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包括(精选14篇)
1.传统美德包括 篇一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着传统美德,深植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慨之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以俭为本,以节理事的质朴之风,“己知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品行,历久弥新、世代相传。这些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道德的根脉,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我们必须发扬光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华夏之地,历来崇尚公而忘家,精忠报国,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报国为追求,在民族危亡之际,总是挺身而出,“我以我血荐轩辕”。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林则徐“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避避趋之”。这种关心国家命运,心系民族危亡的可贵品质,有口皆碑,流芳百世。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炎黄子孙,重气节。讲立身,脊梁直,骨头硬,浩然正气之士灿若群星,他们立身做人光明磊落,对国家民族忠心耿耿。战国时的屈原、汉代的苏武、宋朝的文天被祥等,生活富裕时不骄奢淫逸,生活贫寒时不动摇志向,强暴面前不屈膝变节,留下了“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民族风骨,为历代人民所敬仰。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一直是严酷的。
祖先们不屈不挠,艰辛创业,用勤劳的汗水,改造山河,建设家园,发展文明,铸就了不向困难低头、舍得吃苦耐劳的民族传统。“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开拓精神,“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砥砺之志,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赞美、崇尚和仿效。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崇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凡事恪守信约,履行诺言,说到做到,言而有信,以至今天人们仍以“诚实贵如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言必信,行必果”等谚语、格言,当作处世、修身的根本。
勤学求索,自强不息。世代流传的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故事,张衡艰辛创制地动仪,祖冲之倾注毕生心血计算圆周率,司马迁发愤 60 年著《史记》,不都是我国人民勤奋学习,刻苦攻关,坚忍不拔精神的体现吗?力戒靡奢,克勤克俭。中华民族倡导清廉节俭,千百年来一直以俭为本,以朴为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十分珍惜劳动成果。“俭以养德,奢必丧志”被人们奉为生活的宝鉴。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从孔子提倡“孝”开始,对父母尊重、赡养,被视为做人的起码道德;不孝,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由孝敬父母进而推广到全社会的尊老爱幼,童叟无欺,敬老尊贤,成为衡量社会风气的重要标志。谦和礼让,严己宽人。
“满招损,谦受益”,先人后己,和睦邻里,宽厚待人,一直是我国人民在相互交往时所遵循的准则,为华夏神州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好,共同为国效力的故事,就是着眼大局,胸襟博大,不纠缠个人恩怨得失的典范。助人为乐,先人后己。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一向把慷慨解襄,救人之危、解人之难当着自己的最大快乐。友人、邻里、同事之间友好相处,彼此关之,相互照顾,亲密和谐。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历来受到人们的唾弃。尚德重义,厚德载物。古人强调立身做人“品德为先”、“道义为上”,认为美好的品德能够容纳天地万物,信奉“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种传统美德,造就了无数公而忘私、舍生取义、人格高贵的优秀人物,培育了纯朴、忠厚的民族性格。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吧!
2.传统美德包括 篇二
一、传统美德教育, 应从小抓起
俗话说:“三岁看小, 七岁看老。”一个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刚刚步入小学的学生可以说是一张白纸, 任由教师、家长在上自由挥毫泼墨。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 从小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孝敬父母, 什么是互敬互爱;告诉他们要勤俭节约, 爱护公物;养成喜欢学习、劳动的习惯和助人为乐的品质等等。从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中, 学生从小便成了一个“正义使者”的化身。这样的一个正确引导, 会影响学生一生。所以, 作为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小学来说, 应从小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二、开展多采活动, 弘扬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教育, 包括勤俭节约, 助人为乐, 尊敬师长, 孝敬父母, 勤奋刻苦, 爱国精神等等。
针对以上几方面, 在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实验课题指导下, 我们定期以一个主题为中心, 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有情景剧表演、讲故事、主题小报、主题板报、主题班会等, 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理、进步、成长。在活动中,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去辨别美与丑;在生活中去识别是与非, 把每一个学生感化、熏陶为“正义小使者”。如:在“勤奋读书”专题教育中, 开展讲勤奋读书的小故事;背古人勤奋读书的名言或诗词;利用庆“六一”活动, 开展读书的情景剧表演等。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 开展“帮妈妈做一件事”的孝道教育;利用清明时节, 讲革命烈士故事;利用“七·一”党的生日, 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等主题队会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 使学生从不同程度上受到勤奋读书、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等传统美德教育。
三、营造校园氛围, 渗透传统美德
为了传统美德启蒙教育落实到实处, 收到实效, 我校从环境入手, 在校园中营造开辟了两大教育阵地。
1. 在新教学楼内的走廊墙壁上, 制作了文化长廊;在校园内制作了诗词小路;把旧教学楼二楼大厅制作成了开放式的文化大厅。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更重要的是, 他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 方便了学生诵读。
2. 利用电子显示屏, 播放名人名言, 每周更换一次;利用多媒体、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阅读课上看故事、听故事。将传统美德教育实施于潜移默化中, 让学生受到润物无声的熏陶。我校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并结合小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进行教育, 形成传统美德的现代化教育功能。
四、培养教师的精湛业务素质, 发展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德育资源。怎样使传统美德知识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心田, 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精湛的业务素质, 优化课堂教学, 讲求教学艺术, 提高教学质量。为此, 我校从上学期开始, 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为充分挖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 培养一批精湛的教师队伍, 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并在当代教育中得以更深入的发展。
五、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践行传统美德
创设家庭小氛围, 营造社会大环境, 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构建校内外相一致的教学模式, 提高家长的素质。为此, 我校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 请有关专家进行了两次大型讲座, 以此提高家长教育子女和自身的修养水平, 并对家长提出要求:一是配合学校工作;二是言传身教做表率。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进行。
走进我校, 你会看到学校的走廊中、开放式阅览厅中、校园的绿荫下、石凳旁, 随处可见学生读书的身影, 一种浓郁的书香氛围, 让你也想坐下来和学生一起畅游在书海之中。你还会看到行着标准队礼的可爱的学生, 并听到他们“老师好、老师们好!”的声声问候, 让你真想去摸摸他们的小脸蛋儿、小脑瓜儿。这种勤奋读书、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 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成的, 这与我校长期不懈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分不开的。
3.让传统美德浸润校园 篇三
【关 键 词】 经典;美德;浸润;感恩;校园
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以校园文化兴校,以美德特色立校。“打造美德教育特色,创建健康美丽校园”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美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墙、宣传橱窗、品德教育课等多阵地,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力争让美德精髓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田。在塑造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一代新人的路上独辟蹊径、彰显特色。
走进学校,一面面生动鲜活的文化墙,一间间书香浓郁的教室,一幅幅言简意赅的文化标语把校园装扮得十分温馨和谐。学校门前“扬传统美德,展健美风采”的校风,彰显着的高雅情怀;校园内“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的标语体现了学校对传统美德的高尚追求;传统美德名言、中华美德故事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上学、放学时刻,学校门口的师生问候展现着良好的文明素养……校园里,我们感受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化浸润,美德育人”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
一、丰富校园文化,知晓美德
我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感知美德、知晓美德。校园内干净整洁,处处鲜花盛开,树木苍翠。“做文明事,讲文明语,当文明人”的标语时刻提醒着师生们讲文明、讲卫生;各班的班牌上,同学们笑脸绽放,体现了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教学楼的班级展示台里,孩子们用五彩的画笔、遒劲的书法尽情抒发对祖国的崇敬、对自然的热爱、对科学的探索、对理想的憧憬……这些我校特有的文化景观,以其独特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
二、发挥课程资源,传承美德
传承美德,了解传统文化有多种途径,而最有效的形式便是引导孩子们诵读千古美文,与经典为友、以圣贤为师。为此,学校准备以“传美”教育为突破口,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扎实有效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校本研究为依托,使学生在弘扬传统美德的同时,结合时代的要求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下一步,我们力争在中心学校的带领下,将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开设了“传美活动课”和“经典诵读课”。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受到道德熏陶,在多彩活动中感悟道德准则。
三、拓宽教育途径,践行美德
在校园传统文化基础上,夯实养成教育。我校将始终把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践行美德教育的重要着陆点,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学生举止文明,行为规范。
我们将把行为规范与评先评优活动相结合,从自强、节俭、诚实、守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每学期我校除表彰一部分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外,还将表彰一大批“健美儿童”“美德学生”,让大部分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创设特色活动,感受美德
(一)感恩教育活动
感恩是一种文明,校园的“感恩文化”如心灵春风净化学生的童心,美化学生的心田。在感恩文化的建设中充分挖掘宣传阵地,利用橱窗、板报、横幅等大力宣传,组织学生诵读诗词、搜集感恩名言、演唱感恩歌曲、创作感恩画、主办感恩黑板报等,倡导“文明新风,感恩先行”的校园风尚。在感恩行动中,让学生学会说感恩的话,“您好、谢谢、对不起”之类的文明用语,要求学生经常使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爱心捐赠活动,主动拥抱父母,给父母捶背、揉揉肩,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二)礼仪规则教育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细节中,养成懂礼节、讲礼貌的习惯,归根到底,是养成尊重他人、互相礼让的道德精神。我们开展的礼仪规则教育活动,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也是从小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文明素养。通过学习、对照、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守规范、讲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
(三)“好习惯伴我成长”教育活动
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因此,我们要围绕“良好习惯从小养成”这一基础文明素养的主题,扎实细致、持之以恒地开展“知晓好习惯——实践好习惯——终身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系列活动,从而促进学生行为学习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学生成为一名健康、美丽、快乐、幸福的阳光学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所崇尚的具有传统美德特色的校园,她应该是立体的图画,和谐的旋律,动人的华章。当然,她的实现,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逐渐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彰显学校的美德特色,引领学校不断走向卓越、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 韩国杰. 浅谈小学生传统美德养成教育[J]. 信息教研周刊,2014(6).
[2] 陈坚,栾传大,詹万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新论[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4.传统美德包括 篇四
有的男孩看了一眼心里有些嫉妒她,有些男孩是要自尊心很强怕有些女孩笑话本子用完就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好像感到好奇。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了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有点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又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元钱可是男孩他没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帮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的说;“你长大了还我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了,勉强答应了她。
第二年,女孩就要搬家了,男孩也不知道他就要搬的地方在哪里,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有一种丢了东西的感觉。撞到了他走的日期后,哪一天他没有上学。而是早早的候在一个十字路口的县城开往的车辆的要经过这里,在于一个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跟他各个站在车厢后面的护栏里。那还看见了他高兴的跟她挥了挥手男孩想跟他说点什么,跟后面拼命的追可车太快一溜烟就从眼前过去了。
在第二天的女孩班里一个女同学个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是他的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的一摞没用过的各样的作业本,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说是,送给我最好的同桌,男孩懊悔的哭了。 之后男孩发布新闻找女孩但在接到一封信上面写自己很好。这是女孩的姐姐写的信,女孩三年前就死了……
5.传统美德包括 篇五
继承、弘扬传统美德,以生存价值、生活价值、生命价值(或者原价值、外价值、内价值)为基本内容构建社会理想价值观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是人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生存价值,是社会理想价值观体系中人的.价值的最高层次和归宿;人的生活价值指向于社会、指向于群体.为社会为人民为集体而生活,通过人的社会性创造活动,促进社会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就成为生活的价值所在;生命价值是对个体生命的价值认识.
作 者:白昕 张耀斌 作者单位:白昕(雁北师范学院,山西,大同,037000)
张耀斌(山西电大,山西,太原,030027)
6.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篇六
实施方案
六年级一班
一、指导思想
以德育教学为载体,通过切实可行的各项活动,把传统美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发掘和利用各种宣传资源,把廉洁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教 学的全过程,形成诚信做人、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等良好的道德意为 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 基本原则
1、正面教育原则。以正面事例和正面说明为主进行教育。
2、可接受原则。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以浅显的事例生动的形式开展教育。
3、心理保护原则。教育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保护其身心健康。
4、整合原则。整合教材,整合活动,整合教师资源。
5、浸润原则。在日常教育中进行渗透、实践和感悟。
三、目标要求
着眼于传统美德教育教育,养成适应和谐社会的公民意识。以培养青少年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为主旨,把诚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道德观念、法制意识为主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廉洁的思想道德情操,养成诚信、自律的良好习惯,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四、具体措施
1.创设校园廉政文化环境氛围。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使廉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使廉政文化成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建设廉政文化传播渠道和阵地。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定期播放廉政教育讲稿,廉洁小故事、好文章,定期举行廉洁教育的主题班队会,进一步发挥其廉洁从政的表率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观看反腐倡廉题材电影或电教片并开展影评活动,以“敬廉崇洁”为主题举办讲故事比赛或征文演讲比赛,举行“敬廉崇洁、诚信守法”签名活动。通过学唱社会主义荣辱观歌曲、讲廉政故事、学廉政格言警句、读廉政文章、写廉政作文、看廉政电影、开廉政主题班会等活动,增强全校学生敬廉崇洁、诚信立身意识,增强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辨别是非能力。
4、编写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廉政教育教材,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有目的的培养廉政文化教育的教学骨干,依据教材编写教案,将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学校德育教育之中。
五、主要内容
以诚实、正直、节俭、廉洁和有责任心为基本的核心价值观开展基础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启示,发掘、整合和凸显各学科中有关廉洁自律的教学知识点。
(一)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典型示范、榜样引路培养中小学生的高尚人生信念和远大理想,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传统道德教育。以诚信、正直、节俭、公正廉洁为重点,深化“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培养崇尚廉洁的道德观念。
(三)法制意识教育。拓宽廉洁教育领域,下移廉洁教育中心,从学生抓起,重点培养起遵纪守法、崇廉自律意识。
不同教育阶段内容安排:小学五六年级主要安排讲述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和建国以来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以及历史清正廉明故事;初高中阶段主要安排学生了解相关的廉政法律法规,并结合案例进行讨论。
六、主要方法途径
(一)发挥宣传功能,促进廉洁教育。充分发挥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在青少年廉洁教育中的作用。
(二)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活动中益知养廉。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廉洁自律故事和典型事例,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结合班级活动,分层设计、组织开展各类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主题教育,如以廉洁为主体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大赛、漫画和书法征集,开展“廉洁教育、廉洁文化”活动等。
(三)参加社会实践,使青少年在参与中得到廉政体验。中小学要安排一定课时,用于以廉洁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课。
七、实施步骤和内容
(一)宣传发动阶段(11月1日至7日)
(二)出一期黑板报(11月8日至14日)
以廉洁教育内容为主题,内容要丰富,形式多样,版面美观。
(三)材料交流(11月15日至21日)
检查学生材料的 收集情况,学生班内交流。
(四)汇报展示总结(11月22日至30日)
7.传统美德包括 篇七
一、借助历史人物的志向,引导学生辨析美丑
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有坚定的志向,这也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屈原“年轻时候就有报国的慷慨大志”;张仲景决心“为人民解除病痛”;玄奘“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取经;岳飞“精忠报国”;郑成功“为了驱逐荷兰殖民者”而“决心收复台湾”;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的崇高志向,可以成为导引中学生行为的直接动因。
反面的历史人物有着罪恶的思想,如袁世凯有“野心”,“还企图当皇帝”。在讲《辛亥革命》一课时,把袁世凯不可告人的目的板书出来,与孙中山“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远大抱负进行对比。这样,让学生去判断是非,分辨美丑,衡量高低,从而强化正面教育,使中学生加深对理想道德的理解,进而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变成支配个人行为的自觉力量。
二、创设教学情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历史课的感情色彩十分鲜明,教师在讲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要充满激情,歌颂与批判、崇仰与鄙视、赞扬与讽刺、欣喜与愤怒,是非分明,以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
有的内容的讲述可以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激情,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挂图、教材插图、声情并茂地讲解,配以不同情调的乐曲来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当时历史的情境,与历史人物“见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如播放《甲午风云》音像,讲解1894年9月17日,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官兵冲向敌舰壮烈牺牲时的情景。邓世昌的高大形象就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有些课文教师可用以情激情的方法让学生产生共鸣。讲《林则徐虎门销烟》要用亲切、欢快、流畅而激昂的语调;讲《血染卢沟桥》、《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我国军民团结一致,掀起抗战热潮,要用斩钉截铁、铿锵有力的语调……只有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感情,爱国情、民族恨才能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三、总结提升,渗透历史人物的心灵美
中学历史教材,每一课都介绍一个或几个人物,对主要人物要引导学生对其作出准确、客观的分析。例如教学《华夏之祖》,补充作业题: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够成功?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归纳为三点:1.他办事勤快,能团结群众,听取大家意见;2.他经过实地观察,带领广大劳动人民,采用了疏通的正确办法治水;3.他一心为公,辛勤劳作,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历时13载,终于战胜了洪水,使广大群众安定下来。大禹治水成功的三点原因,也是大禹三方面的高贵品质。这三方面,着重称颂大禹公而忘私的道德品质,同时说明在战胜洪水灾害的斗争中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和威力。
四、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事实,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对人物道德行为和功过是非的分析、比较、概括,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而且能提高他们的传统美德修养。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人物具有多面性格,优点与缺点共同存在。例如讲《中华文化的勃兴》,介绍大教育家孔子,一方面他治学严谨,主张“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他也有鄙视生产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的缺点。对于这类人物要让学生把握主流,分清是非,以达到养性育德、净化心灵的目的。
引导学生评价农民领袖也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其阶级局限性。如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反秦,废秦苛政,“约法三章”,赢得民心;但项羽入咸阳,大肆杀掠,火烧秦宫,烟焰三月不息。要让学生能够以史为鉴,并从严律已。
五、用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学生
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充分借助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历史教科书写进的杰出历史人物的名人名言、名句,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概括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孙思邈的“人命之重,有贵千金”;邓世昌的“我们从军为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声威。”介绍司马迁身残志坚的事迹,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邓小平、彭德怀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又如介绍明朝后期奋战十年,荡平倭冠的戚继光;明未清初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使台湾回归祖国的郑成功;抗击入侵的沙俄,收复新疆,“引得春风度玉关”的左宗棠;甲午战争中,浴血奋战,“平壤城头留英名”的左宝贵;戊戌政变后,甘洒热血,“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等等,爱国事例俯拾皆是,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为今天的中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既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
六、联系生活实际,内化学生美德
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作出筛选、淘汰、更新和丰富。在讲课时要能站在今天的高度讲传统美德,赋予传统美德以新含义。如讲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联系今天的改革开放、引进外商;讲岳飞精忠报国,联系黄继光、董存瑞的为国捐躯;讲大禹治水,公而忘私,同时结合焦裕禄的鞠躬尽瘁,既讲古人的优良传统美德,更要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8.培养良好习惯弘扬传统美德 篇八
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在战争年代,号召全体官兵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打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战役。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全国人民发扬这种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们的综合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我们的孩子是否传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也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希望。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都给予独生子女最大的满足,往往有求必应,甚至无条件也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方方面面的需求,这样一来,孩子的节约观念严重匮乏,铺张浪费的坏习惯蔚然成风。因此,树立孩子的节俭意识刻不容缓。必须从他们的内心深处人手,改变孩子错误的思想观念,家庭、学校要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促使孩子能够把勤俭节约的观念入脑、入心,成为自觉行动。我认为应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孩子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
我们要利用古今中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成功案例,对孩子进行教育。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动人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在心中形成健康的良好习惯。如革命艰苦时期提倡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吃的没有了就用草根树皮充饥。我们的周恩来总理也曾把掉在桌上的饭夹起来吃了。把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的艰苦朴素与现在餐桌上的浪费进行对比。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优良作风是事业取得成功体现;好逸恶劳,奢侈腐化,贪图享受是工作学习颓废的表现。从而让我们的下一代明白继承民族的传统美德重要性。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也是为对父母、他人、国家、人类的奉献。
二、率先垂范 做好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我们作为教师、作为长辈说话做事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说一套做一套,我们的话就没有说服力,我们的教育就不会收效,就会在孩子心中失去威信。一个好逸恶劳的家庭难以培养出勤学奋进的孩子,一个贪图享受的教师育不出勤俭节约的学生。如果我们穿讲名牌、吃要高档,孩子们又怎能做到勤俭节约呢?因此我们首先应做到严于律己节约,率先垂范,做孩子的榜样。我们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我们自己就要在工作中踏踏实实,不要拈轻怕重。在生活上要从一分钱,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做起。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他们学习的典范。
三、重在实践
习总书记曾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教育也不例外。任何好的品德、好的习惯的养成都要小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要合理启发孩子懂得工作的辛苦,我们就要求他们从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每一次劳动、做好每一次家务做起。教育学生不随便乱扔纸屑、爱护环境、爱护公共图书、爱护公共设施。提倡精打细算、适度消费,爱惜每一粒粮食,就餐时能吃多少要多少,不能剩菜剩饭,更不能随意倒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不盲目攀比,不追求享受,不过度消费,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
四、贵在坚持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一种美德。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家庭、社会的长期坚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参加各种劳动,让孩子懂得劳动创造财富,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提倡家长有计划地给孩子零用钱,少领孩子到高档场所消费,鼓励孩子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不要助长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养成良好的习惯。
9.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九
东港市合隆乡中心小学
2017.9.25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养成教育水平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归纳为五个方面:忠心报国,勇赴国难;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勤劳俭朴,艰苦 奋斗;不畏强暴,自强不息;文明礼貌,仁者爱人。而传统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因此我们将五个方面的传统美德融入36个习惯培养当中,分为四个方面: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学习的习惯、交往的习惯。通过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确实提高了学校习惯养成教育的水平。
一、以弘扬传统美德为核心,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校研究传美教育由来已久,“九五”开始就参与到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栾传大教授领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当中,历经20多年。在不同的时期都确定了不同的研究课题,“九五”期间的研究课题是《探索如何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教育的研究》,“十五”期间的研究课题是《探索如何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求索创新教育》,“十一五”期间的研究课题是《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研究》,“十二五”期间的研究课题是《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十三五”期间的研究课题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课题研究多次被总课题组评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先进集体。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深深的感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摸索出了我校传美教育的思路与途径,就是与习惯培养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二、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合隆中心小学地处龙头山脚下,依山而建,呈阶梯状分布,一年四季鸟语花香,风景秀丽,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校园文化围绕传统文化整体设计,寓美德教育于文字、图片之中,于无声中成为师生心灵品位的高尚追求。
文字宣传。学校大门镌刻习总书记的三句话“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把“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作为校训,镌刻成红色大字悬挂于教学楼顶,将36个习惯布置于三个楼层,让学生处处看得见、摸得着。在楼
梯口,食堂里,设置了温馨提示语,如:文明带来和谐,亲善给你友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
图文结合。学校西面围墙绘制国学经典图画与文字,将儒家精髓“仁义理智信,温良恭俭让”绘制上墙,并配有代表人物,赋予其新的解释,提示孩子的为人处世之道。“读好书,做好人”是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现实目标,把“中国梦,读书梦”及孔子的图像绘画于显眼处,背衬青山绿水图案,让孩子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习总书记的中国梦与孩子的读书梦相结合,既简单又清晰易懂,默默回味道理无穷,让孩子清楚上学就是要把书读好,为实现人生之梦积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内随处可见,让师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传统文化的最好体现。
满族文化。合隆乡是东港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镇,而满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方面。将学校南面外墙布置成满族文化墙,把墙顶镶上了琉璃瓦,墙面雕刻了满族文化浮雕,包括服饰、饮食、节日、信仰、文字、艺术等。同时合隆乡文化广场建有满族文化长廊,让孩子们了解到满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彪炳千秋的历史文化风俗和不可多得的东北民族精神文化资源。
三、以弘扬传统美德为内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注重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在社会与生活中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音乐美术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各学科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加强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及深化。
2014年编写了“满族文化读本”,2015年编写了“好习惯我养成”传统美德一至六年级12册读本,“读本”紧紧围绕传美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通过案例、图片等阐释传美要义。搜集和整理了一系列中华传统美德材料,包括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美德故事等,以年级为单位精编成册,每册包括爱国孝亲、诚信守纪、修身处世、勤学立志、自立自强等篇章,作为传统美德课程校本教材,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程――美德教育课,班主任担任美德教育教师,从人员、课时、内容上提供保证。这样,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对校本教材的拓展阅读,系统地去感知传统美德故事,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杰出的人物和为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对自身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好习惯我养成”校本
教材获得东港市2016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另外还编制了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弟子规》、《唐诗宋词》、《书法》和《同步主题阅读》。
开设道德讲堂。每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型的道德讲堂,教育开放周、家长会、家访都是宣讲家文化的好时机,每次家长会全校400多名家长和孩子都全员参加。学校开展家庭教育道德讲堂,刘校长亲自作“弘扬传统美德,养成良好习惯”讲座,邀请家长代表进行了“构筑家文化,让孩子健康成长”讲座,邀请了教育专家到校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讲座。每次讲座家长都全数参与,家长还与专家进行了互动,他们不仅深刻地认识到了传媒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意义,还明确了家庭和谐对于祖国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作用。
四、以弘扬传统美德为目标,构建习惯养成教育体系
1、形成培养体系。
成立了以校长、副书记为正副组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工作中坚持党支部、关工委、工会、教导处、少先队、值周教师、班主任齐抓共管,做到人人树立传统美德培养观念,人人制订培养计划。建立各项制度,将美德培养纳入习惯养成教育之中,制定了《习惯培养实施方案》、《习惯养成框架体系》。
在《习惯培养方案》中规定了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内容和要求,既有所区别,又有提升,让学生的习惯养成呈阶梯上升状态。领导、老师、学生及家长明确要求,做到人人学习惯、心中有习惯、行动见习惯。要求学生从掌握文明语言起步,走廊里张贴《小学生“十个”文明习惯》和文明习惯用语,把最基本的文明语言“请、您、谢谢、对不起”作为必备的交际语言;把最朴素的动作“鞠躬、行礼、示意、微笑”作为待人接物中传递的和睦举止;把“不打架、不骂人、不比吃穿、不乱花钱、诚实守信”等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作为最起码的道德认知和健全的法纪意识的保证;传颂“爱国、诚信、正义、为公、奉法、尊长”的美德故事,使传统美德精神深入人心。
2、加强常规训练。
将美德教育内容细化规范为一个个训练点,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本着“小、实、活”的原则,出台了包含礼仪常规要求、劳动教育要求、公德要求、诚信要求、学习要求等内容的《合隆小学学生习惯养成要求》,把美德教育内容细化分
解为阶段性的习惯养成目标和文明礼仪要求。制定《一日常规》,内容渗透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起床、上学、回家、卫生、作业等方面对学生一天的行为设定相应的标准,分周训练实施,定期检查反馈强化常规训练。实行“周过关”制度,设立了“课前准备周”、“眼操周”、“执笔周”、“文明乘车周”、“安全周”、“文明就餐周”、“弟子规诵读周”、“读书活动展示周”等进行专项达标训练。首先由班主任利用晨会时间进行详细地讲解与操练,让学生掌握具体要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课外活动中、日常生活中随时关注和考核学生的习惯达成情况。
3、构建激励机制。
为保证传美教育的有效落实,从“学生、班级、学科教师”三方面进行督导与评价。实施“星激励—奖状奖励—习惯好少年”的递进式评价。对学生的传美养成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为自已成功的付出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全校开展“弘扬美德,培养习惯,争获星级少年”的活动,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可获得一颗 “良好习惯”星。班级每周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十名学生,颁发“姿态规范好少年”、“书写认真好少年”等奖状。每月由班主任汇总学生各种“星”的数量,累计10个小星可获得一张“好习惯”奖状。学期末,综合考评学生习惯养成情况,每月均获得“好习惯奖状”可获“习惯好少年”的称号,并在门厅的展示板上公布。学校少先队大队每学期开展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争做合小美德少年”为主题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推选出一名思想道德良好的学生,在全校进行表彰。通过开展这项活动的开展,少先队员们对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何做一个文明学生、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会了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培养了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广大少先队员思想道德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美德形成习惯养成
1、经典阅读活动。
毋庸置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尽在册册图书中得到传承与宣扬,学校开展 “让人生因阅读而精彩”的经典阅读活动,让孩子在阅读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阅读中感染孩子们的品德修养,继而影
响他们的言行。学校规定阅读书目,读书内容以《三国演义》、《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为主,每天要求孩子阅读一小时,其中在学校有早读和午读,一共集中阅读了半小时,每周一节阅览课,每日在家阅读半小时。班级每天检查读书情况,学校每周检查一次阅读情况,纳入到学生形成性评价和教师业务考核当中。每学期安排读书汇报活动,有阅读主题、阅读指导、阅读汇报、有活动测评和活动总结。开展“悦读童年 立德立志”亲子阅读活动,以“家的故事”为主题,邀请东港市朗读协会走进校园,与孩子们一起朗读,对孩子们进行朗读指导。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一起编排朗诵节目,共同登上舞台,述说家庭故事,展示家庭文化。在读书汇报活动中,孩子们表演了国学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等,去年承担了丹东市“十二五”第二届教育科研开放周活动,孩子们进行了充分的展示。2017年6月份,东港市深度阅读现场会在我校召开,让孩子在系列读书活动中聚文化气养高尚魂。
2、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传统节日,我们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享受节日所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比如每年清明节都组织学生到东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岗头惨案遗址”、“合隆万人坑遗址”、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东港市烈士纪念碑公园等开展“不忘国耻、展望未来”活动。重阳节学校组织学生收集“重阳节来历”,让学生了解中华尊老、敬老传统文化,安排以 “九九重阳”为主题的诗文诵读、成语故事、孝心演讲等,营造了敬老氛围。召开主题班会,畅谈老人对自己的关爱,表达自己感谢之情,交流了敬老想法。每年重阳节,学校都邀请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回到学校,参观学校的变化,观看孩子们的演出。学生们感念亲恩纷纷付诸行动,或承担一项家务劳动,或给家长洗一次脚,或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或到敬老院表扬节目、购买礼物、打扫卫生等,这些都闪烁着学生稚嫩的孝心。把敬老从物质生活延伸到精神世界,真正演绎了“孝”的宽广内涵。文化的力量是神奇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在学生身上转化为实在的行动,我们对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期待如约而至。丹东市委宣传部,丹东市电视台到我校录制家文化创建,并在丹东市现场会播放。中国教育电视台、丹东市电视台和东港市电视台《阳光地带》对我校开展的活动进行了专题播放,《丹东日报》多次进行了报道。
3、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学生们践行的最好方式,学校一方面通过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社团活动培养良好习惯,一方面让良好习惯在社团活动中得到巩固与发展。在国家乡村少年宫资金的支持下,学校安排具有传统特色的社团活动:剪纸社团向学生传递传统手工艺的无穷魅力,象棋社团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棋类的独特风采,满族舞蹈社团让孩子们领略满族舞蹈的独特魅力,还有珍珠球、古筝、笛子、葫芦丝、演讲、书法、写作等。丹东市财政局与我校开展了“走进校园,走进社团,手拉手活动,他们参与到各个社团,与孩子们一起活动,还进行了指导。满族舞蹈社团在东港市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腰鼓社团被邀请参加丹东市喜迎十九大庆祝演出。社团是熔炉,锻炼孩子身心;社团是练兵场,锤炼孩子们言行。
4、体育艺术文化传承活动。
为了让中华传统文化与体育艺术完美结合,多年来我校在大课间活动时安排扭秧歌和腰鼓、太极扇训练,音乐教师为孩子们设计了传统服饰,编排了舞蹈动作和队形,让孩子们背着腰鼓、手持太极扇,在舒缓的音乐中,在跑动中,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2017年3月3日,教育部面向全国各类学校组织开展“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节目征集,我校的团体操“鼓舞扇情”在全国4万多个上报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15个被选中的节目中的开场演出,于2017年10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播放。6月15日,受教育部的委托,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一行14人来到学校,进行了为期5天的拍摄工作。其中83名同学又参加了在虎山长城进行的拍摄活动。孩子们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系着腰鼓,在长城上尽情地展示着民族风情。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流淌着汗水,也流露着喜悦,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赢得了央视导演摄制组的肯定,更是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也是学校多年来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一个缩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华美德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内心,并且通过良好习惯体现出来,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传美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20周年百佳示范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美德教育先
10.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篇十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传统美德就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自强不息,始终保持着作为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
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民族利益的综合。它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精神保障,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浪潮中,西方道德观已经开始不断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中华传统道德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把其中具有普遍性和生命力的因素推向世界,使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国现代化中古为今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针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思想现状和高校道德教育的缺失,借鉴传统美德内容、教育理论方法,对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道德教育进行有益探索。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一、立志报国民族精神。
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二、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这是一种植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四、提倡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传统道德一般都是在社会稳定时发挥作用,而社会剧烈变动时则缺少用武之地,正所谓“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证明,儒家伦理往往在太平盛世发挥它稳定社会、缓和矛盾、调节人际关系的社会功效。当代中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是中国的大局。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其中,道德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精神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建设水平的如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从来就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
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梁启超在《新民说》一书中曾说:“中国要想建设一个新国家,必须先要有新民。新民是不同于旧时的中国人,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最必须的条件就是公德。”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变革推动下,当今社会的道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领域、新趋势。进行道德建设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优秀传统,也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还要激发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道德、新观念。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发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中国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新时代人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在了解了传统文化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之后,对于它在现实中的意义,我们又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
传统美德告诉我们要正义友善、坚持不懈,我们需要遵守,但是不是事先有必要联系全局、灵活变通;传统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我们肯定认同,但是不是得把这份热爱扩充到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热爱上;传统告诉我们要重视制度,我们也在奉行,但是不是需要将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灵活调整,积极创新呢?
11.茶香中飘出传统美德 篇十一
自打我记事起,外公外婆有一个常年不变的生活习惯,那就是饮茶。对于我和弟弟而言,每天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晚饭过后到临睡前,缠着外公外婆,听他们讲故事。外公外婆每人手捧一杯热茶,轮流给我们讲故事,还有一些生活中的趣事。在淡淡飘散的茶香中,我和弟弟学会了许多常识,领悟了很多道理。也是从那时,我才知道原来外婆的母亲,也就是我的曾外婆,在曾外公过世后,也是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直到最后过世。而曾外婆最大的爱好就是饮茶,饭前饭后,甚至临睡前都要饮茶,她年纪大了,腿脚不便,都是外公外婆每天泡好茶,送到她的手中。外公外婆每每回忆起那些情景,满脸都是欣慰的神情。当年懵懂无知的我和弟弟还只是模模糊糊的不太理解,如今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外公外婆欣慰的是在曾外婆在世的时候能一直照顾好她,孝敬她老人家。
我家中的茶叶,不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既没有考究的制作工艺,也没有出众的品牌,而是从自家的茶园里采摘回来,由外公外婆在家里自行制作出来的,说是什么“清明雨前茶”。那时候我和弟弟还小,什么都不懂,只是觉得很好玩,跟着外公外婆到山上的茶园里,跑前跑后帮忙采摘嫩绿嫩绿的茶叶,权当是一种游戏。可是面对满园绿色,我和弟弟最后总是开小差,还是外公外婆辛苦采摘所有的茶叶。回到家里,外婆烧火,外公炒茶,我和弟弟就好奇地看着。一片片水嫩嫩的茶叶在外公双手不停地翻炒下,逐渐地变成了暗绿色的茶叶,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等到湿湿的茶叶终于炒制成千香的茶叶后,外婆会给大家每人泡上一杯。我和弟弟毕竟也动手采摘过,捧着茶杯,心里居然有着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情不自禁地想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绿色的新茶泡开后,白色的茶水随着水中翻腾的茶叶,渐渐变成淡淡的绿色,升腾的水汽带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四溢开来。饮上一口,含在嘴里,真正的口齿留香,热热的茶水,缓缓滑进喉咙,进入胃中,又暖又香,整个人都为之精神一振,这可是无任何污染的纯绿色饮品啊!
年幼无知的我尚且爱茶,就更别提外公外婆了,他们爱饮茶是爱到了极致,长年累月,天天雷打不动,连吃饭也要饮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当喷香的饭菜端上饭桌时,外婆先不动筷,而是泡上两杯热腾腾的茶,和外公两人先喝上几口,才开始吃饭。吃饭问不小心噎到了也要喝上几口茶。吃完饭,放下碗筷,坐在桌旁,继续捧着茶杯慢慢地品。爸妈一直知道外公外婆的习惯,只要不出去跑车留在家中时,爸妈都会记得一日三餐前泡上两杯热茶送到外公外婆的手中。许多年过去了,外公外婆的年纪大了,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了,背也一天天佝偻下去了。外公外婆曾经背着我和弟弟去茶园,再到牵着我们去茶园,现在他们已经去不了茶园了。爸妈还是几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间断过为他们泡茶。爸妈不在家时,每顿饭前我和弟弟会记得主动帮外公外婆把茶泡好,送到他们手上。偶尔有亲戚朋友或者邻里乡亲们到家中走动,都不由得对我们家这种孝敬长辈的行为大加赞赏,可是爸妈只是微微一笑,说:“谁都会有老的一天,应该的!”
我和弟弟一天天长大,在外公外婆的教导下,在爸妈的言传身教下,明白了一个人生最基本的道理: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精髓。外公外婆自身做到了,爸爸妈妈继承了这一美德,并落实到了行动上,我和弟弟同样在爸妈日积月累的言传身教下领悟了,并将继续传承下去。如今,我和弟弟都已成家,各自的孩子也能跑能跳了,在我们孝敬长辈的同时,才几岁的孩子耳濡目染,居然也明白了要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每当我下班晚回家,儿子帮我拿好拖鞋放在脚边,甚至于我刚坐下,就端上一杯热茶。每每看到儿子端茶过来,我的心中就不由得有种甜甜的安慰和满足。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许多人都为了生计不得不劳累奔波,现实越来越残酷,人情也越来越淡漠,在不堪生活压力的重负下,许多人逐渐忽略了生活的本质,也丢掉了做人的基本道理,眼睛失去了原本的光彩,心也被蒙尘了。却不知在这淡淡的茶香中,也会飘出中华传统美德。
12.传统美德包括 篇十二
一、充分认识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作用
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和不朽灵魂, 是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高昂的民族斗志和民族精神, 而它的培育需要中华传统美德的滋养。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们的发展事关祖国的兴旺、民族的未来。因此必须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从而激励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 将其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慎重选择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历史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教师应针对当今形势和青少年学生思想的实际, 慎重选择典型素材。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类型归纳为:
1. 精忠报国, 爱国爱民。
这是传统美德的核心, 其行为表现为民族和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社会责任感。如明朝抵御外辱赋诗明志“封候非我愿, 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甲午中日战争中“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的邓世昌、抗战中许多民族英雄……从古人“精忠报国”, 再到当今的“为人民服务”, 都表现出民族和国家利益至高无上, 只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国家更加强盛。
2. 公而忘私, 清正廉洁。
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顾宪成“国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孙中山“天下为公, 大同世界”、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志向, 是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精神的体现;东汉“一钱太守”刘宠、明朝于谦“清风两袖”是秉公办事清白做人精神的体现。
3. 勤劳节俭, 严己宽人。
所谓“奉公以勤, 律身以俭”、“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集中体现其内涵。如墨子主张“节用”、“非乐”, 反对穷奢极欲;隋文帝崇尚节俭,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战国时期的“将相和”等。而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不朽的典范。
4. 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它显示了高尚的民族志气, 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住,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如越王勾践“十年生聚, 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徐悲鸿公开表示“人不可有傲气, 但不可无傲骨”, 决不趋炎附势;中共在大革命后白色恐怖中继续坚持战斗, 经长征抗日寇击败国民党, 建立新中国。
5. 敬业尽责, 求索创新。
古往今来, 中华民族杰出人物锐志进取、勇于探索创新, 留下了许多光辉典范。诸如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蔡伦的造纸术;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都是杰出代表。
6. 团结友爱, 立志勤学。
从古到今, 炎黄子孙团结友爱立志勤学的言论、事迹比比皆是。从古人的管鲍之交、桃园三结义到今人彝海结盟;从古人的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到今人的为中华崛起而学, 其精神感人至深。善于团结别人, 善于理解别人, 善于与人交往与合作是一个重要的品质, 立志勤学是一种民族责任感, 这正是民族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
7. 仁者爱人, 明礼诚信。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仁者爱人、明礼诚信是传统美德又一鲜明特性。“立木为信”、“一诺千金”、“程门立雪”等成语和典故深刻反映了这一美德, 弘扬光大, 符合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三、正确运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理念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青少年的特征和认知规律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其方法多种多样, 但必须遵循教育理念。
1. 坚持双向互动。
首先要寓教于史, 教师用丰富鲜明的事实来揭示传统美德思想, 经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历史知识中提高认识, 逐步形成相关的观念。其次要启发诱导, 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根据教材具体内容, 通过平等沟通、角色互换宣讲传统美德, 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使其从历史中悟出真谛, 在心灵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2. 提倡自我教育。
“在对个人教育中, 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历史事例和典型材料, 辅之以激情语言去感染学生, 引起他们共鸣, 渗透传统美德, 实现自我教育。
3. 运用社会实践。
当今学生善于模仿, 教师应结合优秀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创造发明、豪言壮语或隐性的内容等进行讲述, 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让学生走上社会, 观察分辨人们道德行为的美与丑, 力所能及地为社会服务, 使传统美德在社会实践中发扬光大。
总之, 培育和弘扬传统美德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更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作为历史教师要广泛、深入地挖掘历史素材, 坚守历史课堂主战场, 把传统美德教育有机渗透于每一节课之中, 融合于每一个具体的史实教学之中, 应用于每一个生活实际事例之中, 适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摘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历史学科教育息息相关, 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掘历史教材中的每一处相关知识点, 提高学生对传统美德教育的认知水平;然后寓思想于教学的具体内容, 使其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13.弘扬传统中华美德 篇十三
——《中华美德颂》辅导报告提纲
鸡西市青少年主题读书教育活动
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
同学们: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有悠悠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其中,始终贯穿着中华儿女优秀的民族精神、可歌可泣的民族气节、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些都可以统称为中华美德。
谈到中华美德,同学们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在我们的语文课,历史课、思想品德课中,都学到了很多有关中华美德的知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所宣传的感动中国的典型人物中,如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如最美中学生郭肖岐……太多太多的最美,太多太多的感动,他们身上有大爱,他们是中华美德的传承者,是中华美德的践行者。对于我们民族而言,中华美德就像源泉,滋润人们心灵;中华美德就像脊梁,支持我们挺起胸膛;中华美德就像号角,激励我们勇往直前去实现梦想。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涌现出战斗英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以及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的英雄群体,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中华美德的灿烂光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弘扬和光大了中华美德。铸就了富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当代中华美德。同学们,你们对雷锋、王进喜、时传祥、焦裕禄、钱学森、邓稼先、孔繁森、袁隆平、郭明义……这些名字一定不会陌生吧,是他们在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当代中华美德的颂歌。为了把《中华美德颂》学习好、领会好,传承好、践行好,我们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探索什么是中华美德,为什么要弘扬中华美德,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美德三个方面。
一、什么是中华美德
要想弘扬、传承中华美德,首先要清楚认识和深刻理解什么是中华美德?
那么,什么是中华美德呢?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国家,中华文明渊源之深远,文化底蕴之深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东方文化的一种魅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的集中体现。一部中华文明历史告诉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是五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的长河看,“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素,“仁、义、礼、智、信”五大理念带动了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仁、义、礼、智、信”五大理念关系,既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又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道德大厦的根基。“仁”——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互相尊重和互相爱护,是世界上万物共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一种道德规范;“义”是超越自然,正视现实、仗义公道的做人的态度;“礼”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智”是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信”是人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这五个核心价值理念,是人在社会上应履行的基本义务和重要品行,在中华民族道德建设的长河中具有本源地位和主导作用。
中华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升华,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传统美德新的时代内容,从而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殷切期望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必须做到,“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已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一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倡导的“八荣八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多领域的道德标准,涵盖了怎样对待祖国、怎样对待人民、怎样对待工作、怎样对待别人,怎样做人、怎样处事等方方面面,涵盖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各个方面.注入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了对传颂中华美德的超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取向。八荣八耻明确界定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道德界限。“八荣八耻”的科学定义,为我们青少年如何正确树立荣辱观提供了一个可衡量的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的提升,是顺应了现代公民树立道德标杆、设置道德天平、优化道德风尚的迫切要求,因而也凝聚了多元化时代人民群众的道德共识。“八荣八耻”在传统、现在与未来的道德长河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使文化的传承具有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体现了时代特征、时代品质、时代精神,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可以说,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八荣八耻”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它源于中华传统美德,又超越中华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国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二、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青少年朋友不仅要问:现在,我们为什么要倡导传承中华美德?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五千多年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的哺育下不断壮大和发展。
第一,弘扬、传承中华美德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青少年是人类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是在于他的公民文明素质,即在于人民受教育的程度,在于人民的综合素质。一个国家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受人尊敬的国家。所以,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公民进行美德教育;倡导、弘扬中华美德。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弘扬道德建设实施提纲》,提出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个字的公民道德规范。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2012年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三个倡导”,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宣传中华美德,弘扬和传承中华美德,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弘扬中华美德,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
第二,弘扬和传承中华美德,是培养民族精神,共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文明历史上,中华民族从混沌、朦胧到识事、明礼,从仁人圣贤到普通百姓,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这种伟大精神的思想基础就是“仁、义、礼、智、信”也只有按照“仁、义、礼、智、信”的要求,社会应该是和睦相处、真诚相待,礼尚往来,互帮互助的社会,每个人都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而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使整个社会洋溢在和睦、和谐的和煦春风里,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不断发展的思想渊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气。
第三,弘扬传承中华美德,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深情地讲到:“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共同努力”。
要实现中国梦,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族、文化和谐社会。要实现这一振奋人心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努力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自强不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从而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的新一代,成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成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变成现实。
三、我们如何弘扬、传承中华美德?
同学们,当前我们应如何弘扬、传承中华美德,让青春更加光彩呢?
西方圣贤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追求知识和美德”。因为知识和技能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否则就如同酒囊饭袋;而没有优良品德支撑的人生,就像干枯的河床,心灵的双桨不能漾起清澈的涟漪,生命不会演奏出华彩的乐章。那么,怎样才能活得高尚,使青春绽放光彩?就要传承践行中华美德,发扬光大中华美德,使自己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青少年沿着“四个新一代”的方向,百折不挠,不懈进取,青少年就一定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能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做出新贡献。为此,在弘扬、传承中华美德的过程中,应抓住以下四个重点。
第一,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读书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就会失去精神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在一定意义上,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决定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它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操守。核心价值观在所有的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作用。因此,在学习、弘扬、传承中华美德的过程中,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并要贯穿于全过程。
第二,在弘扬,传承中华美德的过程中,要突出弘扬,传承,践行“修身、齐家、爱国、敬业”的鸡西人精神。鸡西人精神是在源远流长的穆棱河文化和百年矿区文化和北大荒精神的积淀中孕育出来的。体现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是鸡西人的共同精神财富,是指引全市人民高举绿色发展大旗,建设绿色矿区,生态城市,宜居家园的灯塔。我们青少年要在鸡西人精神的哺育下,为鸡西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让鸡西人精神伴随我们健康成长,让鸡西人精神,与我们青少年们成长进步一起增光添彩。
第三,在弘扬、传承中华美德的过程中要把远学张丽莉和近学郭肖岐的典型事迹结合起来。我省最美教师张丽莉和我市密山二中的最美中学生郭肖岐,是具有中华美德的典型人物。在她们舍己救人的壮举中,体现了大爱无疆、大爱无私的崇高精神境界。他们是我省、我市传承中华美德的典范。我们要以她们为榜样,学美德,见行动。把她们的事迹,作为我们学习教材;把她们的精神,变为我们成长的营养。把她们的行动,变成我们奋发的动力。
14.弘扬传统美德 篇十四
谢纹涛
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二班 联系方式:*** 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国精神,涵养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中华美德倡导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如果离开对中华美德的弘扬和继承,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的推进。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也拥有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魂根。我国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精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中华的传统美德,也时时在我心中回荡。“诚实守信的曾子”、“孔融让梨的故事”、“程门立雪的尊敬”、“卧薪尝胆的坚持”、“将心比心的品格”等等,这些传统的中华美德故事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人总是需要精神力量支撑的,总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中成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之根,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继承和弘扬中华的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进力量。
大学生更应当自觉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努力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优秀文化的主体。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更应该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古往今来,多少的文人志士为了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节气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的爱国精神。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卖国求荣的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要以祖国的利益为重。弘扬中华的传统美德还要求我们立志奋发,一个人、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奋发图强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
中华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而形成的,不可避免的打上了传统社会的印记,在内容和形式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与今天的现实生活相不适应的的地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和鉴别把其中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剔除出去,把其中具有当代价值的道德精神发掘出来,总结传统美德中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德目、观点进行新的诠释和激活,结合现代生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努力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新发展。要立足于面向大众、服务人民,发挥中华传统美德人伦日用的化育功能。使传统美德与日常生活水乳交融,让传统美德中蕴含的伦理精神点点滴滴的导入人们的生活生根发酵,产生化育的功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加强对优秀传统道德传承体系的建设,使中华传统美德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传统美德包括】推荐阅读:
儿童传统美德相声07-23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08-29
中华十大传统美德10-29
继承传统美德的作文06-19
中华传统美德主题班会07-19
知恩乃是中华传统美德07-26
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07-31
中华传统美德简短故事08-26
诚实守信中华传统美德07-12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07-19