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外的活动方案

2024-08-04

学校课外的活动方案(15篇)

1.学校课外的活动方案 篇一

学校课外素质教育活动方案

为加快我校实施素质教育步伐,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力争将我校办成一所文化底蕴深,艺术氛围浓,具有一定特色的农村小学,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试行)》。

一、课外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活动小组及项目设置

1、学校设置舞蹈、电脑、鼓号、声乐、篮球1组、篮球2组、朗诵、科技、武术、乒乓球、书法、绘画、三四年级数奥、五年级数奥十四个兴趣小组,六年级设书画、写作、科技、数奥兴趣小组。

2、除鼓号队在三、四年级中选60人以外,其余各兴趣小组在1-5年级中选取学生参与组建,六年级兴趣小组则在六年级学生中选取组建。

3、活动场地安排:

鼓号组:上操场右侧电脑组:电脑室

声乐组:会议室篮球1组:球场1(靠教师宿舍)

篮球2组:球场2(另一侧)

数奥三四年级组:三年级一班教室

数奥五年级组:二年级二班教室

武术组:下操场科技组:自然实验室

乒乓组:乒乓球台处书法组:一年级一班教室

舞蹈组:上操场左侧朗诵组:一年级二班教室

绘画组:二年级一班教室

三、活动安排

1、活动小组辅导人员安排(每组排在前的教师为组长)

鼓号组:

电脑组:好范文版权所有

声乐组:

篮球1组:

篮球2组:

数奥三四年级组:

数奥五年级组:

武术组:

科技组:

乒乓组:

书法组:

舞蹈组:

朗诵组:

绘画组:

2、活动辅导教师出勤由*老师负责检查,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将记录交到教导处。

四、活动办法及要求

1、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二节下课后,各班学生按分组情况到指定地点开展活动。

2、各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每次活动要做好详细记载,要有阶段性的能力测查措施。

3、学校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活动器材,各小组要加强活动纪律管理,以保证活动实效。

4、学校坚持过程督导与结果评比相结合的原则,对各小组、各辅导教师进行考评,每月拿出一定资金对教职工进行考核。

二oo五年三月十日

2.学校课外的活动方案 篇二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水平,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

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参与的人员多,进行组织领导、协调的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是很难的。因此,建立一个有校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活动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校的具体做法是,由分管体育的副校长具体负责,由教导处、政教处、体育组、校团委、学生会体育部及各班班主任组成管理网络,把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项目、任务、组织形式和规模大小根据要求分给各部门具体组织和实施。如每年的全区体育竞赛活动的运动队组建和训练;每年的全校田径运动会及全区迎春越野赛、排球、篮球等专业性项目;组织复杂的体育活动都由体育教研组具体组织实施。每年校级篮、排球比赛由政教处、团委组织实施,体育组负责竞赛工作。每年一届学生足球比赛,由校学生会体育部组织,体育组帮助指导并负责竞赛裁判工作。广播体操由各班班主任具体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是教师到操场上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技术辅导,并负责课外活动场地器材的协调工作。这就形成了一个严格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化整为零,各负其责,既减轻了体育教师的负担又使各种项目和活动落到实处,使课外体育活动搞得丰富多彩。

学校领导干部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各种课外体育活动的领导,把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列入日程表,形成制度和传统。要经常听取汇报并直接深入检查指导,要做好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对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作用,要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二、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和安排要与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竞赛项目紧密结合

选择与体育课、竞赛项目有关的活动内容,既使体育教学与活动功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又使课外活动与运动训练竞赛紧密结合。对此,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经常举行师生友谊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田径运动会及拔河比赛等,这样既能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比较,又能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其内容复杂工作量大,要想开展顺利又有条理性,就必须付出很多的劳动。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对课外体育活动所开展的项目等形成一种不成文的惯例,每学年的同一时间能如期开展活动,使课外体育活动正规化,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如每年的学校篮球赛,每当一开学,就有许多学生自己认真加强篮球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身体素质的训练直到篮球比赛结束,形成一种人人参加篮球活动的高潮。如每年的春季田径运动会,在校田径会没举行前一段时间,各班主任都起早贪黑地组织带领本班学生进行训练,形成良好的课外训练热潮。因此,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认真加以引导,及时把握时机,就能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具体安排有计划、有组织、较系统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

三、课外活动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同样是体育教学过程,只是形式、内容更丰富、更广泛。体育锻炼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信息输出和学生对信息的接收过程。教师要把握住信息输出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同时期安排不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在课外活动锻炼中,我们根据学校体育工作安排,及时调整学生课外活动具体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育组是这样做的:在每年的运动会前侧重运动项目的指导;在全校排球比赛前和过程中,侧重引导学生参加排球方面的各种基本技术、技能、战术及基本理论的学习。在这时学生学习热情高,在这种前提条件下进行及时有目的的指导训练活动,学生非常投入,对教师的教学信息接收呈良性状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假如在排球比赛之后对学生进行锻炼,这时学生会对运动有排斥心理,学生学习欲望不强,课外活动质量也就较低。因而对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

四、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化

由于课外体育活动不像体育课那样有确定的教学大纲的制约,活动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也丰富多彩,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愉快,愿意参加,在各种活动中产生良好的情感。对此,我们在广泛开展田径运动的基础上,体育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班级体育干部开展各种球类等多种小型竞赛活动,既能使更多人参加,又能起到相互调节的作用。为了活跃课外体育活动气氛,组织师生友谊赛、对抗赛,既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又促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五、要注重课外活动的功能

课外体育活动功能,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锻炼功能;(2)愉悦功能;(3)学习功能;(4)宣传教育功能;(5)发展个性及特长功能。课外体育活动功能从根本上讲,还取决于课外体育活动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和学校教育的需要。课外活动始终是体育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的目的、功能就是使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在校期间有足够的身体活动时间,增强体质和体能;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据此,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根据不同学生对象对体育活动欲望强弱、基本技术水平、运动能力的好坏等,安排指导学生参加不同性质功能的课外体育活动,在具体实践中,以身体锻炼功能为重点,使大家都参与身体锻炼。对不喜欢参加竞赛性体育活动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参加愉悦性的体育活动,并使其在各种活动中产生良好的情感,以后还愿意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参与发展到主动积极要求参加。对愿意学习而技能水平差的学生,安排他们参加以学习功能为主的活动组,在活动中,以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树立学习自信心,对基本技术、技能、身体素质好而又有强烈学习提高欲望的学生,组建课外体育兴趣小组或运动队,认真加以指导,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系统性、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和发展其个性及特长。通过以上举措,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收到了很好效果。

摘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水平,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经常坚持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

3.学校课外的活动方案 篇三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具有鲜明的特点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一般被认为课外的一切体育活动,诸如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社会公共体育设施自主参加的体育活动、节假日的家庭体育活动等。笔者所涉及的内容仅限于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以外所从事的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潜在特点越来越鲜明,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1.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从运动场上正规的比赛项目到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从学生自发的游戏娱乐活动到有组织的竞技性体育比赛,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所有身体练习都可以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这些练习内容可以是从学校体育课上学得的,也可以使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学得的,其涉及面之广远远超出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范畴。

2.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活动方法机动灵活。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有早操、课间操;有体育兴趣小组,也有班级体育活动;有运动队和代表队的训练,也有运动竞赛等等。活动方法机动灵活,可以是个人的、小组的,也可以是班级的、年级的;可以是全校一起进行,也可以是由体育协会或体育俱乐部等群众组织开展的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3.活动过程相对自由。体育课教学是在固定班级由专任体育教师有计划按大纲内容进行的,讲究组织纪律、教学步骤等。而课外体育活动基本是在体育老师及班主任的宏观调控下的自由选择确定活动内容、练习要求,学生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个人需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活动方式、合作伙伴、参与的团体及选择合适的活动地点等。活动过程中,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基本不受纪律的约束,不用担心因为交谈影响别人学习或错过听讲机会。可以说,在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自由、轻松、活泼的氛围中。

4.活动条件相对优越。我国学校体育的物质条件滞后于学校体育发展速度,这是不争的事实。而物质条件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体育课教学的质量。在有限的课时内,器材少、人数少,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内容丰富、活动方式灵活的课外体育活动恰好有效地弥补了时间、器材、场地等方面的不足,可以使体育活动化整为零、人员分流,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满足一部分学生想进一步提高的需求。由于课外体育活动不需要体育老师的直接指导,从而为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了开小灶的机会,有利于区别对待,重点辅导,共同提高。

5.活动的性质具有群体性。课外体育活动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全校学生都有统一的课余时间,有些活动是由学校统一安排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如早操、课间操、全校性的运动竞赛等,参与的学生非常广泛。课外体育活动具有群体性的特点,还在于参与活动的不仅涉及到全校学生和体育教师,而且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如学生会、共青团、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行政后勤人员等,很多活动都有他们的直接组织、参与和积极配合。

6.活动目标具有多层性和多重性。课外体育活动区别于体育课和其他教学课的显著特点,在于活动目标没有统一标准。每个不同水平、不同条件的学生都可以从自身情况出发,拟定自己的目标;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活动目标的多层性。同时,就每个学生而言,每次课外活动都可以有多重目标,可以是身体方面的,也可以是心理方面的,或者兼而有之。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培养

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的功能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中具有以下功能:

1.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具有健壮的体魄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身体条件,而少儿时期是保证一生健康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若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强他们的体质,仅靠每周两节体育课的活动量是远远不够的。早在六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就提出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学生通过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结合体育课,可以改善青少年儿童体型,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加强物质的新陈代谢,保证超量恢复效果的取得,从而提高有机体机能能力及适应自然的能力,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

2.培养兴趣,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习惯,保持身心健康。现在提出的培养兴趣,有别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儿童本能”为其核心的自然体育思想。培养兴趣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通过优化学校体育诸多环境条件,包括内容、形式、方法、师生关系及相关的气候、环境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另一方面,意味着最终使学生树立起自觉从事体育锻炼的态度。由于课外体育活动具有独立性和相对的自由度(选择内容、目标、方式、伙伴),在活动过程中避免了因达不到要求、完不成任务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使每个同学都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对锻炼效果产生满意感。

3.巩固体育课成果,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式创造性人才的基本要求,科学的体育知识是合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学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学生科学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指导,而理论知识、动作技术方法的掌握和提高需要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运用,尤其是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学生,更需要利用课外活动中的一部分实践来消化吸收与复习巩固体育课上所学过的体育知识和技术方法;同时,课外体育活动为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巩固与运用提供了诸多机会,如各种规模比赛、同学间相互讨论及交流等,使体育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使技术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目的。

4.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会性,培养创造性。良好的独立性和社会性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品质。独立性的含义就是个性化,指把有依赖性的态度和行为转换为自主的、独立的态度行为。在体育课上,由于客观条件及传统的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基本处于体育教师的全权控制之下,忽视人与人之间所各自具有的某些独特的素质和兴趣。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受到诸多条件影响,而要全面改观现状尚需一定时日。课外体育活动恰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弥补作用。课外体育活动是在体育老师及班主任的宏观调控下,自主选择内容、自学、自练、自评、自己组织、自己裁判、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在一系列的自我实践活动中,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个性的完善创造条件。而社会性的含义就是作为社会人生存所必须具有的社会适应性,指把以自己为中心的态度和行为转换为社会的态度和行为。课外体育活动同样为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由于课外体育活动在单位时间内参加人数较多,学生接触范围扩大,不但有同伴男女生之间,有时还会跨班级、跨年级;不只是体育老师,还会有其他任课老师;而且学生不是在课堂上静静被动听讲,而是需要在动态状况下进行主动频繁交往,有如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一系列的自我实践活动,需要学会相互合作、协商、尊重、遵守、服从、抗争等,在各种情感体验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

5.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一定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等。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种体育项目都有可能出现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体育本身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教育作用早被教育界所公认。而不同的项目、活动形式又具有不同的教育意义,如小型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团体协作、互帮互助、胜不骄败不馁;班级乃至全校统一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培养集体主义、顾全大局、遵纪守法;各种有一定难度的身体练习可以培养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积极进取等意志品质;各种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公正和良好的竞争意识等等。学生在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正确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价值观、道德意识、行为习惯等,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本身固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旧有的偏见,正视其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培养未来人才中的作用。我们只有从本质上认识课外体育活动,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21世纪中,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为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4.学校课外的活动方案 篇四

体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自由发展、张扬学生个性”为主题,以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为载体和切入口,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活力校园。

二、目的意义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创新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和方法,与学校文艺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发现培养优秀的体育、艺术人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三、领导机构:

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张瑞华

副组长:王文余 李显玉

成 员:李丙军吴忠斌庞长升 陈汉志

四、实施目标

自2013年9月开始,本校通过开展课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以班级为

1单位,自行选出班级代表比赛,其余学生确保参与率达到100%,让每个学生在,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的活动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实施原则

1、面向全体、务实创新;

2、彰显个性、遵循规律;

3、加强交流、开放研究;

4、注重安全、快乐身心;

六、活动具体时间:

1.以本学期为活动周期,从四月份开始逐一进行

八、实施项目

(七)建立组织,制定规划

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是“一把手工程”,校长是开展学校课外文体活动的第一

责任人。成立由张瑞华校长为组长、政教,教导两位主任为副组长,李丙军,庞长升,吴忠斌,陈汉志为组员的文体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兴趣小组负责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体育、艺术代表队。

(八)比赛要求

1、体育:听从指挥,遵守记录,尊重裁判、评委、以及双方参赛队员。

2、音乐:大合唱、独唱、对唱、舞蹈、歌曲舞蹈内容:积极向上,健康阳光,体现中学生聊好的精神面貌。

3、绘画:能展现时代的风采,健康有益。

(九)评比办法

1、体育:

1、篮球比赛:每班设有男女队,5对5编制进行,按年级组,单循

环进行,取前三名颁发奖状、给班主任颁发奖品,同时每一个年级组设有一个道德风尚奖,颁发奖状。在学期末班主任考核时按名次分别加(3、2、1、0分)

2、乒乓球比赛:每班设有队员男女各两名同学进行比赛,按年级组

进行单淘汰赛,取前三名给学生颁发奖品、班级按照积分制分男女按(7、6、5、4、3、2、1、0分)给班级颁发奖状、在学期末班主任考核时按班级积分名次分别加(3、2、1分)

3、越野赛:详见程序册。

(十)安全措施

1、各项比赛及活动,由班主任担任安全员,保障本班学生以及队员一切安全事宜。

(十一)、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具体分工如下:

校长室:对文体活动全面领导。

后勤处:提供师资经费保证,配合教导处、体艺组开展工作,安排好相关场地、设施等,为活动正常开展提供后勤支持。

体育组:制定文体活动方案,管理具体实施过程,及时总结问题与经验,引导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教导处:对全校开展的文体活动作出具体安排,做到五落实,对各年级段学生活动比赛作出统筹安排。指导体艺组开展竞赛活动。抓好日常活动过程检查督促,积累相关资料。

班主任:鼓励配合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根据教导处作出的安排,管理好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文体活动,确保安全有序,全面了解班内学生活动水平与状态,活动过程有记载;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努力,提高本班学生的文体素质。

2、提高认识: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的重要性,每个教育工作者真心为学生的健康、协调发展做出努力;家长的认识也必须通过学校的努力使之有提高,争取家长在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支持,形成家校合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氛围。

3、设施保障:学校应争取各级支持,落实相应的体艺经费,准备出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配备基本够用的文体器材设施,保证文体活动正常开展。

5.学校课外活动总结 篇五

本年来,我校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开拓创新,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彰显了学生个性特长。课外活动成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一、成功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组织管理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体艺工作,年初就成立了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由学校行政、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学校的课外活动工作。召开专项会议,根据市区有关文件要求,认真研究学生课外活动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拟定课外活动实施方案,定好活动内容及各种活动项目,安排好辅导老师,培养各种活动的骨干力量;安排好各班活动范围、活动场地;建立健全实行评比制度,一月一小评,一期一总结。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活动课程进行改革与调整,增开阅读欣赏、舞蹈、乒乓球、围棋、手工等活动内容。这些课程项目的设置与开发多渠道促进了学生发展,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有效地实施。

(二)科学的制度确保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1.我们在兴趣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实行双选制度

活动前,学校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选择辅导教师,确定兴趣小组,同时根据课程的开设情况,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特别是兴趣所向,选择兴趣小组。班主任老师大力宣传,当好家长和学生的参谋,让学生选择辅导老师,辅导老师也有权利选择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如果学生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参加活动或老是不见效果,辅导老师可劝其退出兴趣小组。这一,具有特长由守纪律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观察,学会分析,从而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收获一技之长。

2.坚持“五定”原则

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兴趣小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坚持“五定”

一定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开设兴趣小组课程;二定活动目标,针对重点项目,学校将在确实可行的情况

下把它作为评优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三定活动时间,兴趣小组活动列入教学计

划,每周三和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为全校固定活动时间,每周二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班级活动时间;四定辅导老师;五定活动地点,确定各班和各兴趣小组固定的活动地点,不得随意变动。坚持“五定”原则,确保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有效开展。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1.丰富的课间操令人震撼

全校学生除了学好全国第七套小学生广播体操外,还由舞蹈老师指导教会学生的啦啦操,由德慧智骨干教师指导教会学生的梅花韵拍操。今年五月学校还专门开展了梅花韵拍操的比赛,使学生动作规范、整齐划一。由于学生对三套课间操做到娴熟、规范、整齐,服装统一、整洁,又是三千人的庞大队伍,在宽阔的操场上把操做到整整齐齐,俨然军人风范,令前来参观的贵宾们震撼!

2.书法、绘画、手工、象棋、围棋的展示和比赛为学校增色

我校书画类和棋类共设5个兴趣小组,由于辅导老师指导得法,学校、家长大力支持,学生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彰显。今年11月4日,贵州省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特色教育展示活动在毕节四小举行,省、市、区有关领导和来自全省各地州市的400余名小学校长观看了学生现场展示,参观了社团活动展板,欣赏了学生书画作品,一个个叹为观止。

兴趣小组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16年贵州省首届中小学生环境绘画比赛(小学组)中荣获二等奖;在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有12名学生获奖,其中获贵州赛区书画类新芽奖的有李承祠等5人,获贵州赛区书画类三等奖的有张雨涵等7人;在全市2016年小学生“生活方式绿色化”环保主题绘画大赛中陈鹏宇荣获二等奖;在毕节市2016年“6·26”中小学生禁毒书画大赛中杨贝妮获小学组·西画类三等奖;在毕节市2016年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素质赛中,王祉萱获三等奖,杜蕊希、杨钧恋获优秀奖;在七星关区教育局2016年“中小学环境保护演讲绘画大赛”活动中,杜蕊希或一等奖,付思锜获二等奖,高明隆、张然、陈鹏宇、付振涛获三等奖;在七星关区2016年“6·26”中小学生禁毒书画大赛中杨贝妮荣获小学组绘画类二等奖,赵瑜瑜、卢明宇荣获小学组毛笔书法类二等奖,范祺唯、张智宣荣获小学组毛笔书法类三等奖;在“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中张然同学荣获小学组“童心向党”绘画大赛二等奖。

3.文学类活动彰显了学校文化底蕴

我校文学类兴趣小组有烛光读书社、小记者行动。活动开展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勤于动笔良好习惯,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传帮带的效应,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文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儒雅之气。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使学校文化底蕴得以绽放。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散文诗歌朗诵古典诗词背诵大赛中陆远颜、胡晨阳、曹晓瑜、杨帆、陈家彧、杨逸涛、刘秋玲、胡涵喻、谢欣妍、张卜方、赵柏然、赖程博、郭希博、骆宇航等14名同学荣获金奖;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中,胡晨阳被授予“十佳文学之星”荣誉称号,徐永全、骆宇航、张卜方、赵柏然、赖程博、王尹圣、郭希博、胡晨阳、杨逸涛、胡涵喻被授予“中华小才俊”荣誉称号,陆远颜、曹晓瑜、杨帆、陈家彧、刘秋玲、谢欣妍被授予“中华小才女”荣誉称号,陆远颜、胡晨阳、曹晓瑜、杨帆、杨逸涛、徐永全、刘秋玲、王尹圣、胡涵喻、谢欣妍、赵柏然、赖程博等12名同学的参赛作品荣获小学组金奖;张卜方、郭希博、骆宇航等同学的参赛作品荣获小学组银奖,陈家彧同学的参赛作品荣获小学组铜奖;在“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中赵静楠同学或小学组“多彩贵州欢迎你·我是文明小导游”大赛一等奖。

4.发明创新益智开慧,凸显学校特色

学校一向重视学生的发明创造,特别开设轻松发明兴趣小组,2016年再创佳绩。在2016年钟南山创新大赛中,陆远颜或金奖,胡晨阳获银奖,陈诗奕、陈文博、顾洪亮、赖程博、刘秋玲、彭贝、彭源安、吴南欣、吴咏秋获铜奖;在毕节市七星关区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意竞赛中,陈文博、刘秋玲、顾洪亮获一等奖,彭源安、曹晓瑜、陈诗奕、吴咏秋获二等奖,胡晨阳、彭贝、邬行健获三等奖。

5.管乐和足球唱响学校特色教育的赞歌

学校今年花了近20万购买乐器,组建了一支76人的管乐队,聘请校外特长老师参加辅导。经过半年多的艰苦训练,学生基本能准确吹奏曲目,在老师的指挥下合奏出动听的歌曲。在毕节市2016年中小学生交响乐(器乐)团队大赛中获小学组三等奖,并应邀在颁奖仪式上参加展演。

现在我校正在积极创办足球示范校,虽然没有足球场,但足球训练活动从未间断。近年来,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成立校园足球兴趣小组,聘请专业教师予以指导,每周三、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展训练。在七星关区第二届校园足球联赛中获小学女子组三等奖。

二、存在的问题

除取得以上的成绩,还有以下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须注意:在各项课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时只注重形式的变化,忽略了活动目的的针对性;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工作前的准备活动,但活动后的小结,大多数同学懒于表达,有些同学只满足于“我知道”,而没有由此及彼,作出更深刻的思考;活动器材的管理有待加强。

6.学校课外的活动方案 篇六

四、活动要求:

为使课外活动落到实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认真安排好活动内容,及时地做好相关记录。

1、体育活动必须到达指定地点开展活动,如:做游戏、打球、踢毽子、跳绳、呼啦圈、扔沙包等,如遇雨天,在室内搞娱乐活动。

2、书法:三年级练铅笔字,教师要教会学生写字方法。

7.学校课外的活动方案 篇七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职生,素质教育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走进了职业学校的大门。中职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职业性, 很强的实践性和就业的基层性。中职学校的任务, 主要是为社会输送中等专业合格人才, 讲求动手、动脑、一专多能。而且现代企业用人要求朝“快乐型、健康型、多元型”的方向发展。本人在十多年的中职体育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课外体育活动对中职学生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关系密切, 为了中职生的终身健康和社会发展需要,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中职学校应加强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

(一) 中职学校加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及意义

1. 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中职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有了兴趣, 才会产生欲望。在课外体育活动中, 学生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活动, 能体验到成功的愉快, 胜利的喜悦, 对锻炼的效果产生满足感, 这样, 逐渐养成了兴趣, 才有从事体育的欲望。

中职学校, 所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技术和能力。体育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它严格要求学生自身能够驾驭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大脑思维, 使两方面相互协调, 有机结合, 才能体现出体育的“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学生自我锻炼、组织、裁判、交往和竞争的能力的培养, 这对在校学生体育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培养自觉锻炼的兴趣和独立锻炼的能力。这样, 学校体育的价值才真正超越学生时代, 使其具有现实意义、社会意义、从而显现其终生意义。

2. 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为中职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终身体育意识是我们体育教育的目标, 中职学校的学生不象普通中学的学生那样, 可以接受系统知识的传授。中职学校的学生到了三年级, 一般要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顶岗实习) , 而两年的在校生活中, 还会有不定期的见习和实践活动。体育课的时断时续是可想而知的。这时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互影响和促进, 可以使学生在见习期、实践期、实习中参加体育运动。我校根据现在中职学生的实际现状, 在降低传统过高的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 加强了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丰富了学生课外体育形式和内容, 以学生提高自练, 自娱能力为主要目标,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学校应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外体育运动, 让学生逐步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 使其终身受益。我们不难发现, 已毕业出去的学生里在工作中发展得好的, 有所建树的, 几乎都是体育活动比较正常的, 特别是比较喜爱体育活动的人。如我校2003级毕业生现在在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局工作的学生义平军, 前些日子打来电话说, 他带领和参加的的高速公路管理系统职工篮球赛中, 获得了第一名, 队员中有三个是校友, 还提到他们系统经常开展一些体育娱乐活动。听到这消息, 心里感到很开心, 因为义平军原来在校的时候就是校队的, 是一个课外体育活动积极分子。

我们学校每学年、每学期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举行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拔河、踢毽子、长短跳绳、足球颠球、篮球定点投篮、太极拳、抛绣球等一些带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春季学期, 有篮球联赛, 汽排球赛、乒乓球赛;秋季学期则开展田径运动会, 广播操比赛, 趣味性体育比赛等。这些比赛有集体和个人, 学生不管是在校还是见习或实习, 可根据自己的情况, 选择性参加。定时间、分年级开展课外活动已成为我校体育活动的传统。还结合学校的德行教育, 由基础科牵头, 成立了学校学生素质拓展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的教练全部由我校体育教师担任, 利用双休日, 以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拓展活动, 寓教于乐, 既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又促进包括身体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 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中职生良好个性的养成

学生的个性各种各样, 五花八门, 有爱运动的, 有不爱运动的;有内向的, 有外向的;有能力高的, 有能力低的。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个性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对体育特长生, 更应当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个性不仅决定人对环境的顺应, 还左右着人去改造环境, 同时改造着自己。课外体育活动其宽松自由的锻炼环境有利于使学生个性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调剂学生的作用, 而且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折射学校管理的一面镜子, 体现校风校纪、学生的精神面貌, 又反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加强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 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 不仅要求有强壮的体魄, 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 因此, 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 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 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培养自尊、自爱、自信。

体育运动的特点是竞争, 竞争离不开拼搏。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具有培养竞争意识拼搏精神的独特作用, 利用体育竞赛活动有效地发展学生素质、达到育人、育体、育心的作用。

4. 课外体育活动为中职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进校前, 一般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纪律比较松散。在初中, 很大一部分人是表扬没得过, 批评可不少, 他们表面对一切似乎满不在乎内心却充满自卑。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他们的知识面不断拓宽, 现代意识不断增强, 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断提高, 如何为他们搭建一个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平台, 创造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 尽情展示自己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从研究现代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发展的需求入手进行改革。

改变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课外活动中, 学生自愿、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 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的乐趣, 才能主动地进行体育活动, 产生最佳效果。要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仅靠课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 学校可以在学生中征集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项目, 增设一些课本上没有的, 教师有能力教授的“校内项目”, 如抛绣球、健美操、羽毛球、气排球等等。课外体育活动选择了学生喜爱的项目, 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调动了积极性, 又使学生真正掌握了一些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对中专生来说, 有机会在众人面前露一手, 展示展示自己, 是非常好的机会。

比如, 我校每学期举办的气排球活动, 几乎吸引所有学生在课外活动参加, 有班级内部的比赛, 班级间的比赛, 校运会比赛。比赛内容也不枸一格, 有单手垫球, 垫球进圈等等。还有几乎每天都有老师和学生参与的篮球“斗牛” (三打三) 。这些活动作为我校课外活动的主流, 也形成了我校课外的靓丽风景, 学生从活动中展现自我, 彰显特长, 陶治情操, 提高品质。

(二) 中职学校加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途径和办法

1.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学校领导重视, 学校的有关职能部门如学生科、教务科等协同进行组织, 班主任参与, 形成全校性的活动。

2. 课外体育活动形式要多样性

因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个体差异很大, 运动水平参差不齐, 若沿用传统的活动模式, 固然可以保证活动的开展, 但存在着主观意识消极、淡漠的弊端, 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严重影响锻炼活动的质量。如何克服这一弊端?我认为, 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 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对中职学校来说, 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 实行专业分组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的体育活动项目, 采用俱乐部制。俱乐部由学校体育部和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 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练习手段, 练习伙伴, 组织开展竞赛活动。

3. 加强组织和训练

体育教师要有奉献精神, 要充分认识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认真制定好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训练, 使活动过程在教师的合理组织和指导下, 有条不紊的进行, 让学生在活动的同时学到练习的手段和组织方法。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活泼地开展起来。

4. 要善于总结经验

每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课外体育活动结束后, 学校、教师和学生要进行总结分析, 肯定成绩, 对在开展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剖析, 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为今后继续完善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打好基础。

中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能使中职学生增强体育意识, 养成锻炼习惯,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发展良好个性, 培养综合能力, 拓宽知识技能, 有效地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1.

[2]顾益.1996-2000年上海高校“科技兴体”战略研究[M].

[3]顾兰, 陈红生.体育与科学[M].1997.

8.学校课外的活动方案 篇八

为了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我们大力拓展阅读教学空间,用陌生化理论审视学校课外阅读活动,让书香充盈校园,使阅读教学实现了“上水平,创特色,争一流”的奋斗目标,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同步提高。

一、明确思想认识,掀起创建热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一项既能够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一举几得的举措,又是落实新课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之目标的有效途径。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深感在校园开展读书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此,我们在学校适时发出了“创建书香校园,形成育人特色”的倡议,并制订了《“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方案》,倡议发出后,学校各班纷纷响应,迅速掀起了创建热潮。

二、狠抓硬件建设,营造书香氛围

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促提高,三年见成效,四年出经验”的创建计划,学校以实现“六有”(即班班有书柜,人人有书读,管理有制度,促读有措施,评价有细则,读书有收获)为初步目标,倾力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学校一手抓书柜、图书等硬件配套,一手抓制度建立,尽可能地加快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大力投资,统一购置了高标准的图书柜和大量图书分发各班,为创建书香校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为了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要,学校一方面每学期挤出一定资金用于添置图书,另一方面在师生中开展“捐一读十”的捐书活动,现在每学期捐一本好书,已经成为学校师生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学校大力加强书香氛围的营造,一条条激励师生好读书的名言警句赫然现于校园墙头,优秀书目推荐、读书方法指导、读书成果展示等专栏在橱窗内、楼道走廊内分外醒目,教室内高标准的图书柜上,粘贴富有启迪意义的话语,再配以必要的图案装饰,成为校园教室内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三、搭建平台,激励师生“好读书”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坚持“建读并举,重在促读”的原则,以“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为主题,制定有效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促读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以下是我们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第一,是以活动促读。在学校当中广泛开展以“读书与成才”、“好书伴我行”等为主题的演讲、古诗文吟诵、读书知识竞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擂台赛”、“配乐诗文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踊跃参加,用行动证明了“我爱读书”。除学校发起的活动外,一些年级或班级自主发起了很多的活动,例如,个别年级率先发起“好书大家看”、“好书漂流”等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广大学生的读书热情和读书意愿。对此,学校及时推广,既能维护了学生的热情与意愿,又能有效地提高了现有图书的利用率。

第二是统一评比,学校通过书香班级达标验收命名,促使各班扎实落实创建工作,督促班主任及语文课任教师重视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年级班级通过“阅读之星”、“小博士”等评选,激励学生多读书。

第三是公开展示。学校设有专栏,定期对班级读书活动状况进行评价、推荐,并将各班级、年级所取得的读书成果及时展示出来,用以激励自身和其他学生的读书热情。具体到各班级中,各班都在班级内设有读书成果展示专栏,定期对学生的读书成果给予展示,让全体师生分享读书的收获和快乐。此外,将学生取得的成果编辑成册,定期出版,这类读书小报可谓精彩纷呈。

第四是制度保障。学校在《创建方案》和《评估标准》中根据教学实际,按不同年级明确规定了不同节次的读书课,列入课表,每日晚自习安排半小时读书活动,要求各班认真执行,并把广泛开展促读活动,全面落实读书课纳入年级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与此同时,学校也大力倡导教师远离世俗,以书为友,毕工于阅读,以学科为主,广泛涉猎,大兴读书之风。大部分教师都为自己制订了读书计划。学校还在城区书店为全体教师免费办理了图书借阅卡,支持教师多读书。

这些得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同时也培养了教师浓厚的读书兴趣。教师参与读书既丰厚了教师的人文底蕴。增强了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也对学生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教师的书卷气,学生的书生气渐行渐浓,学校的书香气也日益芬芳。

四、倡导读写悟结合,力求实效

为真正实现“通过读书,让教师丰富起来,精彩起来;让学生充实起来,睿智起来”的创建目标,学校敦促各班扎实落实读一说一写一悟四环节,各班在抓好促读的同时竭力在“说”、“写”、“悟”上大做文章。

“说”就是通过开展“讲故事”、“课前精彩五分钟演讲”、“我谈名言”等活动,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就是引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学校要求学生人手一本读书笔记,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过程中,自觉地把名言警句,精妙词句或一些生活知识等摘录下来,日积月累形成语言积累、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悟”就是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写读书心得,不仅要享受语言美,还要细细体味其思想内涵,从中感受和领悟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进而学会发现美、欣赏美,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操。

回顾书香校园创建之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使创建之举结出了丰硕成果。师生读书蔚然成风,读书兴趣日渐浓厚。据粗略统计,全校学生平均每人每月的阅读量约15万字。《十万个为什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水浒传》等一部部好书常常会使众多学生爱不释手,争相传阅,迷醉其中,一学期下来,便被读得“面目全非”。学生为解开大自然迷津而欣慰,为小说中主人公之喜而喜,之悲而悲,在悲喜之间品味了真善美的高尚,认清了假恶丑的卑劣,感化了思想,洗礼了心灵,受到了民族精神的熏陶与感染。读书就是看世界,就是看人生。学生从书中了解了自然,了解了社会,学到了教科书中学不到的知识,极大地拓宽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进行读书活动一段时间之后,在课堂之上,学生回答问题富有奇思妙想,表述准确,有条不紊。对于过去让学生“压折板凳”的作文,如今绝大多数学生已经不再只是望题兴叹,而是能处于近乎“下笔如有神”状态。每每看到一则题目,学生在稍加思索后会奋笔疾书,原先让学生神伤不已的写作问题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无踪。

创建书香校园受益最大的是语文学科,但对其他学科也具有辐射作用。多读书,使学生更加聪颖,更加睿智,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得以增强。多读书,使教师文化底蕴更加厚重,课堂语言更加丰富、生动,驾驭课堂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促进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9.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总结 篇九

1、学期初成立了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班主任共同负责学校的课外活动工作。首先做好宣传工作,使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其意义,踏踏实实的既安全又顺利的开展活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拟定好活动内容及各种活动项目,安排好辅导老师,培养各种活动的骨干力量;安排好各班活动范围、活动场地;建立健全实行评比制度,一月一小评,一学期一总结。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活动课程进行改革与调整,开设阅读欣赏与趣闻数学、舞蹈、电子琴、书法绘画、乒乓球等活动内容。这些课程项目的设置与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有效地实施。

2、我们在兴趣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实行双选制度:活动前,学校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选择辅导教师,同时根据课程的开设情况,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特别是兴趣所向,选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观察,学会分析,从而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

3、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兴趣小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坚持“五定”一定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开设兴趣小组课程;二定活动目标,针对重点项目,学校将在确实可行的情况下把它作为评优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三定活动时间,兴趣小组活动列入教学计划,每周两课时的固定活动时间;四定辅导老师;五定活动地点,我们会确保各兴趣小组固定的活动地点,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4、文学艺术类的活动内容主要围绕书法绘画、舞蹈、电子琴等展开。以此来丰富学生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乒乓球班今年代表中心校参加线上组织的乒乓球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0.##学校校园文课外体活动总结 篇十

一、加强音体美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文体教育氛围。首先,我校成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文体活动领导核心,成立文体工作领导小组。石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由副校长具体分管,教导主任具体实施,另外还有12名热心文体教育、有较扎实功底的音体美教师(音乐教师4名,体育教师4名,美术教师4名)共14人组成。学校始终把文体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长远和近期发展规划;每学和学期的工作计划中,都有对文体教育的具体要求;学期终了,学校对文体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分管音体美教学的领导每学期都对三科任课教师进行教案检查和听课指导。学校还定期派出音体美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自99年以来,共有20多人次赴青岛、烟台、济南、北京、威海等地学习,开拓了眼界,提高了业务素质。学校对文体教学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大力的表彰和奖励。

二、加大投入,配备各种器材,保证音体美教育的顺利实施。文体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并向高层次发展,器材配备是否齐全是关键。几年来,我们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先后投资10万余元,购置了大型音响、铜管乐器、电子琴、古筝、架子鼓、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单双簧管等41种音乐器材,累计件数600种,必备类和选备类共计1025件。添置体育器材3万余元,积累计件数41种,必备类和选备类共计1075件。学校投资7万余元购置了立体几何模型、人像模型、黑白两用板、画架、画板、录像机、照相机、电视机、部分挂图等。这些器材和场地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全面对学生开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文体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了他们的特长。

11.学校课外的活动方案 篇十一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1、以健康乐为目的,追求锻炼的实效性

课外体育锻炼是有鲜明的群众性,其目的在于从学生个人的实际出发,追求身心愉快、增强体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组织形式灵活,内容方法多样

课外体育锻炼具有鲜明的课余性,它不采用课程、大纲教材等因素的制约。因而组织方法非常灵活,既可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根据每个人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3、因人制宜,区别对待

课外体育锻炼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学生有年龄、性别之分,体质强弱千差万别,对活动内容要求各不相同,承担负荷的能力不一。因此,在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时必须考虑上述的不同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例如:按不同的年龄、性别及体质强弱编成锻炼小组 ,按不同的内容和负荷量。总之要使每个人都要得到适宜的锻炼。

三、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独特的原则

1、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优点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有了兴趣就有了目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觉性。这样才能自觉积极地投身于锻炼活动,要求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科学道理,同时锻炼过程中务必做到"意念专一",抛除一切杂念。

2、适量性原则

适量性原则主要是指锻炼要有适当的生理负荷,并在渐进的基础上有节奏地加大,并应随着人体机能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上体育课时,则出现了"体质好的吃不饱,体质差的吃不了"的现象,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就能明显的克服这一现象,但在运用实施中也应该注意二点:第一,通过锻炼中的生理测定和锻炼后的自我感觉,做到勤而行。第二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运动负荷量、强度和间隔。

3、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指锻炼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进行、不要千篇一律。强行统一。这一点正合乎了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特点。学到了自己想学喜欢学的内容。同时这也是教学大纲内容设计不到的,也是上课教学所达不到的。但在锻炼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认真制订锻炼计划,严格执行,适时调整。第二最好的锻炼形式是独自锻炼。能够切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若参加集体项目的活动,则应注意自我调节。

四、教学论的发展与课外活动

传统的教学就"一间教室,一位教师,一群学生"将被"自由的学习环境所代替",在各种教育的组织形式中,教学是基本的组织形式,抓好教学工作,重视和发挥课外与校外活动的作用。才能全面地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学校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各学科都有课外活动小组,体育课外活动是各种课外活动的内容之一,并与其它活动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

五、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课要按照体育教学大纲,面向全体学生,并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系统的进行教学。每次课的内容和任务都是全学年,全学期的一部分,以保证其系统性与连续性。

体育教学在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上,能够首先得到保证,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系统的成绩考核,并评定出优劣。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首先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在体育活动中,需要人体各组织细胞,,分解能量物质供机体活动,能量物质在分解的同时,又不断地合成,这种分解与合成,在活动结束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前提下,物质的合成大于消耗,并在一定时间内进退过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原理,这原理的根本所在关键是超量恢复的时间,据有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五至六次体育活动,每次一小时,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改善生理生化功能是比较合适的。

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锻炼身体,但是,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技巧,是与练习的时间与次数密切相关的,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利用一部分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体育技术,技能。

六、对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其它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三个依靠,四个安排和五个结合

三个依靠是,依靠校领导的重视,依靠室主任的支持,依靠有关部门的配合。

四个安排是,每周两次班级体育锻炼排入课表,锻炼项目的活动内容排成轮流表。场地器材排好分配表,辅导教师出工表。

五个结合是,普及与提高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一般项目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结合,传统项目与全面锻炼结合,运动竞赛与宣传教育结合。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体育知识,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水平等有其特殊的作用,每个学校均可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场地器材设备和学生的爱好,选择一两项运动,长期开展,使之形成传统。总之,每个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都要形成一种气氛,一种氛围,形成一种传统,一种特色。

课外活动的另一种特点是在满足学生个人的爱好和发挥个人专长方面,比体育课有更大优越性。因此,课外活动对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具有自己的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重要地位与作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不能相互代替的组织形式。因此,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必须积极认真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内外密切结合,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12.学校课外的活动方案 篇十二

关键词:学校,课外篮球活动,影响因素,对策

学校课外篮球活动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成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体质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近几年来, 随着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篮球运动中来, 享受着篮球运动带来的运动乐趣。然而, 现阶段学校篮球课外活动存在一些问题, 如男女参与比例的失衡, 篮球竞赛活动的开展相对学生需求过少, 场地设施在一些学校相对落后以及课外篮球的指导较少等, 这些都是学校课外篮球需进一步改进落实的方面。同时,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活跃学校课外篮球活动气氛, 有着现实意义。

1 学校课外篮球活动的现状

1.1 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与态度

学生如何看待和认识篮球运动的价值, 是影响篮球运动在校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 大多数在校学生认为, 篮球具有休闲娱乐价值和健身价值。这说明篮球运动的休闲娱乐价值与篮球健身价值处于同等地位。篮球运动娱乐性就是一种根植于篮球运动中的原始特性。对于相当数量的篮球爱好者参加篮球活动的主要目的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 追求运动的快乐。与此同时,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映倾向, 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要素。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目前, 在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田径等5项常规学校体育运动项目中, 参加篮球运动的人数是最多的, 反映出参与程度超过了其它任何一项体育运动。

1.2 学校参与课外篮球活动学生的结构

首先, 课外篮球活动中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篮球运动在男生当中比较受欢迎, 女生对于这一运动较少在课余时间参与。原因是篮球属同场竞技性项目, 对抗性较强, 大多数女生认为不便或不适宜参与。相反, 男生渴望参与竞技性和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这导致在对篮球项目的选择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其次, 课外篮球活动中低年级学生参与度高于高年级学生。这主要是高年级学生学习压力较重, 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课外篮球活动。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进校, 对学习和工作基本还没有形成一种紧迫感, 他们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再次, 参与者的自身篮球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目前, 在课外篮球活动参与者当中, 男学生大部分对篮球技术知识有较好的关注和一定的认识, 而女生却明显不如男生, 他们, 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另一方面, 是学生认识方面的偏差, 没有对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引起足够的重视, 达不到理解一些复杂战术的要求。

1.3 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 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体育运动动机是指在运动需要的推动下促使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 他们根据不同的运动需要, 带着不同的目的参加体育活动。学生在选择课外篮球活动, 男生首选娱乐消遣, 其次强身健体, 提高篮球水平和缓解学习压力。女生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是培养篮球兴趣、交往、娱乐消遣和缓解学习压力。这说明男女学生的动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 应该把握学校男女生参与课外篮球动机的差异性, 有针对性地引导其参与课外篮球活动。

1.4 学校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特征

首先, 场地选择。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的炼场主要集中于露天场馆和宿舍附近场地, 这符合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特点。同时, 由于一些学校场地偏少以及教学的需要, 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锻炼积极性。此外, 到室内场馆锻炼的学生偏少, 主要是一般学校的室内场馆较少, 且课外很少对学生开放。其次, 组织形式。目前学校课外篮球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参加篮球协会, 与同学、朋友一起和个人独自活动等几种常见的组织形式。这说明学校课外篮球活动的“随意性”, 课外篮球活动的时间有限, 同时, 篮球作为一项集体项目, 需要几个人之间的长期默契配合, 彼此了解个人特点更能发挥自己的水平。再次, 课外篮球活动方式。课外篮球活动方式主要有集体的两人、三人、四人组合半场比赛和全场五人比赛及个人的技术练习等方式。因为学校篮球作为一项集体项目, 需要多人的参与。

1.5 学校现有篮球场地设施

体育场地与设施配备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1992年, 《普通高等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中对学校篮球场地的标准要求为250:1, 即250人需拥有一个篮球场地。然而, 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在短期内无法满足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 与国家教育部规定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同时, 由于管理与时间的问题, 学生很难在晚间参与课外篮球的锻炼, 有的体育馆甚至被改成羽毛球或其他活动场地, 真正用于篮球教学或课外篮球比赛的很少。

2 学校学生课外篮球活动的影响因素

2.1 组织竞赛因素

体育竞赛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重要组成形式, 在学校课余体育中, 开展丰富多彩、娱乐性的篮球竞赛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 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 达到锻炼身体的需要。长期以来, 许多学校的篮球竞赛仅限于每年一次的全校性比赛, 这很难适应全民健身和大众参与的现代课外篮球活动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人和学生的需要, 学校篮球课余竞赛必将进行改革。另外一方面,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篮球竞赛, 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从而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不过学校课余篮球竞赛要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的学生锻炼, 同时又能创造良好篮球氛围。这种氛围对学生的篮球意识应该依赖潜移默化的感染及渗透。

2.2 篮球环境因素

学校篮球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篮球活动的开展, 学校的篮球氛围对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精神与情感有很大的激励和催化作用。目前, 篮球是在学校开展得很好的体育项目之一, 受到了各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很多学校每年都把篮球赛作为体育赛事的必开展竞赛活动, 它的举行都为学校的篮球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 篮球社团、协会、课外篮球班的培训是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的一种有效组织方法。学生愿意参加课外篮球班的训练与培训, 这说明在学校学生很多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各种课外篮球组织形式来提高自己的篮球能力与水平。

2.3 组织管理因素

课外篮球活动合理有序地开展离不开科学的组织管理, 领导者的重视和运动偏好对学校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学校的领导所领导重视某项运动, 该项目就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目前, 学校没有针对性地对课外篮球活动制订具体的管理制度, 仅是对学校常规性的比赛做出一定的规定和要求, 这显然是很不够的。因此, 应该制定具体的组织管理措施来保障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

2.4 场地设施因素

场地设施是学校学生进行课外篮球活动的基本条件。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是每个学校毫不例外的尴尬之处。好的篮球场地是保障学生活动安全与吸引学生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 在室外整洁的塑胶并配挂篮网的篮球场相对于普通的水泥场地, 活动的人数就明显多出很多。除此之外, 天气的因素对篮球活动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这也无疑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时间与活动次数。因此, 篮球场地设施、篮球场地的数量缺乏和场地的分配在客观上阻碍了篮球运动在各校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3 学校课外篮球活动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课外篮球活动组织管理体系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途径之一, 其管理方式和服务工作将直接影响到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学校教育在贯彻“以人为本”、“学生为中心”、“健康第一”等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 加强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学校应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完善课外篮球活动组织管理体系, 完善课外篮球组织管理网络的构建, 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 构建课外篮球活动的评价体系等。

3.2 加大对篮球场馆的开发和利用

篮球场地的缺乏是学校课外篮球活动开展的最大瓶颈, 因此, 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完善篮球场地设施, 健全篮球场馆的管理模式。在场地较为紧张的情况下, 学生可通过网络查询和预订的办法分配篮球场地, 合理分流锻炼人群, 充分利用场馆。

3.3 拓展课外篮球竞赛模式

长期以来, 许多学校的篮球竞赛仅限于1年1~2次的以院系为单位的全校性比赛, 这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全民健身性要求, 这对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足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学校应该改革现有篮球竞赛模式, 构建多层面和多形式的课外篮球竞赛。

除此之外, 优化课外篮球活动指导服务工作, 充分利用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介入学校课外篮球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同时, 学校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课外篮球活动氛围, 扩大篮球运动项目影响力, 最终推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威.黑龙江省学校课外篮球俱乐部的实施与操作[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 (2) .

[2]史桂忠, 黄梅兰.广东普通学校篮球课外活动的调查和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7, 4.

13.课外活动方案 篇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进行各种收获的劳动。

(2)认识和了解春种秋收农作物的特征及生长规律。

过程与方法:(1)学会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和收获的技巧,并用看、摸、闻、学、问等方式了解收获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能积极参加收获

劳动,体验收获的喜悦。

活动方案:

(1)做好小组分组活动,每个小组分有小组长,与伙伴合作。

(2)各组领取自己的收获使用的劳动工具,学习安全使用规则。

(3)各小组有秩序地组织学生在校园种植角活动,亲自采摘农作物,体验

收获的感觉。

14.课外活动方案 篇十四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长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同时,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适当的身心调节,培养学生自立、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本事,树立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懂得爱护动物,珍爱生命。

二、活动主题:“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三、活动时间:20xx年5月14日(十四周四)

上午8:00学校前门广场集合、点名,安全教育;8:30准时出发;午时15:30回到学校。

四、活动地点:广州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五、活动对象:五、六年级全体师生(学生461人,教师33人,师生494人)。六、交通方式:每班一辆汽车七、人员安排:八、安全保障措施:

1、对全体学生进行专题的课外活动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本事。

2、加强管理和监控措施,各年级增配负责领导、带队教师,对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层层落实,职责到人。

3、学校安排卫生员和突发事件应急队员,以防同学受伤或突发疾病。

九、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教师要求:各教师要提高警惕,把管理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学生安全。同时教育学生注意言行礼貌,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涂乱写;注意公共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要求及时清理垃圾,坚持活动场地的清洁卫生。

2、全体学生必须统一校服,佩戴好红领巾(不用戴校卡),并带好适量的食水和干粮。在坐车途中,要求学生坐车时不准将手、头等部位伸出窗外,不大声喧哗;参观和活动时要做到井然有序,不拥挤、不喧闹、不追逐、不打闹,爱护好一草一木,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所有杂物都放进自我准备的垃圾袋或垃圾桶中。不攀爬树木,不到高处和危险的地方玩耍,不乱动景点设施和器材、车辆。班级之间、同学之间要做到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不能擅自离队,独自行动,有事要做到事先向带队教师请假。

3、以班级为单位,不独自行动,不玩危险游戏,一切活动要听从班主任及工作人员的指挥。班主任安排小组长管理同学。周三中午放学前各班统一上交名单到(凌教师)处。(正副班任写上电话。文档一式3份上交,文档共享)

4、活动结束后,带队教师应清点人数,进行活动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期望各班组织学生写好活动感想(下周二每班上交5篇大队部)。

15.学校课外的活动方案 篇十五

关键词:职业学校,音乐,课外活动,有效性,开展措施

开展音乐课外活动, 对形成校园优秀的精神文化,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课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 是提升学生团结合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品德修养以及为文化艺术修养的有力措施。

一、职校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一) 音乐课外活动是职校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职业技术学校来说, 重技术、轻人文将大大降低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适当的音乐课外活动会使学校充满生机。特别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乐器演奏、歌曲创作等等, 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也能让学生更加熟练的运用语言知识, 创新思维, 提升想象能力, 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 也放松思维, 释放压力, 促进高效学习专业知识, 将技术知识与人文知识相互融合, 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

(二) 音乐课外活动能提升职校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 提升音乐鉴赏和创作能力, 就能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水平。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 一般他们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 如果不开展适量的课外活动, 生活就会显得单调而枯燥。加入音乐课外活动元素, 就会活跃课外活动, 让学生不仅从技术上有所提升, 在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也会有所提升。音乐的歌词、曲谱、旋律等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让学生能够感受美、欣赏美、展现美, 最后创造美。

(三) 音乐课外活动能提升职校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

音乐课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 才能展开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过程, 所以, 音乐课外活动对于促进职校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具有很大帮助。比如音乐社团、音乐比赛活动、校园歌曲创作等等, 都是很多人共同的思维精华, 需要汲取很多人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 音乐课外活动就无形的提升了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 对职校毕业之后适应社会具有很大帮助。

二、职校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一) 组成各种形式的音乐社团

社团这个词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经常被提到, 社团活动是丰富大学生活的关键因素, 正是有了社团活动, 才能让更多有相同爱好的学生汇集到一起。在职校开展音乐课外活动, 也可以借鉴音乐社团的形式。比如古筝社团、吉他社团、合唱社团、舞蹈社团、健美操社团等等, 组成社团后, 选举出德才兼备的社团组长, 带领团队人员进行定期训练, 并多参与其他学校的社团交流与合作, 展开以竞争与合作为主要方案的社团训练模式。学校内部也可以在比较重要的日子组织社团比赛, 展现每个社团的训练和学习效果, 体现出学生的青春和活力。学校的音乐社团比赛, 是对社团训练和指导方针效果的试验和评价, 社团内可以在比赛后, 对相关方面进行调整。校园文化的音乐课外活动, 不仅仅丰富了校园生活, 也鼓励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 从而从各方面塑造了学生的人格魅力。

(二) 创设音乐讲座和音乐选修课

职校学生最终会走向社会的基础岗位, 但是他们也会经历自己的青春年少, 过上实实在在的生活, 而音乐元素将是丰富他们生活的关键因素,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塑造出具有健康兴趣爱好的人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对音乐有着无比的热爱, 所以开展音乐讲座和选修课, 将是延续学生音乐情缘的基础。比如讲座内容可以涉及流行音乐对经典音乐的传承和不同, 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表现手法的不同等等方面, 可以收集大量可信的资料与学生进行探讨和分析。在讲座中, 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解答和分析。对于音乐选修课, 可以吸引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来学习, 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 让学生对某些方面的音乐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鉴赏, 提升学生音乐创作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品位和艺术魅力。

(三) 举办音乐课外比赛活动

音乐课外活动比赛, 是以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创作能力以及丰富学生生活为目的的竞赛活动。在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过程开展过程中, 学生会因为希望赢得比赛, 而不断挑战自己、挑战对手, 从而积极培养自己的音乐基础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课外比赛活动, 可以以班级为单位, 也可以以专业为单位, 通过歌手选拔赛、健美操比赛、合唱比赛等等形式, 让学生通过比赛过程, 赢得自信心, 增强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并且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在平时正常的上课之余, 比赛小组由带头人组织, 进行比较专业的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 学生们各抒己见, 为比赛荣誉做出自己的贡献。音乐课外比赛活动, 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是否获得了音乐相关知识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以及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让学生们通过学习的过程, 获得生活中的快乐, 也获得了在社会生活中生存与竞争的能力。

(四) 创作具有校园特色的校园歌曲

鼓励学生针对学校的特点, 创作具有学校优良传统以及办学特色的校园歌曲, 通过创作的过程, 激励学生对学校相关历史、人文、发展有所了解, 并且通过校园歌曲的创作过程, 培养学生的群体观念和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作为职业技术学校, 有效开展音乐课外活动, 不仅仅是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良方, 也能有效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营造充实和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 音乐是陶冶人情操的一门艺术, 如果能结合本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 开展符合社会需要的校园文化音乐课外活动, 就能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组织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庆.认真推行音乐课外活动, 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J].考试周刊, 2011 (81) .

[2]罗鲜群.让职校课外音乐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J].科技资讯, 2008 (24) .

[3]魏叶蕾.浅谈职校音乐活动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音乐, 2012 (11) .

上一篇: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下一篇:妈妈请放手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