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发展

2024-08-31

国际物流发展(精选8篇)

1.国际物流发展 篇一

当前国际物流发展态势研究报告

摘 要: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军事上提出了物流这个术语。20世纪60年代初,物流术语引入经济领域。20世纪80年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将物流理论推向管理科学前沿的位置。尤其日本学者提出的“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的学说问世以来,已经在世界范围掀起了追求物流成本效益的新高潮。

本文旨在通过当前国际物流发展态势分析得出本公司2012的物流发展方向,与时俱进,为我们公司的国际物流业务发展开辟新的舞台。

关 键 字:国际物流发展态势态势研究

引言

国际物流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物流。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各国物流环境的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不同物流适用法律使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高于一国的国内物流,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处于不同科技条件的支撑下,甚至有些地区根本无法应用某些技术而迫使国际物流全系统水平的下降;不同国家不同标准,也造成国际间“接轨”的困难,因而使国际物流系

统难以建立;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文也使国际物流受到很大局限。由于物流环境的差异就迫使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几个不同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所以,为了在新的更好的适应国际物流的发展态势,适应国际大趋势,研究国际物流的发展态势显得尤其重要。

一、国际物流理念新趋势

2011年,虽然国际经济发展有部分的动荡以及不平衡发展,但总的趋势还是较往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物流的进步,在2011年末总结一年中本企业的国际物流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展望未来国际物流的发展态势,为新一年

1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总的来说,在国际物流发展中,国际物流出现了以下几个引起了大家密切关注的国际物流新理念:

1、逆向物流:狭义上,逆向物流是指对那些已经废弃的产品再制造、再生及物料回收的过程。广义上,逆向物流除了包含狭义上的内容外,同时还包括提升资源使用率,并使正、反向物流的效率更高。由于逆向物流的种种益处,在新的一年这个理念必将被更多的企业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在尝试中逐步接受应用该理念。

2、绿色物流:绿色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概念层面上看,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绿色概念,从而构成了完整的绿色物流概念体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看,绿色物流概念体系包含绿色交通运输、绿色仓储与保管、绿色装卸搬运、绿色包装和绿色流通加工等内容。环保是永不过时的话题,无论是国家政府、国际组织还是人们大众,对绿色环保的追求都是永不停步的,我们可以预见将来的物流发展必将更绿色更环保。

3、应急物流: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多数情况下通过物流效率实现其物流效益,而普通物流既强调效率又强调效益。这是一种比较新的国际物流理念,现在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局限在一定的区域,但随着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相信应急物流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更多国际贸易企业为保障自身的利益而选择应急物流。

二、国际物流作业流程新趋势

国际物流发展迅猛,所体现出来的新趋势也越来越多,具体到国际物流作业的具体作业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趋势:

采购管理方面:

1、反向营销:反向营销的核心是要求企业像对待自己的客户一样对待供应商,不是供应说说服制造商来采购他们的产品,而是制造商主动向供应商提供机会。反向营销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采购和供应管理的新理念,是供应商关系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反向营销需要考虑如何从供应商的角度出发,了解供应商的需求,通过双赢采购来让企业和供应商共同努力寻找节省资金的机会,双方的共同努力会比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努力更有效。

2、反向拍卖:是指企业采购产品或服务采用公开的方式,事先通知产业同仁或者过去的合作伙伴,让他们在某段时间内公开竞价。企业往往根据

竞价结果,与价格较低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反向拍卖一般表现为网上竞价。投标人一般能够看见其他投标者的价格,从而不断被迫压低自己的出价,投标者只知道他们所出价格的顺序,根据出价顺序不断压低出标价格使自己中标。

3、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采购业务流程简单化成为可能。采购卡类似于信用卡,是电子采购的一种工具。持卡人不需要任何审批手续,可以直接向指定的供应商采购,实现采购过程无纸化。

运输管理方面:为了克服不合理的运输现象,在物流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组织合理运输。运输合理化主要有以下六种途径:

1、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在组织物流活动过程中,对某种货物,使其在一定的生产区固定于一定的消费区,这样就能打扫分区产销平衡。根据产销分布情况和交通运输条件,在产销平衡的基础上,按照近产近销原则,是货物运输线路最短,实现合理运输。

2、“四就”只拔运输;就是就厂值拔,就车站、码头直拔,就库直拔,就车、船过载等,简称“四就”只拔运输。“四就”只拔就是减少中转运输环节,力求以最少的中转次数完成运输任务的一种形式。

3、尽量发展直达运输;直达运输是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其对合理化的追求要点是通过减少中转过载转换,从而提高运输速度,省去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

4、提高技术装载量;调高技术装载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车船载重吨位,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车船装载容积。

5、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运输;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或者经过论证,超出通常平均经济里程范围的,也尽量利用公路运输,这是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运输的要点。

6、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行专业分工,打破一家一户自成体系的状况。

配送管理方面:进行配送线路优化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遵循基本原则。配送线路方案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考虑。

1、配送效益最高或配送成本最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可以简化为用利润来表示,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配送里程最短;如果配送成本与配送里程相关性较强,而和其他因素相关性较弱时,配送里程最短的实质就是成本最低,则可以考虑用配送里程最短作为目标值。

3、配送服务水平最优;如准时配送要求成为第一位时,或需要牺牲成本来确保服务水平时,则应该在成本不失控的情况下,以服务水平为首选目标。

4、配送劳动的消耗最小;即以物化活动和活劳动消耗最小为目标,在许多情况下,如劳动力紧张、燃料紧张、车辆及设备较为紧张的情况下,限制了配送作业的选择范围,就可以考虑以配送所需的劳动力、车辆或其他相关资源作为目标值。

库存管理方面:零库存管理从诞生以来就受到了企业管理层的极大关注,并逐渐成为库存控制的新趋势。零库存的目标和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其根本目的在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五零”管理,即零库存、零废品、零准备时间、零故障和零生产。

1、零库存。零库存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是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不协调、生产制作不规范的产物,应该予以消除。

2、零废品。零库存要求消除一切引起不合理、不合格的原因,在每个环节严把质量关,是每一道工序都能达到最高的水平。

3、零准备时间。准备时间的长短与批量的选择密切相关,如果准备时间趋于零,则意味着批量生产的优越性不再存在,准备成本也趋于零,就有可能采用极小的批量。

4、零故障。零故障是指使机器损坏率降到最低,使得生产能够平稳、协调进行。此外,减少零件搬运,节约装配时间,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装配中出现的故障。

5、零生产。这里的零生产并不是字面意思的不生产,而是最大限度的压缩在制品数量,杜绝超出计划的生产,使其生产尽量与需求符合,实现零库存。

总结

我国各地早已有为数众多的国际物流企业,但大都规模小、实力弱、资金缺乏,只能承担一些仓储运输业务,尤其缺乏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人才,很难说有多大的发展余地。但其中有少数基干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已开始尝试向第三方物流转型,或有望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另有少量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机构,稍加调整,也可以从制造业企业独立出来,依托原企业的物流业务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在新一年国际物流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前做好应对新挑战的准备,2012我们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应对国际物流发展态势:

首先,认真跟进国际物流理念的发展,贯彻国际物流新理念,思想上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企业员工物理理念,走在时代前沿,为态势的发展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从逝去已久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法到今天全球各主要港口穿梭往来的巨型货轮,国际贸易与商务活动始终是国际物流发展的首要推动力,以进出口商品贸易或国际贸易为主导的“国际贸易物流”构成了国际物流的主题,随着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规模和深度的进一步扩大,对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深入探讨更成为物流管理领域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我国现在物流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人预测我国近期需要30万名物流人才,这个数字依靠大专院校即使每年能够培养1万—3万名物流专业

人才,也需要等待10—200年,才能逐步满足需求。毫无疑问,不要说等上10年,就是等上5年,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也将丧失大好时机,严重损害我们的企业竞争力。根据此态势,我们在保留原来物流人才的基础上,应该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积极储备物流人才,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重视国际物流实际操作,即作业流程的具体实施,必须建立在全新理念的基础上,逐步跟上现代物流节约成本、绿色物流的趋势。现代企业打破原有的国家及地域的局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展经营活动,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跻身于全球流通市场。近年来,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物流国际化趋势越明显,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运代理、国际化采购和生产等国际物流业务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保障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提前期更长,经营风险更大,各种隐性成本更高,受国际规则影响更大。也正因为如此,性比物流管理的其他领域而言,国际物流与商务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特色。中国物流开放与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在政府加大推动力度之下的物流业全面发展,物流企业、物流咨询、物流教育、物流科技、物流统计等等同时推进,形成全面推进总格局。区域物流逐步整合,泛珠三角、长三角与长江流域、京津冀、东三省、中部地区都在推动区域物流整合,区域物流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特点:

1、规模化;

2、独立化;

3、物流化;国际物流企业必须在打牢基础的上,逐步实现企业的规模化,为企业制定目标,朝着独立化、物流化的趋势发展。

就中国国际物流业目前整体情况而言,其发展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除了东部沿海外资与中外合资企业以及部分产业物流释放较好外,大部分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仍处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物流集中度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营业额在整个物流市场的比例只有5%左右;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缺乏;没有形成综合运输体系,多式联运差,运输技术与组织方式落后。国家“十一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物流管理的概念被广泛推广,工商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推行“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思路。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不仅如此,现代物流还从根本上调整着货运市场的竞争规则。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2005年底中国物流业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企业、战略投资者开始关注和进入中国物流市场。面对众多的竞争者,我们必须加快“一体化”的进程,加速物流整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现代国际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性产业,涉及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制造、贸易等等行业,作为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国际物流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我们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国际物流/王任祥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1

[2]现代物流管理/李静芳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7

[3]国际物流与商务/王晓东,赵忠秀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4]物流行业系统战略管理/温湖著—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2

2.国际物流发展 篇二

1 现代物流发展因素分析

1.1 国内生产总值、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支出的关系

物流支出与GDP是紧密相关的。物流支出占GDP的比重, 美国为10.5%, 英国为10.6%, 法国为11.1%, 德国为13%, 日本为11.4%, 世界平均水平为12%, 我国2005年为18.6%。根据经验, 物流支出占GDP的比重超过15%以上时, 下降的速度比较快。为什么在整个“十五”期间我国物流支出都处于基本相同的高位?因该是缺乏明确对应的发展策略。

据初步观察, 物流成本与GDP是正相关、与物流基础投资是负相关的关系, 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根据曲线的走势可以设定模型,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来预测走势, 设物流成本为Y, GDP因素为X1, 物流用基础投资为X2。

设模型为Y=c+a X1+b X2

计算得:

c =-5562.1, a = 0.3056, b =-1.7498

相关系数R=0.9998 , 远大于R0.05=0.632, 相关性很好, 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 0.3056 X1-1.7498X2-5562.1。

1.2 产业结构、区位与物流业发展的关系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物流支出还与产业结构、区位之间有着相关关系, 以2005年各地区的物流支出为例, 下面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各取一到两个进行研究。

从表2可以明显看到, 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物流支出占GDP的比重较小, 第一、二产业比重大的地区特别是第一产业占比重大的地区物流支出占GDP的比重较大。

注:1、统计指标不尽相同, 在运输量上, 北京上海为运量、而其余省份为周转量, 同样是周转量有的省份有四项指标而有些是五项指标, 包括国家统计指标也是从2004年开始由管道运输的周转量统计。2、对于物流成本的预测, 按照各种运输在总周转量中的比重计算的, 计算时年运输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成本的42%计算 (参考徐天亮:运输与配送) ;运价部分是参考水运、铁路等的基价以及市场价格结合2004.9—2005.11发改委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于吨公里运价的调查。

1.3 企业经济规模对于物流成本的影响

根据对美国和加拿大公司的跟踪调查, 物流成本与企业的销售额有着以下的关系, 随着销售额的上升, 物流成本的上升逐渐在减慢。

资料来源:ESTABLISH.INC HERBERT W.DAVIS AND COMPANY

据表3、表4, 企业的规模 (体现在销售额上) 的大小对于物流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规模较大时物流成本偏低, 中小规模企业物流成本较高。并且中小公司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是大型企业物流成本的2倍以上。

1.4 人才对于物流业的影响

我国的物流人才的缺乏在于国外对比时显得特别稀少, 上海和北京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快并且相对领先的地区, 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不过是21%和19%, 国内其他地区的比例更低。而其中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是微乎其微。而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一项为期20年的全美物流职业调查显示, 在被调查的物流业管理者中, 92%具有学士学位, 41%具有硕土学位, 22%具有从业资格证书。

1.5 管理体制对于物流业的影响

管理体制和区位对于物流业的影响, 也是很明显的, 只有管理体制协调才能建立起来协调有序的物流市场, 减少条块分割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集成化的物流运作。例如欧美等主要国家物流业的各种管理机构也是分散于各个部门, 但是有一个协调机构。吸取其经验我国也建立了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等部委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运输协会等13个机构组成了物流发展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 联席会议制度对于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协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 物流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比较

考虑到物流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 不同的因素所占的权重不一样, 根据权重确定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 结合甘肃省物流发展实际对于影响物流业的各个因素的重要性, 分别由5位专家进行评分, 得以下的权重表。

结论:根据分析, 基础设施和物流人才都是特别重要的因素, 其次是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 再次是企业规模, 最后才是区位和经济总量。这表明先天不足的区位和经济总量并不是限制物流发展的瓶颈, 而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物流人才的培养都是可以做到的, 这为我们发展物流指明了方向。

3 甘肃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大力发展物流用基础设施建设,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建设, 加快物流速度, 降低生产和流通中的存货成本。

解决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 一方面抓紧培养自己的本地物流人才;另一方面系统的、有条件的送出本地的物流人才到物流先进地区或者国家学习深造;同时加强与其他物流相关企业的交流。培养出有先进物流理念、有丰富实践经验, 用得上、留得住的物流人才。

贯彻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 将现有企业发展成为有规模优势的、融入全球先进供应链的企业。调整经济结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强农业和工业的原产地深加工能力, 减少物流支出。

进行管理体制创新, 微观层次上积极推进符合供应链特点的扁平化的管理体制, 协调物流发展;宏观层次上建立省级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协调和解决本省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鉴于甘肃省内陆腹地的区位特点, 水路运输发展受到先天条件的制约, 多式联运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限制。大力发展铁路和管道运输的能力, 提高运输能力, 降低运输成本;加大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投资, 降低公路运输的成本。

促进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转型, 引进先进的物流企业,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利用其专业化的运作提高物流业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汪鸣, 冯浩.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2]刘杰华.甘肃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甘肃.人大研究, 2002 (1-2)

[3]Bauknight dow N, miller john R.Fouth party logistics:the evolution of supply chain outsouring.Supply Chain&Logistics Journal, 1999

[4]甘肃省政府.甘肃省物流发展规划, 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005、2006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7]李松庆.第三方物流论—理论比较与实证分析.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

3.浅析我国国际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三

关键词:国际物流;现状;趋势

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拓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现代国际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间贸易实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被广泛认为是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方利润源泉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面对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确定国际物流发展战略和方向,这都对我国国际物流的质量、效益、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过去几十年中,物流对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取胜的决定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从本质上说,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是由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产品的供给三个因素决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对企业的竞争能力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三个因素都分别直接受到物流的影响。世界经济将在纵向上对工业、供应商、顾客、贸易和物流公司进行重新分工,介入生产以及销售环节的物流公司的出现将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方物流给供应链各参与者带来了很多好处和方便,因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市场潜力巨大,必将成为下一世纪物流业的主流,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有所改善。各级政府统筹规划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从不同角度关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并对其统筹规划。国际物流需求增长迅速。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迅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物流也处于快速增长期,据统计,自1991年至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值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1%。社会物流总值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物流服务送达最终用户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它反映了物流服务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物流增加值则是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物流服务成果,反映了物流的需求水平。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社会物流总值与物流增加值的增长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市场。

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已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交通运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工具的增长与运输线路的增长不协调,道路堵车现象严重,城市交通不畅,严重影响全国交通运输网的运输效率,作为运输主力的铁路改革进展缓慢等。第二,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是20世纪50-60年代的老旧建筑,在仓库防火、防潮、防盗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在使用高新技术手段储藏现代化的商品方面困难也不少。第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物流系统的低现代化,造成了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及国内与国际之间的物流系统衔接上的困难,其结果是物流分布的分散无序、物流流转路径增加、流转环节过多。这种不合理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到加入WTO后我国物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进而为我国物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韩云:我国国际物流现状及发展探悉[J].现代商贸工业,2008(5).

[2]Johan Langbroek國际物流的现状及未来趋势[J].Logistics Management,2000(11).

4.国际物流发展 篇四

现代物流的“物流文化”现状及发展

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践中,“物流文化”不仅伴随着实践的创新发展,逐渐融入到物流人的精神灵魂世界,而且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物流公司只有加强具有生命力的 “物流文化”建设,才能防止在行业发展实践中出现消极委靡和低俗文化现象。只要进行物流人文精神灵魂的情操陶冶,就会避免在行业发展实践中盲从于滚滚物欲和滔滔权欲的附势自利行为。

现代物流业发展本来就是虚实并重,那种把 “务虚”当做面子,“务实”当作内容,彻底颠倒了 “虚”是文化的灵魂和内核,“实”是其形式和载体的根本道理。为此,物流人要有超越现实的文化视野,宏观的憧憬及理性的战略构想;要有透过表象的理论思维,自上而下的普遍理论指导以及外来文明的参照;要有强化物流人本身的主观性、目的性、革命性、创造性、能动性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否则,物流行业发展就会失去目的、失去意义、失去生机,陷入僵化、市侩、腐败的窠臼里。

总之,现代物流业发展实践应从国情出发,要着眼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倾听他们的疾苦和呼声,服务菜篮子和米袋子;以市场份额、收支核算的统计数字,作为物流公司发展的实践依据;坚持以服务发展社会生活、服务发展生产力、服务发展综合国力,作为物流业的实践领域;让 “物流文化”成为物流人自觉实践的精神灵魂,引导物流人把精力投入到实践物流事业创新发展的内涵之中。

5.国际物流发展 篇五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Public Logistic Information Plat-form PLIP):是指为国际物流企业、国际物流需求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国际物流信息服务的公共的商业性平台。其本质是为国际物流生产提供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和保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反应。现代社会经济是一个服务经济的社会。建立客户快速反应系统是国际物流企业更好的服务客户的基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加强同合作单位的协作。

5.2 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将日益被重视

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物流信息技术,在享受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时刻饱受着可能遭受的安全危机,例如网络骇客无孔不入地恶意攻击、病毒的肆掠、信息的泄密等等。应用安全防范技术,保障国际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安全、稳定地运行是国际物流企业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5.3 信息网络将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最佳平台

连接全球的互联网从科技领域进入商业领域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互联网以其简便、快捷、灵活、互动的方式,全天候地传送全球各地间的信息,跨越时空限制,“天涯若比邻”,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网上信息流通的时间成本和交换成本空前降低。商务、政务及个人事务都可以把信息搭载在互联网上传送。互联网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担负起全球信息交换的新平台。

6 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建议

6.1 加强国际物流信息化的服务意识

国际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国际工商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更成为国际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很多企业都是以满足客户服务需求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出发点,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特别是国际物流企业,更是将为客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而大多数企业往往是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为出发点建设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忽视了对客户物流信息服务的建设,这种差距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和实施效果。因此,必须将服务作为物流信息化的核心,围绕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来改进国际物流管理模式与运作流程,并以此为业务需求来建设合格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

6.2 改进国际物流信息技术

国际物流信息化的最大特点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物流业务中。首先,广泛应用互联网搭建物流信息平台,互联网的发展和规范管理,特别是安全软件和技术设备的发展为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其次,将优化的物流运作流程融入软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标准化、模块化的物流与供应链软件产品,为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再次,加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采用应用服务(ASP)模式降低信息化成本创造了条件。为物流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提高物流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是推进国际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所在。

6.3 加强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是培养高级国际物流人才的主要阵地,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市场对物流人才规格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培养方式等方面体系出自己的特色。第一:学科设置规范,设置专门的物流专业,第二:重视技术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现有专业人员素质,第三:推广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根据从业人员的学历、技术水平、工作经验等确定等级和可以从事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各层国际物流相关人员的培训。现代国际物流的优势是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不断体现出来的,最直接的国际物流人才培训应来自企业本身。企业对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可分不同情况进行,针对工作性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和不同的培训内容。第一种为高层物流管理人员,对其应加强系统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和增值意识的培训;第二种为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对他们的培训主要是加强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与培训意识;第三种为物流操作人员,培训的重点是加强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协作意识。

6.4 加强国际物流信息的网络化

将现代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相连接形成网络信息系统,是当今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的综合优势,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也避免了人工信息传递时的时间延误、人工浪费和不准确性。随着国际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逐步完善,电子商务正在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并且将成为国际物流信息化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从而开辟市场经济的新天地。由于国际物流信息交换速度的提高,致使成本下降,为电子商务提供了通畅环境;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数据库及其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研制,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市场、订货、支付和运送等各个物流环节都可以通过电子购物和贸易在网上实现和运行。全球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这场信息化浪潮,不仅推动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在引起人们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科学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展开,加快国际物流信息化步伐已经成为国际物流领域刻不容缓的工作。利用国际物流信息化促进国际物流管理的发展和国际物流水平的提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国际物流企业的竞争实力。

6.5 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和合作伙伴

根据目前的情况,无论是国际物流企业自己开发信息系统,还是与1T公司合作开发,这两种方法不是费用太高就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且服务质量还得不到保证。所以选择专业的国际物流软件公司应该是最佳的选择。专业的国际物流软件公司的分析人员大多是国际物流企业的优秀主管或经理,他们了解国际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及信息系统要求,加上专业的IT人员的研发,开发出的系统一般比较适用。专业的国际物流软件公司的业务分析人员会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咨询意见,这样的专业管理咨询意见对于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选择的国际物流软件公司应是在国际物流行业内具有一定的企业声誉,最重要的是要拥有国际物流管理专业分析咨询人员,并且价格要适当,不能太高。国际物流企业只有认真分析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开发合作伙伴,构建属于自己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才能更好地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国际物流信息化更好地发展。

结语

6.物流发展 篇六

(1)物流金融运行带来的风险

物流金融服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例如仓单质押业务有五种潜在风险:一是客户资信风险。选择客户要谨慎,要考察其业务能力、业务量及货物来源的合法性(走私货物有罚没风险);在滚动提取时提好补坏,有坏货风险;还有以次充好的质量风险。二是仓单风险。现在系统多以入库单作质押,和仓单的性质相同,但仓单是有价证券,也是物权凭证,因此必须有科学的管理程序,保证仓单的唯一性与物权凭证性质。三是质押品种要有选择。要选择价格涨跌幅度不大、质量稳定的品种,如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大豆等。食品物流中,由于质押物是食品,食品具有易腐烂变质的特点,从物流金融的角度,更要加强风险防范。四是提单风险。目前大多由货主和银行开提货单,要逐步转向仓单提货。由货主与银行共开提货单的,要在合同中注明仓单无提货功能。同时要有鉴别提货单真伪的措施。五是内部操作风险。严防内部人员作案和操作失误。

(2)法律法规的制约

首先,现行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法律规定,限制了商业银行开展证券、信托和保险业务。而物流金融,尤其是食品物流金融,对质押物的保存期、保管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质押物自身存在的风险较大,在食品生产、食品运转、食品营销过程中,需要保险保驾护航,保险业务是不可或缺的。而商业银行不能提供保险业务,如果中小企业需要资本市场融资,商业银行也不能提供。其次,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非金融机构不能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物流公司不能以自有资本为企业垫付款项融通资金,只能配合商业银行开展金融活动。

不久前,UPS在上海开办了在华的第一家金融公司办事处。由于法律限制,这一办事处目前仅提供金融顾问咨询服务,一年后才能对内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此前,UPS大都通过该公司在香港、台湾地区间接地提供贸易融资服务。面对中国巨大的需求市场,不仅是跨国物流企业进入,国际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花旗银行的物流金融服务主要针对解决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进口原材料的需求和遇到的困难。花旗银行通过与物流公司的合作,向其提供资金支持,间接帮助生产企业。花旗银行的金融服务已不仅仅停留在抵押、贷款,旨在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帮助企业。由于法规限制,外商机构现只停留在观望等待阶段。

3)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远未得到解决

7.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七

粗放经营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国际上通常把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运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经过经济结构调整, 推行现代物流运作模式, 这项指标普遍降为10%左右。近年来, 我国的这项指标虽然有所降低, 但2010年仍然高达18%。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差异较大, 但也反映出物流运作效率方面的差距。

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的物流作业、控制协调等层面, 面向高级管理人员的辅助决策功能、面向整个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应用较少。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支撑作用远未发挥。其他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规范标准不统一。据调查, 近百家来华投资的外商企业中, 高达80%的企业对目前物流服务商满意度的评价为“一般”。受访企业认为在物流服务商需要改进的方面中, 信息传递效率排首位。

功能单一, 缺乏特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物流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物流企业不仅要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本服务, 还要实行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 提供从生产材料采购到产品送达消费者的一整套服务系统, 包括相关的物流延伸服务, 如包装、加工、配货等方面。而我国物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顾客至上”的经营观念尚未完全落实到行动中, 落后的管理、技术、设备也影响服务质量的提高。

8.国际物流发展 篇八

关键词:两江机场;物流;发展

桂林历来有“山水甲天下”之誉,是我国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和园林城市,又是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此外,桂林已形成旅游演艺、文化娱乐、文化旅游、对外文化交流等8大类文化产业。作为广西最大的民用航空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成为该市的主要空中门户,为桂林市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交通运输产业不断升级,铁路正在实现全网覆盖,加之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各类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强,尤其是最为安全、便捷的航空运输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中国航空运输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我国民用机场的数量将达到近250余个,机场数量的大幅增加必将导致机场之间以及与其他运输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增强物流竞争力,成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发展现状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县两江镇,是一座民用机场,距市中心约28公里,由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公司运营管理,为桂林市提供航空服务。它是广西唯一的4F级机场和广西第二大航空港,总投资18.5亿元,1991年9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立项,并于1993年7月开工建设,1996年10月1日建成通航。

作为广西重要的旅游城市,桂林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两江机场是桂林的门户,也是游客了解桂林的重要窗口。旅游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利用,也为桂林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质的变化,物流成为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两江机场实现国际化接轨和市场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二、航空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构建问题。当前,航空物流发展的态势可概括为“ 多、快、少、散”的特点, 即产品种类多,物流企业层出不穷;发展速度快,业务增长加速;系统化管理少,规模化经营欠缺;物流业务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效应。两江机场是民用航空机场,除基本的旅客物流业务外,也承担着桂林及周边地区航空运输的重要责任。目前,机场航空物流仍然受传统观念限制,没有形成系统化网络管理模式,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缺乏主动经营理念。目前航空物流多为航空公司和货代公司的B2B合作模式,主要从“量”和“速”方面抢占市场,但是受货物种类、到达地点等原因限制,无法实现网络覆盖,因此物流局限性较大。而机场集团以及航空公司更多的关注点在客运,货运的专业化和信息化意识及水平目前都打不到市场要求,更缺乏主动抢占市场、优化整合资源的理念。

(三)运输费用较高。航空运输的优势是运输时间短,效率高,而不足则是运输物品和区域范围受限,运输成本较高。而与之相对应的铁路运输和汽运,则费用相对较低,货物种类限制较小。因此,很多货代选择降低成本,增加运量方式应对市场变化。

三、两江机场物流发展策略

(一)建立航空物流产业园。传统物流行业目前都在转变经营理念,由传统的单一货运向运输、加工、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一体化现代物流转型。而航空物流更应该抓住机遇,抢占先机。根据桂林市人民政府《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指出,要依托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建设桂林临空经济区,涵盖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临桂区临桂镇、五通镇、两江镇,永福县苏桥镇(苏桥工业园)和灵川县定江镇(含八里街工业园区),主要涉及临空经济核心区57km2、辐射区176km2和生态缓冲带157km2。依托这一惠民举措,可考虑建立航空物流产业园区,在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带动下,实现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和物流一体化资源整合。

(二)建立物流网络、信息网络和航线网络。桂林属于旅游产业较为发达城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桂林整体的经济发展资源相对单一,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层次低,尤其是航空指向型產业较少,同时两江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还无法满足物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对桂林两江机场物流发展产生了影响。在建设物流产业园的基础上,应该同时考虑建立物流信息网,完善运输系统化建设,提供更为周到、细致的服务。同时优化和增加航线,实现经济产业区以及经济带的航线联网,最大程度实现网络覆盖,提高运力,降低成本。

上一篇:聪明的小猫想象作文300字下一篇:那件事感动了我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