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指导

2024-09-05

五年级语文阅读指导(共10篇)

1.五年级语文阅读指导 篇一

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

刘秀丽

考核目的: 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水平和习惯养成情况,了解学生课外阅读量。

考核办法: 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用答题卡答题。问卷谈话的内容 :

一、阅读习惯

1.你最近没在读课外书吗? A 是 B否

2.不看书会不会觉得不舒服? A会 B不会

3.你每天都看课外书吗? A是 B不是

4.你看书喜欢一字一字仔细看还是随便翻翻? A细看 B浏览

5.你一般都在什么时候看书? A 课间 B中午 C晚上 6.你看的书,从哪里来? A自己买 B借 C有时买,有时借 7.你和同学交流读书心得吗? A交流 B不交流 C有时交流 8.你读书作摘记吗? A记 B有时记 C不记

二、阅读兴趣

9.当你拿到一本书,你都把它读完吗? A是 B否

10.你有自己的藏书吗? A有 B没有

你喜欢看什么书?

A 童话 B散文 C故事 D作文 E其他 11.你觉得看课外书对学习有帮助吗? A有 B没有 C有一些 12.你最喜欢看哪本书?

三、阅读量

13.你每天看多少时间的书?

A半小时以下 B半小时左右 C 一小时左右 D 更多 14你这学期看过几本书?

15.我们一册《语文》课本大约是10万字,你估算一下,你这学期大约看了多少字的课外书?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张会芳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准备:

1、为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书

2、自做卡片硬纸(12*8)cm

3、自做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媒体出示: 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帕斯卡

2、请同学们一起来念一下帕斯卡的名言吧(齐读)

3、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读书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读书方法是“养成读书做摘要的习惯,并且还给它们加上批注。”孩子们,你们在课外阅读时采用了哪种读书方法呢?据不完全统计就有四十余种,这节课我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首先跟着小博士学习粗读法。

1、粗读法: 学生表演粗读法,请同学注意看小博士读书时重点翻看哪些内容? 生问:上次我借了一本小说其中的内容很长,我觉得太耽误时间了,该怎么办呢? 小博士说: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粗读方法来读,请跟我一起读一本书? 课件演示: 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他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同学们,明白吗? 师:小博士向我们介绍了粗读法,请你指出小博士粗读书时重点翻看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师:介绍简单的图书知识,通过小博士的介绍和浏览全书过程同学们们知道了这本书名、作者、大致写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拿出书来。按照小博士介绍的粗读法来阅读一本书。生阅读后交流汇报

2、精读法: 师:有的书思想非常浅薄,只要粗读浏览就可以,就像刚才同学们学到的方法,但有的书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所谓精读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板书: 精读法: 正常 较慢的的阅读速度、扫除字词障碍, 钻研全书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面前的文章,按着精读法的要求,根据文章下面的提示,边读边想,边勾划。师问: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好词或佳句?为什么?你读懂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师结:同学们非常仔细地读发下的名家作品,不但找出好词佳句,还深入钻研全文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同学们这种求深、求细反复品味,从书中吸取大量营养的阅读方法就是运用了精读法。

笔记法: 有关专家调查表明,眼看记忆力可达30%,如果眼耳口手同时使用记忆力可达90%,所以同学们,精读书做笔记,能加强记忆力,对锻炼思维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我向大家介绍第三种形式灵活容易查找和[排列使用的笔记卡片的制作法:(1)规格:(12×8)cm硬纸 太大不便存放,过小不便记录,教好纸为佳(2)内容分类: 内容摘要 摘引名言 警句 资料 典故 原文缩写 随感卡,随时想到的体会 问题 每张卡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 出示:各类笔记摘录卡片(实物投影)同学们学会了笔记卡片的制作,就请你将刚才读过的文章,根据书的内容和自己写笔记的目的,现场制作笔记卡片,比一比,看谁做得好。(放音乐)组

2.五年级语文阅读指导 篇二

一、阅读现状及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虽然有热情、有兴趣、有基础, 但仍然存在严重的缺陷:面窄、量少、指导不够, 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 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1. 学校方面

在素质教育呼声日高的新形势下, 一部分学校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 也只是在应试模式里兜圈子。读书时间少, 书源不足等原因成了学生阅读的大碍。

2. 教师方面

少数老师由于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放不开手脚, 课堂教学往往只限于课文, 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

3. 学生方面

由于课外阅读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学生就很难获得有益的指导。尝不到课外阅读的甜头, 课外阅读也就不能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求知欲较强, 但还不具备成年人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课外阅读也多是读些卡通、漫画之类的读物, 而那些需要较高阅读能力的书籍, 阅读者寥寥无几。

4. 家长方面

有些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杂书”, 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视作“不务正业”。少数通情达理的家长也往往只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辅导”之类的课外书, 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

在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 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所得益,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辐射, 以课内为圆心, 课外为半径, 在辐射中指导学生读好课外书, 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服务于课堂教学。

1. 立足课内, 指导好集体式课外阅读, 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服务于课堂教学

任何一篇课文, 都不是孤立的, 从作者资料、写作背景到内容、写法与之类似的其他文章, 有多少课文中没有的知识可供学生去阅读。教师如果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那对学生理解课文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来为课堂服务: (1) 利用课外阅读导入新课, 在学习《三借芭蕉扇》一课前, 我先发动学生去阅读《西游记》, 然后上课时请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人物, 在此基础上我说:“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三借芭蕉扇》, 看看孙悟空的勇敢和机灵。”这样通过课外阅读, 既使学生对孙悟空有了感性认识, 又引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2) 利用课外阅读, 进行课堂练习。学完了《云雀的心愿》一文,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又出示了几段描写乱砍滥伐、风沙飞舞的段落, 让学生读后说说长此以往, 几十年后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使学生产生让沙漠变绿洲的愿望。 (3) 利用课外阅读充实课文内容, 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人类的老师》这一类课文时, 让学生先阅读一些介绍海洋、仿生学的文章。

2. 放眼课外, 指导好学生自主式课外阅读, 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服务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上面所讲的课外阅读, 由于受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限制, 一般来说, 学生阅读的量较少, 内容也较统一, 属于集体式的课外阅读。事实上学生更多、也更愿意的是读他们感兴趣的书, 这是一种自主式的课外阅读。对此老师要更精心指导, 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谋和组织者。 (1) 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既向学生推荐与所学课文有关的, 如学了《负荆请罪》后向学生推荐《史记》;学了《草船借箭》后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 让学生从小就能接触到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学了《一夜的工作》推荐《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等。同时也推荐虽与课文没有联系, 但对学生很有益的图书, 如《少年百科全书》、名人传记等。 (2) 创设条件, 形成读书的氛围。首先老师推荐的书, 学生能看得到, 为此, 我除了办好班级图书角, 让学生用自己的书进行交流外, 还定期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图书馆借书。 (3) 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为了改变学生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式的读书习惯, 养成他们精读深思的习惯, 我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读书摘记》本, 分“优美诗句”“主要内容”“读后体会”等项目进行摘记, 加强学生平时的积累。 (4) 进行读书交流。读书交流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很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自己课外阅读。我除了利用每周一次早读进行口头交流外, 还进行读书小报评比、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征文比赛等, 使学生一直保持旺盛的读书精力。

3.五年级语文阅读指导 篇三

关键词:巧抓重点??理清线索??适当启发 促进感悟 注重联系??活学致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正文:

小学生经过一、二年级集中识字的学习,到了中年级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也能读懂教材上的文章。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抓重点,理清线索,刻下印象

小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大多数同学能读懂大意,但只能是很平淡地读读,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候,老师就应该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思路,使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上四年级上册课文《幸福是什么.?》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展开教学,让他们抓住这个中心问题,读、议,反复思考、理解,老师适时点拨,最终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三个青年对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回顾,他们对幸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智慧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解释了幸福的含义。这样的阅读教学,可谓激活了语言文字,彰显了文章中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启发得当,促进感悟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老师不只是给学生讲书,而是要引导学生看书、读书。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大都能粗略地读懂一篇文章的大意?,但深奥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学生很难体会到,这时,老师就必要给学生适当的启发点拨,其实,往往只须几句精简的语言,就能使学生恍然大悟,从而理解了文章的深层含义。可见,阅读课老师的作为在于巧点拨,通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特别是文章的精妙之处。例如,《秦兵马俑》一文,学生读文后问:“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作者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强烈的自豪感?”学生一般都能找到,但细微之处还需要老师指点,促使其感悟,如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是作者通过用文字说明及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出来的,只有在阅读中感悟才能体会出来。

三、随课設练,活学致用

阅读课文练习往往被老师们所忽略,通常是下课前几分钟草草布置,就让学生去做,其结果不尽人意,再去订正往往是事倍功?半,因而,练习的指导宜在前,不宜在后。中高年级要注重句段的训练,尤其要重视文章结构的指导。例如,《颐和园》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课后的练笔要仿照《颐和园》移步换景,按照一定的顺序的写法,考虑清楚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这样一课一练,日积月累,语文教学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讲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要指导好学生阅读,就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后,让他们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抄写在笔记本上,善于总结,每周都要进行回顾,看看自己摘记的内容好不好,好在哪里,对自己有没有帮助,在总結中提高写读书笔记的水平,使其为我习作时所用。

参考书目:《小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5.6.8.10期

4.五年级语文阅读指导 篇四

第一单元记一次辩论教学设计

一、习作要求:

1、2、默读,提出了哪些要求和内容? 交流。

1、从三个作文选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来写。

2、事件的过程要写清楚,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做到语言通顺,肪络清晰,内容具体。

二、习作指导:

1、选择话题。要联系实际,选择最感兴趣的、平日积累多、有切实感受的话题来写。

2、确立主题。确立一个鲜明的主题,作为文章的统帅,然后围绕主题组织材料。

3、明确顺序。可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采访经过、辩论顺序。

4、内容具体。写把自己的所做、所闻、所感以及他人的表现融入作文中。[范文]

记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班展开了一次激烈地辩论会。

上语文课了。老师微笑着走上讲台,说:“辩论会现在开始!”周沁悦第一个站起来说:“我认为开卷有益,因为人会有选择的看书,不会摸不清是非,看那些不健康的书。”正方同学听了这话,频频点头。刘劲宏听了,不服气地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就拿漫画来说吧,有些同学喜欢看漫画,可又抵挡不住漫画书的诱惑,看上瘾了,每时每刻就都会惦记着那本书,这样学习也会被耽误!”教室里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原来也读过漫画书。”大家把目光转向了张可心,她继续说道,“读了之后我的写作水平不仅没有提高,而且还下降了,所以我也认为开卷未必有益。”“那可未必!”张子豪站起来说,“我觉得漫画是让人们放松的,是休息时间看的,而不是上课时间看的,更不是给自控能力差的同学看的。漫画里还有好词佳句,帮助了我写作文呢!”正方同学为张子豪鼓起掌来。我想:张子豪可真会编,漫画里还有好词佳句呢?漫画一页才几个字,我看,都是陈词烂句吧!于是,我站起来自信满满地说:“我以前看过《乌龙院》,里面不仅没有好词佳句,还有一些骂人的脏话;刚才张子豪同学说他看见漫画书里有好词佳句,请他说说有哪些。”我将了他一军,教室里响起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掌声。接着,又有许多同学起来发了言,你一言,我一语,教室里炸开了锅。

最后边靓站起来咄咄逼人地说:“我看了漫画书,他对我很有帮助。有一次我写作文,有一句话不知该怎么写,就想起漫画书中‘对不起……’写在了作文里,最后得了优加。”全班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丁铃铃!”下课了,郑老师宣布:“反方获胜!”我高兴地跳起来。的确,我们要有选择,有节制地看书,这次辩论会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单元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

一、习作要求。

1.默读。本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2.交流。

(1)这次习作是想象作文,以“二十年后回故乡”感受家乡的变化为线索,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对故乡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寄于叙事、写景之中。(3)习作条理要清楚,语言要准确、生动。

二、习作指导

1.围绕主题,大胆想像。可把自己想象成二十年后归来的游子,尽情描写家乡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2.巧用方法,表情达意。将感情寄托在娓娓叙事中、景色的描写中、并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3.把握线索,练写习作。可以用自己归乡后的行踪为线索,写出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范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 叮铃铃,叮铃铃”,我的闹钟响了,抬头一看日历,2027年8月8日,算算我离开故乡整整二十年了!明年的今天,奥运会将在我的故乡——重庆万州举行,故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回故乡瞧瞧吧!我拖着行李箱来到美国纽约机场,上飞机后,听见空姐甜美的汉语,我仿佛已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和朋友……

二十年前,为了求学,我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才到美国。今天,我乘坐的A390客机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就从纽约来到了万州五桥机场,变化真大呀!下了飞机,一把声控电动椅来到面前,我提着行李坐了上去,喊了一声“机场餐厅”,电动椅便来到机场负一楼的餐厅,我很久没吃地道的中国菜了,赶紧吃起来!家乡的饭菜真香啊!吃完饭,电动椅带我来到了机场门口,眼前一亮,因为,这里的交通工具多了,有城铁、地铁、磁悬浮列车等;更因为,机场门口的两个大理石柱子上,盘着2028年万州奥运会的吉祥物——金龙玉凤,这是我亲自参与设计的,真让我自豪!

我坐着地铁来到五桥五星级大酒店入住。这里的设施可多了,服务员也是经过训练的。晚上,我躺在床上想像万州主城区的样子,想着、想着,就沉沉睡去……早晨,我匆匆吃过早餐,便迫不及待地坐着城铁去母校。一路上,花香鸟语,绿树红花,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来到母校,几个鲜红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万州上海小学”,多么熟悉,多么亲切!进入学校,崭新的教室千姿百态,各种卡通形象是不同班级的标志,教室里有了防盗设备,有了最新的超薄电脑,有了高清晰的数字电视,有了电动控制的黑板,有了可升降调节的桌椅……;围着教室的是宽大的操场,绿色的草坪,美丽的花园,置身其中,心情无比愉悦,顿时浑身轻松。

告别母校,我坐着磁悬浮列车来到万州主城区,发现街道又干净又宽敞,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新世纪”、“百盛”、“重百”等商场依旧热闹,不过最热闹的还是“沃尔玛”!高笋塘广场绚丽多姿,鸡公岭小学焕然一新,万州二中驰名中外……

接着,我徒步来到太白岩。昔日破旧不堪的农屋,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农家乐的院坝也变大了,干净整洁了,四处绿树成荫,花枝招展;水池里游着活蹦乱跳的小鱼儿,真美!

晚上,我来到滨江路,长江两岸,灯火辉煌。借着明亮的灯光,我看清了长江,江水变得更加清澈;放眼望去,长江大桥、二桥和三桥闪烁着灯光,桥头桥尾的奥运会吉祥物金龙玉凤争相媲美!这次回故乡,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变化,故乡变得越来越繁华、漂亮,万州人民正在以饱满的热情、文明的礼仪、周到的服务迎接2028年奥运会的到来。我为故乡骄傲,我更加热爱。

第三单元作文《介绍一种物品》

一、习作要求。

1.默读。本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2.交流。

(1)介绍一种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2)要抓住所要介绍物品的特点。(3)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4)运用我们学过的一些说明方法。

二、习作指导

1、交流网上、作文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开头、结尾、精彩片断、说明方法)。

2、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特点。)

3、说说自己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写作思路

4、归纳总结方法:

(1)、绍首饰盒的产地及形状(列数字)(2)、介绍首饰盒的颜色(打比方)(3)、介绍首饰盒的用途

(4)、表达自己对首饰盒的喜爱之情(作比较)[范文]

我爱我的悠悠球

我有一个悠悠球,她的球盖是兰色的,分别用白色、红色写着“逆风”两个字,还画了几条旋风呢,煞是好看,在灯光下,兰色的外壳闪闪发光;球体是用高质量的铝合金做的,象一面镜子,更象一块配了大型精密滚珠轴承的钻石。

她不仅外表迷人,功能也不赖。除了可以玩最基本的“睡眠”之外,还有很多奇特的地方,能调节轴距,能自由放宽、自由缩窄,对玩快打类花式与复杂搭绳花式很有利。

有一天,我去表哥家和他一起玩悠悠球比赛。表哥可是个悠悠高手,我曾多次败给他,这次我们说好了比赛“滚筒”。他先来了个睡眠,作出滚筒的样子,只见悠悠球一会儿在这根绳上,一会儿又弹到了那根绳上,一切都是那么自如和协调,看来他的技术是又有了长进。该我了,我根据我的悠悠球的调节功能,改造了一下悠悠球,仗着她超强的稳定性和超控性很快完成了整套动作,和表哥打了个平局。第二局是闪电快打,比谁打得多,哥哥拿起球,熟练地打起来,当打到43下时球歪了。该我了,我也不弱,一共打了74个,我赢了。

跟表哥玩过以后,我对我这个球更是钟爱在加。在一次次摆弄她的过程中,我又发现她的两个特点。一是空转时间极强。一般悠悠球都只能玩出几十秒的睡眼。对玩摩擦技、甩绳技、外挂环技巧的要求很高。我这个球的空转能力能达到八到九分钟,超高难度的技巧根本不在话下。二是能玩出精确度极高的离绳技巧。大家玩悠悠球时,悠悠球掉到地上,一下子就坏了。而我这个球的凹球体弧度很小,能够次次接住,绳子就不会接空了。在玩“甩绳套球”时,就会安全许多倍呢!

我的悠悠球至今陪伴着我,她让我在一次次玩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试验,不断创新,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我爱我的悠悠球。

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一、习作要求 我们常会从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

二、写什么

1、生活中对你有启发的小事

如:日积月累地练字(练琴),有一天终于发现自己的字很漂亮,自己的琴艺也取了成绩的时候,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上公车时有秩序地排队上车和一窝蜂地挤上车,哪种方式上车会更快些呢?你可以做做实验,看看能体会出什么道理?

学校运动会时进行长跑接力赛,每位同学相互配合,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时,你明白了什么?

在你身边肯定还有很多“小事中蕴藏大智慧”的例子,不妨写写看!

2、座佑铭或者警句格言对自己激励

你可以选取一句对自己最有启发的格言警句,先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结合的实际举例说说自己是怎么去运用这句话激励自己的,例子不要太多,两到三个即可。特别一提的是:写到格言警句对自己所起的作用,鼓励自己时是重点,需详尽些。

3、仔细观察教材中的漫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如果你还看到过其他发人深思的漫画,也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

范文

一句名言的启示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名言是用来激励或者提醒人们的警句。如果你问我挑哪一句做为自己的座右铭,我会挑“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是的,这句话一点不错,通过四年级那件事后,我的感触更深了,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四年级期末考试的事了。那次考试由于我的全面发挥,考了个不错的分数,幸而登上了年级第二的宝座。我很兴奋,爸爸妈妈也很高兴。但那作为“职业教师”的妈妈,还是对我说了一大堆“让我不能骄傲啊”,“要谦虚呀”之类的话。可我早已被 胜利冲昏了头脑,妈妈的话我是左耳进,右耳出。完全不予理睬。上学、放学走在路上,总听见许多同学在窃窃私语:“呀,他就是年级第二啊!”“就是,听说第一名只比他多0.5分呢!”我听了这些话后便开始更自大起来。上课吃零食,开小差,不是和同学说话,就是到处传纸条。更离谱的是,有时我还用语文、数学书挡着,在下面看漫画书。同桌老是提醒我,我也是置之不理。一次,同桌见我老毛病又犯了,便开始劝我:“你,你在看,我就告诉老师。”“去吧,去吧,反正我是年级第二,谁怕谁啊!”我狂妄地说道,因为我知道他胆小,不敢告诉老师,果然,他没有那样做。

时间飞逝,转瞬之间半学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去了,同桌也不再理我。又到期中考试了。因为前几次小测试我都拿了高分,这让原本自大的我更加狂妄了,根本没把考试放在心上,自认为一定是高分,结果试卷发下来,我数学只考了81分,连全班30名都排不上号,一向是“语文强人”的我只考了90分,排在20多名。老师叫我去办公室谈话。一进办公室,老师便开口了:“张琛,你怎么了,你以前不是这样的呀,是不是有什么事啊,告诉老师好吗?听了老师的话,我心中一阵惭愧:老师还是信任我的啊。于是,我把半学期的学习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老师听了,意味深长地说:“老师送你一句名言,希望你记住它,不要违背它。这句话你应该听说过,就是:‘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你知道它的意思吗?”我点点头,开口说:“只要虚心,什么事都能成功;如果骄傲,什么事也不会成功。”老师满意地点点头。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从此就成为了我的座右铭。我想:这句话将伴随我一生,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第五单元:《有趣的汉字》

一、简介导入。

在这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尽情地遨游在多姿多彩的“汉字世界”里,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魅力

二、习作指导。

1、出示:这是酒类专卖店柜台上的酒,问题 出在哪儿?(“剑南春”三个字都写成了繁体字。)

2、出示:这是湖里一家网吧的招牌,不规范字又出现在哪儿?(“一网情深”的“网”应该是“来往”的“往”字。)

3、出现的不规范用字有哪几种类型?(1、繁体字

2、别字

3、错字。)

4、小结。繁体字出现的频率最高。为什么在广告招牌上使用繁体字?商家的回答多是“因为好看呗!”。如果商家仅仅是因为所谓的“美观”而违反法律规定,那就实在不应该了!

同学们,你们对社会上出现不规范用字有什么看法?

(周杰伦的《七里香》本来是首很好听的歌曲,我看到网络上有人把它改成“骑李湘”。朱时茂是个著名的小品演员,但是名字却被改成了“猪食茂”,这简直是侮辱人格!要是像这样的随意乱改,只会混淆视觉,污染社会用字。更严重地说,这样的行为是玷污了汉字文化!我们提倡规范用字是非常正确的,这正是热爱汉字的表现,更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5、还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汉字的趣?(种类、风格、发展史等。)[范文]

有趣的汉字

汉字特别地有趣,它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请你们跟我来遨游汉字王国吧。汉字字体有七种,分别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在这七种汉字汉字中,我最喜欢行书。因为行书是楷书和草书的合体字,既不像楷书那样端正,也不像草书那样潦草。真是是两全其美啊!

汉字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和转注字。其中形声字在字典里比较多,在《说文解字》里形声字占了82%呢!

书写不同风格的汉字,是一种艺术,所以书法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王羲之是我国的着名书法家,他写的写的《兰亭序》,更为漂亮。

汉字还有谐音,在歇后语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和尚云游——出事(寺)了、老虎拉车——谁敢(赶)、小苏他爹——老输(苏)……怎么样,有趣吧?

字谜也很有趣,比如:头是一,腰是一,尾是一,其实不是一;娥眉山上不见山……怎么样,也很有趣吧!

在离开汉字王国前,我们要注意一下繁体字、简化字和错别字。这三种字经常在商铺里出现。简体字:T(题目)、跳午(舞)。繁体字:灯(灯)行、茶庄(庄)。错别字:默默无蚊(闻)、与棕(众)不同。还有一些商铺别出心裁:一表人才(手表广告)、一见钟情(闹钟广告)、万事芬达、百事可乐(饮料广告).这些具有创造性的用法真是太好了。

这次遨游汉字王国到此结束,再见!

第六单元作文《父母的爱》

一、习作要求:

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吧!(1)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2)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3)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无论写什么,都要敞开心扉,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换意见。

二、开门见山 审题

这一单元我们感受了伟大的父爱和母爱,但是,在我们和最亲近的父母之间,是否有过误解和意见呢?我们是否有什么话要对父母倾诉呢?这节作文课就来谈谈与父母沟通的问题,请看题目要求。

1、谁来给大家读读。

2、这次习作,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写?

学生说三个方面,教师帮着概括并(板书“不理解──体会爱、建议、心里话”。)

三、写作指导

1、确定写什么。从三个方面考虑习作内容:写一件事,从这件事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向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变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和父母说心里话。

2、表达真情实感。要选 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在叙事过程中适当加入抒情、议论等,进行铺垫和渲染。

范文

父母的爱

爱有许多种爱,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有父母对子女的爱,那是无私的;朋友之间的爱,那是纯洁的;我们对穷苦人的爱,那是真诚的……但是我觉得最难忘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我的父母就是那样地爱我,让我感动不已。

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妈妈对我的爱。有一天早晨,阳光明媚,让人觉得好象夏天已经到来,因此,我只穿了一件短衫就上学去了。妈妈就对我说:“玲玲,今天这样热是不正常的,等一会儿可能就会变冷的,你还是多穿一点去上学吧!也可以把长衣放在书包里带着去上学。天一冷就把长衣穿上。”我不听妈妈的话倔强地走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到了中午天色变暗,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温度明显下降,我穿得少,直感到冷。浑身上下不听我的指挥,不停地打起了哆嗦来了,我只好躲在了教室的一个角落里,和几个同学挤在一起。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教室外面走来,隔着玻璃窗,我看到来人正是我的妈妈。她腋下还夹着一包衣服,匆匆地走向教室门口。我立刻迎上去,激动地叫了一声“妈妈”。妈妈迅速把衣服给我披在身上。这时,我看到妈妈下身的裤子已经全部湿透了,好象刚从河里走上来一样。我问妈妈:“你在上班,怎么可以出来给我送衣服?”妈妈说:“天冷,你穿得那么少,不送会害你生病的。我跟老板请了一个小时的假,现在要赶回去上班,争取补上请假所少做的工作。”

我看着妈妈远去的背影,心里升起了一个高大的母亲的形象——伟大的母爱。

第七单元《读后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特别喜欢读课外书,哪些文章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什么感受?”

小结:像这样在读过一篇文章获一本书之后,把自己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道德教育、启迪说出来或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2、“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关于读后感的资料,现在让我们来一次“信息交流会,怎么样?”(1)请同学们现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你搜集到了那些惯于读后感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2)学习小组汇报,师生互动,加深对读后感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活泼、民主的谈话、交流,激发学生对读后感的写作兴趣。

二、习作指导。

1、“刚上课,我们就交流了一些阅读感受,怎样把这些感受写成习作呢?大家来出点子。”(小组讨论)

2、教师小结:

第一、读原文,抓重点。

认真阅读原文,多读几遍,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延伸下去,展开丰富的联想。

第二、摆好位,侧重“感”

在剧题写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方法:一般文中既要有“读”的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的开头,又要有“感”的内容,要结合实际,和“读”的内容紧密联系,做到“读”“感”相连,有略有祥,有感而发。

第三、抓住“点”,联实际。

有的同学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而写读后感时不能面面俱到,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入地写下去,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舒服。第四、定标题,明写法。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犹如盖房搭建了钢筋框架。因此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其一:确定标题。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直接命题,一般为“读《╳╳╳╳》有感”或“《╳╳╳╳》读后感。”另一种可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注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表明题材。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法:为让学生整体把握,快捷理解识记我归纳为这几个字“引 — 议 — 联 — 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和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继续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相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

3、同学们刚才总结了这么多要点,你们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抓住“点”联系实际)

小结:“我们读了一篇文章有一本书以后,感触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只有抓住一点才能写深刻,否则泛泛而谈,就变成了空喊口号了。”

4、怎样抓住这一主要的阅读感受“点”呢?

小结:“联系自己生活是确定阅读感受“点”的最佳方法。”

范文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是五年级上学期课文里的一篇文章。文章叙述了1941年秋,五位抗日英雄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毅然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子弹没有了,他们就用石头砸;敌人近在眼前了,为了尊严,他们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

今天,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再次重温这篇文章,深为勇士为了祖国、为了革命事业不怕困难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所深深地感动,联想到自己,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先队员,在学习在遇到的困难所采取的态度,真的好愧疚!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遇到了一道难题,想了半天,仍想不出来,那时,夜已很深了,我懒着再去想它,于是,我便把这题空着,心想:反正明天老师会评讲,那时照老师说的抄进来不就得了?神不知,鬼不觉,轻松又省事。我为自己的小聪明尽沾沾自喜起来。但没想到,我正把自己推进了一个深渊,一个一旦掉进去就上不来的深渊!遇到困难,我总是这样一次又一次自圆其说,一次又一次地原谅自己。直到期末考的时候,我这个平时门门成绩100的学习委员,各门平均成绩才84分!甚至数学科才80分。那时,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定下心来,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小聪明尽如此不堪一击!这就是面对困难退缩的结局!

回想起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再看看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敢于赴汤蹈火的精神,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多么不应该呀!无数革命先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

今天,当我重温烈士的伟绩时,我只觉自己的无知与渺小,只觉得手中那只有几十页的书的分量是那样沉重,我羞愧万分!先烈们,你们放心吧,如今我已觉醒,我一定要以你们为榜样,接过你们的枪,不怕困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第八单元习作指导

一、习作要求

1.选取一篇自己最近读过而且喜欢的文章再读一读,形成整体印象。

2.对于场景描写,可以学习《开国大典》中的一些写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把场景写下来。注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二、写作指导

1.选择场景:选出自己要描写的具体场景。如:班级联欢会、运动会开幕式、开业庆典等。

2.再读要,感悟写法。再次读《开国大典》,看作者是如何按时间顺序,把开国大典几个场景写具体的,然后再回到自己要写的文章中。

例文一:

傍晚,我像一只快活的小鸟蹦蹦跳跳跑进校园,来参加“中秋赏月晚会”。一进入会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心装点的主席台:一条横幅高悬在上方“欢度中秋,共赏明月”几个娟秀的大字特别夺目。横幅下是用彩笔绘出的红艳艳的苹果,黄橙橙的鸭梨,甜滋滋的葡萄,香喷喷的香蕉,多美呀!小伙伴们围在主席台下面,望着艳丽的大丽花,争芳斗艳的菊花,心里充满了金秋的快乐。

夜幕降临了,小树上的彩灯,一闪一闪就像明亮、快活的眼睛。大队辅导员佟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说:“晚会开始!同学们,让我们尽情地唱吧,跳吧!”顿时,扩音器里播出了欢乐的乐曲,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一阵阵响亮的掌声,响成一片。你看,张明和孙磊说的相声,逗得大伙笑得合不拢嘴;一年级同学演的“小蜜蜂舞”,是那么有趣;五年级同学演的“丰收舞”更吸引人:只见舞台中央出现了一棵白生生、绿油油的“大白菜”,紫色的“茄子”、顶花的“黄瓜”、圆溜溜的“西红柿”,围绕着“大自菜”尽情地跳呀、唱呀,欢庆丰收的到来!

5.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指导 篇五

小学生阅读是人生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新最美图画”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所涂损。小学生阅读的启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从识字、词等发展到句、段、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须循序渐进,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经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必须对学生阅读一般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根据这些特点和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做以针对性的指导,以使学生尽快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二、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要找到了可以激发出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从以前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进而对阅读有了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首先,学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然后,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突出阅读的特色,例如学习园地、黑板报等以宣传读书为主题;其次是完善班级图书角,对书柜装饰及命名,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渴望阅读的兴趣。

三、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个性倾向还不够稳定,表现在他们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并未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或形成耐久的读书习惯,即使上了高年级,已具备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带有易变性。因此,必须重视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

1、学会精读和泛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泛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一般都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

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泛读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这方面我们紧密结合年级课本的实际内容学习的要求,适当提出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深刻领会课本知识,同时对算术等其他门类的审题也发挥了辅助作用。

2、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廖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的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语文教师要做精心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等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扩大阅读视野。

3、学会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这就是说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

4、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地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们上课和复习阶段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使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梳理过程。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或无关的信息。

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摘抄原文,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阅读效果。

四、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效果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课内外阅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指导学生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实施原则,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

1、建立读书汇报制度。教师每天上阅读课抽出10分钟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讲述自己读书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并且,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集体读书汇报活动,可口述、可展示,也可以用书面形式汇报自己的读书成果,还可以做图书卡片、剪贴报、手抄报……,通过多种多样的读书汇报形式让学生尽情吸吮精神营养。

2、形成制度,确保读书时间。小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指导。课内阅读要有充足时间来保障,要求课外阅读也要有一定时间做保障。教师要将课外阅读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之中,把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把学生领入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在浩瀚书海之中自由泛舟。并且,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至少20分钟,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感兴趣或觉得优美的词、句、段、篇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成了自然,课内外阅读就成了约定俗成的制度了。

3、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地查找资料,弄懂字词的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与段落,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再抓重点词句与段落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6.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教案 篇六

桐城市嬉子湖镇曹岗小学

王 琼

阅读内容:《我们上路了》 阅读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能运用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

2.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

3.体会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谈话引题。

师: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王慧骐作的现代诗——《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一)教师感情范读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流利、读通顺,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

2.思考: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回答问题: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指——在座的每一位学生,所有与大家一样要告别童年,已经长大的孩子们。)

2.带感情读课题。(带不同感情读课题)

【带不同感情读课题,为后面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情感打下铺垫。】

3.检查生字词情况。(出示卡片:认读“抖着威风”“歪歪斜斜”“雷鸣电闪”)

4.指名分小节读诗歌。

5.齐读诗歌。

三、再读诗歌,深入探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诗歌,了解诗歌每小节都写了些什么。

1.小组成员自读诗歌。

2.读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并作上批注: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二)班级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顺学而导,根据学生的回报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诗歌不同的小节。)

1.诗歌第一小节。

⑴学生交流:我读懂了——“孩子们长大成人了,告别大人上路了。”“一路上有许多美景。绿树、轻风、红旗”……

⑵让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

⑶多种形式读诗歌,指导学生读出第一小节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指名读、男女分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优美流畅的语句,充满诗意地读,读出意境美。)

⑷总结本节诗歌写的内容,“虽然我们还很稚嫩,但还是上路了。”(板书:“上路品美”。)

2.诗歌第二小节。

⑴学生交流:我读懂了——“我知道了他们上路时有风险。从这些诗句中感悟到的:我们的膝盖也许会被石块磕肿,也许会有骤起的风暴把我们抛入崖底……”“但他们有心理准备。”

师:你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了,心中充满了向往,可是大路总是那么平坦的吗?

⑵学生默读第二小节,思考: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

⑶交流学生思考的问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谈谈对“骤起的风暴”和“虚幻的风景”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家庭的变故,考试的失利、与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板书:“路中艰险”)

②再次感受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象征手法。

③引读“我们的脚步也许是歪歪扭扭,我们的膝盖也许被石块磕肿,假如因为这些……一只人观赏的狗熊。”

⑷谈谈:当你碰到挫折打击时的态度。

⑸句式练习:“也许……也许……也许……”

(师: 你想和他们一起上路吗?你能猜想到这路上还有什么美景,还可能遇到哪些风险吗?试着仿写一些诗句。引导学生运用上面的句式,进行大胆想象与写话。)

【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和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⑺教师范读诗歌第二小节。

3.诗歌第三小节。

⑴齐读第三小节诗歌。

⑵小组合作自学。

⑶学生感情朗读诗歌,并相机询问学生的读后体会。(板书:“挑战风雨”)

⑷指导书写“售”。

(三)通读全诗,回归整体。

1.配乐朗读诗歌。

2.讨论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我们上路”了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各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要求千篇一律和“假话”“空话”。)

3.指导朗读。

⑴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

⑵为学生配乐,学生表演读。

⑶想象情景,请个别学生来朗诵。

四、拓展交流。

准备一首相同题材现代诗,学生互相交流。

【交流拓展资料,让学生在同伴之间互相学习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总结结题。

师: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不管什么样的路,都是一种经历,一种收获,相信大家都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置留作业。

7.初中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篇七

关键词:课前预习法,模型读书法,比较法,方法迁移法,习惯法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的现状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文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当前全国各地的初中语文教学和考试都在针对阅读教学进行改革, 阅读实际上已经成为初中语文的半壁江山, 但实际存在的情况如下。

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 学生阅读的太少, 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 缺乏语文功底。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 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 “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 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我们都知道, 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 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更有甚者, 有的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 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 并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前途。

2.肢解教材式:因受信息及条件的限制, 很多中老年老师以教材为中心, 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篇文章”, 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 教学的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 去感悟, 去整体把握, 而是用一大堆字词句篇章的枯燥、烦琐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 使他们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 自己仍然不会读。

3.考点练习式:现在的中学较多地运用这种教学。他们将所要教学的课文, 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 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 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 想像、联想也因不考而属多余。更有甚者, 将课文编成考题, 指导学生不读全文, 只对应地找出考题所涉及的内容半猜半蒙, 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这种练习无休无止, 机械乏味, 而且常常错误百出。用这种常常错误百出的练习方式训练学生, 扼杀了学生的思考, 无异于马戏团驯兽师的训练方式, 绝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无怪乎出现:开学时学生最爱看的书是语文书, 可是最讨厌上的课是语文课。

4.写作目的式:许多语文教师认为: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要么离开思维内核, 排除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孤立地去品味语言, 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么进行浅表的读写结合, 仓促地、浮光掠影地将“读”带过, “立竿见影”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也仿写一篇。笔者将以自己亲历的教学生涯以及对当前初中生阅读学习的观察和研究, 提出以下一些相应的阅读指导方法。

二.几种语文阅读的指导方法

1.课前预习方法指导

预习是课前的准备性学习, 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尝试活动。它不仅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且在培养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指导学生预习, 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泛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泛读时讲求实效, 避免走过场, 要通过对课文的泛读, 能把握课文的大意。要能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 把握不同的内容;其次, 要指导学生在泛读课文的基础上圈出生词、生字, 要让学生自己翻查字典、辞典, 寻求解答。对于某些一字多音、一词多义的字、词, 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寻求在本篇课文中的读音和特定含义;再次, 要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题, 以利增强和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比如预习《海燕》, 可让学生思考:海燕象征什么?海鸥企鹅象征什么?暴风雨又象征什么?

2.模型读书法指导

此法与人们倡导的“推读法”、“未读先思法”极为相似, 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非常有效。此法要求读书先设想一下, 该“书”将说些什么?为什么说?怎么说?然后带着这个预构的模型, 在“书”的内容中验证, 然后据此修正或重构, 主动地向“书”靠近。“假设———验证———结论”的模型读书法是一条发现之路, 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之路。古今中外善于读书的人, 实际上都会用到模型读书法。如讲授老舍的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之前, 先问:“烈日下的马路是什么样的?下暴雨时又是什么样的?”接着又问:“此时此境之下, 一个车夫拉车是什么滋味?他为什么要在这恶劣的天气下拉车?”这一问, 促使学生思考总结出了小说主题。此时, 再让同学们打开书, 看课文描写烈日、暴雨和祥子痛苦拉车的情景。前后一参照,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使学生学会了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3.比较法指导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叶老说:“阅读方法最要紧的是多比较、多归纳。”比较在教师的教法中离不开它, 在学生的学法中也离不开它。因为它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知识领域, 有助于培养阅读和分析能力, 还能加深记忆, 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新东西, 确实是学生学习的好方法。比较有纵比、横比、类比、正比、反比, 我认为中学生开始学习语文时, 首先要学会“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比较法。如教古诗时, 就把《木兰诗》和《石壕吏》摆在一起同步教学, 教学时向学生提出:“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同时引出《石壕吏》的“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来作比。这一比, 学生顿悟:二诗虽出自不同时代的不同作者,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一个是女儿孝顺父亲去从军作战, 一个是老妪为了保全老翁愿随军烧饭, 却都表现了我国古代年妇女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他人的高贵品质。针对同一问题, 接着发问:二人同是从军, “木兰”与“老妪”各充当了什么角色?为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我最后归纳, 木兰女扮男妆是出于当时不招女兵的情况, 表现出我国古代年轻妇女的强干;老妪“角色”, 是而对吏吼出于无奈, 表现出我国古代妇女的朴实。这样的对比, 锻炼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加深了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掌握比较的方法, 可谓一比多得。

4.方法迁移法指导

所谓方法迁移, 就是引导学生把过去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应用到新的学习过程中去。鉴于同类或相似的数学内容便于迁移, 所以“迁移指导法”主要用于单元教学之中。我将单元教学过程分化为“教”、“学”、“结”、“联”四步, “教”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 从教方法、教规律,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入手, 为学生自读课打下基础。“学”主要是学生运用教师授给的方法指导自己自学, 实现自我学习的横向迁移。“结”是学生基本通晓单元课文内容之后, 根据各篇课文的内在特点, 列表比较, 找出规律。“联”是引导学生向纵向迁移, 即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 方法是开讨论会 (练口) 、布置作文 (练脑) 。教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时, 只示范教《孔乙己》, 《范进中举》由学生自读, 运用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横向迁移。在学生熟知二篇课文的情节、环境、人物三要素后, 要求学生从思想内容、结构布局、语言运用、人物个性四方面列表对比, 找出共性的东西来。有的同学通过对比后认为, 没考上秀才的孔乙己落魄潦倒, 考取举人的范进失常成疯, 说明当时科举制度毒害了不少人。对学生的这种见解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后, 再引导学生向纵向迁移, 即向生活实际迁移。步骤是提出讨论题:“从孔乙己、范进的悲剧看今天应试教育的危害性”, 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布置作文题:“孔乙己的悲剧说明了什么?”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几次这样的训练, 学生逐步习惯掌握了这样的方法。记忆是一种思维功能, 充分发挥这种功能的效用, 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知识的积累与储存是靠记忆来实现的。记忆方法多种多样, 有系统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反复记忆法、比较记忆法, 色彩记忆法、实践记忆法等等。就拿指导学生用“色彩记忆法”为例, 在教学过程中, 对重点的词语、句子、修辞方法、说明方法及描写、议论、抒情等精彩的段落, 要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上不同的记号, 划上重点符号。五彩缤纷的色彩能刺激神经,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

5.培养习惯指导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新课程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于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多方面养成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如, 培养“背诵摘抄”的习惯, 就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背诵一首古诗或课文中二至三个片断, 要求学生备一摘抄本, 每周至少抄满一页名家名言、格言警句。再如, 培养“动手写作”的习惯, 就要求学生平时写好观察日记, 促使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 从观察中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8.五年级语文阅读指导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运用迁移规律

运用迁移规律,课内指导课外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中年级可以朗读,高年级进行默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大纲语)。小学语文教材(新人教版)里都编排了单元导读和读写例话,它要求掌握什么阅读知识、怎样阅读课文,是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的纲。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新人教版)第四组的导读有如下指引:“这些课文描写的古今中外的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方面都很有特点。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他们周围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是怎样想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师要重视单元导读,导读提出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领悟掌握。

二、了解班级课外阅读现状

(一)“班级图书角”遭冷落

曾经着手筹建“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与大家分享,应该说书籍的内容还算比较丰富,大多是故事性强或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外读物。为进一步规范化,我还专门挑选了两名工作认真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工作。“图书角”刚开张时,“生意”还算红火,学生的兴趣很高,“图书角”经常围满了人,借阅记录本上的记录也是密密麻麻。我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欢欣鼓舞。可是好景不长,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再去观察时,发现只有少数的同学能耐心地读完一本书,很多学生要么避而远之,要么十分频繁地借书、还书,实际上一本好书都没有完整地读过。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对一类没有巴掌大的漫画类图书却情有独钟,如《龙珠》《乌龙院》《哆啦A梦》。六年级的大孩子居然对这些情节简单、形象失真、趣味不高的读物乐此不疲,沉醉其中!

(二)阅读书目单一

我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带到学校里来,空闲时可以拿出来阅读,不少学生的书包里或是抽屉里也准备着课外书。可是根据我的观察,有不少孩子的读物品种比较单一,有不少学生每每拿出书来读,都是与写作有关的作文书,诸如《优秀作文集》《满分作文》《小学生500字作文》等,不少家长也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孩子多看作文书,就能写好作文;多看书,就是要多看作文书。

(三)只读不写,囫囵吞枣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应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从书中汲取营养,为自己所用。可是班里的多数孩子在课外阅读时,只是注重书中情节的描述、书中人物的刻画,只读不写,囫囵吞枣。阅读速度是比较快,可是当被问到书中的故事时,往往张冠李戴,学生阅读并不是为了知识的积累,而是当作一种消磨时间的消遣。

三、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年级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朗诵会、故事会、文艺演出之类的大型活动,在一个学期中是不可能搞得很多的,因此,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指导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活动上。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指导他们认真阅读《少年报》,学着阅读《人民日报》《教师报》,并组织他们出墙报,在黑板报上刊出“时事新闻”专栏。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巩固学生的读书成果。一是扎实开展学生阅读星级评定,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二是配合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根据具体评比细则,开展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

综上所述,“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作为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带动他们的智慧,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他们人文素养,让书籍陪伴孩子们的一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毕秀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1(11).

[2]何鹏.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J].文学教育(上),2010(2).

[3]张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4).

[4]高腊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

9.五年级语文阅读指导 篇九

一年级还在识字的阶段,阅读课想对简单,也只是对学过生字的简单运用。

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语感很重要,让他们学会倾听,并听明白你讲的什么,继而是学会表达,流利完整的说话,这样之后,只要他的生字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么阅读也就不成问题,理解这个难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多给他们读读儿童文学中的好文好句,讲讲故事,让他们学会听。让他们也来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也就是让他们表达。

如何教一年级学生“读好课文”

“读好课文”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标准往往拔高,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当做一年级朗读要求。

翻看一年级上下册教材,每篇课文后面的第一题都是“朗读课文”或者“背诵课文”,翻开沪教版教材也一样。教材中都没有“有感情朗读课文”,现在一年级的很多老师就是从高年级下来的,他们很自然就沿用了高年的要求。在上课时经常听到老师在要求学生读课文时要做到“有感情”,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也赫然写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训练上层次不够清晰”是一年级老师的通病,他们往往喜欢把重点放在有感情的朗读上。课标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要求“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是“学会”,强调的是“学会”。在一年级,学生还没认识几个字,普通话也不是很熟练,这时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实在是在为难孩子们。所以一年级重点是读正确,学会词语连读,句子读通顺读流利,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语感。那怎样读好课文?

1.读准每个字音。

每篇课文后面都有双横线上的生字和田字格里的生字。虽然两类字教学要求不一样,但都是要求学生必须会读的,所以学文前,一定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会认这些生字。字认熟后,还要把字放到生词中去读,做到词语连读。对于课文中生字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子,有必要让学生多读几遍,这都是读好课文的前提。

2.关注“一”“不”的变调

在学生刚学这两个字的时候,生字表中出现的是本音,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两个字都会出现变调现象。曾经有学生就关注到这个问题“不算是好汉”中的“不”读二声,这个字是不是多音字。所以在课文中第一次出现这两个字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读本音和变调音,去感受变调的目的是为了读起来顺口、好听一些。

3.强调儿化音。

在鄂教版教材中,“儿”字作为生字出现《好朋友》一课中,生字表中的“儿”读二声,但到了课文中“一块儿”里,就没有了声调,而且还是个儿化韵。很多教师就由着学生读成“一-块-儿”,有些老师也跟学生说是儿化韵,但怎么读,却没有教给学生具体可操作的发音方法。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强调一下,这个不带声调的“儿”跟在其他字后面,就变成儿化韵了,读的时候不读“儿”,而是发完前一个音,舌头跟着卷起来,发出的音就是儿化韵了。教师多示范几次,学生自然会读好了。

4.读准轻声。

这是读好课文的一个关键。课文中有很多轻声的字,都没有标注声调,一部分生字本身就是词缀,没有声调,如“们”“么”“呢”等,这些字学生很容易关注。但课文中也有一部分字,当生字学时有声调,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读轻声了。如《好朋友》中的“友”,《影子》中的“子”,《我很快乐》中的“小学生”的“生”等等,教师不提醒,很多学生就没关注到这些轻声字了。

5.不读地方音

现在学生在读书时,很多时候没有去关注字的拼音,对于一些早就会认的字,这些孩子会用方音来读,这对于读好课文是不利的。所以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借助拼音来读课文,强化记忆正确字音。

6.注意标点的停顿和不同语气

不同的标点,停顿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教学生停顿的方法,渐渐读出句子中的停顿,读出句子的节奏韵律和语感。对于“。”“?”“!”,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孩子读出感情,用上不同的语气。

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加字减字,不回读”的习惯。

10.五年级语文阅读指导 篇十

1、写清楚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使叙事具有完整性。

此类文章,是指以写事为中心,通过对事情的描写,反映人物思想,社会变化等问题。写好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按事情的发展规律,把事情交待清楚。也就是交待清 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和结果这六大要素。

要想文章内容完整,主题明确,六点中的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最为重要。

2、注意选择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典型材料。

小学生写记事作文,一般都是些自己身边的熟人的平凡小事,那么,就应该越具体越好。生活中的小事很多,要从中选择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表达文章要求的深刻 道理和闪光思想。进行描写时,应对事件的成因,人物的行动等进行细节描写,特别是对 文章的重要部分,如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和高潮部分,应该写得越具体越好。

• 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真实的事,这件事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 小事,这些事能表现出人心的美和善。

• 写时注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关键的地方可以写详细些,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写出人物的心情。

4、开头范例

•(1)、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褪色。但有一 件事,让我历历在目,感动不已——那一份深沉的母爱。

•(2)、人的一生中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一件令我 感动的事。

•(3)、妈妈为我做过无数的事,我都记不清楚了。唯独那一个闷热的晚上,妈 妈拿着扇子给我扇风的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4)、一个手势,一个动作,有时令人感动;一份歉然,一份等待,有时令 人难忘......在我的脑海里,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回忆:那是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5、结尾范例

•(1)、这些已成为美好的过去,永远留在了我心中。这是我过的最开心而又最 让我感动的一次生日。

•(2)、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它时时感动着我,教我好好做人,好好读

书……

•(3)、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我却记忆犹新。

一件感动的事

(一)1、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褪色。但有一件事,让 我历历在目,感动不已——那一份沉甸甸的母爱。

(原因)那天早晨,我背着书包正要上学,妈妈递给我一把伞,说:“天气预报今天有 雨,还是带上伞好。”我抬头看看天空,万里晴空,怎么会下雨呢?我丢下伞,一溜烟 跑出门去。

(经过)正当下午放学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顷刻间暴雨而下。带了雨具的同学都回 家了,其他人也一个个被家长接走了。我爸爸在外地上班。刚好,妈妈这几天工作特别 忙。我想不会有人来接我了。我一个人在教室里呆呆地坐着,又急又饿,望着哗哗直下 的大雨,我不由得哭了起来。(伤心)

4、这时,大雨中出现了一个我熟悉的身影。哦,是妈妈吗?不会的妈妈这会还在上班

呀!再仔细一看,真的是妈妈。狂风夹着大雨好象要把妈妈吞没似的。妈妈挣扎着向我艰难地走来。(高兴)

(结果)“来,穿好雨衣。”妈妈边说边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我身上,自己只打起了一把 小伞。此时,雨越下越大。妈妈的脸上,身上都被雨水淋透了。望着“落汤鸡”似的妈 妈,我的眼眶又湿润了。(感动)

6、一把伞撑起一片天,妈妈爱的伞给了我快乐和幸福。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它时时感动着我,教我好好做人,好好读书。(结尾点题)

感动常在(二)

1、现在的我,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但是,我刚刚入学的时候,是一个弱不禁风 的小孩子而已,我和哥哥上下学都是由爷爷接送的。不管台风还是暴雨,爷爷总是每 一天准时地接送我们来回,这已经够辛苦的了。但是,有一件事却让我一生也忘不了 它,如果你想知道,那我就告诉你。

2、记得我读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着大暴雨,爷爷刚去市场卖菜回来,然后就 急急忙忙地载着我们去上学。到了学校,我们下了车。爷爷递给我们书包,还不停地 叮瞩着我们要“好好读书,上课要认真听讲"之类的句子,我们连忙点点头,然后就快 步走向教室了。

3、当我要早读时,突然找不到我的语文课本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到处打听我语文课本的消息,其实也就是问问同学们有没有拿到我的课本。上课铃声响了,我依然没有找到我的语文课本,上课了,老师来了,同学们都翻开课本,认真地浏览课文,唯独我坐在那儿,捧着一本辅导书,豆大的汗珠从我的额头垂到下巴,我希望爷爷会发现我的课本并送过来。(我着急的心情与神态描写)

4、过了不久,爷爷来了,他那微驼的背,那疲劳的眼神,不少淌在爷爷的脸上。(爷 爷的神态描写)我快步走出教室,爷爷递给了我课本,对我说:“庄淇,好好读书,以

后别这么粗心了。”爷爷那疲劳的眼睛流露出对我充满期望的目光,(爷爷的语言和神态 描写)我被爷爷的话感动了,鼻子一酸,眼圈一红,豆大的泪落了下来,(我被感动了)然后,爷爷对我挥挥手,便匆匆地离去了。

5、此时我正站在教室门口,悄悄地落泪,直到老师吧我叫回去。回到座位上,我仍旧十分感动,心里想:爷爷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下着暴雨,给我送书过来。我十分感动,发奋一定要读好书,不让爷爷失望。(我的心理描写)

6、这是一件让我感动万分的事,我要把它永远刻在心中。

感动在我心中

(三)1、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往事,其中有一件事给了我特别深刻的印象。

2、那是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下午,我坐上公共汽车去莲花山玩,在一 个停靠站上来了一个老奶奶,售货员阿姨急忙上前搀扶她,然后转头对所有的乘客说: “哪一个乘客让一下座位给老奶奶坐?”原来热闹的车内顿时鸦鹊无声,大家你看看 我,我看看你,都好象没有听见,装得若无其事的,(场面描写)我心里在想:要不 要让座呢?好不容易才抢到一个座位!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我的心理描写)我 听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声音,“老奶奶,坐我这儿吧!”人们不约而同的望去:只见一个 三十多岁、穿着朴素的衣服的叔叔站起来了,他靠着座位椅背,双手握住横杆,老奶 奶笑着说了声谢谢,等老奶奶下车后,车厢依然和原来一样热闹,车开得真快,那位 叔叔要下车了,只见他从座位旁边拿出一根拐杖,很吃力的一拐一拐的下了车,(原来 是一位残疾人给老奶奶让的座,这尤其让人感动)他走后,人们发出了一阵唏嘘声!我看到这一切,脸上滚烫滚烫的!

上一篇:思想工作作风自查剖析材料下一篇:研课磨课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