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素质教育

2024-10-06

西南科技大学素质教育(精选12篇)

1.西南科技大学素质教育 篇一

西南科技大学

继续教育数字资源开放服务总结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0.12

我校十分重视继续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和开放服务工作,自从1995年与加拿大合作开展中国西部远程教育CIDA项目以来,即对我校教师、技术人员进行大量的技术培训,并开始数字资源的研发。学校在参加网络教育试点工作后,进一步加快了远程教育技术研究、教学资源开发工作,建设了大量优质教育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对我校继续教育和普教学生开放,同时还为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培训提供了资源应用,部分优质资源也共享给兄弟院校使用。

一、数字资源建设情况

1.资源建设方式

我校的网络数字资源的建设有三种方式:

一是自主开发,这是我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由我校的课程教师团队、教育技术专家共同研发继续教育学习资源。

二是联合兄弟院校共同开发。2007年我校与5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发起成立“网络教学资源研发中心”,现已有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网梯科技有限公司加盟,已共同开发6门基础课程的资源。

三是引进优质网络学习资源,经过近10年的建设,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建设了大量优质网络学习资源,为促进优势互补,共享优质资源,我校在2005年引进了优质网络课程40门。

2.现有资源情况

我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类型主要有多媒体课件(流媒体)、网页课件、网络课程、文字辅导材料(包括课程配套教材、课程学习指导书、实验指导书、习题集等)、移动导学资料(短信导学资料)、试题库、辅导答疑资源库、“专家讲坛”等。

由多媒体课件(CD-ROM)、课程配套教材、课程学习指导书、实验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南等几种类型资源构成远程教育课程材料包。我校已完成远程教育课程材料包302门,配套的网络课程(WEB课件)270门、115门课程网络试题库。包括工商管理、法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等36个本专科专业课程。

现有40余门课程被评为校优质课程,这些课程在网络教学中受到了学员的好评,甚至某些课程成为行业的通用课程,促进了地方经济和行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其中《管理学原理》被评为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政府经济学》、《VB程序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及《自动控制理论》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数字资源开放情况

1.校内使用情况

我校继续教育数字资源主要为我校网络教育本、专科学生服务,每位网络教育学生都将获得所学专业的课程材料包,同时可以在线浏览我校的网页课程、网络课程、辅导答疑课件等数字学习资源。

学校建立了网络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其他形式国民教育系

列成人教育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机制(学分相同的课程可相互免修),并将网络教育建设的课程资源应用于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按照学校的规划,继续教育优势资源现已作为校内普教本科教学的辅助教学资源,在重修、选修课程中使用。特别是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继续教育的网上教学资源确保了学校普教本科教学形式的调整,为维护本科教学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校外共享情况

学校与协作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研发中心)共同开发的课程在合作单位中实现共享,正积极向其他教育机构推广。共建共享资源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3》等6门网络课程和配套教材。为了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我校与协作高校间正磋商课程互选的相关事宜,正在积极筹备对外公告选修课课程资源。

此外,我校自行研发的优质网络教育课程资源也陆续被其他高校使用。

三、存在问题

1.资源使用情况反馈不足

开放资源是否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资源存在哪些不足等需要学生学习使用后才能有所反馈。由于网络教育师生分离,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资源利用情况也千差万别,从而导致学生对资源使用情况反馈不足,不利于资源的更新和改进。

2.缺少数字资源共享机制

由于数字资源开放服务缺少共享机制,以致学校在资源对外共享和

利用兄弟高校资源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资源使用反馈工作,提升开放资源质量和针对性

进一步加强调研工作,进一步增强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需求,评估学生对资源需求、资源开放服务的反馈意见。学校将在正在进行的第2版课程资源建设中研发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资源,从而提升开放资源服务质量和针对性。

2.加强资源共建共享

加强与“资源研发中心”各单位的合作,共建一批优质数字资源;继续引进一批兄弟院校优质网络数字资源,整体提升我校数字资源质量。

3.建设特色资源,加强开放服务

一是建设一批学生感兴趣、爱学习的特色数字资源,供学生选修学习,提高学生的素养。

二是加强“专家讲坛”资源库建设。将校内外专家的学术讲座录制、整理,放到网上供继续教育学生分享。

4.建设培训资源库

为了加强服务社会力度,建设一批具有科普性、实用性、趣味性的数字资源供大众学习。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0.12.25

2.西南科技大学素质教育 篇二

关键词:西南科技大学,游泳课,开展状况,分析

高等院校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重要基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上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重视程度的加大和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本文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公共体育游泳课开展状况与分析, 找出西南科技大学游泳课程开展存在的不足, 制定相应的对策及解决办法,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体育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专著、期刊等资料, , 为研究提出的新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1.2、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为西南科技大学09级、10级、11级等在校本科生等为研究对象, , 对他们共发放调查问卷发问卷120份, 收回120份, 回收率100%, 其中有效问卷为117份, 有效率为97.5%,

1.3、访谈法。

对体育老师和在校学生进行访问, 实地调查游泳教学情况以及游泳的硬件设施。

1.4、数理统计法。

对收回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对结果进行粗略的描述与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对西南科技大学游泳场馆的调查分析

根据对西南科技大学调查统计情况统计, 按国家教委教体司[19922号文:国家教委教体司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定额标准规定, 现对西南科技大学游泳场馆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为个/, 5000人, 应有量为3, 差额量为1。

调查表明:计算我校本科人数与游泳池比例大约为个/14752人, 说明我校游泳场馆数量少, 生均有量低于国家标准, 我校现有游泳池2个, 按在校选游泳课的本科生, 再根据国家最低标准计算, 差额量为1个, 说明我校的游泳场馆数量少直接影响游泳教学, 甚至影响教学质量。

2.2、对游泳的喜欢程度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把学生分为以下几类:, 1非常感兴趣, 2一般, 3不感兴趣, 一般和非常感兴趣的占所有的调查的学生95%以上。说明我校游泳这项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为游泳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调查显示, 我校在上大学以前学过游泳的只占45.7%, 说明有过半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游泳, 有94.1%的学生喜欢游泳, 说明游泳课在学校很受欢迎, 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害怕游泳, 说明学生不会游泳与怕水心里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2.3、影响学生游泳课出勤情况的因素调查

调查显示:对我校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学生公共游泳课的出勤率只有92.3%, 有7.7%左右的学生经常性的缺课;有41.7%的学生认为上课时人数多, 场地不够是造成出勤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有22.4%的学生讨厌游泳, 学生对水质问题有关调查只占7.4%, 不安全只占5.2%, 说明我校游泳池卫生存在一定的问题, 安全隐患还存在。

2.4、对我校各年级公共游泳课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通过游泳课学会游泳的学生比例大约为84.3%, 这说明我校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能够学会游泳。因为毕业后很多人都忙着工作, 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束缚着他们, 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去学习游泳。所以大学体育是绝大多数人最后一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这对学生的个人生存技能的培养和终生体育意识的养成深受影响。

2.5、师资配备

目前学科部有教职工61人, 其中行政、教辅人员12人具备教师职称人员51人 (含双肩挑教师7人) 。教师中, 教授3人, 副教授18人, 讲师3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6人。从表5中发现, 体育学科部, 教师结构趋于高学历, 结构比较合理。根据调查发现, 每年选游泳课的学生很多, 和学生人数对比, 游泳老师严重不足, 有很多不是从事游泳专项的教师加入游泳教学的行列, 为游泳课稳定开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6、我校公共游泳课考核方式及考试标准的调查。

根据我校游泳考试内容显示:我校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状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为指导思想, 充分考虑了男生与女生的差别制定不同的考试内容。

3、结论与建议

3.1、我校对游泳场馆的建设很重视, 但是游泳场馆的数量和学生选课人数比起来, 相对较少。

3.2、通过调查分析我校学生绝大部分学生都对游泳感兴趣, 不过没有对游泳有全面的理解。

3.3、影响我校学生游泳课出勤状况的因素主要有学游泳的人数多、场地少、老师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水质问题、气温、环境等。

3.4、建议增加游泳场馆的建设。

3.5、建议加强对游泳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全面了解游泳历史、知识, 关键是让学生了解游泳的健身及自救作用.

3.6、加强我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建设, 合理利用奖励机制, 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3.西南科技大学素质教育 篇三

关键词:研究生;机械工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092-02

西南科技大学地处中国西部电子科技城——绵阳,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地区14所高校之一,2006年由国家国防科工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绵阳市政府共同建立。近年来,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推进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多项教学体制改革成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肯定,成立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分管教育副省长任董事长,中国工程物理第九研究院、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等大型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参加的校董事会。学校利用单位的优势资源,共建共享20个实验室,通过资源共享、联合办学,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和董事会成员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鲜明特色。学校独特的“产学研”联合办学模式,董事单位的优势资源,为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各相关学科之间进行交叉、融合、创新,从而相互促进。建校以来,我们对机械类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模式一直在探索,思考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全面的素质,尤其是如何提高其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但在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方面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研究侧重“虚拟”的东西,而忽略“硬”的方面。如现在许多学生热衷于通过计算机,只做软件方面的工作,而害怕做硬件方面的工作。整天呆在实验室,不愿意下工厂,不愿意做市场调研,因而往往脱离了具体企业自身的生产实际需求,脱离了大的生产环境,结果大多也成了毫无实践意义的工作和摆设。

②忽略物理实体验证。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固然也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趋势之一,特别是对大型工程、大型设备和大型产品,虚拟技术对之进行仿真分析、理论验证,可以进行改进分析,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更需要注意现实情况,关键的部件和零件还要做进一步的实验验证。经常会出现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只有计算机模拟的流程图和计算机执行的编程软件,而没有具体的制造设备和制造过程,在科学研究中,都是不可取的。

③忽略实验数据的真实性,许多同学在做计算机模拟时,不管实际情况,将非线性、非定常的问题,随意地略掉许多变量和参数,从而将它变成线性、定常问题,结果实验结果数据和图形“很好看”,但这些都是失真的,与真正意义的科学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2.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也存在以下的问题:

①由于研究生教育的学时有限,导致了教授的课程较少,学生业余时间又不愿意积极开展课外学习,从而学生的知识面不宽,知识结构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的需要。机械学科具有悠久发展历史,属于传统典型的学科,又是密切与现代高新技术同步发展的活跃学科,其发展受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开设机械类硕士研究生课程,既要有一定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又要有一定的前沿性、綜合性和交叉性,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前沿科学的查询和学习。

②及时准确地获取该领域内的研究进展的前沿信息是保证研究工作创新性、先进性的前提。而目前,研究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普遍较低,不能及时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战略目标和科研动态,难以追逐学科的最前沿,这严重阻碍了研究生创新科研成果的产生。

③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弱,科研素质不足。目前,机械类研究生的科研素质不足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研究生数量较多,导师的科研项目有限,导致了大多数研究生接触实际科研项目的机会相对来说不多,而出现了“无机之谈”等现象,使得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专业素质难以得到锻炼。

二、采取的措施

针对机械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学习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南科技大学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机械类研究生教育质量。

1.培养方案的制订者,由学院的专家组、校外专家组、董事单位的实践现场专家组成,高瞻远瞩,从增强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出发,制订科学合理、符合学科专业方向、发展特点和规律、学科研究前沿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鼓励研究生结合课题和自身特点跨学科选择选修课。多设置一些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等相关的选修课程。加强专业间联系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有利于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样才能使研究生不仅具有解决目前社会生活及有关专业方向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而且还具有一种解决今后所碰到的各种问题的潜在的能力,切实提高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学院每三年就更新教育培养方案,不断总结经验,以切合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2.学院每年都邀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董事单位的多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报告,每年至少8次以上,特别是邀请兼职教授徐志磊院士等,代表我国学术界最高水平的专家教授的报告,更让学生和导师受益匪浅。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研究生间的学术报告会,开展学术交流,积极营造活跃的学术研究氛围,启迪开阔研究生的思路。同时依托学校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财政支援鼓励和组织研究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选派学生进行短期国际交流和实习。学生通过参与国际交流实习项目,促进学生增长专业知识和技能,扩展知识领域和国际视野,丰富学习经验,提高国际交流能力。学院购买大量的科研文献资料供研究生学习和使用,追逐学科前沿,并作为自身论文方向和写作的参考。

3.在实践教育方面,以校内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结合董事单位的优秀资源建立产学研联合体,使教学、研究和企业实际密切结合,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学校现有17个与董事单位联合实验室,其中先进制造实验室可以针对机械工程类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学校实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国际、国内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依托“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学科、四川省特色专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培养“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未来优秀工程师为目标,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统理论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为机械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4.在导师培养方面,学院提供优惠的政策,从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中选拔教师,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董事单位或企业去兼职锻炼,提高导师的自身生产实践能力,或者选择董事单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并要求没有具体科研经费或项目的教师不得担任研究生的导师,导师每年必须向研究生提供研究经费3000元以上。导师与学生确立研究方向,指导学生选课,学生按照课题研究方向合理安排课程学习,针对课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并以此作为学生最后的毕业设计课题。

5.加强创新教育,开设机械工程专业导论、科技文献检索、制造工程创新理论与方法论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以及关键环节,建立工程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概念,掌握工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对科学研究的初步认识和综合性的思维基础。并要求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必须有创新点,否则不得进行答辩,并采取给有创新研究成果的研究生以奖励等措施。毕业设计考核组由三部分组成: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评审(权重30%)、指导老师评审(权重30%)、答辩小组评审(40%),答辩小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不能低于40%。企业评审或答辩小组评审未能通过时,学生可申请延长该阶段时间,指导老师重新认定后,提出答辩申请。

机械类研究生教育是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掌握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专门性人才,作为教育单位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并付诸实践,才能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望。

参考文献:

[1]赵炜.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浅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2]吴玉平.工科研究生应具备综合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4.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大纲 篇四

适用专业:电子政务专业 适用的人才培养形式:网络教育 适用的人才培养层次:专升本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2005年5月

目录

引言.......................................................................................................................................................................3

一、本专业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3

二、本专业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4

1、毕业论文课题的准备的主要目的.......................................................................................................4

2、毕业论文前期调研要求及范围.............................................................................................................4

三、本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和任务下达...................................................................................................5

1、题目类型.................................................................................................................................................5

2、题目来源.................................................................................................................................................5

3、题目选择与变更规则.............................................................................................................................5

4、任务要求和任务书的内容规范.............................................................................................................6

5、题目符合专业目标度和难度分析标准.................................................................................................6

四、本专业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7

1、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7

2、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8

3、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和附件要求.........................................................................................................9

五、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10

六、本专业毕业论文的成绩考核.....................................................................................................................10

1、毕业论文的评阅工作和评语要求.......................................................................................................10

2、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和评语基本内容...............................................................................................11

3、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12

七、毕业论文的过程指导方法和要求.............................................................................................................14

1、各学院(学习中心)...........................................................................................................................14

2、指导教师...............................................................................................................................................14

3、学生.......................................................................................................................................................15

引言

撰写毕业论文是远程教育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以及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色,为组织好毕业论文写作工作,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和要求,确保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大纲。

本大纲适用的人才培养形式:网络教育。本大纲适用的人才培养层次:专升本,高起本。

一、本专业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全面考核,也是在学期间,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训练和培养。这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保证合格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照这一定位,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目标是:

(1)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对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的科研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术研究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4)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资料收集、资料利用、资料分析方面的能力以及材料组织、信息处理、文字表达等方面的技能。

二、本专业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

1、毕业论文课题的准备的主要目的

(1)了解国内外关于论文课题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状况,充分占有资料。(2)对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为确立论点打下基础。

(3)初步确定材料的取舍、论证方法的选取、结构层次的安排等,编写提纲,做好论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2、毕业论文前期调研要求及范围

前期调研主要采取指导教师根据题目安排与学生个人自主安排相结合的方式。调研内容包括:

(1)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了解与课题相关的学术信息,了解课题相关的学术研究的现状和动态,并懂得怎样去搜集资料,搜集哪些资料。

(2)通过文献检索,进行资料搜集。例如,《全国新书目》,可查找电子政务相关专著;《全国报刊杂志索引》和专业刊物,可查找今人研究电子政务的文章;人大复印资料,可分门别类,查找论文。尤其应当注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如“超星”“中国学术期刊网”等。

(3)资料的阅读、记录和整理。根据资料与课题相关的程度,采取略读、细读或精读方法,并且将其中重要的内容记录或复印下来。

三、本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和任务下达

1、题目类型

电子政务专业论文题目可分为调查报告、比较研究、问题研究、应用软件设计等类型。调查报告类主要对目前国内在政府网站建设、信息公开、人员素质及其培养等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展开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比较研究类研究主要是将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国外相比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思想和方法;问题研究类是对国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网络法规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整合、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的观念等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应用软件设计类,是针对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业务处理系统开发不够的现状,学生应按照政务流程的要求来进行软件设计。

学生可在三种类型题目中任选一种。

2、题目来源

毕业论文题目一般由教师根据教学、科研和实际运用的需要来拟定。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的实际,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拟毕业论文题目。

3、题目选择与变更规则

教师拟定的论文题目,原则上实行双向选择。

学生自拟的题目,必须有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可以由学生自行联系相关方向的教师,也可以由网络教育学习中心安排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题目一经选定,开始两周允许更改,超过两周时间则不允许变动。

4、任务要求和任务书的内容规范

毕业论文的任务书规定学生的研究任务,指导教师应给每一个学生单独下达一份任务书,不允许同一份任务书中安排2名及2名以上学生的研究任务。

毕业论文任务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全面反映电子政务专业的培养目标;(2)紧密结合本专业教学、科研的实际;(3)符合巩固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能力的要求;(4)题目难度适合网络教育本科教学要求;(5)题目所需要的工作量适中。

毕业论文任务书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研究课题的概况;(2)立题依据;(3)研究内容及方法;(4)成果形式——论文;(5)预期的时间进程安排;(6)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5、题目符合专业目标度和难度分析标准

(1)题目的专业度符合标准

电子政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可以包含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历 史经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办公自动化水平、传统政府职能转变、电子政府、数字城市和社区建设、电子政务法规建设、公务人员素质教育和培训、网络环境下政务应用系统开发和设计等等方面。既可以是的理论型研究,也可是应用型研究。

(2)题目的难度标准

题目的难度应适合网络教育本科要求,以大部分学生经过正常努力能够顺利完成为度。过难或过易的题目都不符合毕业论文的要求。

(3)题目的工作量合适度标准

题目的预期工作量在毕业论文安排时间的80%~110%之间,则该题目的工作量是合适的。

四、本专业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

一份完整、规范的毕业论文应当包括以下项目:

(1)标题

要按格式居于首页显著位置。(2)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当具有客观性、自含性和简明性。

(3)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

一篇论文应有3-8个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4)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序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为使文章的脉络更为清晰,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大都有章节之分,而且要尽可能加上小标题,标示各个部分的内容要点。

(5)致谢

不是毕业论文的必备项目。

(6)参考文献目录

参考文献目录是评定论文作者的研究状况及钻研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毕业论文的篇幅长、容量大,用作参考的文献多,所以毕业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的数目要多于交流论文。

(7)附录

不是毕业论文的必备项目

2、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

(1)选准题目。学生选题时,在首先考虑题目意义的同时,要根据本人的兴趣、基础和条件,选择恰当的题目。一篇毕业论文的题目不能做得太大,不要做因条件限制难以搜集资料、难以调查研究、难以完成的题目。

(2)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围绕选题,搜集、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在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主流观点和各种不同观点、论据、数据资料。为写作和参考方便,应将主要内容摘抄或复印成卡片,集中使用,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在需要某种资料时,花费很多时间重新查找。

(3)认真考虑本篇论文所要阐述的中心内容、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论据、写作的框架。(4)撰写提纲,并递交导师审定。论文提纲应列入文章的纲、目,分为几个部分或几个层次。写明论文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

(5)进行写作,反复修改。写作过程中要继续搜集、补充资料,写作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具有说服能力。文章的文字要简洁、通顺、流畅、无错别 字。凡引用观点、资料、数据都应注明出处。写完初稿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写一份3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

3、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和附件要求

(1)格式要求

(a)纸张大小:A4复印纸;(b)页面设置

页边距:上、下2.54厘米,左右3.17厘米; 行间距:1.5倍行距;(c)字体:宋体;

(d)字号:标题用“小三”加粗,正文用小四;(e)文档格式:WORD文档。(2)字数要求

语言类正文不得少于3000字,其他类正文不得少于5000字,内容摘要字数在300字以内,不包括在正文字数之中。(3)参考文献

论文中所用引文、数据,应在引用处以脚注方式注明参考文献出处,包括作者姓名、书名或被引用的文章名、出版社或刊物名称、出版日期、版次或期号,起始页码-结束页码。

参考文献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其序号严格按照该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编排。参考文献在列出的文献,应是正文中引用过的,不得列出在正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应在五篇以上。

五、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

1、每位毕业学生必须认真对待论文的写作,论文应当反映本人最高水平。具体地说,应该在论文涉及的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问题难易度,以及立论、资料收集、理论分析、调查实验、提炼观点或结论等方面,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应选择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论文题目进行研究和写作。可以在本学院提供的参考选题范围中选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研究兴趣,在专业相关范围内自选题目。

3、论文应建立在正确了解和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做到有作者自己的创见和观点。论文应分析详细、有一定深度,材料应丰富、可靠,不局限于对一般事物的简述和介绍,更不能是别人观点和材料的堆积。

4、论文应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论述清楚,结构严谨,文字流畅。

六、本专业毕业论文的成绩考核

1、毕业论文的评阅工作和评语要求

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应该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完毕后,交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再印刷装订,并交指导教师填写审阅意见。然后交评阅教师对论文进行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指导教师不能兼任被指导学生的论文评阅教师。

指导教师是学生毕业论文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研究过程、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论文的文字表达等作出全面评价。关于研究方法、结果的评价,必须在与同类研究成果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禁止凭空作出“见解独特”“论证详尽”“质 量高”等评价。要作出“见解独特”的评价,必须与国内外的见解进行比较;要作出“论证详尽”的评价,必须具体列举学生论证比较了哪些方面;要作出“质量高”的评价,必须从论文中指出具体依据。

评阅教师的评语不包括过程评价,方法和结果的评语与指导教师评语要求类似。评阅教师要独立评阅,禁止抄袭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同时要负责指导教师评语的符合度。

2、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和评语基本内容

(1)毕业答辩工作的组织

答辩在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审阅同意,及评阅教师评阅合格后进行。答辩小组由4-7名专业教师组成,各答辩组的答辩工作由答辩组长主持。答辩小组应指定一名秘书,做好比较详细的答辩记录。答辩记录存档备查。

(2)毕业答辩的程序

学生首先向毕业答辩小组现场报告所研究的课题名称,本人研究的工作基础,研究过程,重要结论及其理论价值、实用价值,研究中的不足及其可能完善的方向、方法等,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

然后,由毕业答辩小组成员对学生质疑。质疑时间不少于10分钟,不超过30分钟。主要针对(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a)现场报告中的错、疑点;(b)论文中存在的错、疑点;

(c)课题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d)阶段成果的价值;

(e)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动态;(f)本论文的不足及完善的方向、方法。(3)答辩小组评语

答辩小组的评语要尽力做到以事实和比较为依据,避免空洞地、无依据地作出“汇报流畅、答辩内容正确、思路清晰、概念无错误”等的评语。

3、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

(1)评定方法

毕业论文的成绩,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文献查阅、文献综述、综合动手能力、论文的学术价值或应用推广价值、论述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文字表达能力、答辩情况及工作态度、尊师守纪情况等综合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采用百分制,由毕业论文过程评分(占30%)、毕业论文评阅成绩(占40%)和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占30%)三部分组成。其中,有任何一项考核不合格(即单项指标考核分数低于单项总分的60%),均以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计算。

毕业论文的过程分由指导教师做出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工作态度、对课题的理解程度及项目的进展情况等进行评价。

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评定。答辩小组应根据论文、学生现场报告、学生回答提问三个方面,评定毕业答辩成绩。

如果答辩小组发现指导教师或评阅教师给出的成绩存在明显失当,有权进行调整,但应在答辩小组意见栏作出说明,或单独作出书面说明。

(2)评定标准

优秀(90分以上):

(1)准确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

(2)密切联系实际,有分析、有深度、有创见。

(3)中心突出,论据充足,论述清楚,说服力强,结构严谨,文字流畅。(4)材料丰富、可靠,能运用科学方法加工整理。

(5)能出色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独立工作能力强,工作作风严谨踏实,答辩时概念清楚,回答问题正确。

良好(80~89分):

(1)较好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

(2)较好地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较全面,有一定参考价值。(3)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较清楚,文字通顺。(4)材料比较丰富可靠,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5)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强,工作作风踏实,答辩回答问题正确,无概念错误。

中等(70~79分):

(1)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

(2)能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较全面,没有知识性错误。(3)中心较明确,有一定论据,论证较清楚,文字较通顺。(4)材料比较可靠,能够对材料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5)能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工作作风踏实,答辩内容基本正确,但回答内容尚有不确切之处。

及格(60~69分):

(1)基本掌握与本文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2)尚能联系实际,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3)阐述清楚,文字尚通顺。

(4)有一定的材料,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

(5)能基本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答辩时讲述不很清楚,回答问题有某些不确切之处。不及格(60分以下):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不及格

(1)在理论上有根本错误,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很差。(2)文章无中心,层次不清楚,逻辑混乱,文句不通。(3)材料凌乱、失真或胡编乱造。(4)主要内容基本抄袭于他人。

(5)未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独立工作能力差,工作作风不好,答辩时不能回答基本问题,知识性错误多。

七、毕业论文的过程指导方法和要求

1、各学院(学习中心)

(1)负责论文选题的组织与审查;(2)负责指导教师资格审查与过程管理;(3)组织答辩。

2、指导教师

(1)督促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2)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指导学生按要求撰写毕业论文。

3、学生

(1)严格遵从毕业论文大纲和写作指南所规定的规程和各种要求;(2)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3)坚持诚信原则,独立完成论文研究与写作的全过程。

5.西南科技大学百鸣文学社社团简介 篇五

文学社下现设三部两个责任组,分别是编辑部、宣传部、活动部、简讯组和创作组。各部门分工明确,密切协作。

编辑部:负责社内刊物的素材采集、组稿、编辑、印发工作,以及向其它刊物推荐社员的优秀稿件。

创作组:负责日常的作品创作及向成员提供及时的投稿信息。

活动部:负责社团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及实施,负责与校内外其它团体组织的联谊以及社内活动基金的筹集工作。

简讯组:负责百鸣简讯的内容采集、编排和正常出版。负责社内部门工作的协调,日常会议和财务的组织管理,各项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并对社内学生干部进行考评。宣传部:负责社团活动对内对外的宣传策划、宣传用品制作等工作,负责社团网站、论坛管理维护,及网上征文信息的采集等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百鸣文学社形成了以“激情与责任”为主的百鸣精神;“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培养文坛新生力量,倾注社会和谐事业”为办社目的;“互动互助、交流提高、弘扬文学、倡导人文”是社团的宗旨;“积极上进、活跃创新、心系百鸣”是社团的社训;“项目化管理,品牌化战略” 是社团的管理理念。社团的最终目标是“让百鸣走近社会,让社会了解百鸣”。

在十年的发展中,自筹资金创办发行了社刊《百鸣》报、《百鸣简讯》、《新生指南》,并组织策划过诗歌节、文学交流会、文学讲座、读书月及我市历届的“大学生原创”征文大赛,参与历届“中华情”征文比赛、“信风杯”征文比赛等活动,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此,我社在学校05年的“五四评优”中被评为“优秀社团”,06、07、08、09年连续被评为“明星社团”,10年被评为“明星社团创建单位”。在绵阳市05年首届、06年第二届社团文化节中连续荣获绵阳市“十佳风采社团”,07年获“四川省大学生十佳社团”,在第二届中华校园诗歌节中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社”,08年在第四届中华情主题写作大赛中获得“百优文学社团”荣誉称号。11年在第四届“中华情”征文比赛中获“优秀社团”称号,10、11、12年连续被评为“西南科技大学十佳社团”,12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团”

6.西南科技大学素质教育 篇六

学校2014年辅导员岗位招聘笔试提纲

一、测验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测验、心理学知识、高等教育相关知识。测试时间为120分钟。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30分,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对应聘者的 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进行考查,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等内容。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测验40分,主要考察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在能力等内容。

心理学知识40分,主要考察心理素质特征、情绪体验、心理健康状态等内容。

高等教育知识40分,主要考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管理方法与实践等内容

7.西南科技大学素质教育 篇七

一、特色地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地域文化则是一个地方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在不断的历史更替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反映当地历史积淀、人文品格、生活生产方式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特定的场域,地域文化能够承受巨大的外力,并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民间发挥着实质上的主导作用,在社会的进步中体现出文化强大的生命力。特色地域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根基和力量源泉,将地域文化资源广泛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外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需要

文化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作为民族文化精髓的民族精神,对凝聚全民族的思想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具有特殊的作用。特色地域文化是不同地域民众在历史的实践中锤炼出的文化精粹,沉淀了大量的民族认同符号,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不断塑造培育的不竭源泉。 挖掘并利用特色地域文化资源,有助于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这片土地产生真挚的热爱并上升为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从简单的理念爱国转变为充满真实情感的务实爱国,在思索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深化民族认同,增强民族感情。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

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议题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域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社会认知力、 道德判断力、科技创新力和环境审美力,激发大学生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向往,培养乐观、豁达、灵活、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有责任感、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精神气质将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内在基础。

(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普遍反映教材内容涵盖过于广泛,知识体系过于抽象,理论讲解过于枯燥,针对性不强,体现了共性,但没有突出个性。不同地域文化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或突出历史,或强调现代,或侧重厚重,或凸起开放,都体现了不同地域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展现了当地民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本土情怀。充分挖掘这些特色文化资源并运用到教学中,能够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到,符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的基本教育原则,更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文化亲近感, 在深入其中体验文化魅力的同时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南阳特色地域文化资源

南阳地处豫西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厚。中原文化的厚重务实品格和荆楚文化的浪漫灵秀之风在南阳交融, 造就了南阳文化的特有风格,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悠久的艺术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传统文化

南阳人杰地灵,历史上人才荟萃,以“智圣”诸葛亮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以“科圣”张衡为代表的科技文化,以“医圣” 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以“商圣”范蠡和社旗山陕会馆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范仲淹创建的花洲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文化,以南阳府衙和内乡县衙为代表的廉洁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公平、正义、大爱、诚信的完美追求。范仲淹任职邓州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绝,历历激越后人。这些都可以成为当前大学生成才成长的范式和向导。

(二)红色文化

南阳具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或关注关爱于南阳,或战斗工作于南阳。以桐柏县为例,中国共产党的3个中央级、6个省级、9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先后在这里建立,1万多名革命先烈长眠于此。2005年,桐柏革命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珍贵文物都体现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 都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都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三)时代精神文化

从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南阳完成了作为“天下第一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工程。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广大移民充分发扬了舍小家顾大家,不计报酬,不讲回报的爱国情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和开拓创新、 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最鲜明的诠释,为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增添了温暖的力量。

三、特色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

(一)将特色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之中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教学内容单调、 教学方法呆板的困境,无法真正为大学生喜闻乐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就需要将理论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真实化、通俗化,让受教者在真实、可触的环境中感受并领悟理论的魅力。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人的认识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是认知的必然阶段,特色地域文化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而言真实可信、亲切可近,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感知色彩,提高理性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文化资源的系统化和条理化整理,并根据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对资源各项内容进行排列组合。例如,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南阳地域文化为背景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南阳“四圣”故事》、《南阳民俗生活》、《南水北调大移民》等,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设计《南阳革命英烈故事》、《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桐柏英雄》、《南阳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变》等专题内容。在次基础上还可以设计更多的关于史类、文学类(南阳作家群)、艺术类(南阳玉雕),建筑赏析(南阳府衙、花洲书院)等内容。这不仅为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新途径,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进行了新尝试。

(二)将特色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文化生活日益社会化正在成为趋势,不同亚文化之间在交流、碰撞中实现精神借鉴和内涵吸收。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吸收地域文化营养,与地域文化融汇共进,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地域社会,既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思路,开拓新空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形成具有自身特质的文化色彩,发挥品牌效应,又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所在地的文化认知,增强人文自豪感和认同感。南阳医专植根南阳深厚的文化沃土,与仲景文化同根同源“,医” 脉相承。为了能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仲景文化的精髓,培养 “崇仁、厚德、恒志、精术”仲景风骨的人文内核,学校开设了仲景文化精品课程,创办了《国医论坛》杂志,校园内竖立了张仲景塑像,设置了医家经典石刻和格言标牌,用南阳医药文化为校园道路命名,每一次课堂教育、每一次校园活动、每一处景观设计都尽力彰显时代特点,突出仲景特色文化,着力打造仲景品牌,培养仲景学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将特色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之中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特色地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充分激发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 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感悟、价值判断和政治认知。开展实践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组织大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物质实体进行参观考察。近年来,南阳医专充分利用节假日、新生入学、新党员入党宣誓、纪念日等时间点组织学生参观彭雪枫纪念馆、医圣祠、南水北调水源地等实践基地,师生在游览过程中产生课堂不曾有的亲切默契融洽,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在同一个地域文化环境中成长融洽默契,激发了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是利用社会实践平台开展“南阳文化”调查活动。调查南阳文化对人们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思考南阳文化长远发展的建议,从而达到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目的。三是组织大学生参加南阳文化整理、维护和传播等活动。大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一边充实了对南阳文化的认识,一边受到南阳文化的熏陶,而且接受着思想、能力及体力上的锻炼,在锻炼中不断提高,逐步成长。

摘要: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特色地域文化具备鲜明的历史个性和时代内容。南阳人文资源丰富,充分发挥其价值引导、精神熏陶和传播影响的作用,并以此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观念以及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和弘扬大学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8.西南科技大学素质教育 篇八

西南科技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西南科大”,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由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是西部重点建设十四所高校之一,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定点联系高校之一,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双万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计划。

9.西南科技大学素质教育 篇九

会员考核制度

一、考勤目的为了加强协会团队队伍建设及管理,使协会的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增强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增强会员的团队意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协会的工作顺利有序展开,并且为了考评本协会骨干会员的工作业绩,奖励优秀的会员,从而让会员更好的为本协会服务,实现本协会的宗旨和目标,成为西南科技大学优秀的学生社团,特制定协会的考核制度。

二、考核形式

考核实行百分制,由组织部两位部长(每人50分)共同考核。

三、考核细则

1)、每个会员基础分为60分。

2)、会议出勤20分:对协会全体会议或各职能部门会议,无故缺席者每次扣除4分,迟到2次算一次缺席

3)、活动出勤10分:对于协会举办的全体活动或部门开展的活动无故缺勤者,每次扣除3分,迟到2次算一次缺勤。

4)、活动执行30分:每次活动执行10分,根据会员对活动的执行情况酌情扣分,最高5分。若活动期间,严重违反纪律的,扣10分。

5)、允许每个成员以正当理由请假,请假必须有请假条并经所在部部长签字后交至办公室。否则,视为缺席。

6)、对表现优秀的会员,实行加分政策。由部长酌情加分。

7)、各部门部长,会长考核,由董事会讨论决定。

8)、会员有权共享协会资料,且有义务保密,若会员泄露协会机密,直接开除协会。

四、加分范围(40分)

1)始终如一的遵守协会制度,一心为协会而努力工作,加5分

2)工作积极、努力、思想进步,加5分

3)定时并高质量的完成所授予的工作,加5分

4)在工作中能不断创新,加5分

5)一心配合部长的工作,立功明显,加5分

6)例会发言积极,并突出重点,加5分

7)上级分配工作时积极受职者,加5分

8)具有雷锋精神者,加5分

五、扣分范围

1)例会以及开展活动时迟到

2)缺席例会以及协会各项活动

3)工作不积极者

4)所分配到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5)不服从上级的领导

6)在协会中制造矛盾

7)在协会中搞特殊,忽视团体意识

六、附则

1、考核过程公开,全会人员共同监督

10.西南科技大学素质教育 篇十

管理办法》的通知

学校各部门: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已经学校审定,现印发实施,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一○年三月十九日

西南科技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工作的开展,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1]第304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4]第38号)、《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4]第38号)、《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4]第38号)、《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农业部令[2004]第59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师生员工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等活动,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三条 学校设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学校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科研副校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组长由主管科研副校长担任。

第四条 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学校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制定、安全等级为I和Ⅱ的转基因生物实验研究的安全评价和审批、其他阶段和等级安全评价申报的审查、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中的技术咨询、生物安全设施和措施建设规划和方案制定等工作。委员会由本校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以及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主任由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任命。

第五条 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处。具体负责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对安全评价申报材料的初审、对试验过程有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组织人员培训、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日常事务等。

第六条 相关学院成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对本学院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的实验室的设施、管理规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组织研究人员参加培训等。安全小组由院长或主管科研副院长任组长。

第七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科研基地(实验室、试验场站),要有保障与试验研究相适应的仪器设备、设施条件和管理规定,对有关试验人员进行培训,做好试验记录和资料整理存档,确保实验室转基因生物试验的安全。科研基地或课题组负责人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检测中心等)应明确转基因生物安全负责人,归口依托学院管理。

第八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生产、经营、进出口等相关业务的校资企业、生产经营实体,其法人代表或实际负责人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三章 安全评价的申报

第九条 所有拟开展的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均须对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明确研究与试验所属阶段和安全等级,向学校或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价报告或申请。如未进行上一阶段的申请或备案,学校不予受理下一阶段的报告或申请。

第十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为I和Ⅱ的实验研究,必须经所在学院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审核,报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才可开展。

第十一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为Ⅲ和Ⅳ的实验研究以及所有安全等级的试验(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和进口、生产和加工的,应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类别和安全等级,报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才可向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进行报告或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 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工作时间内随时受理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安全评价的申请或报告,并根据申报数量和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的评审时间安排,定期组织学校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家进行审查。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十三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实验室,须根据研究与试验所属阶段和安全等级,按本办法第三章的要求分别经学校或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批准的试验时间、地点、规模和安全控制措施开展研究与试验工作。

第十四条 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批准的项目,实施前要在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备案表,作为在校内开展相关研究与试验的凭据。

第十五条 在实验室、实验室外的全封闭系统(如温室、动物房、中试车间等)和半封闭场所(如网室和人工水域等)开展的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应在以下方面做好安全控制工作。

基本设施方面

设立独立工作区域,入口应具有控制措施;具备与研究试验安全等级、所属阶段相适应的隔离条件、仪器设备、消毒和废弃物处理设施、样品贮存场所(设备)和人员防护用具。

人员方面

由实验室(课题组)负责人对安全管理全面负责,建立并落实相应的转基因生物安全人员的责任制、培训制和考核制。

控制措施方面

应建立转基因生物材料的标识、专人管理和使用登记制度;建立试验场所的进出登记制度,重点隔离区域的明显警示标识和准入制度;建立试验操作指南制度;建立剩余材料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制度;建立试验实施全程自查和档案制度,对转基因生物试验与研究的各个环节实现可追溯质量控制。第十六条 对于转基因作物在田间试验阶段的试验与研究,须在播种期、开花期、收获期和试验结束后四个重点时期的以下环节做好安全控制工作。

播种期

试验材料的保存地点与方式、出入库交接手续、包装方式、试验地点、试验面积,安全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剩余试验材料的处置等。

开花前

作物环境安全试验记录,包括试验方案、田间调查记录、试验报告等;隔离措施设置,包括试验边界标志、隔离带、防止外源基因扩散的控制措施(花期去雄、去花、套袋、花期不遇等),以及试验范围等。

收获期

试验材料的收获、保管、处置及植株残留物的灭活处理等。

试验结束后

自生植物的检查、去除措施及残留物处理。

第十七条 在校属科研基地(含实验室、中心、试验站、野外台站等)进行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要向基地提供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办公室出具的备案表和试验方案,否则科研基地不得安排其研究与试验的地点。科研基地管理人员要对在本基地开展的试验、有关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

第十八条 本校师生员工参与的校外单位、试验场站、科研基地开展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除要按有关法规向当地农业生物安全管理部门申报外,还需在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一十九条 从境外进口或任何方式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须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向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申请,经批准后在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条 在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过程中,应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对转基因材料和加工品进行规范标识。

第二十一条 在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过程中发生转基因生物安全事故时,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及时向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及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所有相关试验单位和个人,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监督检查。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三条 在研究、试验、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或者进口、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过程中违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对当事人处理和处罚。第二十四条 违反转基因安全管理法规和学校管理办法的当事人、负责人和所在实验室,学校将进行通报批评。连续3次校内通报批评,或被上级主管部门、属地管理部门通报批评1次的,三年内不得申报转基因生物课题和从事有关转基因生物的工作。发生基因安全事故,对其他单位、个人造成损害的,由当事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其他学科涉及转基因试验研究的项目参照此办法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科技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执行。如遇国家出台或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按新的法律法规和文件执行。

11.西南科技大学素质教育 篇十一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充分利用西南科技大学多学科的教育资源,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就业及社会竞争力,学校决定试行双学位教育。

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生在保证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学有余力,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经自愿申请,学校考核同意,再完成跨学科门类的另一个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授予学位条件者,可同时获得另一个学科门类的学士学位。为做好双学位教育工作,特制订本办法(试行)。

一、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双学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2、办公室具体职责:负责双学位专业申报、指导和管理,拟定相应的文件。

3、学校学位办负责审核并颁发双学位证书。

二、培养方案和教学要求

1、双学位专业的培养方案由各学院制定,其中总学分要求:文科类专业75学分左右、理工科类专业80学分左右(含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2、取得双学位专业修读资格的学生,依据该双学位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要求,按照主修专业的方式、方法和学校有关学分制管理规定参加选课、修课、考试(考核)、实习、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并按该专业课程学分费用标准交纳修课费用。

三、报名条件

1、在校期间政治思想表现优秀,无违纪记录;

2、学习成绩优良,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在2.5以上学有余力的本校二年级(第三学期)本科生;

3、学生应修读与主修专业跨学科门类的双学位专业;

4、身心健康。

四、审批程序

1、各学院根据其专业特色、办学条件确定当年双学位专业招生名额并于每年10月向学生予以公布。

2、符合修读条件的学生可在当年11月(第三学期)向双学位专业所在学院申请,经接收学院审核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教务处将于12月公布获得修读双学位学习资格的学生名单。

3、取得双学位专业修读资格的学生即可按学校学分制管理要求参加选课并从第四学期开始予以修读。

4、取得双学位专业修读资格的学生,原则上不得中途退出修读资格。确因无法坚持学习或有其他特殊原因需中止学习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有关学院和教务处同意后,可终止修读双学位专业。学校根据其修课情况,可出具修读该专业课程的证明材料。

五、学籍、成绩和学生管理

1、修读双学位专业学生的学籍关系保持在其主修专业不变,学生管理仍由主修专业所在学院负责。

2、双学位的成绩与主修专业课程成绩同时在学籍档案中记载。

3、学生因故未修满双学位专业要求的学分而终止学习,其所修课程可作为素质选修课处理。

4、修读双学位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如下,学制为4年的,学习年限为3-6年(不含休学时间);学制为5年的,学习年限为4-7年(不含休学时间)。

5、其他未及事项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执行。

六、毕业与学位资格审定

1、双学位学生主修专业的毕业和学位资格申报及审查工作由主修专业学院负责,修读的双学位专业学位资格申报和审查工作由开设双学位专业的学院负责。

2、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取得主修专业学位证书的学生,如符合双学位授予条件的,经学校审核后颁发双学士学位证书;

3、未获得双学位的学生,如修课学分符合学校辅修专业要求的,可颁发该专业的辅修证书。

七、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西南科技大学双学位专业及其培养方案学分汇总表

序号 学院 专业

双学位开课课程学分统计

必修课学分 选修课学分

毕业实习、设计环节学分 总学分 1 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 20 45 15 80 2 环资 地质工程 47 11 22 80 3 计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7.5 15.5 17 80 4 经管 工商管理 39 18 18 75 5 经管 经济学 44 14 17 75 6 经管 市场营销 41 18 16 75 7 生命 生物技术 45 19 16 80 8 文艺

汉语言文学 47 12 16 75 9 信息 自动化 51 15 21 87 10 制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9.5 14.5 16 80 11 土建 工程管理 45 25 11 81 12 政治

政治学与行政学 44 14 16 74

西南科技大学“双学位”授位细则

为确保双学位授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双学位”教育的通知》(川学位[2009]6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授位细则。

1、修读“双学位”的学生,在学分制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可授予双学士学位:

(1)学生必须是本校在校生并取得主修专业毕业资格(或毕业证书)和主修专业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或学士学位证书);

(2)按照所修读“双学位”专业的培养方案,缴费选课,修完规定课程,取得规定学分,达到“双学位”专业的毕业条件;

(3)所修读“双学位”专业全部学位课程(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除外)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O0;

(4)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绩不低于70分;

(5)较好地掌握申请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2、如果在校修读“双学位”期间,因考试作弊等违反校规校纪而受到“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以学校处分决定为准),不得授予双学士学位。

3、修读“双学位”的学生,其“双学位”专业达毕业要求和授位条件的,由“双学位”专业所在学院报送名单,并需经“双学位”专业所在学院和主修专业学院领导签字,上报学校审核批准后,发放学位证书。

4、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授予的双学士学位,国家承认学位,纳入学位信息备案。

5、本授位细则适用于西南科技大学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在校本科修读“双学位”的学生。从2009年开始执行。

6、其他未尽事宜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西南科大学位字[2008]8号)执行。

12.西南科技大学素质教育 篇十二

一、基本信息

1、西南科技大学就业网地址:http://job.swust.edu.cn; 或通过学校主页“招生就业”——“就业信息”登入。

2、学生登陆就业网用户控制面板的登陆名为学生学号,初始密码为123456。

成功登陆后,点击“控制面板”

进入用户控制面板:

二、学生基本信息的核对与修改

1、个人基本资料的修改与完善 定”进入“个人资料修改”页面:

进入用户控制面板后,点击“个人资料修改”,仔细阅读“个人资料核对修改说明”,然后点“确

注意事项:

●个人资料用于为毕业生制作就业推荐表,务必真实、准确;

●姓名、学号、所在班级三项,学生不能自行修改,若有误,请持本学院学办证明等材料到就业中心修改;

●在此输入新密码并提交后,可修改密码:

●一栏最好输入手机号,以便接收就业系统消息及方便就业中心与学生及时联系(请在半角状态下输入);

●可点击按钮●生毕业后的联络;

若有误需要修改,请点击

进行修改;

一栏,请填写常用电子邮箱,方便学校与毕业生的联络,特别是在毕业

可将鼠标光标点入框内,删除原日期进行修改;也若网页设置了对就业网的弹出窗口阻止:

请允许就业网窗口的弹出,如下图:

生源地选择弹出窗口如下:

请在“名称搜索”栏中输入生源地的简要名称(1-3字即可)如:“江油”,点击“提交”则可查询到所需地址:

点击生源地信息栏,则可选填生源地地址:

若输入的名称有误或过于复杂而与准确地址不一致,则无法搜索到地址,如输入“四川绵阳江油市”则无法查找到准确地址。●向生、委培生不填;

●点击“上传”,如下图:

一栏,非定

一栏,点击“浏览”查找本地照片,照片预览成功后,注:为便于制作毕业生就业推荐表,要求照片为一寸白底免冠正面照片,着装及修饰整洁,照片文件不大于100KB。

●“综合测评”、“就业意愿”、“任职及获奖情况”、“个人表现及能力”由毕业生如实、简要填写,供辅导员审核。

●就业中心将某些重要信息锁定后,这些项目将变为灰色(不可修改),若需改动这些信息,需持有效证明材料到就业中心更改。如将学历锁定后,即为

(不可再选择)

●核对并填写完善个人资料后,点击修改;点击提交资料,提交后不能再修改资料;点击获得帮助信息。,保存填写资料,可继续

2、个人资料提交完成后发现信息有误,要求修改的,请与辅导员联系,由辅导员将该生个人资料核对状态更改为“辅导员要求重填”后,学生再次登陆即可修改。资料修改后,需辅导员再次审核。

3、对于个人信息通过辅导员审核的毕业生,学校就业中心免费为毕业生制作就业推荐表、就业协议书各一份;凡个人信息核对状态不为“辅导员审核通过”的,系统无法打印推荐表及协议书。

就业推荐表、就业协议书的相关管理规定及使用注意事项、报到证与档案、户口的关系等,请查看就业网“政策法规”区《西南科技大学就业工作指南》、《关于毕业生户口迁移问题的说明》等。

三、协议书内容的核对

进入控制面板后,点击“我的协议书”可查看本人协议书的录入状况:

1、凡未签订就业协议或就业协议尚未录入就业系统的,点击该项查看到的提示内容为“您的就业协议暂时没有登记,若持有就业协议,请交就业中心登记!”

2、就业协议录入管理系统后,毕业生点击协议书基本信息栏(签约公司名称)

即可查看到协议书详细内容:

请毕业生与本人保留的纸质协议仔细核对,若无误,请点击“确认”;若有误,请选择“要求修改”,并填写要求修改的原因及修改内容,或持纸质协议到就业中心更改。注:①毕业生核对的最主要信息为“企业名称”、“档案转寄地”、“报到单位名称”、“报到地址”、“户口迁移地址”等5项,这些项目涉及到毕业生的派遣及档案寄送、户口迁移,请一定仔细核对;

②“用人单位意见”、“上级部门意见”、“人事部门意见”、“备注”等项目可不填;

③“户口迁移地址”由保卫处收集并签发户籍迁移证,相关政策可参看就业网政策法规,有疑问可咨询保卫处内保户政科,咨询电话6089167。

四、补办协议书

补办协议书一栏仅有相关说明,因协议书丢失、违约等原因重新申请协议书,请在就业网“下载区”下载相关表格并填写完善后,直接到招生就业中心办理。

五、调查问卷

点选该项并查看说明后,可进入调查问卷,点选拟参与的问卷即可参与调查。

调查问卷不记名,主要用于收集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培养、就业工作、学生就业基本情况等信息,用于改进学校相关教育及服务工作,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六、派遣申请/核对

派遣信息用于为毕业生办理报到证、转寄人事档案,关系到毕业生能否按期办理人事关系和户籍关系,是毕业生必须认真核对或填写的重要信息之一。

1、登记了正式协议书的

正式协议书是指学校发的三方协议、劳动合同、单位正式函件及文件、参加基层项目的证明等。凡在就业网登记了正式协议书的,派遣信息与协议书中的相关信息相同,毕业生只需核对即可;若需改变派遣信息,请持相关证明材料(签约单位同意另行派遣的书面证明)到就业中心更改。

2、未登记正式协议书的

未登记正式协议书(未就业)的、有就业协议但单位在协议书上要求毕业生自行处理档案的,需要毕业生自行选择派遣信息:

①回生源地

生源地是指升入大学前的中学所在地,根据该省政策要求,可选择派遣到省或市(地、州)一级的人才机构,进行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的代理,也可将户籍关系委托生源地人才机构代理或迁回生源地原住址。

②其他可接收我校毕业生的人才机构

为方便我校毕业生在周边城市继续求职及办理改派,就业中心联络了部分人才机构,可接收未在该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为毕业生在该城市代理人事档案、组织关系、户籍关系等。

③其他派遣单位

毕业生要求派遣到生源地县(市、区)一级的人才机构,或派遣到其他单位的,可自行联系生源地人才机构,选择该项,自行填写派遣信息并提交就业中心审核。

请按以下实例填写:

报到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人事局人才中心

报到地址:浙江省安吉县(需点击

中的,输入简短地址名称查询,如“安吉”)

档案转寄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镇行政中心9楼安吉县人事局人才中心(详细地址+档案接收单位名称)

档案转寄邮编:313300

注意事项:◆选择①、②选项的,毕业生提交后即生效,本人无法再次修改;

◆选择③选项派往生源地县市一级人才机构的,需毕业生与该人才机构联系,确认可以接收并办理相关档案户口代理等业务(部分省市不允许将毕业生直接派回县市一级),并避免选择到不正规的人才机构,同时需获得详细派遣信息(如:报到单位名称、报到地址xx省xx市xx县、档案转寄地址、档案转寄邮编);并需持相关单位证明到就业中心审核通过后才能生效。(该项主要用于要求派遣回生源地县一级人事局人才中心的,具体内容由毕业生自行填写,要求内容详实、准确;在该项填写用人单位信息的,将不予受理。)

◆“户口迁移地址”可由毕业生根据相关政策自行修改、填写,提交后将不能再修改,若提交后需改动该项的,请自行到保卫处内保户政科更改(行政楼1-9,电话6089167)。

六、退出登陆

上一篇:重大节日活动方案_五一劳动节下一篇:培训专员职位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