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2024-07-16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共13篇)

1.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牢固地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一、作业设计

1、填空

(1)小数的( )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 )。

(2)2.8和2.80这两个数大小( ),计数单位( )。2.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2.80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你能写出和0.9大小相等的小数吗? (至少写3个)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6=

3.6=

10.2=

1.50000=

1.2360=

200.1=

3、下面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

2.90元

4.00元

3.05元

0.65元

10.80元

5.20元

4、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28元○0.29元

1.205○1.250

7.80元○7.8元

0.5○0.49

8.099米○8.1米元

2.630○2.63

4.5千克○5.4千克

8.652○8.65

5、将下面每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0.2316米 ,2.31分米, 203.1厘米 ,2311毫米

(2)0.807, 0.87, 0.708, 0.78, 0.088

6、下面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 )?0.17?( )

( )?3.6?( )

( )?9.217?( )

( )?23.05?( )

二、平价标准

1、对小数的性质与大小比较内容的理解。

2、使学生建立小数的性质与大小比较。

3、进行小数的性质与大小比较感念的理解。

三、评价、反馈形式

1、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堂提问、练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估计、学生作业情况分析

学生完成作业情况,80%的学生作业达到要求,15%的学生马虎不认真,5%的学生较差。

五、补救、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加强对差生的培优。

3、加强有针对性内容的练习。

六、作业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大小比较后的一节练习课。对课本中安排的几组练习题,教师要明确它们各自的训练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教学过程。

2.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二

片段一:寓数于景。

师: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登山的生活照片) 知道照片上的人是谁吗?

生:是黄老师。

师:对, 暑假里, 我和同事们一起出去旅游了。能看出我拍照的地方吗?

生1:在一座山上。

生2:还是一座不一般的山。

师:是的, 这座山海拔两千多米, 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知道是什么山吗?

(教室里热闹起来, 学生纷纷猜测。)

师:黄老师给你一个条件, 它是我国有名的“五岳”之一。请你们猜猜可能是哪座山?

(大屏幕上依次出示:东岳泰山1532米;南岳衡山1290米;西岳华山2160米;北岳恒山2017米;中岳嵩山1440米。)

生1:可能是华山。

生2:也有可能是恒山。

生3:不可能是泰山、衡山、嵩山。

师:为什么?

生:因为老师告诉我们这座山有两千多米, 而泰山、衡山、嵩山还没有两千米呢!

师:我再给你们一个条件, 它是“五岳”中最高的山。

(同时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张站在金庸题词的“华山论剑”石碑旁的照片。)

生: (兴奋地齐说) 华山。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五座山的海拔高度, 生活中有许多数都需要比较。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师:你们说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是黄老师讲给你们听, 还是同学们跟我一起玩游戏学习呢?

生:玩游戏。

师:数学课上玩游戏, 要求思考问题哦!

生:好。要思考些什么问题呢?

师:看了课题, 你想解决些什么问题?或者说你想学会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要比较哪些数。

生1:我想知道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生2:我想知道怎么比。

……

片段二:寓学于玩。

游戏:第一轮比赛。

教师在黑板上预先写下数位“个、十、百、千”, 每个数位下面相应地有一个可以装数字卡片的口袋, 左右各一份。如下图:

师:这是玩游戏的道具。

大屏幕依次出示游戏规则:1.每次两队各派一名代表来抽签。2.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个位, 第二次抽到的放十位, 第三次……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 哪一队就赢。4.玩到能确定胜负时, 本轮比赛结束。

师生一起把人数分成两组, 分别取名:长江队和黄河队。每组各选一名学生上前抽签。

抽第一张:长江队抽到9, 黄河队抽到7。长江队欢呼。

师: (随机采访一位长江队队员) 你为什么高兴?

生:因为我们抽到的9比他们队抽到的7大。

师: (转身采访一位黄河队队员) 你有什么想法?

生:没关系, 最后还要看千位上的数呢。

继续抽签, 最后结果:长江队2939, 黄河队1157。长江队欢呼雀跃。

师: (采访长江队员) 你们为什么高兴?

生:我们有2个千, 他们只有1个千。我们赢了。

教师在黑板上 (学生同时在本子上) 记录比赛结果:2939>1157

师:如果长江队千位上也抽到1, 1939和1157怎么比?

生:如果千位上的数一样, 只要比百位上的9和1, 9比1大, 所以1939比1157大。

第二轮比赛。

修改比赛规则, 把上轮规则中的第二条改为: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上, 第二次抽到的数字放在百位上……

抽第一张:长江队抽到4, 黄河队抽到1。

师:同学们想一想, 还有必要继续往下抽吗?

生 (黄河队) :我们1998也没有他们大。

生 (黄河队) :千位大, 他们赢了。

生 (长江队) :不用往下抽了, 1后面的数字最大也没有我们的数大。

师:那记录怎么写呢?

生1:其他数位写0。 (4000>1000)

生2:4后面随便写什么数字都是长江队的数大。

生3:其他位数用方格表示。 (4■■■>1■■■)

师:方格表示什么?

生;什么数字都可以。

……

第三轮比赛。

改规则, 把上面规则中的第二条改为:第一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

师:你们准备抽几?

黄河队代表:抽9, 放在千位。

第一次抽签;长江队抽到2, 抽签者把2放在个位;黄河队抽到3, 抽签者把3放到个位。

第二次抽签:长江队抽到4, 抽签者把4放在十位;黄河队抽到7, 抽签者把7放到百位。

师: (问长江队抽签者) 有没有压力?

生:有, 如果接下去他抽到两个9, 那我就完蛋了。

(全班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被那“纯真”的童言逗笑了。)

第三次抽签:长江队抽到7, 抽签者把7放在百位;黄河队抽到6, 抽签者把6放到十位。

第四次抽签:两位抽签者都把放数字卡片的口袋摇了又摇, 郑重其事地从里面抽出关键的一个数字。长江队抽到5, 抽签者把5放在千位, 组成5742;黄河队抽到0, 队员激动地说0不算。因为0在千位上不能组成四位数, 我们要求重抽!

师:不作为比赛结果, 先记录763和5742这两个数谁大?

(在老师引导下, 学生领悟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师:0要不要放进去?

生:重抽!

黄河队抽到1。组成数:1763。

学生记录1763<5742。

师: (笑) 好。

黄河队所有同学发出遗憾的叫声!长江队员则欢呼响起。

师: (拿出刚才这位同学抽出的6, 把6倒过来拿, 变成9) 假如此时可以允许你重排, 长江队是否还会得到胜利呀?

生: (恍然大悟) 是呀, 6可以倒过来当9, 那9就可以放在千位上, 黄河队不就胜利了吗!

……

师:你们玩游戏的时候思考了些什么?

生: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 千位相等比百位, 百位相等比十位, 十位相等比个位。

生:四位数总比三位数大。

思考:我们上过相同的课, 也听过许多相似内容的课, 总感觉教师教得枯燥, 学生学得乏味。为什么在黄老师的课中, 学生总是“其乐融融”而又充满智慧呢?

1.寓数于景——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让数学和学生越走越近。数学外在的表现形式为数字、符号或图形, 是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之间关系的抽象刻画、描述和概括, 是一种高度简约化的人类语言。以这种“面孔”出现的数学, 对学生 (特别是小学生) 来说, 是枯燥乏味而又很冷漠的。只有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人和感兴趣的事件联系起来, 并把它融于具体的情景之中, 学生才能真正去认识它, 感受它, 亲近它和接受它。在本课教学中, 黄老师将自己真实的生活事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 把数字、事和人巧妙地整合在一起, 学生因为亲近黄老师, 所以对黄老师的事也特别感兴趣;关注老师的事, 也就自然地关注事件中的数字;把数学问题编织于学生喜爱的游戏之中, 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 其实就是主动接触数学、认识数学、感受数学和思考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产生, 不再是老师刻意要求的结果, 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然生成。

2.寓学于“玩”——转变教学行为方式, 让思考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本质, 没有思考, 也就谈不上数学学习。以前的课堂, 我们强调的是老师要讲清、讲透, 学生要坐好、听好。片面追求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而很少顾及学生个人的感受和情感需求。

3.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三

师:第一小组四个同学跳远的成绩分别是1.7米、1.34米、1.55米、1.4米,你们能将他们四人的成绩排排队吗?

学生活动,完成排序,然后汇报。

生:我是这样排的:1.55米、1.34米、1. 7米、1.4米,

师:能说出理由吗?

生:这四个数的整数部分都是1,一样大,就看后面的小数部分,55是最大的,所以1.55米排在第一名,然后是34、7、4。

生:我不同意。因为1. 7米可以在后面补上一个零写成1.70米,1.4米可以写成1.40米,应该这样排:1. 7米、1.55米、1.4米、1.34米、。

生:1.7米怎么变成1.70米?

生:7分米可以看成70厘米,写成小数就是1.70米。

生:我是这样想的:1.55米是1米5分米5厘米,1.34米是1米3分米4厘米,1.7米是1米7分米,1.4米是1米4分米,米和米相等,分米大的数就大。

生:我是这样想的:1.55米是155厘米。1.34米是134厘米,1.7米是170厘米,1.4米是140厘米。它们百位上的数都相等,十位上的数各不相同,哪个数十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

在随后的例2教学中,学生进一步发现,如果两个小数,整数部分不相等,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要一个一个的比较小数部分的大小。

[反思]:

按照过去教学的惯例,要让学生通过比较具体小数的大小比较,逐渐总结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与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相同,并在比较中对这一方法进行升华,使学生由具体的感性比较转化为抽象的运用方法进行比较,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小数的大小比较就容易的多了,但关键是让学生发现方法,然后再运用方法。

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如果要求过多,学得过于精细,相对来讲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毕竟这部分知识比原教材提前了一年进行教学。遵循这样的理解,我将小数的大小比较放在了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比较小数的大小,特别着重强调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的转化的方式进行比较,这既是对小数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大小比较的一些方法。至于后者,虽然是理想中的比较方法,教学中,我也有渗透的意识,但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而定,虽然在课堂中,也有一些学生已经意识到,可以不必用小数转化的方法进行比较,直接比较每个数位的大小就可以了。但就是这种方法,学生如果要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他们除了会认读一些小数和一些具体的小数转化外,他们没有一丁点的小数知识的储备,诸如小数的数位,数位名称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描述是相当困难的,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将这种方法作为重点的原因。

遵循教材的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尊重学生学习的体验,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教学,按理说是符合教学的规律的,但在随后的练习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过去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时,虽然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重点是让学生发现小数比较的一般方法,这种方法是简单适用的,学生一旦学会应用小数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在练习中几乎没有问题存在,甚至连差生都不会出现什么错误。可今天虽然有些学生有进一步的发现,但并没有作为重点强调,这样一来,一部分学生由于小数的转化还没有过关,小数的大小比较就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只能以小数的转化为基础,反复分析,效果甚微,最后不得不亮出法宝,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提前教给他们的。至于为什么,只能让他们自己去消化。

4.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四

公正中心校

《比较小数的大小

比较小数的大小

公正中心校 唐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提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比较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的小数的大小,发展数学情感。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小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课前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填一填

5元3角=()元

1米20厘米=()米 12厘米=()米

2元4角8分=()元 先让学生思考,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在指名填一填。教师质疑:12厘米为什么是0.12米?

2.课件出示整数的大小比较题,组织学生动脑想一想,再指名回答。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整数的大小比较,请同学们思考屏幕上的题,想好了就举手回答。提问: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小结:比较整数的大小时,先看数位,数位多的数大,如果数位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按照数位顺序表,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上的数字大,那个数就大,就不用再下去了。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比较大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较小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谈话:(播放课件)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成绩如下表:

单位:米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

0.9 1.2

1.15

0.88 2.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3.学生思考后进行汇报。

4.学生回答是注意收集信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

(1)小刚第一。因为1.2 米是1 米2 分米,1.15 米是1 米1 分米5 厘米.所以1.2 米比1.15米高。(2)1.2 米是120 厘米,1.15米是115 厘米,因为120 厘米比l15厘米大.所以1.2 米比1.15 米大。师:这个方法是把长度单位统一后进行比较,同学们能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转化的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3)那么,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排出名次来? 先观察整数部分,通过比较不难发现,1.2 和1.15比,1.2 > 1.15。排除1.2 和1.15 后,剩下0.9和0.88,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比较出:0.9 > 0.88,1.2 和0.9比,1.2 >0.9。所以这四个数排列的顺序应该是:1.2 > 1.15 > 0.9 > 0.88

(4)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出来,我们不妨把这些数这样排列:(板书)0.9 1.2

1.15

0.88

师:你们发现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了吗?这种排列方法有什么特点与好处? 生:小数点对齐了,同一个数位上的数字比较时看得更清楚了。师:对!这些数的小数点对齐了,同一数位上的数字也就对齐了,这样便于比较。那么他们的名次应该是:

单位:米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姓名 小刚 小强 小明 小林 成绩 l.2 1.15 0.9 0.88

师:想一想,我们在刚才的比较排列过程中,用到了哪种方法?(5)你能说一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总结: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先比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百分位上的数„„ 6.放松练习

1.“抽数字 摆小数 比大小”的游戏(1)两个代表进行游戏。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吧!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在游戏中大家进行思考,好吗?

这是一个“抽数卡摆小数比大小”的游戏。(袋子里有零至九,十个数字卡片,两人轮着抽,抽完摆在数位顺序表上,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谁想玩这个游戏? 生:(学生纷纷举手)

师:这样吧,每组各推荐一位代表上来玩一玩。生:(选举两位代表)师:谁摆出的数大谁就赢!谁先抽数卡呢?(石头、剪子、布定先后)生:(学生定先后)

师:现在游戏开始!我们都来观察游戏的过程,然后想想:“怎样做才能赢?”在游戏时,大家要积极为你们的代表出谋划策。(学生游戏)生:(抽到数字3)

师:想一想,你往哪一位上摆呢? 生:(在与本组同学交流后,将3摆在了百分位上)师:你们为什么这样摆呢?

生:因为这个数字比较小,所以摆在百分位上。师:(轻轻地拍拍另一位代表的肩膀)现在该你抽数卡了!生:(抽出了数卡1,也将1摆在了百分位上)师:你为什么摆到这位上,它又表示什么呢?

生:这个数字比3还小,所以一定要摆在百分位上。师:游戏继续!生:(代表一抽出了数卡1,将1摆在了十分位上;另一代表抽出数卡5也将其摆在了十分位上。)师:两位代表把这两个数字摆在这里,现在哪个大? 生:下面的小数大!

师:但是游戏还没有结束,我们还得继续„„ 生:(代表一抽出数卡7,将它摆在了个位上。)

师:你们摆在这位上(对另一组的代表说)要获胜,你们得抽到几呢? 生:我们抽到7、8、9就可以获胜了!师:这就得看运气了,祝你好运吧!(代表抽数卡8,本组学生欢呼!)

师:现在结果出来了吧!也就是7.31小于8.51(师板书)

师:是啊,实际上我们刚刚是借助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出来的。现在大家想想怎么摆才能赢? 生:抽到大的数字摆在个位上,小的数字就尽量往后摆。(2)师:大家想玩这个游戏吗?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同桌两人玩一次,只玩一次,比较出大小就结束,大家要记录下两个小数,并比较出大小。先完成的可以与前后桌看一看,看看它们的比较结果对不对。同学们打开学具,抽里面的数卡,清楚吗?好,游戏开始!

(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巡视,选出有价值的摆法,请学生贴到黑板上。)师:时间到!谁愿意说一说,抽的小数是什么,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生:„„(找两桌汇报)

师:老师请了两位同学,汇报摆出了这两个小数(8.24和7.36)。能说一说,是怎么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吗? 生:我们先比较个位上的数,8比7大,所以8.24大于7.36。师:直接比较个位上的数。说得真好!(对输的一方说)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可以换它的一个数卡。你打算换哪个数位上的数呢?

生:我打算把他个位上的数换成7,7.24小于7.36我就胜了!

师:这样一换使我们更加了解了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了,但是,要是真的让你换的话,这位同学也可能不会同意的!

[每一个学生都亲历了一次摆数卡比小数的思考过程,参与面更广,体验更深。教师抓住学生生成的素材,使学生在比较和变化中深入体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三、练习中深入体验“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1.师:掌握了这些,有时可以让我们快速地判断出小数的大小(课件出示习题)0.09○1.12

0.28○1.3

0.4○0.04 2.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提升。

师:通过比较小数大家有了很多发现!其实,比较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之一。(1)四名同学跳远如下:

单位:米 姓名 王枫 李丽 张娟 刘红 成绩 1.64

1.57

1.62

1.54 这是比赛前四名的成绩,请你排出他们的成绩,你是怎么知道的?(2)四名学生50名跑成绩如下:单位:秒 姓名 张辉 高林 范刚 王涛 成绩 8.2

8.4 8.8

8.6 请你把运动员的名字写在领奖台,你是怎么知道的? 速度滑冰,时间越少成绩越好!(同学们表示赞同。)

师:是啊!在跳远比赛中,跳的越远,成绩就越好,而在速度滑冰比赛中,时间越少,速度越快,成绩越好,这里是比较哪个小数更小。

[在一系列小数大小比较的应用中,突然出现小数越小、成绩越好的情况,学生出于思维定势,惯性地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在知识的巩固应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时还要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3.“翻牌比大小”的游戏。

师:放松一下,再来玩一个游戏,好吗?(课件出示)这是一个翻牌游戏,每个纸牌后面都有一个数字,把这些牌都翻开后就组成两个小数,我们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师:先来猜一猜,哪个小数大呢? □.□□□ □.□□

生1:我认为上面的小数大!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上面的小数部分有三位,下面的小数部分有两位,所以上面的小数大!师:这是一种想法!还有吗?

生2:我认为下面的小数大,如果下面的小数个位上的数就比上面的小数大了,后面的就不用比了,所以下面的小数大!

师:说得也很有道理!

生3:还有可能一样大!如果个位、十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字都一样,千分位上的数字是零,两个小数不就一样大了吗?

师:这种情况也存在!要想知道到底哪个小数大?我们怎么办呢? 生:翻开看一看!师:翻翻看,好吧!(课件出示:5.□□□;5.□□)现在,能确定谁大谁小吗? 生:不能!因为,个位上(整数部分)的数字相同,我们还得往下比„„ 师:嗯!(课件出示:5.8□□;5.8□)这回呢?

生:还是不能!十分位上的数字相同,我们还得往下比„„ 师:好!(课件出示:5.81□;5.82)现在呢? 生:下面的大!

师:还有一张牌没翻呢?你们怎么知道哪一个数大呢?(出示课件)千分位可是9呀!生:在百分位已经比出来了,就不用再比了,是9也不行了。师:说得好!(课件闪动小数)上面的小数部分是三位,下面的小数部分是两位,结果却是下面的大!这是说明什么呢?

师:太好了!同学们发现了:我们不能只看小数部分位数的多少来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师通过翻牌游戏,引发学生思考,学生猜测的过程就是对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巩固和深化过程,教师层层推进,最后通过5.82和5.819的比较,使学生理解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不能仅从小数部分的数位多少来判断。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不断追问,厘清了学生常出现的直观判断错误,更体现了对学困生的深度关注。] 师:再比一次好吗? 生:好!师:(课件)比比吧!□□□□ □□□□ 生:(纷纷说)比不了!没有小数点!

师:嗯!看来小数点的位置也很重要!我把它请出来(出示课件:先出现小数点)□□.□□ □.□□□

生:上面的大!

师:我还没翻呢?怎么知道的呢?

生:上面的整数部分是两位数,下面的整数部分是一位数,两位数一定大于一位数,所以上面的小数大。师:说得对!看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点对齐)实际就是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位数多,小数就大,不论小数部分位数有多少。其实,翻不翻,结果都不会改变了!

[通过整数部分是一位数的小数和整数部分是两位数的小数的比较,使学生建立起“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之间的联系。]

四、总结收获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自由汇报)

5.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五

一、我的成功

1.能较好把握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课的引入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对比商品的价格相同与否,让学生在参与回答的气氛中激起求知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较成功的。另外,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2.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这节课主要学习性质概念,比较散,备课时,我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3.本课成功的关键是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秉承先学后教的理念,让学生“活”学“小数的性质”。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理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二、我的不足

1.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

6.《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篇六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37页的例题, 第37~3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数的顺序时, 可以根据两个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和顺序直观地比出大小, 但离开了数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对一年级小朋友而言就比较难了。教材通过比较松鼠和小兔两个小动物谁拾得贝壳多这一情境, 引入比较数的大小, 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让他们感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现实的。学生在学习10以内数和20以内数时都比较过数的大小,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并处理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实际问题, 积累了这方面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 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解决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允许并提倡比较策略多样化。从编排特点来看, 教材改变了板着面孔说教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做法, 恢复了数学“来源于现实, 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貌;淡化了传统的过分“形式化”的要求, 强调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的意义。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 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能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能条理清楚地比较两个数、三个数的大小。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教学应是“发现”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知识的结果, 应是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形成探究精神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地学习、记忆。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传递的过程, 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 这种构建不能由他人代替, 而是学生主动地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完成。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课中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 故事情境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了兴趣, 才有动力和智慧。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课程体系, 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者深入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精神, 恰当地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 变“教”为“导”, 变“学”为“探”, 增强趣味性和连贯性, 增加了小兔不服气再捡贝壳的环节, 使课堂教学连贯化、系统化。同时对教材进行了处理, 把静止的资源活动化,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生全方位、全员、全程参与, 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极大发挥, 个性得到极大程度的张扬, 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突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这一理念。

设计思路

如何把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组织成富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教学材料, 并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教者体会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 从已经知道的出发。用生动的素材去丰富概念。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 它的建立不可能单纯依靠简单的逻辑演绎和叙述。让学生具体、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必须汇聚现实生活中大量鲜活的素材, 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教学中从比年龄一事入手, 把学生生活中积累的有关数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这样, 一方面支撑对数的大小比较的理解;另一方面, 也使学生感到亲切, 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其次, 向应该知道的延伸。在情境中比较大小时, 学生可以由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思考, 即由根据“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这一生活经验作出判断, 发展到“从小数到大数, 46在38后面, 46大”这种按数序比大小的数学思考。再次, 促多种策略的启发。课中设置了开放的教学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冲破定势, 运用不同的策略比较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主体地位,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创新者、知识的构建者,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主要采用了扶、搀、放, 三步走的过程实现预期目标, 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逐步培养良好数感, 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最后, 重教学机制的开放。课中教师优化组织形式, 个人思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并举, 既有老师的真心鼓励, 又有小动物的深情感谢, 还有同学的一致赞扬, 使学生学习劲头十足。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巧妙铺垫

谈话:小朋友们, 你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 (板书:31)

谁也来说说自己的年龄? (板书:7或8。)

我们俩比一比, 谁的年龄大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古希腊学者普罗塔弋说过:“儿童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束被点燃的火把。”用比年龄的生活常识作为开始, 既复习了旧知, 为新知识的学习孕伏火种, 又无意中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 使学生轻松入“课”。

二、创设情境, 活化教材

1. 故事导入。

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大海吗?海边的风景真是太美了, 小松鼠和小白兔也来到了海边。瞧, 他们正在捡贝壳呢。 (课件示图) 沙滩上的贝壳可多了, 他们兴奋地捡啊捡啊, 不一会儿, 小篮子就装满了。小松鼠说:“我今天可大丰收了, 捡了这么多贝壳!”小白兔说:“我也是, 我捡的比你的还多呢!”“我捡的多!”“我捡的多!”……他们争了起来。小朋友们, 你们说谁捡的多呢?…… (学生回答数数个数才会知道。) 现在由我们班上的小朋友来当裁判, 首先请小松鼠和小白兔把自己捡的贝壳数一下。小松鼠说:“我捡了46个。”小白兔说:“我捡了38个。”小朋友, 你现在能帮他们比一比谁捡得多吗?你是怎么想的呢?和身边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 合作交流。

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先说给同学听一听。

3. 班内交流。

谈话: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可能有的回答:按从1到100的顺序数一数, 先数到的数小, 后数到的数大, 小松鼠捡的多;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就知道了;46比40大, 38比40小, 46大;四十几肯定比三十几大;46里面有四个10, 38里面只有三个10, 46大等。)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比较方法。

4. 符号抽象。

谈话:比较哪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一比38与46哪个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吗?

教师板书:46 38和38 46

指定学生上黑板写出“□”和“”。□

5. 再度开发。

谈话:小白兔一看自己捡的贝壳比小松鼠的少, 他连忙又捡了一些, 现在小白兔的贝壳有48个了, 这下谁的多呢?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己比较46和48的大小, 全班交流。

6. 初试牛刀。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 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37页“试一试”, 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 (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7. 高度升华。

小结:两个两位数比大小, 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 就要看个位上的数, 个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大;100和两位数比大小时, 因为100里有10个十, 所以100比任意一个两位数都大, 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比100小。

8. 点出课题。

谈话: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小朋友们用智慧自己学会了新知识, 真棒!敢不敢再挑战下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由故事而问题, 由问题而探究, 从争论使学生思维入境, 在思维处于“愤”、“悱”之间提出比较数的大小的课题, 这时再提出需要求比较的方法, 学生探究起来就水到渠成了。知识的引入不着痕迹, 同时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有机会去想, 有机会去说。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商量的语气、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 能激发孩子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乐于参与课堂学习。小白兔不服气再捡贝壳对教材进行了再度开发, 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层内容, 由十位数不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进而转入十位数相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 知识体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同时, 利用小学生不服输的心理, 使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三、分层练习, 有效深化

1.“想想做做”第3题。

(在○里填上“□”“□”)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先填数, 再比较数的大小, 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我们来看看, 小白兔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能回答吗?说一说六十几包括哪些数?六十几和六十比, 是大是小?和七十比呢?

4.“想想做做”第4题。

(1) 指定一位学生 (座位号是两位数的) 说出自己的座位号。谈话:他的座位号是两位数 (板书:两位数) 。你知道两位数是什么意思吗?请座位号是两位数的同学都站起来。其他同学的座位号是几位数?

(2) 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学生写好后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3) 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比一比哪个最大, 哪个最小。

(4)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互相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刚才小朋友们帮了小兔子这么多的忙, 小兔子邀请你去他的家做客, 看看下面的三个温度计, 你会选择什么时候去呢?指导学生看懂温度计上的读数。 (板书:2 20 35) 。

谈话:你能猜猜它们各是什么季节的温度吗?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猜得怎样? (出示每个季节的景象图) 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在书上填)

6.“想想做做”第6题。

□□□□□□

42□□□□

学生自由发挥, 独立填写, 全班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练习是让学生单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次反馈, 检查了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了更好地体现练习的坡度, 教师调整了教材中练习的呈现顺序, 更充分地体现出层次性和趣味性, 将“想想做做”的题目采用童话的形式串联起来, 同时配以一定的游戏形式, 使学生既在玩中解决了问题, 又轻松愉快地巩固深化了新知, 让学生小试牛刀, 初尝成功。同时, 让学生学会负责地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四、适度延伸, 余味悠然

谈话:小松鼠看小兔子又去捡贝壳, 他也不服气了。他们还想再比一次, 看谁捡的多!小朋友们, 愿意为他们再做一次裁判吗?好, 我们期待他们再一次比赛。

7.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8页。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母相同的简单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利用折纸、画图等手段探索和理解不同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3.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比较”的数学思想。

操作:

让学生拿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分别)平均分成5份,把第一张的4份涂上颜色,把第二张的2份涂上(不同的)颜色。

比一比两个阴影面积哪个大,由此得出阴影面积大的那个分数就大。说说为什么?

从上面的图形比较,我们发现,都是把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平均分成了相等的份数,每一份都是相同的,在这个前提下,哪个图形取的份数多,那么这个分数大。

引导学生总结:

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方法。

师:生5把我们还没学的知识都用上了,说明同学们学得主动积极,思维灵活,富有创造性。你们再想想,前面说到的几种比较方法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要那样比较?

反思:

本课教学立足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教学中初步实现:

1.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不仅参与程度高,而且思维灵活,富有创造性,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2.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组织观察、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探究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规律,让数学教学成为充满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

8.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八

上这堂课时,我先复习一些常见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作铺垫比较好,然后通过实例“比高矮”,引出统一单位进行比较的必要,接着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名数改写的方法,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

小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教材为我们创设了一个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的情境,出示的数据有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这都是一些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不便于比较。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数据进行改写,将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更容易比较它们的大小。郑老师让学生展开交流,如何把80厘米化为( )米,学生发现这就是将单名数改写成小数。

直接利用计量单位间的关系,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再联系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改写。在练习中反复强调应用这方法,让学生掌获方法,形成技能,做得比较好。

9.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九

感性阅读,是当前许多教师迷恋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多数情况下教师会以文本的情感主题为主线来设计教学,将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上,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只局限在一篇课文的视域里。

而理性阅读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教学的着重点是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习得语言文字;显化学法指导,让学习过程有法可循;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文,而是通过对两篇及以上同主题文章或内容的学习和渗透,将文本的情感价值隐形,成为教学的一条暗线,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价值诉求。

笔者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理性阅读的实践探索。

一、理性阅读的目标诉求———学习文本的表达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的言语作品。教师通过设计“听、说、读、背、写”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进入课文所设定的“言语学习场”,在规范的言语材料中悟得语言的法则、形成自己的语感,并能运用于自己的言语活动———说、写中,从而实现学生的言语生长。特别是像《黄河的主人》这样的名家名篇,更值得教师去研究言语材料,将作家言语表达的密码揭示给学生。

许多教师教学《黄河的主人》,把教学落脚点放在“品读课文语句,体悟艄公的品质”这个层面上,而对“烘托”这一写法,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笔者在教学时不仅注重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关注词语在语句中的表达效果,而且将“烘托”的写法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深入浅出地教学,让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言语训练,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学科价值回归。

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描述中,虽没有要求本学段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但是《黄河的主人》所在的单元是四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此时引领学生关注词语的表达作用,领略文本的表达方法,还是十分可行的。

目前,教材仍然以情感主题为单元来安排选文,这就更需要每个年段的教师理性地思考每篇课文该让学生学习文本的什么表达方法。比如,一、二年级重点学词学句式,三、四年级重点学段式,五、六年级重点学篇式。如果教材的单元安排能按照语文本体性知识和方法为系列,循序渐进地训练,梯度螺旋地上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愁不提高。

二、理性阅读的方法诉求———显化学习的过程

维果茨基说:“思维不是在言语中表现出来,而是在言语中实现出来的。”“思维在言语中的具体化,同时也就是对具体表现在言语中的意义结构的改变,也即‘思维的语法成了言语的语法’。”《黄河的主人》一文作者运用的“烘托”的写法,是将与艄公有关的景、物、人与艄公形成对比和映衬,从而突出艄公的形象,是作者比较思维的显现,亦即作者“思维的语法成了言语的语法”。

作者的比较思维,给了笔者教学设计的灵感。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将“比较”这一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触摸语言文字。由浅入深,从词语比较、语句比较、篇章比较,最后到课外的练笔,教学环节层层推进,学生学习时间充分,语文能力不断提升。

可以说,比较,是笔者提供给学生打开文本言语密码的一把钥匙,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引领,是学法指导的显性化。

笔者将本课的几个教学环节呈现如下:

【教学环节1】词语比较,在句式表达中巩固理解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先考考你们对词语掌握的程度。谁来读这两个词?

生(读):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师: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个词的意思比较相近,都是形容比较害怕。

师:再比较,它们的程度一样吗?

生:“提心吊胆”应该是微微害怕,“胆战心惊”是十分害怕。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了这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别。那你会用吗?谁来填一填?(出示练习)

生:手里拿着成绩单,我(提心吊胆)地往家走。走在不到一米宽的悬崖边上,我顿时有一种(胆战心惊)、心跳加速的感觉。

师:请问拿着成绩单,你为什么不填“胆战心惊”?

生:因为拿着成绩单没有那么害怕。

师:那么站在悬崖边为什么胆战心惊?

生:因为悬崖非常高,关系到生命,让我感觉很害怕。

师: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像这样的近义词很多,我们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察觉它们细微的差别,这样才能准确运用。

【教学环节2】语句比较,在合作探究中体悟写法

师:请大家找出课文中描写艄公的段落。

学生找出课文的第6和第8自然段。教师出示这两个段落,并用红笔把不是写艄公的句子先去掉(如下图)。

师:和原来的句子比较一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得说出理由。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看法。(学生交流)

生:我觉得“我不禁提心吊胆”不能去掉,因为这和“艄公却很沉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我觉得“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这句话也不能去掉,因为这些乘客以前也坐过,他们知道那个艄公身系乘客的安危,也很熟练,不会有生命危险。衬托出艄公技术高超。

生:乘客既然能表现出谈笑风生的神情,说明他们对这个艄公的技术很放心。

师:平常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看到哪些人谈笑风生?

生:我看见一些老奶奶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生:亲戚朋友们很久没有在一起,团聚的时候谈笑风生。

师:同学们发现,我们说的这些谈笑风生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

生:在安全、悠闲的情况下发生。

师:可是乘客们在哪里?

生:黄河上。

师:从“谈笑风生”这个词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艄公?

生:我看到了一个驾驶技术很好的艄公。如果他的驾驶技术不好,乘客们在船上就有可能提心吊胆。

……

师:说到这里,我相信同学们已经领悟到了作者的一种写作方法。大家请看,他本来想写的是艄公,可他偏偏不用太多的句子去写艄公,而是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我”、乘客、黄河、筏子,通过写这些和艄公有关的景、物、人,来为写艄公服务,这种方法叫烘托。(师板书:烘托)

在学生交流自己观点的同时,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既能让学生加深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又能体会作者运用“烘托”这一表达方法的妙处。

在学生了解了“烘托”这一表达方法之后,再让学生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寻找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也在烘托艄公的品质。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表达,深入体会“烘托”这一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环节3】篇章比较,在略读训练中强化写法

在学生了解了《黄河的主人》所运用的“烘托”的表达方法之后,笔者又推荐学生读苏联作家尼古拉斯的《大森林的主人》。让学生略读短文,并比较一下,《大森林的主人》和《黄河的主人》的写法一样吗?

学生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比较,明白《大森林的主人》用了很多的篇幅详写了大森林的主人猎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是正面描写,而《黄河的主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进行侧面描写,也就是烘托,从而让学生对烘托与正面描写这两种写法进行区别,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理性阅读的价值诉求———隐形文本的情感

感性阅读执着于文本情感的渲染和品读,其实文本的情感不需要着力去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接受了情感的熏陶和濡染。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情感经历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本所受到的情感熏陶程度是不同的。教师的讲,作用微乎其微。

理性阅读,不是忽略文本的情感主题,而是将情感变成一条暗线,贯穿于教学始终。比如《黄河的主人》一文的情感目标———对艄公品质的感悟,笔者就将其淡化处理,隐藏在主题设计之中,让学生在表达中自己去体悟。

在课的结束,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

最后,笔者的课堂结语是:希望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战胜一切困难,成为生活的主人。

从课文《黄河的主人》的精读到课内拓展《大森林的主人》的略读,再到课外《鲁滨逊漂流记》电影的观看以及以“学习的主人”为题进行的习作练笔,都是以本文的情感主题为主线来设计的。虽然笔者整节课没有一个环节讲艄公的品质,但学生在体悟《黄河的主人》“烘托”写法时,在比较阅读《大森林的主人》时,已经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实现了对情感态度的学习和迁移,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感受精神气质,立志成为生活的主人。

理性阅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给学生说、写的表达空间,更多地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观念和情感在说、写等学习活动中自然倾泻,从而实现学生言语能力的自由生长。

摘要:理性阅读,是相对于感性阅读而言的。理性阅读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教学的着重点是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习得语言文字;显化学法指导,让学习过程有法可循;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文,而是通过对两篇及以上同主题文章或内容的学习和渗透,将文本的情感价值隐形,成为教学的一条暗线,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价值诉求。

10.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十

本节课的学习之前,我设计了一个小问题,问:1+2等于几?学生理所当然认为是3,再问学生什么情况下,1+2≠3,学生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都不能理解。当我提醒学生可以试试加上单位,学生很举出很多例子:1厘米+2分米≠3分米,1角+2元≠3元等等,借此学生能深刻感受到只有单位统一才是1+2=3。在此基础上,出示345+2,3.45+0.2这两组题,问学生如何说明为什么3.45+0.2等于3.65而不是3.47,让学生用自己的让方法说明算理。

整堂课,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与实践中将笔算方法掌握,突破了重点“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学位对齐”,以及难点“不同数位的小数可补0”。 总之,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体验、理解、吸收、内化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小数的产生。

1、谈话导入

问:在三年级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一部分板书)

问: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2、那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出示课件)

①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哪些能用整数表示?哪些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②小结:在测量时、计算时及物体的单价,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聪明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板书:小数产生)

二、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师: 0.1米 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1:用分数表示是1/10米

生2: 1分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 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师: 0.3米 是几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 0.8米 是几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像0.1、0.3、0.8……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这样的小数叫一位小数。

(板书: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师: 0.01米 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1: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

生2: 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 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 1厘米 ,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 0.01米 。

师: 0.05米 是几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 0.09米 是几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像0.01、0.05、0.09……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这样的小数叫(两位小数)。

(板书: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师: 0.001米 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1: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

生2: 1毫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 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 1毫米 ,用分数表示是1/1000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0米。

师: 0.007米 是几毫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 0.012米 是几豪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像0.001、0.007、0.012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三位数,这样的小数叫(三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师:分母是几的分数能写成四位小数?(1000)

分母是几的分数能写成五位小数?(10000)

师:依次类推(板书:……)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结合板书)这些都是同学们刚刚写出的分数和小数,不同的分数可以写成相对应的小数,例如:1/10可以写成0.1;

5/100可以写成0.05;12/1000可以写成0.012。

那么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这种联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呢?

师:下面分小组说一说你们各自的想法。

(汇报讨论结果。)

组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组2: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

组3: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组4: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比如说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板书,刚刚你们已经说到了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这就是。(板书:小数的意义)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师:0.3里面有( )个0.1 0.8里面有( )个 0.1

生1:0.3里面有( 3 )个0.1

生2:0.8里面有( 8)个

师:像0.3、0.8这样的一位小数都是由许多个 0.1 组成的,我们就说 0.1 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

师:那么你们猜一猜,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生: 0.01 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

师:那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

生:0.001(千分之一)

师:那四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

生:0.0001(万分之一)

师:依次类推(板书:……)

6、认识进率

(结合板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那0.1里面0.1有( )个0.01

0.1里面有( )个0.001 (课件出示)

生:0.1里面有( 10)个0.01

0.01里面有( 10 )个0.001

师:为什么0.1里面有( 10)个0.01,0.01里面有( 10 )个0.001,同学们可以结合板书去思考?(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生:讨论

生:汇报

生1: 0.1米 =1分米 0.01米 = 1厘米 1分米= 10厘米

所以0.1里面0.1有( 10 )个0.01 ......

师:0.1里面有( 10)个0.01,0.01里面有( 10 )个0.001 ,依次类推(板书:......)

用一句话可以怎么概括?

师:(课件出示)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结合板书)0.1里面有( 10)个0.01,0.01里面有( 10 )个0.001 ,那0.1里面有( )个0.001 ?

生:0.1里面有( )个0.001 ?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生:......

四、巩固练习。

师:从上课开始到现在,我就发现同学们的推理能力特别强,那剩下的时间我们就一起去闯智慧关,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有)

师:请看大屏幕,第一关(课件出示)

1、填一填(书51页做一做)

2、哪两只手套是一副?用线连一连。(书55页第2题)

第二关

3、在( )里可以填几

( )个0.01是0.1 0.8里面有( )个0.1

0.35里面有( )个0.1和( )个0.01组成的

0.2里面有( )个0.1,有( )个0.01,有( ), 个0.02

4、想一想

1元4角2分=( )元 2.56元=( )元( )角( )分

35厘米=( )米=( )分米 0.68米 =( )分米=( )厘米

第三关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和小数

五、课堂小结。

12.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 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教学重、难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

师:我们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你能以元作单位,把下面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吗?(1)1角=(——)元=()元(2)3角=(——)元=()元(3)9分=(——)元=()元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学习新知

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

1、教学小数的意义。

(1)教学一位小数 把刚才的题目稍作更改:(出示米尺)把一条长 1 米的线段平均分成 10 份,这样 1 份是1/10 米,用小 数表示是()米。板书: 1 分米 3 分米 7 分米 1/10 米 3/10 米 7/10 米 0.1米 0.3 米 0.7 米

小结:把 1 米平均分成 10 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一 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一位,表示十分之几。小练:如果 8 分米呢?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 9 分 米呢?(2)教学两位小数。

把刚才的题目再做更改:(出示放大的 1 分米)题目和上面哪里不一样?答案一样吗? 把一条长 1 米的线段平均分成 100 份,这样 1 份是1/100 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板书: 1cm 4cm 8cm 1/100m 4/100m 8/100m 0.01m 0.04m 0.08m 小结: 把 1 米平均分成 100 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两 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二位,表示百分之几。小练:如果 28 厘米呢?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 70 厘 米呢?(3)教学三位小数。

把一条长 1 米的线段平均分成 1000 份,这样 1 份是1/1000 米,用小 数表示是()米。

板书: 1 毫米 13 毫米 123 毫米 1/1000 米 13/1000 米 123/1000 米 0.001米 0.013 米 0.123 米

小结:把 1 米平均分成 1000 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 两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三位,表示千分之几。小练:256 毫米呢?999 毫米呢? 指名学生出题,全班化成分数 和小数。

(4)师:我们还可以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下去,可以得到四位、五位......小数。

启发学生根据前面 3 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 么结论?(把 1 米平均分成 10 份,1 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 示,分成 100 份,1 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分成 1000 份,1 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2、小结:像上面这些分数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写在整 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 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分别写 作 0.1,0.01,0.001……等。(阅读课本)

3、P34 做一做。

4、强化概念.启发性提问:

①十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一 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②百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 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③千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三 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④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 1、3题。

四、全课小结

师:谁能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分米 1厘米 1 毫米 1/10 米 1/100 米 1/1000 米 0.1米 0.01 米 0.001 米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

一、百分之

13.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十三

本节课教学我始终把探究一位、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学习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教师以学生所喜欢的抢红包游戏引入,通过学生所抢到的红包大小,并让学生举例所抢到的红包,例如:3元5角,4.5元,并让学生说出4.5元具体指多少钱,不仅回顾了三年级下小数初步认识的有关知识知识,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折0.1元做了一定的知识铺垫。

课前出示我所抢的红包图,让学生思考观察。学生说出每个红包的具体金额,并能说出最佳手气和最差手气。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些小数具体表示多少,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让学生体会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以此引入,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小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我所抢的最小的红包0.1元为学习素材,说一说0.1元具体表示多少,引导学生明确0.1元和1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运用我准备的表示1元的正方形纸片,试着表示出0.1元,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出示学生的三类作业,没有平均分的以及两类不同的平均分方法,比较得出只有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小数。并把找0.1元迁移到0.1平方分米、0.1吨,最终升华到找0.1。引导学生明确0.1与1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到其他一位小数,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抽象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从而明确一位小数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两位小数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我添加了让学生自己写一个两位数以及在直尺中的找两位小数这两个环节,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位小数的意义我原本想直接采用把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进行教学,但是通过课前谈话了解,发现学生只是理解这个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就需要很长时间,没有立体感的学生更是很难理解。因此我选择了先让学生通过前面的学生进行猜想,然后通过找表示1的正方形的纸片中找0.001进行验证,并让学生猜最大的三位数以及最小的三位数。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前几次试教中,只是利用三个正方形总感觉没有讲透,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后来我选择了找表示1的正方体中的0.1、0.01、0.001,并结合动态演示,随着我的引导学生很容易看出10个0.001就是0.01,十个0.01就是0.1,十个0.1就是1,十个1就是10......把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整数的计数单位相整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总结下一篇:绿色的未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