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活动方案教学反思

2024-09-01

设计活动方案教学反思(12篇)

1.设计活动方案教学反思 篇一

玻璃山中学教师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评比活动方案

书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一节课之后的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积累一段时期就成为一个阶段的教学反思,每个阶段的教学反思积累之后就成为教师不断进步和成长的源源动力。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是教师是一节课和一段时间主要是针对教师自己的一个总结。我校教师书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是我校教学的一大特色,所以在总结以往做法的基础上,本学期我校决定开展全校教师参加的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大赛评比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活动目的:通过教师的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大赛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活动范围:全体任课教师。

活动形式:通过征文的方式,书写在主题研修手册上。活动时间:第五周上交征文,第六周进行评比。

活动要求:

1、要求教师本学期原创,禁止网上抄袭。

2、经领导小组审核,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颁发象征性奖品,并把优秀稿件推荐到双辽市教科所刊登到《精粹教育信息》上。

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车前之

副组长:吴迪

组员:刘文波杨雪陈梅

2.设计活动方案教学反思 篇二

案例式校本教研指的是围绕所研究课题, 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执教者谈教学设想意图和教后反思。听课者进行评议, 提出可借鉴以及建设性的意见等。通过评议, 使执教者受到启发和教益, 又为听课者提供学习研讨机会。为此, 开展案例教学式教研活动, 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大有帮助, 也会不断充实课题研究的经验, 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二、主题确定的缘起

(一) 从教师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

通过各种案例调查表明, 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的我们了解学生, 熟悉教材, 每天都在与学生经历着不同的学习过程。这些常常被我们熟视无睹的教学情境、学习场景, 以及学习的背景生活, 往往蕴含和昭示着教学的真谛。而教师由于重复的日常教学工作, 很少本着研究的态度去发现和把握更多的教学规律。一部分智力水平较高的教师能凭借个人经验较轻松地解决教学问题;可有大部分教师, 尽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但总会遇到一些凭借于个人经验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满和反思, 是开展校本教研的起点。教师一旦追踪某个教学问题, 或者教师一旦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某个教学”问题时, 就产生了“科研”意识, 并尝试性地付诸于“研究行动”。于是, “案例式”的校本教研也悄然而生。

(二) 从实际出发

挖掘我们组现存的潜力, 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学校资源, 找准我们组的优势, 立足校本, 为教师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 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的教研体系。

三、目的预设

1、通过“案例”这个教学窗口, 观察别人的课堂,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2、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教学目标的探讨。

3、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探讨。

4、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讨。

四、实施时间:3月5日至3月12日

五、实施过程具体安排:

(一) 酝酿阶段

召开会议讨论并决定开展案例式校本教研活动, 明确分工, 初探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 确定案例主讲人。

(二) 准备阶段

1、专业引领提升理论

组织教师学习顾泠沅博士的行动教育模式:三实践: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新理念的课例设计——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二反思:更理念反思: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改善行为反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2、提供案例, 撰写设计

在这个环节里, 将案例的文本, 包括实施案例式校本教研的方案, 教材文本, 教学参考等, 印发给组员, 使全体参与者明确案例教研的目标。并且给组员们一些时间, 让参与者搜集各种信息, 探讨问题。

(三) 实施阶段

1、案例交流。

全体老师观摩林海霞老师的研讨课《难忘的一课》。要求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 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 观察课堂中设计的接受程度。

2、讨论案例。

在课堂交流后, 组织语文科组的老师讨论案例。首先由林海霞老师就《难忘的一课》从教材、教法中谈自己教学设计的想法和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等。然后参与的教师针对《难忘的一课》进行提问, 质疑。并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林老师的研讨课进行对照, 找出不同和不足。还有的老师请教林老师如何安排和处理学生间的评价问题、教学过程和方法如何体现知识, 能力, 情感, 态度。听课、执教教师通过评议, 使执教者受到启发和教益, 又为听课老师提供学习研讨机会。

3、思维碰撞

通过观摩林老师的课例, 老师们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后, 写写自己的认识、收获, 也可以是纠误;寻找自己和林老师的差距, 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上, 也可以是教学环节, 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等等, 讨论如何在课堂把教学目标抓在实处的问题写下来, 文章包括:分析研讨问题——反思自身经验——提出解决方案。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 (第一次反思)

4、反思提高

老师使用第一次反思后的教学设计进行实际教学, 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进行调整, 寻找设计和现实的差距, 进行第二次反思。反思、总结是认真反思方案中提出的问题 (自主高效的课堂) 解决了没有, 哪种设计是正确的、有效的, 哪些是无效的。教师通过案例教研把形成的共识和见解进行概括、总结、提炼, 加深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 指导教学实践, 提升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四) 行为跟进阶段

林老师老师在全校上展示课, 和自己原先的教学方案对照, 展示改进成果。

六、反思与展望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 我们还发现案例式教研的优势在于: (1) 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以课题为中心, 围绕课题进行研讨。 (2) 课例教学为研讨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 听课老师来共同探讨, 交流与分享, 得到大量的信息, 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正如日本学者佐藤学先生所言, 学校的改变——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它不可能因为一次演讲、一位名师而发生。然而不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间共同构建相互促进的“合作性同事”关系, 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 真诚地进行相互评论,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实践, 磨炼和升华教师的个体能力,

3.设计活动方案教学反思 篇三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教学应落在孝敬父母长辈的实际行动上,把孝亲敬长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

学情分析:

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心中成了心肝宝贝,越来越多的长辈把孩子捧为“小皇帝”“小公主”。 但同时,他们又对幸福不以为然,对父母长辈所付出的艰辛不能理解,往往是心安理得地接受爱,而没有意识到如何回报父母长辈的爱,报答养育之恩。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法律义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古诗朗读、歌曲播放,体会父母的关爱;通过“感恩行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通过自我体验、情景模拟了解父母的想法,尽可能地了解父母的要求和期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父母、孝敬父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要对父母的生育之情、养育之恩充满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学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教学设计理念】①新课改理念应突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以真诚、热爱、关怀的态度及时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共同寻找孝敬父母的方式,并付诸于行动,自觉地去孝敬、关心父母;②变学习观念引导学生把学习变成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明确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

三、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学策略的制定

1.教学流程示意图:

(导入)多媒体:播放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声音及画面设置情境→ 引出爱洒心间→ 通过对《游子吟》体验→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的爱应该得到回报 → 讲解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 引导学生辩论突破重难点→ 小结,布置作业。

2.教学方法:本课运用的方法主要是情景教学法、体验法、辩论法等。

①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描绘出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

②本课贴近生活,知识点通俗易懂,理解起来不会有太大难度。所以只需要创设情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使知识具体化,因此选用“体验法”。

③生动的课堂须要突出教师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辩论自然可以成为达到这种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使用辩论法,不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策略的实施

1.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准备(1)给长辈洗一次脚;(2)总结自己在孝敬父母方面,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做得不好的方面。

2.课上:

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游子吟》入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建情境。

师:刚才的这首《游子吟》选取了生活中最普通、常见的细节,集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备至关怀。接下来,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此时此刻最能表达我们心声的一首歌。

生:讨论列举歌名(略)。

师:同学们能列举出这么多的歌,特别是很多歌都能表达我们对父母之爱,真让老师非常感动,在这些歌中老师觉得《感恩的心》最能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你们觉得呢?

生:好,我们就选《感恩的心》吧。

师:好,在歌曲选取上我们达成了一致,下面请欣赏《感恩的心》。

小结:唐朝孟郊的这首诗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它从母亲为即将离家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行动中,透露出母亲的无限慈爱;《感恩的心》表达了我们要学会感恩,特别是要学会感激父母之恩的美好心情。

【设计意图】①从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入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打下坚实基础。②此处应对学生说明,孝敬父母要与时俱进,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如果父母做错了事情,我们也不要一味迁就。

师:刚才的这首《游子吟》选取了生活中最普通、常见的细节,集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备至关怀。接下来,请我们同学再来感受一下父母对我们的爱。(放音乐歌曲《感恩的心》。)

3.活动设计:

活动一:“小锋和妈妈”(课本P12)

妈妈为儿子的多动、成绩差而伤心,却为什么总在儿子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你能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爸爸、妈妈为你付出的爱吗?请具体说明。

活动—过程:

生: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父母含辛茹苦哺育子女成长的小故事,或分析教材中小峰的故事。

师:父母不仅赐予我们生命,还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样的恩情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设计意图】1.使学生在讲述父母哺育子女的故事中,体会、理解、感知父母长辈无私的爱和他们的良苦用心,激发学生学会感恩、自觉回报父母长辈抚育之恩,从感情上实际行动上孝敬父母;2.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活动二:比较一些行为(略),体会孝顺父母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并说明这样做是否合适的理由。

活动二过程:

生: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独立回忆、分析并组织表述语言。

师: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理性认识孝敬父母的能力。把对孝敬父母的认识从情感要求这一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层面,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孝亲敬长的责任感,弘扬传统美德的公民意识。理解孝敬父母不仅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

活动三:请结合课本P15表格并对照自己的日常生活说说你们有哪些孝敬父母的表现?谈谈为父母尽了孝心以后的感受。

活动三过程:

学生小组学习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在组长的主持下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师:孝敬父母就是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而且,新时期我们对父母的孝顺,不是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设计意图】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交流孝敬父母的经验、体会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积极性和愿望。2.培养合作学习中倾听、反思、沟通、辩论、质疑、取长补短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3.初步获得在不同场合按照不同要求孝敬父母的能力。4.体会孝敬父母的付出和收获,收获的是情感的增强,心灵的净化等。树立正确的孝敬父母的观念。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注重学生感恩行动的落实。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发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体验法、辩论法、小组讨论等,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情感。特别是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本课教学实践看,多数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游子吟》以及播放音乐《感恩的心》都会被深深地打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还发现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分析问题总是喜欢从自我角度出发,回答问题常常感情用事,时常脱离生活实际;第二,课前很少预习或预习不足,对教材知识点脉络不清;第三,对孝敬父母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未成年孝敬父母是长大以后的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活动或问题既要贴近实际生活又要有代表性、有针对性、有说服力,这样学生参与起来才会有热情,才能真正能起到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E-mail:114153580@qq.com

4.设计活动方案教学反思 篇四

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及《德州市深化师德建设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开发教师的职业兴趣,迸发教师的潜力,张扬教师的职业强势,形成教师的职业特色,达到由“让我成名师”到“我要成名师”的转变。

二、教学反思工作目标五年规划:

(一)教师个人成长目标

由反思--经历--发展--促成--成就型教师

(二)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不是模糊的、偶尔为之的、片断的,而是需要教师认真努力进行的,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系统性,甚至需要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有时也需要教师之间合作进行。教学反思并不单纯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具有研究性质。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A)、书写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智慧的火花”,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 “创新的火花”,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B)、书写方式

1、按时间划分:有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学期反思、学年反思等。如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按类型划分:有备课反思、讲课反思、作业反思、评价反思、检测反思等。

3、按表现形式划分:有反思日志、反思周记、反思小结、反思论文、反思报告等。

4、反思的主要内容:我的不足是什么?我的做法好在哪里?我怎样做才能更好?

四、教学反思的要求:

1、反思日志:每天对自己当下的教学进行反思,形成一句完整的话,用最工整的字写在反思日志上。

2、反思周记:每周对自己的教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或教学中的难点、热点、创新点、艺术点进行反思,用最工整的字、最美的语言、最好的语言结构形成一段话,写在反思周记上。

3、反思小结:每月对自己教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反思,通过过程描述,发现规律,形成感悟,上升为理论,用一篇短文的形式准确地记载下来,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成为自己的生命探索、精神成长、职业进步的路径。

4、反思论文(报告):把自己一学期的教学反思、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所产生的教师专业实践艺术用文章的形式总结提炼形成教育

规律,丰富教育人生。

5、反思收获(成果):总结自己一学年来的智慧反思,用心寻找自己形成的职业实践好习惯以及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品牌特色性的工作,以文字、证书、照片、集册等形式展示出来。提升教育智慧,丰富教育人生。

五、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1、质疑反思:质疑是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对每一节课都要这样反思:“这样做对吗?”“这样设计合理吗?”“这是最佳方案吗?”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发展。

2、归纳反思:过去的经历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零星地存在于记忆之中,而一旦将它们回忆、收集、分析、整理、归纳出来之后,就会成为可贵的教学体会与教学经验,日积月累就会更加丰富。

3、换位反思:教师应时常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这位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反思,对于形成融洽、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形成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4、对比反思:教师要善于向别人学习,经常听同行们的课,特别是名师的课,并以此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

5、评议反思:教师要经常请别人听自己的课,并请别人评议自己的教学,指导教学设计,帮助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

六、教学反思展示平台:

1、反思日志周记展评:每月组织一次反思日志周记展评。

2、反思收获成果展示:每学年举行一次反思成果展示,包括发表文章、获奖论文、获奖证书、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汇编、课题研究、活动照片等。

3、表彰每学年评选十名教师为“前曹镇中心小学教学思想先锋”,进行表彰奖励。

七、表彰奖励:

1、每学期将个人教学反思积分情况进行公示,前十名教师登光荣榜,在师德建设工作室中展示风采,奖励一本教育书籍。

2、每年度将两学期累计积分情况进行公示,授予前十名教师“前曹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思想先锋”荣誉称号,在师德建设工作室中展示风采,奖励一次外出学习培训。

3将每学期教学反思积分按照一定比例纳入教师个人发展积分,作为评先树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前曹镇中心小学

5.设计活动方案教学反思 篇五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简案)一:

一、导入: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释题导入。

二、自由读课文。

三、课文中描写的主要是钱塘江潮来的情景,你最喜欢潮来前、潮来时还是潮来后?

四、学习新课文。

1、你最喜欢课文哪部分描写的潮?为什么喜欢?

2、按学生的汇报顺序,可以先**来前的部分,也可以先**来时的部分,或是潮过后的部分。

3、各部分要点:

A、潮来前:潮的位置,观潮的人多吗?他们有什么反应?

B、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课文中适当批注。请生说说大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注重朗读语句训练。

C、潮过后:江面又是什么样的情景?

五、小结。

教学片断二:

(课上心情平淡,按教案按部就班地讲着,教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要说孩子们都不愿意读,有几个读的也读不出潮来的气势。)

师: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你们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

生1:我喜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起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你喜欢从远处看潮的情景,是吗?

生1:是的。

师:还有没有同学喜欢其他的?

生2:我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你为什么喜欢呢?

生2:这一段写得非常美。

生3:这段写潮来的样子写得很有气势。

师:从哪里看出潮很有气势?

生1: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生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两丈有多高?

生3:一丈是3米多,两丈就是6米多。

师:那有将近三层楼高呢!

生齐:哦!

师:这么高的浪潮是不是很少见?那谁来把潮来的气势读出来呢?

生4:我来读。午后一点左右……

师:刚才那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5:不好!他没有感情!

师:那谁来读?

生6:我来读。午后一点左右……

师:这位同学读出气势来了吗?

大家默然。

师:还有同学愿意试下吗?

(孩子们很安静,但是也表现出了另外一种漠然,很显然,他们没有进入到课文里面去,问了三次以后,班上陷入冷场。)

……

课堂片断三:

(我想问题是不是出在老师本身自己的状态上,所以在另一个班重讲时,决定在细节部分稍作改动,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精神状态的变化!)

师(亲切地):大家最喜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潮?

孩子们叽叽喳喳。

大部分生表示:喜欢3、4自然段。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呢?

生1:这部分写的潮特别有气势!

生2:这部分写的潮特别具体、生动、形象。

生3:这部分的语言也很优美!

……

(孩子们找出了许多乱七八糟的理由!)

师(高兴地):既然大家这么喜欢这两个自然段,咱们就先来学习这两个自然段吧。

(孩子们一听,眼睛都亮了,他们充分感受到了自己的意见得到了老师的尊重。)

师(微笑着):那现在大家就自读3、4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就努力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好吗?

(学生们立即进入状态,放声朗读,个个读得主动、投入。他们都铆足了劲准备展示自己的风采呢。)

(开始交流了。)

生1: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他读得很努力,但气势还不够。我不动声色,没有直接点评他朗读的优劣,而是引领学生都来用手做做翻滚的动作,边做还边配上音——“呜——哗——!呜——哗——!”)

师:浪怎么样?

生(异口同声):大!猛!

师(追问):两丈多高能有多高?

生2:我知道,一丈等于三米多,两丈是六米多,我想,能比二层楼高吧?

师(高兴地):你说得太对了!不过,告诉你们,两丈多,可能有三层楼那么高呢!全体学生:哇,这么高!

师(兴奋地):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学生争着起来读,个个读得津津有味。

生1: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他读的声音仍然有些平直,感情不够充沛。

师: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就开始等啊、盼啊,终于听到了隆隆的响声,看到了潮水的影子。如果你就是观潮的人,此时的心情如何?你会怎样做呢?

生2:我会兴奋地挥舞着手高喊:潮来了!潮来了!

生3:我会拿起照相机赶紧拍照。

生4:我会高兴的跳起来,向潮来的方向张望。

(我让学生扮演观潮的人,想象模拟当时的情境。)

师(高喊):潮——来——了——

学生有的欢呼雀跃,有的下位张望,有的.做拍摄动作……教室里热闹非凡。我又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沸腾”、“人声鼎沸”的含义。再让他们读时,大家都读得兴味盎然,语调富有变化,感情处理得当。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站起来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1:我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生2:我喜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生:我喜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个句子!

师(欣喜地):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齐刷刷地都举起了手,我自己也把手举得高高的。

师(兴奋地):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能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

[教学反思]

在讲《观潮》一课前没有做好硬件的准备倒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做好精神、状态的准备。假如我平淡地、按部就班、毫无激情地按教案讲着一个个知识点,学生们也只是浑浑噩噩地听着,做着笔记。再来要求他们激情飞扬地把课文里潮的那种壮观、那种气势读出来,简直就是不可能的!最后是身为老师的自己都难以把潮水的壮观、气势范读出来了!思及此,自己的缺乏情绪,仿佛有了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我的这种感觉是受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窦桂梅教师的课和报道的启发,《游园不值》——也不是一篇容易讲出激情来的课文,而且还是古诗。可是印象中的窦老师却是激情澎湃的,那节课也是异常地成功。听她讲课会让你似乎无法不集中精力,似乎无法不受她的感染。所以,从那次起我彻底相信了“激情”是有魔力的。

何谓“激情”?字典上的解释是:强烈而激动的情感。也有很多人给出其他的更具体的解释:1、形容振奋人的情绪、激发起人的平静心情、令人雀跃兴奋、喜悦自信、表露人对前景充满希望与渴求的美好祈盼和动力!2、令人神往去拥有,是一个有驱动力的形容词,它放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将具有一泄万里的雄壮画面,这便是激情,它又具有魔力与吸引力,吸引着无数的人去爆发!

当我在另一个班重讲《观潮》一课时,当我兴奋地说:“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这句。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时,孩子们听说老师要与他们比赛,个个毫不示弱,读书的兴致更高了。宣布师生比赛开始后,我首先声情并茂地读完此句,不着痕迹地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对我精彩的朗读抱以热烈的掌声。轮到学生读时,我让他们个人读、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变换形式,人人参与,大家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看着学生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我明白,此时的他们真正体验了朗读的乐趣。

学生的交流比较丰富,但也不免全部合理清晰。为了让学生理清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我将3、4段的话打乱顺序出示在投影上,让学生重新排列。学生通过思考后弄清了作者正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抓住了浪潮由远及近样子及声音的变化写的。顺序理清了,为了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浪潮越来越近、越来越高,声音越来越响的感觉,我别出心裁,将学生分成四排,第一排读第一句;读到第二句时,第二排加进去;读第三句时,第三排加进去;最后一句,全班齐读。新颖的朗读方法再次激起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的声音,将大潮越来越近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整体激情朗读,不仅让我激情澎湃,全班同学也跟着激动起来了。

6.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设计与反思 篇六

教学名称 :《首先有一个苹果》 教学班级: 中班 主要领域: 科学 教学设计背景

在孩子学习数数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单纯的数数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枯燥的,而且对孩子们来说,流利的唱数数字并不困难,困难的是理解数字的概念。所以我想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将枯燥的数数一事变得非常有趣,能以一种既好玩又有趣的方式表达数字的概念,符合孩子形象化的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2.愿意看看讲讲,体验数学故事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故事中角色的数量的不同并能试着根据数量排列故事图片。难点:能根据数量排列故事图片

教学准备

课件《首先有一个苹果》 教学过程

一、开始环节

1(PPT呈现故事封底(每个角色都为1的图片)重点提问:故事中出现了一些什么呢,他们有几样, 猜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讲述数量是1的故事。

(感知数量1,发现故事中出现的主要角色,为之后数量的变化打下基础。)2(变化角色数量,数一数故事中出现的主要角色的数量 师:这个故事要变了哦,瞧,现在故事中有一些什么呢,有几样, 3(小结

故事角色的数量是不同的,就能讲出不同的、有趣的故事。

二、基本环节 过渡语:故事要变了哦,瞧瞧,只有一样东西没有变,没有多也没有少。是什么呀,(苹果)这个故事就要先从这个苹果开始讲起。

1(从1到6的故事(1)理解“首先”

“首先有一个苹果”首先是什么意思, 小结提炼:首先就是最先、第一个的意思,瞧,苹果是第一个出来的。第一个出来的东西可以用首先。

(强调第一个是谁,为之后的排序活动从谁先开始。)(2)逐个回忆故事中的角色

接着是虫子,几条虫子,然后是3只小鸟,接下来是„„最后是什么,(这里在出示3只小鸟的时候可以稍作停顿让序感较强的幼儿能根据前面猜测判断出角色及其数量,为之后的猜测留下线索,而之后的角色及数量则让孩子们猜一猜,说一说理由再验证猜测,让幼儿发现数量上的顺序规律,到5的时候故意少掉一个呈现4只猎狗,让孩子解决:要想让这个故事更有序一些,需要怎么调整。从而感知角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从少到多,并且后面比前面多一。在通过最后一个角色及数量的猜测、解说中验证其掌握程度)(3)为角色配数字,发现角色的数量变化,体会角色的关系。

1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两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然后呢,讲述故事并提问:你发现故事中特别的地方了吗, 小结:故事中角色的数量是从少到多,数字是从小到大。2.从6到1的故事

故事又要变了哦,首先是6只熊,接着会是谁呢,(猎狗)小结:故事中角色的数量可以从少到多,数字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多到少,数字从大到小。

(通过引导幼儿猜测后面该出现的角色及其数量,从而发现少

一、越来越少的关系。可以提示问题:如果要让故事变得有序后面接下来该谁出场了,为之后的操作活动提出数量关系的排序要求。)3.幼儿操作故事排序

试着从1到6,或者是从6到1为故事图片排序。

“首先会是谁呢,请你讲一讲首先是一个苹果或者首先是6只大熊的故事,首先是谁就把它放在第一个,接着再有序地排一排。”

三、结束环节

1(发现角色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是一个苹果后面是小虫子呢,它们之间有关系吗,小虫和小鸟又是什么关系呢„„)小结:故事中的角色是一个一个出现的,而且每次出现的角色总是和前一个角色有关系的。

2(出示6只熊和1个苹果的故事图片。猜测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数量又要变了,这次有6只熊却只有1个苹果,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小结:故事的进而数量的变化,就变出了一个个不同的故事。

四、延伸环节 环保教育、延伸活动

(1)孩子们,到现在我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熊为什么要去追猎人和猎狗呢,(幼儿讨论)小结:是呀,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去保护它。(2)那么小熊去追猎人和猎狗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评析:环保教育能让幼儿知道“猎人捕猎小鸟”这一做法是错误的。而“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能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绘本的欲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教师要站在可以观察到全部幼儿 的地方,切不可盯着个别幼儿观察,给幼儿适当的空间。据中班幼儿是非判断能力,做对的幼儿先交流再纠错,纠错时注意让孩子说说理由,找到该孩子主要是哪里的问题:是手部动作与小脑意识不支配,或是数量关系上的不明确,找到其根本原因加以指导和后续跟进

7.设计活动方案教学反思 篇七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英国女画家佩特·哈群斯 (有译作“佩特·哈金丝”) 创作的一部经典图画书, 其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 而图画则讲述了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这是一本绝对会让幼儿笑得前仰后合的书。喜剧效果来自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永远保持着一个姿态、半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母鸡萝丝;一个是紧跟其后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的贪婪狐狸。

阅读目标:

1.在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中, 获得乐趣, 能开心地笑, 能大胆地想。

2.掌握故事情节,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一个场景。

3.感受画面的美。

阅读重点:

能大胆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充分享受想象与阅读的乐趣。

阅读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一个场景, 用准动词“走、绕、越、穿、钻”等。

阅读准备:幼儿人手一本书、多媒体课件。

阅读过程:

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 重点想象与讲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 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观察扉页, 引发兴趣

“小朋友们看, 这是一个农场, 哇, 好大好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播放课件)

“有房子、池塘、草堆、磨坊、篱笆、蜂房、手推车……”

“有母鸡, 有山羊。”

“这只母鸡还有一个名字呢, 叫萝丝。我们就叫它母鸡萝丝。”

【反思】巧设情景, 导入活动,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幼儿年龄小,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 要想在短短的时间里引导他们学习语言是比较困难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 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在活动前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望, 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靠简单的挂图和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兴趣, 显然是很不够的。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次活动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更易激发幼儿的兴趣, 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巧妙地引出新的活动。教师轻点鼠标, 大屏幕呈现给幼儿农场的全貌, 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我点击画面的同时, 也点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他们情不自禁地说着农场里的一切。橘黄、橄榄绿以及朱红等颜色都被完美和谐地统一在偏黄的夕阳光的暖色调中, 画面色彩更加逼真。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 幼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倾听故事, 享受乐趣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想知道母鸡萝丝散步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看一看。”

播放课件, 把幼儿带进既紧张又搞笑的故事情节之中。

“这天,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它没发现, 一只狐狸在后面悄悄跟了上来。

萝丝走过院子, 身后的狐狸扑了上来。可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 钉耙一个反弹, 狠很地打到了它的脸上。

萝丝绕过池塘, 狐狸扑了上来, 可它扑了个空, 栽倒在池塘里。

萝丝越过干草堆, 狐狸扑了上来, 可它一头扎进了干草堆。

萝丝经过磨坊时脚钩住了一根线, 狐狸扑了上来, 一袋面粉正好浇了下来, 浇在狐狸的身上。

萝丝穿过篱笆, 狐狸扑了上来, 可跌倒在栅栏这边的手推车里。

萝丝钻过蜜蜂房, 可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 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

母鸡萝丝按时回到家, 吃晚饭。”

幼儿听得不时发出笑声。

“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一想, 母鸡萝丝都去过哪些地方?它是怎么去的?”

幼儿回答。每说出一个地方, 课件就出示这个地方, 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体态语言展示一下去的方式及动作。

【反思】化静为动, 突破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天性好动, 对动画较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想尽办法让静止的教材动起来, 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师轻点鼠标, 画面出现了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一个是永远保持着一个姿态、半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母鸡萝丝;一个是紧跟其后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的贪婪狐狸。喜剧效果来自鲜明的对比, 幼儿笑得前仰后合, 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幼儿年龄特点等决定了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教师就轻点鼠标, 带领幼儿回到情节中, 幼儿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谈话活动中, 争先恐后发表意见, 积极地模仿动作、学习词语、理解动词, 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其教学效果绝非几张图片可以比拟的。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 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以喜闻乐见的形式,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 使幼儿群体的语言水平向着强势发展, 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阅读, 沉醉有趣

“这本书, 真有趣, 请你们自己一页一页地轻轻翻, 细细看。想笑就笑, 放松心情。”

教师请幼儿拿起事先放在每组桌上的绘本。幼儿各自翻页阅读。教师到幼儿身边倾听、引导幼儿阅读。

“哇!”“哦!”“哈哈!”“好险呀!”幼儿的喜悦与陶醉一阵漫过一阵, 漫出书页, 涌进教室。

“有趣、开心的画面在哪儿, 谁来说说。”

指名个别幼儿讲述他们心中有趣的、开心的画面, 讲到哪里, 教师把课件画面展示到哪里, 并且校正幼儿的语言, 特别注意个别动词表述的准确性。

(幼儿回答略)

“母鸡萝丝和狐狸之间发生的事情真有趣。下面再把这个有趣的故事两人一组说一说, 你说给我听, 我说给你听。”

幼儿互相讲述、交流。

【反思】阅读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与习惯, 轻轻翻, 细细看, 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 所以我倡导“想笑就笑, 放松心情”。播放课件, 让幼儿一起欣赏有趣的画面, 充分理解故事, 展开想象。个别讲述及指导是为各自讲述作示范, 两个人一组互相讲述、倾听是为落实一个理念:阅读是个人的行为, 人人都要有“被动的能动性”。

●再读扉页, 培养情趣

“这本书的扉页就是母鸡萝丝的一张散步地图。对照地图, 可以一一找出那只狐狸在哪里踩到了钉耙, 在哪里栽进了池塘……你能来找找看吗?”

(幼儿回答略)

“这本书太有趣了。不仅故事有趣, 而且画面的色彩是偏黄的暖色调的, 很亮很温馨。我们再从头至尾欣赏一遍。”

慢慢地播放课件, 幼儿边看边听边欣赏。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女画家佩特·哈群斯 (课件出示作者的头像及名字) , 她还创作了《蒂奇》、《金老爷买钟》等作品, 我们还可以去阅读她的其他绘本。”

【反思】互动活动,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通过与多媒体互动, 再次展示的农场是母鸡萝丝散步的场所, 让幼儿找出狐狸受挫的地点, 实际上就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为此, 在教学的结尾部分播放课件并进行整体欣赏。推荐了作者的其他作品, 拓展了幼儿阅读的空间。

《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 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 儿童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 幼儿期又是形象思维、直接兴趣等心理现象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 幼儿教育要突出准确、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 即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形式将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 这与幼儿的认知需要非常吻合。

8.设计活动方案教学反思 篇八

一、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热身

有效的热身活动使学生明确任务目标,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顺利进入文本学习做好铺垫。

1.教师A的热身活动设计得直截了当,直奔主题

活动:Free talk

T:Hello, boys and girls, here comes a new friend. Whos he? T: Say hello to him. S: ...F: Hello, children, Im father Christmas. Today Ill show you a story about Christmas...S:... T: You all want to be good students. I will give you s surprise.And...T: Do you like Christmas trees? Do you like Christmas? Lets enjoy some pictures about Christmas.

教师A利用 Father Christmas引出本课主题Christmas,以及他带来的惊喜——学什么?怎么学?

2.教师B的热身活动的设计采用了猜谜游戏的方式

活动:Read and guess

For example:(1)Mr Shen: tall, small eyes, speak English

(2)Christmas tree: green, big and tall, some beautiful things on it

(3)Christmas stocking: long, red and white, some gifts in it

(4)Father Christmas: lovely, old, give children gifts.T: Theyre all for Christmas. T: So this class, our topic is about Christmas.

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B有意利用自己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给学生四个礼物,让他们根据提示语来猜猜里面都是些什么礼物,既激起学生好奇心,又顺利引出词组Christmas tree,Christmas stocking,Father Christmas。

比较与反思:可以看出,教师B在备教材时做到了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用猜谜游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由猜谜引入了本课的主题Christmas,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顺利输入新知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教师A用father Christmas直接导入,目的是引出本课主题Christmas,活动形式不错,但活动设计过于单一。当学生知道Father Christmas带来的惊喜是让其学什么和怎么学的时候,一点惊喜的表情都没有,可见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而后虽让学生欣赏关于圣诞节的图片,但师生间缺少应有的互动,这样的铺垫并不能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课堂气氛不佳。

二、巩固环节的比较

教师A的教学过程:

活动一:通过连线的方式以及用first,next,then,finally将文本内容串联起来检测学生对于本单元story time的理解是否到位。

活动二:T:Lets learn more about Western holidays.让学生了解更多西方节日,知道中西文化差异,对学习英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教师B的教学过程:

活动一:拓展想象。

(1)T: If you and your group members are on your Christmas holiday, what do you do before Christmas? (Talk in groups first, and then tell me. )拓展想象

(2)T:Who puts the presents in the stocking? (Look, heres a stocking.)If you have a stocking, what presents do you wait for? Why?拓展想象

(3)T: what presents do they get? What else do they eat? What do they do after lunch? Imagination can make our words more informative.

活动二:T: Besides Christmas, there are many other interesting holidays in Western countries. You can read the short passage in groups after class. Next class, lets share together.

比较与反思:教师A设计的巩固环节的任务并没有体现故事教学的层次与过程,学生的思维始终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思维的碰撞、积极想象带来的乐趣,英语学习始终处于浅层次。而教师B的设计是在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开放性活动,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通过此次听课的学习与反思,笔者也认识到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实际需要来定位教学目标;设计的活动要层层深入,同时活动的设计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想象与创造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活动设计的高效性。

9.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九

活动主题:

《猜猜我是谁》

活动名称:《相邻数》

活动领域:数学

执笔:邵雪晴

个性策略:活动反思: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知道一个数和它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根据已有条件寻找不一个数多1和少1的数。

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活动准备:

图画纸若干、礼花视频和范画、排笔刷、水粉颜料。

活动重点:

享受创作的趣味性,感受礼花在夜空中绽放的美。

活动难点:

能用鲜艳的蜡笔描画、组合、重叠长短不同的线条,并运用蜡笔和排水画进行创作。

礼仪教育要点:

学会合作,团结小朋友。

活动过程:

一、复习倒数**数学说顺倒数,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要跟小朋友玩个小游戏,教师组织幼儿玩顺倒数的游戏。

要求:我说倒数,小朋友们就说顺数。

二、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1、师: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1)师:今天我们来猜一个有趣的谜语,看看谁猜的最快?

(2)师:说它像花不是花,用火点燃它才开,五光十色真美丽,大人小孩都爱它。猜猜是什么?

2.通过身体表演礼花绽放的模样,欣赏视频礼花,感受礼花在夜空中绽放的美。

(1)师:你们猜的真准确。你们想扮演礼花吗?(请小朋友想象并表演礼花绽放的模样)

(2)师:你们表演的礼花真棒,那谁知道什么时候燃放礼花呢?你见过的礼花是什么样子的?

(3)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视频礼花,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礼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有哪些美丽的颜色?

(4)师:我们看到这么美丽的礼花,那你看到的礼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他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礼花,它们再夜空中千变万化、形态各异,有的闪闪发光像夜空中得星星,有的无光十色像天边的彩虹,有的像城市中的霓虹灯,真的非常美丽。

3.引导幼儿观察欣赏礼花的图片和范画。

(1)师:这么漂亮的礼花,你们想画吗?

(2)师:礼花是怎么画的呢?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礼花画展,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礼花运用了哪些线条和颜色?是怎么画的?(教师观察指导点、线、颜色等)

(3)谁来说说你发现的礼花它是什么样的?运用了哪些线条?是怎么画出来的?它们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呢?

4.引导幼儿在观察礼花图片中理解创作礼花的方法。

(1)师:先用蜡笔画好礼花,为了使礼花在夜空中闪闪发亮,老师教小朋友用黄色的蜡笔再礼花的花心和礼花的四周画出点点。(请小朋友轻轻点,不要损坏画纸)

(2)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空呢?

(3)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用你们说的颜色试一试。(4)怎样来做呢?(用排笔刷蘸颜料覆盖整个画面,水性颜料会被油性画面排开,这样的方法叫做排水画法。知道了吗?)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师:先想一想你要画什么样的礼花,有了自己的想法,准备好自己的蜡笔,老师为你们颜料,赶快去试一试吧!(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重叠、组合的技能表现礼花)

(引导幼儿在纸上画出好朋友的模样或者好朋友喜爱的物品。)

活动延伸:抽空将孩子的作品分享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礼花是怎样画的?运用了哪些线条?分享完贴在作品。

方案二:《法制教育》优秀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教材概述

本主题针对《专题教育》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主题的内容源自教材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针对学生身边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不法侵害问题,设计了两个任务:青少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青少年人受到的不法侵害及面对不法侵害的态度。要求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建议。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护;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4.能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青少年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看问题又很片面。

2.青少年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

3.青少年的学生易受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自主探究策略,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教师是引导者;教学活动之前的问题设置,任务要明确;提前向学生呈现评价学习活动的量规;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人教课标版《专题教育》教材。

为本单元学习而设计的主题探究课件。

提出问题:

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青少年犯罪已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其中15-16岁少年犯罪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里极易扭曲的青春危险期,不良的心理如果不及时的矫治,就会形成心理障碍,而变态心理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直接诱发犯罪。

另一方面,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破坏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违法犯罪也呈增长趋势。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因此,青少年不仅要懂法、守法,还要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成长为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

所以,我们希望同学们多了解一些法律常识,知道哪些行为是触犯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知道法律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哪些规定,知道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针对上述的问题,设计了《法律伴我成长》的主题探究活动。

任务动员(需一课时):

1.交待本主题探究活动的目的、内容。

2.明确任务、要求:

任务

(一):

查阅资料,了解本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并总结出较常见的违法犯罪类型和方式。

调查本校学生是否存在这些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不良心理或行为,从具体个案入手,调查产生此心理或行为的深层原因。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合理化建议。

写出调查报告。

制作汇报课件。

任务

(二):

从本校学生入手,调查未成年人容易在哪些方面受到非法侵害。

自行设计调查表,了解同学们在受到非法侵害时的态度和反映。

针对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比较常见的侵害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出未成年人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写出调查报告。

制作汇报课件。

3.教师提供视频资源、与本探究活动相关的网址。

4.教师辅导调查采访的技巧和方法。

技巧包括:采访时机和场合的选择,提问的基本要求,提问的方式方法,善于观察与倾听,注意材料的核实。

方法包括:口头采访、座谈采访、电话采访、隐性采访、网上采访等。

5.教师辅导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6.学生分成两大组,各负责两项任务中的一项,可以抽签决定。并进行组内分工,如:家庭组,学校组,社会组,利用课下时间调查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学生讨论如何更好的完成本组的任务

调查研究:

教师活动:

1.教师查询关于法律的网站,下载必要的资料。

2.教师制定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维度及评价量规框架。3.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应对策略。

4.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予以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多种渠道搜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资料、案例及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资料、案例和相关法律条文。比如上网查阅资料,到当地司法机关采访,尤其是少年法庭的协助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资料。

3.调查本校学生不良心理或行为时,先通过学校教导处、班主任了解概况,知道学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然后选取比较典型的问题,采访学生或老师,挖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

4.设计调查问卷时要事先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掌握学生不能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比例和原因。

5.完成调查任务后,根据调查笔记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从实际的调查结果出发,数据、事例应真实可信。在此基础上,各组对这些现象统计、分析,并深入思考、集思广益,表明本组的观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或对有关部门的建议。

交流汇报(于两周后进行,需二课时)

1.教师先讲明汇报的注意事项,包括时间(汇报每人不得超过20分钟,提问与答疑每组不得超过5分钟)。

2.主持人可以由学生担任。

3.学生分组汇报,在交流会上扼要介绍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必须配以课件),并回答师生评委和其他同学就调查报告所提出的问题。

4.两组分别向师生组成的评委会提交调查报告,评委会从报告的材料、数据、采访范围、观点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5.教师对每组的表现给予一个总结和评价。然后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整个主题的内容再整理一遍,进行一个归纳总结,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

六、教学评价设计

各组根据交流会的意见、建议,修改、补充、完善调查报告,在广播或宣传栏中向全校师生公布,引起大家的警醒。

评价的维度:学生课前搜集材料和信息的投入程度;学生探究水平,小组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情感态度的转变。小组成员分工表:

组别探究任务

组长小组成员

分工情况:

成员调查情况说明:

进度安排:(请小组讨论后,对将要进行的探究进行一个时间上的规划)

成员收获自评:(请小组讨论后,对调查结果的初步整理)

推荐资源:(请推荐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更好的资源)

小组汇报量化评分表

项目1分2分3分4分5分

收集信息情况没有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很少。收集了一些与主题相关资料。收集了较多与主题相关资料。收集了很多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调查情况范围小,不深入。范围较小,不深入。范围一般,不够深入。范围较广,有一定深度。范围广,调查深入。

调查报告条理不够清晰,数据、事例不够翔实,观点不明确,解决方法可行性小。条理较清晰,数据、事例较翔实,观点不明确,解决方法可行性小。条理清晰,数据、事例较翔实,观点不够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条理清晰,数据、事例翔实,观点较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条理清晰,数据、事例翔实,观点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完成所有工作情况未按时完成大部分完成按时完成能提前完成提前完成,且质量较高。

注:计算总分时,可以按照以下比例:完成者和同学的评分各占20%,评委会的评分占60%。

七、总结和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举行,使同学们既学到一些关于法律常识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又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广大同学都纷纷表示要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认真反思,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彻底革除不良习气,争做学法、守法、护法的文明学生。

方案三:大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一:集体舞《快乐圆舞曲》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蹉步动作,完整合拍地随音乐舞蹈。

2、利用已接触过的简单动作来提示新学习的舞蹈动作。

3、注意避免在蹉步移动时拉倒舞伴和被舞伴拉倒。

活动准备:

手腕花、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准备性律动

1、幼儿坐成圆圈,右手套花环,坐在椅子上复习准备性律动。

2、站成单圈,加入转身、拍手动作,再次复习律动。

二、学习蹉步动作

1、教师示范蹉步移动动作。

2、练习随音乐的蹉步移动。

3、听音乐完整练习a段动作,理解准备动作将会怎样提示舞蹈的动作方向。

4、两两结伴,探索击掌和对转方式。

三、完整随音乐舞蹈

1、随音乐将动作完整练习。

2、加入姿态的要求完整练习。

活动二:打击乐《解放军进行曲》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旗操的基础上,学习用圆舞板、小铃、铃鼓等乐器演奏《解放军进行曲》。

2、根据旗操的动作、节奏型拍出节奏,探索大鼓的配器方案。

3、向解放军学习,能以饱满的精神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一、听乐曲《解放军》进行曲

1、今天,我请大家听一首曲子,一边听,一边想,这是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2、解放军是怎么走的?(请个别幼儿试试)

3、在教师带领下,集体复习旗操。

4、转换节奏型。

5、老师做旗操动作,幼儿拍手转换节奏。

二、使用乐器,幼儿看指挥练习

1、学习看老师的指挥。

2、第一段齐奏,第二段看老师指挥分组演奏。

3、小结幼儿演奏情况,引导幼儿解决困难之处。

4、出示大鼓,探索应该加在什么位置上。

5、集体练习听音乐拍大鼓节奏。

6、请幼儿演奏大鼓,其余幼儿看指挥演奏乐器。

7、出示指挥棒,全体

幼儿起立模仿军乐队演奏。

活动三:歌曲《兔子和狼》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习边唱边表演。

2、根据故事情节,在集体讨论中提炼、填充歌词。

3、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回忆熟悉故事内容。

二、倾听旋律,提炼歌词,词曲匹配

1、倾听琴声,了解旋律。

2、幼儿随较慢的琴声尝试自己编歌词。

3、师生共同提炼歌词。

4、教师表演,幼儿唱歌。共同边唱边表演。

三、边唱边表演,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1、分角色表演歌曲。

2、小结相互接纳的好处。

活动四:乐律活动《捉螃蟹》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合拍地做出舞蹈、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2、知道音乐变化的时候教师和同伴的体态可以提示自己做出音乐匹配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的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讲的是一个小动物,是谁?(幼儿自由发言)

2、它有好多好多的脚?是谁?

二、师生共同创编,学习游戏动作(放音乐)

1、创编、学习螃蟹手脚跳舞的动作。

2、创编、学习螃蟹横行、吐泡泡的动作。

3、创编、学习螃蟹挠痒痒、舞蹈的动作。

4、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整听音乐学习。

三、探索幼儿规则

1、倾听、捕捉音乐,创设游戏情景。

2、共同讨论,确定游戏规则。

四、听音乐游戏

1、了解在动作转换时可以提示自己动作的方法。

2、随音乐游戏,注意不碰撞同伴。

六、带领幼儿随音乐舞蹈若干遍。

方案四: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有趣的纽扣

推荐活动名称:有趣的纽扣中班数学活动

设计意图:鉴于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10.设计活动方案教学反思 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会田间管理的工具的使用,学会田间管理的方法。

2、了解给菜如何浇水,给庄稼如何田苗等,菜园浇得勤,庄稼除草的方法。

3、体会劳动的艰辛,珍惜幸福的生活。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给菜园定期浇水

2、教学难点:如何给玉米间苗,如何给棉花间苗。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水桶、盆等 教具准备:水桶、盆等

教学安排:课上10分钟,田间半小时 教学过程:

1、汇报交流、管理方法 1小组内讨论

2选派代表交流管理办法

3教师小结:刚撒上的种子的哪个组用喷壶喷洒少量的水,如果喷的多会把种子冲跑,如果大量喷水会把种子喷实,影响种子生命,长出菜苗后,可用边浇的方式,即水量要大,让水流进菜地。玉米的间苗,每穴玉米只保留两棵长得较粗壮的苗,在玉米苗(用我们的尺子)20cm的尺子左右时进行间苗。

2、根据需要选派代表。

1菜或庄稼已种上,不能再让那么多同学进地,可每每组选一两个代表轮流选人进地管理。

2选好代表,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地管理,剩下的同学在教室内写种地日记。

3、回教室休息并小结

1菜园组长每天选派代表浇水,玉米、棉花不用费太多时日。2写观察日记

11.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方案的设计策略 篇十一

案例1:学习英文八种颜色的单词,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物品的一小部分,让学生来猜。

T: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Guess: What color?

S: A plane/ bird/ frog/banana, etc.

T: Boys and girls , you should say“A yellow plane/ banana?”

由于只展示物品的一小部分,误导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学生过于兴奋,无论教师的声音怎样提高,总是无济于事,最终,由于活动时间远远超出预设,导致没完成教学任务,更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2:教师把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T:Close your eyes

(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老师迅速抽掉一张图片后)

T:Open your eyes. What is missing?

S:…

这样猜过几次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并大声说:“Try/ Me.”。大约四分钟左右,学生就能比较熟练地说出这些单词了。

反思

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复习与巩固单词。在教学中老师都适时并精心地设计了“猜”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性都高涨,课堂气氛都热闹非凡,但是教学效果差异很大。案例1中虽然学生参与度高,但由于彩色图片呈现的方式不科学,误导了学生的注意力,最终没能达到教学目标。如果这样设计就会事半功倍:给出物品60%以上的图片,或是某一颜色为主体的整体图片让学生猜测,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物品的颜色上,就很容易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颜色的单词和语句。案例2中的活动方案设计既有递进性,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竞争式的学习,必然能实现有效学习、高效学习。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英语活动方案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要符合五个条件:

1.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活动要求

目标是活动方案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学起着引领作用。所以,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并根据不同的活动目标,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并提出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或操作流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有的活动能调节课堂气氛,有的活动能深化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有的活动能提升口语表达的流畅性,有的活动能优化学习策略等,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目的合理选择;要明确告诉学生是先讨论后交流还先交流后讨论,是动口还是手、还是多感官并用,这样才能提高活动的指向性和有效性。

2.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一节英语课若从课堂活动的角度来分析,一般会有几个大的活动,大活动之内又包含一些小活动,大小活动之间都需要衔接有序,各个活动要呈递进式深入。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层次性与递进性。如果忽略了这些要素,学生参与活动的面或许很广,课堂气氛又或许很活跃,但对于学生的语言训练却停留在机械操练的层面上,无益于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来说,设计的活动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在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例如案例2的教学活动设计就体现了这些特点,老师先抽掉1张图片,接着抽掉2张图片、3张图片,活动难度不断加深,但趣味性并不减弱。

3.要有真实性和生活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让学生在语境中、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特别关注学生周围的生活事实、自然现象和他们了解的科普知识等内容,让学生感觉英语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英语。在案例1与案例2中,猜颜色与猜动物都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生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4.要体现灵活性和实效性

教师所面对的课堂是动态的、无法复制的、不可完全预设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多角度、多方位、多维度思考问题,做到灵活多样,并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从而实现活动效能的最大化。案例1中由于设计的偏差,学生偏离了目标,但教师意识到后能及时提醒学生,虽然没有达到良好的调整效果,可说明了教师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意识,只是调控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实施活动方案时,既要考虑活动的预设性,更要考虑活动的生成性,一切从实效出发,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5.要考虑活动设计所需的时间

要保证高质、有序、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在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完成活动所需的时间。同样的活动,会因内容、难度、形式、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的差异而不同。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切忌“差不多”,否则,就会出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未进入角色,教师已宣布进入下一个活动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活动,虽然个别学生或许有运用英语的机会,但大多数学生处于茫然或观望状态。整个活动场面看似热闹,但实际教学效果很差。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对活动的时间进行精心策划,上课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微调,才能保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浓厚,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英语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增强学生的英语素养。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把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科学设计活动方案,才能激活思维,不断提高学习的技巧和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2.设计活动方案教学反思 篇十二

1.1项目概况

隆海·聚龙湾居住区项目位于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风景区, 依山傍海, 风景秀丽。北依车轮山, 南邻龙湾海水浴场, 远眺琅琊台主景区, 西侧距离滨海大道约一公里, 交通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

该项目由青岛隆海集团有限公司琅琊台度假区分公司开发建设。工程占地约675亩, 拟建设高品质的绿色生态海景住宅。其中还包括企业会所、人工沙滩、沿海岸线游艇码头、小区幼儿园、沿街商业、主题迷你型酒店等辅助小区配套设施。在满足改居住区人业主提供“第一居所”这以基础之上, 以丰富多样的配套设施为业主提供“第二居所”。

1.2基地背景 (历史典故)

琅琊台风景区有这样一个历史典故:秦始皇3次登琅琊, 一住数月, 从内地迁来3万户百姓, 修筑起琅琊台, 并刻石纪功。琅琊台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东渡日本的启航地。

所以, 琅琊台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 是琅琊文化的一个重要凝聚点, 是学者文人访古探幽寻梦的地方。1994年以来, 中国徐福会多次在这里举行全国和国际徐福学术研讨会及徐福遗迹探访活动。胶南市人民政府年年在这里举行纪念徐福东渡日本的庆典。

或许, 这样琅琊台本身所具有的这样一个历史典故同该居住区总体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并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但从不论是把它作为一场地本身的文化背景, 还是售楼时的一个小噱头, 也都会给该居住区增光添彩。

1.3基地区位及现状条件

项目基地区位分析:基地位于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风景区, 依山傍海, 风景秀丽。北依车轮山, 南邻龙湾海水浴场, 远眺琅琊台主景区, 西侧距离滨海大道约一公里, 交通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

1.4规划控制条件

(1) 用地性质:居住用地。

(2) 用地面积约675亩, 合计45万平方米。

(3) 建筑用地分为三块用地。其中A地块88亩, 合58808.45平方米;B地块62亩, 合41578.86平方米。A, B地块容积率小于0.4, 建筑密度小于35%, 绿地率大于40%;C地块525亩, 合349988.08平方米, 容积率1.0, 建筑密度不高于30%, 绿地率不低于35%, 建筑限高40米。

1.5每套户型建筑面积参考

(1) 双拼别墅住宅300~500平方米;

(2) 联排别墅住宅250~300平方米;

(3) 叠拼别墅住宅170~250平方米;

(4) 多层住宅85~140平方米, 宜布置花园洋房形式;

(5) 个别景观等比较好的位置可布置较大建筑面积的别墅户型;

(6) 居住区会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

(7) 每种户型所占小区建筑面积整体比例由设计单位根据规划布局拿出初步意见后共同研究确定。

如图2所示, 根据任务书所拟出的基地规划控制条件, 左边两块面积较小的基地所要求的容积率也较小, 所以在方案总体规划和户型产品设计时, 主要考虑布置双拼别墅和联排别墅, 层数均为三层, 且多以平屋顶为主。这样利用基地本身的高差变化以及对原有基地的改造 (挖土方, 填土方, 加垫半地下车库) 等方式, 争取达到景观价值的最大化, 使得后一排的别墅可以越过前一排的屋顶看到海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海景别墅”。

然而第三块较大的基地 (最右) 要维持容积率1, 则需要考虑布置多层 (六层) 和小高层 (八层, 十二层) 。但在销售价值上来说, 多层和小高层的售价较别墅的售价低, 因此针对这一点, 我们给出的方案是在现有路以北的小地块布置多层和小高层;在现有路以南的大地块全部布置别墅。让经济效益价值高的别墅能尽可能多的看到海景以及尽可能多地拥有开阔的视野;然而在布置多层和小高层的地块, 部分楼层必然会有所遮挡。对此, 个人觉得可以通过小区内部造如较为常见的庭院, 绿化以及公共活动空间;再者, 可以通过布置沿街商业或者商业内街, 主题风情街等方式来弥补此地块较为次要的地理位置, 较少的开阔视野和海景视线这一缺憾。

2前期基地分析

2.1基地高程分析

如图3所示, 整个基地呈北高南低, 从北至南逐渐变低的走势。最低点即海平面标高为0, 最高处达40米。建筑红线内部最高处标高34米, 最低处9米, 红线内的基地亦呈北高南低的走势。

根据地形的起伏变化, 可得知在基地的北部宜布置多层和小高层, 南向沿海最近处宜布置双拼别墅 (经济效益最大化, 景观视线最优化) , 中间则适合布置联排别墅和叠拼别墅。

2.2地形剖面利用和改造

图4为基地地形剖面图, 可以看红线内部的基地北高南低, 最高处和最低处的高差为20米左右, 这个高差对于整个基地的尺度来说, 是相对比较平缓的。这样的基地条件在布置住宅时会导致住宅之间的视线遮挡, 即后一排别墅被前一排别墅屋顶所遮挡, 看不到海景, 没有开阔的视野, 如图5所示。

这是右边基地的一个现状剖面图。假设我们把拟设计的几种类型的别墅, 即双拼, 连排, 叠拼以及基地北部的六层和十二层住宅。将这几种户型画出剖面图, 每一种户型作为一个小体块放在基地上面, 在满足青岛市日照间距规范 (遮挡建筑的长边与被遮挡建筑相对时, 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1.6) 前提下, 可以粗略地统计出这个基地剖面上面, 处于用地红线中部的地形走势从南至北逐渐变高, 但走势较为平缓, 因此放在其上的五栋联排别墅几乎都被前一排的屋顶所遮挡而看不见海景。多层住宅有一半以上的户数被遮挡而看不见海景, 没有开阔的视野。因此, 对原有基地的改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案。

图6是经过改造后的地形以及其上的户型布置方式。具体改造方式如下: (1) 最靠海一排的双拼别墅基地下填土方, 使其垫高半个层高; (2) 第二排连排别墅基地下填土方, 使其垫高半个层高; (3) 第三排至第五排各自设计层高为2.8米的半地下室; (4) 第六排连排别墅和第七排叠拼别墅设计可合用的半地下室; (5) 第八排六层公寓和第九排12层公寓设计可合用的半地下室; (6) 第十排12层公寓设计层高为2.8米的半地下室。

经过以上几种地形改造方式以后, 可以粗略地统计出:增加两栋联排别墅共8户可看到海景, 增加两层多层住宅共十户可看到海景。

因此, 对于原有基地高差的改造 (挖土方、垫土方、设计半地下室或者全地下室垫高户型的标高) , 是解决原有地形各种类型的户型前后排相互遮挡的较好的有效方式。

2.3用地等级分析及户型成品分类

2.3.1用地等级分析

通过对基地的各个地块进行景观, 朝向, 噪音干扰, 建筑视线干扰四个方面分析, 把基地按照土地价值的高低分为四类用地: (1) 第一类用地靠海最近, 拥有最好的景观视线, 视线无遮挡, 基本无噪音干扰, 第一类用地主要考虑布置双拼别墅; (2) 第二类用地靠海较第一类用地稍远, 用地内有水系景观, 景观较好, 视线稍有遮挡, 第二类用地主要考虑布置连排别墅; (3) 第三类用地景观河朝向都更为次一些, 视线有遮挡, 有噪音干扰, 第三类用地考虑布置叠拼别墅; (4) 第四类用地在现有主干道附近, 景观和朝向都较差, 建筑有遮挡, 噪音干扰较大, 第四类用地主要考虑布置多层 (6层和8层) 和高层 (12层) 公寓。

这四类用地分析将用于之后的户型成品设计, 而基地南面的海景和基地中的三条水系 (可改造为水景) , 则是用地分类和之后的户型成品设计的一个重要考量的依据。

2.3.2户型成品分析

基于之上用地等级分析相对应, 户型成品分析图 (图7) 主要是表达各种类型的别墅户型以及多层和高层的分布情况以及户数的多少:

(1) 红色块代表双拼别墅, 布置在靠海最近, 视线无遮挡的基地, 也是整个小区价值最高的户型;

(2) 黄色块代表连排别墅, 有3连排, 4联排, 5联排不等, 价值较次于双拼别墅;绿色块代表叠拼别墅, 1-2层为一户, 3-4层为一户;

(3) 紫色块和蓝色快分别是12层公寓和六层公寓, 赭石色代表8层公寓, 分布在基较次要的位置。

规划及建筑方案要求:

(1) 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应满足《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试行) 的要求;

(2) 户数与车库 (车位) 数量比例可按1:1.2设计;

(3) 住宅日照间距系数按1.6设计;

(4) 采暖采用天然气炉供热方式;

(5) 设置太阳能供应热水系统;

(6) 设置小区配电室, 供电半径不宜大于400米;

(7) 考虑燃气调压站、污水处理站规模及位置;

(8) 考虑垃圾排放设施;

(9) 别墅住宅每户宜设置地下室;

(10) 考虑综合管网 (电、通讯、给排水、燃气) 的摆放布置。

3人工沙滩设计

无可厚非, 沿海人工沙滩的设计好坏是考量整个小区规划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整个基地依山靠海的地理优势, 要提升整个居住小区的品质, 关键也在于沿海沙滩的设计。现有基地上, 海岸线附近是当地居民的鲍鱼池和海鲜养殖场, 这也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当地气候, 水质都是相对较好的。这里, 我们在考虑沿海人工沙滩的设计时, 考虑了保留部分的鲍鱼池, 而非全部改造。有所保留, 在于保留场地原有的气息, 起一个新旧过渡的作用, 如图8所示。

图8为景观分析示意图, 红点所在的位置标出了具体的做法。

3.1白色块区域是原有场地的养殖场, 我们将场地这部分的鲍鱼养殖场, 连同基地海岸线最东边的鲍鱼养殖场一并保留了下来, 保留原有场地的历史气息。

3.2图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做法:人造沙滩和人造沙滩游泳池;海边会所以及海边栈道。海边栈道在空间形态上似连非连, 和每个人造沙滩和人造绿化景观相互呼应。海边会所所起到的功能作用和小区内会有大致相同, 只是商业性稍强。这样看来, 整个沿海人工沙滩的设计与小区规划在空间上相近但在功能上相联系, 两者都是一个成功的沿海生态居住区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4结语 (总结与反思)

(1) 本篇论文内容着重在于建筑方案设计前期场地分析以及规划。参与这次项目, 让笔者学会了在场地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同时理性地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从最开始的认识场地、分析场地, 到产品设计、总体规划, 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 一个好的居住区规划是让这个规划方案本身能够经得起各方面的考量和讨论, 并且能够有足够的弹性空间去改进和提升。

(2) 论文写于此, 希望个人在接下来的参与该项目的过程中, 能够用之上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学习和提升。并且也能有这样好的机会以论文的方式将自己参与项目的部分总结出来已供老师评阅。

摘要:本文以笔者在重庆实习时参与的方案项目——“隆海·聚龙湾居住区规划及建筑方案”为例, 系统地分析了该项目前期场地的总体规划, 并提出了一些在学习建筑学期间对实际参与工作项目的心得与反思。

关键词:居住区,场地区位,场地分析,规划控制条件,户型设计

参考文献

[1]吕俊华, 彼得·罗, 张杰.中国现代城市住宅1840-200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3]周俭.城市住宅规划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4]李耀培.中国居住实态与小康住宅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安全教育月策划活动方案下一篇:春天初三写景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