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籍管理

2024-10-27

小学学籍管理(共17篇)(共17篇)

1.小学学籍管理 篇一

九堰小学学籍管理自查报告

学籍管理是一项繁杂、系统的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学籍管理是建立教育稳定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有力保证,同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着重大的意义。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现根据有关文件要求,自查如下:

一、责任分明,队伍过硬

九堰小学规模小,人手紧,但学校学籍工作由教导处闵爱民主任负责,车寒松老师兼任学籍管理,负责学籍的具体工作,各班班主任负责学生到校情况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分明。

二、制度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

学校的学籍管理做到制度明确,有法可依,依法管理,与时俱进。学校根据有关的法规、文件精神,在工作计划中制定了详细的学籍管理方法,学籍工作已形成常规化。班主任负责上报异动情况和填写学生的学籍档案。学籍管理员负责省学籍网的日常工作和各种有关学籍的报表。

三、细化管理、完善学籍管理。

(一)张贴宣传栏。学校在校务公开栏张贴《新义务教育法》、学生异动制度及程序,流程、学生人数、学生巩固率等资料。接受家长的监督,更好服务于家长。

(二)各项工作扎实有效。

1、学校建立了0-20周岁的文件户口册,每年做好补充和完善工

作。

2、学生凭《入学通知书》入学。

每年6月份,学校入户摸底,发放《入学通知书》,学生在8月份凭《入学通知书》报名入学。对于无《入学通知书》的学生,学校调查有关情况,也及时办理入学。每年新生入学,要求一年级班主任根据《新生入学登记册》,认真填写相关的信息,为学籍上传做好准备。

3、学生异动时,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每学年开学时,老班主任向新班主任移交原班级的相关信息。发现学生未到校情况,及时进行家访,了解相关情况,如果学生转出则要求家长及时做好相关的手续。对于转进的学生,学校及时开具接收证,让家长及时完成相关的手续,每名异动学生手续齐全。学期结束,学校组织班主任认真填写学生档案,做到学生档案完整,真实。对于在籍无纸质档案的学生,及时照相,及时补档,本学期,我校做到了每名学生有纸质档案。

4、认真填写有关表册

每年9月份的《新生入学登记册》,第二年6月份的《毕业生名册》,《入学通知单》及每学期的《在籍生名册》、《异动生统计表》、《异动生花名册》等相关表册我校都有专人认真填写,并努力做到电子文档与纸质档案对应。

5、登录《湖北省学籍管理系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现在的学籍实行的电子学籍,与公安系统网络联网,对于身份未

进行验证的学生,有身份号码未通过验证的,把他们的户口薄进行复印并上传,共上传18人,以完成验证。对于没有1名身份证号码的学生填写,《湖北省暂无身份证号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证明单》,上传完成验证。并及时更新了独生子女,贫困学生、留守学生等相关住处。始终做到在读127名学生在省学籍网人人有学号、并且与学号卡,学籍簿一一对应。

四、存在的问题或困惑

1、学校地处三县交界处,人口流动频繁,对学籍工作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新实行的电子学籍,家长们不理解,要给家长做大量的解释工作。有些家长以为学籍不重要,到外地读书才发现学籍的重要。有些外省的学生到我校读书,开具的转学证不正规,如果要家长补办正规的手续,但家长已离开原地,补办正规手续不现实,因此有些手续不正规。如外省学生按规定应有学号卡和学籍簿,但外省学生没有学号卡和学籍簿,学校为他们重新办理相关的文字档案。

2、各种报表填写时间不一致造成数据不一致。学生是随时流动的,数据是随时更新的。比如去年我校2011年报表一年级新生是24人,但实际建档22,今年3月份不足龄学生建档1人。但在今年的报表数据是滚动,二年级人数是24人,不能更换。今年一年级新生上报24人,在建档前转走1人,实际建档23人。

2.小学学籍管理 篇二

首先, 营造书香校园, 让师生互相影响, 共同成长。

没有书香弥漫的校园, 不是真正教书育人的场所;远离书本的教师, 也只能叫做得过且过的书匠。因此, 倡导读书之风, 就是夯实村小教育发展的根基。村小教师文化、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尽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连续不断, 但是教师只把它当成任务去完成, 于教师的能力提高作用微弱。如果能调动教师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阻碍村小教育发展的一些因素就能得到改善。“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萨特) 。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 除了教师的引导影响作用外, 还需要帮助学生创设读书的条件和氛围。

其次, 挖掘教育资源, 借劳动这方肥田沃土, 收成材之果。

育人育德, 育才次之。即使才不成, 有德主政, 此人必有益社会无害他人。近几年, 少数村有部分初、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表现, 令父母伤心, 师长痛心, 邻里酸心。父母节衣缩食, 终日劳作, 孩子却不知节俭, 在校吃喝玩乐, 大手大脚;父母房前屋后, 忙忙碌碌, 孩子却游手好闲, 视而不见, 无动于衷……。种种现象, 件件事实, 无情地诉说着当今教育重智轻德的弊端。

农村, 田园风光, 民风淳朴, 勤劳节俭的传统优良, 独有的条件, 理应孕育更加优秀的一代。可是, 因文化和传统的关系, 小富起来的农村父母对孩子的爱, 尚停留在娇生惯养阶段, 独生子女, 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只要读好书, 什么都不用做;把书读好了, 什么都有了。可事实证明:爱劳动的孩子多数珍惜学业, 做事积极主动, 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和进取精神。为此, 我们把劳动教育作为品德养成的载体, 收一举两得之效。

学校借助定期召开的家长会和教师家访等机会, 宣传劳动实践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以便通过家长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劳动习惯和行为培养目标:

我校有一所村小, 六个年级。我们要求低段小学生要作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达到穿衣戴帽自理, 寝食用品自理, 主动帮助父母作好打扫室内卫生及其他力所能及的事。中、高段学生除了具备低年级同学的劳动本领外, 还要学会洗涮衣物, 替父母长期承担一项家务劳动。开展游戏活动, 让人学会处世为人的原则;劳动生活, 让人感受踏实做人的美好。

第三, 不吝奖励, 让自信自尊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学生生命的蓝天里。

马克·吐温说:我可以在赞扬的话上多活三年。美国一位著名的计算机女科学家说:一个人少年时代的奖励对一生的影响最大。的确, 一张奖状, 一样赠品, 一句称赞的话语, 一个欣赏的眼神, 对成人来说无足轻重, 而对一个孩子来说却无异于天大的荣耀, 可以使其珍视一天、一年乃至一生。

村小, 人少钱少, 送不起贵重的礼物, 学生看重的也不是这些, 而是那个热烈的、难忘的奖励场面和象征荣誉的物件。我们奖励的物品主要是廉价的奖状——用漂亮的毛笔字写上鼓励的话, 再盖上学校的大红印章。学生奉若珍宝带回家里, 母亲端端正正将其贴在墙上, 来一个客人, 当着孩子的面说几句赞赏的话, 这个孩子的自信和快乐就得到一次强化。

试想, 一个活在“我最棒, 我能行”氛围之中的孩子, 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该是何等的强大, 何等的持久!当然, 奖励不能仅仅局限在成绩一个方面, 凡是在某方面表现出色, 进步显著的学生, 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我们规定: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 让每个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至少接受不少于两次的隆重奖励。因为,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 身上都有令人敬佩的闪光点 (魏书生语) 。

3.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真情管理” 篇三

关键词: 小学 班级管理 真情管理

班主任是主要的班级管理者,也是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接触最多的老师,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在众多教育教学方法中,情感教育是最有效也是最贴近教育本质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热爱教育事业,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通过真诚的情感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爱的力量感染学生,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深入了解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的管理中尤其是小学班级的管理中,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班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行“真情管理”的关键。目前,很多小学班级管理中都存在一种现象,即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学生的尊重,但是缺乏影响力,这就是教师未能够深入细致了解学生,没有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致。在教育中缺乏爱,缺乏对学生真正的了解和关心,就不可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细致了解和研究学生,进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特长及兴趣爱好等。其次,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将自己视为管理的权威,学生都必须无条件服从,而要在课堂教学或者是课后交流中与学生平等交流,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学生,师生之间建立起彼此的信任,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教师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和家长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同时能够建立起家校之间的联系,更进一步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发挥爱的力量,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师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就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影响和感染学生,为学生创造出良好温馨的学习环境。首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通过自己春风化雨的教育,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将应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通过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理解,进而积极投身到学习中。其次,要主动关心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独立性不强,在学校中往往依赖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关心学生。如,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或者生理缺陷等原因,会产生自卑感,上课不敢积极发言,课后不积极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这时,教师就要更多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阴影。可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在课后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帮相学生申请补贴,帮学生渡过难关,逐渐消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认真细心地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鼓励和表扬,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富有个性地发展。首先,教师要注重日常观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有的学生比较外向,善于主持或者是辩论,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特长,积极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或是朗诵比赛等,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但是文笔较好,善于写作,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作文比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要鼓励这样的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能够得到锻炼,通过发言让学生敢于在公众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的优势或者闪光点得到充分展现,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树立良好班风,构建和谐班集体

班级的建设和管理除了要依靠一定的制度外,还需要树立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班级的学习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对一些不遵守班级制度的学生,要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惩罚,进而引导学生在集体中要有团队意识,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而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次,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凝聚力。如,可以开展短跑接力赛、拔河比赛,或者是开展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彼此熟悉,并能够团结一致。小学阶段的学生合作意识单薄,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合作,让学生树立起团队意识,进而教会学生合作学习,学会关心他人,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无限大。此外,要利用好班级资源,如黑板、墙壁、窗户等,可以定期办黑板报或者是在墙壁上张贴一些优美文章,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文学和文化意识,进而净化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总之,树立良好的班风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构建和谐的班集体也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作为班级管理者,教师在管理和教育过程中要爱学生,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用自己的关怀和信任激发学生求知欲,用自己的人格引领学生人格,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海亮,郝亚丽.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真情管理”[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11).

[2]周少华.浅谈小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05).

[3]冯瑜,李万强.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的几个问题[J].中学教学参考,2011(23).

4.小学学籍管理制度 篇四

二、每学年初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确定班额、轨制和班容量,做好编班工作,编班要规范合理。

三、学年初由班主任教师负责填写本班的学生定员花名册,内容要齐全并装订成册。

四、严格转学程序和手续,转入和转出必须由校长审批,由家长办理相关手续,学籍管理员进行登记注册,以书面形式告之班主任,任何人不得私自处理。

五、学生原则上不得留级,特殊情况者经学校研究后确定。

六、严格杜绝学生辍学,不管什么原因都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七、学籍档案资料要专人负责,保证齐全、规范、有序存放。

5.南门小学认真做好学籍管理工作 篇五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创建时间:2012-09-26 点击:21

本学期,汉滨区南门小学高度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遵守执行好省、市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学籍管理工作。

6.小学班级管理略谈 篇六

一、构建班级管理模式,建立一支得力的班级骨干队伍

首先是执行学校的相关政策、措施,把握班级管理的主导思想,明确管理方向与目标,定期评比班级管理的绩效。其次要求科任老师与班主任一起按校方总体要求,结合班级实际,具体指导班级建设。其中班主任负最大责任,科任老师也不能置身管理之外,教书与育人是份内之事。最后要求学生自我管理。学生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只有调动其主动性,才能有效逐步发展。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视学生为班级管理主体,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力。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班级管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靠班干和学生来实施班级管理,提倡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1. 提倡建立一支班级骨干队伍

这个范围比“班干部”要大得多。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气质、性格、能力上都存在着个别差异,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个性特点,要辩证地认识个性的差异,仔细了解每一个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从不同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儿童随着身体发展成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个性也逐步得到发展。班主任应切实关爱每个学生个性的张扬,并加以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个性,成为班级骨干。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创新意识,创设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有平等竞争的机会,让学生身心轻松愉悦,思维活跃,主动探索。班主任应关爱每一个学生,主动关心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解决学生纠纷,排除成长中的心理障碍,同时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班级安心学习,发展特长,张扬个性。班主任还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彼此坦诚相待,逐步建立“信得过”的情感基础,为学生个性张扬建立一个良好班级氛围,使每个学生自觉地把班级管理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人人为集体,事事想集体,以班级共性的发展来规范和约束学生个性的进步,以学生个性的进步来推动班级共性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2. 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和个人获奖情况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与外班的竞争意识,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比读书多少,比红星多少,比红花多少,比红旗多少,在比较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会得以渗透,向上意识和班级责任感会逐步强化。

3. 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应时代需要所培养的人才应是高素质的,是有创造性的人才。在这方面,我班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人才辈出,我也积极鼓励他们各有所长。“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是局限在成人之间,孩子也可以是教师的老师。

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发展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学业缺乏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人格上的缺陷则会贻害一辈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我们将面临更加纷繁复杂的世界,将作出更多判断、抉择。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面向未来,要适应社会,要对人生作适当的选择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需要的不仅是智慧,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各类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少数服从多数,树立愉快合作的意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班级凝聚力。自信是一个人成功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21世纪是充满挑战竞争的时代,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成功。活动的竞争性,还将增强学生面对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班主任应在活动中抓信教育的时机,对不甘失败、并准备积蓄力量再战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对耐挫力差的学生给予关心和引导。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的自信,耐挫力得以增强,更能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感情体验和培养,增强班级凝聚力,并促进班风、学风的建设。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教育管理的,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每一个学生成长。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除了要具备博大的胸怀、自我牺牲的精神外,还需具备恰当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班级有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想把他们培养成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班主任首先就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班主任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教学质量,以分数定学生的好坏,而忽视对他们思想品德的教育,虽然学习成绩上去了,但可能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缺乏爱心,这无疑是舍本逐末。而如果对学生一味地进行说服教育,可能效果不大。凡是成功的班主任都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就是将学生看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与他们多做心灵上的沟通。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搜集与学生相关的各方面的资料,深入学生当中,观察他们的思想感情变化,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正确的引导。其次要关心学生的疾苦,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暂时的生活困难时,班主任就应多关心体贴学生,尽力帮助引导他们解决困难。最后要热爱学生,要求班主任能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他们,时刻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这无形中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营造了师生间的亲情。

三、协调与家长的关系

7.浅析小学班级管理 篇七

关键词:小学学校;班级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75-01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班级管理艰难而又复杂,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孩子从幼儿迈向童年的一步。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应积极的从学生的管理意识出发,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积极通过班委的组建和班级活动的开展去强化管理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学生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学生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更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叶圣陶主张:教师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学。同样道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而是教会学生自律,让学生自管。而要让学生有效的自管,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有效的管理好班级,我们就应积极的从学生的管理意识培养出发,应该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从心灵入手去做德育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班集体的管理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激励,自我克制,自我剖析,自我评价,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我常在学生中开展的“自我评价”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监督、自我磨练、战胜自我之后,再讲讲自己的优点,同时找找自己的缺点,分析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通过不断地剖析自己,认识了自我,有效的改正了许多的不良习惯,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增强,管理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班级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二、关爱学生,以身作则,提高管理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曾说:“师爱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爱心才能学会的艺术。” 学生进入小学就等于步入人生的第二站,他们好比温室的花朵,需要用爱心精心地培育。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基于小学生调皮,天不怕地不怕的特点,教师的打骂不会有很好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学会去关爱学生,理解学生,要让学生体会到被老师宠爱的幸福感,从而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如:我们改变一下对学生直呼姓名,我们改变以往的学生回答完问题,让学生“坐下”,可以与他们握握手,来一个拥抱,碰碰额头,击掌欢庆等方式。让学生乐于去维护班级持续,自觉的进行班级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此外,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在积极关爱学生的同时,还应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正如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教师在关爱学生的同时并做好榜样,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我们的班级管理效率就自然而然的会得到提高。

三、组建班级管理队伍,强化班级管理

小学班级管理,说白了也就是一个班级建设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搞好班级建设,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环境,将能够使相关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班委,它是班主任教师搞好班级管理的好帮手,同时也是班级发展的前提。因此,在小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极其注重班级管理队伍的组建问题,积极的通过班委的帮助来管理好班级,强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不断的提高和进步。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如果可以建立优秀的班委核心,那么就能将原本一盘散沙的班级瞬间团结起来,班主任也可以由琐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自由出来,投入更多精力到教学方面。在班委的组建过程中,首先要执行学校的相关政策、措施,把握班级管理的主导思想,明确管理方向与目标,定期评比班级管理的绩效。其次要求科任老师与班主任一起按校方总体要求,结合班级实际,具体指导班级建设。最后要求学生自我管理。学生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只有调动其主动性,才能有效逐步发展。班委的选择上,要尽量做到民主科学的选取,提倡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这样,让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培养了学生能力的同时,班级管理的效率也得到提高,教学落在了实处。

四、积极开展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一个班级的发展,离不开活动,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增强学生的班级意识、集体感以及班级凝聚力。班级活动是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重要形式、途径和方法,也是组织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少数服从多数,树立愉快合作的意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班级凝聚力。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应积极的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活动,积极的通过活动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强化班级管理。

总结: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要想搞好小学班级管理,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不断创新,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 吴芙蓉《小学班级管理心得》[J].素质教育论坛,2010

8.南京市小学学籍管理补充规定 篇八

为了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和《小学管理规程》,保证适龄儿童全部按时就近入学,现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补充规定:

一、新生入学

1、接受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为6周岁。

没有丧失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为正常招生对象,其入学年龄可针对具体情况放宽到7周岁或8周岁。

2、适龄儿童入学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正式常住户口,其户口原则上应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实际常住地、产权证(产权证是指房屋所有权证,持有者是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三者一致。属下面情况之一的适龄儿童,并持有相应的证明,按正常入学办理。

①儿童随父母一方在施教区常住,父母中的另一方是不在南京地区工作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在外地工作、务农或出国定居;父母离异,儿童户口随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常住的。

②儿童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施教区常住的,其父母双方都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及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

适龄儿童随父母户口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处落户的,其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分配住房并实际常住且户口从未迁移过的。

③儿童户口单立,其父母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且户口应与实际居住地一致。

3、小学招收新生不得进行智商等各种测试。任何小学(含民办小学)接(招)收各年段的学生不得进行选拔性的考试或变相考试。

4、适龄儿童与监护人不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常住地址(产权证)不符的,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学校就读。

5、凡是小学新生报名工作开始后出现的适龄儿童家庭住房、户籍变更的,由学校登记情况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校就读。

二、转学

1、小学生户口因家庭住址变动迁移的,父母(法定监护人)可持有关证明,到户籍所在地学校联系转学,经转入地学校同意后,再办理有关手续。

学校对符合条件的转学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转入学校如班生人数确已满额,也应先予登记,并向家长说明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再由应接受学校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处理,安排到相对就近并有学额的学校就读。

2、转学不得进行入学考试,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三、借读

1、学生在非户籍所在施教区入学作为借读处理。凡是因故要到施教区外借读的新生,也应先在户口所在地小学办理报名手续,取得学籍后,才能办理借读手续,到借读学校就读,并注明借读年限。

2、学生家庭住房变更,未办理转学,仍在原学校就读的,按借读处理。

四、其它

1、学生家庭住房(二手房除外)变更,只要其情况符合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学校应按正常情况处理入学问题。特殊情况由学校上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处理。

2、学生家庭有几处住房的,父母应以一处为相对固定居住地,其子女入学的户口要按规定办理。

3、二手房购买者子女入学的规定:

①一年级新生入学,其父母(法定监护人)应在小学招生报名前办好二手房的产权证及户口迁入手续,并实际居住。

②凡在学生学习中途购买二手房的,根据该学区学额情况安排入学,如施教区内的学校学额已满,本着相对就近的原则,由区教育局统筹协调安排学生就读。

③学校对施教区内二手房的每套住户,只能同时安排一名学生在相应学校就读(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4、拆迁户子女就读规定:

①拆迁户在购买新房后,应按新的居住地,到所在施教区的小学办理就读手续。

②有困难的拆迁户(因各种原因未购买新房的)子女可以在原施教区入学就读。

③拆迁户在过渡期间,确因暂住地与原户口所在地较远,无法在原施教区就读的,持户口簿、拆迁证、暂住证等有关证明到暂住地所属学校办理借读手续,如学额已满,则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到有学额的学校借读,并按规定缴纳借读费。

④所有学校必须严格执行省有关借读的收费标准,按学期收取借读费。不得按学制一次性收取,不得强行要求学生家长另行交纳赞助费或另立名目收费,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拆迁户子女入学。

5、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要认真贯彻“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按国家、省和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6、本规定由南京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7、本规定自二○○六年五月一日起执行,原有补充规定即行废止。

2010年南京市小学新生入学有关规定

一、报名条件

1、入学年龄:六周岁(即2004年8月31日以前出生)。各学校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小学入学年龄为六周岁的规定,不得招收不足年龄的儿童入学。没有丧失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为正常招生对象,其入学年龄可针对具体情况放宽到7周岁或8周岁,学校不得拒收。

2、适龄儿童入学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正式常住户口,其户口原则上应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实际常住地、产权证(产权证是指房屋所有权证,持有者为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三者一致。属下面情况之一的适龄儿童,并持有相应的证明,按正常入学办理:①儿童随父母一方在施教区常住,另一方是不在南京地区工作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在外地工作、务农或出国定居;父母离异,儿童户口随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常住的。②儿童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施教区常住的,其父母双方都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及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适龄儿童随父母户口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处落户的,其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未分配住房并实际常住且户口从未迁移过的。③儿童户口单立,其父母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且户口与实际居住地一致。

3、适龄儿童与法定监护人不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常住地址(产权证)不符的,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学校就读。

二、报名时间和入学办法

1、各区县可在5月中、下旬确定具体报名时间,做好小学新生报名工作。

2、适龄儿童监护人员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学校施教区范围,在学校公布的报名时间内到学校报名。报名时需出具监护人及适龄子女在本施教区的户口簿、产权证等有关证明。办理手续时,学校可了解儿童有关情况,但不得通过任何书面考试或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

3、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各学校应将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纳入入学的报名程序,认真依法落实该项工作,切实做好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4、新生入学后,学校要按省教育厅《关于统一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电子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用统一的学籍管理软件建立学生电子档案,按时、准确填写学生数据,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5、学生在非户籍所在地公办学校入学作为借读处理。凡是因故要到施教区外借读的新生,也应先在户口所在地小学报名后,再到借读学校办理借读手续,并注明借读年限。

6、凡是小学新生报名工作结束后出现的适龄儿童家庭住房、户籍变更的,由学校登记情况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校就读。

三、发榜时间

9.辛集中心小学学籍管理制度 篇九

一、入学

一年级新生入学,按上级划定的本校招收范围内的时龄儿童入学,并按规定时间班里报名注册手续,新生按学校规定编班,不得挑选班级。

二、转学

转入学生,因户口迁移到本校的服务范围或父母在本地区工作或投亲的并具有本地区正式户口的学生,有正式的转学联系表,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可转入本校就读。转入本校的学生需经过批准后转入相应年级插班就读。

转出学生,因户口迁移,更换住址、父母工作调动等到外校学习,须由家长事先到学校申请,经教导处批准填写转学联系表,家长持联系表到县教育局审批,批准后,接到学校填写的“同意接受”加盖公章后将表送回学校,学校开出转学证明,转学手续在学年末结束前或学年初开学后一周内办理。

三、借读

1、申请到本校上学的,学生家长持原校借读联系表,经学校批准可在本校借读。

2、无本地户口的适龄儿童申请在本校上学的学生为借读生。经学校同意,办理借读手续后编班上学。

四、休学

1、学生因病及其他特殊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需长期修学者,由学生家长持本地医疗单位的证明,经教育局及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休学手续,准许休学,保留学籍。休学期满,持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办理复学手续,如未康复要办理延长休学手续。

2、休学期满的学生根据情况回原班或插入相应年级的班级。

五、退学

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在校学生不能退学。

六、流失

凡未经批准中途不上学的在校生视为流失生,小学流失生是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因此要避免流失的出现,制定措施如下:

对无故不上学的学生,经动员返校上学的,各年级班级必须接受,但根据考勤规定要给与必要的、恰当的批评教育。

七、毕业

10.小学学籍管理 篇十

一、小学学校管理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小学学校管理方式目前还比较偏重于经验管理模式,大部分的小学学校管理的指导观念仍然比较落后。一些学校在管理上往往过分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很多的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者缺乏对学校发展的长远思考和规划,过分看重眼前利益,重学科理论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另一种普遍现象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依赖学校的管理方针政策,不能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和自身意志制定合适的教学安排,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创新。还有一些学校管理比较集中,缺乏现代社会倡导的民主。

第三种现象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虽然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但很多小学的学校管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很深,在管理上比较注重考试的结果,脱离了本该作为教学重点的素质培养过程,使得整个教育过程趋向功利化。

二、基于小学学校管理问题的“三度”管理

针对当前小学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三度”管理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三度”指密度、精度及深度,各种实践都表明“三度”管理在小学学校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学校应加强对“三度”管理的重视。

1.密度管理要点

密度是物理学中的术语延伸过来的,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指代学校管理的紧密程度。在管理中,管理的空隙与管理效能之间呈反比。要提高学校管理的密度最主要的就是应该对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合理分解。小学学校虽然学生和教师相对较少,但在学校管理实施中必须明确目标,从校长到副校长再到教职工必须做到各司其职,将管理落实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增加学校管理的密度。另一方面,小学学校在管理理念方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服务的对象本质上说还是学生。因此,学校应给教师一定的弹性空间,让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管理学生,提高小学学校管理的实际效率。

2.精度管理要点

精度在小学学校管理方面主要指在密度管理基础上使小学管理进一步深化,即学校管理部门在明确了学校各部门的职能后,要对个人和团队的关系管理加以调节,保证负责人与个人管理职能的和谐统一。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个体的优势才能使团队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其次,学校在管理中应重视教师的作用,在安排和聘用教师时需根据教师的个人特点来给教师安排管理工作,使教师的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此外,学校管理从宏观与微观上说分别是对学校组织与学校中每个人的管理,学校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校园管理氛围。

3.深度管理要点

管理包括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化地实现管理效益,深度管理便是小学学校的管理形式和管理内容整合的典范。只有立足形式不断追求内容的完善,才能促进小学学校管理迈向新的阶段。深度管理除了包括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外,还需要不断地革新和实践管理理念。教师应根据社会和学校发展实际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管理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另外,小学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有很多,每个环节又会有不同的内容,因此,学校在管理中必须顾及各个环节,且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度”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小学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小学学校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落实“三度”管理,促进小学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

11.浅析小学校长管理艺术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校长,管理艺术,“四度”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及其不断深化时期, 这种变革使教育管理变得复杂起来。这既给小学校长拓宽了思路, 开阔了视野, 又给小学校长工作带来了难度。在新的形势面前, 小学校长应如何将民主治校与严格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 使管理收到预期效果呢?

一、不断提升宏观管理的系统建构能力

(一) 培养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

首先, 校长要认识自身已有的思维习惯和它的局限性。有句话说得好, “人总是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要学会看清自己的“影子”, 必须承认它的存在, 并学会换一种角度来观察。然后要强化从整体入手进行思考的习惯。作为校长, 先要对学校的整体概况、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地了解, 进一步对学校的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最后用动态的观点来把握整体与局部、短时与长期、事件与系统相互作用、千变万化的运动过程, 学会看清复杂事物背后结构的形态, 并学会采取相应对策。

(二) 不断拓宽管理视野

要拓宽管理视野, 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就我个人的体会来看, 读书, 还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 我读过的教育专著有苏霍姆林斯基的《如何培养有教养的人》、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十余本, 对我的综合素质提升帮助非常大, 我发现我的知识左右逢源, 我的视野豁然开朗。

二、工作要力争做到“四度”

(一) 校长工作要达到高度

所谓高度, 即有较高的立意和出发点, 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在工作上要创一流, 学校要办出特色, 教师要有专长, 学生要有个性。学校教育只有站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点上, 才能明确教育的真正意义和育人方向, 才能萌发出民族忧患意识和历史的使命感。有了这种认识, 就会自觉地坚持正确的, 改正错误的, 排除不利的, 抵制消极的, 消除只做表面文章而无实效的形式主义。

(二) 校长工作应达到广度

所谓广度, 即是将学校置于社会之中, 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但这种争取不是尽说好话, 不是乞求, 市场经济是不相信眼泪的, 主要靠工作, 靠自身影响。一要在大好形势中抓好学校工作。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 教育与形势休戚相关。校长必须审时度势, 并为发展大好形势推波助浪, 使工作顺应时代潮流, 甚至走在大潮前面。校长应是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要在大好形势下发展小形势, 创造好小环境, 有时即使达不到一切净化, 但也要求得一片净土。这就要求校长身在学校, 放眼全局, 当然不能完全看浪头, 随波逐浪, 要独立思索、细心辨别, 有时乃至要在小范围力挽狂澜。这就要求校长要刻苦好学, 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品格。理论扎根不深, 品格低下, 必然在行动上摇摆。二要在社会大环境中办好学校。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要办好学校, 既要寻求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配合, 又要发挥教育自身的影响和作用, 使学校服务于社会, 作用于社会, 受检于社会。校长就要有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开放的风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应首先为校长所接受、所运用。学校应以社会和人民群众为依托, 通过学校广泛的工作, 努力使学校得到社会的承认, 成为人民心中自己的学校。

(三) 校长工作应有深度

所谓深度, 即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 一个成功接着一个成功, 使工作不断递进、不断深入。一要在目标指导下办好学校, 作为校长需要有真正的战略, 而不是眼花缭乱的“战术”。校长对学校必须有一个总体构思和办学目标, 在目标指导下工作, 在动态管理中实现目标。在一个目标实现前要有对下一个目标的构想。上一个目标实现之日, 也就是下一个目标开始之时。校长就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在一个达标接着一个达标的鼓舞之下, 将人心凝聚起来, 将力量组织起来, 使学校工作不断上档次, 上水平。二要在奉献的基础上办好学校。校长要重视奉献, 意在作为。这样才能潜心于事业, 才能奋发向上, 将学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视奉献为需要的校长, 成功不会忘形, 挫折不会气馁, 始终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这是以乐于奉献为基础, 以排除个人利害得失为前提的。校长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必然会成为激发师生员工办好学校的巨大动力。三是要在不断领悟中办好学校。就是要在不断反省、不断总结中提高自己, 把握规律, 办好学校。

(四) 校长工作应有力度

所谓力度, 即一切从实际出发, 对重大问题该断则断, 该决则决。也就是说对事物反映要敏感, 判断要准确坚定, 工作要有魄力。一要深入分析研究。当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 而旧的认识、旧的习惯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 校长不应彷徨、观望和焦虑。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的新发展是等不来的, 也不能完全依靠上面几条新规定和几个会议所能解决的, 需要的是深入研究分析本校的具体情况, 找出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这样定下的改革措施才会切实可行, 也才会出现“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局面。二要恪守公正廉洁。校长的工作要有力度, 因素固然众多, 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增强公仆意识和群众观点, 这是唯物史观在学校管理上的反映, 是对历史主体与客体关系认识的统一。实行校长负责制后, 校长掌握了一定人权、物权、财权, 不能以权谋私, 应防微杜渐, 当好公仆。教师既是校长工作的对象, 也是校长服务的对象。学校管理应公开声称是为教学, 为师生服务的。牢固的树立了这些观点, 必然一举一动都会注意到师生的情绪。“公生明, 廉生威”这两句古训应最为校长所奉行。校长公正廉洁, 不威而会生威, 工作自然会有力度。三要团结务实。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 团结就是力量。校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影响的力度一般是通过诸多中介环节来实现的, 不可能事必躬亲。但有一点要肯定, 就是求真务实, 带头实干, 率先垂范。几千年前的孔子都懂得“敏而明功”“纳于言, 而敏于行”, 反对言行脱节, 主张慎言。只说不做, 无补于事;少说多做, 才会产生影响力。廉洁、实干, 这是人民的心声, 这是时代的呼唤。

参考文献

12.两城中心小学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篇十二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规范和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实现教师高水平,教学高质量,办学有特色,就必须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扎实有效地搞好教育活动,特制定以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一、课程管理

(一)课程设置

1、学校应严格课程管理,务必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学校课程。学校有义务向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反映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学校有责任建立学校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对于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要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办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以保证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2、根据教育部和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二)学校课程

1、学校在制定《学校课程开发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独立或与校外有关机构或人员合作开发学校课程。

2、学校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各学校对教师要提出一专多能的要求,将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课程的开发一般应遵循非教材化的原则。

(三)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各学校要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得用其它课程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在课时安排上可贯彻固定安排与弹性安排相结合的原则,以体现课程的计划性和灵活性。

2、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小组,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要建立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综合实践活动予以积极的支持。

3、要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校内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以及信息化课程资源等,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二、教学活动管理

(一)教学计划

1、应按照培养目标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和工作计划,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其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得到贯彻实施。

2、要制定出学校教学工作行事历。要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课、检测、放假,保证每学期授课的周数。学校应严格执行教学工作行事历,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3、教研组应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围绕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在开学第一周讨论制定完毕。应有计划地对各教研组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其落实。

4、备课组应根据教研组工作计划及本年级教学任务,在每学期开学预备周内组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分析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制定本学科教学计划。

(二)课堂教学

1、学校领导和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听取学生、学生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及时改进教学工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校长与校委会成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随堂听课,以真实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常规落实的情况。要指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教师应给予鼓励与支持,对教改效果显著,教研成果突出的教师,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2、同年级同学科要坚持集体备课(详细见集体备课要求),在每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共同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分析重点难点,切磋教学方法,探讨双基训练和能力培养。

3、应结合教学研究课题,每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定数量的教学研究课、示范观摩课,并形成制度。要组织好评课活动,做好记录并存入教学档案,以便学年考核用。要重视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的经验。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两周定时活动一次。按照活动计划研究材料,讨论新课程标准,说课做课评课,教学经验交流等等。杜绝走过场、熬时间,要落实到实处。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务处报告工作,反馈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改进工作。学期末,教研组和教务处要写好教研工作总结,教师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和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存入学校业务档案。教务处要整理编辑论文集交流或推荐到报刊、出版社发表。对教科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4、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发挥名师骨干的作用,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老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每学年每位教师做一次汇报课,每学科搞一次研究课,学校组织一次优质课评选,组织一次观摩课。力争每学年都能涌现出新的教学能手。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三)作业和辅导

1、应制定学生作业的基本要求,规定作业的基本格式,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作业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2、应加强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建立、健全对课内外作业量控制的方法,严格控制学科作业总量,以达到提高作业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3、应经常了解各科作业批改和反馈情况,对不负责的教师加以督促改进。应提倡在作业批改方面作改革和创新,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批改作业。实行分层作业设计改革试验的教师应将方案报教学管理部门批准备案,期末写出试验效果报告。

13.南京市小学学籍管理补充规定如下 篇十三

1、接受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为6周岁。

没有丧失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为正常招生对象,其入学年龄可针对具体情况放宽到7周岁或8周岁。

2、适龄儿童入学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正式常住户口,其户口原则上应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实际常住地、产权证(产权证是指房屋所有权证,持有者是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三者一致。属下面情况之一的适龄儿童,并持有相应的证明,按正常入学办理。

①儿童随父母一方在施教区常住,父母中的另一方是不在南京地区工作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在外地工作、务农或出国定居;父母离异,儿童户口随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常住的。

②儿童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施教区常住的,其父母双方都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及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

适龄儿童随父母户口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处落户的,其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分配住房并实际常住且户口从未迁移过的。

③儿童户口单立,其父母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且户口应与实际居住地一致。

3、小学招收新生不得进行智商等各种测试。任何小学(含民办小学)接(招)收各年段的学生不得进行选拔性的考试或变相考试。

4、适龄儿童与监护人不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常住地址(产权证)不符的,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学校就读。

5、凡是小学新生报名工作开始后出现的适龄儿童家庭住房、户籍变更的,由学校登记情况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校就读。

二、转 学

1、小学生户口因家庭住址变动迁移的,父母(法定监护人)可持有关证明,到户籍所在地学校联系转学,经转入地学校同意后,再办理有关手续。

学校对符合条件的转学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转入学校如班生人数确已满额,也应先予登记,并向家长说明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再由应接受学校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处理,安排到相对就近并有学额的学校就读。

2、转学不得进行入学考试,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三、借 读

1、学生在非户籍所在施教区入学作为借读处理。凡是因故要到施教区外借读的新生,也应先在户口所在地小学办理报名手续,取得学籍后,才能办理借读手续,到借读学校就读,并注明借读年限。

2、学生家庭住房变更,未办理转学,仍在原学校就读的,按借读处理。

四、其 它

1、学生家庭住房(二手房除外)变更,只要其情况符合学籍管理有关规定,

学校应按正常情况处理入学问题。特殊情况由学校上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处理。

2、学生家庭有几处住房的,父母应以一处为相对固定居住地,其子女入学的户口要按规定办理。

3、二手房购买者子女入学的规定:

①一年级新生入学,其父母(法定监护人)应在小学招生报名前办好二手房的产权证及户口迁入手续,并实际居住。

②凡在学生学习中途购买二手房的,根据该学区学额情况安排入学,如施教区内的学校学额已满,本着相对就近的原则,由区教育局统筹协调安排学生就读。

③学校对施教区内二手房的每套住户,只能同时安排一名学生在相应学校就读(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4、拆迁户子女就读规定:

①拆迁户在购买新房后,应按新的居住地,到所在施教区的小学办理就读手续。

②有困难的拆迁户(因各种原因未购买新房的)子女可以在原施教区入学就读。

③拆迁户在过渡期间,确因暂住地与原户口所在地较远,无法在原施教区就读的,持户口簿、拆迁证、暂住证等有关证明到暂住地所属学校办理借读手续,如学额已满,则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到有学额的学校借读,并按规定缴纳借读费。

④所有学校必须严格执行省有关借读的收费标准,按学期收取借读费。不得按学制一次性收取,不得强行要求学生家长另行交纳赞助费或另立名目收费,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拆迁户子女入学。

5、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要认真贯彻“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按国家、省和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6、本规定由南京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14.小学班级管理点滴谈 篇十四

一、选拔和培养合格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 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得力小助手。因此,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拔合格的班干部。要调查了解, 考查实情, 选拔那些团结同学、关系集体、热情认真、乐于服务, 同时又具备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

此外, 好的班干部不是天生就具备班干部的能力, 还需要班主任选择最佳人选之后, 积极培养, 用心指导。班主任要针对班干部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 扬长避短。此外, 小学生年龄小, 能力有限, 遇事喜欢问教师。所以, 教师要有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鼓励他们积极锻炼自己, 放开胆量工作, 要有责任心和班级荣辱感。

教师要注意培养班干部的榜样意识, 树立班干部在全班学生心中的的威信。班主任要让班干部知道他们是班级的表率, 事事都应争当学生的榜样, 代表着班级的形象和尊严, 对班级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但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班内的同学。为此, 他们就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做好班级的领头雁。教师也要注意指导班干部的工作, 树立班干部的威信, 维护班干部的权威。另外, 班主任要教育好班干部, 内部首先要搞好团结, 然后才能够团结同学, 做好班级工作, 进一步维护班集体的荣誉。

二、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是有着良好的班风, 全体学生团结一致, 不断进步, 争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班级大家庭。

(一) 班主任要做好表率

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威望是非常高的, 小学生对教师, 尤其是对班主任的话是言听计从。因此, 班主任要以身作则, 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塑造好自己的形象。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同时, 只有这样, 才更能够更有影响力和说服力。比如, 每当我发现教室内有纸屑或者别的垃圾时, 总是不动声色地轻轻地走过去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每当发现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的时候, 我都是亲自动手摆好, 时间一长, 慢慢地要我动手调整的机会就少了, 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二) 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平时,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良好表现并适当进行鼓励和表扬。同时, 教师也要及时发现那些不良思想和行为, 并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让学生互相监督, 互相提醒, 共同进步。教师还要让每个学生明白, 发现善行善举, 每个人都要给予赞扬;发现恶行, 都要群起而攻之, 要让正气畅通无阻, 让邪气没有立足之地。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言行或者现象, 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召开专题班会, 进行讨论, 以便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 班主任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直到班级的集体舆论, 如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另外, 教师要让学生定期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自我反思, 开展自我批评, 指出不足, 明确努力的方向, 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同时推动集体正确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 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一个班级要想获得好的发展, 也必须有一定的班级管理制度来约束所有学生。制度制定的起始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但是一旦制度定下, 所有的成员都必须清楚、必须遵守。班规面前, 人人平等, 但是, 班主任在针对不同学生的管理上面, 要进行变通, 要讲究管理的艺术, 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集体氛围是否良好, 关系到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以及学生是否能有个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 要在班集体中内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同学关系。教师要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易近人,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既要有母亲般的慈爱, 又要有父亲般的严厉, 既能与学生平等相处, 尊重学生, 又能处处给学生热情的关怀和鼓励。同时, 教师要注意创造条件, 举办一些能够促进学生团结的活动, 让学生之间加深友谊, 互相帮助。

小学班级管理既繁杂又辛苦,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教师与保姆、长辈与朋友等多种角色。但是, 只要教师心中充满爱心, 关心和爱护学生, 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 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 一定到达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四、处理好与科任教师、家长的关系, 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因此, 班主任要善于处理好和科任教师的关系, 与各个科目的教师密切配合, 以便做到教育思想一致, 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班主任需要完成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 还要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工作。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有渗透思想教育和进行班级管理的责任。总之,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关系密切, 不可分开。因此, 班主任要主动与科任教师联系, 交流情况, 密切合作。

此外, 班主任要和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家庭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 班主任要加强家访活动, 真正地走进学生, 了解学生, 并争取家长的配合, 才能够更加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总之,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每一个班级管理上去了, 学校的整体工作才能上去。一个好的班集体, 可以凝聚班内所有学生的力量, 团结同学, 心向一处想, 劲向一处使,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班主任必须具有对教学的忠心和对学生的爱心, 掌握科学的管理艺术和方法, 管理好班级,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出最佳环境。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是关系到学校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节点。本文主要从培养班级干部、树立良好班风、人际交往环境、教育合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5.小学学校教学的管理 篇十五

一、以先进的理念带动学校发展,在办学理念的定位上校长应当有全面的思路

1、制度管理到位,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我校近年来制定出了一整套符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日趋科学合理。对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目标、工作措施、注意的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并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以制度规范教职工的言行,建立起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励教职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形成一种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良好氛围。

2、考核管理到位,提高办学质量。

科学化的考核方式是检验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一是认真研究制定考核细则。依据制度要求制定各项工作考核办法,经过自上而下的研究讨论,修改完善,达成共识,形成考核细则;二是在严格落实考核上下功夫。在考核方法上,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工作成绩考核与基本技能考核相结合,突出教学工作全程考核这一重点。三是执行考核公示制度,提高考核透明度。凡学校组织考核的结果都必须向全体教师公布或公示,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工作中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激发教师改进工作的主动性和认真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四是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做到评先评优不举手,严格按照考核走。形成激励竞争机制,人人力争上游,积极主动做好工作,提高工作质量的良好局面。

3、校长必须率先垂范且与教师共担教学任务

当一个好校长,必须先当好一个好老师。校长必须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其言行和举止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风与学风,其信心和干劲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前进的原动力。校长身体力行,教师才会与你同心同德,共同战斗,出色地完成任务。作为小学校长而言,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校教学水平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校长将学校教育的发展作为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前提工作来做,在教学上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在教师队伍结构上的优化,最终规范完善学校的教育体系。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步骤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

4、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有学校发展计划和办学愿景。

学校管理工作量大面广,要求具体,学校管理者只有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才能有力推进学校管理建设。因此,学校校长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找准学校发展方向的突破口。学校校长一定要善于设计学校办学的计划,学校的发展愿景,从管理关键环节入手,把握计划,抓住时机,对学校发展问题做认真分析研究,做到学校发展心中有数,在办学过程中碰到重大问题校长要亲自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校长应理出每年、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重点,把主要精力用在抓计划抓落实中。

二、抓队伍管理,重培养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我校坚持抓教师的理论学习不放松,确保学习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一是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二是抓好师德行风建设,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2、切实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新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一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吸收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把先进的教学经验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二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重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每学期组织上好1-2节示范课,组织广大青年教师听课评课,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和借鉴平台。三是开展课堂大练兵活动。在上好示范课的前提下,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堂教學练兵活动,根据说课、做课、评课的基本要求,为每位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

一是建立教师培训制。利用学校的校本研修时间,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教育方法,以此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完善全员听课制度。校长、中层干部深入课堂,采取听、说、评、研等方法。开展新教师上见面课,全校教师上转转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青年教师上合格课,以此提升教师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三是积极主动申请教学研讨课。以此开阔教师视野,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要采取请专家进来讲学,走出去参观、学习、培训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校长自身素质的提高

1、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

要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教育,拥有一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引导教师对党的教育方针从理论高度到具体实践的清醒认识,确保教育方针的贯彻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过硬的业务管理能力。

在学习上除了参加上级主管部门正常的业务培训外,要坚持写好业务学习笔记,平时在校内多听课,自己坚持上好一门主课,并力求做到多带课,带好课。管理中要尊重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全面的沟通协调的能力

要学会沟通的技巧,除了协调好学校与社会、家长的关系之外,还要处理好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确保各部门、各个人都能获得工作所需的信息,并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4、积极的开拓创新意识

创新是发展的载体,校长要带动教职工创新,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站在高屋建瓴的高度,管理要有新办法,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运用新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管理学校。

总之,学校管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只有通过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优化,才能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才能发挥科学管理的职能作用,真正达到提高办学质量的目的。

16.代桥中心小学学籍管理制度 篇十六

理制度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根据《小学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小学学籍由学校审核、编制、管理,并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籍管理工作由学校教导处指定专人负责,与班科任建立责任制,设立学籍档案,严格管理,妥善保存。

二、入 学

第三条 严格按照《小学学籍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招收适龄儿童入学,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招收不及龄儿童入学。残疾适龄儿童为正常招生对象,同步实施义务教育,完成规定的年限教育。

第四条 新生注册后便取得学籍,编列学号。学生学号由九位数字编制组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前两个数字代表入学,第三、四两个数字代表乡镇,第五、六个数字代表学校,最后三个数字代表学生号码。学生学号长期不变。留级生和复读生一律使用原编学号。

第五条 非服务区域的适龄儿童,应办理借读手续后方准就读,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并建立正式的学籍。

第六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要填写好新生花名册,并由中心汇总上报教育局初教科。

第七条 学校必须为每个学生建立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登记卡和学籍卡片,不得出现生、籍分离或不符的现象。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登记卡和学籍卡由班主任负责填写完整,填写应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学生真实情况。每学期末由班主任交教导处保管。

三、转 学

第八条 学生因特殊原因确需转学的,由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学校负责审查。乡镇内转学的,由中心审批;跨镇或跨县级以上转学的,需经教育局初教科审批备案后,由所在学校发给转学证明书,并同接受务义教育情况登记卡和学籍卡一起转出。

转学手续一般在学期结束前或开学十五天内办理。

第九条 接收学校根据转出学校的转学证明、学籍卡和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登记卡,经审核完整,即可编入相衔接的班级学习,并在学籍卡中注明。

四、休 学

第十条 学生因病(镇级或镇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无法继续学习的,由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学校查证属实后,报中心批准,并由学校发给休学证明书。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一般不办理休学手续。

第十一条 小学休学原则上以一学年为限,期满不能复学的,经申请可延长休学时间。学生休学期间,学籍仍然保留,不得到其他学校就读。

五、复 学

第十二条 学生休学期满应按时申请复学,复学时应编入休学时的年级学习,并在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登记卡和学籍卡中注明复学时间。

第十三条 学校应防止未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学生辍学,如有学生辍学,班主任应及时动员复学并向校长报告,由学校配合当地政府依法促其复学,并坚持学满规定年限。

六、留 级

第十四条 中心小学原则上实行不留级制度,或留级比例控制在1%以内,其他小学留级比例控制在3%以内。

第十五条 小学阶段只允许留级一次。小学毕业年级一般不留级。不得利用转学和借读机会,随意将学生留级。

七、毕 业

17.李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篇十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常规管理,保证我校九年义务教育的健康、有序、高效发展。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小学管理规程》及省、市有关学籍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本办法。

第二条:凡本校辖区内小学的学生入学、转学、借读、休学、复学、升学、奖惩、毕业等事项,均依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入学和学籍

第三条:凡年满六周岁(截至当年8月31日)的儿童均按规定持户口薄到服务半径内的学校按时就近免试入学。对弱智儿童,可酌情放宽入学年龄。学校不得拒收本区域内学生入学。适龄儿童在规定时限内到服务半径学校办理注册、报到手续后,即取得小学学籍。

第四条:学生入学必须严格遵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区域由县(区)教体局确定,原则上不变,若因故变更时,由教体局根据学校规模和当年生源数量进行适度调整。学生应严格按划定区域报名,严禁择校。对不属于本区域内的学生,学校有权拒收。

第五条:学籍号编排规则:第一、第二位为学生入学年届号(01、02、03……),第三位表示县(区)代号(民乐县为“3”),第四、五位为学校类别代号(城区“00”、农村“01”),第六、七位为乡、校代号(由教体局确定),第八、九、十、十一位为学生序号(由学校按序编排,中间不得空号)。

第六条: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实行《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委托学校,在报名前十五天发给适龄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对达到小学入学年龄,父母或监护人不按期送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者,由乡(镇)人民

政府或学区、村民委员会和学校依据《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共同做动员

工作,动员无效者,由政府采取强制措施,使其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

确保小学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第七条:义务教育阶段应严格禁止学生退学或辍学,任何学校或个人

均不得强迫学生退学。在校学生未经学校准假三日不到校或新生开校一周内不到校,学校应及时进行家访,查明原因,督促其到校;经学校督促后

一周内不到校,学校应及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学

区、村民委员会和学校依据《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共同做动员工作,并

发给《义务教育辍学学生返校通知书》,令其返校。动员无效者,强制返

校。否则按《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辍学学生经动员返校后,一律随原年级就读,确需降低一级上学的,必须经县教体局审核后方可进入低一级年级就读。

第八条:适龄儿童因病不能按时入学,确需缓学者,应在接到入学通

知书五日之内,由其父母或监护人向通知书发放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出

具县(区)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经乡(镇)人民政府或乡(镇)中

心学校和学校批准后,可办理缓学手续。缓学期限为一年,期满后仍无法

就学者,应重新提出缓学申请。

第九条:小学农村按45--50人编班,复式教学班每班人数一般不超

过40人,学校提倡开展小班化教学。

第三章转学、借读

第十条: 学生有下列理由之一者,准予转学

1、家庭住址跨省、市、县(区)、乡(镇)迁移。

2、家庭住址迁离原校服务区,且路途远不能在原校学习。

3、由公办学校要求进入民办学校或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学校学习。

第十一条:本区范围内在校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确因家长工作调动

或家庭住址变迁等原因,需要转学的学生,由家长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

请,经学校同意,并出具转学联系函,由家长到转入学校联系,经转入学

校同意盖章后,转学证联系函交转入学校留存, 转学证联系回函交转出学

校留存,在每年秋季开校(九月份)由学校集体办理异动学籍手续,转入或

转出学校一定要认真审核,不得无故接收不符合规定的学生转入或留级。

外地转入或转出的学生必须有外地学校印章。因不符合手续而造成的一切

不良后果,均由接收学校负责。

本区范围内六年级毕业班一律不准转学。

第十二条:外地学生转入本区学校上学,须持原就读学校出具的“转

学联系函”及其它相关学籍证明材料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后

盖章,家长持“转学联系函”、原学校学籍卡等相关学籍证明材料及转入地

常住户口薄到县教体局审核。经审核符合转学规定,由县教体局统一编排

我校新的学籍号,学生持经县教体局审核盖章后的转学证联系函到转入学

校免试入学。

第十三条:本校转往外地的学生,由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开具

学区统一的转学联系函,转学联系函经转入学校同意并盖章后寄回联系回

函,由学校依据经转入地学校盖章的转学证联系回函到县教体局办理学籍

消号手续。

没有转学证联系回函的学生,一律按流失学生对待。

第十四条:学校接收转学学生,经学校同意接收后,必须经县教体局

审核,编排民乐县统一学籍号后,学校方可安排学生入学就读。任何学校

或个人不得拒收有正常转学手续的学生,也不得接收没有正常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不符合转学规定的学生,县教体局不办理学籍手续,学生必须

回原学校就读。因转出学校手续不健全或不符合转学规定造成失学的,转

出学校应承担责任,并允许学生回校就读。

学校必须保证每位在校学生均拥有民乐县统编学号。否则,造成一切

不良后果,均有学校校长承担。

任何学校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学生转学。

第十五条:在特殊情况下,县教体局有权安排有正常转学手续的学生

入学,学校应无条件接收。

第十六条:借读生是指到非户口所在地就读的学生。学校原则上不接

收借读生。若因特殊情况需借读的学生,其家长应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借读学校同意,县教体局审核批准后入学,并依据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

后安排借读。借读学生在借读期间不办理正式学籍手续,由学校单独造册

登记,并报县教体局备案。

第四章休学、复学

第十七条:对因病(住院治疗将达三个月以上)或其它原因无法继续

学习的学生可准予休学。学生休学,由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

批准盖章后,持休学申请、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到县教体局办理休学手

续,经教体局审核,批准后方可视为休学。休学手续学校必须督促学生家

长在一周内办理,不按时办理休学手续的学生,不承认其休学。

第十八条:学生休学期满,家长应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学校应在学

生出院一周内持学生复学申请和休学申请(休学申请必须是原县教体局审

核盖章的)到县教体局办理复学手续,经县教体局审核,根据学生实际情

况编入相应年级并编排新的学号,学校安排插入相应年级就读。

第五章升 级、留级

第十九条:民乐县小学取消留级制度。不允许学校以任何理由安排学

生留级。

第二十条:对学业成绩优异,提前达到更高年级学业程度的学生,经

学校考核,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学校教导处核实,县教体局审核后可准予

提前升入相应年级学习,并由县教体局重新编排学号。

非毕业年级学生因成绩优异需升入初中就读的学生,必须参加小学毕

业年级考核,方可升入初中就读。

第六章奖惩

第二十一条: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突出,应予奖励。奖励分

三好学生奖和单项奖,高年级还可设优秀学生干部奖。

第二十二条:小学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应坚持以批评教育为主,对极少数错误较严重的学生可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和记过处分。小学不得开除学生。

第二十三条:小学生奖、惩情况应记入学籍档案。

第七章毕业

第二十四条:小学生学习期满,参加了学校毕业考试,成绩合格均准予毕业,发给《民乐县初等义务教育证书》。

第八章学籍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民乐县小学学籍均实行电子档案动态管理,学籍电子档案信息的采集、录入由学校教导处负责,学籍电子档案数据表的字段包括学生学籍号、学生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年级,班级,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异动情况记载和备注等栏目。

第二十六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的学籍档案。

学生学籍档案材料(纸制)主要有:(1)、学生学籍证;(2)学籍卡;

(3)学籍花名册;(4)报到册;(5)学生转、休、复学等异动证明材料;

(6)学生奖惩材料;(7)各科成绩册;(8)学生体质健康卡;(9)其它。

学生学籍档案材料涉及的有关表、册、卡由学校依据县教体局规定统一样式统一印制。

第二十七条:一年级新生办理注册、入学手续后,由学校按照县教体局的统一要求,填写“小学生学籍卡”和“小学学籍管理证”并在开学两周内将新生学籍花名册(并报数据表软盘一份)报县教体局审核、备案。

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有学校教导处负责,学校必须有专人管理,学校应设立档案室,健全规章制度,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要遵章守纪。

第九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学生发生意外事故,学校应及时向县教体局报告事因及处理情况。

上一篇:集团专线接入协议下一篇:安徽省特级教师评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