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与

2024-10-09

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与(精选8篇)

1.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与 篇一

高中体育与健康研修总结

在这一段的学习中,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交流、碰撞„„我们共同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从开始的心存疑虑到现在的的豁然开朗,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下面我从教学设计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现在的地位和一些不合理的状态是一时无法改变的,那么我能改变的是——我的心态,我的观念。要真正做到热爱教学,热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老是端着架子,我就是来给你教学的,你就是要学习的,这样的教学局面并不好,老师要做到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商量,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教学赋有亲和力,他们的抵触情绪就会消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探究学习,从而达到一个教与学的和谐状态。好的教育就是激励、唤醒和鼓舞。

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以前我们的教学虽然有前辈的指导,有可借鉴的方法、经验,但是与他人的切磋交流较少,因而教学方法也是较传统,保守。通过新课程培训我们认识到了新教学教法和设计的新理念。

首先,要创新。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对知识点,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做到有效的创新,才能赋予教学充实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力。只有教师的教法新颖,学生也才会更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厚。其次、要清晰。教学思路、线索、过程清晰。这首先取决于老师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教学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另外还要在备课时进行大量充分的准备,理清教学脉络。

第三、要贴近生活、社会、学生。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教学是课堂大忌,以致学生对课堂失望,老师对学生失望,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当我们俯下身来,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从中取材,与自己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将大大有益于教学。第四、要灵活。教学内容、过程、教学评价灵活。我们体育老师带的班都很多,若每班的教学都是一种模式,一成不变,讲到最后,自己都会感到味同嚼蜡。对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教学,都是谈不上有所促进。但是课堂教学也不能够花哨过头。新课程里讲的分层教学,主题教学,自主探究式、分组协作的等的方式以及多种教学评价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学习之后感到获交益良多。最终我们教学要达到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我们应该在做好本学科教学的同时,能够从事一些有益于专业发展的专业研究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当自己真正在本职工作以及专业研究方面有所作为时,也就真正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我会沿着新课改的道路走下去,我会一直努力。近些年来,体育教学改革在不断的推进,许多专家以及奋斗在体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总是在不断的揭示新问题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法,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那些关于得、失;利、弊;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已渗透于体育教学的各个层面,改革毕竟会带来相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模块”教学作为新课标下主要的教学模式,同样也存在诸多值得我们质疑的问题!

一、系统的改革指导思想和明确的计划实施方案是“模块”教学的主要基石。

任何改革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计划方案,就显得没有说服力。无论是课程改革的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还是对课程进行实际操作的体育教师,都应该从本质上把握改革的方向,制定出一整套系统性强,可行性强的计划方案,并深入探究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完善方案。

二、“模块”教学应尽量解决全部学生的兴趣性、自主选择性和参与性。

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模块”教学的特点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系统练习,这不仅促进和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运动参与目标。目前,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选项教学只是解决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要求,另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可以说选项教学没有完全达到其效果,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志愿来调整教学班的分配,力图能满足每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减少对选课行政干预,那么在 “模块”教学才能够突现其作用。

三、不能只加强对学生“一专”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运动技能目标培养,身体的全面技术技能不能够充分发展。不能单纯的把“模块”教学理解成为三年之中对学生只进行某一个项目的学习和训练,要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发挥传统教材中“三基”的作用,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的项目,具有不固定性,不同的学期,不同的态度和观念可能导致选项教学的不稳定性,所以要用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的选择方式和内容;同时不能摒弃传统教学中发展基本技术技能的教材内容,在发展基础的同时进行专项培养,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的全面发展。

四、应形成较小的学习团体,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更加细化,为“模块”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首先是要在课时计划中体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表述。其次,通过教学形式的创新和具体的教材教法包括教师的语言来渗透这两大目标。在正常的教学中,“模块”教学为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提供了条件,使学生在练习中容易形成较小较集中的学习团体。我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协会,使学生在社团活动时通过体育骨干或聘请老师指导来进行练习,巩固和提高平时教学中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通过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制度化,促使学生依据个人运动基础和兴趣分项、分层,在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启迪,从而进一步发展巩固自身素质。

五、教师应形成专项备课组,不断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主导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课外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搭建平台。根据课的安排和教师的资源配制来看 “模块”教学完全具备形成教师进行集体专项备课和研究性学习的条件。教师也应该有效地利用资源,开发创新新课程,在继承传统的项目基础上通过新课程和新的教学理念、方法给学生带来更多方面的学习兴趣,提供更多的学习需要,这要求体育教师要完全发挥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六、应制定完整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学生的制度。

教学模块学分评价管理的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目前,“模块”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的评价体系没有得到完全统一。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过分注重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术技能的评价,虽然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五个基本目标:

1、运动参与

2、运动技能

3、身体健康

4、心理健康

5、社会适应。综合从这五方面来对学生做出评价,但是,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还是逃脱不了体标指数的限制。既然新课标倡导“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那么就应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评价体系来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做到评价即要注重定性、也要定量;即要绝对、也要相对;即要结果、也要过程;充分强调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新课标下的“模块”教学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第一战线的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每一位教师的经历和感悟都有所不同,每一个人也都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思考,究竟应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怎样才能把教学更有效的进行下去,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与 篇二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发: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并在互联网搜集有关田径训练的资料加以分析, 结合实际为本篇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逻辑分析法:在分析数据、查阅文献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 综合应用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等逻辑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 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状态下学习, 观察力敏锐, 记忆力增强, 想象力丰富, 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学, 常常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育与健康课, 更应该是从兴趣出发。学生中有的喜欢游戏, 有的喜欢球类, 有的喜欢武术, 有的喜欢舞蹈等等。由于个体差异和性格的不同, 喜欢的运动项目也不同, 我们要满足学生的兴趣, 使其通过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我们将体育活动、思想教育与身心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产生自身的体验和兴趣。高中体育课实行以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大单元教学。模块与模块教学内容是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基本理念来确定的, 模块教学内容一经确定, 就将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线来整合多元的目标进行教学。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思想性原则;增强体质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教材多样性与兴趣性原则;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教材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 穿插小游戏教学, 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中体会运动的欢欣和愉悦, 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真正成为热情的体育者, 聪明的体育者, 有能力的体育者, 终身坚持体育活动的人。

2.2 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健康知识由体育理论知识和保健理论知识组成。新课程对体育健康基础知识有着严格的课时比例, 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身体锻炼, 培养文明行为和形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 进一步学习生理心理健康和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自我锻炼, 树立终身体育观。

在新课程的指引下, 健康教育观念已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同, 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课时比重在逐步提高,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认识, 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持久的体育动机, 为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创造必要条件。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终身体育目标的要求。把一些可以终身运动的项目作为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如行走、跑步、跳绳、游泳、舞蹈、健美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小场地足球, 以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除了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外, 已经纳入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内容和适应中老年人从事锻炼的内容, 这些内容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3 因人因地置宜, 注重态度与能力培养

我国地广人多, 各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很不平衡, 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 特别是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差别更是不尽相同, 所以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课时计划和教学过程中, 可以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具体情况, 灵活选择和变化。体育课虽然是必修的基础课之一, 但其教学内容却有很大的灵活性。各学校根据具体情况有权规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对教学内容规定了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两种。在选修内容上又分限制性选修和任意性选修, 选修内容约占60%。 (高中选修内容学时不断增1961年:14%~16%, 1978年:30%, 1987年:38%~50%, 1996年:45%, 2000年:60%) 这就为我们体育教师施展其才华, 拓展其能力, 创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也满足了不同民族, 不同风俗, 不同地域, 不同个性学生对体育的需要, 使不同条件下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和谐发展。

我国对体育教学目标非常强调“态度”与“能力”的培养, 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特别是要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充分体现了“态度”在体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自主运动能力以及体育实践能力, 关键在于其有没有体育健康意识, 取决于其对体育的“态度”。因此, 注重对学生态度与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学认为:认识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 而必要的教育是形成这一认识的前提。我们只有通过体育教学, 通过对学生的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 才能导致其行为的改变, 才能将参与体育活动变成自觉的活动。学生在自觉的体育实践中来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自身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

我们要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首先培养学生浓厚的锻炼兴趣, 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强烈的欲望, 必须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体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 形成“传授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培养”的教学模式, 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充分满足学生的求奇、求新、求动的心理欲望, 引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课堂效果, 使被动学习变为热爱学习, 我要学习, 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态度”, 在自觉的体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基本运动能力, 保健能力, 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发挥体育课的德育功能, 体现体育在素质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 向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教育是体育课的基本任务之一。“体者, 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因而, 体育教学是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 不仅育体, 而且育心, 更是育人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不仅要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 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良好的道德修养, 这需要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去体验、去磨练、去感悟, 以提高现代体育意识,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体育是一种教育行为, 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 养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习惯, 在承受生理和心理压力下, 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斗志, 使之不断调适人与人之间, 人与物之间, 人与时空之间的关系, 这种体育中的文化属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协作意识、守法意识和创新意识, 这种育人功能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通过严密的课堂教学组织, 队列队形的练习,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统一行动的习惯;通过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赛等项目的竞赛,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 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集体主义精神, 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器械体操项目的练习, 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胆怯心理, 培养学生顽强拼博、百折不挠、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通过传统武术项目, 使学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通过舞蹈和健美操, 陶冶学生情操, 使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念,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体育的德育功能和独特魅力, 早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 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要不断地挖掘、拓展、探讨, 使其在体育教学改革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5 不断改进体育教学评价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体育学习和体育发展的主体, 体育教学活动就是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发展服务的。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对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们应当深刻领会, 积极正确贯彻。因此, 认真探讨评价方法, 是体育与健康教学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一面镜子。

2.5.1 自我评价与师生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时, 首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情况、课上表现以及学习效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小结, 检查一下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在自我评价中满足学生对自己不足的认知和对自己进步的肯定, 能使学生心理上达到平衡, 产生自信。师生互评能达到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的效果, 也能使学生更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从而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2.5.2 个体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全面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基础知识、动作质量、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是教师检验自己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 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 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完善, 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审视自己的运动水平和健康状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评价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先天差别等区别对待, 依据学生的身心身体条件和自身发展、发现其特长和进步的幅度, 切身体会到锻炼的好处和效果。例如, 有的同学身体肥胖, 通过长跑练习, 使体重下降, 长跑的成绩提升明显, 虽不及其他同学成绩优秀, 但与其自身相比, 还是有长足的进步。为其评定成绩时, 要纵向比较, 也给予肯定, 应予以表扬。也有的学生天生素质较好, 即使不参加锻炼, 运动成绩也不错, 这样的情况也不予提倡。

2.5.3 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能充分体现其反馈功能, 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调整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对教学过程中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 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交流,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采用口头表述的方法, 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实现教育学的有效控制。终结性评价在于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等级评定, 每学年进行一次综合性等级评定, 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综合的了解和认识, 能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 把握自己, 以确立今后锻炼锻炼的目的性。

2.5.4 理论考评与实践考评相结合

理论考评包括回答问题、讨论、总结、笔试答题等多种方法, 使学生从中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健康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 以便更有效地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中应注意的问题, 使学生终身受益。实践考核包括健康考核、体能考核、技术考核、运动成绩测验等能准确地体现出教学成绩和学习效果。通过各项指标的认定, 使学生体会到锻炼的乐趣, 体育运动的作用。

我们的评价方法要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和保健习惯, 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 使我们的评价机制更加完善, 更加适合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2.6 教师转换教学角色, 改革教法学法

我们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大纲背景下学习体育的, 因此需要一个认识和改造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反复的思考与实践中才能真正领会新课程的实质, 也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和过程中, 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并充分跳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服务, 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是课堂内容的构建者, 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是学生的引导者, 所以要从改革教法学法入手深化教学。如变换形式提高练习兴趣, 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拓展创新, 赋予教材新的活力, 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

3 结语

新课程实施以来, 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并不断的改进, 这不仅使中学的体育课堂更富有了地方特点和实际的意义, 更加体现了现代的体育人对自己工作的热情与热爱。奥运会、亚运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 更加激起了全国人民对体育的兴趣与忠爱, 今后在全民健身和社会体育方面将会有更多可喜的变化。我们的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这样的使命:使我们的教育群体在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年华打下良好的体育基础, 为了健康的身体, 为了终身体育的养成, 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 我们会坚持不懈的努力着, 探索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J].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2001 (5) .

[2]北师大, 滕子敬.国内外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J].

[3]李艳群, 王朝平.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M].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3) .

[4]赖天德.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 2011年国培.

3.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探讨 篇三

1﹒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体系。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课的教学目标是达成课程目标最具体的环节,因此课的目标应与课程目标保持高度統一。

2﹒教学目标的整合。

体育与健康课是达成课程目标最基本、最具体的单元。一堂课不可能完成课程所设置的五个方面的多个目标。在确立课的目标前应通过制订水平计划,单元教学计划等手段对课程目标进行整合。使每一堂课都有较为具体的,有所侧重的教学目标。通过若干堂课的目标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若干单元目标的达成最终达成水平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

3﹒技术目标与非技术目标的关系。

传统的体育课往往通过课的练习密度、强度来评价一堂课的练习效果,以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来判断一堂课的优劣,片面强调生理指标和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反应和健康指标。体育与健康课应对单一目标的达成进行改革,在重视学生生理指标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因此在确立课的目标时,应适当安排其它四个方面的目标内容。

4﹒教学目标的可行性。

在确立课的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目标不宜过多或过高,目标过多没有重点,目标过高不切实际,对目标的达成造成困难,影响教师教学的信心和学生学习的信心。适当的可行的目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1﹒教学内容的选择。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设置了两级学习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和七个系列(包括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以及一个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参照课程标准,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爱好和学校场地器材等因素选择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新兴体育运动的开发。

2.1 过去的教学内容只考虑到体育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对于开放性和现代性重视不够。过去的一些教材思想限制了教材的弹性和开放性,很难吸纳更多的学生喜欢的内容。教学内容规定过死,选择性幅度不够,没有很好地体现体育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以学生为本,体育教学内容更多地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出发;(2)淡化竞技技术体系;(3)给教师学生留出广阔的空间;(4)增加女生喜爱的韵律操和舞蹈。

2.2 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特征:(1)可以比较随意进行的运动;(2)不需要很高技能的运动;(3)不用很大场地的运动;(4)可以有各种人参加的运动;(5)具有休闲意义和富有乐趣的运动;(6)富有民族特点和民间性的运动;(7)规则简单而且可以进行变化的运动。新兴运动项目的概念和内容是在大众体育振兴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终身体育运动的一个产物,而提倡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结合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共识和目标,因此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共同点。教师应善于开发新的运动项目,增强课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性。

教学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条件之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联系越紧密,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就越有利,反之则会影响目标的达成。如在水平五身体健康方面,要达成增强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速度和反应这个目标时,所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距离较短的快速跑、变速跑、变向跑和急停急起的练习或练习组合或游戏,而不宜采用长距离的中速、慢速跑等。

4﹒形成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根据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观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可安排学生每半个学期,每学期或每年选择一次,再次选择时,学生既可以选择相同的项目,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但总计不宜超过五项,以便加深运动体验和理解,发展运动爱好和专长,鼓励有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修水平六的内容。

三、教学组织的开放

教学组织的开放一方面是指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的形成由学生自主搭配,可以按不同需要选择友伴型、同质型、兴趣型等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以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学生自由探索知识与技能的奥秘。另一方面是指听讲解和看示范时队伍的组织,为便于学生观察理解、思考、讨论,可以让他们自由放开,无拘无束地在规定的教学场地上。只要保证教学的常规秩序,可以打破原自然教学小组的界限,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观察面、方向、角度去听讲解,看示范。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师教法。

教师的教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应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注重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给学生的学习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改变过于重视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法,通过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充分实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和价值。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学生的学法。

自主学习,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自主设置学习目标,发展学习策略,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使小组中每位学生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的个人责任,并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有效解决组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小组共同的目标。同时小组中的每位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探究学习,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文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与教法的改革,教学过程控制和相关资源开发和利用等几个方面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进行分析和研究,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教学的质量,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去应对、去思考。

4.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与 篇四

一、问题的提出

1、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从指导思想到决策管理,从课程设置到课堂教学,从课外活动到课余运动训练,从师资队伍建设到场地器材配备,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但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滞后,内容设计不科学、教学方法陈旧、组织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致使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培养,个性和特长得不到发展,使体育课失去其应具有的生机与活力。

2、长期以来体育课是按《大纲》规定有计划的授课,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过分地强调统一动作、步调一致的有序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课使学生紧张有余、活泼不足;被动模仿多,主动创新少,因而常常限制了学生个人特长的形成和技能的发挥。3、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多元化、科学化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引发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改进课程结构并使其更合理、更科学,使体育向课内外一体化、整体结构化方向发展,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并充满娱乐性、健身性、兴趣性和文化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综合上述情况,依据本校师资力量雄厚、场地相对宽松、器材配备满足需要等特点,围绕素质教育理论,本着改革、探索、创新、发展的思想,决定实施体育课选项模块教学。

二、研究的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体育课程已经经理了七次改革,每次体育课程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特别在2000年10月体育课程改革中,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必修课的课程模式,初步改变了国家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获得一些重视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教改经验,为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来审视现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现行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有脱节现象;体育课程的竞技化色彩较重,课程内容中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成人化、竞技化运动内容太多,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程学习评价简单化,过分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而忽视学生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表现;课程管理过分集中,不能体现地方特色。新课标改变过去“体育教学大纲”为现行“课程目标体系”,面对新的课程目标体系,许多一线教师感到困惑,主要原因是教师多年来习惯了《体育教学大纲》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大纲》不但规定了教学内容、进度、评分方式和考核标准,而且连辅助练习等都有详尽的规定。教师上课只要稍微安排一下课时进度就可以组织教学了。而《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以一个课程设计者的身份参加到课程实践中去,在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必需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的选择和制定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一线体育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对新课程的回避和诅咒,而是正视和研究。研究如何从理论层面转向操作层面,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目前推行新课程改革,这对我们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如何在这场改革中适应并通过自正的研究行动更好地推动这场改革的进程,每个人都要正视而不能漠视。

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本次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并建议在高中阶段重点学习一两项运动技能,发展熟练运用该项运动技能的能力。据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2002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也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就连我们一贯重视的学生运动技能,也有所下降。我国现在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上世纪50年代就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那套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主张两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技术教学为中心。5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这种教育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诸多弊端,我校为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回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实施了“基础+限制性选修”教学模式及配套的评价体系的改革。

三、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总结我校几年来开展体育工作的经验,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

2、文献资料法:阅读国内外关于学校体育特色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

3、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师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以及根据我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制订相应的发展对策。

四、实施过程和研究措施

本课题由我校科研处主任赵俊平总负责,尹德志为课题主持,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配合,经过经验总结、提出研究假设、制订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分析、专家访谈指导、设计实验验证等一系列研究,证明了本课题在打造学科品牌、构建学校体育特色方面有重要意义,对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阶段:宣传课题,调查现状,拟定计划(2007年4月—2007年5月)

1、针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认真的研究讨论,确定启动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2、成立课题组:成立教研负责人及体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组。

3、制定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提高了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4、开展前期调查,为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提供依据,设计相关的调查表,在学生中进行全面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制定研究方案提供依据。

5、前期调查结束后,课题组开会讨论,认真研究调查出的问题,针对学校现状,共同设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方案,实时调控,构建体系(2007年5月—2008年7月)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队伍建设

(1)教育的解放,首先要求教师思想的解放,教育思想的改变是学校一切改革的前提。为此,我们在教研会议上组织教师开展教育观念讨论和学习,通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逐步形成职责分明、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的运行机制,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2)教育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以现代进步教育思想为核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基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倡导“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工作目标,不断增强教师的“一流意识、科研意识、自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目前,教研组十一位老师学历都达本科,多人次参加学科培训班、研讨班学习,并参加省学术会议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学习、观摩,拓宽了视野、交流了信息,增长了知识,造就了一支教育理念新,勇于探索和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队伍。

2、设计问卷调查,各子课题分组进行问卷设计。

3、搜集文献资料

4、设计实验方案,对实施课改的理论依据进行考证。征求有关专家意见,修改实验方案。

5、利用传统学校优势,切实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形成有特色的篮球和足球课程,同时开设了排球、健美操、乒乓球课,下一阶段准备开设羽毛球课

几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以篮球足球活动为特色,抓普及、促提高、求发展,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在组织篮球与足球教学活动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水平,把学生划分为启蒙型、诱导型、发展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并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教学中,我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原来注入式、被动式的知识技能传授,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向转入。在教师点拨、质疑下,使学生主动参与,富于创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模仿能力,个性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从而掌握篮球、足球基本的练习方法,并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通过实验,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反映较好,并对篮球和健美操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展了学生动脑、动眼能力,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为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足球技术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要使学生喜爱篮球与健美操,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对篮球与足球的认识和提高篮球足球比赛能力方面入手。组织学生进行篮球与足球比赛,激发学生练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篮球与足球才能。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不断地扩大篮球与足球活动面,以往怕脏、怕累、怕伤身体的现象不复存在了,令人欣喜的是校园中出现了买体育器材的多了,穿运动鞋的多了,着运动服的多了,谈篮球与足球赛事的多了,自发组织比赛活动、参与活动多了的五多新局面,并有效推动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6、在学校现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优势,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群体活动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树立地区领先的学校体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目标。

(1)转变体育教学观念,由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转变。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学练”的教学方法,打破旧框框,力求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同时改进评价办法,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健康意识。

(2)拓宽体育课程学习的渠道,丰富体育与健身的内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通过问卷调查,学校增加了选修课的内容与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3)实施完备的教学计划。在高一阶段,涉及的教学内容除了五个选项科目外,还安排了田径、滑冰等内容,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高二的分项教学打好基础。高二实施分项教学后,各教学班以各个项目为核心,重新制定教学计划,主要有身体素质单元计划、选项科目单元计划和田径单项单元计划。

(4)教法手段求优化。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新颖的教法手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应用启发性,创设教学环境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反馈矫正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相结合,教学的整体性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知识的传授与锻炼身体相结合。学生的专项技能也得到了提高。这也说明我们采取的教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5)学法指导求科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研究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如:分组练习时,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

(6)建立竞赛活动体系,充分发挥活动的示范效应。学校每年都举办田径运动会、年级篮球与足球比赛等一系列的群体性体育活动,改变竞赛规则,面向全体学生,丰富活动内容,努力选择学生最喜欢、最受欢迎、最有社会价值的体育项目。

(7)完善考试与评价体系。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健康水平和促进身心发展,而不是象竞技体育一样,用“高度、远度、时间”等统一指标,去追求运动成绩和竞赛的名次。通过考核促使学生重视体育教学的综合效益,要根据不同项目的技术特点和身体要求,做了规定:每个选修项目一般每学期安排2—3个考核内容(占30%),每学期安排2—3个身体素质的考核内容(占20%),学习态度占20%、意志品质占10%、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占10%,理论采取答卷和心得体会相结合的办法(占10%)。

第三阶段:后期总结,资料整理,成果推广(2008年7月—2008年10月)

1、收集、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成果。

2、课题组对开展的各项实施活动和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平时积累的原始资料进行认真的研讨,并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和总结。

3、收集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准备。

4、在研究后期,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课题总结、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材料准备情况,完善各类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在对大量原始资料进行深入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完成结题报告,以备课题管理部门的验收和交流。

五、成果与分析

1、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了积积性尝试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使体育课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了学生体育兴趣,发展了学生体育特长,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并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了积极性尝试。

(2)“基础+限制选修”学习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自我意愿及发展的内在需要,尽量满足其兴趣爱好,因而赢得了学生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大大强化了学习积极性,共同的兴趣成为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大家自觉地克服困难,提高和完善技能与技巧,满足自己多方面的发展需要。87%的学生认同了这种教学形式,81%的学生对所选项目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增强,76%的学生认为技能得到了提高。篮球与健美操教学班座谈话会上有学生说:从不会三步上篮到能熟练地运用自如,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觉得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以后就更有兴趣打球了。

(3)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了传统的对教学内容认识和理解的局限性,紧紧围绕学生主动参与这个核心,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重新优化组合,在教学上并重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在教学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改变约束性强的班级授课制,创造了以共同爱好与需要为基础、以选项相同的学生分班授课制。这既拓展了更为广泛的授课时空,又使教学的中心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大大增强,大胆培养学生的自锻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锻自练习惯。

(5)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评价与考试体系。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帮助学生学会与课程目标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从而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2、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得到加强

由于在实验研究中,要求行动者参加研究,让学生了解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创造性,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态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为今后走向社会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或重新学习,独立进行科学锻炼,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3、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1)从构建学校体育特色研究以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校群众体育有了新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在年级与年级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各种体育活动由体育教师指导,让学生自己组织比赛及担任裁判工作,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参加比赛的人数逐年增加,吸引了更多学生参加锻炼,同时,校园体育文化应运而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我校运动队参加比赛成绩突出。2008年8月学校田径队参加省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第六名,我校近几年为高等院校输送几十名学生。

4、提高了教师科研水平

在课题的研究中,教师有了新的领悟和新的发现,同时又由于这一实验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课题研究中,促使教师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注重创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个性,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才能,并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能力。参加的教师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实验任务,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建议

1、在今后的教学中,学校应尽可能克服困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尽量满足学生的选项和重新选择要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选修课不流于形式。

2、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好学生自主学练,不使之失控,是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建议自主学习前应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注意发挥体育骨干的核心作用,教师不应让学生自无锻炼而听之任之,要适时加以引导和纠正。

3、选项教学中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技术评定的依据无权威性,多为教师自定,如何改进须加强研究。建议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由教务部门牵头组织编写分项教学的校本课程,避免随意性,明确教学内容和评定标准。

4、分项教学由于教学内容集中,具有技术强、专业知识要求高的特点,同时打破了原班级单位而重新组合,教学对象具有层次复杂的特点。因此在客观上要求体育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并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善于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学评价百分比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论证,评价手段有待改进。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可靠性有待加强。

5.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与 篇五

黄石有色一中体育组

成建

一、教材内容:

体育欣赏——“我们喜欢的篮球比赛”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一项优雅的运动,欣赏一场高水平的球赛更是一种享受。篮球运动由于技术动作多样,攻防频繁,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高中学生喜爱。如篮球比赛中的跳起空中换手投篮、勾手投篮、补篮以及单手、双手正、反扣篮、投三分篮等。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的变幻莫测的技术动作使人叹为观止。

本课教学内容是如何进行篮球比赛的欣赏,同时培养将篮球比赛的欣赏衍生到其它比赛的能力。在欣赏的时候可以从多方面来看,比如个人的表现,战术的合理与否,教练的临场指挥,进程的激烈程度,比赛的输赢等等。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学生为高三年级,体育的运动技能有差异,对于篮球比赛的欣赏水平层次不同,但学生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本课采用了讲解、多媒体观看、启发引导、创新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建立正确的体育欣赏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比赛不同层面的欣赏能力。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从技术、战术、球风、输赢四个方面去欣赏篮球比赛,让学生学习了解如何进行体育比赛欣赏。

3、情感目标:加强学生思想品质教育,通过欣赏比赛陶冶情操和感悟人生,努力去发现美,创造美。

五、本课的重、难点确定:

重点:从技术、战术、球风、输赢四个方面去欣赏篮球比赛。

难点:学生从篮球比赛欣赏的了解和学习,衍生到其它比赛欣赏能力培养。

六、教学策略:

1、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多媒体信息教学、教师启发指导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2、全课的组织结构以服务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3、全课教学方法及手段,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篮球比赛录像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大家平时都从哪些方面来欣赏比赛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进入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2、教学讲解:

(1)技术。既要看运动员优美的动作,也要看他们运用技术的时机和巧妙之处(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既要欣赏运动员精湛的球艺,也要体察他们在球场上的灵感和智慧。

(2)战术。既要看球队的战术形式,也要看战术运用的合理性与针对性。既要看战术配合的效果,更应该体察队员间的默契和教练员的胆识(战略的布署,应变的能力,暂停、换人是否得当和及时)。

(3)球风。既要欣赏运动员高超的技艺,也要感受他们的球风和内在品质。既要领略球星们的风采,也要体察球队的集体风格(顽强拼搏和团队合作精神)。(4)输赢。既要看比赛的胜负,也要看各队水平的发挥情况。既要看两队间斗志斗勇的较量,(篮球的激烈对抗,欣赏它通过运动所表现的竞争)更应该把成败得失当成一种生活体验。

3、教学衍生:

通过篮球比赛的欣赏分析、总结,引导学生对欣赏其它比赛项目的思考,如:足球、体操、田径等比赛项目。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作出总结归纳。欣赏比赛的形式与过程竞技体育比赛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欣赏直接对抗性竞技项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手球等球类项目以及拳击、摔跤等个人项目。欣赏这类比赛项 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个人技术的运用和整体战术的配合以及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那种勇于承担责任、视野开阔、豁达合群和大智大勇的精神状态。

(2)欣赏对比性竞赛项目。包括体操、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这类项目比赛的特点是对比,要求运动员按规定条件和动作质量去完成比赛的技术动作,比赛中强调动作难度、美观和富有艺术性。

(3)欣赏记录性竞赛项目。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那种你追我赶的拼搏精神及勇敢坚毅、刻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4、归纳总结:

体育中的美,如同奥运会神圣的火炬,指引着体育的发展。差不多如雨后春笋般萌生出来的新兴运动项目,几乎都可以看到审美意识的痕迹。因此提高观赏体育赛事中的美,必将是现在每一个热爱体育、热爱大自然的体育爱好者所必须的。而从这门体育欣赏的课程中,确实让我们从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体育赛事中发现了许多我们以前从未觉察到的美。

八、教学场地器材:

多媒体教室及设备

九、预计教学效果:

6.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与 篇六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体育科”最早出现于()A.1903 B.1913 C.1923 D.1933 2.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

3.内感受器一般分布在()

A.皮肤 B.内脏 C.关节 D.肌肉

4.运动环节绕关节的矢状轴在额状面内进行的运动是()A.旋内、旋外 B.环转 C.外展、内收 D.屈、伸

5.快肌的生理特点是()A.收缩快,易疲劳 B.收缩慢,不易疲劳 C.收缩快,不易疲劳 D.收缩慢,易疲劳

6.如果一次失血量不超过全血量的(),对正常生理活动无明显影响。A.10% B.20% C.30% D.40% 7.三羧酸循环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物质是()A.草酰乙酸 B.柠檬酸 C.a-酮戊二酸 D.琥珀酰辅酶A

8.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是()

A.乙酰CoA B.CO2和H2O C.乳酸

D.CO2、H2O和尿素

9.运动中大腿部外伤大出血时,可用双拇指压迫()A.胫前动脉 B.股动脉 C.胫后动脉 D.肱动脉

10.游泳性中耳炎是由多种细菌进入中耳,造成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下列关于细菌进入中耳的途径的描述,错误的是()A.游泳时呛水,细菌随水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B.游泳过程中,当水在外耳道积留的时间较长时,可浸软鼓膜,此时若用火柴棒、挖耳勺或其他硬物掏耳,则易损伤鼓膜,细菌便可通过破损的鼓膜进入中耳 C.跳水不慎使鼓膜破损,或鼓膜原有破损未愈就游泳,细菌进入中耳而引起炎症

D.游泳过程中,当水在外耳道积留的时间较长时,可浸软鼓膜,细菌便可通过鼓膜进入中耳

11.无论是动力性动作还是静力性动作,探索其运动规律时,多离不开人体()A.质量 B.体重

C.重心 D.质心

12.运动器械飞行时绕其纵轴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可产生定向作用,增强飞行的()A.高度 B.远度 C.稳定性 D.速度

13.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力与训练效果,只有优秀运动员才可以应用的负荷增加方式是()A.直线式 B.阶梯式

C.波浪式 D.跳跃式

14.下列四种选项中,属于发展灵敏素质的手段是()A.俯卧撑 B.双摇跳绳 C.负重蹲起 D.立定跳高

15.学生本位课程模式其主要教育思想是()A.建构主义思想 B.人本主义思想

C.认知理论 D.联结—认知理论

16.进行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A.性格差异

B.个体差异 C.体能差异 D.运动技能差异

17.我国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田径运动员是()

A.朱建华 B.王军霞

C.陈跃玲 D.王丽萍

18.不同组别的同一田赛项目,编排时应尽量()

A.不安排在同一时间进行

B.安排在同一单元内进行

C.安排在同一天内进行

D.不安排在同一单元内进行

19.我国夺得世界“最佳体操选手”殊荣者是()A.童飞 B.李宁 C.马艳红 D.李小双

20.手持球、绳、棒、圈、带所作的各种不同难度的练习属于()A.轻器械体操 B.艺术体操

C.竞技体操 D.团体操

21.健美操是一项以追求身体健康和塑造健美形体为目的的,融()、音乐和舞蹈于一体、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

A.街舞

B.体操

C.田径 D.武术

22.现代健美操在我国兴起于()A.70年代末8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80年代末90年代初 D.90年代初

23.正式足球比赛时,场地各线宽度不超过()A.11厘米 B.12厘米 C.13厘米 D.10厘米

24.踢球腿摆幅大,速度快,踢球力量大,出球方向单一,这是(A.脚背正面 B.脚背内侧 C.脚内侧 D.脚背外侧

25.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用力顺序是正确的。A.展、蹬、伸、压、拔 B.蹬、展、伸、拔、压 C.蹬、展、伸、压、拔 D.展、蹬、伸、拔、压

26.传切配合时,切入队员要()摆脱对手,切入篮下。A.用滑步、快跑

B.做假动作,然后突然变向 C.做瞄篮、突破动作

D.使防守对手失去防守位置的刹那

27.排球中正面上手传球时,两大拇指应相对成()A.朝下型 B.八字

C.反八字 D.朝前型)踢球。28.排球中发飘球时要使发出的球产生飘晃,击球时作用力应当()A.通过球的重心 B.与球的上沿相切 C.与球的下沿相切 D.通过球的外侧

29.立掌在胸前,掌指向上,左手握右手手掌处,用力向后扳压的动作叫做()A.抖腕 B.压腕 C.压掌 D.坐碗

30.武术的基本步型有弓步、马步、虚步,还有()A.垫步、歇步 B.弧形步、仆步

C.仆步、歇步 D.箭步、独立步

3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级水平。A.六 B.五 C.四 D.三

32.体育课类型:通常分为体育理论课、运动技能教学课、锻炼课、()课四大类。A.考核 B.评价 C.考试 D.考查

33.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高度分化,内抑制逐渐巩固,兴奋相对集中突出表现在动作技能形成的()A.巩固动作阶段 B.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C.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D.运用自如阶段

34.为反映动作前后移动的特征,采用()效果最好。A.正面示范 B.背面示范 C.侧面示范 D.镜面示范

35.我国是()年恢复国际奥委会成员国资格的。A.1978 B.1979 C.1980 D.1984

二、简答题(共42分)36.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6分)

37.简述运动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的原因。(6分)

38.速度素质训练的主要手段有哪些?(7分)

39.简述后蹬跑的动作要领。(5分)

40.简述运动中腹痛的发病原因及处理方法。(6分)

41.何为“二过一”战术配合?有哪几种常用的方法?(6分)

42.简述武术“抱拳礼”的涵义。(6分)

三、案例分析题(共18分)43.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 „„

学生:不是 “贴膏药”吧(小声地说)。

教师:不是,是个新游戏,方法是所有人围成一个圈并且编号,老师喊一个号后将一个篮球高抛,其他同学跑开,被喊中号的同学上来拿球喊停,然后用球滚过击打其他同学,打中后交换角色,不中继续。

同学们高兴地去玩去了。五分钟后 „„

学生:(大声地)老师换一个吧,这个不好玩。

教师:好吧,我们换项目。大家听好:前排同学围成一个大圈,用排球击打圈内的同学,圈内的同学自由奔跑躲避,击中者退出,如果接住可以重新进来一个,直到全部击中后交换。

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奔跑、跳跃、躲闪,欢声笑语不断,被打中者也兴奋的大叫。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行!没想到这个游戏你们做得还真不错。

学生甲:老师,我觉得还是简单了,还有没有更难的。

教师:可以。只要将排球换成两个或者三个;记住:必须注意力集中,视野开阔、反应要快;当然也要注意安全。

学生乙:不行,别换了,受不了了 „„

游戏还是增加难度了,而且效果很好。学生们哄堂大笑,被打的同学也是乐不可支。哈哈的笑声弥漫在空气中。只看见学生满场飞,夹着尖叫声和笑声。

请根据你所掌握的学校体育学知识,分析上课成功的原因。(10分)

44.100米跑,只要是同一年级的学生,达到14.8秒为合格。请根据新课程教学评价理念分析这一现象。(8分)

四、教学设计题(共20分)45.怎样理解抢篮板球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应如何进行教学?

参考答案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体育科”最早出现于1923年。

2.C【解析】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学校体育。3.B【解析】内感受器一般分布在内脏。

4.C【解析】运动环节绕关节的矢状轴在额状面内进行的运动是外展、内收。5.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快慢机的特点,快肌的特点是收缩快、易疲劳。6.A【解析】一次失血量不超过全血量的10%,对人体生理活动无明显影响。7.A【解析】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的共同路径,其顺利进行的关键物质是草酰乙酸。

8.D【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最终代谢产物CO2、H2O和尿素。9.B【解析】大腿部出血应压迫股动脉。

10.D【解析】游泳中耳炎产生的原因之一为当外耳道积水时间较长,鼓膜可被浸软,耳部产生不适,此时如用硬物挖耳,极易损伤鼓膜, 水中的致病菌便会侵入鼓膜, 从而引起中耳炎。

11.C【解析】无论是动力性动作还是静力性动作,探索其运动规律时,多离不开人体重心。

12.C【解析】运动器械飞行时绕其纵轴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可产生定向作用,增强飞行的稳定性。

13.D【解析】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力与训练效果,只有优秀运动员才可以应用的负荷增加方式是跳跃式。

14.B【解析】属于发展灵敏素质的手段是双摇跳绳。

15.B【解析】学生本位课程模式其主要教育思想是人本主义思想。

16.B【解析】进行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17.C【解析】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陈跃玲获得的女子10公里竞走金牌,是我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枚田径项目的金牌。

18.A【解析】不同组别的同一田赛项目,编排时应尽量不安排在同一时间进行。19.B【解析】李宁是我国夺得世界“最佳体操选手”殊荣者。

20.B【解析】手持球、绳、棒、圈、带所作的各种不同难度的练习属于艺术体操。

21.B【解析】健美操是一项以追求身体健康和塑造健美形体为目的的、融体操、音乐和舞蹈于一体、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22.A【解析】现代健美操在我国兴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23.B【解析】正式足球比赛时,场地各线宽度不超过12厘米。

24.A【解析】脚背正面踢球的特点是腿摆幅度大,速度快,踢球力量大,出球方向单一。

25.C【解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蹬、展、伸、压、拔的用力顺序是正确的。26.B【解析】传切配合时,切入队员要做假动作,然后突然变向摆脱对手,切入篮下。

27.B【解析】正面上手传球时,两大拇指应相对成八字形。

28.A【解析】发飘球时要使发出的球产生飘晃,击球时作用力应当通过球的重心。

29.B【解析】立掌在胸前,掌指向上,左手握右手手掌处,用力向后扳压的动作叫做压腕。

30.C【解析】武术的基本步型有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

31.A【解析】《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32.A【解析】体育课类型通常分为体育理论课、运动技能教学课、锻炼课、考核课四大类。

33.C【解析】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高度分化,内抑制逐渐巩固,兴奋相对集中突出表现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34.C【解析】为反映动作前后移动的特征,采用侧面示范效果最好。35.B【解析】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以通讯表决方式(62票赞成、17票反对、1票弃权、1张废票)通过了史称“奥运模式”的“名古屋决议”,即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名称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歌;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国台北奥委会”,不得使用它目前使用的歌、旗、徽。

二、简答题(答题要点)36.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素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保卫者服务。

上述目标可通过完成如下任务实现:(1)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保健的“三基”;(2)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增强体质;(3)促进学生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4)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意志品质。

37.(1)训练状态:运动员在剧烈训练的初期,由于细胞破坏增多、肌红蛋白和红细胞在生成等合成代谢亢进,以及运动应激和神经调节使蛋白质净降解;(2)训练类型:耐力训练使肌肉中能量物质被大量消耗,引起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3)激素变化:运动使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激素浓度下降、促进分解的激素浓度升高;(4)酶活性变化:酶活性增强,促进蛋白质分解增强。

38.(1)利用突然发生的信号提高运动员对简单信号的反应速度;(2)利用外界助力、阻力、信号刺激提高运动员的动作速度;(3)缩小完成动作的空间和缩短完成动作的时间,以提高动作速度;(4)短距离跑的练习;(5)各种爆发力练习;(6)跑的专门性练习;(7)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材进行加速练习。

39.上体稍前倾,支撑腿后蹬并充分蹬直,后蹬角度较小,摆动腿屈膝以膝盖领先向前摆出,带动同侧髋向前,蹬离地时用脚趾扒地,然后大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两臂前后摆动配合两腿动作。

40.原因:从总体来看基本上分为原因不明但与训练有关的运动性腹痛、腹腔内疾病和腹腔外疾病。处理方法:(1)根据原发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2)加强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战术的训练;(3)运动中出现腹痛后,可适当减慢速度,并做深呼吸,调整呼吸和动作的节奏;(4)必要时用手按压疼痛部位,弯腰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即可消失。

41.二过一战术是指在比赛中局部地区,两名进攻队员通过传球和跑位的配合,突破一名防守队员的方法。常用方法为:(1)斜传直插二过一;(2)直传斜插二过一;(3)踢墙式二过一;(4)交叉掩护二过一。

42.(1)左掌四指并拢表示德、智、体、美齐备,拇指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2)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不以武作乱、滋事;(3)左掌右拳拢屈,两臂抱圆,表示五湖四海皆朋友,以武会友,谦虚团结;(4)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修,虚心好学,并请前辈、师友指教。

三、案例分析题(参考要点)4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否则活动的效率就难以提高,忽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锻炼身体的习惯就不会养成更不会奠定终生锻炼的习惯。实践说明:一成不变的东西会令人生厌,只有在实践和创新中才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要改变传统单

一、枯燥的体育教学方法,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做到因人而异。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上体育课的兴趣呢?(1)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创新意识。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超越常规,要大胆地、独特地运用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2)加强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以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的空间。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去真正实践,去参与,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少批评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3)教师要多提供给学生展现机会,表达自己的独立个性。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每一位学生在点滴中取得进步,享受到参与运动和自我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一点的成功和喜悦,在成功和喜悦中不断提高对体育的兴趣。

44.这种机械的做法,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一种工业化的评价模式。可是,体育教学中我们评价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仅仅运用定量的评价方法显然不能反映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应该制定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以衡量学生健康水平为主的评价体系。

四、教学设计题

45.篮球比赛中抢得篮板球是获得控制球的重要手段,是攻守转化和比赛胜利的关键,也是衡量运动员个人和全队整体实力的标志。凶悍地争抢和控制篮板球是现代篮球运动当代化的重要标志。抢到防守篮板球,可以摆脱进攻队员篮下连续的攻击威胁,迅速转守为攻组织快速反击,同时还能加重外线队员投篮的压力,降低投篮命中率。如抢到进攻篮板球,可在对方篮下连续进攻,增加投篮进攻次数和得分机会,还可增强投篮队员的投篮信心,提高投篮命中率。

7.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与 篇七

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概念是:“为满足学生选项学习的需要, 《标准》在水平五和水平六的运动技能中各设立六个系列。每个系:列包括若干模块, 一个模块由一个运动项目 (如篮球、有氧操、短距离跑、中长跑、太极拳、轮滑等) 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 一般为l8学时, 以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因此, 可以把“模块”看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间综合, 它包括学习目标、教学资源、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等四方面的集合。模块化的方化可以使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有利于体现体育课程的实质。

针对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实际情况, 可以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及进程进行评判, 这就是体育学习评价是。当然这种评价要有一定的执行标准, 采取相应的评价技术和手段,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整理, 进行价值判断, 使教学目的真正能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以实现体育课程的真正价值。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有很多相关理论, 包括多元智能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后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其中多元智能学习理论强调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要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 为学生潜能的开发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 它主要关注智力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学生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形式的的多元性等;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构建, 并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的现状, 从而达到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作用;发展性评价理论注重过程和个体差异的评价类型, 它以被评价者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 是修正和超越了传统教育评价观念, 使教育评价更科学合理, 根据这种理论,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通过评价反馈与激励功能的发挥, 帮助高中生分析自己的不足, 从而改进学习策略;后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是把评价当成所有人参与评价活动, 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建构评价过程, 它提倡全面参与的意识, 充分发挥民主合作, 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认定某些对策, 并积极执行。根据这种评价理论,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的主体应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构成, 这些内容相结合构成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高中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策略

设计好模块学习评价思路, 减轻体育教师评价负担。高中体育教师普遍认同要在传统体育学习评价的基础上对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进行改革, 以此完善体育学习评价, 由于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实验时期, 所以实际操作会给体育教师增加工作量。它要求体育教师在实施前一定要理清评价的思路, 清楚要进行过程性评价的动机, 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相结合, 使模块学习评价的目的真正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 有效地减轻体育教师的评价工作。

采取以等级评价为主, 做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分评定。模块化教学及其学分的认定是高中体育教师与学生都关注的事情, 它决定着学生能否正常毕业。新课程要求的模块学分进行评定时主要通过等级评价方式进行, 学生通过等级评定可以在整个体育学习过程了解自己所处的运动水平。因此, 可以构建运动模块和健康教育模块学习评价学分认定方案。它包括构建表格的办法, 以减轻教师工作量大, 解决了数据整理困难,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评价标准, 并通过教师和学生根据事先商定的评价标准, 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每次过程性评价都有师评、自评和互评, 这种表格式即直观又方便管理。

充分重视高中生参与评价, 做到教师、学生配合, 真正提高模块学习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使高中生对于自身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成效能够真正掌握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并能帮助体育教师一起对个人和他人的模块学习效果进行管理评价, 使得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评价的方方面面中来。

总之, 在评份中应以等级评定为主, 尽量让其发挥自身特长。体育教师在制定模块学习评价标准时应针对不同个体差异进行模块学习评价, 并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的培养。同时, 体育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执行, 充分领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评价的实质, 使评价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8.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与 篇八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人力资源;体育设施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概念与开发现状分析

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要想更好地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从整体上看,课程内容资源是指可以为教学提供帮助,有利于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切因素和条件的总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则特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的总和。具体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可分为两大类:(1)素材性资源,指那些能够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组成部分的素材或来源,例如,教学目标、方法及学生的活动方式等。(2)条件性资源,指那些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起作用,但是区别于课程本身的外部条件,例如,教学时间、场地、设施和环境等。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还一直以运动技术为主,学生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长期得不到重视;在教学方法上,过多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竞技运动的训练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地方教育和师资的优势。

二、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生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主体,首先,要重视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需要构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以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出发点,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传统体育教学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大打折扣,学生作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高效教学。

此外,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教师具有双层身份,即教师不仅是开发利用的重要主体,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自身的经验、态度和能力等将直接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水平。此外,教师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体育学科专家的开发成果最终需要教师来实施,学生资源的开发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要增强教师对于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大对体育设施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

合适的体育场地、优质的体育器材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必要保证。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应在发挥现有体育设施作用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它的潜在功能,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的各种场地、设施等开展体育活动,如墙面、学校食堂、较宽阔的走廊、空地等。此外,要充分发挥多功能体育器材的功能与作用,真正做到一物多用,实现其利用率的最大化。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足球的球门等。与此同时,体育设施与体育器材的管理和维护也尤为重要,我们要妥善管理场地、设施和器材,加强对场地、设施和器材的维护与保养,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四、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校内,教师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开发校内课程内容资源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资源,不断巩固体育学习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对于校外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充分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体育旅游等各种户外体育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的,而是在学校内外、社会的大背景中进行的,它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化学习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各地区、学校条件的差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增强学校特色,彰显教师风采。

参考文献:

吴彦春.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

上一篇:冬季防火防煤气中毒班会教案下一篇:教科研个人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