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报告(共10篇)
1.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篇一
调查背景
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由于大学扩招引起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这部分大学生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社会稳定等的历史使命。在高校扩招之后越来越多大学生走出校门的同时,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一个社会新问题。群体
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由于大学扩招引起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这部分大学生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社会问题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7年-2008年的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所以好多大学生都选择自主创业。
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社会稳定等的历史使命。在高校扩招之后越来越多大学生走出校门的同时,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一个社会新问题。优势和弊端
优势
1.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2.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3.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大学生梦想心了怀揣创业梦想,努力打拼,创造了财富。
4.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弊端
1.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3.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大多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 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4.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调查情况
第一部分:创业观念
创业等同于创办企业?
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受访者将创业等同于创办企业,这个比例高达92.1%。这说明了现代大学生把创业视同于创办企业,事实上,创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广义的创业观念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创业等同于创意?
“好的创意,好的未来”,但是创业不等于创意。大多数受访者把创业等同于创意,并认为创意是创业的第一步,这个比例是78%。创意固然重要,但重要的还是执行创意的能力;另外创业不是一个创意而是一连串成功执行的创意组成的。
观念上认可创业活动
经历了九十年代的创业高潮后,从非理性创业到较理性创业,现在高校大学生的创业观比较成熟,大部分学生接受了创业的观念。调查表明,选择愿意尝试创业的比例86.9%,这说明了创业在学生心目中是被认可的。从担心创业失败遭受歧视的比例和担心创业后失业的比例可以看出,这两部分的比例都比较少。前者占9.8%,后者占7.3%。事实上,创业被认可说明创业是一项有挑战性的活动,这是一种思想解放的结果。
学生能理性地决定是否选择创业
数据显示,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创业的同学仅占4.2%,而95.8%的同学并非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选择创业。而有88.9%的同学对创业具有自己的判断,不会轻易接受创业的鼓动。最后,对创业失败导致负债,高校的同学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其中64.2%认识到创业失败带来的负债。创业并不是赛跑,想跑就跑,它必须具备诸多条件后才能进行创业。高校大学生对此有较高的理性认知能力。
创业更多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高校学生创业的目的:认同实现自我价值的占88.5%;认同改善经济处境占49.2%;认同服务社会的占45.8%。从上可以看出,现代高校大学生创业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于实现自我的价值,但他们也不排除经济赢利和社会责任的因素。并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创业的魅力所在。
市场风险意识不够
受访者在考虑创业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创意、资金和团队,但是,他们考虑到市场风险的就只有32.8%,而真正在创业的学生,他们则很看重市场风险意识,比例提高到了73.2%。创业者的风险意识不够,这本身就是对创业认识不是很清楚。
理想化的创业认识
在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坚强的信念,占88.9%;其次是一个创意,占87.6%;接下来是选择创业伙伴,占60.9%;然后是资金,占54.7%;接着是社会关系,占46.9%;最后是工商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依次是43%、42.2%。这说明了很多大学生创业有着很大的理想认识。另外,有45.8%从书本上认识创业,属于纸上谈兵和理想化的创业。对创业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对创业停留在想象里,表现出理想化的倾向。实际上,创业有很多理性的决策和分析,不可能是一种理想活动。
不创业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继续深造和积累经验
对于不愿意尝试创业的同学来说,他们有其他自己认为更好的选择,他们选择的道路是,其中,考研的比例占51.4%,而进入工商部门的占48.0%,这说明了那些暂时不选择创业的人最好的选择就是继续深造或者积累实际经验。创业并不是唯一选择,如果现在不创业,可以选择为创业做准备。
第二部分:创业扶持
创业初期希望能获得扶持。在创业初期,学生很希望能获得支持,这种愿望比较迫切,扶持单位包括金融投资部门、社会服务组织、成功人士和政府机构,尽管要求不一样,但他们希望能得到扶持的愿望是一样的,这也说明了创业并不是一件个人的事情。创业靠团队,靠社会大环境,创业初期必须得到扶持,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了解市场最为重要。在创业初期,学生希望能了解市场,并熟悉市场,这种愿望十分强烈,达到75%,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在校大学生最希望是能接触社会、接触市场,从而洞悉市场机会,并把握住机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让大学生更好的接触社会,架设一条通向社会的桥梁尤其重要。
金融投资部门对创业扶持很重要。创业初期,创业者最希望得到的帮助和扶持首选金融投资部门,这个数据达到了63.5%,其次是社会服务组织,再次是政府机构。希望得到社会服务组织扶持的是45.2%,而希望得到政府机构扶持的最少,是28.6%。金融投资部门的扶持政策对学生创业的影响作用是可见一斑的。
希望能得到专业指导和风险基金。大学生创业在初期希望能得到专业指导和风险基金,这两者是一样的,都是51.4%,超过一半人数,但不是很高,这表明了对这两个方面也仅仅是想望而已,并不显特别迫切。创业的专业指导非常重要,可惜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创业融资更倾向于私人关系。学生创业在融资渠道更倾向于向亲戚、朋友、同学等人筹借,金融投资部门也是在重点考虑之内,但前者最为重要,为32.5%,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目前社会还是一个“熟人社会”,私人关系非常重要,还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化的融资渠道。
忽视政府的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在调查中,创业者希望从政府机构获得帮助的愿望并不很高,另外,很多不知道或不了解政府对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只有28.6%的人重点考虑到政府机构的扶持作用。
成立学生创业服务机构很有必要。对于创业,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支持最迫切的就是创办学生创业服务机构,这个比例高达85.6%,这也说明了创业必须是学校里的一门功课,因为很多人都想修这门课程,另外,希望开设选修课和修改学制,前者为56.9%、后者为30.4%。创业服务机构就如同就业服务机构一样,同样必须是学校教育延伸的一种教育服务。
第三部分 创业教育
基本不知道或忽视创业教育的作用。在调查中,很多人对创业教育的字眼感到陌生,很难把创业跟教育联系起来,因为创业更多的是一种实践,他们只是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开设跟
创业相关的课程。创业教育的缺失正是创业精神的缺失。
希望学校开设创业类课程。由于创业教育的缺乏,所以过半数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创业方面的选修课,这个比例达56.9%。另外,还有39.4%的人希望能修改学制,使之更倾向于创业实践。
第四部分 创业背景
就业前景好的学生更愿意创业。在调查中发现,那些热门科系的学生,也就是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学生,譬如经济系、会计系、法律系等(理工科则是计算机系、化工系等),他们的创业愿望和创业热情也是最高的。“挑战杯”竞赛现场所得到的调查问卷大部分来自这些科系的学生,历史和中文的较少,大约文史哲加起来比例不超过8%。创业不是专利,但有“壁垒”,创业实际上还是属于那些真正“天之骄子”的人。
信息和创意对创业来说非常关键。在创业过程中,对于创业者来说,信息和创意非常重要,它们分别是88.9%、87.6%。这可以表明学生创业大多是一种知识创业,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创业。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中,信息和创意很重要,大学生对这一点也许是最清楚的。
兼职是创业的第一步。在校学生很多没有选择创业,但他们都选择了兼职。有81.2%的人认为学生兼职是很好的行为,有52.8%认为兼职对创业很有帮助,是创业的第一步。兼职不等于创业,但他们的努力目标也许是一致的,就是实践。
专业技术对创业不太重要。在调查创业过程中,什么因素最为重要,结果,工商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排在最后,分别是43.0%和42.2%。这说明了很多学生对专业技术的不看重,从侧面而言,很多人创业是“剑走偏锋”,走管理创业的道路。专业技术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重视专业技术是学生创业的一个非理性表现。
问题
调查中,对于“创业想法受何种因素影响最大”这一问题,62.6%的人认为源于社会影响,16.5的人认为源于家庭,仅有14.2%的人认为源于学校。
调查中,80.2%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对创业能力进行系统培训,也印证了杨先凯的分析。而对于创业培训的内容,受访者最希望得到的依次是企业管理(22.3%)、市场营销(21.1%)、沟通技巧(18.2%)、财务知识(14.5%)和个性化辅导(11.7%)。
我国高校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在新加坡,大学基本都开设了成体系的创业课程,比如《公司理财》、《市场营销》、《客户资源管理》等,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修读合格后,会得到相应的学分。大学生对于自己创业干什么,需要哪些必备条件,创业之后怎么保证企业运转等知识,大都来自创业课程。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仅限于资金;同时,有69.7%的受访者表示会积极面对创业失败。
我的建议
第一,建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高等学校中尽快构建科学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从创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创业指导、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到创业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实践与孵化基地的建设等方面着手,使大学生一入学就能形成较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思考,并对自己毕业后的走向与发展有所规划。
第二,希望国家相关部门总结和推广部分地区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为创业的学生制定减免税费、提供贷款贴息、设立创业专项基金以及提供场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三,建议相关部门设立相应的大学生创业研究机构或研究组织,总结世界各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取得成功例证的基本条件与规律,引领我国的创业教育。
在大学生创业金钱味十足、功利倾向突出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放任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随波逐流。作为学校及政府还包括社会,理应给创业者创造出足够广阔的空间,让大学生有
更理性和宽阔的创业选择,让他们知道,创业不完全等于经商,重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自主创业将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构筑一个从创业教育到创业服务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创业扶持体系,从实处扶持大学生创业是厦大创协正在努力的方向。
2.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篇二
围绕以上3个问题, 我们对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学生创业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旨在从这些学生创业者中找出其创业的动力, 并合理地加以引导, 促进学生创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旨在通过调研成果, 提供对促进学生创业有益的建议和措施。
调查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创业目标的调查;二是学生创业收获的调查。同时为方便数据收集, 调查对象界定为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内的学生创业者, 园区内共有6所高校, 学生数近5万人, 具有一定代表性。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 对50个正在开办创业企业的学生创业者进行了实地访问调查, 实际回收录入有效问卷49份。
一、创业者的创业目标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动因, 一方面希望能直观地度量学生创业的主动性程度, 另一方面希望能从中找到学生创业的原始动力。因此, 以下将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1.学生创业主动性很强
表1中设置的学生创业的目标或者说初始动机共9个项目, 既有主动动因, 也有被动动因, 既有现实物质追求方面的动因, 也有精神追求方面的动因。表1是按照调查结果的比例从高到低进行排列的。如表1所示, 按照是否主动参与创业的动因区别, 我们把1、2、3、4、5、6项归为主动动因, 把7、8项归为被动动因。按照创业追求动力来源区别, 我们把1、2、4、5、7、8项归为精神动因, 把3、6项归为物质动因。
从主动性角度来看, 很巧合的是, 在学生创业者的9项创业目标中, 主动动因依次排在了1~6位, 而被动动因排在了7、8两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家庭向寻求独立生存与发展的过渡阶段,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物质与精神方面的独立。其中, 积累经验、证明自己的能力、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方面的创业目标反映的是大学生精神独立的需求;而获取收入补贴开销、解决自己就业等则反映了大学生在物质独立方面的需求。而创业的尝试正好满足大学生这两方面的需要。因此, 大学生对创业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和热情。现实中, 学生创业活动如火如荼也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点。
从创业追求动力源来看, 有一半的学生创业者希望获取收入, 有1/4的学生创业者希望通过创业达到现实的就业, 这两个动机属于现实物质方面的目标;大多数的学生创业者希望达到诸如积累经验、证明能力、追求兴趣等精神方面的目标。这反映了大学生创业者同时追求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创业目标, 其中精神方面 (素质提升) 的追求大于物质方面的追求。
以上分析表明, 学生参与创业表现出了惊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言之, 学生创业强烈的内在驱动力, 如果加上外界有力的支持与引导, 将会形成更大规模的创业活动。
2.学生创业目标多样化
接下来我们将对学生创业目标按照选择人次高低的顺序逐项进行考察。
(1) 积累经验成为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目标, 这说明大学生希望通过创业这么一个平台更快地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 追求上进的倾向比较明显。换言之, 创业学生群体是一个具有强烈进取心的群体。
(2) 证明自身能力也成为了大学生创业另一个重要目标, 这说明创业学生需要在心理上得到同学、朋友、师长以及社会的认可, 提高自信与自尊。从这个角度而言, 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学生创业中会遇到各类问题与挫折, 对其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学生自身没有调整好, 其自尊与自信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 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 学校应对创业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心理引导, 帮助其顺利地完成创业活动, 从而使得创业学生的心理得到正面强化。
(3) 有将近一半比例的创业学生希望能在经济上获得独立, 说明经济因素也逐渐成为创业的一个考量对象。调查中发现, 确实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去创业的情况。换句话说, 创业同样可以成为贫困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经济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
(4) 将近40%的学生认为创业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创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兴趣对事业成功有着很大的作用, 这使得创业这一平台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身的兴趣, 实现自身价值。
(5) 参加创业的学生受到榜样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可以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 (1) 创业具有带动作用, 一个班级里面有参与创业并成功的事例将会有效地带动周边的同学的积极参与, 因此, 树立贴近同学的创业成功典型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2) 前期创业成功对后期创业的参与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因此, 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创业成功有利于吸引新创业者的参与, 有利于创业活动形成良性循环。
(6) 1/4左右的创业者希望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从数据上看, 说明创业能够解决部分创业者的就业问题。当创业学生的规模还比较小的时候, 或许效果不明显。但是随着创业者规模的扩大, 这种效果就不容忽视了。假如有1 000名创业者, 有25%想通过创业解决就业目标, 有部分成功了 (比如10%) , 也就解决了100人的就业问题。
(7) 同学与亲友对学生参与创业有一定影响, 但不是很大。这说明创业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主动性是相当大, 如果加以引导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 在自身的推动、创业成功者的影响及亲友的鼓励下, 学生希望在创业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 特别是心理素质, 同时也希望能解决经济问题与就业问题。因此, 从学校层面而言, 一是需要采取有效的创业心理指导, 这对学生具有重大的作用;二是可以通过学生创业部分解决贫困学生的助学问题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三是要通过各种措施支持学生创业成功, 树立创业成功的典型, 以鼓励后续学生创业者, 形成良性循环。
二、创业者的创业收获分析
学生创业的目标包括积累经验、证明自身的能力、获取收入等, 那么实际上创业活动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目标呢?学生从创业中得到哪些收获?接下来, 我们对学生创业收获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从图1中,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创业收获排序依次为: (1) 提高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83.7%) ; (2) 扩大了交际面 (61.2%) ; (3) 增强了自信心 (46.9%) ; (4) 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40.8%) ; (5) 增加了收入 (40.8%) ; (6) 增进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 (38.8%) 。这些创业收获的指标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一些信息:
(1) 创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带给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的作用尤其突出, 83.7%的学生表示提高能力、增加了社会经验, 61.2%的学生表示扩大了交际面。而以上两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换个角度讲, 创业形成了学生实践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2) 创业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创业收获来看, 近一半创业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说明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 创业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事实上, 很多创业学生希望获得一点的收入, 部分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 但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自己在经济上获得独立。通过创业以后, 取得了一定的收入, 在提高其独立意识上具有很大的意义。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 独生子女较多, 经济环境较好, 通过创业能极大提高其独立意识和能力。
(4) 创业促进学生的学习。有近40%的学生创业者表示创业增加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这说明创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即通过创业实践与所学知识技能的结合, 逐渐转变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综上分析, 学生通过创业在能力、经验、交际、心理等各个方面得到了提高。因此, 创业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大学生创业目标实现度的分析
一个是创业目标 (即创业目标) , 一个是创业收获 (即创业结果) , 如果把创业结果与创业目标进行比较, 就可以认为是创业者创业目标实现程度。
首先, 我们不妨先从学生创业的初始目标来考察。前面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创业的初始目标及比例包括: (1) 积累经验 (85.7%) ; (2) 证明自己的能力 (61.2%) ; (3) 获取收入、补贴开销 (46.9%) ; (4) 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38.8%) ; (5) 受创业成功者的影响, 想尝试 (34.7%) ; (6) 解决自己就业 (24.5%) 。
事实上,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收获及比例包括: (1) 提高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83.7%) ; (2) 扩大了交际面 (61.2%) ; (3) 增强了自信心 (46.9%) ; (4) 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40.8%) ; (5) 增加了收入 (40.8%) ; (6) 增进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 (38.8%) 。
为了直观显示学生创业目标的实现程度, 我们对主要的几项指标进行考察 (如表2所示) 。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 (1) “积累经验”是学生创业的首要目标, 实现程度也是最好的, 达到了97.7%, 说明创业对于学生积累经验 (商业经验、社会经验等) 有非常好的效果。 (2) “获取收入、补贴开销”是学生创业经济方面的目标, 实现程度也较好, 达到了87.0%, 说明创业企业大多数实现了盈利。事实上, 2006年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内所有的企业都实现了盈利, 也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点。 (3) “证明自己能力”是学生创业心理满足层面的目标, 实现程度稍微低一点。但是如果从创业收获的比例来看, 达到了40.8%, 说明还是有近半数的学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如果再参考一下其他指标, 比如“增加自信心 (46.9%) ”、“提高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83.7%) ”, 可以说明学生在创业后信心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进一步分析发现, 学生创业后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同时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得到了深化。事实上, 我们所调查的创业学生大多是生于20世纪80年代, 即俗称“80后”, 很多是独生子女, 成长环境中交际范围有一定的限制, 通过创业提升了交际能力。
另外, 有2/5比例的学生认为创业有助于增进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 说明创业对学校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这也说明对于创业可能会影响学习的担心是不必要的。进而言之, 对于强调职业技能运用的职业技术教育来说, 不但不用担心, 而且应给予更多的鼓励。
四、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是当前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部分创业学生的实地访问调查,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得到以下一些比较概括的结论:
(1) 创业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方式。从学生层面上看, 创业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创业, 实现了多重目标。一方面实现了素质的提升, 包括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升、自信心的加强、交际面的扩展、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等。另一方面, 实现了现实物质的目标, 包括解决就业问题、增加收入等。换言之, 无论是在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很好地实现了其创业目标。
(2) 创业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校层面上看, 创业无疑是实现职业技术教学目标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 (1) 学生创业具有很大的主动性, 学校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支持创业措施, 包括提供场地、设备、创业心理指导等; (2) 通过学生创业部分解决贫困学生的助学问题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3.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篇三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更多的大学生由于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政策方面的原因
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
(二)、高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从总量上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2、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过硬。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何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三)、用人单位的原因
1、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
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有的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因此,他们更青睐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四)毕业生自己的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的单位,而不去关注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二)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三)、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以自主创业,可以成为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一种主动性的现实选择方案。在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是被动选择,如对自己原先的就业意愿进行调整。具体而言,降低择业标准,就可能意味着获得就业机会。二是主动选择,如自主创业。
结语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我发现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在于我们自己,在学校期间我们就应该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让我们去学着适应社会,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掉。
报告人: 段海
孟玉萍
4.外来投资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一、我县外来投资企业现状
(一)外来投资企业的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11月,我县外来投资企业及企业分支共50家(不含煤矿),按产业分类:第一产业8家,第二产业28家,第三产业14家。实现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税收超过100万元企业2家,税收10万元-50万元企业7家,税收10万元以下的企业24家,有专职从业人员达到1500多人。外来投资企业共实现产值1.7亿元,共缴纳税收585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5%,14.6%。
(二)外来投资企业的发展状况
一是外来投资企业规模化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如龙马水泥建材厂、龙鑫冶炼有限公司,瑞丽电子厂、忠立毛织厂、华丰房地产开发公司、惠康超市、山海原生茶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经成为我县工业、农业、商业的排头兵,成为县域经济一支最重要、最活跃的
经济力量。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推进城市化进程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外来投资企业推进了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如瑞康桑蚕有限公司、卡罗曾家寨养殖场等以“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实施产业化经营,对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天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我县新兴的产业中将承担起龙头企业的作用。三是在市场竞争推动下我县外来投资企业呈现优胜劣汰的发展态势,经营状况有喜有忧。一方面随着我县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来投资企业对平塘投资信心进一步增强,如惠康超市业主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从单一的商品流通扩展到酒店、娱乐业,部分企业不断增资扩容,瑞丽电子厂从原来的一个车间发展到三个车间,忠立毛织厂、志恒毛织厂在原来的基础上收购扩容新办两家分厂。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全国中小企业处于产业升级转型期、国际经济波动期、宏观调控紧缩期三叠加的关键时期,我县很多外来投资企业在凝冻灾害和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市场份额萎缩等多重负面因素影响下适应能力弱,很难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企业景气指数下降,我县外来投资企业均不能实现满负荷生产,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生产难以为继,如毛织厂倒闭了9家,全县外来投资企业的亏损面达到了80%。
二、我县外来投资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数量少,规模小。我县企业与邻近其他县市相比,数量,规模的差距十分明显,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县外来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作为欠发达地区,如何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来壮大非公经济,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2、技术含量偏低,经济效益不高。我县企业产品总体技术含量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还没有一家企业从事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总体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表现为大部分企业从事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无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所生产的产品均非名优产品,市场局限;企业不能开拓市场,对老客户依存度大,生产受制约。全县大部分外来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生产不能形成规模,许多好项目不能及时形成产品,从而丧失商机,丧失市场,丧失效益。
3、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大部分外来投资企业为个体户,离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甚远。(1)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才能不适应市场经济发 展的需要。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对如何驾驭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前进方向感到力不从心,对如何开展市场营销、成本管理感到无计可施;(2)企业家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也制约着企业发展,企业大都还固守着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没有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行事,权责清晰的管理模式,生产管理混乱,企业发展受阻。(3)部分企业业主取向较低,存在“小富即安”的安逸思想,从根本上没有做发展壮大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是订单紧缩,企业生存困难。近年来,我县抢抓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促成了瑞利电子厂等12家劳动密集型企业陆续落户我县,但由于国际市场的影响订单锐减,导致依赖出口的企业,无法生存,目前我县劳动密集型企业仅剩忠立毛织厂、瑞利电子厂、智恒毛织厂、阳光毛织厂4家,其中只有平塘县忠立毛织厂实现了微利运行;二是我国国际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加速了人民币的升值,企业订单大部分为出口订单,加工费大幅下降,较2007年下降20%。利润空间十分有限。三是部分企业订单和资金主要依赖于广东公司,加工费很难回收,加之管理机制滞后,造成了运行成本过高,企业经营困难。
2、房地产开发产业
华丰房地产、胜隆房地产、建宏房地产、经纬房地产开发四家房开公司所开发的项目涉及了我县新舟片区、头寨片区、老城区房地产开发项目,目前全部项目都在启动中,部分项目已基本完成,通过调研,主要存在的问题:玲珑居(原农业局)、胜隆家园(原物资公司)以及原武装部房开项目由于城镇规划调整,容积率改变,房屋设计规划变更,造成基础工程重复投入;华丰家苑项目由于开发规划与县气象局法规矛盾的协调导致工期延长工程成本上升、税收的预征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民间融资成本很高,企业反映项目亏损严重。
3、商品流通产业
惠康超市、华连超市、步步高服装超市等商品流通企业由于凝冻灾害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市场萎缩,企业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企业只能通过裁减人员和拓展进货渠道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
4、宾馆酒店业
宾馆酒店企业业主对企业发展前景信心不足,主要原因是酒店入住率低,旺季时间短,一年中只有30天左右的时间是旺季,特别是政府宾馆和银河大酒店,目前是处于亏损状态。存在的困难;政府宾馆急需30万元资金对老客房部的18个无卫生间的房间进行改造后投入使用,增强宾馆接待大型会议和旅游团的能力;银河大酒店的房产证一直没有办到,主要原因是土地证一直办不下来,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西苑俊华酒店主要是结帐难,单位签单太多,致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4、水电开发产业
我县三条河流于2004年分别与贵州省六硐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省槽渡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省庆城天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了开发协议,其中槽渡河流域原由贵州省中水集团投资开发,由于未按照投资合同计划进行开发,2008年转给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南丹县民丰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目前三
条河流水电开发都在进行前期规划设计工作。贵州省六硐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由于开发设计方案与我县甲茶风景区规划相冲突,企业已向县政府进行汇报,希望得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省建设厅批复,使项目尽早审批通过,下一步工程设计才能得以进行。其他两条流域的水能开发的规划业主已经委托相关的资质部门开展。2年之内,我县流域所规划的电站均不能实现发电。
5、矿产品加工
龙鑫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牙舟古陶雕刻艺术有限公司对前景充满信心,没有因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而感到太多的压力。企业当前存在的因难:龙鑫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急需解决的困难是资金短缺,目前急需300万元流动资金,但融资和贷款困难;牙舟古陶雕刻艺术有限公司存在的困难是厂址没有解决,其准备在年内召开一次招商会,对牙舟陶进行全面宣传和招商,现有的厂房不能满足其扩大生产规模的要求。
5、建材产业
平塘县龙马建材水泥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受冰灾影响,企业停产了40多天;出现安全生产事故,企业停业整顿20多天;进行环保技术改造企业停产了30多天;原材料(煤)价格太高,造成生产不足,和水泥厂一样大部分机砖厂受原材料(煤)价格比去年上涨1倍,原材料价格大副提高,工人工资不断上涨,多数建材企业处于微利边界。
多数企业业主认为近期国务院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企业信心倍增,特别是龙马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提出,排除都匀市新上年产300万吨水泥项目的市场竞争,企业将考虑通过技改扩容达到年产20万吨水泥的能力。
6、农业产业
平塘县瑞康蚕茧发展有限公司、平塘县光明茶场、平塘县塘都果药场,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今年受凝冻天气和风灾的影响,企业大幅减产,平塘县光明茶场受灾的茶园面积达到600亩,高档茶比去年减产1000公斤,中档茶比去年减产2000公斤,产值仅为去年的一半。二是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平塘县瑞康蚕茧发展有限公司今年鲜蚕茧价格由2007年的12元/斤降至7元/斤,桑农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受挫。三是物价在不断上涨,采摘人工费、肥料费等,造成企业流动资金出现困难。四是由于承包方和发包方的权责关系不清晰,光明茶场不能自主经营,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业主的积极性,需要及时纠正,以便企业发展。
三、加快外来投资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积极营造浓厚发展氛围。
坚定招商引资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由之路,鼓励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思想。依法保护外来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消除影响外来投资
企业发展的障碍,加强和改进行政服务,把“引进来、留得住、能发展”作为服务的宗旨,为外来投资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建立重点外来投资企业领导联系制度,切实为企业解决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对重点支持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将成长较好的企业列入支持名单,定期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严格执行扶持外来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外来投资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引导,提高外来投资企业竞争力
从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外来投资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以及扩融增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更新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发挥政府的优势,在园区探索建立为企业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咨询、培训等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行业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使企业能及时把握发展契机。鼓励同类型的外来投资企业抱团发展,帮助建立相关的行业协会,在资源利用,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优势互补,形成“小企业、大规模”的发展模式。
(三)扶强扶优,推动外来投资企业做大做强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县财政预算中安排企业扶持资金支持外来投资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贷款贴息、流动资金周转、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加大对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的培育,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成长型企业,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积极争取国务院出台对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加快我县外来投资企业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推动银
企合作,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和办法,降低贷款门槛;适时出台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在发展方式上,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
(四)实施产业带动,为外来投资企业的发展营造平台。
把鼓励外来投资企业的发展与县域经济配套相结合,与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发展相结合。有的放矢延长产业链,实施产业带动,以产业关联效应让外来投资企业能够在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
(五)抢抓机遇,适时调整招商思路。
当前,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对发达地区的冲击较大,发达地区经济面临着部分生产出口型企业的倒闭,产业的转型升级及某些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重新调整布局等因素的影响。但对中西部落后地区来说,这就是一次机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提前部署、落实好应对之策。针对民工提前返乡潮,全县各乡镇就必须抓紧做好调
5.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篇五
发表日期:2008年12月2日出处:建筑业协会【编辑录入:base】
为全面了解全市建筑施工企业运行情况,及时反映企业的呼声和企业的生存情况,市建筑业协会于10月下旬,组织人员对三县两区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建筑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施工企业308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5家,二级资质企业52家,三级资质企业203家,组建了187家专业、劳务公司。资质结构呈现一种金字塔形,队伍结构基本趋于合理,逐步形成总包、专业承包分包、劳务分包同步发展的格局。1-9月份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0.7亿元,建筑业增加值约24亿元,同去年同期增加了25%和24%。从业人员13.1万人,营业利润2.4亿元,建筑业施工企业基本保持正常发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5个显著特点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制定建筑业发展目标任务,并进行考核。2006年出台《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建筑业发展的意见》(宿政发〔2006〕15号)、2007年出台《市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宿政发〔2007〕135号),有力的推动我市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2、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建筑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建市初,我市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是从事房屋建筑施工。经过近十年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截至2008年10月,房建总承包 121家,市政总承包23 家,水利总承包9家,公路施工总承包5家,专业承包钢结构企业13家,装饰装修企业55家,园林绿化企业2家,劳务企业55家,企业施工能力逐步覆盖了大建筑业。
3、一业为主,产业触角不断延伸。我市建筑企业以前主要是从事建筑施工单一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现呈现出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格局。部分房屋建筑施工企业涉及市政、装饰、钢结构、水利、园林等利润空间较大的行业,相应的装饰、钢结构、商品混凝土企业、建筑智能化等专业承包企业也得到蓬勃发展,部分企业着手申请增项公路桥梁资质,更有的企业成功转型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带动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新
局面。
4、外埠市场开拓成绩显著。宿迁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素有外向开拓建筑市场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后期即组织成建制施工人员开赴新疆南疆油田;80年代初期就组织人员北上,参加首都建设,至今果实累累。目前在新疆、北京两地完成产值近20亿元,在黑龙江、内蒙古、宁夏等地都有所建树。外出施工占我市建筑施工总产值超过20%以上。广泛带动了农民工就业,每年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多元。
5、骨干龙头企业带动明显。宿迁拥有一级资质企业5家,分别是宿迁市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铭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兴邦集团有限公司、宿迁中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恒通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均在省外开拓。目前,江苏铭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房屋建筑一级总承包资质,同时具有建筑装饰、机电设备安装、防腐保温三个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主要在省外承接业务,每年承接10亿元以上的业务,是典型的“外向型”企业。宿迁市建设集团在北京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带动了大批农民走出家门,发家致富。
三、宿迁建筑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建筑施工企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约束建筑业发展的“瓶颈”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建筑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建筑业后发强劲之势的浙江省,从上到下、从省到市县有专门负责建筑业的领导,在企业的发展壮大、政策扶持、企业融资等方面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使得浙江建筑业蓬勃发展,迅猛的占领上海乃至国内的主要建筑市场。我省南通市,建筑业的发展在全省遥遥领先,也都有专门的市县领导分管。我市建筑业总体规模小,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得到象重视工业企业一样来发展重视建筑业。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存在垫资、压价、拖欠、乱收费等众多问题。税务部门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由于计税方式问题,给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清欠农民工工资方面,出现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模式,没有从体制上来解决问题,政府的拖欠,开发商及其多数业主采取不验收、不结算等手段拖延时间,恶意拖欠施工企业资金,造成了施工企业负债累累,劳动部门按工程造价收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雪上加霜的加大施工企业周转资金的困难,工商部门在企业的营业执照年检过程中,采取变相手段收取企业的费用,招标代理等许多建设费用应有业主支付移嫁到施工企业。施工企业承接一个工程,缴纳各种保证金占到工程造价的10%以上,使得施工企业不堪负重。二是企业规模小,综合实力弱。我市虽然有5个一级施工企业,但整体规模不大,资金匮乏、人才奇缺、装备不足,科研几乎没有投入,建筑经济增长方式落后,承接高、大、难的高利润工程能力不强,多元化经营尚没有形成规模,企业抗风险能力低。三是建筑市场不规范,建筑市场无序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上规模的少,小而全的企业多,造成“僧多粥少”,恶性竞争,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宿迁建筑业发展思考
1、全方位多层次开拓省内外建筑市场。我市建筑业要快速取得发展,就要以5家一级企业龙头企业,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举办宿迁市建筑业优势企业推介会,市政府及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同外地建筑主管部门的联系,对外地的市场规模、发展潜力进行调研考察,进一步提高我市骨干企业在省外重点市场的知名度和覆盖率。还要以依据市建设集团对外签约权的优势,在境外市场开拓承揽境外工程。
2、规范建筑市场,树立诚信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走入低谷,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执法检查,规范各方责任主体行为,加大对招投标代理等中介机构监管力度,实行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实施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自律。在监督检查中,对企业的不良行为列入“黑名单”,在媒体上曝光。及时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限期整改。促进建筑市场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3、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开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宿迁建筑业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和人才积聚为基石,是宿迁建筑业做大做强必由之路。鼓励建筑施工企业积极开展省级施工工法、QC成果的申报与应用,有条件的应积极申报国家级工法。为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建筑业科技进步,建设主管部门、建筑业协会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奖励科技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同科研部门、高校加强合作,促使科技进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人才开发方面,继续加强培养和造就各个不同层面的优秀人才。
4、树企业信誉,创企业品牌。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的信誉、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寻求发展不可忽缺方式,一方面要引导企业规范自身行为,诚信经营,抓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创企业品牌,树企业信誉;另一方面在建设主管部
门领导下,行业协会要认真做好企业和建造师的评先工作,同时出台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省优质工程“扬子杯”奖的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多创精品工程。
6.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篇六
一、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的现实选择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与抓手。它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创业教育的发源地,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与创业过程息息相关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提高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于2007年启动了“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同年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方针,恰好契合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由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50%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而持有相同看法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则达到72%。由此可见,加强教学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对学校教育的最主要要求。[2]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逐年提高。据统计,2008届为1.0%,2009届为1.2%,2010届为1.5%,呈积极向好的趋势。麦可思研究院通过对自主创业毕业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有效的口头沟通、谈判技能以及判断与决策能力是自主创业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3]由此看来,法学专业在创业教育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因为经过系统法学思维和法学实践的训练,法科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商谈判的技巧,再加上法科学生天然的权利意识、风险意识、守法意识,可以为创业团队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智力支持,对市场主体法制意识的提升和市场经营秩序的优化发挥独特的社会作用。因此,如何在法学教育中融入创新理念,构建适应我国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法学教育工作者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二、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制约
美国法学家霍姆斯曾经指出:“法律的生命从来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育创新型法律人才的关键。[4]创业教育要发挥应有作用,需要大量实践教学活动的支撑。考察我国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虽经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差甚远。
(一)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专业实践与创业教育相割裂
近年来,随着法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实践教学已受到了社会、学校、学生的高度重视。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法学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审判、疑案辩论、实习等。之后,一些高校又相继引入了法律援助和诊所式教育模式,增添了实验室、闭路电视系统等实践教学设施,将实践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与创业人才的要求相比,吸纳的创新元素还不够,与创业的关联度也不高。一是内容陈旧。无论是模拟审判、课程实习,还是法律援助、诊所式教育,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法学专业模块,训练的仍然是法学思维,希望提高的还是法律实务能力,目标指向依旧是政法专门人才。二是形式单一。由于法学学科的专业性较强,大多数学校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都是具有司法背景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与公司、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如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兼并事务所)的合作比较困难。即或偶尔到企业、社会组织体验,也是选择低投入的形式,热热闹闹的绕场一周,到此一游,然后打道回府。这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模式既不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更谈不上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感悟。[5]
(二)认识滞后,管理薄弱,实践效果未彰显
考察法学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都将实践教学写入了规划,但由于认识不到位,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环节薄弱,实施效果并不显著。一是师生认知度不高。从教师层面看,长期受到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定势思维的影响,教师大多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研究和科研论文上,不愿意参与实践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从学生层面看,由于缺乏科学、严格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导致参加不参加、认真不认真、成绩好与不好一个样的局面,逃课、混课现象大量存在。二是实践力度不大。以某财经类高校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该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学分只占总学分的11%左右,不仅达不到教育部“一般不少于20周”的要求,也难以有效完成培养方案设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客观上成为点缀理论教学的“绿叶”。三是教学管理不严。与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大。以模拟审判为例,从案例选择、角色分派、证据设计、诉状书写、庭审组织到最终裁判,都放任学生自我管理,只在最后组织一场表演式的开庭模拟。课前无规划,课中少指导,课后不讲评,纯粹是为实践而实践,为表演而模拟。四是考核体系不全。从目前来看,实践教学虽然被多数院校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但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缺乏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评价指标和对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与跟踪考察,实习鉴定或实习报告成为评价与考核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情形下,作为实践教学重头戏的毕业实习,也因司考、考研、公考、就业的挤压而变异、走形。
(三)师资欠缺,投入不足,引导功能难发挥
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较高的教学成本。受到人财物等因素的制约,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没能实现与创业教育有效衔接,预期功能被有限资源遏制。一是教师数量不足。由于高校扩招,师生比例不协调,一个实践指导教师要带大量学生,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二是师资水平不高。实践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难以胜任实践教学工作。目前,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短缺,实践教学主要由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担任,他们没有司法实务和企业工作经历,更缺乏创业实战经验,难以发挥创业导师的引领作用。四是实践平台缺乏。随着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临时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往往会冲击接收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给相关岗位的员工增添不少麻烦和负担,许多单位并不乐意接收学生实习。即使接受,也难以投入精力管理和指导,打杂、跑腿、补缺、无事可做是许多学生对实习的感受。五是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不到位,学校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投入长期不足,业务经费比较紧张,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维护难以为继,学校、企业、行业之间的协作活动受到极大限制。
三、法学专业开展创业实践教学的路径
要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必须充分吸纳创新元素,在实践教学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创业所需的法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拓性思维,使之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一)提高创新意识
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学专业缺乏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教育背景,存在创业知识结构方面的缺憾,学生对创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因此,法学专业开展创业实践教学,首先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的意识和信心。一是加强就业形势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法科学生创业的紧迫性,激发他们投身创业的欲望和激情。近三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徘徊在文科毕业生的最低水平,成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6]唯有创业,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局,创出一条新的就业之路。二是宣传创业的激励政策。要通过多种渠道,将国家的创业政策广而告之,增强学生创业的勇气和信心。
(二)完善课程体系
要按照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要求,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发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促进、专业实训与创业模拟高度融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一是做实课内实践。要重点抓好案例分析课、合同仿真、模拟法庭、模拟企业登记、毕业论文等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设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强化课外实践训练。要根据专业课程的开设进程和相关知识的累积情况,分学年、分层次设计不同内容的课外实践训练活动,如观摩审判、参观企业、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制调研、法律援助、法律诊所、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开发综合性实践课程,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整合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实现由单一性实践向综合性实践的转变,实现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法学知识与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交叉、融合、渗透;四是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应提高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学分比重,增开创业实务操作类课程,如创业管理、合同谈判、商业策划、企业设立、法务会计等,实现实践教学的全程化、系统化,使之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
(三)改进教学方法
要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优化,改变填鸭式教学和被动式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化对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法律实务能力的训练。一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丰富教学活动,并通过实习实训、社会调查、法律咨询与服务等法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和学校的网络平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进行教学,真实再现企业设立、商务谈判、税务稽查、法院审判、经济仲裁等多项法务活动,增强教学的可视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通过电子信箱、短信、QQ群等方式进行远程交流与答疑,加强学习过程的指导;三是建立全真的教学案例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收集完整的反映创业实际问题和情境的法律案例,建立全真案例库,以“原生态”的形式反映出创业和创业管理的全貌,为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模拟实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可信的素材;四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广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情境式、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案例研讨、实务模拟、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搭建创业平台
考察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实际,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主要是在仿真或虚拟化场所完成的,大多游离于创业的真实环境和企业的要素之外,[7]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实践表明,要使创业教育取得实效,必须为学生搭建符合企业和市场要求的创业实践平台。一是开展创业大赛。不仅要激励学生参加创业竞赛活动,更重要的是应结合特定企业的具体需求,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以创业团队为单位,开展项目设计大赛。通过这类竞赛活动,既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又能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更益于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二是设立创业实验中心。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应搭建软硬结合的、高度仿真的经济环境,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商业环境下通过完成企业多角色扮演,体验从企业设立到经营管理、到市场竞争、到纠纷解决的全部活动;三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是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桥梁,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渠道,创业型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基地的实习,不仅可以检验学校教育的社会效果,而且可以让学校、老师、学生感受、感知企业的真实需求,促进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还可以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实践基础。就法学专业来说,不仅要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建立实习基地,更应到企业以及企业的服务机构(如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建立实习基地;四是创建校内创业园,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搭建平台。作为创业孵化器,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创业种子基金,同时,要引导师生利用“产学研”的合作方式,面向市场搞调查,投身企业做研究,将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与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与专业能力培养、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将优秀的创业计划转化为现实的实施计划。
四、法学专业开展创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创业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水平,高等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为创业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
(一)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必须加强创业文化建设,在学生中确立“要创业”的理念,在学校形成“支持创业”的环境。一是明确法学教育的定位。司法部门培养“高级法律专门人才”的理念导致了法律人才供需市场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是企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另一方面是法科毕业生就业率年年走低,成为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法学教育机构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育创业型法律人才;二是加强以创业实践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学校开展“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讨活动,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克服“重理论,轻实践”倾向,树立实践育人观念,认清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三是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环境。要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宣讲创业意义,表彰创业典型,弘扬创业精神,形成全校上下重视创业实践、支持和投身实践教学改革的文化氛围。
(二)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需要打破原有教学教育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现象,建立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一是设立创业教育领导机构。学校要设立由主管校领导以及教务、学工、团委、招生就业、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创业教育的领导机构,制定创业教育的学校政策,指导各院系的创业教学活动,协调创业实践中的各种关系,为创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指导中心。该中心由创业教师团队(包括专职和兼职)组成,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业体验活动,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服务和指导,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评价和推荐;三是施行弹性学制。为推进创业实践教学,应当改革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施行弹性学制,延长在校时间为4—6年。
(三)培育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直接承担者,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创业教育的特殊性更要求教师具备学者与企业家的双重素质。因此,要完成创业实践教学任务,必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鼓励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或基层进行挂职锻炼,定期开展实践教学观摩活动,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二是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和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的有效机制;三是加大实践教学人员的培养力度,通过学历提高与在职培训、校外考察与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和丰富实践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四是引进一批富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结构。从法律实际工作部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法律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五是建立创业导师制。通过聘请优秀企业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风险投资家、职业律师到学校兼职授课、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或担任现场实习兼职指导等方式,实现企业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和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为学生创业提供技能和经验方面的支持,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
(四)构建政校行企深度合作机制
创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扶持大学生创业不仅是高等学校的任务,也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创业实践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必须举全社会之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创业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此,政府要搭建创业政策支持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保持创业信息的公开和畅通,及时将创业扶持项目等信息传达到学校和学生,避免创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要制定促进创业优惠政策,给大学生创业者以特别“庇护”,鼓励和引领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促其尽快成长;同时,及时调整创业激励政策。要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创业企业进行跟踪服务,针对实践中的问题,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良性机制;二是深度开展政校行企合作。高校要加强与实务部门的合作,积极探索政校行企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与相关行业及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专业主干课程、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共同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共建优质实习基地和创业基地,构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有机联系的常态化、规范化实践教学体系;三是搭建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共同支持的创业实践平台。要创建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所;要建立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专项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服务,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的困境;要建立项目储备库,选择发布适宜大学生创业的项目,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总之,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促进创业教育、激励创业活动的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学校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五)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防止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必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实践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中期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制定各环节的考核管理办法;二是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评估检查。通过督导、同行、学生评教和教师教学工作档案,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对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三是改革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以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效果分析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考试改革,突出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建立专业技能鉴定和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四是改善教师绩效评估标准。要建立和完善创业实践教学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改变单纯以科研、论文作为教师绩效和晋升标准的做法,对担任创业实践指导的教师给予公平对待,把创业实践教学成果纳入教师考核体系,激励教师投身创业实践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张育广.美日两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2).
[2][3][6]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5.
[4]龙著华.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法学实践教学[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
[5]郭颖梅,改革高校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DB/OL].http://www.ufida.com.cn/subject/20100808/lunwen1.htm.
7.大学生创业需求情况调查问卷 篇七
亲爱的同学:您好!为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对创业的需求,我们开展了此项调研,调研的结果将提供给相关部门和高校作为政策制定的参考。您的回答对我们非常重要,因此烦请您认真如实填写。衷心地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请在每道题后的括号中填上所选答案的编号;问卷中如果选择选项为“其它”的,请务必写明内容,谢谢!)
1.所在学院 :2.专业 :3.年级 :
4.您的性别()
A.男B.女
5.您对在校期间参与创业的同学的评价是()
A.支持,对走入社会很有帮助B.反对,浪费学习时间,得不偿失C.无所谓
6.您对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的态度()
A.欣赏B.不认同C.无所谓
7.您觉得校园氛围和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是()
A.支持和鼓励 B.包容C.不支持
8.你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
A.从来没有B.考虑过但有疑虑C.正在进行创业D.已经成功创业E.创业失败
9.你的家长和朋友是否支持你创业()
A.支持B.不支持C.不表态
10.如果你想或正在创业,你的目的是()
A.挑战自我,实现理想B.缓解就业压力C.赚钱D.体验人生E.无创业打算
11.你认为学校有无必要开展和普及创业教育()
A.有必要B.没必要C.针对少数学生开展就可以了D.无所谓
12.你觉得自己有无必要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
A.有必要B.没有必要C.无所谓
13.你觉得本校的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A.很好B.还可以C.很一般D.几乎没有E.不了解
14.您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的关系?
A.密切相关B.有关系但是不太大C.基本没关系D.没关系
15.假定你有热情、有能力创业,那你希望学校为你提供什么呢?()
A.开设创业相关课程B.提供完备的咨询机构C.设立学校的创业园
D.有相关的老师给予指导 E.牵线搭桥、提供信息
16.您认为学校是否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应该采取何种鼓励措施?(任选两项)()[多选题]
A.学校提供配套资金;B.提供创业场地、实验设备等环境和服务;C.其它
17.你最希望通过创业教育课程获得哪方面的知识()
A.市场信息与市场营销B.创业个案分析C.创业的基本常识、方式与技巧
D.创业者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和素质E.大学生创业政策F.其它
18.您认为最重要的创业教育的方法是()
A.草拟创业计划书B.创业成功者客串授课C.个案分析
D.创业模拟训练(创业园)E.教材文献探讨
19.您认为较有效的创业实践活动的形式是()
A.组建创业团队B.到公司、企业实战C.听企业家讲座D.创业大赛E.其他
20.你对政府制定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的规定或优惠措施()
A.很关注,很了解B.一般了解C.听说而己D.不了解
21.你觉得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作用()
A.很大B.一般C.基本没有D.不清楚
22.如果创业,你认为最容易遇到的困难是()
A.资金与经验不足B.缺少创业指导C.投资风险D.政策支持力度不够E.其他
23.如果创业,那么你会选择哪个领域:()
A.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B.自己感兴趣的领域C.当今热门的方向发展(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
D 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请举例):
24.您认为在大学里参加的何种活动有助于您的创业?()[多选题]
A.学生干部工作B.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C.社会实践活动D.兼职E.模拟创业活动 F 其它(请注明)
25.如果创业,您会首选哪里?()
A.自己家乡B.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C.西部地区D.其它
26.您认为以下哪些生活中常见的创业信息来源,其效果和可实施性较好?()[多选题]
A.课堂教学B.专家的论坛、讲座C.创业大赛D.学校创业性社团
E.实习或勤工助学F.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G.其它
27.您了解SYB培训吗?是否
8.我市创业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篇八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2010年政府系统重点调研课题安排的通知》要求,现就我市创业体系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和主要成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全民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精神,我市切实加快了创业体系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能够适应全民创业服务需要的创业支持体系。其基本框架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一)创业指导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于2009年7月,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为主任,成员单位为劳动保障、发改、财政、经济、粮食商务、农村信用联社、工商联、工商、地税,并吸收经济学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5人)组成。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开展创业指导咨询活动。
(二)创业培训机构。市就业服务局于2006年设立“创业培训中心”,引入SIYB国际创业培训品牌,购置完整配套的教学设施,培养了专职创业培训教师。2006年-2010年,举办创业培训班20期,免费培训学员483人,其中培训后成功创业398人,创业成功率82.4%,直接带动就业增长1,312人。
(三)农村青年创业指导委员会、基金理事会。由共青
团扎兰屯市委牵头,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参与。成立于2008年8月,计划在三年内培养100名农村青年创业带头人。截止2009末,已有13人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取得初步效果。
(四)妇女创业指导委员会。由市妇联牵头,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参与,扶持帮助城乡妇女创业。2008年以来,已有97名女性成功创业。
(五)农民工创业园区。2009年6月启动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并在成吉思汗镇、卧牛河镇开展试点工作。截止目前,入驻园区农民工创业实体246户,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2,088人。2010年市政府下发《关于做好全市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至2012年全市农民工创业园区达到20个,吸纳农民工创业1,200户,基本形成集“创业场地、优惠政策、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信息服务”等方面于一体、功能完善的农民工创业体系的奋斗目标。
(六)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市工商、税务、金融、财政、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全民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中提出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创业体系建设局尚于起步阶段,一些做法还很不成熟,探索适应劳动力创业长远发展需要的体系机制、工作制度任重道远。但是从当前情况看,以下几个问题不容忽视,必须加以正视和解决:
(一)创业支持服务体系机制分散,没能形成合力。劳动就业、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开展创业服务的部门单位,按各自工作安排开展促进创业活动,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效率不高、效果不显著。
(二)创业基金筹集难度大,经费投入不足成为创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制的因素。例如市农村青年创业基金理事会计划筹集创业基金100万元,目前实际到位20万元,仅完成计划的20%。其根本原因在于还没有形成举全市之力支持全民创业的氛围,社会各界对此项事业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同时创业体系建设缺乏国家财力强力支持和市财政投入不足也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全民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有限。由于宣传发动不力,政策引导工作不到位,在我市还没有形成“崇尚创业、兴业光荣”的社会环境,一部分人有创业能力,没有创业意识,存在着小富即安的从理状态,尤以返乡农民工表现最为突出;一部分人有创业愿望,但没有创业能力(包括创业经验缺乏,创业资金短缺,创业项目不准,创业信息不灵等),尤以城镇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表现最为突出。
(四)创业环境不宽松。部分承担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的部门,对扶持全民创业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不时发生敷衍塞责和刁难现象。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创业体系建设的领导力量。建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扎兰屯市促进全民创业领导小组,形成市政府
统一领导,全市统筹规划的领导机制。进一步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由劳动保障部门主管,各方面积极配合的创业服务格局。
(二)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形成鼓励支持全民创业的氛围。建议每年5月份为“全民创业宣传月”,采取典型引路、举办创业项目推介会、散发宣传品等方式,开展扎实有效的创业宣传活动。并对创业典型予以大力宣传和表彰。
(三)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城乡劳动力创业支持一体化原则,大力开展以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复转退伍军人、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返乡农民工为对象的创业培训活动。建议进一步加大市就业服务局创业培训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大创业培训容量,达到年创业培训600人能力,满足创业人员需求。
(四)进一步发挥创业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创业指导。吸纳包括各方面专家、创业成功人士组成创业指导团,紧密跟踪创业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提高创业质量,增强创业稳定性,从而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五)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步伐,发挥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平台和政策凹地作用。
9.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篇九
一、强化政策落实, 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长期以来, 烟台市一直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特别是2007年以后, 市委、市政府更是把突破性发展中小企业提升到富民强市、兴业固本的战略高度, 强化领导, 强力推进。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规模不断扩大, 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 全市经认定的各类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达30多家, 基本构建起以政府扶持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支撑, 社会化服务机构为主体, 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服务体系框架。
(一) 持续进行思想层面的大发动
连续多年召开了高层次、大规模的民营经济工作大会, 每次会议直接收听收看人员的数量都在10万人以上;对评选出的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市区、镇 (街) 、部门、先进企业和优秀个体工商户, 大张旗鼓予以表彰奖励;每年都组织各新闻媒体, 开展专题密集宣传, 把市委、市政府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坚强决心、政策规定、工作重点、推进措施以及先进典型宣传到千家万户;积极发挥市民营企业协会的作用, 通过举办各种活动, 不断扩大民营经济的社会影响力, 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 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关心、支持、投身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 不断进行政策层面的大推动
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当前中小企业工作的意见》《烟台市实施<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办法》《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在财政、税收、金融等各个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 深入推进落实层面的大行动
各部门从自身职能出发,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政策, 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齐心协力推动全市中小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在财政扶持方面, 市、县两级都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周转金和发展专项资金, 其中市级中小企业信贷周转金规模为1亿元, 各县市区在1000万元以上;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已扩大到1000万元。在融资服务方面, 成立了由30家银行机构、13家担保机构和1119家中小企业组成的中小企业融资合作联盟, 建立了中小企业网上融资服务平台, 启动了“千家中小企业百亿融资计划”, 在10个县市区开展了中小企业助保贷业务, 初步形成了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大中小担保机构相结合、覆盖城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网络体系。
二、深入开展中小企业转调创活动, 着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烟台市积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深入实施千家小微企业管理提升计划, 大力开展“一企一策”管理咨询活动, 2015年新增省精细化管理样板示范企业2家、省管理提升“百千万”活动优秀企业7家、省管理提升“百千万”活动优秀服务机构3家, 累计分别达到11家、18家和6家。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继续深入开展以“一企一技术”为核心的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深入实施“专精特新、育苗扶壮”工程, 2015年以来共认定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54家, 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7家, 5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 5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企业, 市级及以上“一企一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97家, 其中省级135家, 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25家, 其中省级116家。一系列良好外部环境的集中打造, 极大地助推了烟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一) 规模实力跃上新的台阶
截至2014年年底, 全市民营经济从业单位达到398718个, 从业人员达到2584553人。2014年, 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18704亿元, 同比增长11.1%, 实际上缴税金543亿元, 同比增长10.1%。2015年1-9月份, 全市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810亿元, 上缴税金439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9.3%和8.7%。预计到2015年年底, 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可实现营业收入20400亿元, 上缴税金585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9.2%和8.6%, 规模以下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7.8%。
(二) 层次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现拥有市级及以上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企业累计达到62家;特色产业提升计划扎实推进, 蓬莱葡萄酒产业集群、福山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 莱阳农副产品加工等3个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11个镇 (街) 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产业镇, 15个镇 (街) 被认定为市级特色产业镇, 直接带动了800多户规模以上企业、7000多户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三) 贡献份额实现新的提高
全市从业人员的80%、地区生产总值的80%、国地税收入的60%都是由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提供和创造的, 所占比重较六年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发展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推动改革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和主体力量。
三、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百千万成长计划, 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深入实施万家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千家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百家骨干企业升级计划, 下大力气抓好“小升规”工作, 建立了“小升规”培育企业库, 对县市区培育“小升规”企业情况定期进行督查调度。2015年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35816户, 同比增长109.7%, 累计达到418739户, 同比增长38.81%;新注册私营企业36486户, 同比增长69.32%, 累计达到118558户, 同比增长36.33%。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计划, 启动了全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围绕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 重点抓了20个小微企业创业园区的建设, 又有2个镇街获省级特色产业镇称号, 累计达到15个。加强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调度和监测预警, 狠抓统计直报工作, 统计直报注册企业数量达到省局要求, 直报率稳定在90%以上。
四、抓平台促发展,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规模不断扩大, 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 烟台市经认定的各类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达到30多家, 基本构建起以政府扶持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支撑, 社会化服务机构为主体, 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服务体系框架。
(一) 加强培训服务体系建设
以中小企业巡回大讲堂为抓手, 先后组织并实施了万名创业小老板培育工程、万名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工程和千家小微企业管理提升计划, 大力开展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创业和再就业培训以及多种人才服务活动, 2013年以来全市中小企业系统共举办各种培训活动近70期, 免费培训各类人员7000多人次。
(二) 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
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 规划建设了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产业方向明确的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前, 经认定的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达到30家, 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6家, 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达到38家。建立了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 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 线上线下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8个县市区的县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蓬莱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借鉴学习兄弟城市经验, 与电信公司合作建设了中小企业综合办公服务平台, 不仅为统计直报工作提供了便利, 还为统计直报企业提供了交互式服务, 这个平台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现有客户234个, 于2015年12月份正式开通。
(三) 积极为中小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牵线搭桥
先后组织近百家中小企业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2015国际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博览会、山东创业创富项目展览会、第二届山东中小企业网络商品博览会等展会。
五、不断强化融资服务工作机制创新
烟台市建立和完善了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服务中小企业信贷的考核激励机制和中小企业信贷与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成立了中小企业融资合作联盟, 深入实施千家小微企业百亿融资计划,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认真落实担保行业扶持政策, 引导担保机构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 市级财政出资组建了市融资担保公司和省内首家地市级再担保公司, 经过多次增资, 注册资本金均达到3亿元, 成为全市融资担保行业的龙头。目前, 全市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28家, 再担保公司1家, 注册资本金达到36.65亿元, 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20家, 实现了县域全覆盖。
开展了信用担保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并将评级结果向社会公布。全市共有23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参加了信用等级评定, 信用等级达到“BBB”级以上的担保机构共有22家, 其中信用等级达到“A”级以上的担保机构有15家。
不断完善政策措施, 积极促进中小企业规改股、股上市, 更快更好地融入资本市场。截至目前, 全市共有32家民营及中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累计募集资金300多亿元, 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26家, 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区域市场挂牌企业52家, 还有一批中小企业已经进入上市和股权交易程序。
六、深入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年“两个专题”活动
(一) 深入开展中小企业“双创”活动, 着力促进发展优化环境
按照工信部和省局的统一部署, 先后组织开展了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小微企业政策宣传月和双创活动周活动, 对近年各级出台的促进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梳理汇总, 编印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文件摘编》, 先后组织开展了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两次广场专题宣传活动, 接受群众咨询600余人次, 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 在烟台中小企业网、《烟台民营企业》杂志累计刊发各类政策信息700多条, 同时组织境内各新闻媒体对各级出台的创业创新政策进行及时的宣传解读, 让广大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认真落实县市区发展中小微企业工作考核机制的相关文件, 对2014年度县市区发展中小微企业工作进行了考核通报, 配合有关部门对县市区发展民营经济工作进行了考核。会同财政局认真落实省、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全市共有57个项目获得“小升规”工业企业贷款贴息补助、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等补助奖励资金657万元, 协调地税局为4家担保机构办理了免征营业税手续。
(二) 组织开展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年活动
为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出台了《烟台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工作推进意见》, 推荐9个专业村、11个专业市场、12个专业园区、64个专精特新产品、33个特色服务企业、9个电商平台列入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年”示范推进计划, 启动了电商千人培训活动, 已免费培训电商人才2000余人次。以中小企业为主体, 围绕培强做大电商载体, 规划建设了软件产业园、广告创意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和金融超市等一批创业创新平台, 全市85%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交易额1484亿元, 同比增长30%。
参考文献
[1]刘静.“新常态”背景下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 2014 (33) .
[2]周爱华, 谢兴伟.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 2010 (09) .
10.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篇十
近年来,胡金店镇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全镇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镇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2年4月,全镇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发展到13家,从业人员 1091 人,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榨油、酿酒、制衣等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24745万元,完成产值 13399万元,实现净利润4439万元,上缴税金590万元,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呈现出的特点
纵观我镇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到2012年底,我镇农产品加工业已拥有规模企业 6家。全镇1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食品加工业2家、榨油厂3家、酿酒厂4家、制衣厂2家,其他2家。涌现出一批如孝云天食品、康顺油业、粤丰制衣、金旭贸易、元博食品、金昭工艺、享维制衣等一批骨干企业。
2、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依托全镇小麦、油菜籽、棉花等资源优势,形成了榨油、酿酒、制衣、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如今我镇的榨油、酿酒在全县乃至周边县市都已经是小有名气,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3、促进了农民增收。全镇农产品加工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000多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从而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近转移的空间和农民增收的途径。
4、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产品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了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可转化各类农产品资源,惠及农户,调动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动种植业协调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二、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镇农产品加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发展规模较小,发展速度不快,发展水平不高,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1、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镇农产品加工企业有13家,但规模企业只有6家,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粤丰企业规模稍许大一点,但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酿酒和榨油行业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品牌优势,只能占据低端家庭市场份额,在超市等商业店铺竞争力差。
2、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我镇大多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
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无法投入高端市场,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酿酒和榨油业甚至还停留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3、融资渠道不畅,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由于农产品加工业一次性投入大,农产品收购时间集中,资金占用时间长、数额大、周转慢,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缺乏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不少企业难以扩大规模,一些企业改扩建项目工程不能及时配套、完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缺乏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
4、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政策扶持不够。尽管近年来我镇围绕农业产业化作出了不少努力,千方百计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农产品加工业经营的扶持政策研究不够;财政对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的投入较少。企业与合作组织、基地、农民之间联系不紧密。农户缺少诚信,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农户将产品投向市场,供过于求时,企业拒收或压价。合作组织功能单一,调控能力差,难以真正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三、加快我镇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议
我镇是典型的农业镇,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农产品加工无疑是我镇工业的主导产业,是推进我镇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力量,同时它也是促进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1、重点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基地建设。必须以优质、高效、生
态、安全为目标,着力建立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加工业优质原料基地,使之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第一车间。要推进农产品基地区域化布局。结合各村组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优势、传统种植习惯和产业发展基础,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专业化经营方式,因地制宜地搞好农业产业区域规划,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专业户、专业村,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的种养基地。推进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发展。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土地相对向种田能手、经济能人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加快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产品基地契约化管理。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推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2、努力搭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体平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建设,搭建发展平台,发挥园区要素聚集、资金集约、产业集群的“洼地”效应。要立足镇情搞好园区发展规划。重点围绕食品加工、白酒制造、制衣等,加快制定园区加工产业发展规划。要大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园区全面实现“七通一平”。要精心包装进行对外宣传推介。把胡金店镇的农业资源优势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名片和招商引资的品牌来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大
对外宣传推介,不断扩大胡金店镇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着力建好农产品加工业的示范基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涉农龙头企业,打造基地建设的核心引擎。要招商引进优良项目。把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产业调整,外贸企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入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节能环保的农产品加工优良项目。要做大做强现有项目。全力整合资金、土地、人才、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扶持做大做强一批涉农骨干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要整合集中镇域内项目。鼓励镇域内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行股份制合作,引导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通过整合和集中,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增长潜力大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产业集群。
4、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品牌为支撑,以质量作保证,着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一是抓好科技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联合,建设新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农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应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和管理经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积极探索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抓好品牌创建,增强市场开拓能力。重点创建好胡金店散酒、榨油、胡金店焦切等品牌,扶持休闲农庄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县内外知名的品牌企业。三是抓好质量安全,增强市场保障能力。加快农产品质
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针对我镇主导农产品、名特优产品生产,加强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微生物含量等方面的监测,逐步形成政府部门监督、企业为主、基地联动的监测网络。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种子、农药、肥料和兽药专项治理行动,净化农资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推广科学种养模式,形成生态种养链条,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确保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报告11-05
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调查07-27
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报告07-16
大学生压力情况调查报告08-31
关于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08-06
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08-30
大学生毕业旅游情况调查报告10-28
关于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报告11-01
大学生运动鞋消费情况调查分析报告10-16
关于在校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报告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