新林院时,我仍然同住,后来他们搬到胜园院,我才分开。我现在的家庭仍然是梁、金同居。只不过是我虽仍无后,而从诫已失先,这一情况不同而已。

在30年代,一天早晨,我正在书房研究,忽然听见天空中男低音声音叫“老金”,赶快跑出院子去看,梁思成夫妇都在他们正房的屋顶上。我早知道思成是“梁上君子”。可是,看见他们在不太结实的屋顶上,总觉得不妥当。我说你们给我赶快下来,他们大笑了一阵,不久也就下来了。

爱与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感情或感觉。这二者经常是统一的。不统一的时候也不少,有人说可能还非常之多。爱说的是父母、夫妇、姐妹、兄弟之间比较自然的感情,他们彼此之间也许很喜欢。果然如此的话,那他们既是亲戚又是朋友。我和我的二哥与六哥就是这样。喜欢说的是朋友之间的喜悦,它是朋友之间的感情。我的生活差不多完全是朋友之间的生活。我差不多不到长沙去,到上海去有一两次,住在二哥家里,但主要是在徐家或张家,他们是徐志摩的亲戚。我至少是从1914年起就脱离了亲戚的生活,进入了朋友的生活,直到现在仍然如此。1932年到1939年我同梁家住在北总布胡同,我同梁从诫现在住在一起,也就是北总布胡同的继续。

最老的朋友张奚若

我的最老的朋友是张奚若。我在1914年就碰见他,不过那时只是碰见而已。认识他是在1917年的下半年开始的,那时我转入了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他一直在哥大学政治。从1917年下半年起我们是同学,就西方的政治思想史说,我们也是同班。他无意取学位,但是写了一篇很好的《主权论沿革》。

张奚若家没有什么大矛盾,可是有长期的小摩擦。他同杨景任的结合是新式的结合,他有过旧式的结合。所谓“旧式的结合”是把彼此不认识的双方经媒人说合成婚。张奚若的头一次结婚是怎样了的,我不知道。杨景任在苏格兰大学毕业,他们是在苏格兰结婚的。结婚后,到了巴黎,我才看见他们。这个结合是自由式的。张奚若头脑里想的可能是两个人都是知识分子。他发现杨景任不是“知识分子”,假如所谓“知识分子”是用知识去办大事,像他自己那样。杨景任不是他那样的知识分子,她是英、美人所说的Womanlv woman(女子女子),这实在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性。要看她这一方面的性格,最好是听她同宵叔玉太太的谈话,两人都争分夺秒地谈,由赵、钱、孙、李到黄焖鸡到红烧肉。杨景任这一方面的性格虽然突出,然而她总是支持张奚若的。从昆明搬家回北京一事,由她一人承担,显然是勇于负责的事。

张奚若这个人,王蒂徵女士(周培源夫人)曾说过,“完全是四方的”。我同意这个说法。四方形的角很尖,碰上了角,当然是很不好受的。可是,这个四方形的四边是非常之广泛,又非常之和蔼可亲的。同时,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他的文章确实太少了。我只知道一篇《主权论沿革》,登在《政治学报》月刊或季刊上。这个刊物只出了一期。据我的记忆,经手这件事的是奚若的夫人,前不久才去世的杨景任女士。那时候她在上海读书。以后没有多久,她也到苏格兰念书去了。

张奚若的主要点是民主革命,至少开头是这样。他曾同我说过,“孙中山的演说,你听着听着就跟了他走下去了”。这大概是在上海的时候。那时候,胡适也在上海,懂得一些英文,可能帮助过张奚若学英文,胡适一直说张奚若是他的学生。而张奚若并不承认。他的英文也不是从胡适那里学的,同盟会中帮助他英文的人可能不少。他是作为革命的青年到美国去的,同去的人有王夏将军。他确实得到扎实的书本知识,但是,忽略了和美国人,特别是美国家庭交朋友,有些事情,他未免就用家乡的老办法去办。例如要裁缝给他做一身新衣服(美国的低收入的人不缝衣服,买衣服)。裁缝做的不合身,奚若要他改,他也不改。奚若同我到店里之后,裁缝仍不肯改。我说,“找我们的律师去”,旁边有一个人听了就说,“哪里不合身,让我看看”。他看了之后,说“这确实应该改,也容易改”。问题在于“我们的律师”。这表示中国学生是有法律顾问的,不只是临时找律师而已。

从那个时候起,奚若认为我是一个“有办法”的人。这样一个“认为”维持了相当长的时期。到了昆明之后,才打住了。

有一天傍晚,约6点钟光景,年轻小伙子唐二哥来了。这里说的是昆明。他说他早就到了西南联大广场,张伯伯已经在那里讲演。他站在那里听,他说张伯伯要求蒋介石辞职。这是我离开上海之后,头一条好消息。我可惭愧不堪,我不知道奚若要做如此重要的政治一步。真是对不起朋友。后来我要唐二哥到奚若家里去了次,我很高兴唐二哥得到了大后方的政治气氛。30年代中期,送张奚若回西安,我写了一篇游戏文章:敬启者朝邑亦农公奚若先生不日云游关内,同人等忝列向墙,泽润于“三点之教”者张奚若讲话总喜欢说:“我要讲三点……”金先生跟他开玩笑,称他为“三点之教”者。数十礼拜于兹矣。虽鼠饮河不过满腹,而醍醐灌顶泽及终身,幸师道之有承,勿高飞而远引,望长安于日下,怅离别于来兹。不有酬觞之私,无以答饮水思源之意,若无欢送之集,何以表崇德报恩之心。兹择于星期六下午4时假座湖南饭店开欢送大会,凡我同门,届时惠临为盼。

12.金岳霖先生语文教案 篇十二

贺麟认为“翻译”是译者 (interpreter) 与原本 (text) 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 (communication) , 这种活动包含了理解、解读、领会、翻译等诸多环节, 其客观化的结果即为译文 (translation) , 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交往活动的凝结和完成。

翻译哲学 (Translation Philosophy) 应是分析了哲学和语言的哲学, 它是对翻译过的总的看法, 包括过程和技巧, 方式和方法, 远离和价值观, 还包括道德等一系列问题。它和人们的理解和概括分不开, 是人们从翻译实践中总结分析的结晶。但是翻译哲学并不是本体论体系, 他是徘徊在语言和哲学至今啊的。所以翻译哲学应该是翻译和翻译理论的分析的总的看法。很自然的我们得出两个研究对象, 翻译和翻译理论。翻译是翻译哲学的直接对象, 帮助直观分析哲学。翻译理论是间接对象, 帮助分析做个的哲学理论。

二、金岳霖的翻译观点

从金先生所著《知识论》使用或引用英文为例, 从中得出金先生认为:

1. 翻译要意和味并驾齐驱

语言的翻译应该做到意和味并驾齐驱, 即意思和味道都要翻译出来, 即便不能完全译出“味”来, 但是部分的味道是必要的。味道就是文字的思想情感, 使人能对作品深刻领略。但要做到这番境界实属不易。金先生在《知识论》通过大量中英文对译阐述这个观点。比如英国人眼中的rose和中国人心中的玫瑰就很不一样。同时金先生认为, 当意思和味道无法兼得, 应该注重意思的把握而弃味道。

2. 翻译需要融入哲学思想

基于金先生对客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独特哲学分析, 《知识论》引用大量英语词句来表达他的哲学思想体系。在论证自己哲学思想过程中, 金先生对于唯主有鲜明立场。

三、金岳霖的非唯主翻译哲学

金岳霖认为翻译需要方法论、本质论、过程论。

1. 翻译的方法论是非唯主的

语言承载说话人的思想, 如果翻译是唯主的、从个人立场上翻译, 必定失败。比如“Thatwhichwecallarosebyanyothername wouldsmellassweet”, 若要心领神会这句话, 必定需要跳离主观理解的牢笼, 从英语表达习惯和文化去揣摩翻译。

2. 翻译的本质论是非唯主的

《知识论》中, 对于“翻译”, 金先生认为其内涵是: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的意义、味道和情感转换过来, 同时保证语言的内在和外在逻辑的准确。

3. 翻译的过程论是非唯主的

翻译有固定特性, 包括原作品意思准确把握、当无法兼顾翻译的意思和味道时, 弃“味道”而保“意思”, 力求完整表达原作品的意义和情感。所以翻译活动过程中, 首先需要理解意思, 客观的掌握语言的必要条件, 寻求文字的对等次, 通过不同句式和文字将人的感官和文字所表达的感官联系起来

四、金岳霖从翻译哲学与实践中得出“不可译”观点

《知识论》中, 金岳霖列举大量例子佐证他的翻译哲学体系:

“麒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 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 是神的坐骑, 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明代郑和下西洋带来了长颈鹿后, 又用来代指长颈鹿, 但并不表示“麒麟”就是“长颈鹿”, 所以把“麒麟”翻译成“giraffe”是错误的。“giraffe”这个翻译是不对等的, 因为无法翻译出“麒麟”这个动物背后的“味”——瑞兽。

英文的“Iloveyou”只要是有正面的喜爱之情就会说出口, 其背后全无中文“我爱你”的必要条件——爱情+责任+真诚+承诺。他们的“味”是不对等的, 所以“Iloveyou”不可以只翻译成“我爱你”。

说道“大江东去”, 自然可以字面意义上翻译成“bigriver”, 但是“大江东去”背后的味道——江山一去不复返、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所导致的无奈和感慨以及怅然, 是“bigriver”无法比拟的。所以某个层面上说, “大江东去”是“不可译”的。

“父子”可以字面上翻译成“fatherandson”, 但是中文里, 父子不单单只是解释为父亲和儿子, 他代表的也可以是二人之间的感情或者交情如同父亲和儿子, 情同父子, 是一种尊师重道。反过来, 把英文的“fatherandson”翻译成“父子”也不算对等。因为英语的“fatherandson”除了表明父亲与儿子的关系之外, 也可以带有宗教色彩, “主耶稣”和“信徒”、“神父”和“孩子”。所以可见, 简单的“父子”其实也会产生“不可译”的情况。

对“诗”, 他认为:诗是不可以翻译的。正如王静安先生的观点, 诗所要传达的是意境。意境不是意念上的意义, 而是意境上的意味。用本国文字去表达本国诗的意境已经是不容易的事, 何况用别种文字去表示它。大致说来, 译诗总牵扯到重复的创作。

对“哲学著作”, 他认为:首先, 部分哲学著作可译, 部分不可易译;其次, 有些哲学著作被翻译后, 失真。如《知识论》, 之所以是可译的, 是因为注重分析和批评, 以科学为依据, 但如玄学、形而上学则不完全可译, 因为注重综合和创作, 还带有宗教色彩。可见, 金岳霖认为哲学著作是难译, 尤其是相关意念的更是难译, 几乎“不可译”。

此外, 金岳霖认为以戏剧、小说为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也是“不可译”的。以《红楼梦》为例, 问题不在于《红楼梦》本身, 而是两国文字、文化背景、时代不同, 就算新时代本国青年都很难理解, 何况将其译成另一文字后给外国人阅读。仅小说中的一个时空跨度的问题, 就已致使这部作品的“不可译”。

五、结论

金岳霖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 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 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知识论》中, 金岳霖从哲学的角度探索了翻译的方法, 依托。他建立了翻译的方法论、本质论、过程论的完整体系, 为“不可译”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 在《知识论》中, 通过大量实例佐证了翻译的不可译性。

参考文献

[1]金岳霖.知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2]贺麟.论翻译[J], 今日评论, 1940 (4) (贺麟, 论翻译[C], 翻译研究论文集 (1894-1948) [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0年。

上一篇:换热器更换施工方案下一篇:银行业务技能竞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